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小學語文教案模板集錦5篇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教案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知識目標:
1、正確認讀“蕊,陳”,掌握七個會寫的字,理解生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小螞蟻進入書本后發生的有趣的事。 能力目標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想象,通過指導角色朗讀和童話表演的方式,使學生融入童話作品中,體會小螞蟻的靈動與漢字的活力。
情感目標:
感受童話神奇的魅力。感受中國文字的魅力,并激發學生對中國文字的喜 愛之情。
教學重點:
體會小螞蟻住進書本后,發生了哪些有趣的事,特別是它讓陳舊的書發生了怎樣奇妙的變化。
教學難點:
感受童話神奇的魅力,感受語言文字的神奇力量。展開想象,自由寫作。
教法學法:
童年是一個多夢的年齡,對于童話,孩子們有著與生俱來的敏感和熱情。學生經過三年的語文學習,接觸過不少的童話,他們能夠通過自讀對童話故事有初步的感悟,學習的熱情一定很高。在教學本課時,我準備采用“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策略。
教法:這一課,鑒于三年級學生和童話的特點,主要采用閱讀法,讓學生熟讀課文來掌握故事的主要內容;另外用對話法,直觀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中心,并進行說話和寫話訓練。
學法:主要采取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方式,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深入到文本中去。
教學過程:
1、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這篇文章的導入,我打算直接從題目入手,先展示課件,讓學生邊看課件上生動的畫面邊猜想:看到這個題目,看到這只可愛的小螞蟻,你想知道什么呢?以此來激發學生表達的欲望。
【設計理念:這種以課題導入的方法,可以引發學生讀書的欲望,使學生快速進入童話世界】
2、介紹作者 通過課件展示王一梅的圖片及主要代表作。這樣一方面可以讓學生記住作者的名字,了解必備的文學常識;另一方面,通過作家作品的介紹,為學生課外閱讀提供了選擇的依據。
3、自讀課文,初步感知
① 讓學生聽課文的錄音,了解課文主要內容。準確標注生字詞的讀音。
② 學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圈生字。
③ 通過出示課件,檢查學生生字詞的自學情況。
④、提問:讀了這篇課文后,你知道發生了一件什么事嗎?
【設計理念:前三問可以提高學生自學生字詞的能力,檢查朗讀情況,掃清字詞障礙;第四問,讓學生總結課文大意,培養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的能力】
4、走進童話,領略神奇
① 小螞蟻是如何走進書本的?
② 小螞蟻在書中安家落戶后,發生了哪些新奇有趣的事情呢?
③ 會走路的字讓舊書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設計理念:這三個問題圍繞中心,層層遞進,讓學生逐步理解書由靜到動變化的原因,內容由陳舊到新鮮的變化原因。讓童話故事中小螞蟻和字的形象、語言、情感深深的印入孩子心中,并讓他們感受其所帶來的影響和快樂,激發兒童的想象力和創造欲望。】
5、課文小結:在我們的生活、學習中發生在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只要注意觀察,都能變成新的事物、新的樂趣,就像書中的小螞蟻和“字”,讓我們看到了生活的另一種面貌,看到了一成不變的字組成的句子之外的無邊無際的快樂。
6、放飛想象,練筆創作 你是否喜歡書本里的小螞蟻,你想對它說些什么呢?
【設計理念;:通過這樣的訓練,來激發學生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問題,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事情,從而讓學生更深刻的理解文章。】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全國各民族親如一家。
2、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學習的優良品質。
教學重點:
1、正確書寫本課7個生字,會認9個生字。
2、體會文中全國各民族大團結的含義。
教學難點:
體會文中全國各民族大團結的含義。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閱讀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指名學生上黑板聽寫生字。
2、學生互相糾錯,重點指導易錯字。
二、導入新課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
2、整理課文,看課文一共有多少個自然段。
3、針對全文,學生質疑。
學生甲:民族小學有哪些民族的學生?
課文第1自然段告訴我們,來民族小學上學的學生有白族、景頗族、阿昌族,還有漢族的。(老師指掛圖)看,他們的穿戴各不相同,很有民族特色。
學生乙:這些學生是怎樣上課的?
課文第2、3自然段中說,他們一來到學校很快就成了朋友,他們向高高飄揚的國旗敬禮,向老師問好,向樹上歡叫的小鳥問好,坐在教室里跟著老師用普通話讀課文,他們學習多認真啊!
學生丙:下課了,學生們又是怎樣活動的`?
他們玩得非常開心,小學生們蹦蹦跳跳來到大樹下,有的跳舞,有的摔交,還有的做游戲,孔雀、小鹿和小猴都躲在一旁看熱鬧哩!
4、通讀全文,整體感悟。
課文記敘的是民族小學的學生學習和活動的情況,歌頌了全國民族大團結,親如一家的大好景象。
三、朗讀指導
1、讓學生反復讀,自讀自悟。
2、老師導讀,重點答疑。要讀出小學生非常開心、活潑、開朗的氣氛。
3、指名競讀,榜樣示范。
4、放錄音,有感情地跟讀。
四、課堂延伸拓展
你愿意到這所民族小學來學習嗎?為什么?
《湘教版語文二上《民族小學》第二課時》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文本細讀: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作者針對城市樹木慘遭破壞的現象,以一份調查報告的形式,從現象、調查、分析、建議四個方面,有詳有略、主次分明地進行了闡述。我們可以清楚地聽到作者對破壞生態者深深的譴責和發出的愛護綠色家園的呼吁。
課文起筆提及小樹生長的自然環境還是非常不錯的,這與“分析”中的“今年氣候比較適宜樹苗生長”相照應,也暗示出小樹的死亡肯定另有原因。
然而事情并不像預想的那樣。在第二自然段的描述中,盛夏來了,小樹卻枯萎了。小樹的生命狀態與先前形成了鮮明對照:開始是“成活”了,現在卻“枯萎”了,甚至成了一根木棍或被人鋸斷了。“怎么春天剛種的小樹,這么快就死了?”這篇調查報告就是以這一問題為切入點,來貫穿全文的。
在這兩段短短的文字中,我們還可以體會到作者情感的變化:小樹成活了,小作者“心里真高興!”。從一個“真”字和句末那個重重的感嘆號里,我們可以感到作者心里對綠色生命的珍愛、對勃勃生機的渴望。
在“調查”中,作者簡要介紹了自己的調查方法與調查結果。
最后,小作者根據自己的調查情況,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并列舉出小樹非正常死亡的若干原因。有理有據,真實詳盡。
在報告的最后部分,作者向園林部門提出了小小建議,向全社會發出了呼吁——“堅決制止毀樹的不良現象”。
知識與技能目標:
1、正確認讀本課13個會認的字,掌握11個要求會寫的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體會作者在進行調查時的情感變化。
過程與方法目標:
1、繼續進行自主識字,提高學生隨文理解詞意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繼續學習從課文題目入手提出問題,理解課文內容。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留心身邊事物,多角度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對綠色生命的關愛之情。
策略與方法:
合作交流,讀中感悟。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字、詞典。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于課題處質疑,導入新課。
1、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2、引導學生從題目入手,提出問題,探究文本內容。讓學生說說:“讀了課題后,你想到了什么?想問些什么?”
二、略讀課文,粗知文章大意。
1、學生帶著自己的問題自由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用喜歡的方式解決,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用課件出示文中的生詞,指名讀,開火車讀。
3、限時讓學生讀完這篇課文,思考:“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寫的?”
三、再讀課文,突破疑點。
1、學生再讀課文,要求一邊默讀、一邊想:“你最感興趣的是哪個方面的內容?”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并鼓勵學生主動與他人交流讀書的感受。
2、注意要引導學生緊緊抓住文本中具體的語言文字來談感受、談體會。切忌上成科學課或思品課。同時,本文提供給了學生一個寫調查報告的文本范例。所以,在教學中還要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學著運用。
四、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認讀本課生字卡片,組詞,并說句子。
2、小組討論如何記憶字型,如何把字寫好看。
3、指導重點字的書寫,如注意這四個字占格各有不同:“耐”左窄右寬;“垃”和“污”右窄左寬;“販”則左右相同。
4、引導學生們說說:“你還知道有哪些偏旁是這樣的?”教師可告訴學生這是中國漢字的一種布勢規律。
五、拓展延伸,積累實踐。
開展一次社會調查活動,做一份調查報告。
小學語文教案 篇4
教學要求:
1,讓學生學會通過放聲讀草稿來找出文章的毛病并加以修改的方法。
2.通過誦讀積累語言和語感,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
教學重點:
讓學生學會通過放聲讀草稿來找出文章的毛病并加以修改的方法。
教學難點: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練習3教案教學設計精品
通過誦讀積累語言和語感,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
教學過程:
一、教學第一部分。
1.教學第一部分。
(1)創設情景:學生分角色讀題
(2)教師引導學生認識到這是作文草稿的修改方法。
(3)拓展:小結已經學過的作文修改方法。
2.教學第二部分
(1)根據上一部分。
(2)讓學生思考“好文章是改出來的”的意思。(強調修改的意義)
(3)學生學習、領會作家老舍和葉勝陶修改文稿的方法。
(4)教師引導學生得出結論:修改稿子不光要看,還要念,要看念的順不順?準確不?別扭不?邏輯性強不?
(5)小結。
二、教學第二題(誦讀與感悟)
1.談話導入。
(由本單元所學課文導入)
2.誦讀《從巖縫里長出的小草》
(1)學生自由讀散文。
(2)教師示范讀,指導讀準字音。
(3)學生反復練習誦讀
(4)指名讀,齊讀
3.感悟
(1)指名讀問題:從巖縫里長出的小草,為什么那么挺拔,那么結實?(2)學生思考討論交流讀后感想。
(3)指名回答上面的問題
(4)師生小結
小學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查辭典,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詞,讀懂課文內容。
2.理解課文最后一段的意思,懂得語言的魔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目標1、2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質疑導入
1.讀課文首尾2段。
2.質疑:盲婦人前后的遭遇有何不同,為什么會這樣?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看圖讀課文,自由質疑
2.圈畫生字新詞,小組內討論理解詞義
3.說說課文大意及各段大意
三、理解課文內容
1.學習第一段,
(1)輕聲讀課文,找出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
(2)詩人和盲婦人是什么樣的人,找出文中有關的詞句說說。
2.學習第二段
(1)讀課文,看插圖上畫的是什么?
(2)這一段寫什么?
(3)聯系上文想想:過路人對盲婦人前后的態度有何不同?
(4)讀文中語句,理解詩人眼中的“欣慰”。
3.學習第三段
(1)自學第三段,比較詩人加了“春天到了”后,句子的意義發生了什么變化?說說你看到前后2句話時的感受有何不同?
(2)詩人加了一句話,使盲婦人擺脫了困境,說明了什么?
(3)理解“襯托、風燭殘年、萬紫千紅”等詞語。
(4)有感情地朗讀本段。
四、談談學完課文后的感受與收獲
五、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六、有感情朗讀課文。
【小學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的教案08-06
小學語文《語文天地一》教案09-27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八》教案03-28
小學語文翠鳥教案07-06
小學語文教案05-29
小學語文《泉水》教案03-16
小學語文老師教案02-28
有關小學語文的教案04-12
小學語文教案04-12
小學語文《假如》教案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