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中的葦閱讀答案4篇
在學習和工作中,我們有時需要做一些閱讀題,這時最離不開的就是閱讀答案了,閱讀答案可以有效幫助我們鞏固所學知識。你知道什么樣的閱讀答案才能切實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荒漠中的葦閱讀答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荒漠中的葦閱讀答案1
①汽車穿行于茫茫戈壁已經很久了。人們初開始的興趣早已變成了朦朧的睡意。公路像條細細的帶子在沙漠中甩來甩去,不知盡頭在何處。有人不停地在后悔,應該走另一條國道的,是我等少數幾個出的點子,說走這條路可以看到五彩城。遠遠的五彩城直到我們走到了天黑,看到一顆好大的月亮,也沒有見到它的蹤影。旅途上的事情是不能憑美麗的想象來完成的。慢慢地我也沒有了什么興趣。除了沙漠還是沙漠,而且沙漠的顏色還不是金黃色的,很多都是粗糙的暗褐色的沙石,在公路的兩邊鋪向無盡的遠方。胡楊呢?紅柳呢?幾乎看不到什么植被,偶爾的幾株沙棘,一晃就過去了。有時出現的不高的丘陵,也僅夠讓視線有個起伏的弧度。沙海茫茫,真正是茫茫了。
②窄窄的戈壁公路上跑著的幾乎就是我們這一輛汽車,弱小的一葉扁舟樣地在大海的波濤中翻涌。
③中間在什么地方吃了一頓午飯,然后就昏昏沉沉睡著了。醒來已是半下午了,車子還是不急不躁地跑著。我又一次地把頭靠在窗戶上,無聊地看著已不成風景的風景。就在這時,我竟然看到了一種熟悉的植物,是的,是那種水鄉才能看到的植物葦!起先我有點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以為是看錯了,當這種植物又一次在我的視線中出現的時候,我真正地看清了,是葦。
④在我的感覺里,葦屬于弱者,弱者都是以群居的形式出現的,所謂蕓蕓眾生。群居才能產生勇氣,才能產生平衡,才能產生力量,才會便于生存。葦便是一種群像的結合體,蕩漾是她的形容詞。我曾在雙臺河口濕地保護區,在我的家鄉渤海灣,在孫犁筆下的白洋淀,都看到過面積逾十萬畝甚至百萬畝的大蘆葦蕩。那一望無際的蘆葦,像纖腰裊娜的女子,一群群相擁相攜地在風中悠悠起舞。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中對一位玉人的思念也是以這美麗的植物為襯物。作為一種最為古老的植物,葦給人們帶來的總是美好的想望。很多的女孩借用了葦的名字。那是一種帶有情感的、內涵豐富的、柔韌的、溫馨的表達與體現。
⑤可眼前這些葦卻顯得這般瘦削,不成氣勢。就像初生小女的頭發,稀稀落落地表明著生命的再生。或像耄耋老者,以幾許羊胡迎風,揚頭看著不多的時日。我想象不到在這樣荒涼(不只是荒涼,簡直是恐怖)的地方,怎么會有葦這種植物生長。是鳥的羽翅?是風的神力?她們真的不該誕生在這里。在白洋淀、沙家浜,葦正牽裳起舞,接受著游人的贊嘆;在渤海灣、黃海灘,葦也是豐足地吸吮著大地的乳汁,歡快地歌唱。
⑥這該是植物中的弱女子啊,給她一片(不,哪怕是一點)水,她就敢生根、發芽、開花,搖曳出一片星火,一片陽光。那確實是一小片水,好像是修路開挖出的低洼地,僅僅是存留的一點點雨水,而絕不會是人為的故意,她們就結伴地生長起來,那是多么少的伴兒啊。但女子們還是愿意有伴的,這是她們的天性。孤芳自賞的葦似乎不稱為葦,況且在這樣的地方她們別說孤芳,連群艷也無可奪目。如果不是我惺忪中的一瞥,一個王姓男子也就同她們連一目的交情也錯過了。
⑦那片水已經剩了一點點,而她們的長大,還不是借助那一點水嗎?看她們的樣子,也就是剛剛過了童年而進入了青春期。那可是戈壁灘,是茫茫大漠,她們會搖曳、會掙扎多久呢?水涸地裂,沙丘涌動,她們都活不了。我已經看到,離水稍遠的幾株已經干枯頹折。
⑧不過我想,既然作為一種生命,站立于這個世界上,就有她生命存在的意義和可能。這個生命就會不講方式,不圖后果地向上生長,直至呼出最后一息。葦,或被風收去,或被沙掩埋,都會以她最后的努力,度過她最美麗的時光。葦,你的意思不是萎,是偉!想起金克木《生命》一詩中有一句生命是伴著蘆葦的啜泣與哈欠,暗自笑了。這不知寫于何時何背景的詩句,有些明了又有些不明,我這時倒是想改一句:生命是伴著啜泣與哈欠的蘆葦。
⑨西部,戈壁,荒漠,葦,我把這樣的字眼在寂寞的旅途上相連,竟就連出了一種美妙的景。(20xx年第3期《散文選刊》)
10.本文主體是寫葦,而開篇卻用較多的筆墨寫了荒漠,這樣寫有什么用意?(4分)
11.句子理解(9分)⑴從語言表達的角度賞析第⑤段劃線句子。(4分)就像初生小女的頭發,稀稀落落地表明著生命的再生。或像耄耋老者,以幾許羊胡迎風,揚頭看著不多的時日。(2)在第⑧段中,作者把金克木的詩句生命是伴著蘆葦的啜泣與哈欠改為生命是伴著啜泣與哈欠的蘆葦。請理解作者改動的意圖。(5分)
12.水鄉里的葦與荒漠中的葦各有什么不同?請概括相關信息。(4分)
13.作者寫葦,顯然又不僅僅是在寫葦,作者運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探究一下作者要表達的情感。(6分)
參考答案:
11.⑴運用比喻、擬人的手法,(2分)以小女的頭發和老者的胡須來描寫蘆葦的稀疏、不成氣勢(1分)但頑強地生長的`特點。(1分)(2)金克木把生命比喻為啜泣與哈欠(1分),態度消極,而柔弱的蘆葦更襯托出這種消極態度(或用柔弱的蘆葦來襯托出消極的人生態度)(1分);改動后的詩句把生命比作蘆葦,表現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1分),表達對堅韌的、具有頑強生命力的蘆葦一樣堅強的生命的贊美(2分)。
12.水鄉里的葦:美麗、群居(或繁茂)、生存條件好(或生存于一大片水域)、存活時間長。荒漠中的葦:瘦削、缺少氣勢(或少伴,或稀稀落落)、生存環境惡劣(或生存于一小片水中)、存活時間短
13.文章運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或象征手法)(2分)作者借對葦身處荒漠卻能不講方式不圖后果地活著的強烈的生命意識及身處逆境卻頑強向上精神的贊美,(2分)表達了自己也會在任何惡劣的環境中珍惜生命、努力生活,也會生根、發芽、開花的愿望(或者答來歌頌那些具有沙漠中的蘆葦一樣頑強的生命力的人)。(2分)
荒漠中的葦閱讀答案2
荒漠中的葦
王劍冰
①汽車穿行于茫茫戈壁已經很久了,人們初開始的興趣早已變成了朦朧的睡意。公路像條細細的帶子在沙漠中甩來甩去,不知盡頭在何處。有人不停地在后悔,應該走另一條國道的,是我等少數幾個出的點子,說走這條路可以看到五彩城。遠遠的五彩城直到我們走到了天黑,看到一顆好大的月亮,也沒有見到它的蹤影,旅途上的事情是不能憑美麗的想象來完成的。慢慢地我也沒有了什么興趣。除了沙漠還是沙漠,而且沙漠的顏色還不是金黃色的,很多都是粗糙的暗褐色的沙石,在公路的兩邊鋪向無盡的遠方。胡楊呢?紅柳呢?幾乎看不到什么植被,偶爾的幾株沙棘,一晃就過去了。有時出現的不高的丘陵,也僅夠讓視線有個起伏的弧度。沙海茫茫,真正是茫茫了。
②窄窄的戈壁公路上跑著的幾乎就是我們這一輛汽車,弱小的一葉扁舟樣地在大海的波濤中翻涌。
③中間在什么地方吃了一頓午飯,然后就昏昏沉沉睡著了。醒來已是半下午了,車子還是不急不躁地跑著。我又一次地把頭靠在窗戶上,無聊地看著已不成風景的風景。就在這時,我竟然看到了一種熟悉的植物,是的,是那種水鄉才能看到的植物——葦!起先我有點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以為是看錯了,當這種植物又一次在我的視線中出現的時候,我真正地看清了,是葦。
④在我的感覺里,葦屬于弱者,弱者都是以群居的形式出現的,所謂“蕓蕓眾生”。群居才能產生勇氣,才能產生平衡,才能產生力量,才會便于生存。葦便是一種群像的結合體,蕩漾是她的形容詞。我曾在雙臺河口濕地保護區,在我的家鄉渤海灣,在孫犁筆下的白洋淀,都看到過面積逾十萬畝甚至百萬畝的大蘆葦蕩。那一望無際的蘆葦,像纖腰裊娜的女子,一群群相擁相攜地在風中悠悠起舞。“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中對一位玉人的思念也是以這美麗的植物為襯物。作為一種最為古老的植物,葦給人們帶來的總是美好的向往。很多的女孩借用了葦的名字,那是一種帶有情感的、內涵豐富的、柔韌的、溫馨的表達與體現。
⑤可眼前這些葦卻顯得這般瘦削,不成氣勢。就像初生小女的頭發,稀稀落落地表明著生命的再生;或像耄耋老者,以幾許羊胡迎風,揚頭看著不多的時日。我想象不到在這樣荒涼(不只是荒涼,簡直是恐怖)的地方,怎么會有葦這種植物生長。是鳥的羽翅?是風的神力?她們真的不該誕生在這里。在白洋淀、沙家浜,葦正牽裳起舞,接受著游人的贊嘆;在渤海灣、黃海灘,葦也是豐足地吸吮著大地的乳汁,歡快地歌唱。
⑥這該是植物中的弱女子啊,給她一片(不,哪怕是一點)水,她就敢生根、發芽、開花,搖曳出一片星火,一片陽光。那確實是一小片水,好像是修路開挖出的低洼地,僅僅是存留的一點點雨水,而絕不會是人為的故意,她們就結伴地生長起來,那是多么少的伴兒啊。但女子們還是愿意有伴的,這是她們的天性。孤芳自賞的葦似乎不稱為葦,況且在這樣的地方她們別說孤芳,連群艷也無可奪目。如果不是我惺忪中的一瞥,一個王姓男子也就同她們連一目的交情也錯過了。
⑦那片水已經剩了一點點,而她們的長大,還不是借助那一點水嗎?看她們的樣子,也就是剛剛過了童年而進入青春期。那可是戈壁灘,是茫茫大漠,她們會搖曳、會掙扎多久呢?水涸地裂,沙丘涌動,她們都活不了。我已經看到,離水稍遠的幾株已經干枯頹折。
⑧不過我想,既然作為一種生命,站立于這個世界上,就有她生命存在的意義和可能。這個生命就會不講方式、不圖后果地向上生長,直至呼出最后一息。葦,或被風收去,或被沙掩埋,都會以她最后的努力,度過她最美麗的時光。葦,你的意思不是萎,是偉!
⑨西部,戈壁,荒漠,葦,我把這樣的字眼在寂寞的旅途上相連,竟就連出了一種美妙的景象。
15、本文主體是寫“葦”,而開篇卻用較多筆墨寫了“荒漠”,這樣寫有什么用意?(4分)
16、第④段中“葦便是一種群像的結合體,蕩漾是她的形容詞。”這句話中加點的詞好在哪里?(3分)
17、從修辭的角度賞析第⑤段畫線的句子。(4分)
18、作者寫“葦”,顯然不僅僅是在寫“葦”,作者運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結合全文,說說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是什么?(5分)
荒漠中的葦閱讀答案:
15、突出“葦”的生長環境的惡劣,為下文寫荒漠中的“葦”給人帶來的驚喜(或寫葦的堅韌和頑強的生命力)做鋪墊,表達了作者的贊頌之情。
16、形象生動地寫出了一望無際的蘆葦在風中悠悠起舞的情狀。
17、運用比喻、擬人手法,以“初生小女的頭發”和“老者的胡須”來描寫蘆葦的稀疏,不成氣勢,但仍頑強生長的特點。
18、托物言志或象征。作者借對葦身處荒漠卻頑強活著的強烈的生命意識及身處逆境卻頑強向上精神的贊美,表達了自己也會在任何惡劣的環境中珍惜生命、努力生活的愿望。(或來歌頌那些具有沙漠中的葦一樣頑強生命的人。)
荒漠中的葦閱讀答案3
①汽車穿行于茫茫戈壁已經很久了。除了沙漠還是沙漠,而且沙漠的顏色還不是金黃色的,很多都是粗糙的暗褐色的沙石。在公路的兩邊鋪向無盡的遠方。胡楊呢?紅柳呢?幾乎看不到什么植被,偶爾的幾株沙棘,一晃就過去了。有時出現的不高的丘陵,也僅夠讓視線有個起伏的弧度。沙海茫茫,真正是茫茫了。
②窄窄的戈壁公路上跑著的幾乎就是我們這一輛汽車,弱小得如大海波濤中的一葉扁舟。
③中間在什么地方吃了一頓午飯,然后就昏昏沉沉睡著了。醒來已是半下午了。車子還是不急不躁地跑著。我又一次地把頭靠在窗戶上,無聊地看著已不成風景的風景。就在這時,我竟然看到了一種熟悉的植物,是的,是那種水鄉才能看到的植物——葦!起先我有點不相信我的眼睛,以為是看錯了,當這種植物又一次在我的視線中出現的時候,我真正地看清了,是葦。
④在我的感覺里,葦是屬于弱者的,弱者都是以群居的形式出現的。所謂“蕓蕓眾生”,群居才能產生勇氣,才能產生力量,才會便于生存。葦便是一種群像的結合體,蕩漾是她的形容詞。我曾在雙臺河口濕地保護區,在我的家鄉渤海灣,在孫犁筆下的白洋淀,都看到過面積逾十萬畝甚至百萬畝的大蘆葦蕩。那一望無際的蘆葦,像纖腰裊娜的女子,一群群相擁相攜地在風中悠悠起舞。
⑤可這些葦卻顯得那般瘦俏,不成氣勢。就像初生小女的頭發,稀稀落落地表明著生命的再生。或可像耄耋老者,以幾許羊胡迎風,看著不多的時日。我想象不到在這樣荒涼的地方,怎么會有葦的生長。是鳥的羽翅?是風的神力?她們真的不該誕生在這里。在白洋淀、沙家浜,葦正牽裳起舞,接受著游人的贊嘆,在渤海灣、黃海灘,葦也是豐足地吸吮著大地的乳汁,歡快地歌唱。
⑥這該是植物中的弱女子啊,給她一片(不,哪怕是一點)水,她就敢生根、發筍、開花,搖曳出一片星火,一片陽光。那確實是一小片水,好像是修路開挖出的低洼地,僅僅是存留的一點點雨水,而絕不會是人為的故意,她們就結伴地生長起來。
⑦那片水已經剩了一點點,我已經看到,離水稍遠的幾株已經干枯頹折。不過我想,既然作為一種生命,站立于這個世界上,就有她生命存在的意義和可能。這個生命就會不講方式、不圖后果地向上生長,直至呼出最后一息。
⑧西部,戈壁,荒漠,葦,我把這樣的字眼在寂寞的旅途上相連,竟連出了一幅美妙的景象。
(選自20xx年22期《語文周報》,有刪改)
小題1:閱讀全文,根據提示,填寫“我”情感變化的過程。 (2分)
—— 驚喜 ——
小題2:賞析下面句子。(2分)
給她一片(不,哪怕是一點)水,她就敢生根、發筍、開花,搖曳出一片星火,一片陽光。
小題3:作者寫雙臺河濕地保護區、渤海灣、白洋淀的葦目的是什么? (4分)
小題4:荒漠中的葦給了作者怎樣的啟迪? (2分)
小題5:下列出自課文的語句所表現的生命形象與選文中“葦”的形象不一致的一項是( )(3分) A.“17年埋在泥中,出來就活一個夏天……那就是蟬的生命意義。”(小思《蟬》)
B.“神圣的事業總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這種痛苦能把深沉給予我們。”(張曉風《行道樹》)
C.“在夏夜的微風細雨中,無數只螢火蟲組合成一盞美麗明亮的燈。”(張鋒《化石吟》)
D.“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宗璞《紫藤蘿瀑布》)
參考答案:
小題1:(2分)無聊(寂寞)、敬佩(敬仰)。(意對即可)
小題1:(3分) 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1分),用一組動詞生根、發筍、開花(1分),表現了柔弱的葦執著、頑強的生命力(1分)。
小題1:(4分) 以雙臺河濕地保護區、渤海灣、白洋淀中的大蘆葦蕩群居的葦的形象(1分)襯托(對比)(1分)荒漠中葦的執著頑強(1分),突出文章主題(1分)。(意對即可)
小題1:(2分) 既然作為一種生命,站立于這個世界上,就有她生命存在的意義和可能。這個生命就會不講方式、不圖后果地向上生長,直至呼出最后一息。(意對即可)
小題1:(3分)C
小題1:感知文本內容,理解“我”的情感變化過程,填寫意思對即可。
小題1:語言賞析主要從詞語運用和修辭兩個角度去鑒賞如:先說出修辭,再答出修辭效果即可。學會結合語段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小題1:體會對比手法的特點及作用,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小題1:只要觀點正確,表述合理,文通句順即可。
小題1:“葦”的韌性。C項不相符。
荒漠中的葦閱讀答案4
閱讀下文,完成22——25題(10分)
荒漠中的葦
王劍冰
(1)汽車穿行于茫茫戈壁已經很久了,人們初開始的興趣早已變成了朦朧的睡意。公路像條細細的帶子在沙漠中甩來甩去,不知盡頭在何處。有人不停地在后悔,應該走另一條國道的,是我等少數幾個出的點子,說走這條路可以看到五彩城。遠遠的五彩城直到我們走到了天黑,看到一顆好大的月亮,也沒有見到它的蹤影,旅途上的事情是不能憑美麗的想象來完成的。慢慢地我也沒有了什么興趣。除了沙漠還是沙漠,而且沙漠的顏色還不是金黃色的,很多都是粗糙的暗褐色的沙石,在公路的兩邊鋪向無盡的遠方。胡楊呢?紅柳呢?幾乎看不到什么植被,偶爾的幾株沙棘,一晃就過去了。有時出現的不高的丘陵,也僅夠讓視線有個起伏的弧度。沙海茫茫,真正是茫茫了。
(2)窄窄的戈壁公路上跑著的幾乎就是我們這一輛汽車,弱小的一葉扁舟樣地在大海的波濤中翻涌。
(3)中間在什么地方吃了一頓午飯,然后就昏昏沉沉睡著了。醒來已是半下午了,車子還是不急不躁地跑著。我又一次地把頭靠在窗戶上,無聊地看著已不成風景的風景。就在這時,我竟然看到了一種熟悉的植物,是的,是那種水鄉才能看到的植物——葦!起先我有點不相信自己的眼鏡,以為是看錯了。當這種植物又一次在我的視線中出現的時候,我真正地看清了,是葦。[來源:學&科&網]
(4)在我的感覺里,葦屬于弱者,弱者都是以群居的形式出現的,所謂“蕓蕓眾生”。群居才能產生勇氣,才能產生平衡,才能產生力量,才會便于生存。葦便是一種群像的結合體,蕩漾是她的形容詞。我曾在雙臺河口濕地保護區,在我的家鄉渤海灣,在孫犁筆下的白洋淀,都看過面積逾十萬畝甚至百萬畝的大蘆葦蕩。那一望無際的蘆葦,像纖腰裊娜的女子,一群群相擁相攜地在風中悠悠起舞。“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中對一位玉人的思念也是以這美麗的 植物為襯物。作為一種最為古老的植物,葦給人們帶來的總是美好的向往。很多的女孩借用了葦的名字,那是一種帶有情感的、內涵豐富的、柔韌的、溫馨的表達與體現。
(5)可眼前這些葦卻顯得這般瘦削,不成氣勢。就像初生小女的頭發,稀稀落落地表明著生命的再生。或像耄耋老者,以幾許羊胡迎風,揚頭看著不多的時日。我想象不到在這樣荒涼(不只是荒涼,簡直是恐怖)的地方,怎么會有葦這種植物生長。是鳥的羽翅?是風的神力?她們真的不該誕生在這里。在白洋淀,沙家浜,葦正牽裳起舞,接受著游人的贊嘆;在渤海灣,黃海灘,葦也是豐足地吸吮著大地的乳汁,歡快地歌唱。
(6)這該是植物中的弱女子啊,給她一片(不,哪怕是一點)水,她就敢生根、發芽、開花、搖曳出一片星火,一片陽光。那確實是一小片水,好像是修路開挖出的低洼地,僅僅是存留的一點點雨水,而絕不會是人為的故意,她們就結伴地生長起來,那是多么少的伴兒啊。但女子們還是愿意有伴的,這是她們的天性。孤芳自賞的葦似乎不稱為葦,況且在這樣的地方她們別說孤芳,連群艷也無可奪目。如果不是我惺忪中的一瞥,一個王姓的男子也就同她們連一目的交情也錯過了。
(7)那片水已經剩了一點點,而她們的長大,還不是借助那一點水嗎?看她們的樣子,也就是剛剛過了童年而進入青春期。那可是戈壁灘,是茫茫大漠,她們會搖曳,會掙扎多久呢?水涸地裂,沙丘涌動,她們都活不了。我已經看到,離水稍遠的幾株已經干枯頹折。
(8)不過我想,既然作為一種生命,站立于這個世界上,就有她生命的意義和可能。這個生命就會不講方式,不圖后果地向上生長,直至呼出最后一息。葦,或被風收去,或被沙掩埋,都會以她最后的努力,度過她最美麗的時光。葦,你的意思不是萎,是偉!
(9)西部,戈壁,荒漠,葦,我把這樣的字眼在寂寞的旅途上相連,竟就連出了一種美妙的景象。
22.本文主體是寫“葦”,而開篇卻用較多筆墨寫了“荒漠”,這樣寫有什么用意?(2分)
答:
23.第(4)段中“葦便是一種群像的結合體,蕩漾是她的形容詞。”這句話中加點的詞好在哪里?(2分)
答:
24.從修辭的角度賞析第(5)段劃線的句子。(3分)
答:
25.作者寫葦,顯然不僅僅是在寫葦,作者運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結合全文,說說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是什么?(3分)
答:
[NextPage]
(五)
22.突出“葦”的生長環境的惡劣,為下文寫荒漠中的“葦”給人帶來的驚喜(或寫葦的堅韌和頑強的生命力)作鋪墊,表達了作者的贊頌之情。
23.形象生動地寫出了一望無際的蘆葦在風中悠悠起舞的情狀。
24.運用比喻、擬人手法,以“初生小女的頭發”和“老者的胡須”來描寫蘆葦的稀疏,不成氣勢,但仍頑強生長的特點。[來源:學#科#網]
25.托物言志或象征。作者借對葦身處荒漠卻頑強活著的生命意識及身處逆境卻頑強向上精神的贊美,表達了自己也會在任何惡劣的環境中珍惜生命,努力生活的愿望。(或來歌頌那些具有沙漠中的葦一樣頑強生命的人。)
【荒漠中的葦閱讀答案4篇】相關文章:
8.金塘路中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