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創新》心得體會
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那么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育創新》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創新意識是創造的前提和基礎,是一種發現問題、積極探求的心理傾向。而課堂教學是實踐素質教育的主要渠道,也是實踐創新教育的陣地。課堂教學環境的愉悅和諧程度是啟迪思維、開發智力、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前提和關鍵。那么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建立愉悅和諧的課堂環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我談幾點自己的體會:
一、營造創新環境為學生創造創新的機會。
在數學課堂中,教師可以營造一個和諧民主的課堂氣氛,師生之間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平等相待,給學生自由發言的機會。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看法,提倡質疑。對學生的創意要充分肯定,特別要大力贊揚那些具有獨創性的見解。教師要明白:創新能力人人皆有,決不是優等生的專利,創造諸多條件的目的只有一個:創設學生敢想、敢說、敢爭論的課堂。
二、啟發學生積極思想,激發學生創新靈感。
在教學中,要讓學生獨立思考,放手大膽地讓學生嘗試探求新知。學生自己能發現的知識,教師決不暗示,學生自己能通過自學課本掌握的,教師決不代替講解。讓學生在獨立思考中學會,促進其思維的發展。
如在教學“圓的周長”中測量圓的周長時,我先問學生:“在學習正方形、長方形時,可用直尺直接量出它們的周長,而圓的周長是一條封閉曲線,怎樣測出它的周長呢?你們可以用直尺和白布條去測量實驗桌上的幾個圓的周長,有幾種測法?”請大家實驗一下。頃刻課堂上人人動手參與,我用這種方法,你用那種方法,氣氛十分活躍。而后,大家紛紛發表自己的實驗結果。我在肯定學生的思維方法后,因勢利導,說明用繩測、滾動的辦法測量圓的周長都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們能不能找出一條求圓的周長的普遍規律呢?接著利用媒體顯示:兩個大小不同的圓,在同一點旋轉一周后留下的痕跡。“你們看到的圓的周長的長短與誰有關系?有什么關系?”大家再實驗,直到得出:圓的周長是直徑的л倍。這樣,通過操作、討論、觀察、思考,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探索問題,既掌握了知識,又發展了思維。
三、喚起創新意識讓學生跳起來摘果子。
創新意識是一種發現問題、積極探求的心理取向。只有在強烈的創新意識引導下,學生才會產生強烈的創新動機,樹立創新目標,充分發揮創新潛力,聰明才智才能釋放創新激情。
1、巧妙設問,激發思考。教學環境上巧妙設疑,構筑懸念,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遇到學生發散思維,讓學生成為探索者,通過質疑—揭疑—釋疑,在探索和研究中增長智慧和才干,體驗成功的歡樂,發展創新能力。教師可以提出一些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多角度的思考。多問學生“還有什么辦法?”“想想看,試試看”。教師巧妙的設問可以撥動其探新知識的心弦,產生疑而不能解又欲解之,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之目的。
2、培養學生養成質疑的好習慣。問題是思維的起點,有了問題思維才有方向,有了問題思維才有動力。要鼓勵學生敢于提出問題,以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和豐富的想象能力。
四、教師適當引導努力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多角度思考和逆向思考這兩種思考能力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有“一題多解”的例子,比如:三年級的《乘法的認識》,計算方陣的總人數,可以用分解式或者綜合式子。教師這個時候一定要給足學生觀察和計算的時間,讓他們體會“有些問題是可以從不同角度來解決的”,訓練多角度思考的能力。又如《十幾減9》中,出示11—2=?可以讓學生說方法,方法越多越好,有的說:將2分成和1,11—1=10,10—1=9,有的說將11分成10和1,10—2=8,8+1=9,學生的思維被打開,問題也就解決了。
五、改進教學方法,增強創新能力。
1、滲透學習方法,豐富創新內容。
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從生活經驗中感受到交集的含義,教學時,我從森林運動會上各種動物報名參加籃球賽和足球賽的情況引入,結合學生出示了一張排列無序的表格,問:參加比賽的動物有多少種?學生答案不一,分別是17種、15種、14種,由此激發學生要重新整理表格的要求。這樣的設計激發了學生認知上的沖突,使學生產生主動參與解決問題的愿望,在合理引導下,師生共同努力最終實現了教學目標。
2、加強實踐活動,增強創新能力。
在教學中,組織學生通過實驗、動手操作、嘗試錯誤和成功等活動,讓學生接觸貼近其生活的事例,使學生體會到所學內容與自己身邊接觸到的問題息息相關。讓學生從現實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掌握觀察、操作、猜測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發現意識。
【《教育創新》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科技教育創新的心得體會03-22
教育教學創新心得體會07-17
教育教學創新心得體會范文08-04
幼師創新素養教育培訓心得體會02-16
創新教育的心得體會(精選12篇)08-03
教育創新在路上征文06-12
創新教育論文03-30
論創新教育01-26
創新教育心得體會(通用12篇)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