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杜牧《秋浦途中》閱讀答案附翻譯賞析
在現實的學習、工作中,我們最熟悉的就是閱讀答案了,閱讀答案是教師進行閱卷打分時的參考,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自己的閱讀答案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杜牧《秋浦途中》閱讀答案附翻譯賞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古詩:
秋浦途中
蕭蕭山路窮秋雨,淅淅溪風一岸蒲。
為問寒沙新到雁,來時還下杜陵無?
閱讀題:
【注】①秋浦,唐時為池州州治所在,詩人被貶官外放時途經此地。②杜陵,在長安西南,詩人家鄉樊川所在地。
1、請結合全詩,簡要賞析前兩句詩中的“蕭蕭”和“淅淅”兩個擬聲詞。(4分)
2、詩的后兩句運用了什么手法?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請結合詩句具體分析。(4分)
3、詩的前兩句描繪了一幅怎樣的面?由哪些景物構成?請簡要敘述。(4分)
4、詩的后兩句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情懷?請簡要分析。(4分)
5、詩的前兩句描寫了怎樣的景象?有什么作用?(5分)
6、結合景、情、物(雁)試析本詩在方式上的特點
參考答案:
1、“蕭蕭”和“淅淅”使用了擬聲手法(象聲詞、疊音詞),“蕭蕭”摹秋雨聲,“淅淅”摹溪風聲,(2分)凄風苦雨,表現了作者旅途的艱辛,襯托了作者的孤寂悲涼之情。(2分)
2、詩的后兩句運用了虛實結合(想象)的手法,問大雁是虛,牽掛故鄉是實(2分)。委婉的表達了作者對故鄉和親人的牽掛之情(2分)
3、本詩描繪了一幅山程水驛、風雨交加的羈旅獨行圖。景物有:蕭瑟的秋雨,淅瀝的溪風,幽僻的山路,搖曳的蒲葦。
4、①借“鴻雁”傳遞了自己對家人、故鄉濃濃的思念之情。②故設疑問,表達了詩人羈旅獨行的寂寞與惆悵。③表達了詩人宦途的坎坷艱辛與無奈。(每句1分,答對2句即可得滿分)
5、山路上蕭蕭瑟瑟的秋雨下個不停,淅淅瀝瀝的溪風吹著小溪岸邊的蒲葦。描繪了一幅風雨凄迷的景象(2分)作用:營造了蕭瑟凄涼的意境,烘托了作者孤寂悲涼的心情。(一點1分,兩點3分)
6、本詩運用間接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一、二兩句的凄迷之景,為下文抒發羈旅愁思、之情作鋪墊;寄情于歸雁,反襯詩人有家歸不得的流離之苦,表達了作者對故鄉、對親人的思念。
翻譯:
山路上蕭蕭瑟瑟的秋雨下個不停,淅淅瀝瀝的溪風吹著小溪岸邊的蒲葦。我來問一下剛剛來到寒沙安家的鴻雁們,你們來時經過我的老家杜陵一帶了嗎?
秋浦途中賞析:
《秋浦途中》這首詩寫于會昌四年(884)杜牧由黃州刺史移任池州刺史,正是涼秋九月,與“窮秋”句合,此詩似即為這次行役而發。二年前,杜牧受排擠,由比部員外郎外放黃州刺史,現在又改調池州,轉徙于僻左小邑間,這對于渴望刷新朝政、干一番事業的詩人來說,自然是痛苦的。他的這種心緒,也曲折地表現在這首詩中。
秋浦,即今安徽貴池,唐時為池州州治所在。
這首七絕以韻取勝,妙在如淡墨一點,而四圍皆到。詩人把自己的感情密含在風景的描寫中,并不明白說出,卻能給人以深至的回味。一、二兩句采用對起之格,這在中是不多的。它這樣用是為了排比刷色,增強景物的描繪性。寥寥幾筆,就把山程水驛、風雨凄迷的行旅圖畫生動地勾勒出來了。起句對仗,在絕句里宜活脫而不板滯,象“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絕句四首》),雖然色彩鮮活,卻跡近合掌,不是當行的家數。這里卻不同,它筆勢夭矯,如珠走盤,有自然流轉之致。“蕭蕭”、“淅淅”兩個象聲詞,在這里是互文,兼言風雨。并著“一岸蒲”三字以寫風,蓋風不可見,借蒲葉的搖動有聲而始見,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絕句講究出神奇于百煉,起別趣于寸心,要能曲折回環,窮極變化。這首詩的頭兩句在外圍刷色,展示出一幅風雨凄其的畫面,下一步該如何發展、深入、掀起感情的漩渦呢?詩人把目光轉向了飛落寒汀的鴻雁,三、四兩句以虛間實,故設一問,陡然地翻起波瀾,可謂筆力奇橫,妙到毫顛。從構思方面說,它意味著:第一,沿著飛鴻的來路,人們的思想從眼前的實景延伸到遙遠的天邊,擴展了詩的畫面;第二,問及禽鳥,癡作一喻,顯見出旅程的孤獨與岑寂來;第三,寄情歸雁,反襯出詩人有家歸不得的流離之苦。這些意蘊沒有直接說出,而是寓情于景,令人于恬吟密詠中體味而得。有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妙趣。第三句轉折得好,第四句就如順水下船一樣,自然湊泊,有著無限的風致。
“杜陵”,在長安西南,詩人朝夕難忘的老家—樊川,就在那里。“來時還下杜陵無?”輕聲一問,就把作者對故鄉、對親人的懷念,就把他宦途的棖觸、羈旅的愁思,宛轉深致地表現出來了。
“樊南別有清,不為斜陽不為。”通過景物的描寫,蘊藉而含蓄地抒寫懷抱,表現情思,這是杜牧絕句的擅勝之處。徐獻忠云:“牧之詩含思悲凄,流情感慨,抑揚頓挫之節,尤其所長。”(《唐音癸簽》卷八引)持較本詩,可謂刌度皆合了。
詩人資料:
杜牧,字牧之,號“樊川居士”,號稱杜紫薇。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晚唐詩人。(來源:中書省別名紫微省,因此人稱其為“杜紫薇”)晚唐時期。唐代文學家,后人稱杜甫為“老杜”,稱杜牧為“小杜”。《阿(ē)房宮賦》亦頗有名。
杰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后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最終官至中書舍人。晚唐杰出詩人,尤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杜甫與李白區別開來,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
著名的有《江南春》、《泊秦淮》、《過華清宮》。擅長文賦,其《阿房宮賦》為后世傳誦。
他寫下了不少軍事論文,還曾注釋《孫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傳世,為其外甥裴延翰所編,其中詩四卷。又有宋人補編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別集》各一卷。《全唐詩》收杜牧詩八卷。晚唐詩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矯之。其七絕尤有逸韻遠神,晚唐諸家讓渠獨步。牧之有抱負,好言兵,以濟世之才自詡。工行、草書。《宣和書譜》云:“牧作行、草,氣格雄健,與其文章相表里。”董其昌《容臺集》稱:“余所見顏、柳以后,若溫飛卿與(杜)牧之亦名家也”,謂其書“大有六朝風韻”。傳世墨跡有《張好好詩》。
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舊唐書》卷百四十七、《新唐書》卷百六十六皆有傳。《張好好詩》,行草墨跡,系太和八年(834)32歲時所書。帖為麻箋,縱28.2厘米,橫162厘米,46行,總322字。從整幅詩卷中可以看出,其書法深得六朝人風韻。真跡現藏故宮博物院。此篇書法作品氣勢連綿,墨筆酣暢,因是詩稿,所以更得樸實無華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題簽、題跋印章。曾經宋直和分府、賈似道、明項子京張孝思、清梁清標、乾隆、嘉慶、宣統內府及張伯駒收藏。曾著錄于《宣和書譜》、《容臺集》、《平生壯觀》、《大觀錄》等。杜牧由于以詩稱著,故其書名為詩名所掩蓋。
此書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
杜牧的文學創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詩、賦、古文都身趁名家。他主張凡為文義為主,以氣為輔,以辭采章句為之兵衛,對作品內容與形式的關系有比較正確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長處,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風貌。在詩歌創作上,杜牧與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詩人李商隱齊名,并稱“小李杜”。
他的古體詩受杜甫、韓愈的影響,題材廣闊,筆力峭健。他的近體詩則以文詞清麗、情韻跌宕見長。七律《早雁》用比興托物的手法,對遭受回紇侵擾而流離失所的北方邊塞人民表示懷念,婉曲而有余味。《九日齊山登高》卻是以豪放的筆調寫自己曠達的胸懷,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晚唐詩歌的總的趨向是藻繪綺密,杜牧受時代風氣影響,也有注重辭采的一面。這種重辭采的共同傾向和他個人“雄姿英發”的特色相結合,風華流美而又神韻疏朗,氣勢豪宕而又精致婉約。
【杜牧《秋浦途中》閱讀答案附翻譯賞析】相關文章:
杜牧《秋浦途中》閱讀答案11-06
杜牧 《秋浦途中》11-18
《秋浦途中》翻譯賞析09-20
《秋浦途中》杜牧09-20
《秋浦途中》原文翻譯及賞析10-12
《秋浦途中》原文、翻譯及賞析05-19
《秋浦途中》原文翻譯及賞析08-03
秋浦途中原文翻譯及賞析12-17
《秋浦途中》古詩賞析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