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的知識點總結
總結是把一定階段內的有關情況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導性的經驗方法以及結論的書面材料,它可以明確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彎路,少犯錯誤,提高工作效益,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總結吧。那么你知道總結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一物理的知識點總結,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一物理的知識點總結 篇1
標量和矢量:
(1)將物理量區分為矢量和標量體現了用分類方法研究物理問題。
(2)矢量和標量的根本區別在于它們遵從不同的運算法則:標量用代數法;矢量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或三角形定則。
(3)同一直線上矢量的合成可轉為代數法,即規定某一方向為正方向,與正方向相同的物理量用正號代人,相反的用負號代人,然后求代數和,最后結果的正、負體現了方向,但有些物理量雖也有正負之分,運算法則也一樣,但不能認為是矢量,最后結果的正負也不表示方向,如:功、重力勢能、電勢能、電勢等。
共點力
幾個力如果都作用在物體的同一點上,或者它們的作用線相交于同一點,這幾個力叫共點力。
力的合成方法
求幾個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平行四邊形定則:
兩個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這兩個力的有向線段為鄰邊,作平行四邊形,它的對角線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及方向,這是矢量合成的普遍法則。
高一物理的知識點總結 篇2
1.功
(1)功的概念:一個物體受到力的作用,如果在力的方向上發生一段位移,我們就說這個力對物體做了功.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發生位移,是做功的兩個不可缺少的因素。
(2)功的計算式:力對物體所做的功的大小,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的夾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積:W=Fscosα。
(3)功的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功的單位是焦耳,簡稱焦,符號是J.1J就是1N的力使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發生lm位移所做的功。
2.功的計算
⑴恒力的功:根據公式W=Fscosα,當00≤a<900時,cosα>0,W>0,表示力對物體做正功;當α=900時,cosα=0,W=0,表示力的方向與位移的方向垂直,力不做功;當900<α<1800時,cosα<0,W<0,表示力對物體做負功,或者說物體克服力做了功。
(2)合外力的功:等于各個力對物體做功的代數和,即:W合=W1+W2+W3+……
(3)用動能定理W=ΔEk或功能關系求功.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做功過程一定伴隨能量的轉化,并且做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發生轉化。
3.功和沖量的比較
(1)功和沖量都是過程量,功表示力在空間上的積累效果,沖量表示力在時間上的積累效果。
(2)功是標量,其正、負表示是動力對物體做功還是物體克服阻力做功.沖量是矢量,其正、負號表示方向,計算沖量時要先規定正方向。
(3)做功的多少由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及力和位移的夾角三個因素決定.沖量的大小只由力的大小和時間兩個因素決定.力作用在物體上一段時間,力的沖量不為零,但力對物體做的功可能為零。
4.一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做功的特點
⑴一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段時間內做的總功可能為正、可能為負、也可能為零。
⑵一對互為作用反作用的摩擦力做的總功可能為零(靜摩擦力)、可能為負(滑動摩擦力),但不可能為正。
高一物理的知識點總結 篇3
1、整體法:以幾個物體構成的整個系統為研究對象進行求解的方法。
2、隔離法:把系統分成若干部分并隔離開來,分別以每一部分為研究對象進行受力分析,分別列出方程,再聯立求解的方法。
3、通常在分析外力對系統作用時,用整體法;在分析系統內各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時,用隔離法。有時在解答一個問題時要多次選取研究對象,需要整體法與隔離法交叉使用。
4、受力分析的判斷依據:
①從力的概念判斷,尋找施力物體;
②從力的性質判斷,尋找產生原因;
③從力的效果判斷,尋找是否產生形變或改變運動狀態。
總之,在進行受力分析時一定要按次序畫出物體實際受的各個力,為解決這一難點可記憶以下受力口訣:
地球周圍受重力繞物一周找彈力
考慮有無摩擦力其他外力細分析
合力分力不重復只畫受力拋施力
高一物理的知識點總結 篇4
初速度為零的勻變速直線運動以下推論也成立
(1) 設T為單位時間,則有
●瞬時速度與運動時間成正比,
●位移與運動時間的平方成正比
●連續相等的時間內的位移之比 (2)設S為單位位移,則有
●瞬時速度與位移的平方根成正比,
●運動時間與位移的平方根成正比,
●通過連續相等的位移所需的時間之比。
高一物理的知識點總結 篇5
一、時刻與時間間隔的關系
時間間隔能展示運動的一個過程,時刻只能顯示運動的一個瞬間。對一些關于時間間隔和時刻的表述,能夠正確理解。例如:第3s末、3s時、第4s初……均為時刻;3s內、第3s、第2s至第3s內……均為時間間隔。區別:時刻在時間軸上表示一點,時間間隔在時間軸上表示一段。
二、路程與位移的關系
位移表示位置變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線段表示,是矢量。路程是運動軌跡的長度,是標量。只有當物體做單向直線運動時,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一般情況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三、運動圖像的含義和應用
由于圖象能直觀地表示出物理過程和各物理量之間的關系,所以在解題的過程中被廣泛應用。在運動學中,經常用到的有x-t圖象和v—t圖象。
1.理解圖象的含義:(1)x-t圖象是描述位移隨時間的變化規律。(2)v—t圖象是描述速度隨時間的變化規律。
2.了解圖象斜率的含義:(1)x-t圖象中,圖線的斜率表示速度。(2)v—t圖象中,圖線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高一物理的知識點總結 篇6
考點1:共點力的平衡條件
平衡狀態的定義:
如果一個物體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靜止或者勻速直線運動的狀態,我們就說這個物體處于平衡狀態。
平衡狀態的條件:
在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條件是合力為零。
考點2:超重和失重
超重: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或對懸掛物的拉力)大于物體所受重力的現象。
失重:物體對支持物的壓力(或對懸掛物的拉力)小于物體所受重力的現象。
考點3:從動力學看自由落體運動
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的條件是:
1,物體是從靜止開始下落的,即運動的初速度為零。
2,運動過程中它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高一物理的知識點總結 篇7
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系
●勻速直線運動
1、定義:物體沿著直線運動,而且保持加速度不變,這種運動叫做勻變速直線運動。
2、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分類:
3、勻變速直線運動的v-t圖象
實驗小車的v-t圖象是一條傾斜直線。由此可知,無論Δt取何值,無論在什么時間階段,Δt對應的速度變化Δv都相同,即Δv/Δt不變,則物體的 加速度不變。所以勻變速直線運動的v-t圖象是一條傾斜直線。在數學函數圖象中,Δv/Δt叫做圖象的斜率,故v-t圖象的斜率表示物體做勻變速直線運動 的加速度的大小。
高一物理的知識點總結 篇8
重力
定義: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重力。
說明:
①地球附近的物體都受到重力作用。
②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產生的,但不能說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③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
④在兩極時重力等于物體所受的萬有引力,在其它位置時不相等。
(1)重力的大小:G=mg
說明:
①在地球表面上不同的地方同一物體的重力大小不同的,緯度越高,同一物體的重力越大,因而同一物體在兩極比在赤道重力大。
②一個物體的重力不受運動狀態的影響,與是否還受其它力也無關系。
③在處理物理問題時,一般認為在地球附近的任何地方重力的大小不變。
(2)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
說明:
①在兩極與在赤道上的物體,所受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
②重力的方向不受其它作用力的影響,與運動狀態也沒有關系。
(3)重心:物體所受重力的作用點。
重心的確定:
①質量分布均勻。物體的重心只與物體的形狀有關。形狀規則的均勻物體,它的重心就在幾何中心上。
②質量分布不均勻的物體的重心與物體的形狀、質量分布有關。
③薄板形物體的重心,可用懸掛法確定。
說明:
①物體的重心可在物體上,也可在物體外。
②重心的位置與物體所處的位置及放置狀態和運動狀態無關。
③引入重心概念后,研究具體物體時,就可以把整個物體各部分的重力用作用于重心的'一個力來表示,于是原來的物體就可以用一個有質量的點來代替。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梳理5篇分享
高一物理的知識點總結 篇9
1、熱力學第二定律
(1)常見的兩種表述
①克勞修斯表述(按熱傳遞的方向性來表述):熱量不能自發地從低溫物體傳到高溫物體。
②開爾文表述(按機械能與內能轉化過程的方向性來表述):不可能從單一熱源吸收熱量,使之完全變成功,而不產生其他影響。
a、“自發地”指明了熱傳遞等熱力學宏觀現象的方向性,不需要借助外界提供能量的幫助。
b、“不產生其他影響”的涵義是發生的熱力學宏觀過程只在本系統內完成,對周圍環境不產生熱力學方面的影響。如吸熱、放熱、做功等。
(2)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實質
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每一種表述,都揭示了大量分子參與宏觀過程的方向性,進而使人們認識到自然界中進行的涉及熱現象的宏觀過程都具有方向性。
(3)熱力學過程方向性實例
特別提醒:熱量不可能自發地從低溫物體傳到高溫物體,但在有外界影響的條件下,熱量可以從低溫物體傳到高溫物體,如電冰箱;在引起其他變化的條件下內能可以全部轉化為機械能,如氣體的等溫膨脹過程。
2、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它只能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物體,在轉化和轉移的過程中其總量不變。
第一類永動機不可制成是因為其違背了熱力學第一定律;
第二類永動機:違背宏觀熱現象方向性的機器被稱為第二類永動機。這類永動機不違背能量守恒定律,不可制成是因為其違背了熱力學第二定律(一切自然過程總是沿著分子熱運動的無序性增大的方向進行)。
熵是分子熱運動無序程度的定量量度,在絕熱過程或孤立系統中,熵是增加的。
3、能量耗散:系統的內能流散到周圍的環境中,沒有辦法把這些內能收集起來加以利用。
高一物理的知識點總結 篇10
1、力:
力是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有力必有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叫力的三要素。用一條有向線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來的方法叫力的圖示。
按照力命名的依據不同,可以把力分為
①按性質命名的力(例如:重力、彈力、摩擦力、分子力、電磁力等。)
②按效果命名的力(例如:拉力、壓力、支持力、動力、阻力等)。
力的作用效果:
①形變;②改變運動狀態.
2、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G=mg,方向豎直向下。作用點叫物體的重心;重心的位置與物體的質量分布和形狀有關。質量均勻分布,形狀規則的物體的重心在其幾何中心處。薄板類物體的重心可用懸掛法確定,
注意:重力是萬有引力的一個分力,另一個分力提供物體隨地球自轉所需的向心力,在兩極處重力等于萬有引力.由于重力遠大于向心力,一般情況下近似認為重力等于萬有引力.
3、彈力:
(1)內容:發生形變的物體,由于要恢復原狀,會對跟它接觸的且使其發生形變的物體產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叫彈力。
(2)條件:①接觸;②形變。但物體的形變不能超過彈性限度。
(3)彈力的方向和產生彈力的那個形變方向相反。(平面接觸面間產生的彈力,其方向垂直于接觸面;曲面接觸面間產生的彈力,其方向垂直于過研究點的曲面的切面;點面接觸處產生的彈力,其方向垂直于面、繩子產生的彈力的方向沿繩子所在的直線。)
(4)大小:
①彈簧的彈力大小由F=kx計算,
②一般情況彈力的大小與物體同時所受的其他力及物體的運動狀態有關,應結合平衡條件或牛頓定律確定.
4、摩擦力:
(1)摩擦力產生的條件:接觸面粗糙、有彈力作用、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三者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觸面相切,與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但注意摩擦力的方向和物體運動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還可能成任意角度.
(3)摩擦力的大小:
說明:a、FN為接觸面間的彈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為滑動摩擦系數,只與接觸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關,與接觸面
積大小、接觸面相對運動快慢以及正壓力FN無關。
②靜摩擦:由物體的平衡條件或牛頓第二定律求解,與正壓力無關.
大小范圍0
(fm為靜摩擦力,與正壓力有關)
靜摩擦力的具體數值可用以下方法來計算:一是根據平衡條件,二是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求出合力,然后通過受力分析確定.
(4)注意事項:
a、摩擦力可以與運動方向相同,也可以與運動方向相反,還可以與運動方向成一定夾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負功,還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間相對運動的方向或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
d、靜止的物體可以受滑動摩擦力的作用,運動的物體可以受靜摩擦力的作用。
高一物理的知識點總結 篇11
1、功
(1)做功的兩個條件:作用在物體上的力。
物體在里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
(2)功的大小:W=Fscosa功是標量功的單位:焦耳(J)
1J=1N_
當0<=a<派2w="">0F做正功F是動力
當a=派/2w=0(cos派/2=0)F不作功
當派/2<=a<派W<0F做負功F是阻力
(3)總功的求法:
W總=W1+W2+W3……Wn
W總=F合Scosa
2、功率
(1)定義:功跟完成這些功所用時間的比值。
P=W/t功率是標量功率單位:瓦特(w)
此公式求的是平均功率
1w=1J/s1000w=1kw
(2)功率的另一個表達式:P=Fvcosa
當F與v方向相同時,P=Fv。(此時cos0度=1)
此公式即可求平均功率,也可求瞬時功率
(1)平均功率:當v為平均速度時
(2)瞬時功率:當v為t時刻的瞬時速度
(3)額定功率:指機器正常工作時輸出功率
實際功率:指機器在實際工作中的輸出功率
正常工作時:實際功率≤額定功率
(4)機車運動問題(前提:阻力f恒定)
P=FvF=ma+f(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汽車啟動有兩種模式
1)汽車以恒定功率啟動(a在減小,一直到0)
P恒定v在增加F在減小尤F=ma+f
當F減小=f時v此時有值
2)汽車以恒定加速度前進(a開始恒定,在逐漸減小到0)
a恒定F不變(F=ma+f)V在增加P實逐漸增加
此時的P為額定功率即P一定
P恒定v在增加F在減小尤F=ma+f
當F減小=f時v此時有值
3、功和能
(1)功和能的關系:做功的過程就是能量轉化的過程
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
(2)功和能的區別:能是物體運動狀態決定的物理量,即過程量
功是物體狀態變化過程有關的物理量,即狀態量
這是功和能的根本區別。
4、動能。動能定理
(1)動能定義: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量。用Ek表示
表達式Ek=1/2mv^2能是標量也是過程量
單位:焦耳(J)1kg_^2/s^2=1J
(2)動能定理內容: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體動能的變化
表達式W合=ΔEk=1/2mv^2-1/2mv0^2
適用范圍:恒力做功,變力做功,分段做功,全程做功
5、重力勢能
(1)定義:物體由于被舉高而具有的能量。用Ep表示
表達式Ep=mgh是標量單位:焦耳(J)
(2)重力做功和重力勢能的關系
W重=-ΔEp
重力勢能的變化由重力做功來量度
(3)重力做功的特點:只和初末位置有關,跟物體運動路徑無關
重力勢能是相對性的,和參考平面有關,一般以地面為參考平面
重力勢能的變化是絕對的,和參考平面無關
(4)彈性勢能:物體由于形變而具有的能量
彈性勢能存在于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中,跟形變的大小有關
彈性勢能的變化由彈力做功來量度
6、機械能守恒定律
(1)機械能:動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的總稱
總機械能:E=Ek+Ep是標量也具有相對性
機械能的變化,等于非重力做功(比如阻力做的功)
ΔE=W非重
機械能之間可以相互轉化
(2)機械能守恒定律:只有重力做功的情況下,物體的動能和重力勢能
發生相互轉化,但機械能保持不變
表達式:Ek1+Ep1=Ek2+Ep2成立條件:只有重力做功
高一物理的知識點總結 篇12
線速度V=s/t=2πR/T2.角速度ω=Φ/t=2π/T=2πf
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4.向心力F心=Mv^2/R=mω^2_=m(2π/T)^2_
周期與頻率T=1/f6.角速度與線速度的關系V=ωR
角速度與轉速的關系ω=2πn(此處頻率與轉速意義相同)
主要物理量及單位:弧長(S):米(m)角度(Φ):弧度(rad)頻率(f):赫(Hz)
周期(T):秒(s)轉速(n):r/s半徑(R):米(m)線速度(V):m/s
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1)向心力可以由具體某個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還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終與速度方向垂直。
(2)做勻速度圓周運動的物體,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變速度的方向,不改變速度的大小,因此物體的動能保持不變,但動量不斷改變。
高一物理的知識點總結 篇13
(1)定義:地球上的物體具有跟它的高度有關的能量,叫做重力勢能。
①重力勢能是地球和物體組成的系統共有的,而不是物體單獨具有的。②重力勢能的大小和零勢能面的選取有關。③重力勢能是標量,但有"+“、”-"之分。
(2)重力做功的特點:重力做功只決定于初、末位置間的高度差,與物體的運動路徑無關。WG=mgh.
(3)做功跟重力勢能改變的關系: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勢能增量的負值。即。
3.探究決定動能大小的因素:
①猜想:動能大小與物體質量和速度有關。
實驗研究:研究對象:小鋼球方法:控制變量。
·如何判斷動能大小:看小鋼球能推動木塊做功的多少。
·如何控制速度不變:使鋼球從同一高度滾下,則到達斜面底端時速度大小相同。
·如何改變鋼球速度:使鋼球從不同高度滾下。
③分析歸納:保持鋼球質量不變時結論:運動物體質量相同時;速度越大動能越大。
保持鋼球速度不變時結論:運動物體速度相同時;質量越大動能越大;
④得出結論:物體動能與質量和速度有關;速度越大動能越大,質量越大動能也越大。
高一物理的知識點總結 篇14
(1)滑動摩擦力: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相當于另一個物體滑動的時候,要受到另一個物體阻礙它相對滑動的力,這種力叫做滑動摩擦力。
說明:①摩擦力的產生是由于物體表面不光滑造成的。
②摩擦力具有相互性。
ⅰ滑動摩擦力的產生條件:
A、兩個物體相互接觸;
B、兩物體發生形變;
C、兩物體發生了相對滑動;
D、接觸面不光滑。
ⅱ滑動摩擦力的方向:總跟接觸面相切,并跟物體的相對運動方向相反。
說明:
①“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與運動方向相反”
②滑動摩擦力可能起動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ⅲ滑動摩擦力的大小:F=μFN
說明:①FN兩物體表面間的壓力,性質上屬于彈力,不是重力。應具體分析。
②μ與接觸面的材料、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無單位。
③滑動摩擦力大小,與相對運動的速度大小無關。
ⅳ效果:總是阻礙物體間的相對運動,但并不總是阻礙物體的運動。
ⅴ滾動摩擦: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上滾動時產生的摩擦,滾動摩擦比滑動摩擦要小得多。
(2)靜摩擦力:兩相對靜止的相接觸的物體間,由于存在相對運動的趨勢而產生的摩擦力。
說明:靜摩擦力的作用具有相互性。
ⅰ靜摩擦力的產生條件:
A、兩物體相接觸;
B、相接觸面不光滑;
C、兩物體有形變;
D、兩物體有相對運動趨勢。
ⅱ靜摩擦力的方向:總跟接觸面相切,并總跟物體的相對運動趨勢相反。
說明:
①運動的物體可以受到靜摩擦力的作用。
②靜摩擦力的方向可以與運動方向相同,可以相反,還可以成任一夾角θ。
③靜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動力。
ⅲ靜摩擦力的大小:兩物體間的靜摩擦力的取值范圍0
說明:
①靜摩擦力是被動力,其作用是與使物體產生運動趨勢的力相平衡,在取值范圍內是根據物體的“需要”取值,所以與正壓力無關。
②靜摩擦力大小決定于正壓力與靜摩擦因數(選學)Fm=μsFN。
ⅳ效果:總是阻礙物體間的相對運動的趨勢。
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是解決力學問題的基礎,是研究力學的重要方法,受力分析的程序是:
1、根據題意選取適當的研究對象,選取研究對象的原則是要使對物體的研究處理盡量簡便,研究對象可以是單個物體,也可以是幾個物體組成的系統。
2、把研究對象從周圍的環境中隔離出來,按照先場力,再接觸力的順序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并畫出物體的受力示意圖,這種方法常稱為隔離法。
3、對物體受力分析時,應注意一下幾點:
(1)不要把研究對象所受的力與它對其它物體的作用力相混淆。
(2)對于作用在物體上的每一個力都必須明確它的來源,不能無中生有。
(3)分析的是物體受哪些“性質力”,不要把“效果力”與“性質力”重復分析。
力分解問題的關鍵是根據力的作用效果畫出力的平行四邊形,接著就轉化為一個根據已知邊角關系求解的幾何問題
高一物理的知識點總結 篇15
1、萬有引力定律:引力常量G=6.67×N?m2/kg2
2、適用條件:可作質點的兩個物體間的相互作用;若是兩個均勻的球體,r應是兩球心間距。(物體的尺寸比兩物體的距離r小得多時,可以看成質點)
3、萬有引力定律的應用:(中心天體質量M,天體半徑R,天體表面重力加速度g)
(1)萬有引力=向心力(一個天體繞另一個天體作圓周運動時)
(2)重力=萬有引力
地面物體的重力加速度:mg=Gg=G≈9.8m/s2
高空物體的重力加速度:mg=Gg=G<9.8m/s2
4、第一宇宙速度————在地球表面附近(軌道半徑可視為地球半徑)繞地球作圓周運動的衛星的線速度,在所有圓周運動的衛星中線速度是的。
由mg=mv2/R或由==7.9km/s
5、開普勒三大定律
6、利用萬有引力定律計算天體質量
7、通過萬有引力定律和向心力公式計算環繞速度
8、大于環繞速度的兩個特殊發射速度:第二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含義)
高一物理的知識點總結 篇16
重力G(N)G=mg;m:質量;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kg/m3)ρ=m/Vm:質量;V:體積
合力F合(N)方向相同:F合=F1+F2[6]
方向相反:F合=F1-F2方向相反時,F1>F2
浮力F浮(N)F浮=G物-G視;G視:物體在液體的視重(測量值)
浮力F浮(N)F浮=G物;此公式只適用物體漂浮或懸浮
浮力F浮(N)F浮=G排=m排g=ρ液gV排;G排:排開液體的重力,m排:排開液體的質量,ρ液:液體的密度,V排:排開液體的體積(即浸入液體中的體積)
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F1:動力,L1:動力臂,F2:阻力,L2:阻力臂
定滑輪F=G物,S=h,F:繩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G物:物體的重力,S: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h:物體升高的距離
動滑輪F=(G物+G輪)/2,S=2h,G物:物體的重力,G輪:動滑輪的重力
滑輪組F=(G物+G輪)/n,S=nh,n:承擔物重的段數
機械功W(J)W=FsF:力S: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有用功:W有,總功:W總,W有=G物h,W總=Fs,適用滑輪組豎直放置時機械效率η=W有/W總×100%
功W=Fs=Pt;1J=1N·m=1W·s
功率P=W/t=Fv(勻速直線)1kW=103W,1MW=103kW
有用功W有用=Gh=W總–W額=ηW總
額外功W額=W總–W有=G動h(忽略輪軸間摩擦)=fL(斜面)
總功W總=W有用+W額=Fs=W有用/η
機械效率η=G/(nF)=G物/(G物+G動)定義式適用于動滑輪、滑輪組
功率P(w)P=W/t;W:功;t:時間
壓強p(Pa)P=F/SF:壓力/S:受力面積
液體壓強p(Pa)P=ρghP:液體的密度h:深度(從液面到所求點的豎直距離)
熱量Q(J)Q=cm△tc:物質的比熱容m:質量,△t:溫度的變化值
燃料燃燒放出的熱量Q(J)Q=mq;m:質量,q:熱值
高一物理的知識點總結 篇17
力的圖示
1.力的圖示是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定量)表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
2.圖示畫法:選定標度(同一物體上標度應當統一),沿力的方向從力的作用點開始按比例畫一線段,在線段末端標上箭頭。
3.力的示意圖:突出方向,不定量。
力的等效/替代
1.如果一個力的作用效果與另外幾個力的共同效果作用相同,那么這個力與另外幾個力可以相互替代,這個力稱為另外幾個力的合力,另外幾個力稱為這個力的分力。
2.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力的替代,稱為力的合成與分解。求幾個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求一個力的分力叫力的分解。合力和分力具有等效替代的關系。
3.實驗:平行四邊形定則:P58
第四節力的合成與分解
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1.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如果用表示兩個共點力的線段為鄰邊作一個平行四邊形,則這兩個鄰邊的對角線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2.一切矢量的運算都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合力的計算
1.方法:公式法,圖解法(平行四邊形/多邊形/△)
2.三角形定則:將兩個分力首尾相接,連接始末端的有向線段即表示它們的合力。
3.設F為F1、F2的合力,θ為F1、F2的夾角,則:
F=√F12+F22+2F1F2cosθtanθ=F2sinθ/(F1+F2cosθ)
當兩分力垂直時,F=F12+F22,當兩分力大小相等時,F=2F1cos(θ/2)
4.1)|F1—F2|≤F≤|F1+F2|
2)隨F1、F2夾角的增大,合力F逐漸減小。
3)當兩個分力同向時θ=0,合力:F=F1+F2
4)當兩個分力反向時θ=180°,合力最小:F=|F1—F2|
5)當兩個分力垂直時θ=90°,F2=F12+F22
分力的計算
1.分解原則:力的實際效果/解題方便(正交分解)
2.受力分析順序:G→N→F→電磁力
高一物理的知識點總結 篇18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基本公式和推理】
1.基本公式
(1)速度-時間關系式:
(2)位移-時間關系式:
(3)位移-速度關系式:
三個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個,就可求出其余兩個。
利用公式解題時注意:x、v、a為矢量及正、負號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題時要有正方向的規定。
2.常用推論
(1)平均速度公式:
(2)一段時間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等于這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
(3)一段位移的中間位置的瞬時速度:
(4)任意兩個連續相等的時間間隔(T)內位移之差為常數(逐差相等):
【對運動圖象的理解及應用】
1.研究運動圖象
(1)從圖象識別物體的運動性質
(2)能認識圖象的截距(即圖象與縱軸或橫軸的交點坐標)的意義
(3)能認識圖象的斜率(即圖象與橫軸夾角的正切值)的意義
(4)能認識圖象與坐標軸所圍面積的物理意義
(5)能說明圖象上任一點的物理意義
2.x-t圖象和v-t圖象的比較
高一物理的知識點總結 篇19
1、整體法:以幾個物體構成的整個系統為研究對象進行求解的方法。
2、隔離法:把系統分成若干部分并隔離開來,分別以每一部分為研究對象進行受力分析,分別列出方程,再聯立求解的方法。
3、通常在分析外力對系統作用時,用整體法;在分析系統內各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時,用隔離法。有時在解答一個問題時要多次選取研究對象,需要整體法與隔離法交叉使用。
4、受力分析的判斷依據:
①從力的概念判斷,尋找施力物體;
②從力的性質判斷,尋找產生原因;
③從力的效果判斷,尋找是否產生形變或改變運動狀態。
總之,在進行受力分析時一定要按次序畫出物體實際受的各個力,為解決這一難點可記憶以下受力口訣:
地球周圍受重力繞物一周找彈力
考慮有無摩擦力其他外力細分析
合力分力不重復只畫受力拋施力
高一物理的知識點總結 篇20
速度變化的快慢加速度
1.物體的加速度等于物體速度變化(vt—v0)與完成這一變化所用時間的比值
a=(vt—v0)/t
2.a不由△v、t決定,而是由F、m決定。
3.變化量=末態量值—初態量值……表示變化的大小或多少
4.變化率=變化量/時間……表示變化快慢
5.如果物體沿直線運動且其速度均勻變化,該物體的運動就是勻變速直線運動(加速度不隨時間改變)。
6.速度是狀態量,加速度是性質量,速度改變量(速度改變大小程度)是過程量。
用圖象描述直線運動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圖象
1.s-t圖象是描述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的位移隨時間的變化關系的曲線。(不反映物體運動的軌跡)
2.物理中,斜率k≠tanα(2坐標軸單位、物理意義不同)
3.圖象中兩圖線的交點表示兩物體在這一時刻相遇。
勻變速
直線運動的速度圖象
1.v-t圖象是描述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歲時間變化關系的圖線。(不反映物體運動軌跡)
2.圖象與時間軸的面積表示物體運動的位移,在t軸上方位移為正,下方為負,整個過程中位移為各段位移之和,即各面積的代數和。
【高一物理的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08-04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02-15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人教版08-04
高一物理知識點人教版精選總結10-08
高一物理知識點歸納總結10-18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歸納10-08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大全07-28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07-19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精選15篇)12-08
高一物理知識點總結15篇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