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喚醒閱讀理解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喚醒閱讀理解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我們經常接觸到閱讀答案,閱讀答案具有開放性,不是唯一的,我們要敢于辨證揚棄,吸取精華,棄其糟粕,使其更完善。你所了解的閱讀答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喚醒閱讀答案理解,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喚醒閱讀理解 1
衛星“撞車”喚醒太空環保
①20xx年2月10日注定是人類宇宙史上的一個悲慘日子。美國和俄羅斯的兩顆衛星在西伯利亞上空約800公里處相撞,導致一顆正在工作的美國“銥33”商用通訊衛星徹底損毀。連同一起喪生的是俄羅斯的“宇宙2251號”衛星。衛星相撞產生的大量碎片,猶如“天女散花”,成為兩團可怕的太空垃圾云。
②太空是如此廣闊,衛星為何還會發生相撞?
③專家解釋說,盡管衛星發射后都在其事先計算好的軌道上運行,通常都很難見到其他衛星的蹤影,但是衛星的運行軌道并不是固定不變的,它往往會受到諸如稀薄大氣層、地球不規則等各種因素的影響。例如,地球是一個不規則的橢圓球體,衛星受到的引力并不是線性和恒定的,經過長時間的變化積累,就有可能使衛星大大偏離原有軌道。
④其次,盡管這次美俄衛星相撞的“小概率事件”是首次發生,但是衛星在太空中與各種太空垃圾同處共存,可以說早已是危機四伏。據有關資料顯示:近幾十年來,人類已經向太空發射了6000多個各種各樣的航天器,目前,在太空中不僅仍有600到800個航天器在軌道上正常工作,更有數千個喪失功能的航天器在軌道上亂闖亂竄。另外還有發射航天器時產生的大大小小數以億計的碎片,它們像雪花一樣漂浮在地球的上空。更可怕的.是,哪怕是一塊像雞蛋大小的碎片以每秒10千米的速度在太空飛行,其破壞力也相當于同等質量TNT炸藥爆炸時釋放的能量的24倍,這就是說,航天器一旦碰到碎片,就難逃機毀人亡的厄運。
⑤因此,不少航空航天專家認為,與其說這次美俄衛星相撞是一個“偶然”事件,還不如說是一個終將發生的“必然”事件。
⑥讓人擔憂的是,據有關專家測算,到20xx年,太空廢棄物將比目前增加3倍,到2300年,可能任何航天器都無法進入太空軌道了。“當前,不僅地球需要環保,就連浩如煙海的太空也需要環保!”一位長期從事環保科研的專家發出無奈的感慨。
⑦據悉,世界有關國家正在積極開展被人們稱之為“綠盾計劃”的清除太空垃圾行動。他們宣稱,人類將采用以下5種方法來對付太空垃圾:第一種方法是把將要失效的衛星或航天器送入指定“軌道墓地”,讓它們在太空中永久“安息”;第二種是用導彈來摧毀失效衛星或航天器,讓它們“粉身碎骨”地墜落;第三種是由衛星所屬國家自行負責處理,“誰家的孩子誰家抱”;第四種是把故障衛星送回地球或進行太空修理,“利舊利廢”,做到物盡其用;第五種是用激光裝置讓它們在大氣層中墜毀,讓其“火葬”,燒成灰燼。
1、本文通過美俄衛星相撞事件說明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回答此次美俄衛星相撞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綠盾計劃”的內容是什么?請分條概括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較下列句子,說說原句好在何處?
原句:哪怕是一塊像雞蛋大小的碎片以每秒10千米的速度在太空飛行,其破壞力也相當于同等質量TNT炸藥爆炸時釋放的能量的24倍。
改句:太空中一塊較慢速度飛行的小碎片,其破壞力也很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太空也需要環保。
2、衛星的運行軌道并不是固定不變的;衛星在太空中與各種太空垃圾同處共存,早已危機四伏。
3、把將要失效的衛星或航天器送入指定“軌道墓地”;用導彈來摧毀失效衛星或航天器;由衛星所屬國家自行負責處理;把故障衛星送回地球或進行太空修理;用激光裝置讓它們在大氣層中墜毀。
4、原句使用了打比方、列數據、作比較等多種說明方法(指出任意兩種即可),生動形象、具體準確地說明了太空垃圾碎片的巨大破壞力。
喚醒閱讀理解 2
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問題。(18分)
喚醒生命
①他生活寬裕,愛好旅游,常利用閑暇時間開著自己的車四處游歷。前不久,他又進行了一次長途旅行,自己駕著車遠赴20xx多公里外的西藏。
②經過半個多月的奔波,他到達平均海拔3000多米的青藏高原地區。只身旅行,難免孤寂,但在那片地廣人稀的地方,人影和炊煙都難得一見。他打開車里的收音機,卻收聽不到任何節目。
③車子進入高原腹地。穿越戈壁和沙丘的道路,兩旁沒有成活的草木,有的只是冰天雪地和不時刮起的狂風。
④他一路上領略著奇特的高原風光,不料賴以行進的汽車卻出了故障。他仔細檢查了半天,竟然沒有找到任何原因。他想起以前聽別人說過,如果遇到這種情況,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等待過往的車輛,請別的司機幫忙修理,或者幫助拖著壞了的車離開這里。
⑤只有等待,他一直等了三天。糟糕的是,三天里竟沒有任何車輛從這里經過,甚至連一個人影都沒看見。那是怎樣的一個世界啊,死一般的沉寂、空曠。他攜帶的食物和水已所剩無幾,處境非常險惡,如果再等不到過往的車輛或者能夠幫助他的人,等待他的只有死亡。
⑥又過了兩天,一場大雪將他的車慢慢覆蓋。他又冷又餓,因為食物已經完全吃完了。
⑦迷迷糊糊中,蜷縮在車內的他被一種聲音吵醒。爬出車來,他看見車頂上趴著一只不知名的小鳥。那只小鳥也許是在尋覓食物,看起來同樣無助,正用微弱的聲音不停地鳴叫著。霎時間,他的淚水禁不住涌出,這是五天來,他第一次聽到來自生命的聲音!
⑧他伸出手,輕輕捉住了那只小鳥,將它放進相對暖和的車廂里。他開始打起精神,試著努力自救。他反反復復地仔細檢查汽車,終于找到了故障的原因,原來是化油器上的一個零件阻塞了油路。車子修好了,他靠虛弱的身體開著車向前行駛了40多公里,駛抵一個牧民居住點,他終于得救了。只是,那只吵醒他的小鳥在車子行駛的途中不幸地死去了。
⑨這段經歷,后來他常常談起。他說:“是那只小鳥求生的叫聲,挽救了我的生命。”直到今天,作為紀念,他還把那只風干得比拳頭還小的小鳥保存在自己的書櫥里。
⑩但我想說,那只殞命高原的小鳥,它并不曾想起過要救人,救他的還是他自己。小鳥的叫聲喚醒了他求生的.欲望,才使他得以絕處逢生。是啊,被喚醒的生命才會有激情去創造,才能夠走出眼前看似無際的困境和厄運。
(選自《知道窗》20xx年第3期,有改動,作者祁文斌)
小題1:文章寫“他”旅游,為什么對“他”在旅途中的所見所聞一筆帶過?文章用第三人稱來敘述,有什么好處?(5分)
小題2:“這段經歷,后來他常常談起”,請概述他的“這段經歷”。(30字左右)(4分)
小題3:如何理解“他”把“那只風干得比拳手還小的小鳥保存在自己的櫥里”這一做法?(3分)
小題4:作者說“救他的還是他自己”,這和第⑨段“他”所說的“挽救了我的生命”是否矛盾?為什么?(4分)
小題5: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它同前文有什么關系?(4分)
參考答案:
小題1:因為本文主題是喚醒生命,如果濃墨重彩地寫奇特的高原風光,就偏離了主題。(2分)
能客觀地展現生活,不受時空限制。(2分)。(意思對即可)
小題2:他駕車去西藏旅游,陷入困境。(2分)一只小鳥喚醒他求生的欲望,他自救成功。(2分)(意思對即可)
小題3:(3分)這是對小鳥的敬重,實際上也是對生命的禮贊(意思對即可)
小題4:不矛盾(1分)。因為小鳥只是喚醒他求生的欲望,而挽救生命是因為他發揮了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擺脫了困境。(3分)(意思對即可)
小題5:點明題旨,畫龍點睛。(2分)前文的記敘是這段議論的基礎,這段議論是對前文的深化。(2分)。(意思對即可)
小題1:
試題分析:此題主要考查了材料的選擇以及人稱的好處,做第一問時既要對材料進行分析,同時還要結合主題來理解,本文主要是通過“他”的經歷來表現喚醒生命的主題,如果過多描寫旅途中的所見所聞,就偏離主題了;第三人稱比第一人稱更客觀,是對事實的客觀描述,更直白,更真實,更具有說服力,用第三人稱敘述可以更好的展開文章的敘述,使文章娓娓道來,不做作,不矯情,以第三人稱敘述可以更加突顯文章的中心,使讀者產生共鳴。
小題2:
試題分析:做此題時要注意“概述”“這段經歷”的提示,結合前8段內容進行概括即可得出,概括時要注意抓住重點。
小題3:
試題分析:做此題時要結合主題來理解,主題是喚醒生命,那么可以推測出作者這一做法的目的。
小題4:
試題分析:此題考查了作者的觀點與文中“他”的觀點的不同,要結合實際情況具體來進行分析,“他”的求生成功是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發揮作用,小鳥的出現僅僅是起到了一個引發作用。所以做此題時要綜合考慮,多角度深層次考慮。
小題5:
試題分析:做此題時既要考慮最后一段的作用,又要與上文內容進行聯系。最后一段的作用是總結全文,點明中心,而前文以記敘為主,最后一段屬于議論,是對前文記敘內容的深入。
喚醒閱讀理解 3
《喚醒》
①晚自習,整個校園一片寂靜。忽然,一陣雜亂的腳步聲響起,同學們不由自主地擁向窗邊向外張望,只見一個女子正追趕一名男生。
②“又是三班的李龍龍,看,又惹到他們班的英語老師了,這小子又在鬧哪樣啊?”一個同學說。
③“肯定又在上自習時打游戲被他們英語老師逮到了,這李龍龍,一天不整點景兒不算過完一天啊,安靜安靜,繼續自習。”班長維持秩序。
④教室里恢復了平靜,腳步聲也漸漸遠了。
⑤第二天一大早,李龍龍就被班主任請進了辦公室,他站在那里不言不語,低著頭垂著眼睛,不時悄悄偷望一下老師的臉色。
⑥另一邊,英語老師正在“控訴”著他的罪狀:“這樣的學生開除回家算了,不好好學習,上課打游戲,還和老師頂嘴……”
⑦“李彤老師,您消消氣,喝杯水,準備上課去吧,接下來的事我來處理好嗎?”班主任顏老師是名教學多年的老教師,還有不到一個月就退休了。她不想讓自己班的學生有被開除回家的記錄,但最近,幾乎每天都有任課老師向她反映李龍龍的“問題”,她一直幫他“開脫”。
⑧英語老師上課去了,其他老師也陸續走出了辦公室,只剩下李龍龍和班主任。
⑨“你把我家長叫來好了,反正我也不想再上學了。”李龍龍先發制人。
⑩“來,過來,坐下。”顏老師讓他坐到自己的位子上,轉身出去了,不一會兒端來一盆水。“來,洗洗手,洗洗臉,咱們一起吃早餐,我今天特意多買了一份。”說著,拉過李龍龍的手,放進溫熱的水里。
吃過早餐,顏老師望著他,什么也沒說,用手輕輕撫順他雜亂的.頭發,整理好他的衣領,輕輕說:“回去上課吧。”
他望著顏老師,一句話也沒說,只是努力抑制著眼睛里的熱流。他快步走出辦公室,寂靜的走廊里,他的眼淚在無聲地飛。
那堂課,他出奇地安靜,很認真地聽課,很認真地記課堂筆記。同桌看著一反常態的他,眼里滿是驚奇。
接下來的幾天,李龍龍依舊安靜,其他老師對顏老師說:“這個李龍龍,一反常態啊,是不是在醞釀一場暴風雨啊。暴風雨來臨之前,都是出奇地安靜。”顏老師笑笑,肯定地回答:“不會。”
一天課間,李龍龍叫住了顏老師:“顏老師,我想……我想……我想向老師們道歉,您能幫我嗎?”
顏老師笑了,李龍龍也羞澀地笑了。
“李龍龍,這次期中考試,英語你得了38分,不小的進步呢,要知道,以前你的英語卷子干凈得就像喜馬拉雅山上的雪,不著一點塵埃墨跡的。”英語老師李彤務必激動地說,接著鼓起掌來,同學們也跟著鼓掌。
李龍龍站起來,也鼓掌,整個教室成了掌聲的海洋,一片溫暖的海洋。
“告訴同學們一個好消息,李龍龍同學的作文在全國作文比賽中得了二等獎,這小子一點消息都不露。同學們,你們說我們該怎樣懲罰他啊?”顏老師舉著獲獎證書說。
“罰他去操場跑五圈,以發泄他無比興奮的情緒。”
“罰他打掃衛生一周,誰讓他明人做暗事。”
“罰他……”
同學們七嘴八舌,說著各種懲罰方式。李龍龍站起來,走向講臺,站定,他望著顏老師鞠了一個躬,然后面向同學們也鞠了一個躬,說:“謝謝你們,我敬愛的老師和同學。今天,我可以選擇自罰嗎?”
“行,李龍龍,我們今天同意你自罰。”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說。
“我的自罰方式是我用標準的普通話來念我的獲獎作文,這下你們解恨了吧?”說著,他不好意思地笑了。
“這個方式夠殘酷!李龍龍,就讓我們聽聽你是怎樣把那略帶結巴、嚴重鼻音的齉齉腔轉換成洪亮的悠揚的普通話吧!”有人帶頭鼓掌。
“題目是《喚醒》,作者:李龍龍……”李龍龍一字一句念著,表情嚴肅,聲音深情。
“那段日子,爸媽離異,我感覺世界瞬間垮塌了一半,面對爸媽冷漠的眼神,我心灰意冷。是啊,我學習成績不好,說話口吃,不伶俐,有什么理由讓他們選擇我這個累贅呢?我只好去奶奶家。我破罐子破摔,故意在班級搗亂,只為發泄我的憤憤之情。而我的心里,早被自卑的陰影籠罩,接滿了厚厚的冰霜。幸虧遇到顏老師,她像媽媽一樣,無微不至地關心教導我,耐心地與我談心,讓我看到我自己你也是個‘發光體’,讓我找到了失落已久的自信,喚醒了我心中早已塵封的潛能……此時,窗外的柳樹舒展著被冰封了一個冬季的枝條,它仿佛也被輕柔的春風喚醒了……”
顏老師走在回家的路上,內心無比欣慰。冬天尚未離去,陣陣寒意讓她不由裹緊了圍巾,但她心里格外溫暖。她知道,再寒冷的冬季,只要東風輕吹,就能喚醒整個春天。
1.用精練的語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
2.除第⑨段和第⑩段,作者是用什么手法來刻畫顏老師教育轉化李龍龍的?
3.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在語境中的的含義。
(1)另一邊,英語老師正在“控訴”著他的罪狀……
(2)他快步走出辦公室,寂靜的走廊里,他的眼淚在無聲地飛。
4說說你對第段畫“ ”語句的理解。
5人的一生會經歷風風雨雨,你怎樣評價李龍龍面對父母剛剛離異那一段時間的態度和行為?
1.顏老師關心教導因父母離異而自卑自棄的李龍龍,增強了他的自信,喚醒了他的潛能,
2.側面描寫。通過李龍龍念獲獎作文中的內容“她像媽媽一樣,無微不至地關心教導我,耐心地與我談心”,來描寫顏老師的關愛教育轉化
1)“控訴”:英語老師講述李龍龍上課打游戲,頂撞老師等不遵規守紀問題。
(2)“飛”:顏老師像媽媽一樣的關愛,使李龍龍感動得熱淚奔流。
4.顏老師堅信: 再難教育轉化的學生,只要像母親那樣無微不至地關愛,耐心細致地教導,就能夠樹立其自信心、激發其潛能,從而促進其健康地成長。
5.半開放題,言之成理,言之有據,語句順暢即可。觀點示例:李龍龍應該正確面對父母的離異,應該微笑著面對生活中的風風雨雨;在學習上更不應該破罐子破摔,更不應該故意搗亂,而應該個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促使自己健康地發展。
喚醒閱讀理解 4
他生活寬裕,愛好旅游,常利用閑暇時間開著自己的車四處游歷。前不久,他又進行了一次長途旅行,駕著自己的車遠赴2000多公里處的西藏。
經過半個多月的奔波,他到達平均海拔3000多米的青藏高原地區。只身旅行,難免孤寂,但在那片地廣人稀的地方,人影和炊煙都不多見。他打開車里的收音機,卻收聽不到任何節目。
車子進入高原腹地,穿越戈壁和沙丘的道路兩旁沒有成活的草木,有的知識冰天雪地和不時刮起的狂風。
他一路上領略著奇特的高原風光,不料賴以行進的車卻出了故障。他仔細檢查了一下,竟然沒有找到原因。他想起以前聽別人說,如果遇到這種情況,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等待過往的車輛,請別的司機幫忙修理,或者拖著壞了的車離開這里。
只有等待,他一直等了三天。糟糕的是,三天里沒有任何車輛從這里經過,甚至連一個人影都沒看見。那是怎樣一個世界啊,死一般的沉寂、空曠。他攜帶的食物和水已所剩無幾,處境非常險惡,如果等不到過往的車輛或者能夠幫助他的人,等待他的只有死亡。
又過了兩天,一場大雪將他的車慢慢覆蓋。他又冷又餓,因為食物已經完全吃完了。
迷迷糊糊中,蜷縮在車內的他被一種聲音吵醒。爬出車來,他看見車頂上站著一只不知名的小鳥。那只小鳥也許是在尋覓食物,看起來同樣無助,用微弱的聲音不停地鳴叫著。霎時間,他的淚水禁不住涌出——這是五天來,他第一次聽到來自生命的聲音。
他伸出手,輕輕捉住了那只小鳥,將它放進相對暖和的車廂里。他開始打起精神,試著努力自救。他反復檢查車子,終于發現了故障的原因,原來是化油器上的一個零件阻塞了油路。車子修好了,他靠虛弱的身體開著車向前行使了40多公里,駛抵一個牧民聚居區,終于得救了。只是,那只吵醒他的小鳥在車子行使的途中不幸死去。
這段經歷,他常常談起。他說:“是那只小鳥求生的叫聲挽救了我的生命。”直到今天,作為紀念,他還把那只風干的比拳頭還小的小鳥保存在自己的壁櫥里。
但我想說,那只誤入高原的小鳥,它不曾想到過救人,救他的還是他自己。小鳥的叫聲喚醒了他求生的欲望,他的生命因此得到再生。被喚醒的生命才會有激情去創造,才能夠征服無望的困境和厄運。
1、文章寫“他”旅游,為什么對“他”在旅途中的所見所聞一筆帶過?文章用第三人稱來敘述,有什么好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這段經歷,后來他常常談起”,請概述他的“這段經歷”。(3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理解“他”把“那只風干得比拳手還小的小鳥保存在自己的櫥里”這一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說“救他的還是他自己”,這和第⑨段“他”所說的“挽救了我的生命”是否矛盾?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它同前文有什么關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4分)因為本文主題是喚醒生命,如果濃墨重彩地寫奇特的高原風光,就偏離了主題。
(2分)能客觀地展現生活,不受時空限制。(2分)。(意思對即可)
2、(4分)他駕車去西藏旅游,陷入困……意思對即可)
5、(4分)點明題旨,畫龍點睛。(2分)前文的記敘是這段議論的基礎,這段議論是對前文的深化。(2分)。(意思對即可)
【喚醒閱讀理解】相關文章:
喚醒閱讀理解3篇04-29
喚醒閱讀答案05-14
散步閱讀理解題及答案 散步閱讀理解12-10
黑白閱讀理解答案 黑白閱讀理解12-13
靜閱讀理解答案沈從文 靜閱讀理解12-10
《草垛》閱讀理解06-17
《蠶豆》閱讀理解06-17
做客閱讀理解05-02
燈籠閱讀理解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