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師招聘筆試真題(精選4套)
親愛的考生們,歡迎參加本次教師招聘筆試。此次真題旨在全面考查大家的專業知識與教育素養。愿你們以扎實的功底、沉穩的心態認真作答,充分展現自己的實力,為開啟教師職業生涯邁出堅實的一步。相信自己,你們定能在考場上綻放光彩。
教師招聘筆試真題 1
2024下半年全國統考教師資格證真題《綜合素質》(幼兒園)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下列各題的備選答案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意,請根據題干要求選擇正確答案。(本大題共29小題,每小題2分,共58分)
1.中一班班級活動中,老師批評小明:“你怎么這么笨啊,看人家早就學會了!”該老師的行為( )。
A.違背了保教結合原則
B.忽視了教育的主體性
C.違背了教育公平原則
D.忽視了教育的生態性
1.【答案】D
2、[答案]D[解析]“身正,不令而行,身不正。,雖令不從”的意思是:如果自身行為端正,不用發布命令,事情也能推行得通;如果本身不端正,就是發布了命令,百姓也不會聽從。這個體現了教師行為的示范性。
3.班集體形成的條件和發展的動力是()。
A.共同的奮斗目標B.班主任的要求
C.班委會的形成D.共同的活動
3、[答案]A[解析]班集體形成的條件和前進的動力是共同的奮斗目標,班集體是以教學班為單位,按集體主義原則組建起來的學生群體,是班級群體發展的高級形式,班集體建設是班主任的中心工作。
4.下列著作中,由羅馬教育家昆體良撰寫的是( )
A.《教育論》B.《理想國》
C.《教育漫話》D.《雄辯術原理》
4、[答案]D[解析]《雄辯術原理》是由古羅馬的昆體良所編撰的,這本書是西方最早的教育專著。《教育論》的作者是英國的斯賓塞,《理想國》的作者是古希臘的柏拉圖,《教育漫話》的作者是洛克。故本題選D。
5.兵兵很想改掉上課愛說閑話的毛病,但上課時只要老師一不注意,他又忍不住說起閑話來。針對兵兵的情況,對他的教育應著重培養()。
A.道德認識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D.道德行為
5、[答案]C[解析]C道德意志是一個人自覺地調節行為,克服困難,以實現一定道德目的的心理過程,通常表現為一個人的信心、決心和恒心。意志行動過程包括:頭腦中產生各種可供選擇的行動方案;預測各種行動方案的結果;衡量行動后的利弊得失;按自己的決定行動;現實生活中結果的出現;接受行為結果的反饋;反饋影響心理結構。根據題干他想改掉,但是又忍不住,得出他應該著重培養道德意志。
6.對觀察內容與步驟不作限定的教育觀察屬于( )
A.結構式觀察
B.參與性觀察
C.非結構式觀察
D.非參與性觀察
6、[答案]C[解析]非結構式觀察是對研究問題的范圍目標采取彈性態度,觀察內容項目與觀察步驟不預先確定,亦無具體記錄要求的非控制性觀察。其方法較靈活,但獲取材料不系統完整,多用于探索性研究,用于對觀察對象不甚了解的情況下的觀察。
7.學齡兒童易感染麻疹病毒。該病毒傳播的主要途徑是( )
A.血液B.消化道
C.呼吸道D.蚊蟲叮咬
7、[答案]C[解析]麻疹病毒主要傳播途徑是經過呼吸道飛沫傳播。故本題選C。
8.依據柯爾伯格的理論,以“好孩子”為取向的兒童道德發展處于()。
A.懲罰服從取向階段
B.相對功利取向階段
C.尋求認可取向階段
D.遵守法規取向階段
8、[答案]C.[解析]科爾伯格提出道德發展階段論,采用“道德兩難故事法”,讓兒童對道德兩難問題作出判斷。科爾伯格將道德判斷分為三個水平,每水平包括兩個階段,六個階段依照由低到高的層次發展。
1.前習俗水平(0~9歲)
第一階段:懲罰與服從定向階段——避免懲罰,無條件服從權威
第二階段:相對功利取向階段——滿足自己的需要,有時也滿足別人的需要
2.習俗水平(9~15歲)
第三階段:尋求認可定向階段,也稱“好孩子”定向階段——贊許,故本題答案為C。
第四階段:維護法規和秩序定向階段——尊重法律和權威
3.后習俗水平(15歲以后):又稱原則水平
第五階段:社會契約定向階段——遵紀守法,但是法律可變
第六階段:則或良心定向階段——根據良心作出判斷
9.賈老師告訴學生:“不高興時你可以跑跑步、打打球,或者散散步、聽聽音樂甚至可以大喊大叫。”賈老師所使用的心理輔導技術是( )
A.積極暗示B.行為矯正
C.認知改變D.情緒調控
9、[答案]D[解析]情緒調控指的是我們可以通過排解不良的情緒,調控自己的行為和態度對情緒進行調控。通過排解不良情緒的具體方法,從而減少由于青少年情緒多變,不穩定的特點造成的不良影響。
10.考試時,學生依據實際情況適時調整答題速度或解題思路的策略屬于()。
A.元認知策略B.認知策略
C.精加工策略D.資源管理策略
10、[答案]A[解析]A元認知就是個體關于自己的認知過程的知識和調節這些過程的能力。元認知策略是一種典型的學習策略,指學生對自己的認知過程及結果的有效監視及控制的策略。
11.在掌握“動物""概念的基礎上,學生又學習了“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這兩個概念。這種學習屬于( )
A.上位學習B.下位學習
C.發現學習;D.并列結合學習
11、[答案]B[解析]下位學習(類屬學習):指將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圍較低的新概念或命題,歸屬到認知結構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圍較高的適當概念或命題之下,從而獲得新概念或新命題的意義。題干中先學習了“動物”,接著又學習了包含在動物里的“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屬于下位學習。故本題選B。
12.數學課已經開始了,萍萍還在想著課間談論的周末春游的事。這種心理現象屬于( )
A.注意分散B.注意動搖
C.注意分配D.注意轉移
12、[答案]A[解析]選項A,注意分散是指注意離開了心理活動所要指向的對象,轉到無關對象上去的現象。
13.強調學科邏輯體系完整性和不同學科門類之間相對獨立性的課程是( )
A.經驗課程B.綜合課程
C.活動課程D.分科課程
13、[答案]D[解析]選項D,學科課程又稱“分科課程”,強調不同學科門類之間的相對獨立性,強調一”]學科的邏輯體系的完整性,其課程的主導價值是使學生獲得邏輯嚴密和條例清晰的文化知識,如六藝。
14.《學記》中體現“循序漸進教學原則的語句是( )
A.禁于未發B.學不躐等
C.相觀而善D.獨學而無發
14、[答案]B[解析]學不躐等的意思是教學要遵循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不能超越次第,要循序漸進,體現了“循序漸進""教學原則,故本題選B。
15.《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應充分發揮實踐的獨特育人功能,突出學科思想方法和探究方式的學習,加強知行合一、學思結合,倡導( )
A.“做中學”“思中學”“創中學”
B.“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
C.“做中學”“練中學”“創中學”
D.“做中學”“用中學”“讀中學”
15、[答案]B[解析]《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加強課程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的結合,充分發揮實踐的獨特育人功能。突出學科思想方法和探究方式的學習,加強知行合一、學思結合,倡導“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優化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方式與路徑,推進工程與技術實踐。積極探索新技術背景下學習環境與方式的變革。
16.最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積傳授知識的教學組織形式是( )
A.班級授課制B.道爾頓制
C.特朗普制D.文納特卡制
16、[答案]A[解析]班級授課制是最普遍的教學組織形式,它能夠高效率、大面積培養學生。班級授課制是把一定數量學生按年齡特征和學習特征編成班組,使每一班組有固定的學生和課程,由教師根據固定的授課時間和授課順序(課程表),根據教學目的和任務,對全班學生進行連續上課的教學制度。
17.蕓蕓期末考試數學成績不太好,只得了55分.但楊老師仍表揚了她,因為期中考試蕓蕓的數學了30分。楊老師所采用的評價方式屬于()
A.過程性評價B.終結性評價
C.相對性評價D.個體內差異評價
17、[答案]D[解析]個體內差異評價是指個體過去和現在進行比較,比較評價對象的不同方面,作用在于尊重個體差異,因材施教,題干中采用的`是個體內差異評價,故選D。
18.課外活動區別于課堂教學的顯著特征是()
A.自愿性B.計劃性
C.同步性D.組織性
18、[答案]A[解析]課堂教學相關課程是安排在學校課表內的課程,按課程計劃的規定,而課外、校外活動,不僅把活動地點安排在課外、校外,而且活動時間的多少也沒有嚴格的規定,是學生自愿參與的,故本道題選A。
19.下列關于課程的理解中,沒有體現“學習者是課程主體""的是()
A.課程即對話B.課程即知識
C.課程即經驗D.課程即活動
19、[答案]B[解析]選項B,“課程即知識,把課程看作“教程”,是一種“靜態的課程觀”,有利于規范教師(特別是新教師)的教學行為,但忽略了學習者的主體地位。選項ACD,都體現了學習者是課程主體的思想。故選項B符合題意。
20.“10以內的數字”--課教學結束時,為鞏固所學內容李老師讓學生誦讀兒歌:“1像鉛筆細長條,2像小鴨水上漂,3像耳朵聽聲音,4像小旗迎風瓢...”這種結課方式屬于()
A.自然式B.總結式
C.游戲式D.懸念式
20、[答案]C[解析]題干中在一堂課即將結束時,李老師讓大家誦讀兒歌以此作為結束,屬于游戲式結課方式,故本題選C。
二、簡答題
針對相關問題作出簡明扼要的回答。
21美育主要任務
21.【參考答案】
1、培養和提高學生感受美的能力;
2、培養和提高學生鑒賞美的能力;
3、培養和提高學生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
4、培養和提高學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22簡述少先隊活動的基本形式
22.【參考答案】
①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幫助少年兒童樹立革命理想,繼承革命傳統,培養共產主義道德品質,少先隊活動的重要內容。
②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活動,幫助少年兒童學好文化科學知識,為從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新技術革命做好準備,少先隊的重要任務。
③假期活動,內容豐富、安排得當的假期活動,不僅能使隊員得到積極的休息,而且能使他們受到深刻的教育。
④體育、游戲活動。
23根據班杜拉的理論,影響自我效能感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3.【參考答案】
影響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主要包括個人自身行為的成敗經驗、替代性經驗、言語勸說、情緒喚醒四個方面。
(1)個人自身行為的成敗經驗是影響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的因素,一般來說,成功經驗會提高效能期望,失敗的經驗則會降低學生的自我效能感,不過,成敗經驗對自我效能感的影響還要取決于個體對成敗的歸因方式。
(2)替代性經驗,一個人的自我效能感是個人在與環境互動的過程中形成的。當學生看見替代者成功時,就會增強自我效能感:相反,則會降低自我效能感。
(3)言語勸說,用語言說服學生相信自己具有完成給定任務的能力,會使學生在遇到困難時付出更大的努力。
(4)情緒喚醒,在充滿緊張、危險的場合或負荷較大的情況下,情緒易于喚起,而高度的情緒喚起和緊張的生理狀態會妨礙行為操作,降低個體對成功的預期水平。
三、材料分析題
根據所給材料回答問題。
24.材料:
二(2)班小亮同學經常遲到,上課不認真聽講,作業也不按時完成。在多次批評教育無效后,班主任艾老師決定進行一次家訪。
艾老師到小亮家時,他正在做晚飯,父母還沒回家。見老師來了,小亮吃了一驚。不安地說了聲“老師好”,又忙著做飯去了。過了一會兒,小亮媽媽回來了。艾老師從小亮媽媽那兒得知,小亮家比較貧困,父母每天忙于生計,早出晚歸無暇顧及孩子的教育,一些家務活還需要小亮來做。了解這些情況后,艾老師打消了原本想要“告狀的念頭”。
第二天,艾老師在班上表揚小亮不僅懂禮貌,見到老師主動問好,還幫父母做家務希望同學們向小亮學習。之后,艾老師安排他負責監督班級衛生工作,并對他盡職盡責的表現及時給予表揚。沒過多久,小亮遲到的次數明顯減少了課堂學習認真多了,作業也能按時完成了。
問題:
(1)結合家訪前后小亮的變化,評析艾老師的教育行為。
(2)談談小學教師應樹立怎樣的兒童觀。
24.【參考答案】
(1)艾老師的做法是正確的,值得學習借鑒。
首先,艾老師的做法遵循了以人為本的學生觀。
學生是發展的人,有巨大的發展潛能。材料中在多次批評教育無效之后,老師并沒有放棄小亮,看到了小亮身上的發展潛能,并循循善誘。這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學生觀。
其次,艾老師的做法遵循了新課改的教師觀,教師是學生學習和發展的促進者。要尊重、贊賞學生:幫助引導學生。材料中,艾老師在了解到小亮家里的條件后,并沒有向小亮的父母“告狀”,反而對于小亮循循善誘,在班上表揚他,幫助他樹立自信心。這體現了新課改的教師觀。
最后,艾老師的做法體現了長善救失的德育原則。該原則要求教師要善于依靠、發揚學生自身的積極因素,調動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克服消極因素,材料中老師安排他監督班級衛生工作,并對他盡職盡責的表現給予表揚,充分使小亮對于學習和作業變得積極起來,這體現了長善救失的德育原則。
(2)首先,小學教師應把學生看成是發展的人,認為學生的發展是有規律的,學生是有巨大的發展潛力的,處于發展過程中的人,要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學生。
其次,小學教師應把學生看成是具有個性和差異的人,是獨特的人,學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性,學生和學生之間存在著巨大差異。
最后,小學教師應把學生看做具有獨立意義的主體。學生是具有個體獨立性的人,有自己的獨立意志,不以教師的意志為轉移,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責權的主體,有主體的需求和責權。
25.材料:
科學課上,張老師在講授“月食”現象時,首先給學生講了“天狗吃月亮”的民間故事然后引出“月食”這個概念。接著,伴隨多媒體課件的播放張老師娓娓道來:“月食的形成和地球、太陽運行的相對位置有關。地球繞著太陽轉,月亮繞著地球轉。當太陽、地球基本運行在同一條線上,且地球位于太陽和月亮之間時,亮就漸漸地被地球遮住了。此時,地球上的人們會看到圓圓的月亮逐漸變得像小船、像鐮刀、像眉毛,直至什么也看不見了。最后,張老師總結道:“我們的祖國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早在公元前13世紀,甲骨文里就有關于日食和月食的記載。公元前8世紀,又有月食的確切記載。我們應當為此感到驕傲。同學們,我們一定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加強大!”
問題:
(1)評析張老師的教學行為。
(2)談談小學教師如何在教學中貫徹“科學性與思想性相統一”的原則。
25.【參考答案】
(1)評析張老師的教學行為。
首先,張老師的教學體現了直觀性的教學原則。
直觀性原則是指給學生清晰地表現幫助學生獲得感性的認識,材料中,張老師進行直觀展示多媒體課件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富有感染力,可以使同學們獲得大量的感性認識,從而完成教學目標。
其次,張老師的教學做到了科學性和思想性相統的原則。在教學中貫徹科學性與思想性相統一的原則應做到是:要保證教學的科學性;發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材料中張老師通過教學內容聯系到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中有關于日食和月食的記載,教導同學們投身于國家建設中,提高了學生的思想認識。
最后,張老師教學體現了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
循序漸進原則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按照學科的邏輯系統和學生認識發展的順序進行。材料中,張老師在教學中循序漸進、緩緩道來,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傳授知識,這體現了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
綜上所述,張老師的教學行為別出心裁,值得我們學習。
(2)貫徹教學中科學性和教育性相統一的原則的基本要求:
①要確保教學的科學;
②要結合教學內容進行思想品德教學;
③要通過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④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和思想水平,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
四、教學設計題
本大題有6小題,任選1題作答,多答只按第1題計分。考生可按照所學專業方向,選擇作答。26為中文與社會,27為數學與科學,28為英語,29為音樂,30為體育,31為美術。
26.(中文與社會
根據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遠看長城,它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之間蜿蜒盤旋。從東頭的山海關的西頭的嘉峪關,有一萬三千多里。
長城修筑在八達嶺上,大堅固,是用巨大的石條和城磚筑成的城墻頂上像很寬的馬路,五六匹馬可以并行。城墻外沿有兩米多高的垛子,垛子上有嘹望口和射口,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臺,是屯兵的堡壘。打仗的時候,城臺之間可以可以互相呼應。
想起古代建筑的勞動人民來,單看這數不清的石塊,一塊就有兩三千斤重,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靠著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一步一步的抬上這陡峭的山嶺。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一個偉大的奇跡。
(1)結合本文教學,談談小學語文課程所要培養的核心素養包括哪些方面。
(2)如指導第二二學段學生學習本文,試擬定教學目標。
(3)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第一課時教學活動并簡要說明理由。
26.【參考答案】
(1)結合本文教學,談談小學語文課程所要培養的核心素養包括哪些方面。
小學語文課程所要培養的核心素養包括:
①語言建構與運用。如本文中對于語言文字的學習,使其掌握語言文字的特點及其運用規律,具備交流溝通的能力;
②思維發展與提升。語言的發展與思維發展是相輔相成,相互依存的;
③審美建設與創造。本文可通過閱讀課文或多媒體等方式引導學生欣賞長城雄偉景象,體味古人智慧才智;
④文化傳承與理解。文章是對世界奇跡之一長城的介紹,通過學習理解鑒賞民族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態度;
(2)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借助動畫演示、熟字記憶新字,認識“崇、峻、嘉峪等8個生字,會規范、端正整潔地書寫“磚、隔、智”等生字。
過程與方法:通過老師示范讀、學生自由讀、全體學生齊聲讀等方法,達到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目的,理解重點語句,提高閱讀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所展示的長城雄偉景色,體悟勞動人民智慧,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3)教學活動如下:
第一課時
一、問題導入
同學們,大家喜歡旅游嗎?哪些地方最有特點最讓你難忘呢?今天老師要和大家去一個很壯美的景點,大家準備好了嗎?我們一起出發吧!(板書課題)
二、識字認字
老師示范朗讀課文,要求學生聽清字音。接著由學生各自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自己不會讀不理解的生字詞,再次,借助字詞典工具同桌互相解決各自生字詞,最后由老師呈現并講解,如“崇旋“等。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大聲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邊讀邊思考:讀完課文,長城給你留下了哪些印象?(可板書:雄偉、壯麗、蜿蜒、像一條長龍......)
四、研讀課文,深入探究
邀請同學分段落朗讀課文,讀完分小組討論:哪些句子讀起來栩栩如生,好像長城壯麗景象就浮現在眼前一樣?
(各組派代表分享結果)
五、鞏固總結
以“這節課你都學到了什么”進行提問,讓學生回顧所學的生字詞,體會長城景象特點,同時也為下一課時細讀鑒賞課文打基礎。
六、作業布置
搜集幾位名人對長城的評價,想想他,她為什么會這么說?設計理由:材料選自人教版四年級課文,在設計時遵循三維目標原則,首先要求學生能夠會認會寫本課生字詞,并會用生字詞組詞造句,培養交流溝通的能力;其次,通過不同方式的反復朗讀,讓學生整體感知文章,并能用精煉詞句總結回答問題:最后,通過提問方式幫助學生回顧課堂內容,并布置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和鑒賞課文的作業,為下一課時打好基礎。
27.(數學與科學)
請認真閱讀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1)結合材料,談談如何落實“促進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融合""的課程理念。
(2)如指導第一學段學生學習上述內容,試擬定教學目標。
(3)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活動并簡要說明理由。
27.【參考答案】
(1)結合材料,談談如何落實“促進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融合”的課程理念。
可以通過如下方式進行落實“促進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的融合”的課程理念,具體如下:
第一,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的教學內容的融合新課程標準提出“數學問題生活化”,材料中,可以利用生活的實物,剪刀,鐘表等等,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科教學內容有機整合,通過動畫進行展示,充分利用各種信息資源,與小學數學學科教學內容相結合,使學生的學習內容更具有時代氣息更貼近生活和現代科技。
第二、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形式的融合可以把學習數學由課內延伸到課外,不僅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了課余知識,并且培養學生自主探求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在材料中,《認識角》的教學中,設計了找角、摸角等環節,從引導學生觀察實物開始,逐步抽象出所學幾何圖形。其中在畫角這一環節中,可以改變以往的教學形式,老師不示范畫角的步驟,而是設計動畫,效果就會更好。
第三、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學科教學方法的融合材料中,《認識角》中可以安排了課堂練習。可以通過計算機將正確、錯誤的評價及時反饋給學生。對學生的不同的畫法,通過網絡在屏幕顯示,起到了交互作用。
第四、信息技術和小學數學教學相融合,提高小學生的信息素養以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應在過程中培養,信息技術與課程融合的實質是以信息技術解決課程
學習中的各種問題。在材料中的《認識角》教學中,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信息素養。
(2)知識與技能目標:結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知道角的大小,初步學會畫角。
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生通過觀察、動手等活動提升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理解生活中處處存在角,通過合作學習,學生能體會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3)環節一:導入新課
教師活動: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情境,讓學生對情境產生思考:這個周末,小明和小紅可忙了他們在忙什么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他們在干什么?(做手工)看一看桌面上有哪些物體?
學生活動:在剛才展示的情境里尋找數學信息并進行回答。
教師活動:表揚學生,這些物體上不但有我們認識過的圖形,還藏著我們的新朋友一角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它。
設計意圖:聯系實際生活,通過具體情境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引出課題。
環節二:講授新課
1.初步感知
教師活動:教師提出目標問題,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物體的角藏在哪里?(課件出示三角尺、課本、小鬧鐘)并組織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教師巡視指導。討論結束后請小組代表分享討論結果,教師進行評價或學生之間進行互評。
學生活動:根據目標問題經過討論探究得出結論。
2.自主探究、建立表象
教師活動:教師再次拋出問題,這些都是藏在物體上的角,那么數學上的角是什么樣的呢?進行摸角這個活動,同學們拿出三角板,跟著老師一起來摸摸看像老師這樣摸一摸。
學生活動:按照老師的引導,進行感受
教師活動:如果用手掌摸角這里(頂點)會有什么感受?尖尖的。師指兩條邊,這樣摸一摸,有什么感覺?另一邊呢?直直的。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并組織學生思考或自主探究后回答問題,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或引導其他學生進行評價老師進行總結,數學家們給角的各部分都起了好聽的名字,像剛才同學們說的尖尖的部分叫角的頂點”,兩條直直的線叫做角的“邊”
3.總結應用
教師活動:教師簡單梳理本節課得出的主要結論,將問題進行變式,引導學生利用本節課學到的的知識去感受角有什么特點呢?如果給你兩根硬紙條和一枚圖釘,你能做出一個角嗎?手中的角變大嗎?怎么變?
學生活動:動手操作,教師巡視進行指導教師活動。師生共同進行總結,我們通過張開兩條硬紙條,可以使角變合攏硬紙條可以使角變化。角的特點:有大小。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觀察和動手操作的能力,總結出角的概念和角的特點,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
環節三:鞏固練習
教師通過多媒體、板書、口述等形式展示有關本課不同類型、不同層次有關角的練習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并回答,可以找學生代表在黑板上進行板演,完成后教師進行評價。
設計意圖:通過對所學角的相關知識練習,鞏固新知識
環節四:課堂小結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知識、能力、情感等方面暢談本節課的收獲,針對學生的回答,采用多種方式進行評價并總結。
設計意圖:對所學角的知識進行總結,將知識系統化,提出應注意的知識點,使學生進一步感受角的概念和生活聯系密切的意義。
環節五:作業布置
課后進行觀察生活中哪里會出現角
設計意圖:對本節課知識進行再鞏固、再認識。
28.(英語)
請認真閱讀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Guoguo:Hi.Mike.Whyareyoustandingthere?
Mike:Hi.GuoguoImwaitingformydadsfriend.
Guoguo:lsitamanorawoman?
Mike:AmanLook!Herehecomes.
Guoguo:Therearetwomen.Whichone?Whatishewearing?
Mike:ltsthetallermanHeiswearingabluesuitwithasilvertie.
GuoguoAh,yesHeiswearingapairofblackshoes.
Mike:YesheisMrBrownHesalawyer.
Guoguo:Nowonderhelookssoserious.Ihavetosaygoodtoyounow.
Mike:Bye-bye!Seeyoutomorrow.Guoguo!
(1)簡要闡述對話教學的基本環節。
(2)如指導小學生學習此對話內容試擬定相應的教學目標。
(3)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操練環節并說明理由。
28.【參考答案】
(1)簡要闡述對話教學的基本環節。
1.熱身導入環節
2.呈現操練環節
3.鞏固提升環節
4.拓展與運用環節
5.檢測與作業環節
(2)如指導小學生學習此對話內容試擬定相應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學生可以學會單詞:tallersilver,lawyerserious:
學生可以學會句型:Whatishewearing?Heiswearing過程與方法:通過課堂
活動,學生能夠提高對話理解能力,掌握如何描述穿著的句型表達方式。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生體會到小組交流的樂趣:增強學生口語表達的自信心。
(3)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操練環節并說明理由。
對話操練環節:
1播放錄音,學生逐句跟讀對話,老師糾正nowonder,lawyer,serious的發音,以及語音語調的規范。
2.師生練習對話,教師和學生分別扮演Guoguo和Mike,練習對話。
3.同桌兩人一組,分角色練習對話。
4.同桌兩人上臺展示表演對話。
5.以小組為單位,自編并表演新對話設計理由:通過聽讀進行對話輸入,糾正學生難詞的發音和語音語調,師生練習鍛煉學生對對話的輸出能力,并通過不同的小組展示培養學生合能力與口語表達的自信心。
29.請認真閱讀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根據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1)簡要分析歌曲的音樂風格、節拍、調式、情緒情感。(4分)
(2)如指導低年段小學生學習這首歌曲,試擬定教學目標。(9分)
(3)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學唱歌詞環節的教學活動并說明理由。(27分)
29.【參考答案】
(1)簡要分析歌曲的音樂風格、節拍、調式、情緒情感。
《草原就是我的家》是一首原汁原味的內蒙古短調民歌。為2/4拍,一段體結構。歌曲的旋律明朗豪放有著進行曲雄壯有力的特點,節奏較為整齊,表現了蒙古族兒童,對草原家鄉的熱愛歌曲以簡單、易唱,以明快、豪放的旋律帶領學生走入美麗的蒙古草原,表現了蒙古族兒童對草原、家鄉深深的摯愛之情。旨在通過音樂的學習感受并了解蒙古族音樂
(2)如指導低年段小學生學習這首歌曲,試擬定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如下:
①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學唱歌曲,引學生充分感受蒙古族音樂風格,了解蒙古族風情,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進民族間的團結及熱愛家鄉的情感。
②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體驗、分組合作等方式學唱歌曲,引導學生感受音樂,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③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學唱歌曲,學生能夠初步了解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能在老師的指導下正確的拍擊節奏并能夠自然有表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3)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學唱歌詞環節的教學活動并說明理由。
學生唱歌曲環節
①聆聽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音頻。
師:同學們,你們在聽這首歌的時候想到了哪些景色?
生:藍天白云、草原紅馬.
師:那么,就讓我們在這些美麗的景色中再次聆聽音樂,一起跟隨音樂的節奏動起來。
(教師再次播放音樂,帶領學生左右晃動,感受草原騎馬的場景)
②教師出示《草原就是我的家》樂譜學唱旋律。
教師完整示范演唱并講解第12小節附點節奏,解決完難點,教師分句教唱歌曲旋律,學生哼唱旋律學唱。
③朗讀歌詞。
學生集體朗讀歌詞。(教師應提醒學生注意:朗讀時也應該用輕的聲音)
④教師分句教唱歌詞,最后帶領學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教師擊提醒學生注意:應輕聲演唱,不要喊唱:歌曲雖然短小,但也要有一定的力度及情緒的對比。歌曲從第1小節到第8小節,聲音應輕巧、活潑第9小節到第16小節,聲音可以稍微連貫)
⑤教師將學生分組,為歌曲編配舞蹈動作并表演。
[設計意圖]低年級小學生已逐步養成了聆聽音樂的習慣,所以在學唱歌曲之前應反復讓學生聆聽樂。接著教師通過提問的形式讓學生在旋律中感受草原的氣息,并采用朗讀歌詞的方式讓學生體會歌曲情緒的變化,從而自然有表情地完整演唱歌曲。最后利用簡單的舞蹈動作為歌曲進行編創,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培養其對音樂的興趣。
30.(體育)
請認真閱讀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問題:(1)請簡述“武術基本動作——彈踢”的動作要點。
(2)擬定小學中年級“武術基本動作——彈踢”的教學目標。
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本課內容的教學環節并說明理由。
30.【參考答案】
(1)請簡述“武術基本動作——彈踢""的動作要點。
動作要點:挺胸、直腰、繃腳面、收髖,彈擊有力,力達腳尖。
(2)擬定小學中年級“武術基本動作——彈踢""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生知道武術彈踢的動作要領建立動作概念激發學生對武術運動產生興趣。過程與方法:通過教師示范,學生分組練習學生的上下肢協調能力得到培養,提高學生身體的力量和靈敏素質。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練習,使學生懂得禮儀,培養學生克服困難,勇于挑戰自我的優良品質。
(3)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本課內容的教學環節并說明理由。
導入:采用直觀導入的方式。運用抱拳禮手勢向學生問好,引發學生思考,引出武術彈踢技術。
新授:
1.示范講解:采用正面示范、側面示范各一次,并講解動作要領。
2練習:(1)分解練習:一令一動,喊“一時,做提膝動作,喊""二""時,做彈踢動作教師巡回指導糾錯。
(2)完整動作練習:兩人--組,面對面站立,一人做彈踢完整動作,一人糾錯,教師巡回指導糾錯。
(3)行進間彈踢練習:全體學生分成四路縱隊,每人向前走一步,做--次彈踢動作練習距離10米,教師巡回指導糾錯。
鞏固:游戲“誰是武術小達人”
游戲規則:全體學生分成人數相等兩組站在起點處,每組第一名同學進行行進間彈踢至前方20米標志桿處,繞過標志桿后,迅速跑回,與第二名同學擊掌交接,第二名同學繼續完成動作,以此類推,哪組用時最短,且動作最標準為獲勝組。
設計理由:采用直觀導入方式,使學生了解武術禮儀,激發學生對武術運動產生興趣;通過示范講解,使學生建立動作概念形成動作表象;練習中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分解練習學生掌握動作要領,建立動作正確動作細節,完整練習使學生動作連貫,最后通過游戲環節進行鞏固將彈踢動作可運用實踐當中。
31.(美術)
請認真閱讀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問題:(1)簡述象形文字的含義及特征。
(2)如指導低年段小學生學習,試擬定教學目標。
(3)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新授環節的教學活動并說明設計理由。
【參考答案】
(1)簡述象形文字的含義及特征。
含義:象形文字,又稱表意文字,由圖畫文字演化而來。
特征:①獨立地從原始社會最簡單的圖畫和花紋產生出來。
②利圖形來作文字使用,而這些文字又與所代表的東西,在形狀上很相像。
(2)如指導低年段小學生學習,試擬定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生通過了解象形文字,根據字意進行聯想和添加,創作作品。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動手實踐,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動手能力得到提升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能夠感受到象形文字的魅力,感受創作的樂趣。
(3)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新授環節的教學活動并說明設計理由。
新授:
1.欣賞感知
對比“雨""的象形文字和現代文字,學生對作品進行自主觀察,并思考該作品的特點是什么?
學生思考后回答:這象形文字跟平時下雨的情景很像,感覺像圖畫。
教師總結:對象形文字含義進行講解象形文字,又稱表意文字,是由圖畫文字演化而來。是種最古老的字體。
設計意圖:內容簡單學生可以自主解決。啟發性教學加上直觀圖片,激發學生積極性。讓學生能夠自主學習的同時,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2.合作探究
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對象形文字的特點進行討論與交流,大膽說出自己的感受與想法,全方位探索。學生討論后回答。
教師對學生討論的結果進行總結:象形文字是利用圖形來作文字使用,而這些文字又與所代表的東西,在形狀上很相像。這是華夏民族智慧的結晶,是老祖宗們從原始的描摹事物的記錄方式的一種傳承,也是最形象,演變至今保存最完好的一種漢字字體。
教師繼續提出問題:用象形文字進行聯想和想象,你們會如何添加背景與創作?
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可以通過字意進行圖案的添加和背景的想象,還可以運用顏色疊加或水油分離的方法進行涂色。
設計意圖:循序漸進,借助集體的力量分析和討論問題。鍛煉學生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招聘筆試真題 2
2013下半年全國統考教師資格證真題《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小學)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1、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所倡導的研究性學習、合作學習等教學方式,其主要理論依據是
A.結構主義學習理論
B.建構主義理論
C.行為主義理論
D.聯結主義學習理論
答案:B
2、中國最早的學校教育形態出現在( )。
A.西周
B.春秋戰國
C.夏朝
D.殷商
答案:C
3、“課程不應指向活動,而應直接關注制定一套有結構、有序列的學習目標,所有教學活動都是為達到這些目標而服務的”這種觀點意味著課程即( )
A.教學科目
B.社會改造
C.經驗獲得
D.預期學習效果
答案:D
4、小學教師引導學生按偏旁部首歸類識字,他所運用的教學策略是( )。
A.精細加工策略
B.資源管理策略
C.組織策略
D.復述策略
答案:C
5、被毛澤東稱為“學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 )
A.楊賢江
B.徐特立
C.蔡元培
D.陶行知
答案:C
6、小學三(1)班班主任李老師用了一支比較別致的筆,不久全班多數同學也用上了和李老師一樣的筆,這說明小學生具有( )。
A.依賴性
B.向師性
C.接受性
D.可塑性
答案:B
7、皮亞杰認為,個體適應環境的方式是( )
A.嘗試與頓悟
B.同化與順應
C.平衡與守恒
D.刺激與反應
答案:B
8、發揮教育合力必須注意三種教育形態的有機結合,這三種教育形態是
①家庭教育②學校教育③社會教育④自我教育(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C
9、目前我國小學普遍采用的主要教學組織形式是( )。
A.班級教學
B.分組教學
C.復式教學
D.個別教學
答案:A
10、“是故學而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這句話出自( )。
A.大學
B.論語
C.學記
D.孟子
答案:C
11、將教學目標分成認知、情感、動作技能三大領域的教育學家是( )。
A.布魯姆
B.奧蘇貝爾
C.杜威
D.布魯納
答案:A
12、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就新內容編制了一些練習題,讓學生做以判斷學生的掌握程度,他所運用的.評價方法是( )
A.形成性評價
B.總結性評價
C.配置性評價
D.甄別性評價
答案:A
13、兒童認知能力中,最先發展且速度最快的領域是( )
A.注意
B.感知覺
C.思維
D.記憶
答案:B
14、編寫小學教科書的直接依據是( )
A.課程標準
B.課程目標
C.課程方案
D.課程計劃
答案:A
15、目前我國小學開設的“語文”、“數學”、“英語”課程屬于( )
A.活動課程
B.綜合課程
C.學科課程
D.融合課程
答案:C
16、通過兒童的日記、作文、繪畫、各種作業等的分析以了解兒童的研究方法是( )
A.作品分析
B.文獻分析
C.行為分析
D.調查分析
答案:A
17、人們常說“聰明早慧”、“大器晚成”是指個體身心發展具有( )
A.階段性
B.互補性
C.不平衡性
D.差異性
答案:D
18、一名小學生決心改掉上課遲到的缺點,冬天一到,他又遲遲不肯起床,結果還是頻頻遲到,要對該生進行教育,應著重強化其( )
A.道德情感
B.道德意志
C.道德行為
D.道德認識
答案:B
19、在技能訓練過程中,常常會出現進步的暫停現象,這在心理學上稱為( )
A.挫折現象
B.回退現象
C.抑制現象
D.高原現象
答案:D
20、“人只有通過適當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為一個人”夸美紐斯的這句話旨在說明教育是( )
A.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
B.使人得以生存的活動
C.傳遞社會經驗的活動
D.保存人類文明的活動
答案:C
教師招聘筆試真題 3
2013上半年全國統考教師資格證真題《教育知識與能力》(中學)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1小題,每小題2分,共42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高度評價了教師的作用,他把教師贊譽為( )。
A.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B.心靈的建筑師
C.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 D.辛勤的園丁
答案:C
2.對童年期的學生,在教學內容上應多講一些比較具體的知識和淺顯的道理;在教學方法上,應多采用直觀教具。這體現了教育要適應兒童身心發展的( )特點。
A.穩定性 B.階段性
C.不平衡性 D.個別差異性
答案:B
3.學校體育的基本組織形式是( )。
A.體育課 B.課外體育鍛煉
C.體育競賽 D.運動隊訓練
答案:A
4.通常把一個國家各級各類學校的總體系稱為( )。
A.國民制度學制 B.學校教育制度
C.教育管理體制 D.學校教育結構
答案:B
5.在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諸因素中,教育,尤其是學校教育在人的身心發展中起( )。
A.決定作用 B.動力作用
C.主導作用 D.基礎作用
答案:C
6.1949年,美國學者泰勒出版的《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提出了課程編制的“四段論”,形成了著名的“泰勒原理”的課程編制模式,這一模式被稱為( )。
A.實踐模式 B.過程模式
C.環境模式 D.目標模式
答案:D
7.目前我國普通高中課程實施的主要類型是( )。
A.分科課程 B.綜合課程
C.活動課程 D.探究課程
答案:A
8.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數學的實地測算、地理的地形測繪、生物的植物栽培和動物飼養屬于下列哪一教學方法( )。
A.實驗法 B.參觀法
C.演示法 D.實習作業法
答案:D
9.在教學過程中,強調知識傳授而忽視能力培養的理論是( )。
A.形式教育論 B.實質教育論
C.傳統教育論 D.現代教育論
答案:B
10.針對我國目前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中對學生品德的要求出現的差異甚至對立的現象:應強調貫徹的德育原則是( )。
A.發揚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 B.理論聯系實際
C.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和連貫性 D.正面啟發,積極引導
答案:C
教師招聘筆試真題 4
2015上半年全國統考教師資格證真題《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小學)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1.兒童身心發展具有明顯的差異性,這特點決定了教育工作要( )
A循序漸進B因材施教C教學相長D求同存異
答案:B
2.“庶”與“富”是“教”的先決條件。首次提出這一教育觀點的教育家是( )
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
答案:A
3.法國文學家加繆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后,第一時間給他的小學老師寫了一封信表示感謝。這反映了教師勞動具有( )
A復雜性B延續性C創造性D示范性
答案:B
4.在小學生品德發展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的因素是( )
A學校B少年宮C同學D社會
答案:A
5.下列屬于學校教育制度內容的是( )
A修業年限B教學大綱C課程標準D課程設置
答案:A
6.小學生的手指不小心被教師的門夾傷,教師首先應采取的措施是給學生( )
A揉搓受傷手指B吃止痛消炎藥C冷敷受傷手指D熱敷受傷時手指
答案:C
7.教育研究主體通過對有意義的教育教學事件,教育教學事件的描述與分析,發掘或揭示內隱于日常事件、生活和行為背后的意義、思想或理念的研究方法是( )
A經驗研究法B調查研究法C行動研究法D敘事研究法
答案:D
8.關于兒童“最近發展區”的觀點,不正確的是( )
A發展要先于教學,以更好的進行教學
B教學內容應略高于兒童的`現有發展水平
C教學要走在發展的前面,以更好的促進發展
D教學應同時考慮兒童現有發展水平和所能達到的水平
答案:A
9.小學生喜歡親近老師,渴望得到夸獎,這種需要屬于( )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歸屬和愛的需要D自我實現的需要
答案:C
10.“笨鳥先飛”、“勤能補拙”說明( )
A需要對能力有影響B動機對能力有影響
C性格對能力有影響C氣質對能力有影響
答案:C
11.小明學習非常努力,但是成績總是不理想,逐漸出現了被動、退縮、無動力的狀態,這種心理反應屬于( )
A學習焦慮B習得性無助C自我估價降低D認知功能障礙
答案:B
12.根據皮亞杰的理論,能夠解決“7×8=56”這個問題的兒童屬于( )
A前運算階段B直觀動作階段C感知運動階段D具體運算階段
答案:D
13.小學開設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屬于( )
①國家課程②地方課程③必修課程④選修課程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A
14.林老師教學《借生日》時,先板書“生日”,讓學生說說自己生日是哪一天?又是怎樣過生日的?接著又板書“借”,并提出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日,為什么要借生日?”“生日能借嗎?”這種導入方法是( )
A故事導入B情境導入C懸念導入C直接導入
答案:C
15.在古代,中國、埃及和希臘的學校主要采用教學組織形式是( )
A個別教學B復式教學C分組教學D班級教學
答案:A
16.根據教學任務的要求,在校內或校外組織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以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方法是( )
A實驗法 B演示法 C讀書指導法 D實習作業法
答案:D
17.曹老師教學《圓的周長》時,講述了我國古代數學家祖沖之在計算圓周率上的卓越貢獻,同學們感到很自豪,曹老師遵循的教學原則是( )
A啟發性原則B鞏固性原則C因材施教原則D科學性與思想性相統一原則
答案:D
18.在教育理論中,教育與教學的關系是( )
A結果與過程的關系B整體與部分的關系C目標與手段的關系D內容與方法的關系
答案:B
19.通常所說的備課要“備”,除了鉆研教材、設計教法之外,還包括( )
A研究學生B設計作業C設計評價D指導學法
答案:A
20.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通過任務分解,責任分工,協同互助,已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這種學習方式屬于( )
A掌握學習B合作學習C探索學習;D發現學習
答案:B
【教師招聘筆試真題】相關文章:
教師招聘歷年真題(精選8套)11-08
精算師筆試歷年真題10-18
精算師筆試歷年真題含答案10-18
教資筆試歷年考試真題及解析(精選6套)11-01
往年教資筆試真題含答案(精選8套)11-08
國家公共英語(二級)筆試歷年真題試卷10-21
四級真題試卷歷年真題及答案10-11
教師考編歷年真題及答案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