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幼兒園小班說課稿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1
一、設計意圖:
圣誕老爺爺又來了,小朋友們都很高興,因為他們可以收到圣誕老爺爺送的禮物了。我的這個半日活動設計便是以圣誕老爺爺的禮物這一條線索貫穿始終。新綱要中“根據幼兒特點組織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吸引幼兒主動參與”的指導精神為依據。我的第一個主題活動是通過自己想各種方法來通過障礙、達到目的地的體育活動,而第二個主題活動是由“制作圣誕禮物”這個想法的延伸添畫活動。以孩子們感興趣的圣誕為主線,使孩子們在“玩中學、在學中樂”我設計的是大班的活動5—6歲的孩子肌肉以及骨骼發展較為完善,能夠基本完成爬、鉆、跳及平衡等動作,但是由于現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獨立面對挫折、困難往望無以應對,針對這些情況,我將第一直主題活動《找找圣誕老爺爺》的活動目標指定如下:
1、通過到圣誕老爺爺住的城堡所經過的一系列障礙來訓練幼兒園爬、鉆、條及平衡的能力。這也是活動的重點
2、培養幼兒互相幫助、團結協作的合作精神。
3、教幼兒堅強、勇敢、努力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意志品質。
二、說教法
本節課我采用了直觀教學法、討論發法,、游戲法、啟發提問發等教學方法
運用直觀法是由幼兒的年齡特點所決定的,幼兒年齡小,利用多媒體動畫能更好的引起幼兒的注意及興趣。
采用提問發是因為提問能引導幼兒有目的、仔細的觀察,啟發幼兒的積極思維。
我運用啟發性的提問來引導幼兒觀察環境,找出解決問題方法。
用討論法是幼兒最喜歡的方法,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戲法也是孩子最能接受的方法。
三、說活動準備:
高爾基說:“學習是最大的動力,就是對所準備材料星期,因此我做了豐富的準備工作
1、錄因機、磁帶
2、場景設置
3、正方形、三角形卡片若干
4、布置一間有圣誕氣氛的活動室
四、說學法:
通過以上老師使用的教法為依據,整個活動中以幼兒為主題,重點不是老師的教而是學生的學。并使用深入淺出的教學原則,通過啟發——觀察——實踐——的出結論。
五、說活動程序:
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已經發育情況、新《綱要》精神,本次活動設立四個環節完成目標:
(一)導入:在歌聲中入情
(二)深入:在探究中激情
(三)活動:在情景中抒情
(四)延續:在擴展中生情
為什么要安排這四個環節呢?
導入:開始部分十分重要,如果能在這部分吸引幼兒的興趣,讓幼兒投入到活動中來,能為后面的活動重點做好鋪墊。因此,我利用圣誕代表曲《鈴兒響叮當》配合有圣誕氣氛的活動室安排,告訴小朋友,明天是圣誕節了。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2
一、說教材
如今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長期處于眾星捧月的地位,加上家長重智輕德的教育傾向,使多數幼兒形成了自我中心,只知獲取、不懂給予的眾人為我的心理傾向。前不久,一項現代兒童生存狀況調查顯示:90%以上的孩子有惟我獨尊的傾向。
具體表現為:他們很少幫父母做家務,沒有覺得父母掙錢辛苦,也很少幫助別人。這是我國現行教育的一種悲哀,即在為孩子付出大量愛的同時卻忽略了最重要的東西讓孩子學會愛、學會如何去愛自己的父母、學會如何去愛親人、學會如何去愛周圍的人、愛大家。結合幼兒園建構式課程大班主題活動《七彩世界》我們設計了這個大班綜合活動《愛意濃濃》。在這節活動中我們是以母愛為支點,逐步延伸到愛親人、愛周圍的人、愛大家。
二、說目標
新《綱要》指出,活動要以幼兒發展為本,要關注幼兒的情感、認知、能力、態度。《愛意濃濃》這個活動共設定了三個目標:
目標一:引導幼兒通過觀察、了解媽媽的辛苦,激發幼兒熱愛媽媽、家人及周圍人的情感。
目標二:通過活動了解自己的成長離不開媽媽及周圍人的關懷,懂得感恩。
目標三: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傾聽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其中目標一、目標二對于幼兒來說,情感是一種內心感受,也是教師難以把握的,所以這也是活動的難點。
目標三的難點是可以逾越的,但也需要教師多方面的啟發和引導,所以這個目標是活動的重點。
三、說準備
為了引起幼兒的情感共鳴,使活動呈現綜合性、活動性,我們作了如下的準備:幼兒愛聽愛看的多媒體課件,小熊娃娃,為模擬情景的生日蛋糕,制作愛心禮物的一些手工材料,愛心氣球。
四、說教法、學法
要讓幼兒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
教師注重輕松的教――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我們采用了激情教學法、電教演示法、師幼互動法、情景教學法,給幼兒提供了自我感受、自我表現的機會。
幼兒注重自由地學――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我們采用了多通道參與法、操作法、觀察法、體驗法,引導幼兒看一看、說一說、想一想、學一學、做一做,使活動變得豐富,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五、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本活動的教學目標,抓住重點,突破難點,解決關鍵問題,我們設計了以下四個教學環節:
(一)情景感染
幼兒的學習氛圍是很關鍵的,活動一開始情景就很感人,教師充滿激情,富有感染力地用自己對幼兒的愛感染幼兒,通過摸一摸、抱一抱、親一親、牽一牽等親密動作營造了愛的氛圍,拉近了師幼之間的距離,注重了教育內容的情景化。
(二)說說媽媽的愛
教師聲情并茂地講述故事《猜猜我有多愛你》,運用肢體語言:小熊愛媽媽那么多―,媽媽愛小熊那么多――,誰的愛多一些?讓幼兒明白媽媽的愛多于寶寶。緊接著教師啟發式提問:你們的媽媽是怎樣關心、愛護你們的?她為你做了什么事?引導幼兒回憶日常生活中的各個片斷和細節,并大膽地、自由地說出來。
(三)體驗媽媽的愛
僅僅憑幼兒回憶媽媽的愛是不夠的,為了深化情感,教師展示課件《我的媽媽多辛苦》,視聽結合,引導幼兒在《燭光里的媽媽》這首旋律中觀看媽媽照顧寶寶的圖片:圖片內容有媽媽懷孕、給寶寶喂奶、洗澡、教寶寶學說話、學走路,生病時照顧寶寶等一系列圖片,這么多貼切的生活場景使幼兒明白媽媽是那么辛苦,從而引導幼兒關愛媽媽,懂得感恩,并通過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進一步體驗媽媽的愛。
(四)愛意濃濃,表達愛意
幼兒在情景中體驗媽媽的愛以后,一定感觸很深。于是,我們設計了一個情景摸擬活動――為媽媽過生日,通過唱生日歌――說祝福語――分享蛋糕,讓幼兒把濃濃的愛意盡情地表達出來。接著唱出愛意,跳出愛意,讓幼兒把愛親人、愛朋友、愛大家的愛意配上熟悉的兒歌旋律即興表演出來。正當幼兒充滿濃濃愛意時,教師引導幼兒分享這份愛意,把愛制作成禮物送給大家。幼兒在自由操作活動中帶著一顆感恩的心在動情的《感恩的心》音樂聲中進一步抒發對親人、對朋友、對大家的愛,沉浸在濃濃的愛的氛圍中。
整個活動的安排,遵循了新《綱要》中教育性、互動性、針對性的原則,注重了教育內容的情景化、過程化、活動化、經驗化,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情感發展,充分發揮了幼兒的主體地位,培養了幼兒主動、積極的學習態度和情感態度。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3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中班語言活動《秋的畫報》,為了更好地體現層次性,我將分別從說教材、說活動目標、說教法學法、說活動過程、說活動延伸五個方面進行闡述。首先說一說設計意圖: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秋天是個豐收的季節,各式各樣的水果總是讓幼兒們聊得津津樂道。《秋的畫報》通過描寫了秋天富有象征性的梨、棗、蘋果、葡萄等幼兒喜聞樂見的水果,讓幼兒感受秋天的美麗景象。整首詩歌短小精悍、句式整齊,ABB的疊詞讀起來更是朗朗上口,充滿韻律感。詩歌中擬人化的手法,更是將秋天的豐收景象表現得淋漓盡致。幼兒通過學習ABB的疊詞形式,讓幼兒感受水果的豐富多彩,從而萌發對秋天的喜愛之情。
2、學情分析:
整首詩歌語言優美而不復雜,結構清晰而不繁瑣。符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發展水平。中班幼兒正處在情感和語言等方面發展的關鍵時期,同時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較小班幼兒相比,能較完整、連貫地講述一件事情,因此,通過學習本首詩歌,可以讓幼兒在掌握ABB結構的同時,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說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活動內容的范圍和要求,是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綱要》中指出“要創設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往,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同時結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我分別從認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制定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認知目標:欣賞詩歌,知道秋天是個多彩而又豐收的季節
2、能力目標:能用動作、語言等方式大膽地表現詩歌
3、情感目標:萌發對秋天的喜愛之情
本次活動的重點:《綱要》中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體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因此將本次活動的重點定位在認知目標,即“欣賞詩歌,知道秋天是個多彩而又豐收的季節”上,同時也間接地發展了幼兒的理解能力。
本次活動的難點:語言教學應發展幼兒的綜合能力。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與其交流技能、知識經驗等方面的發展密切相關。因此我將本次活動的難點定位在能力目標,即“能用動作、語言等方式大膽地表現詩歌”。同時,這也是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動作表現能力得到鍛煉的一次機會。可謂“一舉兩得”。
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活動過程順利開展的前提,是活動過程重要的支持者、合作者。為了更好地開展本次活動,我從物質和經驗兩方面著手準備:
1、物質準備:完整的教學課件一份、教學圖譜一份、水果實物、幼兒學具(頭飾若干)
2、經驗準備:幼兒了解過秋天的一些豐收現象
(在活動準備中,既有從教師自身出發的物質準備,又有需要家長配合所做的經驗準備,《綱要》中也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因此我充分發揮了這一資源的寶貴作用,也是“家園共育”的體現。)
三、說教法學法
洛克說過:“任何東西都不能像良好的方法那樣,給學生指明道路,幫助他前進。”良好的教學方法對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本次活動中,我所用到的教學方法主要有:圖譜教學法(圖譜法在語言活動中較為常見,圖譜也能夠直觀明了地呈現教學內容,對于詩歌的學習具有一定的輔助作用)、自主學習法、情境表演法、實物感受法等。這些方法都將滲透在活動過程中。
四、說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是活動內容的具體表現和實施,是至關重要的一個部分,為了更好地體現層次性,我將整個活動過程分為五個環節:一是歌曲導入,激發興趣;二是實物亮相,交流感受;三是圖譜展示,完整欣賞;四是多元練習,鞏固提高;五是情感提升,結束活動。這五個環節我會在具體的活動過程中逐一體現,首先說一說第一個環節:
一、歌曲導入,激發興趣
1、(教師播放歌曲《秋天多么美》,幼兒邊感受邊可以隨意地做些動作。)
師:剛才這首歌曲好聽嗎?你聽出來它唱的是哪一個季節嗎?(秋天),恩,秋天是個怎么樣的季節呀?都有哪些水果豐收了呢?(幼兒自由發表意見)
2、師:呀,秋天真的是個豐收的季節,今天老師把其中的四位水果寶寶請到了我們班,你們想不想見見他們呀?
(歌曲能夠很好地營造一個美好輕松的氛圍,教師通過播放有關“秋天”的歌曲,讓幼兒能夠明白本次活動內容的主體,同時進行了一些圍繞中心的提問,教師很自然地就能夠把幾位水果寶寶請出來,同時也為接下來活動的開展奠定了基礎。)
二、實物亮相,交流感受
1、出示實物梨:咦?這是誰呀?我們和梨寶寶打個招呼吧“梨寶寶好!”這是個怎么樣的梨寶寶呀?誰來說一說(黃色的)哦,梨寶寶長得像什么呀?我們小朋友有沒有吃過梨?誰來說一說,梨的味道怎么樣?梨寶寶說,她還有幾個好朋友也急著要和小朋友見面了,那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下一位水果寶寶吧!
2、出示實物棗:這個是什么呀?你們見過沒有?棗寶寶今天穿了一件什么顏色的衣服呀?(紅色的),呀,真喜氣。我們趕緊和棗寶寶也打聲招呼吧“棗寶寶好!”,猜猜下一位是誰呢?
3、出示實物蘋果:瞧!誰呀?蘋果寶寶今天也是穿了一件紅色的衣服,它可是我們的老朋友了對不對?好的,那我們也和蘋果寶寶打聲招呼吧“蘋果寶寶好!”現在我們請出了幾位啦?還有最后一位,我們用掌聲歡迎它吧!
4、出示實物葡萄:呀,這是誰呀?葡萄寶寶穿了什么顏色的衣服呀?誰來描述一下。葡萄寶寶呀朋友真多,請了好多她的同伴一起來我們班,那我們也和她打聲招呼吧?
師:這么多的水果娃娃,顏色真是五顏六色啊!老師把這些水果娃娃編進了一首好聽的詩歌里,你們想不想一起來聽一聽?
(這些水果都是幼兒日常生活中所熟悉和喜愛的,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實物展示,讓幼兒近距離接觸,同時對于詩歌內容的學習也是具有很好的輔助作用,同時,實物更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幼兒或許會發出驚嘆說“呀,老師真的把XX寶寶給請來了”,這讓幼兒有一種真實感和興趣感。)
三、圖譜展示,完整欣賞
1、教師完整朗誦詩歌,幼兒欣賞
2、圖譜展示,幼兒交流
師:詩歌中你聽到了什么?(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貼出相應的圖譜)
3、師:那你最喜歡哪一句呢?我們一起來說一說(幫助幼兒鞏固詩歌)
4、男女分角色朗讀詩歌:請男小朋友朗誦前面四句,女小朋友朗誦后面三句。
(教師通過完整朗誦,給幼兒整體的印象,通過圖譜展示,讓幼兒能夠根據圖譜反應出詩歌的句子,而通過提問幼兒最喜歡的句子,幫助幼兒鞏固詩歌內容。整個環節讓幼兒在聽聽、說說的過程中發展了表達能力和善于傾聽的技能。最后通過角色朗誦,讓幼兒能夠真正理解詩歌。)
四、多元練習,鞏固提高
1、游戲情境:這么美的詩歌,老師也想來表演一下了,我就來當風娃娃吧,請四位小朋友來當水果娃娃。(佩戴頭飾)
2、如果幼兒興趣高漲的話,教師可以酌情再玩1--2次。
(通過一定的游戲將活動再次帶入高潮,游戲對于營造氛圍、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具有很好的效果,同時也體現了“生態課堂”的理念,充分發揮了幼兒的自主性。)
五、情感提升,結束活動
1、簡單仿編:秋天除了這些水果娃娃會豐收之外,還有哪些也豐收了呢?請你也用詩歌的句式來說一說(有針對性地請2名幼兒即可)
2、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一首詩歌,你們喜歡嗎?秋天真是一個豐收的季節,五顏六色的水果把它裝扮得真好看。我們趕緊回教室,嘗一嘗這些好吃的水果吧!
(根據需要,如果時間允許,可以適當增加仿編的次數。如果時間已經超出,則仿編可以放在延伸活動進行。)
六、說活動延伸
活動延伸是活動的延續,對于鞏固所學內容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從領域滲透和家園共育兩方面進行說明:
1、領域滲透:在美工區擺放一些白紙和畫筆,供幼兒仿編和繪畫使用
2、家園共育:請家長繼續和幼兒鞏固詩歌《秋的畫報》,有條件的話在來年秋天帶幼兒實地感受豐收景象。
(《綱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充分發揮這一資源的作用。”)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4
導讀:
我今天選擇說課的主題內容是“我自己”。我的教育對象是小班小朋友。小班小朋友他們的思維是具體形象的,在學習過程中著重于感知事物的明顯特征,并盡量與他們自身有著較強情緒體驗的經驗結合起來,因此,為小班幼兒安排的活動內容要更貼近幼兒的生活。
背景:
我今天選擇說課的主題內容是“我自己”。我的教育對象是小班小朋友。小班小朋友他們的思維是具體形象的,在學習過程中著重于感知事物的明顯特征,并盡量與他們自身有著較強情緒體驗的經驗結合起來,因此,為小班幼兒安排的活動內容要更貼近幼兒的生活。我在“我自己”這個大主題背景下,根據小班幼兒喜好和生活經驗,將預設一些活動,如“自己的玩具”、“我的漂亮衣服”、“我自己的家”、“我的小手和小腳”等小主題。接下來,我要介紹的活動——“漂亮的鞋印”就是“我的小手和小腳”小主題下的一個集體活動。
這里介紹一段小插曲。有一天我班的萱萱小朋友不小心把一團橡皮泥踩在了腳下,萱萱的鞋底花紋便清晰的印在橡皮泥上面。我拾起橡皮泥對萱萱說:萱萱你的鞋印真好看。其他小朋友聽到了也湊了過來,爭著看那團橡皮泥。我忙說:你們的鞋底也有著秘密,不信你抬起腳自己看看。孩子們都抬起了自己的小腳看了起來。于是孩子們的興趣點從橡皮泥的花紋迅速過渡到對自己鞋底產生興趣,看看自己的小腳、講講花紋……于是我就萌發了開展這個集體活動的意念。
大家都知道鞋子是千姿百態的,有名稱的不同、有質地的不同、有外形的不同、有功能的不同等,對于小班幼兒,他們的認識是具體的,只能根據外部特征來區別事物,鞋子的不同中最直觀的就是外形,幼兒對此已有了一定的認知經驗,但鞋子除了上面花樣的變化,其實鞋底也有許多學問,藏著許多秘密和教育契機,這也是平時常常被老師和孩子們忽略的。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鼓勵幼兒觀察、發現鞋底花紋的不同,并能大膽地表達表現。
2、通過與鞋印做游戲,引發幼兒對自己鞋子的喜愛,體驗和鞋子做朋友的快樂。
活動流程:
第一個環節:鞋子跳舞了
第二個環節:我和鞋印做朋友
第三個環節:鞋子、鞋印手拉手
第一個環節“鞋子跳舞了”。小班的孩子好動、好玩,認識學習很大程度依賴于行動。“鞋子跳舞了”就能滿足孩子好動的天性,在游戲中讓幼兒體驗學習活動的快樂。為了讓孩子無拘無束地玩,在創設環境和提供材料上我從“大”上面做文章。我準備大的顏料盆,幼兒可以雙腳踩在盆里;還有半個教室大的圖畫紙,圖畫紙不是以一張方方正正的形式出現,而是以一條大路的方式,彎彎的,圍著教室展開,大路的寬度大約可以讓四個孩子平排行走,這樣的設計是為了讓孩子自由的印畫,同時又便于下一個環節孩子欣賞自己的作品;另外我還會和家長取的聯系,發揮家長的資源和教育配合者的作用,讓家長當天給孩子穿著一雙鞋底花紋明顯的鞋子。“鞋子跳舞”還離不開音樂。我會在活動中放一段歡快的背景音樂,并帶著孩子們跟著音樂的節奏,一會兒在顏料盆里走走,一會兒在紙上跳跳、扭扭、踏踏,還可以跟著音樂引導幼兒快快的走、慢慢的走,讓鞋印印滿紙上的每一個角落。在活動中我還要關注一些膽小的孩子,鼓勵他們大膽的走、大膽的印,此外還要注意幫助動作過快過強的孩子,要他們小心,不撞痛別人、不打翻顏料盆……整個第一環節強調營造一種愉快、歡樂、無拘無束的游戲氣氛,讓孩子體驗鞋子跳舞的快樂,讓孩子有充分表現的機會。
第二個環節“我和鞋印做朋友”,這是整個活動的重要環節。我要鼓勵幼兒去觀察、去發現鞋底花紋的不同,并大膽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覺。一開始教師與孩子圍坐在大路旁,告訴孩子我們跳舞跳累了要休息一下,鞋子也累了,讓它也休息休息。這種帶有情感的話語可以激發幼兒對自己鞋子的喜愛和保護的情感,也為了讓孩子脫下鞋子,把鞋底朝上,可以幫助孩子尋找自己的鞋印。然后是一個分享交流的過程。分享交流是學習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其作用是讓幼兒盡情盡興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經驗和感受。在觀察和發現中,孩子的積極性一定非常的高,因為這是他們自己的作品,同時,孩子一定會發現鞋底花紋也有不同:有的是一條條的,有的是有圖形變化的,還有的印有小動物……通過觀察使孩子們知道原來別人的鞋印和自己的不一樣,有這么多的鞋印,豐富了孩子們的感性認識。這時我還會有意識地向孩子提出問題,如“為什么我們的鞋印大小不一樣?”“為什么這個鞋印只有半個”“為什么這個鞋印這么清楚?”“為什么這里鞋印多那里鞋印少?”……
在觀察比較中幫助孩子回憶跳舞時的情景——抬起腳跟走鞋印只留下半個,印出來清楚的是慢慢走的時候留下的,鞋印大小不一樣是因為我們小朋友的腳大小不一樣……在活動中,孩子的語言表達是一個關鍵問題,小班小朋友他們最初表達的一定是他們直觀看到的東西,多數是以單詞的形式出現,如圓圓的、彎彎的,有米老鼠等等,這時老師的作用除了幫助孩子表達清楚,還可以根據小班下期幼兒語言表達能力不斷增強的特點,通過編順口溜的形式,把花紋與孩子生活中的某些相似的東西聯系起來,提高孩子的表述能力和想象力,這也是這個活動的難點部分,如一條條的就可以編成“鞋印鞋印真漂亮,就象小河流啊流”,又如鞋底有個米老鼠,就可以編成“鞋印鞋印真漂亮,米老鼠對我笑哈哈”……
《課程指南》中提出3歲的兒童愛模仿的特點是非常突出的,模仿是這一時期孩子的主要學習方式,所以我鼓勵孩子跟著老師一起念、一起編。由于孩子表達能力有限,我要注意引導,如“鞋印鞋印真漂亮,圓圓的像什么呀?”孩子就會結合生活講出像氣球、像泡泡,教師應及時回應,把孩子的'回答編進去,并鼓勵孩子自己大膽的編,逐步從單詞形式過渡到簡單句子型。這個要求對孩子已有的語言表達能力是有一定挑戰性的。在看看、講講、編編中,幼兒的表達內容在不斷的變化,這樣不斷滿足孩子的好奇心,激起幼兒學說順口溜的興趣。在整個活動中,老師要特別關注幼兒的回答,及時抓住教育契機,如有孩子發現了自己的鞋印,老師就要加以表揚,并用“***小朋友鞋印真漂亮,……”以此激發孩子尋找自己的鞋印的興趣。
第三環節“鞋子和鞋印拉拉手做朋友”。孩子看了各種各樣鞋底花紋,還和老師一起編了順口溜,他們一定還想找找自己印的鞋印在哪里,所以我決定在最后一個環節再次讓孩子們動一動。這時顏料也基本干了,因此最后一個環節就可以讓孩子拿著自己的鞋子,看看、走走、找找,這時歡快的音樂再次響起,愉快的尋找游戲開始了。其實,這也是一個配對游戲,找到自己的鞋印就站上去或把鞋子放上去就代表朋友找到了,孩子們還可以相互之間看看找找,并自由進行交流“我的鞋印在這里”“我的鞋印彎彎象小河”……這一過程可再次讓孩子們體驗我和鞋子做游戲的快樂。
整個活動都是圍繞孩子自己的鞋子展開的,充分展現孩子自主的表達表現,在愉快、輕松的游戲中學習、感知,滿足了孩子的好動和好奇心,又能激發他們對自己鞋子的喜愛,知道鞋底的秘密。在活動中,老師是引領者,幼兒是主體,我會關注每一個孩子在活動中的情況,會去幫助膽小的孩子去游戲、去表現;教師也要保護敢說敢做孩子學習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并給予肯定;還要注意那些一般不起眼的孩子,挖掘他們的潛力,可以引導他們從模仿開始,為每一個孩子兒提供表現的機會,使不同能力層次的孩子都能得到發展。其次,活動中我還盡可能抓住活動中教育契機,利用孩子身邊的一切資源進行整合,以給予孩子多元智能發展的機會,如:孩子在玩色時再現對顏色的認知、老師還可以提醒孩子在行走時盡量不要踩到別人的腳印,這可以促進幼兒走的動作發展;在觀察時可以比較大小、多少等等。
接下去,在延伸活動和其他活動中,我將繼續引導幼兒開展“鞋印變變變”的活動,讓幼兒在印好的鞋印上大膽想象和創造;請幼兒回家去觀察大人的鞋子,看看爸爸媽媽的鞋底會有什么秘密、大人的鞋子和我們有什么不一樣……,從而使主題活動不斷豐富、充實,整合。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5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小熊請客》。我的說課設計分為:教材分析、活動目標、活動重難點、活動準備、教法學法、活動過程、活動反思七部分。
一、教材分析
《小熊請客》選自小班《幼兒用書》主題五的語言活動。眾所周知,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是幼兒所熟悉喜愛的。新《綱要》指出:"一個活動的選擇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他們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結合幼兒的這一特點,我選擇了故事《小熊請客》。此活動故事形象鮮明突出,能夠激發幼兒興趣,學習時不用刻意去記憶,且將表演融入到教學活動過程中,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同時還能通過活動將幼兒零碎的經驗進行整合,幫助幼兒提升經驗,發展思維能力,提高幼兒學習積極性,讓幼兒在故事中養成良好的文明禮貌、行為習慣。
二、活動目標
《綱要》中指出:目標要注重全面性,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根據小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和年齡特點,我確立了包含認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標:
1、認知目標:了解幾種小動物的生活習性。
2、能力目標:理解故事內容,了解請客、做客的簡單禮節,學會使用禮貌用語"你好""請""謝謝",培養幼兒認真傾聽的良好習慣。
3、情感目標:感受朋友友好相處的快樂。
三、活動重點及難點
1、重點:讓幼兒喜歡傾聽故事,了解幾種小動物的生活習性。
2、難點:感受朋友友好相處的快樂,理解學會使用禮貌用語"你好""請""謝謝";在活動中以提問、表演、模仿等方法來突破此難點,鼓勵幼兒積極表演;表演的同時也加深了對故事的記憶。
四、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讓幼兒提前了解小動物的生活習性。
2、物質準備:小熊、小貓、小兔、小狗頭飾;多媒體課件;小魚、肉骨頭、蘿卜圖片等。
五、教法、學法
1、教法
《綱要》中指出:教師是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與引導者。因此在活動中我主要采用了提問引導法、視聽結合法和角色表演法這三種教學方法。
2、學法
幼兒始終為活動的主體。通過觀察、討論、游戲練習等方法,由淺入深,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玩玩、演演的輕松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
六、活動過程設計
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活動目標,我設計了以下三個環節:課件導入,激發幼兒興趣;角色表演,學說禮貌用語;活動延伸,提升幼兒能力。
(一)課件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1、出示小熊的課件,提問幼兒:
"小朋友,畫面上是誰?"(幼兒觀察后說出小熊)
"猜猜今天他在家要做什么?"(引導幼兒說出今天小熊要請客)
"小熊都準備了哪些好吃的東西?"(引導幼兒說出畫面中的食物,并讓幼兒根據食物想一想小熊會請哪些客人,以此提高幼兒注意力,引發幼兒興趣)
2、演示課件第一部分,幼兒觀察畫面,引導幼兒討論:"誰來了?它說的什么呀?小熊是怎么說的?小熊會請他吃什么呢?"討論后得出結論--喵喵喵,喵喵喵,原來是小貓來了,小貓很有禮貌地說:"小熊你好!"小熊也很有禮貌地回應:"小貓,請你吃魚。"讓幼兒了解別人在給你東西時,應該說"謝謝"。
在幼兒理解了故事的第一部分后,為了讓他們加深對故事的理解、記憶,我又引導他們學一學小貓的聲音和接受食物時的動作,讓幼兒能大膽地參與活動。
3、同樣方法依次演示課件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讓幼兒理解故事并仿編動作。
這一環節的創設,采用提問引導法和視聽結合法,在講述故事時,充分調動幼兒的視覺器官,邊講述邊提問,通過課件再現故事情景,讓幼兒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便于理解故事內容,并以不同的口吻有表情地講述,以此激發幼兒學習故事的興趣,突破了教學重點,此環節用時7分鐘。
(二)角色表演,學說禮貌用語。
1、教師引導幼兒根據故事內容進行講述,請幾名幼兒自主選擇喜歡的動物頭飾,分別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模仿小動物進行對話,并加上相應的動作,這樣不僅使幼兒加深了對故事的記憶,更鞏固了對"你好""請""謝謝"等禮貌用語的認識。過程中教師及時對幼兒進行鼓勵。
2、幼兒參與其中,成為故事的主人,在親身體驗中獲得了表演的愉悅性,增強了對故事的理解。表演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和合作能力都得到了鍛煉和加強,以此突破了教學難點。這一環節用時6分鐘。
(三)活動延伸,提升幼兒能力。
充分發揮區角的用途,將圖片、頭飾投放到表演區供幼兒繼續表演。
七、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我突破了以往故事教學環節單一,講多動少的弊端。在整個活動中始終圍繞小熊請客的過程,配以課件,圖文并茂,刺激幼兒的視覺,培養幼兒感恩的美德;幼兒能較好地理解故事內容,并將故事巧妙地與表演相結合;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自由靈動的氛圍中完成了教學目標。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師能給予批評指正,讓我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長。發送短消息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6
一、說設計意圖
小班幼兒正處于具體形象思維階段,通過日常觀察,時常看見孩子在點數仍然存在于唱數階段,沒有辦法進行手口一致地點數.《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教材的選擇既要符合幼兒現有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戰.”因此,5以內的基數是符合小班下學期需要與發展水平的.那么如何讓孩子在玩中學呢?我選擇孩子們喜歡的動物形象“小象和大象”,創設“去小象家做客”這一情境來完成本次的教學活動——大腳印、小腳印.
二、說目標
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指南》和活動內容,結合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我制定了,適合幼兒最近發展區發展的兩個目標:
1.知識目標:初步感知5以內的數量,能夠手口一致的點數并說出總數.
2.情感目標:聽到指令后能準確點數并做出反應,體驗數數活動的樂趣.
為了更好的完成本活動教育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確定為:能手口一致的點數,并說出總數.活動的難點定為:聽到指令后能準確點數并做出反應.
三、說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了完成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環境、材料相互作用獲得發展的,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所以,我既進行了物質準備又考慮到幼兒的知識經驗準備.為了更好的進行教學,我為本次教學活動準備了
物質準備
1.情景表演去小象家做客,蔬菜卡片:兩顆白菜、三根黃瓜、四個茄子、五個西紅柿.
2.數腳印,4個大圓、5個小圓.貼在地面上,當做大象、小象的腳印.
3.大小呼啦圈兩個.
知識準備
幼兒已對4以內數量有經驗和認識.
四、說教學法
(一)教法
小班幼兒的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指南》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為了吸引孩子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采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活動中我運用了:
1.情景表演法:活動導入部分既要讓幼兒發現問題,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問及探索,又要通過幼兒感興趣的方式設置懸念,因而我設計了“去小象家做客”這一情節,并通過情景表演的方法啟發幼兒思考來理解數的概念.
2.談話法:在活動中適當的問題有助于活躍幼兒的思維,啟發學習,有利于幼兒獲得新知識和發展智力,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和較好的語言習慣.因而我設計了“數腳印”著一環節,通過談話法讓幼兒感知5以內的數量.
3.游戲法:根據“幼兒園活動組織應以游戲為基本形式,教育寓游戲之中”這一精神,我采用了游戲法,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是引導幼兒主動學習的重要方式.
運用這些方法,我克服教師說教的傳統形式,讓幼兒在游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習得經驗.
(二)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游戲活動,既讓幼兒獲得了學習的技能又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為了更好地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幼兒看一看、數一數、說一說、玩一玩等多種形式,讓幼兒積極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
五、說活動的過程
為了達成預期的教學目標,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系統性的規劃,遵循目標性、整體性等原則,設計了三個環節來展開: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活動開始我以創設情境“去小象家做客”引入活動.師:“小朋友今天我們要去小象家做客,我準備了些蔬菜.先請小朋友數一數,每種蔬菜有幾個?”這時引導幼兒伸出右手食指,從左向右依次點數并說出總數.
此環節以“去小象家做客”引入活動,能有效的吸引孩子,引發孩子的興趣,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讓孩子通過數蔬菜的數量,探索、感知5以內的數量,并能跟著老師嘗試用手口一致的方式點數1~5以內的數量.
第二環節:數腳印.
(1)水果數好了,現在我們就到小象家做客.請小朋友坐好,閉上眼睛,跟老師一起數數,當我們數到5的時候你們就把眼睛睜開,睜開眼睛時我們已經到小象家了.咦?今天小象不在家,孩子們快看地上有大大小小的腳印,猜猜這會是誰的腳印呢?(幼兒說出是大象和小象的腳印)
(2)然后讓幼兒一起數一數,大腳印有幾個?小腳印有幾個?
此環節是為了讓孩子們再次感知5以內的數量,并能嘗試自己來點數,突出了本活動的重點,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
第三環節:游戲“量腳印”
為了讓活動更完整、更有趣,我設計了“量腳印”的游戲,小班的孩子參與游戲的積極性很高,從而把整個活動推向高潮.
(1) 老師和小朋友交替念兒歌《腳印》.當老師說到“5個小孩那么大”時,5名幼兒跑到大圓內,老師和小朋友一起數一數,看看是否正確.
(2) 游戲繼續,老師和小朋友交替念兒歌.請幼兒依次參加游戲,進行嘗試,教師可以隨機變化兒歌中的數量,幼兒聽到指令后做相應判斷.
此環節是運用游戲,讓孩子加深對5以內數量的認識,讓孩子聽到指令后能準確點數并做出反應,體驗數數活動的樂趣.
結束活動:活動結束后讓幼兒數數周圍物品的數量,并且提示幼兒要一個一個的點數.
這節課,我通過以上三個環節的教學設計,既遵循了概念教學的規律,又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在教學過程中讓幼兒動口、動手、動眼、動腦為主的學習方法,使幼兒學有興趣、學有所獲.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7
一、說教材
依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對藝術活動提出的“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基于這點要求,在幼兒聽過故事,學過歌曲的基礎上,引導幼兒注意觀察小蝌蚪的外形特征和游動姿態,通過“觀察—想象—創作—欣賞”這一過程,可以進一步豐富幼兒的情感,發展積極性思維及操作能力。這不僅僅體現在美術這一學科中,在其他的學科中也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說幼兒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接受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興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因此,正確掌握幼兒年齡階段目標和幼兒近期發展情況,是每位教師設計和組織活動的必要前提。幼兒在初步接觸美術后覺得用一支筆可以畫出很多的東西,很有意思。他們就拿著筆隨意的畫啊畫的,這就需要教師去引導幼兒理解美術,使幼兒都能通過動手操作而體驗到成功的快樂,讓幼兒愛上美術。
三、說教學目標:
1、學習用手指壓印和添畫曲線的方法,表現各種動態的小蝌蚪。【依據《綱要》中提出的:進行藝術活動時,要根據幼兒的發展情況和需要對表現方式和技能技巧給予適時、適當的指導來定位的。】
2、培養和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想像力,提高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及大膽作畫的能力,體驗美術活動的快樂。【體現了本節課的主要設計意圖,依據《綱要》中要求突出“情感”、“興趣”、“態度”、“個性”等方面的價值取向,著眼于培養幼兒終身學習的基礎和動力。】
3、作品展示,欣賞作品并互相交流,分享成功的快樂。【依據《綱要》中“為幼兒創造展示自己作品的條件,引導幼兒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和相互欣賞”。在這里為幼兒的語言發展提供機會,使語言教育滲透在美術活動中。】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培養和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想像力,提高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及大膽作畫的能力。
突出重點的方法:主要通過幼兒動手操作的過程,來實現幼兒在“興趣”和“體驗”方面的發展。
(2)難點:幼兒對小蝌蚪各種動態的表現。
突破難點的方法:幼兒通過觀看動畫的方式,了解小蝌蚪的各種動態。
五、說教法:
①“直觀演示法”,通過課件演示,形象生動的導入課題,引起學習的興趣。
②“啟發性提問法”,引導幼兒帶著問題去觀察并思考。
③“示范講解法”,幫助幼兒掌握正確的表現方法,主要體現了“幼兒才是活動的主體,教師應該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這一理念。
六、說學法:
1、“討論法”,在觀察之后和操作之前,提供給幼兒一個相對自由的空間,鼓勵幼兒大膽討論,有利于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2、“操作法”美術活動中常用的學法,幼兒通過動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從中體驗情感教育。
七、活動準備:
1、幼兒生活經驗和知識的準備。在日常生活中,讓幼兒多觀察自然角里的小蝌蚪,使幼兒熟悉“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和歌曲
2、教具及材料準備:《小蝌蚪找媽媽》的課件和“青蛙媽媽”的大圖片;
幼兒的的操作材料:每組一盤黑色的顏料;人手一支黑色水彩筆。
八、說活動過程:
整個活動程序概述為“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觀察動畫、比較形態→自由討論、大膽想象→自我創作、示范講解→作品展示、互相欣賞”五個部分。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手指歌。意圖是利用幼兒學過的游戲,增加活動的生動性,讓幼兒一開始就帶著愉快的情緒參與學習。
2、課件里出現皺著眉頭的青蛙媽媽,教師提問,幼兒帶著問題看圖。意圖是預設情境,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3、說《小蝌蚪》兒歌,課件里出現找到媽媽的小蝌蚪圖片,青蛙變成高興的表情。意圖是以說兒歌的形式,讓幼兒初步體驗到幫助別人的快樂。課件的演示,用來創設一個“小蝌蚪找媽媽”的游戲情景來貫穿課的始終,為幼兒創設一個輕松的學習情境,吸引幼兒的注意力,為活動的順利進行做好鋪墊。體現了《綱要》中提出的“以游戲為幼兒的基本活動”這一理念。
(二)觀看動畫、比較形態
動畫里出現小蝌蚪往不同方向游動的畫面。意圖是用啟發性提問法,明確的把“觀察”和“比較”這兩個任務交待給幼兒。
(三)自由討論、大膽想象
1、幼兒通過觀看動畫,討論小蝌蚪的各種游泳形態。意圖是在幼兒頭腦中形成小蝌蚪游動的初步印象,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理解,提示幼兒要說完整話,充分調動它們學習的積極性。
2、總結小蝌蚪游動姿態,幼兒想象小蝌蚪的畫法。意圖是在觀察之后和操作之前,提供給幼兒一個相對自由的空間,鼓勵幼兒大膽討論,有利于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自我創作、示范講解
1、把操作材料都利用起來,請幼兒變出可愛的小蝌蚪。意圖是主要依據于《綱要》對藝術活動提出這樣的要求:“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
2、幼兒探索畫法,教師示范講解。在幼兒自由探索之后,請畫得好的幼兒上來畫一畫、說一說自己的方法。老師及時表揚和肯定幼兒的想法和創造。最后,再來解決這節課的難點。老師一邊示范一邊講解:“先用食指的指腹在顏料中輕輕蘸一下,然后把指腹按在紙上,再用水彩筆畫上彎彎曲曲的尾巴,一條可愛的小蝌蚪就在游動了。”重點指出一次多壓印幾個小蝌蚪的身體,然后在不同的位置添畫細尾巴。意圖是避免幼兒在美術活動中時間的隱性浪費,從小培養幼兒學會統籌安排的好習慣。
3、幼兒再次操作,體驗創作的樂趣。
請幼兒再次作畫,同時播放“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意圖是為幼兒創設一個輕松愉快的情景環境,同時進一步提高幼兒對活動的興趣。幼兒通過動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從中體驗情感教育,體驗創作的樂趣。
請作完畫的小朋友把材料和工具放回原處,用肥皂把手洗干凈。意圖是這些看似點點滴滴的常規教育,就蘊藏在幼兒一日生活活動中,老師應該充分利用一切教育機會,鞏固幼兒良好習慣的養成。
(五)作品展示、互相欣賞
課件里出現小蝌蚪找到媽媽在圖片,為幼兒創設情景。出示青蛙媽媽的大圖,幼兒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在大圖上。引導幼兒相互欣賞,交流自己的創作經驗,師生同唱歌曲《我有一雙小小手》。意圖是交流自己的創作經驗,夸夸自己能干的小手,為幼兒的語言發展提供機會。這個環節又利用了情景游戲,頭尾呼應,把活動推上新的高潮。讓幼兒充分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九、活動延伸:
充分利用這次繪畫活動師生共同布置“小蝌蚪找媽媽”的主題墻面,學故事、唱歌曲,學做“小蝌蚪找媽媽”的音樂游戲。請幼兒繼續探索“小蝌蚪和青蛙的秘密”,收集相關資料,相互交流自己獲得的信息。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8
一、說教材:
《感知4以內的數》是幼兒園小班數學內容,本節課要求幼兒對4以內的數量能手口如一的點數,一般來說,3,4歲的兒童對數的概念已有一定的認識,讓幼兒學習手口一致點數,可為幼兒在今后學習數學打下基礎。因此,我把本節課的目標定為:
1.認知目標:通過游戲,觀察、操作使幼兒初步感知4以內的數量。
2、思維拓展目標:
(1)通過活動感知4以內的數量。
(2)學習手口一至地點數并說出總數。
3、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重難點:手口如一的點數出4以內的數量。
二、說準備:
為了更好的進行教學,我為本次教學活動準備了,掛圖,花朵,小鳥,小兔,禮品盒幼兒操作材料等。
三、說教法學法:
這一節課的教學對象是小班幼兒。他們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學方法為主,創設情境,設計了以游戲的形式,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充分發揮幼兒的學習積極性。
為了更好地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幼兒聽一聽,數一數、說一說、做一做等多種形式,讓幼兒積極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
四、說程序設計:
課堂教學是幼兒數學知識的獲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發展以及思想品德的養成的主要途徑。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系統地規劃,遵循目標性、整體性、啟發性、主體性等一系列原則進行教學設計。設計了四個主要的教學程序:
1、講述故事,引起興趣,在這個環節中,我利用故事《春姑娘來了》,來引發幼兒愛聽的,愛看的目的。
2、指導觀察,感知數量,在這個環節中我利用掛圖,讓幼兒說出圖中有什么,它們分別有幾只,讓幼兒進一步,感知4以內的數量,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
3、運用游戲,加深對數量的認識,在這個環節中我讓幼兒進行操作游戲活動,從而進一步讓幼兒鞏固幼兒對4以內數的感知。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
這節課,我通過三個環節的教學設計,既遵循了概念教學的規律,又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指導幼兒觀察、游戲,操作,獲取新知;同時注重培養幼兒的思維和各項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讓幼兒動口、動手、動眼、動腦為主的學習方法,使幼兒學有興趣、學有所獲。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9
一、說教材:
l 本次活動是兩個主題的交匯,又是兩主題之間的橋梁:本次活動是《我愛我家》和《冬天來了》兩個主題的有機融合——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其樂融融的吃著火鍋,即溫馨又熱鬧;即暖身又暖心;同時也因為本次活動“吃火鍋”的情景,很自然的將“冬天里怎樣讓自己暖和”的話題拋于孩子們,自然“冬天”的主題也就由此拉開序幕,因此可以這樣說《吃》是《家》與《冬》過渡中的必要橋梁。
l 教學活動內容的多元性與整合性:《指南》中指出:“學習活動內容的選擇和安排,應充分體現全面、整體的要求,有利于對幼兒經驗的全方位、多層次的拓展和基本學習能力的全面培養。”因此活動中有許多的顯性與隱性教育內容,體現了以上的教學理念:認知上的——認識各種常見的食物;初步了解并會區分葷蔬菜;知道吃火鍋能讓自己變得暖和;行為習慣上的——知道樣樣東西都是有營養的,不挑食;嘗試著與同伴合作著玩,學會協商、謙讓、合作的游戲;情感體驗上的——感受一家人在一起的其樂融融,感受家的溫馨與溫暖;在扮演游戲中體驗做爸爸媽媽的快樂,滿足長大的情感傾向;語言表達上的——學說完整的話;樂意將自己的想法與行為用語言表達出來;能說完整話“我喜歡……,火鍋里要放……” ;創新思維上的——“與別人說的不一樣”的引導,激發幼兒積極的思考,再現并調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主動運用并解決學習中的問題。
l 教學目標的定位: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雖然在以上內容的闡述中有許多的教育價值,但相對來說在一次教學活動中總是有側重點的,因此本次活動的目標為:1、喜歡聽故事,樂意嘗試仿編故事。2、感受一家人在一起的其樂融融,在模仿中體驗一起玩的快樂。以“體驗”“嘗試”為主的教育目標對小班
幼兒來說是較為適宜的。
l 對教材的改編順應幼兒的認知特點,適宜小班幼兒對故事的仿編:將原教材中的人物“小貓”“小狗”“小兔”改為“妞妞一人家”,因為《家》的主題是孩子們熟悉的,又是孩子們樂意模仿的,因此本次活動的開展是建立在孩子們豐富認知經驗之上的,由此在活動中寶寶能結合自己的已有經驗大膽的說、與別人說的不一樣,仿編故事的教學目標也在自然而然中得以實現。
二、說教學法:
二期課改賦予我們這樣的理念——以幼兒發展為本;課程應與幼兒階段的學習特點與身心發展水平相適應,激發幼兒積極、主動地學習。為此在整個活動中運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l 生活化情景創設法:在《指南》中說道:3歲兒童可以敘述生活中發生的事情,只是在敘述時不很流暢,帶有很大的情景性。本次活動是以語言為主的學習活動,結合小班幼兒這一年齡特點,為孩子們創設了與自己熟悉的生活相仿的情景——一家人在冬天里吃火鍋。
[page_break] l 角色扮演法:《綱要》中指出:3歲兒童愛模仿的特點非常突出,模仿是這一時期兒童的主要學習方式,他們通過模仿來學習別人的經驗和行為習慣。因此,整個活動中讓孩子們通過扮演家人來再現“吃火鍋”這一故事情景,在角色扮演與模仿中自然的學著講故事,甚至是仿編出故事。
l 游戲體驗法:3歲幼兒得年齡特征中有明顯得一點,即很大程度上認識依賴于行動。他們得思維大多是由行動引起得,往往會先做后想,或邊做邊想。結合這些年齡特征,在活動中運用了游戲體驗得教學方法,旨在讓孩子們在親自操作、游玩中認識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葷蔬菜;在游玩中樂意開口說一說;在與同伴一起的游戲中體驗大家一起玩的快樂,從自我中走出,更自然的接納同伴……種種的教學目標由于游戲的介入更容易被孩子們主動的內化。
三、說過程:
本次活動共有四個部分組成:情景感知 —→ 交流體驗 —→ 游戲遷移 —→ 延伸
第一部分直接以“妞妞家真熱鬧,讓我們去看看”的情景性語言開門見山,直入主題。緊接著多媒體的演示,給孩子們直觀形象的視覺沖
擊,而故事內容也在演示中自然而然的躍入寶寶的耳中。為了了解孩子對故事的掌握程度,更為了幫助寶寶更好的理解故事內容,就以兩個緊扣故事內容的問題幫助幼兒盡快的通過理解故事來進入故事情景中,為后續的活動做好鋪墊。
老師在對幼兒的回答做相應的小結時,又自然的引出“我也很想吃火鍋”這個情景,以情景化的言行為仿編故事起到了規范示范的作用,而后緊接著問“誰想和我一起吃火鍋”這樣的情緒調動,又將孩子之間的榜樣示范作用激發了出來;在這一過程中,因為幼兒的個別示范也讓老師有機會看到不同能力幼兒的不同表現,并及時做出反應與調整,將“在人數較多的集體活動中很難兼顧集體”這一現實問題的解決有所緩解——多個同伴的示范,給了幼兒在自己游戲時的模仿雛形。
當幼兒個個想上來與老師一起吃火鍋時,在激起幼兒迫切想參與的內區動力時,“你們想吃火鍋嗎?”更為幼兒對活動的主動參與推波助瀾,于是將“人太多怎么辦?”的現實問題拋給這些小班孩子時他們也能積極的調用自己的已有經驗嘗試解決。而分家家,扮演家人一起吃火鍋的情景游戲也在幼兒濃厚參與的興趣下拉開序幕。孩子的游戲體驗是本次活動的高潮部分,老師以做客的情節、客人的身份參與活動并給予及時、適時的指導。最后的分享是對孩子們整個游戲行為的梳理,特別是形式多樣的、結合整個情景的分享,如以“家庭”為單位的介紹,旨在激發每個孩子對自己游戲行為的回顧、關注;在情景中培養幼兒傾聽他人說話的習慣;更是在這一環中,結合自己的已有經驗嘗試仿編故事,體驗仿編故事的快樂。
此活動對我班幼兒來說是較具吸引力的,而活動本身也很有教育價值可以挖掘,如葷、蔬菜的識別,分類;運用各種材料制作火鍋料來豐富吃火鍋的游戲等等,因此活動并沒有因為這次集體學習活動而結束,可以說,本次活動只是“我愛我家”主題活動的一個延伸;也是“吃火鍋”活動的一個導入;更是進入冬天主題活動的一個引子。
活動名稱:吃火鍋
活動目標:1、喜歡聽故事,樂意嘗試仿編故事。
2、感受一家人在一起的其樂融融,在模仿中體驗一起玩的快樂。
活動重點:嘗試仿編故事,能和別人說的不一樣。
活動難點:感受一家人在一起的其樂融融。
環境與材料:
l 經驗準備:
1、在小社會中重點引導“小菜場”活動,熟悉各類菜名,對葷蔬菜有初步的了解。
2、每個孩子在家都有過吃火鍋的經歷。
l 材料準備:
1、廣告紙上剪下的各種食物圖片。
2、圓形鐵盒7個、各種食物仿真玩具、紙杯、碟子、筷子、小勺
3、實物投影儀、妞妞、爸爸、媽媽、火鍋等圖片
活動流程:
情景感知 ——→ 交流體驗 ——→ 游戲遷移 ——→ 延伸
活動過程:
一、情景感知:
1、導入“今天妞妞家真熱鬧,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2、多媒體演示,欣賞故事:冬天的天氣真冷呀,爸爸媽媽說:“我們來吃火鍋吧。”媽媽說:“我喜歡吃青菜,火鍋里要放青菜。”(邊說邊將青菜放入“鍋里”)……爸爸——魚;妞妞——肉
3、問題:妞妞想考考我們小朋友的眼睛亮不亮,耳朵靈不靈。
l 今天妞妞家發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吃火鍋)
l 火鍋里有些什么東西?這些東西是誰愛吃的?(引導幼兒學說故事中的話)
二、交流體驗:
1、過渡:火鍋可真好吃,里面的菜又多,吃著又暖和,我也很想吃火鍋。瞧,今天我也帶來了火鍋。沈老師說“我喜歡吃香菇、蘿卜和貢丸,火鍋里要放香菇、蘿卜和貢丸。”誰也想來和我一起吃火鍋的,一定要把你喜歡吃的菜的名字說出來,才能把菜放近火鍋里哦。
2、個別幼兒上前示范演示。
要求①幼兒說出要吃食物的名稱后才
能將相應的菜放入鍋里。
②能說完整話“我喜歡……,火鍋里要放……”
③鼓勵幼兒說的和故事里的、和別人說的不一樣。
3、老師結合幼兒的表現用故事中的語言小結:天氣真冷,沈老師說……
三、游戲遷移:
1、問題:你們喜歡吃火鍋嗎?為什么?(引導幼兒說說吃火鍋的心情——暖暖的、熱熱鬧鬧的)
2、小結并過渡:原來吃火鍋是件這么快樂的事情: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把大家喜歡吃的食物放在一個鍋里,大家一起吃,親親愛愛、熱熱鬧鬧,而且菜總是熱熱的,不會冷掉。你們想吃火鍋嗎?
[page_break] 3、過渡:人太多了,我們就分成7個家吧。蘋果家、桔子家……家的名字有了,那先來商量一下,你做這個家里的誰?(以組為單位,幼兒相互商量所扮演的角色)
4、“家里的人挺多的,所以在把吃的東西放進火鍋里之前先要像我們剛才吃火鍋那樣說說自己喜歡吃什么,把什么放進了鍋里,否則鍋里的菜太多了,等一會兒你會吃不到自己喜歡吃的東西的。”走,讓我們一起回家吃火鍋咯!
5、幼兒游戲,教師巡回觀察并適時指導。
l 不開口的幼兒:教師多以問答的形式引導幼兒開口說一說。
l 能力一般的幼兒:引導幼兒將多種菜名在一句話中說出,如爸爸喜歡吃青菜、粉絲、雞爪,火鍋里要放青菜、粉絲、雞爪。
l 能力較強的幼兒:嘗試著在自己喜歡的食物上關注“家人”的喜好,會將同伴的話編進故事中。
6、分享:以組為單位,交流分享:如“請蘋果一家來介紹一下”
形式:一組內能力弱的說說自己扮演的角色,和喜歡吃的菜、在火鍋里放的菜;能力強的,將一家人的行為編成故事。
四、延伸:
在區域活動內投放,并開展美術活動“吃火鍋”,利用各種材料和替代物豐富火鍋內的食物。
活動亮點:
幼兒對活動
的熱情、主動的參與;在活動中勇于表現,大膽的表達;由此可見本次活動是較為成功的。
l 教學內容來源于生活,注重活動是在幼兒的已有經驗上的建立,真正體現“尊重幼兒”“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因為“吃火鍋”的內容是小班寶寶所熟悉的,又因為與實際生活的的緊密聯系——冬天到了,在家里經常會吃火鍋。因此在活動中,孩子們會爭先恐后的說,大膽的表現自己的想法。這種積極調用自己已有教研的過程,正是幼兒主動學習的體現,與二期課改精神所要賦予我們的。
l 活動是教師為幼兒學習、發展搭建的平臺,幼兒才是活動中的主體。縱觀整個活動,孩子們在其中有許多的亮點之處是老師在預設活動中沒有想到的。這并不是說老師的預設活動沒有價值,相反的,如果一次活動,孩子的所有反應、行為與老師的預設相一致,那么孩子的“創新”又如何得以體現?如文靜這個“媽媽”在游戲后會說“我把喜歡吃的雞腿給寶寶天淇吃”,這樣的語言表達不僅是對故事內容的仿編,也是孩子積極思維的呈現,同時這種“及他”的情感更是作為小班寶寶難能可貴的精神體現。
由此思考:教學活動不在于老師教給孩子什么,而是孩子在老師預設的活動中;在老師創設的環境中通過自身的參與、互動,在集體的交流、展現中,將個人的經驗化為集體的經驗;在師幼互動、生生互動、與環境的互動中每個幼兒有所獲得,有所發展。
思考:
“站在幼兒的角度思考問題。”是二期課改的精髓,于我,在思想上有了這樣的認識,但如何將這種意識轉換成可操作的、行之有效的實踐,還需要我在今后的各種教學實踐中不斷的摸索與反思。
不足:
作為一個引導者,老師將關注更多的放在目標的達成上,因此在活動中未能更好的根
據幼兒的現實表現,將更多更有價值的教育理念有機融合。如在游戲時,發現孩子用手抓起“鍋”內的食物時,老師只是用情景性語言對這名幼兒進行引導,導致在觀察中發現其實這是個比較共性的問題,但也沒有及時的在集體中交流,失去一次很好的與生活經驗相整合的教育時機。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10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一、說教材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班語言活動《大老鼠找小老鼠》。選擇的教材應該有一點新意,或者說審視教材時有新的視角或觀點,這樣才能引起大家對活動的興趣;教材反映的內容應該貼切或接近幼兒生活經驗,便于幼兒的理解,能引起幼兒的共鳴。正是在有了這樣的思考后,我就把目標鎖定在了今天的語言活動《大老鼠找小老鼠》上,覺得這個活動的情景性很強,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
接下來我為大家介紹一下我對這個教材的分析和理解:
故事《大老鼠找小老鼠》主題單純,結構簡單,情節有趣。以“找”為線索,貫穿始終,通過簡單重復的禮貌對話,講述了大老鼠與小老鼠之間的友愛。故事中出現的幾種小動物形象:老鼠,大象,小熊,小兔,都是小班幼兒生活中所熟悉的,比較喜歡的動物形象。這樣的故事迎合小班幼兒的興趣指向,與他們的接受能力相符。也符合《綱要》中對語言教學目標中提出的“讓幼兒理解簡短的文學作品內容,初步感受其語言美,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的要求。
二、說教學目標在目標的定位上,我是這樣認為的:
《綱要》中指出:“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學習使用適當的、禮貌的語言交往。”因此我從認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設計了以下幾點目標:
1、認知上:在游戲情景中理解故事內容,讓孩子通過簡單重復的對話,在愉快的情緒中學習禮貌用語。
2、能力上:理解詞語“在里面”、學習詞“越來越小”,愿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3、情感上:通過故事讓孩子感受大老鼠和小老鼠友情。
三、說教學重、難點目標中提到:在游戲情景中理解故事內容,學習禮貌用語,感受大老鼠和小老鼠友情。因此,在活動中,我把這點作為教學重點。小班幼兒在語言表達方面不完整,有時只說了半句話就無法再說了,或表達不出心中的想法,根據幼兒的語言發展情況,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難點是:用比較完整的句子表達自己的想法。
四、說教學準備為了更好地服務于本次的活動目標,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前期知識準備:結合社會活動及日常行為培養,大多數幼兒喜歡與人交往,敢于表達,也懂得了一些粗淺地禮貌用語:如老師早上好,老師再見,謝謝等。
2、在活動中的準備:(1)自制小房子四間(由大到小的,可以疊套在一起)(2)四種動物圖片:大象、小熊、小兔、小老鼠(3)可站立的大老鼠(4)背景音樂、生日快樂音樂、故事錄音五、說教法在新《綱要》指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另一方面,幼兒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小班幼兒在直覺行動思維基礎上,逐漸演化為主要憑借事物的具體形象或表象進行思維,理解詞義和語言因此,根據以上精神和小班幼兒的學習特點,本次活動我采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直觀教學法,利用新穎直觀的教具,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活動一開始由一座“奇妙”房子導入,隨著故事情節的推進,這座小房子發生的奇妙的變化,原來最外面是大象的房子,里面藏著小熊的房子,再里面還依次藏著小兔和小老鼠的房子。由一座大房子變成了一個一個的小房子,設置這樣一個情境,幼兒就仿佛置身于真實的環境中,不僅可以吸引住孩子們的注意力,更讓孩子們直觀地、輕松地理解了“在里面”的含義。
2、口授教學法,活動中我配合使用意境優美的背景音樂,運用生動形象、清晰準確的語言講述故事,并通過與幼兒親切自然的交流提問,引導孩子認真傾聽,大膽回答問題,使幼兒真切的感受理解故事內容。
3、活動體驗法,在活動中創設游戲情境,激發幼兒的參與。游戲教學是減輕負擔、事半功倍的好方法,它的必要性表現在:游戲教學符合“愉快教育”的指導精神,“愉快教育”的實質是變“苦學”為“樂學”、變被動的“要我學”為主動的“我要學”。在游戲過程中,幼兒精神放松,課堂氣氛活躍,在愉快中得到知識,學到技能,鞏固知識。游戲教學符合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
4、賞識教學法,在活動中對于幼兒的表現及時的給予表揚鼓勵,以提高幼兒學習的興趣,并使課堂充滿活力,而且還有利于促進幼兒個性的形成和全面發展。
這些教學方法交替使用,互相補充,遵循“幼兒是通過自由觀察,積極探索進行學習的”這一認知發展規律。
六、說學法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讓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玩玩的輕松氛圍中掌握活動的重點、難點,幼兒運用了討論談話法、游戲聯系法等學習方法。
1、討論談話法:幼兒在討論、談話中能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是幼兒練習說話的好機會。
2、游戲練習法:幼兒在游戲中,邊游戲邊聯系故事中的有些句子,正體現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過程中發展起來的。
七、說教學過程我的活動過程:
根據小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和本活動目標要求,我設計了以下環節:
(一)、導入環節:由房子導入,引出活動內容。教師出示房子,引導幼兒觀察,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房子)調動了幼兒的興趣”房子是誰的呢“?。師:今天老師就告訴小朋友一個發生在房子里的故事。
(二)、基本環節:這部分是重點,我采用以下步驟和方法組織活動。
1、伴隨著優美的音樂,教師有感情的講述故事(預留故事結尾),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背景音樂起,師出示大老鼠,生動的講述大老鼠找小老鼠的故事,同時注意語音的高低、強弱、說話的速度和間隔與幼兒心理節奏釘適應,特別是對小班的幼兒更要放慢速度,使所提供的視覺刺激和聽覺刺激充分作用于幼兒的眼和耳,促進思維的發展。(我認為在講述故事時,配以優美的音樂,可以讓幼兒更好的入情入境,也是一種美的享受。)師:有一只大老鼠,它要找它的好朋友小老鼠,它來到一座大房子面前,門是關著的,接著講述大老鼠依次去敲大象、小熊、小兔的門,最后找到小老鼠的過程中,根據故事情節的展開我逐步打開套在一起的房子(目的在于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極好地引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并融入角色當中思考問題”里面會小老鼠的房子嗎?這是誰的房子?等等“,激起了幼兒探索的欲望,這一動作也讓幼兒更直觀的理解”在里面“這個詞的含義)對故事中大老鼠重復的禮貌問話:咚咚咚,請問這是小老鼠的家嗎?教師在講述時語言注意突出敲門的動作及重點詞”請問“,這樣便于吸引幼兒的視聽覺神經,一方面培養幼兒的良好傾聽習慣,另一方面也為下面提問環節設下伏筆,使幼兒能夠回憶起故事情節中的禮貌用語。
2、通過提問,回憶故事情節,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學習詞語”越來越小“結合掛圖完整欣賞,掌握對話、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心理學研究表明,視聽結合,感知效果最佳。因此,我邊出示掛圖邊生動形象的講述故事,同時注意語音的高低、強弱、說話的速度和間隔與幼兒心理節奏相適應,特別是對小班的幼兒更要放慢速度,使所提供的視覺刺激和聽覺刺激充分作用于幼兒的眼和耳,促進思維的發展。師幼一問一答,鼠小小抱著白云找到鼠老二,鼠老二說了什么?鼠老大是怎樣說的?鼠小小又是怎樣說的?在不經意間掌握了故事中的對話部分,促進幼兒積極思維,鍛煉了口語表達能力,強調了重點,理解了難點。
在講述故事之后,結合房子教具,通過層層遞進的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的含義。師指著第一間房子揭開第一導入環節設下的懸念:這間房子是誰的?小朋友知道了嗎?(幼兒:大象的房子)之后,師幼一問一答,大老鼠來到第一間房子面前是怎么敲門的?”咚咚咚“它敲門時是怎么說的?誰走出來?說了什么?來到第二間房子面前怎么說的?誰走出來了?說了什么?~~~~~來到第四間房子面前怎么說的?這時誰走了出來?它說了什么?大老鼠找小老鼠之后心情怎么樣?通過一問一答再模仿的教學方法,使幼兒在不疑難問題間掌握了故事中的對話部分,也學到了禮貌用語,促進幼兒積級思維,鍛煉口語表達能力,理解了重點,強調了難點。在幼兒根據老師的提問回憶故事情節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會出現有幼兒回答的不完整或錯誤的回答,也要給予鼓勵。《綱要》中明確指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的語言環境。”即使幼兒在回答問題中說錯了,那也代表他思考了,同時也得到了鍛煉的機會。
在帶領幼兒回憶故事情節的過程中,教師自然而然將房子從第一間橫排到第四間,(即從大到小排好),請幼兒觀察,之后自然的說出房子“越來越小”,孩子們更直觀的理解了這個詞的含義。之后對“越來越小”這個詞重復學習兩遍,以鞏固認識。
3、游戲“藏房子”,小班幼兒注意時間較短,興趣穩定性差,新異、強烈以及活動的刺激很容易引起他們的注意。所以我安排了“藏房子”的游戲環節,分別將第二間房子藏到第一間房子里面,第三間房子藏到第二間房子里面,請幼兒觀察找出是哪間房子不見了,不僅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增加了活動的趣味性,又再一次回憶了故事情節。
4、完整的欣賞故事,了解故事結尾,整體感知。通過教師轉折性的提問:大老鼠找到了小老鼠,可它為什么要找小老鼠呢?過渡到這一步驟。請幼兒完整的欣賞故事(放故事錄音),仔細聽聽,大老鼠為什么找小老鼠?完整欣賞故事之后,幼兒就會明白,原來今天是小老鼠的生日,大老鼠來祝小老鼠生日快樂,還給小老鼠帶來了禮物————棒棒糖—。
5、(放生日歌)小朋友一起祝小老鼠生日快樂,體驗過生日的快樂。也為結束部分作了鋪墊。
三、結束部分:擴展延伸,升華主題我改變以往教師小結滲透德育這種蒼白無力的說教,采用創設情境,把品德教育滲透到幼兒活動中。我說:“小朋友們為小老鼠唱生日歌,小老鼠很開心,它呀想請小朋友們一起分享自己的快樂,它要把大老鼠送給它的生日禮物————棒棒糖和大家一起分享。之后把棒棒糖分發給每個幼兒,一分發的過程中,引導幼兒運用禮貌用語”謝謝“。結束部分不引使幼兒運用了禮貌用語,還體驗了分享的快樂,主題得到了升華。
附故事:
大老鼠找小老鼠有一只大老鼠,想找它的好朋友小老鼠。它來到一間大房子面前,門是關著的,于是,大老鼠敲敲門說”咚咚咚,請問這是小老鼠的家嗎?“大象走了出來,搖搖頭說:“不是,不是,小老鼠的家在里面呢!”大老鼠聽了很高興,連忙跑到第二間房子面前,敲敲門說:“咚咚咚,請問這是小老鼠的家嗎?”小熊走了出來,搖搖頭說:“不是,不是,小老鼠的家在里面呢!”大老鼠來到第三間房子面前,敲敲門說:“咚咚咚,請問這是小老鼠的家嗎?”小兔子走了出來,搖搖頭說:“不是,不是,小老鼠的家在里面呢!”大老鼠來到第四間房子面前,敲敲門說:“請問這是小老鼠的家嗎?”小老鼠聽了連忙跑了出來,大聲地喊道:“是的,是的!大老鼠終于找到了小老鼠,它們緊緊地擁抱在一起可開心啦!
大老鼠拿出禮物說:“小老鼠,祝你生日快樂!”
教學反思:
幼兒對教具很感興趣,聽故事很安靜。故事講完了,寶寶們還沉侵神奇的房子上面。對我提出的問題沒有反應。有三位寶寶還來到了房子面前,動手翻看箱子里面還有什么。讓后面的老師笑聲一片。雖然這對我來說是尷尬的。但孩子的好奇心是沒有錯的。活動目標該如何實現呢?我一片茫然。年輕的我對于這一切很無措。但活動還在繼續,無賴中我選擇了按設計好的程序繼續。可以想見,之后的活動變成了我的獨角戲。幼兒對我提出的問題那個房子大那個小,都沒有反應。更不用說學習說禮貌用語了。“請問,這是小老鼠的家嗎?”這句活動中最重要的話寶寶們最終沒有學會。對故事的內容也不是很理解。活動第一個目標,理解大老鼠和小老鼠的感情,沒有實現。只有最后送禮物的時候寶寶們很開心。每一個孩子都喜歡糖,只是天性。在孩子們的笑聲中結束活動,這算是一種安慰。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11
現在獨生子女眾多的時代,培養幼兒良好的性格品質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本次活動讓幼兒大膽想像,發表自己的想法,通過故事體驗與朋友和親人分享的快樂,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真切感受分享的快樂,歡迎幼師們參考完整教案!幼師OK網小編長期更新幼兒園五大領域教案,公開課課件,說課稿,計劃總結等,歡迎收藏!
導讀:幼兒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小班幼兒在直覺行動思維基礎上,逐漸演化為主要憑借事物的具體形象或表象進行思維,理解詞義和語言。
一、教材分析
我說的課題是小班故事《云朵棉花糖》。《云朵棉花糖》是幼兒園教材中的小故事。它蘊含在優美語言中的深刻哲理,引導幼兒體驗分享的快樂。在現在獨生子女眾多的時代,培養幼兒良好的性格品質就顯得尤為重要。故事中的鼠老大、鼠老二和鼠小小這兄弟三人組成的優美的畫面和精彩對話,帶給人一個溫馨、和諧的世界,一個給成長中孩子以哲理啟示的世界。
選用《云朵棉花糖》作為小班語言活動素材是因為,主題單純,故事以“云朵”為線索,貫穿始終;結構簡單,情節有趣,充分渲染了主題,便于幼兒理解;故事中充滿了不可思議的想象,是幼兒最感興趣的地方,“云朵”變成了“云朵棉花糖”;故事內容富有兒童情趣,生活情趣,源于幼兒生活又高于生活,“棉花糖”是幼兒熟悉的事物,在活動中可以親自品嘗棉花糖的味道,體驗分享的快樂;圖片畫面的形象直觀,主題突出,靜態的云朵棉花糖和動態三個小老鼠有助于人物形象的理解,體會“分享快樂”這一道理。
1、活動目標
依據《綱要》中語言教育的要求——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及幼兒園語言教學的任務,從情感、知識、能力三方面出發,制定故事《云朵棉花糖》的活動目標:1、通過故事體驗與朋友和親人分享的快樂。2、鼓勵幼兒大膽想像,表發自己的想法。3、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真切感受分享的快樂。
2、活動重難點:重點是大膽想象和大膽表述;難點是體驗朋友之間分享的快樂。語言的教育意義指出:“語言是認識世界的重要工具,它能促進幼兒認識能力的發展,提高審美觀。”這個故事含有美好的情感體驗,是塑造幼兒良好個性品質的好教材。幼兒只有理解了作品的內容和體會到故事的含義,才能在情感上產生共鳴,才能大膽想象大膽表達。小班幼兒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欠佳,但是他們對云朵棉花糖充滿了好奇,教師有效的引導和幫助,可以使幼兒體驗分享的快樂,因此本次教學活動的難點所在。
3、活動準備:故事掛圖、棉花和棉花糖實物若干等
二、教學方法
幼兒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小班幼兒在直覺行動思維基礎上,逐漸演化為主要憑借事物的具體形象或表象進行思維,理解詞義和語言。根據這一特點,我采用直觀教學法,具體教學方法為欣賞法、提問法和引導法,并按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先讓幼兒真切的聆聽故事,教師有感情的講述故事,幫助幼兒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和內容。在此基礎上,為了進一步豐富幼兒的表象,幫助幼兒正確理解重點詞句,讓幼兒欣賞故事掛圖《云朵棉花糖》,從人物的動作、神態中理解重點詞句,突破難點。其次,設置提問,引導幼兒想問題,回答問題。在一問一答中,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三、學法指導
在活動過程中一是引導幼兒積極參與活動,感受分享的快樂;二是鼓勵幼兒將對故事的理解,大膽的說出來并產生奇妙的聯想。
四、活動過程
根據小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和本活動目標要求,我設計了以下環節:
1、導入環節:感知棉花的特性,幼兒的學習是建立在感性經驗的基礎上新舊經驗的結合上。通過幼兒親自摸一摸、團一團、聞一聞等形式,充分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感知棉花的特性,巧妙的引出活動的內容。再加上老師有目的的引導提問,幫助幼兒豐富生活經驗,為以下的活動做準備。具體提問為:天上的云朵是什么樣的?棉花是什么顏色的?什么形狀的?摸起來是什么感覺的?你們吃過棉花糖嗎?你們吃過云朵做的棉花糖嗎?直接引出故事《云朵棉花糖。》
2、基本環節:這部分是重點,我采用以下步驟和方法組織活動。
(1)教師有感情分段講述故事,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含義。小班幼兒的語言水平有限,為幼兒營造優美、溫馨的語言環境尤為重要。教師有感情的講述故事,吸引了幼兒的聽覺神經,逐漸培養幼兒的良好傾聽習慣。在傾聽在基礎上,通過層層遞進的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的含義。新《綱要》中明確指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的語言環境。”即使幼兒在回答問題中說錯了,那也代表他思考了,同時也得到了鍛煉的機會。在分段講述中,當教師講述故事的懸念處,主要引導幼兒想像云朵還會變成什么?理解為什么三個小老鼠只吃了一點點還很開心?感受分享的快樂,啟發幼兒大膽想像、大膽表述,從而發展其想象力、理解能力和口語表述能力。
(2)結合掛圖完整欣賞,掌握對話、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心理學研究表明,視聽結合,感知效果最佳。因此,我邊出示掛圖邊生動形象的講述故事,同時注意語音的高低、強弱、說話的速度和間隔與幼兒心理節奏相適應,特別是對小班的幼兒更要放慢速度,使所提供的視覺刺激和聽覺刺激充分作用于幼兒的眼和耳,促進思維的發展。師幼一問一答,鼠小小抱著白云找到鼠老二,鼠老二說了什么?鼠老大是怎樣說的?鼠小小又是怎樣說的?在不經意間掌握了故事中的對話部分,促進幼兒積極思維,鍛煉了口語表達能力,強調了重點,理解了難點。
(3)模仿游戲《我做棉花糖》。小班幼兒注意時間較短,興趣穩定性差,新異、強烈以及活動的刺激很容易引起他們的注意。通過《我做棉花糖》環節,幼兒肢體得到了發展,體驗到游戲的快樂,同時引導幼兒大膽想像“你想制作什么口味的棉花糖?給誰吃?”為結束部分做鋪墊。
3、結束部分:擴展延伸,升華主題
我改變以往教師小結滲透德育這種蒼白無力的說教,采用創設情境,把品德教育滲透到幼兒活動中。我說:“小朋友可以把自己制作的棉花糖,和小伙伴、聽課的老師一同分享”引導幼兒感受真實生活中的分享,主題得到了升華。
教學反思:
糖果是幼兒非常喜歡的食品,對小班幼兒的吸引力、誘惑力是無窮的。而今天這個活動里面的糖果,講的是軟軟的棉花糖,這更讓小朋友覺得與眾不同,因為很多小朋友都沒有吃過,有些小朋友都沒有怎么去接觸過,所以我發現這個活動在一開始的導入環節中,小朋友們的興趣,還有好奇心已經達到了一個高潮,所以,為整個活動的開展起了一個良好的開端。這個活動主要是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豐富的想象,體驗小動物們分享云朵棉花糖的快樂。在活動的開始我通過引導幼兒看一看、摸一摸等方式感受棉花的特性,直接引出活動的主題。在第一遍講述以后,我發現幼兒對故事的興趣很濃厚,已經將故事的大致內容了解,并對三只小老鼠是怎么做出棉花糖這個部分有著很濃厚的興趣。在理解了故事的內容之后,我請幼兒也來做一做你喜歡的糖果。幼兒喜歡用橡皮泥來表現自己做出來的糖,并且能很好的跟同伴交流。這個活動,我感覺我在講述故事這個環節引導不夠充分,導致有時幼兒不能夠回答出我想要的答案。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12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班科學活動《好玩的磁鐵》,選自13版省編教材小班下冊主題五《玩玩樂》次主題三《一起來玩》。
下面我從教材、活動目標、重難點、活動準備、教法、學法、活動過程、效果預測八方面進行我的說課。
教材:
《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磁鐵就是幼兒現實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物品,是幼兒進行探索活動的好材料。磁鐵吸鐵,這一現象既神奇又有趣,倍受幼兒青睞。小班的孩子無意意識占優勢,他們對周圍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喜歡玩一玩,試一試。但是他們大都只是單純的玩耍,還沒有知識的建構。為引導幼兒感知磁鐵的特性,激發幼兒對探索活動的興趣,積累探索的方法,我依據教材設計了《好玩的磁鐵》這一教學活動,讓幼兒在生動有趣的活動中去“自我發現、自我探索、自我提高。”
活動目標:
為讓幼兒在探究中認識周圍事物和現象,依據教材內容與幼兒的經驗、興趣、學習特點,我制定以下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磁鐵吸鐵的特性。
2、愿意尋找生活中的磁鐵。
活動重難點:
初步了解磁鐵吸鐵的特性
活動準備:
《綱要》指出:提供豐富的可操作性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
為使活動順利展開,達到預先設計的活動目標,我做了以下準備:
知識經驗準備:科學區投放磁鐵及磁性玩具,讓幼兒初步感知。
物質準備:磁鐵、課件、磁性玩具、各種鐵制和非鐵制品以及顏料、畫紙等。
教法:
《綱要》中倡導“教師為主導,幼兒為主體”的精神,因此,在活動的始終,我都將自己定位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引導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科學探究,在“做中學”中體驗探究的樂趣、成功的快樂。根據教學目標和我班幼兒實際,我采用了以下幾種教法。
1、情境教學法:通過設置小演員跳舞、磁鐵大世界、找朋友等情境,讓幼兒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進行探索,體驗探索的快樂。
2、啟發提問法:“以疑激趣,以問激學”,通過“你發現磁鐵最大的本領是什么”等問題啟發幼兒積極思維,獲取新知。
3、操作體驗法:通過動手、動口、動腦,讓孩子們在幫磁鐵娃娃找朋友的過程中,得到快樂體驗,促進其發展。
此外我還將游戲法貫穿始終,達到科學性,綜合性,趣味性和諧統一,體現活動多元化的整合。
學法:
學法與教法密不可分。本次活動從幼兒角度出發主要運用了操作法、觀察法、合作交流法等。操作法是幼兒運用最多也是最感興趣的一種方法,讓幼兒通過看一看、玩一玩、試一試等方法,在與材料、同伴、老師的互動中,感受磁鐵的特性,體驗發現的樂趣,收獲成功的喜悅。
活動過程:
《指南》中指出: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本次活動我在情境游戲中激發興趣——在觀察探索中發現問題——在交流討論中尋找答案——在合作游戲中鞏固經驗。共分為5個環節:
環節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興趣是活動的出發點,通過魔術“會跳舞的小姑娘”你知道小姑娘怎么會跳舞嗎?激發幼兒的興趣和探索欲。
環節二:自由探索,初步感知。
此環節中,我創設磁鐵大世界這一情景,讓幼兒運用各種感官去感知磁鐵的外形特點。讓幼兒在看一看、玩一玩、試一試的過程中初步感知磁鐵吸鐵的特性。此環節的開展能更好的激發幼兒對磁鐵的探索欲望,同時也為活動進一步開展儲備了知識經驗。
環節三:探索交流,尋找答案。
此環節中我創設磁鐵娃娃找朋友的情境,并為幼兒提供了曲別針、扣子、木夾、塑料夾、鑰匙、瓶蓋、頭飾等豐富的操作材料,將他們混在一起,讓幼兒用磁鐵吸一吸,能被磁鐵吸住的就是他的好朋友,放在一個盒里。看看能被磁鐵吸住的東西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引導幼兒在探索操作中尋找問題答案:磁鐵能夠吸鐵或鐵制品。這一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重點部分,我會毫不吝嗇地讓幼兒盡情地“玩”,運用多種感官的參與,采用自主探究的方法,
并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經驗交流。這也正符合《綱要》精神:能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能用恰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環節四:生活尋寶,拓展經驗。
為了進一步提高幼兒的探索興趣,加深幼兒對磁鐵特性的了解,我開展了一次“尋寶活動”。
先請幼兒在自己身上用磁鐵找一找鐵制品,如衣服紐扣、拉鏈等。然后拿磁鐵在活動室內找一找鐵制品,并和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以鞏固對磁鐵特性的認識。
引導幼兒交流討論:日常生活中哪些東西運用了磁鐵?通過課件媽媽的包、文具盒、冰箱門、磁性教具等拓展幼兒生活經驗。使活動來源于生活,又回歸生活。
環節五:合作游戲,鞏固經驗。
引導幼兒進行合作游戲“磁鐵繪畫”,這是本次活動的一個亮點。用曲別針分別蘸上不同的顏料放在襯衣盒里,用磁鐵在盒子下面不停的移動,這些小曲別針會隨著磁鐵不停的跳舞,形成一幅幅美妙的作品,達到科學與藝術的完美結合。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一定會探索者、交流著、欣賞著、驚奇著、更快樂著。
活動延伸:
讓幼兒用磁鐵找一找家中的鐵制品,用磁鐵玩沙,進一步鞏固磁鐵的特性,體驗磁鐵的樂趣。
活動效果預測:
本次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游戲為主線,探究為核心”,力求幼兒最大程度的參與與投入,使學習過程成為幼兒發現和探究的過程,真正使學習變得快樂而有趣。相信在積極地探索中,孩子們會增長知識、發展能力、培養興趣,獲得自信、求異、嘗試、發現、創造等方面的發展。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13
一、教師自我介紹:
本人xxx,在兒童活動中心幼兒園從事幼教工作八年,現任小班主任。
二、介紹班情況:
本班幼兒年齡在三至四歲之間,其中十二名幼兒去年已入托兒所,曾接受南托教材的教育,其他均為今年九月份入園。因此幼兒的語言能力以及圖書閱讀活動中相應的社會化規則意識,都存在不均衡狀態。根據本班幼兒語言發展實際水平和思維能力,經過半學期的努力教育,本班幼兒的語言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三、課題:
早期閱讀《誰的主意好》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選自“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幼兒園課程指導叢書《語言》小班上學期早期閱讀《誰的主意好》,這次活動是第一教時。
2、教材分析:
(1)小班幼兒在日常生活人際交往中,由于語言經驗缺乏,對語言認識程度不深,不能隨時調節語言的清淅度和禮貌程度,并且行為意識也受到語言調控,對各種正誤行為只有初步的概念。根據這階段年齡特點,選擇了《誰的主意好》這一課題。這一課題的目標適合小班幼兒的語言發展水平,也符合形象直觀思維方式,它主要結合圖畫,經過觀察理解單頁單幅兒童圖畫書,使幼兒能把內部言語轉化為外部言語,再轉換成語言表述能力,這十分符合小班幼兒的視覺和認知發展特點。
(2)小班幼兒喜歡看書,但未形成良好的閱讀規則意識,為了正確地認讀圖書內容,因此本教材引用了多媒體教學,進行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愛護圖書意識。這一教學方法可將教育中高難度的小班閱讀目標巧妙地淺化。通過這階段的學習,使幼兒的語言和行為都達到一定的水平。也形成了“雙向建構”的最高發展水平,因為在意識水平上主體對自身達到此語言能力的行為手段的意識以及對客體因果性都有了一定的認識。
3、教學目標:此目標根據南京教材小班級《語言》(上學期)中幼兒喜歡看書,知道看書的基本方法,能初步看懂單頁單幅圖畫書中的主要內容”這一早期閱讀階段目標,制定如下目標:
(1)教幼兒學習按順序觀察多幅畫面,重點觀察圖中動物的形象和表情,講述畫面的主要內容。(2)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愛護圖書的意識。
4、教學重點、難點:主要措施是根據小班幼兒視覺與認知發展特點,運用多媒體教學與游戲教學突破教學目標。
(1)教學重點:觀察圖中人物的形象和表情,講述畫面的主要內容。(2)教學難點:讓幼兒主動地認讀畫面內容,初步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和把握故事的中心。
<二>說教學方法:
1、教法:
本次活動采用集中教學的組織形式,運用多媒體的教學手段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通過“層層深入”的教學模式,形成四個步驟的組織思路:第一,幼兒自由閱讀。主要給幼兒創設自己閱讀的機會,引起幼兒閱讀興趣。第二,教師跟幼兒一起閱讀。本人采用提問以及表演練習方式帶領幼兒學習按順序觀察單頁單幅畫面的主要內容。第三,圍繞重點討論。初步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把握故事的中心內容。第四,歸納閱讀內容。通過談話法和角色扮演法達到新舊經驗的遷移,從而達到歸納和消化的作用。
2、學法:
(1)教會幼兒學會發現問題。幼兒進行直接閱讀活動,初步感知圖書中動物的形象與表情,激發內化學習動機。(2)教會幼兒學會分析問題。幼兒根據單頁單幅畫面弄清畫面內容,對畫面內容進行思考,并找出畫面之間的關系。(3)教會幼兒學會提出假設。幼兒不斷運用已有經驗,對畫面的結果進行推測。(4)驗證假設。幼兒通過實踐練習,驗證畫面結果的正確原因。
3、學情分析:
小班幼兒注意力容易分散,閱讀規則意識差,所以應設計圖文并茂、生動形象的符合小班幼兒視覺和認知發展特點的圖書。各個環節應有一定的要求,同時應指導幼兒正確閱讀圖書,這是很重要的,只有形成良好的閱讀圖書的習慣,才能正確地認讀圖書的內容。
4、教具準備:
頭飾:小貓、小羊、小雞、小鴨、小兔、米老鼠。圖書:<1>、多媒體教學軟件“誰的主意好”。<2>、幼兒用書《誰的主意好》。
<三>說教學過程:
1、幼兒自由閱讀。閱讀前,提出以下要求:(1)閱讀時沒有聲音。(2)閱讀時一頁一頁地翻看,初步讓幼兒學習按順序自己閱讀一遍。幼兒閱讀時,注意提醒幼兒仔細、完整、按順序地這正確閱讀,初步了解故事內容。
2、教師和幼兒一起有順序地閱讀。(1)指導幼兒觀察第一幅圖。提以下問題:“畫面上有什么?”“它們的臉上是怎樣的?”“它們想干什么?”(2)請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和想象談談怎樣才知道小兔子在不在家。(3)指導幼兒有順序地看圖閱讀,并明白畫面中的小動物是用什么方法解決問題的。提問后讓幼兒仔細觀察畫面,推斷思考小動物用的方法,并分小組學說畫面中小動物的話,做上動作,加深對故事內容的理解。3、組織幼兒討論“誰的主意最好,為什么?”幼兒討論時,參加幼兒的討論,了解他們的想法,培養幼兒自由討論的習慣,不講和內容無關的話題。
4、引導幼兒思考并談論“如果我去小兔家,我會怎樣。”幫助幼兒結合個人的經驗,想象自己在同樣的情境中會怎樣做。在此過程中,進一步幫助幼兒在理解圖畫故事內容的基礎上,歸納概括個人看法。
5、幼兒分角色扮演故事。教師扮演小兔,分別請幼兒扮演小貓、小羊、小鴨、小雞站在門外表演。最后全體分角色表演,出活動室。
教學反思:
整節課上下來,除了緊張還是緊張,覺得自己上的很不成功,課后,各位老師們對我的課提出了寶貴的建議,以后我會結合這些建議,更好的提升自己上課的水平。
自己以后還是要多多的上課,多多的鍛煉自己,膽子還是要大一點,成長就是經驗加反思,我堅信我以后會更好。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14
一、說教材:
根據小班幼兒年齡是培養和引導幼兒對追求美,感受美,探求美,創造美的教育活動,小班美術教育目標要求中提出;培養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能愉快大膽的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并樂于與同伴交流。能說出紅,黃,綠,橙等幾種基本的顏色,學會辨別和感受直線,曲線,折線及各種線條的變化,《彩色的線條》是小班的一節藝術課,通過對兩種不同線條的觀察,比較,體會線條的美感,感受生活和藝術活動中線條的美的過程中,讓幼兒在玩中認識波浪線和螺旋線,在看一看,玩一玩,想一想的操作嘗試中,表達自己對線條的情感,并且大膽話出各種線條。因為小班幼兒非常喜歡畫畫的,所以我我選擇了這節課。
二、說設計思路:
《彩色的線條》是小班的一節藝術課,藝術活動“彩色的線條”是一個任何年齡階段都可以嘗試的教學活動,然而針對小班幼兒的身心特點,結合《綱要》“通過藝術活動激活興趣,發揮藝術活動的愉悅功能”,我把活動重點落在“鼓勵幼兒大膽嘗試用各種不同的材料變出美麗的線條”,在“變”的過程中,幫助幼兒充分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同時,活動以層層遞進的方式使幼兒逐漸認識“紅、黃、藍”三原色,幫助幼兒積累必要的色彩知識。
三、說活動目標:
1、從認知。情感。能力三方面出發,逐漸認識“紅、黃、藍”三原色。其實從一個學期下來看,大部分幼兒對這三原色已經有較好的認識,為了以后奠下更好的基礎,進一步強化。
2、讓幼兒認識波浪線,螺旋線,并能大膽繪畫出這兩種線條。
四、活動的重、難點在于:
幫助幼兒自主、有序的操作各色毛線和彩帶。
針對此難點,我將注重材料種類與量的把握,并根據操作的難易程度考慮環節的先后順序、材料的合理擺放等。努力為幼兒創設一個寬松、自主、有序的活動氛圍,愉悅幼兒的情感、豐富幼兒的知識。
五、活動準備:
紅,黃,綠三種顏色的毛線,紅,黃,綠三色的彩帶,畫好各種線條做以備示范,黑筆和畫紙。,黑板,課本等。六、活動過程
1、說學法:
讓幼兒分組玩擺放毛線的游戲,將毛線擺放成各種不相同的線條。此時幼兒會顯得比較興奮,接下來通過個別幼兒的嘗試,讓全體幼兒初步感知線條與紅、黃、藍三種色的毛線變化。在玩的時候讓幼兒自己大膽創設各種玩法為了讓使幼兒更有興趣。
2、教師示范跳彩帶舞,幼兒先觀察。將幼兒分組,跟音樂自由跳彩帶舞。進一步引導幼兒認識線條的變化和不同。
3、說學法:
前面的其實都是為下面的做鋪墊。活動重點落在“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各種不同的材料變出美麗的線條”,在“變”的過程中,幫助幼兒充分體驗活動帶來的樂趣。先提要求然后讓幼兒分組展開嘗試。這個過程中,可能很多幼兒會比較盲目,這個時候就要我更多的引導。針對不同能力的幼兒,在嘗試上也就有不同的選擇和范圍。同時邊嘗試邊讓幼兒和好伙伴產生交流。淺移默化的培養。
出示范畫[彩色的線條]并作簡單的講解和說明。
創造表現
1、幼兒創作,教師鼓勵幼兒大膽繪畫。
2、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幼兒自己畫出波浪線。螺旋線。
展示幼兒作品
將幼兒作品欣賞是每個美術活動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也是展示幼兒的大好時機。這個環節中主要的就是以欣賞作品為前提,教師引導為主軸,幼兒講述作畫想法及交流內心的感受,幫助幼兒肯定自己、欣賞同伴為最終目的,讓幼兒自由發言。討論。當然這也是提高幼兒語言能力,增進師幼情感的好時機。
教學反思:
作為教師要善于發現幼兒的不同特點,給予每一位幼兒以激勵性的評價,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東西,給予積極的肯定,使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到手工活動的樂趣,從而增強自信心。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15
一、說教材
1、課題類型: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班健康活動《香甜的水果》。選擇這一主題,主要是讓幼兒認識并喜歡不同種類的水果,能說出水果的名稱,初步了解常見水果的營養價值。在這一課題中,我又以我愛吃的水果----香蕉為例,創設了這節健康活動并展示給大家。
2、教材分析:正如《綱要》所要求的:選取事物要貼近幼兒生活。香蕉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之所以選它,是因為它具有獨特的外形、與眾不同的吃法及口味,這非常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由此,我設想通過《香蕉變魔術》這一活動,來增強幼兒愛吃水果的健康意識,并且在創設活動中注意給幼兒留有充分的想象空間,初步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語言表達能力等。
3、教學重、難點:本次活動的活重點是增強幼兒愛吃水果的健康意識;本次活動難點是通過游戲形式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并用語言、動作表達想象結果。
4、幼兒現狀分析:小班幼兒年齡小,語言表達能力較差,動手能力也較差,他們的思維仍帶有直覺行動性;幼兒的這些能力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因此,我創設了《香蕉變魔術》這節與幼兒生活緊密結合的健康活動課,來增強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動手能力。
二、說活動目標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我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確立了如下三個目標:
(1)通過游戲形式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并用語言、動作表達想象結果。
(2)增強幼兒愛吃水果的健康意識。
(3)培養幼兒動手能力及初步的環保意識。
三、說教法、學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
直觀演示法:活動中,我以生動形象的直觀演示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操作體驗法:讓幼兒動手操作親身體驗從而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提問法:通過提問讓幼兒回答問題來鍛煉幼兒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以幼兒為主體,創設條件讓幼兒參與活動,更讓幼兒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本次活動采用了以下學法:
多種感官參與法:讓幼兒用多種感官來參與活動獲得豐富的知識經驗。
嘗試法:通過讓幼兒自己動手剝香蕉,從而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
四、說教學準備:
為了達成以上目標,更好的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我做了以下準備:香蕉若干;方紙盒一個;紙簍一個。
五、說教學過程:
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結合活動目標,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導入主題、想想活動、分享活動、延伸活動。
(一)通過猜謎語,引起幼兒興趣小朋友,這個盒子里面有一樣好吃的東西,它的樣子長長的、彎彎的、皮黃黃的,要剝皮以后才能吃。我在表述時語速較慢,咬字清晰,這樣幼兒仔細傾聽并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想象,有意識的猜出老師問題的答案。然后,我再從盒子里把香蕉拿出來,展示給他們看,肯定他們,給予他們自信和鼓勵,既吸引了他們的視線,又激發了他們參與活動的興趣。
(二)利用魔術游戲,發揮幼兒想象這一環節中,我通過“香蕉變魔術”游戲的形式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并大膽運用語言活動或動作來表達想象結果。
一開始,我就抓住幼兒喜歡游戲的特點問:“這可不是一只普通的香蕉,它會變魔術,你們信不信!”這樣一說,孩子們肯定會覺得新奇,接著我就開始變魔術了,很自然的把他們的注意力吸引過來。
第一種變化:香蕉橫放,“變變變,你們看它這樣像什么?”孩子們結合已有經驗發揮想象并大膽表達,我運用啟發聯想法,引導幼兒去想象,有的幼兒會說(像小橋、像月亮、像彩虹等),此時,對表達能力較差的幼兒要及時鼓勵和肯定,并允許幼兒用身體動作來表示。
第二種變化:香蕉豎放,“變變變,你們看它這樣又像什么?”我會模仿打電話狀,喂,小朋友好!幼兒模仿:老師好!這很容易猜出是電話。最后,還給了幼兒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香蕉除了可以當作電話外,還可以當做什么、請你們每人拿一只香蕉,想一想、做一做動作,好嗎?”這樣,幼兒邊說邊做動作,整個活動培養了幼兒的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模仿力以及動手能力等。
(三)幼兒動手操作,體驗分享樂趣我首先鼓勵幼兒自己動手剝香蕉,并注意因材施教,對動手能力較差的,不會剝香蕉的幼兒,我會適當的給予幫助。然后讓幼兒根據自己剝開的香蕉觀察想象香蕉像什么。我會運用啟發聯想法引導幼兒去想象。有的幼兒會說(像小鹿、花等)最后和幼兒一起分享吃香蕉,引導幼兒在吃的過程中感知,交流香蕉的味道,同時引導幼兒說出吃香蕉的好處。初步培養愛吃香蕉的情感。品嘗香蕉后,教育幼兒把果皮放入指定的地方---廢紙簍,養成良好習慣,初步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
(四)欣賞《水果歌》,延伸本節活動我組織幼兒自由發言:你除了愛吃香蕉外,還喜歡吃哪些水果?幼兒根據自己的喜好,答出:蘋果、橘子、葡萄、草莓、菠蘿等。回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來嘗一嘗、吃一吃這些水果,說說他們什么味道,什么顏色?也可以把水果帶來和小朋友一起分享一下。最后,欣賞水果歌結束本次活動。
六、新的教學觀念在教學中的體現:
在整個活動中,幼兒始終處于寬松、愉悅的環境中,他們興趣高漲,積極主動學習,真正體現了幼兒的主體性。活動中我通過“香蕉變魔術”游戲的形式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并大膽運用語言活動或動作來表達想象結果。幼兒的已有經驗得到提升,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得到了充分調動。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相關文章: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05-06
幼兒園小班的說課稿精選06-13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11-20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07-25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12-06
幼兒園小班健康說課稿08-23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變廢為寶》07-12
幼兒園小班優秀說課稿04-30
幼兒園小班音樂說課稿06-09
幼兒園小班公共說課稿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