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閱讀理解凈葉不沉附答案
①一個年輕人千里迢迢找到燃燈寺的釋濟大師說:我只是讀書耕作,從來不傳不聞流言蜚語,不招惹是非,但不知為什么,總是有人用惡言誹謗我,用蜚語詆毀我。如今,我實在有些經受不住了,想遁入空門削發為僧以避紅塵,請大師您千萬收留我!”
②釋濟大師靜靜聽他說完,微然一笑:“施主何必心急,同老衲到院中撿一片凈葉你就可知自己的未來了。”
③釋濟帶年輕人走到禪寺中殿旁一條穿寺而過的小溪邊,順手從普提樹上摘下一枚普提葉,又吩咐一個小和尚說:“去取一桶一水瓢來。”
④小和尚很快就提來了一個木桶一個葫蘆瓢交給了釋濟大師。大師手拈樹葉對年輕人說:“施主不惹是非,遠離紅塵,就像我手中的這一枚凈葉。”說著將那一枚葉子丟進桶中,又指著那桶說:“可如今施主慘遭誹謗、詆毀、深陷塵世苦井,是否就如這枚凈葉深陷桶底呢?”年輕人嘆口氣,點點頭說:“我就是底的這枚樹葉呀。”
⑤釋濟大師將水桶放到溪邊的一塊巖石上,彎腰從溪里舀起一瓢水說:“這是對施主的一條誹謗,企圖是打沉你。”說著就“嘩”地一聲將那瓢水澆到桶中的樹葉上,樹葉激烈的地在桶中蕩了蕩,便靜靜漂在了水面上。釋濟大師又彎腰舀起一瓢水說:“這是庸人對你的一句惡語誹謗,企圖還是要打沉你,但施主請看這又會怎樣呢?”說著又“嘩”地將一瓢水澆到桶中的樹葉上,但樹葉晃了晃,還是漂在了桶中的水面上。
⑥年輕人看了看桶里的水,又看了看水面上浮著的那枚樹葉說:“竟也秋毫無損傷,只是桶里的水深了,而樹葉隨水位離桶口越來越近了。”釋濟大師聽了,微笑著點點頭,又舀起一瓢瓢的水澆到樹葉上,說:“流言是無法擊沉一枚凈葉的,凈葉抖掉澆在它身上的一句句蜚語、一句句誹謗,凈葉不僅未沉入水底,卻反而隨著誹謗和蜚語的增多而使自己漸漸漂升,一步一步遠離了淵底。”釋濟大師邊說邊往桶中澆水,桶里的水不知不覺就滿了,那枚普提樹葉也終于浮到了桶面上,翠綠的葉子,像一葉小舟,在水面上輕輕地蕩漾著、晃動著。
⑦釋濟大師望著樹葉感嘆說:“再有一些蜚語和誹謗就更妙了。”年輕人聽了,不解地望著釋濟大師說:“大師為何如此說呢?”釋濟笑了笑又舀起兩瓢水嘩嘩澆到桶中的樹葉上,桶水四溢,把那片樹葉也溢了出來,漂到桶下的溪流里,然后就隨著溪水悠悠地漂走了。釋濟大師說:“太多的流言誹謗終于幫這枚凈葉跳出了陷阱,并讓它漂向遠方的大河、大江、大海,使它擁有更廣闊的世界了。”
⑧年輕人驀然明白了,高興地對釋濟大師說:“大師,我明白了,一枚凈葉是永遠不會沉入水底的,流言蜚語,誹謗和詆毀,只能把純凈的.心靈淘洗得更加純凈。”釋濟大師欣慰地笑了。
⑨凈葉不沉,純凈的心靈又有什么能把它擊沉呢?即使把它埋入污泥深掩的塘底,它也會綻出一朵更美更潔的蓮花。(摘自《格言》)
1.根據文意,概括層意并填寫下面的橫線上。
第一層: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層:經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層:點明主旨,結束全文。
2.為什么第②段大師說“撿一片凈葉你就可知自己的未來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理解第⑦段劃橫線句子大師的言外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聯系生活,文章給你怎樣的啟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品析文中第⑨劃橫線的句子語言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示例:第一層:年輕人因不堪流言飛語,想出家肯求大師收留。
第二層:大師用一枚凈葉啟發他,使他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意對即可)
2.因為大師想用一枚凈葉始終不沉的辦法來勸慰年青人,讓他打消出家的念頭,樹立起生活的信心。
3.示例:流言是無法擊垮一個人的,只要像那枚凈葉一樣不受流言飛語的影響,努力擺脫束縛與困境,就能一步步遠離流言,使自己的人生修養更加高尚,獲得更加高遠的人生境界。(意對即可)
4.示例:人總會遭遇各種非議與詆毀,但只要保持一顆“純凈的心靈”,不受不良外界的干擾,努力克服困難擺脫困境,最終就能擁有人生美好的未來。(意對即可)
5.先用一個反問句加強語氣,更強調作者的觀點;接著用一個假設關系的句子,更加鮮明地表達出作者的觀點,從而點明文章中心,也引發讀者的無限想象,發人深思、回味無窮。
【初中語文閱讀理解凈葉不沉附答案】相關文章:
初中語文閱讀理解心窗附答案06-10
燕子閱讀理解附答案03-30
散步閱讀理解附答案03-19
放學閱讀理解附答案04-04
恒星閱讀理解附答案03-23
落價閱讀理解附答案03-22
捐軀閱讀理解附答案07-07
炊煙閱讀理解附答案02-18
精益求精閱讀理解附答案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