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家庭教育中家長的角色和施教方法
父母與孩子的良好感情是家庭教育順利進行的前提,成功的家庭教育,其父母子女間的感情往往是非常好的。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家庭教育中家長的角色和施教方法,希望有所幫助!
家庭教育中家長的角色和施教方法
家庭教育是人的教育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既是基礎教育又是終生教育。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將家庭教育列在對兒童教育的六大因素之首;我國古代的“孟母三遷教幼子”已成為千古流傳的佳話;我國古諺有:“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可以看出家庭在塑造兒童過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如何成功地進行家庭教育,是全體家長關心的問題,也是當前教育體系中的難點。下面就教育中家長應解決好的幾個問題談一點粗淺看法。
一、要明確家庭教育的目標和價值取向
由于家庭教育是在家庭這個特殊的環境中展開,它除了具有早期性、權威性、及時性、連續性等特點,還具有伴隨性、情感性、利益性。一個孩子從出生到長大幾乎有三分之二的時間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著家長的教育。這種教育是一種伴隨性的、沒有時間限制的教育,這種教育更多的是在直系血親之間開展的,具有情緒性和情感的參與。更為重要的是,這種教育還具有利益性,父母不自覺地將對子女的教育和家庭的未來或多或少地聯系在一起。所謂“望子成龍”便道出了其中的奧妙。家庭作為社會的一個單元,也不可避免地被滲透進社會的要求、社會的因素和價值取向。如英國大作家狄更斯,作為出生在一個小城鎮的他,其母親的教育目標是把他培養成一位白領人士,以光耀門楣,其家庭成員也有依靠他出人頭地的經濟上的動機。這是一個典型的家庭教育的利益性或叫功利性的例子。雖然我們當前的社會現狀和狄更斯時期的英國大相徑庭,但僅從家庭教育的功利性這一點講,還是有共同之處的。我們常聽人講:“自己這輩子不行了,就指望下輩子了”等等,說的不過是這種思想一種不經意的表露。
我們分析一下這種利益性:一方面,它是社會生活在家庭教育上的必然反映,是無可厚非的;但另一方面,我們也不能不明確地指出,如果家庭教育的目標和社會教育的目標發生了錯位,就會給家庭教育造成巨大的傷害和無法挽回的損失。我們常常可以觀察到,現在不少孩子在性格上具有兩面性和性格扭曲。不久前,東北某縣發生了一起小學生傷害案。兩個小學生事先口角幾句,其中一名學生用刀刺死了另一名學生。而奇怪的是,當記者采訪兩名學生的家長時,家長竟異口同聲地說自己的孩子平時非常老實、聽話。有心理學家分析,這是因為他們平時越老實,心理越壓抑,所以一旦爆發起來就越強烈。我們反思一下,孩子“強烈”爆發的心理積淀是什么?是什么使孩子做出這種極端、殘酷的行為?平時不少家長常常在孩子耳畔叮嚀的“不吃虧”、“怕他啥”等等起到了致命的作用。在目前社會轉型激烈的競爭中,家長在生存競爭中積累的負面的心理負擔在孩子身上體現出來了,社會的教育目標和家庭的教育目標相碰撞了,所以出現了問題。所以,作為家長,首先要搞清楚家庭教育的目標和價值取向。如果目標不明確或干脆將自己的社會角色,潛意識的生活意愿不假思索地施加于孩子身上,就會產生一些家長都始料未及的后果。
二、要弄清角色、理順關系、端正態度
教育孩子是一個培養人的過程。孩子出生后,從小到大,在這個演變過程中,家庭成員間的關系也必須不斷地進行調整。第一要弄清角色。我們不贊成盲目地宣稱“父母是孩子的朋友”。從社會學的角度看,朋友之間是平等的、互惠的,是站在一個平面上的,但父母與子女之間實質上不具備這樣的前提。英國最近有篇文章,認為一位嚴厲的父親更能使孩子適合未來的社會生活。社會是個等級結構體,客觀存在著秩序和維護秩序的力量,如果誰擅自破壞它就必然付出相應的代價。在社會中很自然地存在著上級與下級、長與幼、尊與卑,這種秩序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正確性,否則就不必奢談什么社會的穩定。而家長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尊者,在家庭中的代表,孩子需要正視這種存在,并學會與這種存在相適應和協調,這有助于他們未來的社會生活。所以家長有必要明確自己的家長角色,家長有創造家庭秩序、建立兒童心理適應能力的義務,而這種角色的明確更多地是從嚴格的教育中體現出來。所以我們認為家長應得到孩子應有的尊重。當然,隨著社會民主、開放的要求,同樣要求家長做一個通情達理、善于溝通、善于自我批評和調適的人。作為家長,過分的嚴厲和過分的寬容都是不足取的。
三、要明確規則、善于引領、方法為主
具體到操作過程中,怎么進行家庭教育?實際上就是要明確哪些是家庭教育的內容,它應包括哪些部分。有的家庭,父母事無巨細、過分照顧,過多地干涉了孩子生長的空間和自身人格的建立;有的家庭又過度放任,任由孩子興之所致,兩種極端態度都不足取。應明確家庭指導施教的范圍、干預的程度,當然這些也應該隨著孩子的成長不斷調整。
孔子認為教育要“憤啟悱發”,要在學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時候適機施教。家庭教育也應采納。家長不應見到孩子遇到問題或預計到會出問題就頻出“援手”,這樣會挫傷孩子自主能力和自信心的建立。有的家長還經常說“你應該這樣”,而不喜歡問孩子“你怎么看?”、“你準備怎樣做?”,我們應該在他們遇到問題解決不了時再進行指導,這樣更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家庭教育要以方法引導為主,要讓孩子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具體的學習方法是方法,而意志品質、道德情操等等的訓練和養成更是一種方法的教育。有學者研究指出,一個人的成功,智商誠為重要,情商更是關鍵。所以當孩子遇到困難時,培養他的意志,良好的意志品質對成材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除了正面教育外還要適當給孩子提供一些艱苦環境的體驗,采取適度的責與罰,使他們具備一定的抗挫折和克服困難的能力;當孩子遇到利益沖突時,幫他們學會明辨是非,所有這些都是更重要的方法培養。
四、要以良好的言傳身教,教育和感染孩子
家庭中,家長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孩子的影響都是巨大的。我們常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指的就是言傳身教是家庭教育中最重要、最主要的方法與途徑。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血緣關系和親緣關系的天然性、密切性,使父母的喜、怒、哀、樂對孩子有強烈的感染作用。孩子對父母的言行舉止往往能心領神會,以情通情。在處理發生在周圍身邊的人與事的關系和問題時,孩子對家長所持的態度很容易引起共鳴。心理學家說,孩子的優點是父母的,孩子的缺點也是父母的,道理即在于此。現在許多家長對社會上存在的一些矛盾、不合理的現象的評論,都可能動搖孩子的政治信仰,產生模糊認識,產生與學校正面教育的對立;有的父母背后說張家長、道李家短,有的父母文化品味低下等等。所有這些都會使孩子產生錯誤的道德認識與評價,自覺或不自覺地用父母的思想觀念、行為習慣來統一自己的道德情感與意志、思想和行為。因此,父母要注意自己的日常言行,起典范作用,創造一種健康、和諧、高尚、高雅、向上的家庭氛圍,以給孩子良好的、潛移默化的影響。還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通過正確的言傳身教,把社會的道德準則,自己良好的品德和人格傳給孩子,使孩子終生受益。
總之,作為家長如果能夠理性地、科學地認識家庭教育,明確角色、確定目標、善用方法,自覺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盡好家長的責任與義務,就一定能為國家培養出合格的建設人才。
家庭教育中家長該扮演什么樣的角色
孩子不是商品 教育不是競技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什么樣的家庭教育是成功的,也許不能一概而論,然而,追求公眾認同卻是不少家長共同的選擇,這也許就是“狼爸”、“虎媽”之所以受到廣泛關注的原因之一。
來自中國青少年發展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八成以上的家長希望子女是班級的前十五名,一半以上的家長希望孩子能成為博士,而結果全都如意當然是不可能的。
中央財經大學(招生辦)教授馮秀軍對這種“操之過急”的教育方法不認同。作為教育工作者,她認為,“如果教育總是在太心急的情況下進行,永遠在趕超,永遠‘更高更快更強’地追趕,反而會損失更多。教育如果盲目追趕速度,損失的可能是高度、深度,甚至是溫度。孩子不是商品,家長不能一直以競爭、競技的心態面對孩子,甚至期待他們能以最短的時間獲得最大社會認同。因為,如果家庭教育過程中給孩子帶來傷害,影響可能很大,可能最后連失敗的原因都無法追溯。”
作為一位母親,她認為,孩子各不相同,教育沒有定式。孩子處在幼年,沒有足夠的判斷力的時候,讓他知道做事應有底線是對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健全的人格和心理,懂得愛與被愛。
面對各式各樣的培訓班廣告,身邊老師、朋友的壓力,馮秀軍說,她也會選擇給孩子報培訓班,但會盡量從孩子實際情況出發。
“以前我對補習班并不了解,聽老師說奧數班很好,就給孩子報了奧數班,但是很快我們就停了,因為我希望對孩子的學習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而不是讓她感到不舒服,這樣會起到反作用。”馮秀軍說。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作為家長,似乎更應該“慢工細活”地教育孩子,而不是“大火爆炒”。如果采取簡單粗暴的態度,不聽取孩子的意見,可能只會把問題隱藏起來。
但是,在大家都在努力“趕超”的環境下,做一個冷靜不焦慮的家長著實不易。
別讓孩子成為未來的“智力苦力”
北京中醫藥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譚巍的女兒今年要參加中考,盡管處于學業的關鍵時刻,但是作為家長,她同樣選擇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和她平等地討論問題,引導孩子自己做選擇。
“讀書取得特別高的學歷是一條穩妥的道路,但不一定適合所有的孩子。我在大學教書,見到過這樣的情況:即使是一個班的同學,差異也很大,有的孩子學起來很輕松,但有的孩子的潛力早在中學小學都已經被挖干凈了,他的專業可能還是在老師、家長的影響下選的,他很盲目很失落,不會自我管理。所以,如果孩子并不具備這方面的素質或興趣的話,硬要選擇一個重點中學或硬要努力熬上一個好大學未必是件好事。”譚巍說。
“而且,”譚巍說,“大學畢業就意味著要走上與專業相應的工作崗位,如果這個專業并不是自己喜歡的,只是令大家羨慕的,工作伴隨半生,孩子也少了人生樂趣的一多半。”
但是,這是不是意味著合格的家長應讓一切都停下來,讓孩子自由發展?
“不是,”譚巍沉思,“我認為興趣、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之間并不對立。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孩子需要有多方面的知識結構,從這個角度說,當然可以上培訓班。如果孩子對一門功課感興趣,一個有才華的教師可以帶給她很多啟發,可以點燃她的興趣。”
對于“簽約保分”的培訓班,譚巍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認為,不少培訓班利用家長掌握的信息不對稱的情況,吹噓自己有“內部關系”、“名師”等,讓家長如墜五里霧中。
“還是那句話,如果孩子并不適合某個學校,硬努著勁上學,效果未必好。關鍵是找到發揮孩子才華的機會。”譚巍說。
同時,她認為:“非讓孩子努力地獲得社會功利化的認可并不能稱為成功,身心健康才是最重要的。而且,真正成為某些領域創新拔尖人才的,一定是在輕松的工作狀態中的靈感閃現,如果非挖光他們的潛力,他們可能有很好的工作,但只能成為賣‘智力苦力’的人,永遠繃著,不能享受到在極放松的情況下的靈感迸發。我相信,對于家庭,對于國家,我們需要的都不是‘智力苦力’。”
家長是觀察孩子起舞的人
對于北京外國語大學(招生辦)副教授王立志來說,家長的作用就是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引導孩子,因為“家長是觀察孩子起舞的人”,而家庭教育應該是“生態化農業而非現代化工業”。
在王立志看來,家庭教育最困難,因為我們沒有發現孩子成長過程中最細微的變化;家庭教育又最容易,因為孩子按照自己內在的節律起舞。
【家庭教育中家長的角色和施教方法】相關文章:
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05-23
在家庭德育中家長該因材施教?10-13
家庭教育中家長九忌11-18
我和媽媽換角色03-20
和媽媽互換角色作文03-02
我和媽媽換角色作文03-22
最佳的家庭教育方法06-25
家庭教育的有效方法10-28
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心得體會12-05
家長家庭教育學習中需要注意的問題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