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家風征文(精選4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征文了吧,征文一般是某個活動、征文比賽等需要,作者將稿件遞給征文活動主辦者后,作者的作品就可以參與比賽,但是著作權的一部分也相應給了征文活動主辦方。那么,怎么去寫征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傳家風征文(精選4篇),歡迎大家分享。
傳家風征文1
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熏陶下,才能出類拔萃。最近,隨著“家風”一詞火了起來,腦海中不禁涌現出爺爺奶奶教育我的一幅幅景象。
小時候,每次上學校之前,奶奶總愛叮囑我幾句:“孩子,到學校千萬別和同學磨牙(亳州俗語,指吵架或打架),如果有人欺負你,就回來跟我說,我去找你們老師。”!奶奶生怕我在學校和同學發生矛盾,老是有事沒事給我上“政治課”,講一些經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寬宏大量,在學校要和老師、同學和睦相處,不要動不動就和其他人發生沖突。在奶奶的諄諄教誨之下,我基本上沒有和老師、同學發生過矛盾。
爺爺愛給我講很多關于他當年服兵役的經歷,告誡我:“現在的年輕人沒有幾個能吃苦耐勞的。你要從小學會能吃苦,否則不能干成什么大事!”爺爺還教導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只有經歷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環境,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方可出類拔萃。也許這就是“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現在,我已經步入初中,成為一名初中生,早已養成了樂于助人、艱苦樸素等好習慣。仔細想想,這些都和我們家的家風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奶奶還是在每次去學校之前給我上“政治課”,爺爺還是時不時在飯前飯后給我聊聊關于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等等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非常樂于聆聽他們的一言一語,因為那正是我們家的好家風。
我一直在想,樹立端正的家風,繼承優秀的家規和家訓,是值得弘揚的民族文化。如今社會一些不良習氣已逐漸退出人民的視線,“正能量”得以傳遞,如再加上優良家風以打造,那么咱們社會的風氣將會更加純潔,人民的生活將會更加美好,國家的未來將會更加繁榮昌盛!
傳家風征文2
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之稱,向來重視家教。歷史上見諸典籍的家訓并非鮮見,為后人稱頌的也很多。而“不成文”,也是我國家規家訓的一大特點,成為日常生活行為規范的有機部分。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一些家風家訓中的精華融入新的道德建設中,許多膾炙人口的家訓,已經是“家家之訓”,形成家家之風。
家風是一個家庭在世代傳承中形成的一種較為穩定的道德規范、傳統習慣、為人之道、生活作風和生活方式的總和,它首先體現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風建設是我國歷史上眾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從古至今,顏之推《顏氏家訓》、諸葛亮《誡子書》、周怡《勉諭兒輩》、朱子《治家格言》、《曾國藩家書》、《傅雷家書》等等都在民間廣為流傳,閃爍著良好家風的思想光芒。歷史上的“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等等,同樣展現著良好的家風。“非淡澹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莫貪意外之財、莫飲過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訓至今為世人尊崇。好的家風不但對自己有利、對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響著大眾的道德水平與社會的風氣。
家風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一直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一個原生家庭中。原生家庭家風好,這個人就會茁壯成長;原生家庭不重視家風建設,這個人在成長中就會走彎路。好的家風會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如:良好的.道德氛圍、健康的思想氛圍、積極的情感氛圍、認真的學習氛圍、節儉的生活氛圍等等。正是這種氛圍,造就了一個個身心健康的人、有作為的人乃至對社會有突出貢獻的人。可以說,好家風打造了兒童成長的好搖籃。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婚姻家庭領域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戀愛觀上的拜金主義、婚姻中的草結草離、家教中的過分溺愛、孝親中的漠視老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會地位的人由于不重視家風建設致使自己尤其是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訓是沉痛的。它從反面證實了家風建設的重要性。
家風建設的關鍵在家長。家長首先要成為家風建設的有心人,才能有意識地創立自己的好家風、延續自己的好家風,使整個家庭與子女受益。各級領導干部尤其要帶頭搞好家風建設,帶頭教育好子女。人們習慣于上行下效,領導干部的好家風會對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
在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實現中國夢的新形勢下重提家風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家庭建設影響著社會建設,好的家風會帶動好的社會風氣。所以,好家風就是一種正能量。我們要從每個家庭做起,讓家家有個好家風、家家培育文明人。如此堅持下去,社會的正風正氣就會發揚光大、中華民族的。文明程度就會進一步提高。
傳家風征文3
治家嚴,家乃和;居鄉恕,鄉乃睦。——題記
正所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縱觀前人,家風家訓可謂是民之本,國之福啊。大多數人的家里都有一套家規家訓,我家也不例外。客廳中間掛著許多家規。
那天,老師宣布了單元考將在三天后進行,當許多人尖叫抱怨要趕緊復習時,我卻泰山崩于前——面不改色,淡定地說到:“小考而已,不必太在意,等最后一天再復習也不遲。”
幾兩天過去了,考試前的最后一天到了。我回到家,翻起了課本,發現有許多知識點我還很陌生,這時我便開始焦躁不安起來了。我懊悔地望著天花板,開始了臨時抱佛腳。讀著讀著,我的眼皮開始打起架來,我揉揉眼,倍兒想跳到床上入眠,但還是克制住了。突然,爸爸走了進來,驚奇地問道:“怎么還沒睡?”我支支吾吾地回答道:”復習……準備明天的考試……”爸爸眉頭一鄒,說到:“早干嘛去了!”于是他拿來一把椅子,開始念叨了:“做事情之前,要做足準備,未雨綢繆,不要臨時抱佛腳,搞得手忙腳亂的!知道嗎?”我也只是像應聲蟲似的應了一聲。
聽爸爸說,這便是我們家的家訓期中一條了。就是“在任何事情之前,都需要做好最充足的準備,不要等到事情將至,才知事情之重,不知所措,而不能把事情做好。反之,事半功倍,讓成功觸即而得。”聽后我仍對此不屑一顧,只認為是前人的一些封建思想,在現代社會已經逐漸成為歷史,不可實用。爸爸看到我不屑的眼神,又跟我講了一個故事。他說:“毛主席曾經說過,不打無準備的仗,若要打勝仗,必須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所以,你明白事情的準備是有多么重要!倘若士兵們只在要打仗即將來臨之時,才努力的訓練,你認為這來得及嗎?能打勝仗嗎?國家又能安寧嗎?”這番話讓我感觸頗深,原來這個小小的問題竟能關乎到國家的命運。這個先人總結出來的道理,確實讓我受益無窮啊!
再次走到掛在墻上的家訓旁,我輕輕地撫摸著,此時,凝聚著祖先們教育的結晶,人生的感悟。我義正詞嚴地告訴自己:“要永遠銘記這些家訓,并像祖輩們一樣將它們傳承下去!讓后輩和我一樣受益終生!
傳家風征文4
無論大家、小家都有一定的家風家訓。“國有國法,校有校規,家有家風。”是人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那么你了解家風嗎?“家風”又稱門風,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傳的風尚、生活作風,也即一個家庭當中的風氣。家風是給家中后人樹立的價值準則。家風也是對家族的傳承,能為民族的發展起到影響。
家風尤為重要,為什么今天我會提起家風呢?因為我要給大家說說我的家風。我家的家風是什么呢?一起走進我的好家風我來傳作文當中吧!
尊敬師長、尊老愛幼、勤儉節約。這簡單的十二個字卻包含著意義重大。爸爸媽媽自我年幼時就一直教育我背會這十二個字,從他們身上我也領悟到字里的含義了。這也讓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三字經》里的“融四歲能讓梨”這句話。
現在我帶大家一起回憶前年的中秋節,爸媽帶我去看望姑奶。到了姑奶家我主動向長輩們問好。這時姑爺遞過來一盤水果,讓我爸爸媽媽和我吃水果,我正準備拿起最大的給姑爺吃。手剛伸向最大的那個梨。“等會,我考考你再拿”姑爺說道。“好的,您考吧!”我心想吃個水果還考我呢。“這一盤梨你要吃的話你拿哪個?”我還是接著拿起那個最大的遞給姑爺說:“您是長輩,最大的給您吃!我吃最小的。”姑爺用力地點點頭。
“油條出鍋了,小心燙,看看十二樓奶奶在家沒。輕點敲門孩子,爺爺心臟不好……”奶奶最愛吃媽媽炸的油條,每次炸完油條我都會都會第一時間給他們送去。“叮鈴鈴、叮鈴鈴……”“快去開門,看看誰這早就敲門”我趕緊地跑去開門。還沒等我說話,爺爺就走了。一邊走一邊說,趕緊吃完去上學!接過熱乎乎的粽子心里好暖暖的(告訴大家一個秘密十二樓奶奶只是鄰居家的奶奶哦)那天中午到午飯時間了,肚子卻沒有餓。大家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下面我來說說勤儉節約,媽媽同事經常給我拿一些衣服,剛開始我嫌棄舊衣服不穿。媽媽對我說:“媽媽單位阿姨特意給你留的,衣服是姐姐的,也沒有壞,扔了浪費。作為學生要懂得勤儉節約。每人浪費一點點,地球上的資源不都白白的浪費掉了嗎?”聽到“浪費”二字。頓時我明白了。“媽媽這衣服我太小了,把這件衣服給老家的彤彤小妹吧”媽媽馬上同意了。
在日常生活中,買菜的袋子媽媽都會留起來,等哪天需要了好再次使用。我也不甘示弱撿到一些桶并留存起來,等到冬天媽媽腌酸菜時,它們就派上用場了。
爸爸常教育我們做人的道理,他教我要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飯前便后洗手、好的學習習慣、自己的事情自己要學會獨立完成。經常有人跟我媽媽取經,說我自立、自主、懂事……我要說一切來源于上輩的教導。就像家里的家用電器在現在生活中必不可少,食物同樣也是不可缺少的。那家風呢?更是必不可少的。家族的傳承;家風,民族的發展;好家風,我來傳;好家風,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