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知識點總結【優】
總結是對過去一定時期的工作、學習或思想情況進行回顧、分析,并做出客觀評價的書面材料,他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為此要我們寫一份總結。總結怎么寫才是正確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中化學知識點總結,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化學知識點總結1
1、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甲烷
氧化反應CH4(g)+2O2(g)→CO2(g)+2H2O(l)
取代反應CH4+Cl2(g)→CH3Cl+HCl
烷烴的通式:CnH2n+2n≤4為氣體、所有1-4個碳內的烴為氣體,都難溶于水,比水輕
碳原子數在十以下的,依次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同系物:結構相似,在分子組成上相差一個或若干個CH2原子團的物質互稱為同系物
同分異構體:具有同分異構現象的化合物互稱為同分異構
同素異形體:同種元素形成不同的單質
同位素:相同的質子數不同的中子數的同一類元素的原子
2、來自石油和煤的兩種重要化工原料
乙烯C2H4(含不飽和的C=C雙鍵,能使KMnO4溶液和溴的溶液褪色)
氧化反應2C2H4+3O2→2CO2+2H2O
加成反應CH2=CH2+Br2→CH2Br-CH2Br(先斷后接,變內接為外接)
加聚反應nCH2=CH2→[CH2-CH2]n(高分子化合物,難降解,白色污染)
石油化工最重要的基本原料,植物生長調節劑和果實的催熟劑,
乙烯的產量是衡量國家石油化工發展水平的標志
苯是一種無色、有特殊氣味的液體,有毒,不溶于水,良好的有機溶劑
苯的結構特點:苯分子中的碳碳鍵是介于單鍵和雙鍵之間的一種獨特的鍵
氧化反應2C6H6+15O2→12CO2+6H2O
取代反應溴代反應+Br2→-Br+HBr
硝化反應+HNO3→-NO2+H2O
加成反應+3H2→
3、生活中兩種常見的有機物
乙醇
物理性質:無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體,密度小于水沸點低于水,易揮發。
良好的有機溶劑,溶解多種有機物和無機物,與水以任意比互溶,醇官能團為羥基-OH
與金屬鈉的反應2CH3CH2OH+Na→2CH3CHONa+H2
氧化反應
完全氧化CH3CH2OH+3O2→2CO2+3H2O
不完全氧化2CH3CH2OH+O2→2CH3CHO+2H2O(Cu作催化劑)
乙酸CH3COOH官能團:羧基-COOH無水乙酸又稱冰乙酸或冰醋酸。
弱酸性,比碳酸強CH3COOH+NaOH→CH3COONa+H2O2CH3COOH+CaCO3→Ca(CH3COO)2+H2O+CO2↑
酯化反應醇與酸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應稱為酯化反應。
原理酸脫羥基醇脫氫。
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4、基本營養物質
糖類:是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產物,是動植物所需能量的重要來源。又叫碳水化合物
單糖C6H12O6葡萄糖多羥基醛CH2OH-CHOH-CHOH-CHOH-CHOH-CHO
果糖多羥基
雙糖C12H22O11蔗糖無醛基水解生成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
麥芽糖有醛基水解生成兩分子葡萄糖
多糖(C6H10O5)n淀粉無醛基n不同不是同分異構遇碘變藍水解最終產物為葡萄糖
纖維素無醛基
油脂:比水輕(密度在之間),不溶于水。是產生能量的營養物質
植物油C17H33-較多,不飽和液態油脂水解產物為高級脂肪酸和丙三醇(甘油),油脂在堿性條件下的水解反應叫皂化反應
脂肪C17H35、C15H31較多固態
蛋白質是由多種氨基酸脫水縮合而成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蛋白質水解產物是氨基酸,人體必需的氨基酸有8種,非必需的氨基酸有12種
蛋白質的性質
鹽析:提純變性:失去生理活性顯色反應:加濃顯灼燒:呈焦羽毛味
誤服重金屬鹽:服用含豐富蛋白質的新鮮牛奶或豆漿
主要用途:組成細胞的基礎物質、人類營養物質、工業上有廣泛應用、酶是特殊蛋白質
1、各類有機物的通式、及主要化學性質
烷烴CnH2n+2僅含C—C鍵與鹵素等發生取代反應、熱分解、不與高錳酸鉀、溴水、強酸強堿反應
烯烴CnH2n含C==C鍵與鹵素等發生加成反應、與高錳酸鉀發生氧化反應、聚合反應、加聚反應
炔烴CnH2n-2含C≡C鍵與鹵素等發生加成反應、與高錳酸鉀發生氧化反應、聚合反應
苯(芳香烴)CnH2n-6與鹵素等發生取代反應、與氫氣等發生加成反應
(甲苯、乙苯等苯的同系物可以與高錳酸鉀發生氧化反應)
鹵代烴:CnH2n+1X
醇:CnH2n+1OH或CnH2n+2O有機化合物的性質,主要抓官能團的特性,比如,醇類中,醇羥基的性質:1.可以與金屬鈉等反應產生氫氣,2.可以發生消去反應,注意,羥基鄰位碳原子上必須要有氫原子,3.可以被氧氣催化氧化,連有羥基的碳原子上必要有氫原子。4.與羧酸發生酯化反應。5.可以與氫鹵素酸發生取代反應。6.醇分子之間可以發生取代反應生成醚。
苯酚:遇到FeCl3溶液顯紫色醛:CnH2nO羧酸:CnH2nO2酯:CnH2nO2
2、取代反應包括:鹵代、硝化、鹵代烴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應等;
3、最簡式相同的有機物:不論以何種比例混合,只要混和物總質量一定,完全燃燒生成的CO2、H2O及耗O2的量是不變的。恒等于單一成分該質量時產生的CO2、H2O和耗O2量。
4、可使溴水褪色的物質:如下,但褪色的原因各自不同:
烯、炔等不飽和烴(加成褪色)、苯酚(取代褪色)、醛(發生氧化褪色)、有機溶劑[CCl4、氯仿、溴苯(密度大于水),烴、苯、苯的同系物、酯(密度小于水)]發生了萃取而褪色。較強的無機還原劑(如SO2、KI、FeSO4等)(氧化還原反應)
5.能使高錳酸鉀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質有:
(1)含有碳碳雙鍵、碳碳叁鍵的烴和烴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羥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類物質
(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具有還原性的無機物(如SO2、FeSO4、KI、HCl、H2O2
6.能與Na反應的有機物有:醇、酚、羧酸等——凡含羥基的化合物
7、能與NaOH溶液發生反應的有機物:
(1)酚:(2)羧酸:(3)鹵代烴(水溶液:水解;醇溶液:消去)
(4)酯:(水解,不加熱反應慢,加熱反應快)(5)蛋白質(水解)
8.能發生水解反應的物質有:鹵代烴、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質(肽)、鹽
9.能發生銀鏡反應的有:醛、甲酸、甲酸某酯、葡萄糖、麥芽糖(也可同Cu(OH)2反應)。計算時的關系式一般為:—CHO——2Ag
注意:當銀氨溶液足量時,甲醛的氧化特殊:HCHO——4Ag↓+H2CO3
反應式為:HCHO+4[Ag(NH3)2]OH=(NH4)2CO3+4Ag↓+6NH3↑+211.
10.常溫下為氣體的有機物有:
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數小于或等于4的烴(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11.濃H2SO4、加熱條件下發生的反應有: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脫水反應、酯化反應、纖維素的水解
12、需水浴加熱的反應有:
(1)、銀鏡反應(2)、乙酸乙酯的水解(3)苯的硝化(4)糖的水解
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條件下反應,均可用水浴加熱。
13.解推斷題的特點是:抓住問題的突破口,即抓住特征條件(即特殊性質或特征反應),如苯酚與濃溴水的反應和顯色反應,醛基的氧化反應等。但有機物的特征條件不多,因此還應抓住題給的關系條件和類別條件。關系條件能告訴有機物間的聯系,如A氧化為B,B氧化為C,則A、B、C必為醇、醛,羧酸類;又如烯、醇、醛、酸、酯的有機物的衍變關系,能給你一個整體概念。
14.烯烴加成烷取代,衍生物看官能團。
去氫加氧叫氧化,去氧加氫叫還原。
醇類氧化變醛,醛類氧化變羧酸。
光照鹵代在側鏈,催化鹵代在苯環
1.需水浴加熱的反應有:
(1)、銀鏡反應(2)、乙酸乙酯的水解(3)苯的硝化(4)糖的水解
(5)、酚醛樹脂的制取(6)固體溶解度的測定
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條件下反應,均可用水浴加熱,其優點:溫度變化平穩,不會大起大落,有利于反應的進行。
2.需用溫度計的實驗有:
(1)、實驗室制乙烯(170℃)(2)、蒸餾(3)、固體溶解度的'測定
(4)、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5)、中和熱的測定
(6)制硝基苯(50-60℃)
〔說明〕:(1)凡需要準確控制溫度者均需用溫度計。(2)注意溫度計水銀球的位置。
3.能與Na反應的有機物有:醇、酚、羧酸等——凡含羥基的化合物。
4.能發生銀鏡反應的物質有:
醛、甲酸、甲酸鹽、甲酸酯、葡萄糖、麥芽糖——凡含醛基的物質。
5.能使高錳酸鉀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質有:
(1)含有碳碳雙鍵、碳碳叁鍵的烴和烴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羥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類物質
(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具有還原性的無機物(如SO2、FeSO4、KI、HCl、H2O2等)
6.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質有:
(1)含有碳碳雙鍵和碳碳叁鍵的烴和烴的衍生物(加成)
(2)苯酚等酚類物質(取代)
(3)含醛基物質(氧化)
(4)堿性物質(如NaOH、Na2CO3)(氧化還原――歧化反應)
(5)較強的無機還原劑(如SO2、KI、FeSO4等)(氧化)
(6)有機溶劑(如苯和苯的同系物、四氯甲烷、汽油、已烷等,屬于萃取,使水層褪色而有機層呈橙紅色。)
7.密度比水大的液體有機物有: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8、密度比水小的液體有機物有:烴、大多數酯、一氯烷烴。
9.能發生水解反應的物質有
鹵代烴、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質(肽)、鹽。
10.不溶于水的有機物有:
烴、鹵代烴、酯、淀粉、纖維素
11.常溫下為氣體的有機物有:
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數小于或等于4的烴(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12.濃硫酸、加熱條件下發生的反應有: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脫水反應、酯化反應、纖維素的水解
13.能被氧化的物質有:
含有碳碳雙鍵或碳碳叁鍵的不飽和化合物(KMnO4)、苯的同系物、醇、醛、酚。大多數有機物都可以燃燒,燃燒都是被氧氣氧化。
14.顯酸性的有機物有:含有酚羥基和羧基的化合物。
15.能使蛋白質變性的物質有:強酸、強堿、重金屬鹽、甲醛、苯酚、強氧化劑、濃的酒精、雙氧水、碘酒、三氯乙酸等。
16.既能與酸又能與堿反應的有機物:具有酸、堿雙官能團的有機物(氨基酸、蛋白質等)
17.能與NaOH溶液發生反應的有機物:
(1)酚:
(2)羧酸:
(3)鹵代烴(水溶液:水解;醇溶液:消去)
(4)酯:(水解,不加熱反應慢,加熱反應快)
(5)蛋白質(水解)
高中化學知識點總結2
離子共存問題
凡是能發生反應的離子之間或在水溶液中水解相互促進的離子之間不能大量共存(注意不是完全不能共存,而是不能大量共存)一般規律是:
1、凡相互結合生成難溶或微溶性鹽的離子(熟記常見的難溶、微溶鹽);
2、與H+不能大量共存的離子(生成水或弱)酸及酸式弱酸根離子:
氧族有:OH-、S2-、HS-、SO32-、HSO3-
鹵族有:F-、ClO-
碳族有:CH3COO-、CO32-、HCO32-、SiO32-
3、與OH-不能大量共存的'離子有:
NH42+和HS-、HSO3-、HCO3-等弱酸的酸式酸根離子以及弱堿的簡單陽離子(比如:Cu2+、Al3+、Fe3+、Fe2+、Mg2+等等)
4、能相互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的離子不能大量共存:
常見還原性較強的離子有:Fe3+、S2-、I-、SO32-。
氧化性較強的離子有:Fe3+、ClO-、MnO4-、Cr2O72-、NO3-
5、氧化還原反應
①、氧化反應:元素化合價升高的反應
還原反應:元素化合價降低的反應
氧化還原反應:凡有元素化合價升降的化學反應就是
②、氧化還原反應的判斷依據-----有元素化合價變化
失電子總數=化合價升高總數==得電子總數==化合價降低總數。
③、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電子的轉移(電子的得失或共用電子對的偏移
口訣:失電子,化合價升高,被氧化(氧化反應),還原劑;
得電子,化合價降低,被還原(還原反應),氧化劑;
④氧化劑和還原劑(反應物)
氧化劑:得電子(或電子對偏向)的物質------氧化性
還原劑:失電子(或電子對偏離)的物質------還原性
氧化產物:氧化后的生成物
還原產物:還原后的生成物。
高中化學知識點總結3
(1)原子構造原理是電子排入軌道的順序,構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電子的能級分布。
(2)原子構造原理是書寫基態原子電子排布式的依據,也是繪制基態原子軌道表示式的主要依據之一。
(3)不同能層的能級有交錯現象,如E(3d)>E(4s)、E(4d)>E(5s)、E(5d)>E(6s)、E(6d)>E(7s)、E(4f)>E(5p)、E(4f)>E(6s)等。原子軌道的`能量關系是:ns<(n-2)f<(n-1)d
(4)能級組序數對應著元素周期表的周期序數,能級組原子軌道所容納電子數目對應著每個周期的元素數目。
根據構造原理,在多電子原子的電子排布中:各能層最多容納的電子數為2n2;最外層不超過8個電子;次外層不超過18個電子;倒數第三層不超過32個電子。
(5)基態和激發態
①基態:最低能量狀態。處于最低能量狀態的原子稱為基態原子。
②激發態:較高能量狀態(相對基態而言)。基態原子的電子吸收能量后,電子躍遷至較高能級時的狀態。處于激發態的原子稱為激發態原子。
③原子光譜:不同元素的原子發生電子躍遷時會吸收(基態→激發態)和放出(激發態→較低激發態或基態)不同的能量(主要是光能),產生不同的光譜——原子光譜(吸收光譜和發射光譜)。利用光譜分析可以發現新元素或利用特征譜線鑒定元素。
高中化學知識點總結4
1、金剛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質,可用于制鉆石、刻劃玻璃、鉆探機的鉆頭等。
2、石墨(C)是最軟的礦物之一,有優良的導電性,潤滑性。可用于制鉛筆芯、干電池的電極、電車的滑塊等
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有很大差異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和CO2的化學性質有很大差異的原因是:分子的構成不同。
3、無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體和少量雜質構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強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鐵,炭黑加到橡膠里能夠增加輪胎的耐磨性。
4、金剛石和石墨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兩種不同的單質,它們物理性質不同、化學性質相同。它們的物理性質差別大的原因碳原子的.布列不同
5、碳的化學性質跟氫氣的性質相似(常溫下碳的性質不活潑)
①可燃性:木炭在氧氣中燃燒C+O2CO2現象:發出白光,放出熱量;碳燃燒不充分(或氧氣不充足)2C+O22CO
②還原性:木炭高溫下還原氧化銅C+2CuO2Cu+CO2↑現象:黑色物質受熱后變為亮紅色固體,同時放出可以使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6、化學性質:
1)一般情況下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不能供給呼吸
2)與水反應生成碳酸:CO2+H2O==H2CO3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試液變紅,H2CO3==H2O+CO2↑碳酸不穩定,易分解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CO2+Ca(OH)2==CaCO3↓+H2O本反應用于檢驗二氧化碳。
4)與灼熱的碳反應:C+CO2高溫2CO
(吸熱反應,既是化合反應又是氧化還原反應,CO2是氧化劑,C是還原劑)
5)、用途:滅火(滅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既利用其物理性質,又利用其化學性質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劑
溫室肥料
6)、二氧化碳多環境的影響:過多排放引起溫室效應。
7、、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
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鹽酸反應:CaCO32HCl==CaCl2H2OCO2↑
2)選用和制氫氣相同的發生裝置
3)氣體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氣法
4)驗證方法:將制得的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渾濁,則是二氧化碳。
8、物理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能溶于水,高壓低溫下可得固體——干冰
高中化學知識點總結5
一、碳酸鈉與碳酸氫鈉
1、俗名:Na2CO3(純堿、蘇打);NaHCO3(小蘇打)
2、除雜:CO2(HCl),通入飽和的NaHCO3溶液而不是飽和Na2CO3溶液。
3、NaHCO3(少量與過量)與石灰水的反應:命題角度為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正誤。
4、鑒別:用BaCl2、CaCl2或加熱的方法,不能用石灰水。
5、NaHCO3溶液中離子濃度大小的順序問題:因HCO3—水解程度大于電離程度,順序為c(Na+)>c(HCO3—)>c(OH—)>c(H+)>c(CO32—),也有c(CO32—)
二、氯化鈉:
1、除雜:NaCl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不大,而KNO3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較大,利用二者的差異情況,進行分離。NaCl(KNO3):蒸發、結晶、過濾;KNO3(NaCl):降溫、結晶、過濾。
2、氯堿工業:電解飽和的食鹽水,以此為載體,考查電解原理的應用。題目的突破口為:一是濕潤的淀粉KI試紙變藍,判斷此極為電解池的陽極;二是在電解后的溶液滴入酚酞試液,溶液液變紅,判斷此極為電解池的陰極。
3、配制一定物質的量的濃度的溶液:因其是高中化學中的第一個定量實驗,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主要命題角度:一是計算所需的物質的質量;二是儀器的缺失與選擇;三是實驗誤差分析。
學好高中化學的經驗
一、了解化學學科性格真心對待新老朋友
化學是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對物質的結構和物質間轉變進行探究,并找出其規律的一門自然學科。它是自然學科,不是人文學科,它研究的對象是我們生活中常見或不常見的物質。所以化學是一門自然學科,實驗學科、生活氣息很濃的學科、實用性很強的一門學科。因而在化學的學習中,一定要加強課本知識與生活、社會實際的聯系。切忌將化學抽象化,像哲學一樣。
自然界中每一種物質都有其獨特的個性,在化學家或化學工作者的眼中,它們都是有生命有性格的。如果像人一生中能結交一大堆真正的朋友、認識一大堆人一樣,真正搞懂一種物質,了解一大類物質,你就可以成為化學專家了。因而學習化學,首先要在符號與實物形象之間建立順暢的聯系。如氯化鈉NaCl,有的人眼中僅是四個字母,兩個大寫兩個小寫。讀作“naiceiel”。但在優秀學生眼中這不是四個字母,而是一堆正六面體形的固體,它味咸、易溶、可電解......這就是兩種不同的化學觀。一種抽象化,一種實物化。誰能最終學好化學,是不難知道的`。
相對于物理:具體東西抽象化。如實物被當作一個質點、一束光被當成一條線......
相對于數學:則是實物抽象化、抽象的東西更抽象,還運用一系列公式進行概括。
因而對于化學,對絕大部分來說起點低、入門易。但如果不注意學科特點,將一系列物質學習過后,思想思維就會出現極大的混亂,不同物質的結構、性質糾纏不清,因而每考每敗,這就是化學學習中知易行難的原因。
二。培養形象立體思維方式提高研究化學的樂趣
學習每一種物質,就如同認識一個人,光記著其名字是不夠的。你必須和這個人有很長的相處時間,才能記住它們的音容相貌,理解它的性格與特點,知道它的優缺點與長短處。如果你是它的領導,你能知道它適合什么崗位,有多大本事,你才能對他們指揮自如,考試戰爭才能百戰百勝,所以化學學得好才能當領導。
對于每一個要學習的物質,盡量要看一看實物,體會它的顏色、狀態......對于學生實驗,要盡量動手,體會它性質的與眾不同之處,哪怕對于再尋常不過的物質如水也要能對其性質品頭論足。同時在化學分組實驗中體會實驗成功帶來的樂趣。
物質學多了,容易糊涂,特別是有些雙胞胎、三胞胎物質,也要能盡量分清它們的不同之處。因而我們學習化學,就不再是一堆英文字母。而必須是一系列形象,一幅幅生動的畫面,一個個生動的物質轉化。例如電解氯化鈉,就應該想到鈉離子得電子生成了閃閃發光的金屬鈉,氯離子失去電子成了黃綠色的氯氣瓢出來了,等等。
要經常在紙上,更重要的是在大腦中梳理所學過的一切。讓他們站好隊,分好類。每個物質都能給他們貼上一個標簽,寫上一句二句概括性的話。這樣化學的形象化有了,化學也就學活了。
三。建立良好自學習慣,培養獨立解題品質
高中化學不單是化學,高中所有學科的學習都要求自主先入。因為高中課程內容多、深度足,很多東西是需要用心去體會,而不能言傳。因而還指望像小學、初中一樣,老師手把手的教、老師一題一題的講解,學生盡管不懂,也能依樣畫符,似乎初中都很容易學懂。兩個學生中考成績如果都是80分。但這80分是通過不同的方法獲得的,一個80分貨真價實,是真正弄懂了知識的體現,而另一個80分則是通貨膨脹,沒有徹底弄懂知識,只是對知識的死記和對老師解題的機械模仿的話。進入高中后,成績自然分化的很厲害。
所以進入高中后,有自學習慣的要堅持,有自學能力的要發揮。沒有的則必須培養、必須挖掘,必須養成。做事情、想問題要超前,一段時間后大家都會了解老師的教學套路,教學方法。
預習就是預先學習,提前學習的意思。但很多同學預習是掃描式、像讀小說、看電影。一節內容5分鐘就搞定了。遇到稍微惱火的地方就跳過或放棄了,心想反正老師還要講。這其實不叫預習,就是一種掃描。沒有收效,沒動一點腦筋,這樣的學習,能力是絲毫得不到提高的。
預習就是要通過走在老師前面、想在老師前面、學在別人前面,要拿出一個架式,要拿出筆來,勾畫出重點;要拿出草稿本,進行演算,然后將課本習題認真做一做,檢驗自己的預習成果。
這樣別人是在上新課,對你而言則就是復習課了。下課后也不用花太多的時間去理解、消化課本。解題速度加快,騰出時間進行新的一輪復習與預習。有的同學一天到晚總是在被動吸收知識,被動應付作業。整天頭不洗,飯不吃,忙亂不堪,疲憊不堪,但考試下來,總是很不令人滿意。便卻給自己安慰說:我已盡力了,我就這個能力了,人家頭腦就是聰明啊,否法定了自己,長了別人的志氣,對自己也就失去了信心。
不少人聽新課聽得渾頭昏腦,飛機坐了一節又一節,最后才不得不翻書,從頭自學。為什么就不能超前一點,先自學后再聽課呢,這樣也不至于天天坐飛機。有人總是一廂熱情的認為:上課一邊聽,一邊看書,節約時間,效益超強,結果沒有幾個人能如愿。
要懂得反思與總結,要懂得調整思路、方法。總之一切皆要主動,要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而不被老師操控、推動,但要與老師的教學思路、進度保持一致,從而形成合力達到最大效率。
學習上要動自己的腦子、流自己的汗。不要搞任何人,也不要指望誰來督促你,逼迫你,我們要成為自己學習上的主人,不要成為學習的奴隸,更不要成為別人學習上的陪同者、旁觀者、聽眾或是看客。
要加強培養自己獨立解題的習慣,高考是獨立答卷而不是商量、合作考試的。很多人一遇到問題就開討論,無論有無必要都要問別人,似乎很是謙虛好學,實則是偷懶或是借機拉呱開小差。把自己的腦袋閑置起來,借別人腦袋解題,訓練聰明了別人的同時,卻頹廢弄笨了自己,真是得不償失啊。
有問題不問,不是好事,有問題就問,更不是好事。你要確認經過自己的努力后依然不能解決的才能問。哪兒不懂就問哪兒。別一張口:這個題我做不來;給我講一下這個題。
有的人,手里拿著英漢詞典問別人某個單詞怎么讀、怎么寫。或直接問周圍的同學:氫的原子量是多少。這已經不是問題,而是借題發揮了。
很多有經驗的老師從你提問的方式、問題的出發點,就能判斷出你的學習大致是一個什么程度,有什么發展潛力。
高中化學知識點總結6
有機物
1.常見的有機物有: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糖類、油脂、蛋白質等。
2.與氫氣加成的:苯環結構(1:3)、碳碳雙鍵、碳碳叁鍵 、醛基。酸、酯中的碳氧雙鍵不與氫氣加成。
3.能與NaOH反應的:—COOH、-X。
4.能與NaHCO3反應的:—COOH
5.能與Na反應的:—COOH、 —OH
6.能發生加聚反應的物質:烯烴、二烯烴、乙炔、苯乙烯、烯烴和二烯烴的衍生物。
7.能發生銀鏡反應的物質:凡是分子中有醛基(—CHO)的物質均能發生銀鏡反應。
(1)所有的醛(R—CHO);
(2)甲酸、甲酸鹽、甲酸某酯;
注:能和新制Cu(OH)2反應的——除以上物質外,還有酸性較強的酸(如甲酸、乙酸、丙酸、鹽酸、硫酸、*等),發生中和反應。
8.能與溴水反應而使溴水褪色或變色的物質
(1)無機
①-2價硫(H2S及硫化物);②+4價硫(SO2、H2SO3及亞硫酸鹽);
③+2價鐵:
6FeSO4+3Br2=2Fe2(SO4)3+2FeBr36FeCl2+3Br2=4FeCl3+2FeBr3變色2FeI2+3Br2=2FeBr3+2I2④Zn、Mg等單質如Mg+Br=MgBr(此外,其中亦有Mg與H+、Mg與HBrO的反應)⑥NaOH等強堿:Br2+2OH-=Br-+BrO-+H2O⑦AgNO3
(2)有機
①不飽和烴(烯烴、炔烴、二烯烴、苯乙烯等);
②不飽和烴的衍生物(烯醇、烯醛、油酸、油酸鹽、油酸某酯、油等)
③石油產品(裂化氣、裂解氣、裂化汽油等);
④苯酚及其同系物(因為能與溴水取代而生成三溴酚類沉淀)
⑤含醛基的化合物
9.最簡式相同的`有機物
①CH:C2H2和C6H6
②CH2:烯烴和環烷烴
③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
④CnH2nO:飽和一元醛(或飽和一元酮)與二倍于其碳原子數和飽和一元羧酸或酯;舉一例:乙醛(C2H4O)與丁酸及其異構體(C4H8O2)最簡式相同的有機物,不論以何種比例混合,只要混和物總質量一定,完全燃燒生成的CO2、H2O及耗O2的量是不變的。恒等于單一成分該質量時產生的CO2、H2O和耗O2量。
10.n+1個碳原子的一元醇與n個碳原子的一元酸相對分子量相同。
高中化學知識點總結7
1.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質有:
(1)含有碳碳雙鍵和碳碳叁鍵的烴和烴的衍生物(加成)
(2)苯酚等酚類物質(取代)
(3)含醛基物質(氧化)
(4)堿性物質(如NaOH、Na2CO3)(氧化還原――歧化反應)
(5)較強的無機還原劑(如SO2、KI、FeSO4等)(氧化)
(6)有機溶劑(如苯和苯的同系物、四氯甲烷、汽油、已烷等,屬于萃取,使水層褪色而有機層呈橙紅色。)
2.密度比水大的液體有機物有:
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3.密度比水小的'液體有機物有:
烴、大多數酯、一氯烷烴。
4.能發生水解反應的物質有
鹵代烴、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質(肽)、鹽。
10.不溶于水的有機物有:
烴、鹵代烴、酯、淀粉、纖維素
5.常溫下為氣體的有機物有:
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數小于或等于4的烴(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6.濃硫酸、加熱條件下發生的反應有: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脫水反應、酯化反應、纖維素的水解
高中化學知識點總結8
一、有機代表物質的物理性質
1. 狀態
固態:飽和高級脂肪酸、脂肪、TNT、萘、苯酚、葡萄糖、果糖、麥芽糖、淀粉、
纖維素、醋(16.6℃以下)
氣態:C4以下的烷烴、烯烴、炔烴、甲醛、一氯甲烷
液態:油 狀:硝基苯、溴乙烷、乙酸乙酯、油酸
粘稠狀:石油、乙二醇、丙三醇
2. 氣味
無味:甲烷、乙炔(常因混有PH3、H2S和AsH3而帶有臭味))
稍有氣味:乙烯特殊氣味:苯及苯的同系物、萘、石油、苯酚 刺激性:甲醛、甲酸、乙酸、乙醛
甜味:乙二醇(甘醇)、丙三醇(甘油)、蔗糖、葡萄糖
香味:乙醇、低級酯 苦杏仁味:硝基苯
3. 顏色
白色:葡萄糖、多糖 淡黃色:TNT、不純的硝基苯 黑色或深棕色:石油
4. 密度
比水輕的:苯及苯的同系物、一氯代烴、乙醇、低級酯、汽油
比水重的:硝基苯、溴苯、乙二醇、丙三醇、CCl4、氯仿、溴代烴、碘代烴
5. 揮發性:乙醇、乙醛、乙酸
6. 升華性:萘、蒽
7. 水溶性: 不溶:高級脂肪酸、酯、硝基苯、溴苯、烷烴、烯烴、炔烴、苯及苯的同系物、萘、蒽、石油、鹵代烴、TNT、氯仿、CCl4 能溶:苯酚(0℃時是微溶)微溶:乙炔、苯甲酸 易溶:甲醛、乙酸、乙二醇、苯磺酸與水混溶:乙醇、苯酚(65℃以上)、乙醛、甲酸、丙三醇
二、有機物之間的類別異構關系
1. 分子組成符合CnH2n(n≥3)的類別異構體:烯烴和環烷烴
2. 分子組成符合CnH2n-2(n≥4)的類別異構體:炔烴和二烯烴
3. 分子組成符合CnH2n+2O(n≥3)的類別異構體:飽和一元醇和飽和醚
4. 分子組成符合CnH2nO(n≥3)的類別異構體:飽和一元醛和飽和一元酮
5. 分子組成符合CnH2nO2(n≥2)的類別異構體:飽和一元羧酸和飽和一元酯
6. 分子組成符合CnH2n-6O(n≥7)的類別異構體:苯酚的同系物、芳香醇及芳香醚
如n=7,有以下五種:鄰甲苯酚、間甲苯酚、對甲苯酚、苯甲醇、苯甲醚
7. 分子組成符合CnH2n+2O2N(n≥2)的類別異構體:氨基酸和硝基化合物
三、能發生取代反應的物質
1. 烷烴與鹵素單質:鹵素單質蒸汽(如不能為溴水)。條件:光照
2. 苯及苯的同系物與(1)鹵素單質(不能為水溶液):條件:Fe作催化劑
(2)硝化:濃硝酸、50℃—60℃水浴 (3)磺化:濃硫酸,70℃—80℃水浴
3. 鹵代烴的水解: NaOH的水溶液4. 醇與氫鹵酸的反應:新制氫鹵酸
5. 乙醇與濃硫酸在140℃時的脫水反應 7. 酸與醇的酯化反應:濃硫酸、加熱
8. 酯類的水解:無機酸或堿催化9. 酚與 1)濃溴水2)濃硝酸
四、能發生加成反應的物質
1. 烯烴、炔烴、二烯烴、苯乙烯的加成:H2、鹵化氫、水、鹵素單質
2.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加成: H2、Cl2
3. 不飽和烴的衍生物的加成:(包括鹵代烯烴、鹵代炔烴、烯醇、烯醛、烯酸、
烯酸酯、烯酸鹽等)
4. 含醛基的化合物(包括葡萄糖)的加成: HCN、H2等
5. 酮類、油酸、油酸鹽、油酸某酯、油(不飽和高級脂肪酸甘油酯)等物質的加成:H2
注意:凡是有機物與H2的加成反應條件均為:催化劑(Ni)、加熱
五、六種方法得乙醇(醇)
1. 乙醛(醛)還原法:
2. 鹵代烴水解法:
3. 某酸乙(某)酯水解法:
4. 乙醇鈉水解法:
5. 乙烯水化法:
6. 葡萄糖發酵法:
六、能發生銀鏡反應的物質(含-CHO)
1. 所有的醛(RCHO) 2. 甲酸、甲酸鹽、甲酸某酯
3. 葡萄糖、麥芽糖、葡萄糖酯、 (果糖)
能和新制Cu(OH)2反應的除以上物質外,還與酸性較強的酸(如甲酸、乙酸、丙酸、鹽酸、硫酸等)發生中和反應。
七、分子中引入羥基的有機反應類型
1. 取代(水解)反應:鹵代烴、酯、酚鈉、醇鈉、羧酸鈉
2. 加成反應:烯烴水化、醛+ H2 3. 氧化:醛氧化4. 還原:醛+ H2
八、能跟鈉反應放出H2的物質
(一)、 有機物
1. 醇(也可和K、Mg、Al反應))2. 有機羧酸 3. 酚(苯酚及苯酚的同系物) 4. 苯磺酸 5. 苦味酸(2,4,6-三硝基苯酚) 6. 葡萄糖(熔融) 7. 氨基酸
(二)、無機物
1. 水及水溶液2. 無機酸(弱氧化性酸) 3. NaHSO4
九、能與溴水反應而使溴水褪色或變色的物質
(一)、有機物
1. 不飽和烴(烯烴、炔烴、二烯烴、苯乙烯、苯乙炔),不飽和烴的衍生物(包
括鹵代烯、烯醇、烯醛、烯酸、烯酯、油酸、油酸鹽、油酸某酯、油等)。即含有碳碳雙鍵或碳碳叁鍵的有機物。
2. 石油產品(裂化氣、裂解氣、裂化汽油等)
3. 苯酚及其同系物(因為能和溴水取代而生成三溴酚類沉淀)
4. 含醛基的化合物 (醛基被氧化)5. 天然橡膠(聚異戊二烯)
(二)、無機物
1.S(-2):硫化氫及硫化物2. S(+4):SO2、H2SO3及亞硫酸鹽
3. Fe2+ 例: 6FeSO4 + 3Br2 = 2Fe2(SO4)3 + 2FeBr2
6FeCl2 + 3Br2 = 4FeCl3 + 2FeBr32FeI2 + 3Br2 = 2FeBr3 + 2I2
4. Zn、Mg、Fe等單質如 Mg + Br2 = MgBr2
(此外,其中亦有Mg與H+、Mg與HBrO的反應)
5. I-:氫碘酸及碘化物 變色
6. NaOH等強堿:因為Br2 +H2O = HBr + HBrO 加入NaOH后 平衡向右移動
7. Na2CO3等鹽:因為 Br2 +H2O = HBr + HBrO
2HBr + Na2CO3 = 2NaBr + CO2 + H2OHBrO + Na2CO3 = NaBrO + NaHCO3
8. AgNO3
十、能萃取溴而使溴水褪色的物質
上層變無色的(ρ>1):鹵代烴(CCl4、氯仿、溴苯等)、CS2等
下層變無色的(ρ<1):低級酯、液態飽和烴(如己烷等)、苯及苯的同系物、汽油
十一、最簡式相同的有機物
1. CH:C2H2、C6H6和C8H8(苯乙烯或環辛四烯)2. CH2:烯烴和環烷烴
3. CH2O: 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
4. CnH2nO:飽和一元醛(或飽和一元酮)與二倍于其碳原子數的'飽和一元 羧酸或酯. 例: 乙醛(C2H4O)與丁酸及異構體(C4H8O2)
5. 炔烴(或二烯烴)與三倍于其碳原子數的苯及苯的同系物
例: 丙炔(C3H4)與丙苯(C9H12)
十二、有毒的物質
(一)、 毒氣
F2、Cl2、HF、H2S、SO2、CO、NO、NO2等,其中CO和NO使人中毒的原因相同,均是與血紅蛋白迅速結合而喪失輸送氧的能力.
(二)、毒物
液溴、白磷、偏磷酸(HPO3)、水銀、亞硝酸鹽、除BaSO4外的大多數鋇鹽、氰化物(如KCN)、重金屬鹽(如銅鹽、鉛鹽、汞鹽、銀鹽等)、苯酚、硝基苯、六六六(六氯環己烷)、甲醇、砒霜等
十三、能爆炸的物質
1. 黑火藥成分有:一硫、二硝(KNO3)三木炭 2. NH4NO3 3. 火棉
4. 紅磷與KClO3 5. TNT(雷汞作引爆劑) 6. 油7. 氮化銀
此外,某些混合氣點燃或光照也會爆炸,其中應掌握:H2和O2 、 “點爆”的 CO和O2、 “光爆”的H2和Cl2、CH4和O2 、CH4和Cl2 、C2H2和O2。 無需點燃或光照,一經混合即會爆炸,所謂“混爆”的是H2和F2。
另外,工廠與實驗室中,面粉、鎂粉等散布于空氣中,也是危險源。
十四、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的物質
(一)、有機物
1. 不飽和烴(烯烴、炔烴、二烯烴、苯乙烯等) 2. 苯的同系物
3. 不飽和烴的衍生物(包括鹵代烯、烯醇、烯醛、烯酸、烯酯、油酸、油酸鹽、油酸酯等)
4. 含醛基的有機物(醛、甲酸、甲酸鹽、甲酸某酯等)
5. 還原性糖(葡萄糖、麥芽糖) 6. 酚類
7. 石油產品(裂解氣、裂化氣、裂化汽油等) 8. 煤產品(煤焦油)
9. 天然橡膠(聚異戊二烯)
(二)、無機物
1. 氫鹵酸及鹵化物(氫溴酸、氫碘酸、濃鹽酸、溴化物、碘化物)
2. 亞鐵鹽及氫氧化亞鐵 3. S(-2)的化合物:硫化氫、氫硫酸及硫化物
4. S(-4)的化合物:SO2、H2SO3及亞硫酸鹽 5. 雙氧水(H2O2)
十五、既能發生氧化反應,又能發生還原反應的物質
(一)、有機物
1. 含醛基的化合物:所有醛,甲酸、甲酸鹽、甲酸酯, 葡萄糖.
2. 不飽和烴:烯烴、炔烴、二烯烴、苯乙烯
3. 不飽和烴的衍生物:包括鹵代烯、鹵代炔烴、烯醇、烯醛、烯酸、烯酸鹽、
烯酸酯、油酸、油酸鹽、油酸酯、油.
(二)、無機物
1. 含中間價態元素的物質:① S(+4):SO2、H2SO3及亞硫酸鹽
② Fe2+ 亞鐵鹽③ N:(+4)NONO2
2. N2、S、Cl2等非金屬單質. 3. HCl、H2O2等
十六、檢驗淀粉水解的程度
1.“未水解”加新制Cu(OH)2煮沸,若無紅色沉淀,則可證明。
2.“完全水解”加碘水,不顯藍色。
3.“部分水解”取溶液再加新制Cu(OH)2煮沸,有紅色沉淀,另取溶液加碘水,顯藍色。
十七、能使蛋白質發生凝結而變性的物質
1. 加熱2. 紫外線3. 酸、堿 4. 重金屬鹽(如Cu2+、Pb2+、Hg2+、Ag+ 等)
5. 部分有機物(如苯酚、乙醇、甲醛等)。
十八、關于纖維素和酯類的總結
(一)、以下物質屬于“纖維素”
1. 粘膠纖維 2.紙3.人造絲 4.人造棉 5.玻璃紙 6.無灰濾紙 7. 脫脂棉
(二)、以下物質屬于“酯”
1. 硝酸纖維 2. 油 3. 膠棉 4. 珂珞酊5. 無煙火藥 6. 火棉
易錯:TNT、酚醛樹脂、賽璐珞既不是“纖維素”,也不是“酯”。
十九、既能和強酸溶液反應,又能和強堿溶液反應的物質
1. 有機物:蛋白質、氨基酸
2. 無機物:兩性元素的單質 Al、(Zn) 兩性氧化物 Al2O3、(ZnO)
兩性氫氧化物 Al(OH)3、Zn(OH)2弱酸的酸式鹽 NaHCO3、NaH2PO4、NaHS 弱酸的銨鹽 (NH4)2CO3、 NH4HCO3、(NH4)2SO3、(NH4)2S 等
屬于“兩性物質”的是:Al2O3、ZnO、Al(OH)3、Zn(OH)2、氨基酸、蛋白質 屬于“表現兩性的物質”是: Al、Zn、弱酸的酸式鹽、弱酸的銨鹽
二十、有機實驗問題
(一)、甲烷的制取和性質
1. 反應方程式:
2. 為什么必須用無水醋酸鈉?
若有水,電解質CH3COONa和NaOH將電離,使鍵的斷裂位置發生改變而不
生成CH4。
3. 必須用堿石灰而不能用純NaOH固體,這是為何?堿石灰中的CaO的作用如何?
高溫時,NaOH固體腐蝕玻璃;CaO作用:1)能稀釋反應混合物的濃度,減少NaOH跟試管的接觸,防止腐蝕玻璃。 2)CaO能吸水,保持NaOH的干燥。
4. 制取甲烷采取哪套裝置?反應裝置中,大試管略微向下傾斜的原因何在?此裝置還可以制取哪些氣體?
采用加熱略微向下傾斜的大試管的裝置,原因是便于固體藥品的鋪開,同時防止產生的濕水倒流而使試管炸裂。還可制取O2、NH3等。
5. 點燃甲烷時的火焰為何會略帶黃色?點燃純凈的甲烷呈什么色?
1)玻璃中鈉元素的影響;反應中副產物丙酮蒸汽燃燒使火焰略帶黃色。
2)點燃純凈的甲烷火焰呈淡藍色。
(二)、乙烯的制取和性質
1. 化學方程式:
2. 制取乙烯采用哪套裝置?此裝置還可以制備哪些氣體?
分液漏斗、圓底燒瓶(加熱)一套裝置;此裝置還可以制Cl2、HCl、SO2等.
3. 預先向燒瓶中加幾片碎玻璃片(碎瓷片),是何目的?
防止暴沸(防止混合液在受熱時劇烈跳動)
4. 乙醇和濃硫酸混合,有時得不到乙烯,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這主要是因為未使溫度迅速升高到170℃所致,因為在140℃乙醇將發生分子間脫水得乙醚,方程式:
5. 溫度計的水銀球位置和作用如何?
混合液液面下,用于測混合液的溫度(控制溫度)。
6. 濃H2SO4的作用?催化劑、脫水劑。
7. 反應后期,反應液有時會變黑,且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產生,為何?
濃硫酸將乙醇炭化和氧化了,產生的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是SO2。
(三)、乙炔的制取和性質
1. 反應方程式:
2. 此實驗能否用啟普發生器,為何?
不能, 因為 1)CaC2吸水性強,與水反應劇烈,若用啟普發生器,不易控制它與水的反應; 2)反應放熱,而啟普發生器是不能承受熱量的;3)反應生成的Ca(OH)2 微溶于水,會堵塞球形漏斗的下端口。
3. 能否用長頸漏斗?不能。用它不易控制CaC2與水的反應。
4. 用飽和食鹽水代替水,這是為何?
用以得到平穩的乙炔氣流(食鹽與CaC2不反應)
5. 簡易裝置中在試管口附近放一團棉花,其作用如何?
高中化學知識點總結9
一、概念判斷:
1、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有電子的轉移(得失)
2、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有化合價的升降(判斷是否氧化還原反應)
3、氧化劑具有氧化性(得電子的能力),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得電子,發生還原反應,被還原,生成還原產物。
4、還原劑具有還原性(失電子的能力),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失電子,發生氧化反應,被氧化,生成氧化產物。
5、氧化劑的氧化性強弱與得電子的難易有關,與得電子的多少無關。
6、還原劑的還原性強弱與失電子的難易有關,與失電子的多少無關。
7、元素由化合態變游離態,可能被氧化(由陽離子變單質),
也可能被還原(由陰離子變單質)。
8、元素價態有氧化性,但不一定有強氧化性;元素態有還原性,但不一定有強還原性;陽離子不一定只有氧化性(不一定是價態,,如:Fe2+),陰離子不一定只有還原性(不一定是態,如:SO32-)。
9、常見的氧化劑和還原劑:
10、氧化還原反應與四大反應類型的關系:
【同步練習題】
1.Cl2是紡織工業常用的漂白劑,Na2S2O3可作為漂白布匹后的“脫氯劑”。S2O32-和Cl2反應的產物之一為SO42-。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該反應中還原劑是S2O32-
B.H2O參與該反應,且作氧化劑
C.根據該反應可判斷氧化性:Cl2>SO42-
D.上述反應中,每生成lmolSO42-,可脫去2molCl2
答案:B
點撥:該反應方程式為:S2O32-+4Cl2+5H2O===2SO42-+8Cl-+10H+,該反應中氧化劑是Cl2,還原劑是S2O32-,H2O參與反應,但既不是氧化劑也不是還原劑,故選B。
2.(20xx?河南開封高三一模)分析如下殘缺的反應:
RO3-+________+6H+===3R2↑+3H2O。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R一定是周期表中的第ⅤA族元素
B.R的原子半徑在同周期元素原子中最小
C.上式中缺項所填物質在反應中作氧化劑
D.RO3-中的R元素在所有的'反應中只能被還原
答案:B
點撥:RO3-中R為+5價,周期表中ⅤA、ⅦA元素均可形成RO3-離子,A錯誤;據元素守恒,反應中只有R、H、O三種元素,則缺項一定為R-,且配平方程式為RO3-+5R-+6H+===3R2↑+3H2O,據此可得R為ⅦA元素,B正確;R-中R處于態,只能作還原劑,C錯誤;RO3-中R元素處于中間價態,在反應中既可被氧化又可被還原,D項錯。
3.已知KH和H2O反應生成H2和KOH,反應中1molKH()
A.失去1mol電子B.得到1mol電子
C.失去2mol電子D.沒有電子得失
答案:A
點撥:KH中H為-1價,KH+H2O===KOH+H2↑
置換反應一定是氧化還原反應;復分解反應一定不是氧化還原反應;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中有一部分是氧化還原反應。
例、在H+、Fe2+、Fe3+、S2-、S中,只有氧化性的是________________,只有還原性的是________________,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的是___________。
二、氧化還原反應的表示:(用雙、單線橋表示氧化還原反應的電子轉移情況)
1、雙線橋:“誰”變“誰”(還原劑變成氧化產物,氧化劑變成還原產物)
例:
2、單線橋:“誰”給“誰”(還原劑將電子轉移給氧化劑)
例:
三、氧化還原反應的分析
1、氧化還原反應的類型:
(1)置換反應(一定是氧化還原反應)
2CuO+C=2Cu+CO2SiO2+2C=Si+2CO
2Mg+CO2=2MgO+C2Al+Fe2O3=2Fe+Al2O3
2Na+2H2O=2NaOH+H2↑2Al+6H+=2Al3++3H2↑
2Br-+Cl2=Br2+2Cl–Fe+Cu2+=Fe2++Cu
(2)化合反應(一部分是氧化還原反應)
2CO+O2=2CO23Mg+N2=Mg3N2
2SO2+O2=2SO32FeCl2+Cl2=2FeCl3
(3)分解反應(一部分是氧化還原反應)
4HNO3(濃)=4NO2↑+O2↑+2H2O2HClO=2HCl+O2↑
2KClO3=2KCl+3O2↑
(4)部分氧化還原反應:
MnO2+4HCl(濃)=MnCl2+Cl2↑+2H2O
Cu+4HNO3(濃)=Cu(NO3)2+2NO2↑+2H2O
3Cu+8HNO3=3Cu(NO3)2+2NO↑+4H2O
Cu+2H2SO4(濃)=CuSO4+SO2↑+2H2O
(5)自身氧化還原反應:(歧化反應)
Cl2+H2O=HCl+HClO3S+6OH-=2S2-+SO32-+3H2O
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
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
(6)同種元素不同價態之間的氧化還原反應(歸中反應)
2H2S+SO2=3S+3H2O
5Cl–+ClO3-+6H+=3Cl2↑+3H2O
(7)氧化劑、還原劑、氧化產物、還原產物不止一種的氧化還原反應:
2KNO3+S+3C=K2S+N2↑+3CO2↑
2KMnO4=K2MnO4+MnO2+O2↑
2、氧化還原反應分析:
(1)找四物:氧化劑、還原劑、氧化產物、還原產物
(2)分析四物中亮的關系:特別是歧化反應、歸中反應、部分氧化還原反應
(3)電子轉移的量與反應物或產物的關系
例:根據反應:8NH3+3Cl2==6NH4Cl+N2,回答下列問題:
(1)氧化劑是_______,還原劑是______,氧化劑與還原劑的物質的量比是____________;
(2)當有68gNH3參加反應時,被氧化物質的質量是____________g,生成的還原產物的物質的量是____________mol。
高中化學知識點總結10
生成氧氣的反應小結
(1)氯酸鉀熱分解(二氧化錳催化)
(2)高錳酸鉀熱分解
(3)過氧化氫分解(二氧化錳催化)
(4)電解水
(5)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
(6)濃硝酸分解
(7)次氯酸分解(光)
(8)氟與水置換反應
(9)過氧化鈉與水反應
(10)光合作用 以上1~3適合實驗室制取氧氣,但一般所謂“實驗室制取氧氣”是指1、2兩 種方法。工業用氧氣主要來自分離液態空氣。
生成氫氣反應小結
(1) 鋅、鎂、鐵等金屬與非氧化性酸反應
(2)鋁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
(3)硅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
(4)鈉、鎂、鐵等金屬在一定的溫度下與水反應
(5)鈉(鉀、鎂、鋁)與醇類反應
(6)苯酚與鈉反應
(7)焦碳與水高溫反應
(8)一氧化碳與水催化反應
(9)碘化氫熱分解
(10)硫化氫熱分解
(11)電解水
(12)甲烷高溫分解
其中(1)、(2)適用于實驗室等少量氫氣的制取;(7)、(8)、(12)可用于工業制氫;(11)可能是未來清潔能源的來源。
氯氣的反應小結
(1) 氯氣與大多數金屬反應。(與鐵、銅等變價金屬反應時,生成高價氯化物)
(2) 氯氣與磷反應 3Cl2+2P==2PCl3 PCl3+Cl2==PCl5 (白色煙霧;哪種生成物制敵百蟲?)
(3) 氯氣與氫氣反應(純凈氫氣在氯氣中燃燒;混合氣爆炸;鹵素的活潑程度比較)
(4) 氯氣與水反應(跟其它鹵素比較:氟的特殊性;溴,碘與水反應的程度)
(5) 氯氣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殘余氯氣)
(6) 氯氣與氫氧化鈣反應
(7) 氯氣與溴化鈉溶液反應
(8) 氯氣與碘化鉀溶液反應(鹵素相互置換的規律如何?氟置換其它鹵素有何特殊?)
(9) 氯氣與甲烷取代反應(條件?)
(10) 氯氣與乙烯的反應(反應類別?)(乙烯通入溴水使溴水褪色)
(11) 氯氣與苯的取代反應(條件?)
(12) 氯氣與氯化亞鐵溶液反應
(13) 氯氣與硫化氫溶液反應(現象?)
(14) 氯氣與二氧化硫溶液反應(溶液酸性變化?漂白作用的`變化?)
(15) 氯氣的檢驗方法———淀粉碘化鉀試紙(單質碘的檢驗方法如何?)
氯化氫、鹽酸、鹵化物小結
(1) 濃鹽酸被二氧化錳氧化(實驗室制氯氣)
(2) 氯化鈉與濃硫酸反應(用于實驗室制氯化氫;溫度的影響;溴化氫及碘化氫制取的不同點)
(3) 鹽酸、氯化鈉等分別與硝酸銀溶液的反應(鹽酸及氯化物溶液的檢驗;溴化物、碘化物的檢驗)
(4) 鹽酸與堿反應
(5) 鹽酸與堿性氧化物反應
(6) 鹽酸與鋅等活潑金屬反應
(7) 鹽酸與弱酸鹽如碳酸鈉、硫化亞鐵反應
(8) 鹽酸與苯酚鈉溶液反應
(9) 稀鹽酸與漂白反應
(10) 氯化氫與乙烯加成反應
(11) 氯化氫與乙炔加成反應(制聚氯乙烯)
(12) 濃鹽酸與乙醇取代反應
(13) 漂白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
(14) HF,HCl,HBr,HI酸性的比較
(15) HF對玻璃的特殊作用,如何保存氫氟酸?
(16) 溴化銀的感光性
(17) 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質有哪些?
(18) 氟化鈉在農業上有何用途?
氯水性質的多重性
1。 氯水的多重性質
(1)Cl2的強氧化性
(2)次氯酸的強氧化性
(3)次氯酸的不穩定性
(4)鹽酸的酸性,次氯酸的酸性
2。 氯水反應時反應物的處理。
(1) 作氧化劑時,如果Cl2能發生反應則主要是Cl2反應,氯氣不能發生的反應則認為是次氯酸的作用。
(A)氯水與碘化鉀、溴化鈉、硫化鈉等溶液反應是Cl2反應
(B)氯水與氯化亞鐵反應是Cl2的反應
(C)氯水與SO2溶液反應是Cl2的作用
(D)氯水的漂白作用是次氯酸的作用。
(2) 氯水中加AgNO3是鹽酸的作用(即Cl—)的作用。
(3) 氯水與強堿(足量)反應時,鹽酸和次氯酸共同作用生成氯化物和次氯酸鹽
高中化學知識點總結11
1、金屬活動順序表口訣
(初中)鉀鈣鈉鎂鋁、鋅鐵錫鉛氫、銅汞銀鉑金。
(高中)鉀鈣鈉鎂鋁錳鋅、鉻鐵鎳、錫鉛氫;銅汞銀鉑金。
2、鹽類水解規律口訣
無“弱”不水解,誰“弱”誰水解;
愈“弱”愈水解,都“弱”雙水解;
誰“強”顯誰性,雙“弱”由K定。
3、鹽類溶解性表規律口訣
鉀、鈉銨鹽都可溶,硝鹽遇水影無蹤;
硫(酸)鹽不溶鉛和鋇,氯(化)物不溶銀、亞汞。
4、化學反應基本類型口訣
化合多變一(A+BC),分解正相逆(AB+C),
復分兩交換(AB+CDCB+AD),置換換單質(A+BCAC+B)。
5、短周期元素化合價與原子序數的關系口訣
價奇序奇,價偶序偶。
6、化學計算
化學式子要配平,必須純量代方程,單位上下要統一,左右倍數要相等。
質量單位若用克,標況氣體對應升,遇到兩個已知量,應照不足來進行。
高中化學知識點總結12
第1章、化學反應與能量轉化
化學反應的實質是反應物化學鍵的斷裂和生成物化學鍵的形成,化學反應過程中伴隨著能量的釋放或吸收。
一、化學反應的熱效應
1、化學反應的反應熱
(1)反應熱的概念:
當化學反應在一定的溫度下進行時,反應所釋放或吸收的熱量稱為該反應在此溫度下的熱效應,簡稱反應熱。用符號Q表示。
(2)反應熱與吸熱反應、放熱反應的關系。
Q>0時,反應為吸熱反應;Q<0時,反應為放熱反應。
(3)反應熱的測定
測定反應熱的儀器為量熱計,可測出反應前后溶液溫度的變化,根據體系的熱容可計算出反應熱,計算公式如下:
Q=-C(T2-T1)
式中C表示體系的熱容,T1、T2分別表示反應前和反應后體系的溫度。實驗室經常測定中和反應的反應熱。
2、化學反應的焓變
(1)反應焓變
物質所具有的能量是物質固有的性質,可以用稱為“焓”的物理量來描述,符號為H,單位為kJ·mol—1。
反應產物的總焓與反應物的總焓之差稱為反應焓變,用ΔH表示。
(2)反應焓變ΔH與反應熱Q的關系。
對于等壓條件下進行的化學反應,若反應中物質的能量變化全部轉化為熱能,則該反應的反應熱等于反應焓變,其數學表達式為:Qp=ΔH=H(反應產物)-H(反應物)。
(3)反應焓變與吸熱反應,放熱反應的關系:
ΔH>0,反應吸收能量,為吸熱反應。
ΔH<0,反應釋放能量,為放熱反應。
(4)反應焓變與熱化學方程式:
把一個化學反應中物質的變化和反應焓變同時表示出來的化學方程式稱為熱化學方程式,如:H2(g)+O2(g)=H2O(l);ΔH(298K)=-285。8kJ·mol-1
書寫熱化學方程式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化學式后面要注明物質的聚集狀態:固態(s)、液態(l)、氣態(g)、溶液(aq)。
②化學方程式后面寫上反應焓變ΔH,ΔH的單位是J·mol-1或kJ·mol-1,且ΔH后注明反應溫度。
③熱化學方程式中物質的系數加倍,ΔH的數值也相應加倍。
3、反應焓變的計算
(1)蓋斯定律
對于一個化學反應,無論是一步完成,還是分幾步完成,其反應焓變一樣,這一規律稱為蓋斯定律。
(2)利用蓋斯定律進行反應焓變的計算。
常見題型是給出幾個熱化學方程式,合并出題目所求的熱化學方程式,根據蓋斯定律可知,該方程式的ΔH為上述各熱化學方程式的ΔH的代數和。
(3)根據標準摩爾生成焓,ΔfHmθ計算反應焓變ΔH。
對任意反應:aA+bB=cC+dD
ΔH=[cΔfHmθ(C)+dΔfHmθ(D)]-[aΔfHmθ(A)+bΔfHmθ(B)]
二、電能轉化為化學能——電解
1、電解的原理
(1)電解的概念:
在直流電作用下,電解質在兩上電極上分別發生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的過程叫做電解。電能轉化為化學能的裝置叫做電解池。
(2)電極反應:以電解熔融的NaCl為例:
陽極:與電源正極相連的電極稱為陽極,陽極發生氧化反應:2Cl-→Cl2↑+2e-。
陰極:與電源負極相連的電極稱為陰極,陰極發生還原反應:Na++e-→Na。
總方程式:2NaCl(熔)2Na+Cl2↑
2、電解原理的應用
(1)電解食鹽水制備燒堿、氯氣和氫氣。
陽極:2Cl-→Cl2+2e-
陰極:2H++e-→H2↑
總反應:2NaCl+2H2O2NaOH+H2↑+Cl2↑
(2)銅的電解精煉。
粗銅(含Zn、Ni、Fe、Ag、Au、Pt)為陽極,精銅為陰極,CuSO4溶液為電解質溶液。
陽極反應:Cu→Cu2++2e-,還發生幾個副反應
Zn→Zn2++2e-;Ni→Ni2++2e-
Fe→Fe2++2e-
Au、Ag、Pt等不反應,沉積在電解池底部形成陽極泥。
陰極反應:Cu2++2e-→Cu
(3)電鍍:以鐵表面鍍銅為例
待鍍金屬Fe為陰極,鍍層金屬Cu為陽極,CuSO4溶液為電解質溶液。
陽極反應:Cu→Cu2++2e-
陰極反應:Cu2++2e-→Cu
三、化學能轉化為電能——電池
1、原電池的工作原理
(1)原電池的概念:
把化學能轉變為電能的裝置稱為原電池。
(2)Cu-Zn原電池的工作原理:
如圖為Cu-Zn原電池,其中Zn為負極,Cu為正極,構成閉合回路后的現象是:Zn片逐漸溶解,Cu片上有氣泡產生,電流計指針發生偏轉。該原電池反應原理為:Zn失電子,負極反應為:Zn→Zn2++2e-;Cu得電子,正極反應為:2H++2e-→H2。電子定向移動形成電流。總反應為:Zn+CuSO4=ZnSO4+Cu。
(3)原電池的電能
若兩種金屬做電極,活潑金屬為負極,不活潑金屬為正極;若一種金屬和一種非金屬做電極,金屬為負極,非金屬為正極。
2、化學電源
(1)鋅錳干電池
負極反應:Zn→Zn2++2e-;
正極反應:2NH4++2e-→2NH3+H2;
(2)鉛蓄電池
負極反應:Pb+SO42-PbSO4+2e-
正極反應:PbO2+4H++SO42-+2e-PbSO4+2H2O
放電時總反應:Pb+PbO2+2H2SO4=2PbSO4+2H2O。
充電時總反應:2PbSO4+2H2O=Pb+PbO2+2H2SO4。
(3)氫氧燃料電池
負極反應:2H2+4OH-→4H2O+4e-
正極反應:O2+2H2O+4e-→4OH-
電池總反應:2H2+O2=2H2O
3、金屬的腐蝕與防護
(1)金屬腐蝕
金屬表面與周圍物質發生化學反應或因電化學作用而遭到破壞的過程稱為金屬腐蝕。
(2)金屬腐蝕的電化學原理。
生鐵中含有碳,遇有雨水可形成原電池,鐵為負極,電極反應為:Fe→Fe2++2e-。水膜中溶解的氧氣被還原,正極反應為:O2+2H2O+4e-→4OH-,該腐蝕為“吸氧腐蝕”,總反應為:2Fe+O2+2H2O=2Fe(OH)2,Fe(OH)2又立即被氧化:4Fe(OH)2+2H2O+O2=4Fe(OH)3,Fe(OH)3分解轉化為鐵銹。若水膜在酸度較高的環境下,正極反應為:2H++2e-→H2↑,該腐蝕稱為“析氫腐蝕”。
(3)金屬的防護
金屬處于干燥的環境下,或在金屬表面刷油漆、陶瓷、瀝青、塑料及電鍍一層耐腐蝕性強的金屬防護層,破壞原電池形成的條件。從而達到對金屬的防護;也可以利用原電池原理,采用犧牲陽極保護法。也可以利用電解原理,采用外加電流陰極保護法。
第2章、化學反應的方向、限度與速率(1、2節)
原電池的反應都是自發進行的反應,電解池的反應很多不是自發進行的,如何判定反應是否自發進行呢?
一、化學反應的方向
1、反應焓變與反應方向
放熱反應多數能自發進行,即ΔH<0的反應大多能自發進行。有些吸熱反應也能自發進行。如NH4HCO3與CH3COOH的反應。有些吸熱反應室溫下不能進行,但在較高溫度下能自發進行,如CaCO3高溫下分解生成CaO、CO2。 2、反應熵變與反應方向
熵是描述體系混亂度的概念,熵值越大,體系混亂度越大。反應的熵變ΔS為反應產物總熵與反應物總熵之差。產生氣體的反應為熵增加反應,熵增加有利于反應的自發進行。
3、焓變與熵變對反應方向的共同影響
ΔH-TΔS<0反應能自發進行。
ΔH-TΔS=0反應達到平衡狀態。
ΔH-TΔS>0反應不能自發進行。
在溫度、壓強一定的條件下,自發反應總是向ΔH-TΔS<0的方向進行,直至平衡狀態。
二、化學反應的限度
1、化學平衡常數
(1)對達到平衡的可逆反應,生成物濃度的系數次方的乘積與反應物濃度的系數次方的乘積之比為一常數,該常數稱為化學平衡常數,用符號K表示。
(2)平衡常數K的大小反映了化學反應可能進行的程度(即反應限度),平衡常數越大,說明反應可以進行得越完全。
(3)平衡常數表達式與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方式有關。對于給定的可逆反應,正逆反應的平衡常數互為倒數。
(4)借助平衡常數,可以判斷反應是否到平衡狀態:當反應的濃度商Qc與平衡常數Kc相等時,說明反應達到平衡狀態。
2、反應的平衡轉化率
(1)平衡轉化率是用轉化的反應物的濃度與該反應物初始濃度的比值來表示。如反應物A的平衡轉化率的表達式為:
α(A)=
(2)平衡正向移動不一定使反應物的.平衡轉化率提高。提高一種反應物的濃度,可使另一反應物的平衡轉化率提高。
(3)平衡常數與反應物的平衡轉化率之間可以相互計算。
3、反應條件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1)溫度的影響
升高溫度使化學平衡向吸熱方向移動;降低溫度使化學平衡向放熱方向移動。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是通過改變平衡常數實現的。
(2)濃度的影響
增大生成物濃度或減小反應物濃度,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增大反應物濃度或減小生成物濃度,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
溫度一定時,改變濃度能引起平衡移動,但平衡常數不變。化工生產中,常通過增加某一價廉易得的反應物濃度,來提高另一昂貴的反應物的轉化率。
(3)壓強的影響
ΔVg=0的反應,改變壓強,化學平衡狀態不變。
ΔVg≠0的反應,增大壓強,化學平衡向氣態物質體積減小的方向移動。
(4)勒夏特列原理
由溫度、濃度、壓強對平衡移動的影響可得出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變影響平衡的一個條件(濃度、壓強、溫度等)平衡向能夠減弱這種改變的方向移動。
【例題分析】
例1、已知下列熱化學方程式:
(1)Fe2O3(s)+3CO(g)=2Fe(s)+3CO2(g)ΔH=-25kJ/mol(2)3Fe2O3(s)+CO(g)=2Fe3O4(s)+CO2(g)ΔH=-47kJ/mol
(3)Fe3O4(s)+CO(g)=3FeO(s)+CO2(g)ΔH=+19kJ/mol
寫出FeO(s)被CO還原成Fe和CO2的熱化學方程式。
解析:依據蓋斯定律:化學反應不管是一步完成還是分幾步完成,其反應熱是相同的。我們可從題目中所給的有關方程式進行分析:從方程式(3)與方程式(1)可以看出有我們需要的有關物質,但方程式(3)必須通過方程式(2)有關物質才能和方程式(1)結合在一起。
將方程式(3)×2+方程式(2);可表示為(3)×2+(2)
得:2Fe3O4(s)+2CO(g)+3Fe2O3(s)+CO(g)=6FeO(s)+2CO2(g)+2Fe3O4(s)+CO2(g);ΔH=+19kJ/mol×2+(-47kJ/mol)
整理得方程式(4):Fe2O3(s)+CO(g)=2FeO(s)+CO2(g);ΔH=-3kJ/mol
將(1)-(4)得2CO(g)=2Fe(s)+3CO2(g)-2FeO(s)-CO2(g);ΔH=-25kJ/mol-(-3kJ/mol)整理得:FeO(s)+CO(s)=Fe(s)+CO2(g);ΔH=-11kJ/mol
答案:FeO(s)+CO(s)=Fe(s)+CO2(g);ΔH=-11kJ/mol
例2、熔融鹽燃料電池具有高的發電效率,因而得到重視,可用Li2CO3和Na2CO3的熔融鹽混合物作用電解質,CO為陽極燃氣,空氣與CO2的混合氣體為陰極助燃氣,制得在650℃下工作的燃料電池,完成有關的電池反應式:
陽極反應式:2CO+2CO32-→4CO2+4e-
陰極反應式:;
總電池反應式:。
解析:作為燃料電池,總的效果就是把燃料進行燃燒。本題中CO為還原劑,空氣中O2為氧化劑,電池總反應式為:2CO+O2=2CO2。用總反應式減去電池負極(即題目指的陽極)反應式,就可得到電池正極(即題目指的陰極)反應式:O2+2CO2+4e-=2CO32-。
答案:O2+2CO2+4e-=2CO32-;2CO+O2=2CO2
例3、下列有關反應的方向說法中正確的是()
A、放熱的自發過程都是熵值減小的過程。
B、吸熱的自發過程常常是熵值增加的過程。
C、水自發地從高處流向低處,是趨向能量最低狀態的傾向。
D、只根據焓變來判斷化學反應的方向是可以的。
解析:放熱的自發過程可能使熵值減小、增加或無明顯變化,故A錯誤。只根據焓變來判斷反應進行的方向是片面的,要用能量判據、熵判據組成的復合判據來判斷,D錯誤。水自發地從高處流向低處,是趨向能量最低狀態的傾向是正確的。有些吸熱反應也可以自發進行。如在25℃和1。01×105Pa時,2N2O5(g)=4NO2(g)+O2(g);ΔH=56。7kJ/mol,(NH4)2CO3(s)=NH4HCO3(s)+NH3(g);ΔH=74。9kJ/mol,上述兩個反應都是吸熱反應,又都是熵增的反應,所以B也正確。
答案:BC。
化學反應原理復習(二)
【知識講解】
第2章、第3、4節
一、化學反應的速率
1、化學反應是怎樣進行的
(1)基元反應:能夠一步完成的反應稱為基元反應,大多數化學反應都是分幾步完成的。
(2)反應歷程:平時寫的化學方程式是由幾個基元反應組成的總反應。總反應中用基元反應構成的反應序列稱為反應歷程,又稱反應機理。
(3)不同反應的反應歷程不同。同一反應在不同條件下的反應歷程也可能不同,反應歷程的差別又造成了反應速率的不同。
2、化學反應速率
(1)概念:
單位時間內反應物的減小量或生成物的增加量可以表示反應的快慢,即反應的速率,用符號v表示。
(2)表達式:
(3)特點
對某一具體反應,用不同物質表示化學反應速率時所得的數值可能不同,但各物質表示的化學反應速率之比等于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的系數之比。
3、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1)反應速率常數(K)
反應速率常數(K)表示單位濃度下的化學反應速率,通常,反應速率常數越大,反應進行得越快。反應速率常數與濃度無關,受溫度、催化劑、固體表面性質等因素的影響。
(2)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增大反應物濃度,正反應速率增大,減小反應物濃度,正反應速率減小。
增大生成物濃度,逆反應速率增大,減小生成物濃度,逆反應速率減小。
(3)壓強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壓強只影響氣體,對只涉及固體、液體的反應,壓強的改變對反應速率幾乎無影響。
壓強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實際上是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為壓強的改變是通過改變容器容積引起的。壓縮容器容積,氣體壓強增大,氣體物質的濃度都增大,正、逆反應速率都增加;增大容器容積,氣體壓強減小;氣體物質的濃度都減小,正、逆反應速率都減小。
4、溫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1)經驗公式
阿倫尼烏斯總結出了反應速率常數與溫度之間關系的經驗公式:
式中A為比例系數,e為自然對數的底,R為摩爾氣體常數量,Ea為活化能。
由公式知,當Ea>0時,升高溫度,反應速率常數增大,化學反應速率也隨之增大。可知,溫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與活化能有關。
(2)活化能Ea。
活化能Ea是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與反應物分子平均能量之差。不同反應的活化能不同,有的相差很大。活化能Ea值越大,改變溫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越大。
5、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1)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影響的規律:
催化劑大多能加快反應速率,原因是催化劑能通過參加反應,改變反應歷程,降低反應的活化能來有效提高反應速率。
(2)催化劑的特點:
催化劑能加快反應速率而在反應前后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
催化劑具有選擇性。
催化劑不能改變化學反應的平衡常數,不引起化學平衡的移動,不能改變平衡轉化率。
二、化學反應條件的優化——工業合成氨
1、合成氨反應的限度
合成氨反應是一個放熱反應,同時也是氣體物質的量減小的熵減反應,故降低溫度、增大壓強將有利于化學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動。
2、合成氨反應的速率
(1)高壓既有利于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動,又使反應速率加快,但高壓對設備的要求也高,故壓強不能特別大。
(2)反應過程中將氨從混合氣中分離出去,能保持較高的反應速率。
(3)溫度越高,反應速率進行得越快,但溫度過高,平衡向氨分解的方向移動,不利于氨的合成。
(4)加入催化劑能大幅度加快反應速率。
3、合成氨的適宜條件
在合成氨生產中,達到高轉化率與高反應速率所需要的條件有時是矛盾的,故應該尋找以較高反應速率并獲得適當平衡轉化率的反應條件:一般用鐵做催化劑,控制反應溫度在700K左右,壓強范圍大致在1×107Pa~1×108Pa之間,并采用N2與H2分壓為1∶2。8的投料比。
第3章、物質在水溶液中的行為
一、水溶液
1、水的電離
H2OH++OH-
水的離子積常數KW=[H+][OH-],25℃時,KW=1。0×10-14mol2·L-2。溫度升高,有利于水的電離,KW增大。
2、溶液的酸堿度
室溫下,中性溶液:[H+]=[OH-]=1。0×10-7mol·L-1,pH=7酸性溶液:[H+]>[OH-],[H+]>1。0×10-7mol·L-1,pH<7堿性溶液:[H+]<[OH-],[OH-]>1。0×10-7mol·L-1,pH>7 3、電解質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態
(1)強電解質
強電解質是在稀的水溶液中完全電離的電解質,強電解質在溶液中以離子形式存在,主要包括強酸、強堿和絕大多數鹽,書寫電離方程式時用“=”表示。
(2)弱電解質
在水溶液中部分電離的電解質,在水溶液中主要以分子形態存在,少部分以離子形態存在,存在電離平衡,主要包括弱酸、弱堿、水及極少數鹽,書寫電離方程式時用“ ”表示。
二、弱電解質的電離及鹽類水解
1、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
(1)電離平衡常數
在一定條件下達到電離平衡時,弱電解質電離形成的各種離子濃度的乘積與溶液中未電離的分子濃度之比為一常數,叫電離平衡常數。
弱酸的電離平衡常數越大,達到電離平衡時,電離出的H+越多。多元弱酸分步電離,且每步電離都有各自的電離平衡常數,以第一步電離為主。
(2)影響電離平衡的因素,以CH3COOHCH3COO-+H+為例。
加水、加冰醋酸,加堿、升溫,使CH3COOH的電離平衡正向移動,加入CH3COONa固體,加入濃鹽酸,降溫使CH3COOH電離平衡逆向移動。
2、鹽類水解
(1)水解實質
鹽溶于水后電離出的離子與水電離的H+或OH-結合生成弱酸或弱堿,從而打破水的電離平衡,使水繼續電離,稱為鹽類水解。
(2)水解類型及規律
①強酸弱堿鹽水解顯酸性。
NH4Cl+H2ONH3·H2O+HCl
②強堿弱酸鹽水解顯堿性。
CH3COONa+H2OCH3COOH+NaOH
③強酸強堿鹽不水解。
④弱酸弱堿鹽雙水解。
Al2S3+6H2O=2Al(OH)3↓+3H2S↑
(3)水解平衡的移動
加熱、加水可以促進鹽的水解,加入酸或堿能抑止鹽的水解,另外,弱酸根陰離子與弱堿陽離子相混合時相互促進水解。
三、沉淀溶解平衡
1、沉淀溶解平衡與溶度積
(1)概念
當固體溶于水時,固體溶于水的速率和離子結合為固體的速率相等時,固體的溶解與沉淀的生成達到平衡狀態,稱為沉淀溶解平衡。其平衡常數叫做溶度積常數,簡稱溶度積,用Ksp表示。
PbI2(s)Pb2+(aq)+2I-(aq)
Ksp=[Pb2+][I-]2=7。1×10-9mol3·L-3
(2)溶度積Ksp的特點
Ksp只與難溶電解質的性質和溫度有關,與沉淀的量無關,且溶液中離子濃度的變化能引起平衡移動,但并不改變溶度積。
Ksp反映了難溶電解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2、沉淀溶解平衡的應用
(1)沉淀的溶解與生成
根據濃度商Qc與溶度積Ksp的大小比較,規則如下:
Qc=Ksp時,處于沉淀溶解平衡狀態。
Qc>Ksp時,溶液中的離子結合為沉淀至平衡。
Qc<Ksp時,體系中若有足量固體,固體溶解至平衡。
(2)沉淀的轉化
根據溶度積的大小,可以將溶度積大的沉淀可轉化為溶度積更小的沉淀,這叫做沉淀的轉化。沉淀轉化實質為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動。
四、離子反應
1、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
(1)生成沉淀
既有溶液中的離子直接結合為沉淀,又有沉淀的轉化。
(2)生成弱電解質
主要是H+與弱酸根生成弱酸,或OH-與弱堿陽離子生成弱堿,或H+與OH-生成H2O。
(3)生成氣體
生成弱酸時,很多弱酸能分解生成氣體。
(4)發生氧化還原反應
強氧化性的離子與強還原性離子易發生氧化還原反應,且大多在酸性條件下發生。
2、離子反應能否進行的理論判據
(1)根據焓變與熵變判據
對ΔH-TΔS<0的離子反應,室溫下都能自發進行。
(2)根據平衡常數判據
離子反應的平衡常數很大時,表明反應的趨勢很大。
3、離子反應的應用
(1)判斷溶液中離子能否大量共存
相互間能發生反應的離子不能大量共存,注意題目中的隱含條件。
(2)用于物質的定性檢驗
根據離子的特性反應,主要是沉淀的顏色或氣體的生成,定性檢驗特征性離子。
(3)用于離子的定量計算
常見的有酸堿中和滴定法、氧化還原滴定法。
(4)生活中常見的離子反應。
硬水的形成及軟化涉及到的離子反應較多,主要有:
Ca2+、Mg2+的形成。
CaCO3+CO2+H2O=Ca2++2HCO3-
MgCO3+CO2+H2O=Mg2++2HCO3-
加熱煮沸法降低水的硬度:
Ca2++2HCO3-CaCO3↓+CO2↑+H2O
Mg2++2HCO3-MgCO3↓+CO2↑+H2O
或加入Na2CO3軟化硬水:
Ca2++CO32-=CaCO3↓,Mg2++CO32-=MgCO3↓
高中有機化學基礎知識總結概括
1、常溫常壓下為氣態的有機物:1~4個碳原子的烴,一氯甲烷、新戊烷、甲醛。
2、碳原子較少的醛、醇、羧酸(如甘油、乙醇、乙醛、乙酸)易溶于水;液態烴(如苯、汽油)、鹵代烴(溴苯)、硝基化合物(硝基苯)、醚、酯(乙酸乙酯)都難溶于水;苯酚在常溫微溶與水,但高于65℃任意比互溶。
3、所有烴、酯、一氯烷烴的密度都小于水;一溴烷烴、多鹵代烴、硝基化合物的密度都大于水。
4、能使溴水反應褪色的有機物有:烯烴、炔烴、苯酚、醛、含不飽和碳碳鍵(碳碳雙鍵、碳碳叁鍵)的有機物。能使溴水萃取褪色的有:苯、苯的同系物(甲苯)、CCl4、氯仿、液態烷烴等。
5、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的有機物:烯烴、炔烴、苯的同系物、醇類、醛類、含不飽和碳碳鍵的有機物、酚類(苯酚)。
6、碳原子個數相同時互為同分異構體的不同類物質:烯烴和環烷烴、炔烴和二烯烴、飽和一元醇和醚、飽和一元醛和酮、飽和一元羧酸和酯、芳香醇和酚、硝基化合物和氨基酸。
7、無同分異構體的有機物是:烷烴:CH4、C2H6、C3H8;烯烴:C2H4;炔烴:C2H2;氯代烴:CH3Cl、CH2Cl2、CHCl3、CCl4、C2H5Cl;醇:CH4O;醛:CH2O、C2H4O;酸:CH2O2。
8、屬于取代反應范疇的有:鹵代、硝化、磺化、酯化、水解、分子間脫水(如:乙醇分子間脫水)等。
9、能與氫氣發生加成反應的物質:烯烴、炔烴、苯及其同系物、醛、酮、不飽和羧酸(CH2=CHCOOH)及其酯(CH3CH=CHCOOCH3)、油酸甘油酯等。
10、能發生水解的物質:金屬碳化物(CaC2)、鹵代烴(CH3CH2Br)、醇鈉(CH3CH2ONa)、酚鈉(C6H5ONa)、羧酸鹽(CH3COONa)、酯類(CH3COOCH2CH3)、二糖(C12H22O11)(蔗糖、麥芽糖、纖維二糖、乳糖)、多糖(淀粉、纖維素)((C6H10O5)n)、蛋白質(酶)、油脂(硬脂酸甘油酯、油酸甘油酯)等。
11、能與活潑金屬反應置換出氫氣的物質:醇、酚、羧酸。
12、能發生縮聚反應的物質:苯酚(C6H5OH)與醛(RCHO)、二元羧酸(COOH—COOH)與二元醇(HOCH2CH2OH)、二元羧酸與二元胺(H2NCH2CH2NH2)、羥基酸(HOCH2COOH)、氨基酸(NH2CH2COOH)等。
13、需要水浴加熱的實驗:制硝基苯(—NO2,60℃)、制苯磺酸(—SO3H,80℃)制酚醛樹脂(沸水浴)、銀鏡反應、醛與新制Cu(OH)2懸濁液反應(熱水浴)、酯的水解、二糖水解(如蔗糖水解)、淀粉水解(沸水浴)。
14、光
光照條件下能發生反應的:烷烴與鹵素的取代反應、苯與氯氣加成反應(紫外光)、—CH3+Cl2—CH2Cl(注意在鐵催化下取代到苯環上)。
15、常用有機鑒別試劑:新制Cu(OH)2、溴水、酸性高錳酸鉀溶液、銀氨溶液、NaOH溶液、FeCl3溶液。
16、最簡式為CH的有機物:乙炔、苯、苯乙烯(—CH=CH2);最簡式為CH2O的有機物:甲醛、乙酸(CH3COOH)、甲酸甲酯(HCOOCH3)、葡萄糖(C6H12O6)、果糖(C6H12O6)。
17、能發生銀鏡反應的物質(或與新制的Cu(OH)2共熱產生紅色沉淀的):醛類(RCHO)、葡萄糖、麥芽糖、甲酸(HCOOH)、甲酸鹽(HCOONa)、甲酸酯(HCOOCH3)等。
18、常見的官能團及名稱:—X(鹵原子:氯原子等)、—OH(羥基)、—CHO(醛基)、—COOH(羧基)、—COO—(酯基)、—CO—(羰基)、—O—(醚鍵)、C=C(碳碳雙鍵)、—C≡C—(碳碳叁鍵)、—NH2(氨基)、 —NH—CO—(肽鍵)、—NO2(硝基)19、常見有機物的通式:烷烴:CnH2n+2;烯烴與環烷烴:CnH2n;炔烴與二烯烴:CnH2n—2;苯的同系物:CnH2n—6;飽和一元鹵代烴:CnH2n+1X;飽和一元醇:CnH2n+2O或CnH2n+1OH;苯酚及同系物:CnH2n—6O或CnH2n—7OH;醛:CnH2nO或CnH2n+1CHO;酸:CnH2nO2或CnH2n+1COOH;酯:CnH2nO2或CnH2n+1COOCmH2m+1
20、檢驗酒精中是否含水:用無水CuSO4——變藍
21、發生加聚反應的:含C=C雙鍵的有機物(如烯)
21、能發生消去反應的是:乙醇(濃硫酸,170℃);鹵代烴(如CH3CH2Br)醇發生消去反應的條件:C—C—OH、鹵代烴發生消去的條件:C—C—XHH 23、能發生酯化反應的是:醇和酸
24、燃燒產生大量黑煙的是:C2H2、C6H6
25、屬于天然高分子的是:淀粉、纖維素、蛋白質、天然橡膠(油脂、麥芽糖、蔗糖不是)
26、屬于三大合成材料的是:塑料、合成橡膠、合成纖維
27、常用來造紙的原料:纖維素
28、常用來制葡萄糖的是:淀粉
29、能發生皂化反應的是:油脂
30、水解生成氨基酸的是:蛋白質
31、水解的最終產物是葡萄糖的是:淀粉、纖維素、麥芽糖
32、能與Na2CO3或NaHCO3溶液反應的有機物是:含有—COOH:如乙酸
33、能與Na2CO3反應而不能跟NaHCO3反應的有機物是:苯酚
34、有毒的物質是:甲醇(含在工業酒精中);NaNO2(亞硝酸鈉,工業用鹽)
35、能與Na反應產生H2的是:含羥基的物質(如乙醇、苯酚)、與含羧基的物質(如乙酸)
36、能還原成醇的是:醛或酮
37、能氧化成醛的醇是:R—CH2OH
38、能作植物生長調節劑、水果催熟劑的是:乙烯
39、能作為衡量一個國家石油化工水平的標志的是:乙烯的產量40、通入過量的CO2溶液變渾濁的是:C6H5ONa溶液
41、不能水解的糖:單糖(如葡萄糖)
42、可用于環境消毒的:苯酚
43、皮膚上沾上苯酚用什么清洗:酒精;沾有油脂是試管用熱堿液清洗;沾有銀鏡的試管用稀硝酸洗滌
44、醫用酒精的濃度是:75%
45、寫出下列有機反應類型:(1)甲烷與氯氣光照反應(2)從乙烯制聚乙烯(3)乙烯使溴水褪色(4)從乙醇制乙烯(5)從乙醛制乙醇(6)從乙酸制乙酸乙酯(7)乙酸乙酯與NaOH溶液共熱
(8)油脂的硬化(9)從乙烯制乙醇(10)從乙醛制乙酸46、加入濃溴水產生白色沉淀的是:苯酚
47、加入FeCl3溶液顯紫色的:苯酚
48、能使蛋白質發生鹽析的兩種鹽:Na2SO4、(NH4)2SO4
49、寫出下列通式:(1)烷;
(2)烯;
(3)炔
俗名總結:
序號物質俗名序號物質俗名
1甲烷:沼氣、天然氣的主要成分11Na2CO3純堿、蘇打
2乙炔:電石氣12NaHCO3小蘇打
3乙醇:酒精13CuSO4?5H2O膽礬、藍礬
4丙三醇:甘油14SiO2石英、硅石
5苯酚:石炭酸15CaO生石灰
6甲醛:蟻醛16Ca(OH)2熟石灰、消石灰
7乙酸:醋酸17CaCO3石灰石、大理石
8三氯甲烷:氯仿18Na2SiO3水溶液水玻璃
9NaCl:食鹽19KAl(SO4)2?12H2O明礬
10NaOH:燒堿、火堿、苛性鈉20CO2固體干冰
高中化學知識點總結13
物質的`分類
金屬:Na、Mg、Al
單質
非金屬:S、O、N
酸性氧化物:SO3、SO2、P2O5等
氧化物堿性氧化物:Na2O、CaO、Fe2O3
氧化物:Al2O3等
純鹽氧化物:CO、NO等
凈含氧酸:HNO3、H2SO4等
物按酸根分
無氧酸:HCl
強酸:HNO3、H2SO4、HCl
酸按強弱分
弱酸:H2CO3、HClO、CH3COOH
化一元酸:HCl、HNO3
合按電離出的H+數分二元酸:H2SO4、H2SO3
物多元酸:H3PO4
強堿:NaOH、Ba(OH)2
物按強弱分
質弱堿:NH3?H2O、Fe(OH)3
堿
一元堿:NaOH、
按電離出的HO-數分二元堿:Ba(OH)2
多元堿:Fe(OH)3
正鹽:Na2CO3
鹽酸式鹽:NaHCO3
堿式鹽:Cu2(OH)2CO3
溶液:NaCl溶液、稀H2SO4等
混懸濁液:泥水混合物等
合乳濁液:油水混合物
物膠體:Fe(OH)3膠體、淀粉溶液、煙、霧、有色玻璃等
高中化學知識點總結14
一、阿伏加德羅定律
1、內容
在同溫同壓下,同體積的氣體含有相同的分子數。即“三同”定“一同”。
2、推論
(1)同溫同壓下,V1/V2=n1/n2
(2)同溫同體積時,p1/p2=n1/n2=N1/N2
(3)同溫同壓等質量時,V1/V2=M2/M1
(4)同溫同壓同體積時,M1/M2=ρ1/ρ2
注意:
①阿伏加德羅定律也適用于不反應的混合氣體。
②使用氣態方程PV=nRT有助于理解上述推論。
3、阿伏加德羅常數這類題的解法
①狀況條件:考查氣體時經常給非標準狀況如常溫常壓下,1、01×105Pa、25℃時等。
②物質狀態:考查氣體摩爾體積時,常用在標準狀況下非氣態的物質來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等。
③物質結構和晶體結構:考查一定物質的量的物質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電子、質子、中子等)時常涉及希有氣體He、Ne等為單原子組成和膠體粒子,Cl2、N2、O2、H2為雙原子分子等。晶體結構:P4、金剛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結構。
二、離子共存
1、由于發生復分解反應,離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氣體產生。
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揮發的弱酸的酸根與H+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
如Ba2+、Ca2+、Mg2+、Ag+等不能與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與OH-大量共存;Pb2+與Cl-,Fe2+與S2-、Ca2+與PO43-、Ag+與I-不能大量共存。
(3)有弱電解質生成。
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CN-、C17H35COO-、等與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與OH-大量共存;NH4+與OH-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發生水解的離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條件的。
如AlO2-、S2-、CO32-、C6H5O-等必須在堿性條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等必須在酸性條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這兩類離子不能同時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離子間能發生“雙水解”反應。如3AlO2-+3Al3++6H2O=4Al(OH)3↓等。
2、由于發生氧化還原反應,離子不能大量共存。
(1)具有較強還原性的離子不能與具有較強氧化性的離子大量共存。如S2-、HS-、SO32-、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
(2)在酸性或堿性的介質中由于發生氧化還原反應而不能大量共存。如MnO4-、Cr2O7-、NO3-、ClO-與S2-、HS-、SO32-、HSO3-、I-、Fe2+等不能大量共存;SO32-和S2-在堿性條件下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條件下則由于發生2S2-+SO32-+6H+=3S↓+3H2O反應不能共在。H+與S2O32-不能大量共存。
3、能水解的陽離子跟能水解的陰離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雙水解)。
例:Al3+和HCO3-、CO32-、HS-、S2-、AlO2-、ClO-等;Fe3+與CO32-、HCO3-、AlO2-、ClO-等不能大量共存。
4、溶液中能發生絡合反應的離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Fe3+與SCN-不能大量共存;
5、審題時應注意題中給出的附加條件。
①酸性溶液(H+)、堿性溶液(OH-)、能在加入鋁粉后放出可燃氣體的溶液、由水電離出的H+或OH-=1×10-10mol/L的溶液等。
②有色離子MnO4-,Fe3+,Fe2+,Cu2+。
③MnO4-,NO3-等在酸性條件下具有強氧化性。
④S2O32-在酸性條件下發生氧化還原反應:S2O32-+2H+=S↓+SO2↑+H2O
⑤注意題目要求“大量共存”還是“不能大量共存”。
6、審題時還應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1)注意溶液的酸性對離子間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的影響。如:Fe2+與NO3-能共存,但在強酸性條件下(即Fe2+、NO3-、H+相遇)不能共存;MnO4-與Cl-在強酸性條件下也不能共存;S2-與SO32-在鈉、鉀鹽時可共存,但在酸性條件下則不能共存。
(2)酸式鹽的含氫弱酸根離子不能與強堿(OH-)、強酸(H+)共存。
如HCO3-+OH-=CO32-+H2O(HCO3-遇堿時進一步電離);HCO3-+H+=CO2↑+H2O
三、離子方程式書寫的基本規律要求
(1)合事實:離子反應要符合客觀事實,不可臆造產物及反應。
(2)式正確:化學式與離子符號使用正確合理。
(3)號實際:“=”“ ”“→”“↑”“↓”等符號符合實際。
(4)兩守恒:兩邊原子數、電荷數必須守恒(氧化還原反應離子方程式中氧化劑得電子總數與還原劑失電子總數要相等)。
(5)明類型:分清類型,注意少量、過量等。
(6)檢查細:結合書寫離子方程式過程中易出現的錯誤,細心檢查。
四、氧化性、還原性強弱的判斷
(1)根據元素的化合價
物質中元素具有最高價,該元素只有氧化性;物質中元素具有最低價,該元素只有還原性;物質中元素具有中間價,該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對于同一種元素,價態越高,其氧化性就越強;價態越低,其還原性就越強。
(2)根據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
在同一氧化還原反應中,氧化性:氧化劑>氧化產物
還原性:還原劑>還原產物
氧化劑的氧化性越強,則其對應的還原產物的還原性就越弱;還原劑的.還原性越強,則其對應的氧化產物的氧化性就越弱。
(3)根據反應的難易程度
注意:①氧化還原性的強弱只與該原子得失電子的難易程度有關,而與得失電子數目的多少無關。得電子能力越強,其氧化性就越強;失電子能力越強,其還原性就越強。
②同一元素相鄰價態間不發生氧化還原反應。
常見氧化劑:
①活潑的非金屬,如Cl2、Br2、O2等;
②元素(如Mn等)處于高化合價的氧化物,如MnO2、KMnO4等;
③元素(如S、N等)處于高化合價時的含氧酸,如濃H2SO4、HNO3等;
④元素(如Mn、Cl、Fe等)處于高化合價時的鹽,如KMnO4、KClO3、FeCl3、K2Cr2O7;
⑤過氧化物,如Na2O2、H2O2等。
高中化學知識點總結15
離子反應離子共存離子方程式
電解質在溶液里所起的反應,實質上就是離子之間的相互反應。離子間的反應是趨向于降低離子濃度的方向進行。離子反應通常用離子方程式來表示。理解掌握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和正確書寫離子方程式是學好離子反應的關鍵。溶液中離子共存的問題,取決于離子之間是否發生化學反應,如離子間能反應,這些離子就不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
1.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1)離子反應生成微溶物或難溶物。(2)離子反應生成氣體。(3)離子反應生成弱電解質。(4)離子反應發生氧化還原反應。根據化學反應類型,離子反應可分為兩類,一是酸堿鹽之間的復分解反應;二是氧化性離子與還原性離子間的氧化還原反應。離子反應還應注意:(5)微溶物向難溶物轉化,如用煮沸法軟化暫時硬水MgHCO3==MgCO3+CO2↑+H2OMgCO3雖然難溶,但在溶液中溶解的哪部分是完全電離的,當Mg2+遇到水溶液里的OH-時會結合生成比MgCO3溶解度更小的Mg(OH)2而沉淀析出MgCO3+H2O==Mg(OH)2↓+CO2↑(6)生成絡離子的`反應:FeCl3溶液與KSCN溶液的反應:Fe3++SCN-==Fe(SCN)2+生成物既不是沉淀物也不是氣體,為什么反應能發生呢?主要是生成了難電離的Fe(SCN)2+絡離子。(7)優先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具有強氧化性的離子與強還原性的離子相遇時首先發生氧化還原反應。例如:Na2S溶液與FeCI3溶液混合,生成S和Fe2+離子,而不是發生雙水解生成Fe(OH)3沉淀和H2S氣體。2Fe3++S2-=2Fe2++S↓總之:在水溶液里或在熔融狀態下,離子間只要是能發生反應,總是向著降低離子濃度的方向進行。反之,離子反應不能發生。
2.離子反應的本質:反應體系中能夠生成氣、水(難電離的物質)、沉淀的離子參與反應,其余的成分實際上未參與反應。
3.離子反應方程式的類型(1)復分解反應的離子方程式。(2)氧化還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3)鹽類水解的離子方程式。(4)絡合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掌握離子方程式的類型及特征,才能書寫好離子方程式,正確書寫判斷離子方程式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
【高中化學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高中化學知識點總結07-14
高中化學知識點總結08-01
高中化學的知識點總結01-04
高中化學知識點總結05-23
有關高中化學知識點總結06-26
高中化學必考知識點總結08-11
高中化學重要知識點總結01-31
高中化學重要知識點總結06-11
(優選)高中化學知識點總結05-27
高中化學反應知識點總結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