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現代文閱讀答案6篇
在學習、工作中,我們都可能會接觸到閱讀答案,借助閱讀答案我們可以分析自己學習過程中的得與失。你所了解的閱讀答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命運現代文閱讀答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命運現代文閱讀答案1
①在19世紀末的蘇格蘭,有一位貧苦農夫叫弗萊明。他心地善良,樂于助人。有一天他在干活時,忽然聽到附近的泥沼地里有人呼救,原來,一個男孩陷了進去。眼看泥沼已淹到胸口,弗萊明立刻跳下去,奮力救起了男孩。
②這時,一位紳士駕著華麗的馬車趕了過來,正在焦急地尋找走失的兒子。得知是弗萊明救了兒子,這位紳士提出要用重金報答,卻遭到弗萊明的拒絕。推讓之際,一個農家少年忽然闖入紳士的視線。“這是你的兒子嗎?”弗萊明點點頭。紳士說:“既然你救了我的孩子,那也讓我為你的兒子盡點力,請允許我資助他,讓他接受教育。”弗萊明被紳士的誠意打動,答應了他的提議。
③紳士非常講信譽,一直資助這位農家少年,并將他送入圣瑪利醫學院。畢業后,這位少年成為英國著名的細菌學家——他就是亞歷山大·弗萊明教授。
④1928年,亞歷山大·弗萊明發明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種抗生素——青霉素,20年后普遍應用于臨床醫學,挽救了數以億計病人的生命,他也因此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而他的同齡人、被自己父親救起的那位紳士的兒子,也成長為著名的政治家——后來的英國首相丘吉爾。
⑤二次大戰期間, 已經當上英國首相的丘吉爾在出訪非洲時,不幸患了肺炎(在當時肺炎屬于絕癥),生命垂危。緊急時刻,亞歷山大·弗萊明從英國趕來,用自己發明的青霉素治好了丘吉爾的病。
⑥丘吉爾緊緊握住他的手說:“謝謝,你們父子給了我兩次生命。”亞歷山大·弗萊明微笑著回答:“不用客氣,第一次是我的父親救了你,但這一次,是你的父親救了你。”
⑦一次幫助,改變了兩個人的命運。沒人會料到,一個農夫救起一個素不相識的孩子,這樣的小事,會對人類歷史發生如此重大的影響。
【助讀資料】
丘吉爾,政治家、畫家、演說家、作家以及記者,195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獲獎作品《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曾于1940—1945年及1951—1955年期間兩度任英國首相,被認為是20世紀最重要的政治領袖之一,帶領英國獲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據傳為歷史上掌握英語單詞詞匯量最多的人之一(十二萬多)。被美國雜志《展示》列為近百年來世界最有說服力的八大演說家之一。2002年,BBC舉行了一個名為“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的調查,結果丘吉爾獲選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英國人。
1953年,丘吉爾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瑞典文學院在授予他諾貝爾文學獎的頒獎詞中說:“丘吉爾成熟的演說,目的敏捷準確,內容壯觀動人。猶如一股鑄造歷史環節的力。……丘吉爾在自由和人性尊重的關鍵時刻的滔滔不絕的演說,卻另有一番動人心魄的魔力。也許他自己正是以這偉大的演說,建立了永垂不朽的豐碑。”
1.下面的名言警句,有幾則也包含了題目中“幫助”的意思,它們是: (3分)
A.贈人玫瑰,手留余香 B.對人不尊敬,首先就是對自己的不尊敬
C.助人是人格升華的標志 D.人生有兩出悲劇:一是萬念俱灰;另一是躊躇滿志
E.施比受更有福
2.根據示例,概括紳士的優良品質。 (2分)
示例:農夫:心地善良 樂于助人
紳士:
3.用描寫的表達方式寫幾句連貫的話,具體表現紳士尋找走失的兒子時的焦急。 (3分)
4.從布局謀篇上看,如果在第①段結尾加上“這個男孩就是后來的英國首相丘吉爾”,你認為好不好?為什么? (3分)
5.第⑥段中“第一次”指的是什么?為什么說“但這一次,是你的父親救了你”? (3分)
6.閱讀全文后,請用“假如……就……”這種表示假設關系的復句形式,寫兩句話,表達你對第⑦段中“對人類歷史發生如此重大的影響”的理解。 (4分)
(1)
(2)
7.閱讀助讀資料,完成這張讀書卡片。 (2分)
時間
2011年6月20日
類別
人物介紹
丘吉爾:
摘自[助讀資料]
答案:
1. A、C、E (3分)
2. 例如:知恩圖報,誠實守信 (扣住“報恩、感恩、守信、慷慨”等作答即可) (2分)
3. 例如:紳士縱身跳下馬車,滿頭大汗。心里默念著:“但愿兒子不會有事,不,不會,絕對不會有事的……”當氣喘吁吁的他看到滿身污泥的農夫和平安的兒子在一起時,懸著的一顆心才逐漸平靜下來。(“焦急”描寫具體2分,語言表達1分)(3分)
4.不好。(1分)示例:因為原文設置了懸念(或埋下了伏筆),行文有波瀾,引起了讀者的閱讀興趣。(意思接近即可)(3分)
5.示例:“第一次”指的是農夫弗萊明救了丘吉爾(1分):在亞歷山大·弗萊明看來,正是因為丘吉爾的父親資助了自己,也才有了后來青霉素的問世,才有丘吉爾被救治,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就是“這一次是你的父親救了你”。(表達清楚即可得分) (3分)
6.(1)假如不是農夫救了小男孩,就不會有后來成為英國著名政治家、首相的丘吉爾。(2分)
(2)假如沒有紳士資助農家少年,就不會有挽救了數以億計病人生命的青霉素的誕生。(2分)(每句形式1分,和“重大影響”相關的內容理解1分)
7.例如:丘吉爾被美國雜志《展示》列為近百年來世界最有說服力的八大演說家之一。(摘錄助讀資料中有關丘吉爾其它信息都可)(2分)
命運現代文閱讀答案2
她是一個印度女孩,1974年出生于查謨農村。她和身邊無數的農村女性一樣,生活充斥著暴力,凄慘悲涼。她和家人隨著父親工作的變換四處流浪,母親在她7歲的時候離家,之后她缺吃少穿。不時挨父親毒打。12歲她就被,嫁給了一個比自己大16歲的丈夫,遭受無情的虐待,13歲就生下了第一個孩子,后來又生下了兩個孩子。為了給自己的孩子一個好一點兒的前途,她不顧一切離家出走,帶著3個孩子。在20xx年來到教授庫馬爾家里當女仆。她把兩個小孩帶在身邊,把最大的孩子送到別的人家當童工。
她咀前也做過女仆,遇到過各種尖酸刻薄的主人。但庫馬爾似乎比以前那些雇主和藹很多。還允許她的孩子讀書寫字。有一次,庫馬爾發現,她在打掃書柜的時候看著一本孟加拉語書發愣。于是庫馬爾問她:“你會讀書嗎?要看這本書嗎?”她回答說自己什么都不懂,但庫馬爾還是把書塞到了她手上,那本書名叫《我的孟加拉少女時代》。書里主人翁的故事與她的遭遇那么相似,就好像在描述她的生活。很快,她又看完了書架上的另外幾本小說。
好心的主人發現,這個女仆不僅擁有7年級的閱讀水平,還對文學感興趣。于是,他給了她一個練習本和一支筆,讓她隨便寫點什么東西。她莫名地恐懼,也非常迷惘,她不知該寫些什么,而且她有十幾年沒有寫過字了。主人說,為什么不寫你自己的故事呢。就這樣,她開始拿起了筆。
每當夜深人靜,家里所有的事情都忙完了,她的孩子也睡著了,她就在仆人的房間里,拿出練習本和筆,一字一字艱難地寫下自己的故事,竭力捕捉自己年輕時代的每一個細節。這時,她的孩子們都奇怪,為什么媽媽開始寫字了!
開始,她寫得很糟糕,敘述粗糙,記敘重復,有時寫著這件事情就跳到別的事情上去了,甚至連拼寫和語法也錯誤百出。但她未經修飾的故事卻生動曲折。異常感人,使庫馬爾感到了巨大的震撼力,于是他幫助她修改一些拼寫和語法的錯誤,不斷鼓勵她堅持下去。
這樣。她越寫越得心應手,越寫越充滿自信。當她的書寫到三分之一時,她已儼然像一個成熟的作家了。兩年后的20xx年,庫馬爾將她完成的手稿《恒河的女兒》交給幾位出版社的朋友,當年,她這本孟加拉語版本的自傳小說就出版了。隨后,英文譯本《未達平凡的人生》出版,迅速被譯介到美國、英國、法國、日本、韓國、中國臺灣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其充滿泥土芳香的樸素文字和感人肺腑的罕見情節,深深打動了成千上萬的讀者,受到文學評論界和媒體的高度贊譽。她的名字叫貝碧·哈爾德,成為聞名印度文壇的“女仆作家”。
貝碧·哈爾德說:“很多女孩和我過著一樣艱苦的生活,但沒有人覺得有什么異樣,而我只不過將它寫了出來。”寫書讓她最高興的莫過于父親對自己和對“女兒”的看法的改變。父親稱贊她,在他們家族里,沒有人像她走得那么遠。看了她的書以后。父親告訴她如果時間能夠倒流,他愿意回到他們還是小孩的時候,改正自己對他們和對她母親犯下的所有錯誤。這讓她感覺十分欣慰。
現在盡管哈爾德并沒有打算更換女仆的職業,但她正在準備著自己的第二本小說。她希望成為一名作家,她會繼續寫下去。在人們眼里,她早已不是一名女仆了。
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無論你身在何處,境況如何,只要你愿意,只要你努力,只要你奮發,不做命運的奴仆,就會成為命運的主人,就能抒寫新的人生,迎來成功與輝煌。
1、迷wang(惘) yan(儼)然 震han(撼) 2、“就這樣,她開始拿起了筆”這句話在結構上有什么作用? 承上啟下 3、“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對于這句話你是怎樣理解的? 這句話告訴我們事在人為的道理。一切事情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努力去做,就可以成功。 4、本文的主人公是誰?她有著怎樣的性格特點? 貝碧·哈爾德。 堅持、勇敢、愛好文學、充滿自信。 5、在文章的結尾部分才交代出人物的姓名,這樣寫的好處什么? ①設置懸念,吸引讀者;②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6、仔細閱讀結尾一段,說說這段話帶給你怎樣的啟示? 我們要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不斷奮斗,堅持不懈,勇于拼搏,才能成功。
命運現代文閱讀答案3
①深夜,一個不經意的翻身,抖落我所有的睡意。窗外柔柔的月光輕撫著大地,房間里灑滿整床的銀白,熟睡的妻和兒子淹沒其中,恬恬的,靜靜的。我頭枕著臂彎,眼睛注視著天花板,神經被那一只鴿子硌得生疼,讓我的睡意全無。
②一只鴿子突然闖進了我的視線,闖進了我的心靈。
③那天,我和妻正在客廳休息,突然一只鴿子穿過防盜窗的方格,重重地撞在玻璃上,跌落陽臺。我把他捧在手中,細細觀察,發現這是一只幼年的鴿子,嘴角邊還有黃黃的斑紋。也許是因為它太淘氣了,迷失了方向,才使我們有了一面之緣。
④妻對于這只鴿子的到來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專門從集市買回一個鳥籠,又從遠在幾十公里之外的老家帶回麥子和玉米作為食物。每天準時料理這只鴿子的生活起居,顯然這只鴿子的待遇已經上升為我們家的第一位置。
⑤如此精心地照料一只素不相識的鴿子并不是因為她喜歡它,妻有自己的打算,她希望這只鴿子能給兒子的生活帶來一絲快樂。自從兒子上了幼兒園之后,變得悶悶不樂,失去了原來的光彩。妻很擔心兒子未來的生活,所以才有了這樣的想法。
⑥然而事與愿違,這只鴿子并沒有安靜下來,它拼命地掙扎,扇動著翅膀向鳥籠的頂部撞去,頭破血流也在所不惜,似乎要把整個鳥籠都要掀個底朝天。每天鳥籠的周圍都會有一層軟軟的絨毛。看到這樣的情景,妻的心頭都會有些發酸。我知道鴿子撞的不是鳥籠,而是妻的心。
⑦妻的良苦用心沒有得到回報,兒子對這只意外出現的鴿子并沒有表現出很高的熱情,在玩耍了幾次之后,便拂袖揚長而去,一頭扎進玩具車堆里,把妻的心放在了一邊。
⑧兒子今年三周歲,像其他的同齡人一樣被送進了幼兒園,本是無知的快樂之年卻早早地被套上沉重的枷鎖。兒子是那種喜歡自由,無拘無束的孩子,像在天空中自由自在飛翔的鳥兒一樣。每次送到幼兒園門口時,兒子的淚水就像斷了線的一珠子不停地往下掉,兩只手不停地向我揮舞著,像那只要沖出鳥籠的鴿子一樣。乞求的眼神讓我的心針扎般地疼痛。每次我都讓我想起我無憂無慮的快樂童年。玩泥巴,滾鐵圈,彈玻璃球,早出晚歸,那時天空藍藍的,感覺整個世界都任我們來翱翔。
⑨看著鴿子一副魚死網破的架勢,我勸妻還是把它放了吧,妻卻遲遲不肯。她相信會有一天鴿子會停下來接受現實。
⑩果真有一天,鴿子終于安靜了下來。它不吃不喝,身體日漸消瘦,失去了以往的精神。妻沒有辦法,只得同意我的觀點。就在我為這只鴿子感到慶幸時,就在這個生物即將回到大自然的懷抱時,來家作客的表弟,得知我們決定放生時,不由分說便把鴿子帶回了老家。
11鴿子消失了,從我們的視線中消失了,生活恢復了往日的`平靜,變得靜悄悄的。兒子依然把自己埋在玩具車堆里享受著車給他帶來的快樂,妻顯得有些憔悴,一段時間以來的折騰讓她力不從心。我倒是感覺到前所未有的輕松,至少鴿子沒有在我們的視線中死去,沒有看到人類殘酷的手段奪去它的生命,雖然這是自欺欺人。
12它現在怎么樣了,還像以前一樣嗎,它適不適應鄉下的生活,是否已經消失在世界的某個角落里。
13突然有了些睡意,閉上眼睛,卻還是睡不著。
14兒子呢,兒子將來會怎么樣呢?
小題1:依據鴿子的遭遇,完成下面的填空。(3分)
撞上玻璃,跌入我家陽臺→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吃不喝,身體日漸消瘦→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小題2:品析第⑥節兩處劃線句,按要求答題。(6分)
(1)賞析下面句子。(3分)
它拼命地掙扎,扇動著翅膀向鳥籠的頂部撞去,頭破血流也在所不惜,似乎要把整個鳥籠都要掀個底朝天。
(2)解釋下面句子含義。(3分)
我知道鴿子撞的不是鳥籠,而是妻的心。
.
小題3:文中多次提到兒子,這樣寫有何作用?(3分)
小題4:你希望鴿子在鄉下過怎樣的生活,為什么?(4分)
參考答案:
小題1:被關進鳥籠,精心照料 拼命掙扎,不惜頭破血流 被表弟帶回鄉下老家(每點1分,意對即可)。
小題2: (1)(3分)“掙扎”“撞”“掀” 等動詞,生動地寫出鴿子渴望沖出鳥籠的抗爭行為(2分);“頭破血流也在所不惜”寫出鴿子堅決反抗的態度。 (1分,意對即可) (2)(3分)妻子希望鴿子能給兒子的生活帶來一絲快樂(2分) ,而鴿子的抗爭讓妻子的苦心變成了泡影。(1分,意對即可)
小題3:文章既寫鴿子被迫接受精心照料,喪失自由的悲慘命運(1分),也暗示當前教育背景下兒子的命運令人擔心(1分);當前教育束縛孩子發展,扼殺兒童天天性的現象發人深思(1分)。 (答出“既寫鴿子命運,也寫兒子的命運” 得2分 ;答出“當前教育”得1分,意對即可。)
小題4: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生活等等。( 2分)因為自由生活才符合它的天性,自然環境能適合它的個性發展。 ( 理由合理2分)
小題1:試題分析:這道題只要依據文章的故事情節理清鴿子的遭遇即可。第3小節寫“一只鴿子撞上玻璃,跌入我家陽臺”→第4小節寫 “鴿子被關進鳥籠,妻子精心照料”→第6小節寫“鴿子拼命掙扎,不惜頭破血流”; →第10小節寫“鴿子的是“不吃不喝,身體日漸消瘦,最終被來家作客的表弟帶回鄉下老家”。
小題2:(1)試題分析:形容詞“拼命”以及“掙扎”“撞”“掀” 等動詞的運用,讓讀者仿佛身臨其境,眼前真實再現當時情景,同時生動地寫出鴿子渴望擺脫鳥籠的束縛,沖出鳥籠,遨游太空的抗爭行為;“頭破血流也在所不惜”寫出鴿子為了達到沖出鳥籠,遨游太空的目的,寧可自毀其身體,也決不向人類妥協的反抗的態度。
(2)試題分析:從文章④⑤⑥⑦四段內容可知妻子之所以對“鴿子的到來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并且不遺余力地“照料照料一只素不相識的鴿子”,是希望鴿子能給兒子的生活帶來一絲快樂,可是事與愿違,“妻的良苦用心沒有得到回報”,鴿子“并沒有安靜下來”而是拼命抗爭,兒子也“對這只意外出現的鴿子并沒有表現出很高的熱情”,于是妻子的愿望成了美麗的肥皂泡。每天看到“鳥籠的周圍都會有一層軟軟的絨毛”“妻的心頭都會有些發酸”。
小題3:試題分析:選文的文題是《鴿子的命運》,而文章的內容除了寫了“鴿子的命運”外,還寫了“兒子的命運”,其實作者醉翁之意不在“鴿子的命運”,在乎“兒子的命運”也,寫“鴿子”的遭遇,其實是暗示當前教育背景下兒子的處境,“鴿子”因為鳥籠的束縛失去了自由,從文章第⑧段內容可以看出年僅“三周歲”的兒子,由于“像其他的同齡人一樣被送進了幼兒園,本是無知的快樂之年卻早早地被套上沉重的枷鎖”失去了本應屬于他的自由。文章以問句結尾,令人深思:希望改革教育體系,還孩子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快樂童年。
命運現代文閱讀答案4
自古以來,我國史學就強調“經世致用”。周初提出“夏鑒”“殷鑒”,其后又有“欲知大道,必先為史”“以古為鑒,可知興替”“史之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之急務,為國家之要道”等。概而言之,就是“以史明道”。道的含義很廣,要義有“道理”“道路”“知然否”等。這些精辟之論都隱含著我們所說的規律問題,規律問題也就是命運問題。史學的內容那么多,如何探求命運問題呢?
探討規律、命運問題,首先要敢于面對歷史的真實。歷史一去不復返,考古可以顯示部分本相,但多數靠歷史著作的記述來傳遞。由于作者立場、觀念的差別,歷史記述本身就有“真”“虛”“假”的問題,即“直書”“曲筆”“虛言”等差別。后人對歷史的認識,同樣因立場、觀念的差別,又加了一層“真”“虛”“假”。因此,歷史研究的首要之責是求歷史之“真”。誠如錢大昕所說:“史非一家之書,實千載之書,祛其疑,乃能堅其信,指其瑕,益以見其美。”求“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僅要有充分的才、學、識、德,還要敢于面對由于利益糾葛而出現的掩飾、扭曲歷史之“真”現象,因而還要有“膽”。只有揭示歷史之“真”,才有可能求規律、說命運。
弄清歷史現象之“真”是探討規律、命運問題的第一步,進一步則是探求歷史內在的本質之真。本質不是羅列材料的直觀認識所能達到的,要靠抽象。比如歷史上的租佃關系,把現象反映出來固然要下很大功夫,但其本質是什么?在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之前,占主導地位的認識是地主對租佃者施“仁義”、養活了租佃者。蘇軾說:“民庶之家,置莊田,招佃客,本望租課,非行仁義。”從蘇軾的這段話可以看出,當時頗為流行的看法是地主家對佃戶行“仁義”,而
蘇軾“本望租課”的看法是反潮流的,非常了不起。同時代的李元弼說的就與蘇軾相反:“佃戶勤強,便足
衣食,全藉主家照顧。”呂陶說得更直接:“天下之自耕而食為天子之農者,十無二三;而食于富人而為之農者,蓋七八矣。”佃戶是“食于富人”的。盡管有思想家對惡劣的地主進行過撻伐,但主、佃是誰養活誰?多數人認為佃戶是被地主養活、靠地主而得生的。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后,認識發生了根本性轉變,認定是地主剝削佃戶,而得出這一結論的理論依據是剩余價值學說。馬克思主義剩余價值學說把古今剝削規律的謎底基本說透了,這才真正揭示出歷史租佃關系內在的本質之真。
司馬遷說的“通古今之變”,就是要探尋規律、探討命運。本質性連續就是規律,而不論現象有怎樣的變化和變形。如何做到“通古今之變”?比如,當前我們常聽到關于社會不公的聲音。如何認識和對待社會不公問題,需要歷史地考量。30多年的改革開放帶來了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快速發展不可避免地使許多歷史中的問題更加凸顯,這些問題也關涉規律和命運。其實,像社會不公這類問題有更深層的歷史原因,需要史學參與解析。勇于面對現實的史學應該能夠提出可資參考的解決方法,但實際上我們的史學還沒有頂上來,功能還亟待全面發揮。
托克維爾說過:“當過去不再照亮未來,人心將在黑暗中徘徊。”當今時代,我們面臨很多有關民族和人類命運的問題,史學應該走到前臺來。
1.下列關于“史學如何探求命運問題”,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要注意歷史記敘有真有假,因為不同的立場、觀念影響人們能否“真實”地記敘歷史事實和能否“真實”地解讀歷史內涵。
B.要敢于面對歷史的“真”,即既要有充分的才、學、識、德,還要敢于面對由于利益糾葛而出現的掩飾、扭曲歷史的行為。
C.要對歷史材料進行抽象,探求歷史內在的本質,必須用馬克思主義理論來指導。
D.史學探求的意義在于以古為鑒,經世致用,為現實社會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可資參考的解決方法。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歷史著作的記述本身就有“直書”“曲筆”“虛言”等差別,所以不可信。
B.后人因對歷史的認識有立場、觀念的差別,故求“真”是不容易的事。
C.只有弄清歷史現象之“真”,才有可能探尋歷史規律、
探討歷史命運。
D.有時,人們會由于利益糾葛而掩飾、扭曲歷史,不敢面對歷史的真實。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周初提出“夏鑒”“殷鑒”,其后又有“以古為鑒,可知興替”等“以史明道”的論述,說明我國史學自古以來就強調“經世致用”。
B.蘇軾對歷史上租佃關系的認識和呂陶一樣,認為地主家對佃戶行仁義,他們出于利益糾葛而掩飾、扭曲歷史之真。
C.不論歷史還是現實,發展變化都是有規律的,司馬遷說的“通古今之變”,就是要探尋規律、探討命運。
D.作者認為史學研究不應停留弄清歷史現象之“真”,應該面對現實,幫助解決對當今面臨的現實問題。
答案:
1.(3分)C(必須用說得太絕對。作者舉剩余價值學說為例是為了證明“進一步則是探求歷史內在的本質之真”)
2.(3分)A(“直書”還是可以相信的)
3.(3分)B(蘇軾對歷史上租佃關系的認識和呂陶相反)
命運現代文閱讀答案5
一個禪師經常和眾人談到“命運”這個詞,一個忠實的'聽眾一直堅信著“命運”的說法,所以他每天都在盼望著生活會發生奇跡。他想:既然有命運,那么一切都由命運來安排吧。然而年復一年,他的生活一直是平庸的,沒有輝煌和光明,只有灰暗和貧困。他想:難道是自己的命運如此嗎?
帶著疑問他去拜訪禪師,他問禪師:“您說真的有命運嗎?”
“有的。”禪師回答。
“但我的命運在哪里?是不是我的命運就是黯淡與貧窮呢?”他問。
禪師就讓他伸出他的左手指給他看,說:“你看清楚了嗎?這條橫線叫做愛情線,這條斜線叫做事業線,另外一條豎線就是生命線。”
然后禪師叉讓他跟自己做一個動作。把手慢慢地握起來,握得緊緊的。
禪師問:“你說這幾根線在哪里?”
那人迷惑地說:“在我的手里啊!”
“命運呢?”
那人終于恍然大悟,原來。
閱讀題
1、忠實聽眾的生活一直是平庸的,沒有輝煌和光明,只有灰暗和貧困,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3分)
2、聯系上文,揣摩具體語境,在文末的橫線上寫出恰當的語句。(3分)
3、文末處,那人為什么先是“迷惑”,繼而又“恍然大悟”?
4、這篇短文揭示了一個什么道理?
參考答案:
1、他想:既然有命運,那么一切都由命運來安排吧。
2、命運也掌握在自己手中。
3、“迷惑”是因為他并沒有理解禪師的用意,不知道禪師為什么明知故問。“恍然大悟”是因為他明白了禪師的用意。禪師告訴他,命運就在自己掌握之中。
4、不能等待和依賴命運,要掌握和努力改變命運。(每小題3分)
命運現代文閱讀答案6
挑戰命運
有兩個孩子:一個喜歡彈琴,想當音樂家;一個愛好( hǎo hào )繪畫,想當美術家。
不幸得很!想當音樂家的孩子,突然耳朵聾了;想當美術家的孩子,突然眼睛瞎了。兩個孩子非常傷心,痛哭流體涕( tì dì ),埋( mái mán )怨命運對他們太不公平。
恰巧,有位老人打他們身邊經過,聽見了他們的埋怨。老人走上前去,先對耳聾的孩子比劃著說:“你的耳朵雖然壞了,但眼睛還是明亮的,為什么不改學繪畫呢?”接著,他又對眼瞎的孩子說:“你的眼睛盡管壞了,但耳朵還是靈敏的,為什么不改學彈琴呢?”
兩個孩子聽了,心里一亮。他們擦干眼淚,開始了新的追求。
說也奇怪,改學繪畫的孩子漸漸地感到耳聾反而更好,因為它可以避免一切喧囂的干擾,使精力高度集中。改學鋼琴的孩子,慢慢地也覺得失明反倒( dǎo dào )有利,因為它能夠免除許多無謂的煩惱,使心思無比集中。
果然,耳聾的孩子后來成了美術家,名揚四海;眼瞎的孩子后來成為音樂家,飲譽天下。
一天,美術家和音樂家又遇到了那位老人,他倆非常激動,拉住老人連連道謝。
老人笑著說:“不用謝,事實證明:只要努力,當命運堵塞了一條道路的時候,它,常常還留下另一條道路!”
1、畫去括號中不正確的讀音。
2、給下面詞語中加粗的字選擇正確的解釋:
⑴ 心里一 亮 ( )
① 光線強;② 發光;③ 響亮;④ 清楚,明白;⑤ 顯露,顯示。
⑵ 名 揚 四海( )
① 高舉;往上升;② 往上撒;③ 傳播出去;④ 指容貌好看。
3、寫近義詞:
痛哭流涕──( )
怨恨──( )
煩惱──( )
4、畫出表達中心的話,并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命運現代文閱讀答案6篇】相關文章:
命運現代文閱讀答案10-28
命運現代文閱讀答案10-28
悲慘命運 現代文閱讀練習及答案12-06
拱橋現代文閱讀答案12-10
《春雨》現代文閱讀答案08-17
禮物現代文閱讀答案08-13
信任現代文閱讀答案08-11
蝴蝶現代文閱讀答案12-10
變現代文閱讀答案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