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下閱讀答案
在各個領域,我們都經常看到閱讀答案的身影,借助閱讀答案我們可以更好的領會題意和知識點,有助于個人提升。你知道什么樣的閱讀答案才能切實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樹下閱讀答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樹下閱讀答案1
14、文章第一段主要寫了母親站在老家大槐樹下手搭涼棚張望“我”的情形。(2分)
主要作用有:(1)開篇點題,點出題目中的“大槐樹”和“母親”兩個形象;(2分)(2)奠定例文的感情基調,表現母親對“我”的疼愛。(2分)
15、(1)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地說明了母親是“我們兄妹五個”的依靠。(3分)
(2)運用回環的修辭手法,闡明了母親和家之間的關系,強調了母親對于家的重要性,表達了子女對母親的依戀之情。(3分)
16、本文在塑造母親之一形象時,主要運用了對比的表現手法。(2分)文章主要設置了兩組對比:一是母親患病前與患病后形成對比,二是母親對“我”的疼愛與“我”對母親難以盡責形成對比。(2分)通過這兩組對比,既表現了母親的勤勞能干、疼愛子女,又表達了“我”的自責之情。(2分)
17、本文標題不能改為“我的母親”。(1分)理由如下:一是“大槐樹”點明了特定的場所,為人物活動提供了特定的`空間;(1分)二是文中多處同時寫到母親和大槐樹,說明母親和大槐樹有著緊密的關系,二者不可分割;(1分)三是文中的大槐樹象征母親的慈愛和對子女的庇護。(1分)
(也可答“能更改”,從文章的主要描寫對象是母親等角度,言之有理亦可。)
樹下閱讀答案2
樹下的老人
周國平
①十年前,劉彥把他的好幾幅油畫帶到我家里,像舉辦一個小型畫展似的擺開。他讓我從中挑選一幅。我站在這幅畫面前挪不開腳步了。從此以后,這幅畫就始終伴隨著我,我相信它將一直伴隨我走完人生的旅程。
②我對這幅畫情有獨鐘,不僅僅是因為它畫得好。劉彥的風景畫都畫得非常好。可是看見這幅畫,我仿佛看見了一種啟示,知道了我的人生之路正在通往何處,因此而感到踏實。
③畫面上是一小片樹林,那些樹是無名的,看不出它們的種屬。也許只是一些普通的樹吧。在樹木之間,可以看見若干木屋、木籬笆、小土路,也都很普通。畫的左下方,一個人坐在樹下,他的身影與一截木籬笆以及木籬笆前的那一叢灌木幾乎融為一體。所有的植物都充滿著動感,好像能夠看見生命的液汁在其中噴涌、流淌、沸騰,使人不由得想到梵·高的畫風。然而,與梵·高不同的是,畫的整體效果卻顯示為一種肅穆的寧靜。劉彥似乎在用這幅畫向我們證明,生命的熱烈與自然的靜謐并不矛盾,讓一切生命按照自己的節律自由地生長,結果便是和平。
④樹下的那個人是誰?他微低著頭,一頂小小的圓沿帽遮住了他的臉,而他身上的那件長袍樸素如農裝,寬大如古希臘服。那么,他是一個農夫,抑或是一位哲人?也許兩者都是,是一個思考著世界之底蘊的農夫,一個種了一輩子莊稼的哲人?他坐在那里是在做什么,沉思、回憶、休憩,或者只是在打瞌睡?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便是他置身在塵囂之外。那塵囂或者從未到來,或者已被他永遠拋在了身后。
⑤后來劉彥告訴我,他的這幅畫有一個標題,叫“樹下的老人”。這就對了,一個老人,不過這個老人不像別的老人那樣因為行將死亡而格外戀世或厭世。不,他與那個被人戀或厭的世界不再有關系了,他的老境已經自成一個世界。在這個世界里,一切塵世的辛勞都已經消逝,一切超驗的追問也都已經平息。他走過了許多滄桑,走到了一棵樹下,自己也成了一棵樹。現在他只是和周圍的那些樹一樣,回到了單純的生命。他不再言說但也不是沉默,他的語言和沉默都匯入了樹葉的簌簌聲。不錯,他是孤獨的,看來不像有親人的陪伴,但這孤獨已經無須傾訴。一棵樹是用不著向別的樹傾訴孤獨的。如果說他的孤獨曾經被切割、攪擾和剝奪,那么現在是完整地收復了。這完整的孤獨是充實和圓滿。是了無牽掛的歸宿。他因此而空靈了,難怪衣帽下空空如也,整個兒只是一種氣息,一種流轉在萬物之中的氣息。所以,這里不再有死亡,不再有時間,也不再有老年。
⑥也許我的解讀完全是誤讀,那有什么要緊呢?我只是想讓劉彥知道,他的風景油畫是多么耐人尋味。我的直覺告訴我,這是一種最適合于他的天性的藝術。他的內在的激情在其中找到了庇護,得以完好無損地呈現為思想,呈現為超越思想的寧靜。風景油畫屬于他的創作的早期階段,但我不無理由地相信,他遲早將回到這里,猶如那個老人回到樹下,猶如一個被迫出外謀生的游子回到自己朝思暮念的家園。
1. 下列對文章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 )
A. 油畫中老人的“身影與一截木籬笆以及木籬笆前的那一叢灌木幾乎融為一體”暗示著老人與自然的和諧。
B. “那件長袍樸素如農裝,寬大如古希臘服”的比喻,扣合了“一個思考著世界之底蘊的農夫,一個種了一輩子莊稼的哲人”的疑問。
C. “這就對了”一句,與上一段的疑問形成呼應,從而引出下文對畫中人物的進一步理解;同時也表達了作者與畫作者思想的共鳴。
D. 油畫中的樹只是背景,目的是為了襯托樹下的老人;而在本文中,作者顛覆了畫作者的用意,使得油畫的意境更為深廣。
E. 本文對“樹下的老人”這幅油畫的解讀,顯示了作者對生命和人生深刻而獨到的認識,令人回味,發人深思。
2. 第③段,作者在描寫畫上的植物時寫到梵·高的目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作者為什么認為劉彥的這幅油畫“畫得好”且“耐人尋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結合上下文,談談你對第⑤段結尾“這里不再有死亡,不再有時間,也不再有老年”中“這里”一詞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作者從“樹下的老人”這幅油畫中“仿佛看到了一種啟示”,但文章結尾卻又說“也許我的解讀完全是誤讀”。對此你怎么看?請聯系實際談談你的看法。(2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D
2.比較。顯示兩者的相同與不同——“植物都充滿著動感,好像能夠看見生命的液汁在其中噴涌、流淌、沸騰”,但“畫的整體效果卻顯示為一種肅穆的寧靜”;進而說明比較的目的——“生命的熱烈與自然的靜謐并不矛盾,讓一切生命按照自己的節律自由地生長,結果便是和平。”
3.劉彥似乎在用這幅畫向我們證明,生命的熱烈與自然的靜謐并不矛盾,讓一切生命按照自己的節律自由地生長,結果便是和平。因為劉彥的風景油畫能將內在激情通過具體的畫面完整地呈現為思想,呈現為超越思想的寧靜。
4.一切塵世的辛勞都已經消逝的老境;一切超驗的追問都已經平息后無牽掛的歸宿;回到單純的生命。(主觀題意對即可)
樹下閱讀答案3
自從兒子去北京念大學,一家人得全力以赴供應兒子每月的開銷,老于連煙都戒了,哪兒還能擠出取暖的煤錢。又過了些時候,老同學項珠珠從省會調至老于的城市,做了這城市的副市長。自此,老于和家人常在電視屏幕上看見她。
老于的老婆說,這個女市長和你不是同學么,能不能跟市長說說,給咱們找兩間有暖氣的房。老于說,怕不好開這個口o此時全家正吃晚飯,老于盯住女兒的雙手,手腫著,青一塊紫一塊的。再看看孩子的耳朵,也凍了。女兒前不久剛參加全省高中組奧林匹克數學競賽,拿了個第二,回家后她對老于說,她的目標是北大、清華,非這兩個學校不考。明年女兒高中畢業,最關鍵的一年,老于拿什么來支持女兒的關鍵時刻?也許真應該去找老同學項珠珠市長。
老于家中無電話,第二天他特意早些上班,趁同事們還沒進教研室,他給項市長打了電話。電話里的項珠珠很熱情,但不哆唆o稍事寒暄,便問老于是不是有什么事找她。這邊老于連連說著沒事沒事真沒什么事,聲音挺大,就好像誰說有事誰就是誣陷了他似的。那邊項市長說有事也沒關系只要她能幫忙。這邊老于仍高聲堅持說沒事,只是想見面聊聊。
這晚老于騎了五十分鐘自行車,從城郊趕到項市長家。他被一個面孔清秀的小阿姨讓進客廳,然后項市長出現了,和老于面對面落座在兩張小沙發上。談話一開始老于就覺得渾身燥熱,他沒有意識到,那是他穿了厚厚的棉襖、棉褲和棉鞋的緣故。在他那沒有爐火的家里,他需整日這樣穿戴,老婆和女兒甚至整日把毛線帽扣在頭上。而在項市長溫暖的家中,項珠珠就穿了一件薄薄的開司米圓領衫。老于一下子意識不到這些,他甚至看不見客廳里都擺列了些什么。房間闊大,地板很亮,果盤里的水果鮮美,杯中的綠茶馨香……這些和老于無關,或者,越是置身此情此景,老于便越要使自己的談話配得上這氣氛和這氣氛中的女市長。他于是就談文學。
他想起中學時的項珠珠是喜歡文學的,初次把陀思妥耶夫斯基介紹給她的正是他老于。果然,如今的項珠珠對文學仍然保持著并不虛假的愛好,她很輕易地就說出了一大串當代作家的名字和他們的小說,并和老于探討這些作家的作品。老于談著自己的見解,化發現項珠珠臉上是信服的神態,她的表情使老于很滿意自己,當他滿意自己的時候便也開始焦慮:房子呢?房子的請求他究竟什么時候才能開口呢。他滔滔不絕地講著,卻也發現自己越來越無法對付自己,心中的另一個老于在同他搗蛋。他的話題越是寬泛,他說出房子的可能就越是狹窄;他談話的內容越是高雅,他的房子問題就越是俗不可耐;他越是想說出房子的事,就越是說不到房子上去。他不知道他這是怎么了,他在點點滴滴、一分一寸地折磨自己槍斃自己,他同情自己又痛恨著自己,可是他必須一直往前講。
時間已經十一點了,他的事還沒說呢,可他已經沒有理由再坐下去了。他站了起來,項珠珠也站了起來。以她的經驗和洞察力,會猜出他是有求于她的,于是她又問老于真的沒有別的事么?沒有沒有沒有真的沒有……老于邊擺手邊大步向門口走,叫人覺得你若再問反而是你對他的不禮貌了。項珠珠沒有再問。出得門來,老于的腦子很亂。他解開棉襖領扣,讓冷風吹一吹他那燥熱的心。他推起自行車在便道上走了幾步,站在一棵龍盤槐下。他是來求項珠珠解決兩間帶暖氣的房子的,可他一晚上都說了些什么呀!
他不能再將這請求原封帶回家去。他應該說出來,他必得說出來,他鼓動著自己又朝龍盤槐靠近了一點兒,他把這棵樹想成了項珠珠,他對著樹說出了他那難以啟齒的請求。他把滿心的.重負卸在了這棵樹下,然后騎車離開了它。
老于回到家時,已是夜半時分。他站在院子里沒有立即進屋,因為他發覺自己又把另一個難以啟齒的請求帶回了家來:他準備請求老婆和女兒再也別讓他去請求市長了。
(節選自《鐵凝作品集》)
(1)下列對小說中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老于想請中學同學項市長幫忙卻不好意思開口,但女兒正處于學業的關鍵階段又
讓他覺得自己必須開口。整個故事就在這兩種心理的交叉沖突中展開。
B.作者運用語言、神態、動作描寫來刻畫老于,如電話聯系項市長時“聲音挺大”,“高聲堅持說沒事”,顯示出他說話時的自豪心理。
C.小說使用第三人稱全知全能式的視角,靈活的敘述方式,平實細膩的語言描寫,展現了老于內心矛盾復雜的斗爭和辛酸無奈的心理。
D.看到項市長家房間闊大,地板很亮,果盤里的水果鮮美,杯中的綠茶馨香……老于自感寒磣,為迎合項市長的愛好,只好大談文學。
E.老于最后對一棵龍盤槐傾訴,反映了知識分子維護自尊的心理,也直接批評了當今項市長之類的干部目中無人、脫離群眾的現實。
(2)作品的第五段是如何表現老于的心理的?請簡要分析。(6分)
(3)作品主人公老于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物形象?請簡要分析。(6分)
(4)請結合全文,探究“樹”的深刻意蘊。(8分)
(1)AC(答C給3分,答A給2分,答D給1分;答B、E不給分)
(2)文章第五段運用對比手法展示了老于既自尊又自卑的矛盾心理。①一方面,他要維護自尊,在項珠珠同學面前大談文學,以顯示自己的文學功底;②另一方面,他向項市長提出請求的欲望在潛滋暗長,于是才會“話題越是寬泛,他說出房子的可能就越是狹窄”,才會有“點點滴滴、一分一寸地折磨自己”的感覺。(總說2分,分析每點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者亦可酌情給分)
(3)①老于是一個自尊心極強而又生活在底層的知識分子。現實生活中感到困惑,心靈受到損傷。②老于深愛著自己的家人。為了供兒子念大學,老于連煙都戒了。想到今年是女兒高考的關鍵一年,他還是打算硬著頭皮去找老同學項市長請求解決兩間有暖氣的房子,以此來支持女兒。③做事猶豫不決。自認為難以向項市長開口,為了家人還是決定去求項市長;打電話給項市長,但又堅持說沒事,只是想見面聊聊;見了面又只談文學,始終沒說出房子的事情。(每點2分)
(4)①樹是老于真實生存狀態的見證者。在這棵樹下,有著知識分子清高的人格。②龍盤槐是老于最好的傾訴對象。老于面對“龍盤槐樹”發泄自己的無望、無助的請求。③樹是老于“請求”的對象,有“遮蔽”“庇護”的作用。樹不僅能遮蔽物質世界的傷害,還能滿足精神上的自尊。④樹有“權勢”的意義。像項副市長一類的政府官員,應該造就一棵濃蔭的“大樹”,使這些普通知識分子在“樹下”生活得更好。
(每點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者亦可酌情給分)
樹下閱讀答案4
紅豆樹下
陳韻耕
①在綿密的江南細雨中,我佇立在常熟古里紅豆山莊的紅豆樹旁。當年錢謙益柳共同生活的紅豆山莊,已了無蹤跡,只余一片廢墟,“碩果”僅存的只有這一棵見證了當年錢柳纏綿情史的紅豆樹。
②廢墟反襯出了紅豆樹的古老、滄桑、孤傲、孤獨……
③我撐著雨傘,夾在數十位觀者之中。聽不清大家圍著紅豆樹在竊竊私語些什么?有著近五百年歷史的紅豆樹,軀干之粗須數人伸臂合抱;雖已經是初春時節,可是它仍然面容枯槁,似有滿腹憂愁;它的枝丫挺立,如利刃般直刺藍天蒼穹……
④唐代王維的詠紅豆詩最有名:“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可是,江南春雨,卻催不出這古老紅豆樹的新枝,它已經有80年未開花結果,到哪里去采擷紅豆?遠近的老百姓把它視作“神樹”,逢年過節,有很多善男信女來樹下燒香跪拜。我猜想這些善男信女在心中祈禱些什么呢?
⑤我收起了雨傘,索性讓細雨淅淅瀝瀝地滴落在自己的面頰上。流連在紅豆古樹下,我想得最多的,還是寫出傳世史著杰作《柳如是別傳》的國學大儒陳寅恪先生。在史海跋涉20年,用文言文寫就、80余萬字、厚厚三大卷的《柳如是別傳》,讓很多人不理解:一位史學大儒為何要耗費如許光陰,為柳如是這位曾經淪落風塵的青樓女子作傳?其實,只要熟悉柳如是全部人生經歷的人就會明白,寅恪先生為柳如是作傳,其意旨不在為錢柳姻緣留下翔實的歷史記載,或傳播一段轟動一時又為世俗所詬病的愛情佳話。他是要為一位生于國破家亡的亂世,卻表現出超凡民族節氣和風骨的才女奇女子作傳,是為一種偉大的人格和魂魄作傳。而柳氏這樣一種“風骨”,與寅恪先生倡導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在血脈、心靈上則是相通的。寅恪先生以此大著“痛哭古人,留贈來者”。我們這些后來者,在面對先生的精神遺產時,是否存有幾分愧疚呢?
⑥據記載,在錢牧齋80歲大壽時,柳如是為老公在胎仙閣做壽,恰逢紅豆樹二三十年后又一次花開滿樹,她從閣前的紅豆樹上覓得僅有的一顆紅豆,作為壽禮呈上,使錢謙益大喜過望。紅豆有情,可顯然不是為錢某人開花結果的——錢氏在明滅后降清失節不說,又不愿過隱居生活,遂不聽柳氏的反復勸說,非要到清廷去謀一官半職。柳氏則堅決不肯隨同前往,做降臣命婦。沒有想到,錢氏到京后不被重用,半年后只好托病回老家。他的仕途失意,成全了柳氏在田園山水間安享夫妻生活的愿望。我堅信,有生命的美麗的紅豆之花,肯定是為從內而外皆美潔如玉的柳如是而開的。
⑦世間空余“錢牧齋”,“如是”風骨何處尋?
⑧從柳如是到陳寅恪,昂然挺立、傲視紅塵的紅豆古樹,可以看作是他們人格的象征嗎?
⑨我覺得,需要到紅豆古樹下跪拜的,倒是那些缺鈣、患軟骨病的人……
⑩可惜的是,此刻,在紅豆樹的廢墟周圍,推土機正在發出轟鳴,施工車輛穿梭往來,一座再造的紅豆山莊將在這里重現。令我憂慮的是:人工再現的雕梁畫棟、小橋流水的'紅豆山莊,加上熙來攘往的紅男綠女,反倒會把孑然孤傲的紅豆古樹給淹沒了——我更欣賞它現在的模樣,一副卓而不群的身姿!
不知道紅豆古樹何時能再發出新枝?何時能再開花結果?它那古老滄桑的面容,給我帶來的是無限惆悵和憂思……
(選自2011年5月16日《光明日報》,右刪節)
17.作者筆下的紅豆樹存什么特點?請聯系全文分點歸納。(3分)
18.文中多次寫到春雨,有什么作用?(3分)
19.作者為什么要花較多的筆墨敘寫陳寅恪撰寫《柳如是別傳》這件事? (3分)
20.第⑩段寫到,已成廢墟的紅豆山莊將要再造重現,作者為什么反而覺得可惜? (4分)
21.文章最后一段在結構和內容上有什么作用?請聯系全文簡要分析。(4分)
17. ①歷史:古老、滄桑 ②外形:軀干粗壯、面容枯槁、枝丫挺立 ③神韻:孑然孤倣、卓爾不群
18. 出作者對世人漸漸遺失了前人精神遺產的痛心與遺憾。
20.作者擔心人工再現的建筑,會淹沒了紅豆古樹;作者更為人們熱衷于俗世的追求,而忽視了品格、風骨的繼承感到可惜。
21.結構上,呼應前文,前面寫“江南春雨,卻催不出這古老紅豆樹的新;交代作者前往紅豆山莊的時令季節;烘托、渲染了作者內心的惆悵和憂思。
19. 突出了柳如是超凡的民族氣節和風骨,表達了作者對柳如是、陳寅恪這些人不媚時俗的獨立精神和偉大人格的贊頌和敬仰,也表達已經有80年未開花結果,到哪里去釆擷紅豆? ”結尾寫“不知道紅豆古樹何時能再發出新枝.何時能再開花結果。”內容上,抒發了作者的憂思之情,寫出了作者期盼紅豆古樹能再發新枝、開花結果,表 達了作者對民族氣節與傲岸風骨的呼喚與追尋。
樹下閱讀答案5
自從兒子去北京念大學,老于連煙都戒了。不久,老同學項珠珠調至老于的城市做了副市長。于是,老于的老婆就說,能不能跟市長說說,給咱們找兩間有暖氣的房。老于說,怕不好開這個口。此時全家正吃晚飯,老于盯住女兒的雙手,手腫著,青一塊紫一塊的。再看看孩子的耳朵,也凍了。女兒前不久剛參加全省高中組奧林匹克數學競賽,拿了個第二,回家后她對老于說,她的目標是北大、清華,非這兩個學校不考。明年女兒高中畢業,最關鍵的一年,老于拿什么來支持女兒的關鍵時刻?也許真應該去找老同學項珠珠副市長。
第二天他特意早些上班,趁同事們還沒進教研室,他給項副市長打了電話。電話里的項珠珠很熱情,問老于是不是有什么事找她。這邊老于連連說著沒事沒事真沒什么事,聲音挺大,就好像誰說有事誰就是誣陷了他似的。那邊項副市長說有事也沒關系只要她能幫忙。這邊老于仍高聲堅持說沒事,只是想見面聊聊。
這晚老于騎了五十分鐘自行車,從城郊趕到項副市長家。在項副市長溫暖的家中,項珠珠就穿了一件薄薄的開司米圓領衫。老于一下子意識不到這些,他甚至看不見客廳里都擺列了些什么。房間闊大,地板很亮,果盤里的水果鮮美,杯中綠茶馨香……這些和老于無關,或者,越是置身此情此景,老于便越要使自己的談話配得上這氣氛和這氣氛中的女市長。他于是就談文學。
他想起中學時的項珠珠是喜歡文學的,初次把陀思妥耶夫斯基介紹給她的正是他老于。果然,如今的項珠珠對文學仍然保持著并不虛假的愛好,她很輕易地就說出了一大串當代作家的名字和他們的小說,并和老于探討這些作家的作品。老于談著自己的見解,他發現項珠珠臉上是信服的神態,她的表情使老于很滿意自己,當他滿意自己的時候也開始焦度:房子呢?房子的請求他究竟什么時候才能開口呢?他滔滔不絕地講著,卻也發現自己越來越無法對付自己,心中的另一個老于在同他搗蛋。他的話題越是寬泛,他說出房子的可能就越是狹窄;他談話的內容越是高雅,他的房子問題就越是俗不可耐;他越是想說出房子的事,就越是說不到房子上去。他不知道他這是怎么了,他在點點滴滴、一分一寸地折磨自己槍斃自己,他同情自己又痛恨著自己,可是他必須一直往前講。
時間已經十一點了,他的事還沒說呢,可他已經沒有理由再說下去了。他站了起來,項珠珠也站了起來。以她的經驗和洞察力,會猜出他是有求于她的,于是她又問老于真的沒有別的事么?沒有沒有沒有真的沒有……老于邊擺手邊大步向門口走,叫人覺得你若再問反而是你對他的不禮貌了。項珠珠沒有再問。出得門來,老于的腦子。解開棉襖領扣,讓冷風吹一吹他那燥熱的心。他推起自行車在便道上走了幾步,站在一棵龍盤槐下。他是朱求項珠珠解決兩間帶暖氣的房子的,可他一晚上都說了些什么呀!
他不能再將這請求原封帶回家去。他應該說出來,他必得說出來,他鼓動著自己又朝龍盤槐靠近了一點兒,他把這棵樹想成了項珠珠,他對著樹說出了他那難以啟齒的請求。他把滿心的重負卸在了這棵樹下,然后騎車離開了它。
老于回到家時,已是夜半時分。他站在院子里沒有立即進屋,因為他發覺自己又把另一個難以啟齒的請求帶回了家來:他準備請求老婆和女兒再也別讓他去請求副市長了。
(節選自《鐵凝作品集》)
6、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老于是個愛孩子的人,為了孩子戒了煙,看到女兒雙手發腫,耳朵有凍瘡,終于下定決心放下自尊出門找擔任副市長的老同學項珠珠。
B、看到項副市長家房間闊大,地板很亮,果盤里的水果鮮美,杯中的綠茶馨香……老于自感寒磣,為迎合項副市長的愛好,只好大談文學。
C、老于跟項副市長大談文學時,一方面急切地想提出請求,一方面又礙于臉面而難以啟齒,所以到最后都沒能說出請求。
D、老于最后對一棵龍盤槐傾訴,是尋求精神自足的做法,也是對當今項副市長之類的干部目中無人、脫離群眾的現實的'直接批評
7、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老于想請中學同學項副市長幫忙卻不好意思開口,但女兒正處于學業的關鍵階段又讓他覺得自己必須開口。整個故事就在這兩種心理的交叉沖突中展開。
B、作者運用語言、神態、動作描寫來刻畫老于,如電話聯系項副市長時“聲音挺大”,“高聲堅持說沒事”,顯示出他說話時的自豪心理。
C、小說使用第三人稱的視角,敘述方式靈活;平實細膩的語言描寫,展現了老于內心承盾復雜的斗爭和辛酸無奈的心理。
D、標題具有象征意義,可理解兒女需要老于這棵樹庇護得以健康成長,人民需要國家這棵樹庇護方能幸福生活。
8、請簡要分析老于去找老同學項副市長前后的心理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9、圓形人物是指人物性格比較豐滿,表現了人物的復雜性和多面性;反之,扁形人物指人物性格刻畫比較單調,好人就好到底,壞人就十惡不赦,缺乏人物性格的變化和人性的復雜。比如《祝福》里的祥林嫂勤勞善良、樸實堅韌、迷信封建、既可憐又可悲,是圓形人物;魯四老爺迂腐保守、自私冷漠,是扁形人物。據此標準,請判斷“老于”屬于哪一種人物,并說明理由。
答
6、C
A、以偏概全。
B、老于“自感寒磣”不準確,且文中說他談文學是要“使自己的談話配得上這氣氛和這氣氛中的女副市長”。
D、“也是對當今項副市長之類的干部目中無人,脫離群眾的現實的直接批評”過于牽強。
7、B 。并不是自豪心理,而是掩飾自己有求于人的一種自尊心理的體現。
8、①找項副市長前:從妻子提出找項副市長解決暖氣房子時的心酸無奈,到下定決心找項副市長時遮遮掩掩的羞愧。
②找項副市長后:與項副市長談論文學來掩蓋自己有求于人的目的的痛苦矛盾,到最終沒有提出請求出門后對著大樹傾訴的釋懷。
9、(一)老于是圓形人物
①既自尊又自卑。物質生活困頓卻總開不了口求人;在副市長同學面前大談文學,顯示自己的文學功底,這是他自尊的表現;而談到房子問題,談到“利”的時候,會讓老于感到自卑。
②深愛家人。為了供兒子念大學,老于戒了煙。想到今年是女兒高考的關鍵一年,他還是打算硬著頭皮去找老同學項副市長請求解決兩間有暖氣的房子,以此來支持女兒。
③做事猶豫不決。自認為難以向項副市長開口,為了家人還是決定去求項副市長;打電話給項副市長,但又堅持說沒事,只是想見面聊聊;見了面又只談文學,始終沒說出房子的事情。
(二)老于是扁形人物
老于從始至終性格變化不大,是一個自尊心極強的人。
①找項副市長前:他為“請求”找了充足的理由,趁同事不在的時候聯系項副市長,以此來維護自己的自尊心。
②找項副市長時:“請求”的過程中跟老同學項副市長大談文學,即使內心焦灼、痛苦、矛盾,最終也沒有將自己的“請求”說出來,同樣是在維護自己的自尊心。
③出了項副市長家門后:向龍盤槐說出自己的無望、無助的請求也是為了維護自己的自尊。
樹下閱讀答案6
⑵他已經站了好一會兒,揚著頭,好像要數清榕樹的枝葉。一只小皮箱放在他的腳邊,看來,他是遠道來的客人。
⑶他有四五十歲的樣子,但白發已經飄落在他的頭頂,把頭染成花白,襯得黝黑的皮膚分外地醒目。
⑷終于,邊界那邊的一家小店的門打開了,一位穿著唐裝衣褲的微胖的中年婦人出來,把塑料桶里的水傾在路邊的滲水孔里。她看一眼那陌生的男人,毫不在意地扭頭走回己的屋門。可是,她又站住,回過頭來再看一眼那男子。她止住腳步,一絲驚詫和猜疑飄上面孔。她扭過身,上下打量著那在蒼茫的暮色里凝立在榕樹下的遠方來客。
⑸星星悄悄地爬出來,誰也不敢作聲,只是互相眨著眼睛,交換著對地下這一對男女的猜想。月亮也禁不住好奇心,躲在梧桐山頭窺探著。于是,朦朦的月光灑下來,把斑斑點點的光,從榕樹上傾倒給那石像般呆立不動的男人。
⑹那中年婦女終于忍不住了,她放下塑料桶一步步走向榕樹。
⑺哨兵移動了一下位置,讓自己暴露在月光中,他的意思很清楚,是想告訴那男子,這里有盡職的戰士,你可要當心,不要做出不應當做的事情。
⑻也許,是那婦女的腳步驚動了那男子,他把頭慢慢地由榕樹轉向邊界那邊,凝望著一步步走近的婦女。
⑼如傘如蓋的榕樹,把濃密的枝葉伸向邊界兩方,護衛著兩個制度下的的子民。無論如何,他們都是家鄉的兒女,只是幾塊界碑把他們分隔開來,但他們的心還在一起,就像這榕樹,枝葉在兩邊,根卻依舊扎在祖國的土壤。
⑽那婦女已經走近了榕樹,抬眼望望那男人低低在呼叫:
⑾噢,真是你,濤哥,到底回來了。
⑿男人凝望著她,低聲說:是是,回來了,女姐。從那邊,水牛城(美國布法羅城),你,還住在那邊?他把頭朝港界那邊點一點。
⒀嗯嗯。女人停頓一下,你的家已經沒了,變了,變成一座新樓。你會不認識的。你是要回大陸?
⒁我是要回家鄉,回河頭角。
⒂兩個人都不說話,依舊沉默著。
⒃男人輕噓一口氣:這榕樹多好,我天天想它。
1.③段中的白發飄落與白發出現相比,飄落一詞有怎樣特殊的`表達效果?
2.濤哥在國外的經歷在文中沒寫,但卻有一段話含蓄地交代出他的處境,它是第 段。
3.⑤段是環境描寫,它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4.⑨段畫橫線的句子的深層含義是什么?
5.⑦文章結尾處表達出人物怎樣的感情?
【答案】
1.形象生動地描寫出他很快地蒼老
2.③
3.為兩人久別重逢的場面渲染氣氛
4.大陸和香港雖然社會制度不同,但人民之間卻是心連心,根連根,是誰也無法分開的骨肉兄弟
5.想念祖國,想念香港同胞的深厚感情。
樹下閱讀答案7
①在我們滇西老家有句俗語:今年掰枝丫,明年吃泥巴。意思是說在采摘果實的時候,不能把生長果實的樹枝一起掰斷,否則來年就沒有果實吃了。這句話除了勸導人眼光要長遠外,還給人一種感恩的教育,因為果樹為你結出了果實,你不能傷害它,而是應該尊重它、善待它。
②小時候,爹就經常在我耳邊嘮叨這句話。我始終認為,這與我家院里那棵蜂糖梨樹有關。我家那棵蜂糖梨樹,每年都會結很多的梨。爹在摘梨時,一邊教著我“今年掰枝丫,明年吃泥巴”,一邊小心翼翼地施展每一個動作,仿佛怕弄傷樹枝似的。豐收的梨除了供家人吃外,其他的都被爹裝在籮筐里,背到街上去賣了,然后又買回家里一年所需的煤油、火柴、鹽巴……
③爹說,這棵蜂糖梨樹是娶媽那年栽下的。我沒想到,目不識丁的爹還有這樣的浪漫情懷,只可惜命運總喜歡捉弄人,在我五歲那年,媽就因病撒手離開了我們。在凄苦的童年記憶里,只有當秋天來臨,院里那棵梨樹掛滿了光潤甘甜的蜂糖梨時,才能讓我歡快雀躍。我至今還記得,年幼的我蹦蹦跳跳地在梨樹下,手指在掛滿枝頭的蜂糖梨上指來點去,嘴里不停地嚷嚷:“要吃這個,要吃那個……”爹就順著我手指的方向,把一條高板凳端過來,端過去,人也不停地站上去,跳下來,摘了一個又一個,折騰得滿頭大汗也顧不上擦,直到我滿意后才罷休……
④在爹的呵護下,我很快長到了會摸魚捉蝦,爬樹掏鳥的年紀。那年秋天,一次趁家里無人,我帶領幾個小伙伴進了院子,然后便很麻利地爬上樹去摘蜂糖梨給大伙兒吃。為了討好大伙兒,我一心想去摘那幾個長得特大的梨。不料,我剛爬過去,那枝丫便“嘎吱”一聲斷了,我幾乎是半摔半跳地落在了地上,驚出了一身冷汗,好在并沒有受傷。
⑤看著一大杈樹枝倒垂下來,蜂糖梨滾得到處都是,我嚇壞了。爹不止一次說過:“今年掰枝丫,明年吃泥巴。”現在一大杈樹枝都折斷了,明年的蜂糖梨一定是一個也吃不著了,我難過極了,淚花不停地在眼眶里打轉。小伙伴們也呆呆地看著我,不知所措。我無奈地冥思苦想了一會兒,顫聲對他們說:“今年掰枝丫,明年吃泥巴。要想明年吃梨的話,看來只有給梨樹娘娘磕頭請她原諒了。”我不知道自己為啥要稱梨樹為“娘娘”而不是“倌倌”,也許是美麗的梨花于我是一種女性的象征吧。小伙伴們聽從了我的提議,一個個跪在梨樹前,嘴里念著請梨樹娘娘不要怪罪,明年繼續給我們結又大又甜的蜂糖梨之類的祈禱話。
⑥就在這時,去田間勞作的爹回來了。看到我們一個個跪在梨樹前磕頭,他有些莫名其妙,等問明了原委后,爹呵呵地笑了,叫我們快起來,爹還說只要心里想著樹枝快長,它就會很快地長出來,還會結很多的蜂糖梨,就像他盼著我快快長大一樣。聽了爹的話,我那顆懸著的心才放了下來……
⑦第二年我就被爹送進村里的.小學。因為怕曬那毒辣的太陽,怕淋那肆虐的風雨,怕像爹一樣整日在黃土地上不停地勞作,我一下子就喜歡上了教室,喜歡上了這個可以逃避農活與家務的場所。至于那年家里那棵蜂糖梨樹究竟結了多少梨,我反倒沒有什么印象了。后來我一路讀書,爹也就一路跌跌撞撞地支撐著我,卻從來沒有任何怨言,即使在家中光景最艱難的那幾年,也沒有說過半句讓我放棄學業的話。他總是這樣苦著自己,把他所能給我的一切都不加疑慮地給了我。為了減輕爹的負擔,讀大學時,我總是利用假期勤工儉學,很少有時間回家。等我工作后,剛想好好回報爹時,他卻因長年勞疾,猝然離我而去。
⑧出殯那天,爹的棺材靜靜地擺放在人聲嘈雜的院子里,從城里趕回來的我長跪在他面前。淚眼婆娑中,我不經意地抬頭就看見棺材后面那棵蜂糖梨樹干枯的虬枝。我猛然想起此時應該是個梨果滿枝的季節啊,可眼前的梨樹卻枝干殘損稀疏,不知何年已悄然枯死。爹一直沒有挖掉它,也許是想留著等我回來看一眼吧。這是我生命中第一次給爹下跪,也是第二次給梨樹下跪。此時我清楚地知道,我家這棵梨樹再也不可能結果實了,就像爹,再也不能在我耳邊嘮叨那句“今年掰枝丫,明年吃泥巴”了。
⑨我終于忍不住悲愴地慟哭起來……
閱讀題目
1.文章圍繞一棵梨樹展開故事情節,請你依據故事發生的時間順序,填寫下面表格。(4分)
相關情節心理
栽梨樹①
②疼愛孩子
安慰壓斷梨枝的我③
保存枯梨樹④
2. 結合文章內容,說說本文以“向一棵梨樹下跪”為題有何妙處?(4分)
答:
3.本文的描寫和議論都飽含感情,請以第③段和第⑦段的相關內容為例,作簡要賞析。(不超過150字)(7分)
答:
參考答案
1.①向往美好生活(追求浪漫) ②為我摘梨子 ③期盼孩子長大 ④珍視親情
(共4分。每空1分)
2.首先這個題目是情節的高度概括。文中寫了兩次向梨樹下跪。第一次下跪是由于踩斷了蜂糖梨樹的枝杈,我不知所措,所以向梨樹下跪。第二次下跪時是因為父親去世,他長跪在父親陵前,長跪在枯死的梨樹下。其次,這個題目也揭示了文章的主旨。這一跪中不僅有自責和愧疚,還有對父親的感恩。(共4分。每點2分)
3.第③段描寫了父親為我摘梨子的情景,用“端過來,端過去”“站上去,跳下來”“摘了一個又一個”“滿頭大汗也顧不上擦”的動作描寫,寫出了父親對孩子的疼愛;(用“蹦蹦跳跳”“指來點去”“嘴里不停地嚷嚷”的動作描寫和“要吃這個,要吃那個”的語言描寫,寫出了我的天真,和在父親的寵愛下的幸福感受)第⑦段用“從來沒有怨言”“他總是這樣苦著自己,把他所能給我的一切都不加疑慮地給了我。”的議論,表達了我對父親默默付出,不求回報的感恩之情。這些描寫和議論都飽含感情,表現了我對父親的懷念與感恩,感人至深。
(共7分。結合文中描寫、議論進行賞析各3分,表達1分)
樹下閱讀答案8
宿舍樓前聳立著一棵老楊樹,紋理粗糙的枝干奮力托舉起碩大的樹冠。入夏來,樹上綴滿大大小小濃密的葉子,猶如撐開一把遮陽的巨傘,為樹下乘涼的老人、玩耍的孩子提供著清爽和綠意。
午后,我正在趕寫一篇文章。窗外由遠而近傳來“叮啷、叮啷”的鐵板敲擊聲,稍后便響起了“磨剪子嘞搶菜刀”的悠長吆喝。思緒被攪亂,我剛停住筆,猛然間,窗外爆發出爭吵——“你磨刀怎么這么貴呀!不能便宜點嗎?”“你打聽打聽,眼下都這個價。”眼看文章根本沒法繼續寫,我迅速穿上外衣開門下樓。
樹蔭底下橫了一條綁著磨刀石、懸掛小鐵罐的長凳。旁邊有個拿菜刀的老太太正與身材消瘦的磨刀師傅侃價。師傅有把子年紀了,穿著一件圍裙式的粗布工作服,臉上胡子拉碴的。他磨一把菜刀要6元,老太太不干,堅持只給4元。我想讓二人生意盡快做成好早點走人,就勸他倆:“你們各讓一步,5塊錢磨了吧!”磨刀師傅沒吭氣,撩起衣襟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抬起一雙被細密皺紋圍裹的干眼狠狠地瞪了瞪我。老太太轉過臉來,像要打架一樣沖我吼道:“憑什么要5塊,這1塊錢你替我出?”我本想給雙方打個圓場,卻沒料到兩面不落好,只得閉上嘴在一旁傻站著。爭執雙方各不相讓,僵持了一會兒,不歡而散。
“你這是何苦呢!”我在一旁輕聲埋怨磨刀師傅說:“5塊錢給她磨了算啦,不就是少收1塊錢嘛!”“那不成!”磨刀師傅斷然拒絕:“少收她1塊,待會兒你要磨刀,俺是不是也得少收1塊?再來人磨刀,俺不都得少收1塊。那俺今晚買干糧、買菜的錢就不夠啦!”
聽他這么說,多收少收這1塊錢還真關系到溫飽的大問題。我不免試探著問:“那你一天能掙多少?”“這可說不好,干俺這行,哪能旱澇保收。”我又追問:“那你最多一天磨過幾把刀?”磨刀師傅想了片刻回答:“你還甭說,頭年真有那么一次。俺一天磨了20把菜刀、5把剪子。干一樁活掙5塊。那可是俺生意最火的一天。”說到這,磨刀師傅的一雙干眼中閃現出亮光,四周包裹的皺紋也舒展開了,臉上的表情頓時變得生動起來。
“那最少的.一天呢?”磨刀師傅嘆了口氣說:“唉,出門轉悠一整天,一樁活沒攬下也是常有的事。就像今天吧,大熱天的,有幾個人來送活?趕上刮風下雨下雪天就更甭提啦……”通過交談,我大致了解到磨刀師傅的人生經歷。他姓邵,年近六旬,早先在一家縣刀具廠上班,廠子倒閉后回鄉務農。妻子多病,三天兩頭跑醫院。為了看病方便,他和兒子陪妻子進城長住。租房、吃飯、看病、買藥……全需要錢。兒子每天去建筑工地打工。他的腎有病不能干重活,只能憑磨刀的手藝掙一份零錢。我對邵師傅的同情心油然而生,想攆他挪地方的念頭早已打消,腦子里轉悠的只是能為他做點什么。
這時一位中年婦女提把菜刀走近問:“師傅,磨菜刀多少錢?”“6塊。”“呦,怎么貴啦?不都是5塊嘛!”“那是過時的行市啦!”我搶著替師傅解釋:“眼下企業職工、公務員們不都漲工資啦?干個體服務的價格也該適當漲漲吧!再說這么大熱天,他‘吭哧、吭哧’地磨,容易嗎?您就別計較這1塊錢啦!”聽了我這番話,中年婦女默認了6元的價格。邵師傅從隨身攜帶的工具袋里掏出一把小刷子,蘸了蘸小鐵罐中的水,滴在磨刀石上,接過菜刀俯身磨起來。趁著邵師傅干活,我回了趟家,翻出4把生銹的刀剪,又倒了一杯涼開水拿到老楊樹下。邵師傅此刻正伸出左手大拇指在磨得錚亮的刀刃上試了試,然后把菜刀遞給中年婦女,叮囑說:“這刀刃可鋒利,用時留點神,當心拉了手。”
“邵師傅,你先喝口水,再幫我磨磨這幾把刀剪。”邵師傅接過水杯連聲道謝,仰面朝天一口氣喝完,然后開始干活。活干完后,我對他說:“4把刀剪,該給你24塊對吧?”不料他回答:“你送的活多,得給你優惠,每把5塊。”“那怎么行,不能壞了你的規矩。”我寸步不讓地與他逆向侃價,一番拉鋸后,邵師傅讓步了。我抽出一張50元的遞給他。他為難地說:“今兒送活的人少,手頭沒零錢找。”我一把將錢塞進他手里說:“那就別找啦!”他搖頭道:“那不成!俺哪能占這種便宜?”說罷他拿著那張鈔票轉身直奔向鄰樓底層的小賣部,不一會兒氣喘吁吁地跑回來,先退給我26元,又把一小瓶顯然是為換零錢而買的礦泉水,寶貝似的放進工具袋里。我猜想他大概是帶回家去給有病的妻子或者出力流汗的兒子。
我收下錢,跟邵師傅道了別,回家剛坐下,忽聽門鈴響。開門一看,原來是邵師傅。他微微喘著氣說:“摁了好幾家門鈴才找到你。”說著舉起一張卡問:“這是你剛才丟的吧?俺收工時在地上撿到的。”那是一張不設密碼,任何人持有都能使用的商場購物卡。我告訴他這張卡不是我丟的,讓他再問問別人。邵師傅有些失意地說:“已問過幾個人了,都沒人認領啊!”“那你就留著自己用唄,”為了使他安心,我又添了一句:“反正又不是偷的、騙的。”“那不成!不屬于俺的俺不能要!”邵師傅回絕的神情仿佛人格遭受了侮蔑似的,直拿那雙干眼瞪我。我急忙致歉說剛才失言了。“丟卡的人還不知有多著急吶!”邵師傅說罷又問我居委會的所在地。我猜他是想通過居委會尋找失主。
邵師傅匆匆離去后,我的心潮難以平靜。我伸頭望窗外,老楊樹下已空無一人,但“叮啷、叮啷”的鐵板敲擊聲似乎仍在回蕩。老楊樹被夕陽鋪灑上一層迷人的金色,晚風拂動著枝葉發出輕微的聲響,宛若應和著鐵板聲在歌唱。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xx年10月31日有改動]
19.文章寫了“我“對磨刀師傅老邵的情感變化過程,請根據提示填空。(2 分)
討厭→同情→ 敬佩
20.文中兩次寫到老邵“瞪我”。結合語境分析下列旬中的“瞪”分別表現了他怎樣的心理?(4分)
(1)磨刀師傅沒吭氣,撩起衣襟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抬起一雙被細密皺紋圍裹的干眼狠狠地瞪了瞪我。
他認為我的“調解”傷害了他的做人原則,是不可原諒的錯誤,所以……
(2)“那不成!不屬于俺的俺不能要!”邵師傅回絕的神情仿佛人格遭受了侮蔑似的,直拿那雙干眼瞪我。
他認為我小看了,那樣說他是對他誠實人格的侮辱,所以……
21.第⑦一⑨段多方面表現了老邵的優秀品質。請結合其中的細節描寫分析老邵這一人物
形象。(4分)
①“那不成!”磨刀師傅斷然拒絕,……可見老邵固執,生活艱辛;
②礦泉水,寶貝似的放進工具袋里……善良、關心家人;
③“那不成!不屬于俺的俺不能要!”……誠實、樸實,正直。
22.作者為什么要通過“我的眼光來講述老邵的故事?請分析這種敘事角度的好處。(4分)
通過我來講故事,一是可以把自己融入到故事中,是見證者,是體驗者,這樣就容易拉近于讀者的距離,容易讓讀者產生共鳴;更方便展開敘事,敘事角度更自由靈活……
23.結合全文,簡要分析文章結尾環境描寫的作用,(4分)
結尾環境描寫既照應開頭,暗含自己感情的變化,又借環境描寫烘托人物,寄寓作者贊美、敬佩、甚至歌頌老邵這樣平凡而又善良、樸實而又正直的人。
樹下閱讀答案9
樹下
鐵凝
①自從兒子去北京念大學,老于連煙都戒了。不久,老同學項珠珠調至老于的城市做了副市長。于是,老于的老婆就說,能不能跟市長說說,給咱們找兩間有暖氣的房。老于說,怕不好開這個口。此時全家正吃晚飯,老于盯住女兒的雙手,手腫著,青一塊紫一塊的。再看看孩子的耳朵,也凍了。女兒前不久剛參加全省高中組奧林匹克數學競賽,拿了個第二,回家后她對老于說,她的目標是北大、清華,非這兩個學校不考。明年女兒高中畢業,最關鍵的一年,老于拿什么來支持女兒的關鍵時刻?也許真應該去找老同學項珠珠副市長。
②第二天他特意早些上班,趁同事們還沒進教研室,他給項副市長打了電話。電話里的項珠珠很熱情,問老于是不是有什么事找她。這邊老于連連說著沒事沒事真沒什么事,聲音挺大,就好像誰說有事誰就是誣陷了他似的。那邊項市長說有事也沒關系只要她能幫忙。這邊老于仍高聲堅持說沒事,只是想見面聊聊。
③這晚老于騎了五十分鐘自行車,從城郊趕到項副市長家。在項副市長溫暖的家中,項珠珠就穿了一件薄薄的開司米圓領衫。老于一下子意識不到這些,他甚至看不見客廳里都擺列了些什么。房間闊大,地板很亮,果盤里的水果鮮美,杯中的綠茶馨香……這些和老于無關,或者,越是置身此情此景,老于便越要使自己的談話配得上這氣氛和這氣氛中的女市長。他于是就談文學。
④他想起中學時的項珠珠是喜歡文學的,初次把陀思妥耶夫斯基介紹給她的正是他老于。果然,如今的項珠珠對文學仍然保持著并不虛假的愛好,她很輕易地就說出了一大串當代作家的名字和他們的小說,并和老于探討這些作家的作品。老于談著自己的見解,他發現項珠珠臉上是信服的神態,她的表情使老于很滿意自己,當他滿意自己的時候也開始焦慮:房子呢?房子的請求他究竟什么時候才能開口呢。他滔滔不絕地講著,卻也發現自己越來越無法對付自己,心中的另一個老于在同他搗蛋。他的話題越是寬泛,他說出房子的可能就越是狹窄;他談話的內容越是高雅,他的房子問題就越是俗不可耐;他越是想說出房子的事,就越是說不到房子上去。他不知道他這是怎么了,他在點點滴滴、一分一寸地折磨自己槍斃自己,他同情自己又痛恨著自己,可是他必須一直往前講。
⑤時間已經十一點了,他的事還沒說呢,可他已經沒有理由再說下去了。他站了起來,項珠珠也站了起來。以她的經驗和洞察力,會猜出他是有求于她的,于是她又問老于真的沒有別的事么?沒有沒有沒有真的沒有……老于邊擺手邊大步向門口走,叫人覺得你若再問反而是你對他的不禮貌了。項珠珠沒有再問。出得門來,老于的腦子很亂。他解開棉襖領扣,讓冷風吹一吹他那燥熱的心。他推起自行車在便道上走了幾步,站在一棵龍盤槐下。他是來求項珠珠解決兩間帶暖氣的房子的,可他一晚上都說了些什么呀!
⑥他不能再將這請求原封帶回家去。他應該說出來,他必得說出來,他鼓動著自己又朝龍盤槐靠近了一點兒,他把這棵樹想成了項珠珠,他對著樹說出了他那難以啟齒的請求。他把滿心的重負卸在了這棵樹下,然后騎車離開了它。
⑦老于回到家時,已是夜半時分。他站在院子里沒有立即進屋,因為他發覺自己又把另一個難以啟齒的請求帶回了家來:他準備請求老婆和女兒再也別讓他去請求副市長了。
(節選自《鐵凝作品集》)
(1)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老于想請中學同學項市長幫忙卻不好意思開口,但女兒正處于學業的關鍵階段又讓他覺得自己必須開口。整個故事就在這兩種心理的交叉沖突中展開。
B.作者運用語言、神態、動作描寫來刻畫老于,如電話聯系項市長時“聲音挺大”,“高聲堅持說沒事”,顯示出他說話時的自豪心理。
C.小說使用第三人稱的視角,敘述方式靈活;平實細膩的語言描寫,展現了老于內心矛盾復雜的斗爭和辛酸無奈的心理。
D.看到項市長家房間闊大,地板很亮,果盤里的水果鮮美,杯中的綠茶罄香……老于自感寒磣,為迎合項市長的愛好,只好大談文學。
E.老于最后對一棵龍盤槐傾訴,反映了知識分子維護自尊的心理,也直接批評了當今項市長之類的干部目中無人、脫離群眾的現實。
(2)作品的第四段是如何表現老于的心理的?請簡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品主人公老于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物形象?請簡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請結合全文,探究“樹”的深刻意蘊。(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AC(答C給3分,答A給2分,答D給1分;答B、E不給分)
(B并不是他有自豪心理,而是為了掩飾自己有求于人的一種自尊心理的體現。D.老于“自感寒磣”不準確,且文中說他談文學是要“配得上這氣氛和這氣氛中的女市長”。E.“直接批評了……脫離群眾”過于牽強,文中的`項副市長并非“目中無人”,也不能直接看出她“脫離群眾”這一點。)
(2)(6分)運用了對比手法,展現了老于既自尊又自卑的矛盾心理,將物質困頓而精神充足的底層知識分子刻畫得非常形象到位。(2分)一方面,他帶著妻女的期望,被逼無奈,來向項副市長提出請求;另一方面,他又試圖通過談論文學等來掩蓋自己有求于人的目的。(2分)這種極度矛盾的狀態,才會使他“一分一寸地折磨自己槍斃自己”以至于“同情自己又痛恨自己”。(2分)
(3)(6分)①生活在底層而又自尊心極強的知識分子。現實生活中感到困惑,心靈受到損傷。②深愛自己的家人。為了供兒子念大學,老于連煙都戒了。想到今年是女兒高考的關鍵一年,他還是打算硬著頭皮去找老同學請求解決兩間有暖氣的房子,以此來支持女兒。③做事猶豫不決。自認為難以向項副市長開口,為了家人還是決定去求項副市長;打電話給項副市長,但又堅持說沒事,只是想見面聊聊;見了面又只談文學,始終沒說出房子的事情。(每點2分)
(4)(8分)①樹是老于真實生存狀態的見證者。在這棵樹下,有著知識分子清高的人格。
②樹是老于最好的傾訴對象。老于面對“樹”傾吐了苦水和欲求。
③樹是老于“請求”的對象,有“遮蔽”“庇護”的作用。樹不僅能遮蔽物質世界的傷害,還能滿足精神上的自尊。
④樹象征“權力階層”。像項副市長一類的政府官員,應該成為人民的“大樹”,讓像老于一樣的普通知識分子在“樹下”生活得更好。
(每點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給分)
樹下閱讀答案10
榕樹下的家
我只想回到這個對自己是那樣熟悉和那樣親切的環境里,在和自己極為相似的人群里停留下來,才能夠安心地去生活,安心地去愛與被愛
我先是被鳥的鳴聲吵醒的。
是個夏日的清晨,大概有幾十只小鳥在我窗外的槭樹上集合了,除了麻雀的吱喳聲之外,還有那種小綠鳥的嚶嚶聲。我認得那種聲音,年年都會有一兩對小綠鳥來我的樹上筑巢,在那一段時間里。我每天都能聽到它們那種特別細又特別嬌的鳴聲,聽了就讓我想微笑、想再聽。
屋子里面還留有昨夜的陰暗和幽涼。窗簾很厚,光線不容易透進來,可是,我知道,窗戶外面一定有很好的太陽,因為,從鳥的鳴聲里,可以聽得出它們的雀躍和歡喜。
而且,孩子們也開始唱歌了,就在我的窗下。仔細分辨,唱歌的人有的是坐在矮墻上,有的是爬在樹上。他們一面唱一面嘻笑,那種只有孩子們才能發出的細嫩的歌聲,還有不時因為一種極單純的快樂才能引起的咕咕格格的笑聲,讓睡在床上的我聽了也不禁微笑起來。
原來,早起的孩子和早起的小鳥一樣,是快樂得非要唱起歌來才行的啊!
在這些聲音里,我也聽出了我孩子的聲音,對一個母親來說,自己孩子的聲音總是特別突出、特別悅耳的。一早起來不知道有些什么事情讓他們覺得那么好笑的,那樣清脆和圓潤的笑聲,真有點像荷葉上的露珠,風吹過來時就滑來滑去,圓滾滾的、晶亮亮的,一直不肯安靜下來。
然后,忽然間傳來一聲低沉的喝止:
"小聲一點,你媽媽還在睡覺。"
那是一種低沉而寬厚的男中音,是比我起得早的丈夫出去干涉了。其實,這個時候我已經完全醒了,可是我愿意假裝安靜地躺在床上,享受著他給我的關懷。
在陰暗和幽涼的室內,在我們干凈而舒爽的大床上,我一個人伸展著四肢,靜靜地微笑著。把臉貼近他的枕頭,呼吸著我最熟悉的氣息,枕頭套的布料細而光滑,觸到我的臉頰上有一種很舒服的涼意。這是我的家,我的親人,我熱烈地愛著的生命和生活。我雖然知道在這世間沒有持久不變的事物,雖然明白時光正在一分一秒地逐漸流失,可是,能夠在這一刻,能夠在這個夏天的早上清楚地感覺到自己的幸福,一種幾乎可以聽到、看到和觸摸到的幸福,我恐怕是真要感謝窗外那十幾棵的槭樹了。
在房子剛蓋好的時候就種下的這些槭樹,長得可真是快,七八年前只有手臂樣粗細的幼樹,現在卻個個都是龐然巨物了,跟著四季的變化,把我們這棟原來非常普通的平房也帶得漂亮起來。它們實在很漂亮也很盡責,春天時長出好多軟軟的葉子,綠得逼人,一簇簇的小花開得滿樹,在月亮底下每一小朵,每一小簇好像都會發亮。夏天時給我們整片的濃蔭,風吹過來,說要多涼就有多涼。秋來時可以變得很黃很紅,幾乎所有路過的人都會忍不住摘下一兩片。到冬天的時候,滿樹的葉子都落了,屋子里就會變得出奇的明亮,而那些小綠鳥留下的窩巢就會很醒目地在枝椏之間出現了。孩子們爬上樹去拿了下來,當作寶貝一樣地獻給我,小小的鳥窩編織得又圓又溫暖,拿在手上雖然沒有一點重量,卻能給人一份很扎實的快樂。
對我來說,我的這一個槭樹下的家,和它的小小窩巢也沒有什么不一樣啊!
我越來越愛我這個家了。仔細想一想,從小到大,我好像從沒能在一個地方久住過。年少的時候,愛向朋友吹噓,扳著指頭向他們數我走過的地方和搬家的次數,越數越多,越數越興奮、讓那些從來沒離開過家的朋友們聽得一怔一怔的,我就會越發地眉飛色舞起來。長大了以后,慢慢地懂了,遇到有人問起,也不大愛說了。心里面有了一種說不出來的悶悶的感覺,好像有一種委屈,也有一種不安,更有一種渴望。
渴望的是什么,自己也不大清楚,不過倒是常常會做著一種相似的夢。在那種夢里,我總是會走到一扇很熟悉的門前,心里面充滿了欣慰的感覺,想著說這次可是回到家了,以后再也不會離開了,再也不會走了,然后,剛要伸手推門,夢就醒了。每一次都是這樣。只要是夢到回家,每一次都是這樣,剛要推門、剛要看清楚家的面貌、剛要享受歸來的快樂,夢就醒了。
在小的時候,家對于我來說,就是父母所告訴我們的那些祖先所傳下來的美麗的故事,就是那一片廣大的原該屬于我們的土地,小小的心靈因而總覺得自己和身邊的其他人是不一樣的。等到長大了以后,出了國門去到歐洲讀書的時候,才恍然于民族之間真正的異同,才發現,原來不管我怎樣戀念于那些美麗得如神話般的故事,不管我怎樣耿耿于懷那失去的塞外芬芳的草原,命運既然把我安置在這里,一定有它的寓意,我真正的家應該就是這里了。我和所有的朋友一樣,從小一起長大,說著相同的話,懷著相同的心思,背負著相同的負擔,我實實在在是一個和身邊的朋友們完全相同的人啊!
因此,在歐洲的學業告一段落以后,就強烈地想要回來。開始的時候,長輩們并不太諒解,大家都希望我們能再考慮一下。丈夫和我,兩個人求學的過程一直很順利,如果再多留幾年,也許還能再多有一些發展。可是,我們兩人一封又一封的信寫回家,只希望能讓我們回來工作。
終于,他的母親同意了。接到信的那天晚上,布魯塞爾正下著大雪,我和他牽著手在漫天雪花的馬路上飛奔而過,一面跑一面笑,路旁有行人停下來微笑地注視著我們,我就向他們揮手,大聲地說:"我們要回家了!我們可以回家了!"
真的',我那時候心里只有這一個快樂的念頭;我沒有什么遠大的志向,更不認為我能有些什么貢獻,我想回來的原因其實是非常自私的,流浪了那么多年,終于發現,這里才是我唯一的家。我只想回到這個對自己是那樣熟悉和那樣親切的環境里,在和自己極為相似的人群里停留下來,才能夠安心地去生活,安心地去愛與被愛。
所以,這個槭樹下的家,就該是我多年來所渴望著的那一個了吧。不過是一棟普普通通的平房,不過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不過種了一些常見的花草樹木。春去秋來,歲月不斷地重復著同樣的變化,而在這些極有規律的變化之中,樹越長越高,我的孩子越長越大,我才發現,原來平凡的人生里竟然有著極豐盈的美,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我的心中因而常常充滿了感動與感謝。
昨天傍晚,因為不放心后院里新移植的荷花,盡管從臺北忙了一天回來,盡管天色已經很暗了,我仍然開了后門去探視。院子里很安靜,荷花也無恙,這個時候,我聽到在我身后的芭樂樹上,在濃密的枝葉間,有小鳥撲著翅膀的聲音。晚霞已從暗紫變成深灰,其他的小鳥們早就睡著了,只有這只小鳥在翻來翻會地撲著翅膀,大概是一只新來的吧,也許還不習慣。我屏息地站在樹下,聆聽著它小小的微弱的聲音,好一會兒之后才慢慢靜止,它終于睡著了。在我的已經開始結果的高大芭樂樹上,它終于有了一個還算滿意的窩。
我想,到了早上,它一定會和那幾十只在我窗前喧鬧的鳥群會合,在槭樹上唱一些快樂的歌的吧,而在俄樹下的孩子們,恐怕到時候也是一樣會忍耐不住的。
我想,對著那樣美麗的一個早上,任誰都不得不從心里唱起歌來的啊!
閱讀題
1.“我”在夏日的清晨聽到了哪幾種聲音?這些聲音各有什么特點?(6分)
2.一年四季,槭樹各有什么特點?請概括。作者為什么花這么多筆墨來描寫槭樹?(6分)
3.作者“在一個夏日的清晨感覺到了自己的幸福”,請結合文章內容簡要說說作者的幸福觀。(2分)
4.簡要賞析文中畫線的語句。(3分)
閱讀答案
1.鳥鳴聲:特別細又特別嬌,充滿雀躍和歡喜(2分);孩子們的歌聲和笑聲:細嫩,清脆,圓潤(2分);丈夫的說話聲:低沉而寬厚(2分)。
2.春天:槭樹的樹葉多、軟、綠;槭樹的花多而亮。
夏天:槭樹繁茂,形成濃蔭。
秋天:槭樹的葉子很黃很紅。
冬天: 槭樹的葉子都落了,小綠鳥的窩巢在枝丫間出現了。
(每點1分,共4分。如語言不夠簡潔,酌情扣分)
這一段使用了正面襯托的寫作手法,用槭樹一年四季的美映襯了槭樹下家的溫馨和美,表達了作者對家的美好情感。(2分)
3.生活平凡而又充盈;家人相愛而又快樂;物我和諧而又美好。(答對兩點即可給2分)(意思相 同即可)
4.這段文字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孩子的笑聲比作圓滾滾、晶亮亮的露珠,突出了孩子笑聲的 清脆和圓潤。(意思相同即可)(3分)
樹下閱讀答案11
狗,我們都這么叫它,沒人為它取一個名字。
狗是什么時候來我家的,我不記得了,只知道,自從我有記憶時,它就在了。白的皮毛上,蹲著幾朵黑色的云,是它的膚色,白是白,黑是黑,分明而干凈,我總是捏著一塊煮軟的紅薯站在院子里,喊它:狗。
父親在草垛上掏了一個洞,就是狗的家。很奇怪,年復一年,那個草垛總是在,母親在冬天的時候,從草垛的四周均勻地往下扯草,拿去生火做飯、燒熱炕頭,可是,那草垛為什么不會變小呢?
每當母親扯草的時候,狗就會從窩里跑出來,像個態度溫良的人一樣,安靜地坐在那兒看著母親扯草。
在我心里,它不是一條狗,而是一個人,而且是一個很有責任感的人。
平時,狗很安靜,只有街上有什么動靜時,它才會抬起頭,警覺地聆聽著聲音的去向。那會兒的鄉下,民風淳樸,幾乎沒有盜賊,所以狗都很溫順。狗每年最忙的季節,就是杏子熟了的時候。
父母忙完麥收之后,就會摘下杏子,先是送給周遭鄰居們一點,剩下的,全都馱到集市上,換成了灶房里的咸鹽、醬油,還有我們身上的衣衫。所以,對我們而言,杏樹上結的,不僅僅是杏子,還是一部分生活,斷斷馬虎不得。一到杏子熟了的時候,狗就很忙,它總是恪盡職守地蹲在墻外的杏樹底下,樣子很是溫和。但是,每每有流著哈喇子的小壞蛋在周圍轉悠,狗就會突地站起來,沖著他們汪汪地大聲叫喊,那些壞小子就嚇得屁滾尿流地跑開了。
狗很大度,只要他們不接近杏樹,它就跟沒事一樣,安靜地蹲在那里,像一個曬太陽的老人。偶爾有熟透了卻又沒來得及摘的杏子落下來,狗就會站起來,圍著那只杏子轉來轉去,絕對不吃,不,不是狗不吃杏子,而是狗知道,只要我們沒讓它吃,它就不能吃。
狗是種有品格的動物,有時候,我就想,它的品格比某些人還要高尚。
每當我隨父母從麥田回來,第一件事,就是去樹下看看有沒有落下來的杏子,有的話,我就會興奮地撿起來,在衣衫上擦擦杏子上的土然后吃掉,再把杏核扔給狗,狗就會興奮地叼起杏核,不停地嚼啊嚼,像在嚼一塊美味的骨頭。由此,我知道狗對杏子的熱愛,一點也不比我少。
后來,狗就不吃杏核了,大約它是懂了,連杏核都不是它該吃的。狗不知道,我喂它杏核,其實是栽贓給它。
因為熟透了落下來的杏子又甜又軟,母親總要收起來,洗凈了,送給鄰家的爺爺奶奶們。他們大多牙齒松動或是落了牙齒,這種落樹的杏,是最適宜他們的美味,在物質相對貧乏的鄉下,幾只熟透的杏子,可以讓他們干癟的嘴巴豐潤甜美好幾天呢。母親好像總是不曾看見我眼饞似的,兀自把杏子揣出門去,回來后,對著眼淚汪汪的我說,你還小,吃杏子的機會在后頭呢。
每逢聽母親這么說,我就恨不能自己一夕忽老,老了,就有吃杏子的資格了。
狗挨了母親的訓斥后,它再也不吃我喂給它的杏核了,為此,它挨了我的打。
后來,因為父親工作的原因,我們帶著狗搬到了鎮上,生活也好了很多。
那棵杏樹太老了,母親不想要了它的命,就不移栽了,把它送給了鄰居。
鎮上離老家6公里,我們回去看過幾次老杏樹,鄰居說,等杏子熟了,就給我們送些過來。
離開老家的時候,狗待在樹下不肯走,我怎么拽也拽不動。后來,鄰居從樹上摘了一只杏子,遞給狗,狗叼過來,蹭蹭我的褲管。我一下子哭了,不知道為什么會哭。那會兒的杏子還不熟,是綠的,很硬,酸得要命,可我還是吃了,一咬兩半,把一半給了狗,一半我自己吃了。一路上,狗酸得齜牙咧嘴,張著的嘴合也合不上,跟癡呆了似的。
春天盡了,夏天乍始的時候,小鎮的街上到處彌漫著成熟的麥子香。那段時間,狗把我送到學校后,就不見了蹤影,總是很晚很晚才回家,喂它飯,也不愛吃,好像有什么心事。我跟母親說狗是不是病了,周末,我和母親帶它去看獸醫。
那個粗魯的獸醫說狗可能是得了狂犬病吧,動員我們消滅了狗,要不,等狗傷了人,惹出事來就麻煩了。我當即就哭了,罵獸醫是個黑心肝的騙子,獸醫很生氣,把我們趕了出來。
一路上,狗夾著尾巴,一聲不響地跟著我們走。
母親說,狗聽懂獸醫的話了,然后摸摸它的脖子:別亂跑了,危險。
狗舔了一下母親的手,繼續沉默。
可是,從獸醫那兒回家不久,狗就不見了。
晚上,我央求父親陪我去找狗。我們打著手電,在鎮上的街道里亂竄,我一邊找一邊哭,沒了狗,誰陪我上學?沒了狗,有壞小子欺負我的話,誰給我壯膽?我想著冬天的時候,我在寫作業,狗溫暖地趴在我腳上的美好時光;還想著我吃帶殼的炒花生時,順手丟給狗一個,狗會利落地嗑開花生,吐掉皮,咔吧咔吧地吃花生仁的滑稽樣……我哭得如喪考妣。
第二天清晨,突然聽見有人在拍門,我奔跑著去開,然后,看見了我的狗。
我該怎么形容我的狗呢?
狗背上搭著兩個小布袋子,跟馬身上的馬鞍子似的,而且,它還很白癡似的咧著嘴笑。
其實,狗是不會笑的,因為它的嘴里叼著兩只熟透的杏子,所以一直張著嘴,口水不停地往下流,而它背上的那兩只小布袋子里,裝滿了熟透的杏子。
我大喊著讓母親來看,母親和父親從屋里跑出來,看著狗的這副荒誕的、不屬于狗的德性,我們在院子里笑得歪歪斜斜,母親手里的鍋鏟都掉到了地上。
狗一進門,就把在嘴里叼著的那兩只被哈喇子泡透了的杏子放在我腳邊,很是熱切地看著我。我們突然就明白了一切,原來,這段時間,狗總是瘋瘋癲癲得不知所蹤,是因為狗是對氣味很敏感的動物,這一陣,鎮上彌漫著的成熟麥香提醒了狗:又到了該去守候那棵杏樹的時候了。所以,它每天把我送到學校之后,就會屁顛屁顛地跑6公里的`路,像往年一樣蹲在杏樹下守衛著它的陣地,誰趕也不走,直到杏樹的新主人--鄰居從田里回家,它才會屁顛屁顛地再跑上6公里的路,回到鎮上的家里。
前天,我和母親帶它去看獸醫,耽誤了它執行任務,從獸醫那兒出來后,它便悄悄溜走了,害得我們四處找它。
后來,鄰居到鎮上來賣杏子,順道又給我們送了一些杏子來,順嘴說起狗,感慨地說你們家這哪是養了一條狗啊,簡直是個全身長毛四腳走路不會說話的人。他說,前天,狗去得有點晚,他們從田里回來后,給它喂了一點食,讓它回去,狗不走,在樹下轉來轉去的,還從樹下撿了一只落杏叼在嘴里。一開始,他們以為是它要吃,可是,狗只是含著杏,卻沒嚼,他們忽然明白,或許狗是想帶幾只杏子給我們吃。于是,他們摘了一些杏子,裝在兩只小布袋里,給狗綁在背上,又遞給狗兩只杏子,讓它吃,誰知,狗叼著杏子就撒著歡跑了。
從那以后,每年到了麥黃季節,狗就會神出鬼沒一段日子,而且回來的夜晚,背上經常會綁著兩只裝滿了杏子的小布袋子。這讓它在方圓十幾里內,成了一只頗具傳奇色彩的狗。
《杏樹下的雨》現代文閱讀題目
(1)離開老家時,狗將鄰居給的杏叼給“我”,“我一下子哭了,不知道為什么哭”,結合上下文,“我”哭的原因是什么呢?回想起“吃花生仁的滑稽樣”,“我為什么哭得如喪考妣”呢?
(2)“可使,從獸醫那兒回家不久,狗就不見了”,在文中結構和內容上起了什么作用?
(3)本文用第一人稱視角敘述故事,有什么表達效果?本文表達了什么主旨?
《杏樹下的雨》現代文閱讀答案
(1)①狗知道“我”們即將離開“我”生活的范圍,這里寄托了“我”美好的童年幻想,充滿了淋漓的生命意識,狗在這樣的活動中顯得很是機警,于是有了一種哭的沖動,這其實也表明“我”具有一種懷舊的意識觀念;②“如喪考妣”表明“我”在發現狗失蹤之后那種落魄的心理,表明“我”的內心苦楚,特別是回憶狗的一些事故,更使“我”潸然淚下.
(2)內容上表明獸醫確診正確,狗聽懂了人話,于是自己走了;結構上照應文章內容,為下文的回憶做鋪墊,同時升華文章感情.
(3)①以第一人稱““我””為敘述視角,在內容上呈現出一種交替的狀態,更為直接抒發情感;②表明一種心理過程,讓讀者更容易接受,更容易抒發感情;②本文從側面表現出狗的性格特點,抒發了“我”把狗視為自己朋友的一種角度,表明“我”與狗之間發生的故事,揭示出“我”與狗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
樹下閱讀答案12
老家門口有棵大槐樹。小時候,母親總喜歡站在大槐樹下,手搭涼棚不住地張望,追尋著玩耍中的我跑來跑去的影子,看著放學回家的我一步步朝她走來。
在我還沒有記事的時候,父親就離我們而去。母親一個人耕田鋤地、洗衣做飯、收麥磨面,好像這個世界上沒有她干不了的活。有人欺負我們的時候,母親總是挺身而出;遇到困難的時候,母親總能找到解決的辦法。雖然沒有父愛,但我們在母愛的羽翼的庇護下,一天天長大成人。那時候,母親就是我們兄妹五個的天,天是塌不下來的。所以我們壓根兒就不會想到母親有一天也會倒下。
10多年前,我應征入伍的時候,幾個姐姐哭得都跟淚人似的。母親卻說: 男娃娃長大了就要到外面去,老窩在家里有什么出息? 堅強的母親不肯流一滴眼淚,只送我到門口的大槐樹下,習慣性地手搭涼棚,目送我遠去。那時候,我感覺母親比大槐樹還高大。
在部隊10多年,母親從不打電話給我。我打電話的時候母親也總是讓我長話短說,盡量不要浪費電話費。她說,打電話不如寫信,又省錢,還能保存,有空的時候還能拿出來看看,電話打完就什么都沒有了。入伍以來,母親從沒叫過我回家,而我也很少回家。軍校畢業后,因為部隊過春節的時候休假干部多,我也懶得去湊熱鬧,所以回家的次數就更少了。母親也從來不會埋怨我沒有回家過年過節。
20xx年7月,母親第一次主動打電話叫我回去,而且說越快越好,想看看我的妻子和孩子。我因為工作忙走不開,她說到部隊來看我,但最終卻沒有來。后來姐姐告訴我,母親病倒了。我急忙匯了錢到家,請他們先給母親治病,我請到假就回去。卻沒想到,這一拖,就拖到了20xx年5月。
家還是那個家,樹還是那棵樹,那個手搭涼棚張望的人卻老了。以前,她的身軀就像門前那棵樹,屋后那座山,偉岸挺拔,今天她卻拄著拐杖坐在一塊石頭上,佝僂著身軀不住地咳嗽。以前,她老遠就能看清我,喊著我的乳名催我回家吃飯,今天,直到我走到她的身邊她才認出我來。以前,是她拉著我的手回家,今天卻是我扶著她的肩回家。母親,我曾經的天,曾經的依靠,曾經永遠堅強的后盾,老了,病了。
看到我們后,母親挪挪屁股,站了兩次都沒能站起來,我趕緊上前握住母親的雙手。母親說怕見不著了,所以讓我們早點回來。我說: 家里新房剛蓋好,生活條件這么好,醫療條件也好多了。沒事的,治好病你就好好享清福吧。
看母親咳得厲害,痰里還帶著血,我和愛人要帶母親到醫院去檢查。當我拿到化驗單時,醫生告訴我,癌細胞已經轉移了。我的心跟刀剜似的痛,連續幾個晚上都沒有一點睡意,心中充滿了將要失去母親的恐懼。一個當醫生的朋友實在看不下去了,答應用中藥給她治治。
給母親熬了幾天中藥后,我的假期到了。當我們提著行李要上車時,母親讓兩個姐姐攙扶著,送我們到門口的大槐樹底下,嘴巴嚅動了幾下。我趕緊湊上去,拉著母親的手,母親還是什么也不說,只是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眼淚順著臉頰流下來。
上車后,我的淚水像決了堤的水,直往下淌。回頭看著坐在大槐樹下手搭涼棚張望的母親漸漸變小,最后成了一個點。那是家。家就是母親,母親就是家,有母親在我們才會歸心似箭。母親,我親愛的母親,您可一定要好好地活著,等我回來,等我回來呀!
(選自20xx年2月21日《解放軍報》,有刪改)
5.下列對文章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 )
A.文章第二段特別交代 在我還沒有記事的時候,我的父親就離我們而去 ,是為了突出母親怕 我們 幾個受欺負,總是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
B. 那時候,母親就是我們兄妹五個的天,天是塌不下來的. 一句,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地說明了母親是 我們兄妹五個 的依靠。
C.文章重點塑造了大槐樹的形象,通過這一形象表達了母親對子女的疼愛及子女對母親的深情。
D. 家就是母親,母親就是家,有母親在我們才會歸心似箭 一句,闡明了母親和家之間的關系,強調了母親對于家的重要性,表達了子女對母親的依戀之情。
E.全文以大槐樹 為線索,按照時間順序,記敘了 我 和母親之間的歷歷往事,表現了 我 對母親的依戀之情和未盡到責任的自責之情。
答案 答B給分3分,答D給2分,答A給1分;答C、E不給分。
解析 A項,表述不夠準確,交代 在我還沒有記事的時候,我的父親就離我們而去 是為了突出母親的勤勞能干和母愛的偉大;C項,文章重點塑造的是母親的形象;E項, 全文以 大槐樹 為線索 有誤,文中的 大槐樹 并未起到線索的作用。
6.文章第一段寫了什么內容?有什么作用?(6分)
答案 文章第一段主要寫了母親站在老家大槐樹下手搭涼棚張望 我 的情形。其作用主要有:①開篇點題,點出題目中的 大槐樹 和 母親 兩個形象;②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調,表現母親對 我 的疼愛。
7.本文在塑造母親這一形象時,主要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請結合文章內容簡要分析。(6分)
答案 本文在塑造母親這一形象時,主要運用了對比的表現手法。文章主要設置了兩組對比:一是母親患病前與患病后形成對比,二是母親對 我 的疼愛與 我 對母親難以盡責形成對比。通過這兩組對比,既表現了母親勤勞能干、疼愛子女,又表達了 我 的自責之情。
8.本文題為 大槐樹下的母親 ,能否改為 我的母親 ?為什么?(8分)
答案 示例:本文標題不能改為我的母親 。
理由如下:一是 大槐樹下 點明了特定的場所,為人物活動提供了特定的空間;二是文中多處同時寫到母親和大槐樹,說明母親和大槐樹有著緊密的關系,二者不可分割;三是文中的大槐樹象征母親的慈愛和對子女的庇護。(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給分)
樹下閱讀答案13
樹下
鐵凝
自從兒子去北京念大學,一家人得全力以赴供應兒子每月的開銷,老于連煙都戒了,哪兒還能擠出取暖的煤錢。又過了些時候,老同學項珠珠從省會調至老于的城市,做了這城市的副市長。自此,老于和家人常在電視屏幕上看見她。
老于的老婆說,這個女市長和你不是同學嘛,能不能跟市長說說,給咱們找兩間有暖氣的房。老于說,怕不好開這個口。此時全家正吃晚飯,老于盯住女兒的雙手,手腫著,青一塊紫一塊的。再看看孩子的耳朵,也凍了。女兒前不久剛參加全省高中組奧林匹克數學競賽,拿了個第二,回家后她對老于說,她的目標是北大、清華,非這兩個學校不考。明年女兒高中畢業,最關鍵的一年,老于拿什么來支持女兒的關鍵時刻?也許真應該去找老同學項珠珠市長。
找找她又有何妨?誰讓她總在電視屏幕上出現呢,誰讓她是這城市的父母官呢,難道老于不是歸她管轄的一個市民么?再說找她又不是為我老于,是為我的女兒啊,她是個人才,人才不是父母的私有財產,是屬于民族屬于國家的,讓屬于民族和國家的人有好一點的居住條件又有什么不對呢?
他想起前兩天,深夜苦讀書的女兒雙腳踩在炭火盆的邊沿上,炭火烤著了女兒的棉鞋,差點燒著女兒的腳。要是房間有暖氣,何至于女兒要圍著一只小小的炭盆取暖呢。老于越想越覺得理直氣壯,便有些后悔前兩次同學聚會沒去參加。那本是聯絡感情的形式之一啊,倘若在那樣的場合不斷見面,再開口求人辦事就顯得很自然。不過,即使沒有參加那幾次的聚會,項珠珠也否認不了老于是她的中學同班同學。這么一想,老于心里安定了。
老于家中沒有電話,第二天他特意早些上班,趁同事們還沒進教研室,他給項市長打了電話。電話里的項珠珠很熱情,問老于是不是有什么事找她。這邊老于連連說著沒事,沒事,真沒什么事。聲音挺大,就好像誰說有事誰就是誣陷了他似的。那邊項副市長說有事也沒關系,只要她能幫忙。這邊老于仍高聲堅持說沒事,只是想見面聊聊。
這晚,老于騎了五十分鐘自行車,從城郊趕到項副市長家。在項副市長溫暖的家中,項珠珠就穿了一件薄薄的開司米圓領衫。老于一下子意識不到這些,他甚至看不見客廳里都擺列了些什么。房間不大,但干凈整潔,有暖氣,桌子上早就倒好了一杯溫水,……這些和老于無關,或者,越是置身此情此景,老于便越要使自己的談話配得上這氣氛和這氣氛中的女市長。
他于是就談文學。
他想起中學時的項珠珠是喜歡文學的,初次把陀思妥耶夫斯基介紹給她的正是他老于。果然,如今的項珠珠對文學仍然保持著并不虛假的愛好,她很輕易地就說出了一大串當代作家的名字和他們的小說,并和老于探討這些作家的作品。老于談著自己的見解,他發現項珠珠臉上是信服的神態,她的表情使老于很滿意自己,當他滿意自己的時候便也開始焦慮:房子呢?房子的請求他究竟什么時候才能開口呢?他滔滔不絕地講著,卻也發現自己越來越無法對付自己,心中的另一個老于在同他搗蛋。他的話題越是寬泛,他說出房子的可能就越是狹窄;他談話的內容越是高雅,他的房子問題就越是俗不可耐;他越是想說出房子的事,就越是說不到房子上去。他不知道他這是怎么了,他在點點滴滴、一分一寸地折磨自己、槍斃自己,他同情自己又痛恨著自己,可是他必須一直往前講。
這時候,一個七八歲的小女孩走進了客廳,她穿著絨布小花睡衣,睡眼惺忪地依偎進項珠珠的懷里叫她媽咪。老于的敘述被打斷了,他有些驚奇地看著項珠珠懷里的孩子。項珠珠笑著告訴老于,她結婚晚,所以孩子才這么小。孩子把老于拉進了現實:客廳,溫水,暖氣……
時間太晚了,有十一點了吧,他的事還沒說呢,可他已經沒有理由再坐下去了。他站了起來,項珠珠也站了起來。以她的經驗和洞察力,會猜出他是有求于她的,于是她又問老于真的沒有別的事嗎?沒有沒有沒有,真的沒有……老于邊擺手邊大步向門口走,叫人覺得你若再問反而是你對他的不禮貌了。項珠珠沒有再問。出了門后,老于的腦子很亂。他解開棉襖領扣,讓冷風吹一吹他那燥熱的心。他推起自行車在便道上走了幾步,站在一棵龍盤槐下。他是來求項珠珠解決兩間帶暖氣的房子的,可他一晚上都說了些什么呀!他的心是憋悶的,項珠珠使他憋悶么?他覺得不是,因為她根本就沒有拒絕他什么啊。
他不能再將這請求原封帶回家去。他應該說出來,他必得說出來,他鼓動著自己又朝龍盤槐靠近了一點兒,他把這棵樹想成了項珠珠,他對著樹說出了他那難以啟齒的請求。他把滿心的重負卸在了這棵樹下,然后騎車離開了它。
老于回到家時,已是夜半時分。他站在院子里沒有立即進屋,因為他發覺自己又把另一個難以啟齒的請求帶回了家來:他準備請求老婆再也別讓他去請求。
(有刪改)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老于女兒的手和耳都凍了,家里沒有暖氣,表明他們一家日子拮據,生活困頓。
B.老于在項珠珠家里和她談文學,主要是因為他知道項珠珠中學時非常喜歡文學。
C.項珠珠家里整潔溫暖與老于家里的`貧寒,穿睡衣的小女孩與老于女兒形成對比。
D.作者主要運用動作和心理描寫刻畫老于,展現他想求人卻又羞于啟齒的復雜心理。
7.關于老于與項珠珠見面的部分,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來到項珠珠家里,老于意識不到她家的擺設,是因為他從心里瞧不起女副市長。
B.老于反復說“沒事”,展現了一代知識分子守“義”而恥于言“利”的心理。
C.作者善于描寫生活中普通的人與事,本文細膩地寫出了人物內心的矛盾。
D.詳盡的心理剖析,袒露了老于被內心現實生活的訴求與尊嚴不斷撕扯的處境。
8.本文充分展現了老于內心的種種矛盾,請結合文本簡要概括。(4分)
9.最后,老于對一棵樹講出了自己那難以啟齒的請求,這樣的安排帶來了怎樣的效果?談談你的理解。(6分)
答
6.B
【解析】B.“老于在項珠珠家里和她談文學,主要是因為他知道項珠珠中學時非常喜歡文學”錯誤。應該是一來知道她中學時喜歡文學,二來他覺得談文學可以找到平等與自尊。
7.A
【解析】A.“來到項珠珠家里,老于意識不到她家的擺設,是因為他從心里瞧不起女副市長”錯誤。應該是老于覺得那些擺設和自己沒有關系,他主要是來找女副市長幫忙改善住房的。
8.①對女兒凍傷的憐愛與自己無力改變現狀之間的矛盾。
②和項珠珠談文學的行為與找她幫忙找房子的初衷之間的矛盾。
③和項珠珠沒有說房子的事與對一棵樹說出了房子的事之間的矛盾。
④不想將請求帶回家與最后不得不把另一個請求帶回家之間的矛盾。
9.①在人物方面,老于對一棵樹講出了自己難以啟齒的要房子的事情,突出了他生活拮據,自尊又自悲的人物形象;
②在情節方面,這個情節在文中呼應了文題,使小說結構完整;
③在主題方面,項珠珠是人民的“一棵樹”,她守護著全市,老于是家里的“一棵樹”,小說展現了他們的責任與擔當,但同時也表現了老于愛面子的心理;
④在讀者感受方面,以老于向樹說出請求來結尾,增強小說的表現張力。
樹下閱讀答案14
①淅淅瀝瀝的秋雨,從晨落到暮。窗玻璃發出啪啪嗒嗒的聲響,像極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棗樹上的紅棗落到地面的聲音。
②正是紅棗上市的季節。老家院子里的老棗樹上一定掛滿圓滾滾紫溜溜的紅棗了吧,被連綿的雨珠擊落一地,樹下有否拾棗的人?
③從前,紅棗成熟的季節,母親便挎了一籃子紅棗給我送來。不厭其煩地和我絮叨小時候打棗的事兒。如今,這樣的情景,于我成了一種高不可攀的奢望和夢想。
④我是老棗樹看著長大的。除了母親,我和老棗樹最親。每年燕子飛來的時候,我就圍著老棗樹轉悠。終于看見青蒙蒙的芽兒了,終于開出黃盈盈的小花了,綠碧碧的棗兒終于有了紅意。
⑤我找來一根長棍子遞給母親,拉著她來到老棗樹下。母親仰頭朝樹上望,忽而舉起棍子就打。落地的棗兒仿佛一只只歡蹦亂跳的兔子,滿地撒歡。我小跑著來來回回追趕著去撿。可是,才撿了幾顆,母親就停下不打了。母親說,棗熟透了才好吃。等樹上的棗全都變紅的時候,母親卻又換了說法,得留著,過年時好給你蒸棗糕吃。從此,紅棗成了一道過年時才能吃到的美味。
⑥母親也有破例的時候。
⑦八歲那年,一天放學后我一口氣跑回家,哭鬧著跟母親要爸爸。母親見哄弄不下,突然伸手打了我一巴掌,我更加起勁兒地哭喊起來。母親把我摟在懷里說:“走,媽媽給你打棗吃。”
⑧那天,母親只一會兒就把樹上的棗打光了,地上青蒙蒙一片。我抬頭看母親,她眼睛里濕潤潤的。
⑨十三歲那年,到了紅棗收獲的季節。一天,同桌因為我阻止她上課吃東西,便告訴老師我拿了她的橡皮,還罵我小偷。我向母親哭訴一陣子后說,我不想上學了。母親伸手抹掉我臉上的淚水,牽起我的手來到老棗樹下,遞給我一根長木棍,說:“使勁兒往樹上打,氣出來心里就不覺得憋屈了。”(畫線)
⑩真的,我舉起棍子噼哩啪啦打了一陣子,心里感覺舒坦多了。但是看著被打得光禿禿的樹,我心里又很難過。母親卻笑微微地說:“棗樹越打越旺。”直到第二年秋天,一顆顆圓滾滾紅艷艷的.棗兒掛滿老棗樹,我才相信母親的話是真的。
十七歲那年,我高考落榜。這是一個讓人絕望的消息。我抓起一根棍子,對著老棗樹一通猛擊,直到精疲力竭,癱坐在地上。不知道什么時候,突然我被一陣冷風吹醒。起身準備回屋,身上的毛毯掉落地上,我彎身去拾,卻看見母親坐在地上睡著了。頓時,我的眼淚叭嗒叭嗒掉下來。
一次次,我用打老棗樹的辦法,平息了心里的委屈和怨憤。但我不知道,當我拼命抽打老棗樹的時候,母親的心有多疼。
忽而覺得,母親就是一棵老棗樹(畫線)。她一輩子含辛茹苦,將我拉扯成人。我卻因為生活中的風吹草動或種種不如意一次次向母親哭訴和發泄,而每一次哭訴和發泄都會像刀子一樣剜割著母親的心。
后來,母親離我而去,我也離開了那棵老棗樹。但我覺得,我從沒離開過老棗樹,就像從沒離開過母親一樣。
夜深了。秋雨依然淅淅瀝瀝,窗玻璃發出啪啪嗒嗒的聲響,像極了老家院子里那棵老棗樹上的紅棗落到地面的聲音。伸手按滅臺燈,叮囑自己,睡吧,好去老家院落里,撿拾那一顆顆圓滾滾紫溜溜的紅棗,以及像陽光一樣散落一地的斑駁流年。(有刪改)
閱讀題:
15、閱讀第⑥—段,仿照示例用四字短語概括后兩次打棗的原因。(2分)
示例:第一次:無理哭鬧后打棗。
第二次:_______時打棗。第三次:_______后打棗。
16、結合括號中的提示,揣摩下列詞句,體會作者的情感。(4分)
(1)終于看見青蒙蒙的芽兒了,終于開出黃盈盈的小花了,綠碧碧的棗兒終于有了紅意。(連用三個“終于”有何作用?)
(2)忽而覺得,母親就是一棵老棗樹。(請從修辭手法角度賞析。)
17、本文有多條線索,請說出其中兩條。(4分)
18、下面是史鐵生《秋天的懷念》中的一段文字,與文中第⑨段的畫線句子進行比較:同樣是寫母親,內容和寫法上有何異同?(6分)
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著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般的神色。
參考答案:
15、蒙冤憋屈、高考落榜(1個1分,意近即可。)
16、(1)強調作用,表達“我”盼望吃棗的急切心情。(作用、心情各1分。)
(2)用了比喻修辭手法,生動地表達了作者對母親的深切懷念之情。(修辭、情感各1分。)
17、(1)“我”的成長歷程(2)“我”對母親的思念之情。(3)老棗樹(1點2分,任答兩點即可。)
18、內容:相同點都寫了“我”在遇到困難(或挫折)時母親對“我”的開導(或勸慰)(1分)。不同點《秋天的懷念》寫“我”癱瘓后在絕望情況下母親想辦法開導我的情景(1分),本文畫線句是寫“我”蒙冤憋屈時母親勸慰我的情景1分。
寫法:相同點都用了動作和語言描寫(1分)。不同點是《秋天的懷念》除了動作和語言描寫,還用了神態描寫(1分),而本文畫線句子沒有神態描寫(1分)。
樹下閱讀答案15
向一棵梨樹下跪
①在我們滇西老家有句俗語:今掰枝丫,明吃泥巴。意思是說在采摘果實的時候,不能把生長果實的樹枝一起掰斷,否則來就沒有果實吃了。這句話除了勸導人眼光要長遠外,還給人一種感恩的教育,因為果樹為你結出了果實,你不能傷害它,而是應該尊重它、善待它。
②小時候,爹就經常在我耳邊嘮叨這句話。我始終認為,這與我家院里那棵蜂糖梨樹有關。我家那棵蜂糖梨樹,每都會結很多的梨。爹在摘梨時,一邊教著我“今掰枝丫,明吃泥巴”,一邊小心翼翼地施展每一個動作,仿佛怕弄傷樹枝似的。豐收的梨除了供家人吃外,其他的都被爹裝在籮筐里,背到街上去賣了,然后又買回家里一所需的煤油、火柴、鹽巴……
③爹說,這棵蜂糖梨樹是娶媽那栽下的。我沒想到,目不識丁的爹還有這樣的浪漫情懷,只可惜命運總喜歡捉弄人,在我五歲那,媽就因病撒手離開了我們。在凄苦的童記憶里,只有當秋天來臨,院里那棵梨樹掛滿了光潤甘甜的蜂糖梨時,才能讓我歡快雀躍。我至今還記得,幼的我蹦蹦跳跳地在梨樹下,手指在掛滿枝頭的蜂糖梨上指來點去,嘴里不停地嚷嚷:“要吃這個,要吃那個……”爹就順著我手指的方向,把一條高板凳端過來,端過去,人也不停地站上去,跳下來,摘了一個又一個,折騰得滿頭大汗也顧不上擦,直到我滿意后才罷休……
④在爹的呵護下,我很快長到了會摸魚捉蝦,爬樹掏鳥的紀。那秋天,一次趁家里無人,我帶領幾個小伙伴進了院子,然后便很麻利地爬上樹去摘蜂糖梨給大伙兒吃。為了討好大伙兒,我一心想去摘那幾個長得特大的梨。不料,我剛爬過去,那枝丫便“嘎吱”一聲斷了,我幾乎是半摔半跳地落在了地上,驚出了一身冷汗,好在并沒有受傷。
⑤看著一大杈樹枝倒垂下來,蜂糖梨滾得到處都是,我嚇壞了。爹不止一次說過:“今掰枝丫,明吃泥巴。”
現在一大杈樹枝都折斷了,明的蜂糖梨一定是一個也吃不著了,我難過極了,淚花不停地在眼眶里打轉。小伙伴們也呆呆地看著我,不知所措。我無奈地冥思苦想了一會兒,顫聲對他們說:“今掰枝丫,明吃泥巴。要想明吃梨的話,看來只有給梨樹娘娘磕頭請她原諒了。”我不知道自己為啥要稱梨樹為“娘娘”而不是“倌倌”,也許是美麗的梨花于我是一種女性的象征吧。小伙伴們聽從了我的提議,一個個跪在梨樹前,嘴里念著請梨樹娘娘不要怪罪,明繼續給我們結又大又甜的蜂糖梨之類的祈禱話。
⑥就在這時,去田間勞作的爹回來了。看到我們一個個跪在梨樹前磕頭,他有些莫名其妙,等問明了原委后,爹呵呵地笑了,叫我們快起來,爹還說只要心里想著樹枝快長,它就會很快地長出來,還會結很多的蜂糖梨,就像他盼著我快快長大一樣。聽了爹的話,我那顆懸著的心才放了下來……
⑦第二我就被爹送進村里的小學。因為怕曬那毒辣的太陽,怕淋那肆虐的風雨,怕像爹一樣整日在黃土地上不停地勞作,我一下子就喜歡上了教室,喜歡上了這個可以逃避農活與家務的場所。至于那家里那棵蜂糖梨樹究竟結了多少梨,我反倒沒有什么印象了。后來我一路讀書,爹也就一路跌跌撞撞地支撐著我,卻從來沒有任何怨言,即使在家中光景最艱難的那幾,也沒有說過半句讓我放棄學業的話。他總是這樣苦著自己,把他所能給我的一切都不加疑慮地給了我。為了減輕爹的負擔,讀大學時,我總是利用假期勤工儉學,很少有時間回家。等我工作后,剛想好好回報爹時,他卻因長勞疾,猝然離我而去。
⑧出殯那天,爹的棺材靜靜地擺放在人聲嘈雜的院子里,從城里趕回來的我長跪在他面前。淚眼婆娑中,我不經意地抬頭就看見棺材后面那棵蜂糖梨樹干枯的虬枝。我猛然想起此時應該是個梨果滿枝的季節啊,可眼前的梨樹卻枝干殘損稀疏,不知何已悄然枯死。爹一直沒有挖掉它,也許是想留著等我回來看一眼吧。這是我生命中第一次給爹下跪,也是第二次給梨樹下跪。此時我清楚地知道,我家這棵梨樹再也不可能結果實了,就像爹,再也不能在我耳邊嘮叨那句“今掰枝丫,明吃泥巴”了。
⑨我終于忍不住悲愴地慟哭起來……
15.文章圍繞一棵梨樹展開故事情節,請你依據故事發生的時間順序,填寫下面表格。(4分)
相關情節心理栽梨樹① ②疼愛孩子安慰壓斷梨枝的我③保存枯梨樹④
16.結合文章內容,說說本文以“向一棵梨樹下跪”為題有何妙處?(4分)
答:
17.本文的描寫和議論都飽含感情,請以第③段和第⑦段的相關內容為例,作簡要賞析。(不超過150字)(7分)
答:
參考答案:
15.答案示例:①向往美好生活(追求浪漫)②為我摘梨子③期盼孩子長大④珍視親情(共4分。每空1分)
16.答案要點:首先這個題目是情節的'高度概括。文中寫了兩次向梨樹下跪。第一次下跪是由于踩斷了蜂糖梨樹的枝杈,我不知所措,所以向梨樹下跪。第二次下跪時是因為父親去世,他長跪在父親陵前,長跪在枯死的梨樹下。其次,這個題目也揭示了文章的主旨。這一跪中不僅有自責和愧疚,還有對父親的感恩。(共4分。每點2分)
17.答案示例:第③段描寫了父親為我摘梨子的情景,用“端過來,端過去”“站上去,跳下來”“摘了一個又一個”“滿頭大汗也顧不上擦”的動作描寫,寫出了父親對孩子的疼愛;(用“蹦蹦跳跳”“指來點去”“嘴里不停地嚷嚷”的動作描寫和“要吃這個,要吃那個”的語言描寫,寫出了我的天真,和在父親的寵愛下的幸福感受)第⑦段用“從來沒有怨言”“他總是這樣苦著自己,把他所能給我的一切都不加疑慮地給了我。”的議論,表達了我對父親默默付出,不求回報的感恩之情。這些描寫和議論都飽含感情,表現了我對父親的懷念與感恩,感人至深。(共7分。結合文中描寫、議論進行賞析各3分,表達1分)
【樹下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樹下》閱讀答案06-26
《樹下》閱讀答案15篇06-27
大榕樹下的相逢閱讀答案【精選】03-25
大榕樹下的相逢的閱讀答案06-07
蘇州中考記敘文閱讀《紅豆樹下》閱讀答案06-14
席慕容《槭樹下的家》閱讀題目及答案05-26
《向一棵梨樹下跪》閱讀答案06-16
《向一棵梨樹下跪》閱讀答案06-16
人生樹下原文閱讀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