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演講稿集合15篇
演講稿是為了在會議或重要活動上表達自己意見、看法或匯報思想工作情況而事先準備好的文稿。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接觸并使用演講稿的人越來越多,那么一般演講稿是怎么寫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弟子規演講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弟子規演講稿1
“弟子規,圣人訓。守孝悌,次謹信……”上幼兒園的時候媽媽就教我背誦《弟子規》。那時,我并不明白其中的意思,我就拍著小手、晃著小腦袋,很快就背熟了一字一句。一有空,媽媽總是用淺顯話一句一句解釋給我聽。
“父母呼,應勿緩”這是我最熟悉的一句了。有一次,我正在津津有味地看書,突然,從廚房傳來媽媽的聲音“知驍,快來吃飯!”我隨口說:“哦!過一會兒。”媽媽說:“不行,菜都涼了,快點!”在媽媽的話語中,我聽出了她的著急。我想:“父母呼,應勿緩”這不正是告訴我們父母叫的時候,不能慢吞吞。難道我連這也做不到?想到這,我連忙放下手中的書,飛奔到廚房。
還有“對飲食,勿揀擇”這句我也記得很清楚。今天吃飯時,我又挑食了,“我不吃!我不喜歡吃菜!”我說。媽媽說“菜單營養可豐富了,快吃!”“不!我不喜歡吃菜,一點兒味道也沒有,真難吃!”我依然不吃菜。“你想想,吃菜對身體有好處。對飲食,勿揀擇,就是告訴我們,吃飯的時候,不要挑食,要不然會營養不良。”我低下頭,慚愧地說:“媽媽,讀書真有用,我以后再也不挑食了。”
《弟子規》還幫過我一回呢!那一次,外婆來我家做客,到了吃晚飯的時候,我想起了《弟子規》中的一句,“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我對外婆說:“外婆,您先坐。”外婆坐下來說:“乖寶貝,你也坐吧!”“謝謝外婆!”我說著也坐下來,外婆說:“真懂事!”我聽了心里樂滋滋的。讀書真有用啊!
讀了《弟子規》我還懂了:“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父母所喜愛的,盡可能去滿足,而父母所討厭的,要謹慎地去除。“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和長輩交談時,聲音要放低,可如果聽不見,也不合適……
如今我已經上四年級了,書架上的“好伙伴”也多了,那本《弟子規》已不是我的“學話本”了,它成了我的良師益友,讓我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學好課堂知識的同時,多讀一些經典作品,對我們是非常有益的,難道不是嗎?
弟子規演講稿2
我的父母喜歡閱讀,我們的書架上有很多書。我最喜歡的閱讀是《弟子規》。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說實話,因為看了《弟子規》,我變得更孝順懂事了,老師和家長也經常表揚我。我太開心了!
之前我媽給我買了一份《弟子規》在網上下載,讓我自己看,但是單詞不多,看不懂,沒認真看。這個暑假,學校安排我們和家長一起讀《弟子規》,讓我們背下來。
于是假期和媽媽一起看了《弟子規》。我媽讓我先練看書,我字不多,就問我媽。她開始給我講這些單詞的發音,但很快就不耐煩了,因為我媽覺得我老是打擾她看書,就讓我自己查字典。通過查字典,我知道了很多新單詞。但是我不知道這些句子是什么意思,所以我媽給我解釋了一下。她不確定有些句子的意思,就查了資料告訴了我。通過閱讀,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尤其是如何孝順父母,愛家里的兄弟姐妹,也知道了外出、待人接物、學習的禮儀和規范。
我讀《父母教,你一定要聽;我們明白,父母教育我們的時候,我們要恭恭敬敬地聽。如果我們做錯了什么,父母責備你,我們應該謙虛地接受。就算爸爸媽媽批評錯了,也不能頂嘴。家長喊,不要慢。父母的生活,不要偷懶。這句話讓我知道爸爸媽媽叫你快點行動。當爸爸媽媽需要你幫他們做事的時候,不要偷懶,要認真。所以我在家的時候,只要爸媽讓我做一件事,我就立馬去做,從不磨蹭,也不偷懶。
我又讀了一遍,“如果你有疾病,先試試藥。夜以繼日的等待,不睡覺”,知道親人生病了,還要在床邊照顧好病人,就這樣做了。開學不久,我媽就生了重病。失去液體后,她非常虛弱,一動不動地躺在床上。我和媽媽呆在家里,給她倒水,給她拿藥,幫她暖床。有一天我媽想睡午覺,讓我給她熱點中藥。我怕空腹喝中藥對胃不好,給媽媽煎了個荷包蛋。上次快九點了,我媽還沒起床。我覺得我媽以前天天給我做早飯,我也應該報答我媽,所以我給我爸媽做了一碗荷包蛋,我媽很開心。我媽夸我,我說:“‘可是多少愛有一寸長的草,你得到的是第三縷春光’。雖然我報答不了我媽,但我要努力報答!”我媽親了親我的臉,感慨道:“你怎么這么孝順!”我說:“你把我教好了。”我媽媽興奮地把我抱在懷里。在我們的關心和照顧下,我媽媽健康多了。
我對媽媽說:“媽媽,你病了。我想做更多的家務。以后你生病了,我多做家務。”我信守承諾,洗碗,拖地,家里抹灰做飯,超市買菜,給媽媽帶水帶藥,每天給媽媽按摩后背講笑話逗媽媽開心。我媽很感動。她天天夸我,說我能干,夸我孝順!
看了《弟子規》,學到了很多。以后我會多讀一些這樣的經典書籍,長大后成為一個品德好的好人。
弟子規演講稿3
這學期,我們班開展了從小學到課堂的學習活動。每天語文課開始前的幾分鐘,老師都帶領我們讀,背《弟子規》。經過幾個月的學習,我了解到閱讀《弟子規》對我們來說主要有以下功能:
弟子講話的作用
一、培養我們良好的行為規范。
美國作家薩克雷說:“播種行為可以收獲習慣;播種習慣可以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才能收獲命運。”我們應該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但是我們在日常學習中經常會出現一些小問題:比如坐姿不合適,站立不正,動作有些慢,長時間寫一點作業,邊寫邊玩,還有一些不規則的字跡,不利于我們的成長。《弟子規》,先從基本的“冠須對,新結須系,襪須重復,皆須緊”說起。
二、教育我們學會做人。
《弟子規》把學習做人放在第一位,提倡不遺余力的學習其他知識。它還規范了我們的思想和行為,對我們價值觀的形成和人格的建立起了關鍵作用。
1、事情雖小,但不要擅長
老師在指導我們背誦《弟子規》的時候,強調一個人不一定能成功,但一定要學會做人。老師經常鼓勵我們要樂觀,告訴我們好學生的標準就是要有高尚的品質。此外,還應關注愛他人、樂于助人、不無知地斂財的良好品德。
我們班有同學看到別人的橡皮有意思,想要,但是沒有讓家長買,而是讓好朋友帶錢給自己買。雖然事件小,但在班里造成了不良影響。看了《弟子規》,我知道不正確的事是做不到的,哪怕是小事,因為《弟子規》說:“事雖小,不可為善,做好事,虧本。”
2、父母教導,你必須傾聽
《弟子規》也強調做人首先要“孝順”。一個對父母不孝順的人,如果能做大事,可能是巧合;一個不懂禮儀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跌跌撞撞,最后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尤其是在當今社會,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來自外界的誘惑越來越多。許多學生過著伸手吃飯、對父母頤指氣使的生活,失去了傳統的仁義、禮貌和孝順,變得以自我為中心,超越了他們的尊重,缺乏感激。父母稍微不聽話,就會發脾氣,指責父母。他們真的希望父母成為他們的奴隸。父母應該為他們這樣做。我父母忘了把他裝在書包里。從閱讀《弟子規》開始,我們學會了感恩和回報。每天回家給爸媽倒杯水,打我的背,幫他們做家務,成了我們作業之外的必修課。
3、愛學習,勤思考
《弟子規》中的《余力學文》篇文章是如何教會我們從小熱愛學習,勤于思考的?比如:“讀書法有三只眼。”
“一切的信仰都是必須的”告訴我們,讀書有三個要領,這三個要領同時必須是充分的,即“心眼口”。但當我們看這三點時,眼睛在看,嘴巴在讀,但如果我們的心不集中在功課上,我們就白讀了。所以,即使“心口”那么重要,最重要的還是在你的心里。如果你不注意,你會想到你心中的其他事情,這會阻礙我們閱讀的效果。“不要暴力
不要自暴自棄。“教育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如果他們不能對自己沒有信心,就必須加強自己的能力。不要說我不能輕易,你不能對自己沒有信心。
《弟子規》,一本小書,離養成良好的習慣和良好的品德越來越近了。我們通過學習和實踐《弟子規》,努力健康快樂的成長,進而擁有良好的品德。《弟子規》也讓我們越來越喜歡中國經典,成為我們的行為準則。
我演講完了,謝謝!
弟子規演講稿4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美好的精神食糧《弟子規》。
《弟子規》以簡潔的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的形式我們概括出來的精神財富,它教導我們,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與大眾相處時要平等博愛,并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這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
為人子,早上要盡量早起,晚上要晚點睡覺,因為人生的歲月很有限,光陰容易消逝,少年人一轉眼就成老年人了,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的寶貴的時光。
講到這里,大家一定能猜出我今天要給大家帶來的`話語了吧。沒錯,就是“朝起早、眠遲、易至、惜此時。“在今天和明天之間,有一段很長的時間,趁你還有精神的時候,學習迅速辦事。這句話是歌德說的,他說得沒錯,如果我們不珍惜時光,就浪費了我們生命中的大好時光,大家千萬別忘了“一寸光陰一寸金吶。
為人子女,對父母要時時關心、處處留意。二十四孝中的黃香,為了讓父親安心睡眠,夏天睡前會幫父母把床被扇涼;冬天寒冷時,會為父親溫暖被窩,實在是值得我們學習。早晨起來要向父母請安,下午回家之后,要將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訴父母,向父母報平安,使老人家安心。
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我們要懂得感恩。對一個人來說,應該報答的最大恩情就是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應該知恩感恩。一個人能知恩感恩,孝心才得以萌生。正所謂“百善孝為先嗎?
“孝為會意字,一個“老字,加一個兒子的“子,合在一起就是一個“孝字。老是指上一代,子是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融成一個“孝。所以,上一代和下一代密不可分。我們看這個字就好像一個兒子背負著一個老子。
試想想,一個孩子如果沒有受過《弟子規》的教育,任由著自己的習氣來成長,長大以后,這個習氣已經變得根深蒂固了。因此,一個孩子的成長,如果沒有這種良善的教育,吃虧的絕對不只是這一個孩子啊!他會影響身邊所有的人,甚至是影響到孩子的下一代,所以,一定要學好這本美好的精神食糧《弟子規》。
《弟子規》中講訴了太多的道理,讓我們再慢慢品味,從實際行動中驗證吧!
人人都學《弟子規》,如果我們都按照《弟子規》中的要求去做,那么,我們的校園該是多么的快樂、和諧,我們的國家會更加安定、和諧,讓我們為做過美好的明天而起努力吧!
弟子規演講稿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班的黃**,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斗鬧場 絕勿近 邪僻事 絕勿問”。
下面說說我對這句話的理解:凡是容易發生爭吵打斗不健康的場所,如、色情、網吧等是非之地,要勇于拒絕,不要接近,以免受到不良的影響。一些邪惡下流、荒誕不經的事也要謝絕,不聽、不看,不要好奇地去追問,以免污染了善良的心性。孔夫子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就是此意。
下面我要和大家分享一個相關的小故事。
上海有一位中學生聽朋友說,在網吧打游戲很過癮,周末放假就偷偷地到網吧打游戲,深夜被店員發現四肢僵硬,氣絕多時,死時兩眼仍注視屏幕、雙手還放在鍵盤上,店員嚇得趕緊報警!警方從死者遺體僵硬程度分析他已死亡超過三小時!同學們,網吧,等是非場所,我們絕對不能去!
學習《弟子規》讓我懂得了很多道理,“斗鬧場 絕勿近 邪僻事 絕勿問”
請大家和我一起踐行《弟子規》。
我的分享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弟子規演講稿6
這周由我們繼續和大家一起學習弟子規中入則孝的內容,“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父母親無微不至地愛護我們,為人子女感受得到父母的恩重如山,自然小心謹慎地行孝,不敢讓父母掛念操煩,這樣的孝順并不困難。如果父母親討厭我們,卻還能夠用心盡孝,那才算是難能可貴啊!一般人總認為父母要對子女有付出后,子女才有行孝的義務,但是這和菜市場的討價還價有什么兩樣呢?
有一個女孩子,因為一點小事,被母親批評了幾句,一氣之下,就離開了家。她一邊走、一邊哭,不知不覺天就黑了。這時候她看到了一個賣拉面的,就更覺得餓了。可是剛才出門的時候忘記了帶錢,又不好意思回家取。她就來到拉面攤前看著別人津津有味的吃著拉面。老板發現了她,就問她:“你想吃面嗎?”她說:“想,可是我忘記帶錢了!”老板說:“沒關系!改天路過時再給錢也行”。說著就給她盛了一大碗面。小女孩感動的熱淚盈眶。一邊哭一邊說:“謝謝老板!”老板接著說:“我才給你煮了一碗面,你就謝謝我。你可曾給你煮了十幾年飯的你的媽媽說過謝謝么!”小女孩聽到老板的話,非常慚愧。趕快吃完了拉面,就往家里跑。快到家門口的時候,遠遠看見一個瘦小的身影站在門前,象往常等著自己放學回家一樣,那個瘦小的身影就是她的媽媽。她趕快跑過去,撲進媽媽的懷里。此時此刻她才真正懂得了父母的恩情和家的意義。有的人卻覺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父母做的,父母疼愛我們是應該的,孝敬父母是有條件的、附加的。
“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對父母要講求孝順,但是父母也不免會犯過錯,為人子女的可以勸諫嗎?如果應勸諫,那要如何勸諫才恰當呢?父母親有了過失,當子女的一定要勸諫父母親改正。而勸諫的時候,絕對不可板起面孔,聲色俱厲,臉色要溫和怡悅,話語要柔順平和。假如父母親不接受我們的勸諫,那就要等到父母親高興時再勸諫。若父母親仍固執不聽,有孝心的人不忍父母陷于不義,甚至放聲哭泣來懇求父母改過,即使遭父母不了解我,動了怒出手打我,心中也毫無怨言。只希望雙親能體會我們的真心,改正過失就值得了。父母親有過錯,說話和氣,臉色溫和確實很重要啊,在溫和的氣氛中,子女的意見才可能被父母認真考慮,才可能被接納,而且不傷父母子女間的親情。我們對父母親的勸諫只能限于他們的過錯。如果僅僅是生活瑣事上的想法不同,意見不同,只要父母親高興,那就隨他們去吧!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強加在他們身上。對父母改不了的小毛病,小缺點要能容忍,要多想想他們的優點和他們的長處,要多想想他們的艱難與不易,這樣的話內心就會平靜下來,就不會對他們產生嫌棄之感,怨恨之心,才能真心地去愛戴他們。
父慈子孝,不一定讓我們的家富裕有錢,不一定有花園別墅可以住,但是“孝行”卻可以建立天然和諧的秩序,讓我們活在安和樂利的環境中!家如果是一個人的堡壘,孝就是堡壘下的基石,多一份孝心,家就多一份保障。讓我們用孝行,把家固若金湯堡壘!
弟子規演講稿7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這些天,我們讀了《弟子規》,其中我對“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句話感受很深。
在生活中,總會有一些孩子不孝順父母,父母的話不聽,父母批評他時,還和父母頂嘴。而這句話的意思正是告訴我們要孝順父母:當父母親叫你時,你要趕快地跑去父母那里,不要慢吞吞的;父母親讓你去做事時,不要懶,動作要快點,不能拖拖拉拉。
回想起我的生活,有時候也經歷過類似于“偷懶”“不想做”的事情。
有一次,我正在津津有味地玩電腦游戲。正玩到最激烈的時候,爸爸回來了,他沒拿鑰匙,就敲門。媽媽叫我:“小琳,媽媽正在做飯,你幫忙開一下門。”我漫不經心的說:“哦!”可我并沒有去開門,而是繼續玩游戲。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爸爸等的不耐煩了,就朝里邊大吼一聲:“開門!”我這才放下手中的“屠刀”去開門。一把門打開,就劈頭蓋臉的被爸爸K了一頓:“怎么搞的!為了玩游戲,都不讓我進來了!我一會兒就把網線拔了,把電腦搬走,但你怎么玩……”“老爸!你說夠了沒!”我不耐煩地丟下一句話,便把門使勁關著,進屋生悶氣了。
事情過后,我就非常后悔。自己不該和爸爸堵氣,自己不應該為了玩游戲而和爸爸頂嘴。自己那樣做,爸爸的心情也一定很傷心。
讀了《弟子規》以后,我就更深入的體會到了孝順,知道了自己應該做一個孝順的好孩子,不能做一個不聽話的壞孩子。
弟子規演講稿8
老師同學們好!
我今天演講的主題是美麗的傳統教育—— 《弟子規》。
首先,讓我們品味一下“美”這個詞。什么是美?說明大家各方面都喜歡,感覺很好。這就是為什么傳統教育應該被形容為“美好”的原因。我們知道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這么長時間,古人留下的財富,無論是物質上的還是精神上的,就像夜空中的星星,無法估計。物質和精神,誰都知道精神比物質珍貴得多。但是,還是有很多人為了物質上的滿足而拋棄了自己寶貴的精神財富。每當出現這種情況,人們真正需要的不是存放素材的空間,而是一本小的傳統教育書—— 《弟子規》。祖先給我們留下了那么多的精神財富,《弟子規》以簡單的三句話的形式為我們總結出來。雖然是按照孔子的教導編制的生活標準,但它體現了美好的生活藝術和作為人的崇高精神。比如書中提到,家庭交往要孝順父母,團結友愛兄弟姐妹,生活中約束自己的語言行為,要慎重。與人交流,要講求誠信。信任是人際交往的基礎。沒有誠信,就沒有團結與合作。沒有合作,一個人的力量什么也做不了。要知道人人平等,沒有誰高人一等。每個人都必須有一顆愛的心。如果你是小月月旁邊的陌陌路人,總有一天你會成為第二個小月月。大多數人認為幫助別人最終會幫助自己。傳統教育《弟子規》有太多的道理,我們應該以足夠的耐心在生活中實踐,從而凈化靈魂,過上更好的生活。
我們常常覺得溫暖的陽光照射在地球上,特別美。然而,就像傳統教育中的高尚品質一樣,陽光給我們帶來了幸福和完美的生活。
弟子規則班會第四講
《弟子規》由1080字組成,看似不起眼的小書,實則蘊含著巨大的處事和學習智慧。
古人云:“萬德孝為先。”父母是最愛我們的人。作為孩子,我們應該報答他們的好意。《弟子規》的《入孝》說:“父母不可慢;父母,不要偷懶。”父母生了我們,整天為我們早出晚歸,沒日沒夜的奔波,回到家自然就累了。作為孩子,父母打電話給我們,要立即答應,不要拖延;父母讓我們做的事情應該立即做,不能拖延。我們應該更體諒父母,幫助分擔家務,多為父母著想。“進則孝”這句話教會了我如何履行自己作為孩子的責任。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想要的,不要強加給別人。這和《弟子規》里的“泛愛人群”一樣,“去加拿大,先問問自己;做自己不想做的事,也就是要快”,意思是一樣的。羅斯福任海軍部長助理時,有一天一個朋友來拜訪。在談話中,我的朋友問及海軍在加勒比海的一個島上建立軍事基地的情況。他朋友說:“我只是想讓你告訴我,我聽到的關于基地的傳聞是不是真的。”這位朋友想打聽的事情,當時不便公開。我看到羅斯福環顧四周,然后壓低聲音問他的朋友,“你能對不方便傳遞的東西保密嗎?””朋友急切地回答,“是的。”羅斯福笑著說,“嗯,我也可以”這說明了一個道理:不要把自己不想承擔的言行強加給別人,要學會尊重別人。“愛所有的人”這句話教會了我如何處理人際關系。
生活中,總有人每天學習到很晚,但成績并不理想。原因是不知道讀書的要領。讀書最重要的是在心里。如果眼睛在看,嘴巴在讀,心不在課業上,想著別的也是白讀。平時看書的時候特別不專心。雖然我的眼睛在看,我的嘴在讀,但我的心不知道在哪里,所以無論我怎么努力,我的成績都上不去。“讀書法,有三種;心和信都是必須的。”這句話教會了我如何學習。
《弟子規》的道理是圣人的教誨。要深入反復背誦《弟子規》,學習做事的道理,以此作為個人反思的鏡子,行為的指南。《弟子規》匯聚了中國先賢的大智慧。作為中國的后代,我們應該繼承幾千代的圣訓。
弟子規演講稿9
尊敬的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奇妙的精神食糧《弟子規》。
《弟子規》我們以簡單的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的形式總結出來的精神財富,教會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孝順父母,愛兄弟姐妹;其次,在所有日常言行中,一定要謹慎守信;與群眾相處要平等友愛,親近仁義之人,向他們學習,這一點很重要。
作為一個孩子,我們應該盡量早上早起,晚上睡懶覺,因為人生很有限,時間很容易流逝,年輕人一眨眼就變成了老人,所以我們應該珍惜現在寶貴的時間。
至此,你可以猜出我今天帶給你的話。沒錯,就是早起晚睡,來得容易,珍惜這段時間。今天和明天之間,有很長一段時間,趁你還有精神,趕緊學會做事。歌德說過這句話,他是對的。如果我們不珍惜時間,我們就會浪費生命中的美好時光。別忘了一寸光陰一寸金。
作為孩子,你要時刻關心父母,處處關注父母。黃翔在二十四孝中,為了讓父親安睡,夏天睡覺前會幫父母扇床;冬天冷的時候,溫暖爸爸的床,真的很值得學習。當你早上起床時,你應該問候你的父母。下午回家,要把今天缺課的情況告訴父母,向父母報告自己的安全,讓老人安心。
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我們應該感恩。對于一個人來說,最應該回報的善良,就是父母的善良。我們應該心存感激。一個人可以感恩,可以感恩,可以生孝心。所有美德中,孝順是第一位的嗎?
孝是一個會意的詞,一個古老的詞,加上一個兒子的兒子,合起來就是一個孝字。總是指上一代,兒子是下一代,上一代和下一代成為一個孝順的人。所以,上一代和下一代是分不開的。我們看這個詞,就好像一個兒子背著一個老人。
試想,如果一個孩子沒有接受過《弟子規》的教育,他會讓自己的習慣成長起來,而這種習慣在他成長的過程中已經根深蒂固了。所以,如果一個孩子成長過程中沒有受過這么好的教育,受苦的絕對不僅僅是這個孩子!他會影響到身邊所有的人,甚至是下一代的孩子,所以一定要學好這種奇妙的精神食糧《弟子規》。
《弟子規》講了太多道理,大家慢慢品味,從實際行動中驗證!
大家都學《弟子規》。如果我們都按照《弟子規》的要求去做,我們的校園會多么幸福和諧,我們的國家會更加穩定和諧。讓我們為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弟子規演講稿10
《弟子規》是我上大班的時候早上上學路上我和媽媽背的。每天背一小段長時間積累下來的全文。學完《弟子規》,你會知道很多道理。比如:“父母來電,不應該慢下來;父母,不要偷懶。”父母叫你的時候,你不能慢動作。父母打電話給你,你不能拖拖拉拉。“你在哪里說話,先信,騙又騙,你能怎么辦?”也就是說,你說的應該是實話,而不是廢話。“讀書有三種方式,你要誠實,要相信。”是用心、用眼、用口去閱讀,從而專心閱讀。“心中有疑惑,就跟著筆記走,問人,求真相。”就是把自己不會的寫下來,有時間就去找別人請教。
《弟子規》里有很多古代孝子的故事。我想向他們學習。還有九個《三國演義》人物的故事,我很喜歡看。以后我會把《弟子規》中的原理運用到學習和生活中。
弟子規演講稿11
尊敬的領導,老師:
大家好!
勤奮,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生生相衍,代代相傳的致家之本。中華民族的文明史,也就是我們民族千百年來的奮斗史。自古以來中外成功者的背后,都譜就有一本沉甸甸厚重的可歌可泣、可圈可點的勤奮樂章。
勤奮,文學家說,是打開文學殿堂之門的一把鑰匙;科學家說,勤奮能使人聰明;而政治家說,勤奮是實現理想的基石。那勤奮對于我們來說,又意味著什么?我國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曾說過:“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勞一份財。”
陳景潤為了證明“哥德巴赫猜想”,他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沉浸在數學難題的研究中,常常廢寢忘食。
法國作家福樓拜,他的窗口面對塞納河,由于他經常勤奮鉆研,通宵達旦,夜間航船的人們常把它當作航標燈。
還有很多偉人的事例不勝枚舉。但他們的人生經歷都說明了一個道理:天才出于勤奮,成功來自勤奮!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句話在座的大家耳熟能詳,似乎沒有人不知道,它意味著天底下沒有那么好的事情可以不勞而獲。人們知道,要想成就一番事業,非得刻苦努力不可。我聽到過這樣一則故事。
湖南衡山,是我國著名的五岳風景名勝之一。山上有一處有名的遺跡,叫“磨鏡臺”,是兩千多年前的古跡。臺址近旁有一座古老的佛寺。一名年輕的和尚來此修行,他整天盤腿坐禪,雙手合十,唱念佛號,日復一日,因為他希望成佛。
寺里的主持見狀,便跟著拿一塊磚去磨一塊石頭,一天又一天地磨,一周又一周地磨。小和尚有時抬眼瞧瞧老和尚在做什么,主持只是一個勁兒拿磚磨石。終于有一天,小和尚對主持說:“大師,您每天拿這塊磚磨石頭,到底為什么呢?”主持答道:“我要用這塊磚做鏡子。”小和尚說:“可磚塊是做不成鏡子的呀,大師。”“沒錯。”主持說,“就象你整天只念佛,,是成不了佛的。”
這則故事告訴我們,我們不但必須要有自己的奮斗目標和希望,而且我們還應必須以實際行動來落實自己的奮斗目標與希望。
我們今天學習《弟子規》,并不僅僅是為了重溫古老的圣典,簡單地謹記“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的古訓,而是希望通過學習《弟子規》,以期達到忠孝、謙讓、禮儀、誠信、仁和、博愛和勤奮的高尚品質。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有怎樣的付出,就會有怎樣的收獲。如果你不付出艱辛的努力,就想獲得成功,那只能是癡心妄想。天上不會掉餡餅。
我們既不能忘記“磨鏡臺”那位小和尚,只把成佛當作希望而不付諸行動的幻想,更要清醒的牢記,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心動不如行動。要成功就要把希望放在明天,把計劃放在今天,把行動放在眼前。為了今天,更是為了明天的美好,行動起來,勤奮努力,勤奮學習吧!謝謝大家!
弟子規演講稿12
初次接觸《第子規》,認為和兒時背的《三字經》一樣,不過是兒童的啟蒙教育而已,因此很是不以為然。聽完某位名家的幸福人生講座之后,才知道這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寶典,淺顯易懂的文字蘊卻含著做人的真理,不僅對于教育少年兒童,對于我們成年人如何經營我們的幸福人生,和諧的家庭有著重要的意義。
所謂“弟子”就是學生,活到老,學到老,做圣人的學生。“規”是什么意思?就是規范、道理,做人應盡的道理,做人應盡的規范。
“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行有余力,則以學文”是《弟子規》的總綱領。只要我們認真地去學習、去感悟,就會明白許多的道理,為人處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準繩,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在過去孩童都懂得的道理,我們現代人又有幾人能知曉呢?父親早年讀過幾年私塾,對我們的教育是嚴而寬,用餐時長輩不上桌,晚輩絕不可以動筷子,“長者先,幼者后”,有好吃的長輩先嘗。
所以,在我們的人生理念中,長輩就是太陽,我們是星星,永遠圍繞著太陽轉。父親老家在農村,生活非常貧困,爺爺奶奶生病時,母親把家中所有的積蓄和每月工資,全部拿出來給老人治病,而父母只好借債過日子。父母從沒有刻意要求我們姐弟孝順他們,而我們如今對父母都很孝順,耳渲目染父母的言行,對孩子來說是刻骨銘心的。
早年雖然讀過《三字經》、《道德經》,但讀而不知其意,聽了幸福人生講座以后,才恍然大悟,《弟子規》是十善的細化,是孔孟之學和大乘佛法的契合點。儒家講的“仁”與佛家講的“慈”是息息相通的。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是以五戒十善來檢驗約束自己的言行。
然而五戒十善比較概括,具體運用到生活中有點不知所以然,所以常常犯小惡卻不能覺察,時常因為工作忙碌而忽視了別人的感受,話說出口不是很柔和,“怡無色,柔無聲”沒有做到,和同事討論問題,意見不統一,語調會不知不覺就提高了八度,“言語忍,忿自泯”沒有落實,學習《弟子規》后才發覺自己的缺點竟然有這么多。
除了前面的兩條,自認為還算及格外,其余每一條都有很多的不足,試想,如果時光倒退220xx年,當我們面對無邪而知禮的孩童,該是怎樣的汗顏。
弟子規演講稿13
《弟子規》是我們生活的一個模型,讓我深刻理解。這本書是根據孔子的教導編寫的。它告訴我們許多原因。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孝敬父母,愛兄弟姐妹,言行謹慎。看到別人進步了,一定要虛心向他學習,對待大眾要平等善良.
在所有的理由中,“每個詞都是第一位的”這句話給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意思是:人與人之間,只要說到做到,就應該守信用,而不是食言。這讓我想起博宣說過的一句話:“以信待人,不信信;不信別人,信不信。”意思是:對人真誠,我沒信,我就信;但是,不相信虛偽的人,是那些原本相信,再也不能相信的人。看,他說的有道理!
我們應該信守諾言,這樣我們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記得《四品書》里有一篇文章,是寫宋慶齡的。宋慶齡年輕的時候,折紙非常漂亮,栩栩如生。有一天,她又在折紙了。她的同學小珍看到了,羨慕地說:“你折得很漂亮。我明天去你家。你會教我折紙嗎?”“沒問題,”宋慶齡答應道。第二天宋慶齡一家要去老奶奶家,宋慶齡想到昨天答應小珍的事,就沒去老奶奶家。她在家里為小珍的到來準備了很多文件。然而,小珍沒有來,她食言了。但是宋慶齡一點也不后悔。她說:“雖然小真沒來,但我已經成為一個值得信賴的人了!”宋慶齡從小就具有優秀的品質,長大后成為一個偉人,受到人們的喜愛。
最后,我給你一句話:
人沒有信仰,一切都是空的。
弟子規演講稿14
親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學生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弟子規》和我一起成長”。《弟子規》是我國的文化瑰寶,凝聚了儒家幾千年的人生哲學和生存智慧。《弟子規》的八個部分“弟子規矩,賢者訓練,孝為先,信為二,兼愛眾,親仁,余力,再學漢語”,我最喜歡的是入行時的孝。入行就是孝順,顧名思義,入行就是在家,孝順就是對父母的孝順,我們在撫養我們的過程中,永遠不要忘記父母的恩情,處處照顧父母。我們可以用這樣的心去做,就是孝順父母,這是做人的基礎。
孟子說得好,“只有孝才能解決煩惱。”
孝為先。孝其實很簡單。孝道是父母回家時遞過來的一杯溫水,是父母生病時關心的一句問候,是給父母的一件貼心的小棉襖、《弟子規》說:“弟子規,賢者訓。第一孝,第二誠信。”這說明了孝道的重要性。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努力,努力做一個孝順的人!
弟子規演講稿15
《弟子規》,它是中國舊時的蒙學課本,相傳是清朝李毓秀所著。它主要記載了圣人對學生的訓示。讓我們體會先人智慧的同時,不僅可以了解古文化知識,還教育我們如何孝敬父母、如何禮貌待人、如何為人處事……學習《弟子規》,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變成和諧的世界。
它從人之根本出發,教育我們要從這幾個方面對自身進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說做人首先要心中有愛,要孝敬父母。一個人如果連對他有養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話,那么他就喪失了做人的根本,對長輩、對領導、對老師、對兄長、對朋友就更談不上發自內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難得到認同。
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意思是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和,要時常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們學習,以上這些事是學習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還有余遐,還要學習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識充實自己。這是教育我們如何待人處事、如何學習,要經常學習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缺點,從各個方面來約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質和修養。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希望我們每位人能夠認識到這一點,從我們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做起,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
【弟子規演講稿集合15篇】相關文章:
弟子規演講稿(集合15篇)11-30
弟子規演講稿集合15篇11-23
踐行弟子規演講稿 (集合11篇)11-02
關于弟子規的演講稿(集合15篇)12-01
關于弟子規的演講稿集合15篇11-04
弟子規的演講稿模板集合9篇06-02
關于弟子規的演講稿集合五篇05-20
弟子規的演講稿模板集合8篇05-17
關于弟子規的演講稿集合六篇05-16
關于弟子規的演講稿集合6篇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