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清明記事周記(精選21篇)
不經意間,眨眼間,一個星期已經過去,想必有很多難忘的瞬間吧,寫一篇周記,將自己的經歷記錄在里面吧。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周記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清明記事周記,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清明記事周記 篇1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到了,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祖節日,是祭拜祖先,悼念己逝去親人的一種活動。這一天,奶奶早早地就準備好了給太爺爺太奶奶和爺爺上墳用的東西,叔叔開著車,我們很快就到了山上。我們先去了太爺爺太奶奶的墓前,放上鮮花,又燒了些紙錢。然后又到了爺爺的墓前,他們的墓離的不遠,我們把爺爺最喜歡的煙酒拿出來,擺在爺爺的墓前,在給爺爺燒上一些紙錢,借以表達我們對親人的思念和祝福!并在心里默默地為他們祈禱,祝福他們在天堂的那一邊也能夠和我們一樣幸福快樂地生活著。
轉眼間,爺爺已經去世四年了。爺爺是因病去世的,走的時候還很年輕,我隱約記得一些我小時候和爺爺一起玩的畫面,心里不由得多了幾分思念與傷感。
一天的掃墓就這樣結束了。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讓我認識到了生命的珍貴。
清明記事周記 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可歲月為何不能回返呢?親愛的奶奶,您長眠在這冰冷的墓地里很久很久了,孫女現在離您這么近,卻又陰陽兩隔,千呼萬喚也無法和您相見。這怎么不讓孫女悲傷、痛苦、而又惆悵滿懷呢?
記憶中清明節曾有過的快樂早已蕩然無存,沒有奶奶的清明節連天都是灰蒙蒙的。寒風啊,請你告訴斷腸人,那樣愛孫女的奶奶怎么就在也不回來了呢?
通過模糊的記憶,我又看見了那熟悉的小山坡:滿山的小草還是那么嫩綠,五顏六色的野花寂寞地開放著,還有那無人采摘的蘑菇……這一切都讓我感到親切極了,景物依舊,奶奶卻早已不在了。畫面再次重現,藍藍的天空下,一個穿著花裙的小女孩,歡快地跑著,那個緊隨其后的慈祥老人不正是奶奶嗎?她的臉色為何這樣蒼白,為什么不停下休息,我明白她是舍不得放下我……
畫面模糊了又清晰了,小女孩跟著奶奶乖乖地采蘑菇。在老人的嘮叨中,小女孩知道了清明節,僅此而已。粗心的小女孩,你怎么沒有看出奶奶眼中的憂傷,奶奶在用最后的力量延長著小女孩的快樂……
奶奶呀,你可知道,孫女是多么地想您呀!
奶奶走了,在思念和等待中,我一天天長大了……也終于明白,燕子能再飛回來,楊柳有再青之時,桃花有再紅的機會,可奶奶卻再也回不來了,陪我度過的是常常的思念和一年一度的清明節。
清明記事周記 篇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今天是清明節,是我國緬懷親人的傳統節日。我們全家準備為外公掃墓。
由于外公的墓地遠離市區,所以我們很早就出門了。坐在爸爸的車上,我們一邊聽著音樂,一邊欣賞窗外的美景。當看到田野里開滿了一大片黃燦燦的油菜花時,眼前的美景令我陶醉在美麗的大自然之中,心曠神怡。
不知不覺,我們已經到了外公的墓地。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外公墳前長滿的野草,墓碑上還有雨水和灰塵留下的痕跡。我趕緊拿起抹布沾上清水,仔仔細細地擦墓碑,而爸爸、媽媽則彎下腰,把墳前的野草拔得干干凈凈。隨后,媽媽遞給我一束美麗的菊花,我把菊花擺到外公的墳前,深深的向外公鞠了三個躬,爸爸和媽媽為外公燒起了紙錢,放起了鞭炮。“噼里啪啦……”那鞭炮聲是我們對外公在遙遠的天堂的祝福。
轉眼間,時候不早了,我們要走了,在回家的路上,我對媽媽說:“媽媽,我想念外公了。”媽媽說:“外公雖然不在了,但他知道自己的外孫健康乖巧,他一定會很欣慰的,只要你認真學習,取得好成績,就是對外公最好的思念。”我點點頭,拉著爸爸媽媽的手一起往山下走去。
清明記事周記 篇4
今天天公作美,陽光明媚,我們早早地就起了床,立馬到烈士陵墓那兒去。一路上,金黃色的油菜花撒在黑黑的土地上;桃花像一個個害羞的小姑娘,臉蛋紅紅的,更加惹人喜愛。梨花也開滿了樹梢,花瓣隨風飄落,花蕊卻是紅色的,真是一片春機盎然的景致啊!
沒過多久,我們就到了烈士陵墓門口,臺階一級一級的,一步一步地爬上去,便是一片屬于烈士們的寶地。這里可真壯美啊!圖案上,有雄鷹在展翅飛翔,有猛虎在林間咆哮,還有白鯨在海中穿梭。這些王中王,不正是這些烈士們的化身嗎?都說現在的人最喜歡破壞公物,可我卻沒有看到人為的跡象,這不正說明我們熱愛祖國,崇敬烈士嗎?如果沒有這些烈士們的犧牲,哪能得到今天這安穩的日子?哪能守衛得住我們的國土?在這兒,我看到了不少老人在這兒凝視,拔草擦去眼中的淚花。是啊,他們畢竟是經歷過流浪不平的日子,畢竟對烈士,對祖國的感情,絲毫不亞于在溫室里長大的我們……
六十多年過去了,祖國早已走向安定、繁榮,中國已驚人的速度走向富強。
我在心中對每一位烈士吶喊:“安息吧,國家到現在很好,不再是‘東亞病夫’不會再受到其他國家的劫掠了。”
清明記事周記 篇5
今天是4月4日,是中國傳統的節日之一———清明節,它大約起始于周代,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這一天,除了傳統的掃墓,紀念先人的活動外,還有踏青、春游等一系列風俗。
在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先人生死別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游玩的歡笑聲,真是個富有特色的節日,就在這一天,我們小記者團全體師生在烈士公墓前,祭奠先烈。首先,我們脫帽,行注目禮、唱國歌,老師還給我們講述了清明節的由來,介紹了公墓的建造和結構,然后,我們集體朗誦詩歌,“都說這個節日的春色,非常濃稠;都說……”公墓前回蕩著我們深情的朗誦聲。接著,我們為先烈們獻花,老師還帶我們去踏青了呢。
這是一個綠色的季節,一個充滿希望的季節,一個新的生命開始的季節。我們堅信,稚嫩的對岸肯定是豐滿的成熟;我們堅信,青澀的前方無疑是飄香的豐收。牽著清明的手,我們情系九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召喚,激勵著炎黃的骨肉。
讓我們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緬懷過去,展望未來,珍惜生命吧!
清明記事周記 篇6
今天是4月5日——清明節,一個傷感的日子。
我和媽媽還有姐姐一起去給爺爺奶奶上墳。這一天的天氣并沒有像詩句中所寫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一般,而是烈陽高照,似乎是太陽公公在考驗人們的誠心一樣。
到了爺爺奶奶的墳以后,我拿出三根香,點燃后恭敬的插在香爐里;接著再把準備好的“冥幣”、“紙人”、“紙房”燒給爺爺奶奶,祝爺爺奶奶在天國里生活得好好的,不吃苦。然后我才跪下向爺爺奶奶祈禱祝愿我的成績步步高升,一年四季不生病。就是不知22歲的姐姐在旁邊念念有詞的說什么。想著想著,想起小時候爺爺奶奶家的后院有一片菜地,每年他們都會種一些青菜、地瓜、黃瓜、番茄、土豆等。成熟后總愛往我的小破口袋里塞些洗的干干凈凈的瓜果,還要我回家叫媽媽再來裝一些回去。那時,天天吃著爺爺奶奶種的菜,心里別提有多開心了。
幾滴晶瑩的`東西掉落手上,將我從回憶中拉回,低頭一看,是淚。頓時有了“欲斷魂”的感覺。爺爺奶奶,我會在來年“清明節”再來看你們的。
清明記事周記 篇7
“清明時節雨紛紛”,果真如此,4月3日就飄起了毛毛雨,父親怕4月4日的雨更大,不方便祭拜,便和我4月3日下午就去爺爺的墓地。我和父親在姑奶奶家吃過午飯,就同幾個叔叔伯伯循著一條鄉間小道,繞過一片小樹林,來到田野上,在一片萋萋芳草地前面,有幾個冰冷土堆——這就是爺爺和家里幾個長輩的墓。
這的確是塊風水寶地,視野開闊,春色盡覽無余,只是這路太難走了,那被雨打濕后的泥巴田梗比冰還滑。唉!可憐我這雙白鞋子啊,都成啥樣了!來到爺爺墳前,大人們在四個墳上分別插了幾束花,被春雨浸潤過的泥土散發出淡淡香味,其間還夾雜著油菜花的芬芳。接著,他們弄來一堆干稻草,以便燒紙錢。一張張冥錢隨著火焰的蔓延而化作灰燼,在風中飄搖。“唉!要是這些冥錢真能給爺爺用的話,那就多給一些到爺爺吧,爺爺一生勞苦,還沒來得及享享兒女的清福,就猝然長逝了。爺爺!您在那個世界一定要快樂啊!”想著想著,我不禁悲從中來。最后一項是鳴炮,我站到一個小水潭邊,捂著耳朵看著鞭炮在閃光中“粉身碎骨”。濃濃的煙霧罩住了整片墳場,又隨著綠波的翻騰逐漸散去。人也是像這樣,死后就煙消云散嗎?
大家都動身回去了,漸行漸遠,那八角的玲瓏塔終于被鮮艷的油菜花擠出了我的視野。爺爺,明年這個時候,我再來看你!
清明記事周記 篇8
今天是清明節,我和媽媽去了外婆家,外婆家住在郊區,那里空氣十分清新,景色秀麗宜人,所以我非常喜歡去外婆家。
下午吃完午飯,我和姐姐到了外婆家的老房子,那里有一個菜園,我們先去了菜園收菜,菜園里的蔬菜品種可真豐富啊,如﹕青菜、香菜、大蒜、韭菜、菠菜?,看來收菜也不是容易干的活呢!你瞧,我和媽媽、小姨、姐姐、外公、外婆正在不停地收菜:外婆她們在收菜,而只有我在拿把小剪刀在拔菜剪菜,我先把菜連根拔起,然后把菜根和泥土都剪了,由于我剪的太多,把許多菜葉都剪了,姐姐說我浪費,可我怎么剪都不行,我只好放棄,拉著姐姐去田埂上放風箏,田埂兩邊有金燦燦的油菜花,我和姐姐在田埂上開心的奔跑追逐,油菜花的香味撲鼻而來,我們玩的十分盡興。
回了老房子,我和姐姐在雞群下喂雞,拿來菜邊菜葉和給雞吃,果然,有許多雞都聚在一起吃,連蹲在雞窩里的老母雞也出來吃東西了,“老母雞下蛋了!”外公沖我和姐姐喊道,并連忙把雞窩里的兩個雞蛋拿出來,你瞧,還有一個是雙黃蛋呢!沒想到喂雞也可以學點新知識啊!真好!
轉眼間便到了晚上,我該回家了,我一邊坐著公共汽車,一邊想﹕“清明踏青可真好呀,我以后一定要多去踏青!”
清明節記事周記13
初春薄雨,霧罩朦朧,放眼望去,如凄涼的霧都,如幽靜的山谷,正對上“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馬路上,汽車飛馳,卷起的不再是沙塵而是污水,我安靜地坐于車內癡癡望著窗外,心中久久不能平靜,是什么引起了我的癡,又是什么引起我的呆?
我們一行人踏著泥濘小路,跟隨至深山中,一路上歡聲笑語,連綿不絕。至于我,倒無說話之意,只是靜靜跟隨大伙的腳步欣賞起這風景來。說實話,很久都沒來這兒了,上一次還是幾年前,因為自己嬌慣不喜蚊蟲野草,所以總不愿來,這一次還是被逼著來的。回想起來,上一次還真夠狼狽的,不是被刺傷就是被蚊蟲咬到,折磨得我差點哭出來,可是這一次完全變了個樣,以前悶熱難受,干燥饑渴,現在卻是清涼干爽,舒服不已。千萬顆小草如此,千萬顆樹木也是如此,它們的綠色布滿深山,給人一片安寧,陽光和雨露也陸續親吻它們的臉頰獻出自己的禮物讓它們快愉長大,不要讓這片綠色的森林消失,因為在它們的地下埋葬著我們的祖先,我們的親人。翻山越嶺經過一個個墳墓,每到一個目的地便會有一次祭拜,時間并不是很長,大約經過十次后才得以返回。
回望原路,白紙飛舞,落寞不覺心起,方知,那是告別,是臨走時的不舍,被我們所記得便是永生,他們會保佑我們一生一世,永不分離!
清明記事周記 篇9
今天是4月5號,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我很喜歡這個節日,第一是可以放假久一點,第二是可以感謝先輩培育我們一代又一代,直到有了我。
本來前幾天的雨下得很大的,每次都電閃雷鳴,就像是雷神降世一般;而那傾盆大雨就像是為了迎接雷神的降臨而為大地洗澡。老天爺也知道我們要掃墓祭拜先人,今天陽光四射,我們去掃墓的旅途就此開始了。
我們來到祖先的墓地,我幫爸爸把車上的礦泉水搬下來,爸爸和其他大人一起去用鋤頭來鏟草,我還幫爸爸搬炮仗,這是掃墓祭拜先人的必備用品。爸爸說:你待會可必須要認真地祭拜喲!我們的祖先可是會看到的哦!我似信非信地點點頭,反正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我無論如何也是要誠信祭拜的。
鏟好草,我們開始放貢品,準備正式開始掃墓。貢品有很多,有最讓我嘴饞的金黃美味的燒豬(這是最吸引人的一個),有種類繁多的小朋友們最愛的糖果,有的是奶糖,有的是水果糖,還有的是軟糖種類及多,我就不一一說明了。
可以開始祭拜了。在祭拜之前,大人為了讓我們這些貪玩的小朋友更認真祭拜,大人都傳:可要認真拜喲,認真拜寫字會更好看的哦!大傳中,中傳小,小傳更小,我想:我也不是三歲小孩,我是不會相信這些沒有科學依據的東西的,不過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我如果認真祭拜真的可以寫字很好看的話,我一定認真拜。(我本來就打算認真祭拜)我發起了白日夢:在我30歲的時候,我因為寫得字實在是太好看了,不管是什么國家的字我寫得都看,因此,全世界都在練字帖,是我創的哦!讓后我就變成了一個大大的富翁。我美美地想著。我們雙手合十,眼睛輕輕閉上,虔誠拜祭。此時此刻,我們都在想:感謝先人保佑我們歲歲平安,保佑親戚朋友身體健康,大家都在祈求今年心想事成什么的,都是一些美好的希望。
我的清明節就是這樣過去的,你過得清明節和我一樣嗎?
清明記事周記 篇10
清明節再次如期而至,小雨淋瀝,有種難得的詩意。
老家,是傳承清明節的地方,每年都會回來燒紙,祭奠,今年也不例外。
伴隨著婉轉的鳥鳴,一般的街,一般的房,一般的狗,一般的門,我們來到了媽媽出生的地方。車轉入一座小村莊,拐進一個幽靜的胡同。路兩邊的柳樹發了小芽芽,褐色枝條上綠色的斑點閃閃發光,像希望一樣在生長著。雜草也紛紛探出了頭,那么新鮮,那么嫩綠,讓我不禁想去摸摸,看看是不是假的。
進了古樸的大門,我首先注意到的是磚鋪的地面,灰灰的,凹凸不平,踩在上面很硌得慌,挺好玩的。院子里有幾塊磚砌護邊的小菜地,種著蔥、韭菜什么的,它們也都發了芽。小蔥長得尤其茂盛,像約好的似的一般粗細,一般大小,整齊有序。
“吱——”我推開臥室的門,一股冷氣襲來,夾雜著一種塵舊的味道。沙發的皮灰蒙蒙的,早已沒有了往日的光彩。大床上姥姥已鋪上鮮艷干凈的床單,撲上去,感覺像陷進了柔軟,太多的被子,沒有床墊。衣櫥背面,還有個小隔間,光線很暗,只有一張小床——這是我今晚的歸宿。
參觀完一圈后,天色漸漸暗了。一只畫眉背對我,站在樹枝上,一本正經地唱。不同曲調,不同節奏,一支接一支,真令人贊嘆!
晚飯很豐盛,很香,但吃得很累,眼皮只打架。吃完我就鉆進自己的被窩,在爸爸下象棋時的“咔咔”聲中睡著了。
第二天下午,我們趕往霍家陵園。車子在一望無際的麥田間穿梭,一陣綠浪來勢兇猛,卻又瞬間消散。我看不清那小麥苗的輪廓,卻能嗅得到那麥田的清香。
很快,我看到了一片楊樹林。樹之間的土丘與石碑告訴我,這就是目的地。
下了車,我的腳踩在了濕潤的泥土上。天,開始下雨了。
這里的楊樹依然死氣沉沉,沒有春來的生氣。秋季落下的枯葉一層層堆積著,一條條溝壑被樹葉填滿,形成一個個“陷阱”,腳一下去便沒了蹤影。一個個頂著新草塊的墳頭被石碑護在身后,那上面記載著一個或兩個人的靈魂。
看著一塊又一塊石碑,我難以相信這世上已經消失了這么多人,無論好人、壞人,都是讓人惋惜的呀!我心里酸溜溜的,像堵了個疙瘩。
火,燒起來了。我聽見姥爺對墳頭說:“爹,娘,你的孫子孫女都來看你了,你們也高興高興吧!”我想像著木匠老姥爺,能做出精巧小刀的人,會是什么樣呢?一定很慈祥。他呵護媽媽就像爺爺呵護我一樣,媽媽的童年一定很幸福吧。纏著小腳的老姥姥會是什么樣呢?不敢走路,她一定很寂寞。這時,姥爺又對另一個墳頭說:“孩子他娘,孩子們都來看你了,放心吧,都挺好。給你帶了錢,在那邊,別不舍得花啊。”媽媽曾說,想知道姥姥的樣子,看她就行。那么,姥姥是一樣的親了,可惜我還沒出生,她就去世了。
我讀著石碑上刻著的名字,只感到懷念與悲傷。
火,把我們的思念寄走了;火,把我們的關心帶給了另一邊的姥姥他們,可是他們的回信呢,何時能到?酒,已經燒干了;肉,也燒盡了,就差我們用虔誠的祈禱把它們送到了。
“咚”,第一個頭,把心意送到陰間;“咚”,第二個頭,把錢幣和物資送到陰間;“咚”,第三個頭,表示與他們告別。三個頭磕完了,我的老姥爺、姥姥和老姥姥,該安心了吧。不要想我們了,我們明年還會來看你們。愿先輩們在另一個世界過得舒心!
雨,大了;火,滅了;人,散了。我跨過一道道鴻溝,跑到麥田里。我瘋了似的狂奔,想把悲傷甩掉。
回家的路泥濘不堪,一路上,我們大聲聊著天,忍受著車子的震動。家,不一會兒就到了。啊,溫馨的家,我需要你的慰藉,我好想你啊!
掃墓,祭祖,不止是懷念先輩,也要追想他們的美好品格。讓真誠的懷念伴隨著我,不要煩惱,珍惜有限的生命,去創造更多的美好,更多的成就!
清明記事周記 篇11
清明時節,與父母回鄉下掃墓。車子穿過田家巷陌,停在了一家人戶門口。
“咱們到了。”父親說。隨即,我們一家三口攜著大大小小掃墓用品下了車。這棟房子,紅色磚瓦砌成,一棟略大房子四周圍了兩屋小間,窗戶用的是普通玻璃,有的窗戶又被打碎過的痕跡,或許因主人不愿在幾塊窗戶上費心思而只用報紙糊上邊完事兒。房子四角立了四根大而寬的柱子,因年歲已久,墻角起了青苔,上面還欠了幾丫小腳印。
“這是你表舅公。”來人身材魁梧,但發髻早已斑白,皺紋也顯現出蒼老的痕跡。我想他略一點頭。
“咱們走吧,早去早回。”發親說著,一家人便向墓地走去。沿途穿過了幾條狹窄而碎石密布的小路,又經過了一片曠野,幾位農家婦人一邊拾穗苗一邊哼歌,沉重的背簍壓在他們瘦弱的肩上,原本美麗的臉蛋也顯出黃色,不斷彎腰不停起身,有時撐不住,他到田邊上休作……一會兒,半晌又繼續。臉上的汗水在陽光的射影下是如此晶瑩、清晰。但,他們臉上時時浮現的微笑卻在我心中留下了驚鴻一瞥,久久不能釋懷。
“她們看上去勞累不堪,為何不休息會兒或不干了?”我回身問表舅公,他憨笑了一會兒,嘆了口氣:“這是一家的收成啊,咱鄉下比不得城里,如若不吃點兒苦,受點兒累,拿來糧食填肚呢?”“可她們愿意么?”“只要能讓一家老小有飯吃,也值當了,心里也能好受些。”
我心里一顫,那一抹笑容,那一聲聲清脆的聲音又在腦中飄蕩。農村生活,艱苦、勞累、寂寞、苦累,而農家女子,卻不對此埋怨、悵恨、抱怨,她們勤勤懇懇、踏踏實實的干活,為家庭,為子女。有時,她們累了,哼哼小曲,聊聊家常。苦中作樂,一天天變這樣過去了。或許,早不知何時,她們已然習慣了這種生活,慢慢學會在這種生活中學會享受、得到快樂、產生興趣。她們在勞動中、在苦難的生活中,歡喜高歌,自由自在,“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維葉莫莫。是刈是濩,為絺為綌,服之無斁。”
而西晉陶淵明,放棄榮辱得失,浮名虛利,與苦為伴。住深山林間,淡泊名利,以苦為志趣。不慕那過眼云煙般的權利,不會拿來之不易的錢財。以陶淵明般才學與智慧,爭取這些奢侈之物,輕而易舉。但他不屑、不顧,以苦為志趣是他的追求,亦是現實。或因他以苦作志,才會得以流產千古,或因他以苦為志趣,才知人生不過如此,有何好解;或因他以苦為志,才會經歷那滄海桑田后依舊保持本性,而于我們,把苦當做一種志向,何其不易。但若真邁出這一步,那邊真能“不戚戚于富貴,不濟濟于貧賤。”笑看庭前花開花落,靜候天上云卷云舒,美矣!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以苦為樂,以苦為志,人生便無憾也!
清明記事周記 篇12
今天,是一年一次的清明節,有句話說:“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但今年的清明節卻毫無一絲要下雨的樣子,只見藍藍的天空的一處,掛著一個大大的火球。可能是老天爺厭倦了下雨的清明節,特地的讓這次的清明節顯得與眾不同吧。
按照傳統禮俗,清明節我們應該早早的起床,來到我們的死去的前輩的墳墓掃墓。但我們這幾個小孩,卻不管它什么禮俗,大人們8點就起床去掃墓了,我們小孩此時還躺在溫暖的被窩里睡懶覺。
中午,我們去外曾祖母家吃飯,我也不知道這是為什么,但知道這次去吃飯,菜肴肯定很豐富,所以都滿臉笑容出發了。
到了到了,終于到了,從悶熱的汽車里出來,深呼吸,像被火考焦了的身體,一下子清爽了許多。
開吃了開吃了,一盆盆菜肴端了上來,不如:大螃蟹、大蝦、紅燒肉、筍、章魚……大桌子一下子就被菜給“占領”了。
我不等一些客人開吃,我就先迫不及待的拿起筷子,用眼球快速的尋找“獵物”,只要一發現目標,就把目標“消滅掉”。
隨后,大家都你吃一口,我也吃一口的吃了起來,原來冷冰冰的場面,頓時熱鬧起來,有一些人在討論這個話題,有一些人在討論那一個話題,氣氛活躍了起來。
我一下吃吃大蝦,一下又吃吃大螃蟹,雖然每道菜看上去都很好吃,但由于菜燒好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所以都冷了,味道也大大減半了。
清明記事周記 篇13
記得五年前,第一次拿到祖父舌癌的化驗報告單時,我從醫院里出來,淚流滿面地騎著自行車穿過市中心那條最繁華的人民路,街上川流不息的人們用怪異的眼光看著我,卻不能感受到我心中那種巨大的悲痛。那時候,整個世界像是被誰按了靜音鍵一般,除了自己的抽泣聲,一切都變得死一般的寂靜。而在2006年的秋天,祖父駕鶴西去,我坐在黑夜里用一些力不從心的文字去總結祖父一生的時候,眼里卻一滴眼淚都流不出來了。
在我記憶中,祖父瘦瘦高高,威嚴中透著仁慈,嚴肅中帶著和善。祖父在小鎮上任教的時候,每天清晨都會拿著那個寫有“為人民服務”字樣的搪瓷杯去集市上買豆漿。祖父一路走過去,用他沙啞的咳嗽聲喚醒小鎮寂靜的清晨。鎮上幾乎所有的人都認得祖父,見他來了都會讓他先買,店老板總是盛得比別人滿一些,而祖父在最后付錢的時候總是會多掏一分兩分。說實在的,在我的記憶中,早年的祖父也就只剩下這么一點印象,我一直都不知道祖父曾擔任過解放后梅江區校的第一任校長,而且還當選了浦江縣第一至三屆人大代表、蘭溪縣第四屆人大代表,所有這些都是在整理他的遺物時看到那些發黃了的證書和獎狀才知道的……
祖父退休后又應邀去過好幾個學校,為他們管理一些基建項目,像一塊燃盡了的木炭雖然沒有激情的火焰卻仍然發揮著余熱。回到村里后,又一直熱心于村里的公益事業,沒有一次不是帶頭捐錢捐物的。后來的舌癌手術割去了差不多1/5的舌頭,說話的時候顯得有些口齒不清,這使得本來就沉默寡言的祖父話更少了,更多的時候他只是點個頭,或者發出一些鼻音來表示自己的看法或態度。
祖父是在20xx年5月1日再次入院的。在這之前,他曾多次表示過疼痛,可是一直沒有去復查,以為只是一般的淋巴疼痛,自己到藥店里買一些止痛膏貼著,以減輕疼痛。特別是在20xx年的秋天祖母去世后,祖父形單影只,生活中缺了個伴,身體也日漸消瘦。在大家的一再勸說下,他才同意來蘭溪治療。
醫院初步診斷是腫瘤轉移,要入院治療。鑒于祖父年紀大,再做手術風險太大,于是采用化療。到第三次入院化療的時候,祖父臉色蒼白,身體瘦得差不多只剩一副骨架了,護士打吊針的時候都找不到血管了。由于淋巴的疼痛,祖父已經沙啞得說不出話來了,曾經好幾次他向護士要來紙和筆,寫字給她們看,紙條上寫的卻是:請把我的講話醫醫好!
祖父最后一次出院的時候,臉上煥發著孩子般的天真與喜悅,他跟同室的病友們一個個點頭微笑,向護士醫生們報以感激的笑容。在汽車離開的剎那,祖父向身后陽光下的那座住院大樓投去最后深情的一瞥,或許,祖父那時就已經知道自己不會再回來了,他在心中默默地向他所熟悉的一切作最后一次的告別。
站在祖父的墳前,遠處的青山,近處的田野,漸漸變得模糊起來了。眼前的一切似乎都是那么的熟悉,好像剛剛祖父還在給村里人寫著春聯,還在告誡村里年輕人別把垃圾往清澈的小溪里倒,還在為村里修繕祠堂用心操勞……一轉眼之間,祖父就已駕鶴西去,消失得無影無蹤,像雨中的水汽,無論我怎么抓,都已經抓他不住了,空留下一片潮濕在掌心。
清明記事周記 篇14
隨著時光飛逝,很快,又一年清明來到了。今天,雖然是天氣很好,但沉重的氣息卻通過空氣,充斥了每個人的心。今天,雖然是美麗的春日,但不會有人去注意這一點,每個人的心都有一絲淡淡的憂傷。
今年我去了我的曾祖父的墳前。一年的闊別,讓你我之間有了很大的距離。我們雖然生活在兩個不同的世界,但我們的心依舊相連。在你生前,你一直都十分照顧我,只有我一到你家,你總會拿出好吃的東西給我吃。雖然我們相見的次數少,但你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卻很高。去年寒假,你不幸病倒,當你的身體漸漸好轉之時,你卻在一個夜里悄悄離我們而去。所有人都無法接受這個事實。你平時都十分硬朗,什么病痛總能挺過去,但這次,你卻……
今年,我來你的墳前看你了。我心中的悲傷油然而出。一路上,山路坎坷不平,但怎樣也無法阻擋我們的步伐。在你墳前,我流下了眼淚。晶瑩的淚珠隨著我的臉頰一直淌下,滋潤了一小片泥土。生前的你如此令我喜愛,我怎舍得你離我而去。你對我的憐愛,會隨著時間流逝,永遠保存。
經歷一年風雨的洗禮,你的墓前已經失去了往日的干凈,而是雜草叢生了。我們幫助你把這兒打掃干凈了。生前你很愛干凈,什么東西都要一塵不染,如今我們來幫你打掃,為了完成你的意愿。我們為您燒香,燒紙錢,為的就是能把我們心中的思念之情傳遞給生活在另一個世界的你,愿你能在那兒生活平安。
風,吹干了我的淚。一道道淚痕如同刀一般深深留在我的心中。曾祖父,難道你就這樣走了嗎?你難道真的無法回來了嗎?你難道舍得離開我和你的親人嗎?你舍得我們如此傷心嗎?曾祖父,你回來吧!大家都十分想念你,思念和你團聚在一起,一起快樂地生活在一起。而不像現在,如此傷心,如此悲痛,你在天堂也不會放心我們的。
“又是清明雨上,折菊寄到你身旁,那你最愛的歌來輕輕唱”。許嵩的《清明雨上》又勾起了我對你的思念,一束菊花獻到你墳前,愿你在那個世界,能收到我,對你的——一份愛!
清明記事周記 篇15
清明節前一天為寒食節,寒食節不準動煙火,只能吃冷食涼菜,以紀念春秋時期晉國貴族介子推。介子推,又名介之推,介推。他追隨公子重耳(后為晉文公)流亡國外。文公回國后,重賞隨從。介子推卻未得賞賜,與母隱居綿山(即今山西省介休縣東南的介山)。后來,文公要給他封官賜爵,他卻堅辭不受。文公無奈,只得放火燒山,本想逼他出來,沒想到竟把介子推母子燒死在山中。后因寒食和清明相連,逐漸合為一個節日,但節前蒸“子推饃”的習俗,在陜北的榆林和延安兩地一直流傳至今。
“子推饃”,又稱老饃饃,類似古代武將的頭盔,重約250?500克。里面包雞蛋或紅棗,上面有頂子。頂子四周貼面花。面花是面塑的小饃,形狀有燕、蟲、蛇、兔或文房四寶。圓形的“子推饃”是專給男人們享用的。已婚婦女吃條形的“梭子饃”,未婚姑娘則吃“抓髻饃”。孩子們有燕、蛇、兔、虎等面花。“大老虎”專給男孩子吃,也最受他們喜歡。父母用杜梨樹枝或細麻線將各種小面花串起來,吊在窯洞頂上或掛到窗框旁邊,讓孩子們慢慢享用。風干的面花,能保存到第二年的清明節。
做面花是陜北婦女的拿手好戲。她們用自己靈巧的雙手,能將發了酵的白面捏成各種形狀的面花。工具只是梳子、剪子、錐子、鑷子等日用品,輔料則是紅豆、黑豆、花椒子和食用色素。蒸出來的面花栩栩如生,尤如藝術珍品,令人愛不釋手,舍不得馬上吃掉。
“子推饃”和面花除了自己食用,還用來饋贈親友。母親要給當年出嫁的女兒送,稱為送寒食。農村孩子給自己老師送,讓離開家門獨自在偏僻的山鄉小村教書育人的園丁分享節日的美食。
清明記事周記 篇16
4月4日~4月6日,這是一段鶯飛草長、柳綠桃紅的日子,是一段風和日麗、細雨霏霏的日子,是一段百感交集、心情郁悶的日子……在這樣的一段日子了,偏偏又是事情最多的時候。說了這么多,到底今天是什么日子呢?是清明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每年的這個節氣,我們都會在心里默默地吟誦這首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來表達我們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今天,我們來到奶奶墓前,放上一束鮮花,燒上一些紙錢,表達我們對奶奶的思念和祝福,并在心里默默地為她祈禱,祝福她在天堂的那一邊能夠和我們一樣,幸福和快樂地生活著。此時,我不禁會回憶起奶奶曾經和我共同度過的那些快樂時光,那些畫面仿佛還歷歷在目,想到這些,我不禁熱淚盈眶。
掃好墓,爸爸和媽媽從山上采了一大堆艾,說是清明節一定要吃一回正宗的艾餃。今天全家總動員一起親自做一回艾餃。
回到家,媽媽洗艾,爸爸燒水,我和姐姐準備面粉。等這三件事做好之后,就要把艾放入沸水中煮,直到鍋里的水變成綠的才行。注意這煮出來的綠水千萬不要扔,要把這水和艾倒一點在面粉中,這樣才能讓面粉團變成綠色的。之后要把黑芝麻和糖混在一起,放入鍋里干炒一會兒,炒到有香味就行了。最重要的一步是包艾餃。媽媽給我們示范了一下怎么包。滿懷鬼點子的我問媽媽:“可不可以包成別的形狀?”媽媽答應了。我和姐姐包出了小船形狀、帽子形狀、湯圓形狀等。包好之后,媽媽上鍋蒸艾餃。正好之后,打開蓋子,一股香味撲鼻而來。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個,咬了一口,黑芝麻的香味,糖的甜味,還有艾特別的味道充滿了嘴巴,太好吃了!
這個清明節過得有意義,因為我嘗試了第一次包艾餃,而且包的與眾不同、獨一無二!
清明記事周記 篇17
4月5日,是我們的傳統節日“清明節”,今年我跟隨爸爸、媽媽一起回老家去過“清明節”。清明小假期的頭一天,太陽還是高高的掛在天上,我想起大人說的:“清明節那天都會下雨的”,就感到納悶,天氣這么好,明天會下雨嗎?第二天我們很早就起床了,因為我們要去上墳,祭念我的太姥姥。一出門,就發現天空居然下著毛毛細雨!真靈啊!姥姥帶著我們先去市場上買了些祭祖的物品,我發現市場上到處擺滿了“清明餃”和“青年團”。大家都在爭著買這些傳統食品,有的買來是自己吃的,有的買來是用來上墳的。
我們撐著傘一步一步地走到了山上。我在路邊摘了一些好看的鮮花,挷成一束,打算把它送給我的太姥姥。因為媽媽說,我若把它放在墳頭,太姥姥就會看見的,會很開心的!
路上到處都是來上墳的人,他們看上去都很傷心,我想他們肯定也像我一樣,很想念過世的家人。望著天空飄下來的小雨,我想起了一首從前學過的古詩: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我現在似乎有點明白并能感受到這首詩的真正含義了!
清明記事周記 篇18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今天是清明節,我和爸爸媽媽帶著鮮花去給爺爺掃墓。我問爸爸:“為什么我們不帶香和紙錢呢?”爸爸說因為國家有規定不準再野外用火。路上我看到黃黃的油菜,綠油油的麥苗,桃花、杏花開滿枝頭,一陳陳香氣撲鼻。
到了墓地,我們把鮮花放在爺爺的墓前,我們懷著沉痛的心情深深地鞠了一個九十度的躬。
爸爸給我講了爺爺在困難年代勤儉持家,撫養他的老人和兒女們,教育他們好好學習,怎樣做人。長大成為對祖國有用的人。
走的時候,我們有鞠了一個躬,才依依不舍的離去。
清明記事周記 篇19
清明節,大家都知道,要去掃墓,還不許吃熱飯,為什么要這么做呢?別著急,聽我慢慢跟你說。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繼承皇位,就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大部分人都離開了重耳。只剩下幾個忠心耿耿的人同他一起避難去了,其中有個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的暈了過去,介子推用刀從自己腿上割下一塊肉煮熟了端給重耳吃了。十九年后,重耳回國當上了皇帝。這就是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晉文公對和他一起流亡出走的大臣們都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馬上派人去請介子推,誰知介子推不愿見他,緊閉大門。偷偷背上他的老母親上綿山了,晉文公讓他的御林軍上山去找,可是找不到,有人獻計:放火燒山,只留下一個出口讓介子推出來。晉文公聽從了那人的計策,便縱火燒山,火燒了很久,介子推死活不愿出來,便被燒死了。晉文公沒看他出來,又讓人上山去找,見到他們母子倆靠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只留下兩具尸體,晉文公悔恨交加。在收拾介子推尸體的時候見他脊背靠著柳樹洞,便從里面拿出一塊布,上面寫著一首血詩: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從此以后,人們就有了清明節吃寒食、掃墓的習俗。
清明記事周記 篇20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到了,今年爸爸帶我去孔廟追憶孔子呢。在到孔廟的路上正如杜牧的詩句所說一樣“”清明節是雨紛紛啊。首先我們去了泗制同源,看到一塊黃色的布圍著孔子上課的地方,爸爸對我說:“孔子是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論語》是孔子思想的代表著作。”
我們又去了后花園,我看到了水車、魚塘,魚塘里養著成千上萬條漂亮的金魚,水車上流著水。這真是讓我大開眼見,我沒想到孔廟怎么大怎么漂亮。
清明記事周記 篇21
今天是清明節,所以這首詩一直回響在我耳朵邊,雖然我沒去踏青、掃墓,可我也能感覺到人們急切的心情。
我們回老家,開車在路上,看到了許多燒紙的人,他們很悲傷的樣子,大概是回憶已故的親人吧!今天空氣仿佛凝固了一般,不過我還是快快樂樂地,因為清明節是個有意義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