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司馬錯論伐蜀閱讀答案解析與翻譯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我們有時需要做一些閱讀題,這時最離不開的就是閱讀答案了,閱讀答案是由資深教育者參與擬訂的。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自己的閱讀答案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司馬錯論伐蜀閱讀答案解析與翻譯,歡迎大家分享。
司馬錯論伐蜀
司馬錯與張儀爭論于秦惠王前,司馬錯欲伐蜀,張儀曰:“不如伐韓。”王曰:“請聞其說。”對曰:“親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轅、緱氏之口,當屯留之道,魏絕南陽,楚臨南鄭,秦攻新城宜陽,以臨二周之郊,誅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寶器必出。據九鼎,按圖籍,挾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聽,此王業也。今夫蜀,西僻之國也,而戎狄之長也,敝兵勞眾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為利。臣聞:‘爭名者于朝,爭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爭焉,顧爭于戎狄,去王業遠矣。”司馬錯曰:“不然,臣聞之,欲富國者,務廣其地;欲強兵者,務富其民;欲王者,務博其德。三資者備,而王隨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貧,故臣愿從事于易。夫蜀,西僻之國也,而戎狄之長,而有桀、紂之亂。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廣國也;得其財,足以富民。繕兵不傷眾而彼以服矣。故拔一國,而天下不以為暴;利盡西海,諸侯不以為貪。是我一舉而名實兩附,而又有禁暴正亂之名。今攻韓劫天子劫天子惡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義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請謁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韓,周之與國也。周自知失九鼎,韓自知亡三川,則必將二國并力合謀,以因于齊、趙,而求解乎楚、魏。以鼎與楚,以地與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謂‘危’,不如伐蜀之完也。”惠王曰:“善!寡人聽子。”
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號為侯,而使陳莊相蜀。蜀既屬,秦益強富厚,輕諸侯。
(選自《戰國策·秦策》)
10.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 今攻韓劫天子/劫天子惡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義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
B. 今攻韓劫天子/劫天子惡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義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
C. 今攻韓劫天子/劫天子/惡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義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
D. 今攻韓劫天子/劫天子/惡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義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
11. 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資:錢財,這里猶言“條件”。三資者備,指上文所言的廣地、富民、博德三者齊備。
B. 九鼎,相傳禹鑄九鼎,象征九州,夏、商、周三代視為國寶,是古代國家政權的象征。
C. “敝兵勞眾不足以成名”中“敝”與《燭之武退秦師》中“因人之力而敝之”的“敝”用法和意義相同。
D. 寡人,意為寡德之人,在文中是惠王自稱,春秋戰國時期君主常如此謙稱自己。
12.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文章以“司馬錯與張儀爭論于秦惠王前”一句交待了事件的起因,繼之雙方互陳觀點。最后以定蜀的結果對雙方看法的高下作了最后的裁定。
B. 司馬錯認為蜀國是西部偏僻的國家,西北少數民族的領袖,然而朝政卻像夏桀、商紂一樣混亂,以秦國的國力攻打它,就像驅使豺狼追逐羊群一般。
C. 張儀正面論證伐韓之利后,再從反面論證伐蜀之弊。蜀地偏僻,戎狄之長,荒遠貧瘠。勝了,“不足以成名”;取地“不足以為利”。無名無利,且“敝兵勞眾”,其弊大矣。并認為伐蜀將會毀了王業。
D. 秦惠王采納了司馬錯的意見,出兵進攻蜀國。蜀國歸附以后,秦國就更加強大富庶,看不起其他諸侯國了。
13.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爭焉,顧爭于戎狄,去王業遠矣。
(2)故拔一國,而天下不以為暴;利盡西海,諸侯不以為貪。
14. 針對張儀之論,司馬錯斬釘截鐵地用“不然”二字進行反駁,請概括他的理由。
【答案】
10. D
11. C
12. C
13. (1)現在三川之地和周室,就是天下爭名的朝堂爭利的集市,而大王不在這里爭奪,反而要與夷狄爭奪,這離帝王之業太遠了!
(2)所以攻取一國,但天下卻不認為我們殘暴;獲得蜀國的全部資財,各國諸侯不認為我們貪婪。
14. ①秦地小民貧,尚不具備成就王業的條件。②蜀有桀,紂之亂,易攻易伐,一舉數得,既有利又師出有名。③伐韓未必有利,又有挾天子的惡名,勢必迫使各諸侯國聯合抗秦,使秦處于危險的境地。
【解析】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現在卻想攻打韓國,劫持周天子,就劫持周天子而言,這是會招致人們唾棄的罵名,即使這樣,也未必得到什么好 處,而且還有不義的名聲;而攻打天下人都不希望攻打的地方,這實在是太危險。
“劫天子”是“惡名也”的判斷主語,中間可以斷開,排除AB;
“所不欲”所字結構,不斷開,且根據后文“此臣所謂‘危'”可知“危”是對前文情況的概括,省略了主語,單獨成句,前面應斷開,排除C。
故選D。
【1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化常識和實詞含義的能力。
C .“敝兵勞眾不足以成名”中“敝”是使動用法,“使……疲憊”;《燭之武退秦師》中“因人之力而敝之”的“敝”是動詞,損害的意思。兩者意義和用法不同。句意:使士兵疲憊,使百姓勞苦,卻不能以此來建立名望/依靠別人的力量而又反過來損害他。
故選C。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C. “并認為伐蜀將會毀了王業”此句對原文理解錯誤,原文是“去王業遠矣”,即“離帝王之業太遠了”。
故選C。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判斷句;“顧”,反而;“爭于戎狄”,狀語后置,“與戎狄爭;“去”,距離。
(2)“拔”,攻取;“以為”,認為;“利”,獲利;“盡”,全部。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據“欲富國者,務廣其地;欲強兵者,務富其民;欲王者,務博其德。三資者備,而王隨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貧,故臣愿從事于易”可知,秦地小民貧,尚不具備成就王業的條件。
根據“夫蜀,西僻之國也,而戎狄之長,而有桀、紂之亂。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廣國也;得其財,足以富民。繕兵不傷眾而彼以服矣。故拔一國,而天下不以為暴;利盡西海,諸侯不以為貪。是我一舉而名實兩附,而又有禁暴正亂之名”可知,蜀有桀,紂之亂,易攻易伐,一舉數得,既有利又師出有名。
根據“今攻韓劫天子劫天子惡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義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請謁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韓,周之與國也。周自知失九鼎,韓自知亡三川,則必將二國并力合謀,以因于齊、趙,而求解乎楚、魏。以鼎與楚,以地與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謂‘危’,不如伐蜀之完也”可知,伐韓未必有利,又有挾天子的惡名,勢必迫使各諸侯國聯合抗秦,使秦處于危險的境地。
參考譯文:
司馬錯和張儀在秦惠王面前展開爭論。司馬錯主張進攻蜀國,張儀說:“不如進攻韓國。”秦惠王說:“請讓我聽聽你們各自的理由吧。”張儀說:“我們先和魏國、楚國親近友好,結成同盟,然后出兵伊水、洛水、黃河三川之地。堵塞轘轅、緱氏兩個重要隘口,擋住屯留險要的道路,魏國斷絕南陽,楚國兵臨南鄭,秦國攻打新城、宜陽,直到兵臨東西二周都城的近郊,聲討周國君主的罪行,侵削楚國、魏國的土地。這樣的話,周國君主自知無法挽救,定會獻出傳國之寶九鼎的。秦國憑借九鼎,依照地圖戶籍,挾持周天子以號令天下,天下沒有敢抗拒的,這才是帝王的大業啊!如今蜀國只是西部偏僻的國家,西北少數民族的領袖。進攻蜀國,會使士兵疲憊,使百姓勞苦,卻不能以此來建立名望;即使奪取了那里的土地,也算不得什么利益。我曾聽說,爭奪威名要到朝廷去爭,爭奪利益要到市場去爭。現在三川之地和周室,就是天下爭名的朝堂爭利的集市,而大王不在這里爭奪,反而要與夷狄爭奪, 這離帝王之業太遠了!”司馬錯說:“不對!我聽說:想使國家富裕,必須開拓國家疆土;想使軍隊強大,必須使人民富足;想建立帝王之業,必須博施德政。只有這三者都具備了,王業才會隨之而來。現在大王統治的國家,地方小,百姓窮,所以我希望先辦容易的事情。蜀國是西部偏僻的國家,西北少數民族的領袖,然而朝政卻像夏桀、商紂一樣混亂,以秦國的國力攻打它,就像驅使豺狼追逐羊群一般。取得蜀國的地盤,足以使秦國的疆土擴大;得到蜀國的錢財,足以使秦國的百姓富足。只要休整軍隊,而不傷及民眾,蜀國就已降服。所以,攻取一國,而天下人不認為我們強暴,獲得戎狄的全部資財,各國諸侯不認為我們貪婪。這樣,我們就可一舉兩得,名利雙收,而且還會取得禁除暴虐,制止昏亂的名聲。現在卻想攻打韓國,劫持周天子,就劫持周天子而言,這是會招致人們唾棄的罵名,即使這樣,也未必得到什么好處,而且還有不義的名聲;而攻打天下人都不希望攻打的地方,這實在是太危險,我請求大王允許我說明其中的緣故吧。周朝是天下諸侯國國君的宗室;韓國是周朝結交的友好國家。如果周朝知道自己會失去九鼎,韓國知道自己會喪失三川之地,那么,他們一定會團結一致,齊心協力,以對付秦國,而且還會背靠齊國、趙國。并向楚國、魏國求救。如果周朝把九鼎給楚國,韓國把三川之地給魏國,大王制止不了他們這樣,這就是我所說的伐韓危險的緣故。相比之下,不如進攻蜀國才是萬全之策啊!”秦惠王說:“好!我聽從您的建議。”
秦國最終起兵伐蜀。用了十個月的時間攻取蜀地,于是蜀國被平定。將蜀國君主的稱號更改為侯,又委任秦國大臣陳莊為蜀相。蜀國既已附屬于秦國,秦國就更加強大了,因而就更輕視諸侯各國了。
相關閱讀
劉晏傳 劉晏初為轉運使,常以厚直募善走者,覘報四方物價。雖遠方不數日皆達使司。食貨輕重之權,悉在掌握,國家獲利,而天下無甚貴甚賤之憂。 晏又以為戶口滋多,則賦稅自廣,趙王以李牧為將,伐燕,取武遂、方城。李牧者,趙之北邊良將也,嘗居代、雁門備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輸入莫府,為士卒費。日擊數牛饗士;習騎射,謹烽火,多間諜,為約曰
太宗貞觀八年。初,吐谷渾可汗伏允遣使入貢,未返,大掠鄯州而去。上遣使讓之征伏允入朝稱疾不至仍為其子尊王求昏上許之令其親迎尊王又不至乃絕昏伏允年老,信其臣天柱王之謀
文言文《張嶷傳》出自欄目《文言文大全》,其詩文如下: 【原文】 張嶷字伯岐,巴郡南充國人也。弱冠為縣功曹。先主定蜀之際,山寇攻縣,縣長捐家逃亡,嶷冒白刃,攜負夫人,文言文《牛首馬肉》選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詩詞原文如下: 【原文】 景公好婦人而丈夫飾者,國人盡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飾者,裂其衣,斷其帶。裂其衣斷帶相望而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頸,委命下吏。乃
【司馬錯論伐蜀閱讀答案解析與翻譯】相關文章:
司馬錯論伐蜀文言文及翻譯02-21
司馬錯論伐蜀文言文賞析08-05
去蜀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03-01
《齊欲伐魏》的閱讀答案及翻譯04-18
武王伐紂閱讀答案及翻譯07-01
《連處士》閱讀答案及解析翻譯08-16
《司馬穰苴傳》閱讀答案及翻譯07-03
小學語文《智伯伐趙》閱讀答案及翻譯04-26
《唐才子傳》的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