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學案的心得體會通用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后,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于心,這樣有利于我們不斷提升自我。那么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導學案的心得體會通用,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導學案的心得體會通用1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提高課堂效率已刻不容緩。怎樣才能提高課堂效率呢?目前,很多學校都在推行導學案教學。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我明白了所謂“學案導學”是指以學案為載體,以導學為方法,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體,教師的啟迪引領為主導,“傳業、授道、解惑”,師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模式。而“學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礎上的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而設置的一種學習方案。從“教案”到“學案”的轉變,其本質是教學重心由教師如何“教”轉變為學生如何“學”,必須把教師的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學習的目標,把學習目標設計成學習方案交給學生。下面就導學案談幾點體會:
一、“學案導學”要求教師著力提高三個方面的能力:
1、是“課堂公關”能力。教師必須在“導學案”的輔助下,在教學中激勵、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通過創設寬松氛圍、表揚閃光點、小組競爭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樹立“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我參與,我快樂,我提高”“我的課堂我做主”等思想,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2、是“教學導演”能力。在課堂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利用“導學案”,為學生創造表演的舞臺,讓課堂充滿魅力。教師必須減少語言密度,精講教學重點,必須根據教材內容,靈活使用教學手段,做到寓教于趣,寓教于情,使學生始終處于學習的亢奮狀態。
3、是“指導催變”能力,讓學生由“學會”向“會學”轉變,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
二、學案的設計應具備以下特點
1、圍繞教學目標,緊扣教材,從整體上體現教材的知識結構和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使知識能條理化、系統化和整體化。
2、有啟發性,對教材中學生難以理解的內容,有的應作適當的提示,配以一定數量的思考題。
3、問題設計應有層次性、梯度性,應根據學生對問題的認識逐漸加深。做到循序漸進,使學生意識到,要解決教師設計的問題不看書不行,學會看書,學會自學。
三、學案編寫至關重要
學案的編寫是整個導學過程的最重要的環節,要求老師對教材要有很深層次的.理解、對知識點要正確地把握、對學生的“學情”即“認知程度”要有足夠的了解。在做到以上幾點的基礎上,教師才能進行學案的編寫。在突破某個知識點時,以往“教案”無非就是知識點的簡單羅列,然后“灌”給學生。而“學案”的不同點就在于,把新知識點“問題化”,就是把新知識點拆解成學生可以通過思考就能解決的“小”問題,每個小問題點解決后,新知識點即所謂難點的解決就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了。一篇好的學案,應能充分體現導學的功能,把知識問題化,即通過學案能引導學生更好地去閱讀課本,帶著問題去主動思考課本知識,有效地參與學習過程,最大程度的還原科學發展的過程,有利于學生養成發現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導學案促進了教師的成長
要編寫使用導學案,必須要做好前期的準備,大量搜集資料,并對資料進行認真篩選,領會消化。因此,編寫使用導學案對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教師要對教材進行重新審視理解,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鍛煉,專業知識得到鞏固、充實,而且還加強了教師之間的團結協作,大家緊緊地捆在一起,發揮著團體的作用,形成團隊精神。
五、導學案使預習真正落到了實處
傳統的預習,教師只是口頭上反復的予以強調,并不作任何指導,學生對預習的理解就是讀讀課本,大體的瀏覽一遍明天的課程。可以說是走馬觀花,敷衍了事。教師對學生的預習情況基本上是不聞不問,所以預習只是一種形式,沒有解決根本性的問題。而導學案要求教師在預習環節設計預習指導、預習要求、預習檢測等內容,使學生明確學什么,怎么學,使先學后教真正落到實處,同時通過預習檢測,為二次備課、上課提供依據,使課堂教學具有更強的針對性。
總之,導學案這種授課模式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動獲取知識,由“學會”變成“會學”,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創新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將教與學有機的結合,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導學案的心得體會通用2
在領導的指示和關懷下“使用導學案,提高教學效率行動”在我校轟轟烈烈的展開了。我作為一名物理教師在使用導學案的問題上要吸取其他老師的經驗。如何將物理新《課程標準》落實于自己的教學課堂,培養學生物理學習習慣及素養并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開學以來,在使用的過程中,我們物理教研組深入研究,認真實踐,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角色轉變,精心設計
1、“課堂公關”能力。教師必須在“導學案”的輔助下,在教學中激勵、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通過創設寬松氛圍、表揚閃光點、小組競爭、個別座談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樹立“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我參與,我快樂,我提高”“我的課堂我做主”等思想,實施“三先”:題目讓學生先做,問題讓學生先想,答案讓學生先說。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2、“教學導演”能力。在課堂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利用“導學案”,為學生創造表演的舞臺,讓課堂充滿魅力。教師必須減少語言密度,精講教學重點,必須根據教材內容,靈活使用教學手段,做到寓教于趣,寓教于情,使學生始終處于學習的亢奮狀態。
3、“指導催變”能力,讓學生由“學會”向“會學”轉變,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要求每個備課組選定一名首席學法指導教師,開展經常性的集中學法指導,在每周固定時間組織班級開展學法交流活動,為自主學習提供方法保障。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改變傳統教學觀念,徹底拋棄以往那種“不講不放心;老師在講臺上自我陶醉,學生在下面渾渾噩噩;老師只為自己完成教學任務而不關心學生學的情況”等種種傳統做法,不包辦,不搞一言堂,不要認為課堂上多講幾個題就是課堂容量大了!要切實注重學生的“思維容量”、不要認為喧囂的課堂氣氛叫“活躍”,要切實注重學生的“思維活躍度”。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給每一個學生提供表現成功的機會。
二、學案編寫,至關重要
學案的編寫是整個導學過程的最重要的環節,要求老師對教材要有很深層次的理解、對知識點要正確地把握、對學生的“學情”即“認知程度”要有足夠的了解。在做到以上幾點的基礎上,教師才能進行學案的編寫。在突破某個知識點時,以往“教案”無非就是知識點的簡單羅列,然后“灌”給學生。而“學案”的不同點就在于,把新知識點“問題化”,就是把新知識點拆解成學生可以通過思考就能解決的'“小”問題,每個小問題點解決后,新知識點即所謂難點的解決就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了。一篇好的學案,應能充分體現導學的功能,把知識問題化,即通過學案能引導學生更好地去閱讀課本,帶著問題去主動思考課本知識,有效地參與學習過程,最大程度的還原科學發展的過程,有利于學生養成發現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由此可見,學案的實施,看似老師在課堂上講得少了,變“懶”了,實則不然,課下需要很多的付出才能達到目的!倒是原來的“滿堂灌”,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懶”了。
加深,做到循序漸進,使學生意識到要解決教師設計的問題不看書不行,看書不詳細也不行,光看書不思考不行,思考的不深、不透也不行。這樣學生就能真正從教師設計問題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會看書、學會自學。
三、課堂教學,精心組織
課堂操作要避免兩個誤區:一是單純放手讓學生自學,教師不管不問,“放羊式”;二是學生預習后教師再逐一講解,對答案,“灌輸式”。教師應該根據學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饋,有目的地運用導語、演示實驗、歸納總結等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對疑難信息適時點撥引導,對難度較大的傾向性問題給予精講,要畫龍點晴,以實現學生對重點知識的理解和難點的突破,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準確把握學情,進行二次備課。另外,在課堂上比較常用的一種模式就是“兵教兵”,這種模式在講評課及復習課中比較實用,“兵教兵”抓住了學生出錯后急于糾錯和學生樂于討論,喜歡輕松活潑課堂的心理特點,放手發動學生,通過板演、解析、點評、提問、討論等形式使問題暴露,不知不覺中解決。例如板演環節,不一定只是計算題,還可以是選擇、填空。因為這類問題暴露不明顯,通過出錯學生板演、解析,其他學生點評、提問、討論能較好地解決問題。“兵教兵”講評方式對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教師來說,第一,課前要進行更詳盡的備課,統計出錯率、出錯點、出錯人,設置有層次的問題,有必要的輔以變式題、補救題,進行方法提煉等。第二,必須做到精講點撥,“兵交兵”效果雖好,但耗時較多,教師必須駕馭好課堂,適時設問、啟發、提煉,盡量少講,把機會留給學生。第三,靈活機智應對學生討論中的問題,對學生討論結對學生討論結果進行到位的評點、總結。這要求教師有更深厚的知識儲備。對學生而言,第一,“兵交兵”能激勵學生。做題時能認真對待,出錯后能認真糾錯,上課時認真聽講,這樣一來學生的主動性就調動起來了。第二,學生樂學,不再是老師一個面孔一個聲音,每個學生都可能成為這節課的“教師”。學生興趣高了。第三,鍛煉了思維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課后鞏固,能力拓展
這是一個教師接受學生匯報結果或進行總結、評價的過程。它主要是立足于課內,與課外相結合,體現有效學習的過程。在課后設計的鞏固練習是讓學生通過課間學習后對知識的一個反饋。學生能學以致用,做到當天知識當天消化。通過導學案的實施,學生有了自己尋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教會他們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學習,讓學習更加有效率。
總之,學案導學的優點很多,但對教師的要求也響應的提高,我有成功,有收獲,也有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在今后的教學中要發揚學案中的優點,彌補不足,既要使學生暢所欲言,又不能浪費時間,偏離主體,做到活而不亂、難易適中,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
導學案的心得體會通用3
一、精心編寫導學案,為課堂教學提供前提條件。
教師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我課前準備工作最重要的就是編寫導學案。導學案不同于教案,教案是為教師組織教學活動服務的,導學案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同時又要體現導。打造有效課堂,追求的是三化:知識問題化,問題探究化,探究層次化。因此,我在編寫導學案時主要通過由淺入深、層次性的探究問題逐步引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在探究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能力。
編寫導學案,首先要設計好學習目標。這個目標不是我們想當然的目標,在不同的階段,學生要達到什么樣的目標,新課標都是有要求的。如新課標對高中語文必修④第二單元目標就有如下的陳述:了解詞的一般知識(詞牌、詞的題目、詞的發展成熟過程等);了解詞的特點(長于鋪敘、回環委婉、漸次遞進、不大開大闔等);體會詞的章法(上下片如何過渡、情感如何貫通等)。這一規定就是這一單元課文學習的重難點,也是我們要完成的目標。因此這一單元課文設計導學案目標就要圍繞這一點,并根據課文的思想內容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
《柳永詞兩首》這一課導學案我設計的目標是:
1、了解詞的相關知識,了解作者柳永。
2、反復誦讀,流暢背誦,品味詩詞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體會詞中優美的意境。
3、學習柳詞中善于點染、鋪敘、融情于景、虛實相生的藝術特點。有了明確的學習目標,問題的設計才有核心。也就是說,導學案中的問題要圍繞目標進行。目標是問題設計的方向,問題是為目標服務的。
編寫導學案,其次要做到知識問題化、問題探究化、探究層次化。在問題的設計上,要體現層次性,層層深入、環環相扣,體現“導”的特征。對淺層性問題,我要求全體學生掌握,對深層次的問題,有一定難度的問題,我在設計時做上“”號,指明由“A”層或“B”層的同學做,這樣學生的學就有了明確的目標,“C”層的學生也不會因為沒有做完而不交導學案了,而“A”、“B”層的同學也有了深層思考的問題。同時我在批改導學案時也能更好地了解學情。探究性的問題要充分體現討論性、探究性、深層性。例如,我在教學《望海潮》時,就設計了兩個探究問題:
1、《望海潮》中數量詞的運用使詞體現出不一樣的風格,請結合其中的數量詞來分析本詞的風格特色?
2、“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句中,哪兩個詞用得好?若將“卷”字改為“推”字好不好?為什么?同時問題設計時也要有具體的方法指導。如《勸學》的導學案中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對照注釋,逐字逐句翻譯課文,對翻譯中的疑難點做好標記。”這里,既有學習的要求,又有方法的指導。
二、活用導學案轉變學習方式,全面提高課學實效。
傳統的“注入式”教學方式教師講得“頭頭是道”,學生聽得“暈頭轉向”,可謂“你講你的道,我睡我的覺”,起不到課堂教學應有的效果。如何改善原有的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我使用“導學案”導學中是這樣做的:
1、學生獨立自學
學生的獨立學習,是讓他們獨立思考去發現去感悟。這種獨立自學中有思維的培養,有語感的積淀,更有創新的火花。獨立自學是交流的前提,沒有獨立自學,沒有形成自己的思想與認識,那么,在合作學習中只能是觀眾和聽眾。
為了讓學生充分獨立自學,我做到在時間上“放”,即把晚自習全部還給學生,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放手學習。自從使用導學案以來,學校硬性規定所有晚自習教師都不準講課,這給我的教學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上課前一兩天我就把導學案發下去,要求學生利用晚自習獨立思考,完成導學案上面的練習,而且還要求學生當自己的思考有了一定的結果時,要整理自己的思維,從心理上做好與人交流的準備。
2、小組課堂群學
明代學者顧炎武說:“獨學無友,則孤陋難成;久處一方,則習染而不自覺。”在獨立學習基礎上的群學,有利于創設良好的情感氛圍,發展學生的個性,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學生在獨立自學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將問題交給學習小組討論交流共同解疑。
為了小組課堂群學,我采用異質分組的原則對學生進行分組,即將男生和女生、本學科學習較好的和有一定困難的、性格內向的和性格外向的分到一起。其目的是形成一種互補。二文班共有34人,我將其分為6個小組,每個小組5-6人。小組中只有兩種角色:一種是學習的操作者,一種是學習的檢查者,這兩種角色由小組成員輪流擔任。當一名成員向其他人說明自己的理解過程或陳述自己的觀點時,其他成員要對其發言進行評價。
在小組課堂群學中,教師要深入各組觀察和了解每個小組的活動情況,發現個別學生不能認真參與交流,做與合作學習無關的事情,或個別小組交流不認真,都要及時地加以引導,提出明確的要求,確保合作學習能夠順利開展,并且不流于形式。在討論中,學生時常會出現因為思維受阻而不能深入的情況,此時教師要做必要的啟發和點拔,引導學生再讀書,在讀中解決重難點,把讀和議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就是在獨立感悟和合作學習的探索過程中,加深理解,進行自主讀書,真正地發揮主體作用的。
3、全班交流、共同釋疑
合作學習最終要讓各小組向全班交流,分享成果。交流的.內容一是認知與技能方面的,二是過程與方法方面的,三是情感與價值觀方面的。學生交流的不僅僅是知識,還包括方法。在交流過程中,對學生在小組群學中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適當加以點撥,提交全班探討共同釋疑。同時,教師還要不斷提醒學生注意傾聽發言,記錄下自己沒有想到的,從而達到了更大范圍的資源共享。
在全班交流中,我采用兩種方式:自由發言式和中心發言人發言式。自由發言式可以給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同學充分展示自己見解和才情的舞臺。中心發言人發言式中中心發言人是輪流擔任的,每個人的機會是均等的。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在合作學習中消除權威,體現地位均等與機會均等。培養學生平等合作的意識。小組發言人由組員推選,不同的活動由不同的人員代表發言,每個人都獲得發言機會。
中心發言人的交流代表的是小組而不是個人,師生對中心發言人的評價不是對其個人的評價,而是對這個小組的評價。自由發言式和中心發言人發言式兩種方式交替使用。評價時采用個人計分和小組計分相結合的方法,每個月選出兩個表現優異的小組和四個表現優異的個人分別加以表彰,并頒發獎品和我自己設計的獎狀。
自實施課改以來,學生成績、能力的提高是顯而易見的。在20xx年上學期期末考試中平均分超四中近十個百分點,20xx年學考語文全部合格,且最高分達到了98分。現在,我終于明白了“給學生一個機會,學生還老師一個驚喜”這句話的含義。
“導學案”導學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探索任務,這其中我有喜悅也有迷茫,但更多的是看到了學生能力的提高與發展。我堅信只要努力,就會有進步!
導學案的心得體會通用4
20xx年我校作為徐州市首批有效教學研究實驗學校,在領導的關懷指示下開始使用導學案,在使用過程中我們是邊實踐邊總結邊修改邊借鑒,為了更好的把導學案落實于自己的數學課堂,形成自己的特色,我們群策群力,有了一些自己實踐后的思考。
首先,要在設計與編寫導學案上下功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已有知識經驗,根據教材的特點,設計切實可行的適合學生使用的有效的導學案,在這方面我們學校實行集體備課,先由同年級同學科教師集體研討、深入鉆研教材,討論制定導學案方案,再由具體的主備人開始書寫,然后再分發給每位任教教師進行二度開發,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做適當修改補充等,通過這樣不斷的實踐修改,使得導學案的使用有了一定的成效,可以說從根本上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
其次,要在導學案的實施上下功夫,導學案是以導學為方法的教學活動,導學案的實施必須依靠教師和學生的對話和互動,做到教師的“導”和學生的“學”的有機結合。在具體操作時首先教師要做好課前的“導”,注重引導學生的課前預習,通常我們編寫的導學案有預習部分或者是提供預習單以供學生預習;同時要做好課中的“導”,這是導學案是否有效的關鍵,做好課中的導,就要注意一些實施策略,可以根據教材的不同,(如根據教材是數與代數領域還是空間與圖形領域等)實施不同的導學策略,引導學生完成導學案的學習,同時確保教學的有效性;還要注意課后的“導”,指導學生延伸導學案的學習,在具體操作時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拓展性的或者是開放性的習題,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
再次,導學案的使用要注意一些問題。經過一年的導學案教學實踐,我深深的.體會到到導學案的有效使用真正地轉變了教與學的方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切實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但是,在研究中,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不僅要求教師要設計編寫有效的導學案,還要求教師要及時抽批導學案,以更好地了解學情,在具體操作中教師的工作量較大;導學案要求我們的學生必須根據導學案內容認真進行課前預習,所有同學必須自行解決“學案”中的“學前準備”部分,或者是“預習單”,可是我們的學生由于班額過大,學生人數較多,總有一些學生不能按照要求去完成課前應該自學或預習的內容,少部分的同學在課中探究活動中自覺性較差,總想等待別人的成果,兩極分化較嚴重;“導學案”的使用使得學生在課前就能提前預知要學習的新知,并且也了解了即將呈現的結果,這樣的課堂學生按部就班的按照教材呈現的思路去思考,失去了自己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機會,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創造性的發揮。
經過一年的導學案的實施與研究使我對“導學案”由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對“導學案”的設計與編寫以及實施,由過去的淺表認識到逐步提升,其間我們有成功,也有收獲,當然也有很多不足之處,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我們一定會發揚優點,彌補不足,相信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我們一定會做得越來越好!
【導學案的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導學案心得體會03-15
導學案的心得體會03-31
祝福導學案06-11
臺階導學案08-26
導學案教學心得體會05-03
導學案培訓心得體會03-19
英語導學案心得體會05-10
導學案編寫心得體會11-26
導學案教學心得體會11-22
學案導學的心得體會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