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試歷史試卷分析總結與反思(精選20篇)
總結就是對一個時期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回顧和分析的書面材料,它可以有效鍛煉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讓我們來為自己寫一份總結吧。你所見過的總結應該是什么樣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期中考試歷史試卷分析總結與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期中考試歷史試卷分析總結與反思 1
期中考試結束了,卷子陸續發了下來,并沒有我預期的那么好,一個個紅色的分數十分扎眼,那些錯題也大多是不該錯的。有的是沒讀清題意,提筆就寫,大意失分;有的是讀題后沒分析,想當然地寫出答案,大概意思雖然對,但一些言語答非所問,就是我背得再熟,跑題了照樣扣分。
哎!可憐的.思品卷子,要不是這個小錯誤,我的得分就是三位數了;有的是概念掌握不牢,到考場上便慌了手腳,思考半天仍沒有答案,結果就又丟一分;有的因為字不會寫而扣分,這應該算是歷史上的錯誤,看來以后還要把好字詞關呀。
還有就是歷史的閱讀題了。閱讀題所占分值很大,題型也多種多樣,而我做得最不好的就是讓談自己的理解和總結概括,談理解的題我最不能寫的全面,結果許多的半對出現在我的卷子上;至于總結類的題,我總不能把它寫得十分簡潔,也抓不住要點,寫出來的答案往往不是總結,而是擴寫,寫的比原文還長。所以我以后還要加強閱讀訓練,不論是看課外書還是學課文,都要試著提煉出它的主要內容,并想想自己的感受,相信堅持下去我的閱讀理解能力會不斷提高。另外就是要加強課外閱讀,這樣有利于我擴大知識面,對我的作文也有好處。
期中考試歷史試卷分析總結與反思 2
一、基本情況
本次期末考試考生共有78人,其中80分以上3人,占4%;60分以上32人,占41%;不及格的46人,占59%。最高分87分,最低分10分。
二、試題分析
本份試題難易適中,注重基礎知識的考查。選擇題大都是考查較簡單的單一知識點,但題干設計巧妙,學生需認真審題才可以作出答案,非選擇題的小題設計也是注重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運用能力的考查。如選擇題中的5、6、7、9、11小題,非選擇題的第23題,學生若只是死記課本知識是難以作答的,這就需要學生能夠對所學知識進行理解與運用。
三、試卷分析
(一)選擇題
本試題滿分40分,學生得分主要在25分左右。容易出錯的有4、5、6、9、10小題4、6、10小題學生出錯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不牢,對歷朝歷代所發生的事情記憶不準,混淆導致出錯。5、9小題學生出錯的主要原因是對所學知識不能靈活運用。
(二)非選擇題
21、(1)本試題滿分4分,大部分學生得分在2—3分之間。本試題學生的錯字、別字太多,失分嚴重。另外出現的問題還是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不準確,張冠李戴。
(2)(3)材料分析題大部分同學對史料掌握不熟,失分較多。(4)是開放題,大部分同學思維不太靈活,答題較死板,得分也不多。
22試題滿分16分,得分在8分左右,學生對所學知識不會靈活運用,第2小題出錯的主要原因是把兩次戰役相混淆,對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的相關知識記憶不準,第3小題赤壁之戰失敗的.原因沒分析清,記憶不準確。
23試題滿分13分,學生得分在9分左右。學生存在的問題是記憶不準,對知識點沒掌握,胡亂拼湊。
24試題滿分5分。得分狀況較好,在4分左右。但也有個別學生掌握不準確,
(6)探究題
本試題滿分16分,大部分學生得分在10分左右。
國家篇中,大部分學生都能答對,但錯別字較多。人物篇中,大部分學生都能回答正確,存在的問題還是錯別字較多,“嬴政”的“嬴”出錯率較高,很多學生寫成了“輸贏”的“贏”;出錯最多的還是最后一個試題,大部分學生不知亡國之君。
措施篇中,秦皇、漢武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措施掌握不到位,錯別字也較多。
分合篇中,很多學生朝代順序模糊,沒記憶準確,出錯最多的還是學生對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形勢理解不深刻。
四、采取措施
1、要從思想上重視歷史學科。
從這次初一學生的歷史試卷來看,出現了很多空白試卷,且學生的試卷書寫相當潦草,胡寫亂寫的學生很多,不及格人數占參考人數的13,成績令人瞠目,同時為初三歷史教學埋下了隱患。可以看出,相當一部分學生思想上不重視歷史學科,從而導致成績低下,對此情況,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重視起來,采取有效措施,爭取使學生下半學期成績能夠得到提高。
2、重視對課本基礎知識的落實。
在歷史學習中,基礎知識部分是占主體的,掌握基礎知識是學生綜合運用,靈活掌握知識的前提,因此一定要重視基礎知識的落實。對于課本一些重點知識一定要反復落實,要使學生能正確書寫下來,避免書寫錯別字,要使課標要求的重點知識、主干知識學生掌握準確無誤。
3、對課本上涉及到的文言文要加以講解。
由于七年級是中國古代史,所涉及的一些資料大多是文言文,所以對于課本出現的一些文言資料要進行講解,使學生能夠理解到位進而掌握相關知識點。
4、復習時要對知識進行系統歸納,形成知識網絡。重視單元小結、同類知識的總結及比較,構建知識網絡,使學生有明確的歷史知識體系。同時對于單元學習主題也要重視講解,要讓學生掌握單元主題。
5、復習時要對學生進行審題、答題規范、答題技巧的訓練。
初一階段要重視對學生進行審題、認真答題的訓練,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認真讀題,規范答題,同時使學生能夠掌握一定的答題技巧。
期中考試歷史試卷分析總結與反思 3
本次九年級歷史期中考試成績相比上一次期末成績有所提升,但從總體成績來看還存在著很大的不足,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生的卷面規范程度非常差,歷史試卷要求每題都得寫“答”,并且“答”要寫對齊,每題的答案要序號化。這方面做得比較好的是五班和二班,最差的是六班。
二、學生的審題不夠認真,有的答非所問,沒有按照題目的意圖回答。
三、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的不夠牢固,并且不能夠靈活運用。
四、從成績上來看,大多學生能夠進行自主學習,并且能夠完成學習目標,但有一部分同學自制力較差,不能自主學習,有一部分同學非常活躍,但是沒有在學習上認真對待,對學習疏忽大意,重視程度不高,致使成績不理想。
五、優秀率不高,并且各班的優秀率參差不齊,二班最好,六班最差。
我覺得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做到以下幾點:
1、強化試卷的規范程度,高標準、嚴要求。
2、加強對于非選擇題答題方法的引導,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答題習慣和審題習慣。
3、提升優秀學生和高分學生的'培養,特別是對于六班的學生的嚴要求,細化各位同學的成績情況,針對每位學生的成績情況制定下一次的目標,和每位同學分析這次沒有考理想的原因。
4、加強思想引導,讓每班都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期中考試歷史試卷分析總結與反思 4
本次考試目的是檢測開學以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并為下階段教與學提供有效依據,從而有針對性地根據學情,調整教學策略,提高教與學質量。
一、存在問題:
1、各班之間的發展還不夠平衡,各班的成績差距較大。
2、對重本生的培養措施和力度還不夠。
3、對普本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沒有完全調動起來,對其非智力因素挖掘得不夠,練習還不夠到位,沒有形成應有的能力,故這部分學生的成績還不夠理想。
4、老師有時講得過多、包得過多的教法還需進一步改進。
5、由于學生沒能自覺及時做好復習,練習鞏固,使學生知識消化不良,課本基礎知識不熟悉或理解不透甚至混亂,沒能在理解的基礎上做好適當的.識記,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
6、學生考試過程中審題作答存在隨意性,考試技巧有待提高等問題,導致知識無法得以有效運用,同時還存在書寫不工整答題不規范等問題。
二、今后的改進措施:
1、繼續夯實基礎,反復練習,狠抓落實。
2、少講,多練,課前提問,課下抽查。
3、培養學生閱讀、概括、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
4、考試作業的批改,評講要及時,應注意審題技巧,答題規范性等問題的指導與訓練,對癥下藥,適當的訓練是鞏固和理解知識點的必備途徑。
5、加強學法指導:指導筆記。
6、對個別學生進行試卷的書寫與規范指導
7、認真備課,研究教材,多聽課,多學習,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
8、加強對重本和普本邊緣生的指導
期中考試歷史試卷分析總結與反思 5
今年的歷史試卷和往年的試卷大不相同,多了30分的填空題。整份試卷考查的知識點,覆蓋面廣,信息量大。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大項。選擇題15小題,共計30分;非選擇題共計60分主要5個填空題,三個材料題,重在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和能力,重在對學生歷史基本史實的把握和利用基礎分析現實的能力、整合運用能力的考查,引導學生學會認識、剖析歷史現象和對歷史發展規律的總結和把握,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剛拿到試卷感到很熟悉,但仔細做起來又感到考查的內容綜合性比較強,不好做。選擇題和填空題重基礎;非選擇題引領學生整合知識,回答現實問題。
一、試題分析
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大項,選擇題15小題,共計30分。考查的是重點知識、主干知識,但是僅靠單純的死記硬背也很難直接得出答案。這幾年試題的`確靈活了,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要求較高,如第1、第15小題,
填空題共計30分,主要考查學生的知識和能力,重在對學生歷史分析能力、整合能力的考查,引導學生學會認識、剖析歷史現象的背景,和影響和對歷史發展規律的總結和把握,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對歷史知識的整合有一定的要求,要求學生對知識要熟練掌握、要有較強的分析、概括知識的能力。
材料題注重考查學生把歷史事件和觀點放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進行分析和評價,如第17小題。材料新,出的習題緊扣現實分析歷史現象,引領學生探究歷史問題。
總之,試題注重基礎知識的考查,體現課改,導向性強。
二、學生答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學生答題的情況看,選擇題方面1、4、15、小題失分多,需要學生調動自己的積累并進行分析才能得出結論。第4小題失分原因是學生知識點記憶混淆,知識點相互干擾,出現判斷失誤,學生所得分數看總體較好。
非選擇題方面錯別字多,影響得分。16題填空題學生答的不好,主要還是知識點掌握的不好。這5個題均是書上的原句,摳出了重要部分進行檢測,但學生基本是大致意思的掌握,很難答對,答準確,失分比較嚴重。17題看著難,
沒有見過,但只要審清題進行解答,還是比較容易答對。但還是有學生不審題,答非所問,有不少學生看不懂題目要求,答題有些混亂,失分較多,另外從學生間看差距較大,說明學生的綜合能力有待提高。
從試卷中可看出不少學生表現出對歷史基本知識掌握的薄弱、混亂甚至是無知。審題不清,有的學生不明題意,不少學生的歷史思維和實際運用能力較低,以及語言表達能力不強,突出表現在材料題和問答題的解答方面。
三、關于對今后教學的啟示
這次歷史試卷所體現出的特點,給今后歷史教學以極大的啟迪,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1、固本強基,狠抓基礎知識落實
基本知識點的落實:人物、時間、地點、原因、經過和影響等是歷史最基本的知識點,必須牢固掌握,反復記憶是最重要的方法。
2、注意對所學知識的總結與歸納
對所學的歷史知識一定要及時的進行單元總結,小專題總結,用線把所學的歷史知識貫穿起來,便于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一定的理解,條理清楚的掌握。
3、加強對材料題的訓練
加強培養學生對信息的解讀、分析、提取與處理能力,引導學生學會抓材料中的關鍵字、詞、句和前言、引文出處的信息,要求學生用簡潔、準確的語言表達出來。
4、重視教法,提高技能
實施新課標后許多老師改變教學觀念,注重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新課標下教師要講,關鍵是講什么?怎么講?怎么練?這一問題應該是我們需要多思考的問題。
5、關注現實,以史為鑒
歷史學科不是一門“死”學科。如果不關注現實問題歷史學科就失去了教育功能。在歷史教學中,平時多去尋找歷史的足跡,挖掘課本中的隱性知識點,歸納點撥,啟迪思維。
初二歷史,師生們普遍感到內容多,任務重,難度增大,個別如洋務運動、抗日戰爭等內容學生理解有難度,學生記憶是短暫性的,遺忘性大,剛記住就又忘了,在沒有記住的情況下多數同學難以達到靈活運用,成績一直普遍較低。如何提高成績、提高學生的能力,這是困擾我們的一個問題。
今后教學需改進之處:注重歷史知識基礎知識的積累,平時要求學生記憶,適時進行抽查或檢測,提升學生身體能力,減少錯別字;提高學生信心,平時形成認真的習慣;書寫規范;轉變思想,抓基礎,高要求等。
總之,通過這次考試,我們會吸取教訓,查找不足,盡最大努力提高教學的質量。
期中考試歷史試卷分析總結與反思 6
考試后,我最關心的事莫過于各科的成績了。成績很不理想。其實分數只不過是檢測我們對知識掌握了多少而已,不必耿耿于懷,而是要明白自己在哪里失分了,找出原因,及時彌補。我們必須總結失分的原因,采取措施,加以補救。
一是基礎知識。
要想使自己的基礎知識更廣泛,就需要積累。在平常的學習過程中,遇到不認識的字,不明白意思的詞語及時查工具書。每天看一看,背一背,溫故而知新,以免由于時間的關系,沖淡了記憶。
二是閱讀。
閱讀也是建立在積累上的。平常應該多讀。要用心去讀,讀的不是有趣,而是內容。在平常多讀的情況下,我們在考試時做閱讀題就會很好地抓住文章所要表現的感情。
三是作文,最好先看好題目在答題。
這樣,在自己答題的過程中,就會有一個構思,也許,在答題的過程中,就會有靈感,在做作文就比較容易了。平常多寫,多練,逐步提升,平常時應該多讀一些“開卷有益”的書。
我沒有考好完全是在于平時的'基本功沒有打好。吸取了這次的教訓,我以后會在平時的學習上更加努力!認真完成作業!專心聽講!沒有考好也在與臨場發揮的不夠完善。我在考完試后會仔細檢查。我會“更上一層樓”!老師,請你相信我,我會在下次的考試中,更加在努力的!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期中考試歷史試卷分析總結與反思 7
初一有些學生學習方法不是很會,但課堂氣氛很活躍,如果變不利條件為有利條件,應該會有較好的復習效果。于是我在這兩個星期的復習中,首先說明考試的重要性,教給學生復習方法,我采用了領著學生復習,每一節課布置給學生具體的內容,然后小組抽背,課代表抽背,之后教師串聯知識體系,使學生有個完整的歷史概念。
有喜亦有憂。喜的是,初一學生已經進入了初中階段的學習狀態,開始愿意學了。憂的是,班級里總有這么一小部分,不是很會學,雖然他們上課也很遵守紀律,但不知道是否真正學進去了。
在本次復習中,我將復習過程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單章節的復習。這個過程主要以課本為主,這部分的復習目的是喚醒對已學過知識體系的認知;第二部分是對基礎知識的綜合復習,并結合練習題,這個過程主要以老師歸納總結的`試卷為主,這部分復習目的是提高并進一步加深對已有知識的認識;第三部分是鞏固所有的基礎知識及習題,達到“溫故而知新”,使學生進入考前狀態。在以上的三個部分中,第二個部分是關鍵,學生要想取得好成績,就要在這個階段中下功夫。人類的認知是從感性到理性再上升到實踐的過程。這次期末復習,我也是在不斷的探索,希望通過這次考試查漏補缺,取得好成績。
期中考試歷史試卷分析總結與反思 8
期中考試是檢驗一個學期教學成果的最重要的手段,其試卷質量的高低決定能否很好檢驗一學期的教學成績很重要。下面對本學期的期中考試試卷進行分析,希望能夠找到教學中的不足,以便為以后更好的開展教學工作。
一、試題分析
本試題滿分為100分,實行閉卷考試,共五個大題。題型有選擇題、列舉題、識圖題、材料解析題、綜合探究題。可以說題型多樣,接近中考試題類型。
從題量上看共五個大題,設計出了32個問題,覆蓋的知識面比較廣、全,能夠檢全面測出課標上中國近代史部分對學生所要求的知識內容的掌握情況。
容易題約占50%,中檔題占30%,稍難題占20%;注重對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別是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適當考查學生從材料中獲取信息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材料直接從教科書上選取,主要考的是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適當也涉及了對學生分析能力的考查,設問跨度小,一般就一章或一節設問,對分析能力的考查也只是局限于比較淺的層面上。
二、試題解題情況
1、概念把握不準確
概念是學習歷史的基本因素,無數個概念支撐了歷史長河,歷史概念區分了多個歷史史實與現象,如果基本的概念模糊,勢必影響對歷史脈絡的把握和對歷史現象的理解。如第20小題:相當部分學生錯選為B,此題得分率只有0.56,這是由于學生對皇帝的貢獻沒有認清導致的。
2、相關學科知識掌握不牢
歷史學科內容包羅萬象,涉及了語數政地等多領域、多門類、多學科知識,若相關學科知識缺乏,定會對學習歷史帶來一定困難。如第6小題顯然是學生空間感弱、地理知識缺陷造成的。
3、歷史思維能力、從材料中獲取信息能力、概括歸納能力差
歷史學科教學要教會學生用歷史的眼光來看待歷史史實,分析歷史要放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同時要教會學生擅于從材料中獲取提煉有效信息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如果學生概括歸納能力差,在答題時就會出現零亂、啰嗦或不完整。如第28小題第2、3問,學生失分較多,失就失在不能從材料中獲取有用的東西,對史實分析不透。這就是平時歷史思維能力訓練太少、分析綜合能力欠缺影響所致。又如第31小題,要求學生結合談談對應當如何考試的'看法,這考的就是學生的概括能力和歸納能力,許多考生在答經過時不是答得啰嗦,就是太簡略,一筆帶過。
4、審題能力不強
審題在考試答題中比較關鍵,從某種程度上說,題審好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審題出錯,就會導致答案不完整或根本抓不到要領,胡亂作答。如第29小題第3問,有學生審題不仔細,不少學生舉的例子不恰當。
三、對今后教學建議
1、要從思想上重視歷史學科
歷史作為中考學科已經幾年了,但從重視的角度看還不夠。第一,從初二年級的成績來開,校與校、班與班之間的差距較大,尤其是均分差距在15---20分之間,這說明了有的學校、有的教師沒有從思想上重視起來,造成差距較大,為初三年級的歷史教學埋下了隱患。第二,從初二年級的試卷來看,學生答題的質量普遍不高,書寫不整齊,空白的試卷較多,說明了學生從思想上不夠重視,對知識的掌握也不到位。近代史是中考考查的重點,占中考分值的近一半,所以學校一定要給初二年級充足的課時,保證教師高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對于近代史的知識,教師一定要從思想上高度重視起來,要求學生基本知識點掌握準確無誤。
2、要依據《課標》進行教學
《課標》是歷史教學和考試命題的依據和準繩,《課標》對學生學習歷史知識提出了具體的學習目標,學生學什么以及學到何種程度,都一一作了具體的規定和說明,所以在歷史教學中一定要認真研讀課標。(兼職教師也可參看練習冊的學習目標)
3、固本強基,狠抓基礎知識落實
基本知識點的落實:人物、時間、地點、原因、經過和影響等是歷史最基本的知識點,必須牢固掌握,反復記憶是最重要的方法。
4、加強訓練,注重鞏固
教師在抓好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還必須落實每一堂課后的作業練習,落實好練習冊的習題,反復落實基本知識點,注重鞏固。
5、注意對所學知識的總結與歸納
對所學的歷史知識一定要及時的進行單元總結,小專題總結,用線把所學的歷史知識貫穿起來,便于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一定的理解,條理清楚的掌握。
6、要重視讀圖、識圖、填圖和析圖能力的培養
首先要掌握好基本的課本圖;以圖讀史,以圖講史,建立緊密的圖文聯系,進而挖掘課本圖的隱性知識。對于課本的一些圖片,一定要讓學生識記、理解、掌握。
7、加強對材料題的訓練
加強培養學生對信息的解讀、分析、提取與處理能力,引導學生學會抓材料中的關鍵字、詞、句和前言、引文出處的信息,要求學生用簡潔、準確的語言表達出來。
期中考試歷史試卷分析總結與反思 9
見到了學生的成績,雖然在年級對比上還說得過去但這顯然不是重點,相對的良好掩蓋不住絕對的問題,并且看上去“問題”還很是不小。
首先,班級及格人數不足三分之一,如此低的及格率即使是年級評比靠前也顯得毫無意義,只能說明年級整體的水平欠佳。再者,低分人數較多,不乏成績還未突破兩位數的同學,這真的有些難以想象,知識的漏洞該有多大?想來著實堪憂。再者,要數答卷上凸顯出來的問題了。簡單翻了翻試卷,最突出的問題有兩點:其一,沒讀懂問題。要么答非所問,要么離題萬里,還沒搞懂問題實質所在或是僅憑第一感覺就揮筆作答當是癥結所在。其二,沒有把握答題技巧。歷史作為文科類學科,論述題的給分必然是依據得分點給分,而大多數學生尚沒有這這種答題的概念,難免長篇大論卻又與得分點擦肩,或是不分層次將答案“揉作一團”。
當然,問題的出現實際是考試的最大意義,如此方能有的放矢對癥下藥。
第一劑藥應下在基礎知識薄弱上。雙基尚且不牢無異于體質虛弱,要得強健幾乎沒有可能。因此,要著重基礎知識的加強和鞏固,這說來簡單實際上并不容易,畢竟細碎的知識不易記住又容易忘卻。要讓學生重回課本,我也該為其做適宜的知識點歸納,同時要在平時注重相關練習尤其是注意落實課后練習冊的完成。
第二劑藥當開在讀題與答題上,體質加強之后接著要做的就是適當鍛煉強健體魄了,讀題與答題技巧的把握就是加強“鍛煉”的過程。具體而言,要讓學生掌握問題的實質和關鍵,明晰出題人想要得到的東西。再者,應該使學生逐步形成按點答題的習慣,做到讀過問題立馬清楚題干問了幾個問題,答題的要點在哪里,并能分條列出答案。這個目的的達成有賴于知識的儲備,還取決于歸納總結能力的'提升,更要在實際練習中經過指導去體會。
設想和實際效果的距離往往是“望山跑死馬”的,我們自身多數時候都是“知易行難”更何況是要去指導學生行動。因此,只能是以最壞的打算做最全面的準備,這個準備就包括不斷地根據實際情況去采取更深入的調整與應對措施。
下一次就是期末的測試了,打破這尷尬的及格率,即便不能達到全員及格,做到六成及以上及格,哪怕是成績年級墊底我覺得也是不小的進步。
期中考試歷史試卷分析總結與反思 10
一、學生方面:
1.基礎知識把握不是很準確
2.部分學生態度不端正對歷史學習不重視
3.不會審題,或者審題不清,不會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也就是解題技巧欠缺
二、教的方面:
1.課時和內容所限,導致學生對于課本內容不能形成系統的認識,影響了他們對教材內容的整體掌握
2.教師挖掘教材不到位
3.督促檢查的力度不夠。
針對上述原因,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應努力做到。
1.強化基礎訓練;多了解學生,擺事實,講道理,使其明了歷史學習的重要性。讓一些在歷史學科成績有突飛猛進的同學介紹學習經驗,讓學生明白歷史成績的提高并不是高不可攀。
2.教給學生讀書和思考問題的方法;習題講評不只是知識的再現,更關鍵的是技巧的.提升;合理安排課堂,體現主體知識,重視結構體系;重視學生能力的提高。
3.多搜集材料。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課上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其對本科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
4.課下多和學生進行溝通,傾聽學生的心聲,接近學生之間的距離,這樣有助于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
期中考試歷史試卷分析總結與反思 11
一、考試成績分析及經驗小結:
本次考試試卷難度一般,有一定的區分度,主要側重于基礎題和學案錯題的再現與變式。總體學生考試成績一般。現將前期工作總結如下:
1、狠抓基礎知識的落實
在課堂教學中要求學生把知識要點和教師補充的相關知識點落實到教材上,這樣使集中注意力,課堂聽課效果提高,同時便于以后的積累與復習。通過課堂提問及時反饋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利用前兩分鐘,朗讀、背誦前一天所學要點內容,上課后提問,發現問題再講解、強調。每一單元學完之后,要求學生列出單元知識體系表,前兩個單元老師完成,之后由學生自己動手,整理歸納。
2、注重課堂、自習的教學效率
課堂上要求學生紀錄整理,隨時提問反饋。自習課明確學習任務,做作業或練習冊,比如做練習冊時明確到具體某頁某題,然后當堂反饋檢查。
3、加強解題能力的訓練
本學期采取了多做基礎題,以題帶基礎知識的做法。除了導學案和固學案以外,每課一練一評,題量是7-8個選擇題,一個很基礎的非選擇題,做到小步子快反饋。每單元一測一過關,如果發現學生出現錯誤較多的'知識點,再講解、強調、錯題重做。
4、培養答題技巧和規范答題
教會學生審題:單項選擇題教會學生抓材料和問題的關鍵詞,關注肯定項和否定項。非選擇題,教會學生提煉材料,找要點結論,注意時間斷限。
5、注重史學基本理論和史觀教學
例如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原理內容及運用;現代化、文明史觀等史觀。
二、存在的問題
1、態度問題
在“三科主打、六科主導”的大環境下,學生對歷史學科很不重視,從學生寫的反思中,可以看出很多學生是抱著“三科考好,無所謂”的態度走入歷史考場嘗試了“裸考”,結果可想而知。
2、不重視基礎
學生不愿意,也沒時間去落實基礎知識,無課前預習,作業不能認真完成。課堂上聽過即放過。不能及時在書本上做記錄。
三、下階段學法指導
1、首先要從態度上重視,每一門課都要緊跟老師,都不能掉以輕心;
2、注重課前預習,提高課堂聽課效率;
3、注重落實基礎,緊抓教材,課堂隨著老師在書本上做圈劃,重點內容及時做筆記。
4、學案認真完成,不會做的題及時找老師和同學解決。
期中考試歷史試卷分析總結與反思 12
時間飛逝,初二期中考試又結束了,本次考試就像早就意料到了一樣,成績不出色,但是并不難過。雖然如此,但是也想好。因此為了今后的教學能取得更大的成績,需要總結經驗教訓,下面就這次期中考試的情況作以簡單分析:
本次測驗前對于4、6、8班可以是用了很多精力,但是成績并不如人意,沒有完成學校規定的任務,5班從來就沒有多下課外功夫,照樣能考全年級第一,7、9班成績還算出色,圓滿完成任務。從學生答題情況來看,選擇題部分正確率較高,材料題得分率較低,審題失誤多,不會答題。
一、學生方面:
1、基礎知識掌握不熟練,不能做到知識的靈活運用。
2、部分學生態度不端正。不重視,或認為歷史很好學,不過背背而已,就是落下也能很快趕得上。
3、解題技巧的欠缺。表現在如何從四個選項中找出最佳項,提高正確率;如何審好題,做到緊密結合題目要求作答;如何合理安排卷面,盡量多得分等等。
4、個別學生聽講不認真,知識點遺漏,
5、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奴隸性強,不肯下功夫,主動去背去記極性差,這是成績不理想的最主要原因。
二、教師及其他方面
1、課時和內容所限,任務重,學生自己在課后復習。導致學生對于整節內容不能形成系統的認識,影響了他們對教材內容的掌握。
2、督促檢查的力度不夠,導致學生知識點掌握不熟,不能做到知識的靈活運用。
3、運用課件教學,內容豐富,知識容量大,學生知道的知識面也廣了,但有時占用時間太長,課堂上應適度調整。
4、期中考試前時間緊,內容多,復習時間少,這也是考試成績不好的一個原因。
5、班級的學習氣氛不一樣,學生重視程度不同,
6、試卷難度增加,全是情景式材料選擇題,個別學生讀不懂題意,抓不住關鍵詞、關鍵句
三、今后的措施:
1、進一步提高課堂效率,采取及時反饋抽查。改變教學方法,采取邊復習邊抽查。經過驗證,每講一個知識點,我進行重復后,然后,讓學生記憶,再抽查;這樣做,不僅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進一步牢固地掌握知識,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課堂效果非常好。
2、加強課后的鞏固記憶程度,調動課代表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小組長的作用,建立知識檢查管理網絡,真正做到知識的熟練掌握,靈活運用。
3、平時教學能注重對學生答題方法的訓練。對于選擇題,教學生如何抓住關鍵詞句,當然前提是知識熟練。材料題教學生如何依據材料答題、如何根據所學知識答題。同時做到答題的規范條理序號化。做到在做題中掌握知識以及答題方法。
4、認真備課,精選知識,做好每一課的課件,充分利用白板教學,加大知識的容量,擴充學生知識面。
5、要重視培優補差工作。除了關注成績優秀學生,還要重視成績較差學生的幫扶工作。要加強對成績較差學生平時學習的督促,把作業、知識點的檢查落到實處,及時對他們存在問題進行處理,如作業敷衍,抄襲現象嚴重等。
今后的教學中,努力改進工作中的惰性,虛心向他人學習,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相信付出總會有收獲。
期中考試歷史試卷分析總結與反思 13
本次考試度中等偏上,大多數的學生認為很簡單,但是還用很多學生不及格,在其任教的七個班中優秀率不是很高,13名滿分的學生只占了5名,并不是很多,而不及格的學生仍然比后七個班多。我認真的對學生的試卷進行了分析,以及對過去的教學進行了反思:
一、學生存在的問題
問題一:學生在細節上丟分。學生不按問題的順序答題而丟二分,審題抓不住問題兩個關鍵詞而丟二分,學生對歷史事件敘述不準確,錯別字。
問題二:對材料分析題,學生答起來還不是得心應手,學生不注重對材料的閱讀、分析與運用。
問題三:審題不認真,不會審題和答題速度過慢等問題
二、改進措施
1、根據各班的實際情況進行管理,要注意學生的.投入度,多觀察多督促,要盯人,有溜號的或不認真的,要馬上給予提醒,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有效性。
2、平時做題就要加強訓練學生的審題能力,抓準主體問、關鍵詞、限定詞如時間、年代、人物、歷史事件名稱、性質、會議。
3、啟示類題要給學生進行適當的練習。
4、課堂上注意對所學歷史事件的歸納和練習,注意對學生解答綜合問題能力的培養
5、盡量和學生談話,鼓勵學困生堅定學習歷史的信心。
“路漫漫其徒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及時反思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我相信“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總比問題多”,我要繼續努力。
期中考試歷史試卷分析總結與反思 14
20XX—20XX年七年級期末統考試卷在題型上依然延續了相同的題型:選擇題25題共50分,非選擇題4大題共50分。從總體來看:本年試題依然有很大的靈活性,對知識理解上的考察,相關專題的歸納,占很大的分值。
1、試卷基本情況分析:
(1)覆蓋全面
七年級上冊的知識點實現了全面覆蓋,25道選擇題20課的內容都有涉及,多是考察的重點知識,還有幾道選擇考察的是歸納性知識,譬如24題即考察的是第四單元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朝代更替順序。選擇題整體難度較去年降低。
非選擇題的綜合性依然比較強,涉及的知識點有分封制、商鞅變法、秦始皇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郡縣制、西漢的休養生息政策、文景之治與光武中興兩大治世局面、本學期涉及的'經濟活動、魏晉時期的文化等。
(2)以圖讀史
以圖讀史依然是本次考查的一個重點,本次試卷考查的更加靈活,依然是書上的圖片,要求學生從圖片中讀出相關信息。
(3)聯系熱點
2017年一檔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引起熱議,本次試卷要求學生模仿越王勾踐劍守護詞,為司母戊鼎寫一篇守護詞。既可以考查學生的歷史知識,又可考查學生的文學素養。
(4)論從史出
歷史材料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之一。近些年來,考題更是依據材料考查學生對知識點的融匯貫通。七年級的試題更側重檢測學生讀史料的能力,在選擇題和非選擇題中出現的材料題占總分值的一半以上。
2、學生答題情況分析
本校七年級共11個班級675人,全年級平均分為58.63,最高分為98,最低分為8,差距十分之大。全年級優秀率為12.59,良好率為31.56,及格率為54.07。
(1)選擇題
本次失分題主要集中在第1、2、7、18、19小題上。
第1題的失分點在于學生無法判斷北京人的“生活組織方式”。第2題的失分點在于學生不能區分什么“生產工具”。第7題,失分點在于學生未認真讀題,沒有選擇“嵌錯工藝”。第18題,依然將曹操記錯為三國時期的人物。第19題為書中的材料,學生不認真讀材料,而是記錯為當時講的另外一個知識點。
(2)非選擇題
第26題分3小題。第(1)題共6分。其中分封制2分,商鞅變法的內容為4分。失分點主要在分封制,失分原因在看不懂材料,或者讀錯題。第(2)題共4分。失分原因在于學生不認真,把“公元前221年”看成“221年”,從而答錯方向。第(3)題共2分。本題的失分點在于學生不能理解“趨勢”這個詞,不理解“地方行政制度”,以后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對問題理解能力的培養。
第27題分4小題。第(1)題2分,本題只要把握住鐵質農具和牛耕的作用即可得分,失分多是不懂題的意思,出現空題現象。第(2)題6分,本題的得分率較高,除了一些學生空題以外,大部分學生能“依葫蘆畫瓢”寫出對“司母戊鼎”的守護詞(時期、規格、價值)。第(3)題2分,失分點為學生不懂“經濟活動”分為哪幾個,亂寫的較多。但若是學生認真對題干,或者對課本知識點較熟,就能答出“商業”。第(4)題4分,考查學生閱讀史料和歸納的能力,失分點第一在于學生讀不懂材料,第二在于學生不明白分值跟答題點的關系,4分的題誤認為只需要答一點。
第28題分3小題。第(1)題2分,考查漢初的“休養生息”政策。失分點在于錯別字,多寫成“修”或者“體”。第(2)題8分,答出“文景之治”和“光武中興”各2分,答出共同原因2點即4分。失分點在于
①學生讀不懂題,不明白何為“治世局面”
②問共同原因卻分開回答
③錯別字,主要集中在“武”字。
第29題分3小題。第(1)題4分,“造紙術”《蘭亭集序》各占2分,失分點多在于“紙”寫錯字。第(2)題6分,民族交融2分,歷史文化價值6分。“民族交融”為失分點,學生聯系性和讀圖能力不強。第(3)題2分,問傳統文化的發展的特點,得分率較高,只要明白傳統文化具有“繼承性”“開放性”“包容性”等等即可。
期中考試歷史試卷分析總結與反思 15
本次考試我們采用的是我校自己出的試卷,試卷還是很符合我們學校的教學實際的,不管是從試卷的難易程度,還是從試卷的適應范圍,還是切合中考題型等方面,都是質量不錯的,既能檢測到學生的學業成績反映出學生的學習狀況,又不至于讓學生感到太難而喪失學習興趣。但本次考試的歷史試卷考查的知識點較細,有重點,感覺整體很好,下面我就從三個方面分析一下本次考試的試卷:
一、 歷史考試成績分析。
本次歷史期中考試全校參加27人,及格的24人,50分以上的3人,40分以上的10人,24分以下的3人
初一歷史期中考試卷,最高分57分,最低分19分,平均分37分,及格率72%。
從總體上看,要求識記的基礎知識部分的內容掌握得比較好,要求理解部分的內容相對較弱。
從題目上看,選擇題的正確率比較高,材料題中22題春秋戰國時期提出反對不義的掠奪戰爭的思想家是誰?他是那一學派的代表人物?這一題變相考查了諸子百家的學派、代表人物。學生的應變能力較差,大部分學生答不出來。第21題分封制在后期出現了什么問題?由于學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低,導致寫不出完整通順的答案。
存在的問題:
1、學生的基礎知識不扎實是失分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現在基礎不扎實,對課本知識生疏,或不能熟練運用,相當一部分后進生表現尤為突出、歷史語言表達不規范、不準確。
2、審題不仔細是造成失分的又一主要原因。如相當部分選擇題的錯誤,純粹屬于審題不細心所造成的。
3、平時學習過程中,學習方法過死,靈活解決和處理問題的能力不足。尤其表現在對課本上的一些變式問題缺乏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死搬硬套,照貓畫虎,因而得分率較低。
4、態度不端正。表現在字跡馬虎潦草,隨意性大,寫錯的地方亂涂鴉,卷面不整潔,書寫不工整,錯別字太多,綜合素養差。試卷中部分學生答題態度不認真,沒有做到最基本的字體工整。
二、改進建議:
針對這次考試中學生表現出來的問題,我覺得今后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努力:
1、認真備好一堂課。備課時要把握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精心編制和設計導學案。認真上好一堂課,做到有效教學。學生明白的不多講,重點難點,重點把握,重點講解。做到講練結合,我們可以給學生提供練習,或其自己去尋找練習,鞏固所學的知識內容。
2、強化基礎知識訓練。萬變不離其宗,基礎知識是根本,選擇題錯誤的原因大多就是基礎知識不牢固。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從抓基礎知識入手,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培養學生用雙色筆構建每課的知識體系。
3、平時應加深對教材的分析力度注重思維的發散性靈活性。學生在課棠上應該多參與一些實例分析,增強解題威力。 培養學生審題意識,解題思路要注意從多方面、多角度來分析,答題方法應加強指導,讓學生學會更加廣度和更加深度地進行答題。
4、幫助學生改進學習方式。通過引導,促進學生研究性學習、探究型學習、合作自主學習,能夠在加強雙基的基礎上,強化知識點的延伸、整合、培養思維能力。
期中考試歷史試卷分析總結與反思 16
一、試卷的評價
1、試卷的基本情況:
歷史考試時間為50分鐘,政治歷史合卷100分鐘。歷史學科的題型包括單項選擇題、歸納列舉題、材料分析題,綜合探究題。
2、試卷的基本特點:
(1)基礎性強。試題立足于歷史基礎知識,以重點知識來設計題目。重在考查學生對歷史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
(2)標高適度。基于目前初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初中歷史教學的現狀,試卷沒出現較大的偏題、怪題,只有個別題目稍難點。整卷的試題難度應該說是適中的。
(3)題目設計具有簡明性。題意指向明確,題目的表述較清楚,簡單明了,學生審題時一目了然。
二、試卷成績情況
本次考試,我校七年級兩個班,總體考試成績來看,七年一班平均分72.7,優秀率62%,及格率為81%;七年二班平均分78.8,優秀率71%,及格率為83%。兩個班及格率差距不大,但優秀率差距較大,對于七年級來說,一班的優秀率太低,需要進一步抓緊。
三、學生答題質量分析
1、優點
(1)對歷史教材的主干知識掌握得較好。學生能根據要求加以復習鞏固,對重點知識的掌握較熟練。
(2)能正確地運用解題方法。大部分學生能采用較常用的直選法和排除法來解答選擇題。
(3)能根據題意認真解答。大部分學生能根據題目的要求,認真分析問題,正確地得出答案。
(4)部分學生的.學科能力有所提高。大部分學生的再認再現能力較強;部分學生善于運用已知知識進行分析判斷,此次判斷題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學生具備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問題
(1)基本功不扎實。書寫不公正、不規范,錯別字多。如:“曲轅犁”寫成“曲轅梨”,把“南宋”寫成“宋朝”。
(2)同類知識混淆不清。學生對同類知識掌握不牢固,張冠李戴的現象很普遍。如:把“吳道子”寫成“閻立本”,把“李白”寫成“白居易”。
(3)讀圖、地點類的知識掌握不到位。如第15題,把A和B的地點寫顛倒。
(4)分析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試題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題目比例很少小,但此類題目的得分率較低,反映了學生對歷史事件的影響未能正確地加以分析。如:綜合探究題中的用史實證明觀點,很多同學答題出現偏差,史實混淆。
(5)復習不到位。本次考試學生基礎知識掌握得不是太好,選擇題錯了很多,主要原因是學生在復習過程中拿出的時間太少,沒有集中精力去記憶。
四、改進措施
1、提高學生閱讀理解歷史資料的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讀教材,課堂上多引進一些課外史料,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能力。
2、注重學生分析、概括和綜合能力的訓練。分析、概括和綜合是歷史學習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檢驗學生能力的基本內容,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這方面的練習。
3、加強學法指導,教師在教學中要教學生如何審題,如何尋找試題的關鍵詞,捕捉有效信息。
4、根據目前命題的趨勢和課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觀性題目還會適當增加,以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尤其要重視中考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訓練,堅持講練結合。
6、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們看到成績的進步,要善于表揚學生。
7、抓好后進生。對歷史考試來說抓好10個優生,不如抓好1個差生對均分的貢獻大。同時,要抓好后進班的教學質量。
8、對學生加強書面表達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正確運用歷史學科術語,全面、完整答題的能力。強調考試中學生一定要分點逐條書寫,注意條理一定要清晰,特別是要強調答案書寫的序號化。
通過這次考試,使我認識到了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并努力在以后的教學中克服這些不足,反思存在的問題,爭取在下次考試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期中考試歷史試卷分析總結與反思 17
一、考試目的:
歷史期末考試是檢測本學期學生學習歷史知識和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的能力,也是對在教教師的一次考核。在考核中,發現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諸種問題,以便日后教學予以加強。在考核中,使教師了解到教學中不足之處,以及日后在教學中應該注意及加強的問題,使日后的任教更加得當,為教師教學指明方向,為今后更好的開展教學活動提供依據。
二、試題分析:
1、試題結構分析:本次試題由客觀題(選擇)和主觀題(材料分析)構成,其中客觀題占50分,主觀題占50分。試題側重對第二單元的知識點的考察,第一單元知識占16%,、二單元知識占44%,第三單元占34%,七年級上冊知識占6%,如27題的1小題“焚書坑儒”考查的是秦朝知識。以《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和新人教版版教材為命題依據。
2、突出學生綜合分析歸納能力考查:本次考試,試題內容靈活,難度適中,“死”的東西少,“活”的東西多,基本脫離了“死讀書,讀死書”的狀態,熟練的掌握了基礎知識和靈活運用才能考出好成績,二者缺一不可,基礎知識掌握了未必能答出題,如選擇題開始四道題非常典型,第1小題隋煬帝開鑿到運河,第2小題武則天的功績與無字碑,第3小題四大發明,第4小題景德鎮瓷都。材料分析題的27題封建王朝加強思想控制幾影響,28題中國資本主義生關系的萌芽等。要想答出題必須熟練的掌握基礎知識,完完全全的考察了學生的能力。
3、難易搭配合理:側重對基礎知識考察的同時合理的搭配了有一定難度的提高題(書本基礎知識占55%左右,需要分析思考的知識占45%左右),難易程度的把握和比例分配較為適當,既有利于知識的鞏固,也考察和鍛煉了學生的邏輯分析能力。選擇題5、6、7、8、9、10、11等,材料分析題的26題都屬于基礎性題,材料分析題27、28需要分析思考,難度提高。基礎性知識題出題方式符合了現今歷史試題命題緊密聯系實際、答案開放性等趨勢,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和發揮空間,調動學生的思維。
4、題型更科學,符合新課改要求:本次考試中
(一)選擇題,直接考書中的基礎知識點,但是個別題在拐點兒彎之后才能答出知識點,這考核了教學目標之一——知識目標,考核基礎知識,這對教學來說有益無弊,須知萬丈高樓平地起,首要重視的就是基礎。但以往“死讀書”就能出成績的日子一去不返復了,更多的考題需要利用基礎知識和運用能力二者結合進行解答。像14小題這種對應列舉題直觀性題基本沒有了。
(二)材料題從當中反映出的問題:學生不會看題,也不會答題,兩個問題答案不全,答題不全面。這需要以后多加強平時習題的練習。如26題“民族政策”和29題“經濟重心南移”。
本次試題,有利于學生擴大視野,舒展個人才情,突出了學以致用,通過身邊的事物,提出問題,通過解決問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暴露出的問題和教學建議:
通過本次測試,反映出存在的主要問題在于:
1、部分學生對于圖畫的識讀能力不強,如第5小題“四川的交子”、 第9小題“唐朝的曲轅梨、筒車”,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歷史書上直觀畫圖知識的認識,點明與之相關的重要知識點。
2、材料分析題一直是學生回答的.一個弱項,表明學生的分析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如27題的第3小問和26小題的第4小題。往往在答題時學生容易將史實過程作為理論分析的內容,建議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進一步加強閱讀分析訓練,充分搜集相關素材給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訓練機會;同時提高學生對古文的理解能力,以便為后期難度的提高作好準備。26、27、28、29四個材料分析題基本都引用了文言文,如果文言文功底較差就很難理解題意和做答。
3、在課堂教學中的事例和例證盡量貼近生活,讓學生感覺距離很近,這樣容易接受和理解,也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
四、今后教學打算:
在期末復習中,按學校規定制定了復習計劃,但在考試后,仍然發現問題,這說明教學中仍有不足需改進。考試的方向就是今后教學的方向,我決定以后教學中:
① 繼續穩扎穩打,抓好基礎知識教學;
② 鍛煉學生動手能力及其它分析解決問題能力; ③ 學生不會答題,以后加強平時多做練習,訓練答題思路。
期中考試歷史試卷分析總結與反思 18
一、分析錯題。
為什么會錯,是馬虎?還是原本就不會?或者是平時“不求甚解”的原因,導致換湯不換藥的題目還是不會。(重點分析)
二、分析對的題目。
有人說“對的題目還分析什么啊”。當然要!要從中找出重點,知識的.重點,也就是考點。比如說考幾次試,這類的題目一直出現,或者出現地概率很高,我們在試卷分析時就要把它列為重點。就是說即使這次做對了,也要在平時地學習中經常鞏固。
三、總結。
通過這次考試,還是說通過這幾次考試,發現自己的不足,在學科中哪方面不足,就比如說歷史,你的哪段歷史不是很清楚,經常犯錯?還有就是已經很好的了,就是說你這段歷史已經滾瓜爛熟了,這樣平時你就可以少花點心思鞏固記憶就好了。最后就是下定決心,以后會怎樣認真的學習,怎樣的踏實,不會再馬虎,同樣的錯誤不會再犯等等。
期中考試歷史試卷分析總結與反思 19
一、試題評析
試題均以新材料、新情景設問,注重原則性,同時立足于教材,注重基礎,注重考察學生的閱讀能力及分析、提取信息和歸納概況能力。重點考察的是主干知識,題目難易適中,不偏不怪,與現實生活中熱點問題有機結合。試題內容符合考試大綱和20xx年考試說明的相關要求。試題立意高,命題的角度、題量、題材、考點豐富多樣。選擇題部分涉及古今中外政治、經濟、思想、科技文化之外,還有一道史學認識的題目。試題難易適中,簡單題居多。
分選題部分:第40題是梳理閱讀材料,分析中國歷史制度、文化教育的社會變遷。第41題是閱讀材料,分析比較中國古代與英國近代社會救濟的思想與實踐。第45、46、47題是任選題,分別是土地制度的變遷,近代社會民主思想與實踐,中外歷史人物評說,題材較為豐富。試題嚴謹規范,文字表達周全,設問、指向明確而無歧義,選擇的敘述文字大都力求長短、結構、語氣一致,選用材料比較集中而有典型,或者經過命題人的`摘編縮寫,力求原汁原味,保存原有的歷史感。
二、學生答卷情況分析
1、基礎知識不扎實,基本概念模糊不清。
2、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掌握不到位。
3、思維不嚴謹,解答不規范,許多考生是主要分析過程,不能做到史論結合。
4、答題能力不足,審題不清,會而不對,對而不會,閱讀能力差,許多考生讀不懂題意或理解不到位,丟失了不少分。
5、應變能力較弱,心理素質不強,考生壓力大,情緒緊張,不能及時有效調節,把握心態,難以靜心思考,有序解答,難以進入常態發揮,難以顧及答題策略。難題變化,使得部分考生心理慌張,答題不太適應,不能正常發揮,這是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
三、備考應對策略
1、夯實基礎,學生應抽出至少三分之一時間回歸課本,每次做完題后找課本對應的知識點。
2、提高學科應試能力,從閱讀、審題、歸納試題立意、要點,組織答案等方面加強訓練。
3、加強學科思維嚴謹性、規范性訓練,達到會的不丟分,要點全面,過程完整。
4、心理素質培養常抓不懈,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使考試中能正常發揮,靜心思考,考出優異的成績。
期中考試歷史試卷分析總結與反思 20
從總體上說,本次歷史試卷,注重根底,重視應用,凸顯潛力,滲透德育。以新課標為準繩,學科的重點資料為核心,緊跟時代脈搏,設問巧妙,立意高遠。以根底立意轉向根底、潛力并舉,穩中求進,突出創新精神和實踐潛力的培養,把握了教學的改革方向,表達了新課程理念,導向鮮明,是一份融綜合性、人文性、開放性和時代性于一體的好試題。
一、根本狀況
1、本次參考人:252及格人數:93人
2、試題特點
本試題共兩大題,總分值100分,考試時間60分鐘。容易題約占50%,中檔題占30%,稍難題占20%;注重對根底知識和根本潛力的考察,個性是考察學生的識記理解潛力,適當考察學生從材料中獲取信息分析解決問題的潛力,主要考的是學生的概括歸納潛力,適當也涉及了對學生分析潛力的考察,設問跨度小,對分析潛力的考察也只是局限于比較淺的層面上。
二、試題解題狀況
1、概念把握不準確
概念是學習歷史的根本因素,無數個概念支撐了歷史長河,歷史概念區分了多個歷史史實與現象,如果根本的概念模糊,勢必影響對歷史脈絡的把握和對歷史現象的理解。如第11小題:關于隨唐的相關表達,局部學生誤選a,就是對概念理解不清造成的。
2、相關學科知識掌握不牢
歷史學科資料包羅萬象,涉及了語數政地等多領域、多門類、多學科知識,假設相關學科知識缺乏,定會對學習歷史帶來務必困難。如2、4、8、12、14、20等,局部學生之所以選錯,顯然是由于相關學科知識缺乏造成的。
3、歷史思維潛力、從材料中獲取信息潛力、概括歸納潛力差
歷史學科教學要教會學生用歷史的眼光來對待歷史史實,分析歷史要放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同時要教會學生善于從材料中獲取提煉有效信息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如果學生概括歸納潛力差,在答題時就會出現零亂、嗦或不完整。如第24、25小題第三問,局部學生失分較多,這就是平時歷史思維潛力訓練太少、分析綜合潛力欠缺影響所致。又如23小題:唐太宗和宋太祖都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皇帝,他們在位期間推行了一系列強有力的措施,穩固統治政權。完成下表。此題對學生潛力要求較高,造成很多學生不知所措,思路紊亂,失分極其嚴重。
5、審題潛力不強
審題在考試答題中比較關鍵,從某種程度上說,題審好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審題出錯,就會導致答案不完整或根本抓不到要領,胡亂作答。如第7、xx小題,有的學生審題不仔細,把不正確看成正確,冠戴,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三、對今后教學推薦
1、強化根底知識教學,突出主干知識、重點知識的教學
在教學中,我們要緊緊依據新課標,以教材為載體,對在整個歷史長河中起重要作用、地位明顯的資料,我們要重點突出,講清來籠去脈,濃墨重彩,豐富資料,補充材料,采用多種方法多種手段,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真正表達學生學習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主人翁職責感。不要局限于記住幾個零散知識點,如果好處不明,完全機器記憶,很快就會遺忘,構成記憶殘缺,知識學習不深入,容易造成學生急功近利,學習不踏實,心態急躁。教學中我們務必要一環緊扣一環,吃不得夾生飯。
2、加強技巧性訓練
一是加強學生的審題潛力訓練,教會學生審清時間空間,審準關鍵詞的意思,審準答題方向,選取題怎樣做,材料題怎樣做,問答題怎樣做,從哪里入手,如何解剖,如何分解,如何表述,有方案地用相關試題進展針對性的訓練,讓學生明確答復相關問題的要領,從而增強學生的思維潛力和應試潛力。二是加強養成教育,平時教學中不要放松對學生的嚴格要求,催促學生養成認真閱讀、認真答題、認真寫字的好習慣。
3、注重潛力培養
新課標要求:初中歷史教學,要指導學生初步學會按時間順序觀察歷史的開展和變化;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啟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展想象、聯想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知活動,對有關的歷史問題進展簡要的評述,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潛力;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潛力;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潛力。
這就要求我們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學會學習,逐步掌握學習歷史和認識歷史的一些根本技能和方法,例如:計算歷史年代;閱讀歷史教科書及有關的歷史讀物;識別和運用與教學有關的歷史地圖、圖片、圖表;搜集和整理與歷史學習有關的材料;表達重要的.歷史事實;解釋重要的歷史概念;分析和評論重要的歷史問題,等等。
同時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從多層次、多方位去開掘歷史知識之間的聯系,包括:歷史開展的縱向聯系;同一歷史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橫向聯系;歷史開展的因果聯系;中國史和世界史之間的聯系;歷史演變與現實生活、時事之間的聯系;歷史學科和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以開拓學生的視野,更好地認識歷史。
歷史潛力的培養不是一躇而就的,它需要我們在教學中逐漸滲透、潛移默化,徹底拋棄傳統的填鴨式、滿堂灌。教師在教學中扮演的是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導者的主角,設置平等的互動交流平臺,通過精心設置的課堂提問,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充分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不要照本宣科,要創設新情境,組織精當的材料,引領學生去探究、去實踐、去創新。惟有如此,才能開展學生的不同才能,也才能為學生今后的繼續學習積蓄能量和潛力。
4、要時刻關注社會熱點、焦點問題,實現與歷史學科教學的聯系。
總之,七年級歷史教學要求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關注全體學生,平等善待各類學生,抓好查漏補缺,學會科學的記憶歷史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后果、影響、作用等)的方法,初步建立知識體系框架,注意學習潛力培養,適當延伸、遷移,讓學生感知歷史、積累歷史。抓好單元的綜合過關練習。注重抑制負面積累,防止兩極分化,爭取不讓每位學生落伍。
【期中考試歷史試卷分析總結與反思】相關文章:
期中考試歷史試卷分析總結與反思最新03-15
歷史試卷分析報告10-27
期中考試試卷分析總結與反思03-23
生物期中考試試卷分析總結與反思09-22
學生期中考試試卷分析總結與反思05-23
期中考試試卷分析反思11-03
期中考試試卷分析總結與反思(精選15篇)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