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鴻門宴》重要文言知識點總結
總結是指社會團體、企業單位和個人在自身的某一時期、某一項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進行回顧檢查、分析評價,從而肯定成績,得到經驗,找出差距,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在我們的學習、工作中起到呈上啟下的作用,讓我們一起認真地寫一份總結吧。總結怎么寫才是正確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鴻門宴》重要文言知識點總結,歡迎大家分享。
《鴻門宴》重要文言知識點總結 篇1
一、通假字
1、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也。距,通“拒”,把守。
2、毋內諸侯內,通“納”,接納,使進來。
3、張良出,要項伯要,通“邀”,邀請。
4、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違背,背叛。
5、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蚤,通“早”。
6、令將軍與臣有郤郤,通“隙”,嫌怨,隔閡。
7、因擊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8、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不,通“否”,如果不這樣。
二、成語
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無犯)
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勞苦而功高如此(勞苦功高)
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三、古今異義
1、山東古:指崤山以東地區。今:指太行山東邊的一個省。
2、非常古:意外的變故。今:程度副詞,很不一般。
3、河北古:黃河以北地區。今:黃河北部的一個省。
4、河南古:黃河以南地區。今:黃河南部的一個省。
5、壽古:敬酒。今:長壽。
6、細說古:小人的讒言。今:詳細地講述。
7、婚姻古:兒女親家今:結婚的`事或者因結婚而產生的夫妻親眷關系。
8、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古:意外的變故;今:程度副詞
9、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古:魚和肉,指被欺凌
10、再拜獻大王足下古:兩次;今:又一次
四、一詞多義
1、謝
謝罪、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感謝:噲拜謝,起,立而飲之。
辭別、告別:乃令張良留謝。
告訴:使君謝羅敷:“寧可共載不?”
2、辭
推辭: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辭!
告別: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
3、故
故舊、交情:君安與項伯有故?
因此:故聽之
特意:故遣將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
4、且
將:且為之奈何?
況且: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辭!
5、幸
寵幸、親近:婦女無所幸。
幸虧、幸而:故幸來告良。
6、之
到: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
代詞,這:為之奈何?
取消句子的獨立性: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結構助詞,的:今者有小人之言。
助詞,襯字,無義:珍寶盡有之。
7、去
距離:相去四十里。
離去,離開:脫身獨去。
8、于
向,對: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于項羽曰:……
比:長于臣。
在:復得見將軍于此。
9、因
就此:不如因善遇之。
就、于是: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
趁勢、趁機:因擊沛公于坐,殺之。
10、為
任,做:使子嬰為相。
替,給: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
被: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作為:軍中無以為樂。
是: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句末語氣詞:何辭為?
11、如
①萬事如意(順、隨)
②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好像)
③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比得上)
④沛公起如廁,因招樊噲出(到,往)
12、舉
①舉所佩玉塊以示之者三(舉起)
②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發動)
③孫叔敖舉于海(推舉)
④南取漢中,西舉巴蜀(攻下,占領)
⑤殺人如不能舉(全,殺盡)
13、意
①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圖)
②然不自意能先人關破秦(意料,料想)
③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神情,神態)
五、詞類活用
1、名詞用如動詞:
沛公軍(駐軍,動詞)霸上。
沛公左司馬使人言(告訴,動詞)于項羽曰:……
沛公欲王(為王、稱王,動詞)關中。
不可不語(告訴,動詞)。
吾得兄事(做事、侍奉,動詞)之。
籍(登記,動詞)吏民。
范增數目(使眼色,動詞)項王。
刑(施加肉刑,動詞)人如恐不勝。
道(取道,動詞)芷陽。
2、形容詞用如動詞:
素善(友善、交好,動詞)留侯張良。
3、意動、使動:
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以之為王,稱王,意動)。
項伯殺人,臣活之(使之活,救了他的命,使動)。
沛公旦日從(使……跟從,意即帶領,使動)百余騎來見項王。
交戟之衛士欲止(使之止,制止,使動)不內。
樊噲側(使……斜側著)其盾以撞
4、名詞作狀語:
君為我呼入,吾得兄(用對侍兄長的禮節)事之。
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像鳥用翅膀)蔽沛公。
項伯乃夜(在夜里)馳之沛公軍。
頭發上(向上)指。
道(取道)芷陽間(從小路)行、間至(抄小路)軍中。
六、特殊句式
1、數詞作謂語: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2、賓語前置:
客何為者?(何為─為何)
大王來何操?(何操─操何)
沛公安在?(安在─在安)
籍何以至此?(何以——以何)
3、介詞結構后置:具告以事貪于財貨
4、判斷句:
此天子氣也。
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
亞父者,范增也。
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5、省略句:
欲呼張良與(省略“之”)俱去。
毋從(省略“之”)俱死也。
奉厄酒為(省略“之”)壽。
旦日(省略主語“沛公”)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將軍戰(省略“于”)河北,臣戰(省略“于”)河南。
加彘肩(省略“于其”)上。
秦時(省略“項伯”)與臣游
項羽(省略“之”)兵四十萬
置之(省略“于”)坐。
6、被動句:
珍寶盡有之(被占有)
若屬皆且為所虜
吾屬今為之虜。
七、偏義復詞
出入: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八、同義復詞
貪于財貨
封府庫
項伯許諾
沛公不勝杯杓
聞大王有意督過之
立誅殺曹無傷。
九、固定句式
奈何:奈,動詞。何,疑問代詞。譯為“如何”、“怎樣”。如“為之奈何?”
孰與:與……相比,誰……?表示比較。如“孰與君少長?”
所以:“……的原因”或“……的方法”。如“所以遣將守關者”“事知所以距子也。”
為……所:被……,表被動。如“若屬皆且為所虜”
無以(無……以……)沒有會么東西拿來……如“軍中無以為樂”
何……為:表反問。為:用在反問句尾的語氣詞。如“何辭為”
《鴻門宴》重要文言知識點總結 篇2
一、通假字
距關,毋內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內通“納”接納)
張良出,要項伯(要通“邀”,邀請)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
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蚤通“早”)
令將軍與臣有郤(郤通“隙”,隔閡、嫌怨)
因擊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交戟之士欲止不內(內通“納”,接納)
二、古今異義
沛公居山東時(古:指崤山以東地區; 今:指太行山東邊的一個省。)
而聽細說明確(古:小人的讒言;今:地講述。)
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古:意外的.變故; 今:程度副詞,很不一般。 )
約為婚姻(古:兒女親家 ;:結婚的事或者說因結婚而主生的夫妻親眷關系。)
所以遣將守關者(古的原因;今:)
將軍戰河北(古:黃河以北;今:河北省)
臣戰河南(古:黃河以南;今:河南省)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古:魚和肉,指被欺凌)
三、重點文言實詞釋義 ( 12個 )
1、軍:公軍霸上: 名詞作動詞,駐扎。
從此道至吾軍: 名詞,軍營。
初一交戰,操軍不利: 名詞,軍隊。
勇冠三軍: 名詞,軍隊的編制單位。
2、擊:擊忽失: 動詞,攻擊,攻打。
因擊沛公于坐: 動詞,殺。
秦王不肯擊缶: 動詞,敲打,敲擊。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擊柱: 名詞,碰撞。
3、內:內諸候: 內,通“納”,動詞,接納。
簾內擲一紙出: 名詞,里面,與“外”相對。
內無法家弼士: 名詞作狀語,在內部。
色厲內荏: 名詞,內心,心里。
4、如:苦而功高如此: 動詞,像。
沛公起如廁: 動詞,往、去。
固不如也: 動詞,及、比得上
5、倍: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動詞,通“背”,違背。
每逢佳節倍思親: 副詞,愈加。
6、謝: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動詞,道歉,謝罪。
乃令張良留謝: 動詞,辭別。
噲拜謝,起,立而飲之: 動詞,感謝。
7、意:不自意: 動詞,料想、意料、估計。
其意常在沛公也: 名詞,心意、意圖。
臣觀大王無意償趙王城邑: 名詞,意思。
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名詞,神態,神情。
8、坐:王、項伯東向坐: 動詞,坐下。
因擊沛公于坐: 坐,通“座”,名詞,座位。
坐北朝南: 動詞,坐落,指位置所在。
停車坐愛楓林晚: 介詞,因為。
9、舉:人如不能舉: 副詞,盡。
舉所佩玉 以示之者三: 動詞,舉起。
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 動詞,舉行、施行。
舉不勝舉: 動詞,列舉、舉出。
10、勝:公不勝: 杓 動詞,禁得住。
刑人如恐不勝: 副詞,盡。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形容詞,優美的。
此時無聲勝有聲: 動詞,勝過、超過。
11、斗:斗一雙,獻與亞父: 名詞,酒器。
僅鑿斗大一池,植數莖以塞責: 名詞作狀語,像斗一樣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名詞作狀語,像北斗星。
今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 動詞,爭斗。
12、置:公則置車騎,脫身獨騎: 動詞,放棄、丟下。
置之坐上: 動詞,安放,放置。
乃置酒大會賓客: 動詞,擺、設。
四、詞類活用
1、名詞用作動詞:芷陽間行(道,取道)
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亡去不義(合于義)
沛公軍霸上(軍,駐軍)
沛公欲王關中(王,稱王)
籍吏民,封府庫(籍,登記名冊)
范增數目項王(目,使眼色)
若入前為壽(前,上前)
2、形容詞用作名詞:其志不在小(小,小的方面)
3、形容詞用作動詞:善留侯張良(善,對友善)
拔劍撞而破之(擊碎、擊破)
4、名詞用作狀語:伯乃夜馳之沛公軍(夜,在夜晚)
吾得兄事之(兄,像對待兄長一樣,表對人的態度)
日夜望將軍至(日夜,每日每夜,日日夜夜)
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鳥張開翅膀一樣)
沛公已去,間至軍中/道芷陽間行(間,從小道,表方式)
頭發上指(上,向上)
道芷陽間行/間至軍中
5、使動用法:伯殺人,臣活之(活,使活下來)
刑人如恐不勝(處罰)
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從,使跟隨)
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王,讓他為王)。
項伯殺人,臣活之(活,使之活,救了他的命)。
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止,使止步)
五、特殊句式
1、判斷句: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
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
此亡秦之續耳。
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
亞父者,范增也。
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
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亡去不義
2、倒裝句:告以事(介詞結構后置)
沛公居山東時,貪于財貨(于財貨 介詞結構后置)
長于臣(介詞結構后置)
得復見將軍于此(介詞結構后置)
籍何以至此(賓語前置)
客何為者(何為 賓語前置)
大王來何操(何操 賓語前置)
沛公安在(安在 賓語前置)
3、被動句:屬皆且為所虜(“為所”表示)
吾屬今為之虜矣(“為”表示)
4、省略句:擊破沛公軍(省介詞賓語“之”吾)
沛公軍(于)霸上
沛公居(于)山東時
欲呼張良與(之)俱去
若入前為(之)壽樊噲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省略狀語“于其”)
六、固定結構
1、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無所,無所”,“沒有被,沒有被”其中“無所”還可以換作“有所”。)
2、孰與君少長(“孰與”,表選擇問的句式,可譯作“與比,哪一個”)
3、何辭為(“何為”,表反問的句式,可譯作“為什么呢”,“為”是語氣詞。)
4、也(耳)”“何以”兩個句式。
①此成危急存亡之秋也明確:判斷句,這就是啊。
②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明確:疑問句,賓語前置句,憑什么呢?
③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明確:反問句式,“為”語氣詞,呢,表意“呢?”
七、課文理解
1、積累明確: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
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無犯
勞苦而功高如此——勞苦功高
2、整體感知
①宴前(1、2段):寫宴會前劉、項兩軍駐地、力量對比、事件的起因及雙方的幕后活動 1無傷告密2亞父定計 3項伯夜訪4劉邦定策5項王許諾
主要寫了五件事:一是曹無傷的密告。這是矛盾的“導火索”。二是范增分析劉邦的前后情況,說明他有“天子氣”,勸項羽“急擊忽失”,這是火上添油,使矛盾更為激化。三是項伯夜訪張良,緊張的形勢開始有了轉化。四是張良與劉邦商量對策,拉攏項伯。項伯被收買,為下文替劉邦說情,及“以身翼蔽沛公”留下伏筆。五是項伯勸說項羽勿擊劉邦。這一部分寫形勢從緊張到漸趨緩和,從而轉到下一場鴻門宴上驚心動魄的斗爭場面,并為下文作鋪墊。
②宴中(3、4段):寫鴻門宴上雙方的尖銳斗爭(三起三落)—明爭暗斗
1劉邦謝罪—項羽留飲 2范增示意—項羽不應
3項莊舞劍—項伯翼蔽(內部矛盾項由主動變被動)
4張良召噲—樊噲闖帳5義責項羽—項無以應(團結一致劉由被動變主動)
劉邦到項羽軍營,說了一番好話。項羽雖設宴招待劉邦,賓主雙方都各有打算,斗爭時緊時弛,變幻莫測。可將宴會上的'情節概括為三起三落。
三起:一起是“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暗示項羽動手殺劉邦,氣氛趨緊張。二起范增見項羽“默然不應”,就叫項莊以舞劍為由,趁機刺殺劉邦,形勢極為嚴峻。三起樊噲撞倒守門衛士而入帳,怒視項羽,并予以斥責,情節發展到最高潮,緊張氣氛達到了極點。
三落:一落項羽對樊噲闖帳,不僅不怒,反而稱之為“壯士”。二落是項羽讓樊噲喝酒賜生彘肩,被他斥責一頓之后還賜座。三落是劉邦“如廁”是名逃脫是實。
這一部分總共寫了劉幫謝罪、范增舉玦、項莊舞劍、樊噲闖帳四件事,既反映了劉項雙方的矛盾,又反映了項羽內部范增與項羽殺不殺劉邦、項莊與項伯“殺劉”與“衛劉”的矛盾。這兩種矛盾錯綜交織,有張有弛,波瀾起伏,使人為之驚心動魄。
③宴后(5、6、7段):寫劉邦脫身逃走,張良入謝與劉邦誅殺內奸—— 脫身除患1沛公脫險2張良留謝3項王受璧4范增憤罵5劉邦鋤奸
章不僅寫項羽在鴻門宴中斗爭失敗,失掉消滅劉邦的機會,而且加深了他與范增間的矛盾,埋下了最后徹底失敗,自刎于烏江的禍根。而劉邦誅殺了曹無傷,內部則更加團結了。全文以“鴻門宴”為中心,以“殺不殺劉邦”為線索,按時間順序來展開故事情節,以項羽欲擊劉邦始,到劉邦被放終;以曹無傷密告始,到曹無傷被殺終;以范增勸說項羽始,到范增怒罵項羽終。矛盾復雜,波瀾起伏,雖是節選,卻結構嚴謹,前后呼應緊密,是一個動人的完整故事。
3、人物理解:劉邦(主帥)張良(謀士)樊噲(武士)曹無傷(內奸)
項羽(主帥)范增(謀士)項莊(武士)項伯(內奸)
①項羽:優柔寡斷(改變進攻劉邦的決定、對范增在席間殺死劉邦的企圖不表態、沛公逃席
而安然受璧)
率直粗獷(聞劉邦“謝語”而說出告密人姓名、聞樊噲“責語”而“未有以應”)
不善用人(在關鍵時刻不聽范增)
驕傲自大(宴會上的排座次)
光明磊落,坦率粗豪,自大輕敵,寡謀輕信,優柔寡斷,有勇少謀。
②劉邦:堅決果斷(親往鴻門謝罪阻止項羽進攻、“至軍,立誅殺曹無傷”)
能屈能伸(在項羽面前謙詞卑禮、“出”而“未辭”也覺得于禮不合) 善于用人(初見項伯,即“兄事之”, “約為婚姻”,使其為己所用) 圓滑機警,能言善辯。多謀善斷。
③張良:老練多謀。
④樊噲:忠勇豪爽。
⑤范增:老謀深算。
【《鴻門宴》重要文言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鴻門宴》文言知識點總結11-04
鴻門宴知識點總結11-08
文言文知識點總結11-06
文言文知識點總結11-08
文言文知識點總結05-29
文言文《鴻門宴》譯文09-25
文言文《鴻門宴》翻譯11-26
文言文《鴻門宴》的譯文10-10
文言文鴻門宴知識梳理08-17
文言文《鴻門宴》原文及譯文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