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好段摘抄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過自己喜歡的句子吧,句子能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如告訴別人一件事情,提出一個問題,表示要求或者制止,表示某種感慨,表示對一段話的延續或省略。那什么樣的句子才是經典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國演義好段摘抄,歡迎大家分享。
三國演義好段摘抄 1
原文:
登臺號令威嚴,躍馬勇冠三軍,上可以抱君侯知遇之厚恩,下可榮妻蔭子,日撫搖琴以聽音,夜有驕妻拌讀,吾平生之原足以!
大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義,內結骨肉之恩,言必行,計必從,禍福共之。假使蘇秦、張儀、陸賈、酈生復出,口似懸河,舌如利刃,安能動我心哉!
評論:此兩段話描寫了周瑜的儒者之風 和忠義的氣概 大丈夫生天地之間 當為國效死力 馬革裹尸而還 體現了公謹不僅才智過人 更有國者之風 且心如鐵石 非名利可動其心
原文
程普:與公謹相交,如飲美酒,不覺讓人陶醉
評論:此乃吳軍大將程普之語 程普3世老臣而位居周瑜之下 心有不服 點將之時推病不出 周瑜乃親來探病 言語之間多存相敬之氣 所以乃說此言 體現了周瑜禮賢下士的國者之風和廣闊的胸懷
呂布縱赤兔馬趕來。那馬日行千里,飛走如風。看看趕上,布舉畫戟望瓚后心便刺。傍邊一將,圓睜環眼,倒豎虎須,挺丈八蛇矛,飛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張飛在此!”呂布見了,棄了公孫瓚,便戰張飛。飛抖擻精神,酣戰呂布。連斗五十余合,不分勝負。云長見了,把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龍偃月
刀,來夾攻呂布。三匹馬丁字兒廝殺。戰到三十合,戰不倒呂布。劉玄德掣雙股劍,驟黃鬃馬,刺斜里也來助戰。這三個圍住呂布。轉燈兒般廝殺。八路人馬,都看得呆了。呂布架隔遮攔不定,看著玄德面上,虛刺一戟,玄德急閃。呂布蕩開陣角,倒拖畫戟,飛馬便回。三個那里肯舍,拍馬趕來。八路軍兵,喊聲大震,一起掩殺。呂布軍馬望關上奔走;玄德、關、張隨后趕來。
評論:
此段描寫八路諸侯討董卓時 董卓義子呂布大戰群雄的事 劉關張三英戰呂布的故事 流傳千古 可謂無人不知 充分體現了呂布飛將的`本色 其勇武非一人可勝
布告玄德曰:“公為坐上客,布為階下囚,何不發一言而相寬乎?”玄德點頭。及操上樓來,布叫曰:“明公所患,不過于布;布今已服矣。公為大將,布副之,天下不難定也。”操回顧玄德曰!“何如?”玄德答曰:“公不見丁建陽、董卓之事乎?”布目視玄德曰:“是兒最無信者!”操令牽下樓縊之。布回顧玄德曰:“大耳兒!不記轅門射戟時耶?”
評論:此段描寫呂布被曹操所擒后貪身怕死的情景 表現了呂布無義 貪生等性格特點
三國演義好段摘抄 2
1、良禽擇木而犧,賢臣擇主而事
2、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3、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4、賠了夫人又折兵。
5、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6、令我永生難忘的還是姜維的一句話:人生如白駒過隙!
7、大丈夫生于天地間,不識其主而事之,是無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田豐
8、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
9、賢哉徐母,流芳千古:守節無虧,于家有補;教子多方,處身自苦;氣若丘山,義出肺腑;贊美豫州,毀觸魏武;不畏鼎鑊,不懼刀斧;唯恐后嗣,玷辱先祖。伏劍同流,斷機堪伍;生得其名,死得其所:賢哉徐母,流芳千古!——《徐母贊》鼎鑊,古代烹飪器,此指鼎鑊烹人們酷刑。伏劍同流,指劉邦時期王陵之母,與徐母是一類人。斷機堪伍,孟母曾把布機上的線剪斷,以“廢學如同斷線一樣成不了事”教育曾逃學的孟子。
10、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云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于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方今春龍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曹操
11、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孔明對孫權
12、夫處世之道,亦即應變之術,豈可偏執一端?用兵之道,亦然如此,皆貴在隨機應變。——仲達
13、吾觀顏良,如插標賣首耳。
14、吾露父母之形,以顯清白之體耳。
15、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將醉,吾將醉兮發狂吟。
16、生子當如孫仲謀!若劉景升父子,豚犬耳。
17、將軍外托服從之名,內懷疑貳之見,事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孔明說孫權
18、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評曹操
19、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也。——曹操
20、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21、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曹操以手指玄德
22、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將醉;吾將醉兮發狂吟!——周瑜
23、韓盧,東郭自困于前,而遺田交之獲也。——韓盧,天下跑的最快的獵犬,東郭是海內的狡兔,韓盧追東郭二者都精疲力盡,死于山下,過路的農夫不費一點力氣把它們撿走了。
24、父精母血,不可棄也。
25、大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義,內結骨肉之恩,言必行,計必從,禍福共之。——周瑜
26、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一死戰。
27、吾弟張翼德,于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頭,如探囊取物耳。
28、汝視我之劍不利否?汝劍利,吾劍未嘗不利。
29、大丈夫愿臨陣斗死,豈可入墻而望活乎。
30、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31、夫為治有體,上下不可相侵。譬之治家之道,其家主從容自在,高枕飲食而已。
32、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33、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仲達
34、馬之將亡!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劉備
35、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安可續?
36、子龍一身都是膽也!
37、雞肋,食之無肉,棄之有味——曹操
38、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39、大丈夫生于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
40、妻子如衣服兄弟如手足——劉備
41、聽兄一言,使我茅塞頓開,如撥云見日——呂布
42、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何謂無人?——水鏡曰劉備
43、寧教我負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負我。
44、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45、吾手中寶刀卻不老!
46、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47、枳棘叢中,非棲鸞鳳之所。——關羽
48、鳳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棲;士伏處于一方兮,非主不依。樂躬耕于隴畝兮,吾愛吾廬;聊寄傲于琴書兮,以待天時。——孔明
49、但有斷頭將軍,無降將軍。
50、大丈夫生于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太史慈
51、古者擇賢者而讓之。
52、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三國演義好段摘抄 3
精段一:
云縱馬過橋,行二十余里,見玄德與眾人憩于樹下。云下馬伏地而泣。玄德亦泣。云喘息而言曰:“趙云之罪,萬死猶輕!糜夫人身帶重傷,不肯上馬,投井而死,云只得推土墻掩之。懷抱公子,身突重圍;賴主公洪福,幸而得脫。適來公子尚在懷中啼哭,此一會不見動靜,多是不能保也。”遂解視之,原來阿斗正睡著未醒。云喜曰:“幸得公子無恙!”雙手遞與玄德。玄德接過,擲之于地曰:“為汝這孺子,幾損我一員大將!”趙云忙向地下抱起阿斗,泣拜曰:“云雖肝腦涂地,不能報也!”后人有詩曰:“曹操軍中飛虎出,趙云懷內小龍眠。無由撫慰忠臣意,故把親兒擲馬前。”
【賞析】
應該說趙云不畏生死,往來曹操百萬大軍之中,救出劉備的兒子是大功一件,但對于劉備來說當時已經到了走投無路的時候了,更沒有什么可以撫慰和獎賞像趙云這樣的忠臣了,擲子于地既可以籠絡人心又打破了當時的尷尬局面,正可謂是一箭雙雕。
精段二:
先主命內侍扶起孔明,一手掩淚,一手執其手,曰:“朕今死矣,有心腹之言相告!”孔明曰:“有何圣諭?”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成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孔明聽畢,汗流遍體,手足失措,泣拜于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盡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乎!”言訖,叩頭流血。
桃園三結義
東漢末年,黃巾起義。朝廷發榜文四處招兵買馬以平亂。劉備見了榜文長嘆一聲,剛好張飛聽見,說“大丈夫不去為國出力,在這里長嘆什么。”劉備說力不從心,所以長嘆。張飛說他賣豬肉頗有積蓄,可招兵。劉備非常高興。兩人就去喝酒,剛好關羽也正要去應募,也進來喝酒。三人志同道合,非常投機,于是結拜為兄弟,共圖大事。
刮骨療毒
水淹七軍之后,關羽攻打樊城,在樊城下罵陣。曹仁命令弓箭手射箭,關羽右臂中箭,回兵。箭頭有毒,毒已入骨。于是請來了曾經為周泰療傷的名醫華佗。華佗說要割開皮肉,把骨頭上的毒刮去,這會極其疼痛,請關羽把手臂套住綁緊,把頭蒙住。關羽卻說不用。一邊和馬良下棋,一邊伸手刮骨,談笑中沒有絲毫痛苦的神色。事畢,兩人互相驚嘆,關羽稱贊華佗的醫術,華佗贊嘆關羽的勇氣毅力。
義釋曹操
赤壁之戰曹軍遭遇火攻,死傷慘重。曹操大敗逃跑,沿路遭遇了張飛趙云等人的截殺,身邊只剩下幾百人馬。經過華容道,關羽已經在這里埋伏多時。原來諸葛亮早已經料定曹操會從華容道逃跑,就讓關羽帶兵埋伏在這。此時曹操已經走投無路,便請求關羽看在往日的情份上放他一馬。關羽是個很重情義的人,想起了往日寄居在曹操那里時曹操對他的恩義,心一軟,就放了曹操。
單刀赴會
赤壁之戰之后。三國鼎立逐漸形成。劉備留關羽鎮守荊州,主力向西擴張。荊州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本屬東吳。東吳一直想找機會討回。魯肅又獻上一計:騙關羽過江赴宴,在宴席上埋伏刀斧手,擲杯為號沖出殺之。便遣請關羽赴宴。關羽明知是計坦然答應!只帶了周倉隨身為他提刀。席間魯肅提起索回荊州之事,關羽卻絕口不談,說酒席之間不談國事。魯肅再三糾纏,周倉插嘴,關羽借機故作生氣狀奪過周倉手中大刀,喝退周倉。周倉會意,退出去。關羽假醉,一手提大刀,一手挽住魯肅手將魯肅扯到江邊。東吳將士怕誤傷魯肅,又攝于關公武力,不敢動手。關云長上船乘風而去。
三英戰呂布
華雄被關羽斬了之后,呂布親自出馬,無人能敵。張飛沖出和他交鋒50多回合不分勝負,關羽上來夾攻,30回合戰不倒呂布。劉備也上來夾攻,三英戰呂布,打得非常激烈。呂布虛刺劉備一戟便敗退。(呂布不愧是三國第一武將啊)
火燒博望坡
三國前期,曹操勢力非常強大,統一了北方,接下來就是南下。攻打劉備,此時劉備投靠劉表,駐在新野。曹操派大將夏侯敦進攻新野。這時劉備已經請出了諸葛亮。諸葛亮在博望坡設下埋伏,令趙云去誘敵深入,然后火攻。夏侯敦果然中極。大敗而歸。這是孔明出山后打的第一仗。
火燒新野
火燒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來,派曹仁和曹洪大軍進攻新野。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曹軍進城之后住入了民房。夜里狂風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劉備軍往城里射火箭。大火迅速燒起來。曹兵逃奔出城,被劉備軍截殺,大敗而歸。
白帝城托孤
關羽失荊州被殺后,劉備悲憤不已,舉大軍伐吳。誓要“踏平東吳”。不料被東吳的陸遜“火燒連營”。大敗,逃往白帝城,憂郁成疾,危在旦夕。召大臣吩咐后事。將太子劉禪托付給諸葛亮。
空城計
三國中后期,諸葛亮出兵討伐魏國,由于要地街亭失守,導致滿盤皆輸。諸葛亮被迫撤兵,司馬懿大軍追至,這時孔明手下的將領士兵基本都分配軍務調完了,只剩二千五百軍在城中。于是他命令偃旗息鼓,大開城門,獨自在城樓上彈琴。司馬懿疑心有伏兵。調頭就撤兵。諸葛亮躲過一劫!
七禽孟獲
三國中期,蜀國占據西蜀一帶,這時南方孟獲作亂。諸葛亮出征南蠻孟獲,為了收買人心,七次俘獲孟獲而又其次將其釋放。第七次釋放孟獲的時候,孟獲終于歸順蜀國,諸葛亮平定了南方。
舌戰群儒
三國中前期,劉備勢力還很小,被曹操趕得走投無路。想去投靠東吳,就是孫權。派諸葛亮去做說客。但是東吳謀臣處處刁難諸葛亮,諸葛亮憑著他的滿腹經綸舌戰群儒。說得他們個個啞口無言。后來經魯肅協助,說服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
三國演義好段摘抄 4
1 關羽
原文:
操曰:“河北人馬,如此雄壯!” 關公曰:“以吾關之如土雞瓦犬爾。”操又指曰:“麾蓋之下,繡袍金甲,持刀立馬者,乃顏良也。”關公舉目一望,謂操曰:“吾觀顏良,如插標賣首耳!”操曰:“未可輕視。”關公起身曰:“某雖不才,愿去萬軍中取其首級,來獻丞相。”
評論:這段話描寫關羽雄視天下的英雄氣概,言語中帶有譏諷之色,也帶有好強的一面,以及劉備收降馬超后 關羽之其勇武過人 欲何其比試 也說明了這一點 關羽雄霸天下 武藝絕倫
原文:
公沉吟曰:“汝說我有三罪,欲我如何?”遼曰:“今四面皆曹公之兵,兄若不降,則必死;徒死無益,不若且降曹公;卻打聽劉使君音信,如知何處,即往投之。一者可以保二夫人,二者不背桃園之約,三者可留有用之身:有此三便,兄宜詳之。”公曰:“兄言三便,吾有三約。若丞相能從,我即當卸甲;如其不允,吾寧受三罪而死。”遼曰:“丞相寬洪大量,何所不容。愿聞三事。”公曰:“一者,吾與皇叔設誓,共扶漢室,吾今只降漢帝,不降曹操;二者,二嫂處請給皇叔俸祿養贍,一應上下人等,皆不許到門;三者,但知劉皇叔去向,不管千里萬里,便當辭去:三者缺一,斷不肯降。
評論:此段描寫關羽土山約三事的故事,所謂人無信不立,這段注重表現了關羽忠義之氣 義薄云天
原文:
操曰:“既到此處,只得決一死戰!”眾將曰:“人縱然不怯,馬力已乏,安能復戰?”程昱曰:“某素知云長傲上而不忍下,欺強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義素著。丞相舊日有恩于彼,今只親自告之,可脫此難。”操從其說,即縱馬向前,欠身謂云長曰:“將軍別來無恙!”云長亦欠身答曰:“關某奉軍師將令,等候丞相多時。”操曰:“曹操兵敗勢危,到此無路,望將軍以昔日之情為重。”云長曰:“昔日關某雖蒙丞相厚恩,然已斬顏良,誅文丑,解白馬之圍,以奉報矣。今日之事,豈敢以私廢公?”操曰:“五關斬將之時,還能記否?大丈夫以信義為重。將軍深明《春秋》,豈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云長是個義重如山之人,想起當日曹操許多恩義,與后來五關斬將之事,如何不動心?又見曹軍惶惶,皆欲垂淚,一發心中不忍。于是把馬頭勒回,謂眾軍曰:“四散擺開。”
評論:此段描寫關羽義釋曹操 赤壁戰后 曹操敗北 關羽奉命阻擊曹操 然操求饒
關羽深知春秋大義 遂報當日3約恩惠 放走曹操 也顯示了關羽傲上而不辱下的英雄氣概和信義
原文:
關公聞言,怒氣沖塞,瘡口迸裂,昏絕于地。眾將救醒,公顧謂司馬王甫曰:“悔不聽足下之言,今日果有此事!”因問:“沿江上下,何不舉火?”探馬答曰:“呂蒙使水手盡穿白衣,扮作客商渡江,將精兵伏于□□之中,先擒了守臺士卒,因此不得舉火。”公跌足嘆曰:“吾中奸賊之謀矣!有何面目見兄長耶!”
評論:此段描寫關羽大意失荊州 怒氣沖塞的情景 大意失荊州體現了關羽剛愎自用的性格特點 所謂驕兵必敗 關羽自恃無敵天下 藐視江東 遂中東吳陸遜詭計 后兵敗走麥城 遭俘而亡
2 曹操
原文:
操令:“置酒設樂于大船之上,吾今夕欲會諸將。”天色向晚,東山月上,皎皎如同白日。長江一帶,如橫素練。操坐大船之上,左右侍御者數百人,皆錦衣繡襖,荷戈執戟。文武眾官,各依次而坐。操見南屏山色如畫,東視柴桑之境,西觀夏口之江,南望樊山,北覷烏林,四顧空闊,心中歡喜,謂眾官曰:“吾自起義兵以來,與國家除兇去害,誓愿掃清四海,削平天下;所未得者江南也。今吾有百萬雄師,更賴諸公用命,何患不成功耶!收服江南之后,天下無事,與諸公共享富貴,以樂太平。”文武皆起謝曰:“愿得早奏凱歌!我等終身皆賴丞相福蔭。”操大喜,命左右行酒。飲至半夜,操酒酣,遙指南岸曰:“周瑜、魯肅,不識天時!今幸有投降之人,為彼心腹之患,此天助吾也。”荀攸曰:“丞相勿言,恐有泄漏。”操大笑曰:“座上諸公,與近侍左右,皆吾心腹之人也,言之何礙!”又指夏口曰:“劉備、諸葛亮,汝不料螻蟻之力,欲撼泰山,何其愚耶!”顧謂諸將曰:“吾今年五十四歲矣,如得江南,竊有所喜。昔日喬公與吾至契,吾知其二女皆有國色。后不料為孫策、周瑜所娶。吾今新構銅雀臺于漳水之上,如得江南,當娶二喬,置之臺上,以娛暮年,吾愿足矣!”言罷大笑。唐人杜牧之有詩曰:“折戟沉沙鐵未消,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曹操正笑談間,忽聞鴉聲望南飛鳴而去。操問曰;“此鴉緣何夜鳴?”左右答曰:“鴉見月明,疑是天曉,故離樹而鳴也。”操又大笑。時操已醉,乃取槊立于船頭上,以酒奠于江中,滿飲三爵,橫槊謂諸將曰:“我持此槊,破黃巾、擒呂布、滅袁術、收袁紹,深入塞北,直抵遼東,縱橫天下:頗不負大丈夫之志也。今對此景,甚有慷慨。吾當作歌,汝等和之。”歌曰: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皎皎如月,何時可輟?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無枝可依。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歌罷,眾和之,共皆歡笑。
評論:
此段描寫曹操下江南時宴長江之短歌行,體現了曹操掃平四海 稱霸天下的英雄之志 所謂上有皓月當空 下有江波蕩漾 表現了其心系天下 虎視群雄的英雄氣魄 自平北方后 一首觀滄海 流傳千古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一般人又怎會有其歌以詠志的胸懷 堪稱經典
3 諸葛亮:
原文:
孔明曰:“自董卓造逆以來,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勢不及袁紹,而竟能克紹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此可用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國,高祖因之以成帝業;今劉璋暗弱,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彝、越,外結孫權,內修政理;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兵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大業可成,漢室可興矣。此亮所以為將軍謀者也。惟將軍圖之。”言罷,命童子取出畫一軸,掛于中堂,指謂玄德曰:“此西川五十四州之圖也。將軍欲成霸業,北讓曹操占天時,南讓孫權占地利,將軍可占人和。先取荊州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業,以成鼎足之勢,然后可圖中原也。”
評論:此段描寫諸葛亮未出茅廬 已知三分天下 充分體現了諸葛亮聰明絕頂 熟知天下大勢 也體現了其超人的政治才華和軍事才華
4 周瑜:
原文:
登臺號令威嚴,躍馬勇冠三軍,上可以抱君侯知遇之厚恩,下可榮妻蔭子,日撫搖琴以聽音,夜有驕妻拌讀,吾平生之原足以!
大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義,內結骨肉之恩,言必行,計必從,禍福共之。假使蘇秦、張儀、陸賈、酈生復出,口似懸河,舌如利刃,安能動我心哉!
評論:此兩段話描寫了周瑜的儒者之風 和忠義的氣概 大丈夫生天地之間 當為國效死力 馬革裹尸而還 體現了公謹不僅才智過人 更有國者之風 且心如鐵石 非名利可動其心
原文
程普:與公謹相交,如飲美酒,不覺讓人陶醉
評論:此乃吳軍大將程普之語 程普3世老臣而位居周瑜之下 心有不服 點將之時推病不出 周瑜乃親來探病 言語之間多存相敬之氣 所以乃說此言 體現了周瑜禮賢下士的國者之風和廣闊的胸懷
三國演義好段摘抄 5
1、不一日,袁熙、高干皆領軍到城外,屯兵三處,每日出兵與操相持。尚屢敗,操兵屢勝。至建安八年春二月,操分路攻打,袁譚、袁熙、袁尚、高干皆大敗,棄黎陽而走。操引兵追至冀州,譚與尚入城堅守;熙與于離城三十里下寨,虛張聲勢。操兵連日攻打不下。郭嘉進曰:“袁氏廢長立幼,而兄弟之間,權力相并,各自樹黨,急之則相救,緩之則相爭;不如舉兵南向荊州,征討劉表,以候袁氏兄弟之變;變成而后擊之,可一舉而定也。”操善其言,命賈詡為太守,守黎陽;曹洪引兵守官渡。操引大軍向荊州進兵。
2、操引兵十五萬,分三隊而行。于路又連接劉延告急文書,操先提五萬軍親臨白馬,靠土山紥住。遙望山前平川曠野之地,顏良前部精兵十萬,排成陣勢。操駭然,回顧呂布舊將宋憲曰:“吾聞汝乃呂布部下猛將,今可與顏良一戰。”宋憲領諾,綽槍上馬,直出陣前。顏良橫刀立馬于門旗下;見宋憲馬至,良大喝一聲,縱馬來迎。戰不三合,手起刀落,斬宋憲于陣前。曹操大驚曰:“真勇將也!”魏續曰:“殺我同伴,愿去報仇!”操許之。續上馬持矛,徑出陣前,大罵顏良。良更不打話,交馬一合,照頭一刀,劈魏續于馬下。操曰:“今誰敢當之?”徐晃應聲而出,與顏良戰二十合,敗歸本陣。諸將栗然。曹操收軍,良亦引軍退去。
3、操引關公朝見獻帝,帝命為偏將軍。公謝恩歸宅。操次日設大宴,會眾謀臣武士,以客禮待關公,延之上座;又備綾錦及金銀器皿相送。關公都送與二嫂收貯。關公自到許昌,操待之甚厚:小宴三日,大宴五日;又送美女十人,使侍關公。關公盡送入內門,令伏侍二嫂。卻又三日一次于內門外躬身施禮,動問二嫂安否。二夫人回問皇叔之事畢,曰“叔叔自便”,關公方敢退回。操聞之,又嘆服關公不已。
4、曹操自冀州回許都,常有取荊州之意,特差曹仁、李典并降將呂曠、呂翔等領兵三萬,屯樊城,虎視荊襄,就探看虛實。時呂曠、呂翔稟曹仁曰:“今劉備屯兵新野,招軍買馬,積草儲糧,其志不小,不可不早圖之。吾二人自降丞相之后,未有寸功,愿請精兵五千,取劉備之頭,以獻丞相。”曹仁大喜,與二呂兵五千,前往新野廝殺。
5、策不敢違母命,只得勉強乘轎至玉清觀。道士接入,請策焚香,策焚香而不謝。忽香爐中煙起不散,結成一座華蓋,上面端坐著于吉。策怒,唾罵之;走離殿宇,又見于吉立于殿門首,怒目視策。
6、次日,夏侯惇為先鋒,領兵五千來搦戰。關公不出,惇即使人于城下辱罵。關公大怒,引三千人馬出城,與夏侯惇交戰。約戰十馀合,惇撥回馬走。關公趕來,惇且戰且走。關公約趕二十里,恐下邳有失,提兵便回。只聽得一聲炮響,左有徐晃,右有許褚,兩隊軍截住去路,關公奪路而走,兩邊伏兵排下硬弩百張,箭如飛蝗。關公不得過,勒兵再回,徐晃、許褚接住交戰。關公奮力殺退二人,引軍欲回下邳,夏侯惇又截住廝殺。公戰至日晚,無路可歸,只得到一座土山,引兵屯于山頭,權且少歇。曹兵團團將土山圍住。關公于山上遙望下邳城中火光沖天,卻是那詐降兵卒偷開城門,曹操自提大軍殺入城中,只教舉火以惑關公之心。關公見下邳火起,心中驚惶,連夜幾番沖下山來,皆被亂箭射回。
7、關公大驚,忙披掛提刀上馬,請二嫂上車,盡出館驛,果見軍士各執火把聽候。關公急來到城邊,只見城門已開。關公催車仗急急出城。胡班還去放火。關公行不到數里,背后火把照耀,人馬趕來。當先王植大叫:“關某休走!”關公勒馬,大罵:“匹夫!我與你無仇,如何令人放火燒我?”王植拍馬挺槍,徑奔關公,被關公攔腰一刀,砍為兩段。人馬都趕散。關公催車仗速行,于路感胡班不已。
8、郭圖謂袁譚曰:“曹操以女許婚,恐非真意。今又封賞呂曠、呂翔,帶去軍中,此乃牢籠河北人心。后必終為我禍。主公可刻將軍印二顆,暗使人送與二呂,令作內應。待操破了袁尚,可乘便圖之。”譚依言,遂刻將軍印二顆,暗送與二呂。二呂受訖,徑將印來稟曹操。操大笑曰:“譚暗送印者,欲汝等為內助,待我破袁尚之后,就中取事耳。汝等且權受之,我自有主張。”自此曹操便有殺譚之心。
9、卻說操長子曹丕,字子桓,時年十八歲。丕初生時,有云氣一片,其色青紫,圓如車蓋,覆于其室,終日不散。有望氣者,密謂操曰:“此天子氣也。令嗣貴不可言!”丕八歲能屬文,有逸才,博古通今,善騎射,好擊劍。時操破冀州,丕隨父在軍中,先領隨身軍,徑投袁紹家,下馬拔劍而入。有一將當之曰:“丞相有命,諸人不許入紹府。”不叱退,提劍入后堂。見兩個婦人相抱而哭,丕向前欲殺之。正是:四世公侯已成夢,一家骨肉又遭殃。
10、是夜風雨交作,及曉,不見了于吉尸首。守尸軍士報知孫策。策怒,欲殺守尸軍士。忽見一人,從堂前徐步而來,視之,卻是于吉。策大怒,正欲拔劍斫之,忽然昏倒于地。左右急救入臥內,半晌方蘇。
11、是夜月色微明。玄德在左,張飛在右,分兵兩隊進發;只留孫乾守小沛。且說張飛自以為得計,領輕騎在前,突入操寨,但見零零落落,無多人馬,四邊火光大起,喊聲齊舉。飛知中計,急出寨外。正東張遼、正西許褚、正南于禁、正北李典、東南徐晃、西南樂進,東北夏侯惇、西北夏侯淵,八處軍馬殺來。張飛左沖右突,前遮后當;所領軍兵原是曹操手下舊軍,見事勢已急,盡皆投降去了。飛正殺間,逢著徐晃大殺一陣,后面樂進趕到。飛殺條血路突圍而走,只有數十騎跟定。欲還小沛,去路已斷,欲投徐州、下邳,又恐曹軍截住;尋思無路,只得望芒碭山而去。
12、肅從其言,遂同周瑜來見孫權。權甚敬之,與之談論,終日不倦。一日,眾官皆散,權留魯肅共飲,至晚同榻抵足而臥。
13、孫策既死,孫權哭倒于床前。張昭曰:“此非將軍哭時也。宜一面治喪事,一面理軍國大事。”權乃收淚。張昭令孫靜理會喪事,請孫權出堂,受眾文武謁賀。孫權生得方頤大口,碧眼紫髯。昔漢使劉琬入吳,見孫家諸昆仲,因語人曰:“吾遍觀孫氏兄弟,雖各才氣秀達,然皆祿祚不終。惟仲謀形貌奇偉,骨格非常,乃大貴之表,又享高壽,眾皆不及也。”
14、孫乾見紹不肯發兵,只得星夜回小沛見玄德,具說此事。玄德大驚曰:“似此如之奈何?”張飛曰:“兄長勿憂。曹兵遠來,必然困乏;乘其初至,先去劫寨,可破曹操。”玄德曰:“素以汝為一勇夫耳。前者捉劉岱時,頗能用計;今獻此策,亦中兵法。”乃從其言,分兵劫寨。主
15、譚引敗軍奔平原,尚收兵還。袁譚與郭圖再議進兵,令岑璧為將,領兵前來。尚自引兵出冀州。兩陣對圓,旗鼓相望。璧出罵陣;尚欲自戰,大將呂曠,拍馬舞刀,來戰岑璧。二將戰無數合,曠斬岑璧于馬下。譚兵又敗,再奔平原。審配勸尚進兵,追至平原。譚抵擋不住,退入平原,堅守不出。尚三面圍城攻打。譚與郭圖計議。
16、玄德回新野之后,光陰荏苒,又早新春。乃令卜者揲蓍,選擇吉期,齋戒三日,薰沐更衣,再往臥龍岡謁孔明。關、張聞之不悅,遂一起入諫玄德。正是:高賢未服英雄志,屈節偏生杰士疑。
17、玄德乃辭二人,上馬投臥龍岡來。到莊前下馬,扣門問童子曰:“先生今日在莊否?”童子曰:“現在堂上讀書。”玄德大喜,遂跟童子而入。至中門,只見門上大書一聯云:“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玄德正看間,忽聞吟詠之聲,乃立于門側窺之,見草堂之上,一少年擁爐抱膝,歌曰:“鳳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棲;士伏處于一方兮,非主不依。樂躬耕于隴畝兮,吾愛吾廬;聊寄傲于琴書兮,以待天時。”
18、顏良敗軍奔回,半路迎見袁紹,報說被赤面長須使大刀一勇將,匹馬入陣,斬顏良而去,因此大敗。紹驚問曰:“此人是誰?”沮授曰:“此必是劉玄德之弟關云長也。”紹大怒,指玄德曰:“汝弟斬吾愛將,汝必通謀,留爾何用!”喚刀斧手推出玄德斬之。正是:初見方為座上客,此日幾同階下囚。
19、眾將請曹操入城。操方欲起行,只見刀斧手擁一人至,操視之,乃陳琳也。操謂之曰:“汝前為本初作檄,但罪狀孤可也;何乃辱及祖父耶?”琳答曰:“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耳。”左右勸操殺之;操憐其才,乃赦之,命為從事。
20、正飲酒間,忽見座上一人大哭而起,拔劍在手,直取甘寧。寧忙舉坐椅以迎之。權驚視其人,乃凌統也,因甘寧在江夏時,射死他父親凌操,今日相見,故欲報仇。權連忙勸住,謂統曰:“興霸射死卿父,彼時各為其主,不容不盡力。今既為一家人,豈可復理舊仇?萬事皆看吾面。”凌統即頭大哭曰:“不共戴天之仇,豈容不報!”權與眾官再三勸之,凌統只是怒目而視甘寧。權即日命甘寧領兵五千、戰船一百只,往夏口鎮守,以避凌統。寧拜謝,領兵自往夏口去了。權又加封凌統為承烈都尉。統只得含恨而止。東吳自此廣造戰船,分兵守把江岸;又命孫靜引一枝軍守吳會;孫權自領大軍,屯柴桑;周瑜日于鄱陽湖教練水軍,以備攻戰。
21、蘇飛在檻車內,密使人告甘寧求救。寧曰:“飛即不言,吾豈忘之?”大軍既至吳會,權命將蘇飛裊首,與黃祖首級一同祭獻。甘寧乃入見權,頓首哭告曰:“某向日若不得蘇飛,則骨填溝壑矣,安能效命將軍麾下哉?今飛罪當誅,某念其昔日之恩情,愿納還官爵,以贖飛罪。”權曰:“彼既有恩于君,吾為君赦之。但彼若逃去奈何?寧曰:“飛得免誅戮,感恩無地,豈肯走乎!若飛去,寧愿將首級獻于階下。”權乃赦蘇飛,止將黃祖首級祭獻。祭畢設宴,大會文武慶功。
三國演義好段摘抄 6
1、遜領命下壇,令徐盛、丁奉為護衛,即日出師;一面調諸路軍馬,水陸并進。文書到猇亭,韓當、周泰大驚曰:“主上如何以一書生總兵耶?”比及遜至,眾皆不服。遜升帳議事,眾人勉強參賀。遜曰:“主上命吾為大將,督軍破蜀。軍有常法,公等各宜遵守。違者王法無親,勿致后悔。”眾皆默然。周泰曰:“目今安東將軍孫桓,乃主上之侄,現困于彝陵城中,內無糧草,外無救兵;請都督早施良策,救出孫桓,以安主上之心。”遜曰:“吾素知孫安東深得軍心,必能堅守,不必救之。待吾破蜀后,彼自出矣。”眾皆暗笑而退。韓當謂周泰曰:“命此孺子為將,東吳休矣!公見彼所行乎?”泰曰:“吾聊以言試之,早無一計,安能破蜀也!”
2、各人受了計策,皆依令而去,方召孟優入帳,優再拜于帳下曰:“家兄孟獲,感丞相活命之恩,無可奉獻,輒具金珠寶貝若干,權為賞軍之資。續后別有進貢天子禮物。”孔明曰:“汝兄今在何處?”優曰:“為感丞相天恩,徑往銀坑山中收拾寶物去了,少時便回來也。”孔明曰:“汝帶多少人來?”優曰:“不敢多帶。只是隨行百余人,皆運貨物者。”孔明盡教入帳看時,皆是青眼黑面,黃發紫須,耳帶金環,鬅頭跣足,身長力大之士。孔明就令隨席而坐,教諸將勸酒,殷勤相待。
3、此時先主威聲大震,江南之人盡皆膽裂,日夜號哭。韓當、周泰大驚,急奏吳王,具言糜芳、傅士仁殺了馬忠,去歸蜀帝,亦被蜀帝殺了。孫權心怯,遂聚文武商議。步騭奏曰:“蜀主所恨者,乃呂蒙、潘璋、馬忠、糜芳、傅士仁也。今此數人皆亡,獨有范疆、張達二人,現在東吳。何不擒此二人,并張飛首級,遣使送還,交與荊州,送歸夫人,上表求和,再會前情,共圖滅魏,則蜀兵自退矣。”權從其言,遂具沉香木匣,盛貯飛首,綁縛范疆、張達,囚于檻車之內,令程秉為使,赍國書,望猇亭而來。
4、孔明正在營中憂悶,忽報:“東邊救兵到了,旗上書:‘魏先鋒大將王雙’。”孔明問曰:“誰可迎之?”魏延出曰:“某愿往。”孔明曰:“汝乃先鋒大將,未可輕出。”又問:“誰敢迎之?”裨將謝雄應聲而出。孔明與三千軍去了。孔明又問曰:“誰敢再去?”裨將龔起應聲要去。孔明亦與三千兵去了。孔明恐城內郝昭引兵沖出,乃把人馬退二十里下寨。
5、
6、魏將先鋒常雕,領精兵來取濡須城,遙望城上并無軍馬。雕催軍急進,離城不遠,一聲炮響,旌旗齊豎。朱桓橫刀飛馬而出,直取常雕。戰不三合,被桓一刀斬常雕于馬下。吳兵乘勢沖殺一陣,魏兵大敗,死者無數。朱桓大勝,得了無數旌旗軍器戰馬。曹仁領兵隨后到來,卻被吳兵從羨溪殺出。曹仁大敗而退,回見魏主,細奏大敗之事。丕大驚。正議之間,忽探馬報:“曹真、夏侯尚圍了南郡,被陸遜伏兵于內,諸葛瑾伏兵于外,內外夾攻,因此大敗。”言未畢,忽探馬又報:”曹休亦被呂范殺敗。”丕聽知三路兵敗,乃喟然嘆曰:“朕不聽賈詡、劉曄之言,果有此敗!”時值夏天,大疫流行,馬步軍十死六七,遂引軍回洛陽。吳、魏自此不和。
7、魏左將軍郭淮聞報,飛奏洛陽。司馬師問諸將曰:“誰敢去敵蜀兵?”輔國將軍徐質曰:“某愿往。”師素知徐質英勇過人,心中大喜,即令徐質為先鋒,令司馬昭為大都督,領兵望隴西進發。軍至董亭,正遇姜維,兩軍列成陣勢。徐質使開出大斧,出馬挑戰。蜀陣中廖化出迎。戰不數合,化拖刀敗回。張翼縱馬挺槍而迎,戰不數合,又敗入陣。徐質驅掩殺,蜀兵大敗,退三十余里。司馬昭亦收兵回,各自下寨。
8、高定即引部將鄂煥并本部兵,殺奔朱褒營來。比及離寨約有十里,山后一彪軍到,乃朱褒也。褒見高定軍來,慌忙與高定答話。定大罵曰:“汝如何寫書與諸葛丞相處,使反間之計害吾耶?”褒目瞪口呆,不能回答。忽然鄂煥于馬后轉過,一戟刺朱褒于馬下。定厲聲而言曰:“如不順者皆戮之!”于是眾軍一起拜降。定引兩部軍來見孔明,獻朱褒首級于帳下。孔明大笑曰:“吾故使汝殺此二賊,以表忠心。”遂命高定為益州太守,總攝三郡;令鄂煥為牙將。三路軍馬已平。
9、維引眾騎殺出重圍,奔入大寨堅守,以待救兵。忽然流星馬到,報說:“鐘會打破陽安關,守將蔣舒歸降,傅僉戰死,漢中已屬魏矣。樂城守將王含,漢城守將蔣斌,知漢中已失,亦開門而降。胡濟抵敵不住,逃回成都求援去了。”維大驚,即傳令拔寨。
10、卻說鄧艾出轅門上馬,回顧從者曰:“鐘會待吾若何?”從者曰:“觀其辭色,甚不以將軍之言為然,但以口強應而已。”艾笑曰:“彼料我不能取成都,我偏欲取之!”回到本寨,師纂、鄧忠一班將士接問曰:“今日與鐘鎮西有何高論?”艾曰:“吾以實心告彼,彼以庸才視我。彼今得漢中,以為莫大之功;若非吾屯沓中絆住姜維,彼安能成功耶!吾今若取了成都,勝取漢中矣!”當夜下令,盡拔寨望陰平小路進兵,離劍閣七百里下寨,有人報鐘會說:“鄧艾要去取成都了。”會笑艾不智。
11、吳將朱桓,年方二十七歲,極有膽略,孫權甚愛之;時督軍于濡須,聞曹仁引大軍去取羨溪,桓遂盡撥軍守把羨溪去了,止留五千騎守城。忽報曹仁令大將常雕同諸葛虔、王雙、引五萬精兵飛奔濡須城來。眾軍皆有懼色。桓按劍而言曰:“勝負在將,不在兵之多寡。兵法云:客兵倍而主兵半者,主兵尚能勝于客兵。今曹仁千里跋涉,人馬疲困。吾與汝等共據高城,南臨大江,北背山險,以逸待勞,以主制客:此乃百戰百勝之勢。雖曹丕自來,尚不足憂,況仁等耶!”于是傳令,教眾軍偃旗息鼓,只作無人守把之狀。
12、忽報東吳遣張溫與鄧芝入川答禮。后主聚文武于丹墀,令鄧芝、張溫入。溫自以為得志,昂然上殿,見后主施禮。后主賜錦墩,坐于殿左,設御宴待之。后主但敬禮而已。宴罷,百官送張溫到館舍。次日,孔明設宴相待。孔明謂張溫曰:“先帝在日,與吳不睦,今已晏駕。當今主上,深慕吳王,欲捐舊忿,永結盟好,并力破魏。望大夫善言回奏。”張溫領諾。酒至半酣,張溫喜笑自若,頗有傲慢之意。
13、王連再三苦勸,孔明不從。是日,孔明辭了后主,令蔣琬為參軍,費祎為長史,董厥、樊建二人為掾史;趙云、魏延為大將,總督軍馬;王平、張翼為副將;并川將數十員:共起川兵五十萬,前望益州進發。忽有關公第三子關索,入軍來見孔明曰:“自荊州失陷,逃難在鮑家莊養病。每要赴川見先帝報仇,瘡痕未合,不能起行。近已安痊,打探得系吳仇人已皆誅戮,徑來西川見帝,恰在途中遇見征南之兵,特來投見。”孔明聞之,嗟訝不已;一面遣人申報朝廷,就令關索為前部先鋒,一同征南。大隊人馬,各依隊伍而行。饑餐渴飲,夜住曉行;所經之處,秋毫無犯。
14、維自引兵到侯河搦鄧艾交戰。艾引軍出迎。兩軍對圓,二人交鋒數十余合,不分勝負,各收兵回寨。次日,姜維又引兵挑戰,鄧艾按兵不出。姜維令軍辱罵。鄧艾尋思曰:“蜀人被吾大殺一陣,全然不退,連日反來搦戰:必分兵去襲祁山寨也。守寨將師纂,兵少智寡,必然敗矣。吾當親往救之。”乃喚子鄧忠分付曰:“汝用心守把此處,任他搦戰,卻勿輕出。吾今夜引兵去祁山救應。”
15、孔明令蠻人哨探孟獲消息,回報曰:“孟獲請烏戈國主,引三萬藤甲軍,現屯于桃花渡口。孟獲又在各番聚集蠻兵,并力拒戰。”孔明聽說,提兵大進,直至桃花渡口。隔岸望見蠻兵,不類人形,甚是丑惡;又問土人,言說即日桃葉正落,水不可飲。孔明退五里下寨,留魏延守寨。
16、恪令安排車仗。方欲出府,有黃犬銜住衣服,嚶嚶作聲,如哭之狀。恪怒曰:“犬戲我也!”叱左右逐去之,遂乘車出府。行不數步,見車前一道白虹,自地而起,如白練沖天而去。恪甚驚怪,心腹將張約進車前密告曰;“今日宮中設宴,未知好歹,主公不可輕入。”恪聽罷,便令回車。行不到十余步,孫峻、滕胤乘馬至車前曰:“太傅何故便回?”恪曰:“吾忽然腹痛,不可見天子。”胤曰:“朝廷為太傅軍回,不曾面敘,故特設宴相召,兼議大事。太傅雖感貴恙,還當勉強一行。”恪從其言,遂同孫峻、滕胤入宮,張約亦隨入。
17、先主正慌急之間,此時天色已微明,只見前面喊聲震天,朱然軍紛紛落澗,滾滾投巖:一彪軍殺人,前來救駕。先主大喜,視之,乃常山趙子龍也。時趙云在川中江州,聞吳、蜀交兵,遂引軍出;忽見東南一帶火光沖天,云心驚,遠遠探視,不想先主被困,云奮勇沖殺而來。陸遜聞是趙云,急令軍退。云正殺之間,忽遇朱然,便與交鋒;不一合,一槍刺朱然于馬下,殺散吳兵,救出先主,望白帝城而走。先主曰:“朕雖得脫,諸將士將奈何?”云曰:“敵軍在后,不可久遲。陛下且入白帝城歇息,臣再引兵去救應諸將。”此時先主僅存百余人入白帝城。后人有詩贊陸遜曰:“持矛舉火破連營,玄德窮奔白帝城。一旦威名驚蜀魏,吳王寧不敬書生。”
18、三更已后,忽門外又一人擊戶。老人出而問之,乃吳將潘璋亦來投宿。恰入草堂,關興見了,按劍大喝曰:“歹賊休走!”璋回身便出。忽門外一人,面如重棗,丹鳳眼,臥蠶眉,飄三縷美髯,綠袍金鎧,按劍而入。璋見是關公顯圣,大叫一聲,神魂驚散;欲待轉身,早被關興手起劍落,斬于地上,取心瀝血,就關公神像前祭祀。興得了父親的青龍偃月刀,卻將潘璋首級,擐于馬項之下,辭了老人,就騎了潘璋的馬,望本營而來。老人自將潘璋之尸拖出燒化。
19、孔明犒軍已畢,班師回蜀,令魏延引本部兵為前鋒。延引兵方至瀘水,忽然陰云四合,水面上一陣狂風驟起,飛沙走石,軍不能進。延退兵回報孔明。孔明遂請孟獲問之。正是:塞外蠻人方帖服,水邊鬼卒又猖狂。
20、耀逃命而走,正遇山坡口一彪軍,乃是姜維。耀大罵曰:“反賊無信!吾不幸誤中汝奸計也!”維笑曰:“吾欲擒曹真,誤賺汝矣!速下馬受降!”耀驟馬奪路,望山谷中而走。忽見谷口火光沖天,背后追兵又至。耀自刎身死,余眾盡降。孔明連夜驅兵,直出祁山前下寨,收住軍馬,重賞姜維。維曰:“某恨不得殺曹真也!”孔明亦曰:“可惜大計小用矣。”
21、鄧艾取了江油,遂接陰平小路諸軍,皆到江油取齊,徑來攻涪城。部將田續曰:“我軍涉險而來,甚是勞頓,且當休養數日,然后進兵。”艾大怒曰:“兵貴神速,汝敢亂我軍心耶!”喝令左右推出斬之。眾將苦告方免。艾自驅兵至涪城。城內官吏軍民疑從天降,盡皆投降。
22、孔明在高阜處探之,窺見蠻兵已多懈怠,乃聚諸將曰:“汝等敢出戰否?”眾將欣然要出。孔明先喚趙云、魏延入帳,向耳畔低言,分付如此如此。二人受了計策先進。卻喚王平、馬忠入帳,受計去了。又喚馬岱分付曰:“吾今棄此三寨,退過河北;吾軍一退,汝可便拆浮橋,移于下流,卻渡趙云、魏延軍馬過河來接應。”岱受計而去。又喚張翼曰:“吾軍退去,寨中多設燈火。孟獲知之,必來追趕,汝卻斷其后。”張翼受計而退。孔明只教關索護車。眾軍退去,寨中多設燈火。蠻兵望見,不敢沖突。
23、忽一日見貼下告示一道。守門者揭了,來奏曹睿。睿觀之,其文曰:“驃騎大將軍總領雍、涼等處兵馬事司馬懿,謹以信義布告天下:昔太祖武皇帝,創立基業,本欲立陳思王子建為社稷主;不幸奸讒交集,歲久潛龍。皇孫曹睿,素無德行,妄自居尊,有負太祖之遺意。今吾應天順人,克日興師,以慰萬民之望。告示到日,各宜歸命新君。如不順者,當滅九族!先此告聞,想宜知悉。”
24、但卿往伐蜀,當用何策?”會曰:“某料主公欲伐蜀,已畫圖本在此。”昭展開視之,圖中細載一路安營下寨屯糧積草之處,從何而進,從何而退,——皆有法度。昭看了大喜曰:“真良將也!卿與鄧艾合兵取蜀,何如?”會曰:“蜀川道廣,非一路可進;當使鄧艾分兵各進,可也。”
25、忽帳下一老將,厲聲而進曰:“我雖年邁,尚有廉頗之勇,馬援之雄。此二古人皆不服老,何故不用我耶?”眾視之,乃趙云也。孔明曰:“吾自平南回都,馬孟起病故,吾甚惜之,以為折一臂也。今將軍年紀已高,倘稍有參差,動搖一世英名,減卻蜀中銳氣。”云厲聲曰:“吾自隨先帝以來,臨陣不退,遇敵則先。大丈夫得死于疆場者,幸也,吾何恨焉?愿為前部先鋒!”孔明再三苦勸不住。云曰:“如不教我為先鋒,就撞死于階下!”孔明曰:“將軍既要為先鋒,須得一人同去。”言未盡,一人應曰:“某雖不才,愿助老將軍先引一軍前去破敵。”孔明視之,乃鄧芝也。孔明大喜,即撥精兵五千。副將十員,隨趙云、鄧芝去訖。
26、卻說毋丘儉在項城,聞知司馬師自來,乃聚眾商議。先鋒葛雍曰:“南頓之地,依山傍水,極好屯兵;若魏兵先占,難以驅遣,可速取之。”儉然其言,起兵投南頓來。正行之間,前面流星馬報說,南頓已有人馬下寨。儉不信,自到軍前視之,果然旌旗遍野,營寨齊整。儉回到軍中,無計可施。忽哨馬飛報:“東吳孫峻提兵渡江襲壽春來了。”儉大驚曰:“壽春若失,吾歸何處!”是夜退兵于項城。
27、東吳先鋒朱異,引兵迎敵。兩軍對圓,魏軍中王基出馬,朱異來迎。戰不三合,朱異敗走:唐咨出馬,戰不三合,亦大敗而走。王基驅兵掩殺,吳兵大敗,退五十里下寨,報入壽春城中。諸葛誕自引本部銳兵,會合文欽并二子文鴦、文虎,雄兵數萬,來敵司馬昭。正是:方見吳兵銳氣墮。又看魏將勁兵來。
28、姜維與夏侯霸商議曰:“徐質勇甚,當以何策擒之?”霸曰:“來日詐敗,以埋伏之計勝之。”維曰:“司馬昭乃仲達之子,豈不知兵法?若見地勢掩映,必不肯追。吾見魏兵累次斷吾糧道,今卻用此計誘之,可斬徐質矣。”遂喚廖化分付如此如此,又喚張翼分付如此如此:二人領兵去了。一面令軍士于路撒下鐵蒺藜,寨外多排鹿角,示以久計。
29、有人報與鄧艾。艾大怒曰:“吾與汝官品一般,吾久鎮邊疆,于國多勞,汝安敢妄自尊大耶!”子鄧忠勸曰:“小不忍則亂大謀,父親若與他不睦,必誤國家大事。望且容忍之。”艾從其言。然畢竟心中懷怒,乃引十數騎來見鐘會。會聞艾至,便問左右:“艾引多少軍來?”左右答曰:“只有十數騎。”會乃令帳上帳下列武士數百人。
30、祥回告孔明曰:“郝昭未等某開言,便先阻卻。”孔明曰:“汝可再去見他,以利害說之。”祥又到城下,請郝昭相見。昭出到敵樓上。祥勒馬高叫曰:“伯道賢弟,聽吾忠言:汝據守一孤城,怎拒數十萬之眾?今不早降,后悔無及!且不順大漢而事奸魏,抑何不知天命、不辨清濁乎?愿伯道思之。”郝昭大怒,拈弓搭箭,指靳祥而喝曰:“吾前言已定,汝不必再言!可速退!吾不射汝!”
31、時太傅司馬孚入內,見髦尸,首枕其股而哭曰:“弒陛下者,臣之罪也!”遂將髦尸用棺槨盛貯,停于偏殿之西。昭入殿中,召群臣會議。群臣皆至,獨有尚書仆射陳泰不至。昭令泰之舅尚書荀顗召之。泰大哭曰:“論者以泰比舅,今舅實不如泰也。”乃披麻帶孝而入,哭拜于靈前。昭亦佯哭而問曰:“今日之事,何法處之?”泰曰:“獨斬賈充,少可以謝天下耳。”昭沉吟良久,又問曰:“再思其次?”泰曰:“惟有進于此者,不知其次。”昭曰:“成濟大逆不道,可剮之,滅其三族。”濟大罵昭曰:“非我之罪,是賈充傳汝之命!”昭令先割其舌。濟至死叫屈不絕。弟成倅亦斬于市,盡滅三族。后人有詩嘆曰:“司馬當年命賈充,弒君南闕赭袍紅。卻將成濟誅三族,只道軍民盡耳聾。”
32、睿年至十五歲,弓馬熟嫻。當年春二月,丕帶睿出獵。行于山塢之間,趕出子母二鹿,丕一箭射倒母鹿,回觀小鹿馳于曹睿馬前。丕大呼曰:“吾兒何不射之?”睿在馬上泣告曰:“陛下已殺其母,臣安忍復殺其子也。”丕聞之,擲弓于地曰:“吾兒真仁德之主也!”于是遂封睿為平原王。
33、孔明在漢中,惜軍愛民,勵兵講武,置造攻城渡水之器,聚積糧草,預備戰筏,以為后圖。細作探知,報入洛陽,魏主曹睿聞知,即召司馬懿商議收川之策。懿曰:“蜀未可攻也。方今天道亢炎,蜀兵必不出;若我軍深入其地,彼守其險要,急切難下。”睿曰:“蜀兵再來入寇,如之奈何?”懿曰:“臣已算定今番諸葛亮必效韓信暗度陳倉之計。臣舉一人往陳倉道口,筑城守御,萬無一失:此人身長九尺,猿臂善射,深有謀略。若諸葛亮入寇,此人足可當之。”睿大喜,問曰:“此何人也?”懿奏曰:“乃太原人,姓郝,名昭,字伯道,現為雜號將軍,鎮守河西。”睿從之,加郝昭為鎮西將軍,命守把陳倉道口,遣使持詔去訖。
【三國演義好段摘抄】相關文章:
好段摘抄:《三國演義》10-17
《三國演義》好段摘抄07-19
經典的好段摘抄06-15
好段的摘抄06-18
經典好段摘抄04-03
好段摘抄精選02-23
好段摘抄07-30
好段摘抄精選03-21
好段摘抄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