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紅樓夢》閱讀答案15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我們很多時候需要適量地做些閱讀題,就有可能接觸到閱讀答案,閱讀答案有助于我們領會解題思路,掌握知識點。那么一般好的閱讀答案都具備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紅樓夢》閱讀答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紅樓夢》閱讀答案1
(三三)閱讀下面文章,完成第1—4題。
至次日坐堂,勾取一千有名人犯,雨村詳加審問,果見馮家人口稀少,不過賴此欲得些燒埋之銀。薛家仗勢倚情,偏不相讓,故致顛倒未決。雨村便徇情枉法,胡亂判斷了此案,馮家得了許多燒埋銀子,也就無甚話說了。雨村使疾忙修書二封與賈政并京營節度使王子騰,不過說“令甥之事已完,不必過慮”之言寄去。此事皆由葫蘆廟內沙彌新門子所為,雨村又恐他對人說出當日貧賤時事來,因此心中大不樂意;后來到底尋了他一個不是,遠遠的充發了才罷。
1.這段文字寫了賈雨村做的哪三件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從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賈雨村怎樣的性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從文中找出能和題目《葫蘆僧判斷葫蘆案》意思相照應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尋了他一個不是”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三)
1、胡亂斷案、修書請賞、充發門子。 2、銜情枉法(或草菅人命)、媚上欺下、陰險狡詐(或過河拆橋)。 3、雨村便銜情枉法,胡亂判斷了此案。 4、找了他的`一個過錯(或找了他的一個把柄)。
《紅樓夢》閱讀答案2
(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7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國內較早用“錯位”理論研究小說的是孫紹振,他憑借著自身的藝術直覺,對文學作品進行直接的感性體悟和理性升華,提出了不但具有實際可操作性、又有一定獨創性的“錯位”理論。孫紹振認為:“情節產生于人物心理距離的擴大,性格也依賴于人物心理拉開距離的趨勢,而環境則是把人物心理打出常規,構成拉開距離的條件。在一定限度內,人物心理(感知、情感、語言、動機、行為等等)拉開的距離越大,其藝術感染力越強。”小說中人物自我感知錯位表現為“心口”錯位,人物的相互感知錯位表現為“心心錯位”。如果人物只從自己的主觀意識出發來采取行動,而對自己的行為是否與環境氛圍一致則缺乏自覺意識,又會形成人物與氛圍的感知錯位。
孫紹振對“錯位”理論做了一個邏輯性的概括:“小說的情感系統是一個(多方位的)動態系統,一個方位的‘錯位’,引起了另一個方位的‘錯位’,這個層次的調節又引起了另一個關鍵的‘錯位’。在表層上好容易達到了平衡,在深層結構上又因拉開了距離而失衡,在深度上達到統一了,可在表層又因心口誤差(錯位),使情感系統遠離了平衡態。這種遠離平衡態的、復合的、多維的立體的情感系統的每一個方位、每一個層次的錯位,都要引起全部系統的一切方位的反饋和調節。粗淺地說,在一定條件下,小說作為一種特殊的多維情感結構,各種情感在性質和量度分化的程度與小說的審美價值成正比,各種情感錯位差距越大,小說的藝術感染力就越強,情感錯位的距離越小,藝術感染力越弱。”
(摘編自上官文坤《論紅樓夢的“錯位”敘述及意蘊》)
材料二:
對《紅樓夢》中的賈寶玉評價之困難,脂評曾經以一連串的“說不得”來感嘆。不過,日前有人發文對作為暖男的賈寶玉大加筆伐,認為賈寶玉“對世間女子盡心愛戀呵護,可除了‘有心’之外,他的愛浮于表面,能量極低,甚至反而給女孩子們帶來災難”。類似這樣的判斷其實是深刻地反映出該論者不理解當時社會語境,也缺乏對曹雪芹獨特藝術匠心的體會。
《紅樓夢》圍繞著賈府這樣的貴族之家展開賈寶玉等人的.故事,傳統社會中無往而不在的禮法制度,那種主奴有序、男女有別的等級秩序,也在賈府眾人的日常生活中有全面體現。雖然不少學者把《紅樓夢》歸入才子佳人小說的譜系中,但以賈寶玉為中心的戀愛故事與傳統才子佳人小說的貌合神離,理解起來還是比較復雜的。第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陳腐舊套》,突出了賈母聽才子佳人故事時的一番反駁。賈母據以反駁的,是她對一個大家族的環境及受環境制約的才子佳人的認識,認為雙方既不可能、也沒機會相遇,即便相遇,佳人也不可能馬上想到終身大事。賈母看到了這種故事的虛假、污穢,以及對禮教規矩的破壞,并嚴正聲明這樣的事自己家里不可能有,這樣的故事也不會讓自家小孩子聽,其實正表現出作者認識現實的清醒眼光。
那么,賈寶玉和林黛玉等人為何有可能相遇,并且發生了那么復雜的情感糾葛?長輩為何就不知道了?難道這是以老祖宗為代表的長輩們的“燈下黑”嗎?是老祖宗一時犯糊涂嗎?其實不然。因為作者是通過把人物年齡低幼化的藝術設計策略,來為他們找到了一片生存空間。據周紹良先生的實際推算,全書展開的大半部分中,賈寶玉應該是十二三歲的年齡,林黛玉是十一二歲的年齡。也正由于人物年齡小,所以盡管在小說中,已經寫到了他們為了真摯的愛而在甜蜜又痛苦中煎熬,但在旁人看來,這樣的爭吵只是兒戲。就像鳳姐說的:“也沒見你們兩個人有些什么可拌的,三日好了,兩日惱了,越大越成了孩子了。”在這里,鳳姐是完全把他們作為孩子來看待的,把他們的行為視為孩子之間的頑皮和喜怒無常,根本沒朝戀愛這方面去想,其他家長也沒朝這方面去想。
也許,作者有意要在賈寶玉等人的身上嘗試一種年齡錯位的筆法,所以,當他還在七八歲時,也就是《紅樓夢》的第五回,作者就安排他神游太虛幻境,并在警幻仙子的引領中,與一位鮮艷嫵媚如寶釵、風流裊娜如黛玉的兼美結為人生的愛侶,從而在象征的意義上完成了成熟。換言之,在兒童的軀殼內,賈寶玉,還有大觀園其他女子的心靈,以一種秘密的方式在逾越常規的發展,以表現作者對情感的理想性需求的一面。
正是從現實活境與藝術策略的相生相克中,我們才發現了作者塑造賈寶玉這一人物形象的全面復雜性和深刻性。而有些讀者把一頓無形的板子打在他頭上,讓自己和賈政一類的家長來對賈寶玉形成兩面夾攻之態勢,由不得要讓作者發一聲“誰解其中味”的浩嘆了。
(摘編自詹丹《要立足于歷史語境和藝術策略來評價賈寶玉》)
1. 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孫紹振認為,在一定條件下,小說的各種情感錯位差距往往與它的藝術感染力成正比。
B. 在具體的小說文本中,小說的情感結構是多維的,“情感”錯位往往是一種復合式結構。
C. 《紅樓夢》中如果賈寶玉和林黛玉一直“心心相印”無矛盾,就無法拉開人物的心理距離。
D. 情節產生于人物心理距離 擴大,因此人物心理拉開的距離越大,其藝術感染力越強。
2. 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
A. 鳳姐雖然內心怨忿,卻以戲謔的口吻含沙射影地指責賈璉,這是表達上的一層錯位。
B. 《紅樓夢》中賈母聽才子佳人故事時的一番反駁,表現出了她認識現實的清醒眼光。
C. 讀者理解了當時的社會語境,領會了作者的藝術策略,就能對人物做出深刻的判斷。
D.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提及了“錯位”,而“錯位”理論其實只是一種小說研究的策略。
3. 下列選項,最不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 )
A. “三打白骨精”能讓讀者記憶深刻,原因在于拉開了唐僧師徒三人的心理距離。
B. 李紈的住所——稻香村,“墻頭皆用稻莖掩護。有幾百株杏花,如噴火蒸霞一般”。
C. 白居易的《長恨歌》中,唐明皇和楊貴妃至死不渝的情感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D. 《阿Q正傳》中,阿Q直到臨死前還在遺憾判決書上代表死刑的圓圈畫得不夠圓。
4. “作者有意要在賈寶玉等人的身上嘗試一種年齡錯位的筆法”,這種筆法有什么好處?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
5. 孫紹振認為《林黛玉進賈府》“妙在情感互動的錯位”。請以“寶黛初會”這一情節中的具體內容,對這一觀點進行分析。
《紅樓夢》閱讀答案3
①《紅樓夢》是由一個神話故事開端的。說的是大荒山無稽崖下,有一塊女媧補天時未被采用的石頭,幻化為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澆灌三生石畔上的一棵絳珠仙草,后來仙草修成女兒身,愿把一生所有的眼淚還他的情。因此一事,便引出一部悲金悼玉的《紅樓夢》。
②故事雖然說來荒唐無稽,但是任何神話都有其塵根俗緣。曹雪芹編造的這個神話故事,毫無疑問也是有其現實的基礎的。那么,《紅樓夢》中的這塊頑石,到底生于何方何地呢? 作者說是本于“大荒山,無稽崖”,用脂硯齋評說的話來說,就是“荒唐也,無稽也”,亦即是無可稽考之處。在我看來,這是作者和評批者有意讓讀者處于撲朔迷離之中,它應當是真有其處的。依據相關材料揆情度理,我認為,它應當是我國東北部的長白山。在遠古時代,人們便稱此山為“大荒山”。我國第一部地理學著作《山海經》中記載:“大荒之中有山,名不咸,在肅慎之國。”肅慎,位于我國東北的東北部;不咸,蒙語即神仙的意思;不咸山,即仙山。長白山天池之畔有一天豁峰,山峰形狀奇特,山石巨大,其中最大的一塊,便名曰“補天石”。“絳珠仙草”又是什么呢? 我認為,它即是長白山上的名貴特產人參。人參常被稱為“神草”或“仙草”,長著對生的綠葉,綠葉中間挺立著一株長長的花柱,柱上結著一串串紅寶石似的珠果,顏色絳紅絢麗,形狀如同南國紅豆,晶瑩剔透。這樣看來,這個“絳珠仙草”不是人參又是什么呢?
③ “神瑛侍者”呢? 他似是“神鷹”的諧音。很早以前,滿族人中間流傳著一個神話:有三個仙女在長白山天池里洗澡,有一只神鳥(也有稱說神鷹的)噙來一顆絳紅的仙果放到最小的仙女佛庫倫的衣服上,仙女吞下紅果后生個男孩,便是清世祖先布庫里雍順。因此,神鳥(或神鷹)與絳紅朱果的蘭因絮果,恩恩怨怨,早就締結在三生石畔了,曹雪芹只不過是將其巧妙地改造了一番,且完全不露一點痕跡。
④為什么曹雪芹要用這么一個神話故事,來牽引出這部百年望族的興衰史呢? 曹雪芹先人早在明萬歷年間遷居沈陽附近,加入旗軍正白旗。他們為清室開創基業,屢立卓越功勛。因此曹雪芹用這么一個神話故事開篇,這與他綿綿不絕的尋根懷舊思戀有著直接的關系。曹雪芹生于末世,當年隨同清室一同入關的八旗子弟,個個都是聲名顯赫,唯獨他結廬在荒涼的西郊荒野村,窮困潦倒,怎能不產生“媧皇只用了三萬六千五百塊、單單剩下一塊未用”的慨嘆呢?
⑤曹雪芹在一首《畫中詩》中說:“愛此一拳石,玲瓏出自然。溯源應太古,墮世又何年?有志歸完璞,無才去補天。不求邀眾賞,瀟灑做頑仙。”這里明明點出這塊頑石的來歷,它的根源本來尊貴,詳溯其源當是出自太古的大荒山(即長白山)山巔,遙想當年是何等的榮耀,只是今日才蒙蔽塵埃,埋沒于蓬蒿之中。現雖欲返璞歸真,但又不愿去攀結那些豪門權貴,只能是“自怨自愧,日夜悲哀”而已! 并于萬般無奈之中,才求諸筆墨文字,冀圖得到諸如《紅樓夢》中的空空道人之類的仙人去傳述其一番歷歷可數的心跡罷了。
1.下列幾種說法中,不符合本文作者觀點的一項是( )(3分)
A. 曹雪芹先人早在明萬歷年間遷居沈陽附近,加入旗軍正白旗。《紅樓夢》的開篇神話故事表現了曹雪芹綿綿不絕的尋根懷舊思戀。
B. 《紅樓夢》開篇神話故事中的“絳珠仙草”,即是長白山上的名貴特產,被人們稱為神草或仙草的人參。
C. 《紅樓夢》開篇神話故事中,當年女媧補天時未被采用的那塊石頭出自大荒山無稽崖下,“大荒山,無稽崖”,就是“荒唐也,無稽也”,亦即是無可稽考之處。
D. 《紅樓夢》開篇神話故事中的“神瑛侍者”, “神瑛”似是“神鷹”的諧音,神鷹與絳紅朱果的蘭因絮果,恩恩怨怨,早就締結在三生石畔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3分)
A. 本文作者認為《紅樓夢》開篇神話故事中的大荒山即是我國東北的長白山,是因為在遠古時代,人們稱此長白山為“大荒山”,長白山天池之畔有塊巨大山石名為“補天石”。
B. 滿族人神話中神鳥(或神鷹)與絳紅珠果的蘭因絮果締結在三生石畔的故事,被曹雪芹妙若無痕地運用到了《紅樓夢》中。
C. 本文作者認為“絳珠仙草”即人參,因為人參長著對生的綠葉,中間花柱頭上結著一串串寶石似的珠果,與《紅樓夢》描寫的.“絳珠仙草”很像。
D. 隨同清室一同入關的八旗子弟,個個都是聲名顯赫,而曹雪芹雖為清室開創基業,屢立卓越功勛卻窮困潦倒,所以讓他產生“單單剩下一塊未用”的慨嘆。
3.以下對于文章相關自然段分析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在第②自然段,作者援引脂硯齋評說《紅樓夢》的話,意在證明“大荒山”就是今天的長白山,引用《山海經》中的句子,是為了證明“絳珠仙草”就是人參。
B. 在第③自然段,作者引用滿族人中間流傳的一個神話,是為了證明神鳥(或神鷹)與絳紅朱果的蘭因絮果,恩恩怨怨,早就締結在三生石畔。
C. 在第④自然段,通過追溯曹氏家族興衰,剖析了曹雪芹綿綿不絕的尋根懷舊思戀。
D. 縱觀全文,作者對《紅樓夢》的開篇神話中涉及的主要事物一一作了考證,說明作者對滿族歷史及滿族風情非常熟悉。
答案:
1. C C項,結合文本第一節內容分析,“出自大荒山無稽崖下”并非作者的觀點,而是曹雪芹的觀點。
2. D D項,結合文本內容“曹雪芹先人早在明萬歷年間遷居沈陽附近,加入旗軍正白旗。他們為清室開創基業,屢立卓越功勛”分析可知,“曹雪芹為清室開創基業,屢立卓越功勛”不符合原文意思,應是其先人。
3. A A項,作者援引脂硯齋評說《紅樓夢》的話,是證明“大荒山、無稽崖”是“無可稽考”之處;引用《山海經》中的句子,是為了證明“大荒山”就是我國東北的長白山。
《紅樓夢》閱讀答案4
文本一:
①鳳姐兒聽說,便回身和李紈、探春、鴛鴦、琥珀帶著端飯的人等,抄著近路到了秋爽齋,就在曉翠堂上調開桌案。鴛鴦笑道:“天天咱們說外頭老爺們:吃酒吃飯,都有個湊趣兒的,拿他取笑兒。咱們今兒也得了個女清客了。”李紈是個厚道人,倒不理會;鳳姐兒卻聽著是說劉姥姥,便笑道:“咱們今兒就拿他取個笑兒。”二人便如此這般商議。李紈笑勸道:“你們一點好事兒不做!又不是個小孩兒,還這么淘氣。仔細老太太說!”鴛鴦笑道:“很不與大奶奶相干,有我呢。”
②正說著,只見賈母等來了,各自隨便坐下,先有丫鬟挨人遞了茶,大家吃畢,鳳姐手里拿著西洋布手巾,裹著一把烏木三鑲銀箸,按席擺下。賈母因說:“把那一張小楠木桌子抬過來,讓劉親家挨著我這邊坐。”眾人聽說,忙抬過來。鳳姐一面遞眼色與鴛鴦,鴛鴦便忙拉劉姥姥出去,悄悄的囑咐了劉姥姥一席話,又說:“這是我們家的規矩,要錯了,我們就笑話呢。”
③調停已畢,然后歸坐。薛姨媽是吃過飯來的,不吃了,只坐在一邊吃茶。賈母帶著寶玉、湘云、黛玉、寶釵一桌,王夫人帶著迎春姐妹三人一桌,劉姥姥挨著賈母一桌。賈母素日吃飯,皆有小丫鬟在旁邊拿著漱盂、塵尾、巾帕之物,如今鴛鴦是不當這差的了,今日偏接過塵尾來拂著。丫鬟們知他要捉弄劉姥姥,便躲開讓他。鴛鴦一面侍立,一面遞眼色。劉姥姥道:“姑娘放心。”
④那劉姥姥入了坐,拿起箸來,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是鳳姐和鴛鴦商議定了,單拿了一雙老年四楞象牙鑲金的筷子給劉姥姥。劉姥姥見了,說道:“這個叉巴子,比我們那里的鐵锨還沉,那里拿的動他?”說的眾人都笑起來。只見一個媳婦端了一個盒子站在當地,一個丫鬟上來揭去盒蓋,里面盛著兩碗菜,李紈端了一碗放在賈母桌上,鳳姐偏揀了一碗鴿子蛋放在劉姥姥桌上。
⑤賈母這邊說聲“請”,劉姥姥便站起身來,高聲說道:“老劉,老劉,食量大如牛:吃個老母豬,不抬頭!”說完,卻鼓著腮幫子,兩眼直視,一聲不語。眾人先還發怔,后來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齊哈哈大笑起來。湘云掌不住,一口茶都噴出來。黛玉笑岔了氣,伏著桌子只叫“噯喲!”寶玉滾到賈母懷里,賈母笑的摟著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著鳳姐兒,卻說不出話來。薛姨媽也掌不住,口里的茶噴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離了坐位,拉著他奶母,叫“揉揉腸子”。地下無一個不彎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著笑去的,也有忍著笑上來替他姐妹換衣裳的。獨有鳳姐鴛鴦二人掌著,還只管讓劉姥姥。
(節選自《紅樓夢》第四十回)
文本二:
劉姥姥是丑角嗎?
王昆侖
①一提起這位劉姥姥:眼前就會看到一個“村氣”十足的老媽媽頭上插了滿頭的花朵,喝得酩酊大醉,層出不窮地閑笑話。“劉姥姥進大觀園”已成為人們常常引用的語言。
②那么劉姥姥是不是個大傻瓜呢?作者一入手就說她是一個“久經世故的老寡婦”。看她初次見到賈母,會立刻想出一個奇特的稱呼,她說:“請老壽星安!”多么巧妙而恰當。此后,和賈母的許多對話又多么得體。鴛鴦與鳳姐設計取笑她,她果然在筵席上說出:“老劉,老劉,食量大如牛,吃個老母豬,不抬頭!”引起全場狂笑。但事后她對鳳姐說明:“你們先囑咐我,我就明白了,不過大家取笑兒!”
③原來她有意與鳳姐鴛鴦配合著“哄老太太開心”,心里是雪亮的,不過是裝傻罷了。她為賈母和眾姐妹講鄉村故事,什么下雪天一個紅衣女孩抽柴草,什么九十多歲的老奶奶抱孫子等,她完全為了迎合寶玉和賈母諸人的好奇心。像這樣見風轉舵,信口開河,投其所好,真叫人懷疑她是不是純粹的農民老婦人所能擅長!
④按照性格,劉姥姥也許是出身于城市居民,她曾有都市生活見聞與磨煉。小市民固然常是身居下層的,但也常會具備庸俗、投機、狡猾、向上爬的品質,否則怎么有膽量到那“天堂”式的賈府去探險?她所謂到城里去“闖運氣”“丟老臉”,總是多少有些估計的。當她初闖大觀園,必然有些眼花繚亂手足失措的過程,可是略經摸索,就窺見了一些門徑。自己目的是明確的,內心是沉重的。人家要她充當一個鼻子上抹著白粉的“女清客”,見機而作的劉姥姥也就自愿接受任務,粉墨登場,見廟燒香,博得大家的歡笑。結果不但大吃大喝,酒足飯飽,還得到許多禮物的恩賜,滿載而歸。從這方面看來她是具備丑角的條件的。
⑤但是并不在于賈府上對一個鄉下老太婆“出洋相”的嘲笑。當時林黛玉就不欣賞劉姥姥那一套粗俗的表演,而且一針見血地指出劉姥姥來此大吃大喝的本質。曾諷刺她為“母蝗蟲”,黛玉又叫惜春畫一張“攜蝗大嚼圖”,嘲笑賈府貴人們興趣之卑俗。從我們讀者看來,劉姥姥既不是一個油嘴滑舌的騙子,也沒有像某些貪利受辱的人們在鳳姐面前“跪著打磨旋兒”。二進榮國府的時候,王熙鳳要劉姥姥為她的女兒巧姐取名字,靠靠她的福。這是作者預先安排的,將來榮國府潰敗,巧姐被賣而去投靠了她的故事。到那時候,只有一個劉姥姥是有義氣,敢擔當的。那時候,劉姥姥的面貌就一點兒不滑稽了。這是作者既揭出了劉姥姥自覺扮丑角為人幫閑湊趣的一面,也指出劉姥姥平常生活并非丑角的一面。
⑥劉姥姥在《紅樓夢》主題中看來不重要。就是不寫這個人物,對于整部故事的發展也不產生什么影響。作者用這樣一個鄉村老婦人和那么多的城市貴婦人相比,劉姥姥就成為賈府的'一面鏡子。
(有刪改)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賈府飯桌上的一場笑劇是由鳳姐和鴛鴦為了討好賈母而巧妙設計和默契配合共同完成的,笑后或許會感到沉重與苦澀,但也展現了人間百態。
B.文本一第④段中“單拿了一雙老年四楞象牙鑲金的筷子給劉姥姥”以小見大,體現賈府吃飯用的筷子都如此講究,凸顯了賈府的奢華。
C.文本一第⑤段中“發怔”細節傳神又真實,為后面眾人大笑作鋪墊;薛姨媽笑噴茶這個細節前文也有鋪墊,小說前后照應的地方很多,體現作者行文細膩,構思精巧。
D.在刻畫眾人大笑場面時,作者注重獨像刻畫,將黛玉、寶釵等主要人物的各自不同,笑貌寫得活靈活現,同時又注重群像塑造,使主要人物和輔助人物相互映襯,相得益彰。
7.丑角是戲劇表演中扮演打諢逗樂的滑稽角色。文本二說劉姥姥“是具備丑角的條件的”,請結合兩則文本簡要概括作者這么說的理由。
8.請結合《紅樓夢》中劉姥姥三進賈府的描寫片段,簡要分析塑造劉姥姥這一形象的意義。
答
6. D “將黛玉、寶釵等主要人物各自不同,笑貌寫得活靈活現”錯,文中沒有刻畫寶釵。
7. ①劉姥姥身居下層,經歷生活磨練,為達到目的,敢于、也愿意承受被取笑的恥辱;
②說話得體,在不同場合對不同人的話語都巧妙妥當;
③見機行事,自覺扮丑角配合鳳姐等人設計逗樂賈府眾人;
④具備打諢逗樂的表演才能,言行滑稽博得眾人歡樂。
8. ①劉姥姥在這場笑劇中是用真我演出,也是在用生命演出,烘托她拙樸卑微,卻又諳于世故、圓滑精明,是“明白人”,也是有“大智慧的人”。
②小說借助劉姥姥窮苦農婦的言行和感受,運用反襯的手法,展現了富貴豪門之奢侈,飽暖無聊,對照出社會的貧富懸殊。
③《紅樓夢》寫到劉姥姥三進榮國府,劉姥姥每次出現在榮國府,就會發生重大轉折的情節,作者想通過她引出故事,推進情節,前后一以貫之。
《紅樓夢》閱讀答案5
閱讀下面兩首《紅樓夢》中的詠柳詞,然后回答問題。(8分)
唐多令·詠柳
林黛玉
粉墮百花洲①,香殘燕子樓②。一團團、逐隊成逑。飄泊亦如人命薄:空繾綣,說風流!草木也知愁,韶華竟白頭。嘆今生、誰舍誰收!嫁與東風春不管:憑爾去,忍淹留!
臨江仙?詠柳
薛寶釵
白玉堂前春解舞,東風卷得均勻。蜂圍蝶陣亂紛紛:幾曾隨流水?豈必委芳塵?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
【注釋】①百花洲:在蘇州,相傳是西施游玩過的地方。
②燕子樓:唐代女子關盼盼居住的'地方。
(1)“釵黛有其德,各展詠絮才。千秋自本色,高下憑君裁。”結合全詩和釵黛的身世,試分析釵黛各抓住了柳的哪些特點?抒發了各自的感情?(4分)
(2)“東風卷得均勻”,湘云評說“這一句就出人之上了”,你是否同意?試結合詩句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4、(1)黛玉:從“粉墮”、“香殘”、“漂泊”、“白頭”、“無人收”描寫出柳絮墮枝飄殘,被東風吹落、飄泊無根的特點,抒發紅顏(年華)易逝又抒發自己寄人籬下、無人理解的孤獨和哀愁。
寶釵:從“均勻”、“蜂圍蝶陣”、“修笑本無根”、“上青云”描繪出柳絮的輕柔美好、自如飛舞、乘風向上的特點,形象地表現了大觀園中處事得體、深受眾人喜歡的寶釵不會像落絮那樣“隨逝水”、“委芳塵”,而是要“頻借力”“上青云”——躊躇滿志,意欲攀登封建統治寶座的愿望。
(2)“卷”字傳神,寫出了春風和煦,對柳絮的溫柔多情;“均勻”指柳的舞姿優美,勻稱有度。一改感傷之調,描繪出美好春光,充滿了開朗樂觀的情緒。全句生動傳神、不落俗套。
《紅樓夢》閱讀答案6
①《紅樓夢》是一座富麗堂皇、精工細巧的藝術大廈,我們看到了締構者的匠心。《紅樓夢》是一條天造地設的江流,我們看到了它的波瀾。《紅樓夢》以日常的生活作為藝術的表現對象,現實主義地描寫了生活的全部復雜內容。它沒有金鼓大作的場面、兵血交飛的情景,它和傳奇式的作品分道揚鑣,以獨特的形式安排情節,而又注重于在日常生活的描寫中,體現生活的波濤發展。
②江河東流,時見湍急奪路,時見緩緩流淌,時見靜練平展,時見波濤起伏,這是自然的運動規律。社會生活的運動規律也是如此。曹雪芹正是掌握和運用了這一規律,來設計情節的波瀾。
③日常的生活描寫,使《紅樓夢》能廣泛深入地反映社會的面貌,這是它的長處。但是,也有它的短處,如果不精心安排,沒有情節的波瀾、漩渦,就勢必會平淡寡味,無法吸引人。曹雪芹善于在平淡生活中掀波瀾,使《紅樓夢》的情節獲得了獨特性。
④《紅樓夢》中的情節高潮是經過作者充分組織和準備,形成起來的。這種鋪墊,既具有必然性,又很富有層次感。我們不妨以“不肖種種大承笞撻”(第三十三回)為例,作些分析說明。
⑤高潮的形成有必然性。對于榮國府的封建家長來說,賈寶玉是不可或失的命根子,是延榮續貴的唯一希望:為挽狂瀾于既倒,支撐殘廈于將傾,賈府的統治者在賈寶玉剛生下后就為他鋪設了一條仕途經濟的青云大道。早在第九回,賈政就給私塾館的教師爺話:“只是先把《四書》一齊講明背熟,是最要緊的。”但是,賈寶玉硬是唱反調。無心于仕途之間,絕意于經濟之途。史湘云勸他:“該常會這些為官作宦的,談談講講些經濟的學問。”寶玉聽了,如針刺耳,大為反感:“姑娘請別的姐妹屋里坐坐,我這里仔細骯臟了你經濟學問的人。”矛盾雙方的這些言和行都發生在三十三回前,作為伏筆深深地埋藏著。一方強令其邀名取祿,一方偏不就范,雙方沖突不已,矛盾的激化也就勢在必然。這就為三十三回的高潮提供了充分準備。當經過大大小小的火力偵察和互相摩擦后,對立的矛盾就必然會激化到訴諸武力。這樣的高潮的形成就思想意義上講,有社會必然性;就故事發展的角度看,有情節必然性。
⑥高潮的組織有層次感。云是雨的.征兆,從烏云一片到黑云翻滾到電劈雷轟直到大雨滂沱,很有層次,文學作品也是同理。金釧兒投井,雨春臨門,是高潮的導因;忠順王府索人是高潮的誘因;賈環的飛短流長,造謠中傷是高潮的直接發因。由遠及近,脈絡清晰,一步緊接一步,層深迭進,一環銜接一環,絲絲入扣,把情節逐步推向高潮,進入非如此即不可的境地。再從賈政對賈寶玉的神色變化看也很有層次。初見時——“原本無氣”,平波展鏡;但看到賈寶玉垂頭耷耳,神色遑遽,“應對不如往日”,語失倫次——“倒生了三分氣”,微瀾起波;偏巧這時忠順王府和賈府的關系并不那么妙,不速之客來天外,跑到門上找戲子,而且那王府堂官很不客氣,使得賈政——“又驚又氣”“目瞪口歪”,浪頭逐涌起來了;這時又碰上賈環的告狀,構陷之詞,中傷之言,猶如冰上添霜,火上加油,在賈寶玉的“大逆不道”上又增上“大逆不道”,賈政的神色變成——“面如金紙”“眼都紅了”。此時此刻,此情此境,怒火沖開腦門簡直要掀掉房頂,于是一聲斷喝,一陣板子如雨點似地落了,矛盾激化了,高潮形成了。這樣的高潮起伏隱顯,脈絡分明,漸次而又迭進地推發上去。倘若沒有這些層次,賈政一開始見到賈寶玉,沉下臉來,捋起袖子就打,就于事不存,無理缺據了。
⑦ 。當賈寶玉被喝禁在邊廳上時,他料到挨打是事在必然,連忙托人給賈母、王夫人報信。倘若賈母聞聲趕到,電閃雷鳴也就頃刻風息浪平,高潮也就形成不了。高明的曹雪芹為了讓叛逆與衛道的矛盾激化成必然,就利用偶然性的事件來觸發。一是整天轉前繞后,陪伴左右,又機靈又貼身的小廝焙茗,偏偏這時不見影蹤,倘若他在這里的話,早就一溜煙到里面報告去了。二是正當賈寶玉如坐針氈,無人可找之際,恰巧遇到個老媽子,這該有人報信了,可是,這老媽子偏偏是個聾子,把“要緊”聽成“跳井”,將“小廝”說成“小事”,把賈寶玉急得如熱鍋螞蟻。這都是偶然性的事件,但是這種偶然性又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馬克思在《致路·庫格曼》中說:“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話,那么世界歷史就會帶有非常神秘的性質。這些偶然性本身自然納入總的發展過程中,并且為其他偶然性所補償。但是,發展的加速和延緩在很大程度上是取決于這些‘偶然性’的。”《紅樓夢》在這方面也留給我們深刻的啟示。
7.“分道揚鑣”在文中具體指__________________。
8.第②③段從不同角度闡釋了《紅樓夢》情節設計的特征,請就此進行分析說明。
9.聯系上下文,在第⑦段畫線處填入恰當的句子。
10.下面對本文的分析最準確的一項是。
A.開篇以比喻嘆《紅樓夢》結構精巧,情節自然生動,以先聲奪人之勢奠定全文基調。
B.文章分析《紅樓夢》第三十三回,意在說明曹雪芹長于在平淡生活中掀波瀾的寫法。
C.第⑥段開頭以自然現象類比,說明文學作品的高潮由隱到顯,漸次迭進,勢在必然。
D.文末引用馬克思的話,證明《紅樓夢》的成功在于:情節安排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
11.概括第⑥段畫線部分評析的思路。
答案:
7.指《紅樓夢》采用獨特的于日常生活中掀波瀾的藝術形式,與傳奇式的作品表現方式完全不同。
8.第二段寫曹雪芹于平淡生活中寫波瀾的寫作特色的設計依據;第三段寫曹雪芹于平淡生活中寫波瀾的寫作特色的成功和對作品的作用。
9.高潮的發生有偶然性
10.B(A項,“以先聲奪人之勢奠定全文基調”錯誤,第一段用比喻寫“《紅樓夢》是一座富麗堂皇、精工細巧的藝術大廈,我們看到了締構者的匠心。《紅樓夢》是一條天造地設的江流,我們看到了它的波瀾”,是為了引出本文的中心觀點,總攬全篇;
C.“勢在必然”錯誤,第⑥段突出的是“高潮的組織有層次感”;而“必然”是第⑤段突出的“高潮的形成有必然性”;
D.“證明《紅樓夢》的成功在于:情節安排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錯誤,依據第⑦段“但是,發展的加速和延緩在很大程度上是取決于這些‘偶然性’的” 和“《紅樓夢》在這方面也留給我們深刻的啟示”可知,文末引用馬克思的話證明《紅樓夢》的成功在于高潮安排有“偶然性”。)
11.層進式的分層概括引述;敘議結合;論據典型,有力地論證本段論點“高潮的組織有層次感”。
《紅樓夢》閱讀答案7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新版《紅樓夢》電視劇甫一上映,就受到普遍質疑和批評。不少人把它和1987版相比,指斥它風格怪異,糟蹋經典,不忠實原著。而導演李少紅則堅持認為其實她才是忠實原著的,有片中大量直接取自小說的旁白為證。我覺得這種爭論模糊了焦點。
電視劇是視覺藝術、影像藝術,和小說原著文字形式有別。亦步亦趨而不顧藝術表現方式的不同,不見得就叫忠實原著。
哈姆雷特穿西裝是不是問題?我覺得不是;銅錢頭是不是問題?我覺得也不是。今日的作品和87版不像,當然不會成為問題。時隔二十多年,攝像技術等進步如此之大,如果充當舊版的影子,又何必重拍?試圖貼近90后年輕人,則更不是問題。觀眾的審美情趣隨時代變遷而有差異,但真正美的東西始終能得到認可。
問題在于號稱忠實原著,實則暴露了導演和編劇用影像再現文字能力的貧乏、想象力的貧乏、運用鏡頭能力的貧乏、裁剪故事能力的貧乏,于是只好用旁白直接代替表演了事;問題在于號稱吸取了昆劇的元素,昆劇的愛好者統統不買賬,銅錢頭從美感變成了惡謚;演員的扮相,環肥燕瘦的釵黛顛倒作環瘦燕肥,漱口成了吐口水,噴茶倒似彈射暗器這就難以拿忠實原著來遮羞了。據我接觸的90后們,只要看過原著的,就沒有人喜歡這部劇的他們還因自己莫名其妙成為擋箭牌,覺得十分冤屈呢。
和莎劇一樣,《紅樓夢》在中國儼然成為產業。從《紅樓圓夢》《紅樓復夢》種種續書始,對它的翻修就不曾停止過。嚴格來講,大部分翻修都不太忠實原著。大浪淘沙,現在除了專門的研究者,那些續書因為思想的庸俗和文字的低劣,早被遺忘和淘汰。越劇《紅樓夢》省略了家族衰亡的線索,突出的是寶黛的`愛情悲劇,照舊被奉為經典,多少觀眾為黛玉之死一掬同情之淚。至于1987版電視劇產生于探佚派全盛時期,非但把后四十回統統砍去,換成了當時紅學家們的研究成果,不少情節大可商榷,即使對前八十回,也做了大膽裁剪揚棄,其實又何嘗完全忠實原著?但是它的受眾之廣,影響之大,文化含量之高,只怕在國產劇中再無其匹。甚至因為新版的翻拍,讓更多人愈發深入地了解和熱愛這部嘔心瀝血的大制作。當年那批演員,活靈活現地存在于幾代人記憶中,與原著難以拆分。
所以我絕不排斥《紅樓夢》再一次翻拍,參照RSC《哈姆雷特》的經驗,即使演員裸體上場我都能夠接受只要他們演的確實是《紅樓夢》,而不是被謔稱為天雷夢的東西。(節選自20xx年7月26日《文匯報》)
1.下列有關 忠實原著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作者不大贊同有些人的指斥它風格怪異,糟蹋經典觀點,因為那些人對忠實原著有誤解。
B.作者也不贊同導演李少紅的大量直接取自小說的旁白來作為忠實原著的解釋。
C.作者認為,忠實原著就是要按照原著的故事情節或者原著的精神來具體演繹。
D.在作者看來,真正意義上的忠實原著有時候也并不排除大膽裁剪揚棄的一些做法。
2.下列說法不符合作者觀點的一項是()
A.新版劇用原著旁白代替表演算不上忠實于原著,只能表明編導能力有問題。
B.運用現代化的攝影技術不應成為新版電視劇《紅樓夢》批判的依據。
C.由于審美情趣的不同,試圖貼近90后年輕人的做法本身無可非議。
D.文字能力、想象力以及運用鏡頭能力等的貧乏是演員拍戲的最大的障礙。3.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作者認為,那種不顧電視劇特有的視聽藝術而跟隨原著亦步亦趨的做法并不見得就是忠實原著。
B.昆劇愛好者以及一些90后對于新版電視劇紅樓夢編創都不同程度地提出了否定。
C.那些不大忠實原著而思想庸俗和文字低劣的原著翻修最終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被社會所淘汰。
D.越劇《紅樓夢》以及1987版的電視劇都省略了家族衰亡的線索。
答案:
1.C(根據第五段第4、7行可知)
2.D(文字能力、想象力以及運用鏡頭能力等的貧乏應該是編導的問題)
3.D(省略了家族衰亡的線索是越劇《紅樓夢》)
《紅樓夢》閱讀答案8
一時黛玉進了榮府,下了車。眾嬤嬤引著,便往東轉彎,穿過一個東西的穿堂,向南大廳之后,儀門內大院落,上面五間大正房,兩邊廂房鹿頂耳房鉆山,四通八達,軒昂壯麗,比賈母處不同。黛玉便知這方是正經正內室,一條大甬路,直接出大門的。進入堂屋中,抬頭迎面先看見一個赤金九龍青地大匾,匾上寫著斗大的三個大字,是“榮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書賜榮國公賈源”,又有“萬幾宸翰之寶”。大紫檀雕螭案上,設著三尺來高青綠古銅鼎,懸著待漏隨朝墨龍大畫,一邊是金蜼彝,一邊是玻璃hǎi【上臺下皿】。地下兩溜十六張楠木交椅,又有一副對聯,乃烏木聯牌,鑲著鏨銀的字跡,道是:座上珠璣昭日月,堂前黼黻煥煙霞。
下面一行小字,道是:“同鄉世教弟勛襲東安郡王穆蒔拜手書”。
12.對文中畫線句子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 是( C )
A. 畫線句子是匾額的“落款”與印章,表明匾上的題字是皇帝的御筆。
B.“書賜榮國公”,一個“賜”字表明賈府與皇室的特殊關系。
C. 作者作如此詳細的介紹,其主要目的在于表現林黛玉的“處處留心,時時在意”。
D.印璽上的文字“萬幾”是指皇帝日理萬機的意思;“宸”的本意是北極星,這里是指代皇帝;“翰”即墨跡、書法。
13.對文中這副對聯分析最恰當的一項是( D )
A. 運用了對偶、擬人、夸張的手法,顯示來往客人很多,且地位很高。
B. 運用了對偶、擬人、夸張的手法,形容主人和來往客 人的'衣飾華貴。
C. 運用了對偶、比喻、夸張的手法,顯示來往客人很多,且地位很高。
D. 運用了對偶、比喻、夸張的手法,形容主人和來往客人的衣飾華貴。
14.請簡述這段典型環境的特點和作用。(3分)
特點:陳設華貴,與眾不同。作用:揭示了賈府榮華富貴的來源和社會地位.
《紅樓夢》閱讀答案9
閱讀選文,回答問題。
林黛玉聽見寶玉奚落寶釵,心中著實得意,才要搭言也趁勢兒取個笑,不想靛兒因找扇子,寶釵又發了兩句話,他便改口笑道:“寶姐姐,你聽了兩出什么戲?”寶釵因見林黛玉面上有得意之態,一定是聽了寶玉方才奚落之言,遂了他的心愿,忽又見問他這話,便笑道:“我看的是李逵罵了宋江,后來又賠不是。”寶玉便笑道:“姐姐通今博古,色色都知道,怎么連這一出戲的名字也不知道,就說了這么一串子。這叫《負荊請罪》。”寶釵笑道:“原來這叫作《負荊請罪》!你們通今博古,才知道‘負荊請罪’,我不知道什么是‘負荊請罪’!”一句話還未說完,寶玉林黛玉二人心里有病,聽了這話早把臉羞紅了。 ……寶釵再要說話,見寶玉十分討愧 ,形景改變,也就不好再說,只得一笑收住。
(選自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2年版)
24. 選文出自古典名著《 》,作者是清代小說家 (人名)。(1分)
25. 林黛玉是全書著力塑造的主要人物之一。她個性鮮明,多愁善感,可選文卻表現了她少有的喜形于色,寫到了她的`“得意”,請說說她得意的原因。(2分)
答:
26.“寶釵再要說話,見寶玉十分討愧,形景改變,也就不好再說,只得一笑收住。”此處描寫 體現出寶釵怎樣的性格特點?(2分)
答:
答案:
24. 紅樓夢 曹雪芹(共1分,每空0.5分)
25. 圍繞“因為寶玉奚落了寶釵”回答。(共2分,意思對即可)
26. 圍繞“把握分寸;能夠忍讓;見好就收;進退得宜;寬容大度;善解人意;善于察言觀色;懂得為人處世之道;圓滑世故;頗具心機;富有心計”回答。(共2分,答出任意一點即可)
《紅樓夢》閱讀答案10
一語未了,只聽后院中有人笑聲,說:“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黛玉納罕道:“這些人個個皆斂聲屏氣,恭肅嚴整如此,這來者系誰,這樣放誕無禮?”心下想時,只見一群媳婦丫鬟圍擁著一個人從后房門進來。這個人打扮與眾姑娘不同,彩繡輝煌,恍若神妃仙子……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身量苗條,體格風騷,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黛玉連忙起身接見。賈母笑道:“你不認得他。他是我們這里有名的一個潑皮破落戶兒,南省俗謂作‘辣子’,你只叫他‘鳳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稱呼,只見眾姊妹都忙告訴他道:“這是璉嫂子。”黛玉雖不識,也曾聽見母親說過,大舅賈赦之子賈璉,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內侄女,自幼假充男兒教養的,學名王熙鳳。黛玉忙陪笑見禮,以“嫂”呼之。
這熙鳳攜著黛玉的手,上下細細打諒了一回,仍送至賈母身邊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這樣標致的人物,我今兒才算見了!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是個嫡親的孫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頭心頭一時不忘。只可憐我這妹妹這樣命苦,怎么姑媽偏就去世了!”說著,便用帕拭淚。賈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來招我。你妹妹遠路才來,身子又弱,也才勸住了,快再休提前話。”這熙鳳聽了,忙轉悲為喜道:“正是呢!我一見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歡,又是傷心,竟忘記了老祖宗。該打,該打!”又忙攜黛玉之手,問:“妹妹幾歲了?可也上過學?現吃什么藥?在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訴我;丫頭婆子們不好了,也只管告訴我。”一面又問婆子們:“林姑娘的行李東西可搬進來了?帶了幾個人來?你們趕早打掃兩間下房,讓他們去歇歇。”
(1)有人評點王熙鳳出場:“第一筆,阿鳳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這“第一筆”是指文中哪句話?用橫線畫出來。它勾勒出王熙鳳什么樣的形象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細閱讀對林黛玉和王熙鳳語言描寫的句子,嘗試分析她們的人物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只聽后院中有人笑聲,說:“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
王熙鳳剛進門說的這句話可以看出她在賈府中很受寵,仗著賈母的寵愛,行為驕縱,有恃無恐。
(2)黛玉納罕道:“這些人個個皆斂聲屏氣,恭肅嚴整如此,這來者系誰,這樣放誕無禮?”黛玉從王熙鳳的語氣中就能判斷出王熙鳳的“放誕無禮”,可以看出黛玉的敏感、細心、真實。而王熙鳳在見到黛玉之后,隨即能哭,也隨時能笑,足以見得她處事圓滑、工于心計、善于逢場作戲。
《紅樓夢》閱讀答案11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5—7題 。(9分,每小題3分)
曹雪芹死于何時?過去都只依胡適《考證》的“結論”:曹雪芹卒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得年四十五歲。胡適依據的是《石頭記》甲戌本卷一正文開始時一條脂硯齋①批語:“壬午除夕,書未成,芹為淚盡而逝。”
壬午,便是乾隆二十七年。這似乎是不成什么問題了。但敦敏②的《懋齋詩鈔》里,有癸未年即乾隆二十八年(1763)春天作的《小詩代簡寄曹雪芹》:“東風吹杏雨,又早落花辰。好枉故人駕,來看小院春。詩才憶曹植,酒盞愧陳遵。上巳前三日,相勞醉碧茵。”
問題來了。若雪芹真在二十七年除夕死了,敦敏如何還能在二十八年上巳(農歷三月三日)前三天約他去賞花飲酒?再看這本詩集排到乾隆二十九年甲申春,敦敏才有《河干集飲題壁兼吊雪芹》一詩。再把這一點與敦誠《四松堂集》的《挽曹雪芹》詩,下面注明“甲申”而且是甲申開年的第一首詩這個事實合起來看,則可推斷,雪芹本系癸未除夕死去的,次年敦敏兄弟才挽吊他。
我初次得見的《懋齋詩鈔》,是個清鈔本,年月次序,清楚明白,詩是編年順錄的。按詩集編序和本詩內容,可推知這首《小詩代簡寄曹雪芹》,是作于癸未年春天。而其前二首的題下也正注明“癸未”二字;同年十一月二十日的一首詩,又有自注云:“先慈自丁丑見棄,迄今七載。”自丁丑越七年,正是癸未。因此敢說癸未年并無錯誤。
迨后我又見到了原底稿本——圈選以備付刻的底本,事情更清楚了。底稿本是隨作詩順序陸續抄上去的,本來就是按年照月,連“編”都用不著的。這更不會錯。這個底本因付刊前要刪割有避忌的詩,遺有空白處,后來收藏者“燕野頑民”得到此本,見有脫粘等處,怕有零落,因此略為粘綴修整,并為此寫下識語。未想這卻引起有些研究者的誤會,說詩集的編序不可靠了,被他搞亂了。其實全非如此。一些研究者作了些論證,想證明此本并非編年的,但都難成立。
再說,癸未年的“上巳前三日”,正是敦誠的三十歲整壽,敦敏“代簡”的含意是邀請雪芹來給敦誠過生日。又敦誠在甲申開年作挽雪芹詩,自注說:“前數月,伊(他,指曹雪芹)子殤,因感傷成疾。”從作詩人說這話時往前推“數月”,當然是前一年癸未年的某月里。如果曹雪芹早在“壬午除夕”死去了,那么就成了先死的父親因“感傷”后死的殤兒而“成疾”的怪事了,斷不可通。乾隆癸未年北京曾發生嚴重痘災,幼兒死亡殆盡,亦正合榫。
不執著孤立的一點,綜合地看證據和所關聯的事情,我認為曹雪芹確是卒于癸未年的除夕,即公元1764年2月1日。
至于脂批的話,也許是記錯了。史書、碑版、文章,誤記干支的例子,多得不可勝舉,不是什么稀奇事。為什么脂硯齋“壬午除夕”四個字中“除夕”二字還可信呢?這很好理解,一個人在大年除夕逝世,這樣一個時間點,人們一般不會記錯。
(節選自周汝昌《紅樓夢新證》)
【注釋】①脂硯齋:《紅樓夢》早期抄本的一個批語作者。②敦敏﹑敦誠兄弟:清宗室,努爾哈赤十二子英王阿濟格之后。自小結識曹雪芹,是其最好最熟的朋友。
5. 本文作者認為:敦敏《小詩代簡寄曹雪芹》一詩作于癸未年即乾隆二十八年。以下對其依據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懋齋詩鈔》是編年順錄的,年月次序清楚。《小詩代簡寄曹雪芹》被編在癸未年作品范圍內。
B.在《懋齋詩鈔》的底稿本和清鈔本中,《小詩代簡寄曹雪芹》的前二首詩的題下,注明有“癸未”二字。
C.在《懋齋詩鈔》中,與《小詩代簡寄曹雪芹》同年的`一首詩,有自注云:“先慈自丁丑見棄,迄今七載。”
D.《懋齋詩鈔》的底本付刊時有所刪割,且經收藏者粘綴修整,這才導致一些研究者認為它并非編年的。
6.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曹雪芹死去后的次年,摯友敦敏、敦誠分別作了詩來挽吊他。敦敏作《河干集飲題壁兼吊雪芹》,錄于《懋齋詩鈔》;敦誠作《挽曹雪芹》,錄于《四松堂集》。
B.《小詩代簡寄曹雪芹》中的“上巳前三日”指敦誠的三十歲生日。敦敏此詩的用意,除表達對曹雪芹的思念和夸贊外,主要是邀請雪芹來給敦誠過生日,一同賞花飲酒。
C.曹雪芹本系癸未除夕死去的。脂硯齋之所以誤為“壬午除夕”,大概是記錯了干支。這種因誤記干支而弄錯某人生卒時間的情形,在史書、碑版、文章中不足為奇。
D.根據敦誠在甲申年首作的《挽曹雪芹》一詩的自注內容,可以推知:若曹雪芹死于壬午年,那么就會出現先死的曹雪芹為其后死的兒子感傷的荒謬事情。
7.根據原文內容,下列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因為敦敏﹑敦誠兄弟是曹雪芹的親密朋友,所以他們的詩歌作品中有關曹雪芹的信息更顯真實,據這些信息來判斷曹雪芹的卒年也更可信。
B.周汝昌能否定胡適成說,確立“曹雪芹卒于癸未除夕”之說,是因為他利用確鑿的證據,證明了《小詩代簡寄曹雪芹》確作于癸未年春。
C.根據敦誠所說“伊子殤,因感傷成疾”,可以推測曹雪芹的死因:他極可能是因懷喪子之痛,感傷成疾,不治身亡。
D.雖然“乾隆癸未年北京曾發生嚴重痘災,幼兒死亡殆盡”是史實,但若僅憑此就斷定雪芹之子夭折于癸未年,則顯武斷。
參考答案:
5.D(混淆了原文因果關系。據原文意,《懋齋詩鈔》的底本付刊時有所刪割,且經收藏者粘綴修整,導致的是“有些研究者的誤會,說詩集的編序不可靠”。)
6. C(偷換概念,使概念的外延縮小了很多。原文是“誤記干支…不足為奇”,這里卻誤為“因誤記干支而弄錯某人生卒時間的情形…不足為奇”。)
7.B(在推斷原因方面以偏概全。據原文可知,周汝昌確立“曹雪芹卒于癸未除夕”之說,固然依賴“《小詩代簡寄曹雪芹》作于癸未年春”這一證據,但并非以此作為唯一證據。且他在倒數第二段有言“不執著孤立的一點,綜合地看證據和所關聯的事情……”)
《紅樓夢》閱讀答案12
一語未了,只聽后院中有人笑聲,說:“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黛玉納罕道:“這些人個個皆斂聲屏氣,恭肅嚴整如此,這來者系誰,這樣放誕無禮?”心下想時,只見一群媳婦丫鬟圍擁著一個人從后房門進來。這個人打扮與眾姑娘不同,彩繡輝煌,恍若神妃仙子:頭上戴著金絲八寶攢珠髻,綰著朝陽五鳳掛珠釵,頂上戴著赤金盤珞圈,裙邊系著豆綠官絳,雙橫比目玫瑰佩,身上穿著縷金百花大紅洋緞窄襖,外罩五彩刻絲石青銀鼠褂,下著翡翠撒花洋裙。一雙單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身量苗條,體格風騷,粉面含春威不露,單唇未啟笑先聞。黛玉連忙起身接見。賈母笑道:“你不認得她,她是我們這兒有名的一個潑皮破落戶,南省俗謂作‘鳳臘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稱呼,只見眾姊妹都忙告訴她道:“這是璉嫂子。”黛玉雖不識,也曾聽見母親說過,大舅賈赦之子賈璉,娶的就是王氏之內侄女,自幼假充男兒教養的,學名王熙鳳。黛玉忙賠笑見禮,以“嫂”呼之。這熙鳳攜著黛玉的手,上下細細打量了一回,乃送至賈母身邊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這樣標致的人物,我今兒才算見了!!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孫女,竟是個嫡親的孫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頭心頭一時不忘。只可憐我這妹妹這樣命苦,怎么姑媽偏就去世了!說著,邊用帕拭淚。賈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來招我。你妹妹遠路走來,身子又弱,也才勸住了,快再休提前話。”這熙鳳聽了,忙轉悲為喜道:“正是呢,我見了一個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了,又是喜歡,又是傷心,竟忘了老祖宗。該打,該打!”又連攜黛玉之手,問“妹妹幾歲了?也可上過學?現吃什么藥?在這里不要想家,想吃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訴我,丫頭老婆們不好了,也只管告訴我。”一面又問婆子們:“林姑娘的東西行李都搬進來了?帶了幾個人來?你們趕緊打掃兩間下房,讓他們去歇歇。”
說話時,以擺上了茶果上來。熙鳳親為捧茶捧果。又見二舅母問她:“月錢放過了不曾?”熙鳳道:“月錢以放完了。剛才帶著人道后樓上好緞子,找了這半日,也并沒有見昨日太太說的那樣的,想是太太記錯了?”王夫人道:“有沒有,什么要緊。”因又說道:“改隨手拿出兩個來給你這妹妹裁衣裳的,等晚上想著叫人再去拿罷,可別忘了。”熙鳳道:“這倒是我閑聊著了,知道妹妹不過這兩日到的,我已預備下了,等太太回去過了目好送來。”王夫人一笑,點頭不語。
小題1:王熙鳳的出場有什么特點?這樣寫有什么好處?(3分)
小題2:“一雙三角丹鳳眼,兩彎柳葉吊梢眉”“ 粉面含春威不露,單唇未啟笑先聞”的肖像描寫,從直覺上給人什么樣的印象?(3分)
小題3:王熙鳳回答王夫人的問話,表現了她怎樣的性格特點?(2分)
參考答案:
小題1:出場的特點是“未見其人先聞其聲”,表現出王熙鳳在賈府地位之特殊,性格之潑辣。
小題2:不僅表現了王熙鳳的外在特征——年輕、貌美,而且表現了她的內在性格——刁鉆,狡詐。
小題3:不僅表現了王熙鳳善于機變逢迎的性格,也表現了精明能干的特點。
小題1: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小說人物分析能力。鳳姐作為《紅樓夢》中賈家大管家,這一重要角色,曹雪芹為其出場,做了精心安排。看她出場時,還沒有看到容貌,先聽到呵呵笑聲。正所謂“未見其人先聞其聲”。這樣寫來突出她的與眾不同,突出她性格的潑辣,她以一個小輩身份,敢在賈母等長輩面前這樣放肆,并且不會受到責備,這就說明她有資本,她深得賈母等人喜愛的特殊身份。
小題2: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小說人物描寫中肖相描寫的'分析能力。我們看寫鳳姐“丹鳳眼”“柳葉眉”這是在寫她的年輕、美麗、好看。而作者去故意加上“三角”“吊梢”以做修飾。這就有了些深意。相書上說面帶“三角”之眼,“吊梢”之眉者,主人奸邪,狡詐。這里明顯點明鳳姐性格中的刁鉆、奸邪、狡詐特點。所以脂硯齋曾作這樣的點評:“第一筆,鳳姐的三魂六魄已被著者拘定了,后文焉得不活跳紙上?”
小題3: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小說人物分析的語言分析能力。回答王夫人的問話中,鳳姐答言之快,不做任何思忖。這里明明是在突出她做事精明能干,什么都能做得干凈利索,符合大管家的身份形象。另外王夫人只問月錢過了沒有。去引出她答自己去尋綢緞來的話,這里我們看出鳳姐好像猜出姑母不高興了的意思,故意以此來回答。這就看出鳳姐的機變逢迎之性格。另外看尋得結果是沒有尋到,很明顯照應前面的尋綢緞是騙人之語。也從中可以略微看出鳳姐對一個要寄人籬下的表妹的態度。顯現她勢利的一面。
《紅樓夢》閱讀答案13
中國古代小說每每被視為史余、史補而受輕視,大方之家每不屑道及。“戊戌變法”前后,一些較早接觸域外文學文化的知識分子,基于小說可以化民成俗的認識,開始譯介歐美及日本的小說,并充分肯定小說的社會價值和教化功用。梁啟超首倡“小說界革命”,他肯定了小說的“載道”功用,以小說為文學之“最上乘”者,適應了晚清維新派改良群治的愿望。兼之借助日漸興盛的報紙刊物等快捷面廣的傳播媒介,動搖和瓦解了以往歧視小說的正統文學觀,使得小說的譯印和創作風起云涌。這就改變了中國文學場域的格局,創造了一種新的文化語境。
在這樣的文化語境中,一些有新思想、用新方法的學人開始以空前的熱情對古代小說開展了學術研究。1918年3月15日,胡適首先在北大文科研究所作了《論短篇小說》的演講,講稿修改后發于《新青年》。該文雖只6000余字,卻昭示了中國古代短篇小說研究的系統性。不過讓胡適付出更大熱情的是中國章回小說的考證研究。1920年8月,上海亞東圖書館推出汪原放標點版的《水滸傳》,胡適撰寫的《水滸傳考證》置于卷首作為前言。此后8年中,胡適先后為《儒林外史》《紅樓夢》等章回小說撰寫了20余篇考證及序跋文章。
在胡適的系列考證中,影響最大的首推1921年5月置于亞東版《紅樓夢》卷首的《<紅樓夢>考證》。《紅樓夢》對中國古代社會文化的影響,可能難以與流播久遠的世代累積型經典小說《三國演義》《水滸傳》相比,但因其精神內涵豐富,藝術表現高妙,題材與格調更適合文人讀者的口味,所以程甲本問世后,它便受到讀書人階層的群體青睞。中國的讀書傳統一向是文史不分家,讀者習慣以史家筆法來閱讀小說中的人和事。《金瓶梅》問世之初,即有諸多有關本事的傳聞,《紅樓夢》問世之后更是如此,因其開卷第一回寫出甄士隱、賈雨村兩個有符號意味的人物,脂批道是“真事隱”去、“假語存”焉,導致不少讀者以“微言大義”的方式揣測《紅樓夢》究竟隱去了什么本事,因此便有了“和珅家事”“張侯家事”“傅恒家事“明珠家事”等各種說法。最初它們不過是民間茶余的傳聞、文人酒后的談資,直至1914年王夢阮、沈瓶庵《紅樓夢索隱》,后又附《紅樓夢》以刊行,“索隱”旗幟由此高張。1916年蔡元培發表《石頭記索隱》,次年又以單行本行世,將“索隱”往前又推進了一步。蔡元培是一位翰林出生的宿儒,有過留學德國的經歷,曾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1917年1月出任北京大學校長,在當時教育界、文化界威望頗高,胡適亦以“領袖”稱之。以蔡元培這樣的身份、聲望,論述《紅樓夢》是一部政治小說,賦予它以重大的內容,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它的價值和影響。
“隱”本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寫作策略,也是傳統史學與文學的一個重要的美學原則。無論是孔子的春秋筆法,還是屈騷的`香草美人,都有“隱”的成分在。因此《文心雕龍》專設“隱秀”一篇,與“比興”“夸飾”等并舉,以“文外之重旨”來解釋“隱”的內涵。有文本之“隱”,也就有研究之索“隱”。“索隱”由此自然成為中國傳統學術之于文本的一種解讀方式。“隱”是作者層面的寫作手段,“索隱”是讀者層面的思維方式和解讀途徑。即此而言,《紅樓夢》索隱派試圖從小說文本表面的字里行間演繹、求索出文本背后的微言大義,實際上是沿襲了傳統學術的解經思維。既然作者說“真事隱去”,那就一定有隱去的歷史真相,索隱派孜孜以求的,就是要將這真相找出來,以使自己的閱讀與接受符合傳統學術的解經軌道。然而胡適的考證,卻完全改變了這樣的思維方式。
胡適對古代小說的考證,采用了兩種不同的方法。一是對《水滸傳》《三國演義》等世代累積型小說采用歷史演進法,主要考察小說的歷史演進情況;二是對《儒林外史》《紅樓夢》這類個人創作的小說,則側重考證其作者與版本。在20多篇古代小說考證及序跋文章中,胡適在很大程度上厘清了諸多作品的成書過程、版本之間的關系,考證了不少古代小說作者的生平事跡,大多數工作是開創性的。他對《紅樓夢》的考證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響也最大。
胡適《紅樓夢考證》首先向索隱派提出批評。對早期所謂的“納蘭家世說”和王夢阮、沈瓶庵的《紅樓夢索隱》,胡適用考證歷史事實的方法予以批駁;對蔡元培的《石頭記索隱》,則用“猜笨謎”的措辭指破它的牽強附會。《紅樓夢考證》后一部分是對著者和本子的考證。他根據顧頡剛、俞平伯尋求出的文獻,勾稽出與作者相關的六條結論,前五條關涉曹雪芹生平與家世,最后一條提出《紅樓夢》是曹雪芹的“自敘傳”,認為甄賈兩寶玉是曹雪芹自己的影子,甄賈兩府是當日曹家的影子。關于本子,胡適認為程高120回本的后40回是乾隆六十年(1795)高鶚在中進士之前補作的,這就是著名的“高續”說。胡適《紅樓夢考證》的面世及其隨后發生的與蔡元培之間的論戰,在當時引起極大的轟動,一則是因為在一定程度上借助了蔡元培的身份背景,二則是因為胡適之說是附亞東版的《紅樓夢》小說刊行的,小說讀者面有多大,胡適觀點的受眾范圍就有多大。雖然胡適的考證成果并未完全終結索隱派,但蔡胡論戰確實是以胡適的勝利而告終。這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歸功于亞東版《紅樓夢》的大行于世。
胡適對古代小說的系列考證工作最重要的學術意義,是在當時的歷史背景和文化語境中,促使中國傳統學術向現代學術“轉型”。他在晚年曾這樣評價:“這種工作是給予這些小說名著現代學術榮譽的方式;認定它們也是一項學術研究的主題,與傳統的經學、史學平起平坐。”胡適的考證將長期受到貶抑、輕視的小說提高到與經學、史學等傳統的“學術研究的主題”平等的地位,不僅實現了學術研究對象和范圍的突破,而且更重要的是借助新標點分段的亞東版古代小說席卷全國的運勢,使考證的學術理念和全新的閱讀方法滲入世人之心,改變了傳統學術研究的重心,大大推進了中國學術的現代轉型。
(摘編自俞曉紅《胡適與<紅樓夢>百年閱讀》)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新的文化語境”指由于梁啟超的推動,以往歧視小說的正統文學觀被改變,小說價值和功用得到充分肯定的中國文學場域新格局。
B.“索隱”在文中指讀者以史家筆法閱讀小說中的人和事,以傳統解經思維揣測《紅樓夢》究竟隱去了什么“本事”的閱讀和研究方式。
C.“微言大義”在文中指被索引派認為隱含在《紅樓夢》精微的語言和敘事中的作品內涵和歷史真相,他們為找尋其答案而孜孜不倦。
D.“自敘傳”在文中指胡適對《紅樓夢》成書由來的認識,他認為作品中的甄賈兩府有曹家的影子,曹雪芹借甄賈寶玉寫自己的人生。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豐富的精神內涵,高妙的藝術表現,更適合文人讀者口味的格調,使《紅樓夢》有別于《三國演義》等小說而受到讀書人的群體青睞。
B.胡適注重文獻研究并提出自己的創見,他認為程高120回本的后40回為高鶚所續,這一觀點終結了有關《紅樓夢》作者之謎的爭論。
C.文章詳細介紹了索隱派代表蔡元培顯赫的身份地位,蔡先生的學界影響力雖增加了胡適推廣新學說的難度,客觀上也為其提供了幫助。
D.胡適對古代小說的系列研究,實現了學術研究對象和范圍的突破,其考證的學術理念和全新的閱讀方法也推動了中國學術的現代轉型。
3.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紅樓夢》有著深刻的隱喻意義,讀者可以通過諧音理解甄士隱、賈雨村的符號意味,索隱派即以此種方法探尋作品背后的真相。
B.胡適在寫作《紅樓夢考證》時,首先運用了不同策略對索隱派提出批評,蔡胡論戰最后以胡適勝利告終,最重要的原因莫過于此。
C.從小說之于經史的地位變化我們可以推斷,受到貶抑、輕視的對象不一定不具備研究價值,曾被稱為“詩余”的宋詞即是典型代表。
D.傳播媒介對學術研究具有推動作用,如果沒有《新青年》雜志、新標點分段的亞東版古代小說,胡適的考證成果就很難被公眾認可。
4.作者認為“隱”也是傳統史學與文學的一個重要的美學原則。你對此如何理解?請從下列材料中任選一個加以說明。(4分)
①夜縋而出,見秦伯。(節選自《燭之武退秦師》)
②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節選自《離騷》)
③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節選自《林黛玉進賈府》)
5.倘若你未來要從事學術研究,你能從胡適的考證工作中獲得怎樣的啟示?請結合文本分條概括。(4分)
答
1.(3分)A
2.(3分)B
3.(3分)C
4.(4分)
示例1:①傳統史學講究微言大義,以曲折、精微的文筆隱寓褒貶、寄托深意。如“夜縋”可以反映出國勢之危急,并暗含對統治者昏庸短視的批評。
示例2:②文學作品中常常運用比喻和象征等手段,蘊含深刻的意蘊。比如《離騷》中以“眾女”象征群小,以“蛾眉”象征美德。
示例3:③文學作品中有時似貶實褒,字里行間隱含深意。比如草莽、傻、狂等詞語,看似批評寶玉性格乖張、不學無術,實則寫出寶玉之重情脫俗。
答出“隱”作為美學原則的內涵,2分;舉例闡述合理,2分。言之成理即可。
5.(4分)①敢于質疑,不畏權威,如胡適與蔡元培論戰,對索隱派提出批評等。②注重實證,勇于開拓,如胡適做了厘清諸多作品的成書過程、版本之間的關系等大量開創性工作。③講究策略,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同是對索隱派的批評,他采取了不同的研究方法。④著眼未來,領風氣之先,如胡適的考證與新式標點小說風行、肯定小說社會價值和教化功用的文化大背景相一致。(答出一點1分,意思相近即可)
《紅樓夢》閱讀答案14
關注中國文學的人總是遺憾中國文學沒有出現“史詩”,即沒有《伊利亞特》或《奧德賽》式的史詩。其實,《紅樓夢》正是一部偉大史詩,而且由它確立了一個極為精彩的中國的史詩傳統。
“史詩”是一個來自西方的概念,它原是指古代記載重大歷史事件、英雄傳說并具有神話色彩的長篇敘事詩,后來又延伸到泛指具有上述內涵并有宏大結構的卓越敘事作品,包括長篇小說作品。此時,我們說《紅樓夢》是一部偉大史詩,是指:一、它具有荷馬史詩式的宏大敘事構架和深廣視野;二、它和中國原始神話《山海經》直接相聯,塑造了具有神話色彩和別樣英雄色彩(另一種意義的富有平常心的英雄)的系列詩意大生命;三、它包含著中國和人類未來的全部美好信息,這是關于人的生命如何保持它的本真本然、人的尊嚴與價值如何實現,寄托著人類“詩意棲居”“詩意存在”的宏觀夢想,從而使濃厚的詩意覆蓋整部作品。
上述三點,還需進一步做些補充。首先應說明的是,《紅樓夢》的史詩構架打通天上人間,這與《伊利亞特》相似,但其深廣視野則與《伊利亞特》不同,它是種更深邃的內在視野,它挺進到人的內心深處,展示更豐富的內在生命景觀。這種史詩性的內在生命景觀,在人類文學史上極為罕見,它是曹雪芹了不起的創造,也是《紅樓夢》史詩的特征。林黛玉一見到賈寶玉就覺得“眼熟”,內在視野一下子就伸延到靈河岸邊。她在《葬花吟》中提問:“天盡頭,何處有香丘?”在大蒼涼的叩問中呈現的又是無邊無垠的大視野。其次,說《紅樓夢》有英雄色彩,這是另一種意義的、具有平常之心的英雄。難道賈寶玉基督式的情懷不是英雄情懷?難道尤三姐、鴛鴦一劍一繩自我了斷,把泥濁世界斷然從自己的生命中拋卻出去不是英雄氣概?難道林黛玉的焚燒詩稿的大行為語言,不是對黑暗人間英雄式的.抗議?如果說,《伊利亞特》的英雄是剛性的,那么《紅樓夢》的英雄則是柔性的。因此,也可以說,《伊利亞特》是剛性史詩,《紅樓夢》是柔性史詩。
史詩不是歷史,而是文學。史詩的起點是詩,是審美意識,而不是年代時序,不是權力意識與道德意識。因此,它雖然具有歷史的時代內涵,但重心則是超越歷史時代的生命景觀與生命哲學意味。也就是說,史詩的重心是“詩”而不是“史”,它是史的詩化與審美化,但不是歷史。《資治通鑒》、“二十四史”等規模再大,也不是史詩。《三國演義》《水滸傳》雖塑造了許多英雄,也有歷史感,但缺乏史詩的起點,即審美意識,它令讀者感受到的是權力意識與道德意識對審美意識的絕對壓倒,因此,不能稱為史詩。中國的《史記》,以文寫史,以文塑造歷史英雄,顯然有史詩傾向,其中有些描繪英雄人物的篇章,也很有詩意。可以說,《史記》早已提供了史詩創造的可能性,可惜司馬遷自己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不是用審美意識去重新觀照歷史和重組歷史,因此,也沒有賦予《史記》以史詩的宏偉框架。他對個人不幸遭際進行反彈的發憤意識顯然大于審美意識,這一點限制了他的“大觀”眼睛,使他未能像曹雪芹那樣如此透徹地感悟到人間的詩意所有。唯有《紅樓夢》是個特殊的偉大審美存在,它在東方屹立著,并和誕生于西方的荷馬史詩一樣將永遠保持著太陽般的魅力,并永遠放射著超越時空的光輝和異彩。
(摘編自劉再復《永遠的〈紅樓夢〉》)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中說,“史詩”是一個來自西方的概念,它是指古代記載重大歷史事件、英雄傳說并具有神話色彩的長篇敘事詩。
B、《紅樓夢》和中國原始神話《山海經》直接相聯,主人公的故事是女媧補天、夸父逐日的繼續。
C、《紅樓夢》包含了人類的一種偉大憧憬,人的存在應是詩意的存在,人的生活應是“詩意棲居”的生活。
D、《伊利亞特》和《紅樓夢》都具有英雄色彩,《伊利亞特》的英雄是剛性的,所以《紅樓夢》的英雄是柔性的。
2、下列關于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明確反對有些人認為中國文學沒有出現“史詩”的看法,有針對性的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富有啟發意義。
B、文章先引出論題,再提出觀點,然后展開論證,第二、三段的論證是并列展開的。
C、作者舉“黛玉一見到賈寶玉就覺得眼熟”的事例,是為了證明《紅樓夢》有一種更深邃的內在視野,它挺進到人物內心深處,展示更豐富的內在生命景觀的觀點。
D、文章第四段用《三國演義》《水滸傳》的實例說明了審美意識的缺失是它們不能稱為史詩的原因。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作者認為《紅樓夢》確立了一個極為精彩的中國史詩傳統,原因之一是它塑造了另一種意義的富有平常心的英雄色彩的系列詩意大生命。
B、《資治通鑒》《三國演義》敘事構架宏大,歷史的時代內涵豐富,但沒有對史的詩化與審美化,因此只能是歷史,而不是史詩。
C、作者認為《史記》未能成為史詩的原因之一是司馬遷對個人不幸遭際進行反彈的發憤意識大于審美意識。
D、作者最后認為《紅樓夢》正是荷馬史詩式的沒有時間邊界的永恒存在,它屬于當時,屬于現在,更屬于今后的千秋歲月。
答
1、C解析:A項,缺少了“后來又延伸到泛指具有上述內涵并有宏大結構的卓越敘事作品,包括長篇小說作品”這句話。B項,“夸父逐日”多余。D項,強加因果,原文中這兩句之間是假設關系。
2、B解析:“第二、三段的論證是并列展開的”錯誤,從原文“《紅樓夢》正是一部偉大史詩,而且由它確立了一個極為精彩的中國的史詩傳統”中的“而且”,還有“上述三點,還需進一步做些補充”可知,第二三段應該是層進展開。
3、B解析:“《三國演義》”錯誤,原文中應是“二十四史”。
《紅樓夢》閱讀答案15
從《紅樓夢》中,很容易看出它如何接受、綜合、發展了古代小說的傳統。
《紅樓夢》以“才子佳人”做書中主角,受《西廂記》的影響很深。如二十三回黛玉葬花一段,寶玉說“看了(《西廂記》)連飯都不想吃了”。以后《西廂記》幾乎成為寶玉、黛玉兩人對話時的“口頭語”了。本書引用《西廂記》共六七次之多,而且用得都很靈活,如四十九回引“是幾時孟光接了梁鴻案”一段,寶、黛借《西廂記》來說自己,非常自然。
《紅樓夢》開首說補天頑石高十二丈,方二十四丈,共有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原合十二月,二十四氣,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跟《西游記》第一回說花果山仙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二丈四尺開闊,說法略異,觀念全同。而且,這塊頑石,既可縮成扇墜一般,又可變為鮮明瑩潔的美玉,我覺得這就是金箍棒塞在孫猴子的耳朵里呵。
《金瓶梅》跟《紅樓夢》的關連尤其密切,它給本書以直接的影響,近人已有專書論述,這兒不作詳引。如《紅樓夢》的主要觀念“色”、“空”,明顯從《金瓶梅》來。又秦可卿棺殮一節,幾全襲用《金瓶梅》記李瓶兒之死的文字,脂硯齋本評此“深得《金瓶》壺奧”。
從上邊簡單引用的各例,說明《紅樓夢》實集古來小說之大成。不僅此也,它還繼承了更遠的
文學傳統,并不限于小說,如《左傳》、《史記》,如樂府詩詞,而繼承《莊子》與《離騷》尤為特出。脂硯齋本第一回評,明確說“《莊子》、《離騷》之亞”;第六十三回借妙玉的口氣說“文是《莊子》的好”;第二十一回,寶玉摹擬《莊子·篋篇》——這些都不必細說。我以為莊周還影響《紅樓》全書。它的汪洋恣肆的筆墨,奇幻變換的章法,得力于《莊子》很深。
至于《紅樓夢》與《離騷》的關系,借其中的《芙蓉誄》來說明。這篇誄文,引用《離騷》、《楚辭》最多。其中更饒趣味的一條是:寶玉在這篇誄文里,把他的意中人睛雯比作“鯀”——寶玉說晴雯“直烈遭危,巾幗慘于羽野。”作者原注說:“鯀剛直自命,舜殛于羽山。《離騷》曰,鯀直以亡身兮,終然夭乎羽之野。”這是特識、特筆。拿自古相傳“四兇”之一的“鯀”,來比晴雯這樣的美人兒,夠古怪的;所以后來有人把這句改為“巾幗慘于雁塞”,以為用昭君出塞的故事就妥當得多了,而不知恰好失掉了作者的意思。賞識這“直”的.“鯀”本是屈原的創見;《紅樓夢》作者翻“直”為“剛直”,仿佛更進了一步。這是思想上的“千載同心”,非但文字沿襲而已。
如上所舉,《紅樓夢》古代淵源之深厚且廣泛,已可略見一斑。自然,它不是東拼西湊,抄襲前人之文,乃融合眾家之長,自成一家之言。所以必須把《紅樓夢》的傳統性跟它的獨創性合并地看,才能見出真面目。若片面地、枝節地只從字句上的痕跡來做比較,依然得不到要領的。
1.對“《紅樓夢》的古代淵源深厚且廣泛”的依據,表述不夠準確的一項是:
A.《紅樓夢》受《西廂記》的影響很深。寶玉、黛玉對話時常引用《西廂記》內容。其中第四 十九回引“是幾時孟光接了梁鴻案”一段,就是寶、黛借《西廂記》來說自己。
B.《紅樓夢》也深受《金瓶梅》影響。寫秦可卿棺殮一節,《紅樓夢》幾乎完全襲用了《金瓶梅》中寫李瓶兒之死的文字;《紅樓夢》的“色”、“空”觀念,明顯來自《金瓶梅》。
C.《紅樓夢》受《莊子》影響也明顯。六十三回借妙玉的口氣說“文是《莊子》的好”,第二十 一回寫寶玉摹擬《莊子·篋篇》,但這些還不是這種影響留下的最大痕跡。
D.《紅樓夢》也有《離騷》影響的痕跡。在《離騷》中,屈原賞識品質“直”的“鯀”,在《紅樓夢》中,曹雪芹也贊賞“鯀”,這不是文字上的沿襲,而是思想上的“千載同心”。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寶玉說“看了(《西廂記》)連飯都不想吃了”,說明《西廂記》的內容令寶玉大倒胃口。
B.《紅樓夢》和《西游記》都是借寫頑石開篇,說法略異,觀念全同。
C.《紅樓夢》筆墨汪洋恣肆,章法奇幻變換,這得益于《莊子》的深刻影響。
D.由“直烈遭危,巾幗慘于羽野”可見,曹雪芹認為晴雯的性格和命運近似于“鯀”。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脂硯齋明確地評價說《紅樓夢》是“《莊子》、《離騷》之亞”,這說明脂硯齋也會在一定程度上認同“《紅樓夢》受到《莊子》、《離騷》的影響”的觀點。
B.《紅樓夢》具有鮮明的傳統性,這說明曹雪芹有深厚的古代文學閱讀積累;正是這種鮮明的傳統性,決定了《紅樓夢》成為中國古代小說巔峰之作的結果。
C.如果仔細分析《紅樓夢》的文本,我們也將可以找到《紅樓夢》受《左傳》、《史記》這兩部史傳文學作品影響的痕跡。
D.本文作者俞平伯雖然沒有詳引近人關于《紅樓夢》與《金瓶梅》關系密切的論述,但對這些論述的基本觀點,他還是認可的。
參考答案:
1.D(“……這不是文字上的沿襲,而是思想上的‘千載同心’”不合原文邏輯,原文“非但”,是“不僅僅是”之思。)
2.A(“《西廂記》的內容令寶玉大倒胃口”斷章取義。依原文整體意思,寶玉說“看了(《西廂記》)連飯都不想吃了”,是說《西廂記》的內容很有吸引力)
3.B(“……傳統性,決定了《紅樓夢》成為中國古代小說巔峰之作的結果”之說誤,把必要條件當作充分條件,或曰以偏概全。從全文看,對文學傳統的繼承,是《紅樓夢》成為巔峰之作的必要條件;作者在末段強調:“必須把《紅樓夢》的傳統性跟它的獨創性合并地看”。這說明“傳統性”和“獨創性”結合,才使得《紅樓夢》成為中國古代小說巔峰之作)
【《紅樓夢》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紅樓夢》閱讀答案11-09
《紅樓夢》閱讀答案05-17
《紅樓夢》閱讀答案11-07
新版《紅樓夢》閱讀答案11-09
《紅樓夢》閱讀答案【薦】05-17
《紅樓夢》閱讀答案15篇(精)05-17
海龜的閱讀答案|海龜閱讀答案04-02
《紅樓夢第三回》節選閱讀答案01-05
閱讀及答案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