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的學習方法15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每個階段都有需要學習的內容,找到適合的學習方法,能夠讓大家學習更有效率!那么,大家知道要怎樣正確高效的學習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的學習方法,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語文的學習方法1
第一:是興趣,多讀充滿情趣,淺顯易懂的故事,讓孩子體會到文字的樂趣。
第二:要提高學習效率,學好課本知識。現在的課本每一篇課文都非常的精美,所以老師上課的細節千萬不要漏掉,許多考試都在這些細節上會難倒你的,而這些細節往往是老師興致所致,上課處于極好狀態時,將大腦中的那些知識點下意識地說出來,且常常不書寫在黑板上的。
捕捉這些細節,往往會提高你上課的注意力及效率和知識面。利用好了課堂上45分鐘,下去后無需過多時間就能熟練掌握,事半功倍,做題復習效率也極高;反之只能事倍功半,花去大量時間,還容易丟三落四,知識掌握不完全,不熟練,對做題和今后復習造成隱患,這是每一個科目都應該用到的學習方法。
第三:學習時,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手腦并用。學習的時侯就有陶淵明的“雖處鬧市,而無車馬喧囂”的境界,只有手和腦與課本交流。學習語文,應該進入文章的角色,才能體會到文章的精髓。
第四:學習語文是一個積累的過程,不可一蹴而就,只有長期的積累才能使語文學得更好。積累也就需要大量地閱讀與背誦。知識就像海洋,課本里的知識只是海面上的一個浪花,是遠遠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的,所以適當的課外閱讀是很有必要的。
所以我們從現在起應該給自己訂一個讀書計劃,很多書,都是化了作者幾年,幾十年甚至一生寫出來的。當然讀的書,除了滿足自己對一方面的興趣以外,更重要的是,選好書,選名著。
第五:加強寫作訓練
我們學習語文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寫作。提高寫作能力要從點點滴滴做起。課外積累是寫作的基礎,要學會對文章的細讀,精彩的篇章能背誦。如果腹內空空,是寫不出好文章的。除此之外,注意觀察生活、感悟生活,堅持不懈的記日記,有感而發的寫隨筆,都是幫助我們寫好作文的有效途徑。寫好的作文要反復修改,也可以請教老師、同學的意見,精益求精。
小學語文的學習方法2
摘 要:自主學習關注學習者的主體性和能動性,是由學生自主而不是受他人支配的學習方式。
關鍵詞:自主學習 自學能力
“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要想實現這一理念,我們教師必須尊重每一位學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更新觀念。教師要轉換自身的角色定位,給學生大量的空余時間,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
結合自己的這幾年的語文教學實踐,我認為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提高小學生的自主學習。
一、更新觀念,轉換角色
自主學習關注學習者的主體性和能動性,是由學生自主而不是受他人支配的學習方式。主動性是自主學習的基本品質,它在學生學習活動中表現為“我要學”。它突出表現在學生對學習的自我計劃、自我調整、自我指導、自我強化上,即在學習活動之前,學生能夠自己確定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選擇學習方法、作好學習準備;在學習活動之中,能夠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學習狀態、學習行為進行自我觀察、自我審視、自我調節;在學習活動之后,能夠對自己的學習結果進行自我檢查、自我總結、自我評價和自我補救。自主學習是與他人支配的學習截然對立的,它能夠使學生為自己負責,積極主動地完成學習任務。自主教學是師生建立一種和諧、平等、互動的教學平臺,通過教師的有效指導,使學生獲得自主學習的方法,進而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和品質。
在語文新課程的標準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直接的參與者,老師一定要做好角色的轉換,不要“一言堂”,要放下“架子”走向學生,引導學生的自覺性、自主性、合作性。在教學中,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感受學習的自主性,通過聽故事、聽錄音、演課本劇、看錄像、做游戲等形式,激發學生輕松地進入學習狀態。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是指導者、引領者,教師要教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斷提高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 自主學習在課堂實施的方法
1.創設教學情境,喚起學習興趣
為了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必須在閱讀教學中適時地把“鑰匙”―――自主學習的方法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手執鑰匙,去打開語文知識的大門,讀懂各類文章。如,對《飛奪瀘定橋》一文的教學,讓學生圍繞“怎樣飛”、“怎樣奪”這兩個重點去讀課文,了解事情的經過,讀懂課文。憑借這課的教學,讓學生明確:讀寫事的文章時,應抓住事情的經過這一重點去品詞品句,精讀有關片段,弄懂課文。有的課文各段內容的寫作方法相似,就精講一段,啟發學生用學到的方法去自學其它各段,這樣做,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結合課外閱讀得到的知識。可見,學生對某些事物相互聯系的規律已初步掌握,但更重要的是,通過這樣指導學生讀書,他們的自學能力又有了提高。
2.在教學中從學生的學習心理和需要出發,充分利用已有的學習資源,創設情景,激起學生高昂的學習興趣,并使之成為整個學習過程的紐帶,貫穿于學習活動的始終。
3.列舉自學提綱,激勵主動探究
《語文課程標注》中指出“綜合探索”學習領域的教學,要求教師把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語文與現實社會之間聯系一起,創造出豐富多彩的“綜合?探索”學習領域的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應特別注重以學生為主體的研討和探索,引導學生積極探索語文與其他學科、與社會生活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跨學科學習活動。“綜合探究”是指在實踐中進行學習,教師在課堂學習中,借助多媒體、故事、課文、表演、圖片的學習氛圍,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給各類學生提供適合各自發展的實踐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意識。
為此,需要我們教師做大量的課前準備工作。學習課文時,教師提出問題,并不急于解答,而是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課文,尋找問題的答案。于是同學們有的上網,有的去圖書室查找資料,有的閱讀原著中的有關章節,有的結成小組邊讀課文邊討論,還有的圍在一起編演課本劇……學習方式靈活多樣,學習興趣盎然,效果極佳。
三、自主學習應注意的問題
1.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必要條件
自主教育思想認為,只有承認教師與學生分別是教學過程中不同方面活動的主體,才能既明確教學的責任,又把教師和學生放在真正平等的地位上,使雙方的積極性都得到發揮。在雙主體的協同活動中,教師負責整個教學活動情境、內容、方式、條件等的設計與安排,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并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指導和幫助。學生對教學活動的參與不是通常所見的對教師提問的一種簡單應答,而是有更多自主選擇的空間,比如選擇學習內容,選擇學習進程,選擇自我管理的方式等。教師不再一味地要求學生如何做,學生也可以向教師提出要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靈活調整教學活動的情境、內容、方式以及教學活動的進程,而不是完全按照教案的既定設計,一竿子到底。
2.訓練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手段
我們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要從日常抓起,堅持不懈,講究方法,多角度訓練,把知識轉化成能力,才能實現“教”是為了“不教”。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就有了內在的驅動力,再加上正確的讀書方法和主動質疑的探索精神,就能達到“不用揚鞭自奮蹄”的境界。自主學習能力增強了,學生才會舉一反三,解決各種問題的能力就會水到渠成。
我承認語文學科的人文性,但絕不能否定語文學科的工具性。“訓練”不同于“練習”,跟通常在語文課上看到的刻板的字、詞、句“操練”也不是一回事,“訓練”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師生互動的過程,“訓練”是教學過程中作為“訓”方的教師和作為“練方”的學生相互合作的一種必要的形式。真正以“訓練”的要求教讀一篇課文,教師需著眼于指點閱讀的門徑,學生則致力于自求理解,自致其知。正如葉圣陶先生所云:“學生須能讀書,須能作文,故特設語文課以之。”最后達到“學生自能讀書,不用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即達到“不需要教”的境界。
小學生語文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既是一個系統復雜的過程,又是一個長期反復的過程,需要語文教師在課堂上耐心地進行方法上的指導,在課外作業中嚴格地進行習慣上的訓練,只有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小學語文的學習方法3
幫助孩子設定一個目標,并為他制定一個學習計劃。督促孩子執行學習計劃。在計劃執行過程中,要時刻督促孩子,發現孩子的進步時,及時給予表揚。在孩子遇到困難時,鼓勵他,去戰勝困難,必要時給予孩子適當幫助。
2、必要的課前預習。
課前預習的基本要求是:認真閱讀教材,了解教材內容,思考內容重點,找出學習難點,做好聽講準備。在孩子認真閱讀材料的過程中,新的知識吸引他,有不認識的字或不懂的詞語,必須查工具書爭取自己學會。不明白的內容用鉛筆劃出來,準備課堂上聽老師講解。
3.聽好40分鐘的課。
因此家長要告訴孩子,每節課仲應該明確地記住重點和難點,基礎知識、定義、定理要進行強制記憶,要掌握例題的解答步驟、方法。孩子不認真聽講,一般有根本聽不懂、自制力差、缺乏學習興趣三個原因,家長要及時了解并針對其原因去解決。上課要積極參與互動,老師評價其他同學的回答時,自己評價自己做得如何,肯定自己的優點,找到不足,進行自我激勵。
4.提高作業質量
做作業的要求是看清題,抄準題,理清思路,一次做對,認真檢查,自己復查。家長在檢查作業后,發現錯誤,不要直接告訴孩子哪兒錯了,而應讓孩子自己再仔細檢查。
5.及時糾正錯題
找一個專用的本子,每次作業或考試出現錯誤,就在專用的本子上將題目抄下,按正確的方法重做一遍后,分析錯誤原因。
6.做好讀書筆記和摘要。
包括以下內容:記下書名、作者;采摘生字、新詞及佳句;記錄方要人物和主要內容;在書上批注;列提綱;寫讀后感。
7、學會使用工具書。
對于小學生來說,最主要的是學會查字典。要有迅速、準確地從字典中查出生字詞(單詞)的能力,還要有聯系上下文語言環境選擇恰當的義項解釋詞語的能力。要具備這樣能力,就必須要求孩子勤查字典,并進而養成習慣。
8.培養思維能力
重視求異思維、發散思維、辯證思維等思維方法的培養,使孩子的思維能夠靈活運轉。
小學語文的學習方法4
小學生學習語文首理解的積累先要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及學習習慣。首先基礎要掌握牢,簡單抄寫是不夠的,應理解的掌握、積累,并靈活地運用。上課認真聽講是必不可少的。多讀、多練是必要的。
語文的知識浩瀚如大海,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學好的,而且對語文的學習要從小開始,或者你至少得從初中開始就得重視起來了!我上初中語文考得不好就和小學有很大的聯系,,所以你一定要記清楚這一點,但是“只要從現在開始,一切都還來得及嘛”
下面淺談一下對于小學生,怎么學好小學語文這回事。首先,要有學習語文的興趣,比如我學的時候我會說,我一生只為兩件事——一是學好語文,而是用好語文、、、所以興趣很重要!然后要養成一個學習習慣,一個學習語文的習慣。
一、上課認真聽講:上課時,我們的思維要與老師同步。認真做好筆記。
二、溫習與預習:下課或放學后,把上課做的筆記拿出來多加鞏固。順便預習下將要學習的課文,把不懂的字詞、句子劃出來,作為上課聽的重點。
三、背誦:語文最重要的是靠記憶,背誦的重點就是老師上課劃出來的重要詞、句和文言文。
四、課外閱讀和摘抄:在考試中,作文是一項占分最多的題。作文的分數直接關系到總分的高低,所以增加閱讀量,摘抄量是很重要的。
五、考試技巧:我們在答卷時,盡量要保持卷面整潔,字跡工整會相應地得到一些印象分。看題一定要仔細,做完后盡量留時間檢查一遍,千萬不要馬虎!
總之,語文學習注重平時的積累,要多讀多寫多記。其次,要抽時間多與老師交流。老師會幫助你一起發現你的不足之處,及時給一些適當的建議,以便自己更好的改正從而取得進步。
對于小學的孩子們,在面對眾多的學習鞏固輔導方法的時候,該怎么選擇適合兒童的學習方法,才能消除兒童對于繁瑣無趣的課業充滿了恐懼感呢?推薦各位家長 快樂學堂這個站:人的能力是多元而復雜的,提高孩子的能力不是僅僅單方面的知識掌握或者是成績提高,大量事實證明,只會讀書的孩子并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的激烈競爭。除了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更應該注意對理財消費、社交行為、動手操作等能力的培養。學校教育更多側重于學習能力的養成,其他方面的能力沒有得到應有的培養。為此,快樂學堂著力打造萌米銀行、萌米農莊、個人中心等版塊,孩子通過電腦操作可以與全國各地的小學生交流,學習存款、匯率、利息等投資理財知識,從而全面提高理財能力、社交能力和操作能力。
小學語文的學習方法5
掌握學習方法對小學語文學習有什么重要意義
1、掌握方法,獨立閱讀。
(1)多讀:在課外閱讀方面,我注意讓學生掌握不管讀什么書,都應按這樣的步驟去進行:先粗讀,再細讀,最后再精讀。并注意提高閱讀的效率,使學生真正讀有所獲。并養成記讀書筆記的好習慣。教師注意把握動態性原則,因內容而異,教育學生采取相應變式,充分發揮模式作用。
(2)多動手:語文學習不僅使學生讀懂課文,受到思想教育,而且還要引導學生感知語言表達的內化過程。在閱讀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字——詞——句結合的環境,讓學生的說、寫有形可依,有據可依。我在進行閱讀指導時,讓學生多動手寫一寫讀書筆記,要求他們對書中的名言警句、優美詞語、歇后語等分類摘抄,寫一寫讀后感等。此外還可以讓學生根據文章中的描繪動手去畫一畫。這樣,既積累了知識,培養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2、堅持實踐,從不間斷。
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還不是很好,教師應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閱讀實踐活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今天可進行可不進行的事,它需要的是長期不懈的努力。因此在實踐活動的過程之中,教師要做到以“趣”求“活”,“活”中見“悟”,即便是一時難于理解的,隨著閱讀量的增加,讓學生自讀自悟,使學生的基礎知識、語文能力及情感都得到和諧發展。同時教師注重點拔,引導學生廣泛獲得課外知識,讓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增大閱讀量,豐富知識。 語文課外閱讀實踐活動是以學生自主學習和直接體驗為基本形式,以學生個性養成,擴大知識面,提高能力為基本目標的有意識的行為。學生愿意讀,喜歡讀,相信自己能讀好的積極情感,應該通過長期的培養,使之人格化,品質化,這是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十分重要的方面。
引導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我們可以這樣講,“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是語文課程“總目標”十項內容之一,是語文教育四項基本任務中十分重要的一項任務,它在整個語文教育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
什么是語文學習方法?我們說,語文學習方法屬于馬克思主義方法論范疇,是學生為了達到語文學習的目的,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語文傳習、語文活動、語文生活,以獲得真知,形成語文學習能力的手段和門路。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學習方法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古人說,“學貴有法”,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語文學習方法是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綜合體,內涵及其豐富。從宏觀上講,它既包括基本的語文活動方式,又包括基本的思想方式。具體地講,語文學習方法是由五個方面構成的,即學習程序、學習技能、學習規律、學習心理和學習習慣。
先生講,學生聽,先生寫,學生抄,先生考,學生背是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在一定的條件下,固然有其合理的因素,但在這種教學過程中,學習方法的掌握被完全淹沒了,這是導致小學
語文教學少、慢、差、費重要原因之一。我們認為,教學方法與學習方法二位一體,是現代教學論系統的自在結構。盡管當代教學理論派別林立,但從國內外教改發展的總趨勢看,各家都有非常重視學習方法的研究,認為教學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終身受用的“自學能力”。布魯納倡導的“發現法”,贊可夫提出的“使學生理解學習過程”的原則,蘇霍姆林斯基主張的“教會兒童學習”的觀點,巴班斯基創立的“教學過程最優化”的理論,葉圣陶先生講述的“講是為了達到用不著講,教是為了達到用不著教”的著名論斷,都從不同角度對學習方法研究給與充分肯定。
為什么“學習方法”的問題備受中外教育家如此青睞呢?
這是因為現代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迅猛異常,人類知識總量正以幾何級數增長,據估計,世界知識總量每隔7至10年就要翻一番。莊子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這種知識發展的無限性和實踐的有限性尖銳矛盾如何解決?我們認為,只有學到一套科學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才能適應當今知識世界的需要。說近一點,學生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就會產生兩個飛躍:一是由“學會”變為“會學”,二是由“被動地學”變為“主動地學”,達到“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葉圣陶語)的理想境界。這樣,學生的主體精神被大大激發,其學習效率就會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因為,看未來,看發展,“方法比事實更重要”,正如未來學家埃德加·富爾所說:“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
二
語文學習方法很多。北京出版社出版的《語文學習方法大全》介紹了371種方法。其中閱讀法137法,寫作57法,聽說33法,思維28法,記憶48法,其他68法。廣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當代語文教學法辭典》共收錄語文學習方法詞條1038個,大體分為觀察、思維、記憶、語文基礎知識、聽說、閱讀、作文、綜合學習等八個大類。那么,小學生應該掌握那些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呢?按照《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以及小學語文教材的具體內容,我認為,小學生到第三學段結束時,應當掌握如下一些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
1、基本的識字、寫字方法。
先說識字方法。
識字是閱讀與寫作的基礎,是語文教育之根。《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能正常公整地書寫漢字,并有一定的速度。”為此,小學生應當會:基本字帶字識字法、拼音識字法、看圖識字法、查字典識字法(部首查字法、音序查字法、筆畫查字法)、編記口訣識字法、語言環境識字法、同音字辨析法、音近字辨析法、多音字辨析法、多義字辨析法和形近字辨析法。
再說寫字方法。
寫字是小學生應具備的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寫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寫字教學要重視對學生寫字姿勢的指導,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從寫字姿勢角度說,小學生應當掌握的方法是:身正,背直,肩平,臂張,足穩。從執筆方法的角度說,小學生應當掌握“三指捏筆一指擋,二指墊住真穩當”這樣的要領。
2、基本的閱讀方法。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閱讀是人生不可或缺的生存方式。閱讀教學是語文教育的核心。《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我理解小學階段“多種閱讀方法”應當包括解詞法(抓住詞素理解詞語法、利用注釋理解詞語法、查閱詞典理解詞語法、比較辨析理解詞語法、追本溯源理解詞語法、聯系語言環境理解詞語法)、析句法(句式比較法、標點分析法、語境體會法、摳詞吟誦法)、分段法(時序法——按時間先后順序分段,空序法——按空間變化順序分段,地序法——按地點移動順序分段,事序法——按事情發展順序分段)、解題法、默讀法、朗讀法、瀏覽法、背誦法、復述法等。
3、基本的習作方法。
習作是小學語文學科中最重要的語文訓練,小學生習作就是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親身經歷的事情,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述出來。小學生習作能力的高低是語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為此,小學生應當掌握如下一些習作方法:觀察法、審題法、擬題法、立意法、構思法、選材法、聯想法、列習作提綱法、自我修改法等。
4、基本的口語交際方法。
當前,我們正面臨著一場新的科學技術革命,這場革命正迅速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傳統習慣。“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情況已經不復存在。人們的交際活動日益頻繁,生活節奏大大加快。為了迅速完成傳遞信息、交流思想的任務,人們的交往方式也隨之改變,快捷的電話代替了緩慢的信函,充滿人情味的交談代替了死氣沉沉的公文。很難想象,一個不會聽、不會說、不會口語交際的人,在這樣的社會里,怎么能夠生存下去。因而,《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要想達到這個要求,必須得會討論法、答問法、聊天法、介紹法、交談法、提問法、勸說法、辯論法、即席發言法、簡要轉述法、禮貌語言使用法等。
5、基本的綜合性學習方法。
綜合性學習是一種學習方式,是一種實踐活動,要著力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小學生在綜合性學習中應當掌握的方法有:資料索引法、自學筆記法、剪貼報刊法、工具書查讀法、圖書館利用法、資料積累法、網絡學習法等。
三
小學生掌握語文學習方法需要指導,那么,小學語文學法指導都有哪些途徑呢?
1、依據課標和教材進行學法指導。
《語文課程標準》多處談到學習方法問題,對學法指導提出了明確要求。如“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又如“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所有這些都為我們進行學法指導指明了方向。
現行的各套語文注·提教材的“單元提示”本身就構成了一個具體的語文學法指導體系,再加上每篇課文的“例子”,小學生畢業時,就能從教材中學到很多行之有效的讀書、作文方法。從這個角度說,一套“注·提”教材就是一本小學語文學習方法指導全書。
2、根據課文特點相機進行學法指導。
如教《可愛的草塘》一課,教師首先讓學生讀下面一句話:“我跑到跟前,扒開草叢一看,是一個方圓十多米的水泡子,水面上波光粼粼,仔細一看,擠擠挨挨的都是魚。”然后讓學生查字典,查“擠”和“挨”各是什么意思。學生查到:擠,許多人、物很緊地挨著;挨,靠近。教師說:“?擠擠挨挨?在這句話里是什么意思?”學生說:“形容魚多。”教師說:“魚多說明什么?”學生說:“說明草塘物產豐富,這個地方非常可愛。”最后回顧課題,學生明白了理解詞語的方法——查字典,思本義,聯系全文想含義,結合課題悟中心。
3、在學習實踐中讓學生自己領悟學習方法。
人的實踐活動是心理、意識的基礎。對客觀事物的心理反應,總是要通過自身的眼看、耳聽、腦思、手動來完成。通過學習實踐領悟的東西,往往印象深刻,即使在情景變換的條件下,也能實現遷移,運用自如。如學習《可愛的草塘》,教師要求學生在一分鐘內背誦下面一個句群:“蘆葦、蒲草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顯得更綠了;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顯得更藍了;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顯得更百了。”不到一分鐘,學生背下來了,老師問:“你們都用什么方法背的?”一個學生說:“我是用?想象法?背誦的。開始背誦時,我把眼睛閉上,眼前仿佛出現一幅秀美的畫面,綠草、藍天、白云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我好像看見了一樣。”一個學生說:“我是用?線索法?背誦的。三個排比句,一句寫綠草倒映美,二句寫藍天倒映美,三句寫白云倒映美。我按照?綠草——藍天——白云?這條線索背誦的。”一個學生說:“我是用?熟讀法?背誦的。我一口氣把這段話讀了三遍,第一遍理解了,第二遍上口了,第三遍我就背了下來。”
4、組織學生定期總結和交流學習方法。
如召開讀書匯報會,辦學法專欄,出版小報等,利用這些形式交流學法,交流思想感情。
小學語文的學習方法6
一畫段兒
在讀一篇課文前,先用筆在課文每個自然段前用數字寫出序號。認清一篇文章由幾個自然段組成,對這篇文章就先有了大概的認識。
二畫圈兒
看看課文生字表中要求學會的生字,在課文中把生字圈出來。這樣,在讀課文時就會明確哪是要求學會的,就會對自己畫出的需學會的字有所重視,印象也比較深刻。
三畫需認字
就是畫完要求學會的生字后,再對照課后要求會認的生字,用▲在課文中畫出,以區別要求學會的字。這樣更明確了會認的要求,以便按要求去做。
四畫疑難處
在完成上面的畫法之后,再讀讀課文,有不明白的地方就用?在上面標出。讀完課文后對疑難問題或,或問同學老師,或交流討論解決。長此以往,真正養成一邊讀一邊想的好習慣。
五畫好詞句
弄清課文的疑難問題后,再認真讀一遍文章。把文中的妙詞佳句用 ~~~~~~畫出來。在讀書時也要注意重點理解、記憶這些句子,增強我們的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
簡單的五句口訣包含了具體的預習任務,好記又實用,在圈圈畫畫中就可以將預習搞定。
小學語文的學習方法7
朗誦法。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意自現。是有一定道理的,每天早上朗誦語文知識半個小時左右,對提高語文學習水平很有幫助,能慢慢理解一些語句的意思。 默寫法。
語文的詞匯很豐富,單靠朗讀很難記住,這里小編建議進行默寫,對增強記憶力非常有幫助。默寫時一邊記憶,一邊能熟悉每個字的比劃,再寫時就很輕松了。
搜集素材法。
小學語文需要不斷的積累,造句、作文等都需要大量的素材,在平常要注意多搜集。比如電視上的廣告、報紙里的內容、雜志的笑話等,都要記下了,說不定哪個時候就用上了。
擴大視野法。
孩子思維得到充分擴展,不要讓孩子的視野半徑就在周圍,讓孩子多見新事物,學習新的知道,培訓孩子學習興趣。
總結法。
小學語文在學習時,要不斷的進行總結歸類,這樣在翻看時能舉一反三,能大大增加詞匯量,在寫作文時也能用到很多。
小學語文的學習方法8
我們常常說,做任何事情就要講方法,方法得當就做得快,做得好。學習也是一樣。
眾所周知,小學階段是學子的起步階段,其知識基礎與行為習慣往往要影響學生的一生,培養學生正確有效的學習方法,以及相對獨立且又合作的思維方式,也就尤為重要。
小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強。但同時,他們做事又易缺乏持久性,往往虎頭蛇尾。家長必須幫助并指導孩子的學習,才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讓學生有好的學習方法,應該如何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呢? 我認為,指導小學生的學習方法,首先應該從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入手。
一、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生的學習習慣是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種本能,不同的學習習慣對于思維能力與語文能力的提高起著不同的作用。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學能力的培養。因此,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小學階段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
那么,在小學語文學習中,應該培養學生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呢?個人之見,我認為大概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預習與復習的習慣。
2、勤于思考與全神貫注的學習習慣。
3、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習慣。
4、多動腦,勤動手的習慣。
5、大膽發言,敢于質疑問難,敢于表達自己見解的習慣。
6、獨立完成作業與自我評價的習慣。
7、課外閱讀的習慣。
二、小學生語文的學習方法
微觀具體的做法叫做學習方法,宏觀整體的做法叫學習策略。語文學習有具體的方法,也有整體的策略。在此,先談談我對學習方法的認識。
“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在未來社會里,“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因此,對學生進行有關學習方法的指導是十分必要的。
語文的學習方法,有涉及語文整體的,有涉及語文局部的;有基本的,也有具體的。關于語文整體的基本學習方法,中外教育家、學者、作家都有這樣或那樣的論述。但多閱讀、多觀察、多練習和多思考看起來似乎是老生常談,但卻是學好語文的基本功。
關于對小學生具體學習方法的指導,可以分為字詞的學習方法,句子的學習方法,段的學習方法,篇的學習方法,以及學習寫作文的方法等。如:字詞的學習方法有分解法,組詞法,造句法,查字典法,同義法的比較法,根據語言環境理解詞義的方法,等等。
句子的學習方法有:擴寫、縮寫句子的方法,變換句式的方法,用關聯詞語理解簡單復句的方法,修改病句的方法,等等。段的學習方法有:找中心句的方法,給段分層的方法,調整段中語序的方法,等等。
篇的學習方法有:分段的方法,歸納段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等等。
學習寫作文的方法有:審題的方法,立意的方法,選材的方法,組織材料的方法,修改文章的方法,等等。
三、小學生語文的學習策略
學習策略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心理學研究的新興領域,也是當前語文教學心理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所謂學習策略,主要是指在學習活動中,為達到一定的學習目標而學會學習的規則、方法和技巧;它是一種在學習活動中思考問題的操作過程;這是認識策略在學生學習中的一種表現形式。
如何理解學生的學習策略呢?
首先,重視學生的學習策略,就是承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強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積極作用和能動作用。第二,學生的學習策略是學會學習的前提,學會學習包含著學生運用一系列的學習策略;學生的學習策略是造成其學習個別差異的重要原因,對學生實行"因材施教"要考慮到他們學習策略的差異。第三,學習策略是一系列有目的的活動,它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選擇、使用、調節和控制學習方法、方式、技能、技巧的操作活動。最后,學生的學習策略實施的過程,也是實行決策的過程。
學生的學習活動,主要是一種理性的認識或認知活動,一種思維或信息加工的的過程,這也是學習活動有別于人類一般認識活動的特征。
知識有簡單和復雜之分,簡單知識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主要是詞匯學習,其難點不在于理解而在保持,因此,如何依據記憶規律,促進知識的保持成為促進簡單知識教學的主要問題。復雜知識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主要指概念、規則的學習和閱讀、寫作的學習,其關鍵是理解,而理解的實質是學生知道新知識內部各要素之間及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以下是幾種常見的學習策略。
(一)注意策略。語文教師可以采用外部手段來控制學生注意,并激發學生采用適當的注意策略,以促進學習與保持。我在讓學生讀課文時,就注意到"帶著問題讀課文"并不是一種最佳的閱讀方法,而"讓學生先讀課文,然后思考問題",反而是一種更有價值的學習策略。這是因為小學生的注意力比較差,一心幾用的能力相對較弱。
(二)編碼與組織策略。人們注意了的信息要想能夠長久地保持,最有效的策略就是對信息進行編碼和組織。無論是拼音、識字、閱讀教學,語文老師都需要經常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分類排隊,找出規律,就是這種策略的運用。比如,學習“咨”這個字時,我讓學生找出它的形近字“姿、資”來,進行對比,比較記憶,學生大大加深了對這幾個字區別
(三)精細加工策略。我常常教育學生,在閱讀和聽講時,一邊聽(或一邊看),一邊要做筆記。有時可以畫出文中自己覺得寫得美或者寫得好的句子,有時可以在句子旁邊寫下自己的簡單感受。
我覺得這是非常重要的學習策略,應注意從小培養學生的這一習慣。但真正要使筆記成為一種促進學習的技術,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為了培養學生做筆記的良好習慣,我建議我們教師講課時應注意語速不宜太快,復雜的、重點的內容要適當重復,對講課內容的結構、層次和重點應進行板書。
(四)復述與復習策略。如,學生為了記住漢字,必須一遍遍地讀寫生字。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注意教育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邊閱讀邊背誦,將閱讀和嘗試背誦交替進行。這樣的方法,有助于學生的記憶順利進行。
另外,對于復雜知識的學習,復習策略包括邊看書邊講述材料、在閱讀時對材料的重點、難點和要點用畫線、圈點、加注符號等方式將其突現出來等。
這些都是已被無數事實證明是行之有效的學習策略,我們在日常的語文教學活動中應有意識地對學生加以訓練。
四、小學生語文的學習能力
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在于通過語文教學發展學生正確理解和使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也是發展學生的語文能力。
所謂能力是人們成功地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需的個性心理特征,可分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兩類。語文能力是一種特殊能力。它是以語文概括為基礎的,由四種語文能力與五種思維品質組成的,有20個交結點的、開放性的動態系統。
概括是語文能力的基礎。對于小學生語文的聽、說、讀、寫諸方面而言,概括有以下表現:聽的關鍵是"聽得好"。即會聽,聽得準確,抓住別人講話的中心,理解所聽內容的實質。這是在"聽"中的概括能力的表現;說的關鍵是"說得清"。即逐步地掌握準確、鮮明、生動的口語表達特點,能做到用詞準確、詞達意明、語言通順、層次分明、修辭恰當、邏輯性強。這是在"說"中的概括能力表現。 讀的要素較多,一是朗讀與默讀的閱讀形式,二是理解詞、句、段、篇和修辭結構的閱讀內容,三是分析段落層次、獲得中心思想、掌握文章脈絡的邏輯思維能力。這三個方面都以學生的概括能力為基礎。寫作能力發展也是一個概括化的過程。小學生從“說”到“寫”,從“讀”到“寫”(仿寫)兩個過渡,都要通過書面語言條理化地、生動地表達出事物的內在聯系。這里就有一個綜合提煉的過程,即概括過程。
由于語文能力的基礎是概括,所以,我們在培養小學生語文能力時,要自始至終地突出對其概括能力的訓練。
傳統將學生的語文能力歸納為聽、說、讀、寫四種基本能力,這種提法是正確的。如果說聽、說、讀、寫反映了小學生語文能力的基本內容,那么,不同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差異則與他們在語文學習中思維品質的差異密切相關。
思維品質是智力活動中,特別是思維活動中智力與能力特點在個體身上的表現。它體現了每個個體思維的水平和智力、能力的差異,通常包括深刻性、靈活性、獨創性、批判性和敏捷性等五個方面。這五種思維品質,是一個彼此聯系、不可分割的辯證統一體。
作為教師,我們要從聽、說、讀、寫這四個方面出發,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靈活性、獨創性、批判性和敏捷性,這樣,對于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總之,小學生的學習方法對以后的成長和發展有巨大的影響,甚至可以決定將來的學習成就。因此,我們語文教師,應該循序漸進地、扎扎實實地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方法,不要送給學生一座金山,而要將那個“點石成金”的那個手指送給學生,這樣才能為學生在學海的遨游送上渡海的航船,祝他們,一路順風。
小學語文的學習方法9
編字謎
在一年級的識字教學中,我發現“編字謎”能幫助孩子們輕松地掌握一些難教的生字,經過引導,孩子們經常動腦筋編字謎在課堂上交流,課堂氣氛非常活躍,比如:朋:兩個月亮交朋友。林:兩棵樹,并排站。休:一個人靠在木頭上。息:自己的心。禾:一棵小樹苗,頭上戴草帽。思:十張口,一顆心,猜猜看,動腦筋。雷:雨點掉到田地里……孩子們不僅能編出書上出現的生字,還把這種識字方法擴展到課外,并講給家長聽,這樣不僅激發了孩子們的識字興趣,同時也鞏固了生字。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組字游戲
老師把一個字或幾個字的構字部件打亂順序寫在卡片上,發給每個小組一份,讓他們通過小組合作盡可能多的組字,然后小組派代表到講臺前來展示合作的效果,讓全體學生認讀,評出冠軍組。這樣,體現了保底不封頂的教學思路,學生們不僅能組出課本上出現的字,有些學生還能組出許多課外認識的字。
搶卡片
老師把許多卡片放在黑板槽里,指名2—3人站在黑板前,按老師讀的字音,找出有關的卡片組成字,讀后組詞或說一句話,誰搶得多誰就可以得到一面小紅旗。
編故事巧記字形
在教學中根據學生年齡特征和構字的特點,充分發揮學生的聯想去揭示漢字的造字原理和音、形、義的關系。通過直觀手段、形象語言、生動故事,把一個個抽象的漢字演繹活化成一幅幅圖畫或一段小故事。如:學“呆”時,教師邊講故事邊寫筆畫:“一個人張著大嘴巴(口),像木頭一樣一動不動,原來他在發呆。”
變字小魔術
我結合語文百花園一中“這樣識字真有趣”組織了“變字小魔術”的游戲。選出一些簡單的字讓學生加一兩筆變成新字。如“日”,孩子們變出了:電、甲、由、申、田、白、百、目、旦等,“木”,變出了:本、禾、術、未、米等,課堂上,每個孩子都積極參與到“魔術”中,在游戲中學習,在交流中鞏固。
小學語文的學習方法10
1.五遍讀書法
熟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這就是要強調書要多看,多讀,并非真的要讀百遍、看萬卷。不過,一篇文章如果能多讀幾遍,學習效果會更好。特別是,同學們使用的語文課本上的文章,大多是精品,一般的文章讀三五遍并不多,而有的文章讀十遍尚覺得少。現向同學們推薦一高考狀元的“五遍讀書法”,以供同學們參考。
第一遍:上課前對老師要講的課文先預習一遍。
第二遍:課后,把課文再認真的研讀,并把老師講過的內容復習一遍。
第三遍:學完一個單元后,從單元第一課到單元最后一課仔細的看一邊遍。
第四遍:是當一本書全學完后,結合教師的復習指導,把整本書再讀一遍。
第五遍:也是最后一遍,即在考試前幾天,與學習筆記和平時的單元檢測相配合,把課本粗略的翻看一遍,復習-平時老師在課堂上講的重點、難點。
2.寫讀書筆記和制作卡片
首先,一則筆記記一個問題,內容思想等可多些幾則,不要混在一起,這樣便于整理和以后使用。其次,一個故事、一句話、一個數據、一段議論,不論大小均可寫成讀書筆記。但決不能肢解原文、歪曲愿意,也不要把自己的感想或增添的材料與引用的原文混雜在一起。
小學四年級語文預習學習方法
1.重視預習,樹立良好意識
想要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首先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必須重視預習,持之以恒抓好預習關,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預習意識。讓學生明確課前預習不是可有可無的,它是提高語文課堂學習效率的一個必備環節,要深刻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通過預習,初步了解了課文內容,融入了自己的學習體驗,學生在課堂上就能學得輕松、聽得明白,提高了學習的效率,讓學生更好地展現自我,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2.教給方法,進行有效預習
思路決定出路,有了良好的方法才會有良好的效果。學生開始不會預習,有賴于教師的指導,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因此教師可以把具有示范性的語文預習課帶到課堂上來,上幾次預習指導示范課。在預習課上,教師可以就一篇要學的課文為例帶著學生一起預習,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讓學生明確預習中要完成的幾個任務,等到學生基本掌握預習的方法之后,也就可以布置學生運用所學方法自己去預習新課文了。
在預習中,老師應該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預習方法:
古人云:“不動筆墨,不讀書”。預習課文不只是讀讀、想想,同樣要注意多動筆。預習時,在課文一些重點地方寫寫畫畫,圈圈點點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給不懂讀音的字標上拼音,不理解的詞寫上注釋,含義深刻的句子畫上線,重點的字詞加圈加點,有疑難的地方打個問號等。學生標號的過程,就是讀書的過程,這是一個“讀、思、記”的組合過程,可促進理解,增強記憶,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其次應指導學生預習的步驟。
第一步:通讀感知。將課文讀通順,圈出文中的生字,劃出詞語,并自學生字詞語。字詞預習的要求是在預習本上給生字注音,運用字典、詞典這些無聲的老師自己查閱工具書,或運用一定的方法解釋詞語,掃除語言文字的障礙,牢固地掌握這些字詞的讀音、意思和用法。同時了解課文大概內容,能說出這篇課文寫了什么事,主要人或事是什么,按什么順序寫,為理解課文作好鋪墊。
第二步:再讀理解。弄清文章結構層次,作者寫作思路,找出一些與中心密切相關的句子、段落。具體要求是摘抄課文中的描寫精彩的句子,或含義深刻的句子。
第三步:細讀深究。帶著問題細讀課文,理解句子深刻含義;抓住關鍵詞語,用圈劃批注的方法深入領會課文的中心思想,體會文章的寫作特點。具體要求是在所摘抄的句子上圈出關鍵詞語,進行批注,寫出自己的理解。同時還有哪些疑問或對課文后的思考題已經進行了思考都記錄下來。
四年級語文學習方法
一、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的老師,只有讓孩子蠢蠢欲動,才能產出預習的精彩。因而在預習指導時,要豐富預習形式,意趣預習匯報和評價,讓預習變得好玩有趣,讓預習成為期待。
1、預習組織:靈動多變
小學生,喜歡求新求異。根據學生的這種心理,預習組織時,切忌格式化,一成不變。老師要根據不同的學段不同的文本體裁,因人因時制宜:對于沒有預習經驗的,學習不自覺的學生,可以把預習移到課堂上來,通過指導,讓學生掌握初步的預習方法,降低預習難度;當學生掌握基本的預習方法并有一定的學習自覺性時,可以把預習移置課前,以家庭作業或自主作業的形式提前布置;內容簡單,學習目標不高的內容可以讓學生獨立預習;有一定難度,特別有明顯問題產生的文章可以讓學生通過合作形式完成;根據學生的預習程度,還可以采用指導、半指導、自主等形式進行,由扶到放,循序漸進,一切視學情而定。
2、預習方式:因文設預
單調乏味繁雜的預習作業應當被摒棄,預習應因文設預,不同的文章預習方式也應有變化:常規預習法,可以讓書上“星星點點”,也可以在作業本上“抄抄寫寫”;作業預習法,可以以“導學單”“預習單”“導學案”面容出現,也可以直奔中心,試做《作業本》《同步練習》上的基礎性作業;設計預習法,可以讓學生根據文本材料設計一份練習題、小試卷,也可以創編一份卡通型學習小報;當預習遭遇《開國大典》時,會場方位圖會使學生興致盎然;當預習恰逢《草船借箭》《將相和》時,人物關系圖會使預習徒增意趣;自學小詩,不妨給小詩配上畫;拿到說明文的,可以試著以第一人稱的方式把課文換一種說明;每一冊的綜合性學習,可以布置學生問卷調查、實地采訪,甚至上街“診學”……這樣的預習方式,既貼近孩子的心理,吸引孩子的興趣,又能使孩子對所學充滿期待,催化預習效果的高質落實。
小學語文的學習方法11
1、循序漸進。
語文學習應注重基礎,不能急于求成。每天制定好計劃,哪怕只做一點兒但只要堅持語文水平就會大有長進。每天可以認真的練幾個字,每周背幾首詩能認真的練幾十個字,每周能熟練的背幾首詩,看幾篇文章,每學期讀一本名著。
2、熟讀精思。
把記憶和理解緊密結合起來,兩者不可偏廢。熟讀,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精思,要善于質疑問難,最終解決問題。
3、自求自得。
端正讀書的態度,就是不要為讀書而讀書,應當把所學的知識加以吸收,變成自己的東西,做到讀寫結合。
4、博研結合。
一是要廣泛閱讀,二是精讀,二者不能缺一,又要有機結合。
5、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
注意觀察日常的生活,在生活中領悟語文,把語文學習帶出課堂。
小學語文的學習方法12
作為一名教師,除傳授給學生文化知識外,更重要的是授予學生掌握知識的方法。如果我們在課堂上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教給他們學習方法,那他們就有了學習的本錢;就不但是學會了,而且是會學了;就可以由此及彼,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談談小學語文的學習方法。
一、循序漸進,跳躍提升
學習要循序漸進,這是毫無疑問的,不懂于前就不能曉于后,對于某一門學科的學習,對于其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學習,的確是要循序漸進的;不循序漸進,基礎打不好,煮了夾生飯,到頭來還要重煮,還要從頭學起。但是現代學習論,從效率出發,又提出了學習不能完全像烏龜爬行一樣,一步一寸地前進。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和能力之后,有時可作跳躍式的學習,以便在較短的時間里掌握更多的知識,學到更多的東西。語文學習也一樣,要學的東西很多,不能每一項都從頭至尾循序漸進,如認字讀書,總不能把該認的字都認識后才開始讀書,而是在認識了一定數量的字之后即可較大量的閱讀,在閱讀中再擴大識字量,并進一步擴大閱讀量。這樣既循序漸進,又跳躍前進,先循序漸進,再跳躍前進,才能既打好基礎,又提高學習效率。
二、新舊聯系,溫故知新
各門知識、各種能力都是從初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自成為一個系統的。人們要從各門知識自身的前后聯系中去掌握它,要從各種能力的基本能力與復雜能力的聯系中去掌握它。這就需要建立新舊聯系的學習觀念,需要樹立溫故知新的學習觀念。例如在學習“名不虛傳”中的“名”字時,我們首先理解“名”在這里是“名聲”的意思。由此還可聯想到“名”用在其它詞語中又是怎樣解釋呢?如“名牌”的“名”和“名落孫山”的“名”等。通過這種多向性的思維,學生就會對“名”有更全面、更透切的理解。
三、回憶內容,促進記憶
每天晚上睡覺前,把當天學習的內容在腦子里過一遍,加深記憶,這種方法對學好語文是很有幫助的。在回憶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想不起來的內容,此時要及時翻一下書,然后合上書本再回憶一遍。如果還沒睡著可以把當天的學習內容多回憶幾次。由于剛上完課,學生對大部分內容還有印象,往往用很短的時間就回憶完了。如果回到家,書一合,對所講的內容不理不睬,到期末復習時,對堆積如山的知識點會使學生“望題興嘆”。急來抱佛腳不如睡前多回憶來得好。
四、抓住知識點圍繞其規律性進行學習
語文教材盡管篇目繁多,但只要理清文體,還是萬變不離其宗的。例如記敘文的學習,圍繞其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發生、發展及結果進行,掌握其中心思想、敘述順序、表達方式等。說明文的學習,則要掌握主要特點、種類和說明的方法,把握說明的對象的特征和弄清說明的順序。議論文的學習,圍繞其三要素:論點、論據和論證進行,掌握其最基本的結構方式和論證方法,找出論點,把握論據。應用文的學習,則要牢記其寫作格式,把握寫作要領,如“黑板報稿”一要通俗化、口語化;二要注意短小活潑;三要形式多樣。當然,在小學階段主要學習的是記敘文,所以,除了教會學生對不同的課文采用不同的學習方法外,還要教會學生通過對重點詞句或重點段落的分析來理解文章內容,教會學生給文章分段,概括段意,歸納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等。
五、舉一反三,逐類旁通
基礎知識的學習主要集中于字、詞、句、段、語法、修辭、邏輯等。這些知識需要理解記憶,例如,我們在教學生認識“烈”字的意義時,就告訴他們“四點”表示“火”,是由書寫時演變而來的,凡帶“四點”的字都與“火”有關,進而加深講解本義、比喻義和引申義。學生依此類推,很快就可以掌握一大批字的大概意思。如帶“貝”旁的字與金錢有關;帶“忄”旁的字與心理活動有關;帶“言”旁的字與語言有關等等。這樣就教會了學生一些基本的識字方法,逐步奠定了學生自學識字、辨字、釋義、辨義的基礎。這樣,學習也就達到了舉一反三,逐類旁通的效果。
六、加強背誦,注重積累
要求學生把有價值的材料背下來,對增強記憶力,提高學習成績很有幫助。俗話說“挖到籃子里才是菜”,意思是說,很多知識,你只有記住了才對自己管用。因此,必須想方法記住知識。記憶知識,可分為內部記憶和外部記憶。記在大腦里為內部記憶,記在大腦以外,書本中、讀書筆記中、日記中、摘抄本中、電腦里為外部記憶。大腦是儲存知識的倉庫,科學家們曾經講過,大腦儲存記憶知識的功能開發利用的不到10%,應開發和充分利用大腦的儲存功能,記憶儲存更多的知識。但對一般人來講,大腦及時記住知識的能力是弱的,過目不忘的人畢竟是少的,很多人記住知識是要靠反復的記憶。因此,要在大腦之外建立知識的倉庫,這種知識的倉庫,可以是書本、筆記、日記、摘抄本、電腦,平時經常翻看檢閱,就可以把外部記憶變為內部記憶,真正轉化為對自己有用的東西。很多知識只有經過不斷的反復的強化記憶,才能在自己大腦里扎根。知識積累的多了,才能從根本提高自己的語文能力。
七、培養良好學習習慣
總之,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探索,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指導學生摸索出適用于自己的學習方法,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學語文的學習方法13
小學一年級的語文學習方法
小學時期是打基礎的時期,這段時期并不是要每門都考100分,而是讓你們學會怎樣為以后的學習做好準備。這時的語文學習就需要一步一個腳印地努力前行,過好學習語文的五道關,即拼音關、識字關、寫字關、朗誦關和寫作關就大功告成了。所以一年級的語文學習應注重以下好習慣!
學好語文要注意五個習慣的養成:
第一是養成課前預習習慣:
預習是學生學習的第一個環節。預習是指在老師講課以前,自己先獨立地閱讀新課內容,做到初步理解,做好知識上的準備工作。同學們也并非每天都需要預習,一般在上主要科目的新課之前需要進行預習。首先是通讀教材,初步理解其基本內容和思路,如果發現新課所需的某些舊知識欠缺或遺忘,就查閱、補習。可試做習題,注意發現自己難以掌握和理解之處,做些簡單的預習筆記,以便聽課時用。
第二是養成上課專注的習慣:
課堂教學是教學過程中最基本的環節。同學們提高學習效率的關鍵是這一環。上課正確的做法是:帶著問題上課;緊抓老師思路;要當課堂主人;養成筆記習慣。
第三是養成多種方式復習習慣:
復習是學習過程5個環節中的中間環節,承上啟下,十分重要。復習時一味死記硬背,沒有章法,這是一種不好的做法。、同學們可以掌握以下復習要點:多種形式復習;當天進行復習;單元系統復習;假期不忘復習。
第四是養成做作業習慣:
同學們通過做作業,不僅可以及時鞏固當天所學的知識加深理解,而且可以運用知識,形成技能,有利于你們能力的培養。我們的正確做法是先復習后作業;認真高效檢查;仔細研究批語。做作業是同學們學習的重要工作,要循序漸進,注意階段性,不必刻意去尋找偏題怪題;要變換形式,注意多樣性,題不在多,在于不同變式;新穎有趣,注意趣味性,不抱著單純任務觀點做題,而是把做作業看成對自己能力的檢驗;要求同學們獨立答題,注意自主性,不依賴他人,寧做真白丁,不做假秀才。
第五是養成自己做小結習慣:
測驗與考試前后,是學習小結的時機。小結是學習某過程的終結環節,是承上啟下的重要環節。通過小結,同學們可以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以便總結經驗教訓,改進學習方法,對今后的學習起促進作用。
以上5個環節,環環相扣,缺一不可。同學們抓好學習過程中這5環的良好運行,必達到提高學習效率之目的。
小學語文的學習方法14
我國古代思想家孔子也說過:“溫故而知新”,足見復習的重要、指導學生掌握復習的一般方法尤其重要,怎樣指導學生掌握一般的方法呢?我在教學中總結出了幾種基本的復習方法的指導方法:
1、過度法——言傳身教。
過度法是在基本學會一種知識或初步掌握一種技能后,不滿足于勉強記住或剛剛學會的程度,要再多復習、練習幾遍,達到進一步牢固掌握。這種“再多復習、練習”的時間和次數就是過度復習,或叫過度學習。心理學家指出:要想牢固掌握所學內容,任何學習都要過度學習。但過度學習要注意“量”,就是時間和次數要適當,不是過度得越多越好。例如,我們教學十個生字,經過認讀、書寫、記憶,有五遍就能比較準確地掌握了,這叫適度,心理學家認為,過度復習不要漫無限制,而要適可而止。太少了達不到鞏固的目的,太多了又浪費時間和精力。如背誦一首詩歌,誦讀第五遍剛好能背誦下來的話,再加兩、三遍就行了;一個生字,抄寫三遍剛好能記憶下來的話,多寫一兩遍就可以了。
2、分散法——引導點撥。
分散法主要運用于不斷學習新知識時對舊知識的回顧溫習。關鍵是指導學生正確選擇進行分散復習:一是復習的內容不算太多時,可采用平均分散的方法。如6個小時能復習完的內容,可以分散在三天中,每天復習兩個小時。二是先多后少的分散方法。假如在階段復習中,需要在七天內復習五次的話,可在第一天復習兩次,第二天復習一次,第四天再復習一次,第七天再作最后一次復習。其中的第三、五、六天可安排別的復習內容。每次復習間隔的時間長短要根據復習的內容而定。復習新學的知識,間隔的時間可以短一些,不能間隔得太長,太長就要遺忘,給復習增加困難。復習的時間要分散,復習的內容要交叉,復習的方法也要靈活多樣。比如,把說的、讀的、寫的、算的、畫的、記的互相結合起來,穿插進行。有時要檢查自己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還要把動眼、動口、動腦和動手結合起來。這個過程中教師要進行方法選擇的闡釋,以便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方法。
3、歸類法——生尋規律。
比如,字的歸類:①易讀錯的字;②多音字;③易寫錯的字;④易用錯的字;……。練習分段時,每閱讀一篇課文,先回想老師是怎么分段的,根據是什么,然后把類似的歸在一起,從中可找出三種分段方法。一是按照故事的時間變化順序分段,如《將相和》、《我的戰友邱少云》等;二是按照事物不同類型或不同方面分段,如《蟬》、《動物的游戲》等;三是按照空間位置或環境的變化分段,如《草原》、《彩色的翅膀》等。這樣對學過的知識重新組合,排隊串線,便于重點突破,掌握規律性的東西,防止機械重復,死記硬背。
4、嘗試回憶法——激勵嘗試。
嘗試回憶,即把課堂上老師講的知識回憶一遍。教師應在課末、單元末,有意識引領學生回憶新近內容。美國心理學家索里和福爾特做過一個實驗:運用嘗試回憶去背誦的成績是不運用嘗試回憶去背誦的成績的兩倍以上。效果之所以不同,是因為回憶是大腦積極的主動的思維活動過程,復習中有回憶的參與,即增加了一個信息反饋(對課堂所學知識的記憶的反饋)過程,這種反饋的次數又往往不僅一次,多次的強化剌激可提高記憶效果。指導學生運用嘗試回憶應與閱讀教材結合起來復習,即先回憶后閱讀;或回憶一段閱讀一段,直到努力把老師課上所講的知識全部回憶起來為止。
隨著學習型社會的推進,小學教學的任務也在發生變化,不僅要教會學生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更要讓學生學會學習,為今后的終生學習打好基礎。為實現教學功能的轉軌,我們必須在學生的學習方法指導方面做出探索和研究。
小學語文的學習方法15
在新課程改革的春風勁吹下,課堂教學模式創新如火如荼,教學手段優化緊鑼密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煥發出勃勃生機。反觀教學成績,感慨頗多,小學語文傳統課堂的陰霾似乎仍然沒有散去,課程改革進行曲卻又踏上了新的征程。
一、小學語文課堂導入設計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導入至關重要,一課之計在于導。在導入環節,設置有效的導語是關鍵。導語的優劣,直接關系到教學效果的好壞。在設置導語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激發學生的興趣,設置教學懸念
小學語文教材內容豐富多彩,教師可以利用豐富生動的課文內容,加入教師有針對性的適度渲染,短時間內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誘發學生的求知欲。
2.找準“七寸”,保持平和
優秀的導語設計不是諸如一些“作者簡介”“背景說明”“主題思想”等內容的簡單堆砌,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讓學生喜聞樂見的導語形式或內容。對于一些刻板生硬的傳統式導語,要一律“斷腕”舍棄,只保留和增加對學生有積極指導意義和向上引領作用的內容。
二、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進行有效設問
1.課堂設問必須明確有效
首先,小學語文課堂設問必須立足教材實際,在明確教學目標、強化設問的目的性、厘清教學的重難點的基礎上,激起學生的思考。其次,創設的問題能體現思考價值,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學生獨立思考,從而加快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
2.優化提問方式,增強有效性
良好的提問方式能在強化學生思維發展的過程中,通過對學生實際的考量,發揮引導學生思考的功效。良好的提問方式能有效為學生思考創造積極有利的條件,活躍課堂氣氛,拓展學生視野,而非埋頭找結果。如果提問方式緊緊著眼于單一固化的答案內容,那提問也就失去了基本的連帶效果,被賦予的實際意義也就蕩然無存了。因此,課堂提問,質量先行,求質而不重量,提問的時機要恰當,提問的方式要得當,既能誘發學生興趣,還能活躍思維,開啟心智。
3.所創設問題要符合各類學生的口味
課堂問題創設要避免隨意性,教師對問題的“謀劃”應做到精細,數量適中,質量上乘。設置的問題不宜過多,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學生注意力過多分散。如果過少,也會走向另一種極端,容易重新陷入被動接受的傳統教學模式的掣肘中,使學生厭學情緒滋長。
三、擇優選取高效易操作的學習方式
1.倡導小組合作學習形式
小組合作學習形式既能鍛煉學生獨立思考能力,還能使學生融入團隊中,感受團隊“各抒己見”的動人場景。更為重要的是,把復雜問題“合作化”,放在組內討論,能迅速提升問題的“人氣”,強化對它的關注度,大家湊在一起群策群力、暢所欲言,將問題結果集中“觀瞻”,優選出具有代表性的答案,再進行多輪的審視,最終獲得問題的準確答案。
2.對學生進行探究式誘導
讓學生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勢,可以開展“周圍人優點大發現”活動,讓學生在發現中認識別人的優勢,從而促使每個人用平等互助的心態去交往,強化了集體的凝聚力。為增強活動的有效性,還可以互出試卷的形式進行更具針對性的交流,讓學生在彼此間找尋各自的閃光點。
總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一項藝術性極強的活動樣式,教師必須立足學生實際,以課程標準為行動指南,整合可自利用的資源,變課堂不利因素為有利條件,加大教育探索的力度,在模式創新和手段優化上大做文章,讓汩汩流淌的創新之水奔流不息。
【小學語文的學習方法15篇】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學習方法歸納01-01
關于小學語文學習方法12-31
小學語文學習方法15篇12-28
學好語文的學習方法08-17
小學階段語文學習方法指導建議11-19
小學生語文正確的高效學習方法指導12-25
學習方法,我的語文學習方法作文12-18
語文學習方法06-26
高中的語文學習方法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