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知識點總結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中,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觸過知識點吧!知識點就是掌握某個問題/知識的學習要點。還在為沒有系統的知識點而發愁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二生物知識點總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二生物知識點總結 1
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
一、氨基酸及其種類
氨基酸是組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或單體)。
結構要點:每種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個氨基(-NH2)和一個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接在同一個碳原子上。氨基酸的種類由R基(側鏈基團)決定。
二、蛋白質的結構
氨基酸、二肽、三肽、多肽、多肽鏈、一條或若干條多肽鏈盤曲折疊、蛋白質
氨基酸分子相互結合的方式:脫水縮合一個氨基酸分子的氨基和另一個氨基酸分子的羧基相連接,同時失去一分子的水。
連接兩個氨基酸分子的化學鍵叫做肽鍵三、蛋白質的功能
1、構成細胞和生物體結構的重要物質(肌肉毛發)
2、催化細胞內的生理生化反應)
3、運輸載體(血紅蛋白)
4、傳遞信息,調節機體的生命活動(胰島素)
5、免疫功能(抗體)
四、蛋白質分子多樣性的原因
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的種類,數目,排列順序,以及空間結構不同導致蛋白質結構多樣性。蛋白質結構多樣性導致蛋白質的功能的多樣性。
規律方法
1、構成生物體的蛋白質的20種氨基酸的結構通式為:NH2-C-COOH
根據R基的不同分為不同的氨基酸。
氨基酸分子中,至少含有一個-NH2和一個-COOH位于同一個C原子上,由此可以判斷是否屬于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
2、n個氨基酸脫水縮合形成m條多肽鏈時,共脫去(n-m)個水分子,形成(n-m)個肽鍵,至少存在m個-NH2和m個-COOH,形成的蛋白質的分子量為n?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18(n-m)
3、氨基酸數=肽鍵數+肽鏈數
4、蛋白質總的分子量=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總分子量-脫水縮合反應脫去的水的總分子量
高二生物知識點總結 2
新陳代謝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與非生物的最本質的區別。
酶是活細胞產生的一類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機物,其中絕大多數酶是蛋白質,少數酶是RNA。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專一性;并且需要適宜的溫度和pH值等條件。
ATP是新陳代謝所需能量的直接來源。
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的過程。光合作用釋放的氧全部來自水。
滲透作用的產生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具有一層半透膜,二是這層半透膜兩側的溶液具有濃度差。
植物根的成熟區表皮細胞吸收礦質元素和滲透吸水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
糖類、脂類和蛋白質之間是可以轉化的,并且是有條件的、互相制約著的。
高等多細胞動物的體細胞只有通過內環境,才能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
正常機體在神經系統和體液的調節下,通過各個器官、系統的`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狀態,叫穩態。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對生物體來說,呼吸作用的生理意義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為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二是為體內其它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高二生物知識點總結 3
向光性實驗發現: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彎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
生長素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往往具有兩重性。這與生長素的濃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種類等有關。一般來說,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
在沒有受粉的番茄(黃瓜、辣椒等)雌蕊柱頭上涂上一定濃度的生長素溶液可獲得無子果實。
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不是受單一激素的調節,而是由多種激素相互協調、共同調節的。
下丘腦是機體調節內分泌活動的樞紐。
相關激素間具有協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神經系統調節動物體各種活動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
神經元受到刺激后能夠產生興奮并傳導興奮;興奮在神經元與神經元之間是通過突觸來傳遞的`,神經元之間興奮的傳遞只能是單方向的。
在中樞神經系統中,調節人和高等動物生理活動的高級中樞是大腦皮層。
動物建立后天性行為的主要方式是條件反射。
判斷和推理是動物后天性行為發展的級形式,是大腦皮層的功能活動,也是通過學習獲得的。
動物行為中,激素調節與神經調節是相互協調作用的,但神經調節仍處于主導的地位。
動物行為是在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和運動器官共同協調下形成的。
高二生物知識點總結 4
細胞與穩態:
1、體內細胞生活在細胞外液中
2、內環境的組成及相互關系
(1)毛細淋巴管具有盲端,毛細血管沒有盲端,這是區別毛細淋巴管和毛細血管的方法。
(2)淋巴來源于組織液,返回血漿。圖示中組織液單向轉化為淋巴,淋巴單向轉化為血漿,這是判斷血漿、組織液、淋巴三者關系的突破口。
3、內環境中存在和不存在的物質
(1)存在的物質主要有:①營養物質:水、無機鹽、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維生素等。
②代謝廢物:CO2、尿素等。 ③調節物質:激素、抗體、遞質、淋巴因子、組織胺等。
④其他物質:纖維蛋白原等。
(2)不存在的物質主要有:①只存在于細胞內的物質:血紅蛋白及與細胞呼吸、復制、轉錄、翻譯有關的酶等。 ②存在于消化道中的食物及分泌到消化道中的消化酶。
4、在內環境中發生和不發生的生理過程
(1)發生的生理過程①乳酸與碳酸氫鈉作用生成乳酸鈉和碳酸實現pH的穩態。 ②興奮傳導過程中神經遞質與受體結合。 ③免疫過程中抗體與相應的抗原特異性地結合。 ④激素調節過程,激素與靶細胞的結合。
(2)不發生的生理過程(舉例) ①細胞呼吸的各階段反應。 ②細胞內蛋白質、遞質和激素等物質的合成。 ③消化道等外部環境所發生的淀粉、脂質和蛋白質的消化水解過程。
內環境成分的判斷方法
一看是否屬于血漿、組織液或淋巴中的成分(如血漿蛋白、水、無機鹽、葡萄糖、氨基酸、脂質、O2、CO2、激素、代謝廢物等)。若是,則一定屬于內環境的成分。
二看是否屬于細胞內液及細胞膜的成分(如血紅蛋白、呼吸氧化酶、解旋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載體蛋白等)。若是,則一定不屬于內環境的成分。
三看是否屬于外界環境液體的`成分(如消化液、尿液、淚液、汗液、體腔液等中的成分)。若是,則一定不屬于內環境的成分。
5、細胞外液的理化性質
(1)滲透壓:
血漿滲透壓:主要與無機鹽、蛋白質的含量有關,。細胞外液的滲透壓:主要與Na+、Cl-有關。
溶液滲透壓:溶液濃度越高,溶液滲透壓越大。
(2)酸堿度:正常人血漿接近中性,PH為7.35-7.45。與HCO3-、HPO42-等離子有關。
(3)溫度:體細胞外液的溫度一般維持在37℃左右。
易錯警示與內環境有關的2個易錯點:
(1)內環境概念的適用范圍:內環境屬于多細胞動物的一個概念,單細胞動物(原生動物)以及植物沒有所謂的內環境。
(2)血漿蛋白≠血紅蛋白:血漿蛋白是血漿中蛋白質的總稱,屬于內環境的成分;而血紅蛋白存在于紅細胞內,不是內環境的成分。
6、內環境的穩態
(1)穩態:正常機體通過神經系統和體液免疫調節,使各個器官、系統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狀態。
(2)機體維持穩態的主要調節機制是神經—體液—免疫調節。
(3)內環境穩態意義: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7、組織水腫及其產生原因分析
組織間隙中積聚的組織液過多將導致組織水腫,其引發原因如下:
1、染色質:在細胞核中分布著一些容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這些物質是由DNA和蛋白質組成的。在細胞分裂間期,這些物質成為細長的絲,交織成網狀,這些絲狀物質就是染色質。
2、染色體:在細胞分裂期,細胞核內長絲狀的染色質高度螺旋化,縮短變粗,就形成了光學顯微鏡下可以看見的染色體。
3、姐妹染色單體:染色體在細胞有絲分裂(包括減數分裂)的間期進行自我復制,形成由一個著絲點連接著的兩條完全相同的染色單體。(若著絲點分裂,則就各自成為一條染色體了)。每條姐妹染色單體含1個DNA,每個DNA一般含有2條脫氧核苷酸鏈。
4、有絲分裂:大多數植物和動物的體細胞,以有絲分裂的方式增加數目。有絲分裂是細胞分裂的主要方式。親代細胞的染色體復制一次,細胞分裂兩次。
5、細胞周期:連續分裂的細胞,從一次分裂完成時開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時為止,這是一個細胞周期。一個細胞周期包括兩個階段:分裂間期和分裂期。分裂間期:從細胞在一次分裂結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叫分裂間期。分裂期:在分裂間期結束之后,就進入分裂期。分裂間期的時間比分裂期長。
6、紡錘體:是在有絲分裂中期細胞質中出現的結構,它和染色體的運動有密切關系。
7、赤道板:細胞有絲分裂中期,染色體的著絲粒準確地排列在紡錘體的赤道平面上,因此叫做赤道板。
8、無絲分裂:分裂過程中沒有出現紡錘體和染色體的變化。例如,蛙的紅細胞。
公式:
1)染色體的數目=著絲點的數目。
2)DNA數目的計算分兩種情況:①當染色體不含姐妹染色單體時,一個染色體上只含有一個DNA分子;②當染色體含有姐妹染色單體時,一個染色體上含有兩個DNA分子。
高二生物知識點總結 5
、
高二生物知識點總結 6
免疫調節
1、免疫系統的組成
(1)組成: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和免疫活性物質。
吞噬細胞等
2)免疫細胞 T細胞淋巴細胞 B細胞
遷移到胸腺中成熟
在骨髓中成熟
(3)免疫活性物質:抗體、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2、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
殺菌則為第二道防線。
(2)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膚表面等都是外界環境,在這些場所中所發生的免疫都屬于第一道防線,如胃酸殺菌等。
3、特異性免疫
(1)體液免疫(抗原沒有進入細胞)
①參與細胞:吞噬細胞、T細胞、B細胞、記憶細胞、漿細胞。
②免疫過程
③結果:多數情況下漿細胞產生抗體與抗原結合,形成沉淀或細胞集團,進而被吞噬細胞吞噬消化。
(2)細胞免疫(抗原進入細胞)
①參與細胞:吞噬細胞、T細胞、記憶細胞、效應T細胞。
②結果:效應T細胞可以與靶細胞密切接觸,使其裂解死亡,釋放出抗原,最終被吞噬細胞吞噬。
效應T細胞作用:使靶細胞裂解,抗原暴露,暴露的抗原會被吞噬細胞吞噬消化
4、免疫失調疾病
(1)免疫過強自身免疫病類風濕、系統性紅斑狼瘡過敏反應已免疫的機體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時所發生的組織損傷或功能紊亂,有明顯的遺傳傾向和個體差異。
(2)免疫過弱:艾滋病(AIDS) a.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遺傳物質是RNA;艾滋病屬于獲得性免疫缺陷病,由艾滋病病毒引起,其致病機理是艾滋病病毒攻擊人體免疫系統,特別是能夠侵入人體的T細胞,使T細胞大量死亡,導致患者喪失免疫功能,各種病原體則乘虛而入。所以,導致艾滋病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是病原微生物的侵染或惡性腫瘤,根本原因是HIV破壞免疫系統。
易錯警示與免疫細胞有關的4點提示
(1)T細胞和B細胞的形成不需要抗原的刺激,而漿細胞和效應T細胞的形成需要抗原的刺激。
(2)吞噬細胞不僅參與非特異性免疫,還在特異性免疫中發揮重要作用。
(3)免疫活性物質并非都由免疫細胞產生,如唾液腺、淚腺細胞都可產生溶酶菌。
(4)有關免疫細胞的“3個”:能產生抗體的細胞是漿細胞,B細胞、記憶細胞都不能產生;沒有識別功能的細胞是漿細胞;特異性免疫中除漿細胞外,沒有特異性識別功能的細胞是吞噬細胞,其余免疫細胞都有特異性識別功能。
5、下圖是初次免疫反應和二次免疫反應過程中抗體濃度變化和患病程度曲線圖,據圖回答相關問題
(1)記憶細胞的特點:快速增殖分化、壽命長、對相應抗原十分敏感。
(2)二次免疫特點:反應快、反應強烈,能在抗原入侵但尚未患病之前將其消滅。
(3)由圖示可看出,在二次免疫過程中抗體的產生特點是既快又多。
易錯警示與免疫過程有關的.4點提示:
(1)只考慮到胸腺產生T細胞,T細胞參與細胞免疫,忽視了T細胞也可參與部分體液免疫,是解答相關試題容易出錯的主要原因。
(2)對漿細胞和效應T細胞來說,初次免疫只來自B細胞或T細胞的分化;二次免疫不僅來自B細胞或T細胞的分化,而且記憶細胞可以更快地分化出漿細胞或效應T細胞。
(3)由淋巴細胞到效應細胞和記憶細胞的增殖分化過程中細胞的遺傳物質并未發生改變,分化只是發生了基因的選擇性表達。
(4)在再次免疫中,記憶細胞非常重要,然而抗體不是由記憶細胞產生的,仍是由漿細胞合成并分泌的。
高二生物知識點總結 7
1.細胞周期概念真核細胞的x式有幾種
2.有絲x個時期的特點:間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3.各個時期染色體數、染色單體數及DNA含量的變化
4.植物細胞有絲x動物細胞有絲x區別
5.無絲x特點無“絲”指什么哪些細胞通過無絲x方式形成新細胞
6.細胞分化的概念
7.細胞全能性的概念,舉例說明
8.個體衰老與細胞衰老的關系
9.細胞衰老的特征及原因
10.細胞凋亡的'含義,細胞凋亡與細胞壞死的區別
11.癌細胞的特征
12.常見的致癌因子有哪些惡性腫瘤的預防與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關系。
高二生物知識點總結 8
性別決定與伴性遺傳:
名詞:
1、染色體組型:也叫核型,是指一種生物體細胞中全部染色體的數目、大小和形態特征。觀察染色體組型的時期是有絲分裂的中期。
2、性別決定:一般是指雌雄異體的生物決定性別的方式。
3、性染色體:決定性別的染色體叫做性染色體。
4、常染色體:與決定性別無關的染色體叫做常染色體。
5、伴性遺傳:性染色體上的基因,它的遺傳方式是與性別相聯系的,這種遺傳方式叫做伴性遺傳。
語句:
1、染色體的四種類型:中著絲粒染色體,亞中著絲粒染色體,近端著絲粒染色體,端著絲粒染色體。
2、性別決定的類型:
(1)XY型:雄性個體的體細胞中含有兩個異型的性染色體(XY),雌性個體含有兩個同型的性染色體的性別決定類型。
(2)ZW型:與XY型相反,同型性染色體的個體是雄性,而異型性染色體的.個體是雌性。蛾類、蝶類、鳥類(雞、鴨、鵝)的性別決定屬于“ZW”型。
3、色盲病是一種先天性色覺障礙病,不能分辨各種顏色或兩種顏色。其中,常見的色盲是紅綠色盲,患者對紅色、綠色分不清,全色盲極個別。色盲基因(b)以及它的等位基因——正常人的B就位于X染色體上,而Y染色體的相應位置上沒有什么色覺的基因。
4、色盲的遺傳特點:男性多于女性一般地說,色盲這種病是由男性通過他的女兒(不病)遺傳給他的外孫子(隔代遺傳、交叉遺傳)。色盲基因不能由男性傳給男性)。
5、血友病簡介:癥狀——血液中缺少一種凝血因子,故凝血時間延長,或出血不止;血友病也是一種伴X隱性遺傳病,其遺傳特點與色盲完全一樣。
高二生物知識點總結 9
植物的激素調節
1、達爾文的實驗
實驗結論:單側光照射能使胚芽鞘尖端產生某種影響,當傳遞到下部伸長區時,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長快。
2、鮑森·詹森的實驗
實驗結論:胚芽鞘尖端產生的影響,可以透過瓊脂片傳遞給下部。
3、拜爾的實驗
實驗結論:胚芽鞘的彎曲生長,是因為尖端產生的影響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勻造成的。
4、溫特的實驗
實驗結論:造成胚芽鞘彎曲的是一種化學物質,并命名為生長素。
產生:植物體內運輸途徑:從產生部位到作用部位
5、植物激素作用:影響植物生長發育實質:微量有機物
[解惑]
(1)溫特實驗之前的實驗結論中不能出現“生長素”,只能說“影響”。
(2)證明“影響”是“化學物質”而非其他信號,并對該物質命名的科學家是溫特;提取該物質的是郭葛,其化學本質為吲哚乙酸,由色氨酸合成。
(3)上述實驗中都設置了對照組,體現了單一變量原則。
6、生長素的產生、運輸和分布
(1)合成部位:主要在幼嫩的芽、葉和發育中的種子。
(2)分布部位:植物體各器官中都有,相對集中地分布在生長旺盛的部分。
(3)運輸
極性運輸:從形態學的上端運輸到形態學的下端。
非極性運輸:成熟組織中可以通過韌皮部進行。
7、生長素的生理作用----兩重性
(1)實質:即低濃度促進,高濃度抑制。
濃度:低濃度促進,高濃度抑制
(2)表現器官:敏感程度:根>芽>莖
發育程度:幼嫩>衰老
(3)嘗試對生長素的兩重性作用曲線進行分析
曲線中OH段表明:隨生長素濃度升高,促進生長作用增強。
曲線中HC段表明:隨生長素濃度升高,促進生長作用減弱(但仍為促進生長)。 H點表示促進生長的最適濃度為g。
(4)當生長素濃度小于i時促進植物生長,均為“低濃度”,高于i時才會抑制植物生長,成為“高濃度”,所以C點表示促進生長的“閾值”。
(5)若植物幼苗出現向光性且測得向光側生長素濃度為m,則背光側的濃度范圍為大于m小于2m。
(6)若植物水平放置,表現出根的向地性、莖的背地性,且測得莖的.近地側生長素濃度為2m,則莖的遠地側生長素濃度范圍為大于0小于m。
8、頂端優勢
(1)現象:頂芽優先生長,側芽受到抑制。
(2)原因:頂芽產生的生長素向下運輸,積累到側芽,側芽附近生長素濃度高,發育受到抑制。
9、生長素類似物:具有與生長素相似生理效應的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質,如α萘乙酸、2,4D等。
生長素的作用機理:通過促進細胞縱向伸長來促進植物生長。
10、各種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見圖)
(1)協同作用的激素
①促進生長的激素:生長素、赤霉素、細胞分裂素。
②延緩葉片衰老的激素:細胞分裂素和生長素。
(2)拮抗作用的激素
①器官脫落
②種子萌發易錯警示與各種植物激素相聯系的5點提示:
(1)植物激素是在植物體的一定部位合成的微量有機物,激素種類不同,化學本質不同。
(2)生長素有極性運輸的特點,其他植物激素沒有。
(3)植物激素具有遠距離運輸的特點,激素種類不同,運輸的方式和方向不一定相同。
(4)植物激素具有調節功能,不參與植物體結構的形成,也不是植物的營養物質。
(5)利用生長素類似物處理植物比用天然的生長素更有效,其原因是人工合成的生長素類似物具有生長素的作用,但植物體內沒有分解它的酶,因而能長時間發揮作用。
高二生物知識點總結 10
1.類脂與脂類
脂類:包括脂肪、固醇和類脂,因此脂類概念范圍大。
類脂:脂類的一種,其概念的范圍小。
2.纖維素、維生素與生物素
纖維素:由許多葡萄糖分子結合而成的多糖。是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不能為一般動物所直接消化利用。
維生素:生物生長和代謝所必需的微量有機物。大致可分為脂溶性和水溶性兩種,人和動物缺乏維生素時,不能正常生長,并發生特異性病變——維生素缺乏癥。
生物素:維生素的一種,肝、腎、酵母和牛奶中含量較多。是微生物的生長因子。
3.大量元素、主要元素、礦質元素、必需元素與微量元素
大量元素:指含量占生物體總重量萬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如C、H、O、N、P、S、K、Ca、Mg。其中N、P、S、K、Ca、Mg是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中的大量元素。C是基本元素。
主要元素:指大量元素中的前6種元素,即C、H、O、N、P、S,大約占原生質總量的97%。
礦質元素:指除C、H、O以外,主要由根系從土壤中吸收的元素。
必需元素:植物生活所必需的元素。它必需具備下列條件:第一,由于該元素的缺乏,植物生長發育發生障礙,不能完成生活史;第二,除去該元素則表現專一的缺乏癥,而且這種缺乏癥是可以預防和恢復的;第三,該元素在植物營養生理上應表現直接的效果,絕不是因土壤或培養基的物理、化學、微生物條件的改變而產生的間接效果。
微量元素:指生物體需要量少(占生物體總重量萬分之一以下),但維持正常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元素,如Fe、Mn、Zn、Cu、B、Mo,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還包括Cl、Ni。
4.還原糖與非還原糖
還原糖:指分子結構中含有還原性基團(游離醛基或α-碳原子上連有羥基的酮基)的糖,如葡萄糖、果糖、麥芽糖。與斐林試劑或班氏試劑共熱時產生磚紅色Cu2O沉淀。
非還原糖:如蔗糖內沒有游離的具有還原性的基團,因此叫作非還原糖。
5.斐林試劑、雙縮脲試劑與二苯胺試劑
斐林試劑:用于鑒定組織中還原糖存在的試劑。很不穩定,故應將組成斐林試劑的A液(0.1g/mL的NaOH溶液)和B液(0.05g/mL的CuSO4溶液)分別配制、儲存。使用時,再臨時配制,將4-5滴B液滴入2mLA液中,配完后立即使用。原理是還原糖的基團—CHO與Cu(OH)2在加熱條件下生成磚紅色的Cu2O沉淀。
雙縮脲試劑:用于鑒定組織中蛋白質存在的試劑。其包括A液(0.1g/mL的NaOH溶液)和B液(0.01g/mL的CuSO4溶液)。在使用時要分別加入。先加A液,造成堿性的反應環境,再加B液,這樣蛋白質(實際上是指與雙縮脲結構相似的肽鍵)在堿性溶液中與Cu2+反應生成紫色或紫紅色的絡合物。
二苯胺試劑:用于鑒定DNA的試劑,與DNA混勻后,置于沸水中加熱5分鐘,冷卻后呈藍色。
6.血紅蛋白與單細胞蛋白
血紅蛋白:含鐵的復合蛋白的一種。是人和其他脊椎動物的紅細胞的主要成分,主要功能是運輸氧。
單細胞蛋白:微生物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人們通過發酵獲得大量的微生物菌體,這種微生物菌體就叫作單細胞蛋白。
7.顯微結構與亞顯微結構
顯微結構:在光學顯微鏡下能看到的結構,一般只能放大幾十倍至幾百倍。
亞顯微結構:能夠在電子顯微鏡下看到的直徑小于0.2μm的細微結構。
8.原生質與原生質層
原生質:是細胞內的生命物質。動植物細胞都具有,分化為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三部分。主要由蛋白質、脂類、核酸等物質構成。
原生質層:是一種選擇透過性膜,只存在于成熟的植物細胞中,包括細胞膜、液泡膜及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它與成熟植物細胞的原生質相比,缺少了細胞液和細胞核兩部分。
9.赤道板與細胞板
赤道板:細胞中央的一個平面,這個平面與有絲分裂中紡錘體的中軸相垂直,類似于地球赤道的位置。
細胞板:植物細胞有絲分裂末期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現的一層結構,隨細胞分裂的進行,它由細胞中央向四周擴展,逐漸形成新的細胞壁。
高二生物知識點總結 11
一、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
(1)性狀——是生物體形態、結構、生理和生化等各方面的特征。
(2)相對性狀——同種生物的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
(3)在具有相對性狀的親本的雜交實驗中,種一代(F1)表現出來的性狀是顯性性狀,未表現出來的是隱性性狀。
(4)性狀分離是指在交種后代中,同時顯現出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現象。
(5)雜交——具有不同相對性狀的親本之間的配或傳粉。
二、名詞。
1、微量元素:生物體必需的,含量很少的元素。如:Fe(鐵)、Mn(門)、B(碰)、Zn(醒)、Cu(銅)、Mo(母),巧記:鐵門碰醒銅母(驢)。
2、大量元素:生物體必需的,含量占生物體總重量萬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如:C(探)、0(洋)、H(親)、N(丹)、S(留)、P(人people)、Ca(蓋)、Mg(美)K(家)巧記:洋人探親,丹留人蓋美家。
3、統一性:組成細胞的化學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這說明了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具有統一性。
4、差異性: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細胞內的含量與在非生物界中的含量明顯不同,說明了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存在著差異性。
5、原生質:指細胞內有生命的物質,包括細胞質、細胞核和細胞膜三部分。不包括細胞壁,其主要成分為核酸和蛋白質。
三、語句。
1、自由水和結合水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如血液凝固時,部分自由水轉化為結合水。自由水/結合水的值越大,新陳代謝越活躍。自由水是細胞內的良好溶劑。
2、能源物質系列:生物體的能源物質是糖類、脂類和蛋白質;糖類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是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生物體內的主要貯藏能量的物質是脂肪;動物細胞內的主要貯藏能量的物質是糖元;植物細胞內的主要貯藏能量的.物質是淀粉;生物體內的直接能源物質是ATP(A—P~P~P);生物體內的最終能量來源是太陽能。
3、糖類、脂類、蛋白質、核酸四種有機物共同的元素是C、H、O三種元素,蛋白質必須有N,核酸必須有N、P;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氨基酸,核酸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核苷酸。(例:
DNA、葉綠素、纖維素、胰島素、腎上腺皮質激素在化學成分中共有的元素是C、H、O)。
4、蛋白質的四大特點:①相對分子質量大;②分子結構復雜;③種類極其多樣;④功能極為重要。
5、蛋白質結構多樣性:①氨基酸種數不同,②氨基酸數目不同,③氨基酸排列次序不同,④肽鏈空間結構不同。
高二生物知識點總結 12
1、動植物細胞全能性的區別
1)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已分化的動物體細胞的細胞核具有全能性、
2)原因分析:動物細胞是高度分化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細胞,完全具有全能性的只有未分化的受精卵,和低級分化到一定程度的胚胎細胞、當胚胎細胞繼續發育,出現胚層分化,組織,器官形成時,細胞已經喪失了全能性,只保持了部分的分化為較高分化程度的細胞的能力、例如骨髓干細胞,雖然不具備全能性,但保持了分化為骨髓細胞,紅細胞等的能力,因此是部分全能性、而動物細胞核包含了物種的全部遺傳物質,并且在適當的條件下能夠去分化再分化,發育為完整個體,因此高度分化細胞的細胞核仍具有全能性、動物體細胞克隆就應用了動物細胞的全能性、
2、動物體細胞克隆
動物克隆是一種通過核移植過程進行無性繁殖的技術、不經過有性生殖過程,而是通過核移植生產遺傳結構與細胞核供體相同動物個體的技術,就叫做動物克隆、
干細胞的.研究進展和應用
1)干細胞的概念:動物和人體內保留著少量具有和分化能力的細胞。
2)干細胞的分類:
①全能干細胞:具有形成完整個體的分化潛能。
②多能干細胞:具有分化出多種細胞組織的潛能。
③專能干細胞:只能向一種或兩種密切相關的細胞類型分化、如神經干細胞可分化為各類神經細胞,造血干細胞可分化為紅細胞、白細胞等各類血細胞。
高二生物知識點總結 13
名詞:
1、同化作用(合成代謝):在新陳代謝過程中,生物體把從外界環境中攝取的營養物質轉變成自身的組成物質,并儲存能量,這叫做~。
2、異化作用(分解代謝):同時,生物體又把組成自身的一部分物質加以分解,釋放出其中的能量,并把代謝的最終產物排出體外,這叫做~。
3、自養型:生物體在同化作用的過程中,能夠直接把從外界環境攝取的無機物轉變成為自身的組成物質,并儲存了能量,這種新陳代謝類型叫做~。
4、異氧型:生物體在同化作用的過程中,不能直接利用無機物制成有機物,只能把從外界攝取的現成的有機物轉變成自身的組成物質,并儲存了能量,這種新陳代謝類型叫做~。
5、需氧型:生物體在異化作用的過程中,必須不斷從外界環境中攝取氧來氧化分解自身的組成物質,以釋放能量,并排出二氧化碳,這種新陳代謝類型叫做~。
6、厭氧型:生物體在異化作用的過程中,在缺氧的條件下,依靠酶的作用使有機物分解,來獲得進行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這種新陳代謝類型叫做~。
7、酵母菌:屬兼性厭氧菌,在正常情況下進行有氧呼吸,在缺氧條件下,酵母菌將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8、化能合成作用:不能利用光能而是利用化學能來合成有機物的方式(如硝化細菌能將土壤中的NH3與O2反應轉化成HNO2,HNO2再與O2反應轉化成HN03,利用這兩步氧化過程釋放的化學能,可將無機物(CO2和H2O合成有機物(葡萄糖)。
語句:
1、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異同點:①相同點都是將無機物轉變成自身組成物質。②不同點:光合作用,利用光能;化能合成作用,利用無機物氧化產生的化學能。
2、同化類型包括自養型和異養型,其中自養型分光能自養--綠色植物,化能自養:硝化細菌;其余的生物一般是異養型(如:動物,營腐生、寄生生活的真菌,大多數細菌);異化類型包括厭氧型和需氧型,其中寄生蟲、乳酸菌是厭氧型;其余的生物一般是厭氧型(多數動物和人等)。酵母菌為兼性厭氧型。
3、新陳代謝的類型必須從同化類型和異化類型做答。(硝化細菌為自養需氧型,藍藻為自養需氧型,蘑菇為異氧需氧型,菟絲子為異氧需氧型)。
4、光合作用屬于同化作用,呼吸作用屬于異化作用。
【高二生物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生物高二必修二知識點總結03-29
高二生物的知識點總結10-10
高二生物的知識點總結02-15
高二生物知識點總結08-22
高二上生物知識點總結10-26
高二生物會考知識點總結05-08
高二生物知識點總結參考03-08
高二生物知識點歸納總結12-15
高二生物知識點歸納總結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