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得體會的范文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育心得體會的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育心得體會的范文1
結束了一學期忙碌的工作,開始了松閑的暑假生活,一直覺得,在平時的工作中不經意多多少少忽略了讀讀與自己工作相關的教育書籍的愿望,于是打算假期里用心的從容的去查找適合自己工作學習提高的教育書籍作品,眾多書目查找中,讓我認為能現時和永時受益的作品就有《終身教育引論》這本論集。
當代教育家朗格朗在《終身教育引論》里首先闡明了終身教育的概念,集中講述了終身教育思想,文論中的觀點得到許多西方國家的贊同,被認為是“知識社會的根本原理”,并最終發展成為世界性的教育改革的主導理念,對于現代社會的一些認識,社會對人的挑戰以及由此教育應該如何在其中發揮作用,幫助人更好地謀求美好生活,都讓我覺得即使在今天我們依然沒有實現。書中提出的終身教育的思想,并因此而要對整個從兒童時期開始的教育進行系統改造的想法,依然是我們現在追求的一個目標。
教育和訓練的過程并不隨學校學習的結束而結束,而是應該貫穿于生命的全過程。這是使每個人在個性的各個方面——身體的、智力的、情感的、社會交往的方面,總之是在創造性方面——最充分地利用其稟賦和能力的必不可少的條件。正是通過不斷的努力學習和研究,通過實習培訓,人才會有更大的潛在可能性去有效地、應付裕如地迎接他一生中遇到的各種挑戰。由各類中小學和大學所提供的基礎訓練,并沒有使兒童和青少年為成年后所承擔的義務和任務做好充分的準備。重要和迫切的事情是在單純的智力活動這個狹窄范圍以外,大幅度地擴展教育和培訓的內容。必須為基礎訓練提出新的目標,必須制定、保持和發展判斷能力、思考能力、科學研究能力的方法,并且保持和發展屬于每個人的、往往受到傳統的教學方式損害的獨特表現方式。兒童教育、青少年教育、成人教育在個性發展的完整概念中密切地聯系在一起。
教育工作者對其他任何一個人、特別是成人能提供的幫助就是給他以工具,將他置于一種環境,使他能夠依靠自己在社會上的地位、自己的日常經驗、斗爭、成功和挫折來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進行獨立思考,并逐步地形成和發展自己的個性,使個性的各個方面得到充分的表現。如果一個成人對自己的教育失去了興趣,如果他除例外情況以外總是對正規和非正規的教育沒有熱情,那就是由于他在易受影響的年齡即青少年時期沒有從提供給他或強加給他的教育中發現他所需要和期望得到的東西。考慮整個教育,考慮教育個階段的連續性和相互關系。當我們說到終身教育的時候,我們腦子中始終考慮的就是教育過程的統一性和整體性。
從長遠來說,實現更美好的生活這個問題的唯一答案在于建立一個徹里徹外地滲透著終身教育原則的社會,在于實施一種與社會的進步和成就緊密相聯的教育。書中的語句總帶給我一種溫暖和啟迪,讓我覺得終身教育的美好,它對人類福祉的關懷同時又有一種悲傷,因為,時至今日,我們中的許多人依然或多或少接受著不盡人意不相適宜的應試教育教育。目前在大中小學進行的教育是基于對個性的一種短視的認識:獲得知識的能力被放到比情感、社交、審美、身體諸方面發展都重要的地位上,沒有考慮到個性的差異,那些不符合模式的學生也就同發展低于正常水平的學生一樣成了不受重視的邊緣人物。選拔的需要壓倒了訓練的要求。正是現代教育的寫照,我們為了考試為了上大學而學習,對結果的重視遠遠超過了學習的本質。
教育的任務是培養未來的成人承擔生活的責任和義務,接受變革和各種形式的智力和文化的冒險活動,適應社會習俗、道德觀念和理論學說的迅速變化。這說明了學習的主要是讓我們掌握學習的方法,去適應以后的生活。培育“學會學習”的個體。朗格朗主張任何學習都把學得的知識加以條理化的能力、應付自如地處理抽象與具體之間的關系和一般與特殊之間關系的能力、把知和行聯系起來的能力以及協調專業訓練和學識廣博的能力。在終身教育的條件下,要用方法來武裝人們,使人們能在自己的整個求知道路上和文化生涯中得心應手地運用這種方法。當今時代,那種憑借某種固定知識和技能就能度過一生的觀念已被拋棄,教育不再是為了傳授知識,而是為了促進人的'發展。傳統教育是傳授知識的教育,把對學生的培養封閉在狹窄的對現行知識的記憶和背誦上,重點在于文化模式的再現而不是創造,忽視人的全面發展,重知輕能,陷入“唯書”“唯上”的泥海里。
這種教育的結果是,教育與生活缺少聯系,脫離具體的現實,偏向于選拔和分數,所培養的是失去個性和獨立性的人。顯然,傳統教育帶有明顯的工具性特點,僅“滿足了統治階級和普通大眾的利益”,卻不能滿足人性的一般需要和個體的特殊需要。這樣的教育不可能培養出能應對現代社會挑戰,為人類世界創造美好生活的人。學習過程的重點都不能再放在設置局限、安排刻板的內容上,必須著眼于能力發展。終身教育意在“教人們掌握一種在自己整個求知道路和文化生涯中能得心應手地運用的方法”,即“學會學習”,從而造就具有新的生存價值和生存能力,能夠解決新的生存問題的人。終身教育的主要目標在于打破傳統教育的固有格局,整合社會多方資源,促使人從出生的那一刻起一直到生命終結能夠獲得不間斷的發展,從而在度過富有意義的人生。
終身教育不是簡單地進行成人教育,它的實現有賴于整個基礎教育體系進行相應的變革。它是一個整體的、連續的、系統的教育思想,為教育能更好地為人類的生活謀求幸福而努力將是以后教育發展的方向!終身教育賦予成人教育以新的意義。成人教育不再是學校教育的簡單延伸,而是立足于成人的特點和成人的需要、是非強制的、自由的教育,是對人的“長遠利益的關懷”,讓終生學習的人們整個人生終生受益,生命的全程感受和享略教育與生活的無限美好!
教育心得體會的范文2
蒙臺梭利教育的根本是愛和尊重。愛是教育的核心,愛是教育成功的基礎。蒙臺梭利的教育就是要放大孩子的優點。只有愛孩子,才能看到孩子身上的優點,才能教育好孩子。我們蒙氏教師要用鼓勵的語言滿足兒童情感愛的需要;用贊許的微笑滿足兒童情感愛的需要;用親切的擁抱滿足兒童情感愛的需要。
蒙臺梭利教育成功的核心經驗是"教育跟著孩子走"。我們的教育不是死板的,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應該隨時根據幼兒的心理和生理發展規律,來制定和改變我們的'教學。
我對于蒙氏教育只是剛剛接觸,了解和學習的并不很深入和透徹。通過本次學習我就我個人的體會和認識做以下簡單的交流:
1、入園哭鬧問題。我帶的是托班對于這種問題比較的關注,之前我并不能真正的理解孩子為什么在入園的時候會出現哭鬧的現象。現在我明白這是因為孩子在兩歲半到三歲之間,正處于一個秩序的敏感期,當他所處的環境發生了變化時,就會破壞他原來的秩序,所以孩子就會出現分離焦慮。當孩子建立了新的秩序以后,他就不會再哭鬧了,所以在這期間我們在幼兒園的生活環境中添加一些他們認識熟悉的標示,比如自己的照片,來幫助孩子盡快的建立新的秩序。
2、手勢問題。之前我對于蒙氏教學中的各種手勢只是簡單的模仿,機械的學習,生怕會有任何的差錯,然后盡量在給孩子示范時做出與之前所學相同的樣子。現在我明白手勢是一種交流的語言,是教師將自己的思路、想法、眼神的流動等無法表達的內容用手勢和簡單的肢體動作來向幼兒傳遞的一種方式。
3、語言問題。之前我認為在蒙氏教學中要盡可能沒有語言,現在才知道我的認識是粗淺的,蒙氏只是要求教師在蒙氏操作時的語言要簡練、準確,盡可能使用較短的字或者詞。并且在蒙氏數學方面教學時,語言的引導提示是必不可少的,是很有必要的。
教育心得體會的范文3
最近,在《青年教師》中我有幸閱讀到了《像魯迅那樣教育孩子》。我非常好奇這么偉大的的學者,在教育子女上又是怎樣的見解呢?懷著對魯迅先生的崇敬,也懷著一種好奇,我仔細詳讀了這篇云南的李曉萍寫的文章。文章中這樣說道,“魯迅認為:中國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兩種法,其一是任其跋扈,一點也不管,罵人固可,打人亦無不可,在門內或門前是暴主、是霸王,但到外面便如失了網的蜘蛛一般,立刻毫無能力。其二是終日給以冷遇或呵斥,基于打罵,使他退縮,仿佛一個奴才,一個傀儡,然而父母卻美其名曰‘聽話’,自以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他們外面來,則如暫出樊籠的小禽,他決不會飛鳴,也不會跳躍。”
從文章的字里行間,能夠感受到魯迅對于這兩種教育孩子的態度非常不贊成。前者,教育方式驕縱為主,后者是禁錮孩子的發展。今天的教育何嘗不是這樣,要不然怎么會出現“我爸是局長,我爸是李剛。”這樣囂張跋扈的孩子呢?在這些官二代、富二代的孩子們背后,我們應該反思,什么樣的教育讓孩子們變成這樣,家長要反思、老師是不是也應該反思呢?我們總是對那些輕而易舉選擇輕生的孩子感到嘆息的'時候,我們是不是應該反思,這些脆弱的“乖孩子們”內心為什么如此脆弱,那么傷不起!我感慨今天的教育真的出現了問題。面對多元的社會,面對個性鮮明的孩子,教育的方式不能夠再單一,一把尺子很難衡量不同的孩子。
作為母親,作為教育工作者,我突然意識到自己肩上的責任之重,家長放心的把孩子交給學校、交給老師,我們在學校里對于孩子來說教給孩子們什么東西最重要。知識、能力、做人!三者都很重要。但我認為教會學生做人是我們第一要任。前幾天有一位家長和我交流,說:“周老師,請您幫忙給孩子換個座”。問明原因,原來是同學間的小矛盾。就因為這等“大事”就讓我大動干戈?這就是家長對孩子的愛,當孩子受到傷害時,家長會用他的翅膀保護好孩子不要受到傷害,可是,將來孩子們走向社會呢?還能繼續保護嗎?所以我建議他,當孩子遇到挫折時,我們要做的就是教會孩子變得更強大,變得能夠自己保護自己。
我感慨“教育真是一門藝術呀!”我很慶幸自己走在教育的前沿,很慶幸自己能夠親身感受教育的藝術,很慶幸能與天真無邪的孩子們生活在一起,很慶幸能夠分享孩子們的快樂與悲傷。在閱讀完這篇文章后讓與魯迅先生有著相同教育觀的我,再一次堅定自己的信心。不能受各種“率”的干擾,不能把學生從不同的個體,訓練成一個“聽話”的機器人。應該把目光放長遠一點,應該著眼于學生的未來。保護好孩子們愛玩的天性,老師們要做的就是引導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在玩中思,在思中樂。教育的真諦是什么?我認為就是“育人為本,特色發展”。
教育心得體會的范文4
各位老師、各位家長晚上好,很高興能在這里和各位一起分享、共同探討關于孩子的成長教育問題,在坐的各位家長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希望孩子明天會更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相信在每個父母心中都扎下深根。我們不惜重拾書本,借鑒前人的經驗。目的就是為了促進孩子找到捷徑讓其輕松學習成長,作為家有萬千適齡步入小學殿堂的家長,我也同樣為教育苦惱過、掙扎過,一直與孩子共同進步、一起成長。在不斷的摸索、探求,經常是搜腸刮肚、各種奇招上陳,效仿成功教育案例,但我最終發現因材施教才是最好的教育。面對孩子,我們減少謾罵,多用欣賞的眼光鼓勵孩子。下面就我平時的一些教育經歷與大家一起分享,共同探討:首先,我們說語文。語文是最難以掌握又是最靈活的一門語言學科,沒有固定的格式可以套用。尋找捷徑的唯一辦法就是讓孩子利用空余時間大量閱讀課外書籍,書籍就象是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一本好書是人類永恒的精神糧食,孩子們通過書本可以體會、洞察天地的遠見卓識,崇高理想、感悟獨特的哲思頓悟。
接下來是數學,數學的學習,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激發孩子的思考能力和興趣,我們以量少、拓展思維訓練為主,只求方法不求數量,掌握一道題目的解題方法,遠比作海量的題目更有成效,讓孩子學會如何分析問題、如何將問題一步步瓦解,一題多解、融會貫通、切實可行到實際的操作步驟。為孩子找到最簡單、可行的解題技巧。激發思考能力。當然,我認為激發興趣的最好方法是先讓孩子做一些比其所學的低一層次的課題,也就是說自己在家習題的時候,穿插一些簡單的、他最拿手的題目來提高積極性,與成就感。他會越做越自信、越做越想做。
再有就是英語,說到英文的學習,大家腦中可能盤旋的就是啞巴英語。為此,為了改善孩子避免像我們一樣受啞巴英語之苦惱,我們采取每天40分鐘的英文電影聽講訓練,精聽精讀。聽力和語法在不斷的重復中記牢,理解透徹。那么學習課本上的'內容也輕松許多。
對于平時的家庭作業,我相信大多數家長都頭痛過、抱怨過。“這么簡單,一提醒就知道錯在哪里的,為什么總是錯”。其實粗心表現出是對知識點的掌握不夠牢固,另一個就是太過自信,不認真對待作業的態度。所以習慣非常重要,常常讓孩子檢查作業,他總是漫不經心,錯的題還是沒檢查出來。為此,我總不能一直替他檢查作業,讓他產生依賴的心理,以為總歸會有人替他檢查,錯了也沒關系的后果。于是,對他作業中錯的、生疏的。一律記到小本子上,過后跟他共同探討好的方法,解決難題。讓他養成將不會的知識一定要弄懂、吃透。不能見著難題就繞道而行,時不時的再找些同類型的題目反復做,做到查漏補缺。來加深理解。
以上就是我的幾點心得體會,孩子的教育是一門持久的戰術,每天澆水,靜待花開。
教育心得體會的范文5
地震是殘酷的,讓多少人流離失所,讓多少人失去了寶貴的生命,與親人天隔一方,讓多少小孩失去父母,在他們幼小的心靈里留下了一片抹也抹不去的陰影。地震后城市是一片廢墟,里面有哭聲、慘叫聲,地震的現場讓人看了目瞪口呆,看見那些可憐的受難者我們心里會涌起對他們的同情之心。
我想問,為什么會發生地震呢?經過上網查找,我知道了:由于地球在不斷運動和變化,逐漸累積了巨大的能量,在地殼某些脆弱地帶,造成巖層突然發生破裂,或者引發原有斷層的錯動,這就是地震。地震還會引發火山爆發、海嘯等災難。在20xx年的5.12汶川大地震中,房屋高樓倒塌,全省遇難同胞六萬八千多名;失蹤同胞一萬七千九百余人;農房受損三百四十七點六萬戶;傷病員四百四十五萬人次。這一個又一個龐大的數目說明了這次地震非常大,它給汶川同胞帶來了多大的傷害和損失。而我們在其它地方的人們都時刻關注著災情,為汶川同胞捐善款107。16億元,這里面包含著我們對汶川同胞的'關懷。他們的死亡給我們帶來了無盡的哀痛,更給我們敲醒了警鐘,更加注重平時的地震演習和發生地震時的知識,你們知道嗎?讓我來講講吧。
地震時:
一、要注意,一定不要慌張,要沉著冷靜,才會頭腦清晰,做出正確的判斷。
二、地震時要先躲,因為地震時的逃生時間只有黃金的十二秒,但地震會地面搖動,就像走吊橋一樣搖搖晃晃走不穩,想逃是行不通的,只有躲了,躲要躲在墻角、廁所,比較結實的角落,在墻倒塌下來時就形成了“活命三角區”。
三、在地震情況穩定時就可以逃生,逃生時要抱頭走護住重要部位,朝空曠的地方跑。這三點是我在聽地震講座時知道的,大家也要多了解并掌握這些常識,也許在地震時會給你非常大的幫助。那么,為什么我們的地球母親會那么殘忍呢?我認為還要從我們自身找原因。地球母親是無私的,她把她的一切都賜給我們,礦物資源、水資源、森林資源、生物資源等等,我們身邊的一切,哪樣不是她給予我們的呢?但是,我們人類總是不斷地從她身上索取,甚至隨意毀壞自然資源,不顧后果地濫用化學品,去傷害我們的地球母親,她才會生氣,這些地震就是她給我們的懲罰吧,這也是我們不精心保護地球的惡果。防震減災,從我做起,讓我們多知識重環保,愛惜我們的大自然,保護我們的地球母親,然她笑口常開我們的災難也會少很多。
教育心得體會的范文6
一、數學活動設計
小班的孩子年齡小,思維方面還存在于具體形象思維,將數學活動設計成具體的情境,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是非常符合幼兒特點的,活動的效果也很好。如在“比較大小”活動中,我將活動設計為“去游樂場玩”,讓幼兒坐椅子的過程中感知人數和椅子的多少關系,玩跳圈的游戲中感知人數和圈數量的多少關系,抽獎票得到獎票進行比較感知每個人點卡的數量多少關系,非常情境化的設計,讓孩子們在游戲中掌握了多、少、一樣多。在如在“按照大小分類”活動中,我將活動設計成了“勤勞的小兔子”,小兔子去幫兔媽媽拔大小不同的蘿卜并裝進大小不同的筐子里,幫兔媽媽摘大小不同的蘋果也放進大小不同的筐子里,孩子們在運動、勞動的過程中很自然的感受了物體大小的關系。在按照大小排序活動中,我設計的是“大毛和小毛”的活動,大毛和小毛分別是三個大小不同的圓按照大小的正逆排序而成,孩子們通過找到大毛和小毛很自然的學到了大小的正逆不同排序。類似這樣的活動還有很多。小班的數學活動設計成具體的游戲,有一定情境性,可以加入體育活動,這樣活動能滿足小班孩子的心理特點,孩子們在游戲中快樂的學習,在運動中快樂的習得。
二、數學操作材料的設計
操作是幼兒學習數學的有效途徑,在小班數學活動中操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幼兒只有親身去操作擺弄那些材料了才能有更深一步的掌握,這是關鍵。在操作材料方面給幼兒提供的是幼兒所熟悉的、經常接觸到的,如在“認識圖形”中,給幼兒提供的是餅干,買來兩種形狀的餅干幼兒在吃吃、比比的環節中認識圖形。在“學習四以內的點數”過程中講活動設計成“水果舞會”,給幼兒提供了各種水果塊,幼兒按照要求制作出相應的水果串。在“按照顏色分類”的活動中提供的學具是幼兒喜歡的小汽車,幼兒將不同顏色的小汽車送到相應的停車場。操作材料的提供也應結合相應的活動情境,這樣活動更整體、完整。
三、數學活動中教師的指導
對于小班幼兒來說,數學活動中老師的作用也是非常關鍵的,不僅只是單純的給幼兒提供材料和適當的引導,在很多時候需要一定的教授,如在“圖形分類”活動中教幼兒分辨不同顏色和形狀的圖形的時候,引導幼兒表述圖形特征,幼兒這個時候往往會表達不清楚,教師這個時候應該告訴幼兒正確的表達方式,如:“紅色的三角形”“綠色的小圓形”等等。另外教師的示范也比較重要,比如在活動中應該給幼兒示范正確的點數方法,示范排序方法、比較、對應方法。教師有意識的把學習數學的方法貫穿其中,這樣最終提高的是幼兒學習數學和思考操作的方法。
四、數學活動內容的選擇
作為幼兒園階段數學教育的最終目的,我想有以下幾方面:一是要培養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二是數學要為生活提供幫助,能夠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三是有一個基本的數學學習的方法。其中第二點是非常關鍵的,教師應該抓住身邊的教育契機對幼兒進行教育,圍繞幼兒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件讓幼兒學習數學知識,幼兒能隨時隨地學,不斷地積累學習經驗。如吃午點蘋果時,讓幼兒先觀察發現盆子里有許多塊蘋果,小朋友一個人拿一塊,感知一和許多的關系。如我在午餐前,讓幼兒分發碗和勺子時,就引導幼兒發一只碗后就在碗里放一把勺子;做操時,一個小朋友站在一個點上等等,這個是比較多少的對應重疊方法。孩子們帶來許多水果來開展認識水果的活動時,帶領幼兒一個一個的點數,孩子們學習了點數。看天線寶寶的動畫片時,引導幼兒觀察四個寶寶不同的顏色和電線特征就認識了顏色和圖形。這些都是教育,其實生活中充滿著數學知識,只要我們老師能夠注意觀察,教育的契機非常多。
五、數學活動環境的`充分利用
幼兒與環境之間存在著一種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關系,豐富的環境刺激幼兒的感知,知識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我注意為幼兒創設與數學活動相適應的教育環境,的環境可使人產生相應的態度,情緒、情感。創設好的環境,可以激發人產生某種情緒的態度,強化人的某種行為,從而產生情景效應。如在“認識圓形”的活動中,我在教室里布置了很多圓形的物品,在幼兒認識圓形的基礎上讓幼兒找出周圍的圓形物品參加活動。比如“區別多少、一樣多”的活動中,我將幼兒帶到了幼兒園的音體教室,以去游樂場玩的形式首先請幼兒觀察游樂場里有哪些東西?并一一帶領幼兒點數,幼兒在點數的過程中有對周圍環境的熟悉,也有復習點數的過程,還有區別物體不同特征如:大小、顏色等過程。環境的適當運用可以為活動的開展形成好的鋪墊。
六、數學活動開展的連續性
數學是比較規范、系統的一門學問,在幼兒園的數學活動組織中也應該注意到這方面。教師在安排整個學期計劃的時候應該是目標非常明確的,涉及到具體的活動內容應該是逐步遞進、有層次性。這個我們在一般的設計活動中都會注意。教師應該注意的是每個活動之間的隱形聯系,后面的活動內容中有對前面活動內容的復習。在一個活動中幼兒不光是由新的知識習得,對舊內容也應有相應的復習,這個復習不是單純的復習活動,是可以通過材料的提供和隨機教育來完成的。
以上是我開展小班數學活動的一些心得和體會,最關鍵的是教師自身,教師只要做個有心人,從幼兒的實際出發,因材施教,運用恰當的教學藝術和教學手法,不管是大班還是小班的孩子都是在數學的王國中自由自在地探索,愉快地學習,從而感到無窮的樂趣。教師自身也會有一種成就感!我想我會繼續學習和努力!
教育心得體會的范文7
走進大學前就聞得許多大學在第一學年開設專業課程學習,而是進行公共課教育,彼時我還不清楚課程的設置情況,不了解公共課教育的用圖和益處。終于等我進入了夢寐以求的西南財經大學并開始接受學校創新且富有特色的通識教育后,我才對通識課程有了由淺到深的認識。
起初,和許多出入大學的同學一樣,對新的學習模式有些不適應。高中的教育是非常應試且單向的,所有人的目標都是高考。課堂上老師勾畫重點,詳細解答各個難點重點,大量灌輸各種技巧、方法,而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發展都在應試的枷鎖下被桎梏了,老師教,學生聽,非常的單向性。而對于課后知識的鞏固情況,幾乎所有學生都采用了程度不一的題海戰術,通過《助你上清華》、《北大敲門磚》、《高考搶分王》等高考輔導書名,我們可以看出高中學習和大學的一個很大的區別是它帶有不可避免的功利性。而在大一的這一年通識教育里,我發現大學的學習更多是一種細水長流的積累。首先,在于教師教學方式的改變,最直接的是PPT的應用代替了黑板粉筆,暫且不分析它們各自的優、劣勢,但前者的直觀性、快捷方便等特點是廣受推崇的。老師字教課時不會局限于課本,而是結合一些影視資料、熱點話題等來引起學生的興趣,使其具有開拓創新的意識和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舉個例子來說,大一第一學期陳運老師的《社會學教程》中,陳老師常和我們一起談論各種社會問題,包括蝸居、大學生創業等等。印象最深的莫過于陳老師播放的《鳳凰衛視社會能見度》節目中一個關于蟻族的報道,從中我們不僅更熟悉所學的專業術語,將理論結合實踐,更重要的是我們通過這門課程知道了應該從何種方式思考一些社會現象與社會問題,它教會我們的是一種思維方式,這帶給我們的益處是遠遠不能從學分來計算的。而且,老師鼓勵學生大膽展示自己和學生之間的團隊合作。很多課程老師都是提倡學生分組共同完成目標,這些互動、激勵的方式帶給我們很大的啟發。
面對教育方法的改變,我們的學習方法也必須作相應調整。從前的課堂上,老師們大都是一節課一節內容,進度適中,點點詳解,學生不必花大量時間預習,而大學課堂上,老師一個課時會講一章甚至兩章的內容,也不會“緊扣課本”,而是用一些生動的故事真實的案例來引導學生,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這就需要我們提前預習,積極思考。提前預習內容,可以掌握一些專業理論知識,課堂上與老師的實例講解相結合,大有事半功倍之效。至于課后知識復習情況,有的`學科有配套練習題,有的則沒有。而通過一學期的學習,我覺得一個很不錯的方法是閱讀老師推薦的書籍、報刊,這樣不僅可以更加深入、全面掌握這門學科,還是熟練應用和提高學科素質的一塊敲門磚。還有一個方法是多聯想、多與生活相結合,比如字學習完《馬克思政治經濟學》后,在閱讀一些政策時,那些知識就可以游刃有余地應用了。
俗話說,厚積而薄發,其中能“薄發”的一個關鍵是總結。總結不僅僅是對某個概念、章落等的概括,還應該包括學習過程中自己的一些思想與見解。有人說,文字需要保鮮,誠然,內心的美好感受和一閃而現的靈感需要及時的記錄下來,這同樣適用于我們對知識的感悟和見解,及時的記錄和總結可以讓我們見證自己思想的一次次進步和升華。
最初學習通識課程,感觸并不深,甚至無知地認為這是無用只舉。可隨著一步步的學習,我發現了它的樂趣和帶給我們的益處。學習了《社會學教程》后,面對一個熱點話題時,我不會像從前一樣以一個人好惡去夸耀或指責,而是試著從一種理性的思維方式,一種專業的角度去思考;學習了《科學技術史》后,我欣喜的發現一路走來,科學的歷史是如此的艱難而又光榮,李約瑟難題是何能讓人著迷;學習了《政治經濟學》后,我不會再對各種政策方針而手足無措,而是盡最大努力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我深知需要補充的知識還有很多,正所謂“路漫漫其修遠兮”,而我一定會積極主動努力學習各門課程,“吾將上下而求索”!
教育心得體會的范文8
女兒的老師讓我在家長會上談一談教子的心得,老師表揚孩子在學校各個方面表現很好。聽了老師的話,我感觸很多。
回想一年前,孩子剛上一年級,我想,這一下我可解放了。可誰知剛開學沒幾天,就接到她語文老師的電話,說孩子拼音字母不會拼。聽著電話那頭老師焦急的聲音,我也心急火燎起來。孩子放學回來,我先摸了一下底,就開始讓孩子讀拼音,可女兒根本不想讀,我氣得對女兒發了脾氣,孩子在我的強迫下勉強讀了幾遍,但效果并不好。這時女兒問我:“媽媽,這拼音好難學,為啥要學呢?”我忽然明白了,原來對于剛六歲的女兒來說,她已經有了自己的思想,認為學習沒有用。我就拿出手機教她用拼音給她最喜歡的大姑發信息,女兒一下來了精神,連著給她大姑發了三條信息后又給她同學發了好幾條,忙得不亦樂乎。我又讓女兒在電腦上用拼音打漢字,看著自己不會寫的漢字通過拼音一下就打出來了,女兒對學習拼音再也不抵觸,見了她的小伙伴還自豪地說:“我會寫信了。”
在一年級后半學期,女兒對學習數學不感興趣。尤其是到認識錢幣一章時,由于平時孩子很少接觸到錢,她做作業時一遇到關于錢幣的就老出錯,給她反復地講也還是不行。我就給她講數學在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讓她自己去小賣部買小食品,教她先問清楚商品的價格,再看找回的錢是否對。這下孩子每次都把賬算得很清楚。我給她講阿拉伯數字的來歷,告訴她在遠古的時期人們計數的繁瑣,還告訴她學數學要格外細心,一個小數點都不能錯,給她舉例:如在造汽車時,小數點錯了,造的汽車輪子可能一大一小呢。孩子聽了哈哈大笑。之后女兒漸漸愛上了數學。
前一段時間,學校號召為貧困孩子捐款,我說:“把你的壓歲錢拿出來捐一點吧。”孩子說:“不,要用你的錢捐。”我聽后覺得如果強迫她,也起不到培養她的愛心的作用。過了兩天,電視上播放一個七歲的小姑娘被燙成重傷,躺在醫院里,正面臨無錢醫治的困境。我趕緊把正在玩的女兒叫過來,讓她看這個電視報道,問她:“這個小女孩可憐嗎?你愿意把你的壓歲錢捐給她嗎?”女兒看著電視上渾身纏滿繃帶的女孩,眼里含著淚水說:“媽媽,我愿意為她捐錢治病,她多疼呀!”看著孩子懂事而稚嫩的表情,我的心里非常高興,并體會到用生動的事例教育孩子,比生硬的說教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培養孩子的.同情心,并非都要捐錢。家里的阿姨回家生病了,我問孩子“該不該問候阿姨”,孩子就給阿姨寫信,問候她的病情,過年時給她打電話拜年,讓孩子懂得人情和禮節。現在的孩子,大部分是在家長精心的呵護下長大的,怕孩子磕著、碰著,對孩子的物質要求一味地滿足,使孩子不知道生活的艱辛。前一段家里裝修新房子,我有意帶她過去,看到打磨墻體的工人身上、臉上、眉毛上,甚至鼻孔里都是白灰,孩子驚訝地說:“媽媽,刷墻這么難呀,我以后再也不在墻上亂畫了。”我的土辦法引起了眾家長的共鳴,大家紛紛和我交流、討論。
教育心得體會的范文9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是人體最寶貴的感覺器官,學校通過向家長發放講授學習,將愛眼知識落實到每個家庭和幼兒。通過兒歌、討論等形式讓幼兒了解近視眼是怎樣形成的,教育幼兒講究用眼衛生,帶領幼兒一起學習眼保健操,引導幼兒親身體驗眼睛的重要作用,懂得要愛護眼睛。讓護眼行動從小做起,從現在做起。至少我通過這次學習知道了不少近視防控的知識。
孩子看書寫字姿勢很重要,尤其是剛剛上學的孩子,必須養成一個好的習慣。身體坐直,書或要寫的筆記本離開孩子眼睛的距離是33厘米,不能太近或趴在桌子上看書、寫字。否則時間長了容易造成駝背,還會影響視力。
收看電視節目,是調劑神經、消除疲勞、增進知識、欣賞藝術的一種正當的娛樂活動。如果看得時間過長,電視距離不適當,也會影響孩子的視力。特別是玩電子游戲機比看電視更能損害孩子的眼睛,家長必須提高警惕。看電視若想不損壞視力,人與電視機的距離保持在電視屏幕尺寸的6~8倍,并以看不清屏幕上橫向細線條為好。同時還要注意孩子的坐位,使眼睛與屏幕盡量保持在水平位置,并讓孩子坐在中間。
電視機的亮度、對比度應調節適宜,使圖像清晰、柔和,而不能開得過亮或過暗。室內開一個3瓦左右的小電燈,可防止眼睛疲勞。孩子看書或寫字時,要注意室內的照明條件讓光線從左邊射來,光線不要太強、太弱,防止刺眼,臺燈效果比較好。
對患了近視眼的孩子,配帶適度的矯正眼鏡。在青少年近視眼中,治療時首先要進行充分的散瞳驗光。目的'是解除睫狀肌的緊張度,使眼的調節力完全松馳,這樣才能測得準眼球軸真正的屈光度,即由遺傳因素決定的真正近視度。如果不散瞳驗光,隨意選購,直接配鏡,眼睛由睫狀肌的過度收縮造成的調節緊張不能解除。真性、假性近視混雜在一起,必然對眼正月有直接的損害,久而久之,睫狀肌持續過度收縮,將眼球軸逐漸拉長,假性近視也就成了真性近視。因此,散瞳驗光是十分重要的環節,切不可忽視,驗光后配的眼鏡才是最合適的。
眼睛是人們了解世界的窗口,為使幼兒從小養成保護眼睛的良好習慣,盡快行動起來吧!
【教育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溝通教育心得體會-教育心得體會12-21
孩子成長教育心得體會-教育心得體會01-11
學前教育心得體會-教育心得體會01-12
愛的教育心得體會 《愛的教育》心得體會05-31
繼續教育教育心得體會03-10
感恩教育教育心得體會推薦04-27
教育學教育心得體會03-28
教育書籍愛的教育心得體會11-28
校園安全教育心得體會-教育心得體會03-28
學習家庭教育的心得體會-教育心得體會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