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企業事故應急預案(通用6篇)
在現實的學習、工作、生活中,有時會有一些突發事件出現,為降低事故造成的損失,很有必要提前準備一份具體、詳細、針對性強的應急預案。應急預案應該怎么編制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生產企業事故應急預案(通用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x生產企業事故應急預案1
摘要:根據多年從事有關安全管理體系研究工作的體會,對建立生產經營企業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管理體系進行了探討。詳細闡述了生產經營企業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一體化管理體系的8大基本要求、基本內客(即機構整合、文件整合、管理體系運行機制整合等)及其運行機制。指出只有建立生產經營企業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管理體系,生產經營企業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才能得到落實。
關鍵詞:生產經營企業;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管理
為快速、有效處理事故,減少事故引起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等法律、法規明確規定,對于可能引起群死群傷甚至導致社會災難的生產系統必須制定并實施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但目前許多企業,甚至許多地區的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缺乏針對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尤其不知道如何實施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管理。現根據多年從事有關安全管理體系研究工作的體會,對建立生產經營企業事故應急救援預搴的管理體系進行一些探討,但愿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工業化進程的深度發展,企業界日益意識到:如果組織(即企業)的管理體系不完善,就難以穩定地提高產品質量水平。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體系ISO9000由此應運而生,并在全球廣泛應用。其后,人們發現單純關注產品質量遠遠不夠,持續發展取決于企業與環境、社會的和諧相處,進而對人的生存質量日益關注,環境管理體系ISO14000、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OHSASl8000相續誕生。3個管理體系分別從顧客、社會、員工的利益出發,建立了科學的企業管理規范,以期提高企業的質量水平、節能減排,減少質量事故、環境影響、安全事故帶來的經濟損失,增強企業綜合發展實力。
在上述背景下,生產經營企業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管理需要參照ISO9000、ISO14000、OHSASl8000的做法,建立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一體化管理體系,方能使事故應急教援預案落到實處。
1.生產經營企業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一體化管理體系的基本要求
生產經營企業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管理體系要吸收ISO9000、ISO14000、OHSASl8000 3個管理體系的優點進行一體化整合建設,統籌處理、交叉、融合各要素間的關系,確保生產經營企業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管理體系選到如下要求:
(1)企業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管理體系的建設模式是以質量管理體系ISO9000為軸心,以滿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要求為導向,以過程管理為框架的“三位一體”組合模式。
(2)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一體化管理體系的整合建設工作必須進行系統策劃,循序漸進的現代管理體系建設,做到相互協同,有目標、有計劃、有程序、有培訓、有演練,并能持續改進。
(3)應急救援預案管理體系的成功建立與有效實施的關鍵是領導重視和積極參與,一體化管理整合建設是“一把手”工程。領導層要統一認識,高度重視體系建設,堅持以人為本,依法治企,一切行動嚴格按應急救援預案管理體系的規定執行,方能快速、有效地處理事故,并可增強體系的時效性。
(4)保障和強化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審查員隊伍的建設是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管理體系建立與運行水平持續提高的基礎,必須明晰審查員的職能,以及與標準條款對應的職責分配關系;充分提高審查員的自身素質,在應急救援預案管理工作中要賦予審查員相應的權限。
(5)廣泛宣傳、加強培訓、通過廣泛的宣傳發動和有效的培訓,營造組織(即企業)的安全氛圍,特別強調“以人為本”的企業安全文化導向怍用,讓員工知道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管理體系建設的重要性及做好本職工作對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管理體系的作用,增強員工參與的責住感和主動性。適時地引入現代管理知識和工具,有助于推進體系建立與運行,實現“全員參與、全過程控制、全面管理”的有效運行機制。
(6)建立有效的約束與激勵機制是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管理體系的生命線,建立并強化對管理體系運行效果測評、審查員的管理考核與激勵機制是促進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管理體系持續改進、有效運行的保障。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管理體系應具有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運行機制,持續改進。
(7)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一體化管理方針和目標必須與企業的經營發展總體目標相致,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一體化管理體系必須是遵循企業的發展戰略而進行的管理活動的客觀反映。
(8)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一體化管理的卓越績效管理模式體現了當代先進企業的管理水準,它涵蓋了一體化管理體系標準的要求,它對組織(即企業)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卓越績效管理模式的導入必將進一步擴展管理范圍、提升管理水平,適應組織(即企業)快速、有效地處理事故,減少事故引起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2.生產經營企業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一體化管理體系的基本內容
生產經營企業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一體化管理體系的基本內容有機構整合、文件整合、管理體系運行機制整合等。真正意義上的完全整合有賴于組織(即企業)有關方面經驗的積累,以及推行管理體系整合的決心和效果。
2.1 組織機構與職責的整合與建立
2.1.1 組織機構的設置和職責范圍的劃分
生產經營企業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一體化管理體系的整合首先要從組織(即企業)內部有關管理體系的組織機構入手,由于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管理體系通常包含組織(即企業)所有的部門,特別是生產部門、輔助部門、后勤部門及相關現場,而且必須是全員參與,即體系包括組織的全體員工和所有部門,因此,需要明確企業事故應急救援組織機構設置和職責劃分。
生產經營企業必須設立事故應急救援指揮部,發生重大事故時,由指揮部發布和解除應急救援命令、信號;組織指揮救援隊伍實施救援行動;向上級匯報和向友鄰單位通報事故情況,必要時向有關單位發出救援請求;組織事故調查,總結應急救援經驗教訓。
指揮部人員職責范圍的劃分。總指揮:組織指揮企業的應急救援;副總指揮:協助總指揮負責應急救援的具體指揮工作。指揮部成員:安全科長,協助總指揮做好事故報警、情況通報及事故處置工作;保衛科長,負責滅火、警戒、治安保衛、疏散、道路管制工作;生產科長(或調度長),負責事故處置時生產系統、開停車調度工作;事故現場通信聯絡和對外聯系;設備(機動)科長,協助總指揮負責工程搶險搶修工作的現場指揮;衛生科長(包括氣防站長),負責現場醫療救護指揮及中毒、受傷人員分類搶救和護送轉院工作;總務科長,負責搶救受傷、中毒人員的生活必需品供應;供銷科長,負責搶險救援物資的供應和運輸工作;環保科長,負責事故現場及有害物質擴散區域內的洗消、監測工作;必要時代表指揮部對外發布有關信息。
2.1.2 培養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一體化管理審核員
審核員是組織(即企業)內部建立、整合、維護管理體系的主要力量,審核員必須具備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一體化管理資格,能夠同時參與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運行、維護,并承擔事故應急教援預案一體化管理的內部審核工作,以及接受外部認證機構的一體化審核。并配置必要的人力資源,確保體系的有效運行。
2.2 應急教援預案一體化管理文件體系的整合與建立
文件整合是作業整合的基礎,由于有了文件化體系的整合,就有可能將事故應急救援管理體系的運行、維護、現場管理、改進活動等進行標準化和規范化。
2.2.1 管理手冊
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一體化管理文件體系的管理手冊,通常要以ISO9001—2000版標準為基本模式,按照PDCA循環的規律和標準各個條款的功能,插人環境和職業腱康安全管理體系標準的相應要求,組合成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一體化管理手冊。管理手冊的具體內容依據生產經營企業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來編寫。
2.2.2 程序文件
參照質量、環境、職業犍康安全管理體系3個標準的要求,編寫一套“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一體化管理程序文件”。也就是將3個標準中管理要求相同的條款進行整合(大約有11個條款),編寫出一套“三合一”程序文件,因此,應該結合本組織(企業)的實際情況,依據生產經營企業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充分考慮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編制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一體化管理程序文件。
2.2.3 第3、4層次文件
第3、4層次文件即組織(企業)的“作業指導書”、“操作規程”、“記錄表單等”不受必須按照要素進行描述的約束,因此可以按照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一體化管理文件體系的需要進行編寫。主要有:預防事故的措施、事故處置、工程搶險搶修、現場醫療救護、緊急安全疏散、訓練和演習、社會支援等作業指導書;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一體化管理審核員的相關記錄表單、事故應急救援裝備巡檢、事故應急救援人員培訓、事故應急救援演練記錄表單等,從而大大減少了文件管理的工作量,也方便了作業現場的使用。
3.生產經營企業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一體化管理體系的運行機制
建立有效的生產經營企業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一體化管理體系運行機制是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管理體系的生命線,建立并強化對管理體系運行效果測評、審查員的管理考核與激勵機制是促進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管理體系持續改進、有效運行的保障。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管理體系具有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運行機制,方能持續改進。
3.1 管理策劃的協調一致
生產經營企業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目標和指標都需要定期更新。隨著組織(即企業)的活動、產品、服務的變化、機構和職責的調整、新的法律法規頒布等情況的發生,組織(即企業)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更新或修訂其過程控制方法、重要環境因素、重大風險或不可承受風險等。為了與時俱進,不斷適應市場競爭的需要,組織(即企業)還需要不斷地提出更高的經營目標,其中也包括與生產經營企業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管理體系目標有關的內容,例如:原輔材料消耗定額、不合格品率、重大工傷事故發生率、重大交通事故發生率、重大財產損失率、勞動生產率等,生產經營企業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管理體系的整合應體現在管理體系策劃(方針、目標、管理對象)的協調一致,以及與組織(即企業)經營目標的協調一致。
3.2 審查員的管理考核與激勵機制
建立審核員的管理考核與激勵機制是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一體化管理體系的重要環節。審核員必須具備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一體化管理資格,能夠承擔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一體化管理的內部審核工作,以及接受外部認證機構的一體化審核。審核員可以從企業現有的安全管理人員中進行嚴格培訓產生,以確保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一體化管理體系的有效運行。
3.3 持續改進共同提高
持續改進是管理體系提出的要求,也是組織(即企業)內部管理和自我發展追求的目標。持續改進的含義是:通過改進和強化管理體系達到提高組織(即企業)各種績效的目的。因此,生產經營企業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管理體系使之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三位一體,這就要持續改進。組織(即企業)要經過不懈的努力,才可能使管理體系從合并變成兼容,從兼容變成融合,從一時的融合達到長久的融合,實現3個管理體系的共同提高,以及達到質量、環境、安全、衛生績效的不斷提高。這個過程可以通過生產經營企業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管理的幾個方面來考慮:即過程控制的優化、管理職能的簡化、管理人員的多能化、文件構成的簡約化、記錄設置的合理性、監視和測量的有效性、自我完善的推動力等。
4.結語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等部門《關于加強企業應急管理工作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7]13號)指出:建立企業預案的評估管理、動態管理和備案管理制度。各企業要根據有關法律、法規、標準的變動情況,應急預案演練情況,以及企業作業條件、設備狀況、產品品種、人員、技術、外部環境等不斷變化的實際情況,及時評估和補充修訂完善預案。企業應急預案按照“分類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報當地政府主管部門和上級單位備案,并告知相關單位。備案管理單位要加強對預案內容的審查,實現預案之間的有機銜接。只有通過建立生產經營企業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管理體系,才能使生產經營企業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得以落實。
x生產企業事故應急預案2
南方雪災和汶川大地震給我留下最深的印象是,許多企事業單位缺乏危機意識,缺少風險管理,事先沒有充分的思想和物質準備,危機到來之后,缺少預案,只是憑著有效指揮、八方支援和精神動力才克服困難、渡過了難關。許多中小企業每逢遇到重大工傷、火災或意外事故,有的束手無策,有的忙亂不堪,這充分顯露出對事故應急處理的嚴重缺失。有的小廠因一次大事故就垮了下來,留下終生的遺憾。中小企業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成長發展,不同于計劃經濟時期。過去你管理不到位,就有人管你,有人監督檢查你。現在,企業成為市場競爭主體了,上級不再包攬你的經營管理行為,也不再為你的失職而承擔領導責任,更不能因為你出了事故,上級就給你撥錢、撥人、撥項目。當然,上級和政府有責任、有義務對遇到困難的企業給予幫助、指導和服務。中小企業管理薄弱,管理越是落后,越容易出事故。每一個事故,在表面上看,只是涉及企業的安危存亡,實際上,它在給社會添亂、添煩,所以,中小企業也應是有社會責任的企業。現提出中小企業事故應急處理的幾點想法,與大家交流探討。
一、事故應急處理預案應是一套科學的安全管理體系
新形勢下,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學習環境中,隨時顯現出現代社會的優越性、先進性和現代性。當某地或某人發生重大的安全事件時,社會安全應急服務機制,就像生活中的110、119、120、8890——這些應急服務機構一樣,在第一時間出現在現場、第一時間啟動應急機制,幫助某地某人變不安全為安全。因而,采取必要的應急措施,盡快排除不安全的險障,使人們以最快的時間脫離險境,確保人員的安全與財產不受損失。但如果當事人員對安全應急管理體系的不了解或不掌握救生的本領,而僅僅是停留在出現安全問題后的一種及時妥善的被動補救方法的話,那么你只了解到了應急處理預案這一事件本身,而沒有理解和真正掌握到事故處理應急預案是人們處理突發事件的科學和有效的安全管理體系。
近年來,中小企業在生產與安全、經營與效益、衛生與環境等方面強化了管理工作,對員工進行安全教育與事故應急預案的演練,強調了員工的主觀能動性。與此同時,以人為本,積極構建中小企業安全生產管理中的安全應急預案系統,進一步推動企業安全生產管理系統的有效運行。在這一條體系鏈中,安全第一,其它是零;只要有這個“一”在,后面零越多越好;如沒有這個“一”,再多的零也無用。正如人們常說的:最大的財富是健康,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
在檢修施工前,要針對生產工藝流程、系統聯動、安全技術管理等方面,進行深入分析、檢查與落實安全措施,協調好各方面工作(資源),以彌補應急預案系統中的不足,保證高效率地處理突發事故或意想不到的問題,以確保檢修、施工和操作過程中的人身和財產安全。
為此,對所有中小企業而言,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在實際生產中,要把可能出現的問題與安全細節想得多一點,各種事故預防和應急措施考慮得周全一些,把不安全因素降到最低,才能確保生產裝置安全平穩高效運行。因此,在中小企業安全生產管理中,應急處理預案已成為安全生產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要緊緊依靠生產一線的員工,從安全生產技術管理、工藝流程、安裝施工現場和各種安全設施的角度去幫助安全檢查者、操作者、檢修者和施工者們構建一套完整可行的安全措施與事故應急處理預案的策略。
二、做好事故應急處理預案管理需要全體員工的參與
應急體系從小范圍來看,就是強調自主可控的主動安全體系。它是一個完整的管理體系,不僅包括安全技術,重要的還有安全管理措施。一方面是要遵章守紀進行工作,另一方面是要有事故應急處理預案。如在生產、設備檢修、安裝施工、運輸產品的過程中,都需要建立和完善相應的安全操作規程和事故應急處理預案管理制度。
所謂預案,就是一旦發生安全事故,中小企業和當事者必須清楚應該怎樣正確、有效、及時地處理問題和實施救援。即要求具有一定的安全防范意識,又要有較完善的應對事故的措施。大家知道,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在工作中哪怕是一個小小的不注意、不小心、不在意,都有可能會造成不應該發生的設備或人身安全事故,關系到人命關天的大事。
中小企業安全生產,責任重于泰山。必須大力提高中小企業管理人員和員工的安全生產法制觀念,要加強事故防范工作力度,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加大預防事故演練與培訓工作,不斷提高應對各類事故的處理解決的能力。在工作前要進行安全風險分析,使工作中的人員能互相監督,堅決遏制和鏟除各種麻痹思想,構筑起牢固的安全“防火墻”,杜絕事故的發生,確保中小企業安全生產,更好地維護廣大員工的根本利益。
在當今的知識經濟時代,中小企業更關注員工的身體健康與自身價值,力爭把隱患排除在事故之前,加大安全生產設施、勞動保護等方面資金的投入,加強廣大員工的技術、安全知識培訓,加強現場安全管理,確保人員、設備的安全。實踐證明,事故預防的投入產出比要高于事故后的懲戒和整改的投入產出比。這種投入增值作用明顯,并能提高企業員工的工作效率。就像汽車裝備有車燈、氣囊、安全帶等設施,讓運行車輛更加平穩、安全更加可靠、速度更加快捷一樣。因而,要吸取事故教訓,痛定思痛是必須的,但痛前“防”痛更重要,積極做好本崗位的“治理隱患,防范事故”和“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工作,主動互相監督,以及多說一句安全提醒的話,往往就能避免各類事故的發生。
三、深入搞好事故應急處理預案管理方能確保一方安全
在中小企業生產過程中,各種安全生產、措施和環境因素越來越呈現“木桶”(是由多塊木板相拼接而形成的圓型桶)的原理。也就是說,在生產運行、設備檢修或安裝施工中,由于在某一個環節上出現的差錯,都將使中小企業全盤受到損失或局部遭到威脅。因此,要以科學的態度來加強生產、設備檢修、安裝施工、儲運過程中的準確性管理,進一步地提高企業安全保障水平,促進中小企業可持續健康發展。
在中小企業生產工作中如何制定既有可操作性,又能指導安全工作實踐的應急處理預案。首先,必須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思想,落實好本職本崗位中的安全生產責任制,提高工作中安全要素方面密切相關的工作能力,積極做好工作前安全風險分析事宜,要互相關心、互相提醒、互相監督,不斷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全面地掌握與認識中小企業生產事故發生的復雜性、突發性和嚴重性。其次,要結合中小企業多年來的事故案例、以及生產崗位上的隱患,要自下而上,經主管安全和有關部門的反復研究,然后又要自上而下的進行磋商、研究等,并要制定出檢修、施工和生產操作過程中的預防事故與處理問題的應急措施與預案,以快速處置中小企業生產中突發事件。第三,本著“責任重于泰山”的理念,加強安全專業部門與中小企業決策層的溝通與聯系,積極做好相關應急預案的具體管理工作,加大宣傳教育力度,促使員工認真遵守執行、嚴格細致操作、以及積極參與,達到落實好實施好本崗位的應急預案機制。第四,要不斷完善中小企業的安全應急管理合作體系,提高各級領導干部和員工臨時處置生產過程和維護檢修與施工中的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能力。因地制宜設立指揮組織機構及應急聯絡系統,要模擬出生產崗位、設施損壞程度及操作人員及時處理事故預案的情況,實施預防事故和搶險救援的組織指揮程序等環節進行現場處置和實際演練等。通過預防事故發生的實際演練活動,提高了員工應對各種突發事件的能力,確保中小企業在事故應急情況下,避免或減少人員傷害和降低企業財產損失程度。
中小企業安全生產管理,要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積極組織制定和認真落實好預防事故應急救援處理預案:一是以人為本,減少危害;二是居安思危,預防為主;三是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四是依法規范,加強管理;五是快速反映,協同應對;六是依靠科技,提高素質。
總之,中小企業要樹立“以人為本、安全生產”的理念;把安全和環保列入企業文化,并不斷探索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安全生產的新途徑、新經驗和新方法,使中小企業事故應急處理預案工作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安全管理組織體系。要大力宣揚“安全為了生產,生產必須安全”的思想,努力增強企業“關愛生命、關注安全、關心發展、平安是福”的安全文化理念,不斷加強安全生產意識的教育,增強安全與自我保護的意識,全面提高廣大員工應對各類事故處理工作的綜合防護能力。
x生產企業事故應急預案3
企業生產、儲存、經營性質不同,規模各異,應編制什么樣的預案能滿足應急方面的基本要求?應急預案包括哪些基本內容?預案有多少功能?如何進行應急準備、應急響應、應急恢復?接下來分享關于企業環境事故應急預案,與大家共同學習參考。
在制定應急預案前首先應對企業生產現狀進行危險辯識與風險評價。危險因素是指:能夠對人造成傷亡對物造成損失的因素。有害因素是指:能夠影響人的身體健康,導致疾病或對物造成損害的因素。通常兩者不做嚴格區分。危險有害因素的辯識,是企業編制應急救援預案的前提和基礎。通過辯識確認危害的存在及其特性,找出引發事故后果的材料、系統、過程和特征,評估可能發生的事故后果。
一、 危險有害因素分類
(一)按導致事故原因分為六類:
1、物理性危害因素(設備缺陷、電危害、噪聲、振動、電磁輻射、明火、高溫、拋物線、粉塵、作業環境等)
2、化學性危害因素(易燃易爆物品、自燃、有毒、腐蝕品)
3、生物性危害因素:(致病微生物、防害動物、致害植物、傳染病)
4、生理、心理性危害因素(心理異常、健康異常、負荷超限、功能缺陷、禁異作業)
5、行為性危害因素(指揮、操作、監護錯誤)
6、其它危險有害因素。
(二)按引起事故的誘導性、致害物、傷害方式進行分類:
1、物體打擊
2、車輛傷害
3、機械傷害
4、起重傷害
5、觸電
6、淹溺
7、灼燙
8、火災
9、高處墜落
10、坍塌
11、冒頂
12、透水
13、爆破
14、爆炸(鍋爐、瓦斯、容器、危化品)
15、中毒
16、其他。
二、風險評價
(一)企業基本情況
廠址、地質、地形、氣象條件、周圍環境、建筑總平面布局、功能區分、道路、危險有害物質設施、動力設備分布情況;
生產工藝過程,高溫、高壓、腐蝕、振動等關鍵部位,控制、操作、檢修和故障,失誤時的異常情況;電氣設備,高處作業設備,特種單體設備,壓力容器情況;
作業環境,毒物、噪聲、振動、高溫、低溫、輻射、粉塵及其它有害因素和作業部位情況;
企業安全管理組織機構,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規程,特種作業人員培訓,日常安全管理情況。
(二)危險化學品泄漏擴散后果分析
1、了解主要泄漏設備及泄漏情況。
2、分析造成泄漏的原因。如:設計原因,設備原因,管理原因,人為失誤;
3、分析預產生的后果。可燃氣體泄漏,有毒氣體泄漏,液體泄漏,泄漏后的擴散及范圍。
(三)危險化學品火災后果
1、燃燒財產、建筑損失
2、爆炸
3、死、傷人
4、氣體中毒
三、脆弱性分析
脆弱性分析是要確定,一旦發生危險事故,企業哪些地方能受到破壞
(一)受事故災害嚴重影響的工藝和設備及重大危險源。
(二)預計位于脆弱帶中的人口數量和類型。主要有居民區、學校、醫院、辦公樓、商場等。
(三)可能遭受的財產破壞。主要有基礎設施、變配電站、建筑物。
(四)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企業所在地理條件、氣象條件、四周環境等。
四、應急資源分析和應急能力評估
應急資源主要指:城市應急救援的力量,如公安、部隊、消防、醫療救護、勞動、環保、安監、救援專家,水、電、氣、熱管理部門及通訊、車輛裝備設施和企業應配備的必須設備和物資以及個人防護設備,監測、檢測設備、,應急電力設備,重型起重設備等。
應急能力評估,主要用于評估資源的準備狀況和從事應急活動所具備的能力,確保應急救援的有效性,提高企業應急水平。企業應急評估可與應急資源準備情況結合起來。
五、應急預案編制
編制應急預案必須考慮企業的現狀和需求,在事故風險分析的結果上,大量收集和參閱已有的應急資料,以盡可能的減少工作環節。完整的應急預案應包括以下六項內容:
(一)方針與原則
無論是何級何類的應急救援體系,首先必須有明確的方針與原則,作為開展應急工作的綱領。方針與原則反映應急救援工作的優先方向、政策、范圍和總體目標,應急的策劃和準備、應急策略的制訂和現場應急救援及恢復,都應圍繞方針和原則開展。
應急救援工作是在預防為主的前提下,貫徹統一指揮,分級負責區域為主,單位自救和社會救援相結合的原則。應急救援也是預防事故的重要組成部分,主動落實好救援工作的各項準備措施,做好預先有備,一旦發生事故就能及時實施補救,最大限度的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二)應急策劃
應急預案最重要的特點是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應急策劃必須明確預案的對象和可用的應急資源情況,深刻分析評價潛在事故類型及其性質、區域、分布、事故后果。根據分析評價的結果,評估企業中應急救援的力量和資源情況,為應急準備提供建設性意見。應急策劃時,還應列出國家、地方相關的法律法規,作為制定預案的依據。因此,應急策劃包括危險分析,應急能力、評估和法律法規三個要素。
(三)應急準備
應急準備是應急策劃的結果,要明確所需要應急組織及其職責權限,應急隊伍建設和人員培訓,應急物資的準備、預案的演習、公眾應急知識培訓和簽訂必要的互助協議等。
(四)應急響應
企業應急響應能力的體現,是在應急救援過程中的核心功能和任務。這些核心功能具有一定的獨立性、關聯性,構成應急響應的整體,共同完成應急救援的目的。應急響應的核心和任務包括:接警與通知、指揮與控制、警報與緊急公告、通信、事態監測與評估、警戒與治安、人群疏散與安置、醫療與衛生、公共關系、應急人員安全、消防和搶險、泄漏物控制等。
(五)應急現場恢復
現場恢復是事故發生后期的處理,包括泄漏物的污染處理、傷員救助、保險索賠、死者撫恤、生產程序恢復等一系列問題。
(六)預案管理與評審改進
在事故后或污染后,對預案不適宜的部分進行不斷的修改和完善,適應企業應急工作的需要。
總之,編寫應急預案,應成立編制小組,對企業工藝、設備、作業場所環境、危化品、防護品、醫療救護條件、消防與治安 等多方面進行危害辯識與風險評估,充分考慮各種應急救援的人力、物力、財力和社會應急處置的能力,確定方針目標和編寫計劃,明確工作職責,工作任務,不斷的提高和改進應急預案的時效性、適應性、實用性。
x生產企業事故應急預案4
1 前言
火電施工企業承擔了全國大部分火力發電廠的施工建設,作業范圍包含構建筑物施工和機組安裝,是一個安全高風險行業。由其施工性質決定了施工生產過程中存在著重大事故風險,一旦發生重大事故,必將造成重大損失,甚至嚴重影響經濟發展和社會的穩定。因此,除了采取技術措施和管理措施盡量避免事故發生外,還必須做好事故應急工作,在重大事故發生后能及時予以控制,有效地組織搶險和救助,防止重大事故蔓延。有統計資料表明,在完善的事故應急體系和全面的應急預案的支持下,開展有效的事故應急可以使事故損失減少九成。可見,對于火電施工企業來說,事故應急預案的編制是安全管理工作中極其重要的一項內容,通過對我公司多年來抓事故應急體系建設的總結,現就如何進行火電施工企業事故應急預案的編制提出自己的觀點,供火電施工企業參考。
2 概述
2.1應急預案的概念
應急預案又稱應急計劃,是針對可能發生的重大事故或災害,為保證迅速、有序、有效地開展應急救援行動、降低事故損失而預先制定的有關計劃或方案。
2.2應急預案分類
根據火電施工企業的特點,事故應急預案可分為總體預案、專項預案和現場預案三個層次。
2.2.1總體預案
總體預案從公司總體上闡述應急目標、原則、應急組織結構及職責,以及應急行動的整體思路等。對于火電施工企業1個公司只需要制定1個公司級的總體預案即可。
2.2.2專項預案
專項預案往往是針對公司較為突出的事故風險的,一個專項預案所針對的是一類事故,但這一類事故是存在于多個生產現場的,所以同一個專項預案可以對多個工作現場的應急起到指導作用。
根據火電施工企業的施工特點和面臨的事故風險,火電施工企業宜編制以下五個專項預案,各預案包含的應急事故范圍如下。
a. 人身傷亡事故應急專項預案,要求覆蓋和滿足公司所有人身傷亡事故的應急要求。
b. 火災(爆炸)事故應急專項預案,要求覆蓋和滿足公司所有火災事故和爆炸、爆燃事故的應急要求。
c. 機械設備事故事故應急專項預案,要求覆蓋和滿足公司所有大型機械、設備事故的應急要求。
d. 食物中毒事故應急專項預案,要求覆蓋和滿足公司內可能發生的食物中毒事故的應急要求。
e. 自然災害事故應急專項預案,要求覆蓋和滿足公司施工活動場所可能發生的自然災害事故的應急要求。
2.2.3現場預案
現場預案是針對特定的具體場所而制定的預案,因而必須具有較強的針對性、指導性和可操作性。一般一個施工現場制定一個現場預案為宜。
3 事故應急預案的要素
無論是總體預案、專項預案還是現場預案,都由以下要素組成,只是不同類型預案中各要素的側重點、內容和具體程度有所不同。
3.1總則
總則是應急預案的概述部分,在本部分要明確編制預案的目的、應急救援的基本原則、與其他預案的關系、制定預案的制度依據和預案的管理要求。
3.1.1目標與原則
在本要素明確應急預案所針對的事故(或緊急情況)類型、適用的范圍和應急救援的目標,以及應急救援遵循的方針和原則。
3.1.2制度要求
本要素列出涉及應急預案、應急準備、應急救援的相關制度,作為預案編制和應急救援行動的依據。
3.1.3與其他預案的關系
在本要素明確本預案與其它應急預案的關系,列出本預案使用中可能用到的,需配合使用的其它應急預案。
3.1.4預案管理
本要素對預案的制定、修改、更新、批準和發布做出明確的管理規定。
3.2應急分析
3.2.1危險分析
本要素需要明確以下內容:
a.危險源的種類、數量、特性及分布;
b.事故的類型、影響范圍及后果;
c.按需要明確地形地貌、河流、交通干道及氣象條件等可能對事故應急造成影響的因素。
總體預案、專項預案、現場預案危險分析的范圍依次減小,危險分析的深度依次增加。
3.2.2資源分析
本要素對可用的應急力量和資源進行綜述,說明以下情況:
a.應急力量的組成、各自的應急能力及分布情況;
b.各種重要應急設備、物資的準備情況;
c.上級應急機構或社會的可用應急資源情況。
總體預案、專項預案、現場預案資源分析的范圍依次減小,資源分析的深度依次增加,分析的內容依次更加具體。
3.3應急準備
3.3.1機構與職責
本要素需要明確以下內容:
a.明確參與應急的部門,并確定其職責;
b.明確應急行動總負責部門或負責人,以及每一具體行動的負責部門或負責人;
c.明確上級部門和外部組織可能提供的支持。
3.3.2物資與裝備
總體預案、專項預案的本要素一般對物資與裝備提出概括性的需求和管理上的要求;現場預案則需要明確具體的物資與裝備,包括型號、功能、數量、位置、何人負責等信息。
3.3.3應急人員培訓
總體預案、專項預案的本要素一般只對應急人員培訓提出培訓方向和管理上的要求;現場預案則需要對培訓周期、培訓對象及培訓內容做出明確的規定。
3.3.4預案演習
由于總體預案偏重于管理,可操作性較弱,一般不對綜合預案開展單獨的演習,而是在開展專項預案或現場預案演習時,需要總體預案配合,才將其納入演習中。總體預案的本要素提出演習方面的管理要求,專項預案、現場預案則需要明確演習的周期、形式、內容等的具體要求。
3.3.5員工教育
總體預案和專項預案在本要素提出員工教育的目的、作用和要求,現場預案則需要盡量明確員工教育的內容、形式、周期等的具體要求。
3.3.6互助協議
當應急力量與資源相對薄弱時,應事先尋求外部應急支持,與之簽訂互助協議,以便在應急救援中及時得到外部救援力量和資源的援助。例如,與當地醫療、通信、消防、物資供應等部門(單位)簽訂互助協議。
本要素要對必須簽訂的互助協議做出要求。
3.4應急響應
3.4.1接警與通知
本要素需要明確以下內容:
a.報警(應急響應)電話;
b.建立事故通報流程;
c.迅速準確地上報事故的有關信息。
3.4.2指揮與控制
總體預案和專項預案要明確以下問題:
a.如何確定應急響應級別;
b.啟動應急指揮部門的標準和程序;
c.誰或哪個部門負責事故相關信息的管理。
現場預案要明確以下問題;
a.針對事故的嚴重程度確定響應范圍;
b.誰或哪個部門負責組建現場指揮部,確定現場總指揮;
c. 如何啟用應急隊伍;
d. 誰或哪個部門負責現場信息的報告。
3.4.3報告與公告
本要素需要明確以下內容:
a.什么時候發出報告與公告;
b.誰有權決定啟動報告與公告;
c.向誰發出報告與公告;
d.報告與公告信息的表現形式。
3.4.4通訊
總體預案和專項預案的本要素一般只需要對應急通訊作管理性的說明;而現場預案則需要明確以下內容:
a.現場指揮部、應急指揮部門、各應急部門、醫院、上級部門、外部救援機構等之間進行通訊的方法;
b.應急組織的通訊需要情況和備用通訊系統的情況;
c.哪個部門負責應急通訊的保障工作。
3.4.5事態監測與評估
總體預案和專項預案的本要素一般只需要明確事態監測與評估的作用和目的,提出管理性的要求;而現場預案則需要明確以下具體的內容:
a.哪個部門負責監測與評估活動;
b.監測與評估的內容;
c.監測儀器設備及監測方法;
d.監測點的設置、現場工作流程、匯報(報告)程序。
3.4.6公共關系
在重大事故發生后,與公眾和新聞媒體進行良好的溝通,向公眾和社會發布準確的事故信息、公布事故情況、以及已采取的措施,有利于事故的處理。在本要素中應明確以下內容:
a.信息發布的審核和批準程序,保證發布信息的統一性,避免出現矛盾信息;
b.為公眾的咨詢提供服務安排。
3.4.7應急人員安全
總體預案和專項預案的本要素一般只需要提出保護應急人員安全的管理性要求,而現場預案則需要明確以下具體的內容:
a.應急隊伍或應急人員進入和離開現場的程序;
b.根據事故的性質,確定個人防護設備的配備。
3.4.8搶險
總體預案和專項預案的本要素一般只需要對搶險工作做出總體上的部署和安排,提出原則上的要求;而現場預案則需要明確以下具體的內容:
a.搶險力量的分布情況;
b.各應急隊伍的搶險任務;
c.針對事故性質所采取的處理對策和方案。
3.4.9警戒與治安
總體預案和專項預案的本要素一般只需要對警戒與治安工作提出原則上的要求;而現場預案則需要明確以下具體的內容:
a.哪個部門負責警戒與治安;
b.警戒與治安工作的原則和事件處理方案;
c.警戒人員的安全及所需的個體防護設備。
3.4.10人群疏散與安置
總體預案和專項預案的本要素一般只需要對人群疏散與安置工作提出管理性的要求;而現場預案則需要明確以下內容:
a. 哪個部門和那些人員負責組織疏散;
b. 明確疏散區域、疏散距離、疏散路線、疏散運輸工具等;
c. 何時疏散人群可以回遷。
3.4.11醫療與衛生
總體預案和專項預案的本要素一般只需要對醫療與衛生工作提出管理性的要求,進行概括性的論述;而現場預案則需要明確以下具體內容:
a.可用的急救資源列表,如急救中心、醫院等機構信息;
b.救護器材、搶救藥品、消毒解毒藥品等信息;
c.指定醫療指揮員負責現場急救和醫療的指揮和協調;
d.建立與上級及外部醫療機構的聯系與協調;
e.保障現場急救和醫療人員個人安全的措施。
3.5現場恢復
3.5.1恢復現場
本要素應說明恢復正常狀態的流程、安全注意事項,現場清理和受影響區域的連續監測要求。
3.5.2結束應急
本要素應說明宣布應急結束的程序和應急人員撤點、撤離、交接的程序和注意事項。
4 事故應急預案的編寫格式
根據事故應急預案要素的要求,在預案編寫時可分為五章共二十五條來編寫。即:每個一級要素為一章,每個二級要素為一條進行編寫。
此外,由于火電施工企業隨著施工項目的變化,組織管理機構變化頻繁,事故應急預案也必須隨之修改。為便于預案的修改、更新,在預案的編制過程中,也可增加“特殊風險預案”、“標準操作程序”和“支持附件”三個章節,把在預案使用過程中可能會變更的這部分內容集中于這三章內,便于預案在使用中的修改和更新。
x生產企業事故應急預案5
摘要:燃氣企業事故應急預案的編制是一項基礎性、系統性的工作,與安全生產息息相關。闡述了預案編制體系的建立、應急預案編制要求與做法、制度化建設和保障制度等。
關鍵詞:燃氣企業;事故;應急預案
城鎮燃氣是市政公用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工業生產的主要能源之一。然而它又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若管理不善則易引發事故,對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財產和環境構成極大威脅。事故應急救援是近年來國內外開展的一項社會性防災救災工作。應急救援可以加強重大事故的處理能力,根據預先制定的應急處理方法和措施,一旦重大事故發生,能做到臨危不亂,高效、快速做出應急反應,盡可能縮小事故的影響范圍,將損失和危害降到最低程度。因此,正確認識應急救援的重要性,制訂燃氣事故應急處置預案,已無可回避地擺到每一個燃氣企業的面前。
1應急預案編制體系的建立
1.1編制原則和指導思想
燃氣突發事故的鮮明特征就是燃氣泄漏、爆燃、爆炸等會引發重大災害,尤其是位于城鎮的燃氣管道、瓶裝供應站等設施,與人民群眾息息相關,事故的后果不堪設想。預案的編制應能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原則,同時兼顧財產和環境的防護;堅持“預防為主,自救為先,統一指揮,快速反應”的指導思想,從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危害,防止次生災害的發生。
1.2應急預案的結構
一個完整的預案一般由一個主件和若干個附件構成。主件主要包含以下內容:總則、應急組織體系與職責任務、預警機制、應急響應、處置方案、應急程序、善后處理、保障制度等。附件有:廠站平面圖、危險源分布圖、消防設施分布圖、組織機構名單、通訊錄、裝備清單、站區周邊資料等。預案的各個組成要件應有機結合、相輔相成,形成一個結構嚴謹、內容翔實的整體。
2燃氣企業危險源的確定與評估
把危險源辨識理念引入編制工作是燃氣企業預案科學化的內在要求,從而使后續的應急方案與措施制定獲得更好的數據來源[1]。
2.1危險源的確定
根據本單位生產儲存燃氣的品種、儲量、工藝等情況,分析事故多發部位和薄弱環節,確定應急救援的危險源目標,并按其危險性的大小進行編號和加以圖示。
2.2潛在危險性的評估
預案對每個已確定的危險源都要做出潛在危險性的分析,預測可能導致事故發生的途徑,例如:誤操作、設備故障、管道腐蝕、工藝失控、泄漏溢出等;預測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及對周圍環境帶來的危害和范圍。
3應急預案編制的要求與做法
3.1全面收集資料
預案編制涉及到大量的技術參數和歷史數據,特別是事故案例,脫離實際和忽視教訓的預案是沒有科學性和實用性的,所以燃氣企業必須把全面搜集資料作為預案編制的基礎性工作來抓。例如:對于一個液化石油氣儲配站而言,不僅需要掌握儲量、區域位置、站區平面圖、消防設施分布圖、職工三班分布人數等常規資料,還應了解清楚距站區圍墻外不同設定距離(如200m、500m)范圍內的工廠和居民情況、周邊區域道路交通和疏散路線、主導風向和歷年水文地質數據等。
3.2設立指揮機構及明確職責分工
燃氣企業設立應急搶險搶修指揮部的目的是在事故行動中起到發布和解除救援命令和信號、協調各方作戰、制訂應急對策、處理后方支持的核心作用。指揮部一般設在企業的生產調度室,由企業負責人任總指揮,如果負責人不在,應明確接替人選,這點在預案編制中應予明確。指揮部的成員,除部分固定人員外,其他人員平時可以分散于各個生產部門。一旦事故救援工作開始,他們必須立刻聚集起來,趕赴現場,參加到指揮部下設的綜合調度組、搶險搶修組、技術方案組、后勤保障組等崗位中去,組成一個凝聚力強的救災團隊。在預案中,指揮部及其下設分組都應定人定崗,明確各自職責分工,建立有效的協同作戰機制。
3.3隊伍與裝備
搶險搶修隊伍是燃氣企業應急指揮部的一線力量,擔負著在消防隊等外援(重大事故時)到來之前火災初期控制的任務,在預案中應落實具體人員,使之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此外,應急裝備不容忽視,通常需要配備的裝備有。2J:搶修設備(專用搶修車輛、維修機具、備品備件)、防護用具(防護服、手套、呼吸器、防毒面具等)、通信設備、消防器材、檢測儀器、防爆工具等。在科技發達的今天,充分利用搶險新機具、新方法也是取得搶險勝利的一個重要因素,有時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4預警機制與響應程序
3.4.1預警機制
按照突發燃氣事故的潛在危險程度和可能的發展趨勢,燃氣企業在預案中須對應設置一系列預警級別,并對預警信號做出規定,要求所有工作人員都應熟練掌握它的含義和用法。以往預案的編制往往重在提供防御、搶險、善后等階段的措施,對于事前的預報和預警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容易錯失抗災救災的最佳時機,因此在“預”字上也大有文章可做。另外,預警級別要有具體規定,特別是要量化,以避免應急工作中的盲目和混亂。
3.4.2響應程序
響應程序同樣須進行分級管理。根據不同險情,在預案中明確啟動的范圍和條件,逐級上報,便于指揮部及時發出準確的指令。發生重大事故時,還應立即撥打119、110、120求助,并向當地政府和燃氣行政管理部門報告,有關事故報告的程序和內容在預案編制中應有專門敘述。
3.5事故處置方案與處置程序
3.5.1處置方案
對已確定的危險源,按照其可能導致事故的途徑和模擬事故狀態,制定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這就是應急處置方案,它是處置程序執行過程中技術對策的設定。處置方案應根據工藝特點、操作規程等技術要求來制定,體現科學性和實用性相結合,同時內容上還應做到精細化。例如對于管道燃氣企業,同樣是一個燃氣管道事故處置方案,由于壓力、管材和工藝上的差異,應細化為站區管道、市政管道、庭院管道、戶內管道幾種情況,不能一概而論。
3.5.2處置程序
應急處置程序是每個部門或個人履行預案中規定職責和任務時的行動指南。采用制訂事故處理程序圖的方式可以使應急處理步驟一目了然,一旦發生事故時,第一步先做什么,第二步應做什么,第三步再做什么,都作了明確規定。這樣才能保證臨危不懼,正確指揮,按照處置方案有條不紊地展開救援行動。
在預案編制和實施中尤其要注意兩點。一是本單位搶險搶救力量不足或有可能危及社會安全時,指揮部必須立即向上級和友鄰單位報告,必要時求救社會力量援助;二是凡事故現場發生人員傷亡的,要想方設法搶救傷員,送入附近醫院搶救,及時控制危險源,采取果斷措施,防止事故的進一步擴大和傷亡人員的增加。
3.6警戒與疏散
在發生重大事故可能對廠區內外人群安全構成威脅時,必須在指揮部統一指揮下,在最短時間內劃定警戒范圍,并對與救援無關的人員進行緊急疏散。燃氣企業應在最高建筑物上設立風向標,根據不同事故,對疏散的方向、距離和集中地點做出具體規定,但總的`原則是疏散安全地點處于當時的上風向。對于可能威脅到廠外居民安全的情況,指揮部應立即和地方有關部門聯系,引導居民迅速撤離到安全地點。
3.7事故善后處理與分析總結
事故處置結束后,要高度重視做好傷亡人員家屬的工作,認真處理好事故善后事宜,以確保社會穩定;同時,及時組織開展調查工作,查明事故原因、損失和責任,提出事故處理意見及防止類似事故再次發生所應采取措施的建議。
4正確認識預案編制工作
為了做好預案的編制工作,每一個燃氣企業應從思想上真正認識到其重要性和必要性。首先,這是《安全生產法》等國家法律法規賦予的職責所在;其次,隱患險于明火,防范于未然,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要基于防災抗災工作的有效開展。
燃氣企業預案編制工作是一項精密的系統工程,涉及到燃氣儲存、生產、輸配、運輸、燃氣具使用等方面。需要以綜合全面的數據資料、科學嚴謹的技術分析、周密合理的邏輯組織來做保障,絕不能泛泛而談,而是要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體現出預案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另外,也應看到預案編制工作是一個長期逐步完善的過程,需要在實際應用中不斷通過檢驗得以提升,因此,燃氣企業應切實加強預案的制度化建設,列入日常管理,定期對預案進行修訂與充實。
5健全保障制度
①演練制度。加強搶險隊伍培訓、定期組織模擬演習有利于落實崗位責任制,熟悉應急工作的指揮機制、決策、協調和處置的程序,識別資源需求,評價應急準備狀態及檢驗預案的可行性。
②值班制度。建立24h值班制度,夜間由行政值班人員和生產調度負責,遇到問題及時處理。
③檢查制度。在日常管理中,由指揮部結合生產安全工作,檢查應急救援工作情況,不足之處盡快整改,遺漏之處及時補充。
④例會制度。指揮部定期組織召開分組成員和搶險隊伍的會議,檢查前期工作,并針對存在的問題,積極采取措施加以改進。
6結語
燃氣企業應急預案的編制工作是城市燃氣系統應急救援體系最基礎、最直接的一個環節。實踐證明,預案的編制和落實有力地推動了搶險搶修工作的深入化,使得防災救災工作有章可循,有利于防災責任制的落實,全面提高了燃氣企業的安全保障能力。各燃氣企業應切實改變目前在預案編制中存在的“宏觀的多,微觀的少;定性有余,定量不足”局面,真正做到科學化、精細化地編制和管理預案,實現燃氣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x生產企業事故應急預案6
1總則
1.1編制目的
規范全市工礦企業安全生產事故應急管理和應急響應程序,及時有效地組織實施應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降低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社會穩定。
1.2編制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江蘇省安全生產條例》、《江蘇省工礦企業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無錫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等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預案。
1.3工作原則
1.3.1以人為本、安全第一。貫徹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把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程度地預防和減少安全生產事故災難造成的人員傷亡作為首要任務。
1.3.2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在市政府統一領導下和市政府安全生產委員會的組織協調下,各市(縣)區和各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負責相應的應急管理和應急處置工作。企業要認真履行主體職責,建立健全應急預案。
1.3.3依靠科技、規范管理。采用先進技術和救援裝備,充分發揮專家作用,增強應急救援能力。規范應急救援工作,確保應急救援的科學性、權威性和可操作性。
1.3.4反應迅速、協同應對。各有關職能部門要分工合作,密切配合,迅速、高效、有序開展應急救援工作。
1.3.5預防為主、平戰結合。堅持應急救援和預防工作相結合,切實加強預防、預測、預警和預報工作,做好風險評估、物資儲備、隊伍、裝備建設和預案演練工作,提高應急響應系統的整體救援能力。
1.4事故分級
按照工礦企業安全生產事故的性質、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受事件影響的范圍,分為特別重大(i級)、重大(ⅱ級)、較大(iii級)、一般(iv級)四級。
1.4.1特別重大事故
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含失蹤),或危及30人以上生命安全,或1億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或100人以上中毒(重傷),或需緊急轉移安置10萬人以上的工礦企業安全生產事故。
1.4.2重大事故
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含失蹤),或危及10人以上、3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直接經濟損失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重傷),或需緊急轉移安置5萬人以上、10萬人以下的工礦企業安全生產事故。
1.4.3較大事故
指一次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含失蹤),或直接經濟損失10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重傷),或需緊急轉移安置1萬人以上、5萬人以下的工礦企業安全生產事故。
1.4.4一般事故
指一次死亡3人以下,或直接經濟損失500萬元以上、1000萬元以下的工礦企業安全生產事故。
上述有關數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數,“以下”不含本數。
1.5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無錫市行政區域內工礦企業突發一般和較大級安全生產事故的應急處置工作,主要包括:
(1)指一次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含失蹤),或直接經濟損失10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重傷),或需緊急轉移安置1萬人以上、5萬人以下的工礦企業安全生產事故。
(2)超出市(縣)區應急處置能力,或跨市(縣)區行政區、跨市內多個領域(行業和部門)的工礦企業安全生產事故。
(3)市政府認為需要啟動本預案處置的工礦企業安全生產事故。
2組織體系及職責
2.1無錫市突發工礦企業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指揮部
市政府安全生產委員會是無錫市突發工礦企業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指揮部(以下簡稱指揮部),統一領導全市工礦企業安全生產事故的應急處置工作,由市長或副市長擔任總指揮,市政府秘書長或副秘書長和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局長擔任副總指揮。成員由市發改委、安監局、經貿委、國資委、公安局、衛生局、食品藥品監管局、環保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交通局、建設局、國土資源局、質監局、公用事業局、消防支隊、氣象局、人防辦、
財政局、民政局、醫院管理中心、總工會、新聞辦、電信公司、供電公司和有關市(縣)、區政府,以及駐錫部隊、武警無錫支隊等負責人組成。指揮部下設綜合協調、搶險救災、轉移安置、醫療救護、救援保障、善后處理、事故調查、宣傳報道等八個應急工作組。(見附件10.1)
2.2指揮部主要職責
2.2.1研究、部署、指導全市突發工礦企業安全生產事故應急處置工作,建立健全應急救援制度,負責應急預案的啟動工作;
2.2.2統一指揮應急救援工作,組織有關部門實施本預案,統一部署和實施應急救援措施,控制事故擴大,力爭將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2.2.3根據事故發生情況,正確判斷災情性質,分析人員生存的可能狀況,根據災情制定搶險方案,并對應急救援工作中發生的爭議采取緊急處理措施;
2.2.4在本行政區域內緊急調用各類物資、設備、人員和占用場地,事故后及時歸還或給予補償;
2.2.5根據事故災害情況,有危及周邊單位和人員的險情時,組織人員和物資疏散工作;
2.2.6對事故單位依法下達停產停業整頓指令;
2.2.7組織事故現場保護和事故調查工作;
2.2.8開展傷亡人員的善后及安撫工作,適時發布事故公告,穩定社會秩序。
2.3應急工作組職責
應急工作組在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協同完成應急救援工作。
2.3.1綜合協調組。由副總指揮牽頭,市經貿、安監、公安、環保、交通、建設、衛生、質監、人防辦、財政等市有關部門、軍分區和事發地市(縣)、區政府組成。負責現場組織協調,調配應急救援人員、交通、通訊、裝備和救援物資等。
2.3.2搶險救災組。由市公安(消防)、安監牽頭,市環保、質監、建設、氣象及安全專家,事發地市(縣)、區政府等組成。負責擬定現場搶險救災方案,經指揮部批準后組織實施;收集事故災害信息,分析事故起因、影響范圍及可能造成的后果,判斷事故的變化趨勢,預測次生和衍生事故發生的可能,并提出下一步搶險救災方案。必要時經軍分區協調駐錫部隊、武警支隊增援搶險救災。
2.3.3轉移安置組。由事發地市(縣)、區政府牽頭,市公安、民政、衛生、經貿等部門及發生事故企業組成。負責現場警戒,維持秩序;組織疏散、轉移和安置群眾。
2.3.4醫療救護組。由市衛生、醫管中心、藥監等部門,事發地市(縣)、區政府,發生事故企業等組成。組織制定醫療救治和衛生防疫方案,緊急調集醫療衛生技術人員和相關藥品、器材,迅速開展醫療救護工作,重點做好重傷員的救治;負責事故發生區域的疾病預防控制和衛生監督工作。
2.3.5救援保障組。由市交通、經貿、國資、民政、公用、供電、各電信運營企業等部門,事發地市(縣)、區政府,發生事故企業等組成。負責保障應急救援所需物資供應,組織搶險救援物資、器材的生產和調撥,及時運送到指定位置;負責涉及的水、電、氣的切斷與供應。
2.3.6善后處理組。由事發地市(縣)、區政府,市民政、勞動和社會保障及發生事故企業、有關保險公司等組成。負責事故中傷亡人員的善后處理,負責財產損失核定與保險理賠等工作。
2.3.7事故調查組。由市安監牽頭,市監察、公安、質監、建設、總工會等部門和市檢察院組成。按“四不放過”原則,依法開展事故調查。
2.3.8宣傳報道組。由市新聞辦牽頭,市安監、公安等部門組成。統一接待新聞媒體的采訪,組織發布新聞稿件。
2.4指揮部成員單位職責
市發改委負責將全市安全生產發展規劃目標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年度計劃;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將重大危險源監測預警系統建設資金納入年度計劃。
市安監局負責工礦企業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的協調;負責組織應急救援專家組,依據行業標準判斷災情變化趨勢,提供事故應急救援的技術指導;牽頭負責事故調查組工作。
市經貿委負責組織搶險救援設備、物資、器材和食品的協調供應。
市國資委參與市屬國有工礦企業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和善后處置工作,指導、檢查和督促相關企業的應急工作。
市公安局負責組織和實施事故的搶險救災;負責事故區域的警戒和道路交通管制,會同事發地政府負責有關人員的緊急疏散、撤離;負責核實事故傷亡人數和傷亡人員的姓名、身份;負責有關事故直接責任人的監控及逃逸人員的追捕;參加事故調查和證據收集。
市衛生局、醫院管理中心負責事故中受傷人員的搶救治療工作;組織醫療衛生應急救援隊伍,提供醫療保障;負責事發地防疫工作;參加相關事故調查和衛生監督。
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負責調集搶救傷員所需的藥品、器材,掌握搶救藥品、醫療器械、消毒、解毒藥供應的城市及來源。
市環保局負責事故現場環境監測工作,及時
通報監測情況;負責污染物的處置工作;參加相關事故調查。
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配合事故發生地政府,協助做好職工善后處理工作。
市交通局(市港口管理局)負責涉及通航水域、航道及港口碼頭的應急救援工作;負責涉及事故水域、航道的管制;負責組織各類應急救援物資運輸工作,及時把應急救援物資和設備運送到事故搶救現場;參加相關事故的調查。
市建設局負責建筑物倒塌事故的應急救援工作;對建筑物倒塌事故提供相關技術支持;負責對事故中受損建筑物的評估、鑒定工作;參加相關事故調查。
市國土資源局負責非煤礦山安全生產事故的相關技術支持,并參加事故調查。
無錫質監局負責鍋爐、壓力容器等特種設備事故現場處置的技術支持;參加相關事故調查。
市公用事業局負責涉及城市燃氣設施的應急救援和技術支持;負責提供事故場所地下水、氣管網情況;指導自來水公司及時修復事故地區的自來水供應;參加相關事故調查。
無錫氣象局負責事故所在區域的氣象監測和預報工作,提供氣象數據資料;參與雷電、靜電引起的爆炸、火災、人員傷亡等事故的調查、鑒定和評估。
市人防辦負責應急救援現場指揮通訊保障;充分利用人防通訊裝備,迅速趕赴現場,為指揮部提供通訊保障。
市財政局根據市委、市政府的決定安排落實事故搶險和事故處理資金。
市民政局負責受災人員的臨時救助,協助遇難人員所在單位或親屬處置遇難人員的遺體、遺物及遇難親屬的安撫工作。
市總工會參加事故調查。
市新聞辦按照新聞發布的有關規定,適時向媒體發布事件進展和處置情況,同時組織新聞媒體向公眾宣傳自救防護等知識。
各基礎電信運營企業負責修復損壞電信設施;無錫供電公司負責事故現場供、用電應急處置;快速修復損壞的供配電設備,及時恢復正常供電。
市(縣)、區政府成立相應的突發工礦企業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指揮組織,負責啟動本級政府的應急預案;負責事發地或周邊危險環境居民采取安全防范措施,以及緊急情況下撤離、疏散。
2.5市政府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工作職責
市政府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是我市突發工礦企業安全生產事故應急工作的協調、指導機構,執行市突發工礦企業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指揮部的指令,負責全市工礦企業安全生產事故應急管理綜合協調及其相關工作,組織協調應急救援工作;督促、檢查各地安全生產事故應急管理工作;建立和維護無錫市安全生產信息管理系統,綜合全市事故信息,及時掌握、分析重要信息,向指揮部及時提出處置建議。
3預警預防
3.1監測預警
為有效預防工礦企業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要按照“政府加強領導、屬地依法監管、企業全面負責、確保安全運行”的原則,采用現代信息技術,依法加強管轄區域內重大危險源監管。企業要落實重大危險源監控的主體責任,切實加強日常監測信息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防范事故,確保重大危險源監測預警的制度化和日常化。
3.2重大監測信息報告
企業發現重大危險源監測信息發生異常等,要及時向企業主管部門,所在地市(縣)、區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報告。市有關部門和各市(縣)、區政府及其安全生產監管部門應當及時將掌握的工礦企業安全生產事故風險信息報市政府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對可能引發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的重大信息,經市政府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審核后,上報市政府和省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
3.3預警級別和發布權限
根據工礦企業安全生產事故的性質、可能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數量、受事件影響的范圍等,將預警級別分為四級,其級別與事故分級標準相對應,按下列權限發布:
3.3.1ⅰ級(特別重大,紅色)預警,表示預計將要發生特別重大突發工礦企業安全生產事故,事故會隨時發生,事態正在不斷蔓延。由國家發布或者由省應急指揮中心請示國家后,由省長簽發。
3.3.2ⅱ級(重大,橙色)預警,表示預計將要發生重大突發工礦企業安全生產事故,事故即將發生,事態正在逐步擴大。由擔任省應急指揮中心總指揮的分管副省長請示省長后簽發。
3.3.3ⅲ級(較大,黃色)預警,表示預計將要發生較大突發工礦企業安全生產事故,事故已經臨近,事態有擴大的趨勢。在市應急指揮中心請示省應急指揮中心后由市長簽發。
3.3.4ⅳ級(一般,藍色)預警,表示預計將要發生一般突發工礦企業安全生產事故,事故即將臨近,事態可能會擴大。由市(縣)、區級工礦企業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指揮部請示市政府后發布。
預警的解除也按照該級別事故的預警程序進行確認和發布。
3.4預警預防行動
市政府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接到可能導致工礦企業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的信息后,應迅速組織專家對事發地的危害進行辨識評估,對可能發生的事故風險及時做出判斷,確定事故影響的范圍及可能影響的人數,初步確定響應級別,并密切關注事態進展。如果事故不需要啟動應急救援體系的最低響應級別,則關閉應急響應;如果事故達到預警級別,要迅速通知事發地市(縣)、區政府,做好應急準備和預防工作,同時報告市政府,并抄送相關部門,做好應急響應準備工作;如果事故預警級別達到ⅰ或ⅱ級,由市政府立即向省政府報告。
3.5預警結束
經過跟蹤監測并對監測信息進行分析評估后,認為應當結束預警狀態的,市政府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要及時向市政府提出建議。由市政府決定結束,并向社會公布。
4事故報告和緊急處置
4.1報警
事故發生后,事故單位必須以最快捷的方法報告110以及當地政府、歸口管理部門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上述單位和部門接到發生較大級(含)以上事故報告后,應當立即向市政府、市安監局及有關主管部門報告(最遲不得超過1小時)。事故單位可越級上報至無錫市人民政府總值班室、市有關歸口管理部門和市安全生產監管部門。報告內容主要包括時間、地點、信息來源,主要危害物質及危險源、事故性質、波及范圍、發展趨勢、次生和衍生事故(件)的可能性和已經采取的措施等。
4.2信息處理
市政府辦公室和市有關部門接到較大級以上事故(含)報告后,應立即報告市政府分管市長,并通知有關成員單位迅速趕赴現場。必要時市政府應將事故情況通報駐軍或武警支隊,請求事故搶救或支援,并及時上報省政府。
4.3緊急處置
事故發生初期,事故單位或現場人員應積極采取應急自救措施,防止事故的擴大。當地政府和先期到達的公安(消防)隊伍等應急救援隊伍必須迅速、有效地實施先期撲救,全力控制現場事態,搶救人員和財產,控制事故蔓延,防止次生、衍生和耦合事故的發生。
4.4現場保護
事故發生地和有關單位必須依法保護事故現場,因搶救傷員、防止事故擴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動現場物件時,必須做出標志、拍照、詳細記錄和繪制事故現場圖,并妥善保存現場重要痕跡、物證等。
5應急響應
5.1預案啟動
事故發生地的市(縣)、區政府及有關部門根據已經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程度,應當立即向市政府提出啟動本預案的建議。啟動本預案后,要迅速組成現場指揮部,通知成員單位,實施本預案。(見附件10.2、附件10.3)
5.2指揮協調
指揮部根據事故情況開展應急救援協調工作。
(1)啟動市突發工礦企業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組織實施應急救援。
(2)根據現場情況和上級領導要求,成立若干應急小組,協調有關應急力量進行應急處置,接受省工礦企業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指揮中心和市指揮中心的指揮。
(3)掌握現場信息,提出現場應急救援行動的要求。
(4)組織專家現場指導,提供技術支持。
(5)協調與周邊城市和單位的關系,尋求對應急救援的支持配合。
(6)及時向省、市政府報告事故應急救援進展情況。
5.3信息資源采集
有關成員單位要迅速開展信息資源采集工作,包括事故單位情況,事故原因,次生事故和衍生事件發生可能,對環境和氣象的影響,當地氣象、地理、地質、水文信息,居民分布信息,搶險救援設備、設施信息,事故中人員傷亡、財產損失信息等。對采集的信息要進行分析整合,按要求進行反饋。
5.4現場處置
指揮部根據現場情況,及時做出決策,組織協調各方應急救援力量,開展應急救援工作。各成員單位及各有關應急隊伍應當在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密切配合,共同實施搶險救援和緊急處置行動。對可能惡化的險情,在充分聽取專家和有關方面意見的基礎上,及時采取應急處置措施。對跨地區、跨行業影響重大的緊急處置方案,由指揮部確認并協調實施,必要時報省級相關部門請求進行協調和確認。
5.5醫療衛生救助
市和市(縣)、區衛生部門,醫院管理中心、藥監部門應立即組織急救隊伍,及時調集救護所需藥品,利用各種醫療設施、設備,搶救傷員,并根據事故類型和現場狀況開展疾病預防控制和衛生監督工作。其他相關部門應做好搶救配合工作。
5.6救援人員安全防護
指揮部根據需要具體協調、調集相應的安全防護裝備,向應急救援人員宣傳必要的救援知識,配備必要的防護用品和用具。應急救援人員須服從指揮,根據需要攜帶相應的專業防護裝備,采取安全防護措施,嚴格執行應急救援人員進入和離開事故現場的相關規定,有序開展工作。當遇到可能威脅應急救援人員的險情、可能造成次生事故傷害時,救援人員要善于自我保護,避免人身傷害。在對災情及時做出分析后,由指揮部決定應急救援人員是否全部或部分撤離事故現場。
5.7群眾安全防護
指揮部負責組織好群眾的安全防護工作,主要工作內容有:
(1)確定在應急狀態下職工、群眾疏散、轉移和安置的方式、范圍、路線、程序。
(2)指定有關部門負責實施疏散和轉移。采取逐戶逐人的方法告知,確定群眾知曉并采取必須的安全防護措施。
(3)確定并啟用應急避難場所。
(4)開展醫療防疫和疾病控制工作。
(5)開展氣象預測、大氣和環境監測工作。
(6)加強治安管理。
5.8現場檢測與評估
根據需要,指揮部組織事故現場檢測、鑒定與評估,主要包括事故影響邊界,次生事故和衍生事件的可能性,氣象條件變化對事故環境的影響,對食物、飲用水衛生以及水體、土壤、農作物等的污染,可能發生的二次反應有害物,爆炸危險性和受損建筑垮塌危險性,以及污染物質滯留區等。綜合分析和評價檢測數據,查找事故原因,評估事故發展趨勢及后果,以便科學制訂現場搶救方案和事故調查。
5.9現場秩序管理
公安部門應加強事故現場安全保衛、治安管理和交通疏導工作,預防和制止各種破壞活動,維護社會治安。對肇事者等有關人員應及時采取監控措施,防止逃逸。
5.10信息發布
由市新聞辦負責組織,擬訂發布的內容、范圍和方式,經指揮部負責人審定后組織發布。各新聞媒體要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做好信息發布工作。
5.11應急結束
當死亡和失蹤人員已經查清,受傷人員得到救治,緊急疏散人員得到安置,事故危害得以控制,環境符合有關標準,次生、衍生事故(件)隱患消除后,由指揮部做出現場應急處置工作結束的決定。
6后期處理
6.1善后處置
指揮部會同事發地市(縣)、區政府及相關部門(單位)組織工礦企業安全生產事故的善后處置工作,包括人員安置、補償、疏散人員回遷、災后重建、污染消除、生態恢復等。慰問受害及受影響人員,保證社會安定,盡快恢復正常秩序。
6.2事故調查
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組成事故調查組,對事故展開全面調查。
6.3保險
保險機構根據有關規定和合同對參加保險的企業或人員及時開展各項保險理賠工作。
6.4總結評估
事發地市(縣)、區政府要分析總結應急救援經驗教訓,提出改進建議,形成總結報告報送市政府。相關部門和單位要研究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經驗,對應急救援預案進行有針對性的完善和補充。
7保障措施
7.1裝備保障
各地、各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和企業根據實際情況和需要,配備必要的應急救援裝備,建立必要的救援物資儲備。同時要掌握本地區、本專業救援裝備及物質儲備情況,整合救援裝備資源。
7.2隊伍保障
各市(縣)、區政府要大力建設以公安消防部隊為骨干的應急隊伍,掌握區域內所有應急救援隊伍資源信息情況,定期督促檢查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和準備情況;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生產、建筑施工、交通運輸等企業要依法組建和完善專業救援隊伍。
7.3基礎設施保障
交通、電信、供電、供氣、供水等公用設施管理部門應盡快恢復被損壞的道路、水、電、氣、
通信等有關設施,確保應急救援工作的順利開展。
各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要加快安全生產信息系統建設,健全全市安全生產事故報告系統和重大危險源監測預警系統,在相關部門的支持下,保證應急預警、報警、指揮等活動的信息交流快速、順暢、準確,做到信息資源共享。
7.4救援物資運輸保障
在搶險救災過程中緊急調用的物資、設備、人員和占用場地,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阻攔和拒絕。交通運輸部門應組織應急救援物資的運輸。事故后應及時歸還或給予補償。
7.5醫療衛生保障
各級政府要提高醫療衛生機構對事故傷員的救治能力。各級衛生行政部門、醫管中心要全面掌握衛生資源信息,尤其是專科救治方面的資源信息,其中包括職業中毒、燒傷等救治機構的數量、分布、可用病床、技術力量和水平等。藥監部門要掌握搶救藥品、醫療器械、消毒、解毒藥供應的城市及來源。
7.6資金保障
工礦企業應當依法加強應急救援工作,加大安全資金投入,保證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與監測預警所必需的資金投入,做好事故應急救援必要的資金準備。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資金首先由事故責任單位承擔;事故責任單位一時無力承擔的,由當地政府協調解決。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增加安全生產投入,設立安全生產專項資金,列入財政預算,用于應急救援、危及公共安全的重大危險源和重大事故隱患的整改。
7.7社會力量動員
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指揮部可調動本行政區域社會力量和志愿者配合應急救援工作。
7.8宣傳和教育
各級政府、各相關部門、各直屬單位應根據各自職責,加強安全宣傳教育,提高全社會預防事故的意識,落實有效的防范措施,防止各類事故的發生。存在重大危險源的工礦企業,要加強對周邊人群的針對性宣傳教育,使他們了解潛在的危險和對健康的危害,掌握必要的自救知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7.9應急救援的演練
各地、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組織有關人員認真學習、掌握預案的內容和相關措施,每年至少組織開展一次應急救援的演練,演練結束后要向市政府辦公室和市政府安委會辦公室提交書面總結報告。根據條件和環境的變化,有關部門要及時提出修改、補充和完善預案的建議。高危企業要依法成立應急救援隊伍,定期進行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演練,確保在緊急情況下按照預案的要求,有條不紊地開展事故應急救援工作。
8獎懲
8.1獎勵
在應急救援工作中有下列表現之一的單位和個人,應根據有關規定給予獎勵:
(1)出色完成應急處置任務,成績顯著的;
(2)防止或搶救事故災難有功,使國家、集體和人民群眾的財產免受損失或者減少損失的;
(3)對應急救援工作提出重大建議,實施效果顯著的;
(4)有其他特殊貢獻的。
8.2責任追究
在應急救援工作中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按照法律、法規及有關規定,對有關責任人員視情節和危害后果,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給予行政處分;其中,對國家公務員和國家行政機關任命的其他人員,分別由任免機關或者監察機關給予行政處分;屬于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不按照規定制訂事故應急預案,拒絕履行應急義務的;
(2)不按照規定報告、通報事故真實情況的;
(3)拒不執行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不服從命令和指揮,或者在應急處置時臨陣脫逃的;
(4)盜竊、挪用、貪污應急工作資金或者物資的;
(5)阻礙應急工作人員依法執行任務或者進行破壞活動的;
(6)散布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的;
(7)有其他危害應急工作行為的。
9附則
9.1預案的管理
本預案由市政府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組織制定,是對可能發生的事故組織實施應急救援工作的指導性文件,在實施過程中應當根據不同情況進行應變處理。市政府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要根據情況變化及時組織修訂完善,報市政府批準后實施。
各市(縣)、區政府,各有關部門、各直屬單位要按照本預案的要求,結合各自特點和實際情況,制定出本地區、本系統、本單位的突發工礦企業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并督促所屬有關部門、重點企業單位制定各自預案,報本級政府備案。
9.2預案解釋部門
本預案由市政府辦公室負責解釋。
9.3預案實施時間
本預案自印發之日起實施。
【生產企業事故應急預案(通用6篇)】相關文章:
企業事故應急預案12-07
公司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12-18
生產安全事故綜合應急預案11-29
2022年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12-06
生產安全事故專項應急預案12-21
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精選5篇)12-23
公司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范文12-18
電氣事故應急預案12-23
企業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預案12-23
車輛事故應急預案(通用5篇)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