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支教總結參考
總結是在某一特定時間段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況,包括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加以回顧和分析的書面材料,它是增長才干的一種好辦法,不如靜下心來好好寫寫總結吧。你所見過的總結應該是什么樣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學生支教總結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成都那邊要叫談談這次支教來的體會,加自己在外奔波這么近一個月了,也想給自己一個交代,所以就總結幾點吧,以記住過去的歲月和親愛的朋友們。
回過頭來看看自己出發前思考和想解決的問題,突然發現答案其實已經出來了。
一、關于村民的自組織和文化自覺
村民的自組織主要體現在以民族(布依族 苗族 漢族)群落為主體的利益爭奪,但這些都已經在過去的斗爭中形成定勢(比如在同一地區,苗族是被布依族欺負的對象,沿河谷自然條件較好的地方住的都是布依族,被趕到山頂自然條件較惡劣的地方居住的都是苗族,在山中間的大多數是后來的漢族)。現在村民16、7歲都已開始離開山出去打工,留守的都是兒童還有老人,雖然還是一個村寨一個村寨的居住,一個村寨也就大概百戶人家,但都已無法形成自組織,一方面缺少外在力量的幫助,另一方面山區自然資源、硬件設施都很差。山區的建設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主要還要依靠政府的幫助。關于文化自覺這種意識,在山區還很落后,他們一方面在加速漢化,一方面也沒有力量保護和發展自己的文化。
二、村民的行為邏輯
思考這個問題我明白一個道理,所謂的理性決策在非經過科學訓練的人是很難做到的,其實不光是山里人,就算是經過文明馴化的人也是根據社會文化所約定俗成的規則來進行決策的,走到山里面我思考這個問題,反思回來,發現其實所謂的經知識馴化的人跟山里人并沒太大差別,別的不說,組織者組織這次活動這一決策就是意識強化和社會規則相互作用的結果,而組織者對一些問題認識、思考的不成熟讓我繼續發現決策真是門每個人都應該認識、了解、學習的科學,所謂科學的決策真是個看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得事情。
三、山村的發展
在離開望謨時,我一直在想這個地方的希望和出路在哪里。中國應該有很多像望謨這樣的縣城,沒有礦產資源,沒有土地資源,沒有人力資源,沒有農業發展,沒有企業投資,說到底,這個地方只是群山中的一個小平洼,除了新鮮的空氣和貧窮,就什么都沒有了,它之所以會發展為一個縣城,基本上全是依賴于政府的支持,像這樣的地方,交通極為不便,農民們除了養幾頭牛,沒有任何經濟收入,只能出城打工。對于這樣的地方,可以保留和開發特色文化和特色旅游,培養新型農業,我想其未來的發展道路也未嘗不能如此。我期待相過十年,這地方會有所發展,但我知道,這真的很難,因為首先在下一代的孩子身上看到的希望就很渺茫,除了觀念外,在這山里面其實還有很多難言。
然后談幾點我支教的總結和心得體會吧。
這次支教除了認識了一幫朋友,其實相當于旅游和度假的,因為教書的時間實在太短了,我們知道的狀況很多,但實在能做的和所做的很少,這次支教有很多做的不足,不單在于組織者(組織的混亂就不用多說了,我之前也寫過郵件,提過意見,但都是石沉大海,這篇總結估計也只是給他們的一個形式,有沒有人看還是個大疑問,不客氣的說,我基本沒看見組織者中做事認真靠譜,先思考后行動的,我是抱著一腔熱血,對支教、對大學生公益聯盟這個組織的未來,但我從開始寫郵件申請,到培訓認識了解,到后來支教過程中對組織的認識,一直發現組織并沒有人知道應該怎么做,我佩服的是組織者的激情和執行力,但沒有思考的激情就有點是激進了,有點像沒頭蒼蠅了,很誠懇的說,如果這樣下去,沒有一年組織就會滅亡的。),作為志愿者的我們很多事情根本也沒有思考好:為什么要來支教,出于何目的,你想要教孩子們什么?很多同學只是出于一腔熱情,最后連自己來干什么的都不知道,這就是盲目。拿我自己來說,也不是想的很清楚,當時是困惑于自己的未來,困惑于對價值和自由的思考,外加自己不安分的心而出來的,但也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學會了一些東西:
1、 作為隊長,面對任何混亂或平靜的局面,要幫助隊員認清做事正確的方向和意義。而作為一個組織者和領導者,一定要能統觀大局,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有時候,并不需要做太多的行動和決策,要認真的先在心里考慮和思考,但做出決策就要堅決果斷的`執行。
2、 支教的意義不單在于教會孩子們什么,同時也在于教會自己什么。我生水痘離開學校前對大家說:“好好教學。”并不是我想讓大家在短短幾天教會孩子們什么,只是看到大家在給孩子們上完半天課后的反應,我覺得我們自己沒能用心體會一些東西,也沒能用行動告訴那些看著我們支教的老師應該以什么樣的心態和形式教學。我很遺憾自己先生病走了,之前我也想跟大家交流,但我想大家應該先自己去思考和體會一些東西,包括怎樣教學,應該發揮自己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我有些自己的想法,可惜生病都沒能實施,沒在開學前就告訴大家,是因為我覺得不可能叫每個隊員按我的思路、風格教學,那是不可能的,我們隊每個人都是很有特色的。但我發現第一個半天教下來,大家并沒有以虛心的態度來思考應該怎樣跟孩子溝通和教學,而只是在描述孩子們的現狀和抱怨,我發現我錯了,我的一些理念反而會被有些隊員認為作為隊長我什么都沒做,所以我反思的結果是:作為“隊長”,如果你有想說的,要思考后及時開口,因為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深刻理解你的,如果你一直低調沉默,就可能被放棄話語權,而話語也是影響人的有力武器。
3、 支教的意義不單是教孩子們開心,教孩子們認識外面的世界,教孩子們懂得表達自己,表達愛和感恩,教孩子們一定要認真好好地學習……其實教孩子的同時,我們也應該學會付出與無私的愛,學會如何面對孩子,學會不因貧賤富裕、聰慧愚笨而寬容平等的接受孩子,學會平靜的伸出手,學會從孩子天真稚嫩的臉上看見美好的未來和世界的和平,從孩子身上學習我們已經漸漸失去的真實、純潔(見日志)……來支教,并不是因為孩子們窮,我們想來看看窮人是怎樣生活的,想來體驗一下窮的日子到底是怎樣過的,來支教是因為中國有十三億人,只要有一億人,哪怕是百分之一的人被人認為是落后低賤的,我們就還是一個落后的民族;來支教是想告訴那些在抱怨的人,為什么一直抱怨而不去嘗試改變;來支教是想告訴自己,不要以為自己有多了不起和高尚,你能做的和改變的事情太少了;來支教是想讓自己慢慢學會以一顆成熟的心態面對人生的坎坷……
4、 這次支教使我切身體會到是先有經濟再有教育的,而不是先有教育再有經濟的,以前在經濟和教育這個問題上爭論,完全是扯淡。孩子的一句話,讓我印象很深刻:“我爸爸媽媽姐姐都出去打工了,我要照顧妹妹和奶奶,所以不能上學。”老師吃飯時說:“這邊的孩子下午四點半回家就是放牛,復習是啥呀,從沒這個概念。”“這邊孩子的命運大部分都只有一個,十六七歲時出去打工,我們這個村從來沒出過大學生,最多就上到個高中”……沒有經濟的發展,便始終解決不了山里教育的問題(孩子們上學飯都吃不到,沒錢,回家放牛還來不及呢,上個學得跑兩三個小時的山路,最遠的地方連縣城都沒去過,在他腦海里就只有大山),或者說很難很難,只能讓孩子遠離家鄉去求學,而這又是一般家庭無法允許的,另一個辦法就是讓一批志愿者固定蹲點,但這需要志愿者付出長時間的犧牲,又是很難做到的。所以,只有經濟能拉動教育,但教育好了,這個地方還是沒有經濟,因為就像前面說的,這個地方資源少,很難有吸引力,只能靠社會的救濟發展,這又如何是發展之計。
5、 跟孩子們溝通的方式不在于理念,更在于體驗和寓教于樂,跟他們溝通是件很快樂的事情,要用緩慢的語速,引導的語言,參與式的體驗讓他們慢慢的放開自己,學會表達。
總的來說,這次支教對我來講又是一次寶貴的經歷,就像我申請支教時說的,為什么來參加這次支教,因為阿甘會選擇,富蘭克林會選擇,所以我也會選擇,為的是多經歷人生,在不一樣的經歷中思考,思考后再去嘗試新的旅程,這樣的過程讓我慢慢思考、體會到價值和自由的真正含義。如果我堅守用我的思想、理念去影響和幫助所能幫之人,用我的智慧來創造價值,改善耗散的體系,那我正在做,并且我明白前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大學生支教總結參考】相關文章:
大學生暑假支教實踐總結01-19
大學生暑期支教活動個人總結01-25
農村支教總結01-19
假期支教總結01-19
暑期支教助學勵志支教個人總結01-19
暑期支教實踐總結01-19
暑假支教生活總結01-19
大學生暑期社會支教調研實踐個人總結01-25
大學生支教演講稿01-20
小學支教總結15篇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