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戰國論的閱讀及答案
戰國論
【明】李贄
余讀《戰國策》而知劉子政①之陋也。夫春秋之后為戰國。既為戰國之時,則自有戰國之策。蓋與世推移,其道必爾。如此者,非可以春秋之治治之也明矣。況三王之世歟!
五霸者,春秋之事也。夫五霸何以獨盛于春秋也?蓋是時周室既衰,天子不能操禮樂征伐之權以號令諸侯,故諸侯有不令者,方伯、連帥率諸侯以討之,相與尊天子而協同盟,然后天下之勢復合于一。此如父母臥病不能事事,群小構爭,莫可禁阻,中有賢子自力家督,遂起而身父母之任焉。是以名為兄弟,而其實則父母也。雖若侵父母之權,而實父母賴之以安,兄弟賴之以和,左右童仆諸人賴之以立,則有勞于厥家大矣。管仲相桓,所謂首任其事者也。從此五霸迭興,更相雄長,夾輔王室,以藩屏周。百足之蟲,遲遲復至二百四十余年者,皆管仲之功,五霸之力也。諸侯又不能為五霸之事者于是有志在吞周心圖混一如齊宣之所欲為者焉晉氏為三呂氏為田諸侯亦莫之正也。則安得不遂為戰國而致謀臣策士于千里之外哉!其勢不至混一,故不止矣。
劉子政當西漢之末造,感王室之將毀。徒知羨三王之盛,而不知戰國之宜,其見固已左矣。彼鮑、吳者,生于宋、元之季,聞見塞胸,仁義盈耳,區區褒貶,何足齒及!乃曾子固②自負不少者也,咸謂其文章本于《六經》矣,乃譏向自信之不篤,邪說之當正,則亦不知《六經》為何物,而但竊褒貶以繩世,則其視鮑③與吳亦魯、衛之人矣。
【注】①劉子政:劉向,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戰國策》的編定者,有著“尊王賤霸”(尊崇三王五代之盛世,看輕春秋戰國之霸業)的歷史觀。②曾子固:曾鞏,宋代學者,著有《元豐類稿》。③鮑:鮑彪,宋代學者,曾校注《戰國策》;吳,吳師道,元代學者,曾重校《戰國策》。
1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而知劉子政之陋也 陋:淺薄
B.則有勞于厥家大矣 厥:其,這個
C.當西漢之末造 造:時期
D.而不知戰國之宜 宜:應該
1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夫五霸何以獨盛于春秋也 茍以天下之大
B.而其實則父母也 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C.徒知羨三王之盛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D.區區褒貶,何足齒及 其間旦暮聞何物
1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第二段結合春秋特定的歷史背景,運用了比喻論證充分肯定了管仲在歷史推進中起到的獨特作用,突破了傳統的褒“王道”貶“霸道”史觀。
B.文章雖然是對戰國的歷史發表看法,其實包含了作者鮮明的個性特點,也是對明代盛行的綱常名教和封建等級制度的一種有力的批判和回擊。
C.作者批判了漢代劉向、宋代曾鞏以“三王之治”否定“戰國之宜”的觀點,明確提出從三王五霸到戰國、到秦的統一,是一個“與時推移,其道必爾”的必然發展趨勢。
D.本文見解大膽,構思精巧,論證嚴密,文字犀利深刻,長于分析,表現了作者過人的膽識和非凡的勇氣。
19.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
諸 侯 又 不 能 為 五 霸 之 事 者 于 是 有 志 在 吞 周 心 圖混 一 如 齊 宣 之 所 欲 為 者 焉 晉 氏為 三 呂 氏 為 田 諸 侯 亦 莫 之 正 也。
20.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7分)
(1)如此者,非可以春秋之治治之也明矣。(3分)
(2)則安得不遂為戰國而致謀臣策士于千里之外哉!(4分)
答案
16.D( 宜,時宜) 17.A(A“以”都翻譯“憑”。B 則,“是”;“卻”C“之”,“的”;定語后置的標志D“何”,哪里,怎么;什么) 18.C(宋代曾鞏有誤,是劉向的觀點)
19. 諸 侯 又 不 能 為 五 霸 之 事 者/ 于 是 有 志 在 吞 周/心 圖 混 一 /如 齊 宣之所 欲 為 者 焉/ 晉 氏 為 三 /呂 氏 為 田 /諸 侯 亦 莫 之 正也。(6處停頓,錯1到2處扣1分,錯3處扣2分,錯4處以上扣3分)
20.(1)像這樣,不能用春秋時期治理國家的措施和辦法來治理戰國時期的政治,是很顯然的呀。(翻譯時要落實“治”、“明”和語氣)
(2)那么怎能不演變為戰國的局面,而紛紛在千里之外招納有謀略的臣子和有計策的士人呢!(翻譯時要落實“安……哉”、“為”、“致”和狀語后置句式)
翻譯
我閱讀了《戰國策》就知道劉子政淺薄無知。春秋之后就是戰國,已經是戰國了,就自然有戰國時期的治道謀略。因為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變化,其道理必然如此。像這樣,不能用春秋時期治理國家的措施和辦法來治理戰國時期的政治,是很顯然的呀。何況夏禹、商湯、周用文王武干更古的時代呢!
齊桓公、晉文公等五個諸侯先后稱霸,是春秋時期的事。五霸為什么唯獨在春秋時期強盛呢?因為當時周王室已經衰弱,天子不能掌握政治軍事大權,來指揮諸侯各國,所以諸侯當中有不服從王室命令的國家,諸侯當中的.大小首領方伯、連帥,就率領諸侯當中的其他國家去討伐他,?起尊奉周天子,使諸侯同盟協調一致,然后天下的形勢又趨于聯合統一。這好比父母患病在床,不能做事,兒女輩互相爭斗,沒有誰能夠禁止,這時其中有一個賢能的兒子白告奮勇擔任家庭的主持者,于是代行父母的權力。因此他在名義上是其他人的兄弟,但實際上卻像他們的父母一一樣。雖然似乎侵奪了父母的權力,但實際上,父母依靠他得到了安寧,兄弟依靠他而能夠和睦,左右僮仆等人依靠他能各安其位,各執其事,因此他對這個家庭的功勞很大啊。管仲輔佐齊桓公稱霸,就是第一個承擔這種事的人。從此,五霸一個接一個地興起,互相接替著稱霸,拱衛輔佐周王室,率領諸侯作周王朝的屏障。如俗話所說:“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周王朝仍能延續到二百四十年,這都是管仲的功勞,五霸的業績啊。諸侯當中又有不能像春秋五霸那樣建立霸業的,于是就一心想吞并用室,統一天下,如戰國時齊宣王想要做的那樣。晉國的卿大夫把晉國分為趙、韓、魏三國,呂氏的齊國也被田氏所取代,諸侯中也沒有誰能糾正這種事情。那么怎能不演變為戰國的局面,而紛紛在千里之外招納有謀略的臣和有計策的士人呢!其發展趨勢是不到全國統一時,一定不會終止。
劉子政處于西漢末期,痛感王室即將毀滅,只曉得羨慕禹、湯、文、武往古的盛世,而不懂得戰國的時宜,他的見解本來就已經乖僻。那鮑彪、吳師道兩人生于宋末和元末,胸中充滿著儒家教條,兩耳聽到的都是仁義之道,他們對《戰國策》的褒貶,不值得一提。而曾子固倒是很自負,聲稱自己的文章都是本于儒家《六經》,反而譏刺劉向被流俗的見解所迷惑,不能堅持自己尊王賤霸的觀點,邪說應當糾正,他也不知道《六經》為何物,而只會竊取《春秋》褒“王道”、貶“霸道”的濫條來衡量世人,那么拿他跟鮑彪和吳師道相比,也就沒有什么差別。
【戰國論的閱讀及答案】相關文章:
《戰國論》語文閱讀和答案06-12
《戰國策》閱讀答案03-30
戰國策的閱讀及答案11-18
《戰國策》閱讀答案10-20
戰國策齊閱讀答案03-24
戰國策閱讀附答案04-04
《戰國策》閱讀及答案參考12-18
材論閱讀答案-閱讀答案參閱11-13
《論快樂》閱讀答案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