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儉節約的學生演講稿
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是五千年文明古國的優良傳統。下面是關于勤儉節約的學生演講稿的內容,歡迎閱讀!
勤儉節約的演講稿1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一定還記得一年級我們學過的古詩《憫農》吧?師生齊誦。這首我們從小就念到大的古詩,告訴大家要珍惜糧食、勤儉節約。世界上有一個專門倡導勤儉節約的日子,哪一天嗎?10月31日——今天,世界勤儉日!對于這么一個日子,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因為就算臺歷上,也沒有標明這個日子。
勤儉似乎被我們忘卻了。很多人都認為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再談勤儉好像沒有多大意義,也就有了我們司空見慣的“長流水”“長明燈”。
曾幾何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恒念物力維艱”的古訓仍在心頭縈繞;曾幾何時,偉大領袖毛澤東擲地有聲的一句話:“浪費是極大的犯罪”,指引著幾代人艱苦創業、自力更生。
眾所周知,比爾·蓋茨是世界首富,但是他的生活卻非常儉樸,從不鋪張浪費;華人首富李嘉誠曾說過:“如果要我拿出一個億,我會毫不猶豫,但是如果有人在地上扔一分錢,我會馬上把它撿起來,我的成功正在于此。”
生活貧困要勤儉節約,生活富裕也要勤儉節約。俗話說:“坐吃山空。”歷史上“今日花天酒地,明日乞討過街頭。”的例子屢見不鮮。我國五代時期有李存審“贈簇教子”的故事。李存審出身貧困,40年為國征戰,100多次被敵箭射中骨頭。后來他做了大官,看見孩子們整天吃喝玩樂,從小嬌生慣養很不放心。他就把以前從骨頭中拔出的箭送給孩子們,并說:“當知爾父起家如此也。”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自古便有“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歷史反復證明了這個道理:奢”能敗國、敗家、敗自己。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精神作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繁榮昌盛的;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精神作支撐的社會是難以長治久安的;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精神作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也許有人會問:“現在我們的生活這樣好了,還需要勤儉節約嗎?”你們的回答是:(當然需要!)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世界勤儉日的確立,可以體現出世界對勤儉的一種呼喚。如果每人每天節約1分錢,全國13億中國人就能節約1300萬,一年就能節約大約50億,就能建起5000所希望學校,就能讓近千萬個失學孩子重返校園。可見倡導勤儉節約對于泱泱大國該有多么重要!
親愛的同學們,勤儉不是小氣,而是一種文明,節約一分錢,文明邁大步!就讓我們從今天做起,把勤儉節約的美德傳承下去吧!
勤儉節約的演講稿2
敬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或許,你是第一次聽說,在十月的最后一天,有這樣一個“世界勤儉日”,那么你驚詫的反應是再正常不過的了。然而,如果你未曾聽說過“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的古訓,也未曾聽說過“綠色環保、低碳生活”的風尚,那么你就OUT(落伍)了。
“勤儉”之于每一個中國人而言,是再熟悉不過的了。中華民族自古就是勤勞節儉的民族:上古有神農氏,“遍嘗百草”,才有了后世百姓的安樂;春秋有季文子,雖貴為上卿大夫,卻住所簡陋、穿著布衣、以儉為榮,才有了魯國的.富庶。大而論之,貪圖享樂的奢靡之風,會使一個王朝失卻民心、土崩瓦解;小而論之,一個家庭不知“勤儉持家”,就經不起風浪的洗禮,稍遇不測,就難免舉步維艱、甚至流離失所。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至今仍被孩童們所吟唱,無論歲月怎樣變遷,中華民族從未喪失“勤儉”的千古美德,然而時至今日,我們是否仍然秉承著先輩們的訓誡呢?
從我們身邊看一看吧,最基本的吃穿住行,你是否清楚自己一頓飯究竟需要吃多少?你否是確信自己真的還需要一件衣服?你是否仍在幻想著擁有一間大房子?你是否跟從了別人的車輪而忘記了自己原來也可以走路?
你以為你做到了勤儉,那么你錯了!
勤儉是一種行為,需要我們用習慣去養成。從身邊的點滴做起吧,去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例如你去食堂,根據你的食量來打飯,你節省的不僅是金錢,更是有限的資源。而由此,你才會清楚你自己想要的,千萬不要盲從于別人的腳步,“從眾”是件危險的事,你可以自己去準備一個針線包,順手關一下燈,你獲得將是別人的稱贊,這便是勤儉的芬芳。
勤儉更是一種修養,你的一舉一動都會無形地被人們所記錄下來。在物質匱乏的時候理應勤儉,在物質富足的時候,同樣不能忘記“勤儉”,看似關乎物質,其實關乎精神,一個勤儉的人,其做事必然是有條理的。勤儉也不僅關乎空間、更關乎時間,當你有條理地做事時,你的生命在延續,正如時下流行的“低碳生活”,每減少一點碳的排放,地球的生命就在延續,我們的生命也因此而精彩。
你以為這就是勤儉,那么你錯了。
這是我的勤儉觀,你或許以為勤儉就會影響你的學習效率、生活質量?你或許甚至認為你不去更新自己的衣物,就影響了國家的產業發展與GDP嗎?不必去多想了,我們能做的,是我們自己,“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是對的,有限的生命里應當活出無限的精彩,這也是對的!
你以為勤儉是否與我們的生活相矛盾了呢?那么你錯了。恰恰相反,勤儉是恰是國人的一種智慧,是古人教會我們應對自然的一種法則,處理人生的一種策略,就像沒有痛苦就沒有快樂,沒有個人的勤儉、國家的勤儉,就無所謂文明傳承、社會和諧了。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當勤儉成為一種風尚,成為我們血液中的一種自覺,我們便不會驚詫今天這個日子了,愿勤儉之風尚遍徹校園。
謝謝大家!
勤儉節約的演講稿3
尊敬的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我演講的題目是《厲行節約,從我做起》。
記得很小的時候,我們學的第一首唐詩就是:“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古人言“盡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節儉,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今天的社會里,更顯得意義深長。
我們從小就被教育,節約要從小處著手,從一粒米、一滴水做起,然而,節約終究不只是小事,現在的社會有時候變得很陌生,有些時候,節約成了小氣被人笑話,更有些時候,節儉卻被當成貧窮的表現。我們需要在全社會改變那種所謂的虛榮消費心理與浪費觀念,需要重新認識老祖宗留下的千年傳統與良好美德。
由此,我也想到了我們的節約意識卻反差很大。回想我們在學習與生活中,是否注意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每一張紙……往往是我們在不經意中就造成了諸多浪費。許多紙張只寫了幾個字就扔進廢紙簍;白天亮著的電燈;衛生間水龍頭嘩嘩流水、地上到處灑落的糧食……其實稍加注意,我們可以做得更好,但是往往我們卻忽視了這些細節。我想,在家里我們肯定能做到隨手關燈、關水;為什么我們卻忽略了這些細節?關鍵是我們沒有將自身真正溶入到生活中,沒有將節約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并形成一種觀念。
節約,是對家庭幸福的盤算,更是一份社會義務的擔當。節約是一種遠見,一種態度,一種智慧。小到一個人,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國家,整個人類,要想生存,要想發展,都離不開“勤儉節約”這四個字。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精神作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繁榮昌盛的;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精神作支撐的社會是難以長治久安的;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精神作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所以今天,我們應該大聲倡議: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牢固樹立節約意識,“讓節約成為習慣”、“讓節約成為生活方式”,堅持從自己做起,從每一天做起,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每一粒糧,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只有時時處處、點點滴滴都節約,我們才能節約資源,也只有時時處處從我做起,這樣我們的地球家園才會永遠美麗富饒!
【勤儉節約的學生演講稿】相關文章:
學生勤儉節約演講稿范文03-16
勤儉節約演講稿學生范文12-24
學生勤儉節約公眾演講稿02-08
中學生勤儉節約演講稿04-22
小學生勤儉節約演講稿03-31
大學生勤儉節約演講稿03-17
小學生勤儉節約的演講稿07-25
中學生勤儉節約演講稿06-15
小學生勤儉節約的演講稿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