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陳鶴琴《家庭教育》有感-五年級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陳鶴琴《家庭教育》有感-五年級,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自從讀了陳鶴琴的《家庭教育》一書后,感慨挺多的,方才發現我們教育孩子的諸多錯誤的地方。我深深地感到《家庭教育》這本書拜讀晚了,以前對于孩子各方面的教育太隨意了,現在我也深知教育孩子是一門需要用熱心、用耐心、用真心堆積起來的科學學問。孩子的第一個教師是父母,家庭教育的好壞與否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和學校教育有著同等的重要性,兩者缺一不可。
在《家庭教育》這本書中所提及的很多方面的內容,放在當今社會依然實用,不愧是一本被奉為經典的家庭教育類好書。此書用通俗易懂的生活化語言、以及貼近生活的實際經歷,不僅介紹了兒童的心理特點,而且列出了若干的教誨原則與辦法。全書共十三章,從兒童的心理;學習的性質和原則;普通教誨法;衛生習慣;游戲與玩物;游戲就是任務,任務就是游戲;告訴你為什么孩子怕和哭;怎樣學習待人接物的、做父母的一定要以身作則;;怎樣責罰兒童;怎樣使孩子的精力格外充沛、為兒童創造良好的環境等十三個方面探討了生命生長的歷程、以及父母的職責、兒童的養育。她還在這本書中對于“怎樣做父母”這個問題進行了五次闡述,書中具備了很多的精辟見地和育子的實踐經歷。
書中詳細地講述了家庭教育的諸多原則,從一個經歷過這些的人的視覺,在生活中,結合其他父母的經歷以及經驗來談家庭教育中父母如何停止教育,十分實在牢靠。書中羅列了大量的所見所聞所感的案例,顯而易見的是想通過不同案例的展現,去震動父母去思考——好父母該做些什么以及如何去做。作者沒有向我們長篇累牘的介紹開發孩子如何智力、怎樣培育孩子技藝、照顧孩子生活的好方法,而是不斷的提醒我們,孩子是一團體,是一個有思想、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雖然他們的'想法不成熟、他們的情感很依賴,但他們和大人一樣需要心靈的溝通和關愛。在理解了孩子的內心世界后,父母應該怎樣幫助他們生長,解答他們的困惑。一方面要讓孩子學會正確的關愛自己,審視自己、養成良好的習慣,另一方面也要讓他關愛家人、同學以及其他需要關心和愛護的人,學會正確評價他人,要用積極、主動、開朗的心態面對一切。
如今的小小大人們聰明,活潑,也很大方,同時好勝性強,自信心也很強,很容易接受新鮮的事物。但是當他們真正的面對困難以及挫折的時候,往往顯得那么無助和束手無策。現今社會,很多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們都很愛自己的孩子,
這能夠理解,但如果搞不好就會變成溺愛,這對孩子沒什么好處。在這本書中的核心觀點:在家庭教育中,要認識和尊重兒童生理和心理發展的規律,大力提倡“游戲式的教育法”。陳老先生觀點:“兒童天生就是好動的、以游戲為主要的生活”,因此,我們為人父母應當按照這一規律,“在游戲中學習,在學習中游戲”。再例如,陳鶴琴提出,給孩子適當的塑泥機會,兒童玩污泥,雖有時會弄臟衣服,但卻可以培養他們偉大的創造性和豐富的想象力。這樣的觀點放在我們自己對待孩子的觀點上,大多數兒童從小學就極大的縮減了玩的時間,真是令人感嘆啊!
可不要小看了孩子微妙的觀察力和超強的學習能力,這種能力有時真的超乎你的想象,在你的不經意間,我們教孩子一套,而自己做另外一套。這樣的后果就是,兒童的是非觀會很容易混淆,對父母以后的所說也會半信半疑、不會那么言聽計從的。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耳濡目染到自己的孩子,所以父母必須做好表率作用,教育孩子待人禮貌,首先家長要反省自己為人處世如何?教育兒童要環保,不要亂扔垃圾,你們有沒有做到呢?教育孩子要禮讓,尊老和愛幼,你們自己對待爸媽長輩又是什么樣的?教育你的孩子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父母們的生活安排又是怎樣的?你們為孩子做了什么樣的榜樣?有沒有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教育孩子?這要比單純生厭的口頭批評更加有鏗鏘的說服力,你的身先士卒不單影響孩子的一點一滴,更會讓他們終生受用。所以說父母們要以身作則、起到帶頭作用,言傳身教十分重要,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父母們應從自己的生活和習慣等方面改掉不良的習慣,更稱職地為人父為人母。
在這本書里所述,教育孩子消除掉自私的心理,學會孔融讓梨的精神,不要強奪和霸占為己有,需善事曉喻,教育兒童推己及人,引導孩子設身處地為他人考慮,養成無私大氣的習慣,學習到分享比自己擁有更加有意義。
在看《家庭教育》這本書之前,我其實并不了解陳鶴琴,更不用說理解他深刻的教育思想外延。但是,在我讀完這本書之后,陳老先生永遠無法從我的記憶中抹去,觀其書足可見其人,在汲取了書中的深刻的思想,并取得一定的啟示時,我更希望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向陳鶴琴那樣一如既往的堅持自己,無私的奉獻!
【讀陳鶴琴《家庭教育》有感-五年級】相關文章:
讀又隱的《老舍讀琴》有感04-04
讀《離騷》有感12-25
讀古詩有感12-25
讀《亡羊補牢》有感12-20
讀《散步》有感01-05
讀《白求恩》有感12-28
讀《童年》有感12-08
讀《范仲淹》有感11-04
讀《壇經》有感11-15
讀《李白》有感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