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狼三則》(其三)的閱讀及答案
在現(xiàn)實學習生活中,大家對文言文一定不陌生吧?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寫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歷代模仿它的作品。是不是有很多人在為文言文的理解而發(fā)愁?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文言文《狼三則》(其三)的閱讀及答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閱讀下面文言文段,回答問題。
狼三則(其三)
一屠暮行,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者所遺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顧無計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極力吹移時,覺狼不甚動,方縛以帶。出視,則狼脹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張不得合。遂負之以歸。
[注釋]
、龠z:留下。
、谛惺遥核追Q“窩棚”。
、垲櫍喝欢,可是。
、荃梗贺i。
、菀茣r:過了一段時間。
1.解釋文中加粗的字。
。1)去:___________
。2)盈:___________
(3)方:___________
。4)負:___________
2.翻譯下列句子。
。1)惟有小刀不盈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狼脹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張不得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波浪線畫出屠戶面對狼的進攻所采取的反擊方法。
4.你認為屠戶是怎樣一個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讀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離開
。2)滿
。3)才
(4)背
2.(1)只有一把小刀不滿一寸長。
。2)狼全身脹得像牛,大腿直伸不能彎曲,嘴張著合不上。(意對即可)
3.“捉之,令不可去。”“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
4.機智、勇敢、果斷。
5.示例:人各有所長,物各有其用。 (答案不唯一)
譯文
有一個屠夫,傍晚走在路上,被狼緊緊地追趕著。路旁有個農(nóng)民留下的田間休息處,他就跑進去躲藏在里面。狼從苫房的草簾中伸進兩只爪子。于是屠夫急忙捉住狼爪,不讓它離開,但是沒有辦法可以殺死它。只有一把不滿一寸長的小刀,就用它割破爪子下面的狼皮,用吹豬的方法往里吹氣。(屠夫)用力吹了一陣兒,覺得狼不怎么動了,才用繩子把狼腿捆起來。出去一看,只見狼渾身膨脹,就像一頭牛。四條腿直挺挺地不能彎曲,張著嘴也無法閉上。屠夫就把它背回去了。(如果)不是屠夫,誰有這個辦法呢?
這三件事情都發(fā)生在屠戶身上;那么屠戶的殘忍,用到殺狼上也是可以的。
創(chuàng)作背景
《聊齋志異》是蒲松齡的代表作,在他41歲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后不斷有所增補和修改。"聊齋"是他的書齋名稱,"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是指奇異的故事。全書有短篇小說491篇。題材非常廣泛,內(nèi)容極其豐富。多數(shù)作品通過談狐說鬼的手法,對當時社會的腐敗、黑暗進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會矛盾,表達了人民的愿望。但其中也夾雜著一些封建倫理觀念和因果報應的宿命論思想。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淄博)人。早歲即有文名,深為施閏章、王士禛所重。屢應省試,皆落第,年七十一歲始成貢生。除中年一度作幕于寶應,居鄉(xiāng)以塾師終老。家境貧困,接觸底層人民生活。能詩文,善作俚曲。曾以數(shù)十年時間,寫成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并不斷修改增補。其書運用唐傳奇小說文體,通過談狐說鬼方式,對當時的社會、政治多所批判。著有《聊齋文集》、《聊齋詩集》、《聊齋俚曲》及關(guān)于農(nóng)業(yè)、醫(yī)藥等通俗讀物多種。還有文集13卷400多篇,詩集8卷900多篇,詞1卷100多闋,以及俚曲14種、戲3部、雜著5種。 "聊齋"是作者書屋的名稱,"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指奇異的故事,共491篇,多為鬼狐故事,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
主要作品
除《聊齋志異》(包括嶗山道士、小青、畫皮等)外,蒲松齡還有大量詩文、戲劇、俚曲以及有關(guān)農(nóng)業(yè)、醫(yī)藥方面的著述存世。計有文集13卷,400余篇;詩集6卷,1000余首;詞1卷,100余闋;戲本3出(考詞九轉(zhuǎn)貨郎兒、鐘妹慶壽、鬧館);俚曲14種(墻頭記、姑婦曲、慈悲曲、寒森曲、翻魘殃、琴瑟樂、蓬萊宴、俊夜叉、窮漢詞、丑俊巴、快曲、禳妒咒、富貴神仙復變磨難曲、增補幸云曲),以及《農(nóng)桑經(jīng)》、《日用俗字》、《省身語錄》、《藥崇書》、《傷寒藥性賦》、《草木傳》等多種雜著,總近200萬言。還有《狼》、《山市》、《口技》被選入人教版七年級課文。
蒲松齡的座右銘: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guān)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郭沫若對其評價:“寫鬼寫妖高人一籌,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生平
早年經(jīng)歷
蒲松齡的一生到外地旅游較少,家境貧寒,生活清苦,但他卻常到濟南居留。在濟南期間,留下了不少文字,其中有一首題為《客邸晨炊》的詩:
大明湖上就煙霞,
茆屋三椽賃作家。
粟米汲水炊白粥,
園蔬登俎帶黃花。
短短數(shù)語,道明了蒲氏旅居大明湖畔,晨曦早炊的生動情景。特別是后面兩句,說了取泉水熬煮粟米粥,以及在案板上切配素食蔬菜包括黃花菜,用于佐食小吃的情景?梢韵胍姰敃r蒲松齡自炊自啖、津津有味的早餐狀況。
蒲松齡所記述的炊煮小米白粥,佐以菜蔬的早餐飲食,也正是山東大部分地區(qū)的日常飲食習俗,山東民間早晨多喜食粥,粥的品種甚多,有小米粥、大米粥、小米綠豆粥、江米粥、豆汁粥、紅豆粥、荷葉粥等等。
書香世家
淄川蒲氏,自元代遷來,原籍何處,文獻無征。其遠祖蒲魯渾、蒲居仁曾并任般陽府路總管,名載邑乘,但無任職年代。墓在城西北店子村附近,舊有華表翁仲,俗稱“石人坡”。故其民族成分引發(fā)學術(shù)界爭議,“蒙古、女真、回族、漢人”多說并存,至今尚未定論。 《蒲氏族譜》記載,相傳蒲姓為元世勛,寧、順間曾遭“夷族之禍”。邢戮之余,只遺“藐孤”,時方六七歲,匿于外祖楊家,改隨母姓,元亡后,始復姓蒲,名璋(即其始祖)。其后子孫日繁,所居滿井莊因而易名蒲家莊。至明萬歷間,全縣諸生八名補廩者中,其族竟占六人。嗣后科甲相繼,稱為望族。自蒲璋至蒲松齡歷十一世,其世系為:
璋—子忠—整—!椤老椤缽V—繼芳—生汭—盤—松齡
蒲松齡的高祖世廣,是族中第一位廩生,才冠當時,所生四子中一人為訓導,三人為庠生,而后世子孫中在明清兩代出了(三名)縣令以及教諭,訓導等職的進士、舉人、貢生、廩生與庠生數(shù)十人;其曾祖繼芳(行二),庠生,所生五子均為入泮;其祖生汭,所生五子無一采芹者;其父盤,字敏吾,配孫氏、董氏、李氏,少力學而家苦貧,遂棄學經(jīng)商,數(shù)年稱素封。業(yè)余不忘經(jīng)史,博恰淹貫,宿儒所不能及。但長子早喪,四十余仍無子(曾過繼嗣子),散金行善,救濟鄉(xiāng)里,后連生四子(三人進學)。生平“主忠厚”,值戰(zhàn)亂,策劃守村,出資助修城垣,故而名載縣志“隱逸”中。
勵志向?qū)W
明崇禎十三年庚辰四月十六日夜戌刻,蒲松齡誕生于蒲家莊內(nèi)故宅北房中。此時,其父正夢見一位偏袒上衣、乳際粘有一貼圓如銅錢藥膏的病瘦和尚進屋。而蒲松齡身上也“果符墨志”,故其以“病瘠瞿曇”降生自況。
蒲松齡在兄弟四人(兆箕少亡,過嗣者兆興回歸)中排行第三(董氏次子),上有兆專(李氏所生)、柏齡兩兄,下有一弟鶴齡。因家境漸落,不能延師,兄弟四人皆從父讀。蒲松齡天性聰慧,經(jīng)史過目能了,尤得其父鐘愛。
清順治十四年,18歲的蒲松齡與本縣豐泉鄉(xiāng)大劉(今羅村鎮(zhèn)道口村)“文戰(zhàn)有聲”的庠生劉國鼎次女成親。
次日,新婚后的蒲松齡初應童試,即以縣、府、道三第一補博士弟子員,文名藉藉諸生間。其制藝《早起》、《一勺之多》,大為山東學使施閏章稱賞。其批語:“首藝空中聞異香,下筆如有神,將一時富貴丑態(tài),畢露于二字之上,直足以維風移俗。次,觀書如月,運筆如風,又掉臂游行之樂!
越歲,躊躇滿志的蒲松齡與同窗摯友張篤慶(歷友)、李堯臣(希梅)、王鹿瞻等結(jié)為“郢中社”。每聚首則放懷吟詠,寄興唱和,詩成共載一卷。旨在長學問,消躁志,相互切磋,以補文業(yè)。
其后,蒲松齡歲歲游學在外。先去城西沈家與寧紹道參議沈潤之子沈天祥(燕及)“共燈火”;又應李堯臣之邀,于康熙三年春到城東李家與之“共筆硯”。此間,雖經(jīng)兄弟析箸之變,然而蒲松齡卻未改求學之念。為惜時篤學,他曾接受同在李家假館的外甥趙金人(晉右)的建議,作《醒軒日課序》以勵志。再后來,面對分家后“居惟農(nóng)場老屋三間,曠無四壁,小樹叢叢,蓬蒿滿之”的現(xiàn)狀,尤其是弱妻幼子及窘困的家境,迫使蒲松齡不得不違心的終止了在李家的借讀。自康熙五年前后,他便到城西王村課蒙,開始了他的塾師生涯。這是他的初館階段。
游幕寶應
康熙九年秋,蒲松齡為了全家五口人(已有二子一女)的生計,也為了開闊眼界,應聘于同邑進士、江蘇寶應縣令孫蕙(樹百),南下寶應縣署作幕賓,幫辦文牘。他騎馬南行,從益都縣顏神鎮(zhèn)(今博山區(qū))西南青石關(guān)入萊蕪縣境,經(jīng)沂州進蘇北,渡黃河(清初由蘇北入海),最后到達寶應。
寶應乃蘇北古邑,隸揚州府轄,由于地處淮河下游并臨大運河,當水路之沖,因而迎送官員驛站供應繁重;且遇連年水災,土地村舍俱淹,百姓號寒啼饑,流離失所。孫蕙自康熙八年任此災邑,處境困難,蒲松齡的到來確實幫了他的大忙。次年春,孫蕙被調(diào)兼署高郵州署。
蒲松領(lǐng)代孫蕙共擬書啟、文告等稿90余篇,大都體現(xiàn)了州縣官吏的艱辛、難以強項的處境與災區(qū)的慘狀、百姓的困苦,為孫蕙贏得了一定的政聲。
南游期間沿途登眺以及蘇北水鄉(xiāng)的秀麗風光,激發(fā)了蒲松齡的文學創(chuàng)作熱情。而他親眼目睹了仕途險惡與社會的黑暗以及處于水深火熱中的災民慘狀,都為其文學創(chuàng)作提供了更深廣的生活感受。
然而,這種代人歌哭的差事,終究難圓自己的科舉夢。他決意辭幕,并于康熙十年初秋北歸。
八年窘困
南游歸來的七八年間,是蒲松齡人生道路上最艱難的階段。他滿以為憑自己的才智,會順利通過科舉考試而一展鴻圖,但卻事與愿違,使其感慨萬千。其詩句“世上何人解憐才”,“痛哭遙追阮嗣宗”,“獨向隴頭悲燕雀,憑誰為解子云嘲?”抒發(fā)了他壯志難酬且不為世人理解的苦衷,表露了他蔑視世俗庸人并以懷才不遇的楊雄自比的清高情懷。
這期間,他曾隨淄川文人領(lǐng)袖高珩、唐夢賚等游覽齊魯山水,東去勞山,南登泰岱。但仍靠輾轉(zhuǎn)設帳于豐泉鄉(xiāng)王家等縉紳之家維生。
科舉無望,難達青云之志,而災年頻仍,缺乏充饑之糧。中年的蒲松齡身負重擔,在人生道路陡坡上艱難掙扎。
設帳西鋪
康熙十八年,已屆“不惑”的蒲松齡應同邑畢家聘請,設帳城西西鋪莊。畢氏乃淄川四世一品的“名門望族”。館東畢際有(載積)之父畢自嚴(白陽)是明崇禎間戶部尚書。畢際有原任江南通州知州,康熙二年罷歸,優(yōu)游林下,詩酒自娛。他與王士禎、高珩等諸多名門多有交往聯(lián)姻,就連任淄官吏亦多與攀結(jié)。畢家財力富足,居第宏大。除尚書府外,有綽然堂、振衣閣、效樊堂、萬卷樓等,第后石隱園方廣十畝,廳臺廊榭,竹石花樹,景色怡人。
蒲松齡為畢家教授八個弟子,還兼職大量應酬文字,并參陪迎送接待,因而博得了信賴。他與老少東家相處融洽30年,同時也為自己營造了一個讀書、應試、著書的安定的生活環(huán)境。
科場偃蹇
由于畢家的優(yōu)越條件和厚待,蒲松齡能在教書并處理雜物之余,得以安心預習舉業(yè),以圖博得一第。但其命運不濟終身未能如愿。他參加鄉(xiāng)試的確切次數(shù)與不中的原因難以說清,僅就有記載的二次都是因為犯規(guī)而被黜。
第一次在康熙二十六年秋其48歲時,因“闈中越幅(在考場書卷時,誤隔一幅,不相接連)而被黜。其詞《大圣樂·闈中越幅被黜,蒙畢八兄關(guān)情慰藉,感而有作》稱:“得意疾書,回頭大錯,此況何如!覺千飄冷汗沾衣,一縷魂飛出舍,痛癢全無”。將其在考場發(fā)現(xiàn)自己“越幅”后的震驚狀態(tài)及頹喪心情表露無遺。
第二次在康熙二十九年秋其51歲時,因故未獲終試而被黜。其詞《醉太平· 庚午秋闈,二場再黜》稱:“風粘寒燈,譙樓短更。呻吟直到天明,伴倔強老兵。蕭條無成,熬場半生;仡^自笑艨騰,將孩兒倒繃! 這兩次失敗,對他及家庭打擊太大了。盡管其不死心,然而妻子卻出面干預了,勸其說:“君勿須夏爾!尚命應通顯,今已臺閣矣。山林自有樂地,何必以肉鼓吹為快哉!”他認為妻子說的對,可每見兒孫赴試,自己便心生欲念,往往情見乎詞,而劉氏總漠置之。
屢試不第,使他抱恨終生。其詩詞及《聊齋志異》的《葉生》、《王子安》、《賈奉雉》等諸多篇章中對此都有深刻的感受與逼真的描寫。
志異著述
蒲松齡的科舉夢想破滅了,而其著述之心卻始終未泯。他從年輕時即著手創(chuàng)作的《聊齋志異》 ,一直斷斷續(xù)續(xù)未能結(jié)集。來到畢家后條件好了,有石隱園的美景,有萬卷樓的藏書,再加館東的支持,他決心續(xù)寫完成這部巨著。從此他便集中業(yè)余的精力投入到搜集素材與構(gòu)思創(chuàng)作中!白右篃蔁,燈昏欲蕊,蕭齋瑟瑟,案冷疑冰”,寒來暑往,日復一日,“集腋成裘”,“浮白載筆”,終于完成了他的“孤憤之書”。后來,他還以淄川方言撰寫了《墻頭記》、《慈悲曲》、《姑婦曲》、《磨難曲》等十四種通俗俚曲及《鬧館》等戲三出。其救世婆心顯而易見。他在創(chuàng)作小說、詩文、俚曲、戲的同時還編撰了《日用俗字》、《農(nóng)桑經(jīng)》、《藥祟書》等多種科普資料工具書。充分體現(xiàn)了他的為民思想。
篤重交游
蒲松齡在西鋪期間,由于館東的鄉(xiāng)宦地位條件,更因其詩文尤其《聊齋志異》的廣泛傳播,使其聲望與交游日漸擴大。他不僅與本邑友人、省內(nèi)資深的名士交好,而且還受到邑侯、憲臺的青睞。其中的李堯臣、張篤慶、趙金人、高珩、王觀正、王永印、沈天祥、邱希潛、安于拙、袁藩、畢盛鈺、畢盛統(tǒng)、華世持、韓逢、譚再生、張元、楊萬春、唐夢賚、鐘轅、朱緗、吳木欣、張貞、李之藻、汪如龍、張嵋、時惟豫、喻成龍、黃叔琳 、王士禎等,他們同孫蕙與畢際有父子一樣,都曾對蒲松齡的生活、舉業(yè)、思想乃至寫作產(chǎn)生過不同程度的影響及作用。因而蒲松齡與他們的交情深厚,其著作中多有記載。
歲貢暮年
至康熙四十八年,70歲的蒲松齡結(jié)束了在畢家的塾師生涯,撒帳歸里。自此能心境閑暇,安居斗室,日以抱卷自適,或東阡課農(nóng),或時邀五老斗酒相會。
先是,他幾個可愛的稚孫皆以痘殤,令他傷心不已,后來,與他共患難的妻子又不幸病逝,更讓他痛不欲生。它飽含深情撰寫了《述劉氏行實》緬敘妻子美德,還滿懷悲傷作《悼內(nèi)》等詩八首以挽悼。當江南畫家朱湘鱗為其畫像時,他親筆題跋兩則。妻子去世使他失去精神支柱,年后他去看望劉氏墳墓,又寫詩《過墓作》懷念亡妻,讀來催人淚下?滴跷迨哪甏汗(jié),邃于易理的蒲松齡自卜不吉。正月初五,他率兒孫為父盤上祭日墳,似冒風寒,醫(yī)投理氣之劑,自是食量盡減。至二十二日竟倚窗危坐而逝。
辛酸科舉路漫漫
蒲松齡19歲的時候,參加秀才考試,他在淄川縣濟南府(今山東省-淄川區(qū)---濟南市),三試第一,成了秀才。三試第一后,蒲松齡連續(xù)四次參加舉人考試,全部落榜。直到72歲,仍只是個貢生。
我們再看蒲松齡的科舉考試之苦。蒲松齡一生不得志,他這個不得志恰好從少年得志開始。蒲松齡19歲的時候,參加秀才考試,他在淄川縣濟南府山東省,三試第一,成了秀才。錄取蒲松齡的是山東學政施閏章。施閏章是個大詩人,清初號稱詩壇的“南施北宋”,“南施”就是安徽人施閏章,“北宋”是山東人宋琬。施閏章給山東秀才考試出的第一道考題叫《蚤起》,這個題目是從《孟子》“齊人有一妻一妾”來的?婆e考試考八股文,要求你得揣摩圣賢語氣,代圣賢立言。既然題目叫《蚤起》,顧名思義,你就要闡述孟子在《蚤起》里面所講的那種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道理。蒲松齡怎么寫的呢,他用文言文,我們用白話文把它說出來。蒲松齡說:“我曾經(jīng)觀察過那些追逐富貴的人,君子追求金榜題名,小人追求蠅頭小利。至于那些本身并不富貴、但是經(jīng)常迫不及待地守在富貴人家門前的,也大有人在。而對功名不感興趣的,只有那些深閨的女子,她們才可以悠然自在地睡個懶覺,不去追名逐利”。蒲松齡的描寫非常生動,像是一篇描寫人情世態(tài)的小品文。接下來,蒲松齡走得更遠,干脆虛構(gòu)起來,他寫齊人之婦如何夜里輾轉(zhuǎn)反側(cè),琢磨著跟蹤丈夫,其中有人物心理描寫,也有人物獨白和人物之間的對話,很像小說。這樣的寫法,當然不符合八股文的要求,但是蒲松齡遇到的考官是愛才如命的大文學家施閏章,他非常欣賞蒲松齡的文章,拿起筆來就寫批語,說蒲松齡的文章“將一時富貴丑態(tài)畢露于二字之上”,把人們那種追名逐利的丑態(tài)通過《蚤起》這兩個字寫絕了,寫活了,接著又寫了八個字的評語:“觀書如月,運筆如風”。“觀書如月”,就是看前人的作品,看得明明白白、透透徹徹;“運筆如風”,就是寫起文章來輕松愉快,非常流暢。施閏章大筆一揮,蒲松齡山東秀才第一名?h、府、道三試第一以后,蒲松齡名氣很大。他躊躇滿志,義無反顧地踏上了進一步求取功名的道路,下一步要考舉人了。
史料記載,蒲松齡三試第一后,連續(xù)四次參加舉人考試,全部落榜。蒲松齡文章寫得這么好,為什么他還會四次落榜?我們回過頭來看,施閏章錄取蒲松齡根本就是一種誤導和誤判,因為蒲松齡并沒有按照八股文那種嚴格的要求來寫文章,施閏章因為愛才而把他錄取為第一名。蒲松齡因此以為,這樣寫就能夠取得更高的功名了。但是蒲松齡沒有想到,其他的考官是些什么樣的人。這些考官是拿著那種刻板的、腐朽的、毫無文采、繩捆索綁的八股文,當個敲門磚,取得了功名,他自己只會寫這樣的文章,他喜歡的也是這樣的文章。像蒲松齡那種寫法的文章,他怎么會欣賞呢?所以蒲松齡從考秀才一開始就偏離了跑道。
蒲松齡做了多長時間秀才?半個多世紀。秀才是科舉考試當中最低的功名。但是秀才最辛苦,年年考試。根據(jù)朝廷制度,一個省的學政任期三年,學政一到,先把秀才組織起來考試,這叫歲試。歲試成績分成幾等,考到第一等可以成為廩生。廩生是個什么概念?廩生還是秀才,但朝廷每個月給你一定的錢,補助你的生活。那么,考到了一等是不是就一定是個廩生呢?也不是。因為廩生是有名額限制的,你考了一等,要等空了名額,才可以補廩。所以蒲松齡考中秀才之后,在一等考了很多次,差不多等了二十年,才成為廩生,朝廷才給他那點補助。秀才歲試以后第二年,要進行科考?瓶季褪墙o舉人考試做準備。科考把秀才的成績分成六等,考前兩等可以參加舉人考試,考后兩等就得降成青衣。蒲松齡參加鄉(xiāng)試,三年一次,考了多少次?十次左右,有的專家說十幾次。這樣一來,蒲松齡有三十年的時間年年都考。他48歲那年,又參加考試。他覺得自己文章寫得非常好,寫得也很快,拿到考題“唰唰”就寫下來了。但是寫完后,回頭一看,壞了壞了,越幅了!霸椒笔且粋科舉名詞,就是違反了書寫規(guī)則?婆e考試對文字形式有非常嚴格的要求,一頁只能寫12行,一行只能寫25個字,而且得寫完第一頁寫第二頁,寫完第二頁寫第三頁。蒲松齡寫得快,第一頁寫完,飛快一翻,把第二頁翻過去了,寫到第三頁上了,這就隔了一幅,越幅,就不僅要取消資格,還得張榜公布。在我們看,簡直太可笑了,文章寫得好,隔了一頁,就要取消資格!這次“越幅”,蒲松齡自己是什么感受呢?他在詞中說:“得意疾書,回頭大錯,此況何如,覺千瓢冷汗沾衣,一縷魂飛出舍”———嚇呆了。
蒲松齡在科舉這條路上拼搏到50歲之后,他的妻子勸他說:算了,別考了,如果你命中注定有功名,連宰相都做上了,何必一定得去考呢?咱們在村里住著,不也挺好嗎?何必一定得像縣官一樣去聽那個打著板子催老百姓繳稅的聲音呢?蒲松齡覺得他妻子說得很有道理。不過也有些專家考證,就在他妻子勸了他之后,他還參加過考試,仍然失敗了。
蒲松齡19歲成為秀才,到72歲,成為貢生。貢生是什么概念?貢生相當于舉人副榜。貢生有幾種,蒲松齡是“歲貢”,又叫“挨貢”。就是做廩生時間長了,排隊挨號挨上了貢生。做了貢生以后理論上可以當官了,蒲松齡得到一個虛銜“儒學訓導”。儒學訓導是什么意思呢?當時封建社會的學校分好幾級,國家一級是國子監(jiān),省里面是府學,縣里面是縣學。這個儒學訓導就是縣學的副長官,相當一個中學副校長了。但是蒲松齡這個儒學訓導前還加了兩個字“候補”。就是你雖然有這個資格,但是還得看山東省除了淄川縣以外,其他縣有沒有空出名額來。對于72歲的蒲松齡來說,沒有任何的價值了,貢生只是給他帶來一點安慰,一點很實際的利益:朝廷要給貢生四兩銀子。而縣官偏偏既不去給蒲松齡樹匾、樹旗,也不發(fā)給他銀子。蒲松齡不得不一次一次寫呈文、打報告去要。這就是蒲松齡在科舉考試當中所受的痛苦。在我們看覺得他非常可笑,非常可悲,非?蓱z。但是在當時他只能求這么一條出路。因為科舉制度是蒲松齡這樣的窮知識分子改變命運的唯一的出路,所謂“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窮其一生寫聊齋
蒲松齡為什么總考不上?這和他一直在艱苦地寫《聊齋志異》有關(guān)系。蒲松齡是山東淄川人。淄川離齊國故都臨淄數(shù)十里,有很多優(yōu)美的民間傳說。蒲松齡5歲的時候,改朝換代。滿清入關(guān),在揚州屠城,在山東鎮(zhèn)壓農(nóng)民起義,也產(chǎn)生了很多稀奇事,這些都影響到《聊齋志異》。蒲松齡大概在分家以后,做私塾教師時,就開始寫《聊齋志異》。他的好朋友張篤慶發(fā)現(xiàn)蒲松齡因為寫《聊齋志異》影響到考舉人,就寫了一首詩勸他:“聊齋且莫競談空”,別寫小說了,專心去考試吧。但是蒲松齡不聽,還是寫,不管哪個朋友聽到什么奇聞軼事,他都要了解一下,寫到自己的作品里頭。
關(guān)于《聊齋志異》大家可能聽過傳得很廣的一個說法,說蒲松齡為了寫《聊齋志異》,在他的家鄉(xiāng)柳泉旁邊擺茶攤,請過路人講奇異的故事,講完了回家加工,就成了《聊齋志異》。這個說法是《三借廬筆談》說的,魯迅先生早就分析了,不對,不會是這樣一回事。我們琢磨一下,蒲松齡窮到那種程度,45年在外邊當私塾老師,家里有時候連鍋都揭不開,怎么有閑空優(yōu)哉游哉擺上茶,擺上煙,你給我講故事,我寫小說?不可能。但是蒲松齡不管聽到什么人說,聽到什么稀奇的事,他都收集來寫小說,這是肯定的。他還有一個取材途徑,就是到古人的書里邊找素材!读凝S志異》里大概有一百篇小說,都是改寫自前人作品。前人作品有時候記得非常簡單。比如說,在六朝小說和唐傳奇當中,記了三個小故事,叫《紙月》、《取月》、《留月》。紙月就是有一個人,能夠剪個紙的月亮照明,另一個人取月,能夠把月亮拿下來放在自己懷里,沒有月亮時候照照,第三個人留月,把月光放在自己的籃子里邊,黑天的時候拿出來照照。都很簡單,一百來個字,幾十個字。蒲松齡拿來寫了《勞山道士》。這是大家很熟悉的聊齋故事。
我們再看蒲松齡的感情經(jīng)歷是個什么樣。蒲松齡的妻子非常賢惠,賢惠到什么程度呢?蒲松齡外出給人當家庭教師的時候,他妻子在家里上養(yǎng)老,下育小,住在荒涼的農(nóng)場老屋里面。夜里狼都可能跑到院子里,她就整夜不睡覺在那兒紡線,如果有一點好吃的,給蒲松齡留著,有時留的時間長了,都壞了。這么好的一個妻子,但是個柴米油鹽的妻子、糟糠之妻。所以有些研究蒲松齡的專家就發(fā)現(xiàn)一個線索,說蒲松齡有第二夫人,什么根據(jù)呢?蒲松齡文集里有一篇《陳淑卿小像題辭》,這篇文章是說:文章的作者和陳淑卿自由戀愛,父母不同意,最后兩個人私奔了,然后是個悲劇。大家就要問了,那他為什么能夠?qū)戇@么多這么優(yōu)美的'愛情故事?臺灣著名作家林語堂曾經(jīng)推測過。我也推測過,我是這樣推測的:蒲松齡白天教完了學生,晚上自己坐在那個荒涼的書齋里,外面是月色朦朧,樹葉在那兒嘩啦嘩啦響,遠處傳來狐貍的叫聲,那個時候狐貍很多。這時候蒲松齡就很容易產(chǎn)生幻想了。他就想象有一個書生,就和他一樣,是一個很窮困很不得志的,但是又很有才華,情感很豐富的書生,坐在一個荒齋里面,這個時候有個美女推門而入。你在這兒讀書嗎?我和你一塊讀書,我和你一塊寫詩、填詞,我跟你下圍棋,我安慰你這個貧困、寂寞當中的書生,你需要功名嗎?我?guī)椭憬鸢耦}名。你家里老婆不是不生孩子嗎?我給你生個傳宗接代的孩子,而且這個女的不需要父母之命,不需要媒妁之言,不要妻子的名分,也不要這個書生的金錢,甚至還倒過來給你錢。在蒲松齡生活的那個社會,男女結(jié)合那是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像這個什么都不要的,對男人無條件奉獻的女人有嗎?不可能有,她只能是腦子里想出來的,只能是作者的想象。她是從天上下來的,她是從海底出來的,她是從深山洞府過來的,她甚至是陰曹地府出來的;她可能是小鳥變的,她可能是鮮花變的,甚至可以是書本里的。書生不是在那兒看書嗎?從書架上搬下一本《漢書》擺在這兒,翻開第八卷,里邊夾著一個小美人,紗帛剪的,背后寫了四個小字,“天上織女”。突然,這個紗剪的小美人,折腰而起,飄然而下,來給書生當妻子,長得花容月貌,善解人意,跟書生自我介紹,我叫顏如玉,《漢書》出來的顏如玉,這真是“書中自有顏如玉”。
西方理論家弗洛伊德說,“夢是愿望的達成”。《聊齋志異》里面這些花妖狐魅變成的美女就是窮秀才蒲松齡的白日夢。他做這種夢,就是表達那種一廂情愿的男性的幻想,窮秀才的幻想。法國有一位著名的大作家雨果,就是《悲慘世界》的作者,他曾經(jīng)說過,“想象是偉大的潛水者”。一個作家,一個小說家能寫出引人入勝的作品,雖然要有一定的生活基礎,但是更要靠他的想象,蒲松齡雖然那樣貧困,那樣不得志,他也寫了和自己生平有關(guān)的一些東西,但是他特別善于想象,《聊齋志異》就是一個作家天才的想象才能和藝術(shù)才能的集中表現(xiàn)。
咱們的大作家蒲松齡就這樣苦了一輩子,就這樣在貧困線上掙扎了一輩子,在科舉考試的路上落魄了一輩子,在寫小說的路上奮斗了一輩子。到了康熙五十四年,正月二十二日酉時,這位大作家坐在他清冷的聊齋的窗前永遠地離開了人世。蒲松齡窮秀才出將入相飛黃騰達這個夢想終于成為泡影,而用中國優(yōu)秀的文化哺育起來的,又成為中國文化在世界上的代表的《聊齋志異》光芒四射。歷史是公正的。
樂觀自嘲祭窮神
蒲松齡在第五次去考舉人,結(jié)果依然是名落孫山后,由于長期專心讀書,家里的田地無人打理,財源枯竭,一家大小陷入了極度貧困之中,他在那一年除夕自我調(diào)侃地寫下《除日祭窮神文》。
窮神,窮神,我與你有何親,興騰騰的門兒 你不去尋,偏把我的門兒進?難道說,這是你的衙門,居住不動身?你就是世襲在此,也該別處權(quán)權(quán)。晃揖褪悄阗N身的家丁、護駕的將軍,也 該放假寬限施施恩。你為何步步把我跟,時時 不離身,鰾粘膠合,卻像個纏熱了的情人?
窮神!自從你進了我的門,我受盡無限窘,萬般不如意,百事不趁心,朋友不上門,居住在鬧市無人問。我縱有通天的手段,滿腹的經(jīng)綸,腰里無錢難撐棍。你著我包內(nèi)無絲毫,你著我囊中無半文,你著我斷困絕糧,衣服俱當盡,你著我客 來難留飯,不覺的遍體生津,人情往往耽誤,假裝不知不聞。明知債賬是苦海,無奈何,上門打戶去求人;開白、五分行息,說什么奉旨三分,到限期立時要完,不依欠下半文。無奈何,忍氣吞聲,背地里恨。自沉吟:我想那前輩古人也受貧,你看那乞食的鄭元和,休妻的朱買臣,住破窯的呂蒙正,錐刺股的蘇秦。我只有他前半截的遭際,那有他后半截的時運?可恨我終身酸丁,皆被你窮神混!難道說,你奉玉帝敕旨,佛爺?shù)碾何,擺下了窮神陣把我困?若不然,那膏粱子弟,富貴兒孫,你怎么不敢去近?財神與我有何仇?我與足下有何親?您二位易地皆然,我全不信。
今日一年盡,明朝是新春,化紙錢,燒金銀,奠酒漿,把香焚。我央你離了我的門,不怪你棄舊迎新。
【文言文《狼》其三的閱讀及答案】相關(guān)文章:
文言文狼的閱讀及答案04-02
文言文《狼》閱讀及答案12-01
《狼》文言文閱讀附答案06-10
狼文言文閱讀及答案參考06-10
狼蒲松齡文言文閱讀及答案11-23
《狼》文言文閱讀題(含答案)06-10
《古風(其三十九)》閱讀答案04-12
《秋興其三》閱讀答案10-31
狼-閱讀答案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