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工匠精神的征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跟征文打過交道吧,借助征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征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工匠精神的征文,歡迎大家分享。
工匠精神的征文 篇1
工匠精神是對科學精神的回歸,是對浮夸、浮躁風氣的當頭棒喝。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工匠精神征文的內容,歡迎大家查看。
上學時,曾學過一篇課文叫《核舟記》。其中,明代工匠王叔遠高超的雕刻技藝令人贊嘆不已,文中描繪他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形態。精雕細琢的核舟,猶如被匠人施展了魔法一般,令人嘖嘖稱奇,久久不能忘懷。
每每驚嘆古代建筑雕梁畫柱的精妙,雕刻的各種花樣紋飾的牛腿、雀替、橫梁、花窗,都在透露著古代工匠對生活的認知,對工作精益求精的態度。古建筑外表華麗,在連接結構上更是巧奪天工,僅用木頭相互鉚碶甚至不用一顆鐵釘修建起整座宮殿。穿越歷史的長河,這些工藝被現代人視作人類的瑰寶,變得歷久彌新。透過這些保留下來的精品,我們可以體會到每一位勞動者所付出的艱辛。這其中可能有一次次的不滿意,可能有差之毫厘而從頭再來的失敗。但這就是工匠精神,在反復磨練中達到技藝的精湛,在踏實專注中對質量不懈追求。
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人人都在追求創新的標簽、搶奪投資的熱點。很多企業過度追求"投資少、周期短、見效快"帶來的短期利益,從而忽略了產品的品質。工廠老板等不及工程師匠藝精神的開花結果,社會也等不得匠藝精神的精雕細琢。很多人更認為工匠是一種機械重復的工作者,是古板陳舊的代名詞。社會不斷前進的途中,盡管許多工作已經可以通過機器、計算機完成,但依舊需要有人用他們的"工匠精神"為創新提供重要的保障和服務。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的精神理念。其內涵就是精益求精,注重細節,嚴謹專注,精致專一。但是,縱觀當今世界,一年出版百篇著作的大有人在,半年打造某某名城的比比皆是,更有百日橋、十天房等。這些問題不禁讓人想起過去"跑步進入共產主義時代"的鬧劇。作為一個制造業大國,我們難道就沒有工匠精神?還是說社會的浮躁,讓我們忽視了這種精神的存在?
工匠精神是對科學精神的回歸,是對浮夸、浮躁風氣的當頭棒喝。馬克思告訴我們,"在科學上是沒有平坦大道可走的。只有那些在陡峭的山路上不畏勞苦、奮力攀登的人,才有可能到達光輝的頂點"。我國論文數量排名世界第一,但引用率卻只有千分之幾。曹雪芹一生就寫了一本《紅樓夢》,卻能傳誦千古。何解?我想大概是因為我們有浮夸的風氣,我國不是沒有工匠,說起工匠,我國的工匠也不在少數。
截至20xx年底,據國家住建部發布20xx年建筑業發展統計全國共有建筑業企業80911家。建筑業從業人數5003。4萬人。企業和個人如何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施工品質是關鍵。我想只有專注做好本職工作,不斷打磨專業技術,努力實現在技術上無懈可擊,在質量上精益求精。才能真正樹立起良好的口碑,鑄就九冶品牌。
作為一名建筑業從業人員,我來到九冶這個大家庭已經有兩年了。身邊,有太多甘于平凡崗位卻令人尊敬的勞動者。是他們,感動著我、改變著我,我想盡快的.適應新工作并且大聲的告訴別人,我也可以干建筑,但是所有吶喊力量都必須從一點一滴、腳踏實地的在學習中汲取。
記得來到安裝分公司不久,領導交給我的第一項工作,就是整理一份工程資料。面對從前任資料員手中交接的資料,我真的不知道從何著手。
當我整理好這些資料交到總包方資料員手中時,她對我方資料提出了許多問題。要求從新做起,那一刻我有些慌了神,因為我之前并未做過工程資料,對于她提出的問題更是一頭霧水。
硬著頭皮接下的工作,我并不想退還給領導。回到單位,我翻出了資料員書籍,將所需內容一項項勾畫出來,將原先的檢查記錄轉填進去。實在不懂的,便詢問同事、領導如何填寫。當滿懷信心帶著厚厚一摞資料交給甲方資料員時,她還是不滿意我交的資料,提出了需要補充的內容。
就這樣一次又一次,這份資料遞交了五六次對方才同意收下,最終通過了監理簽字。這個過程說很輕松,一定是假話。郁悶的還是自己的不專業造成的一次次返工。漸漸地,我體會到資料工作尤其需要這份"工匠精神",也許因為它并不需要太多的技術而被忽略,但在施工的過程中卻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需要你付出極大的耐心、細心和專心,只有不斷實踐應用,仔細檢查每張表格填寫內容,按照監理要求積極認真準備,才能提高通過率。在每一項工程做完后及時分類保存,對出現的錯誤總結分析,才能真正干好這份工作。
時光如同白駒過隙。經常盤問自己,兩年了,我到底收獲了什么,我能為公司做什么?想學想做的事情太多,能做的事情又太少。我想只有立足于當下,即便是原地踏步,也要踏出更深的腳印。
平凡的工作崗位更加呼喚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專業水平的提高也必經這樣一個過程。在這條道路上,我愿披荊斬棘,堅定地走好每一步。
工匠精神的征文 篇2
上周日的時候,參加了一場馬拉松。在比賽前,跑友們一起聊天,沒參加這次比賽的跑友鼓勵我們:好好跑,刷出你的pB(pB:persnalBest,個人最好成績)!我微笑著回答:我按照自己的狀態去調整配速,不急,慢慢!最差刷出個pB,只不過這個B不是BEST而是BAD比賽前,一位跑友興奮地向我介紹他的跑步經歷,說他此前半馬最佳229(跑友之間常用完賽時間術語,第一位數字是小時,后面兩位是分鐘,229表示兩個小時二十九分),這次狀態不錯,想跑一個200甚至200內,我內心想這個跨度有點大,但也只能給與鼓勵:加油!但一定要注意安全,不適就減速,安全完賽最重要。后,聽說他跑爆了(一般,配速沒調好,急于加速,很容易跑步節奏混亂),沒能達到預想的成績,而且把自己累得很慘。
古人云:欲速則不達。你越是希望很快完成某一事情,但往往不能達到目的,反而因快而慢。現在人講求急功近利,發財要快,做方案要快,設計要快,但結果往往相反。
我們不能否認,現在社會上有一種風氣,什么事都想快點完成,在最快的時間拿到結果。更有甚者,為了最快的時間拿到結果,達到目標,直接跳過某些程序。就如委外加工某一零部,正常步驟:制定初步方案-方案討論-方案確定-圖紙設計-圖紙校核-圖紙批準-圖紙發出。有些急于求成的人,往往會省略某些步驟,導致的結果就是拿到的結果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樣,需要不停地返工修改,最終時間成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等都遠遠超過預期。在碰到周圍環境都比較著急的時候,記得提醒自己,慢慢!良好的心態并不會真正減緩工作速度,反而可以規避很多不必要的'麻煩,達到預期的效果,甚至超出預期。
慢慢,比較快,同樣適用于學術研究。一位學者,要是沒有潛心研究一門學問幾年,要說他取得了多少成就,是絕對不會讓人相信的。學術研究非常需要耐心、恒心,需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學術研究需要平心靜氣,認認真真對待每一個步驟,不要去走捷徑,拼成效時間,切勿急功近利,人云亦云,看到別人做什么做得比較好,就著急慌忙地盲目去跟隨,去學習,可結果幾乎很不樂觀,甚至很多剛開始就夭折了。學術研究需要積累和沉淀,需要深層挖掘,嚴謹細致地對待每一個細節問題,要專注于過程,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生活亦是如此,總是急于求成的人沒有辦法真正融入生活。
小時候,家里養蠶,蠶成繭后,我總是喜歡去將蠶繭剪破,觀看蠶蛹如何變成蛾,在蠶蛹慢慢地、辛苦地向蛾的路上行走的時候,我用剪刀助它一臂之力,然而,就因為我這一推動,蛾撲騰了幾下就死了。長大后,學習了拔苗助長這個成語之后,我才知道我的那一剪刀只是幫了倒忙,蛾必須經過在蠶蛹中的無數掙扎,它們才會變得強健,才能破蛹成蛾。任何事物都有其發展的過程,這過程或長或短,都是不可或缺的。忽視了這一過程,急于達到結果卻往往適得其反。
在日常生活中,不乏上述教訓,比如早上起床晚了,發現快趕不上公交或者地鐵了,于是著急慌忙地往外沖,看到公交或者地鐵了,就往里沖,等站定后發現坐錯公交或者坐反方向了;領導分配了不少任務,dgda的一天了,于是心煩意亂中草草完成各種任務,完成后卻被批返工。人們所面臨的情況類似,總會想快點完成手頭的事情,可到頭卻常常狀態百出。
小樹生長慢于旁樹,它卻不急躁,只是不緊不慢地有節奏的生長,最后也同樣成為了參天大樹,我們不也一樣嗎?如果我們總認為別人比自己進步快,自己就因此浮躁不安,一心想快速趕上他人,很可能因焦慮的壓迫而事與愿違。
著名歌星梁靜茹有這么一首歌—《慢慢比較快》:“讓葡萄慢慢暈開釀成芳香再醒;慢慢卻比較快;得快去得也快;煙火痛快到頭卻空白;用忍耐撐下等待花開;”我們不妨試一試將生活節奏放緩,釋放內存空間,凡事不只求快捷方式。
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如果你總是用百米沖刺的心態和速度去參與,那么不是力竭而亡就是半途而廢。那些能跑完全程并取得較好成績的人,往往都是跑得并不快但一直穩步前進的人。
工匠精神的征文 篇3
品牌是“工匠精神”的目的。企業提升產品質量,開展技術創新,營造企業文化最終的目的就是打造好企業品牌。
就現代商業世界來說,企業的品牌,可以作為企業最重要的形象,品牌代表著企業的商品或服務。一個強大的品牌形象,是一個功能強大的資產,一個公認的、值得信賴的品牌身份。20xx年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在全球各大企業中,蘋果品牌價值最高,達到了1459億美元,谷歌以942億美元排在第二位,三星以832億美元位居第三。
xx曾獲得國家產品質量金獎、中國工業大獎表彰獎等殊榮,被評為“中國名牌”。企業在國內驅動領域,歷來是技術的先導者、市場的開拓者、產業的引領者,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但我們也不能否認,xx和西門子、三菱、日立等世界知名企業的品牌還是存在很大的差距,這些差距,體現在我們的產品質量,售后服務、員工職業化程度、企業文化等等多個方面。
集團“十三五規劃”描繪的愿景是“xx”。公司未來將繼續堅持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文化創新,提升企業自主研發能力和商貿營銷能力,擁有關鍵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加快企業轉型升級,以提升服務質量增加產品附加值,優化供應鏈設計,改善資本結構,提升抗風險能力,樹立“xx”全球性品牌,在國際競爭中體現中國制造的`高端品質!而完成這些目標我們還有更多地困難要去克服,我們要解決產銷之間的矛盾,要建立起可控的優秀供應商體系,要有引領市場的新產品,要有更加強大的干部員工隊伍,要建立更加合理可控的內部體系這都需要公司上下以“工匠精神”為引領,齊心協力共拼搏,眾志成城謀發展。
工匠精神的征文 篇4
世界進入一個日新月異的時代。工匠精神的傳承,在新時代,面臨嚴峻的考驗。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工匠精神征文的內容,歡迎大家查看。
人生工匠精神,是對“用心活、用心干、用心經營”最好的闡釋。堪稱工匠的人,靠的是對技術的傳承和鉆研,對工作的專注與堅定,這也印證了“認真才能把事做對,用心才能把事做好”的道理。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工匠大師輩出的國度,木工之祖公輸班,善筑攻城的墨子,建筑之集大成者宇文愷……這些人不僅是一代大國工匠,更是一個民族敬業精神的最好的體現。沒有工匠精神,缺少一代代工匠不斷的傳承,一個民族再燦爛輝煌的文化也會黯然失色。那么,出生在共和國新生代的我們,有沒有傳承發揚好先輩們的工匠精神呢?
世界進入一個日新月異的時代。工匠精神的傳承,在新時代,面臨嚴峻的考驗:山寨手機大行其道,假冒偽劣產品充斥著市場。生產者不用心,管理者不關心,使得越來越多的人質疑中國制造。與此同時,我們的工匠精神,也踏入了一個無人傳承的深水區……
在汶川小學因施工時偷工減料在地震中轟然倒塌,師生被埋在不見天日的廢墟里時,我們的施工方的良心會不會感到一絲內疚?當使用更廉價的材料,傳統行業精密的生產被機器替代,經驗豐富的老匠人們被迫下崗,在驚嘆飛速增長的經濟豐盈自己的錢包的同時,我們內心會不會感到一絲震動?再也看不到工匠們以身相傳的技藝,再也聽不到“一顆螺絲打磨千萬遍”的故事時,是否這樣就能成就我們的工業大國呢?正如狄更斯所言:“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生在共和國新時代的我們,猶如站在了一條分水嶺前,一頭指向“利益”,一頭指向“匠心”。而令我們感到欣慰的是,通往“匠心”的路上,我們并不孤獨。
當我在電視機里看到,中國首次自主研發的大飛機升騰越空,在那無數航天人的歡呼聲中正遨游天際的巨大翅膀之下的一定是無數中國匠人的努力和汗水;當我懷著激動的心,期待著,終于盼到“長征七號”火箭龍騰高空那一刻,是不是有人和我一樣,為中國工業今天的成就,而落下淚水呢?是啊,東方冉冉升起的太陽光照大地,融冰化雪;攜來一股春風,吹化了我們心中的霜凍。工匠精神其實一直都默默的存在著,它藏在每一個有良心的匠人的心里,正如同幼蟬沉睡地底十七年迎來它放聲歌唱的夏天,一枝梅經風饕雪虐昂然挺立,盛開綻放。
面對功成名就,匠人們的心卻是平靜的。君子不聞窗外事,十年磨一劍,亦如火箭發動機焊接師高風林36年如一日,精益求精,汗薦軒轅,成為焊接火箭“心臟”的'第一人。勤如“頭懸梁錐刺股”,亦如鉗工“顧兩絲”近乎苛刻無比的訓練,令人類手工安裝精度超越機器,自己的指紋卻幾乎被磨平。正是因為他們秉持著一顆平靜之心,不聞外事專心致志,才練就出自己的一手絕活兒。假如他們的心靜不下來,耐不住世間浮躁與誘惑,深陷追逐名利的泥潭里,又怎么會在技術領域攻破重重困難,最終成為自己所在行業的大師呢?唯獨靜下心來,慘淡經營,認真的鉆研,學問才能進步,技術才會嫻熟。“梅花香自苦寒來”,不忍受寂寞,大師何處來?
因為敬業,工匠常埋頭苦干,被笑“癡兒”;因為工作,工匠很少有陪伴家人的時間。是啊,工匠身上承載著多么重的擔子,而我們社會又能不能給他們一點寬容?一個笑容能慰藉寂寞的內心,一個擁抱能溫暖冰冷的雙手,在追求真理追求技藝的道路上,盡管我們不是匠人,也應該出一份力。一把錘子一撮釘,一根木撅抓手上,滿面的灰塵,汗跡淋淋的衣服,他們工作在制造業的第一線,走在工業車輪的最前沿,我的身邊也有許多匠人,他們淳樸善良,是新一代工匠精神的接班人。
只有熱愛才會堅持,只有包容才會成長,中國的工業也同這些匠人一樣,走在崎嶇曲折的路上,不斷成長。只有多一些善意,才能播灑下敬業的種子;只有一心專注,才能成就大國工匠。大國工匠鑄就工匠大國,讓我們敞開一顆包容的心,去接納、理解,因為工匠精神的種子一直存在我們心中,只待我們去挖掘、澆灌。
工匠精神的征文 篇5
啥叫“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一方面,指的是工匠們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精神:“工匠們對細節有很高的要求,他們追求完美和極致,努力把品質從99%提高到99。99%。”另一方面,指的是整個社會對能工巧匠由衷的敬意,給予較高的社會地位。
中國歷史上不缺乏能工巧匠,但卻不具備工匠精神。
不僅如此,中國人對于工匠一直是心存偏見的,甚至有些看不起。
追根溯源,這根子可以一直挖到孔老夫子那里。
孔子其實也干過不少實際的活兒,也干得很不錯。對這,他倒也不諱言,他自己夸口道,當年,“叫我管倉庫,我就把倉庫里的賬目計算得清清楚楚,叫我管牛羊,我也把牛羊管理得很肥很強。”
饒是如此,孔子內心深處是蔑視匠人這種職業的,他最著名的一句話,就是“君子不器”——老子是靠體悟人際關系這種東西來吃飯的,不需要干實際的職業!
奇技淫巧,君子不為!
這種傳統越往后就變得越厲害。查遍24史,當官的搞空頭大理論的很多,但是從事手工業、當工匠的,載入史冊的少而又少!
蓋阿房宮的工匠,默默無聞;燒阿房宮的項羽,則口口相傳。
修岳陽樓的技師,無人知曉;寫岳陽樓記的范仲淹,則文名千古。
大家都知道朱棣,知道康熙乾隆,知道北海、中海、南海、毛住過的'菊香書屋、周恩來生活過的西花廳,但有幾個知道“樣式雷”這個在中國建筑史上綻放過耀眼光芒的家族?要知道,中國1/5世界遺產的建筑設計都出自這個姓雷的家族。
萬般皆下品,未有當官高。須知,在國人眼里,讀書也是為了當官,當不了官,讀書干屁!
一代代如此,似乎也沒什么不妥。
工匠精神的征文 篇6
王金山是20xx高級數控春季班的學生,剛讀完14中級電子商務的他決定挑戰自己,選擇了數控車床加工這一專業。“國家正需要這種技能型人才,學好一門技術有益于自身發展,也有利于將來找到滿意的工作,解決就業問題。”王金山說道,目前他正在進行理論知識的學習,下半學期將會進入實操階段。對于王金山而言,“刻苦鉆研、專心致志、人心合一”便是他所理解的“工匠精神”。談及日后的目標,他希望自己能將“工匠精神”貫穿于往后的學習與實踐中,成為一名崇德尚技的現代“工匠”。
數控銑床、加工中心、電火花線切割、汽車電氣維修、家電維修在梅州市高技能公共實訓基地中,各專業工種的實訓室內熱鬧非凡。在數控銑床實訓室,37名高級班學生有的雙眼緊緊盯著計算機屏幕,有的在操作臺上忙碌著,操作起來頗為從容,一件件復雜的零件在他們手中誕生。“實操課是培養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必要一環,按這些學生的水平來說,把他們帶到工廠就可直接上手。”市技師學院數控專業的'老師陳彩英說,與普通院校相比,職業院校學生最大的優勢就在于“實用”。
“在人們的印象中,光鮮靚麗的工作是為大學生們準備的,職校畢業生就是上流水線、干服務活的工人,其實不然。”市技師學院院長黃柳梅表示,“工匠精神”的崛起讓“部分中職生月薪超本科生”已成為平常事。
甘肅秦隴技工學校是全國重點技工學校,為您提供:軌道交通運輸專業(機車車輛)(鐵道運營類)(軌道保障類),汽車維修專業,汽車美容專業,計算機應用專業,學前教育專業,烹飪與酒店管理專業,數控專業,機電一體化專業,裝載機、挖掘機專業。
回首當年自己從學校的“優秀學生”向社會“合格技工”的蛻變史,陳瀟菁坦言這一路并不容易。畢業后的他雖然順利找到了專業對口的技術工作,但起初因擔心自己無法按工廠的要求做出符合質量標準的產品,常常會自亂陣腳。“憑著在校時打下的扎實理論知識和收獲的實操經驗,我很快就適應了這份工作并上手,后來還被工廠評為‘生產標兵’。”陳瀟菁自豪地說道。
陳瀟菁只是我市一大批“優秀技工”中的一員。作為我市技能人才培訓的主陣地,市技師學院又是如何培育學生的“工匠精神”呢?院長黃柳梅介紹,學校不僅設計出了一套中職生職業素養提升行動架構,還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為學生的就業成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學校歷年來的就業率保持在99%以上,在歷屆市級技能競賽中各專業基本囊括前三名。”黃柳梅說,多年來,學校把組織、參加技能競賽作為提升教學質量的有力手段和“工匠精神”的分享舞臺,不僅將校內技能競賽活動常規化,還將競賽工作所取得的先進理念、訓練方法等轉化到教學工作中。為進一步弘揚“工匠精神”,學校今年還以《工匠精神讀本》《古今中外工匠精神故事匯》等教材和教輔讀物為載體,將《工匠精神》課程納入到德育課程中,強化“技能+品德”教育。
20xx年畢業于市技師學院的陳瀟菁今年29歲,還未到而立之年的他就已在深圳一家汽車電子公司擔任市場銷售總監、公司副總經理。在市技師學院就讀時,陳瀟菁選擇了數控專業,“勤奮好學”是老師和同學們對他的一貫印象。除了課堂上認真聽取老師指導,課后他還加倍努力鉆研所學專業,不斷提高自身專業實操能力。在三年的學習生
涯中,他不僅榮獲了學校獎學金和“三好學生”稱號,還成為學校優秀畢業生代表,載譽而歸。
工匠精神的征文 篇7
每個中國人面對世界,最引以為傲的是“中國制造”四個字。確實,made in china已遍布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但是,如何把享譽全球的中國制造變成中國創造,又是每個國人心中的痛。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是一種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缺的不僅僅是尖端技術和超前創意,更多的是一種兢兢業業的傳統,一種腳踏實地的'作風,一種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
當代風采人物評選活動已到了最后階段,并產生了最終三名候選人。更多人關注的是偉大的科學家和著名的攝影師,但是我將會把手中的選票留給那位從未踏足大學之路的焊接大師王師傅,因為他代表的是我們當前缺失的大國工匠精神,是我們苦苦追尋的將“中國制造”升級為“中國創造”的金鑰匙。
當前我們正走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國家實力迅速崛起于世界。但是,社會上也出現了一些亂象,幾乎我們都能每天在電視上、網絡上都能看到造假成風、的新聞。生活中,很多人在工作上不敬業愛崗、專研技術,只想著買一夜暴富;部分實業公司不專注于產品升級和服務提高,卻放棄主業去搞房地產開發;甚至很多校園莘莘學子不好好學習而炒股。雖然這些是經濟迅速發展過程當中必然出現的一些現象,但是也反映出這個社會浮夸與鼓噪之風過重,亟需王師傅為代表的大國工匠精神來改變這種現狀。
我國作為一個制造業大國,如何將“中國制造”升級為“中國創造”也包含在我們提倡的中國夢內容中,但是由于工匠精神的缺失,在很多領域,我們仍然缺乏響當當的“中國名片”。要實現“中國創造”這個偉大夢想,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首先,應大力提倡愛崗敬業、勤勤懇懇、盡職盡責的大國工匠精神,讓這種精神成為時代的風向標。其次,國家注重、鼓勵技術的創新、實業的發展,讓“中國制造”升級為“優質制造”。再次,重視職業技術學校教育,培養大批像王師傅這樣的大師級技能人才,做到廣積薄發,實現量到質的變化。
我們高中生在面對高考這個人生第一道門檻時,也是踏出實現我們青春夢想的第一步。我們有人在努力成為科學工作者、著名攝影家或是藝術家,但更多的人最終將會成為一名普通的工作者。每個人成功之路不是在于進名大學,而是追求職業技能的完美和極致,希望每一個人都成為每個行業中的狀元,成為一名偉大的大國工匠,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而努力。
工匠精神的征文 篇8
“工匠精神”首次出現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令人耳目一新、備感振奮。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文聯主席熊召政說,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這雖然是針對經濟領域的改革發展提出的,但也同樣適用于文化領域。
“文化領域也要有工匠精神”,熊召政這句話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環視文化市場,一方面,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百花齊放,佳作迭出;另一方面,雖然每年都有海量的小說、詩歌、散文出版,電視臺播出上萬集電視劇,院線上映數百部電影,但相比數量的快速增長,仍存在著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現象,存在著機械化生產、快餐式消費的浮躁之氣。一些作品拼的不是內容質量,而是“策劃”和“包裝”,更有甚者,抄襲胡編、搜奇媚俗、善惡不辨,只為博眼球賺銀兩;一些影視劇唯票房至上,“娛樂至死”,同質化現象嚴重,抗日“神劇”、穿越雷劇,一個比一個“驚心”,每年都有不少粗制濫造的新劇拍完就直接“進了庫房”。急功近利的'浮躁之氣、“將就”之風,不僅對文化產品造成了浪費和傷害,更是對整個社會精神生活的一種傷害。文如其人,言由心生,“凡作傳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傳世之心”。要解決這些問題,文藝工作者必須從“心”做起,堅守藝術理想,弘揚“工匠精神”,篤定恒心,才能創作出更多叫好又叫座的文藝作品。
“工匠精神”,其核心在于“精益求精”,對文藝工作者來說,“工匠精神”就是對“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不懈追求。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曹雪芹著《紅樓夢》“披閱十載、增刪五次”,才“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柳青在皇甫村蹲點14年,深入了解農民生活,才創作出鴻篇巨制《創業史》;海明威的《老人與海》先后修改200多次;福樓拜寫《包法利夫人》有一頁就寫了5天。古往今來,文藝精品無不是厚積薄發、千錘百煉的結晶。想要創作出精品,就必須有杜甫“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工匠精神”;粗制濫造、將就對付,只能生產出一堆劣質產品、文化垃圾。 文藝是給人以價值引導、精神引領、審美啟迪的;文藝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而今,時代呼喚重拾“工匠精神”!作為“靈魂的工程師”,文藝工作者責任重大,責無旁貸。正如工信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主任羅民所說:“一個擁有工匠精神、推崇工匠精神的國家和民族,必然會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純粹;少一些投機取巧,多一些腳踏實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專注持久;少一些粗制濫造,多一些優品精品。”希望我們的文藝工作者“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領風氣之先,塑“工匠精神”,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發好中國精神、凝聚起中國力量,創作出更多為人民喜聞樂見的文藝精品。
工匠精神的征文 篇9
“技工院校學生就業和發展不可缺失工匠精神!”
“在平凡普通的工作中干出彩,干到極致,無可挑剔,這就是工匠精神!”
“塑造工匠精神,貴在能堅持;塑造工匠精神,貴在能吃苦。塑造工匠精神,要有團隊意識。”
……
9月1日上午10:30,鏗鏘有力、慷慨激昂的聲音在學術報告廳回蕩,600多名16級新生和200多名教職員工津津有味、聚精會神地聽著。這是湖北三峽技師學院2016年秋季學期開學第一課,主講人是學院院長、黨委書記侯江。
根據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辦公室《關于在全省技工院校開展新學期開學第一課活動的通知》(鄂人社辦函[2016]109號)要求,通過在全省技工院校開展開學第一課活動,弘揚工匠精神,幫助學生正確認識、感悟工匠精神,培養學生踐行工匠精神的積極情感和自覺意識,引導學生了解身邊的能工巧匠,立志成為對國家、社會有所貢獻的當代工匠。侯江院長為全院師生上了新學期的第一課,主題是“弘揚工匠精神,成就出彩人生”。
侯院長用詳實的數據、真實的事例和樸實的語言告訴同學們,什么是工匠精神?培育工匠精神,從哪里做起?最后,他對同學和老師提出了幾點希望和要求,他希望同學們相信自己的選擇,樹立學習信心,給自己一個新的奮斗平臺,用執著磨練心智、提升技能,用匠心構筑精彩的人生夢想。要求老師們履職盡責,德技雙修,不斷地充實自己、提升自己,把對事業、對學生的愛心與責任落實到每一件事、每一句話、每一個行動中,讓廣大學生在我們的愛心與關注下健康成長,把每一名學生都培養成為優秀技工。
“一出戲,要演好序幕;一部樂章,要湊好序曲。”侯院長新學期第一課中所傳遞的`價值觀和理念,將對師生未來的發展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工匠精神的征文 篇10
“工匠精神”,百度百科中解釋:是指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們喜歡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享受著產品在雙手中升華的過程。工匠們對細節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極致,對精品有著執著的堅持和追求,把品質從99%提高到99.99%,其利雖微,卻長久造福于世。說白了,“工匠精神”其實就是一種一絲不茍的責任,一種愛崗敬業的態度,一種精益求精的執著,“工匠精神”也是一種“傻子”精神,一種“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堅韌。
當下,“中國制造”正在向“中國智造”強力邁進,我們要補上“工匠精神”這一課,讓它為中國騰飛,做出積極擔當。
從容獨立、踏實務實。“欲速則不達”、“蘿卜快了不洗泥”告訴我們,無論是企業發展、人的`發展,太強調“快”和“立竿見影”,注定會留下粗糙、浮躁的印記。無法讓人永久記住。因此,需要在踏踏實實方面下功夫:不貪多求快,不好高騖遠,不眼花繚亂,不惜力,不怕費事。甚至費盡周折沒有收獲也無怨無悔,不輕言放棄,用一步一個腳印的精神,艱苦磨練,產品和技能才能不斷攀越,走向精致。比如“大國工匠”胡雙錢,在自己的行業干了35年,“在車間里,他從不挑活,什么活都干,通過完成各種各樣的急件、難件,他的技術能力也在慢慢積累和提高”。
摒棄浮躁、寧靜致遠。也就是所謂的職業心境的從容淡泊:外邊的世界很熱鬧,自己卻不輕易盲從;燈紅酒綠中的誘惑很多,自己卻堅守“初心”,一切“走心”,像田野一樣安靜,像詩歌一樣平和。“靜能生慧”,“靜能生樂”,所以,工匠們才能把更多的時間投入到枯燥的專業發展中,擁有不知疲倦的技術性快樂。讓技術發展,離淺入深,不斷飛躍。比如“大國工匠”毛臘生,是給導彈鑄造衣服的人,在現實生活中,卻“很無趣,甚至連個愛好都沒有,有時甚至連表達都成問題”。“39年,他只做了一件事——讀懂砂子,鑄好導彈”。他將“木訥”當做淡定,將“無趣”當做安靜,浮躁少了,當然就能造就技術的輝煌。
“工匠精神”本來只是一個行業、一家企業、一種職業應該樹立的標桿、應該遵循的準則,可如今,一個國家全民呼吁“工匠精神”,可見,這種精神已經匱乏到了何種程度!當今一些企業與個人心浮氣躁,追求“短平快”帶來的即時利益,而忽略產品的品質靈魂。事實上,不僅企業發揚了“工匠精神”才能成為行業的領頭軍,全社會都需要“工匠精神”。愿我們人人都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讓這種熱愛勝過對金錢的喜愛,把自己所做的事做好做細做精,讓“工匠精神”撐起“中國制造”的脊梁。
工匠精神的征文 篇11
動畫是藝術,但首先是一門手藝,當下的動畫專業高等教育以培養藝術家的態度教育學生,卻忽視了培養學生老老實實打鐵的能力與耐心,輕視了專業人才的“工匠精神”
從某種角度講,近年來動畫專業高等教育對動畫產業的貢獻并不如想象中大。動畫專業的大學畢業生眼高手低,缺乏團隊合作精神,很難融入業界,已成為普遍存在的問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很復雜,人才專業性的不足是關鍵。而這里的“專業”二字,包括兩層含義——專業的手藝與專業的心態。
國內的動畫專業學生如果畢業兩年后還在加中間畫(動畫中一個動作是由很多畫組成的,這些畫中的第一張和最后一張被稱為“原畫”,其余中間的部分稱為“中間畫”)就會被人看不起,因為他們的“人生規劃”是畢業一年后就做原畫師,兩年后當導演,三年后做制片人,四年后就開公司,并且公司規模要超過迪斯尼。而在“動畫強國”日本,一名優秀的中間畫師的待遇絲毫不比導演差,60歲還在加中間畫的大有人在,這樣的人才在中國卻會被視為“不思進取”。
這一畸形現象背后有深刻的社會原因——我們的文化傳統中對“工匠精神”重視不夠。孩子們從小就被教育要做科學家、藝術家,而很少有家長會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木匠。同理,在動畫公司,導演的地位與收入遠遠高于中間畫師,這也難怪學生們削尖腦袋都要做導演。動畫是藝術,但首先是一門手藝。我們的大學是以培養藝術家的態度教育學生,卻忽視了培養學生老老實實打鐵的能力與耐心, 老師們往往在第一堂課就灌輸給學生“偉大的觀念”,而手藝卻得靠學生自己摸索,于是就出現了畢業生眼高手低,什么都學了卻沒有一門精通,不能滿足行業需求的尷尬現狀。
缺失了專業手藝的動畫專業畢業生們以為,只要有創意就所向無敵,寄望于“四兩撥千斤”的成功。對此,動畫導演于勝軍說,“四兩撥千斤”對中國工業有致命的打擊,我們老想著“四兩撥千斤”,殊不知世界上所有優秀的工業、好的項目都是一點一點地做出來的。不管是制造業還是文化創意產業,我們老覺得趕快學個殼兒,做個漂亮東西就可以了,實際上扎實的東西卻沒做到。以動畫為例,如果沒有畫10年二維動畫的功力,就想去做動畫表演,這是不可能的。但誰又愿意拿10年時間去踏踏實實地畫原畫呢?正因為愿意并且能夠“站碎方磚,靠倒玉柱”的動畫人才寥寥無幾,現在連在國內找一家有專業實力的動畫中期加工公司都非常難。
很多高校特別是名校都以“培養將軍而不是士兵”的說辭標榜自己。在這樣的教學理念下,本來就涉世不深的藝術類大學生更是容易眼高手低,不能踏實找準方向。不止一位動畫公司負責人跟我說過,很多名校的畢業生不像是來應聘的,像是來談融資的,他們常常是抱著拯救的心態進入公司。公司愿意尊重學生們的才華,但學生們并不尊重甚至并不了解這一行業的基本規矩,真是讓人哭笑不得。姑且不論高校能否培養出將軍與大師,就算培養得出來,難道上戰場打仗都只靠將軍嗎?
有后輩曾問快板書大師高鳳山,為何現在的快板書藝人沒有過去說得好了?老先生答曰:“因為他們沒要過飯。”話糙理不糙。沒有一種對職業的敬畏,沒有踏踏實實的服務精神,幻想一夜成名,任何藝術都將只是空中樓閣。提醒中國的動畫人,還是先做好工匠再談藝術吧。
工匠精神的征文 篇12
在中國封建社會,由于缺乏規矩和法制,人與人、私與公之間,總是存在大片重合的地帶。人們對利益的追求,在這些重合地帶互相激蕩沖突。人欲橫流而不可遏制,讀書人自難免各以其政治地位和背景攫取利益。在這樣的過程中,讀書人的天下意識,自然而然就越來越淡化了。
把學問看得比天大,以天下為課題自是題中之意。反之,以學問為“祿利之途”,難免以課題為天下,無實事求是之心,而有嘩眾取寵之意。如今,天下越來越大、越來越豐富,許多利國利民的事都要人去做。若能將對真理的探求放在第一位,那無論做哪一種事業都必然廓然大公。
坊間一則戲說,謂漢唐讀書人以天下為花園,明清讀書人以花園為天下。戲說像漫畫,能抓住對象的主要特征。大體上說,漢唐讀書人的胸襟,確乎要比明清讀書人開闊得多。讀書人,有怎樣的志向,就有怎樣的胸襟。儒者以天下為己任,胸襟自然非常開闊。
讀書人若以花園為天下,其實已容不得天下。說起來,明朝的讀書人,雖有“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文學努力,卻彌補不了他們與漢唐讀書人在胸襟上的差距。漢朝司馬遷,受了宮刑,能忍辱含垢,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精神著作《史記》;唐朝李商隱,仕途困厄,卻有著“永憶江湖歸白發,欲回天地入扁舟”這樣的超然豁達,都與當時讀書人以天下為己任的風氣有關。這樣的胸襟,怎不令人景仰?
由讀書人的胸襟所形成的風氣,是很有影響力的。跟司馬遷同時代的霍去病,是皇親國戚,打匈奴立了戰功,漢武帝給他蓋了很大的宅子,卻不肯去瞧一眼,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他可不是什么讀書人,但那個時代讀書人以天下為花園的精神氣質,顯然也感染到了他。
然而,較之先秦的讀書人,漢唐讀書人的胸襟,又有所不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孔子具有豐富的古代文化知識、極高的藝術造詣和深邃的歷史洞察力。面對浩蕩水勢,孔子的表達是沉靜而悠然的。所道出的,不僅僅是對自然力的感嘆,更有對歷史滄桑的感悟,有一種深刻、蒼涼、雄渾而磅礴浩蕩的力量。相比之下,唐人李白的“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寫得聲勢浩蕩。但除了對于強大自然力的描繪之外,更多的寄托是個人的狂放和感傷,與孔子不在同一境界上。
所以,后來就有詩人以“人定勝天”的信念,責令李白改詩句:“黃河之水手中來!”在時代的變遷中,新時代詩人顯然覺得“手中來”比“天上來”更顯得詩情、浪漫和有力量。藝術境界的高低,若非臻于極境,見仁見智的余地,可說是無邊無涯的。然而,對于《川上》,即便如毛澤東這樣的偉大詩人和領袖,在橫渡長江“極目楚天”、抒發雄心壯志時,也還是要借用一番。這是大家所熟悉的。
與明清時代的讀書人不同,宋代的讀書人,立志要越過漢唐,直接回到遙遠的古代,重新開出一個“內圣外王”的上古三代。所以,宋代出現了一些精神氣質上頗有圣人氣象的讀書人。如張載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真是胸襟浩蕩!在這樣的精神鼓勵和引領下,宋代的讀書人志在“新民”,教天下人去私,想在克制人的私欲方面找到一條通途,以達致“存天理,滅人欲”的理想世界。但“人欲橫流”的世道之下,僅僅依靠思想上、精神上的說教,又如何能挽狂瀾于既倒呢?
明朝的王陽明,批評宋儒專在知識才能上求圣人,實質上卻離圣人越來越遠。他深知,“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所以,他提倡“親民”,說是像普通百姓那樣去正常生活,更符合人的.本性,不會變得虛偽做作。王陽明把努力做個一般人,作為克服私欲膨脹的方便法門,與所謂“禮失而求諸野”的意思其實是相近的。
但王陽明的努力,仍歸于失敗。不過,這絕不是思想、立場和方法上的失敗。要改變“人欲橫流”,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以相應的規矩、法制,限制和調節人與人之間的利益沖突。在中國封建社會,由于缺乏規矩和法制,人與人、私與公之間,總是存在大片重合的地帶。人們對利益的追求,在這些重合地帶互相激蕩沖突。人欲橫流而不可遏制,讀書人自難免各以其政治地位和背景攫取利益。正所謂,“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在這樣的過程中,讀書人的天下意識,自然而然就越來越淡化了。
明朝成化年間,有位僧人曾說,那些讀書人,享了多少富貴都不滿足,都是到這個世上來討債的冤孽。也有人總結,那時讀書人“宦趣太濃”“生趣太濃”;沒了官做,就沒得日子過;活得太滋潤,就一味貪生怕死。說句實話,我們今天頗為欣賞的明清花園,不就是當時的那些宦趣、生趣太濃的讀書人,“以花園為天下”而建的嗎?
說到漢唐與明清讀書人的天下和花園,就有人戲言當下的讀書人,以三室一廳為天下。仔細想來,這實在是有點過于貶低了。今天的讀書人,未必都以三室一廳為天下;即便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寸金之地,讀書人擁有三室一廳的也相當普遍,與幾十年前一家四五口斗室難求的情況已大不相同。于是,有朋友笑言今天的讀書人,是以課題為天下,而不是以天下為課題。這倒并不鮮見。
較近的例子是,負責《宋史》標點的張家駒先生,人在病榻之上,仍手不釋卷,殫精竭慮,直至生命衰竭。可見,張先生把這種標標點點的事,是看得極為重要的。廿四史標點的參加者,視這一工作為國家的一項重要文化事業,做起來不僅任勞任怨,而且極其認真。今人很難理解,那些五六十歲甚至六七十歲的先生們,常常會為了一個字、一個標點的訂正勘誤,遍查群書,反復論辯。那時候,做這樣的工作,不但沒有名利,甚至還要被看作是“廢物利用”。唯參加標點的人,一個個把學問看得比天大,生怕一字一句之失,或導致千里之謬。
把學問看得比天大,以天下為課題自是題中之意。反之,以學問為“祿利之途”,讀書人難免以課題為天下,無實事求是之心,而有嘩眾取寵之意。胸襟本方寸之地,貪得無厭,則害人害己。古人云:“欲之為害大矣!自天子,至公卿、大夫、士、庶人,以欲喪身、亡家、失國,若出一轍!”世人以“人心不足蛇吞象”,來形容那些因私欲膨脹而自我毀滅的人,道理就在這。
如今,天下越來越大、越來越豐富,許多利國利民的事都要人去做,早就不以科舉為目的了。讀書人若能將對真理的探求放在第一位,那無論做哪一種事業都必然廓然大公。以天下為課題,讀書人胸襟中自有天下。若只是以課題為天下,求名求利,那無論怎樣的課題都容不得天下,又哪來的胸襟呢?
工匠精神的征文 篇13
“工匠精神”,這個帶著古早味的詞語,被寫入了政府的工作報告。
中國歷史上,工匠延綿不絕。技藝精湛的魯班,“游刃有余”的庖丁,一直都是工匠的'代表。往近了說,央視紀錄片《大國工匠》里,也介紹了不少擁有頂尖技藝的一線技術工人。最近的熱門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那些從事珍貴古漆器、鑲嵌、織繡、木器、青銅、瓷器、書畫修復的技術人員,也都有手藝人的特質——耐心,緩慢,堅持,少量。
中國有悠久的手工業傳統,工匠不曾消失,但工匠精神卻成為當今中國社會最稀缺和最呼喚的東西。
中國人對工匠精神的追求,從來沒有像今天這么強烈過。中國游客去日本爆買,目光早已從電飯鍋馬桶蓋等流水線產品,轉向了手藝人一刀一錘一絲一線打造出的手工業品。有次的廚刀,南部鐵器的急須(茶壺),甚至一把剪刀,一個便當盒也要從日本帶回來。
為什么日本沒有丟失工匠精神?日本民藝學家柳宗悅說:“我認為工藝之美,最終還是秩序之美。如果沒有正常的社會環境,也就不會有工藝之美的存在。美的興衰與社會之興衰在歷史上是同步的,對工藝的救助就是對社會的救助……丑陋的工藝是丑陋社會的反映。”
【工匠精神的征文】相關文章:
工匠精神征文03-10
弘揚工匠精神成就出彩人生征文09-18
幼兒教師工匠精神征文06-16
精選工匠精神征文范文1500字22篇05-18
弘揚工匠精神成就出彩人生征文03-20
工匠精神感悟[精選]12-26
工匠精神的感悟04-12
工匠精神感悟04-09
工匠精神作文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