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家長會發言稿:探討家庭教育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我們都可能會用到發言稿,使用正確的寫作思路書寫發言稿會更加事半功倍。那要怎么寫好發言稿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家長會發言稿:探討家庭教育,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今天想跟大家探討一下我所理解的家庭教育,在我們成長的那個年代,沒有家庭教育這個說法,但現在家庭教育被提到一個很重要的位置,家庭、學校和社會是孩子成長的3個環境,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相互交織、接續,缺一不可。特別是家庭教育是第一道工序,是在為孩子們打底色,會在孩子們的身上留下深深的、甚至終生都不可磨滅的烙印。家庭教育究竟如何去做,越來越讓家長感到困惑,家庭教育也由此成為xx年教育的熱點問題。
學校教育我們沒有能力去干涉、社會教育更不是我們能做主的,唯一我們能說了算的就是家庭教育,而現在家庭教育之所以擺到一個很重要的位置,與現在的應試教育制度有關,學校和老師最看重的是學習成績和升學率,這無可厚非,是他們的任務,可是我們知道孩子的成長不是只有學習,還有身體和心理的健康,雖然一直以來學習也提倡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可是就目前來說孩子在學校里還是以學習為主的,所以孩子的其余方面的健康發展就需要家長來引導完成。
淄博五中的校長在家長會上這么跟家長說:一個班有50個孩子,對于老師來說,你的孩子只是1/50,可對于你們一個家庭來說,孩子卻是100%,如果你都不關注你的孩子,你還指望孩子能獲得老師的關注嗎?校長用這樣的方式來提醒家長要重視自己的孩子,同時也說出了家庭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我在工作中接觸過很多位心理咨詢專家,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觀點就是:如果你發現自己的孩子不夠好,或者發現自己的孩子有不良行為,先來檢討一下自己做錯了什么?如果你想改變孩子,就得先改變自己。而且孩子上學之后的各種不良表現都與0——6歲這個階段的成長有密切關系,換句話說:0-6歲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期,各種習慣的養成期,如果我們錯過了這個時期的教育,后期我們將會付出十倍以上的努力才有可能改變孩子。
所以幼兒園這個階段對于家長和孩子來說都至關重要。我覺得在這個階段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是非常必要的,讓孩子從心里信任你、依賴你,無你不行、非你不可,她有足夠的安全感,這些都將成為她成長的最有力的支撐。而在成長的后續階段,比方說青春期、逆反期的時候,遇到困難或挫折的時候,受到誘惑的時候,她會第一時間向你尋求幫助,不會誤入歧途,我們也能及時的了解孩子的內心動態,及時的引導幫助孩子。這是我覺得孩子在幼兒期家長必須要做的也是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無論你工作多忙,無論你有多累,每天都要抽出一段時間來陪孩子玩、跟孩子聊天、做游戲,一定要全身心投入,讓自己融入到孩子的世界中,你會發現孩子的世界的純真美好,這其實也是一個滌蕩自己心靈的機會。如果不能全身心投入,你在玩的時候三心二意,或者玩的時候按照自己成人的規則和想法,那么還不如不玩,你必然的會去關注孩子的缺點或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如果還帶著不良情緒,自然會把這種不良情緒轉移給孩子,這就更加要不得了,如果沒有讓孩子高興,反而讓孩子挨巴掌或者挨訓,都是得不償失的做法。
第二父母一定要跟孩子一起讀書,培養良好的親子閱讀習慣。給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于孩子未來的學習或者整個人生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和作用。我從子凡兩個月開始給她買書,斷斷續續的現在也差不多有三百多本書了。這些書更多的是故事,也有一部分科普書,還有一些是行為指導方面的書籍。孩子喜歡上讀書后,一方面可以提高她的語言表達能力,另一方面會對她的行為發展起到指導作用。我們經常在生活中運用故事中的情節和語言,比方說有一本書叫“打預防針,我不怕。”看完之后,她就經常會說“我不怕打針,我可勇敢了。”并且在真打針時,她表現得很勇敢很鎮定。在子凡兩歲左右時我給她買過一套我的第一套情緒管理書,她知道了什么是生氣、傷心、害怕、難過等,知道了這些情緒后,她很快學會表達自己的情緒,她不再無緣無故的哭鬧,她會說“我生氣了!或者我很傷心”等等,她只要合理表達,大人就知道她現在是一種什么狀態,也能理解她的感受,她覺得被理解了,自然就沒有必要通過哭鬧來引起我們的注意了。有一本書叫“我永遠愛你”,講的是一個小熊本來想幫媽媽做飯的,結果卻把媽媽最喜歡的碗打碎了。于是它問媽媽:如果我做錯事情了,你還愛不愛我?它列舉了各種各樣的情況,媽媽都說“我永遠愛你!”于是最后媽媽發現碗打碎了,小熊說我想到一個好主意,于是自己找了一個裝果凍的盒子,用顏料把外面涂得很漂亮,然后寫上比利愛媽媽,送給媽媽,媽媽很高興,說“以后這就是我最喜歡的碗了。”子凡看完故事后很感動,經常跟我復習故事中的語言,并且在做錯事情,我大聲批評她時,她就會說“媽媽,你說過會永遠愛我的。”這一句話會讓我的怒氣全消了,她不過是個孩子而已,做錯事情是再正常不過的了。當然讀書的好處有很多,最功利的一條就是:愛讀書的孩子學習好。所以我想提醒大家一定要每天抽出一段時間來跟孩子讀書。
第三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早上起床不拖拉,晚上講睡前故事,吃飯自己吃、不挑食;見到老師和長輩要問好等等。說一個我叫子凡起床的例子,子凡從上幼兒園后每天早上都沒有睡到自然醒過,主要原因還是晚上睡得晚,可是早躺下她也翻來覆去的睡不著,所以晚上我也不再可以讓她早早的躺下了,一般是九點開始關燈睡覺,她折騰到九點半睡著,早上定的七點鐘的鬧鈴,鬧鈴一響,她就開始賴嘰“媽媽,我還沒睡夠,我不想起床。”如果催得急了就開始哭鬧“我不想上學了。”一開始我也很糾結,到底是讓她睡夠了再上學,還是讓她養成良好的習慣呢?我的工作時間倒是允許我陪她睡夠再陪她吃完早飯去上學,可是試了兩次之后發現這樣不行,她不喜歡自己特殊,兩天早晨去的時候小朋友們要么快吃完了,要么吃了一半了,她一進門看到這形勢就不說不想上學了,我知道她心里覺得別扭,覺得自己肯定吃飯是最慢的了,她不允許自己這樣。所以最近這段時間我跟她商量好了,早晨還是堅持早起,到幼兒園跟小朋友們一起吃飯,她也同意了,可是做起來很難。我一開始會問她鬧鈴響幾次的時候起,她有時候一響就起,有時候磨蹭到響第三遍,不過這樣時間都來得及。第二周這個方法不管用了,我開始數數,我說數一二三,看你起得快不快?于是象做游戲一樣,又堅持了幾天,然后我又換了一種方法,說我從一數到十,看到幾的時候你起床,我是閉著眼睛數的,她覺得好玩,第一次到六起來了,我說“原來你喜歡數字六啊!”她說“嗯,我最喜歡六了。”我說“中國人都喜歡六。”她問“為什么?”我說“寓意好啊!六六大順,大家都希望順順利利的。”這說的過程一邊穿衣服,因為她的注意力在我講的內容上,所以穿衣服也很快,沒有任何的磨蹭和逆反。這種方法也不能持續很長時間,一般三五天就得換個招數,不然她很快就會厭煩,就不起作用了。而且在跟她交流的過程中其實可以跟她講很多內容,比方說數字一到十,在說的過程中我基本把能想到的成語挨著跟她說了一遍,她就象聽故事一樣,覺得特別好玩,但同時也能學會一兩個成語,這也是一個教育的機會。
可能大家覺得這樣太麻煩了,每天都得想這么多招數,哪有那個時間和精力。其實還是看你有沒有心,你想做個有心的家長,自然不會覺得煩也不會覺得累,反而會樂在其中。最主要的是你現在多花費點心思和時間,是為了將來少費很多時間和精力,現在孩子小,你多說幾句、多做一點,慢慢的給她養成良好的習慣了,讓這些規則變成她的潛意識了,等長大了,她逆反了開始不聽你的時候,這些習慣卻很難改變了,她下意識的就會這么做了,這個時候你就能看到自己的成效了。反之,等她上初中甚至上高中的時候依然沒有一個好的習慣,生活習慣其實和學習習慣是貫通的,你著急上火想給她糾正,這個時候她已經有很強的自我意識了,根本不會聽你的,如果你態度強硬,勢必然會造成激烈的沖突。所以如果不想將來受累,就現在多受點累的好。
第四、我想聊聊預防式教育。
我經常在超市或者商場里看到有的孩子滿地打滾要買東西,大人這個時候一般都很尷尬,明明不想買,可是有的時候又怕別人笑話就買了,結果買了一次之后,孩子發現這招好用,就每次都用這招。其實這種情況很普遍,孩子看到喜歡的東西想要,也很正常,關鍵是家長的態度。家長如果態度很堅定,通常孩子就會放棄。當然家長的內心力量得非常強大才行,你從心里覺得這個事情不能這么做,你就不會在意別人的態度,孩子感受到你的堅定,自然就不會再堅持。孩子比我們想象的聰明、識時務。而且你一次不管她的哭鬧,兩次不管,第三次她自己就不會用這招了。
子凡去年有一次在沃爾瑪也用過這招,只是她沒有躺地上,只是坐在地方哭,哭的時候還不是很用力,沒有眼淚,一邊哭一邊喊“媽媽不要我了,我怎么辦呀?壞蛋!你為什么不給我買?”之類的話,旁邊的人都在笑,我也笑,我離她大概有二十米遠,她坐在地上鬧了幾分鐘后,發現我不打算回來拉起她,就不再哭了。我趁勢喊她“快點,媽媽在等著你呢,你要不要來追上我。”她也就坡下驢的跑過來拉著我的手走了。
其實解決這個問題用“預防教育”最好用了,我一般在去超市或者商場前會再三跟她強調我們去的目的,我們要買什么東西,你可以買一個什么,但是不能看到什么都要。如果你同意我們就一起去,如果你不同意,就跟爸爸在家,媽媽一個人去。她一般會同意,當然到超市門口,我再次跟她確認規則,她還是同意。可是進到超市里看到各種零食,她不免還是會心動,有的時候拿起來這個就放下那個,反正我說只能買一個,你自己選就是了,可能一開始說的是只能買一個果凍,結果最后買回來的是一合奧利奧餅干,都無妨,最重要的是她沒有買一大堆回來,而且她沒有糾纏著非要買什么,在這個過程中,她還得學會選擇,學會取舍,學會信守承諾。這點我們在家里態度是一致的,就是不管大人還是孩子都得說話算話。這就是預防教育的一個體現,其實可以在很多方面運用。
第五,尊重我們的孩子,不要打罵孩子。我特別看不得打孩子或者罵孩子,我覺得打罵還是一種最簡單的方式,可以快速有效的制止孩子的不良行為,但是卻不是最好的教育孩子的方式,因為你現在可以打,是因為孩子還很弱小,總有一天她會長大,總有一天你會打不過她,這個時候她再犯錯你怎么辦?
注:這段是轉自一笑心晴的博客
(一)打孩子之前,請先問自己幾個問題:1、如果孩子足夠強大,有能力還手、與你對抗,你還會打嗎?
2、如果對方不是孩子,而是你的親人或朋友,不聽你的話,你會打嗎?
3、如果孩子所犯的錯誤中有你自己的責任,你還會打嗎?
4、你有打孩子的資格嗎?你自己以身作則了嗎?
5、你站在孩子的立場考慮問題了嗎?
6、除了“痛下毒手”,你真的沒有別的選擇了嗎?
(二)打孩子究竟能起到什么作用?
其實我們從自己的經歷就可以看出打孩子基本不會起到教育的效果。孩子也許當時屈服了,但是過后可能又再犯,讓我們崩潰。實際上這是普遍情況,美國有一項問卷調查顯示,很多父母都反映,打罵之后,孩子的表現還是一樣。而且我在節目中問過很多小時候有挨打經歷的成年人,我問“你小時候被父母打時,你心里想的是再也不能這樣做了,還是心存憤恨,想著等我長大了你就打不過我了,或者等我長大了就報復你”之類,結果想著改錯的是少數,大部分都是充滿了恨和報復心,這樣根本起不到糾錯的作用。
還有也許打罵的效果“立竿見影”,孩子一下子就停止了所謂的淘氣或叛逆行為,你獲勝了!但是,孩子僅僅是表面的屈服,他并不知道他為什么錯了,也沒有建立是非觀念,所以他很可能重蹈覆轍。即便說“打”的有效果,孩子以后確實不再犯錯了,那么,孩子是因為真的明白了這件事的道理,還是因為害怕被你打?
俗話說,常罵不驚,常打不怕。如果打孩子打慣了,習以為常了,孩子對打也就沒有了最初的恐懼,他不再怕你了。他不僅在挨打時滿不在乎一動不動,還擺出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樣子惡狠狠地看著你,嘿,有什么大不了,犯了就打,打了再犯唄!
孩子可能還會還手,這個時候,“打”作為一種最嚴厲的懲罰手段,也就喪失了它的威懾力了。越打,越叛逆;越打,越反抗!
我們應該讓孩子從內心里懂得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而不是“如果我怎么怎么了,媽媽就會打我……”否則,一旦家長不在身邊,不存在被打的威脅了,他還會有分辨是非的主動性嗎?
(三)孩子淘氣叛逆不聽話,或者犯了錯誤屢教不改,不打不罵怎么辦?
調皮淘氣是孩子的天性,叛逆是成長的規律,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難免會碰到讓你無可奈何、崩潰抓狂的時候,如果不打又不罵,我們家長到底應該怎么辦呢?
1、平等待人,你把她當做你的朋友,你的朋友犯錯了,你會怎么做?用同樣的方式對待你的孩子。2、傾聽心聲,先平靜下來聽聽孩子怎么說,其實如果你能耐心聽完孩子的理由,基本就不會生氣了,有的時候孩子根本不是故意做錯事,有時只是為了引起我們的注意或者關注,有時候所謂犯錯,反過來想你會覺得孩子很有想象力。3、以理服人4、合理懲罰,比方說如果她故意把地弄臟,可以罰她幫忙擦地,罰她少吃一個零食之類的,如果子凡亂扔玩具,我都先警告她如果不收拾起來,我就收拾后放垃圾桶去,她一開始不信,我立刻把玩具裝包開門放門外,我們家一般有垃圾都先放門口。她一看就著急了,立刻搶回來并承諾再不這樣做。而且以后真的沒再犯過,我只要看她扔玩具到地上,就會提醒她如果不趕緊撿起來,這件玩具我就當垃圾處理了,她都很快收拾起來。如果她真的不撿,我就會在她不注意時藏起來,讓她想玩的時候找不到,真的以為被我丟了。等過很長時間再給她拿出來。
懲罰有很多種方式,但是無論什么情況下,都盡量不要懲罰孩子。我很喜歡<正面管教》和《管教有方》這兩本書,學到了很多不用懲罰就能讓孩子糾錯的方法。希望家長朋友們能看看,家家好好學習,孩子才會天天向上。謝謝大家!
很榮幸3月9日子凡的藍星星班舉行了入園以來第一次正式的家長會,家長會前一周子凡的班主任陳老師就跟我說讓我準備一下,在家長會跟大家分享一下家教經驗,因為子凡是發展比較全面的孩子。我雖然知道這種發言很有可能是會引來別人反感的,畢竟教育孩子從來都是各人有各人的招數,每個家長都是有理有據的,即使虎媽、狼爸還有裸跑弟的爸爸——鷹爸引起一片罵聲,他們也都自認為有很強的理論支持,何況是我,子凡并沒有取得驚人的成績,我說的能服人嗎?不過經過深思熟慮之后,還是準備好了稿子,稿子更多的從分享育兒理念角度出發,而不是分享教育經驗,這樣也算是避重就輕吧!
【幼兒園家長會發言稿:探討家庭教育】相關文章:
家庭教育家長會家長發言稿01-10
中學新生就學習和家庭教育主題探討發言稿01-20
家長會家庭教育經驗交流發言稿4篇01-13
家庭教育家長會家長發言稿7篇01-10
家庭教育心得發言稿01-22
最新幼兒園家長會發言稿中班01-05
幼兒園家長會家長個人發言稿01-22
民辦幼兒園園長家長會發言稿01-13
幼兒園家長會老師發言稿15篇01-13
幼兒園家長會教師發言稿2500字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