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一反三和造句的解釋
舉一反三(解釋:反:類推。比喻從一件事情類推而知道其他許多事情。)
1、此篇文章中所使用的技巧并不十分復雜,希望大家能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到實際應用中去。
2、這些算法和電路雖然以腦電和心電為例研究,但在研究其他生物信號的時候同樣可以舉一反三。
3、同時,其詩詞又有著強烈的修辭意義和有限變無限舉一反三的藝術功能。
4、這樣,閱讀古書時才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5、在阿里村,我雖然做的是貨運生意,但是能夠舉一反三的朋友,肯定會從文中找出適合自己的網絡之路。
6、同時也達到舉一反三,為其他冶金工程(改造)項目進行評價和決策提供借鑒參考的目的。
7、重點匯報了受到省建設廳紅牌警示后,認真總結經驗教訓,舉一反三查找問題,進一步加大安全生產工作力度等情況。
8、是想著上京找人“擺平”,還是嚴肅處理、舉一反三?
9、亡羊補牢,為時不晚,對臧天朔被捕事件,娛樂圈不應該沉默,應舉一反三,汲取教訓!
10、可以使大家舉一反三,活學活用。添加時請勿與原句重復。
11、我們做題時要仔細認真的做,直道自己能舉一反三。
12、所有的條件格式都可以利用這個屬性,因此,我希望用戶能夠發揮創造力,舉一反三。
13、我們不能死板的學習知識,要學會活學活用,舉一反三,這樣才能真正的學到知識。
14、在交際中借助手勢、表情等進行交流,注意發現語言的規律并能運用規律舉一反三。
15、要深入實際,嚴肅認真找問題、查問題,剖析案例,舉一反三,提高有關人員的認識,幫助企業解決問題。
16、運用圖騰解釋神話、古典記載及民俗民風,往往可獲得舉一反三之功。
17、會后,及時召開廳長專題會議,通報檢查情況,傳達貫徹俞部長、盧省長指示,研究整改措施,舉一反三,認真反思。
18、忽視了語法的作用,片面強調機械模仿和記憶,結果造成囫圇吞棗,死記硬背,不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19、抓住這些要害,人大監督工作就能以點帶面、舉一反三,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20、我們要舉一反三,明晚就要召開全省安全生產電視電話會議,要將最近這幾起事故通報全省,引以為戒。
21、培養啟發學生的“憤”、“悱”之感,發展他們舉一反三的能力,正是教師的根本任務。
22、而且,我們更需要從實例的角度對它的作用進行探討,以便舉一反三。
23、但凡每一次重大事件以后,我們總要認真總結一下事件的教訓,以期通過事件舉一反三,做到防患于未然。
24、如果我們知道大自然的一切規律,我們就只要明白一個事實,或者只要對一個現象作忠實描寫,就可以舉一反三,得出一切特殊的結論來了。
25、從而不僅查找出導致事故發生的原因,且可以舉一反三,了解和消除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隱患,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26、簡單的數據庫操作示例源代碼。通過它舉一反三能很快入門。
27、我們做數學題應該學會舉一反三
28、這個一個交友系統,對于初學者,會是一個比較好的教程,可以參考里面的程序,舉一反三。
【擴展閱讀:怎么造好句子】
一、造句是作文的起步,它貫穿于小學語文教學的全過程。造句的宗旨是培養學生理解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學習造句應當多了解詞意,并琢磨其在上下關聯句子里的邏輯關系,自然合理地運用到句子里面。
二、同學們在用比擬詞造句時,可以借助聯想、想象使句子生動。如用“仿佛”造句:“今天冷極了,風刮在臉上仿佛刀割一樣。
三、對小學生而言,在明白了仿佛的意思上進行造句還是比較簡單的。但學生經常會將仿佛與好像混為一談,認為是相同的意思。兩個詞雖然意思相近,但仍然存在區別,需要好好去體會與識別。
四、句子是語言運用的基本單位,它由詞或詞組構成,能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如告訴別人一件事,提出一個問題,表示要求或者制止,表示某種感慨。它的句尾應該用上句號、問號或感嘆號。
五、例如:先把要造句的詞擴展成詞組,然后再把句子補充完整。如用“增添”造句,可以先把“增添”組成“增添設備”、“增添信心”或“增添力量”,然后再造句就方便多了。
六、小學語文的造句教學應當緊密聯系學生生活,讓造句教學生動有效,提高學生對語言的理解能力與運用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從而為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奠定扎實的基礎。
七、同學們都知道,文章是由段組成的,段是由句子組成的,句子又是由詞語組成的。這說明詞語是作文的基礎,要寫好作文,就必須積累豐富的詞匯。像建筑工人蓋房一樣,先要準備充足的磚、瓦、沙、石、鋼筋、水泥等建筑材料,才能建造好高樓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