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食品安全知識
食品安全,是指食品無毒、無害,符合應當有的營養要求,對人體健康不造成任何危害。下面小編為您帶來學校食!品安全知識
學校食品安全管理方面
(一)人員崗位職責
學校校長是食品衛生安全的第一責任人,設置食品安全管理機構,配備專職或者兼職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對本單位食品安全負全面管理職責。
1、食堂食材采購員的崗位職責
2、學生營養餐的崗位職責
3、食堂從業人員的崗位職責
(二)食堂各項管理制度
食堂內外環境保持清潔和良好狀況(包括地面、排水溝、墻壁、門窗等), 廢棄物應在每次供餐結束后及時清除 ,應定期進行除蟲滅害工作 ,食堂內不得存放與食品加工無關的物品,并建立清潔制度,食品加工過程中廢棄的食用油脂 集中收集,由有資質的單位統一回收
(三)食堂各種記錄管理
各項記錄均應有執行人員和檢查人員的簽名,各崗位負責人應督促相關人員按要求進行記錄,并每天檢查記錄的有關內容,食品衛生管理員應經常檢查相關記錄,記錄中若發現異常情況,應立即督促有關人員采取措施,有關記錄應至少保存12個月。
學校食品加工操作要求
按相應的規范要求,根據預防食物中毒的基本原則,制定相應的加工操作規程
1、對各道操作工序都應有相應的具體規定,包括:
標準的加工操作程序
加工操作過程關鍵項目控制標準
設備操作與維護標準
2、原料采購
向依法取得食品生產(流通)許可證的生產經營單位和依法設置的農貿市場內采購,不采購禁止經營的食品與原料,采購時應索取發票等購物憑據,并做好采購記錄,便于溯源,批量采購的食品,還應索取食品生產(流通)許可證,銷售方工商執照,檢驗(檢疫)合格證明等,采購的食品應進行驗收
3、留樣管理
當天供應的全部食品品種應當留樣,留樣食品應按品種分別盛放于清洗消毒后的密閉專用容器內(定型包裝食品可按包裝留樣),留樣食品在冷藏條件下存放48小時以上,每個品種留樣量不少于100g。
人員衛生要求
1、從業人員健康管理
經健康檢查,取得健康合格證明上崗,建立從業人員晨檢制度,發現有咳嗽、發熱、腹瀉或者化膿性、滲出性皮膚病等癥狀的人員,不得上崗,建立從業人員健康檔案。
2、從業人員個人衛生
工作服(包括衣、帽、口罩)宜用白色(或淺色)布料制作,也可按其工作的場所從顏色或式樣上進行區分,如粗加工、烹調、倉庫、清潔等,工作服應有清洗保潔制度,定期進行更換,保持清潔。接觸直接入口食品人員的工作服應每天更換,從業人員上廁所前應在食品處理區內脫去工作服,待清潔的工作服應放在遠離食品處理區,每名從業人員應有兩套或以上工作服。
學校食堂預防食物中毒
1、食物中毒的定義
食物中毒是指因食用了含有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的食物,或含有毒性物質的食物而引起的一類急性、亞急性疾病
2、常見的食物中毒
細菌性食物中毒:是指人們食用被細菌或細菌毒素污染的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常見的有副溶血弧菌性食物中毒、沙門氏菌食物中毒、金黃色葡萄球菌腸毒素食物中毒
化學性食物中毒:是指人們食用被有毒有害化學品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見的有有機磷農藥食物中毒、瘦肉精食物中毒、亞硝酸鹽食物中毒、桐油食物中毒
有毒動植物中毒:是指人們食用了一些含有某種有毒成分動植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見的有河豚魚中毒、高組胺魚類中毒、四季豆中毒、豆漿中毒、發芽馬鈴薯中毒、貝類毒素中毒、珊瑚魚中毒等
3、食物中毒的常見原因
(1)生熟交叉污染
(2)食品儲存不當
(3)食品未燒熟煮透
(4)人員帶菌污染
食品安全常識
1、購買食物時,注意食品包裝有無生產廠家、生產日期,是否過保質期,食品原料、營養成分是否標明,有無QS標識,不能購買三無產品。
2、打開食品包裝,檢查食品是否具有它應有的感官性狀。不能食用腐敗變質、油脂酸敗、霉變、生蟲、污穢不潔、混有異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狀異常的食品,若蛋白質類食品發粘,油脂類食品有“哈喇”味,碳水化合物有發酵的氣味或飲料有異常沉淀物等均不能食用。
3、不到校園周邊無證攤販處購買盒飯或食物,減少食物中毒的隱患。
4、注意個人衛生,飯前便后洗手,自己的餐具洗凈消毒,不用不潔容器盛裝食品,不在食堂亂扔垃圾防止蚊蠅孳生。
5、少吃油炸、油煎食品。
選購冷飲食品的方法
冷飲食品是冷凍飲品和飲料的總稱。冷凍飲品包括冰淇淋、冰棍、雪糕和食用冰;飲料包括固態飲料和液態飲料,如麥乳精、果味粉、咖啡、碳酸飲料、果(蔬)汁飲料、含乳飲料、植物蛋白飲料、瓶裝飲用水等。冷飲食品主要是以水、糖、淀粉、乳、蛋、果、菜等為原料,經過不同的配方和加工方法制作而成的一大類清涼消暑食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飲食習慣的變化,其品種和數量日益增多,并逐漸向營養、健身方向發展。因此,對其衛生質量應予以足夠的重視。選購冷飲食品要做到以下幾點:
1、看包裝:產品包裝嚴密無損、商標內容完整,品名、廠名、廠址、凈重、主要成分、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等清晰可見。
2、看色澤:產品色澤應與品名相符,若其顏色過于鮮艷,失之自然,就有可能是添加了過量色素所致,不要購買和食用。
3、聞香味:產品香味應與品名相符,應香氣柔和,無刺鼻,無異臭味。若有異味,則表明已變質。
4、品滋味:產品滋味應酸甜適宜,不得有苦味、澀味、酒味(酒精飲料除外)。
5、觀液汁:產品應清澈透明、無雜質、不混濁,無沉淀。如果發現飲料分層,有絮狀沉淀或有大量攪不散的沉淀,是已變質的顯著標志,不能飲用。另外若在運動后或空腹時大量食用冷飲食品,會強烈刺激胃腸道、心臟,使之發生突發性的痙攣現象,導致各種酶促化學反應失調,女性月經紊亂等病癥發生。
蔬菜水果的農藥殘留
蔬菜和水果能提供豐富的纖維、維生素、礦物質。由于某些菜農未按規定使用農藥,造成蔬菜水果表面多殘留著一些農藥,特別是剛噴過或噴過農藥不久就收割上市的蔬菜,食用后對身體健康有害。目前廣泛用于谷類、蔬菜、水果等作物的農藥是有機磷農藥,這類農藥化學性質不穩定,在自然界中極易分解,其降解速度受溫度和PH影響,長期食用農藥超標的
蔬菜水果會對人體的神經系統造成損害。怎么能除去殘留農藥呢?水果:洗凈、削皮;蔬菜:先去除根、幫,然后用堿性洗滌劑反復浸泡清洗,最后用凈水沖洗后,再烹調加工。
一次性塑料袋、餐盒裝食物危害大
由于早餐供應點多為小攤點或是小飯店,為節約成本,一次性塑料袋、餐盒被大量使用。大多數一次性塑料袋以PVC為原料加工而成,PVC多數是由廢料再生,包括工業和醫藥廢料,這種塑料袋多含有聚氯乙烯。而聚氯乙烯是一種有毒化工原料,遇到酸性和油性物質,有毒成分很容易游離出來。接觸熱的食品,當溫度超過50℃時,塑料袋里的有毒成分就會滲出,污染食物;當溫度達到80℃,會遇熱熔解,釋放出有毒物質。國際包裝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金獅指出,一次性塑料袋、餐盒打包會對人體造成很大危害:
1、破壞免疫力。有些塑料袋和紙質餐盒會添加一些增白劑、熒光粉,它們除了有潛在致癌性,還會破壞人體的免疫力。
2、引起血液系統疾病。非食品用塑料袋中含有的聚氯乙烯,經加溫加熱后,就易產生二惡英等有害物質,引起肝腎以及中樞神經系統、血液系統疾病。
3、致癌。食品用塑料袋的成分多為聚乙烯,只要在110攝氏度以下就不易分解,所以裝溫度不超過100攝氏度的含水食物時,一般沒問題。但油條等剛出鍋的油炸食物,溫度遠遠超過了食品袋的耐受溫度,可能導致有害物質的產生。輕者可能頭暈、惡心,重則有致癌可能。孕婦如果中毒,胎兒出現畸形的幾率很大。
4、導致膽、腎結石。不合格的硬塑料餐盒和塑料袋中多含有工業碳酸鈣和石蠟。碳酸鈣可讓人出現便秘或膽、腎結石,短則幾個月長則幾年內,就會在人體內反映出來;石蠟則會讓人拉肚子。
5、影響智力。如果塑料袋中重金屬超標,會對血液系統和智力發育造成影響。
長期食用方便面危害
方便面是許多學生喜歡的一種食品,你們知道嘛,吃的時候方便了,可它會帶給你多少麻煩嗎?方便面是經過油炸后干燥密封包裝而成。盡管現在很多方便面都號稱不是油炸的,但多少都會含有食用油,因此,放置的時間一長,方便面之中的油脂就會被空氣氧化分解,生成有毒的醛類過氧化物。吃了這種油已變質的方便面,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麻煩,比如引起頭暈、頭痛、發熱、嘔吐、腹瀉等中毒現象。放在寢室里的方便面經常會超過了保質期而你還沒有注意,誤食之后麻煩就大了。另外,方便面的包裝破裂、封閉不嚴、存放時間過長,也有被細菌、毒物污染的可能。因此,方便面的衛生不容忽視。一般要根據需要量來決定購買數量,一次不宜存放過多,存放的時間不宜太長,要選購包裝完好、商標明確、廠家清楚的。包裝破裂就容易被污染,又會加速方便面氧化變質的速度。即便是包裝完整的,食用前也要檢查一下,除要注意是否過期以外,還要看看面餅的質量,如果發現面餅的表面變色、生有霉菌、有蟲蛀痕跡時,說明面已經變質,不能再吃了。如果聞到有“哈喇”味,入口有辣味或其他異味的時候,說明油已經變質了,也不能食用了。即使是新鮮的方便面,如果長期用來替代主食,而不添加任何其他食品,就很容易導致人體營養缺乏,對健康極為不利。
豆漿的鑒別
豆漿,是人們喜歡喝的一種富有營養的飲料。然而,喝豆漿有時會引起中毒,例如,喝過豆漿后30分鐘至一個小時內,出現食道和胃有燒灼感,并有惡心、嘔吐、頭暈、頭痛、腹瀉等癥狀。還有少數人發生腹瀉,這就是中毒的癥狀。
1、色澤鑒別
進行豆漿色澤的感官鑒別時,可取豆漿樣品置于比色管中,在白色背景下借散射光線進行觀察。
良質豆漿——呈均勻一致的乳白色或淡黃色,有光澤。
次質豆漿——呈白色,微有光澤。
劣質豆漿——呈灰白色,無光澤。
2、組織狀態鑒別
進行豆漿組織狀態的感官鑒別時,取事先攪拌均勻的豆漿樣品置于比色管中靜待1~2小時后觀察。
良質豆漿——呈均勻一致的混懸液型漿液,漿體質地細膩,無結塊,稍有沉淀。次質豆漿——有多量的沉淀及雜質。
劣質豆漿——漿液出現分層現象,結塊,有大量的沉淀。
3、氣味鑒別
進行豆漿氣味的感官鑒別時,可取樣品置于細頸容器中直接嗅聞,必要時加熱后再嗅其氣味。
良質豆漿——具有豆漿固有的香氣,無任何其他異味。
次質豆漿——豆漿固有的香氣平淡,稍有焦糊味或豆腥味。
劣質豆漿——有濃重的焦糊味、酸敗味、豆腥味或其他不良氣味。
4、滋味鑒別
進行豆漿滋味的感官鑒別時,可取樣品直接品嘗。
良質豆漿——具有豆漿固有的滋味,味佳而純正,無不良滋味;口感滑爽。
資質豆漿——豆漿固有的滋味平淡,微有異味。
劣質豆漿——有酸味(酸泔水味)、苦澀味及其他不良滋味;因顆粒粗糙而在飲用時帶有刺喉感。
怎樣鑒別奶類食品
奶類及其制品是老弱婦孺和病人比較理想的食品,但是極易腐敗變質。鑒別奶及奶制品的衛生質量,可按以下方法進行。
鮮奶:正常感官性狀呈白色或稍帶黃色的均勻混懸液體,無凝塊、無雜質,有微甜和鮮奶獨特的芳香氣味。如果發現奶的顏色變灰、變黃或紅色,有酸味,出現凝塊或沉淀時,說明奶已經變壞了,不能飲用。
奶粉:正常感官性狀應為淡黃色、粉狀,顆粒較小并均勻一致,無結快和異味。選購奶粉時,應檢查包裝是否嚴密,因為不嚴密時,奶粉容易潮解。另外要注意保質期,過期奶粉,其衛生質量沒有保證。
酸牛奶:正常的酸牛奶,其顏色與鮮奶一樣,凝塊流密、結實、均勻,有清香純正的乳酸氣味,無氣泡。當奶的色、味發生改變,凝塊溶化,有大量乳清析出時,說明奶已經變質,應廢棄,不能飲用。
甜煉乳及淡煉乳:正常的甜煉乳和淡煉乳為均勻的淡黃色,味香甜,倒出時,乳液呈線狀或帶狀流下。如果發現有凝塊、霉斑、脂肪上浮和異味,說明其衛生質量不良,不能食用。
常見細菌性食物中毒的預防
食物中毒依其致病原通常分為細菌性食物中毒和化學性食物中毒,在餐館或家庭廚房內常見是細菌性食物中毒。之所以發生細菌性食物中毒,是因為首先是食品被細菌污染;其次是細菌在適宜的條件下,在被污染的食品中大量繁殖或產生毒素;最后是未對食品加熱或加熱處理不徹底,未能殺死細菌或破壞細菌毒素。那么,如何防止細菌性食物中毒呢?
1、防止食品被細菌污染,用于制作食品的原料要進行摘、洗、切、削的粗加工,對動物性原料還要加強宰殺前后的普通檢驗;生、熟分開,防止交叉污染;餐飲具和加工器具應進行嚴格的清洗消毒;加工人員要注意個人衛生;飯前便后要洗手。
2、控制細菌的繁殖和產生毒素。細菌繁殖和產生毒素的主要因素是溫度和時間,在適宜的溫度和足夠時間條件下,細菌才能大量繁殖或產生毒素。因此,降低溫度的縮短貯存時間是預防細菌性食物中毒的一項重要措施。此外,還應盡可能縮短貯存時間。一般地說,烹調加工后的熟食品,貯存時間應縮短在6小時以內。
3、徹底殺死細菌或破壞毒素。對受細菌或毒素污染的食品進行徹底加熱滅菌或破壞毒素,是預防細菌性食物中毒的關鍵措施。烹調肉食時,肉塊要小,應燉熟煮透,留放隔頓吃的熟制品,吃前一定要回鍋加熱,即使感官性狀沒有明顯改變,也必須徹底加熱或改制,不能麻痹大意。
引起食物中毒常見的有十大因素
1、不適當地冷藏食物(冷藏溫度不夠);
2、在室溫下貯藏食物(室溫在危險溫度帶范圍內);
3、過早地準備食物(使細菌有足夠的繁殖時間);
4、不適當地冷卻食物(冷卻時間過長);
5、不適當地加熱食物(加熱不徹底或低溫長時間加熱);
6、內務管理不善(偶然的污染事故);
7、交叉污染(衛生制度不健全,個人衛生習慣不良);
8、不適當地解凍食物(在室溫條件下解凍);
9、食品加工或制作人員有感染并且有不良衛生習慣;
10、已加工的食物被污染。
食物中毒可出現多種癥狀:
食物中毒者最常見的癥狀是、皮膚彈性消失、肢體冰涼、脈搏細弱、血壓降低,甚至可致休克。
食物中毒后的應急措施:食物中毒發生后,千萬不要恐慌,劇烈嘔吐、腹瀉,同時伴有中上腹部疼痛。食物中毒者常會因上吐下瀉而出現脫水癥狀,如口干、眼窩下陷自亂陣腳,可以采取以下應急措施:
飲水:立即飲用大量干凈的水,對毒素進行稀釋。
催吐:用手指壓迫咽喉,盡可能將胃里的食物吐出。
處理:將引起中毒的飲食進行有效處理,避免更多的人受害。
十一、八種常見的飲食衛生誤區
1 、好熱鬧喜聚餐:每當節假日,人們大多喜歡三三兩兩到餐館“撮一頓”,或是親朋好友在家聚餐,又熱鬧又便于交流感情。這樣做不利于健康,不符合飲食衛生,特別是當前這一非常時期,最好實行分餐制。分餐的做法是對別人和自己生命健康的負責和尊重。
2 、用白紙包食物:有些人喜歡用白紙包食品,因為白紙看上去好像干干凈凈的。可事實上,白紙在生產過程中,會加用許多漂白劑及帶有腐蝕作用的化工原料,紙漿雖然經過沖洗過濾,仍含有不少化學成分,會污染食物。至于用報紙來包食品,則更不可取,因為印刷報紙時,會用許多油墨或其他有毒物質,對人體危害極大。
3 、用酒消毒碗筷:一些人常用白酒來擦拭碗筷,以為這樣可以達到消毒的目的。殊不知,醫學上用于消毒的酒精度數為 75°,而一般白酒的酒精含量多在 56°以下,并且白酒畢竟不同于醫用酒精。所以,用白酒擦拭碗筷,根本達不到消毒的目的。
4 、抹布清洗不及時:實驗顯示,在家里使用一周后的全新抹布,滋生的細菌數會讓你大吃一驚;如果在餐館或大排檔,情況會更差。因此,在用抹布擦飯桌之前,應當先充分清洗。抹布每隔三四天應該用開水煮沸消毒一下,以避免因抹布使用不當而給健康帶來危害。
5 、用衛生紙擦拭餐具:化驗證明,許多衛生紙(尤其是非正規廠家生產的衛生紙)消毒狀況并不好,這些衛生紙因消毒不徹底而含有大量細菌;即使消毒較好,衛生紙也會在擺放的過程中被污染。因此,用普通的衛生紙擦拭碗筷或水果,不但不能將食物擦拭干凈,反而會在擦拭的過程中,給食品帶來更多的污染機會。
6 、用毛巾擦干餐具或水果:人們往往認為自來水是生水、不衛生,因此在用自來水沖洗過餐具或水果之后,常常再用毛巾擦干。這樣做看似衛生細心,實則反之。須知,干毛巾上常常會存活著許多病菌。目前,我國城市自來水大都經過嚴格的消毒處理,所以說用洗潔劑和自來水徹底沖洗過的食品基本上是潔凈的,可以放心食用,無須再用干毛巾擦拭。
7、將變質食物煮沸后再吃:有些家庭主婦比較節儉,有時將輕微變質的食物經高溫煮過后再吃,以為這樣就可以徹底消滅細菌。醫學實驗證明,細菌在進入人體之前分泌的毒素,是非常耐高溫的,不易被破壞分解。因此,這種用加熱方法處理剩余食物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8、把水果爛掉的部分剜掉再吃:有些人吃水果時,習慣把水果爛掉的部分削了再吃,以為這樣就比較衛生了。然而,微生物學專家認為:即使把水果上面已爛掉的部分削去,剩余的部分也已通過果汁傳入了細菌的代謝物,甚至還有微生物開始繁殖,其中的霉菌可導致人體細胞突變而致癌。因此,水果只要是已經爛了一部分,就不宜吃,還是扔掉為好。
給同學們的幾點建議
一次性塑料袋、餐盒裝食物,自己攜帶飯盒既衛生又經濟。
1、不使用
2、不買不食腐敗變質、污穢不潔及其它含有害物質的食品;
3、不食用來歷不明的食品;不購買無廠名廠址和保質期等標識不全的食品;
4、不光顧無證無照的流動攤檔和衛生條件不佳的飲食店;不隨意購買、食用街頭小攤販出售的劣質食品、飲料。這些劣質食品、飲料往往衛生質量不合格,食用、飲用會危害健康。
5、不食用在室溫條件下放置超過2小時的熟食和剩余食品;
6 、不隨便吃野菜、野果。野菜、野果的種類很多,其中有的含有對人體有害的毒素,缺乏經驗的人很難辨別清楚,只有不隨便吃野菜、野果,才能避免中毒,確保安全。
7、生吃瓜果要洗凈。瓜果蔬菜在生長過程中不僅會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蟲卵,還有殘留的農藥、殺蟲劑等,如果不清洗干凈,不僅可能染上疾病,還可能造成農藥中毒。
8、不飲用不潔凈的水或者未煮沸的自來水;水是否干凈,僅憑肉眼很難分清,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含有病菌、病毒,喝開水最安全。
9、直接食用的瓜果應用潔凈的水徹底清洗并盡可能去皮;不吃腐爛變質的食物,食物腐爛變質,就會味道變酸、變苦;散發出異味兒,這是因為細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吃了這些食物會造成食物中毒。
10、進食前或便后應將雙手洗凈;養成吃東西以前洗手的習慣。人的雙手每天干這干那,接觸各種各樣的東西。會沾染病菌、病毒和寄生蟲卵。吃東西以前認真用肥皂洗凈雙手,才能減少“病從口入”的可能。
11、在進食的過程中如發現感官性狀異常,應立即停止進食。
學生如何預防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指攝入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質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質當作食品攝入后出現的急性亞急性疾病。這是一類經常發生的疾病,會對人體健康和生命造成嚴重損害。同學們正處于身體生長發育階段,因此,預防食物中毒,保證健康成長至關重要。
首先了解一下食物中毒的種類。食物中毒主要分為細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毒素食物中毒、化學性食物中毒、植物性和動物性食物中毒。
一、細菌性食物中毒,真菌中毒。
容易被細菌污染的食物:肉、魚、蛋、乳等及其制品,如燒、鹵肉類,涼菜、剩余飯菜等。霉變食物中毒,如赤霉病麥、霉變甘蔗等中毒
二、有毒動植物食物中毒
1、有毒動物組織中毒,如河豚、貝類及魚類引起的組胺中毒等。
2、有毒植物中毒,如毒蘑菇,豆角,毒蕈、含氰甙植物及棉子油的游離棉酚等中毒。
三、化學性食物中毒,如重金屬、亞硝酸鹽及農藥中毒等。被農藥污染的蔬菜、水果,受有毒藻類污染的海產貝類等。
四、在某一特定環境下能產生有毒物質的食品:發芽的馬鈴薯;霉變的甘蔗;未加熱煮透的豆漿、蕓豆角、杏仁、木薯、鮮黃花菜等。
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食物中毒主要以細菌性食物中毒多見。另外,菜豆中毒、豆漿中毒和因誤食有毒有害物質引起的中毒也時有發生。
學生需了解食物中毒的特點
1、中毒者在相近時間內均食用過某種相同的可疑中毒食物,未食用者不發生中毒,停止食用該食物后,發病很快停止。
2、潛伏期較短,發病急劇,病程亦較短。
3、一般無人與人之間的直接傳染。
4、所有中毒者的臨床表現基本相似,一般表現為急性胃腸炎癥狀,如腹痛、腹瀉、嘔吐等。
學生怎樣預防食物中毒呢
針對年齡特點,同學們應該主要做到以下幾點:
1、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后要洗手。不良的個人衛生習慣會把致病菌從人體帶到食物上去。比如說,手上沾有致病菌,再去拿食物,污染了的食物就會進入消化道,就會引發細菌性食物中毒。從而引起腹瀉。
2、選擇新鮮和安全的食品。購買食品時,要注意查看其感官性狀,是否有腐敗變質。尤其是對小食品,不要只看其花花綠綠的外表誘人,要查看其生產日期、保質期,是否有廠名、廠址、生產許可證號QS號等標識。不能買過期食品和沒有廠名廠址的產品。否則,一旦出現質量問題無法追究。
3、食品在食用前要徹底清潔。生吃瓜果要洗凈。瓜果蔬菜在生長過程中不僅會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蟲卵,還有殘留的農藥、殺蟲劑等,如果不清洗干凈,不僅可能染上疾病,還可能造成農藥中毒。需加熱的食物要加熱徹底。如菜豆和豆漿含有皂甙等毒素,不徹底加熱會引起中毒。
4、盡量不吃剩飯菜。如需食用,應徹底加熱。剩飯菜,剩的甜點心、牛奶等都是細菌的良好培養基,不徹底加熱會引起細菌性食物中毒。
5、不吃霉變的糧食、甘蔗、花生米粒上有霉點,其中的霉菌毒素會引起中毒。
6、警惕誤食有毒有害物質引起中毒。裝有消毒劑、殺蟲劑或鼠藥的容器用后一定要妥善處理,防止用來喝水或誤用而引起中毒。
7、不到沒有衛生許可證的小攤販處購買食物。
8、飲用符合衛生要求的飲用水。不喝生水或不潔凈的水。最好是喝白開水。
9、提倡體育鍛煉,增強機體免疫力,抵御細菌的侵襲。
食品安全常識
1、購買食物時,注意食品包裝有無生產廠家、生產日期,是否過保質期,食品原料、營養成分是否標明,有無QS標識,不能購買三無產品。
2、打開食品包裝,檢查食品是否具有它應有的感官性狀。不能食用腐敗變質、油脂酸敗、霉變、生蟲、污穢不潔、混有異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狀異常的食品,若蛋白質類食品發粘,油脂類食品有“哈喇”味,碳水化合物有發酵的氣味或飲料有異常沉淀物等均不能食用。
3、不到校園周邊無證攤販處購買盒飯或食物,減少食物中毒的隱患。
4、注意個人衛生,飯前便后洗手,自己的餐具洗凈消毒,不用不潔容器盛裝食品,不在食堂亂扔垃圾防止蚊蠅孳生。
5、少吃油炸、油煎食品。
常見的食物中毒及飲食安全衛生
(一)常見的食物中毒
1、四季豆中毒。
2、發芽馬鈴薯中毒。
3、豆漿中毒。
(二)食物中毒的特點
1、中毒者在相近的時間內均食用過某種共同的中毒食品,沒有食用者不中毒。停止食用中毒食品后,發病很快停止。
2、潛伏期短,發病急劇,病程也比較短。
3、所有中毒者的臨床表現基本相似。
4、一般沒有人與人之間的直接傳染。
(三)中毒原因
1、四季豆中毒:四季豆的含毒成分尚不十分清楚,可能與皂素和植物血凝素有關。中毒者多有進食未燒透的四季豆史。中毒表現為潛伏期為1—5小時,癥狀為惡心、嘔吐、胸悶、心慌、出冷汗、手腳發冷、四肢麻木、畏寒。預防措施:應徹底加熱、炒,充分加熱以破壞毒素,故加工四季豆宜燉食,不宜水焯后做涼菜。
2、發芽馬鈴薯中毒:有毒成分是幼芽及芽眼部分含有大量龍葵素(龍葵堿),人食入0.2~0.4克即可引起中毒。中毒表現為中毒初期,先有咽喉抓癢感及燒灼感,其后出現胃腸道癥狀,劇烈地吐、腹瀉。預防措施:馬鈴薯應貯藏在低溫、無直射陽光的地方,或用沙土埋起來,防止發芽;不吃發芽或黑綠色皮的馬鈴薯;加工發芽馬鈴薯,應徹底挖去芽、芽眼及芽周部分;龍葵素遇酸分解,烹調時可加少量食醋。
3、豆漿中毒:有害成分可能是胰蛋白酶抑制素、皂甙。生豆漿加熱不徹底,有害成分沒有被破壞,飲用后造成中毒。多發生在集體食堂或小型餐飲業。中毒表現為潛伏期半小時到1小時,主要表現為胃腸道癥狀,惡心、嘔吐、腹漲、腹瀉。一般不發熱。預后良好。預防措施:將豆漿徹底煮開后飲用。在豆漿出現泡沫時,還沒有煮開,應繼續加熱至泡沫消失,豆漿沸騰后,再繼續加熱幾分鐘。
什么是食品質量安全
食品質量安全是指食品質量狀況對食用者健康、安全的保證程度。包括三方面內容:
一是食品的污染導致的質量安全問題。例:生物性污染、化學性污染、物理性污染等。
二是食品工業技術發展所帶來的質量安全問題。如:食品添加劑、食品生產配劑、介質以及輻射食品、轉基因食品等。
三是濫用食品標識。例:偽造食品標識、缺少警示說明、虛假標注食品功能或成分、缺少中文食品標識(進口食品)等。
食品或者其包裝上的標識必須真實,并符合下列要求:
①有食品質量檢驗合格證明;
②有中文標明的食品名稱、生產廠廠名和廠址;
③有中文標明的食品規格、重量、所含主要成分的名稱和含量;需要事先讓消費者知曉的,應當在外包裝上標明,或者預先向消費者提供有關資料;
④在顯著位置清晰地標明生產日期和保質期;
⑤實行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的食品,還必須加貼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標志。
⑥銷售散裝食品的,經營者應當向消費者明示食品名稱、產地、生產企業、生產日期和保質期。
如何判別偽劣食品
偽劣食品猶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但人們在日常購物時卻難以識別。《偽劣食品防范“七字法”》,以通俗易懂易記的方式引導消費者強化食品安全自我防范,以期使偽劣食品因缺乏市場而退出市場。防范“七字法”:即防“艷、白、反、長、散、低、小”。
一防“艷”。對顏色過分艷麗的食品要提防,如目前上市的草莓象蠟果一樣又大又紅又亮、咸菜梗亮黃誘人、瓶裝的蕨菜鮮綠不褪色等,要留個心眼,是不是在添加色素上有問題?
二防“白”。凡是食品呈不正常不自然的白色,十有xxx會有漂白劑、增白劑、面粉處理劑等化學品的危害。
三防“長”。盡量少吃保質期過長的食品,3℃貯藏的包裝熟肉禽類產品采用巴氏殺菌的,保質期一般為7-30天。
四防“反”。就是防反自然生長的食物,如果食用過多可能對身體產生影響。
五防“小”。要提防小作坊式加工企業的產品,這類企業的食品平均抽樣合格率最低,觸目驚心的食品安全事件往往在這些企業出現。
六防“低”。“低”是指在價格上明顯低于一般價格水平的食品,價格太低的食品大多有“貓膩”。
七防“散”。散就是散裝食品,有些集貿市場銷售的散裝豆制品、散裝熟食、醬菜等可能來自地下加工廠。
食物中毒
指攝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學性有毒有害物質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質當作食品攝入后出現的非傳染性(不屬于傳染病)的急性、亞急性疾病。
食物中毒的特點:
(1)毒的潛伏期較短。集體暴發性食物中毒時,很多人在短時間內同時發表或相繼發病,在短時間內達到高峰。
(2)病人有大致相同的中毒表現。
(3)發病和吃某種中毒食品有關。凡進食這種中毒食品的人大都發病,沒有進食這種中毒食品的人不發病。一般發病范圍和這種中毒食品分布的區域一致,停止食用這種中毒食品后,發病很快停止。
(4)食物中毒病人對健康人不直接傳染。
食物中毒的分類:根據中毒食品,將食物中毒分成五類:
(1)細菌性食物中毒
(2)真菌性食物中毒
(3)動物性食物中毒
(4)植物性食物中毒
(5)化學性食物中毒。
微生物食物中毒:包括細菌、病毒、真菌等引發的食物中毒。微生物在食品中的繁殖不易被發現,但是當微生物繁殖數量增加到一定數量達到致病菌量或者產生毒素以后,就導致食物中毒的發生了。
細菌性食物中毒:是吃了含有大量活的細菌或者細菌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是食物中毒中最常見的一類。最多發生的是葡萄球菌、腸球菌、李斯特氏菌、沙門氏菌和致病性大腸菌、副溶血弧菌、蠟樣芽孢桿菌和肉毒梭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病毒性食物中毒:是攝入帶有病毒的食品而發生的食物中毒,危害大,食用前應該充分加熱食品。
真菌性球菌:真菌多見的是霉菌及其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常見的有霉變甘蔗中毒和赤霉病麥中毒。
植物性食物中毒:常見的是把植物的有毒的花草、果實、種子誤食而引起的中毒。如誤食毒蘑菇、發芽的馬鈴薯、菜豆、苦杏仁、毒芹、蓖麻子等引起的中毒。
有毒動物中毒:在我們的生活中易加誤食的一部分有毒動物的中毒,動物所含的自然毒素有的僅存于動物的局部臟器、組織或分泌物中。常見的有河豚魚、泥螺和鮑魚。
化學性食物中毒:常見的有鉛、砷、汞、有機磷和亞硝酸鹽中毒,還有酸敗油脂中毒。
引起食物中毒常見的有十大因素
1、不適當地冷藏食物(冷藏溫度不夠);
2、在室溫下貯藏食物(室溫在危險溫度帶范圍內);
3、過早地準備食物(使細菌有足夠的繁殖時間);
4、不適當地冷卻食物(冷卻時間過長);
5、不適當地加熱食物(加熱不徹底或低溫長時間加熱);
6、內務管理不善(偶然的污染事故);
7、交叉污染(衛生制度不健全,個人衛生習慣不良);
8、不適當地解凍食物(在室溫條件下解凍);
9、食品加工或制作人員有感染并且有不良衛生習慣;
10、已加工的食物被污染。
食物中毒可出現多種癥狀:
食物中毒者最常見的癥狀是、皮膚彈性消失、肢體冰涼、脈搏細弱、血壓降低,甚至可致休克。
食物中毒后的應急措施:食物中毒發生后,千萬不要恐慌,劇烈嘔吐、腹瀉,同時伴有中上腹部疼痛。食物中毒者常會因上吐下瀉而出現脫水癥狀,如口干、眼窩下陷自亂陣腳,可以采取以下應急措施:
飲水:立即飲用大量干凈的水,對毒素進行稀釋。
催吐:用手指壓迫咽喉,盡可能將胃里的食物吐出。
處理:將引起中毒的飲食進行有效處理,避免更多的人受害。
【學校食品安全知識】相關文章:
學校食品安全知識09-04
學校食品安全知識(5篇)03-01
(熱)學校食品安全知識11篇11-14
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知識培訓內容05-20
學校關于食品安全知識宣傳標語12-26
食品安全知識08-29
食品安全知識07-11
食品安全知識征文06-26
食品安全知識作文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