- 相關推薦
李保國先進事跡學習心得(精選20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事跡吧,事跡有兩種用途:一是宣傳典型,二是評選先進。到底應如何擬定事跡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李保國先進事跡學習心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李保國先進事跡學習心得 1
李保國同志走了,但他的精神卻永遠留在了人們心中,他的生命價值依然在發光發亮。他是黨的兒子,是人民的兒子,是太行山的兒子。他是一顆種子,在巍巍太行扎根生長;他是一把火炬,點亮了山區扶貧 的希望之光;他是一面旗幟,引領著人們在人生道路上奮發前行。
學習他心系群眾的為民情懷
學習李保國同志,就要學習他讓山嶺都綠起來、讓鄉親都富起來的為民情懷。全省廣大黨員干部要以李保國同志為榜樣,在思想上認清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問題,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讓老百姓有更多獲得感.學習李保國同志,就要學習他大膽探索、用科技之手點石成金的創新 意識。全省黨員干部要以李保國同志為榜樣,對照八破八立,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堅定地走創新、創業、創造之路,努力打開各項工作新局面。
學習他苦干實干的務實作風
學習李保國同志,就要學習他把最好的`論文寫在巍巍太行山上、鐫刻在山區人民心中的務實作風。全省廣大黨員干部要以李保國同志為榜樣,崇尚實干,力戒空談,苦干、實干、巧干,堅定不移地推動中央和省委各項決策部署落地生根,為打好河北經濟社會發展翻身仗做出積極貢獻。
學習李保國同志,就要學習他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拼命精神。全省廣大黨員要以李保國同志為榜樣,夙興夜寐、激情工作,不怕吃苦、不怕犧牲,為黨和人民的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以拼命精神創造一流業績。
學習他淡泊名利的人格風范
學習李保國同志,就要學習他淡泊名利、坦蕩無私的人格風范。全省廣大黨員干部要以李保國同志為榜樣,淡泊名利,廉潔自律,帶頭遵守各項規定和紀律,真正做到忠誠、干凈、擔當,共同優化河北政治生態環境。
各級黨組織要把李保國同志先進事跡作為正在開展的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的生動教材,持續興起向李保國同志學習的熱潮,讓千千萬萬個李保國式的黨員干部不斷涌現出來,形成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的磅礴力量。
李保國先進事跡學習心得 2
通過學習共產黨員李保國同志的人物生平、個人榮譽及事跡視頻資料,李保國同志高大的形象已經栩栩如生的展現在我的腦海中。
巍巍太行鑄豐碑,拳拳之心寫忠誠。李保國同志35年如一日,長期奮戰在扶貧攻堅和科技創新第一線,完成山區開發研究成果28項、讓140萬畝荒山披綠、幫助農民增收數十億元??,用自己的模范行動彰顯了共產黨員的優秀品格,把標桿立在我們廣大群眾和黨員心中。
我認為,向李保國同志學習,就是要學習他心系群眾、扎實苦干、奮發作為、無私奉獻的高尚精神,學習他為人民服務、為人民造福的實干擔當,不忘赤子之心、不移愚公之志,努力做出無愧于時代的業績。
向李保國同志學習,首要的是堅定理想信念,筑牢對黨忠誠的政治根基。李保國同志不為名不圖利,每年200多天在太行山區“務農”,帶動10萬農民靠創業甩掉了“窮帽子”,自己卻既不拿工資、也不持股份,始終無償提供技術指導。在李保國同志的價值坐標中,為黨盡責、為民造福,是人生的最大價值、最大幸福所在。不忘共產黨員的初心,就是始終有一顆為黨為人民矢志奮斗的心,把為黨和人民事業無私奉獻作為人生最高追求。只有這樣,才能在公與私、得與失、苦與樂等人生考題中經受住考驗,作出正確選擇,讓有限的生命拓展無限的境界,放射永不褪色的光華。
向李保國同志學習,重在強化宗旨意識,保持純正質樸的百姓情懷。李保國同志曾經多次說過“我是農民的兒子,最見不得農民窮”、“我只圖太行山的老百姓能早一點過上好日子”??質樸的話語,飽含李保國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也激發出為民奮斗的不竭動力。李保國同志用技術成果幫助山區農民發家致富,被譽為“科技財神”,帶動了一批批師生投身科技扶貧。他去世后,鄉親們千里迢迢趕來為他送行。群眾的口碑就是最好的獎勵,群眾的幸福就是奮斗的目標。一個共產黨員不管身處什么崗位,只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想群眾之所想,謀群眾之所求,就能扎實為群眾排憂解難,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把為人民造福事業推向前進。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向李保國同志學習,關鍵是勇于擔當、積極作為,弘揚扎實苦干的優良作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離不開廣大知識分子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撐、智力支撐、創新支撐。李保國認準“老百姓脫貧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把實驗室搬到田間地頭,把學識發揮到科技扶貧的實踐之中,走出一條“生產為科研出題、科研為生產解難”的新路子,深刻昭示只有把科技創新和現實需要緊密結合,才能更好發揮科技這個第一生產力的作用,取得人民群眾滿意的成績。李保國同志白天跑山頭,晚上查資料,一輛車5年時間就在山區和學校之間跑了19萬多公里。“只有不快的斧,沒有劈不開的柴”,我們要啃下改革的硬骨頭,打贏脫貧攻堅戰,就需要這種腳踏實地、頑強拼搏的勁頭,像愚公移山那樣勇毅篤行、奮斗不息。
李保國同志因積勞成疾不幸去世,但他用智慧、汗水和生命書寫的論文,裝點著太行的山山水水,成為人們心中不朽的豐碑。這個偉大的時代呼喚千萬個李保國,讓我們向榜樣看齊,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爭做李保國式的共產黨員,在決勝全面小康、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上譜寫更加精彩的篇章。
李保國先進事跡學習心得 3
5月19日上午,縣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集中學習會議召開,集中收聽收看了《李保國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現場直播。
報告會上李保國同志的家人、同事、學生分別以《太行新愚公》《我見不得老百姓窮》《把論文寫在太行山上》《我們的嚴師慈父》《我和保國的三個家》《扎根基層 扎根人民的楷模》為題,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回顧了他在工作和生活的點點滴滴,再現了一個個生動感人的情景。在坐的`每一位黨員干部都懷著沉痛的心情觀看了報告會。
縣委副書記、縣長李為軍指出,李保國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使我們每一個人都在思想上接受了一次精神洗禮,心靈上受到了一次強烈震撼,精神上得到了再一次的升華。要把李保國精神學習好,在全縣上下形成學習先進、爭當先進的良好氛圍,為幸福美麗新正定作出新的更大貢獻。要學習李保國同志對黨忠誠、心系人民的政治品質,學習他艱苦奮斗、勇攀科技高峰的拼搏精神,學習他無私奉獻、責任擔當的價值追求,學習他樸實無華、大道至簡的務實作風,學習他改革創新、改革突破的創新精神。李保國足跡遍布我省太行山所有山區縣,他喜歡的不僅僅是太行山,他喜歡的是人民,是讓山區老百姓盡快脫貧致富。他喜歡的是自己的事業,是把山區脫貧致富融入到自己的事業中,把事業與人民生活融為一體,始終把群眾利益放在心上,千方百計順民意、解民憂、增民利。
李為軍強調,全縣黨員干部要以實際行動踐行黨章,爭做優秀共產黨員。要夙興夜寐,打好發展攻堅戰。要以李保國活著干,死了算、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對照任務目標再接再勵,狠抓落實,實實在在干工作,用力用力再用力,確保各項工作任務高標準完成。要勇于創新,在各自領域爭取新的成績。創新無處不在,我們與先進地區如火如荼的創新相比還有很大差距,要完成攻堅戰的任務目標,沒有創新我們無路可走,各級各部門要把學習李保國改革創新、改革突破的創新精神落實在具體工作中,不斷創新理論思想,創新方式方法,創新工作舉措,盯死項目,死盯工作,動腦筋、想辦法,自我加壓,主動而為,全面完成百日攻堅各項任務目標,使正定各項工作走在全市前列。要根植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實現十三五目標。要學習李保國心系群眾,始終把群眾利益放在心上的政治品質,把滿足人民群眾的真正需要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和群眾結合在一次,把自己變成老百姓,又高于老百姓,領著老百姓干,殫精竭慮,激情奉獻,奮發有為,積極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李保國先進事跡學習心得 4
暑假我校開展了學習李保國先進事跡活動,我的鄰居也是河北農業大學大學的老師,對李保國老師的事跡有詳細的了解,使我感受頗多,震撼我的心靈,激勵我在今后的教學生涯中以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時時刻刻為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無私奉獻。
如今,新的課程標準從課程功能、課程理念、課程內容、課程評價等方面入手,用改革的精神構建了全新的課程體系,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賦予了新的歷史使命。我們在邊研究邊實施新課程的教學實踐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疑難和問題。作為一名教師,我要在日常教學工作中,達到既教書又育人,首先要堅持 “德育為首”的原則,嚴于律己,和學生一道同個人主義、享樂主義等錯誤思想作斗爭,始終用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
我認為在工作中應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一、忠于教育事業。
我們要以自己的職業為自豪,為培養現代化人才而勤勤懇懇、恪守職責,不可見異思遷,要立志為教育事業貢獻畢生。為了勝任傳授知識和技能的使命,在知識和技能的來源上要由“源于教材”向“開發課程資源”過渡,要由“單兵作戰”向“聯合作戰”過渡,利用周六教研日教師集體聯合攻關,把自己鍛造成學者加技師型的高水平教師,為培養高素質學生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熱愛學生。
我們要以赤誠之心時時處處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做學生的親人和帶路人,既耐心教育又嚴格要求,使學生能夠健康成長。教師熱愛本職工作很重要的是體現在熱愛學生身上,教師只有熱愛學生才能贏得學生的尊敬,從而建立起“尊師愛生”的融洽關系。這不僅僅是師德的基本要求,也是達到教育目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實際工作中有的教師對學生始終是一副嚴肅的表情,對學生的過失或錯誤,不分青紅皂白,一頓猛批,甚至在全班同學的面前毫不留情面,這樣往往會傷了學生的自尊,結果造成師生的對立。當然我不否認嚴師出高徒,但要嚴的.有理有章法,絕不可形成學生表面“敬你”,心里恨你的師生關系,這樣是絕對達不到育人目的的。
三、嚴謹治學、實事求是。
我們教師必須不斷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教學能力。工作中要保持嚴謹的治學態度,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能將不知以為知,否則既誤人子弟更是損壞了自己在學生中的威信。
四、言傳身教,以身作則。
教師的職業特點是與學生面對面的實施教育,因此,我們就必須言傳身教,以身作則。身教重于言教,教師的作為常常是最好的教材。比如文明禮貌、遵紀守法,安全生產等,凡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禁止學生做的,自己首先不能違犯,要以實際行動為學生做出表率。伊索寓言里有這樣一個故事:“螃蟹媽媽教誨自己的孩子說,你們應該學會直著走路,不要橫行。小螃觸們說,那么媽媽,你走給我們看。”可想而知,這位螃蟹媽媽只好吃窘了,在身教上她是失敗的。它明知橫著走路不美,想教育自己的后代改變這個固疾,恰恰自己身教不到,則言教無以附焉。推而廣之,如果我們當老師的不注重自己形象的塑造,小則失之于教容教態的檢點,大則失之于品德情操的修養,久而久之,就會使自己的言教在學生中失去威信。
良好的師德是教師從事教育活動必須遵循的道德規范。每一位教師都應刻苦學習,嚴于律己,努力踐行,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水準。現在已進入信息時代,這對青少年開闊視野,增長知識提供了條件,同時也會受到各種思想文化的影響,使他們的思想更為活躍。因此,這也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身為人民教師,必須自重、自勵、自愛,不斷加強自身的師德修養,樹立以人為本的育人意識和使命意識。唯有教師具備較強的業務素質,高尚的師德水準,做到以德修己,以德育人,才能真正擔負起為祖國培養合格人才的重任。
李保國先進事跡學習心得 5
今天上午單位組織收看了太行山作證——李保國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我深深的被李保國的事跡所感動,一個河北農大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先進工作者、省管專家、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獲得者,看上去卻像是一個略顯滄桑,上了年紀的農民,把我變成農民,農民才能變成我是他說的最多的話。三十年扎根山野,傾情奉獻。用科技的力量,把荒山禿嶺丟進歷史,把綠水青山留給未來;用責任和擔當,讓貧窮困苦成為過去,讓富裕文明變成現實。一位平凡的教育工作者用實際行動來演繹著不平凡的一生。
李保國30 年如一日的扎根在太行山上最艱苦的農村,帶領學生們在這里與村民們同吃同住,改造荒山,實現綠水青山,經他培育的富崗蘋果賣到百元一個的天價,綠嶺薄皮核桃享譽全國。李保國把自己的論文寫在了太行山上,也印在了河北山區人民群眾的心中。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第一時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為實現農村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協調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如今的荒山變成了花果山,帶領全村人民實現了集體致富。然而李保國并不滿足于已有的`成績,他表示:雖然過去做了不少工作,也富裕了不少鄉村,但太行山連片特困區還有很多農民沒有脫貧,我想盡快把技術大面積推廣出去,改變河北山區面貌,讓山區真正實現山綠、民富、村美,讓山區人民早日過上小康生活。
李保國同志走了,但他的精神卻永遠留在了人們心中,他的生命價值依然在發光發亮。他是黨的兒子,是人民的兒子,是太行山的兒子。他是一顆種子,在巍巍太行扎根生長;他是一把火炬,點亮了山區扶貧的希望之光;他是一面旗幟,引領著人們在人生道路上奮發前行。
李保國同志是時代楷模,他是我們學習的楷模。學習他對黨忠誠,心系群眾的政治品質;學習他艱苦奮斗,愚公移山的拼搏精神;學習他淡薄名利,無私奉獻的價值追求。我也是一名黨員,工作中要時刻以一名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干事沖在最前頭,不怕苦不怕累,傳播中華傳統美德,淡薄物質財富,追求永遠的精神財富。
李保國先進事跡學習心得 6
他常說:“一個人本事再大,意志再堅,力量也有限。我要讓更多學生成長為扎根山區、服務‘三農’的有用之才。”
30多年來,李保國先后承擔了57項國家和省級科研課題,大批學生被他“趕”到田間地頭,把所學知識與生產實踐結合。
在這種手把手、肩并肩的實踐教育中,許多學生在校期間就取得了驕人的科研成績。
學生湯軼偉,在讀研究生階段進行了核桃樹枝條傷流規律研究。以前核桃樹都是冬季修剪,但這樣刀口容易流失養分。在李保國的指導下,湯軼偉經過上千次實驗,顛覆了冬季修剪的傳統做法,將剪枝時間確定在春季發芽前的20天以內,避免了因剪枝時間不當造成營養流失。目前,這一創新成果寫進了教科書。
學生史薪鈺,在平山縣葫蘆峪的山地開發中,從事坡面結構穩定的影響因素研究。在李保國的指導下,經過兩年多的實踐,取得了當年治理、當年坡面穩定的效果。目前,史薪鈺的研究成果已在全省推廣。
“保國是跟隨河北農大‘太行山道路’成長起來的一代人,深深懂得實踐對科研和教學的重要性。”李保國的大學同學、河北農大校長王志剛說。
為了讓李保國拿出更多的科研成果服務太行山區,河北農大為他的課題組建設了3個專用實驗室,并配備了全新的科研設備,學院的綜合實驗室也優先保證他的研究生使用。
只有深入生產一線,教學才會有的放矢。
李保國及時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實踐經驗充實到教學內容中,把生產一線的信息作為信號,更新教材,更新講授內容。他主講的課程生動、形象,指導性強,倍受學生推崇。
“他一直都上著本科生的課,我說你實在忙不過來就象征性地上幾次課,剩下的給年輕老師分分。他堅決不同意,說要從本科階段開始引導,使學生熱愛農林專業。”河北農大林學院黨委書記盧振啟說。
李保國帶的碩士研究生,七成以上考上了博士,而且全部拿到了國家獎學金。
在學生眼里,李老師的“嚴”是出了名的。
李保國的碩士生和博士生一入學,就會收到一張學習任務清單:第一學期完成課程學習和開題報告;第二學期開始在實踐基地實習一年,完成實驗并寫出研究報告……每一項都有詳細的要求和明確的時間表。2013年他的一個碩士生因為前期準備不認真,被要求寒假留在學校寫畢業論文,直到大年三十寫完才回家。
學生趙志磊記得,2000年那會兒,剛開始使用電腦,一些學生寫論文時在電腦上復制抄襲。“李老師嚴厲地批評他們說,要走正道,不要耍小聰明。” 歡的就去追。”
斯人雖逝,李保國卻用自己的一生留下了一本最有價值的教科書,詮釋了知識分子應有的責任、擔當和追求,激勵更多的青年學子學好本領、扎根基層、服務人民。
太行山作證--他甘當“拼命三郎”,生命不息、奮斗不止
“前幾天我還勸他說,蘋果樹正開花,要不在崗底村住幾天,指導指導果農,捎帶休息休息。他一口回絕‘我哪有時間?’”
面對我們,李保國的妻子郭素萍淚水漣漣。“如果知道他的生命已進入倒計時,我一定不會這么由著他、順著他。”
年前的一次采訪中,李保國曾說,他有三個家,一個是永久的,在河北農大家屬院;一個是臨時的,在幾個主要幫扶基地;一個是流動的,在他那輛越野車上。
三個家,三重情,三份愛。
這些年,河北農大家屬院里那個真正意義上的家,反倒成了一個匆匆的驛站。
我們了解到,在去世前的4個多月時間里,他在家的時間總共不到10天。就連春節假期,也只在家休息了一天。
“家里的水電費在學校是最少的。”郭素萍說。
甚至在這個家里,夫妻倆都沒有多少時間交流。
“因為工作太忙,已經很久沒有晚上8點以前吃過晚飯了。吃完飯,我抓緊干點家務,他忙著打電話安排事,或者看學生的論文。”郭素萍說。
當年,郭素萍也是課題組的主要成員,是李保國工作上的搭檔,夫妻倆根本無暇顧及遠在保定的家。
不得已,他們只好把年邁的母親和一歲多的兒子也接到村里,一住就是4年多。
他們的課題叫小流域的立體開發,所以當地好多村民管他們的兒子叫“小流域”。
“有個事到現在提起來我都難受。”郭素萍說,有一次學校領導去山里看他們,走的時候,兒子爬上了人家的車,死活不下來,哭著喊著說,要回保定,想上幼兒園。“沒辦法,我只好硬把孩子拽了下來。”
“我先后兩次做手術,他都在山上,手術通知單都是我同事簽的字。我和兒子確實為他付出了很多,但是我們一直理解他、支持他。”郭素萍說。
她記得,3月7日下午,李保國在平山縣參加省婦聯舉辦的一個活動,兒子、兒媳特意帶著不滿5歲的孫子從保定來到現場。一見到爺爺,小孫子馬上趴在爺爺肩膀上,黏著不下來。
這時,一向專注事業到了“不近人情”程度的李保國,露出了柔軟的一面。在活動現場被主持人要求對家人說句真心話時,他顯得很不好意思,可最終還是“擠”出了自己長久以來積在心底的愧疚:“老婆、兒子,我愛你們,但是我顧不上管你們。對不起!”他抱著孫子,流下了眼淚。
“這是我第一次聽到他說這樣的話。”郭素萍告訴我們。
這些年,幫扶基地臨時的家,李保國也住得少了。
“現在大力推進精準扶貧工作,很多地方找來,能堅持多去一個地方,就不能少去一個。也許多去一地就能改變更多老百姓的生活。”他說。
有一次,在石家莊,他一天之內轉了4000畝蘋果園,給農民作技術指導。
“通過我的技術,早一年進入盛果期,一畝地增收4000斤蘋果,按一斤蘋果賣兩塊錢算,一畝地就增收8000元,4000畝地是多少啊?3200萬元。一個人辛苦一天的事,多值!”
這些年,車上那個流動的家,對李保國來說越來越重要。
雨靴、草帽、衣服、工具包,空間不大的后備箱,塞得滿滿當當。
中午把后座放平,稍微躺一會兒,緩解一下疲勞。
車上,還是夫妻二人交流最多的地方。
一年行程約4萬公里。除了完成學校的教學任務,李保國幾乎天天奔波在路上,上車當司機,下車當勞力。
考慮到李保國長期出差和下鄉需要,河北農大在很早之前就要給他配專職司機,可他卻婉拒了學校的'好意。
“還是自己開車好,方便工作,說走就走。何況我天天上山下鄉,鐵打的司機也受不了。”他顧念著別人的辛苦和感受,卻唯獨沒有考慮自己。
去年12月16日晚上,“燕趙楷模”發布廳在河北電視臺錄制李保國的先進事跡,結束時已經晚上9時多了。大家知道他第二天要去平山,考慮到他身體不好,都勸他在石家莊市區休息一晚。他說:“今晚上趕到平山,明天一早就能干活。”堅持連夜自己開車走了。
今年春節過后,李保國明顯憔悴,臉色發黃,飯量變小。出差在外,午飯經常只吃半兩米飯、幾口咸菜。
只有最親近的人才知道,他的病有多嚴重。
因為常年奔波,生活沒有規律,再加上高強度的工作,李保國先后患上了重度糖尿病和重度疲勞性冠心病。
“一般醫生講病情的時候不讓患者本人在場,為的是不增加患者的心理負擔。但是我們家不一樣,我特意叫著他一起聽,就是希望醫生能幫我勸住他,把工作節奏慢下來。”郭素萍說。
“在家多休息吧,別這么拼命了。”周邊的人也紛紛勸李保國。他卻說:“人活著時要有事干,沒事干,不就精神空虛嗎?你不知道我在底下跑著有多享受。”
“我阻攔不了他繼續拼命,只能跟在他的身邊照顧他。出門我一般都帶夠一周的藥量,有時候事兒連成串兒,超過一周了,就得回保定取,然后坐火車再趕回去。”回憶往事,郭素萍悲痛萬分。
這個春天,他一直在路上。
今年2月初,省委作出關于在全省廣泛開展向李保國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中央和省內媒體集中報道了他的先進事跡,他更忙了,不僅省內各地貧困村紛紛請他支招“脫貧”,連省外群眾也打來了求助電話。
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歲月,石家莊、承德、張家口、秦皇島、唐山、保定、邢臺,都留下了李保國奔波忙碌的身影。
“4月1日,邢臺-南和;4月2日,邢臺-前南峪;4月3日,邢臺-南和;4月4日,邢臺-保定……”一張學生手中的日程表,記錄了李保國去世前的行程,它默默無語,卻又凝結著萬語千言。
就在去世的前一天,他還在石家莊主持了河北省山區蘋果、核桃、特色雜果產業技術創新與示范體系建設3個項目的驗收會。
就像一首歌中唱的:“你太累了,也該歇歇了,不要總忘記了黑夜和白天。”
但李保國閑不下來。在生命的最后幾天里,他依然忙碌著-- 他通過微信,指導崗底村村民梁國軍治果樹葉病; 他聯系買來滴灌設備,叫人拉到前南峪村的蘋果園里;
他跟南和縣紅樹莓產業園負責人周岱燕在電話里溝通了建設采摘園的事宜;
他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了一個知識分子的“以身報國”。
4月12日,省委追授李保國為“全省優秀共產黨員”。4月13日,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作出決定,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開展向李保國同志學習活動,讓千千萬萬個李保國式的黨員干部不斷涌現出來。
他走了,但他的精神與太行同在,如同那些戰爭年代把名字鐫刻在太行山上的英雄一樣。
年年太行披綠之時,人們會一次次憶起他的功績。
一座豐碑,一座新時期黨和人民的知識分子的豐碑,永遠矗立在太行山上。
李保國先進事跡學習心得 7
李保國同志是時代楷模,他是我們學習的楷模。學習他對黨忠誠,心系群眾的政治品質;學習他艱苦奮斗,愚公移山的拼搏精神;學習他淡薄名利,無私奉獻的價值追求。我也是一名黨員,工作中要時刻以一名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干事沖在最前頭,不怕苦不怕累,傳播中華傳統美德,淡薄物質財富,追求永遠的精神財富。
學習弘揚李保國精神,就要學習他“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懷。領導干部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必須用來為人民服務。領導干部要做人民的勤務員,時刻牢記民生疾苦。只要還有一家一戶乃至一個人沒有解決基本生活問題,領導干部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眾對幸福生活的憧憬還沒有變成現實,領導干部就要毫不懈怠團結帶領群眾一起奮斗。
學習弘揚李保國精神,更好為人民服務,不僅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也要深入了解人民的思想和生活,及時掌握人民的需求。決策部署如果沒有建立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就有可能因為脫離實際而失敗。任何時候,實踐都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干苦干才能獲得群眾點贊。
學習弘揚李保國精神,艱苦奮斗是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的革命、建設過程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奮斗需要堅定的信念、堅強的意志做指引,需要有勇有謀、迎難而上。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千錘百煉,始終向前。如今面對改革發展重任,領導干部更應堅持奮斗、主動作為。
學習弘揚李保國精神,保持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是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的堅強保證,是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內在要求,是適應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形勢發展的現實需要。領導干部理當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獨慎微、勤于自省,遵守黨紀國法,做到為政清廉。給予而不是索取、奉獻而不圖回報,應成為領導干部為民服務的標準。
當前,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都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團結奮斗,領導干部更要以身作則、勇于擔當,學習弘揚并自覺踐行李保國精神,努力做出無愧于時代的業績。
“活著干,死了算!”“我最驕傲的是,我變成了農民,千千萬萬個農民變成了我!”“不要總想著爬多高,要多想著根扎多深”。一句句話語樸實動人,一個個片段扣人心弦,一段段故事感人至深。影片結尾,身著紅色沖鋒衣的李保國大踏步走在前面,身后,不計其數的青年學子步履鏗鏘前赴后繼,渾厚激昂的畫外音恰到好處地響起:“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讓人激情澎湃,熱血沸騰!以前,聽過李保國同志的事跡報告,那么多感人的故事,被他身邊的人用樸實的語言傳遞出來,已經感受深刻,如今立體的畫面呈現眼前,這位“太行山上新愚公”的偉岸形象和偉大情懷更加令觀者動容,其情其景感人至深,直達肺腑。作為當代的英模人物,李保國最突出的事跡是科技扶貧,精準扶貧。電影是形象的藝術,如果只是從工作角度塑造李保國形象,就顯得有些單薄。為此,影片還通過一些生動的細節彰顯了知識分子的個性和情感:在參加會議時,他因為領導講的空話拂袖而去,當農民面臨危機時,他又能放下所謂的面子,亦屈亦伸而不失風骨;賢惠的妻子為緩解丈夫的壓力,邀請他跳舞,他卻因走神而掉下戲臺;他想為妻子過個驚喜的生日,不料卻記錯了日子。這些小細節小浪漫為影片增添了不少亮點,使得電影的敘事節奏張弛有度,立體式多角度地詮釋了真實的李保國形象。
一件事,一輩子,心系太行山,魂歸太行山,只求默默無聞地堅持做好本職工作,這一堅持就是三十五年。這對平凡崗位上工作的我和我們,是一種鞭策,更是一種號召,捫心自問,不正是差的這份擔當、堅忍和大愛嗎?觀影后深思,如此,才能找到學習李保國精神的方向,才會脫離思想的困惑,邁出堅實的步伐。
李保國先進事跡學習心得 8
李保國教授1981年大學畢業后留校任教,主要從事山區開發與經濟林栽培技術推廣工作,三十多年來,他扎根太行山區,立志做“太行新愚公”把自己最好的論文和科研成果寫在太行山上,鐫刻在山區人民的心中,他每年在山里“務農”的時間超過200天,先后完場山區開發研究成果28項,建立了太行山板栗集約栽培,優質無公害蘋果栽培,綠色核桃栽培等技術體系,培育出多個全國知名品牌,實現山區農民增收28.5億元,走出了一條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同步提什的扶貧新路。2016年4月10日凌晨4時,李保國心臟病突發,經搶救無效不幸去世,享年58歲。
“我是一個大學教授,我也是一個農民”李保國這樣形容自己,他用他的一生來書寫農民的生活,他本來應該在大學校園里過著安逸舒適的生活,可是他沒有,他用行動告訴我們他是一個偉大的農民。在太行山上創造了一個又偉大的農民,在太行山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讓太行山的'人民實現貧困致富的道路,成為太行山百姓擁戴的“科技財神”。
學習李保國同志,就要學習他讓山嶺都綠起來、讓鄉親都富起來的為民情懷。李保國同志經常說:“干成點有益于人民的事,什么時候想起來,也是值得驕傲的。河北的山嶺都綠起來,父老鄉親都富起來,我的事業才算成功。”他的手機中有將近九百個電話號碼,其中農民的有三四百個。他常年奮斗在太行山區,與貧困群眾打成一片,“路上是司機,下車當勞力。除了干技術,還得管閑事”,贏得了貧困群眾的交口稱贊,成為百姓擁戴的“科技財神”。全省廣大黨員干部要以李保國同志為榜樣,在思想上認清“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的問題,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讓老百姓有更多“獲得感”。作為一名民族巷社區干部,我們就要以李保國同志工作上的敬業精神作為學習榜樣,把工作實際同群眾的實際需求相結合,撲下身子、扎根基層,到群眾中去,解決群眾關心的實際問題。號召全體黨員干部要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和實際工作中,以李保國同志為榜樣,學先進、爭先鋒、創一流。以只爭朝夕、艱苦樸素的的精神,深入轄區群眾,努力做好、做實群眾工作。李保國的精神告訴我們,無論從事什么工作,都不能缺少奉獻精神,在平凡的崗位都做出不平凡的貢獻,只要你的人生觀正確。
李保國先進事跡學習心得 9
我們懷著學習的態度2013年5月20日至5月24日我們一行五人到齊家樓初級中學學習收獲頗豐,感慨良多具體體會如下;
第一、轉變觀念,更新教育教學理念。通過本次的學習認知,我了解到新課程倡導了許多新的教育理念,其中,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本次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它的基本理念與追求要求以學生發展為本,轉變學習方式,突出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堅持評價方式的改革等等在齊家樓中學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廣大教師徹底轉變教育教學觀念,以人的發展為本,尊重學生人格,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強化學生實踐,更新教學方法,改變教學評價,培養全面發展的綜合素質強的創新型人才。
第二、拓寬自身知識結構。作為教師,不僅僅要擔負起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責,更重要的還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擁有廣博而精湛的知識是對教師最起碼的要求。要給人一杯水,不僅自己要有一桶水,最好還要有源源不斷的活水。教師知識的淵博,一方面會引起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和對教師的尊敬,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利用多方面的知識引導學生打開思路,滿足他們對知識的渴求。因此,我們老師要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博覽群書,不斷了解新事物、學習新知識,不斷更新和拓寬自己的知識結構,使自己具備與新課程改革教學適應的多元化的知識結構。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加強與學生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習方式的多樣化,結合我曉得實際情況引導學生自主獲取知識和觀念,去適應知識經濟的時代。
打算如下;
1、學生搭建一個平臺是學生有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空間,并且按照齊家樓初中各組的編排模式使學生之間有個監督共勉的機制。
2、平時注意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主要有學習習慣,讀書習慣,作息習慣等的形成,為孩子自主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3、自身不斷學習新課程標準和自己的專業知識,加強自身素質的提高,是自己對知識的駕馭能力有一個質的提高。
4、平時注意收集和整理有關先進的教學理念,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層次和教學能力,及時解決在教學中自己感到困惑的問題。
5、虛心學習,真正看到自己的不足之處,敢于挑戰自己以齊家樓初中的教學方法為基礎,爭取自己在教學中取得更大的成績。
李保國先進事跡學習心得 10
我們的嚴師慈父
我是河北農業大學林學院1999級本科生,從本科畢業實習開始,一直跟隨李保國老師從事核桃種植與研究。
第一次見到李老師是在《經濟林栽培》課上。那天,我和同學提前十分鐘進教室,發現老師已經到了,就好奇地問:“老師來得這么早?”他笑著說:“剛從邢臺基地趕回來,怕耽誤上課就直接來教室了。”
每次課,李老師都是提前到,準備課件、和我們溝通學習體會……還把手機號碼告訴我們,說學習上有困難,可以隨時找他。
李老師講課最大的特點是理論與實踐結合,生動形象、通俗易懂。他總能把書本上枯燥的理論,講得明白透徹。慢慢地,我們都喜歡上了這門課,覺得果樹管理并不難。然而,當我們走進果園才發現,熟練掌握操作技能并不容易。
2003年初,我們隨李老師到邢臺臨城縣綠嶺核桃基地畢業實習。不久后,他教我們嫁接,要求每人一行,按他教的步驟做,不但成活率要高、速度還要快。當時,小苗只有四五十厘米高,我們頂著太陽蹲著、跪著練習,一天下來腰酸背痛,累得連飯都不想吃。但第二天,還得接著練。他說,所有技術都是這么練出來的,沒有任何捷徑。只用一周時間,我們全都熟練掌握了嫁接技術。
2010年我考取了李老師的研究生。一入學,我們每個人,都接到一個學習任務清單,每一項后面都有詳細的要求和明確的時間。2013年寒假,一個師弟沒有按要求完成論文,老師要求他留在學校繼續完成,直到大年三十寫完才回家。
李老師常年在學校、基地之間奔波,白天除了上課,就是上山下地,講技術、做科研,只能利用晚上的時間修改論文。無論多忙,李老師對每篇論文,從框架結構到字句標點,都會仔細修改。師弟的論文先后被李老師修改了7次,內容從最初的3000字豐富到7000字。
李老師要求遇到問題不能放過,要提出來一起研討。我們建了一個微信群,叫“桃‘李’之家”。在群里,李老師給自己取名叫“老山人”。4月8日上午10點,在阜平縣林業局工作的祁嬌嬌在群里發圖片詢問:“我這有一片樹,主枝上全是小裂口,裂得多的枝條就死了,是什么原因啊?”晚上9點9分,“老山人”回復,這是一種害蟲產卵造成的。這是我們收到老師的最后一條信息。
李老師常說,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最關鍵的.是要踏實、認真。2008年大旱,7月的一天中午,我正在午休,突然接到李老師電話,要我馬上到核桃地。到了地里發現,一片核桃樹受旱嚴重,已經長成個的核桃都蔫了。他安排我對土壤、葉片、果實取樣,測定含水量,并觀察澆水后的變化,我把測得的數據隨手記在了一張紙上。后來有事耽擱了幾天,等我想起來時,那張紙卻找不到了。李老師知道后生氣地說:“大旱不是每年都有,錯過了這次調查也就錯過了解決類似問題的機會”。從那以后,我再也不敢粗心大意。
在我的心里,他不僅是嚴師,更像慈父。我性格比較內向,不善言談,尤其是在人多的場合。李老師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從2008年開始,每次對外技術培訓都會叫上我,并鼓勵我開口講,他做補充。在他的引導下,我的能力不斷提高,先后在邢臺、石家莊等地獨立開展技術培訓上百次。
李老師常教導我們,搞科研不能紙上談兵,要真刀真槍解決生產一線的實際問題。2013年4月19號,正值果樹的盛花期,石家莊以南,包括邢臺,天氣突然轉陰,并由陰轉雨,隨后下起了鵝毛大雪,氣溫驟降。李老師得到消息后,給我打電話,讓我“搖樹除雪、熏煙防霜、霜后及時補充營養”。從白天到晚上,我一直和老師保持通話,那晚,他徹夜未眠。天剛蒙蒙亮,他又開車來到了綠嶺,他的到來讓所有人的心里都踏實了。當年河北省中南部核桃幾乎全部絕收,但李老師指導的綠嶺基地卻幾乎沒有減產。
在他的影響下,我們也把研究的課題聚焦在生產一線。以前核桃樹修剪是在秋季和冬季,但秋季修剪不利于樹體營養積累,冬季修剪會引起養分流失。在老師的指導下,師弟湯軼偉經過反復研究,將修剪時間確定在春季核桃樹發芽前的20天以內,避免了因剪枝時間不當造成樹勢衰弱。目前,這一創新成果寫進了教科書。
我的老家在平原,小時候沒見過核桃樹。在李老師的指引下,我不僅愛上了核桃,還留在了山區成為邢臺市市管專家、榮獲河北省農村拔尖人才等多項榮譽稱號。師姐在研究生期間,一直跟隨老師下鄉,精通蘋果管理技術,到石家莊果樹研究所工作以后,參與、并承擔了多項研究課題,在服務基層、服務群眾中增長了才干,成長為單位的業務骨干。
李老師,您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還是我們人生的引路人。我們一定會努力成為和您一樣的人,幫更多的百姓脫貧致富。
李保國先進事跡學習心得 11
他是太行山的兒子
2016年4月10日,我校博士生導師李保國教授,因心臟病突發,猝然離世。噩耗傳來,學校師生和太行山區的農民沉浸在無比悲痛之中,他生前服務過的山區農民一批批來到家中吊唁,多地農民自發設置靈堂為他守靈,為什么一個普通大學教授的去世,會讓這么多山區百姓悲傷和不舍?
作為李保國生前所在學校的領導,我目睹了解李保國從一個學農愛農、要求進步的青年教師,逐步成長為一名優秀共產黨員、山區綜合治理專家,執著于太行山區人民脫貧致富的奮斗歷程,感受到他一心為民、無私奉獻的報國情懷。
李保國是新時期共產黨人的楷模。他常說,黨把我培養成一個教授,就是讓咱為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干點事,我是一名黨員,理應帶頭把事情做得更好。他有強烈的大局觀念,時刻聽從黨的召喚,1981年,剛剛大學畢業留校的李保國,第一時間報名參加了省委、省政府組織開展的太行山綜合開發研究;1996年,河北中南部發生特大洪水后,他又率先報名參加省科技救災組;2015年,國家實施精準扶貧戰略后,作為知名的山區治理專家,他積極為省委省政府建言獻策,在全省脫貧攻堅下鄉干部培訓大會上作首場報告,還親自幫扶十幾個駐村工作組開展工作。他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總是為農戶、企業無償提供技術指導,既不拿工資,也不持股份,還時常自己搭路費。我曾聽到有記者問他“你有這么好的技術,又常年奔波在外,每年至少也得有上百萬收入吧。”他說,“不為錢來、不為利往,農民才能信你、才能聽你的”。他夙興夜寐、激情工作,盡管身患重度糖尿病和疲勞性冠心病已有多年,但他從沒有把自己當病人看待,始終堅持在教學、科研、生產第一線,始終沖在脫貧攻堅的第一線,以超常的意志奮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李老師生前獲得過諸多榮譽,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師德先進個人、全國優秀科技特派員,但他最看重的還是“優秀共產黨員”這個稱號,刻著“共產黨員先鋒崗”的`標牌,一直擺在他辦公室最顯眼的地方。
李保國是當代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30多年來,他始終堅持走與人民群眾相結合的道路,在服務人民中尋找和實現自身價值。他曾講:“我這輩子最過癮的是干了兩件事,一個是把我變成農民,一個是把越來越多的農民變成‘我’。”他經常走進田間地頭,用農民的語言講解技術,手把手地傳授技術,培養了一批“永久牌”的“技術把式”。在他手機存儲的電話號碼中,有1/3以上是農民朋友的,并隨時隨地為農民群眾解答難題,贏得了群眾的交口稱贊。
30多年來,他始終堅持“生產為科研出題,科研為生產解難”的理念,把科學研究與生產實踐緊密結合。他常說,“老百姓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為了農民的需求,為了產業的發展,他一次次探索創新,一次次開辟“戰場”,打造了一個又一個山區開發的典范,從邢臺前南峪、內丘崗底、臨城綠嶺、平山葫蘆峪,再到多得數也數不清的幫扶點,他所到之處,都用點石成金的科技之手,讓太行山區的一個個村子綠起來、富起來,他把最好的論文寫在了太行山上。
30多年來,他始終把“三尺講臺”和“田間地頭”緊密結合,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實踐經驗及時充實到教學中,他主講的課程生動、形象,實踐性強、接“地氣”,深受學生歡迎。他注重言傳身教,無論是課題攻關還是下鄉實習,都與學生一同住聯排通鋪,一同做試驗課題,一同勞動實習,用知識魅力和人格魅力教育影響學生。他對學生既嚴格要求又充滿關愛,把學生看成是自己的孩子,不論是在校的還是畢業的,看到誰生活上有困難,都會主動幫一把。在學生心中,他既是嚴師又是慈父。
李保國是脫貧攻堅的榜樣。他教農民學科技,幫農民搞產業,為農民打品牌,在邢臺縣前南峪進行的山區小流域綜合治理,將貧瘠干旱山地變成了“洋槐戴帽,果樹纏腰,梯田抱腳”的生態經濟溝,成為“太行山最綠的地方”;在內丘縣崗底,他開發了優質綠色蘋果生產的標準化工序,打造了“富崗”蘋果品牌,蘋果年收入達2000多萬元;在臨城縣鳳凰嶺,培育出全國知名的“綠嶺”核桃,使過去赤壁幾十里、草都長不好的荒崗變成了“花果山”“搖錢樹”,帶動了太行山區百里優質核桃產業帶的發展;在平山縣葫蘆峪,將“山水林田路”山區綜合治理技術做成標準化模塊,指導園區連片高規格治理荒山3萬多畝,帶動周邊地區復制開發荒山近30萬畝。他用科技的力量使許許多多的貧困山村擺脫了貧困,幫助10萬多貧困群眾走上致富之路,鄉親們都親切地稱他為“科技財神”“農民教授”“太行新愚公”。
李保國是太行山人民的好兒子。他經常講,太行山人民為我國革命和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作為一名黨員、一名教授,有責任、有義務為太行山人民脫貧致富干幾件實事。35年來,他的足跡踏遍太行山所有山區縣,身上沾滿了泥土,心中裝滿了百姓。他把太行山當成自己的家,他把那里的人民當成親人,年輕時在前南峪,為了方便工作,他把家安在了村里的石板房,和同課題組的愛人把孩子接到山里,一住就是4年多。農民也把李老師當成自家人,有一年春節,我給他打電話拜年,電話里,他興奮地說,“我們全家在崗底村過年呢,這兒熱鬧,就是呀,叫我去吃飯的人太多,不去誰家誰都不高興,我一頓飯要吃兩三家,有時一天要吃6頓飯!”我真切地感受到,他和山里人在一起的那股子親熱勁、興奮勁。在我們學校,有一件盡人皆知的事。有一天,李老師急著趕回學校上課,走到村邊遇到堵車,他心里著急,下車看看,村民一看是農大李老師,二話沒說,拆掉自家籬笆院墻,讓他過去。李老師和山區農民親如一家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李老師去世后,他的骨灰,被太行山區不同地方的鄉親帶走,撒在他生前為之奮斗、牽掛的太行山上,與巍巍太行相融,與山區人民相依。
李保國走了,但他的人生價值依然發光發亮,他的精神永遠激勵我們奮發前行!
李保國先進事跡學習心得 12
李保國永遠活在人們心中,特別是經他幫助過的農民和貧困地區的人民,那一片片一座座改造的土地和大山呼喚這位質樸而偉大的功勛。
李保國作為一位農業研究科學家,一心致力于農業,改變貧困地區經濟,嘔心瀝血,難道他不知道辛苦嗎?不知道勞累嗎?是什么力量使他幾十年如一日的工作?事實告訴我們,一個心理只有農業科學研究項目,心里想的是如何改變落后和貧窮的農村,而其他東西占據的太少了。他心里裝得下那么多的農民,卻留不下關心一下自己身體的位置,把自己的身體健康置身于外,這正是我當今缺少的精神。我們不提倡不顧健康的拼命,但我們身邊需要更多像李保國那樣的人,只有敬業與本職工作,樹立正確的事業觀,提倡踏實務實的理念。有了堅實的基礎我們國家才能強盛,只有辛勤的付出,才能有豐厚的收獲,那些只注重浮夸、面子工程、唯我而行的作風只能損害國家利益,自己也會走向錯誤的深淵。
學習李保國有堅定的信念,改變貧困山區面貌,持久的.戰勝困難,堅持與困難做長期的斗爭,用不屑的努力和堅強的韌勁,勇于攻克一個個難關。我們不一定與李保國做相同的工作,相同的經歷,但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多想如何創新,如何向困難挑戰,克服浮躁追求功力的短期行為,一步一步留下對得起人民和國家利益的腳印,做一個合格的公民和共產黨員。無論從事那種工作,職位多高,做善事,做有益義的事,是強國富民的基礎。
學習李保國不追求名利,無私奉獻的價值觀。這是當今最重要的世界觀,為民做事不圖名利,是我們多年提倡的,在利益關系充斥的社會環境中,無私的去完成一個事業,是我們需要深思的,提倡這種高尚,建立這種信念,淡化名利是我們向李寶國學習的核心。
學習李保國忘我工作的精神,體現在對待事業和工作的專注度。之所以出現浮夸虛偽的作風,很大程度上表現在個人利益凌駕在人民和國家利益之上的不良信念,在這種氛圍下事業發展受阻,困難解決不了,拖拉懈怠已成為阻礙經濟建設和科學發展的障礙,因此李保國的精神境界是改變社會風氣,健康向上的最好榜樣。
李保國先進事跡學習心得 13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泱泱大國,巍巍太行,感人至深的事跡,在華夏大地廣為傳頌。這就是英雄李保國同志,他的光輝事跡不僅在太行,而且在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引起廣泛關注。他的事跡是那么的優秀,那么的感人至深,他似一盞明燈,始終照亮了群眾心里,他的人生之路是多么的光明。
他似一盞“燈”,盞十分明亮的“燈”,在太行山下,李保國同志用實際行動始終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一身正氣,用正能量生動詮釋新時期共產黨員的形象和理想信念,他的`心里始終裝著群眾,思想中考慮群眾,行動上幫助群眾,道德上維護群眾,他是群眾的貼心人。為了群眾的利益,他舍小家為大家,用光輝業績把黨員本色作了詳細而圓滿的解釋,通過他的行動,更多的群眾對黨有了更多的理解,更加堅信黨、維護黨。李保國同志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他的行動猶似一盞黑夜中的明燈,不僅照亮了自己,更多的照亮了他人,照亮了周邊的群眾。在這盞明燈的指引下,太行山下廣大群眾目標更明了,干勁更足了,斗志更強了。所以說,這盞“燈”不同一般,而且具有示范意義的“燈”,李保國就是掌燈人。
他似一盞燈,始終在傳遞正能量,既然是燈,就像蠟燭一樣燃燒自己,照亮他人。李保國同志就是這樣,他如一盞燈,一盞光芒四射的明燈,把許多角落都照亮,這盞具有示范和帶動作用的明燈,始終處在群眾之中,與群眾打成一片,用溫暖、用明亮給群眾帶來溫暖感和實在感,群眾更愿意聚焦在燈的周圍,不僅享受“燈”的明亮,而且以“明燈”作為行動的目標,遇到問題總喜歡聚到“燈”下商量解決,同時在溫暖的燈光下,群眾心里更亮堂了,干勁更足了,如此這般,這盞“燈”的作用確實功不可沒,這盞“燈”使共產黨員的本色真實地呈現在廣大群眾面前,這盞“燈”是“三嚴三實”和“兩學一做”等先進性教育工作更加具有實際意義,更有時代特點。從這個意義講,這盞“燈”不同一般,是革命道路和人生之路上的指示燈。
有了“燈”的照耀,有了光的溫暖,群眾自然心里更踏實了,他們普遍享受著“燈”的光輝和照耀,感受“燈”溫暖和力量,他們的心中始終裝向著這盞“燈”,擁護這盞“燈”,永遠會為“燈”自豪、而感慨、而祝福。
李保國先進事跡學習心得 14
為學習李保國精神,我們單位組織黨員干部觀看了此影片。我們懷著十分激動的心情看完了電影,內心洶涌澎湃,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李保國,河北農業大學一名普通教授。他說,這輩子最過癮的一件事是把自己變成了農民,還有一件事,就是把農民變成了我。這話說得鏗鏘有力,充滿自信、快樂和滿足。作為一名黨員,他不忘初心、不移其志、勤勤懇懇、任勞任怨、無私奉獻、忘我工作,充分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艱苦奮斗、甘于奉獻、求真務實的精神品格,他是拓展深化太行山道路的優秀帶頭人,做出了許多經得起時間檢驗的實績,用生命踐行了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踐行了自己的入黨誓言。他35年如一日情系太行,把課堂搬進山溝,把實驗室放在果園,把論文寫在太行山上;他見不得百姓受窮,一頭扎進窮山溝,10多萬農民因他而脫貧,被譽為太行新愚公。年僅58歲的他因心臟病突發猝然離世,留給人們無盡的悲痛。
他把自己變成了農民。他是文化人,卻始終保持著淳樸的農民本色,他臉色黝黑,穿著樸素,和農民一起開山、栽樹,走家串戶體察農民的困苦,給農民講授種植技術,自掏科研經費給太行鄉親們力所能及的技術幫助,下鄉指導不給農民添負擔,從來都不要一分錢,一雙沾滿泥巴的運動鞋穿在腳上,他被人們親切地呼為農民教授。
他把農民變成了我。那么多太行山村先后富裕了,靠什么,一句話,靠他培養的數不清的種植土專家。這么說一點不過分。
他作為一個病患者,不遵醫囑,心系扶貧,以活著干,死了算的'氣魄拼命工作,帶動了家屬,帶動了學生。
觀看完電影,大家熱淚盈眶。哀思之后,我們更應該化悲痛為力量,爭做李保國式黨員干部,結合當前正在開展的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學習他甘于奉獻、不為名利的精神追求,傳承他待百姓似親人的為民情懷,弘揚他讓荒山披綠、窮嶺生金的責任擔當。李保國同志既是新時期共產黨人的楷模,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也是廣大黨員、干部和教育、科技工作者學習的榜樣。李保國雖然走了,但他的精神不會走,他的事業不會走,燕趙大地一定會涌現出千千萬萬個李保國,匯聚起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的磅礴力量。
李保國同志是時代楷模,他是我們學習的楷模。學習他對黨忠誠,心系群眾的政治品質;學習他艱苦奮斗,愚公移山的拼搏精神;學習他淡薄名利,無私奉獻的價值追求。我也是一名黨員,工作中要時刻以一名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干事沖在最前頭,不怕苦不怕累,傳播中華傳統美德,淡薄物質財富,追求永遠的精神財富。
李保國先進事跡學習心得 15
2016年4月10日凌晨4時,全國先進工作者、燕趙楷模、省管專家,河北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獲得者——李保國同志,因心臟病突發不幸去世。他是時代楷模,30多年扎根太行山,彰顯了共產黨人忠誠、干凈、擔當、實干的政治品格。省委決定,追授李保國同志為“全省優秀共產黨員”。
執著的信念引導人生。李保國同志時刻以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直至把這種行為化進自己的血液里。他常說,我是黨員,就應該帶頭把事情做得更好,這是一名共產黨員崇高的黨性修養和政治覺悟,他用不平凡的一生詮釋了什么叫矢志不渝的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黨員干部一定要建立起知行合一的共產黨員的理想信念,并讓這種理想信念始終如一地貫徹到為人民服務的實際行動中去,不能辜負黨和人民的重托。并通過不斷的學習,緊跟時代的步伐,更新自己的工作思路,成為一名工作上的行家里手。
時刻把群眾放在心頭。作為一名黨員干部,要時刻把群眾放在心上,并且要真正的'從思想深處認識到為什么要時刻把人民放在心上。時下,有些基層干部不但不過問群眾疾苦,甚至還做出種種違背群眾意愿的事情,因為他們的心里沒有群眾意識,做事情根本就不考慮人民的利益、期望和要求。為人民服務不僅僅是一句話,而是一種接近群眾、走近群眾、聯系群眾、和群眾打成一片的姿態。黨員干部要學習李保國同志與“路上是司機,下車當勞力。除了干技術,還得管閑事”的精神,只要是關乎百姓的事,就要執著到底;只要是提升民生福祉的事,就要推動到底。要多入基層,多接觸群眾,要積極為群眾排憂解難。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幫群眾所需,切實把群眾的利益維護好,把群眾的情緒疏導好,做關注民生、為民造福的“細心”黨員、“安、專、迷”干部。
人有擔當品自高。沒有責任擔當,不是小問題。敢負責,方能放開手腳,奮發有為;有擔當,方能挑起重擔,大有作為。這是黨員干部應有的基本素質,也是對黨員干部的基本要求。古人云“為官避事平生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黨員干部要率先垂范,要增強擔當意識,提升擔當能力,讓擔當成為常態、成為習慣,成為干事創業、服務群眾的一把“金鑰匙”。端正態度肯擔當,練就本領能擔當,心態平和會擔當,能負一切常人所不能負的責任,敢擔常人所不能擔的任務,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己的事,把黨的事業看做自己畢生追求,以高度負責的態度,勇于擔當黨和人民賦予的神圣使命。
李保國一心撲在工作上,把事業當生命,始終堅定自己的信念,他是全體黨員干部的標桿,他更是用一名優秀黨員干部的高情遠致給以警醒、給以鞭策。因為被他感動,理應向他主動看齊。組工干部要把李保國精神內化為自身的一種動力、一份責任,無愧于黨、無愧于人民。
李保國先進事跡學習心得 16
年幼時,讀到魯迅先生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時常常會想,能如齊景公般俯下身子,為群眾服務,那是怎樣的情懷呢?
幾個月前,聽說了李保國教授一些報道,尤其是在看到作出的重要批示后,才開始認真了解這個其貌不揚的老教授的相關事跡,才真正領會到“新時期共產黨人的楷模,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這一榮譽背后那沉甸甸的付出,也真正感受到了那“甘為孺子牛”的博大情懷。大學畢業,李保國放棄了留校任教的城市生活,走向了條件艱苦的太行深處,把百姓需要作為努力的方向,毅然扛起了改造太行荒山的'責任,扛起了山區群眾脫貧致富的希望。白天爬坡過坎看果樹、查現場,晚上挑燈夜讀看數據、做研究,35年如一日。若不是把真正把群眾放在了心坎上,又怎能做到“衣帶漸寬終不悔”呢?李保國堅持以“我是農民的兒子”自居,全心全意為民服務,不畏挫折,不懼困難,一年行程約4萬公里,除了完成學校的教學任務,他幾乎每天都在路上奔波,上車當司機,下車當勞力,甚至是在生命最后的時光,在石家莊、承德等多地都留下了他奔波忙碌的身影。時時刻刻把老百姓的利益掛在心上,才讓他不顧工作環境惡劣,不顧身體嚴重透支,執著堅持在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最前線。
數年來,李保國全身心投入山區開發治理和經濟林栽培技術研究,先后完成山區開發研究成果28項,在太行山區推廣林業技術36項,示范推廣總面積達到了1080萬畝,累計增加農業產值35億元,純增收28.5億元。果農富了,幸福的味道喜上眉梢,可即便如此,幾十年來,李保國從未拿農民和企業任何報酬,更不考慮占股份的“美事”。他以實際行動守護著“幫農民脫貧致富的”的初心,也踐行著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愿做太行山上的一棵樹,我的根,永遠扎在這里。”老教授走了,他的精神卻永遠的留在了太行山脈,乃至更多人的心中。李保國以多年來的堅守,實實在在的行動詮釋了“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內涵,彰顯著“一心為民”的深厚情感,也為廣大黨員干部做了最為生動的典范。愿廣大黨員干部能以李保國教授為榜樣,一心一意為人民做服務,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讓更多的困難群眾早日脫離貧困,早日實現不落一戶、不漏一人的全面小康。
李保國先進事跡學習心得 17
李保國,男,1958年生,教授,博士生導師,2004年畢業于中南林學院資源與環境學院,農學博士。中國經濟林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林學會經濟林學會常務理事、河北省核桃產業創新技術聯盟理事長;全國勞模、河北省特等勞模,全國師德先進個人、全國綠化獎章、全國優秀科技特派員、河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河北省十大農業技術推廣專家。2016年4月10日凌晨,李保國心臟病突發,經搶救無效不幸去世,享年58歲。
李保國每年在艱苦的農村工作超過200天。他帶領學生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第一時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為實現農村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協調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在邢臺縣槳水試區,他們把一個窮山溝變成了花果山,成為太行山區最綠的地方,榮獲聯合國全球環境500佳提名獎。在內丘縣富崗村,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運用到蘋果生產中,生產出的優質蘋果被評為A級綠色食品,創出了國內著名的"富崗"蘋果品牌,在99昆明世博會上獲得銀獎,極品果賣到100元一個。大量的實踐,使學生看到了學農也會大有作為;在與基層群眾的接觸中,使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生了可喜變化,鞏固了專業思想,堅定了"學農愛農"的決心和信心。長期的科研工作,大量的科研成果,豐富的實踐經驗,使李保國最了解學科的前沿、農村的需要、果農的期盼。他及時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在實踐中獲得的經驗充實到教學內容中,把生產一線的信息作為自己調整教學內容的'信號,更新教材,更新講授內容。他先后主講了《高級經濟林栽培專題》等9門課程,每年超額完成教學工作量。主持完成了《北方經濟林栽培學總論》等9部教材的編寫,在全國性刊物發表論文40余篇;教學研究成果先后獲省級二等獎一項、校級一等獎二項。他的進取精神激勵著學生。他教的畢業班,25%的學生考上碩士研究生,他帶的碩士研究生,70%考上了博士研究生。技術扶貧拔窮根位于河北省邢臺市臨城縣的李家韓崗,曾是一片亂石堆積、雜草叢生的荒山野嶺。1999年,村民高勝福為了響應縣里"四荒"治理開發的熱潮,與人合伙承包了這里的3500畝荒山。"當時滿腦子的熱情,卻沒想到會難到這種地步!"承包后準備大干一場的高勝福此時卻發了愁。李家韓崗又名狐子溝,一無土二無水,"別說種樹,種草都難。"走投無路的高勝福幾經聯系,找到了當時正在太行山開荒的李保國。不久,李保國搬進了狐子溝,與村民們一道打響了開荒戰。此前,村民們在這里嘗試了運水、調土等多種辦法,但結果卻一次次令人失望。經過深入采樣、組織專家實測土壤截面,李保國提出了"挖溝修庫"的新辦法,并決定在這里種植最省水、易管理的核桃。李保國帶領村民們挖好了種植溝,又在山溝取土修建了可容納20萬立方米水的人工水庫,并用挖出的砂石修建了4個攔水大壩,用以截留雨水,為核桃樹的生長提供保障。狐子溝的改變在不知不覺中發生。
在李保國的指導之下,這里實現了1年栽樹、2年結果、5年豐產,盛果期的核桃畝產達到了230公斤以上,每畝效益超過8000元。如今,昔日的荒嶺成了"綠嶺","綠嶺"牌薄皮核桃遠近聞名。"太行山上的新愚公"1981年,李保國大學畢業后留校任教。上班僅十幾天的他就響應學校號召扎進太行山,搞起山區開發研究,這一扎就是34年。期間,他在當地推廣了36項林業技術,累計增加農業產值35億元,純增收28.5億元,先后完成山區開發研究成果28項,建立了太行山板栗集約栽培、優質無公害蘋果栽培、綠色核桃栽培等技術體系,帶動了全省板栗、蘋果、核桃產業發展……在他的帶領下,太行山10萬群眾脫貧奔小康,被村民譽為"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經過李保國的努力,邢臺市西部140萬畝荒山全部披上了綠裝。為此他榮獲了全國綠化獎章、全國優秀科技特派員、河北省特等勞動模范等稱號。但用李保國的話說,最高興的還是為太行山生態環境改善出了一份力。多年來,李保國舉辦不同層次的培訓班800余次,培訓人員9萬余人(次),許多果農都成了"技術把式"。經他直接幫扶的村莊已達到三四十個,間接帶動發展起來的村莊百余個。他曾榮獲"全國振華扶貧獎","全國科技興村先進個人";先后6次被授予"河北省山區開發先進個人",兩次被評為"河北省中青年骨干教師";還榮獲河北省"特等勞模",保定市"勞動模范","保定市教育系統紅旗手","保定市生產建設紅旗手",和"河北農業大學太行山道路先進個人"等榮譽和稱號。
李保國先進事跡學習心得 18
李保國,河北農業大學教授,工作于基層太行山區,為山區林業發展、農民生產致富竭盡全力,奉獻終身永遠離我們而去了。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干部,他的事跡對我感觸較大,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活動之際,我們每一名黨員干部要向李教授學習,學習他的高尚、無私奉獻的精神,我們用他的事跡作為精神支柱完成今后的工作,把我們的家園變得更加美好。
學習李保國同志務實的作風和質樸的品質。李教授生前日復一日風雨無阻,奔走在百姓服務中,他用科學和知識帶領太行山區的人們走出困境。李教授每天都出現在田間地頭,大家總是不能一眼認出來,他身穿質樸的服裝和一名普通農民沒有兩樣。李教授總說跟什么樣的人打交道就要用適合的方式方法,才能和他們打成一片,帶領他們走上科學致富的道路。李教授用最真誠的行動和熱誠的心為百姓服務,為太行山區奮斗終身。
學習李保國拼搏進取的創業精神。李教授指導平山縣葫蘆峪園區連篇高規格治理黃山,并探索出“大園區、小業主”的園區經營機制,成為了我國太行山區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的典范。他指導規劃的`山區綜合開發“葫蘆峪模式”正在向保定等地的30多個縣、100多個鄉鎮廣泛推廣。李保國用科技的力量,領導基層干部群眾共同把荒山禿嶺變成了青山綠水,他用責任和擔當與基層干部群眾共同奮斗,讓山區人民走上了創業富裕的道路,使成千上萬的人脫貧致富。我們要學習他的務實實干、奮發作為的創業精神,在我們今后工作中也要將他的這種精神發揚。
李教授走了,他的精神卻永遠留在我們心中,作為一名基層黨員工作者,我們應該向李保國同志看齊,學習他的責任意識、擔當意識、奉獻意識、為民意識,以人民群眾為中心,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我們用真摯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為群眾真心誠意服務,讓李保國精神永存!
李保國先進事跡學習心得 19
巍巍太行山,見證了他的辛勞付出;悠悠泥土地,詮釋了他的無私品格。在李保國身上,我們見到了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品德和無私奉獻的精神,他的名字,他的事跡,深深地烙入了人們的心中,勉勵著無數黨員干部,做一個無私無畏的干部,去踐行“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人生價值。
在李保國身上,我們看到了他那崇高而不朽的精神:為人民服務的公仆精神,無私奉獻的付出精神,艱苦奮斗的實干精神。
為人民服務的公仆精神。他呼喊“我是農民的兒子,最見不得農民窮!”他把生死置之度外,以重病之軀,宿夜為太行人民奔波操勞;他緊緊依靠群眾,同人民一起讓140萬畝荒山披上了綠裝,讓10萬農民脫貧致富。他不僅讓荒山
挺立起綠色的希望,也讓太行的百姓看見了光明和未來!李保國同志之所以深受人民愛戴,就是因為他始終與老百姓心相連、情相依、同呼吸、共命運,就是因為他視人民群眾為衣食父母,全心全意當人民公仆。我們學習弘揚李保國精神,就要牢固樹立宗旨觀念,始終堅持群眾路線,身懷愛民之心,設身處地、換位思考,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多辦利民之事,深入條件艱苦、矛盾集中、困難突出的地方,辦順民意、解民憂、增民利的實事好事。
無私奉獻的付出精神。“我是來幫農民脫貧致富的,不是來追名逐利的”。李保國同志如是說,也是如是做的。他既不拿農民給的報酬,也不持企業獎的股份,一塵不染,兩袖清風。勤政為民、無私奉獻,是共產黨員先進性的重要體現,也是李保國精神的鮮明特點。我們學習弘揚李保國精神,就要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黨和人民事業任勞任怨、無私奉獻;要把人生價值與黨和人民事業的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多想群眾少想自己,多想事業少想名利,堅持在其位,謀其政,盡其責,做到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堅持立身不忘做人之本,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權不謀一己之利。
艱苦奮斗的實干精神。他深入實際、調查研究,一年里行程4萬公里,他不畏艱苦,不懼風險,迎難而上,用腳步丈量出從貧困到富有的距離。這種“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的奮斗精神,正是需要我們學習弘揚的。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作為共產黨員,都應該自覺踐行艱苦創業、厲行節約、勤儉辦事的優良作風;發揚自強不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實干精神;保持不畏困難、堅韌不拔、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反對鋪張浪費,抵制奢靡享樂之風,為黨和人民多干事情,多做貢獻。
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祿同志有這樣一段話很引人深思:“我想,作為一個革命戰士,就要象松柏一樣,無論在烈日炎炎的夏天,還是在冰天雪地的嚴冬,永不凋謝,永不變色;還要象楊柳一樣,栽在哪里活在哪里,根深葉茂,茁壯旺盛;要象泡桐那樣,抓緊時間,迅速成長,盡快地為人民貢獻出自己的力量。”焦裕祿同志的這段話,用來形容李保國同志貼切而恰當,他生動形象地闡釋了共產黨員的人生寫照,讓我們看到了共產黨員的無悔追求,也讓我們看到了無數如李保國同志一樣忘我工作、無私奉獻的黨員的偉大精神!李保國同志,是一名真正的革命戰士。他象松柏,常青常綠;他象柳樹,蔭蔽后人;他象泡桐,奉獻一生。我們當代領導干部,就要做李保國式的黨員,讓自己也成為百姓心中能頂起一面旗撐起一片天的優秀共產黨員!
李保國先進事跡學習心得 20
為紀念李保國,鄉親們在核桃種植基地專門建設了李保國科技館,并高高矗立起他的雕像。
為民服務,需要有點“愚公移山精神”,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國家民族的美好未來,絕不是一朝一夕輕輕松松就可以實現的,而是要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和馳而不息的奮斗才能實現,這就需要廣大黨員干部積極向愚公學習,不懼挑戰、不畏艱險、堅定信念、永不放松,把人民的事一件一件辦好,推動黨的`事業不斷向前。
做為民的“愚公”,是每一名黨員干部的責任和使命,更是義務與初心,黨員干部不能忘了為什么出發,不能忘了要去向哪里,不能忘了自己的身份定位,不能忘了責任與擔當。李保國就是這樣,35年如一日扎根太行山,做了一名開創山區扶貧新路的太行山上“新愚公”。作為黨員干部、作為科研工作者,李保國俯下身子為山區人民群眾脫貧致富找出路,用科學技術把荒山禿嶺變成綠水青山,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用擔當作為讓貧窮困苦成為過去,讓脫貧致富成為現實。
為民的“愚公”,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是每一名黨員干部都應該牢記在心并奮斗不止的事,不忘初心才能慎始至終,牢記使命才能砥礪前行。李保國說他是一名共產黨員,就要為人民服務,他這樣說,也這樣做,心里總是想著老百姓,為了人民的需要做科學研究,也為了人民的需要做成果轉化。黨員干部應該如此,始終清楚自己的職責,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
為民的“愚公”,要擔當作為、無私無我。黨員干部為民要立心,要發愿,更要把心愿落到切實的行動上,不計私利,為民謀福。李保國30多年都堅持每年進山“務農”超過200天,工作中經常吃著饃就白開水當餐飯,通過不懈努力,最終幫助農民走了一條脫貧致富的路。最值得一名黨員干部欣慰的事應該是為人民群眾做了多少實事,謀了多少福利,而不是自己的身份地位和財富積累,黨員干部要把心思都花在為民擔當作為上。
【李保國先進事跡學習心得】相關文章:
李保國先進事跡材料02-28
李保國先進事跡心得體會05-16
觀看李保國先進事跡心得體會03-31
關于學習李保國同志先進事跡材料01-24
學習李保國心得體會09-11
李保國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會議記錄材料01-23
保國寺導游詞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