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閱讀答案15篇
在各個領域,我們很多時候需要適量地做些閱讀題,就有可能接觸到閱讀答案,閱讀答案是我們解答閱讀題的金鑰匙。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自己的閱讀答案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諸葛亮》閱讀答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諸葛亮》閱讀答案1
(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題。(12分)
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①,約②官職,從權制③,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④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煉,物⑤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于邦域之內,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⑥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節選自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
17.判斷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是否正確。(正確的打“√”,錯誤的打“×”)(4分)
(1)撫百姓,示儀軌
撫:安撫,撫慰()
(2)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
益:利益()
(3)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
親:親人()
(4)終于邦城之內,咸畏而愛之
愛:愛戴,擁戴()
1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組是()(2分)
A.諸葛亮之為相國也
B.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C.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
D.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昭陛下平明之理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19.請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
20.作者稱贊諸葛亮是“識治之良才”,請結合課文《出師表》加以說明。(2分)
答案:
17.(1)√
(2)×
(3)√
(4)√
18.C
19.善的(或:好的)沒有(因為)微小而不獎賞;惡的(或:壞的)沒有(因為)輕微而不貶黜。
20.答案示例:《出師表》中諸葛亮請求后主做到廣開言路、嚴明賞罰、任人唯賢(親賢遠佞),充分展示了諸葛亮治國的雄才大略。“諸葛亮之為相國也”閱讀答案
《諸葛亮》閱讀答案2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被描寫成一個聰明的人。但是,也正是從《三國演義》中。我發現諸葛亮并不聰明。 第一,作為執掌蜀國軍政大權的諸葛亮,每當陷入具體事務,事情不分大小,皆決于己,這是領導者的大忌。一個聰明的領導者是決不會這么做的。難怪司馬懿會說:”孔明食少事煩。其能久乎?’諸葛亮53歲病死與他事必躬親、操勞過度有關。這能說他聰明嗎? 第二,諸葛亮不僅不會用人,而且往往在關鍵時刻或重要地方用錯人,并導致嚴重后果。戰爭無情義可言,倘若在赤壁大戰中,在華容道上把關、張,或關、趙兩人位置對換一下,這樣不是既讓關羽還當年過五關斬六將時曹操不殺之恩,又可瞄棼售曹操,豈不兩全其美?但是,諸葛亮沒有這樣做。他錯用關羽,結果放虎歸山,曹操得以重整旗鼓,卷土重來;后在荊州駐守人選上,他選擇關羽,結果荊州失守,關羽被殺,爾后,劉備又被東吳火燒連營,從此蜀國元氣大傷,一蹶不振。這一連串的事件,其源皆出于錯用關羽。至于錯用馬謖,導致街亭失守,諸葛亮自己也差點成為司馬懿的階下囚,則是婦孺皆知的事。宋歐陽修說:“用兵之要,先擇于將臣。”而諸葛亮不會用人和錯角人,卻用天意”或‘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說法輕描淡寫地掩飾過去。 第三,諸葛亮的不聰明還反映在他不能招賢納才,蜀國君臣平庸,后期更無大將“鐲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便是一個明證;劉備死后,在諸葛亮執掌大權期間,雖招了一個姜維,但也未能保住蜀國江山,足見其才平平。 第四,不自量力和缺乏自知之明最能說明諸葛亮不是一個聰明人。蜀國和魏國,力量對比懸殊,況且劉備死后,蜀國元氣大傷,但諸葛亮還要六出祁山,進攻魏國。雖說吳蜀這時已重歸于好,諸葛亮口上說聯合東吳,行動卻一意孤行,六出祁山。當時陸遜還在,倘若吳蜀聯手,東西夾擊,司馬懿也要在漫長戰線疲于奔命,但諸葛亮沒有這樣做,結果屢戰屢敗。如果一二次失敗還情有可原,那么三四五六次的失敗只能說明諸葛亮不智了。 第五,阿斗平庸,無才無德,諸葛亮不敢取而代之,實無天下為己任的大志,缺少勇氣和決斷。劉備死前,曾對諸葛亮說:若阿斗無才,可取而代之。這是群臣都聽見的,還怕什么?扶不起的劉阿斗,諸葛亮硬扶,此乃愚忠,不足為訓。 總之,諸葛亮雖在具體某一仗中能取勝,但往往在統籌全局或關鍵性的問題上,一而再,再而三地失誤,這能說諸葛亮聰明嗎?
1、解釋詞語。
事必躬親: __________________
一蹶不振:__________________
婦孺皆知: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說,諸葛亮“愚忠”、曹操“卷土重來”,加點詞在感情色彩上有何不同?
3、“但諸葛亮沒有這樣做,結果屢戰屢敗”。句中加點的“屢戰屢敗”能否改為“屢敗屢戰”?為什么?
4、人們歷來對諸葛亮極盡贊美之辭,而本文作者卻對諸葛亮的“聰明”質疑。文中是從哪四個方面來“質疑”,這幾個方面的關系是逐層推進的嗎?
5、選出對本文使用的主要論證方法判斷最準確的一項:( )
A、舉例論證 B、道理論證 C、比喻論證 D、對比論證
6、《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其他三大名著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諸葛亮聰明嗎?》答案:
1、凡事都必須自己親自過問。
受到挫折,不能再振作起來。
連婦女和兒童都知道。
2、“愚忠”是褒貶結合,褒中有貶,表明作者對諸葛亮既惋惜又諷刺:“卷土重來”則為貶義。表明作者持否定態度,帶有憎惡之情。
3、不行。“屢戰屢敗”是貶義,而“屢敗屢戰”則是贊美其精神,為褒義,改換后在表達效果上有了明顯變化,且不符合文意。(意對即可)
4、①諸葛亮事必躬親,不分大小;②諸葛亮不會用人;③諸葛亮不能招賢納才:④諸葛亮不自量力,缺乏自知之明;⑤諸葛亮缺少勇氣和決斷。不是逐層推進,而是并列關系。
5、A
6、《西游記》《水滸傳》《紅樓夢》
《諸葛亮》閱讀答案3
比較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題。
【甲】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節選自諸葛亮《出師表》)
【乙】章武①三年春,先主于永安②病篤③,召亮于成都,屬以后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④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⑤之力,效⑥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節選自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
[注釋]①章武:三國蜀漢劉備的年號,章武三年即公元221年。②永安:指白帝城。 ③篤:重。④嗣子:繼承人,指劉禪。⑤股肱(gōng):大腿和胳膊的上部,都是人體的有力部位。比喻輔佐帝王的得力大臣。⑥效:奉獻。
1.選文乙具體說明了選文甲中的哪一句話? (用原文回答)
【試題分析】這是一道理解文言文基本內容的題。考查學生對文言文主要內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答案】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2.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
(1)夙夜憂嘆 (2)庶竭駑鈍
(3)屬以后事 (4)若嗣子可輔
【試題分析】這是一道理解文言文中常用詞語含義的題。考查文言文中重要實詞的積累。
【答案】(1)夙夜:早晚。(2)駑鈍:比喻低下的才能。(比喻才能平庸)(3)屬:通囑,囑托、托付。 (4)輔:輔助,輔佐。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2)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
【試題分析】這道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文的能力。解題時,一是譯準句中的重要字詞,二是語言表述要通順完整。
【答案】(1)這就是我用來報答先帝、盡忠陛下的職責。 (2)您的才能超過曹丕十倍,一定能使國家安定,最后統一全國。
4.讀了這兩段文字,聯系你所了解的有關知識,談談你對諸葛亮這一人物的評價。(只談一點即可)
【試題分析】這道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文基本內容的能力。在借助注釋理解文意的基礎上,分析人物的性格特點。
【參考答案】示例:諸葛亮的忠心耿耿集中表現在輔佐后主上。先主一去,后主登基,后主毫無一點治國之能,整個蜀國的社稷都壓在諸葛亮的身上,而他無怨無悔。為恢復中原,他兩次上表后主,決心出師伐魏,其言可謂感人肺腑。
《諸葛亮》閱讀答案4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15分)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本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節選自《出師表》)
【乙】
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毎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宦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節選自《三國志·諸葛亮傳》,有刪改)
9.解釋下面加點的詞。(4分)
(1)躬耕于南陽 (2)先主器之
(3)先主遂詣亮 (4)孤不度德量力
10.用斜線(/)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兩處。(2分)
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1l.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6分)
(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2)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12.甲乙兩文都寫到了“三顧茅廬”這一史實,諸葛亮為何要在“三顧”“三往”后才見劉備?(3分)
答案:
9.(4分)
(1)親身 親自
(2)器重 看重
(3)往 到 拜訪 訪問
(4)衡量 估計 推測 考慮
10.(2分)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11.(6分)
(1)先帝沒有因為我身份低微見識淺陋(而看輕我),親自降低身份,三次到茅草屋拜訪我。
(“卑鄙”“枉屈”“顧”,各1分)
(2)但是我的志向還沒有罷休(停止),您認為該采取怎樣的計策呢?(“已”1分;賓語前置句1分;句意通順1分)
12.(3分)
①諸葛亮被劉備的真心誠意感動;②諸葛亮被劉備的禮賢下士、渴求人才打動(猥自枉屈);
③諸葛亮認為已遇到明主,可以出山輔佐劉備,施展才華實現抱負。
《諸葛亮》閱讀答案5
諸葛亮論
蘇軾
取之以仁義,守之以仁義者,周也。取之以詐力,守之以詐力者,秦也。以秦之所以取取之,以周之所以守守之者,漢也。仁義詐力雜用以取天下者,此孔明之所以失也。
曹操因衰乘危,得逞其奸,孔明恥之,欲信大義于天下。當此時,曹公威震四海,東據許、兗,南牧荊、豫,孔明之恃以勝之者,獨以其區區之忠信,有以激天下之心耳。夫天下慷慨死義之士,固非心服曹氏也,特以威劫而強臣之,聞孔明之風,宜其千里之外有響應者。如此則雖無措足之地而天下固為之用矣.。且夫殺一不辜而得天下,有所不為,而后天下忠臣義士樂為之死。劉表之喪,先主在荊州,孔明欲襲殺其孤,先主不忍也。其后劉璋以好逆之至蜀,不數月,扼其吭,拊其背,而奪之國。此其與曹操異者幾希矣。曹、劉之不敵,天下之所共知也。孔明遷劉璋,既已失天下義士之望,乃始治兵振旅,為仁義之師,東向長驅,而欲天下響應,蓋亦難矣。
曹操既死,子丕代立,當此之時,可以計破也。何者?操之臨終,召丕而屬之植,而丕與植終于相殘如此。此其父子兄弟且為寇仇,而況能以得天下英雄之心哉!此有可間之勢,不過捐數十萬金,使其大臣骨肉內自相殘,然后舉兵而伐之,此高祖所以滅項籍也。既不能全其信義,以服天下之心,又不能奮其智謀,以絕曹氏之手足,宜其屢戰而屢卻哉!
故夫敵有可間之勢而不間者,湯、武行之為大義,非湯、武而行之為失機。此仁人君子之大患也。且曰曹氏利汝吾事之,害汝吾誅之。不知蜀之與魏,果有以大過之乎!茍無以大過之,而又決不能事魏,則天下安肯以空言竦動哉?嗚呼!此書生之論,可言而不可用也。
4、對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東據許、兗,南牧荊、豫 牧:統治
B、其后劉璋以好逆之至蜀 逆:迎接
C、不過捐數十萬金 捐:捐獻
D、天下安肯以空言竦動哉 竦動:震動
參考答案:C 捐:舍棄
5、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曹操因衰乘危,得逞其奸 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
B、天下忠臣義士樂為之死 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
C 、此其與曹操異者幾希矣 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D 、乃始治兵振旅 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參考答案:B。A介詞,趁著;動詞,接著。 C介詞,和;動詞,贊同。 D副詞,前一個才,后一個于是、就。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A、蘇軾認為孔明失敗的原因在于混合使用仁義和欺詐、武力來奪取天下。后文又說不能利用智謀來離間曹氏兄弟是諸葛亮失敗的根本原因,這體現了蘇軾思想的自相矛盾。
B、蘇軾認為孔明可以借曹丕即位之機去離間、討伐曹氏政權并瓦解他們。這表明蘇軾并不反對靠詐力取得天下。
C、蘇軾認為蜀國和魏國本質上并沒有什么不同,都是混合使用仁義和欺詐、武力來奪取天下。
D、蘇軾認為自己的言論合理、深刻,但因為自己只是一介書生,因而終究不會得到世人的認可和理解,不會被人們重視采用的。
答案:B。 A體現了蘇軾思想的自相矛盾說法不合理。 C都是混合使用仁義和欺詐、武力來奪取天下在文中無依據,原文只是說諸葛亮失敗的原因。D蘇軾認為自己的言論合理、深刻在文中無依據,此書生之論,可言而不可用也是說只是書生的一家之言,可以說說卻沒有什么用處。
7、把文中劃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特以威劫而強臣之,聞孔明之風,宜其千里之外有響應者。
(2)又不能奮其智謀,以絕曹氏之手足,宜其屢戰而屢卻哉!
參考譯文:(1)只是因為被威勢脅迫而勉強向他臣服,聽聞孔明的高風亮節,應該在千里之外也有響應者啊。(特威劫臣之譯對一個1分,文意通2分。) (2)又不能竭盡他的智謀,來使曹氏兄弟間斷絕手足之情,他們屢次出戰而屢次敗退是理所當然的啊。(奮絕手足宜一個1分,文意1分。)
《諸葛亮》閱讀答案6
周瑜聽說曹軍已經中了連環計,就帶領眾將登上了江邊的山頭,遠望江北。他正為自己的計謀將要成功而高興的時候,忽然西北風刮起了一面旗,旗角正好飄在周瑜的臉上,周瑜不覺猛地一驚,觸動了自己的心事,只見他仰面跌倒,口吐鮮血,昏迷了過去。
周瑜病倒,他手下的將領也都心頭沉重。魯肅來到江邊,想請諸葛亮想想辦法。諸葛亮了解了周瑜得病的情況后,就對魯肅說:“我可以治好周瑜的病。”魯肅說:“要是真能治好,那真是幫了我們的大忙了!”說著馬上就一同來到周瑜的軍帳中。周瑜躺在病床上,嘴里還哼哼唧唧。魯肅看了越發難過,諸葛亮微笑著說:“我有一個藥方可以治好都督的病。”周瑜一震,忙說:“請先生指教。”諸葛亮讓手下的人都退出病房,提起毛筆,在一張紙上寫下了四句話:想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他寫好了就送到周瑜面前說:“都督,這就是你的病根子。”周瑜接來一看,萬分驚奇:“呀!他真像神仙一樣,竟然已經看出了我的心事。”于是不得不請教諸葛亮:“先生既然已經知道了我的病根,請問,用什么藥可以治好呢!事情已經萬分緊急了,請馬上告訴我吧!”諸葛亮根據自己的天文氣象知識,想告訴周瑜刮東南風的具體日子,但是他知道周瑜心胸狹窄,容不下比他強的人,對他不能直說。就故意說自己有呼風喚雨的本事,需要在南屏山造一座“七星壇”,由他來親自登壇、做法、借東風。周瑜有了上次草船借箭的事,這次自然相信了,“病”也一下子好了。他精神抖擻地下令趕緊到南屏山筑七星壇,同時調兵遣將做好準備,只要東南風一刮,就向西北進發。諸葛亮早就囑咐了劉備,讓他與周瑜的大軍同時進發,共破曹操;同時也通知大將趙云,隱蔽到南屏山,到時候接自己回去。
公元208年12月20日(冬至)那天半夜,果然刮起了東南風,而且風勢越來越猛,諸葛亮的預見十分準確。
1、聯系上下文,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
精神抖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調兵遣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話說說諸葛亮寫在紙上的兩句話的意思。
3、根據文章中的內容,展開想象,把下面的句子補充完整。
(1)周瑜猛地一驚,觸動了自己的心事。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瑜說:“事情已經萬分緊急了,請馬上告訴我吧!”諸葛亮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
4、課文可分成三段,概括第二段的段意。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諸葛亮是一個足智多謀、神機妙算的人。《三國演義》中還有哪些關于他的故事呢?請寫兩個故事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形容精神振作的樣子。 調動軍隊,派遣將領。
2.①要想打敗曹軍,適宜采用火攻;②作戰的其他方面已做好準備,只需刮東南風。
3.(1)欲破曹公,需借東風,這東風從哪來呢 (2)周瑜心胸狹窄,容不下比他強的人,對他不能直說
4.諸葛亮幫助周瑜破除心病,巧借東風。
5.空城計 舌戰群儒
《諸葛亮》閱讀答案7
諸葛亮傳略
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氣。身長八尺①,容貌甚偉,時人異焉。遭漢末擾亂②,隨叔父玄避難荊州。躬耕于野,不求聞達。時左將軍劉備以亮有殊量,乃三顧亮于草廬之中。亮深謂備雄姿杰出,遂厚相結納。及魏武帝③南征,荊州劉琮④舉州委質而備失勢,眾寡而無立錐之地。亮時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孫權,求援吳會⑥。權既宿服仰備,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萬人以助備。備得用與武帝交戰大破其軍,乘勝克捷,江南悉平。后備又西取益州。章州既足,以亮為軍師。將軍備稱帝號,拜亮為丞相。
(選自晉·陳壽《進(諸葛亮集)表》)
[注釋]①八尺:漢時1尺約合今7寸。②擾亂:動亂。③魏武帝:曹丕稱帝后追贈父親曹操為魏武帝。④劉琮:劉表之子。舉州委質:意為把整個荊州送給曹操而自己投降曹操。⑥吳會:吳國。⑦江南:指長江以南廣大地區。
[文化常識]
“九州”之說。我國古代歷來有“九州”之說,意為中華大地由九州組成。但說法不一。《尚書。禹貢》上指冀(今山西一帶)、兗(今河北一帶)、青(今山東一帶)、徐(今徐州一帶)、揚(今長江下游地區)、荊(今湖北、湖南一帶)、豫(今河南一帶)、粱(今四川一帶)、雍(今陜西、甘肅一帶)。而《呂氏春秋》上有幽州而無梁州;《爾雅》上有幽州、營州而
無青州、梁州。上文所說的荊州與益州(今四川一帶)是古代兩大行政區劃。
[思考與練習]
解釋:①少________②逸________③殊量________④納________⑤既_________⑥
拜________
2.翻譯:①時人異焉___________________;②眾寡而無立錐之地___________________:③權既宿服仰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與武帝交戰”其中“交戰”是指__________之戰。
參考答案:
諸葛亮傳略
1.①年輕時
②超出
③特殊的才能
④交
⑤已
⑥任命
2.①當時人認為他與眾不同;
②人數少而且沒一塊地盤;
③孫權早就敬佩劉備。
3.赤壁
《諸葛亮》閱讀答案8
事后諸葛亮
“事后諸葛亮”有今古二型。今天說的“事后諸葛亮”的意思是,在一件事情已經出現之后,就自夸“早不出山人所料”,大有一貫正確的氣概。在歷史上的事后諸葛亮,卻不是這樣大言不慚的。這可以從“失街亭”這個三國故事中取證。
以諸葛亮之智,( )有街亭之失,事后,諸葛亮怎樣對待這件事呢?
首先是嚴于執法,追究大將馬謖的責任,依軍法辦事,斬了馬謖。要知道馬謖這個人是諸葛亮最器重、最愛護的將領,但是既然因為他違反軍令而丟失了街亭,那就無法遷就了。說是揮淚斬馬謖,是實有其事的。他不僅做到了有法必依,執法必嚴,而且是“賞不遣遠,罰不阿近”,在法律面前不袒護自己的親信。
事后諸葛亮做到的第二件事是,在失誤面前,把自己擺進去,勇于擔當責任。因為劉備早就關照過諸葛亮,說馬謖這個人言過其實,不堪重用。而今( )失了街亭,這是由于自己無知人之明的緣故。因此上表請求處分自己,降了三級使用。
事后諸葛亮做的第三件事,是總結失誤的教訓。他認為街亭之失,不是因為兵太少了,而是在于主將指揮不當。于是他就“引咎責躬,布所失于天下,厲兵講武,以為后圖”,要求下面揭發他的錯誤,爭取化失敗為成功之母。
這是歷史上事后諸葛亮的真面目。這跟當今自稱一貫正確的事后諸葛亮是大異其風格的。當今的馬謖也還不少,造假藥呀,倒買進口汽車呀,違法亂紀,無所不為。奇怪的是沒有一位事后諸葛亮挺身而出,來個揮淚斬馬謖;也不見有哪位事后諸葛亮出面引咎自責“明不知人,慮事多暗”.有如諸葛亮在失去街亭后所做的那樣。相反,說不定有些諸葛山人還在失街亭后自夸一貫正確呢。
問題:
1.本文針對現實提出了一個十分嚴肅的問題。這個問題是___________。
2.概括文中劃線句子中“這”指代的內容。(限18字以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次在文中括號內填寫詞語,正確的一項是( )
A.雖然 既然
B.果然 居然
C.居然 果然
D.既然 果然
參考答案:
1.領導者應該如何對待工作中出現的失誤(問題)。(或“領導者應該如何對待工作中的‘馬謖’和自己”。)
2.嚴于執法、勇擔責任、總結教訓。
3.C
《諸葛亮》閱讀答案9
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 1-4題。
[甲]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節選自《出師表》)
[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白帝城)病篤,召亮于成都,屬以后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指劉禪)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先主又為詔敕后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侍奉)之如父。 (節選自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
1.選文[乙]具體說明了選文[甲]中的哪一句話(用原文回答)?并簡要概括選文[乙]的內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
①夙夜憂嘆 夙夜:_____________ ②庶竭駑鈍 駑鈍:_____________
③屬以后事 屬:___________ ④若嗣子可輔 輔:_____________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①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讀了這兩段文字,聯系你所了解的有關知識,談談你對諸葛亮這一人物的評價。(只談一點即可)
【參考答案】
1.答案: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諸葛亮受遺詔。
2.答案:①早晚: ②比喻才能平庸。 ③委托,交付。 ④輔助,協助。
3.答案:①這就是我用來報答先帝、盡忠陛下的職責。 ②您的才能超過曹丕十倍,一定能使國家安定,最后統一全國。
4.答案舉例:①忠心耿耿。 ②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③足智多謀,運籌帷幄。 ④古代忠良的代表,人臣的楷模。等等。
《諸葛亮》閱讀答案10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乙
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長八尺,容貌甚偉,時人異焉。遭漢末擾亂,隨叔父玄避難荊州,躬耕于野,不求聞達。時左將軍劉備以亮有殊量,乃三顧亮於草廬之中;亮深謂備雄姿杰出,遂解帶寫 誠,厚相結納。及魏武帝南征荊州,劉琮舉州委質,而備失勢眾寡,無立錐之地。亮時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孫權,求援吳會。權既宿服仰備,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萬人以助備。備得用與武帝交戰,大破其軍,乘勝克捷,江南悉平。后備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為軍師將軍。
1、解釋下列短語。
(1)卑鄙: (2)由是感激:
(3)驅馳: (4)時人異焉:
(5)益州既定:
2、用現代漢語寫出下列兩個句子的意思。
(1)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2)備得用與武帝交戰,大破其軍,乘勝克捷,江南悉平。
3、從乙文中找出與“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對應的語句。
4、作者“報先帝而忠陛下”的摯誠,緣于先帝的三顧之恩,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用畢生心血履行這自己神圣的職責。在重視責任意識的今天,他的這種精神會對你產生怎樣的影響。
參考答案:
1、(1)身份低微,見識短淺。(2)因此有所感而情緒激動。(3)奔走效勞。
(4)當時的人都感到很奇特。(5)益州平定后。
2、(1)只希望在亂世里茍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諸侯中做官揚名。
(2)劉備才能以這支軍力跟魏武帝交戰,打了大勝仗,并乘勝追擊,把江南一帶都平定下來。
3、備失勢眾寡,無立錐之地。亮時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孫權,求援吳會。
4、圍繞“無論做什么事情都應該盡職盡責,盡心盡力做好分內的事”回答。
《諸葛亮》閱讀答案11
(甲)
諸葛亮之次渭濱,關中震動。魏明帝深懼晉宣王①戰,乃遣辛毗為軍司馬。宣王既與亮對渭而陳,亮設誘譎萬方②,宣王果大忿,將欲應之以重兵。亮遣間諜覘之,還曰:“有一老夫,毅然仗黃鉞③,當軍門立,軍不得出。”亮曰:“此必辛佐治也。”
(乙)
司馬懿與諸葛亮相守百余日。亮數挑戰,懿不出。亮乃遺懿巾幗婦人之服,懿怒,上表請戰,帝使衛尉辛毗仗節為軍師以制之。護軍姜維謂亮曰:“辛佐治仗節而到,賊不復出焉。”亮曰:“彼本無戰情,所以固請戰者,以示武于其眾耳。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茍能制吾,豈千里而請戰邪?”
注 ①晉宣王:就是司馬懿. ②萬方:千方百計 ③黃鉞:一種兵器
1. 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3分)
A.乃遣辛毗為軍司馬(派遣) .. B.諸葛亮之次渭濱(駐扎)
C.亮乃遺懿巾幗婦人之服(送) D.賊不復出焉(盜賊)
2. 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相同的兩項是(... )(4分)
A. 諸葛亮之次渭濱..... 時人莫之許也.......
B. 將欲應之以重兵.....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C. 以示武于其中耳..... 然侍衛之臣不懈于內.
D. 辛佐治仗節而到.....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3. 用現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有一老夫,毅然仗黃鉞,當軍門立,軍不得出
②茍能制吾,豈千里而請戰耳!
4. 請結合甲乙兩文,概括司馬懿對待諸葛亮挑戰時的應對態度,并分別分析其原因。(4分)
答案解析:
1、D... 2、BC
3、①有一老夫,手持黃鉞堅定地對著軍營門口站立,軍隊沒法出來。
②(他)如果能戰勝我,哪里還要不遠千里去請求作戰呢?
4、相同點:司馬懿都沒有出戰。
不同點:甲文中司馬懿想應戰但被辛毗制止而未出戰,乙文中司馬懿不想應戰,但假借上表朝廷,以辛毗為幌子,既安撫了軍隊,又達到不出戰的目的。
《諸葛亮》閱讀答案12
(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題。(12分)
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①,約②官職,從權制③,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④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煉,物⑤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于邦域之內,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⑥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節選自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
【注釋】①儀軌:禮儀法度。②約:省減,簡約。③權制:合乎時宜的制度。④服罪輸情:認罪并表示悔改。⑤物:指人,百姓。⑥亞匹:同一流人物。亞:同類。
17.判斷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是否正確。(正確的打“√”,錯誤的打“×”)(4分)
(1)撫百姓,示儀軌 撫:安撫,撫慰 ( )
(2)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 益:利益 ( )
(3)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 親:親人 ( )
(4)終于邦城之內,咸畏而愛之 愛:愛戴,擁戴 ( )
1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組是( )(2分)
A.諸葛亮之為相國也 B.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C.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 D.刑政雖峻而無怨者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19.請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
20.作者稱贊諸葛亮是“識治之良才”,請結合課文《出師表》加以說明。(2分)
17.(1)√ (2)× (3)√ (4)√
18.C
19.善的(或:好的)沒有(因為)微小而不獎賞;惡的(或:壞的)沒有(因為)輕微而不貶黜。
20.答案示例:《出師表》中諸葛亮請求后主做到廣開言路、嚴明賞罰、任人唯賢(親賢遠佞),充分展示了諸葛亮治國的雄才大略。
《諸葛亮》閱讀答案13
【試題】(一)閱讀下面文段,完成1~5 題。(18 分)
三種諸葛亮
鄧拓
談起諸葛亮,一般人對他大概都有好感。是不是每個人都喜歡他呢?那也不盡然。有的人對于諸葛亮不但沒有好感,反而很有惡感。比如在云南,有的少數民族同胞就很不喜歡諸葛亮。在他們那里,流傳著一些民間故事,都以諸葛亮為譏嘲諷刺的對象。這是為什么呢?大概因為諸葛亮生在公元第三世紀的三國時代,不像我們現在懂得講究民族政策,當時他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大民族主義的錯誤思想,得罪了一些兄弟民族。正是由于這個緣故,所以我們在《三國演義》中看到的所謂七擒孟獲的故事,在云南有的兄弟民族的民間故事中,就變成了七擒諸葛亮,而孟獲則受到同情和贊揚。
如果從各個方面搜集各種材料,一一加以比較研究,我們將不難發現,人們所設想的諸葛亮這個歷史人物,可能有多種多樣的面目。例如,在陳壽的《三國志》中描寫的,算是歷史家筆下的諸葛亮;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算是小說家筆下的諸葛亮。而在現時仍然流行于京劇舞臺上的'《借東風》等劇目中,諸葛亮的面目又是一種樣子,這只能算是舞臺上的諸葛亮。這些當然還是贊頌諸葛亮的居多。因為這些史籍、小說和戲劇之類,基本上都是在漢族人民群眾中流行的。他們歷來把諸葛亮當做先知先覺、多謀善斷的偉大人物,似乎一切人的聰明智慧都無過于諸葛亮,都要以諸葛亮為代表。但是,我現在并不打算來談論這些,而只想另外談談三種諸葛亮,即事前的諸葛亮、事后的諸葛亮和帶汁的諸葛亮。
人所共知,傳說中的諸葛亮料事如神,不論遇到什么事情,他差不多都能夠預先做出種種安排。所以,一般人提到諸葛亮,總認為他有先見之明。這就是我們說的事前的諸葛亮。這種諸葛亮當然是最可貴的了。
為什么諸葛亮會有先見之明呢?是不是因為他懂得天文地理,熟悉陰陽五行,甚至于真的會呼風喚雨,驅使六丁六甲之類的天兵天將,簡直像神仙一樣的呢?當然不是。他之所以會有先見之明,主要還是因為他平素注意調查研究各種情況,熟悉各地山川形勢、道路里程、民情風俗等等,并且有豐富的知識,對于政治、經濟、歷史的背景了如指掌。如果缺乏這些條件,任何先見之明就都不過是吹牛而已。
但是,諸葛亮的先見之明也不宜過分加以夸大。實際上,他并非在任何時候對任何事情都有先見之明。誤用馬謖以致失守街亭,這不是缺乏先見之明嗎?不過,話又說回來了,我們評論古人,如果提出這樣的要求,也未免太苛求了吧!說一句公平話,在千變萬化的新事物面前,我們也不必過分強調事前的諸葛亮,寧可多一些事后的諸葛亮,倒也不壞。問題就要看我們對于事后的諸葛亮,究竟應該如何看?常常可以聽見,有些人把事后諸葛亮當做了一種諷刺。如果對于那種光在旁邊說風涼話,臨事毫無主張,事后就哇啦哇啦的人,諷刺是應該的。否則,就是不應該的。因為諸葛亮的先見之明,無不是從無數次事后研究各種經驗教訓中得來的。有許多事情,在它們沒有發生的時候,根本無法預斷它們是什么樣子;只有當它們已經發生了,至少是已經露出了萌芽之后,才有可能對它們進行分析研究,才有可能做出某些判斷,估計它們的發展前途。
因此,應該承認,在這種意義上,事后的諸葛亮還是有用處的。由事后的諸葛亮到事前的諸葛亮,這是一個正常的必經的認識過程。
只有帶汁的諸葛亮是最要不得的。這個名目見于岳飛的孫子岳珂的《程史》第十五卷《郭倪自比諸葛亮》的一條記載中。據稱郭棣帥淮東,倪從焉。議論自負,莫敢近之。一日,持扇題其上曰: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蓋意以孔明自許。后屢敗,倪自度不復振,對客泣數行。時彭法傳師為法曹,好謔,適在座,謂人曰,此帶汁諸葛亮也。傳者莫不拊掌。
像郭倪這種帶汁的諸葛亮,簡直令人發笑,也令人作嘔。然而,這也證明,冒充諸葛亮,假裝諸葛亮是嚇不住人的,總會有一天要原形畢露,被天下人所恥笑。
1.下列說法,與原文不相符的一項是( )(3分)
A.一般人對諸葛亮有好感,但不是所有的人都熱愛他、崇拜他。
B.在民間流傳的故事中,比較多的是以諸葛亮為譏嘲諷刺的對象。
C.知識豐富、善于調查研究,這是諸葛亮能多謀善斷的條件。
D. 事后諸葛亮如果善于反思是有可能成為事前諸葛亮的。
2.下列的說法,屬于作者觀點的一項是( ) (3分)
A.諸葛亮這個人物在歷史學家、文學家的筆下是有區別的。
B.諸葛亮享有先見之明的美譽,是人們喜歡他而想象出來的。
C.諸葛亮不能作為智慧的化身,因為他誤用馬謖使街亭失守。
D.在千變萬化的新事物面前,事后諸葛亮常因多嘴而壞事。
3.下面兩個句子中諸葛亮的意思一樣嗎?請解釋。(4 分)
①談起諸葛亮,一般人對他大概都有好感。
②我現在并不打算來談論這些,而只想另外談談三種諸葛亮。
4.文中帶汁的諸葛亮有哪些特點?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4 分)
5.有專家認為:讀書時,如果能從作者的身份、立場、角度考慮作品的觀點,我們會得到更多。請運用文中的例子,談談你對這句話的認識。(4 分)
參考答案
1、B
2、A
3、兩個諸葛亮不一樣:
①指存在于人們設想中,并被人們當作先知先覺、多謀善斷的歷史人物。
②指學習、效仿諸葛亮的后人。
4、(1)過于高傲自負,使旁人難以親近。
(2)自以為是,遇到失敗就消極落淚。
5、我認為作者的身份、立場對于創設作品人物具有極大影響。陳壽是西晉史學家,因此更注重于對史實的真實記錄,在他的《三國志》中,諸葛亮精于政務但謀略一般;而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是文學作品,為了突出人物形象,表現故事的曲折離奇,他筆下的諸葛亮神機妙算,文韜武略;甚至在京劇借東風中,為了舞臺效果,諸葛亮的形象更為夸張,簡直無所不能。因此,在分析文學作品時,如果從作者的身份、立場等背景進行分析,結論能夠更全面客觀。
《諸葛亮》閱讀答案14
【甲】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于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節選自諸葛亮《出師表》)
【乙】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①,約②官職,從權制③,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④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煉,物⑤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于邦域之內,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⑥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節選自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
【注釋】①儀軌:禮儀法度。②約:省減,簡約。③權制:合乎時宜的制度。④服罪輸情:認罪并表示悔改。⑤物:指人,百姓。⑥亞匹:同一流人物。亞:同類。
9.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詞。(4分)
(1)性行淑均 (2)陟罰臧否
(3)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 (4)咸畏而愛之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組是( )(3分)
A.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 B.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C.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 D.刑政雖峻而無怨者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11.請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2)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
12. 稱贊諸葛亮是“識治之良才”,請結合課文《出師表》加以說明。(3分)
13.綜合這兩段文字,請談談你對諸葛亮的評價。(2分)
參考答案:
9.(1) 善良公平(2)好壞 ((3)親人(4)愛戴,擁戴
10.C
11.(1)不應該隨便看輕自己,說一些不恰當的話,以致堵塞人們忠言勸諫的道路啊。
(2) 善的(或:好的)沒有(因為)微小而不獎賞;惡的(或:壞的)沒有(因為)輕微而不貶黜。
12. 答案示例:《出師表》中諸葛亮請求后主做到廣開言路、嚴明賞罰、任人唯賢(親賢遠佞),充分展示了諸葛亮治國的雄才大略。
13.諸葛亮是一位善于分析形勢,知人善任,公正嚴明,賞罰分明,竭盡忠心的人。
《諸葛亮》閱讀答案15
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余饒。至于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余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三國志 蜀志 諸葛亮傳》
1.用“/”給文中無標點的文字斷句。
2.解釋加點詞語。
仰( ) 贏( )
3.由諸葛亮的一番肺腑之言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質?
4.你知道后人對諸葛亮是如何評價的嗎?說出其中一點即可。
參考答案:
1.……度/……食/……官/……生/
2.①依賴 ②充盈
3.盡心為國 ,不謀私等。
4.一代賢相為蜀漢政權鞠躬盡瘁、死而后己;對劉備父子忠心耿耿;寫一篇《出師表》被陸游贊為“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杜甫《蜀相》“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等
【《諸葛亮》閱讀答案15篇】相關文章:
《諸葛亮》閱讀答案08-21
《諸葛亮》閱讀答案08-21
《諸葛亮》閱讀答案(15篇)08-21
《諸葛亮》閱讀答案精選15篇08-21
“諸葛亮之為相國也”閱讀答案04-18
諸葛亮歇后語及答案05-27
理發閱讀答案 理發閱讀理解答案12-10
求婚閱讀答案 求婚閱讀理解答案12-10
相認閱讀理解答案 相認閱讀答案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