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張曉風《月,闕也》散文閱讀訓練附答案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過一些經典的散文吧?散文的特點是通過對現實生活中某些片段或事件的描述,表達作者的觀點、感情。那么問題來了,怎樣才能完成一篇優秀的散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張曉風《月,闕也》散文閱讀訓練附答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月,闕也。”這是一本兩千年前的文學專著的解釋。闕,就是“缺”的意思。
那解釋使我著迷。
曾國藩把自己的住所題作“求闕齋”,求缺?為什么?為什么不求完美?
那齋名也使我著迷。
“闕”有什么好呢?“闕”簡直有點像古中國性格中的一部分,我漸漸愛上了闕的境界。
我不再愛花好月圓了嗎?不是的,我只是開始了解花開是一種偶然,但我同時學會了愛它們月不圓花不開的“常態”。
在中國的傳統里,“天殘地缺”或“天聾地啞”的說法幾乎是毫無疑問地被一般人所接受。也許由于長期的患難困頓,中國神話對天地的解釋常是令人驚訝的。
在《淮南子》里,我們發現中國的天空和中國的大地都是曾經受傷的。女媧以其柔和的慈手補綴撫平了一切殘破。當時,天穿了,女媧煉五色石補了天。地搖了,女媧折斷了神鰲的腳爪墊穩了四極(多像老祖母疊起報紙墊桌子腿)。她又像一個能干的主婦,掃了一堆蘆灰,止住了洪水。
中國人一直相信天地也有其殘缺。
我非常喜歡中國西南部有一少數民族的神話,他們說,天地是男神女神合造的。當時男神負責造天,女神負責造地。等他們各自分頭完成了天地而打算合在一起的時候,可怕的事發生了;女神太勤快,她們把地造得太大,以至于跟天沒辦法合得起來了。但是,他們終于想到了一個好辦法,他們把地折疊了起來,形成高山低谷,然后,大地才結合起來了。
是不是西南的崇山峻嶺給他們靈感,使他們想起這則神話呢?
天地是有缺陷的,但缺陷造成了褶皺,褶皺造成了奇峰幽谷之美。月亮是不能常圓的,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當我們心平氣和地承認這一切缺陷的時候,我們忽然發覺沒有什么是不可以接受的。
在另一則漢民族的神話里,說到大地曾被共工氏撞不周山時撞歪了——從此“地陷東南”,長江黃河便一路浩浩淼淼地向東流去,流出幾千里的驚心動魄的風景。而天空也在當時被一起撞歪了,不過歪的方向相反,是歪向西北,據說日月星辰因此嘩啦一聲大部分都倒到那個方向去了。如果某個夏夜我們抬頭而看,忽然發現群星灼灼然的方向,就讓我們相信,屬于中國的天空是“天傾西北”的吧!
五千年來,漢民族便在這歪倒傾斜的天地之間挺直脊骨生活下去,只因我們相信殘缺不但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是美麗的。
而月亮,到底曾經真正圓過嗎?人生世上其實也沒有看過真正圓的東西,即使是圓規畫的圓,如果用高度顯微鏡來看也不可能圓得很完美。
真正的圓存在于理念之中,而不在現實的世界里。
所有的天體遠看都呈球形,但并不是絕對的圓,地球是約略近于橢圓形。
就算我們承認月亮約略的圓光也算圓,它也是“方其圓時,即其缺時”。有如十二點正的鐘聲,當你聽到鐘聲時,已經不是十二點了。
花朝月夕,固然是好的,只是真正的看花人哪一刻不能賞花?在初生的綠芽嫩嫩怯怯的探頭出土時,花已暗藏在那里;當蓓蕾悄然結胎時,花在那里;當花瓣怒張時,花在那里;當一場雨后只見滿叢綠肥的時候,花還在那里;當果實成熟時,花恒在那里。
或見或不見,花總在那里。或盈或缺,月總在那里,不要做一朝的看花人吧!不要做一夕的賞月人吧!人生在世那一刻不美好完滿?那一剎不該頂禮膜拜感激歡欣呢?
因為我們愛過圓月,讓我們也愛缺月吧——他們原是同一個月亮啊!
(選自《讀者》20xx年第24期,略有刪節)
初中閱讀題:
17、“‘闕’簡直有點像古老中國性格中的一部分,我漸漸愛上了‘闕’的境界”,為什么古老的中國性格中的“闕”的境界會讓作者愛上?(至少列出兩點)(2分)
18、依據全文分別回答以下兩句話的寓意。(4分)
①月,闕也。
②因為我們愛過圓月,讓我們也愛闕月吧!
19、為什么說“真正看花的人哪一刻不能賞花”?(3分)
20、作者認為月亮從來沒有真正圓過,現實中也沒有真正完美的東西。你同意這種看法嗎?請舉一實例證明你自己的觀點。(4分)
【張曉風《月,闕也》散文閱讀訓練附答案】相關文章:
張曉風《月,闕也》閱讀答案09-30
月闕也閱讀答案07-12
《拉薩的黃昏》散文閱讀訓練附答案07-07
《鄉村鐵質》散文閱讀訓練附答案07-07
《感悟春天》散文閱讀訓練二附答案06-13
閱讀訓練及答案附譯文06-21
《野望》閱讀訓練附答案10-12
《峨眉山月歌》閱讀訓練附答案01-02
《八月的故鄉你好》閱讀訓練附答案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