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關乎天文”到“關乎人文”》閱讀答案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都可能會接觸到閱讀答案,閱讀答案是對有關閱讀題所做的解答。你知道什么樣的閱讀答案才能切實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從“關乎天文”到“關乎人文”》閱讀答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從思考天人關系開始的。為了觀象授時、制定歷法,服務于生產生活的需要,中國先民對天體運行規律進行了深入研究,逐步產生了關于天人關系的思考。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展史上,構建理想的天人關系始終是其著力解決的根本問題,其主體思想和主要實踐始終是天人合一。
②考古學證據顯示,觀象授時在中國有著超乎想象的悠久歷史。太陽、月亮的光明成為他們身心兩方面至死不渝的追求,光明成為天人合一的同義詞和內在本質。商周古文字的“文”字“象人形而特彰明其心”,因而文明一詞的本義為內心光明,文化一詞的本義為通過人文精神教化使人內心光明。所以,文明兼有文化和光明兩者的涵義,《周易》曰:“見龍在田,天下文明。”孔穎達解釋道:“陽氣在田,始生萬物,故天下有文章而光明也。”這種光明由內而外,所謂“君子之光,其暉吉也。”從而實現內圣外王,明明德于天下。
③中國先民關于天文與人文的思考最為核心、最為重要的考慮,是將天文引入個體生命精神。心性之學是天人合一的內在靈魂,天人合一是心性之學的外在邏輯。儒家尤其是宋儒,認為心性之學的來源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允執厥中的“中”字來源于先民觀象授時、立表測影而產生的“中”。立表測影要求表垂直于水平地面,精確辯證四方、八方等方位,因此使“中”具有了中正、中央等涵義,并進一步發展出中庸、中和等思辨,形成了中國、中華等概念,深刻影響了中華民族居中而治的政治觀、中庸中和的哲學觀。
④天體運行決定著人類社會的時間流逝、季節變遷、生物繁衍、糧食豐歉,深刻影響著人們的生產生活。不妨舉些事例,山西襄汾陶寺遺址作為距今約4300年至3900年、大約相當于堯舜時期的中央邦國都城,已經是在陰陽、太極和天地形成的宇宙觀以及八卦、五方的天下觀指導下規劃建設的,體現出最高統治者居中而治、掌握歷法、敬授民時的權威。春秋戰國以降,諸子百家的興起,天命從統治者的話語權轉變為民心力量、個體生命的存在意義,民心即天命、天命即人心。孔子繼承發展了這一信仰,深刻指出:“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⑤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文明的進步,在天人合一理論的發展和指導下,中國先民創造了上古時期輝煌絢麗的文化、思想和制度。從《周易》及諸子百家學說、兩漢經學到宋明理學,乃至道家學說、漢地佛學等,均對天人關系、天人合一進行了孜孜以求、前赴后繼的深入研究和闡析發揚,形成了蔚為壯觀、嘆為觀止的文化現象。這種一以貫之的文化現象,充分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文明以止”的理念和特性。
15. 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展史上,構建理想的'天人關系至關重要,這是根本問題。
B. 古人認為君子應該內心有光明,從而實現內圣外王,在天下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
C. 中國古代絢麗的文化是在天人合一理論的指導下形成的,與生產力的發展沒有關系。
D. 諸子百家的時代,人們對于天命的認識有了變化,認為民心即天命,體現百姓的重要性。
16. 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文章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思考天人關系寫起,從先民對天文的觀測中探求對人文的影響。
B. 第二段中作者從商周古文字的“文”字含義說起,來證明古人因為追求日月而追求光明。
C. 作者用山西襄汾陶寺遺址論證天體運行影響人們的生產生活,被統治者利用來體現權
威。
D. 文章結尾列舉了中國古代的多種學說,證明古人在對天人關系的研究中形成了文化現象。
17. 中國古代先民觀測天象,對人文起了哪些作用?請結合文本內容概括。
答案
15. C
16. B
17. ①構建了天人合一理論;
②構建了文明文化的內涵;
③影響了個體生命精神;
④影響了中華民族居中而治的政治觀、中庸中和的哲學觀。
【《從“關乎天文”到“關乎人文”》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從地震波到預警》閱讀答案11-19
《從人文計算到可視化——數字人文的發展脈絡梳理》閱讀練習及答案12-10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閱讀答案08-26
從倫敦零碳社區到世博零碳館閱讀答案11-18
《中國古代的天文》的閱讀答案12-14
到梨花屯去閱讀答案 到梨花屯去賞析10-18
語詞拿捏關乎心靈--談《荷塘月色》的悄悄與《再別康橋》的輕輕12-06
月到天心林清玄閱讀題及答案12-21
從羅丹得到的啟示茨威格閱讀答案12-12
從依賴到獨立散文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