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應急預案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難免會突發一些事故,為了避免事情往更壞的方向發展,總不可避免地需要事先編制應急預案。那么大家知道應急預案怎么寫才規范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醫療應急預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醫療應急預案1
為提高我市疫情期間應急物資運輸保障能力,保證在出現應急物資運力不足情況時,能及時采取有效措施,確保我市道路運輸車輛的應急調運,保障疫情防控期間應急物資運輸高效、順暢,維護運輸市場的安定、穩定,特制定本工作預案。
一、組織領導
為加強疫情期間物資應急運輸工作的組織、協調和領導,及時掌握運輸市場動態,完善交通運輸在應急狀態下的組織、指揮和調度機制,我局成立“南安市交通運輸局疫情期間應急物資運輸保障工作領導小組”(以下簡稱:局運輸保障領導小組)。由局長擔任組長,副局長擔任副組長,市運輸管理所所長、市交通執法大隊大隊長和有關科室負責人作為成員組成,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運輸管理所,由運輸管理所所長兼任辦公室主任。聯系電話:xxxxx,xxxxx(傳真)
局運輸保障領導小組工作職責:
(一)負責全市物資運輸預警狀態下的道路應急運輸的組織、協調及相關車輛的指揮調度工作。
(二)負責落實疫情防控指揮部下達的物資運輸預警狀態下道路運輸任務。
(三)負責解決道路運輸保障任務中出現的問題,重大突發事件及時向上級報告。
二、物資運輸保障應急預案啟動的情況
局部地區運力不足造成物資運輸供應緊張,人民生活和生產所需物資出現短缺,需請求支援的。
三、處理程序
局運輸保障領導小組在接到市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和上級交通主管部門的應急調運指令后,立即啟動本應急預案,將任務下達到指定的道路運輸企業。
應急物資運輸保障運力由我市2家道路運輸企業20輛貨運車輛組成,負責承擔我市物資運輸安全應急運輸保障任務(具體名單附后)。
各運輸企業在接到指令后,應立即組織調集應急運力,采取應急措施,必須按通知指令預備好足夠數量運輸車輛在5小時內即可啟動執行運輸任務。
執行應急任務的道路運輸企業調運車輛在3部以上的必須指定1名領導帶隊,車輛10輛以上由市運管所領導帶隊,且須提前30分鐘到達指定地點接受任務,所有參運人員必須攜帶移動通信工具和防護工具,以確保信息暢通。
應急運力在確保市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下達的緊急運輸任務的情況下,應急車輛由局運輸保障領導小組統一調度,組織本市應急物資運輸。根據物資運輸保障工作的需要,可以臨時征用或借用其他運輸裝備,作為應急運力的補充。轄區內應急運力不能滿足需要時,由局運輸保障領導小組向上級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等相關部門提出申請應急運力支援。
四、有關要求
(一)落實運力儲備
局運輸保障領導小組應向賦予任務的'企業明確保障任務,明確預編任務情況,指定車輛,確保各車輛嚴格按預案程序組織實施。嚴格掌握基本情況,做好應急運力駕駛員、帶隊人員的編備工作。
(二)落實裝備及運輸要求
⑴參加應急運輸保障任務的車輛技術等級必須達到二級以上。
⑵應急運輸車輛在執行運輸保障辦下達的緊急運輸任務時,道路運輸在出車前應對運輸車輛進行消毒清潔,確保車輛干凈衛生。
⑶應急物資運輸人員由駕駛員、帶隊人員等組成,駕駛員要持有48小時內核酸報告。車輛運行單程在500公里以上,必須配備2名駕駛員,每名駕駛員連續駕駛時間不得超過3小時。
(三)保障應急運輸保障電話暢通。要保持應急運輸保障電話24小時暢通,細化各種情況的處理措施,及時受理和解決車輛通行中的相關問題,切實保障應急運輸車輛的順暢高效通行。
(四)落實責任追究。執行應急任務的單位必須無條件執行各項應急運輸指令。對拒不執行上級指令、玩忽職守或推諉扯皮單位的有關領導、直接責任人和駕駛員要依法處理。對運輸企業取消其經營資格,吊扣車輛運輸證、駕駛員從業資格證。對執行上級應急指令不堅決,貽誤時機沒有完成任務的單位領導和責任人要嚴肅處理。
醫療應急預案2
為了有效預防醫療廢物意外事故及院內感染事件的發生,及時控制和消除醫療廢物帶來的危害,保障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維護正常的就醫環境和穩定的社會秩序,根據《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制定本方案,具體情況如下:
一、應急預案主要任務:
1、做好醫療廢物意外事故信息的收集、分析、報告工作。
2、做好醫療廢物意外事故搶救藥品、醫療器械以及其他物資和技術的儲備與調度。
3、加強醫療廢物意外事故應急處理專業隊伍建設和培訓。
二、領導組織:
醫院院務會議研究決定,成立醫院醫療廢管理領導小組,領導小組成員如下:
組長:xx
院長副組長:xx
副院長:xx
組員:院感辦、醫務科、護理部、疾病控制科、后勤保障部、院辦公室等部門負責人。
領導小組負責指導院內各科室及村衛生室按《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處理醫療廢物。
三、醫療廢物監管部門:院辦公室。
四、全院全體工作人員均有義務監督醫療廢物的管理:
醫院應在48小時內上報縣衛生局及縣環保局等有關上級主管部門。并根據《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的規定,采取相應緊急處理措施,并逐級上報。
五、預防控制措施:
衛生院發生醫療廢物導致傳染及傳播或者有證據證明傳染病傳播的.事故有可能發生時,應當按照《傳染病防治法》及有關規定報告,并采取相應措施。
當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時,應按照以下要求及時采取緊急處理措施。
六、應急處理:
1、醫療廢物意外事故發生后,急處理領導小組積極組織一切力量進行搶救,并保障急救藥品、器械、及其他所需物資的供應。
2、對新發生的醫療廢物意外事故,及時制定工作措施和治療方案,完善各種醫療文書。
3、及時認真的分析、總結意外事故發生的原因,對傳染源及病人及時進行隔離、治療。
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應急預案為有效地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維護正常的醫療秩序,根據《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制定本預案。
醫療應急預案3
1、總則
為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危害,規范和強化我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緊急處置工作,建立健全事故緊急處置指揮體系、保障體系和防范體系,使我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理工作做到信息暢通準確、反應及時快捷、應急準備充足,保障公眾身心健康與生命安全,制訂本預案。
1.1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專項應急預案》和《市區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等。
1.2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發生在本區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置。
1.3分級
根據《國家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分四級:Ⅰ級(特別重大)、Ⅱ級(重大)、Ⅲ級(較大)、Ⅳ級(一般)。具體分級標準按《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專項應急預案》分級標準規定。
1.4工作原則
以人為本、預防為主、分級管理、平戰結合。
2、應急組織體系
2.1領導機構
《市區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明確,本區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工作由區委、區政府統一領導;區政府是本區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領導機構;區應急委決定和部署本區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工作,其日常事務由區應急辦負責。
2.2應急聯動機構
區應急聯動中心設在區公安分局,作為本區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聯動先期處置的職能機構和指揮平臺,履行應急聯動處置較大和一般突發公共事件、組織聯動單位對特別重大和重大突發公共事件進行先期處置等職能。各聯動單位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聯動先期處置工作。
2.2.1區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揮部
區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揮部作為區委、區政府領導下的區級議事協調機構,負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常態管理和應急處置,是本區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工作機構之一,其日常工作由區衛生局承辦。
2.2.2區應急處置指揮部
一旦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區政府可根據需要,以區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揮部的組織架構為基礎,設立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指揮部(具體名稱可根據實際情況和需要另行確定,簡稱“區應急處置指揮部”),實施統一指揮。指揮部領導由區領導確定,成員由相關單位領導組成。
2.2.3現場指揮部
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展態勢和應急處置需要,事發地街道、鎮負責成立現場指揮部,必要時,也可由區衛生局組織有關機構開設。現場指揮部在區應急處置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具體負責現場應急處置。
2.2.4相關成員單位及工作職責
(略)
2.3專業技術機構
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的專業技術機構,要結合本單位職責開展專業技術人員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培訓,提高快速應對能力和技術水平。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后,相關醫療衛生機構要服從區應急處置指揮部和衛生行政部門的統一指揮和安排,開展應急處理工作。
2.3.1醫療機構:成立醫院防病工作小組,規范醫院工作流程;協助區衛生局成立區防病工作專家組;負責病人的現場救治、運送、診斷、治療、醫院內感染控制,檢測樣本采集,配合進行病人的流行病學調查。
2.3.2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負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現場流行病學調查、處理和實驗室檢測工作;督促轄區內監測點醫療機構做好疫情監測工作;開展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業務培訓、指導。
2.3.3區衛生監督所:協助區衛生局對事件發生地環境衛生以及醫療衛生機構的`疫情報告、醫療救治、傳染病防治等進行衛生監督和執法稽查。
3、監測、預警與報告
3.1監測
各級醫療機構、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區衛生監督所根據各自職責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日常監測工作,針對不同季節加強對多發病、有可能爆發流行疾病的重點監測,區衛生局要加強對監測工作的管理和監督,保證監測質量。
3.2預警
在區政府和市衛生行政部門的指揮下,根據傳染病發生、流行趨勢及監測信息,及時發出預警,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警原則上依次用紅色、橙色、黃色和藍色表示特別嚴重、嚴重、較嚴重和一般4個預警級別。預警級別可視事態發展和處置情況做出調整。
進入預警期后,在區政府的統一領導下,采取預防性措施,各有關部門和單位準備或直接啟動相應應急處置規程,按要求實施應急處置。
3.3報告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向各級政府和衛生行政部門及其有關單位報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其隱患,也有權向上級政府部門舉報不履行或不按照規定履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職責的部門、單位及個人。
3.3.1責任報告單位和責任報告人
(1)責任報告單位
a、區縣級以上各級衛生部門指定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機構。
b、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
c、各級衛生部門。
d、各級政府相關職能部門。
e、其他有關單位,主要包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單位、與群眾健康和衛生保健工作有密切關系的機構,如檢驗檢疫機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機構、教育機構等。
(2)責任報告人
執行職務的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的醫療衛生人員、個體開業醫生。
3.3.2報告時限和程序
(1)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報告機構、醫療衛生機構和有關責任報告單位與個人發現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立即口頭向區衛生局、區應急辦或相關機構報告。
(2)區衛生局、區應急辦或相關機構在接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警后,應立即及時采取措施,組織應急處置。迅速匯總和掌握相關信息,立即口頭報告區政府及市衛生局。同時,各責任報告單位在1小時內盡快書面報告上級部門。
任何單位和個人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不得隱瞞、緩報、謊報或者授意他人隱瞞、緩報、謊報。
3.3.3報告內容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分為首次報告、進程報告和結案報告,要根據事件的嚴重程度、事態發展和控制情況及時報告事件進程。
3.3.4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網絡直報
網絡直報責任報告單位為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可直接通過互聯網上的專用系統報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提高信息報告的及時性。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接到報告的信息后,應逐級及時審核信息、確保信息的準確性,并匯總統計、分析,按照有關規定報告區衛生局。
4、應急響應
4.1應急響應原則
在區政府、市衛生局的領導下,按照《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專項應急預案》分級響應要求,作出相應級別應急反應,采取邊調查、邊處理、邊搶救、邊核實的方式,認真履行相應職責,落實有關措施,以有效措施控制事態發展。
4.2應急響應措施
4.2.1區應急辦(略)
4.2.1區衛生局(略)
4.2.2醫療機構(略)
4.2.3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略)
4.2.4區衛生監督所(略)
4.3應急響應終止
按照《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專項應急預案》有關要求執行。
5、保障體系
5.1信息保障
加強公共衛生事件預測預警系統建設,規范信息獲取、分析、報送格式和程序。區疾控中心、衛生監督所及時向區衛生局報告公共衛生事故信息的收集、分析、處理工作,區衛生局及相關部門及時向區政府、上級有關部門上報有關信息。
5.2專業技術隊伍保障
區疾控中心要根據突發事故應急處置要求,組建快速反應的應急處置小組,在事故發生后第一時間趕赴現場,迅速展開流行病學、衛生學調查,采集樣品進行檢驗,采取消毒隔離、行政控制等措施;區衛生監督所要規范執法監督行為,加強崗位培訓,提高執法監督能力;各級醫療機構要組建專業性救援隊伍,提高裝備水平,增強實戰能力,發生事故后,快速進行應急救治,轉運病患,并做好疾病控制和衛生防疫準備。
各支隊伍要合理部署和配置,配備必需的裝備、器材和通信、交通工具,制訂各類應急處置專業技術方案,并積極開展專業技能培訓和演練。
5.3物資保障
區衛生局、區發改委、區經委、區食藥監分局等部門相互配合,做好公共衛生事故預防、疾病治療等所必需物資的儲備、調用和供應工作。
5.4資金保障
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工作所必需的專項資金,由區政府財政列入年度預算予以保障。
5.6法制保障
按照有關應急處置工作的法律、法規規定的程序辦事,實現應急處置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加強衛生執法監督,進一步提高執法人員素質。
5.7交通保障
區建交委負責協調事故涉及相關區域的公交車輛改道、縮線、停駛等調度工作,有關街道、鎮協助配合。
5.8治安保障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后,由區公安分局組織實施現場治安警戒,事發地街道、鎮協助公安部門搞好治安保障。
6、獎懲
對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中做出重大貢獻的單位和個人,區政府和個人所在單位將予以表彰和獎勵。
對未按預案要求履行職責,造成重大損失的單位和個人將給予行政處分,對情節嚴重者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7、評估
在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結束后,組織有關人員對處理過程與結果進行評估,總結經驗與教訓,提出改進意見、建議,評估報告上報區政府和市衛生行政部門。
醫療應急預案4
為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發生的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及其他突發事件導致不良事件的發生,指導和規范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后的應急處理工作,提高應對能力,建立統一指揮、職責明確、運轉有序、反應迅速、處置有力、依法規范、依靠科學的應急處置體系,最大限度地減少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對公眾健康和國家財產造成的危害,保障公眾身心健康與生命財產安全,維護正常秩序,特制訂本預案。
1、工作原則
預防為主,規范管理;科學應對,分級負責。
2、成立醫療廢物處置領導小組,
負責本單位發生醫療廢物處置突發事件的緊急處理。
3、建立、健全醫療廢物管理責任制,法定代表人為第一責任人,切實履行職責,確保醫療廢物的安全管理。
4、根據醫療廢物
分類收集、運送、暫時貯存及機構內處置過程中所需要的專業技術、職業衛生安全防護和緊急處理知識等,制定工作人員的培訓計劃并組織實施;采取有
效措施,防止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
5、發現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時,應當立即向縣衛生局、環保局報告,并向可能受到危害的單位和居民通報。
6、應急處置
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時,應當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和《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的規定采取相應緊急處理措施,對致
病人員提供醫療救護和現場求援;同時向縣衛生局、環保局報告,并向可能受
到危害的單位和居民通報。應當按照以下要求及時采取緊急處理措施:
(1)、確定流失、泄漏、擴散的醫療廢物的類別、數量、發生時間、影響范圍及嚴重程度;
(2)、組織有關人員盡快對發生醫療廢物泄漏、擴散的現場進行處理;
(3)、對被醫療廢物污染的區域進行處理時,應當盡可能減少對病人、醫務人員、其它現場人員及環境的影響;
(4)、采取適當的安全處置措施,對泄漏物及受污染的區域、物品進行消毒或者其他無害化處置,必要時封鎖污染區域,以防擴大污染;
(5)、對感染性廢物污染區域進行消毒時,消毒工作從污染最輕區域向污染最嚴重區域進行,對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過的工具也應當進行消毒;
(6)、工作人員應當做好衛生安全防護后進行工作。處理工作結束后,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對事件的`起因進行調查,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預防類似事件的發生。(7)、水源污染如發生水源污染,立即向環保局報告,組織有關人員盡快對發生醫療廢物泄漏、擴散的現場進行處理。
(8)、加強檢查,確保措施落實要依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和《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的規定,定期、不定期組織人員對本單位醫療廢物管理各項工作落實情況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9)、要對所轄區域的村衛生室醫療廢物管理情況進行定期、不定期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督促整改并同時上報。接受縣衛生監督所對本轄區醫療機構醫療廢
物處置、消毒、疫情報告及預防控制等工作的衛生監督和執法稽查。
(10)、做好物質儲備,保障經費要合理安排應急工作經費,做好各類應急物資儲備,包括防護用品、消殺藥械等物資。
靖安中心衛生院
醫療應急預案5
演練部門:超聲科
演練地點:超聲科
科主任:我宣布,超聲科應急演練現在開始。本次演練科目是:徒手心肺復蘇。
本次演練的方式:科室所有醫護人員均進行演練。
一、演練場景:我科門診等待檢查患者突然出現生命體征消失,分診人員或醫護人員在第一時間發現后,立即呼叫醫護人員,在醫護人員未到場時,先對患者進行初步判斷,醫護人員迅速趕到進行現場急救,醫護人員判斷后,立即進行徒手心肺復蘇,經過搶救后,患者恢復意識和生命體征,復蘇成功。
(一)、分診人員或其他醫護人員(姓名)發現患者(姓名)出現生命體征消失,呼之不應,立即呼救。
(二)、醫護人員第一時間趕到病房,立即對患者進行初步判斷,并實施心肺復蘇。
二、心肺復蘇的步驟
判斷患者有無意識、呼吸、頸動脈搏動,方法正確
1.判斷患者意識:呼叫患者、輕拍患者肩部。確認患者意識喪失。
2.判斷患者呼吸:通過眼看、面感、耳聽,三步驟來完成。眼看:胸部有無起伏;面部:有無氣流流出;耳聽:有無呼吸音。無反應表示呼吸停止
3.判斷患者頸動脈搏動:操作者食指和中指指尖觸及患者氣管正中部(相當于喉結的`部位),向同側下方滑動
2-3厘米,至胸鎖乳突肌前緣凹陷處。判斷時間為<10秒。不能確認有頸動脈搏動,立即進行心肺復蘇胸外心臟按壓
1.將床放平,(軟床)胸下墊胸外按壓板,去枕仰臥位,解開衣領、腰帶,暴露胸部
2.確定按壓部位:胸骨下部。一手掌根部放于按壓部位,另一手平行重疊與該手手背上,手指并攏,只以掌根部接觸按壓部位,雙臂位于患者胸骨的正上方,雙肘關節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壓,以胸骨下陷4-5厘米為宜,而后迅速放松,反復進行。按壓時間與放松時間大致相同,按壓頻率100次/分以上開放氣道
1.清理呼吸道,取下義齒
2.開放氣道(仰頭抬頦法,托頜法)人工通氣
1.將簡易呼吸器連接氧氣,氧氣流量8-10升/分(有氧源情況下)
2.一手固定面罩于患者口鼻部
3.另一手擠壓簡易呼吸器,吹氣兩次,每次持續1秒,吹氣量以見到胸部起伏為宜
4.胸外按壓與人工呼吸比例:30:2。操作5個循環后,再次判斷頸動脈搏動及呼吸10秒鐘,如已恢復,進行進一步生命支持(如頸動脈搏動及呼吸未恢復,繼續上述操作5個循環后再次判斷)
5.注意觀察患者意識狀態、生命體征及尿量變化 (三)、經過醫護人員的及時搶救,患者恢復意識和生命體征。
(四)、參與搶救醫務人員搶救病人后進行手衛生并做好相關記錄。
全科醫護人員按順序依次進行演練。科主任:進行操作點評,宣布超聲科心肺復蘇應急演練到此結束。
二、過敏性休克的應急預案演練腳本 演練地點:門診三層超聲科
參加人員:
解說人員:
背景設置:患者女性,42歲,擬行超聲造影檢查。用藥前詢問患者無雞蛋、牛奶等過敏史。在造影劑注入后發現病情變化,請看現場演練。
護士:xx患者,你怎么了,是哪里不舒服嗎? 患者:我感覺胸悶、心慌的厲害,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護士查看患者呼吸困難。
1、護士:立即提醒檢查醫生,暫停檢查,給予吸氧,安慰患者:你不要緊張,測量脈搏、呼吸、血壓,保留靜脈通路。
2、醫生A:立即撥打急診科電話,報告患者情況,請急診科到場。
3、醫生A:隨即拿搶救盒至于患者床旁,準備搶救。
4、醫生A:呼叫患者,無應答,神志淡漠,雙側瞳孔大小正常,對光反射及壓眶反射存在,聽診心動過速,呼吸急促,雙肺底可聞及濕羅音,脈搏細速,四肢皮膚濕冷,考慮過敏性休克。同時護士測量生命體征,并匯報測量數值:P
110次/分,R28次/分、BP:80/50mmHg。記錄生命體征。
5、醫生A下達口頭醫囑:地塞 米松10mg靜脈注射。
6、護士復述醫囑:地塞 米松10mg靜脈注射,與醫生A核對后準備藥物,護士給予靜脈注射。
7、醫生A查體,護士測量并匯報生命體征:P65次/分,R22次/分,BP80/60mmhg。記錄生命體征。
8、醫生A:下達口頭醫囑:腎上腺素1mg靜脈注射。
9、護士復述醫囑:腎上腺素1mg靜脈注射與醫生A核對,準備藥物。護士給予靜脈注射。
10、護士再次測量生命體征。
11、護士匯報生命體征:P96次/分,R18次/分,BP100/60mmhg,記錄生命體征。
12、醫生再次評估,呼喚患者:XX您怎么樣啊?好些了嗎?
患者:好多了。
醫生:患者意識恢復,呼吸、心率減慢,雙肺底羅音減少,脈搏有力,末梢皮溫轉暖,再次測量血壓。
13、護士匯報監測結果:BP
110/70mmHg,P90次/分,R18次/分
14、醫生A再次評估:休克基本糾正。
15、急診科醫師B到場,醫生A與急診科醫師B交接患者,敘述病情。操作后洗手。
16、護士健康宣教。“您好,剛才您輸注造影劑時出現過敏性休克,現在您需要到急診科進一步觀察”。
17、參與搶救醫務人員搶救病人后進行手衛生并做好相關記錄。
旁白:搶救結束后雙人核對搶救記錄及空安培瓶,醫生及時補下醫囑。
整理搶救用物,垃圾帶回治療室分類處理,洗手。按規定封存剩余藥液,電話通知患者家屬,據實補記搶救記錄
演練結束,請大家提出寶貴意見。 三、醫院停電應急預案演練腳本 醫院停電應急預案演練過程
演練目的:為檢驗和完善停電應急預案,增強科室醫務人員突發停電的應急能力,更好地保障醫療工作的正常進行。
演練部門:超聲科
演練地點:
停電范圍:全院突發停電
總指揮:科主任
1、16:00停電預案演練總指揮宣布停電演練開始。
2、全院突然停電,立即停止檢查和操作,關掉超聲儀器電源開關、關掉穩壓電源開關。
3、與正在接受檢查的患者做好解釋工作,與后勤部門上報停電,確認停電原因及恢復時間。
4、與門診及臨床各科室聯系,做好工作安排。
5、16:10恢復供電,確認供電正常,開啟穩壓電源開關,5分鐘后再啟動超聲儀器電源開關繼續完成超聲檢查工作。
7、停電預案演練總指揮點評演練過程。
8、16:30停電預案演練總指揮宣布演練結束。
醫療應急預案6
為了加強對醫療廢棄物的管理,有效地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醫療廢棄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維護正常的醫療秩序,根據《醫療廢棄物管理條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結合醫院實際,制定本預案。
一、成立領導小組
組長:xx
副組長:xx
成員:xx
專職運送員:xx
領導小組負責對事故處理的組織、指揮和協調工作;確定流失、泄漏、擴散的'醫療廢物的類別、數量、發生時間、影響范圍及嚴重程度;盡可能減少對病人、醫務人員、其它現場人員及環境的影響。
二、積極應對處理
領導小組下設四個分組對發生醫療廢物泄漏、擴散的現場進行處理。
后勤保障組:由藥械科及后勤人員組成,xxx擔任組長。負責應急處理所需個人防護用品、消毒器械的采購和日常維護工作。
三、措施安全、消毒規范、防護嚴密
1、采取適當的安全處置措施,對污染現場進行封鎖,做好防護,盡可能減少污染擴散,保護好周圍人群。對泄漏物及受污染的區域、物品進行消毒或者其他無害化處置,污染或可疑污染處用20xxmg/l含氯消毒劑噴灑消毒,停留30分鐘后再做處理。
2、清理人員在進行清理工作時,必須穿戴防護服、手套、口罩等防護用品。進行工作時應避免用污染的手套接觸其他物品,以避免污染環境。清理工作結束后,用品和用具必須進行消毒處理。
3、如果在處理過程中,清理人員的身體不慎受到傷害,應及時按照職業暴露應急處理流程進行緊急處理。
四、及時上報
1、全院全體工作人員均有義務監督醫療廢物的管理,當發現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時,必須保護現場并立即上報感管理科(85939112)或分管院長(85939307),非工作日上報總值班(85939239)。
2、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后,應按國務院頒布的《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和衛生部頒布的《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醫院在48小時內報區衛生局及區環保局等有關上級主管部門。
3、因醫療廢物管理不當導致1人以上死亡或者3人以上健康損害時,必須立即報告醫務科,由醫務科組織救護小組對患病人員進行醫療救護和現場救援;同時報告院長、分管院長及感染管理科,由分管院長組織醫療、護理、后勤、保衛等相關部門進行應急處理,并在24小時內向區衛生局、區疾控中心報告。
4、調查處理工作結束后,及時將處理結果報告區衛生局和區環保局。
五、調查起因、防患于未然
處理工作結束后,因醫療廢物管理不當導致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環境污染事故時,由感染管理科協同相關部門及時對事件進行調查分析,確定事故性質,明確責任人應承擔的責任,并按醫院相關制度追究其事故責任,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預防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醫療應急預案7
為進一步做好醫療廢物的管理,避免因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件導致人身傷害和社會危害,根據《醫療廢物處理條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制定本預案。在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露、擴散時,應當采取應急控制措施,做到早報告、早處理,減少或防止污染擴散。
一、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件時當事人員應立即報告分管院長,并通知醫院防保等有關人員到達現場協助對污染區進行保護性封鎖,嚴格控制無關人員出入污染區,避免造成污染擴散和周圍人員傷害。
二、接到報告后,立即組織相關人員對污染現場進行封鎖,做好防護,并迅速組織人員對溢出、散落的醫療廢物迅速進行收集、清理,對污染地點進行清潔和消毒處理,盡可能減少污染擴散,保護好周圍人群。
三、對溢出、散落的醫療垃圾迅速進行收集、清理和消毒處理,同時根據污染情況,采取安全有效的處理方法進行場地消毒。消毒工作應由污染較輕區域向污染較重的區域進行,待徹底清潔和消毒后,再對清掃工具進行消毒。
四、清理人員在進行清理工作時,必須穿戴防護服、手套、口罩等防護用品。清理工作結束后,用品和用具必須進行消毒處理。
五、如果在處理過程中,清理人員的'身體不慎受到傷害,應及時按照職業防護應急處理流程進行緊急處理。
六、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時,應按國務院頒布的《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和衛生部頒布的《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在48小時內上報衛生局及環保局等有關上級主管部門。
七、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露、擴散和意外事故導致1人以上死亡或者3人以上健康損害,需要對致病人員提供醫療救護和現場救援的重大事故時,應當在24小時內向衛生局、環保局報告,并根據《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的規定,采取相應緊急處理措施。發生醫療廢物導致傳染病傳播或者有證據證明傳染病傳播的事故有可能發生時,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及有關規定報告,并采取相應措施。
八、因醫療廢物管理不當導致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環境污染事故時,由感染管理科協同相關部門及時對事件進行調查分析,確定事故性質,明確責任人應承擔的責任,并按相關制度追究其事故責任,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預防類似事件再次發生,并寫出總結報告。
醫療應急預案8
為有效地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維護正常的醫療秩序,根據《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制定本方案。
一、組織管理:成立醫院醫療廢物管理組織
領導:主管業務副院長、主管后勤副院長
成員:醫院感染管理科、護理部、總務科、醫務科,藥劑科、放射科、檢驗科、病理科等部門主任及醫療廢物收集管理員。
二、報告
(一)全院全體工作人員均有義務監督醫療廢物的管理,當發現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時應立即上報醫院感染管理科或分管院長,下班時間報行政總值班。醫院應在48小時內上報市衛生局及市環保局等有關上級主管部門。
(二)醫療衛生機構發生醫療廢物管理不當導致1人以上死亡或者3人以上健康損害,需要對患病人員提供醫療救護和現場救援的重大事故時,應當在24小時內向市衛生局、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報告。并根據《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的規定,采取相應緊急處理措施,并逐級上報。
(三)發生醫療廢物導致傳染及傳播或者有證據證明傳染病傳播的事故有可能發生時,應當按照《傳染病防治法》及有關規定報告,并采取相應措施。
三、當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時,應按照以下要求及時采取緊急處理措施。
(一)確定流失、泄漏、擴散的醫療廢物的類別、數量、發生時間,影響范圍及嚴重程度;
(二)組織有關人員對發生醫療廢物泄漏、擴散的現場處理;
(三)對被醫療廢物污染的區域進行處理時,應當盡可能減少對病人、醫務人員、其它現場人員及環境的影響。
(四)采取適當的安全處置措施,對泄漏及受污染的區域、物品進行消毒或者其他無害化處理,必要時封鎖污染區域,以防擴大污染。
(五)對感染性廢物污染區域進行消毒時,消毒工作從污染最輕區域向污染最嚴重區域進行,對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過的工具也應當進行消毒。
(六)工作人員應當做好衛生安全防護后進行工作。處理工作結束后,應對事件的起因進行調查,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預防類似事件發生。
(七)一旦發生有人員感染,立即采取措施積極搶救。
四、責任追究:
對引起事件的責任人應追究其法律責任。
醫療廢物意外事故的應急預案5
一、為保證醫療廢物的安全有效管理,避免因醫療廢物流失、泄露、擴散造成環境污染危害公眾健康,制定本預案。
二、負責醫療廢物收集運送的工人應按照醫院有關醫療廢物管理規定分類收集醫療廢物,并使用專用的運送車輛密閉運送醫療廢物。
三、如運送過程中發生醫療廢物大量溢出、散落如運送車傾翻、工人受傷等嚴重事件時,當事人或事故生科室應立即報告總務科和院感辦,同時請醫院保衛人員在受污染地區設立隔離區,禁止其他車輛和行人穿過,避免污染物擴散和對行人造成傷害。
四、后勤股和院感科接到報告后,應到現場協助處理,確定流失、泄漏、擴散的醫療廢物的類別、數量、發生時間、影響范圍及嚴重程度,并調查事故原因,形成書面報告,遞交給醫院負責醫療廢物工作的主管領導。
五、院感科到現場后指導對溢出、散落的醫療廢物迅速進行收集、清理和消毒處理。對感染性廢物污染區域進行消毒時,消毒工作從污染最輕區域向污染最嚴重區域進行,對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過的工具也應當進行消毒。
六、清理人員在進行清理工作時須穿戴防護服、手套、口罩、靴子等防護用品,清理工作結束后,用具和防護用品均須進行消毒處理。
七、如果在操作中,清理人員的.身體(皮膚)不慎受到污染,應就
近清潔,用水沖洗受污染部位,如不慎受傷,應及時到最近的診療室處理。
八、醫療廢物暫存點發生醫療廢物丟失時,應逐級向后勤股、院感科、醫院主管領導報告,并盡可能追回丟失的醫療廢物;如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時,按上述第三條做好相應處理,并在48小時內縣衛生局和縣環保局報告。
九、因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導致1人以上死亡或者3人以上健康損害,需要對致病人員提供醫療救護和現場救援的重大事故時,應當在12小時內向縣衛生局和縣環保局報告,同時采取相應的醫療救助并按第三條要求進行現場清理、清潔和消毒等緊急處理措施。
十、因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導致3人以上死亡或者10人以上健康損害,需要對致病人員提供醫療救護和現場救援的重大事故時,應當在2小時內向縣衛生局和縣環保局報告,同時采取相應的醫療救助并參照上述第三點進行現場清理、清潔和消毒等緊急處理措施。
十一、因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導致傳染病傳播事故,或者有證據證明傳染病傳播的事故有可能發生時,應當按照《傳染病防治法》及有關規定報告,并采取相應措施。
醫療應急預案9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保障社會保險健康安全運行,努力防范和化解社會保險風險,維護穩定,結合我局工作實際,特制定本預案。
第二條工作原則
(一)客觀性。在進行社會保險風險狀況的監測、預警和信息報送時要深入了解和掌握情況,力求客觀公正地反映事物全貌和事件產生、發展的整個過程,不得主觀臆斷和猜測。
(二)真實性。要實事求是地進行風險狀況的監測、預警和信息報送,如出現涉及社會保險風險的情況不得瞞報、欺報,也不得夸大事實或虛報事實。
(三)及時性。如突發重大事項,要在第一時間內采取處理措施并上報。
(四)準確性。對突發事件的情況上報應先簡要說明情況,隨后補報詳細情況,準確說明事件產生的背景、原因、事態發展的程度及當前采取的措施及效果,下一步可能出現的狀況和建議采取的應對方案。
(五)保密性。要嚴格按照《保密守則》的要求,在處臵風險、報送風險信息時特別注意各類信息情況的保密,未經組織批準不得向外界透露風險的相關信息。
第二章組織機構及職責
第三條組織機構
(一)成立風險應急處置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
組長:副組長:成員:
(二)成立社會保險應急處臵領導小組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局辦公室。
第四條職責
由社會保險風險應急處臵領導小組負責領導全區社會保險風險的處臵工作,切實維護穩定。領導小組各成員要充分認識維護社會保險穩定對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和保持社會穩定的重要作用,在領導小組辦公室的統一協調下,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做好對轄區社會保險風險的.監測預警,及時報告突發風險情況,維護轄區穩定。
(二)領導小組辦公室的主要職責:
1.接收、整理、上報有關信息資料,向領導小組匯報風險突發事件的相關情況;
2.根據領導小組的決定組織召集相關會議;
3.向有關部門通報風險突發事件信息;
4.對風險突發事件的處理提出具體的處理建議;
5.完成領導小組交辦的其他事項。
第三章工作制度
第五條領導小組例會制度
領導小組例會每半年召開一次,會議由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分析轄內當期社會保險形勢,研究風險工作中的重大問題,明確工作責任,制定下一步促進轄區社會保險工作的措施。
第六條突發事項報告制度
出現可能影響社會保險風險的重大事項,應及時(不超過2小時)向領導小組長報告,按照領導小組的安排,領導小組辦公室在事件發生后24小時內提交書面報告,報告內容應包括:
(一)發生突發事件的單位名稱、地點、時間;
(二)突發事件的原因、性質、等級、危害程度、影響范圍;
(三)事態的發展趨勢、可能造成的損失、擬采取的應對措施;
(四)需其他單位配合行動的工作。
第七條日常工作協調制度
由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收集有關社會保險風險信息,報送有關報告,及時掌握社會保險風險突發事件,根據需要建議領導小組不定期地組織召開領導小組成員會議,及時溝通情況,協調解決有關問題。
第四章風險分類
第八條風險級別分類
1.黃色:屬一般性風險,對公眾信心影響不大,采取應急措施后可以立即控制和化解。
2.橙色:風險較大,對行業和公眾信心已造成一定影響,并有可能波及有關單位,必須根據情況的變化及時調整應急措施。
3.紅色:風險極大,嚴重削弱公眾信心,波及整個行業,并已涉及有關單位,領導小組應做好向上級部門報告請求支持的準備。
第九條預警
轄區內發生社會保險風險突發事件后,應及時正確判斷事件的風險級別,于2小時內將有關情況報領導小組辦公室,領導小組辦公室在接到風險狀況報告后,對風險緊急程度和變化發展趨勢進行分析,并視情況建議召開領導小組會議、與政府有關部門進行信息溝通,同時,在事件發生后24小時內向上級有關部門提供書面報告。
第五章風險處臵
第十條處臵程序
(一)組織。領導小組視情況組織召開成員會議,對形勢進行分析,研究處臵預案,明確責任,形成最終決策。
(二)實施。制定針對轄區內不同類別風險的處臵措施,建立應對不同情況危機的快速反應機制。對已發生和可能發生的風險事件,應及時提出化解矛盾、消除隱患的具體建議,在已有處臵預案的基礎上針對個體事件進行調整和完善。領導小組辦公室對工作實施情況進行嚴密持續地監督,并向領導小組及時提出工作建議與改進措施。
(三)善后。對突發事件的全過程進行徹底調查,查清事件的原因,統計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明確相關人的責任并提出相應的處理建議。
(四)總結與上報。在風險處臵完畢后應總結整個事件始末、經驗教訓和處理結果,并向領導小組提交書面報告,提出下一步工作措施和完善相關制度的建議,并視情況向上級有關部門匯報。
第十一條工作要求
及時有效。各成員應對可能危害社會保險風險的事件保持高度警覺。出現問題要及時發現、盡早報告,同時全面掌握情況,在自身的職責范圍內采取周全得當的處臵措施、盡量控制影響區域,逐步消除負面效應,爭取在最短時間內進行處臵。
(二)協作配合。各成員應盡最大努力配合落實處臵方案,提供人員、資金、信息、技術等支持,不得借故推諉。
(三)完善基礎制度。應建立健全轄區內養老保險風險防范與處臵預案機制。
(四)獎懲有別。風險處臵結束后,由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對貢獻突出的部門和個人給予表彰;因工作懈怠或疏忽導致的泄密和風險報告不及時、擴大或惡化等不良后果,對其責任人給予嚴肅處理。
第六章應急保障
第十二條通訊保障
(一)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值班電話和主要負責人的聯系電話應保持24小時暢通。
(二)所有通訊應符合國家有關保密規定。
第十三條文電運轉保障應確保文電運轉的高效、迅速、準確,不得延誤。
第十四條技術保障
(一)確保本系統的計算機設備及網絡系統有足夠的軟硬件技術支持保證,有關信息有計算機備份。
(二)對要害崗位的人員,至少有兩名人員備用、替換,確保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因人員的缺崗而影響整個系統的正常運行。
第十五條安全保障確保工作場所的安全性和保密性,確保有關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
第七章附則
第十六條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實施。
醫療應急預案10
為了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危害,保障我院醫患人員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針對重大傳染病疫情事件、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事件、重大食物中毒事件、重大職業中毒事件、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事件(地震、水災、恐怖襲擊、生化襲擊事件)等事件類型,結合醫院系統在應急工作中的職責,制訂本預案。
一、應急處理組織機構
攀枝花市公路養護管理總段公路醫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醫療救治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二、日常監測預警機制及信息報告程序
(一)日常監測機制
1、建立傳染病疫情報告網絡,由醫院發熱門診、急診室、
預防保健科及醫院醫務科組成,醫院預防保健科指定專人負責疫情報告。
2、建立傳染病及腸道門診登記,對病人基本信息、診斷、
去向等進行登記。
3、建立食堂食品衛生監督檢查制度,組織有關技術力量定期對部段內各食堂食品衛生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4、建立醫院值班電話報告制度。
(二)信息報告程序
1、出現甲類傳染病、醫院感染爆發及其他需搶救的突發事件時,醫院應立即向主管部門及地方衛生行政部門提出書面報告。
2、對于發生的影響生命健康的突發事件,諸如集體中毒、甲類乙類傳染病爆發等事件,應急時向醫院領導、上級主管部門等相關職能部門報告,醫院應在接診的同時向地方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3.醫院發現重大傳染病病例或疑似病例時,立即以最快的通訊方式向轄區疾病控制中心和衛生行政部門報告,同時向醫院主管部門報告。醫院發現涉及職工的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病例時,應立即以最快的通訊方式向醫院主管部門報告,同時向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三、應急處理工作方案
(一)突發事件發生后,醫院會同兩委辦及有關部門,組織有關人員對突發事件進行調查處理。通過對突發事件調查、現場勘驗,采取控制措施等,對危害程度做出評估。同時,報請上級主管單位對突發事件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現場監測、實驗室診斷,查明原因,并提出控制措施的建議。
(二)突發事件發生后,在進行事件調查和現場處理的同時,醫院應當立即對突發事件所致的病人提供現場救援與醫療救護。醫療救護力量不足時,及時轉院。
(三)醫院對前來就診的.因突發事件致病的人員,實行首診負責制。接診醫生應當書寫詳細、完整的病歷記錄。對需要轉診的病人,應當將病歷復印件隨病人轉送到指定的醫院。
(四)傳染病病人的收治應嚴格執行《傳染病防治法》
(五)當發生甲類傳染病疑似病人后,應該及時上報衛生主管部門。
1、對疑似病例要及時按甲類傳染病報告,同時要詳細了解、記錄患者家屬情況及接觸過的人員、去向、聯系電話。為流行病調查醫生提供詳實的資料。醫院要每天向轄區疾病控制中心報告相關情況。
2、醫院必須加強消毒管理,認真貫徹《消毒管理辦法》的有關要求,特別要加強對門診、急診、治療、注射室、觀察病房等重點部位的消毒工作。
(六)發生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等,應及時建議采取如下措施:
1、職工采取必要的保護措施,發放必要的防護用品,監測體溫。為職工提供有關藥品,實行藥物預防。在公共衛生場所完善洗手設備,提供流動水、洗手液或除菌消毒肥皂。
2、所有職工居所、工作室、人群聚集場所要增加通風的時間和強度。教育職工增加戶外活動的時間,注意勞逸結合,增強抗病能力。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搞好居室衛生,勤曬衣被。
3、場所工作的職工,如:食堂員工、醫院醫護人員等,以及其他窗口服務人員和就醫的病人要加強防護措施,要加強健康和衛生情況監控。
4、一旦發生疫情,對總段實行封閉式管理,嚴控外來人員進入。制定人員外出總段的管理規定,限制去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減少大型集會活動。對我院外出工作人員實行登記制度,提醒和動員工作人員減少不必要的外出,從突發事件發生當日起外出工作人員必須向醫院請假登記,并要求到過重大傳染病疫區的人員返回時必須到醫院報到,接受必要的身體檢查。
5、對從傳染病疫情重點區域返鄉的人員,必要時可以根據有關法規對其作出隔離醫學觀察的決定。對外地返回單位的職工進行登記,安排體檢,對有癥狀者行必要的留診觀察,對無異常的職工安排居家觀察,對無異常的職工由醫院安排集中觀察。
(七)做好衛生防病知識的宣傳教育。在院內辦一些健康專欄和講座,宣傳重大傳染病、重大食物中毒預防知識。充分利用本院的現有媒體,普及重大傳染病、重大食物中毒防范的有關科學知識。
醫療應急預案11
(一)編制目的
指導和規范藥品(醫療器械)安全事件的應急處置,有效預防、積極應對、及時控制藥品(醫療器械)安全事故,建立統一、快速、高效的藥品(醫療器械)安全事件應急處置機制,最大限度地減少藥品(醫療器械)安全事故對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的危害,保障公眾身體健康、生命和財產安全,維護正常社會秩序。
(二)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和《浙江省重大藥品(醫療器械)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等,制定本預案。
(三)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藥品(醫療器械)在正常使用中造成社會公眾病亡或者可能對人體健康構成潛在的重大危害,造成嚴重社會影響的藥品(醫療器械)安全事故。
(四)工作原則
1.以人為本,快速反應。把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作為首要任務。事發前要采取防范措施,事發后要迅速處置,最大程度地減少危害和影響。
2.統一領導,分級管理。堅持統一領導,按照藥品(醫療器械)安全事故的范圍、性質和危害程度,實行分級管理。
3.嚴密監測,群防群控。加強日常監測,及時分析、評估和預警,對藥品(醫療器械)安全事故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控制。加強群防群控,有序組織和動員社會力量參與藥品(醫療器械)安全事故的防范和應急處置工作。
4.依靠科技,有效處置。發揮專家在藥品(醫療器械)安全事故中信息研判、決策咨詢、專業救援、應急搶險、事件評估等方面的作用。妥善處理應急措施與常規管理的關系,合理把握非常措施的運用范圍和實施力度,使應對藥品(醫療器械)安全事故的工作規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一、事故分級
按藥品(醫療器械)安全事故的性質、危害程度和涉及范圍,分為四級。
(一)特別重大事故(Ⅰ級)
1.事故危害特別嚴重,對全省及其他地區造成嚴重威脅,并有進一步擴散趨勢的;
2.發生跨地區(香港、澳門、臺灣)、跨國藥品(醫療器械)安全事故,造成特別嚴重社會影響的;
3.出現藥品(醫療器械)群體不良反應的人數超過5O人,且有嚴重不良事件(威脅生命,并有可能造成永久性傷殘和對器官功能產生永久損傷)發生,或伴有濫用行為;
4.出現3例以上死亡病例的;
5.國務院或者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認定的其它特別重大藥品(醫療器械)安全事故。
(二)重大事故(Ⅱ級)
1.事故危害嚴重,影響范圍涉及省內2個以上市級行政區域的;
2.超出市政府應急處置能力的;
3.藥品(醫療器械)群體不良反應發生率高于已知發生率2倍以上;不良反應發生人數30人以上5O人以下,且有嚴重不良事件(威脅生命,并有可能造成永久性傷殘和對器官功能產生永久損傷)發生,或伴有濫用行為的;
4.出現死亡病例的;
5.省政府或者省食品藥品監管局認定的其它重大藥品(醫療器械)安全事故。
(三)較大事故(Ⅲ級)
1.事故危害較為嚴重,影響范圍涉及2個以上縣級行政區域的;
2.超出事發地縣級政府應急處置能力的;
3.藥品(醫療器械)群體不良反應發生人數2O人以上3O以下,且有嚴重不良事件(威脅生命,并有可能造成永久性傷殘和對器官功能產生永久損傷)發生;
4.市政府認定的其它較大藥品(醫療器械)安全事故。
(四)一般事故(Ⅳ級)
1.事故影響范圍涉及縣級行政區域內2個以上鄉鎮的;
2.藥品(醫療器械)群體不良反應發生人數10人以上20人以下;且有嚴重不良事件(威脅生命,并有可能造成永久性傷殘和對器官功能產生永久損傷)發生;
3.縣級政府認定的其它一般藥品(醫療器械)安全事故。
二、組織指揮體系及職責
(一)市應急指揮部
較大以上藥品(醫療器械)安全事故發生后,成立市藥品(醫療器械)安全事故應急指揮部(以下簡稱市應急指揮部),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負責全市較大以上藥品(醫療器械)安全事故應急處置工作的組織領導和指揮。
1.市應急指揮部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長擔任總指揮,市政府分管副秘書長、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局長擔任副總指揮,成員由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市委宣傳部、市經貿委、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財政局、市衛生局等部門組成。
2.市應急指揮部職責
(1)領導、組織、協調事故應急救援工作;
(2)負責事故應急救援重大事項的決策;
(3)負責事故的重要信息;
(4)審議批準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提交的應急處理工作報告等重要事宜;
(5)向市政府及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等有關部門報告事故情況。
3.市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職責
(1)市食品藥品監管局:負責擬定預防和控制藥品(醫療器械)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預案等專項應急預案和部門預案;組織協調應急救援工作;負責藥品(醫療器械)安全事故的日常監測,及時掌握藥品(醫療器械)安全事件發生、發展動態;負責組建應急處置隊伍,做好經常性的培訓工作和演練工作并處于良好的應急狀態;負責藥品(醫療器械)安全事件的調查、裁定、處理等工作。
(2)市委宣傳部:負責協調制定新聞信息方案及對外宣傳口徑,協調、組織藥品安全事故的新聞信息,及時、準確、全面報道全市藥品(醫療器械)安全事件控制的措施及處置情況,正面引導群眾,做好正確輿論導向工作。
(3)市經貿委:負責藥品(醫療器械)安全事故應急救援物資的協調、組織和供應。
(4)市教育局:配合相關部門組織實施學校藥品(醫療器械)安全事件的預防、控制和處置工作;做好在校學生、教職工的'宣傳教育和自我防護工作。
(5)市公安局:負責組織、指導、協調藥品(醫療器械)安全事故涉嫌犯罪案件的偵查工作;做好治安管理工作,必要時及時封鎖有關現場,搞好交通疏導,保障藥品(醫療器械)安全事件處置的車輛、工作人員迅速抵達事發現場。
(6)市財政局:負責及時落實預防和控制藥品(醫療器械)安全事故的相關預算和資金。
(7)市衛生局:負責藥品(醫療器械)安全事故病員救治等工作;協助市食品藥品監管局開展藥品(醫療器械)安全事故的調查和裁定工作。
(二)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
市應急指揮部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負責處理市應急指揮部的日常事務和藥品(醫療器械)安全事故應急處置的日常工作。辦公室設在市食品藥品監管局,辦公室主任由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分管副局長擔任,成員由市食品藥品監管局相關處室負責人組成。
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職責:
1.貫徹落實市應急指揮部的各項部署;
2.檢查督促各縣(市、區)、各單位做好各項應急處置工作,及時有效地控制事故,防止蔓延擴大;
3.向市政府、市應急指揮部及其成員單位報告、通報事故應急處置工作情況;
4.配合市委宣傳部做好信息審核工作;
5.組織建立和管理市藥品(醫療器械)安全事故應急處理專家庫;
6.完成市應急指揮部交辦的其他任務。
(三)應急處置工作組
市應急指揮部可根據應急處置的實際需要,在本預案啟動后,決定成立藥品(醫療器械)事故應急處置工作組。
1.藥品(醫療器械)事故應急處置工作組由事故調查與咨詢、行政監管、醫療救治三個工作小組組成。在市應急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立即按預案明確的職責要求,實施應急處置,并隨時將處理情況報告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
2.藥品(醫療器械)事故應急處置工作組職責
(1)事故調查與咨詢組。由市食品藥品監管局負責,市衛生局配合,調查事故發生原因、評估事故發展趨勢,預測事故后果,為制定現場搶救方案提供依據,并在事故結束后作出調查結論;組織協調事發地縣(市、區)政府實施救援工作,監督救援措施的落實,評估事故造成的影響,提出事故防范的意見。
(2)行政監管組。由市食品藥品監管局負責,依法實施行政監督、行政處罰,監督召回有關藥品、醫療器械,嚴格控制流通渠道,及時移送相關案件,依法追究當事人責任。
(3)醫療救治組。由市衛生局負責,迅速組織開展醫療救治工作,落實救治措施。
(四)縣(市、區)藥品(醫療器械)安全事故應急指揮部
一般以上藥品(醫療器械)安全事故發生后,事故發生地縣(市、區)政府應成立藥品(醫療器械)安全事故應急指揮部,組織、指揮應急救援工作。應急指揮部由縣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及有關成員單位組成,其日常辦事機構設在縣級食品藥品監管局。
(五)業務技術機構
市藥品(醫療器械)不良反應監測機構負責上市后藥品和醫療器械的不良事件信息收集、評價、上報與技術組織工作,配合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完成相應工作。
市藥品、醫療器械檢驗、檢測機構負責藥品與醫療器械的質量檢測與結果上報,配合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完成相應工作。
三、預警與報告
(一)預警
1.監測網絡
市食品藥品監管局應建立藥品(醫療器械)安全信息體系,完善藥品不良反應、醫療器械不良事件、藥物濫用監測信息網絡,有計劃地開展全市藥品(醫療器械)安全隱患的監測、預測和分析工作,全面掌握全市藥品(醫療器械)安全狀況、發展事態;要加強日常監管,逐步建立健全藥品(醫療器械)信息數據庫和信息報告系統,不斷完善網絡建設,實現信息的快速傳遞和反饋,提高預警和快速反應能力。
2.必要時,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可組織相關單位和專家,對監測到的各類藥品(醫療器械)安全事件進行預測分析。預測分析主要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1)事件的基本情況和可能涉及的因素,如發生的時間、地點、所處的環境條件及可能引發的次生、衍生危害等;
(2)事件的危害程度,如可能造成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和社會影響,對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造成的危害等;
(3)事件可能達到的等級,以及需要采取的應對措施。
3.信息通報
對有安全患的藥品和醫療器械應及時向省食品藥品監管局以及各縣(市、區)食品藥品監管局和衛生行政部門進行通報。對于較大以上藥品(醫療器械)安全事故,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及時聯系市委宣傳部組織召開新聞發會,向社會公布,借助多種渠道和方式對藥品(醫療器械)可能引起的安全性問題進行詳細說明,務必使公眾了解身邊可能存在的藥品(醫療器械)安全隱患。
(二)報告
1.報告
(1)藥品(醫療器械)生產、經營企業,醫療衛生、戒毒等機構發現藥品(醫療器械)安全事故后,及時向所在地的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報告,不得瞞報、遲報、謊報或者授意他人瞞報、遲報、謊報,不得阻礙他人報告。
(2)事發地縣(市、區)政府和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接到藥品(醫療器械)安全事故報告后,應立即向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報告。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和相關部門在接到較大以上藥品(醫療器械)安全事故報告后,應立即向市政府報告,并按有關規定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和向相關部門通報。
2.報告要求
(1)初次報告。應盡可能報告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單位、危害程度、存在隱患、傷亡人數、事故報告單位及報告時間、報告單位聯系人員及聯系方式、事故發生原因的初步判斷、事故發生后已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況和請示解決的問題等。如有可能應當報告事故的簡要經過,初次報告要做到快速、準確。
(2)階段報告。既要報告新發生的情況,也要對初次報告的情況進行補充和修正,包括事故的發展與變化、處置進程、事故原因等,階段報告要做到系統、全面。
(3)總結報告。及時對事故的處理工作進行總結,包括事故鑒定結論,分析事故原因和影響因素,提出今后對類似事故的防范和處置建議。
四、應急響應
(一)先期處置
1.發生或可能發生藥品(醫療器械)安全事故的信息得到核實后,由事發地縣(市、區)食品藥品監管局負責組織有關部門采取必要的應急措施進行先期處置,控制事態。
2.在采取先期處置措施的同時,事發地縣(市、區)藥品(醫療器械)安全事故應急指揮部要對事件的性質、類別、等級、危害程度、影響范圍等因素進行初步評估,并及時向當地人民政府和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報告。
(二)分級響應
1.在采取先期處置措施的基礎上,根據事發地縣(市、區)政府和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報告的情況,達到一般藥品(醫療器械)安全事件標準的,啟動縣級(醫療器械)安全事故應急預案,本預案視情啟動。達到較大藥品(醫療器械)安全事件標準的,應立即啟動本預案,事發地縣(市、區)政府必須立即啟動縣級藥品(醫療器械)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市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應及時向市政府及省食品藥品監管局報告事態發展情況和事件處理情況。
2.市應急指揮部根據事態發展情況評估預測,藥品安全事件達到重大、特別重大藥品安全事件標準的,在啟動本預案的同時立即報請市政府向省政府報告,請求啟動省重大藥品(醫療器械)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3.本預案啟動后,市應急指揮部要立即組織事發地縣(市、區)政府和有關部門按照預案要求,研究部署各種行動方案,責成有關部門和單位領導及工作人員立即進入工作崗位,做好應急處置的各項工作。
(三)預警
1.市、縣(市、區)應急指揮部辦公室通過監測、得到報告或專家分析,對可能或已經發生藥品(醫療器械)安全事件,要根據該事件可能發生、發展趨勢、危害程度及等級,報請本級人民政府按照規定藥品(醫療器械)安全預警信息。
2.預警信息的內容包括藥品(醫療器械)安全事故的類別、可能波及范圍、可能危害程度、可能延續時間、提醒事宜、應采取的相應措施等。
3.藥品安全預警信息的、調整和解除,可以通過報紙、廣播、電視、電臺、信息網絡宣傳車、警報器或組織人員逐戶通知等方式進行,對于老、弱、病、殘、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學校等特殊場所和警報盲區,應當采取有針對性的有效公告方式。
(四)響應的升級與降級
當藥品安全事故隨時間發展進一步加重,并有蔓延擴大的趨勢,情況復雜難以控制時,應當報本級應急指揮部或上級有關部門審定,及時提升預警和響應級別;對事故危害已迅速消除,不會進一步擴散的,經本級應急指揮部審定,降低響應級別或者撤銷預警。
(五)響應終結
藥品(醫療器械)安全事故隱患或相關危險因素消除后,事發地政府或應急指揮部根據專家組咨詢評估意見,提出終止應急響應的建議;報上級政府或上級藥品(醫療器械)安全事故應急指揮部批準,宣布應急響應結束。
五、應急保障
(一)醫療保障
藥品(醫療器械)安全事故造成人員傷害的,衛生行政部門應急救援工作應當立即響應,救治人員應當立即趕赴現場,開展醫療救治工作。經貿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及時調集必需的藥品、醫療器械等資源,支援現場救治工作。
(二)技術保障
藥品(醫療器械)安全事故的技術鑒定工作必須由有資質的檢測機構和相關領域專家承擔。當發生藥品(醫療器械)安全事故時,受市、縣食品藥品監管局委托,立即開展檢測、評估工作,為藥品(醫療器械)安全事故定性提供科學依據。
(三)經費保障
藥品(醫療器械)安全事故應急準備和救援工作所需資金由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提出預算,報同級財政部門審核,給予合理保障。處置藥品安全事故所需財政負擔資金,按照事權、財權劃分原則,由各級財政分級負擔。
(四)治安維護
應急預案啟動后,公安部門應立即啟動治安應急保障行動方案和有關預案,指導和支持現場治安保障工作。根據應急需要,按照有關規定和程序,調動力量參與藥品(醫療器械)安全事故的應急處置和治安維護,依法打擊藥品(醫療器械)安全事故發生過程中的違法犯罪活動。
(五)演練
市食品藥品監管局會同市級有關部門指導全市藥品(醫療器械)安全事故的應急救援演練工作。組織全市性和區域性藥品(醫療器械)安全事故的應急演練,以檢驗和強化應急準備、協調和應急響應能力,并對演練結果進行總結和評估,進一步完善應急預案。
縣(市、區)食品藥品監管局要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和工作需要,結合應急預案,統一組織藥品(醫療器械)安全事故的應急演練。
有關企事業單位應當根據自身特點,定期或不定期組織本單位的應急救援演練。
(六)宣教培訓
市、縣(市、區)政府及其相關部門應當加強藥品(醫療器械)安全事故應急處理人員的教育培訓工作,提高應急處置組織實施技能和水平。重視對廣大消費者進行藥品(醫療器械)安全知識的宣傳教育,提高消費者的風險和責任意識,正確引導消費。
六、后期處置
(一)善后處置
善后處理工作由事發地縣(市、區)政府負責,市政府和市級有關部門提供必要的支持。對藥品(醫療器械)安全事故造成傷亡的人員及時進行醫療救助或按規定給予撫恤,對造成生產生活困難的群眾進行妥善安置,對緊急調集、征用的人力物力按照規定給予補償。市政府有關部門按照有關規定及時下達救助資金和物資,民政部門要嚴格管理社會救助資金和物資;監察、審計等部門要加強監督力度,確保政府、社會救助資金和物資的公開、公正和合理使用。保險監管部門應會同各保險企業快速介入,及時做好理賠工作。高度重視和及時采取心理咨詢、慰問等有效措施,努力消除藥品(醫療器械)安全事故給人們造成的精神創傷。
造成藥品(醫療器械)安全事故的責任單位和責任人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對受害人給予賠償。
(二)責任與獎懲
對參加藥品(醫療器械)安全事故應急處置并作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對在藥品(醫療器械)安全事故的預防、通報、報告、調查、控制和處理過程中,有、失職、瀆職等行為,或者遲報、瞞報、漏報重要情況的有關責任人,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給予行政處分,觸犯刑律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三)調查評估和總結
藥品(醫療器械)安全事故善后處置工作結束后,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對事故發生的起因、性質、影響、后果、責任和應急決策能力、應急保障能力、預警預防能力、現場處置能力、恢復重建能力等問題,進行調查評估,總結經驗教訓,提出改進應急救援工作的建議,完成應急救援總結報告,并按規定上報。
七、附則
(一)名詞術語
藥品,是指用于預防、治療、診斷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調節人的生理機能并規定有適應癥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質,包括中藥材、中藥飲片、中成藥、化學原料藥及其制劑、抗生素、生化藥品、放射性藥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診斷藥品等。
醫療器械,是指單獨或者組合使用于人體的儀器、設備、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軟件;其用于人體體表及體內的作用不是用藥理學、免疫學或者代謝的手段獲得,但是可能有這些手段參與并起一定的輔助作用;其使用旨在達到下列預期目的:
1.對疾病的預防、診斷、治療、監護、緩解;
2.對損傷或者殘疾的診斷、治療、監護、緩解、補償;
3.對解剖或者生理過程的研究、替代、調節;
4.妊娠控制。
本預案有關數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數,“以下”不含本數。
(二)預案管理和更新
本預案由市食品藥品監管局會同市級有關部門制定,報市政府批準后實施。各縣(市、區)政府和有關部門根據本預案,制定本地區、本部門的藥品(醫療器械)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報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備案。
本預案根據情況變化,及時進行調整和修訂。
(三)預案解釋部門
本預案由市政府辦公室負責解釋。
醫療應急預案12
為了保障全校師生員工健康地學習、工作、生活,促進學校各項工作順利開展,防范杜絕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的發生,切實有效降低和控制公共突發事件的危害,依照上級有關要求及有關法律法規,從我校實際出發,特制定本預案。
一、嚴苛全面落實行政人員值守新制和日情況通報制
根據學校安排的值班表,進一步明確任務,細化目標,強化責任,預防為主,努力將工作做在前頭,每天值班情況在行政會和教師會時進行簡要通報,并填寫在校務日志上,發現問題,立即采取相應措施,盡量將問題消滅在萌芽之中,將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出現各類突發公共事件,要立即報告學校綜合治理工作領導組,并在5——10分鐘內上報區教體局。學校綜合治理工作領導小組要本著“先控制,后處置,救人第一,減少損失”的原則,果斷處理,積極搶救,組織師生離開危險區域,維護現場秩序,保護好事故現場,積極做好事故善后處理工作。
二、突發性公共事件向區教體局報告的主要內容就是
(1)事件發生基本情況,包括時間、地點、涉及人員、破壞程度及人員傷亡情況。
(2)事件出現起因分析、性質的初步判斷和影響程度的初步評估。
(3)事件發生后學校所采取的應急措施。
(4)事態發展狀態、處理過程和結果。
(5)需要報送的其他事項。
三、突發性公共事件搶修
總指揮:xx
副總指揮:xx
成員:xx
(1)搶險救災隊伍
組長:xx
成員:xx年級副組長班主任
(2)通訊信息組
副組長:xx
成員:xx
(3)后勤保障組
組長:xx
成員:xx
(4)衛生防疫組
副組長:xx
成員:xx班主任
四、安全事故搶修應急trained案
(1)火災事故應急預案
1、出現火災事故時,立即向119消防指揮中心報警,并向學校綜合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匯報,同時立即向區教體局報告。
2、迅速切斷電源。
3、搶險救災組等到場有關人員應用領域最快的速度在第一時間內撤離師生,把人員撤走至安全區域。
4、積極配合消防人員滅火,嚴禁學生參與滅火。
5、在展開救火的同時,應當采取有效的`隔絕措施,避免火勢擴散。
(2)食物中毒應急預案
1、辨認出師生存有相似食物中毒癥狀時,應當快速送來至醫院外科。
2、迅速向學校綜合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報告,同時立即向區教體局、區衛生防疫部門報告。
3、搞好所食用食物采樣工作,以供衛生部門檢驗。如果就是食本資。可望源于。用校外食物所致,也積極主動協調有關部門采樣。
4、迅速排查食用致毒食物的師生名單,并檢查他們的身體狀況。
5、搞好家長、家屬的思想工作,平衡他們的情緒。
6、積極配合上級有關部門做好診治、調查、事故處理等工作。
(3)其它不幸傷害事故應急預案
1、如發生師生身體受到意外傷害,特別是時,應立即撥打122報警電話,保護好事故現場,及時報告學校綜合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及時送傷病者到醫院診治或撥打120急救電話。
2、視情況及時向xx派出所、區教體局報告(教育科xx,辦公室xx)。
3、迅速調查事故發生的原因,并做好有關材料的收集等工作。
4、通告傷病者的家屬或學生家長。
5、妥善處理有關事宜。
醫療應急預案13
1總則
1.1編制目的
保障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社會安全事件等突發公共事件(以下簡稱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后,各項醫療衛生救援工作迅速、高效、有序地進行,提高衛生部門應對各類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反應能力和醫療衛生救援水平,程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健康危害,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維護社會穩定。
1.2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以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醫療機構管理條例》、《核電廠核事故應急管理條例》和《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制定本預案。
1.3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突發公共事件所導致的人員傷亡、健康危害的醫療衛生救援工作。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按照《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的有關規定執行。
1.4工作原則
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屬地管理、明確職責;依靠科學、依法規范;反應及時、措施果斷;整合資源、信息共享;平戰結合、常備不懈;加強協作、公眾參與。
2、醫療衛生救援的事件分級
根據突發公共事件導致人員傷亡和健康危害情況將醫療衛生救援事件分為特別重大(Ⅰ級)、重大(Ⅱ級)、較大(Ⅲ級)和一般(Ⅳ級)四級。
2.1特別重大事件(Ⅰ級)
(1)一次事件出現特別重大人員傷亡,且危重人員多,或者核事故和突發放射事件、化學品泄漏事故導致大量人員傷亡,事件發生地省級人民政府或有關部門請求國家在醫療衛生救援工作上給予支持的突發公共事件。
(2)跨省(區、市)的有特別嚴重人員傷亡的突發公共事件。
(3)國務院及其有關部門確定的其他需要開展醫療衛生救援工作的特別重大突發公共事件。
2.2重大事件(Ⅱ級)
(1)一次事件出現重大人員傷亡,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過
5例的突發公共事件。
(2)跨市(地)的有嚴重人員傷亡的突發公共事件。
(3)省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確定的其他需要開展醫療衛生救援工作的'重大突發公共事件。
2.3較大事件(Ⅲ級)
(1)一次事件出現較大人員傷亡,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過3例的突發公共事件。
(2)市(地)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確定的其他需要開展醫療衛生救援工作的較大突發公共事件。
2.4一般事件(Ⅳ級)
(1)一次事件出現一定數量人員傷亡,其中,死亡和危重病例超過1例的突發公共事件。
(2)縣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確定的其他需要開展醫療衛生救援工作的一般突發公共事件。
醫療應急預案14
一、目的
1、為維護患者和醫務人員的合法權益,保障醫療安全,最大限度地減少醫療差錯事故,根據國務院頒布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等政策法規,特制定《醫療風險差錯、事故防范及應急預案》。
2、本預案適用于醫院各醫療醫技及相關科室。
二、防范預案
l、各臨床、醫技及相關科室必須圍繞“患者第一、醫療質量第一、醫療安全第一”宗旨,完善醫療質量保障工作,落實各項規章制度。
2、各種搶救設備要處于良好狀態,保證隨時投人使用。根據資源共享、特殊急救設備共享的原則,醫務科有權根據臨床急救需要進行調配。
3、從維護全局出發,科室之間、醫護之間、臨床醫技之間、門診與急診之間、門、急診與病房之間應相互配合;嚴禁在患者面前誹謗他人和他科,抬高自己等不符合醫療道德的行為。
4、任何情況下,迸修及實習醫師均不得獨立參加各種會診。
5、加強對下列重點患者的關注與溝通:
(1)低收入階層的患者;
(2)孤寡老人或雖有子女,但家庭不睦者;
(3)在與醫務人員接觸中已有不滿情緒者;
(4)預計手術等治療效果不佳者;
(5)本人對治療期望值過高者;
(6)對交代病情中表示難以理解者;
(7)有發生征兆或己發生院內感染者;
(8)病情復雜,各種信息表明可能產生糾紛者;
(9)住院預交金不足者;
(10)已經產生醫療欠費者;
(11)需使用貴重自費藥品或材料者;
(12)由于交通事故有可能推諉責任者;
(13)患者選醫師診療者;
(14)特殊身份的患者。
6、對于已經出現的醫患糾紛苗頭,科室主任必須親自過問和決定下一步診治措施。安排專人接待患者及家屬,其它人員不得隨意解釋病情。
7、各項檢查必須具有嚴格的針對性,合理安排各項檢查的程序及順序。重視對于疾病的轉歸及預后有重要指導意義的各項檢查及化驗,其結果要認真分析,妥善保管。
8、合理使用藥物,注意藥物配伍禁忌和藥物不良反應,特別關注老年人和兒童的用藥安全,禁止將唾諾酮類藥物使用于18歲以下人群。嚴格掌握藥物的適應證,嚴禁濫用抗生素,第三代頭孢類抗生素一般不得預防性使用。
9、重視院內感染的預防和控制工作,充分發揮院、科感染監控人員的作用,對于己經發生的院內感染及時登記報告,不得隱瞞,服從專業人員的技術指導。
l0、輸血時必須進行HIV,HCV,HBsAg及梅毒血清抗體等檢查。輸血后的血袋交由輸血科統一保管,7d后方可銷毀。
11、各醫技科室在做有創檢查時,必須配備搶救設備,并保證隨時可用;在接到急診檢查申請后必須盡快安排。急診化驗必須在接到標本后3Omin內出具結果(個別檢查項目除外)。急診X線、CT檢查必須及時完成。
藥學部保證藥品的正常進貨渠道及質量,保證搶救藥品及時到位。
12、病歷書寫。嚴格按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的要求進行書寫,嚴禁涂改、粘貼、刮擦、偽造、隱匿和銷毀病歷。
住院病歷:
(1)首頁的'填寫必須按照國家規定及《病歷書寫基本規范》(試行)要求進行填寫。各病區主治醫師必須及時檢查進修醫師、住院醫師病歷質量。
(2)科主任對病歷終末書寫質量負責,上級醫師對運行各環節病歷書寫和管理質量負責。
(3)各科室必須認真對待質控科簽發的不合格病歷通知書,3d內對病歷進行完善,填寫整改意見答復表,以書面形式上交質控科。
(4)住院病歷必須在24h之內完成。
(5)主治醫師必須在24h內對新人院患者進行查房,并在病歷中體現查房意見。
(6)急診患者人院2d之內、門診患者人院3d之內必須有科主任或副主任醫師以上醫師查房,并在病歷中體現。
(7)住院病歷的其它內容參照《病歷書寫基本規范》(試行)執行。
(8)主治醫師對于終末病歷的簽字必須在患者出院的同時完成。
(9)科主任的終末病歷簽字必須在患者出院2周之內完成。
(10)死亡病歷討論必須在2周之內完成。
(11)手術記錄必須在手術后24h之內完成,第一術者必須親自書寫或審閱手術記錄并簽字。
(12)搶救記錄如未能及時書寫完善,須在搶救結束后6h內據實補記,并加以注明。
(13)各種檢驗報告、影像、病理報告及各種簽字單等資料必須妥善保存,不得遺失。借閱時必須登記備案,及時返還。
(14)杜絕患者及親屬末經許可,隨意接觸病歷現象。
(15)禁止病房醫師私自借出和復印病歷。
(16)保管好住院病歷,防止丟失。
門診病歷:(1)必須包含主訴、病史、體檢、診斷、處理等內容。
(2)處方必須符合相關規定。
(3)門診病歷交由患者保管。
(4)門診醫護人員不得私自扣留患者病歷,以防丟失。
13、收治病人
(1)收治患者落實急診優先、專病專治的原則。禁止科室之間盲目搶收患者造成延誤診斷治療和醫療糾紛。
(2)對于慢性病和危重患者,各科必須以病情和患者利益為出發點,不得以種種借口拒收患者。
(3)凡具備空床的專業或病區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絕接受他科借床患者。
(4)患者在辦理住院手續時,簽署《住院知情同意書》和委托書,負責代理患者履行在院期間的知情權及選擇權。
14、三級查房及會診
(1)三級查房制度是保證醫療安全,防范醫療風險的重要措施,各級醫師必須嚴格執行。
(2)對于普通患者,住院醫師每日查房2次,主治醫師每日查房1次,主任(副主任醫師)每周查房1~2次。
(3)對于重點(危重)患者,必須及時查房和巡視。
(4)對于危重患者和病情復雜的病例,以及具有潛在醫療糾紛的患者,必須及時報告醫務科,組織院內會診,必要時請院外專家會診。
(5)收治14歲以下患者術前必須請兒科會診。
(6)各科急診值班醫師必須是高年資住院醫師以上的人員。
(7)急會診必須在lOmin內到位。
15、術前討論:
(1)住院期間的大、中手術病例必須經過術前討論(急診、搶救手術病例除外),病歷中要有詳細記錄,術者必須參加。
(2)禁止以術前討論代替三級查房。
16、患者的知情同意內容如下:
(1)疾病的診斷、擬實施的檢查、治療措施、預后、難以避免的治療矛盾,門診治療中藥物的毒副作用;住院患者的主管醫師、主治醫師及相應的科主任(主任醫師或副主任醫師)。
(2)檢查、治療措施有可能產生的不良后果以及為矯正不良后果可能采取的進一步措施,住院治療中必用藥物的毒副作用。
(3)手術中需留置體內材料。
(4)醫療費用中自付費用情況。
(5)手術、麻醉及其它侵襲性操作的實施情況。
(6)手術過程中發現與術前診斷不一致病灶。
(7)術中需切除術前末曾向患者交代的器官組織時。
(8)危重患者因特殊檢查需進行搬動有可能造成危險時。
(9)輸血、造影、介人、射頻、氣管切開、化療等。
(10)其它需患者或家屬了解的內容。
上述第3~10條均應有文字記載以及患者或受托人簽字。
三、應急預案
1、一旦發生醫療差錯事故,需立即通知上級醫師和科室主任,同時報告院醫政管理人員,白天為院醫務科,夜間為院總值班人員,不得隱瞞。并積極采取補救措施,避免或減輕對患者身體健康的進一步損害,盡可能挽救患者生命。由護理因素導致的差錯事故,除按上述程序上報外,同時按照護理體系逐級上報。
2、由醫務科組織科室負責人查找原因。
3、由醫務科組織多科會診,參加會診人員為當班最高級別醫師。
4、科室主任與醫務科共同決定接待病人家屬的人員,指定專人進行病情解釋。確定經治醫師和科室負責人為差錯、事故或糾紛第一責任人,其它任何醫務人員不得擅自參與處理。
5、醫務科結合情況,是否封存《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中所規定的病歷內容。
6、疑似輸液、輸血、注射、藥物引起的不良后果,在職能部門人員、患者或家屬共同在場的情況下,立即對實物進行封存,實物由醫院保管。
7、如患者死亡,應動員家屬進行尸解,并在病歷中記錄。
8、如患者需轉科治療,各科室必須竭力協作。
9、當事科室須在24h內就事實經過寫出書面報告,同時提出初步處理意見,上報醫務科。
10、任何科室和個人不得私自減免患者住院費用。
四、附則
1、本預案由醫務科負責解釋。各科室根據本預案制定適合本科室的醫療風險防范及應急預案。2、預案自發布之日起執行。
醫療應急預案15
一旦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露、擴散或意外事故發生(感染性廢物、病理性廢物、損傷性廢物、藥物性廢物、化學性廢物)
1、立即上報總務科、感染管理科、主管院長。并應當在48小時內上報區衛生局和區環保局,調查處理工作結束后再次報告。發生因醫療廢物管理不當導致1人以上死亡或者3人以上健康損害,需要對致病人員提供醫療救護和現場救援的重大事故時,應當在24小時內上報區衛生局和區環保局。并根據《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的規定,采取相應緊急處理措施。
2、由總務科、醫院感染管理科及有關科室組成調查小組,必要時請求上級部門協助。
3、調查確認醫療廢物的類別、數量、發生時間、影響范圍及嚴重程度。
4、根據醫療廢物性質進行相應的處理方案。
5、盡快組織相關人員對醫療廢物事故區域采取緊急安全處置措施,必要時封鎖事故區域,以防擴大。
6、對被醫療廢物污染的區域進行處理時,應當盡可能減少對病人、醫務人員及其他人員、環境的影響。
7、對感染性廢物污染區域進行消毒時,消毒工作應從污染最輕區域向污染最嚴重區域進行,對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過的工具也應當進行消毒。
8、采取適當的安全處置措施,對泄露物及受污染的區域、物品進行消毒或者其他無害化處置,必要時封鎖區域,以防擴大污染。
9、處理人員必須做好自身的衛生安全保護后才能進入現場工作。
10、事后必須對醫療廢物事件的起因作相應調查,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對相關人員作相應的責任評估進行必要的獎罰處理。
1、全體工作人員應自覺嚴格遵守醫療廢物管理制度,切實做好醫療廢物的管理工作。
2、任何人發現有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的現象,可直接報后勤保障部或院總值班室,接報人應立即向分管院領導匯報。
3、院“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組織有關人員進行調查,確定流失、泄漏、擴散的醫療廢物的類別、數量、發生時間、影響范圍及嚴重程度。對現場進行必要的消毒處理和相應的補救措施。并在48小時內向縣衛生局、縣環保局報告。
4、采取適當的安全處置措施,對泄漏及受污染的區域、物品進行消毒或者其他無害化處置,必要時封鎖污染區域,以防擴大污染。
5、消毒工作從感染性廢物污染最輕的區域向污染最重的區域進行,對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過的工具進行消毒。
6、調查處理工作結束后,對事件的起因進行調查,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
7、發生醫療廢物管理不當導致傳染病傳播事故,或者有證據證明傳染病傳播的事故有6、調查處理工作結束后,對事件的起因進行調查,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
7、發生醫療廢物管理不當導致傳染病傳播事故,或者有證據證明傳染病傳播的事故有可能發生時,應按照《傳染病防治法》及有關規定報告,并采取相應措施。
8、因醫療廢物管理不當導致1人以上死亡或3人以上健康損害的,應在12小時內向縣衛生局報告。若導致3人以上死亡或10人以上健康損害的,應在2小時內向縣衛生局報告。 9、醫療廢物刺傷、擦傷等損傷后的處理方法:
a)可用肥皂水、清水、無菌水清洗污染的皮膚,用生理鹽水沖洗粘膜。
b)如有傷口,應當在傷口旁端輕輕擠壓,盡可能擠出損傷處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動水進行沖洗;禁止進行傷口局部的重力擠壓。
c)受傷部位的'傷口沖洗后,應當用消毒液,如:75%酒精,0.5%碘伏等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傷口;被暴露的粘膜,應當反復用生理鹽水沖洗。
d)保留物品,以便辨認其傳染性。
e)向保健科匯報。內容包括發生時間、發生地點、直接參與人及其相關的情況。
f)根據具體情況盡快采取醫療措施,醫學觀察。
10、對破碎體溫計、血壓計泄漏的水銀收集方法:①收集人需佩帶口罩、手套,用硬紙片做成小套,收集散落的水銀珠;
②將套內收集的水銀珠放進有蓋的小藥瓶中,藥瓶中須放有一定量的水;
③將小藥瓶送醫院設備科儀器維修部保管。
一、前言
根據國家法律法規以及我院的相關規定,制定本預案。
二、目的
確保一旦發生醫療廢物意外事故時,及時采取有效措施,迅速將意外事故控制在最小范圍內,防止意外事故對人體傷害或環境污染擴大,盡最大努力減輕其危害程度。
三、預案啟動條件
凡在我院范圍內發生醫療廢物意外事故,即啟動本預案。
四、醫療廢物意外事故是指:
醫療廢物未按《醫院醫療廢物管理辦法》要求處理而發生的流失、泄漏、擴散和人體傷害。
五、對策與措施
(一)、組織領導,部門配合
當發生醫療廢物意外事故時,事故發生科室應及時報告科室領導及醫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辦公室,辦公室及時報告院領導,由院領導統一部署應急處理工作,協調臨床科室、醫教科、控感辦、后勤總務科、保衛科等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與分工,做好各項應急處理工作。醫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辦公室負責具體實施以及應急措施的落實情況和處置效果評價,各部門應服從命令,積極配合。
(二)、報告
事故發生科室應于第一時間報告醫院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辦公室及控感辦,并及時報告院領導,由院方按照衛生部《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第七條和第八條要求向上級行政主管部門報告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意外事故情況和調查處理結果。
(三)、收治暴露人員
當有人暴露于泄漏或擴散的醫療廢物時,及時采取隔離措施,將病人收治于相關業務科室,接受科室應積極治療、控制病情。 (四)、各部門職責
當發生意外事故時,事故發生科室應于第一事件按程序進行報告,并爭取時間積極采取相應的消毒隔離措施處理事故現場,控制事故擴大化。總務后勤務負責提供人力物力和醫療廢物技術支持,處理事故現場,配合事故發生科室追回流失的醫療廢物;控感辦負責提供現場消毒隔離及個人防護技術支持;感染科、皮膚科等臨床科室應做好急救準備;其他部門和科室應服從醫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辦公室的指揮調度。 (五)、消毒隔離防護要求
發生醫療廢物泄漏、擴散時,根據醫療廢物性質及時對被污染的環境進行空氣、物品和人員隔離,對隔離區域進行空氣、物品及物品表面消毒;發生人體污染時應及時進行清洗和消毒后在考慮收住相關業務科室;在應急處理現場時,各類人員應采取呼吸道、血液和皮膚粘膜的保護措施。 (六)、宣傳教育
發生意外事故時,在有效范圍內進行正面的應對防治知識宣傳教育,穩定公眾情緒,保障正常的醫療秩序。
六、痕跡管理
各參與意外事故處置的部門科室,應對其所履行職責和工作進行認真記。
為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發生的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及其他突發事件導致不良事件的發生,指導和規范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后的應急處理工作,提高應對能力,建立統一指揮、職責明確、運轉有序、反應迅速、處置有力、依法規范、依靠科學的應急處置體系,最大限度地減少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對公眾健康和國家財產造成的危害,保障公眾身心健康與生命財產安全,維護正常秩序,特制訂本預案。
1、工作原則:預防為主,規范管理;科學應對,分級負責。 2、成立醫療廢物處置領導小組,負責本單位發生醫療廢物處置突發事件的緊急處理。
3、建立、健全醫療廢物管理責任制,法定代表人為第一責任人,切實履行職責,確保醫療廢物的安全管理。
4、根據醫療廢物,分類收集、運送、暫時貯存及機構內處置過程中所需要的專業技術、職業衛生安全防護和緊急處理知識等,制定工作人員的培訓計劃并組織實施;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
5、發現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時,應當立即向縣衛生局、環保局報告,并向可能受到危害的單位和居民通報。
6、應急處置,發生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事故時,應當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和《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的規定采取相應緊急處理措施,對致病人員提供醫療救護和現場求援;同時向縣衛生局、環保局報告,并向可能受到危害的單位和居民通報。應當按照以下要求及時采取緊急處理措施:(1)、確定流失、泄漏、擴散的醫療廢物的類別、數量、發生時間、影響范圍及嚴重程度;
(2)、組織有關人員盡快對發生醫療廢物泄漏、擴散的現場進行處理;
(3)、對被醫療廢物污染的區域進行處理時,應當盡可能減少對病人、醫務人員、其它現場人員及環境的影響;
(4)、采取適當的安全處置措施,對泄漏物及受污染的區域、物品進行消毒或者其他無害化處置,必要時封鎖污染區域,以防擴大污染;
(5)、對感染性廢物污染區域進行消毒時,消毒工作從污染最輕區域向污染最嚴重區域進行,對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過的工具也應當進行消毒;
(6)、工作人員應當做好衛生安全防護后進行工作。處理工作結束后,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對事件的起因進行調查,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預防類似事件的發生。
(7)、水源污染如發生水源污染,立即向環保局報告,組織有關人員盡快對發生醫療廢物泄漏、擴散的現場進行處理。 (8)、加強檢查,確保措施落實要依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和《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的規定,定期、不定期組織人員對本單位醫療廢物管理各項工作落實情況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9)、要對所轄區域的村衛生室醫療廢物管理情況進行定期、不定期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督促整改并同時上報。接受縣衛生監督所對本轄區醫療機構醫療廢物處置、消毒、疫情報告及預防控制等工作的衛生監督和執法稽查。
(10)、做好物質儲備,保障經費要合理安排應急工作經費,做好各類應急物資儲備,包括防護用品、消殺藥械等物資。
【醫療應急預案】相關文章:
醫療應急預案模板08-17
醫療廢物應急預案04-12
醫療安全應急預案02-10
醫療應急預案通用03-03
醫療應急預案范文通用03-21
醫療應急預案(通用10篇)07-11
醫療應急預案范文(精選13篇)07-13
醫療廢物安全處置應急預案05-25
養老院醫療應急預案07-21
醫療應急預案范文(通用11篇)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