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訪北大教授錢理群》閱讀理解附答案
《訪北大教授錢理群》閱讀理解附答案1
錢理群,北京大學資深教授,生于1939年,中國內地最具影響力的人文學者之一,被視為北大的神話和傳奇。
記:印象中古人立傳必歌功頌德,您怎么看自己寫的這本《我的精神自傳》?
錢:《我的精神自傳》沒有歌功頌德,應該只是一本個性化非常鮮明的思想學術人生自傳,更是一部結合我個人身心創痛和研究心得,來總結20世紀以來中國社會思潮的變遷和中國經驗的得失,反省思想界、知識界、學術界所遭遇的大問題、大困境,表達一個真正知識分子的立場和追求的東西。
記:您覺得進入上世紀90年代以來,知識分子出現的哪些新問題值得反思?
錢:知識分子在90年代后出現了新問題,那就是知識分子與民眾的分離。首先是生活本身的變化,知識分子自身越來越貴族化,越來越脫離中國的土地,特別是兩極分化之后知識分子越來越關注自己,自覺不自覺地陷入一種自戀、自憐、自娛之中,而忽略了身外的廣大的世界。而且在發展過程中也有知識分子把知識分子與民眾關系的問題推向極端,在他們心中,民眾就是暴民,民眾總是非理性的。這就導致了知識分子與民眾的分離。
記: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我們一直期待能出一個像魯迅那樣有知識分子精神的人,您覺得有可能嗎?
錢:我們年輕的時候,所有人類文明都在被批判,所以我們的知識結構有非常嚴重的缺陷,跟魯迅那個年代不能相比。知識結構有缺陷,生存狀態緊隨其后,暴露出致命的問題,所以我們這一代是最沒趣味的、最沒文化的.一代,就是這樣一個差距,導致我們不太可能再出現魯迅這樣的人,至少在我們這一代不會有。我在北大每年都要講魯迅,都受到學生的歡迎。這說明,喜歡思考問題的人還是很多的,他們對魯迅的態度可以分成兩派,一派接受魯迅,另一派不接受魯迅,但我發現,這與學生個人的生命選擇有關系,一部分人選擇“生命之輕”,他們就難以接受魯迅,另一部分人選擇“生命之重”,他們就接受魯迅。
記:您曾是被北大學生投票直選出來的10位最受歡迎的老師之一,退休5年,您現在可以評價一下目前北大的狀態嗎?
錢:就目前北大的現狀,我只能說她已經和我們理想的北大漸行漸遠了。北大的很多傳統已經被摒棄。令人焦慮的是現在的中學教育與升學無關的不教,大學與就業無關的不教。這是一個相當嚴重的問題,這完全與做學問相違背。大學不能成為職業學校,也不是一個取得就業資格的地方。這樣發展下去的話,大學就失去了最根本的東西,這就是學術和精神。
1.下列對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資深教授錢理群,被視為北大的神話和傳奇,是中國內地最具影響力的人文學者之一。
B.現在的知識分子越來越脫離中國的土地,越來越關注自己,陷入一種自戀、自憐、自娛之中。
C.在那個特定年代,中國曾有的人類文明都遭到批判,導致知識結構有非常嚴重的缺陷,跟魯迅那個年代不能相比。
D.目前北大的現狀和理想的北大漸行漸遠了,這是現在的中學教育片面追求升學率造成的。
1.D 中學教育片面追求升學率是原因之一。
2.上世紀90年代以來,知識分子出現了什么新問題?試分條概括出現的原因。(6分)
2.【答案】 知識分子在90年代后出現了新問題,那就是知識分子與民眾的分離。(2分)[來
①生活本身的變化,知識分子貴族化,脫離民眾。②知識分子越來越關注自己,而忽略了包括民眾在內的身外的廣大的世界。③有的知識分子把知識分子與民眾關系的問題推向極端,認為民眾總是非理性的。(每點2分,以上三點答對兩點即可得滿分)
3.錢理群為什么認為現今出一個像魯迅那樣的人不太可能?(6分)
3.【答案】 ①知識結構有缺陷。成長的時代,所有人類文明都在被批判,跟魯迅那個年代不能相比。②生存狀態暴露出致命的問題。我們這一代是最沒趣味的、最沒文化的一代,這是一個差距。③部分選擇“生命之輕”的人,難以接受魯迅。(每點2分)
《訪北大教授錢理群》閱讀理解附答案2
錢穆(18951990),中國現代歷史學家,國學大師,吳越國太祖武肅王錢镠之后。字賓四,筆名公沙、梁隱、與忘、孤云,晚號素書老人、七房橋人,齋號素書堂、素書樓。歷任燕京、北京、清華、四川、齊魯、西南聯大等大學教授。1960年,耶魯大學把人文學名譽博士學位授予了當代大儒錢穆,他們這樣評價說:你是一個古老文化的代表者和監護人,你把東方的智慧帶出了樊籠,來充實自由世界。然而就是這樣一位被人稱為當代最后一個大儒的人,卻沒有任何文憑,連中學都沒有畢業,完全是靠自學成才的。
錢穆讀書常學習古人的治學與為人,及時反省自己。一次讀曾國藩家書,曾說自己每讀一書必認真從頭讀到尾。錢穆從此要求每本書都必須認真閱讀,不遺一字,讀完后再換一本。他從古人身上總結出一條行之有效的經驗,便身體力行,規定自己早上讀經子,晚上讀史,中間讀閑書,充分提高讀書的效率。錢穆小時候身體一直很弱,每年秋天都生病,祖父父親都英年早逝,他一直為自己健康擔憂,一次從一本日本書上看到講究衛生對健康長壽的重要性,便警醒自己,從此每天起居有恒,堅持靜坐散步,記日記,以此督促自己。晚年他把自己長壽的秘訣都歸功于有規律的生活。
從1912年起,在十年半時間內,錢穆輾轉四所學校任教,讀書之余完成了第一部學術著作《論語文解》,并陸續在報刊上發表文章,漸漸嶄露頭角。十年面壁,錢穆終于找到自己的治學門徑,專治儒學和史學,自稱其得力最深者莫如宋明儒。(《宋明理學概述序》)錢穆之所以選擇中國傳統文化作為自己研究對象,有著深層的社會原因。當時國人包括相當一部分知識分子對中國歷史文化缺乏信心,對儒家文化更是主張全盤否定。錢穆對此完全有不同的看法,當我幼年,在前清時代,就聽有人說,中國不亡,是無天理。在我幼小的心靈里,不禁起了一番反抗之心。這種反抗之心便成了他后來治學的動力,莫非因國難之鼓勵,愛國之指導。(《中國文化精神序》)在無錫三師時,錢穆已經完成《國學概論》,并開始撰寫其代表作《先秦諸子系年》。一個偶然的機會,著名學者蒙文通看到他的文章,慕名前來造訪,打開系年手稿便被吸引了,在回南京的車上迫不及待地讀了起來,認為該書體大精深,乾嘉以來,少有匹矣。
錢穆雖然自學出身,卻從不迷信權威。當時學術界正流行康有為《新學偽經考》的觀點,顧頡剛也是康的擁護者。錢穆對此十分懷疑,他沒有因為顧頡剛于己有恩就放棄己見,而是力排眾議撰寫了《劉向歆父子年譜》,用事實證明康有為的觀點是錯誤的。顧頡剛對此毫不介意,不僅將此文在《燕京學報》發表,還推薦他到燕京任教。錢穆稱,此等胸懷,萬為余特所欣賞。錢穆的文章影響極大,一掃劉歆遍造群經說,在經學史上另辟了以史治經的新路子,對經學史研究具有劃時代的貢獻,其觀點也逐漸為學術界普遍接受。北平各大學經學史及經學通論課,原俱主康說,亦即在秋后停開,開大學教學史之先例。(羅義俊)
錢穆后來到北大任教,胡適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但錢穆并不因此而在學術上茍同他,他的許多觀點都與胡適不一致,胡適認為孔子早于老子,他卻認為老子早于孔子。學生知道他們之間學術觀點不一致,故意拿胡適的觀點來詰問,他也毫不掩飾,常在課堂上批判胡適。據他的學生回憶,他常當眾說:這一點,胡先生又考證錯了!并指出哪里哪里錯了。當時胡適聲譽日隆,敢這樣批評他的在北大也僅錢穆一人而已。
錢穆治學講究有大視野,從大處入手,由博而精。先從大處著手,心胸識趣較可盤旋,庶使活潑不落狹小。他從自己十年苦讀中領悟到,求速成找捷徑是做學問的大忌,治學者應該厚積薄發;認為中國學問主通不主專,中國學術界貴通人不貴專家。(酈家駒《追憶錢賓四師往事數則》)他雖是治史專家,卻披閱廣泛,發現學生有好書就借來一讀。40年代在西南聯大時,錢穆見學生李埏有一本克魯泡特金的《我的自傳》,也頗有興趣,并據此寫了《道家與安那其主義》一文,發表后引起了讀者極大興趣。他主張多讀書勤思考,觸類旁通,認為中國治學與西方不同,西方學問分門別類,互不相關,中國學問分門不別類。經史子集四部,是治學的四個門徑,入門后,觸類旁通,最后融而為一。認為讀書當細辨精粗,讀書當求識書背后之作者。而且要抱著謙虛的態度,對任何作者都要先存禮敬之心,這樣才能有所得。
(選自歐陽悟道《民國那些范兒》,有刪改)
(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錢穆沒有任何文憑,連中學都沒有畢業,是從一次讀曾國藩家書中得到啟發,開始自學成才的。
B.當時國人包括相當一部分知識分子對中國歷史文化缺乏信心,對儒家文化更是主張全盤否定。錢穆對此完全有不同的看法,在愛國之心的激勵下,錢穆對中國史學和儒學深入研究,著作等身。
C.錢穆不顧及顧頡剛,力排眾議撰寫了《劉向歆父子年譜》,指出康有為的觀點是錯的,這說明錢穆將學術放在第一位而置恩情于不重要的位置。
D.錢穆雖是治史專家,卻披閱廣泛,借學生的書讀,說明他放得下架子,治學不拘一格。
E.錢穆認為治學應有大視野,只要博覽群書,多思考,觸類旁通,治學就有成就。
(2)作為評傳,本文有多處文字對傳主進行了評論,請找出兩處,并分析其作用。(6分)
(3)文章分別寫到顧頡剛和胡適,這樣寫有什么好處?(6分)
(4)錢穆成為一代國學大師的.原因是什么?請結合全文進行探究。(8分)
參考答案
12.
(1)【答案】B3分,D2分,E1分,AC不給分。【解析】A項,是從一次讀曾國藩家書得到啟發,開始自學成才C項,置恩情于不重要的位置E項,原文指由博而精。
(2)【答案】①你是一個古老文化的代表者和監護人,你把東方的智慧帶出了樊籠,來充實自由世界。作用:極大地肯定了錢穆的國學造詣;總領全文。②錢穆讀書學習古人的治學與為人,及時反省自己。作用:寫出了錢穆善于向他人學習,并能及時付諸行動的特點;總寫概括了本自然段的內容。
【評分標準】每點評論1分,作用2分,共6分。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3)【答案】①顧頡剛和胡適都是學術界的權威人士,而且都對錢穆有幫助、提攜之恩,但錢穆卻指出兩人在學術上的錯誤(2分),反襯錢穆雖自學出身,卻從不迷信權威的治學態度。(2分)
②也從側面突出錢穆在治學方面的自信和勇敢。(1分)③塑造并豐富了傳主的形象。(1分)
(4)【答案】①學習古人的治學與為人,及時反省自己:如從曾國藩家書中體會到每本書都必須認真閱讀,不遺一字;從一本日本書上體會到生活要有規律。②從不迷信權威:如對康有為、顧頡剛、胡適的批評。③治學講究:治學講究大視野,從大處入手,由博而精;讀書當細辨精粗;讀書當求識書背后之作者;抱著謙虛的態度。④得到賞識:顧頡剛、胡適等人的提攜。
【評分標準】1點2分,其中1分為觀點,1分為材料分析。4點共8分
《訪北大教授錢理群》閱讀理解附答案3
父親喜歡蘭草,過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去一趟,帶回些野蘭來栽培,幾年之間,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個品種, 像要做一個蘭草園圃似的,方圓十幾里的人就跑來玩賞,父親不但不以此得意,反而倒有了幾分慍怒,此后進山去,便不再帶回那些野生野長的蘭草了。這事很使我奇怪,問他,又不肯說;只是又一次進山的時候,特意招呼我說:訪蘭去吧!
我們走了半天,到了山的深處。那里有道瀑布,十幾丈高地直直垂下,老遠就聽到了轟轟隆隆地響,水沫揚起來,彌漫到半空,日光在上面浮著,暈出七彩迷離的虛幻。我們沿谷底走,便看見有很多野蘭草,盈尺高的,都開了淡淡的蘭花,像就地鋪了一層寒煙。香氣濃極了,氣浪一沖,站在峽谷的任何地方都聞到了。
我從未見過這么清妙的蘭草,連聲叫好,便動手要挖起一株來。我想,父親會培育這仙品的以前就這么挖出去,經過一番栽培,就養出了各種各樣的品種、形狀的呢。
父親卻把我制止了,問道:你覺得這里的蘭草好呢,還是家里的那些好?
我說:這里的好。
怎么個好呢?
我卻說不出來。家里的的確比這里的好看,這里的卻比家里的.清爽。
是味兒好像不同嗎?
是的。
這是為什么?一樣的蘭草,長在兩個地方就有兩個味?
父親說:蘭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靈氣,長的是野山水畔的趣姿,一栽培了,便成了玩賞的盆景。
但它確實葉更嫩,花更繁大了呀。
樣子似乎是,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調也就俗了。
父親的話是對的,但我卻不禁惋惜了:這么精神的野蘭,在這么個空谷僻野,葉是為誰長的,花是為誰開的,會有幾個人知道而欣賞呢?
這正是它的不俗處,它不為被欣賞而生長,卻為著自己的特色而存在著,所以它才長得葉純,楚楚的有著它的性靈。
我再也不敢去挖野蘭了。高興著它的這種純樸,悲嘆以前喜歡著它卻無形中毀了它。
父親拉著我坐在潭邊,我們的身影就靜靜地沉在水里。他看蘭,也在看我,說:做人也是這樣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獻媚處事,就像盆景中的蘭草一樣,降低了品格。低俗的人是不會對社會有貢獻的。
我深深地記著父親的話,從那以后,已經是過去了,我一直未敢忘。
1.文章中最能體現野蘭特色的一個詞是________。
2.對文章中一樣的蘭草,長在兩個地方就有兩個味中的味,你是如何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簡要分析第1段中畫線句子所包含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2段的景物描寫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主要寫的是對蘭草的欣賞、品評,可文題卻用訪蘭而不用 賞蘭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簡要分析作者借蘭草這一事物,揭示了怎樣的人生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純樸
2.這里的味既指氣味,同時還指蘭草的品格、氣質。
3.父親喜愛蘭草并不是為了供人玩賞,供人玩賞的蘭草就失去了真性,降低了品格,變得低俗。
4.描寫野蘭的生長環境,襯托野蘭的高雅不俗,為后文贊美野蘭作鋪墊。
5.訪有尋求的意思,對蘭草的尋訪表明了父親與我對蘭草高雅、純樸的品格的敬仰,同時一個訪字,把蘭草人格化,從而更突出了蘭草的象征意義。
6.一個人只有保持純真質樸的品質,不獻媚、不低俗,才能為人們所敬重。
(意思對即可)
【《訪北大教授錢理群》閱讀理解附答案】相關文章:
《訪蘭》閱讀理解及答案10-10
《孔乙己》閱讀理解附答案03-19
頤和園閱讀理解附答案02-20
父親閱讀理解附答案01-02
雅量閱讀理解附答案07-23
海燕閱讀理解附答案04-18
《落葉》閱讀理解附答案11-29
校門閱讀理解附答案05-07
雨閱讀理解附答案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