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陽樓閱讀答案
在學習和工作中,我們最不陌生的就是閱讀答案了,閱讀答案是由資深教育者參與擬訂的、對有關閱讀題所做的解答。那么你知道什么樣的閱讀答案才能有效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登岳陽樓閱讀答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登岳陽樓閱讀答案1
《望洞庭》是唐代詩人劉禹錫所作的一首山水小詩。此詩通過對洞庭湖高曠清超的描寫,充分表現出詩人的奇思異采。閱讀下面兩首古詩,完成8-9題。(7分)
登岳陽樓 望洞庭
杜甫 劉禹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湖光秋月兩相和,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潭面無風鏡未磨。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遙望洞庭山水色,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白銀盤里一青螺。
注:①潭面:指湖面。②鏡:古人的鏡子用銅制作、磨成。
8.上述兩詩描寫的都是洞庭湖的景象,同中有異,請自選角度簡要分析。(5分)
同:
異:
9.同樣是遠眺洞庭,二位詩人有怎樣不同的心境?(2分)
答案僅供參考:
8.(5分)同:都描寫了洞庭湖的遼闊景象,景色宏偉壯麗。(僅答“遼闊”或“宏偉”也可,2分)異:①從景物特點上看,杜詩中的洞庭湖氣勢磅礴,意境闊大;而劉詩中的湖面平和靜美,清澈明凈。②從語言上看,杜詩顯得雄渾豪放,而劉詩則顯得清新優美。③從手法上看,杜詩虛實(實景與想象)結合,而劉詩設喻巧妙。或:杜詩支用了對偶、夸張的修辭手法,突出了洞庭湖的'壯闊,而劉詩則通過比喻來表現洞庭湖的秀美。(可從以上任一角度作答,寫明兩詩的區別,意思對即可,3分)
9.(2分)《登岳陽樓》表現了詩人孤獨、悲傷的心境昨憂國憂民的情懷;《望洞庭》表現了詩人恬淡、平和的心境,蘊含了喜悅贊美之情。(心境懷情懷答對其一,意思對即可。每詩1分,計2分)
登岳陽樓閱讀答案2
登岳陽樓(其一)
(宋) 陳與義
洞庭之東江水西, 簾旌①不動夕陽遲。
登臨吳蜀橫分地②,徙倚③湖山欲暮時。
萬里來游還望遠, 三年多難④更憑危。
白頭吊古風霜里, 老木滄波無限悲。
【注】①簾旌(jīng):酒店或茶館的招子。②吳蜀橫分地:三國時吳國和蜀國爭奪荊州,吳將魯肅曾率兵萬人駐扎在岳陽。橫分,這里指瓜分。③徙(xǐ)倚(yǐ):徘徊。④三年多難:公元1126年(宋欽宗靖康元年)春天北宋滅亡,到寫此詩時已有三年。憑危:指登樓。
1.有人認為 “‘簾旌不動夕陽遲’這一句是全詩寫景濃墨重彩的一筆,看似平常,實則細膩”,請試作賞析。(5分)
2.有人說,雖同為悲秋傷懷,但陳詩不若杜甫深廣。請結合《登高》分析這樣說的理由。(6分)
參考答案
1、 作者運用了遠近結合、動靜相生的手法。(2分)“簾旌”為近景,“夕陽”為遠景,近景遠景合而為一,可以想見詩人的視線由近及遠地掃描,逐漸放開,融入那蒼茫的暮色中。不動的簾旌,表明湖面風平浪靜;遲落的.夕陽,提示著傍晚的安詳。詩句描繪了靜謐而慘淡的夕陽入山圖,為下文抒情鋪墊了凄涼的基調。(3分)
2、杜詩(《登高》)主題(感情)更深廣。(1分)陳詩側重表現亡國之臣心中的憤懣。雖然此詩也抒發華年不再,生命短暫的暮年感傷,但著重表現的是逃難之危境,吊古之悲情,以“老木滄波”喻“己悲”之愁緒。(3分)而杜詩則把個人顛沛流離、老病多愁的感傷建立在憂國憂民、擔憂社會時局的高尚的個人情操基礎之上,即使在身老病重、孤舟漂泊之際老杜仍心系國家、擔憂時局、憐憫蒼生,故感情更顯深廣。(2分)(只要答到類似“陳詩側重表現個人之悲:亡國之痛、萬里漂泊、年華空老;而杜詩則將個人之悲融入家國之悲,且更凸現家國之悲”即可)
登岳陽樓閱讀答案3
登岳陽樓二首(其一)①
陳與義
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
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
萬里來游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
白頭吊古風霜里,老木滄波無限悲。
再登岳陽樓感慨賦詩
陳與義
岳陽壯觀天下傳,樓陰背日提綿綿。
草木相連南服②內,江湖異態欄干前。
乾坤萬事集雙鬢,臣子一謫今五年。
欲題文字吊古昔,風壯浪涌心茫然。
【注】①公元1122年,陳與義升任符寶郎,但不久就被貶為陳留酒監。公元1127年4月,金兵攻破開封,北宋滅亡,宋高宗南逃建立南宋。陳與義自陳留南遷避難,流落洞庭,其間多次登岳陽樓,先后寫下《登岳陽樓二首》與《再登岳陽樓感慨賦詩》。②南服:南方較偏遠地區。
14 .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兩首詩歌首聯都照應題目,直接寫岳陽樓,但切入點不同,前者以岳陽樓的位置切入,后者強調其影響力。
B .兩首詩歌頷聯都緊承首聯,描寫詩人登樓的所見所想。但前者借助“吳蜀”一詞使詩歌更具歷史厚重感。
C .兩首詩都融登樓、觀景、抒情為一體,在意境營造和情感抒發上特點鮮明,與杜甫“沉郁頓挫”的風格相似。
D .兩首詩歌的創作背景基本相同。但從頸聯看,前者不遠萬里來游覽與后者雙鬢斑白相較,多了輕松閑適之情。
15 .兩首詩歌尾聯所表達的情感有何異同?請簡要分析。
答
14 .D
15.相同點:憑吊歷史之情。“白頭吊古風霜里”和“欲題文字吊古昔”都明寫“吊古”,即詩人想要寫詩文來憑吊往古之人事的情懷。
不同點:①《登岳陽樓二首(其一)》表達了年華逝去、人生遲暮(衰老)之悲。詩人以“白頭”直寫自己的衰老,同時以“風霜”和“老木”加以襯托。②《再登岳陽樓感慨賦詩》表達了亡國之后漂泊流徙的前途渺茫之感。詩人借景抒情,面對風壯浪涌的長江、洞庭,想到個人和國家的前途未卜,心緒茫然。
【解析】
14 .本題考查學生綜合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
D.“ 不遠萬里來游覽”和“多了輕松閑適之情”錯,結合詩句及注釋,此時北宋滅亡,詩人南遷避難。“萬里來游”只是萬里逃難的委婉說法,因而“輕松閑適”也是錯誤的`。
故選D 。
15 .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登岳陽樓二首(其一)》“白頭吊古風霜里,老木滄波無限悲”詩的最后一聯,顧影自憐,以無限悲涼的身世之慨收束全篇。此時,詩人已屆四十,到了不惑之年,所以言“白頭”;不說傷今,而言“吊古”,含蓄蘊藉,意味深長;“風霜”明指自然事物,實喻社會現實,語意雙關;而“老木滄波”更是包裹詩人形象的一件外衣,無限悲恨。這一聯似乎是詩人自語,未老先衰頭已白,為國事,為家事,為自己,為那些與自己一樣國破家亡的同鄉們焦慮、憂愁,吊古傷今,感懷傷時,表達了年華逝去、人生遲暮(衰老)之悲。
《再登岳陽樓感慨賦詩》尾聯“欲題文字吊古昔,風壯浪涌心茫然”想要題幾句詩憑吊古人,江風很大,波浪涌動,我的心不知所措。詩人吊古傷己,借景抒情,面對風壯浪涌的長江、洞庭,抒發身世之感,家國之恨的感慨。
根據以上分析,從相同點和不同點兩個角度分析所表達的情感。
登岳陽樓閱讀答案4
再登岳陽樓感慨賦詩①
陳與義
岳陽壯觀天下傳,樓陰背日堤綿綿。
草木相連南服②內,江湖異態欄干前。
乾坤萬事集雙鬢,臣子一謫今五年。
欲題文字吊古昔,風壯浪涌心茫然。
【注】①宋欽宗靖康二年(1126)春,金軍攻破東京(今河南開封),擄徽宗,欽宗二帝,北宋滅亡,史稱“靖康之難”。陳與義1124年被貶在陳留(在今河南開封東南)做監酒稅的小官,靖康之難發生后,流離失所,后流亡到洞庭湖。此詩寫于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秋。②南服,指南方。
14.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樓陰”指樓的北面,“背日”也指樓的北面,點明觀景角度:站在樓前面向遠處眺望。
B.頷聯繼續寫登樓所見景色。“江湖異態”寫出倚欄遠眺,江水與洞庭湖水不同,異態紛呈。
C.頸聯意思是:詩人被貶官迄今已有五年,“靖康之難”后,宋室南遷,詩人顛沛流離,雙鬢已白。
D.尾聯中用“風壯浪涌”,即寫出水勢湍急洶涌,同時也表明詩人此時心潮起伏如波濤洶涌。
15.古代文人有“登高必賦”的傳統,下列詩句不屬于登高題材作品的一項是()
A.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
B.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C.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D.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16.請結合詩句,具體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17.有學者盛稱“乾坤”一聯為“學杜而得其骨”者,為家國之憂而心碎,而頭白,正是杜詩與陳詩共具的思想特色。結合這首詩,聯系自己的閱讀體驗,談談你對這種思想特色的認識。
答案:
14.A
15.B
16.①“堤綿綿、草木相連、江湖異態”,詩人登高遠眺,看到岳陽樓周圍的壯闊景觀:江堤曲折,草木連綿不斷,江水、湖水形態各異,風高浪急。表達了詩人內心的起伏不定與悵然迷惘,以壯景襯哀情,壯觀之景使人產生飄零之感。②“乾坤萬事集雙鬢,臣子一謫今五年”,詩人觸景傷情,引發了國破家亡、流離失所后的遷謫之恨。③“吊古昔、心茫然”,詩人憑吊歷史,內心茫然惆悵,引發了家國之愁。
17.示例:從全詩看“乾坤”二字下得沉痛,整個天地都聚于作者筆下,本是壯闊;不過這“乾坤”中的愁緒也都聚攏了過來,“萬事集雙鬢”,鬢發必白;何況“臣子一謫今五年”,心中涌起的波濤必不是喜悅與興奮,聯系詩人生平及時代背景便可知那涌動著的必有家國之憂。在這一點上,陳與義此詩表現出與杜甫相同的思想特色:自覺地將自己與國家、歷史和天下聯系起來,表現了讀書人的社會良知和悲憫之心。想一想,歷史哪一次革命哪一次護國不都是因為那些以天下為己任的有識之士的努力才開始,才成功的.?譚嗣同說:“中國自古以來未嘗有為變法而流血者,那就從我開始吧。”他的鮮血雖未獲得直接的成果,但他的鮮血為后來者堵上了一條錯誤道路,他以自己的生命給后人獻上了精神的良藥。有了這樣的思想,我們才不會陷入小我的利益之圈難以自拔,我們的社會才能一步步前進。所以,我認為這種“以天下為己任”的思想值得珍惜,應好好繼承。
解析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主要集中對詩意、詩的思想主旨、詩的語言、技巧、結構等內容的考核,解答時首先要讀懂詩,然后將各個選項帶入原詩句中進行分析即可。A項“站在樓前”不對,根據題目“再登岳陽樓”可知,整首詩是作者登上岳陽樓的所見所感,所以觀景角度應是“站在樓上俯視”。故選A。
【15題詳解】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解答此題,要求學生了解相關詩句,并準確識記詩詞的出處。A出自辛棄疾的《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B出自杜牧的《寄揚州韓綽判官》,C出自王之渙的《登鸛雀樓》D出自杜甫的《登高》。故選B。
【16題詳解】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的基本能力。答題時要注意結合詩中標題、注釋和詩中表情達意的重點句子作答,重點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詩歌中的重點詞語,這樣就能和給的答案無限接近。還要關注詩歌的抒情方式,根據抒情方式分析情感,并注意,一般詩歌的情感都要求結合詩句分析,答題時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棄詩句。
從注釋看,本詩屬于南宋詩詞中比較典型的抒發“國破家亡”情感的題材。一二聯以寫景為主,涉及到的術語為“以樂襯哀,寓情于景”;三四聯以抒情為主,涉及的術語為“直抒胸臆”,抓住關鍵詞“雙鬢”“謫”“茫然”,再輔以對詩句的解釋即可組織答案。
17、首先要正確解讀題干中的“思想特色”:中國古代文人總是自覺地將自己與國家、歷史和天下聯系起來,表現讀書人的社會良知和悲憫之心。然后再聯系本詞和閱讀體驗談認識。
【翻譯】
岳陽樓的壯觀天下聞名,站在樓北眺望,長江堤壩連綿不絕。蒼翠的草木連綿不絕延伸到偏遠的南方,可惜眼前的山河已換了主人。我被貶謫現在已經五年了,亡國之痛,謫臣之恨,都表現在我變白的雙鬢上。想要題幾句詩憑吊古人,江風很大,波浪涌動,我的心不知所措。
詩的前四句著力描繪岳陽樓周圍景色;后四句承接前四句抒發身世之感,家國之恨的感慨。縱觀全詩,詩人俯仰今古,傷時感世,含蓄深遠,氣象渾厚,格調沉郁。
登岳陽樓閱讀答案5
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二首(注)
黃庭堅
投荒萬死鬢毛斑,生入瞿塘滟亍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陽樓上對君山。
滿川風雨獨憑欄,綰結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當湖水面,銀山堆里看青山。
(注)這兩首詩是詩人被貶四川多年后,遇赦返回家鄉分寧(今江西修水)途中,行至岳陽樓時所作。
14、下列對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投荒”凸顯了自然環境的艱險,“萬死”以夸張的手法,突出了詩人處境的艱難。“鬢毛斑”強調自己年事已高。
B.“未到江南先一笑”中的“江南”指代詩人的.家鄉,“先”表時序上在先,強化了情感,“笑”意蘊豐富,用語精當。
C.“滿川風雨”,隱指作者所處的惡劣的政治形勢。“綰結湘娥十二鬟”運用了比喻手法,寫出了湖中君山的空饜憷觥
D.第二首詩的后兩句實寫詩人在湖面上觀賞君山的情景,寫出了湖面浪峰滔天,青山相應,煙波浩渺的壯闊之景。
15、這兩首詩歌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答案:
14、D.“后兩句實寫詩人在湖面上觀賞君山的情景”錯誤。第二首詩的后兩句不是實寫,是虛寫,作者想象在湖風撲面白浪掀天的波心浪峰上,細細觀賞君山的情景。
15、①劫后重生的慶幸。“生入瞿塘滟亍保宋約涸誒ツ押竽芑鈄嘔乩炊械角煨搖
②遇赦歸家的喜悅。“未到江南先一笑”,還沒有到江南的家鄉就已欣然一笑。
③不畏磨難的豁達與灑脫。雖”投荒萬死”,但仍然能“一笑“面對苦難;面對“滿川風雨”,他還興致勃勃地憑欄觀賞湖山勝景。
登岳陽樓閱讀答案6
登岳陽樓二首(其一)
陳與義
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
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
萬里來游還望遠,三年①多難更憑危。
白頭吊古風霜里,老木滄波無限悲。
【注釋】①三年:公元1126年春天北宋滅亡,到寫此詩時已有三年。
15 .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首聯寫岳陽樓的地理位置,先從大處著墨,以洞庭湖和長江為背景,在一個宏觀視野中隆重推出岳陽樓。
B .頷聯上句也寫到了登臨的地理位置,卻加入了厚重的歷史感;下句緊承首聯,寫黃昏時分登樓觀景,卻融入了些許悵惘之情。
C .頸聯中“萬里來游”不過是萬里逃難的委婉說法;“更憑危”寫出詩人面對國勢危局時心中的無限感慨。
D .尾聯選取“老木”“滄波”兩個典型的意象,與詩人白發蒼蒼、飽經風霜的形象互為映襯,含蓄蘊籍,意味深長。
16 .陳與義是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詩人,詩尊杜甫。紀曉嵐也評價陳與義的`詩歌“真逼老杜”(《詩藪》外編卷五)。請結合本詩和杜甫的詩歌具體分析。
答
15 .C
16.①意境相似:杜甫《登岳陽樓》中“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登高》中“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等詩句,意境雄渾宏闊。陳詩首聯從大處著墨,將岳陽樓置于廣闊的洞庭湖、滾滾的長江水的背景下,視野宏觀,意境闊大。
②筆法相似:杜甫《登高》用“萬里”對“百年”,從空間、時間兩方面著筆,收到了雙重疊加的藝術效果。陳詩用“萬里”對“三年”,有異曲同工之妙。
③形象相似:杜甫遭逢亂世,漂泊流徙、老病孤愁。陳與義遭遇亡國之難,憔悴悲愁,飽經風霜。兩位詩人的人生境遇化而入詩,便有了相似的抒情主人公,“老病”“繁霜鬢”與“白頭”“風霜”相似。
④感情相似:杜甫憂國憂民,登岳陽樓而“憑軒涕泗流”,陳與義登岳陽樓,“憑危”“吊古”,惹恨添愁,勾起了他滿腹的家國之恨、漂泊之愁。
【解析】
15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古詩內容的能力。
C.“ 面對國勢危局”錯誤。“憑危”,指登樓。“憑”,靠著。“危”,指高處,并非指“國勢危局”。
16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鑒賞作品的手法的能力。
題目中“陳與義詩尊杜甫”和紀曉嵐的評價“真逼老杜”意在說明陳與義寫詩風格與杜甫相似,作答時可以從意境、手法、形象、感情等多方面加以分析。
杜甫《登岳陽樓》中選用“吳楚”“乾坤”等意象來寫洞庭湖水的浩瀚無邊,《登高》中用“無盡”形容落木蕭蕭,“無邊”形容江水滾滾,意境雄渾壯闊。陳詩通過寫“洞庭”和“長江”來寫岳陽樓,湖水寬廣,江水滾滾,以此作背景,視野開闊,意境宏達。可見,二者寫詩意境相似。
杜甫《登高》頸聯“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中,“萬里”寫其常年客居異地,一路輾轉漂泊,“百年”寫一生時光流逝,疾病纏身,從空間、時間兩方面著筆,內容豐富,加強了藝術效果。陳詩頸聯“萬里來游”中“萬里”寫空間,“三年多難”寫時間,雙重疊加,與杜詩有異曲同工之妙,增強了藝術效果。可見,二者寫詩筆法相似。
杜甫曾遭逢安史之亂,《登高》中“萬里”“常作客”“百年多病”“繁霜鬢”等詞寫自己多年漂泊西南天地間,輾轉遷徙,年老多病,愁苦不堪。陳詩《登岳陽樓》作于北宋滅亡三年之際,“白頭”“風霜”等詞寫出了遭遇國難,飽經風霜,容顏憔悴,內心悲愁。兩人人生境遇相近,故其創作的詩中抒情主人公相似。可見,二者寫詩形象相似。
杜詩《登高》中“悲秋”“艱難”既感嘆國運不濟,又感慨人生悲苦;登岳陽樓而“憑軒涕泗流”,憂國憂民。陳詩《登岳陽樓》中“憑危”“吊古”“無限悲”寫作者登高所見,木老波蕩,吊古傷今,不免生家國之恨、漂泊之愁。可見,二者寫詩感情相似。
登岳陽樓閱讀答案7
李 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注釋]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陽而作此詩。
8.詩歌第二聯中有兩個字用得好,請分別指出并加以賞析。(6分)
9.從頸聯看,詩人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寫出了岳陽樓的什么突出特點?抒發了作者什么情感?(5分)
參考答案:
8.分別是“引”“銜”。(2分)“引”“銜”運用擬人手法,形象地寫出了大雁頗賦人情,將詩人的愁心帶走;山懂得人的`心意,把好月送來,與詩人共享。(4分)
9.運用夸張的手法,形象地寫出岳陽樓的突出特點“高”。(3分)抒發了作者遇赦后登上岳陽樓歡樂喜悅、超脫豁達的情感。(2分)
登岳陽樓閱讀答案8
(三)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第12-14題。(8分)
登岳陽樓(其一)①
(宋)陳與義
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
登臨吳蜀橫分②地,徙倚③湖山欲暮時。
萬里來游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
白頭吊古風霜里,老木滄波無限悲。
[注釋]①北宋靖康二年四月,金兵攻破開封,北宋滅亡。被貶在陳留的陳與義南逃到洞庭湖,多次和朋友一起登岳陽樓,飲酒賦詩感慨時事,其中就有兩首《登岳陽樓》詩。②橫分:瓜分。③徙倚:徘徊。
12.從題材或寫作內容角度看,下列說法最不正確的一項是()。(1分)
A.寫景抒情B.羈旅生活
C.憑吊懷古D.送別
13.下列對這首詩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首聯交代了樓的位置、登樓的時間,描寫了登樓時湖面風平浪靜的景象。
B.頷聯描寫登樓后,作者面對傍晚時分的湖山勝景留戀忘返。
C.頸聯中的“萬里”是夸張虛寫,“三年”則是真實的輾轉逃難時間。
D.尾聯中的“老木滄波”是簡化版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14.本詩是怎樣表現作者情感的?請結合具體詩句依次加以分析。(5分)
答案:
(三)12-14題(8分)
12.D(1分)
13.B(2分)
14.(5分)首聯寫作者登上岳陽樓放眼望浩渺的長江和洞庭湖,看湖面風平浪靜,看夕陽緩緩西下,看簾旌靜靜低垂。此時的心情輕松平和。
頷聯寫作者想到這里曾是吳國和蜀國征戰之地,想到當下國家危亡,自己流離失所,即使面對湖山勝景,內心的惆悵、憂愁之情油然而生。
頸聯中寫自己顛沛流離,歷時三年,歷經萬里,期間的苦難深重,悲痛難抑。加上登樓望遠勾起思家之情,高樓憑欄更生孤苦、危險之感。層層悲苦情感疊加,悲何如哉!
尾聯是前面積壓的悲苦之情的總爆發,像火山噴發難以抑制。“無限悲”道出了苦難的深重與綿長。眼前景只是令人生悲的風霜、落盡樹葉的蒼老枝干和浩瀚無際的長江洞庭。登樓的人是國破家亡亡命天涯的白發老者。觸景生情,痛苦無限疊加,痛不能堪。
(評分說明:學生的回答重在點明各聯的情感并有一些說明即可,不求全面完整。)
登岳陽樓閱讀答案9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唐)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唐)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22、兩首詩所寫的季節分別是________和________。
23、賞析兩首詩中“月”的不同。
【答案】
22、(1)暮春
(2)秋天
23、《聞》詩中的“月”,是詩人對友人思念的寄托物,《與》詩中的“月”,有期待團圓美好之意。
【解析】
【22題詳解】
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思想內容的能力。理解詩歌內容做到五必看:①必看題目(題目常常是詩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詩的內容);②必看作者(知人論世,了解作者風格);③必看注釋(可以借此了解詩歌的感情基調,難懂的知識典故,有時答案也在其中);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詩眼常常在此.詩歌鑒賞也常常是名句的鑒賞);⑤必看題干。(題干的`指向性很強,必須看清要求,必須結合原詩內容、題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闡述概念。答案必須有針對性、指向性,一定要問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給什么,這一點非常重要,可謂重中之重)。第一首,“楊花落盡”可見是暮春時節;第二首,“雁引愁心去”中有“雁去”,可見是秋天來臨。
【23題詳解】
本題考查考生對古代詩歌意象與思想情感的比較鑒賞能力。解答此類題型,考生要借助詩歌中的“注釋”“標題”“意象”“詩眼”以及“景與情的關系”來理解詩詞意象的含義及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或主旨。《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是贈友詩,表達對友人的思念之情。《與夏十二登岳陽樓》是登樓詠懷詩。兩首都選擇了“月”這一意象。由于兩詩所表達的情感不同,“月”這一意象,所表達的情感也不同。《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詩的月,是詩人對友人思念的寄托物,月亮分照兩地,詩人期待能把因飄零與思念化作的愁緒,通過明月帶給友人。《與夏十二登岳陽樓》詩寫“月出山口”,一方面是為了襯托樓高,另一方面也寫出了月亮帶來了團圓美好之意,寫出了超脫豁達,豪情逸志。
登岳陽樓閱讀答案10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注釋
下榻:指留宿處。
行杯:浮杯,流觴。
回:回蕩,擺動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陽而作此詩。
相關試題
(1)詩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寫作雁別秋江去。你認為哪一句更妙,為什么?
(2)對第三聯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所運用的藝術表現手法作簡要分析。
3.詩人筆下的岳陽樓最突出的特點是什么?抒發了詩人的什么情感?
4.人們評詩時常用詩眼的說法。你認為本詩第二聯的兩句詩中,詩眼分別是哪個字?為什么?請結合全詩簡要賞析。
(5)詩歌沒有一句描寫樓高,卻處處顯出樓高,不露斧鑿痕跡,可謂渾然天成,巧奪天工。試作簡要分析。(9分)
(6)詩中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寫作雁別秋江去。人們普遍認為雁引愁心去要比雁別秋江去更好。請你把兩句作以比較,說說前句好在哪里?
(7)結合詩歌的表現手法,談談詩人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閱讀答案
1.雁引愁心去運用了擬人手法,寫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興心情。這一句寫大雁有意為詩人帶走愁心,下句寫君山有情為詩人銜來好月,愁去喜來,互相映襯。引愁心比別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穎。(意思對即可)
2.第三聯運用夸張手法寫出了岳陽樓高聳入云的情狀,同時這兩句詩想像神奇,在云間連榻,在天上行杯,寫出了詩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詩人分明也有些醉意了。
3.詩人筆下的岳陽樓最突出的特點是高。情感是歡樂喜悅,超脫豁達。
4.詩眼分別引銜。引形象地寫出了大雁懂得人情,把愁心帶走的情境;銜形象地寫出了山懂得人的心意,把好月送來,與詩人共享歡樂的情境。
(5)①首聯寫岳陽盡、川迥、洞庭開,極寫渺遠遼闊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詩人立足之高。②頸聯寫詩人在岳陽樓住宿,飲酒,仿佛在天上云間一般,這里用夸張的手法寫出岳陽樓高聳入云的`狀態。③尾聯寫詩人醉后的感受。樓高風急,涼風四起,著筆仍然在寫樓高。(每個要點3分)
6.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引有帶走的意思,說大雁有意為詩人帶走愁心,君山有情為詩人銜來好月,愁去喜來,互相映襯,情趣盎然。雁別秋江去只是寫雁兒冷漠地離別秋江飛去,缺乏感情色彩,形象也不夠生動活潑。
7.整首詩運用對偶、夸張和襯托等手法,寫出岳陽樓的宏偉,表達了詩人歡樂和喜悅的心情。
譯文
登上岳陽樓,遠望天岳山南面一帶,無邊景色盡收眼底。江水奔向茫茫遠方,洞庭湖面浩蕩開闊,汪洋無際。
雁兒高飛,帶走了憂愁心頭的苦悶;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銜來了團圓美好之月。
在岳陽樓上住宿、飲酒,仿佛在天上云間一般。
樓高風急,高處不勝寒。醉后涼風四起,涼風習習吹人,衣袖翩翩飄舞。
賞析:
759年(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陽,秋季作這首詩。夏十二,李白的朋友,排行十二。岳陽樓坐落在今湖南岳陽市西北高丘上,西面洞庭,左顧君山,與黃鶴樓、滕王閣同為南方三大名樓,于716年(開元四年)擴建,樓高三層,建筑精美。歷代遷客騷人,登臨游覽,莫不抒懷寫志。李白登樓賦詩,留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篇章,使岳陽樓更添一層迷人的色彩。
寫作背景詩人首先描寫岳陽樓四周的宏麗景色: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岳陽,這里是指天岳山之南一帶。天岳山又名巴陵山,在岳陽縣西南。登上岳陽樓,遠望天岳山南面一帶,無邊景色盡收眼底。江水流向茫茫遠方,洞庭湖面浩蕩開闊,汪洋無際。這是從樓的高處俯瞰周圍的遠景。站得高,望得遠,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這一盡、一迥、一開的渺遠遼闊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詩人立足點之高。這是一種旁敲側擊的襯托手法,不正面寫樓高而樓高已自見。
李白這時候正遇赦,心情輕快,眼前景物也顯得有情有意,和詩人分享著歡樂和喜悅: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詩人筆下的自然萬物好像被賦予生命,雁兒高飛,帶走了詩人憂愁苦悶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銜來了團圓美好之月。雁引愁心去,《文苑英華》作雁別秋江去。后者只是寫雁兒冷漠地離別秋江飛去,缺乏感情色彩,遠不如前者用擬人化手法寫雁兒懂得人情,帶走愁心,并與下句君山有意銜好月來互相對仗、映襯,從而使形象顯得生動活潑,情趣盎然。山銜好月來一句,想象新穎,有獨創性,著一銜字而境界全出,寫得詭譎縱逸,詼諧風趣。
詩人興致勃勃,幻想聯翩,恍如置身仙境: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在岳陽樓上住宿、飲酒,仿佛在天上云間一般。這里又用襯托手法寫樓高,夸張地形容其高聳入云的狀態。這似乎是醉眼蒙眬中的幻景。詩人是有些醉意了: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樓高風急,高處不勝寒。醉后涼風四起,著筆仍在寫樓高。涼風習習吹人,衣袖翩翩飄舞,儀表瀟灑自如,情調舒展流暢,態度超脫豁達,豪情逸志,溢于言表。收筆寫得氣韻生動,蘊藏著濃厚的生活情趣。
整首詩運用陪襯、烘托和夸張的手法,沒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寫樓高,句句從俯視縱觀岳陽樓周圍景物的渺遠、開闊、高聳等情狀落筆,卻無處不顯出樓高,不露斧鑿痕跡,自然渾成,巧奪天工。
登岳陽樓閱讀答案11
登岳陽樓
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閱讀題目
15、下列對這首唐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首聯借“昔”“今”二字展開思路,拉開時間的帷幕,寫早聞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實現目睹名湖的愿望,直接抒發了實現夙愿后的喜悅之情。
B.頷聯兩句緊扣上聯的“水”字,雖然沒有出現“水”字,卻能讓讀者感受到洞庭湖浩瀚無際的磅礴氣勢,闊大意境,景色的宏偉奇麗。
C.頷聯和頸聯,都是由觀景引出,只不過頷聯以觀景所見為主,頸聯以觀望所見而引起的聯想為主,兩者的內涵方面是一脈相通的。
D.這首詩意境開闊宏麗,表現手法多樣,尤其是尾聯運用了抒情寫法,揭示了詩人的內心世界,開拓了作品的意境。
16、杜甫在面對煙波浩渺的八百里洞庭時“憑軒涕泗流”,請簡要分析這淚水中包含了詩人的`哪些情感?(6分)
參考答案
15、A(“直接抒發了實現夙愿后的喜悅之情”錯誤。表面看似有初登岳陽樓的喜悅,實質是抒發早年志向至今尚未實現、憂國憂民、傷時傷世的感慨。)
16、①舉目無親的孤苦。②年老多病,以孤舟為伴的凄涼。③對國家動蕩不安和戰亂不休的悲傷。(6分,一點2分)
登岳陽樓閱讀答案12
【原文】:
登岳陽樓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閱讀訓練】
一、
1.這首詩中寫景的是哪幾句?這幾句詩有什么特點?請作簡要分析。
2.對這首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聯寫自己早就對洞庭湖充滿向往,為下文蓄勢。
B.頷聯用寫洞庭湖的闊大,意境宏麗。
C.頸聯是詩歌意旨所在,寫自己的身世,表現自己的處境凄涼落寞。
D.尾聯筆鋒一轉,表現作者憂國憂民的情懷。
3. 在《登岳陽樓》中由個人身世轉寫國事危難,感傷涕零的詩句是:____ ,________ 。
4. 說到洞庭湖,我們都會想起唐詩中寫得最好的兩處名句:一是“”出自孟浩然的“_______ ,___ ”《臨洞庭湖贈張丞相》,一是“_____ ,_____ ”,出自杜甫的《登岳陽樓》。他們都以大胸襟、大手筆,寫出了洞庭湖的大氣象、大氣魄。
5.賞析頷聯。
6.“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一句中“坼”和“浮”有何妙處?
7.“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8.面對浩渺的洞庭湖,詩人只是感嘆自己的身世嗎?從哪句詩可以看出?
9.結合作者的個人經歷,談談你對“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這兩句詩的理解。
10.請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本詩頷聯所寫的景象。(2分)
11.全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二、
(1) 作者登樓為什么會老淚縱橫?可看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3分)
(2)頷聯寫在岳陽樓上看到的雄奇壯觀景象,頸聯寫的卻是自己身世的孤苦和處境的凄涼,兩者對于表達中心思想分別有什么作用?(4分)
(3)詩中“乾坤”一詞的意思是。(2分)
(4)“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兩聯表達了作者哪些感情?(4分)
【參考答案】
一、
1、答:寫景的詩句是:“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這兩句詩既是寫實,又寓想像,一“坼” 一“浮”,把洞庭湖的氣象描繪得壯麗而又生動。
2、C
3、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4、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5、“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說廣闊無邊的洞庭湖水,劃分開吳國和楚國的疆界,日月星辰都象是整個地飄浮在湖水之中一般。只用了十個字,就把洞庭湖水勢浩瀚無邊無際的巨大形象特別逼真地描畫出來了。
6、一“坼”一“浮”,攤販洞庭湖的氣象描繪得壯闊而又生動。“坼”字,詩人寫得有力,仿佛洞庭水把吳、楚兩地的廣袤區域沖開、分裂,顯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氣勢。“浮”字,具有十分鮮明的`動態感,洞庭湖幾乎包容了整個天地萬物,并且主宰著它們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隨著湖水的波動而飄蕩起落,下派壯闊的圖景展現形在讀者眼前。
7、這兩句詩寫出了詩人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懷才不遇的心情。“親朋無一字”,表達了詩人得不到精神和物質方面的任何幫助;“老病有孤舟”,寫出了詩人從大歷三年正月自夔州攜帶妻兒,乘舟出峽以來,既“老”且“病”,飄流湖泊,以舟為家,前途茫茫,無處安身的孤苦無依。
8、面對浩渺的洞庭湖,詩人不只是感嘆自己的身世,這可以從“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兩句詩中看出。此時的杜甫不只是感嘆自己窮愁潦倒、漂泊無依的身世,更為正處在戰火中的祖國“涕泗”橫流。
10.上句寫從樓上望去,洞庭湖好像把東南的吳楚兩地從中分開;下句寫水天相連,似乎天地都在湖水中日夜浮動。 (意思對即可)
11.全詩抒發了詩人年老多病、漂泊無依的孤獨感和對國家多難、壯志未酬的無限傷心。 (意思對即可)
二、
(1)因為作者已是暮年,獨自在岳陽樓上憑欄遠眺北方,想到長年不息的戰火,想到飽受戰亂之苦的百姓,國難家仇百感交集,所以才涕淚縱橫,難以抑制;表現作者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懷。
(2)頷聯寫洞庭湖的壯闊,襯托了作者心憂天下的博大胸襟,洞庭湖的闊大與作者胸襟的博大,可謂相得益彰;頸聯寫個人的不幸遭遇,但是在個人遭遇與國家命運之間,作者卻置個人于度外,從而更加突出了作者“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思想情感。
(3)天地
(4)思念親人、漂泊他鄉、報國無門
登岳陽樓閱讀答案13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① 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注釋】①開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陽而作此詩。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
請回答下列問題:
(1)這首詩運用烘托和夸張的手法,寫出了岳陽樓的.特點:(請用一個詞語概括)。(2分)
答案:(2分)高(高聳、高大、高聳入云等。意近即可)
(2)這首詩的頷聯千古流傳,最妙的當屬“引”和“銜”二字,請結合詩句作簡要賞析。(3分)
答案:(3分)運用了擬人手法(1分),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大雁和山懂得人的心意,把愁心帶走,把好月送來的情境(1分),表現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興心情(1分)。
(3)詩人登樓后觀賞到哪些景物?(3分)
答案:(3分)岳陽城、山川、洞庭湖、大雁、月亮、云(不少于3種)。
(4)頷聯“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使用什么修辭手法?請簡要分析其效果。(3分)
答案:(3分)擬人修辭手法,賦予雁子、高山以人的情感,生動地表現作者內心激動、喜悅、愉快之情。
登岳陽樓閱讀答案14
登岳陽樓
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登岳陽樓【注】
陳與義
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
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
萬里來游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
白頭吊古風霜里,老木滄波無限悲。
【注】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兵攻破開封,北宋滅亡。是年秋,陳與義流亡洞庭期間作此詩。
12.下列對兩首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杜詩首聯以今昔對比的手法表達了洞庭湖巨變給作者的震撼。
B.陳詩第一句中以“東”“西”二字點明了岳陽樓所處的地理位置。
C.兩首詩第二聯都寫到了古地名稱,增添了洞庭湖的歷史厚重感。
D.兩首詩都通過描寫登臨所見之景,抒發了真切而又復雜的情感。
13.“夕陽”是古詩中常用的意象。下列詩句與陳詩中“夕陽”蘊含的情感相似的一項是(3分)
A.采桑春陌上,踏草夕陽間。(顧況《春游曲》)
B.今日亂離俱是夢,夕陽唯見水東流。(韋莊《憶昔》)
C.新月已生飛鳥外,落霞更在夕陽西。(張耒《和周廉彥》)
D.一溪綠水皆春雨,兩岸青山半夕陽。(端木國瑚《沙灣放船》)
14.明人胡應麟評論陳與義《登岳陽樓》的'藝術風格說:“得杜調者也。”結合兩首詩談談你對這一評論的理解。(6分)
答
12.(3分)A
13.(3分)B
14.(6分)
答案示例:
①陳與義這首詩風格沉郁雄渾,意境開闊宏偉,與杜詩相似。
②情感上,兩首詩都將個人遭遇與國家命運聯系在一起,具有深沉的愛國主義內涵。杜詩表達了國家邊境動蕩、自己處境孤危的哀傷憂苦,陳詩抒發了國家淪亡、自己淪落天涯的憤懣悲痛。
③內容上,兩首詩描寫敘事時空跨度闊大,多用雄壯之語。杜詩時間上撫今追昔,空間上包吳楚、跨關山,“坼”“浮”寫出洞庭湖的浩茫無際;陳詩寫景遠近結合,將“岳陽樓”和“簾旌”置于洞庭湖、長江和夕陽的宏大背景下,以“吳蜀橫分”的典故賦予眼前景物厚重的歷史背景,“萬里”“三年”寫出輾轉流亡的苦難憤懣之深重。
【評分參考】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登岳陽樓閱讀答案15
第6課《登岳陽樓》同步練習
一、給下面的字注音。
坼()
戎()
軒()
涕()
泗()
二、作者登樓為什么會流淚?可看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
三、這首詩歌頷聯寫的是在岳陽樓上看到的洞庭湖廣闊無邊、水勢浩瀚的雄奇壯觀闊大景象,而頸聯寫的卻是作者身世的孤苦和處境的凄涼,兩者對于表達中心思想分別有什么作用?
答:
四、就詩中的頷聯寫幾句賞析的話。
答:
五、比較閱讀《登岳陽樓》,完成下列各題。
(甲)登岳陽樓
蕭德藻
不作蒼茫去,真成浪蕩①游。三年夜郎客,一柁②洞庭秋。
得句鷺飛處,看山天盡頭。猶嫌未奇絕,更上岳陽樓。
[注釋]①浪蕩:放浪游蕩。這里是游來蕩去的'意思。 ②柁:同“舵”,這里代指船。
(乙)登岳陽樓
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1.甲詩中的“浪蕩游”具體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詩中的“親朋無一字”中的“字”應解釋為___________。
2.甲詩對“猶嫌未奇絕”中的“奇絕”沒有展開描寫,而乙詩中卻有具體地描寫,其詩句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猶嫌未奇絕,更上岳陽樓”與王之渙《登鸛雀樓》中的“xx”有異曲同工之妙。
4.請分析這兩詩的不同寫法。
答:
5.下面對這兩首詩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杜詩的“孤舟”句和蕭詩的“一柁”句寫出了兩位詩人乘船在湖上漂泊的生活。
B.杜詩“憑軒”句和蕭詩“看山”句,都抒寫了詩人登樓遠望、無限感慨之情。
C.這兩首詩都抒發了詩人“不以己悲”、關注社稷安危的豪壯之情。
D.杜詩以詠嘆登樓始,以感慨家國多難結,詩風蒼涼沉郁;蕭詩以浪跡江 湖始,以登樓攬勝結,詩風清新飄逸。
參考答案
一、chè
róng
xuān
tì
sì
二、因為作者在岳陽樓上憑欄遠眺北方,想到長年不息的戰火,想到飽守戰亂之苦的百姓,所以才涕淚縱橫,難以抑制。表現了作者憂國憂民的高尚精神。
三、頷聯寫洞庭的壯闊景象,襯托了作者心憂天下的博大胸襟,洞庭湖的闊大與作者胸襟的博大,可謂相得益彰;頸聯寫個人的不幸遭遇,但是在個人遭遇與國家命運的之間,作者卻置個人于度外,從而更加突出了作者“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思想感情。
四、這一聯是說,廣闊無邊的洞庭湖水,劃分開吳國和楚國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整個漂浮在湖水中一般。只這十個字,就把洞庭湖水勢浩瀚無邊無際的巨大形象逼真地描繪出來了,給人意壯美之感。(能寫出自己的理解、體會即可)
五、閱讀理解
1.三年夜郎客,一柁洞庭秋;書信。
2.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3.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4.甲詩從登樓前自己感受和游湖所見寫起,在最后的結句中才點題登樓;乙詩先寫登樓所見,開筆點題,然后由所見之景展開聯想,表現自己的所感所思。
5.C(蕭詩沒有抒發“關注社稷安危的豪壯之情”)。《登岳陽樓》閱讀答案
【登岳陽樓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登岳陽樓閱讀答案11-13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閱讀答案07-20
《登岳陽樓》閱讀試題訓練及答案06-28
陳與義《登岳陽樓》閱讀練習及答案11-07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閱讀試題及答案06-22
李白《與夏十二登岳陽樓》杜甫《登岳陽樓》閱讀答案對比賞析06-20
登岳陽樓相關試題及答案09-21
黃庭堅《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二首》閱讀答案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