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課程總結
總結是在某一時期、某一項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進行回顧檢查、分析評價,從而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幫助我們有尋找學習和工作中的規律,為此要我們寫一份總結。那么你知道總結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技術課程總結,歡迎閱讀與收藏。
技術課程總結1
一年來,由于領導的高度重視,課題小組采取了切實可行的工作措施,同時也做了大量務實的工作,使課題研究能夠順利地推進,達到了預期效果。為了把課題研究工作更有成效地開展下去,工作總結如下:
一、研究現狀匯報
本課題是20xx年6月開始進行的,成員組教師大多數為年輕教師,都非常有創新精神。合作學習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學生從中體會合作的成果和樂趣。
二、具體操作方案及過程
I:準備階段:
(一)提高認識,轉變觀念
要想使課題研究工作能夠順利地實施,首先要提高課題研究教師的思想認識,使他們能夠從心里贊成課題研究,愿意課題研究,這是做好課改工作的基礎和前提,也是做好這項工作的最為關鍵的一環。為此,課題小組組織教師集中進行了理論學習和座談,通過學習和座談,使教師更加深刻地認識了課題研究的深遠意義以及課改的緊迫性,同時也明確了自己肩上的重任,從內心接受了課題研究,認同了課題研究。這樣,就為我校能夠順利地實施課題研究打下了比較堅實的思想基礎。
(二)認真學習教育理論,明確課題研究方向及重點
在教師從內心接受課題研究的基礎上,我們又布置了有關課題研究的理論學習任務。其中我們進行了三次集中學習,并布置了五次分散學習。學習的內容有《走進新課程》、《新課標解讀》及有關的教育教學理論。通過富有針對性的業務學習,主要明確了兩個最根本的問題:
1.明確初中初中物理實施分類指導目的和意義
(1)自主學習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新課標強調學生學習方式多樣化,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這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標志性變化,也是實施新課程最為核心和最為關鍵的環節。如何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變原來單一的、被動的、死記硬背的、接受式的學習方式為自主探究、親身實踐、合作學習的方式;如何著眼于學生潛能的喚醒、發掘與提升,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如何著眼于學生的全面成長,促進學生認知、情感、態度與技能等方面的和諧發展;如何滿足于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所有這些,將關系到課改的成敗,關系到教育的質量,關系到師生的校園生活質量。
(2)現代教學論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生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或發生教學。” 為此,在傳統的班級授課制下,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是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溝通、學會交流合作具有積極和行之有效的途
徑。它能激發、調動每一位學生學習的熱情和主動性。 ①有利于在課堂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②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集體觀念,合作學習小組的異質性決定了學生在共同活動中必須做到互相幫助、互相監督,其中的每個成員都要對其他成員的學習負責,體現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意識要求,可以使學生在交往中產生心理相容,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培養了學生的集體意識。③能培養學生多渠道獲取信息的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④能培養新型的師生關系,師生間實行平等對話與交流,真正體現教學的民主。 2.面對新課程的新變化,教師該怎么指導?
我們認為,面對新課程的新變化,教師要轉變的方面很多,但最為重要的是以下兩個方面:
(1)更新教育觀念,轉變教師角色。傳統課程模式中的教師,不僅是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學內容的制定者和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判者,而且是絕對的權威。教師習慣了根據自己的設計思路進行教學,把各式各樣的學生按自己的思路"格式化",最終成為規范的、知識淵博的、但已沒了創造性的所謂合格、甚至優秀的人才。
新課程改變了教科書一統課堂的局面,教師不再只是傳授知識,教師個人的知識也將被激活,師生互動產生的新知識的比重也將大大增加。這種學習方式的改變,需要教師從知識的權威到平等參與學生的研究,從知識的傳遞者向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參
與者、促進者和指導者轉變。雖然教師的知識的傳授者的角色不會被淘汰,但它不再是教師唯一的角色。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幫助學生制定適當的學習目標,并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供各種便利,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營造寬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參與學習和探究,與學生一起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學生一道尋找真理,并且能夠承認自己的過失和錯誤。
(2)重建教學方式,重構課堂教學
學習方式改變了,也要求教師的教學方式做出調整。有人說,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是對未來教師最大的'挑戰。比如研究性學習,學生要進行有效的研究,就要求作為"參與者與指導者"的教師首先應該是研究者。這意味著教師要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學方式。當教師以知識傳授為重點時,他的基本做法是,分解知識、技能,并有效組織呈現部分甚至整體,學生通過傾聽、練習和背誦,再現由教師傳授的知識,回答教材中的問題。而在探究性課程上,情形則大不一樣。在這樣的學習中,教師的職責是引導學生不斷地提出問題,使學習過程不斷變成學生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指導學生收集和利用學習資源;幫助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并能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
Ⅱ、探索研究階段:
圍繞課題,課題小組組織教師學習相關材料、理論專著,觀看名家名師講座和課堂教學錄像等活動,集中探索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一)探索如何從知識技能的傳授者轉變為意義建構的促進者和個性發展的促進者。
(二)探索如何從管理者轉變為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者和學習的伙伴。
(三)探索如何從教材的忠實執行者轉變為課程資源的研究者、開發者和學生利用課程資源的引導者。
(四)探索如何從傳統的教書匠轉變為終生的學習者和研究者
Ⅲ、實施情況
(一)深入課堂,反復指導
這一年,我們針對課題研究的重點,按照初步探究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實驗教學。學校領導經常深入班級聽課、了解課改實驗情況,及時解決問題,鼓勵實驗教師大膽進行實驗,同時學校領導也把指導課題研究實驗教師的課堂教學工作作為本學期工作的重中之重。校長和教導主任經常深入課堂,進行聽課指導。同時,學校明確規定,把課題研究工作作為實驗教師業績考核的一個最重要的依據。領導深入課堂,反復進行聽課指導,課改教師本身既有壓力又有動力,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課改實驗中。
(二)示范引路,及時總結
在我們跟蹤聽課指導的過程中,發現好的典型,我們及時召開全體教師課改實驗觀摩教研會,啟迪大家的思路。為了及時地總結經驗,彌補不足,以便把我校課題研究實驗工作更好地開展下去,學校經常組織課改實驗教師對課題研究實驗工作中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我們及時地進行了總結。我們認為,在此項工作中,我們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1、教師的教育觀念轉變得還不夠徹底,新舊觀念交織在一起,時新時舊;
2、對小組自主學習的合作、交流的評估方式還不完善,不能很好的評估學生交流的成果,激勵學生合作的動力和興趣。
三、初步取得的成果
(一)改變了課堂教學方式
探究教學的實踐,改變了課堂教學的面貌,教學方式產生了變革:一是變被動接受為積極探究;二是變以教師為中心的封閉、靜態的講授過程為學生主動參與的開放式動態教學;三是變學生呆板消極的學習行為為主動的動手、動口、動腦的靈活的學習過程,從而使課堂教學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
(二)學生的素質得到良好培養。
(1)自主學習興趣得到激發。
學生學習主動性增強。那就是學生學習興趣濃,學生主動探索知識、主動學習知識的欲望強烈,課堂氣氛活躍,獲得聽課領導和教師的一致好評。
(2)自主學習能力得到培養。
學生不僅愛學習,而且會學習,他們課堂上善于向老師提問,勇于發表自己的意見,而且有良好的自學習慣和能力。課堂上,學生不需要老師多講,自己提出問題,通過查工具書,同學之間開展討論,對知識的理解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
(3)學生個性得到充分發展。
由于在課堂教學中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學生學習和交往的主動性、自信心得到增強,他們不僅向同學挑戰,還勇于向老師挑戰,課間、課上學生會向老師提出很多問題,甚至對老師的看法、結論提出意見。然而他們又有較強的合作意識,小組合作學習時配合默契,有分有合,人人參與。每個學生都表現得很自信,人人都覺得自己是成功者。學生的自我組織管理能力也很強,每次班隊活動、學校集體外出或課間都可以讓學生自己組織策劃,充分表現出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而且活動質量都很高。
(三)教師素質得到迅速提高。
通過“教師角色的轉變”課堂教學研究,一批老師得到迅速成長,由于參與課題研究,迫使教師主動學習有關理論,分析和加工教材,設計“自主學習”的教學策略和方法,從而更新了教師的觀教學觀念,提高了教學能力和研究創新能力,使一大批教師迅速脫穎而出,成為教改研究的骨干。
(四)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學生在學習中所獲得的知識,都是為了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
的能力。通過物理實驗的教學,既能讓學生用所學的物理知識去解釋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又能讓學生從日常生活中去發現物理規律,從而加強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例如,我和學生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學習活動中,提出當物距在二倍焦距以外時,成怎樣的像?物距在一倍焦距與二倍焦距之間時,成怎樣的像?物距在焦距以內時,又成怎樣的像?學生們帶著這些疑問,在探究過程中議論紛紛,最終在老師的指導下得出了結論。在得出結論后,我啟發學生:實際生活中有哪些儀器運用了這些物理規律?學生們都踴躍發言,有的說照相機運用了物距在二倍焦距以外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的原理;有的說,投影儀運用了物距在一倍焦距與二倍焦距之間,成倒立放大的實像的原理;有的說,放大鏡運用了物距在焦距以內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的原理等等。學生們不但通過物理實驗獲得了新的知識,還能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從而大大提高了學生將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技術課程總結2
關鍵詞:理實一體化教學;仿真軟件;有效教學;BOPPPS模型
“電子技術基礎”課程作為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的核心課程,其包含的內容繁多,概念抽象,需要學習相關知識并獲得解決生產、生活實際問題的實踐能力。BOPPPS教學模式包含多個階段,需要將導言、學習目標、前測、參與式學習、后測、總結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1]。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是一種具有高效率、高效果、能反饋的閉環學模式。理實一體化教學通過設定合理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讓學生能夠在做中學,在學中做。通過理論和實踐的無縫切換,不斷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更加深入的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2]。
一、BOPPPS有效教學模式
教學設計是老師作為課堂的主導,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教學設計要符合以下原則:(1)系統性原則———需要系統、準確把握課堂教學中教學目標、方法、評價等內容。各部分之間既相互獨立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做到整體和部分的辯證統一。(2)程序性原則———教學設計是一項系統工程,教學的每個子模塊的結構排列順序以及時長安排特點,決定著教學設計的科學性。(3)可行性原則———準確實施教學過程,必須符合主客觀條件。第一,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第二,要考慮現有的教學條件。(4)反饋性原則———反饋性評價要求改變傳統的終結性評價,評價過程需要對比學生的進步情況以及對作業的有效考核。對課堂的教學質量進行評估,能夠幫助老師及時發現教學中的.問題[3]。整體教學設計模式如圖1所示。BOPPPS教學模式設計通過六大步驟進行:(1)Bridge-in(導入):導入是學習的開始,運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創設一種情境,引導學習者,獲得學生的注意力,建立學習動機。導入可以溝通情感,創設學習情境,迅速集中思維,激發興趣,產生學習動機,明確學習目標。(2)Objective(目標):根據要求的不同,可以將目標進行劃分,主要包括認知、能力、情感三個方面的目標;認知目標可以按照認知順序進行劃分,依次為記憶、了解、應用、分析、評估、創造,如圖2所示。能力目標分為三層:基礎能力指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操作能力、自學能力、合作能力;中層能力指提問能力、假設能力、實驗設計能力;高層能力指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情感目標指學生愿意關注、主動參與的程度以及對價值觀、人生觀的接受、偏愛。(3)Pre-Test(前測):前測的目的是從知識、經歷、經驗、錯誤等多維度了解學生的興趣與能力、聚焦本堂課的教學目標、了解學生基礎及其是否有錯誤的想法、調整授課深度、難度及節奏,量體裁衣設計課堂。前測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展開,例如課堂提問、小組討論、辯論賽、頭腦風暴等。(4)ParticipatoryLearning(參與式學習):學習方式主要分為被動學習和主動學習,根據調研數據,我們有學生記憶留存率金字塔,如圖3所示。為保持學生的注意力,鼓勵教學中學生和老師的參與和互動,讓學習者主導教學過程,通過同伴式學習(peerlearning)達到深度學習的目的。(5)Post-test(P)后測:運用合適的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檢測,判斷其學習成果與設定目標之間的差距。(6)Summary(S)總結:目的為學生提供梳理、反思、總結所學內容的機會,同時老師也要對所學內容進行延伸,幫助學生實現知識的遷移。總結環節經常會被忽略,但其經常起著畫龍點睛、拋磚引玉的作用。BOPPPS六元素順序可改變,教師根據提供的框架,有意識的設計,自然有效的融入,切忌目標變成提綱,總結、后測與目標相呼應。
二、理實一體化教學中引入電子設計仿真軟件
在電子技術基礎的教學和項目化實訓中,會用到相關的軟件來進行電子產品的設計,比如:Multisim主要用于進行電路模擬,適用于板級的模擬/數字電路板的設計工作。Systemview可以用于信號與系統、通信原理等課程實驗的仿真,功能強大,界面不夠直觀。Proteus軟件具有強大的仿真功能,適合用于多種仿真分析。其能夠實現原理圖布置、電路模擬、代碼調試以及電路仿真分析等功能[4]。通過仿真軟件的可視化展示,使學生能夠清楚地看見程序是如何控制硬件運行的,仿真界面美觀、可信度高。
三、基于BOPPPS模型的理實一體化教學設計
“電子技術基礎”課程要求學生掌握二極管、三極管集成運放電路、定理、模擬電路、數字電路、電力電子等知識,旨在培養具有電學基礎的技能型人才。通過調研,了解了電氣自動化專業對學生基本知識以及需要掌握的技能要求,結合課程的實際情況,將課程重新進行定位。為了加深學生對電工電子相關知識的理解、技能的提高,對BOPPPS教學模式進行深入分析研究,探索了基于“BOPPPS模式的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在“電子技術基礎”課程中的實踐方法,從課前、課中、課后等多方面進行分析。(一)課前為有效促進“電子技術基礎”課程的教學效果,課前從情景導入、目標確立兩個方面進行設計。課前情景導入的主要作用是使學生了解本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提升學生學習興趣,讓其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同時,通過職教云、學習通等課程任務和目標,讓學生明白本節課需要完成的具體任務以及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通過“電子技術基礎”課程中的搶答器模塊為例,課前通過職教云給學生下發學習引導單,學習引導單內容如表1:(二)課中課堂教學是整個教學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以BOPPPS教學模式為要求的課堂教學需要以學生為課堂學習的主體,讓學生全方位、多角度的深入參與到理實一體化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不斷提升課堂教學效果,“電子技術基礎”課程中智能搶答器設計與調試模塊具體教學設計如表2:(三)課后為進一步擴展學生的知識與能力,在課后可以通過職教云等平臺更多課程資源讓學生進行學習,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擴展自己的知識面。同時教師也需要對自己的教學方式、方法進行反思總結,不斷查看目標完成程度,并且及時調整學習目標,優化教學方法。另外通過職教云、學習通等在線學習平臺,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全方位監測,作為過程化考核依據。
技術課程總結3
本期我擔任七八年級計算機教學工作以來,由于校屬于農村性質中學,存在諸多方面的問題,大部分學生都是來自于農村小學,小學階段的他們很少接觸信息技術這一學科,因此他們的知識技能水平參差不齊,針對這一情況結合實際情,我設計出了一套適于我們學生自身的教學工作計劃,但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曾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優點與不足,為了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進步,現對本學期教學工作作出以下總結。
一、認真備課。
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出符合自己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案,每節課做到有備而來,盡量利用多媒體教學,以直觀有有效的教學方式講解,積極做好課后記錄、信息反饋、課前復習等細節工作。
二、增加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
認真較好的使用普通話教學,使講解更加清晰、條理、生動起來,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盡量做到層次分明,主題突出、深入淺出,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注重精講精練。同時,在每一節上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讓各個層次的的學生都得到一定的提高。
三、虛心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
在教學理念和技能上有疑問的地方積極向有經驗的教師或上網互動學習,多了解征求別人的意見與方法,同時,多聽教師的課,做到邊聽邊記,學習別人的優點,克服自己的不足,爭取下學期工作更好的開展。
四、積級推進素質教育。
在教學工作中,我在教學工作中注意學生能力的培養,把傳授知識、技能和發展智力、能力有效地結合起來,在課堂上促進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讓學生的各種素質都能得到一定的發展與培養。
五、存在的不足。
學生的知識結構還不是很完整,不夠系統,再加上學生們的年齡小,自律能力不是太好,所以在抓好紀律方面下了不少功夫,相對來講預先預備的教學內容的進行有一定的難度,這些都有待改進。
總之,在以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要以更多的精力放在業務技能學習上,不斷更新自身知識體系,促進自己的綜合素質的提升。
技術課程總結4
經過8月11日至20日為期10日的信息技術培訓,我們學到了很多新的東西,也有很多的感悟。對我今后的教育教學方法產生極大影響,使我感受到教學工作任務的艱巨。同時對我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別是對信息技術的綜合運用能力,現在已不只停留在課本知識課件的制作上。使我們認識到作為一名教師應積極主動吸納當今最新的技術,并致力把它們應用于課堂內的教與學活動中。
在這短短的培訓中深深的體會到:在我們邁入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以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技術正飛速的發展,越來越深刻的改變我們的學習方式。信息的獲取、分析、處理、應用的能力將作為現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質的標志,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對教師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只有教師的素質高,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學生,為了適應工作的需要,教師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提高,以適應當今教育形勢需要。從小培養學生掌握和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是信息社會對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增強綜合國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于青年教師而言,運用現代教學技術進行多媒體教學是現代教育的一大趨勢。
1、通過培訓使我收獲最大的是教育觀念的更新。
我們傳統的教育方式是老師教學生學,老師再教學生再學,老師不教學生不學的過程。未來教育打破了傳統教育的常規,使要學生學習變為學生要學習,教學中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核心,注重中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和方法,使學生學會學習,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勇于提出問題,主動探究,掌握學習的方法。特別是董老師的個人專業成長更是一下打開了我心結“做自己的事,認清方向,執著努力,不至于在過程中丟失”“人一怒就變成豬”讓我平息了內心的煩悶。
2、通過培訓分清楚了教育技術和信息技術這兩個概念。
教育技術必須以信息技術為基礎,但卻并不同于信息技術。教育技術中的技術包括有形技術和無形技術。有形技術是教育技術的依托,無形技術是教育技術的靈魂。教育技術的有效運用,是要在先進的教育思想、理論的指導下合理地選擇有形技術,將其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應用到實際教學中。而信息技術是指一切能夠擴展人類有關器官功能的技術。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要合理的運用現代教學技術為我們的課堂增添情趣,為我們的教育教學有一個良好的結果奠定基礎。
3、通過培訓對信息技術的運用有了一個質的飛躍。
一改過去的“多媒體可有可無”的落后思想,我們積極采用信息技術與各學科的整合并初顯成效,可以說終于嘗到了信息化教學的甜頭。相信這些對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了很好的保證。但是,信息化教學發展到目前為止已經有好幾年了,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方面的技巧和方法還需要我們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不斷學習,不斷積累,不斷發展。那樣才可以說是真正發揮到了教育信息化的優點。從而使信息技術更好地輔助我們的教學,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
4、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是終生學習、不斷完善自身的需要。
信息素養是終生學習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會,一名高素質的教師應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熟練運用信息工具(網絡、電腦)對信息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組織、運用;這些素質的養成就要求教師不斷地學習,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要;信息素養成了終生學習的必備素質之一,如果教師沒有良好的信息素養,就不能成為一名滿足現代教學需要的高素質的教師。
5、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是教育系統本身的需要。
在迅猛發展的信息社會,信息日益成為社會各領域中最活躍、最具有決定意義的因素。在教育系統中,教育信息則成為最活躍的因素,成為連接教育系統各要素的一條主線;而教育系統的一項主要職能就是由教育者把教育信息傳遞給受教育者。
因為從信息論的角度看,教學過程是一個教育者(主要是教師)對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傳播的過程。教師是這一過程中主要的信源和傳輸者,在教育信息的準備和傳遞等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統本身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培訓時間雖然短暫,但使我們受益匪淺,其感觸非一一能言盡。在以后的工作崗位上,我們一定扎實工作,努力學習,把用所學到的教育技術知識更好地應用教研教改中。通過培訓我最想說的一句話是:我們全體教育工作者,要盡快團結行動起來,利用現在教育技術和國際互連網,以適應當今教育形勢需要。
技術課程總結5
一轉眼就是一學年了,在忙忙碌碌中度過了這一學年。剛來到樹人,在教學工作和其它工作方面很不適應,通過一年的努力,在教學和其它方面感覺比剛開始順手多了。回顧一學年來的工作,現總結如下:
一,結合實際,開展好常規教學。
1、針對目前計算機設備,思考在現有計算機軟硬件的實際情況下如何實施教學。采取一些措施,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按照學校工作管理規定,認真備好課,寫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節課。緊緊圍繞努力培養學生信息素養這個中心目標,著重抓提高學生獲取,處理信息能力的工作。
做到有計劃,有教學進度,使教學工作能有條不紊地順利進行下去,使得信息技術理論知識和操作要領得以傳授給學生。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信息技術課已經成了學生十分喜歡的課程之一。在本學年中,區教師進修學院信息技術部教研員敬老師到校聽了我兩節隨堂課,其中本期聽的《窗口的認識》一課,學生的積極探索發現的氛圍感染了他們,學生發現的一些知識他們都還不知道。所以他們給予該課好評,認為是一節很好的隨堂課。
2、在教學之余,我也注重自身發展進步。除了聽課,評課,參加各級各類教研活動外,我還注意到要不斷充實自己。從行動上,學電腦技術,教學技能。我也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其它教學研究和培訓活動等。認真總結教學得失,撰寫經驗論文。論文《遠程教育資源的運用將會使教育實現跨越式發展》獲得市級二等獎。《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獲得市級三等獎。
二,發揮自身優勢,提高網絡教育效率
學校校園電視臺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主陣地,它效率高,成效顯著,是其它媒體所不能比的。我結合學校各階段教育的重點,電視新聞從校園環境,學生學習,好人好事諸多方面進行報道,對張揚優點,遏制不良現象,在全校形成好的風氣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本學年中,我在學校電視臺大眼睛欄目里做了近30期校園新聞。每周三午會按時播出。每播完一期就開始準備下期新聞的內容,準備文字稿件,拍攝素材,配音,配解說,編輯新聞節目。這樣一來完成一期新聞節目少說也要花上3個小時,多則4,5小時。
通過一學年的`工作,校園新聞欄目受到了老師,同學,家長的好評。例如,我們那期文明就餐新聞播出后,唐娥老師就說,這期新聞對教育學生節約糧食起到了震撼的作用,學生看見了那一盤盤沒有吃完而被倒掉的飯菜,心里確實為之一震。這比我們平常用嘴巴說教好了多少倍。
又如我在新聞中加了一個學雷鋒,樹新風內容,表揚好人好事。我們在一期新聞中表揚了二年級二班一位同學助人為樂的精神,還把該同學的生活畫面搬到了電視畫面中,孩子看見自己上了電視高興得不得了。還回家把這事告訴了他父母,家長還專門到學校來告訴老師說這件事對孩子觸動大呢。還有個別學生在學校天橋上打碎一個雞蛋,將雞蛋黃弄到地面和不銹鋼欄桿上,真令人惡心,這些觸目驚心的畫面誰看見了很生氣。于是我找了二年級八的3個學生去清除了這些臟物,并拍攝了畫面,從正面報道這件事,表揚了做清潔的這些同學,從測面批評了那個調皮學生起到了好的效果。再有就是在新聞中增設的一個校園小星星內容,以后每期將播放一個特長學生,這對激發學生上進,張揚學生個性起到了好的效果。
技術課程總結6
新課程改革已經開展了三年,我們信息技教師首先接受了新課改理念的洗禮,認真解讀和領悟了新課程體系中蘊含的思想,樹立了一系列新的教育理念,并以新課程為指導,努力改變自身在教學中的角色。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以人為本,它突出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協作的能力,發展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這就要求教師從過去僅作為知識傳授者的角色中解放出來,在以促進學生能力為中心的同時,促進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擁有健康的身心,優良的品質和終身學習的愿望與能力,從而實現全體學生的發展,以及學生個體的全面發展。實踐中我們以課堂為主渠道,轉變過去教師授課以完成教學任務為唯一目標的傳統模式,變為更多關注學生學會了多少,學習的興趣與愿望。信息技術學科主要是讓學生學會計算機的.使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下面就結合教學實踐,談談我的幾點反思。
學生對游戲特別感興趣,而計算機正具有能玩游戲的特點。根據這一特點,可以把計算機新課的學習寓于游戲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生濃厚的興趣中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例如學習理論知識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師一開始直接講解理論知識點,學生不但學的很乏味,而且很不愿學,更加不能強迫其記憶了。我在教學中就采取游戲引入的方法,完成答題就會出現flash小游戲,分數越高,游戲越好玩,學生們為了能玩上更好玩的游戲,就認真答題。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后,學生們自然掌握了理論知識。這樣,既保持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熱情,還可以促使學生自覺去學習計算機知識。
在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中應根據其特點,針對一些計算機術語、理論性概念作有針對性講解,做到突出重點、抓住關健而且形象具體,然后讓學生通過大量的操作來驗證所學生的知識,熟練的掌握計算機的基本技能,在學生操作的過程中,教師應加強輔導,在通過屏幕監視器或巡視的過程中發現問題,用這樣的方法,變抽象為直觀,讓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記憶。
從上學期開始結合我校生源少、基礎弱的問題,在初一年級開展了一系列教改實驗。引入“洋思”“黛溪”中學的成功經驗,以新的教育方式、教學方式,帶動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現在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激發,師生關系非常融洽,與以往的初一年級相比,精神面貌好,學習氛圍濃。
我們還組織教師進行“同課異構”,開展教學評析活動,組織教師根據教學目標設計意圖,對每個教學環節的情景進行診斷性研討,老師們根據新課程理念,聯系自己的教學經驗,互相爭議,碰撞交流,共同提高。
電腦知識有很大的開放性,學生也喜歡上信息技術課。我們教師應該充分抓住學生的這一興趣,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讓其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電腦知識。這也是培養學生不斷創新的手段之一。初一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能夠自己探索一些工具及軟件的使用方法,一般情況下采取“提出問題 —— 探索問題—— 解決問題”的方法,即學生在使用一些工具時,一開始老師就故意留一些在操作過程中要用到的工具不講解,而學生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又要用到,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己去閱讀教材,然后老師再加以引導,最后解決實際操作問題,通過長時間的訓練,學生逐漸會形成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們要求反思應貫穿于教學的整個過程之中,既有教學設計過程中的“行動前反思”,又有教學過程中的“行動中反思”,還要有教學后的“行動后反思”。反思的主要內容為:教學設計是否關注學情,行之有效;教學行為是否符合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是否帶動學習方法的生成;教學效果是否使學生學有所獲等。我們提出了“五個一”的做法,即讀一本教學理念書,上一節示范課,定一個研究課題,寫一篇論文、反思或報告,做一個課件,引導老師從一個個單項任務中去落實科研工作,形成“工作——反思——改進”的研究習慣。
我們相信,在新課程改革中,通過富有特色的校本教研,學校領導的不斷努力,教師們觀念的進一步更新,管理制度的日趨完善,只要我們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處處留心,時時注意,必須使用易于學生接受的語言和教學方法,讓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使我們的學生能在輕松的氛圍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提高他們駕馭計算機的能力,為他們今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必定使我們乘著課改之舟,乘風破浪,一定會早日到達勝利的彼岸。
技術課程總結7
高中化學新課程改革已有一年,在走入新課程的這段時間,我們是否對自己以往的教學思想和方法、行為進行了反思,是指教師在先進的教育理論指導下,借助于行動研究,不斷地對自己的教育實踐進行思考,對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斷回顧,運用教學標準要求不斷檢驗自己,追求的是教學全過程的合理性。教學反思是學生發展、教師專業發展、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對于化學教師而言,進行教學反思有助于教師建立科學的、現代的教學理念,并將自己新的理念自覺轉化為教學行動;有助于提高教師自我教育意識,增強自我指導、自我批評的潛力;有助于充分激發教師的教學用心性和創造性,增強對教學實踐的決定、思考和分析潛力,從而進一步完善比較系統的教育教學理論;有助于解決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問題,試圖構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橋梁,促進教師由經驗型教師向學者型教師轉變,筆者認為應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教學反思:
一、教學觀念的反思
教學方法的改革,首先是教學思想的改革。傳統的化學課堂教學只關注知識的理解和技能的訓練,此刻仍有許多學校強調學生的任務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師講授的資料,把學生當作灌輸的對象、外部刺激的理解器,甚至連一些化學實驗現象都只是教師的口述,而不給他們親自動手或觀看演示實驗的機會。這就導致我國絕大多數學生逐漸養成一種不愛問、不想問“為什么”、也不明白要問“為什么”的麻木習慣。《綱要》中明確提出:“改革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構成用心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生學會學習和構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新課程的課堂教學十分注重追求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方面的有機整合,在知識教學的同時,關注過程方法和情感體驗。教師教學觀念的更新是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因此在新課程付諸實施中,教師的教學觀念務必要新,決不能守舊。
二、教學方法的反思
在教學方法上,我們應拋棄原先那種“一張嘴、一本書、一支粉筆”的怪圈。實驗是一個十分好的教學手段,能夠提高學生學化學的興趣,培養動手潛力。化學教師應想方設法多做演示實驗,改善實驗,有條件的話讓學生自己多做實驗。在現代化學教學中,學生喜愛的教學手段是多媒體CAI動畫、錄像和化學實驗,我們可選取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章節,制作成多媒體課件、錄像教學。有很多教師未曾使用過多媒體輔助教學,他們覺得制作課件比較麻煩,在課后花的時間較多,其實有時我們使用多媒體,能夠增加教學資料和教學信息,使抽象的化學問題簡單化、使靜態的理論動態化,從而化難為易。
例如,在講到原子結構時能夠用不同顏色,不同大小的小球分別代表原子核和核外的電子,然后制成動畫,模擬原子核外電子的.運動,通過閃爍的方式及疊加的手段,展現電子云的特征。在比較代替反應和加成反應這兩個概念時,動畫模擬甲烷和氯氣如何斷鍵,氯原子與碳原子構成新鍵;乙烯中碳碳雙鍵斷裂,兩個氯原子分別接到兩個碳原子上,通過動畫形象直觀地展示了兩個不同的反應機理。個性是有機化學部分,有機化學反應多,資料瑣碎,每次講新課之前利用多媒體回顧上次所講資料,溫故而知新。借助于錄像教學,既保證學生的安全,又保護環境,還能到達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苯與液溴在鐵粉作催化劑的條件下發生代替反應,由于液溴取用過程中會有溴蒸汽揮發出來,可采用錄像技術進行演示,同時對操作注意點進行局部放大,加上旁白介紹,使學生不僅僅能理解“為什么這樣操作”,更能體驗正確的操作,而且避免了液溴毒性的侵害。
三、教學過程的反思
1、化學實驗的反思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實驗教學未必要按部就班,例如在做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時,筆者見有教師作如下改善,在兩支試管中分別加入相同體積的濃HCl和稀HCl,同時放進大小相同的Zn粒,迅速塞好帶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上端系一塑料袋,袋內不留空氣),2分鐘后,盛有濃HCl的試管上的塑料袋可膨脹70~80mL,而盛稀HCl的試管上的塑料袋卻膨脹不到10mL,經過改善,實驗可見度大,比較性強,定量性好,需要說明的問題簡單明了。關于“碳酸鈉的性質與應用”一課中,碳酸鈉和鹽酸反應產生二氧化碳使氣球變大,這個實驗因為氣體的壓強太小或因為氣密性不好,因而很難看到明顯的現象,也可進行如下改善,在兩個量筒中加入等體積、等物質的量的鹽酸,再滴入幾滴洗滌劑,用等物質量的NaHCO3、Na2CO3加入量筒中,產生的CO2使洗滌劑產生超多的泡沫,能夠通過泡沫上升的快慢和高度來決定反應速率的快慢和產生CO2的量的多少。改善實驗,變驗證性實驗為探究性實驗,創設探究情景,激發學生探究情趣。
2、作業布置的反思
當地學校大都以江蘇教育版為新課程版本。預習作業有課本中的“活動與探究”、“問題解決”、“交流與討論”;復習鞏固作業有課本中的“練習與實踐”,一專題下來能夠做“本專題作業”,這些書本習題作為教材的一部分是我們學習的精華,要充分重視,教師還要詳細講解。有些學校精心選編試題,控制難度,提高練習的效率和準確性,課堂上使用的學案相當好,包括學習目標、已有知識、問題探究、課外習題等小模塊。當然最配套的是教師自己精心設計的習題或試卷,題量不要太多,題目要精選,緊扣教材,切合學生實際,兼顧學生差距。
3、公開課的反思
經過教師的精心安排,公開課很“成功”,一節課表面上看來條理清楚、精彩圓滿,師生配合默契、問答巧妙,學生似乎個個聰明機智,根本不需教師的啟發誘導。公開課就應求真務實,多一點本色,少一些粉飾。化學公開課只有堅持以人為本,正確把握學科特點,遵循教學規律,選取適宜教法,才能實現優質高效的目標,扎扎實實地推進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
四、教學反思的方法
教學反思要求教師持續敏感而好奇的心靈,要求教師經常地、反復地進行反思,要求教師選取多種教研方法進行反思。教學反思的基本方法,筆者試做些初步探討:
1、教學后記反思法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以前推薦每一位教師都來寫教育日記、隨筆和記錄,這些記錄是思考及創造的源泉,是無價之寶,是教學科研的豐富材料及實踐基礎。教師應依據教師職責和新課改的要求,堅持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回顧與思考、反省與檢點,并通過文字形式把它記錄下來。對每堂課的整個過程回憶再現,思所得,發揚長處,發揮優勢;思所失,汲取教訓,彌補不足;思所疑,加深研究,解惑釋疑;思所難,突破難點,化難為易;思創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一般思考容易淡忘,而能把實踐經驗積累下來,加深自己對教學典型事例的思考記憶,持之以恒,必能把經驗“點”連成“線”,最后鋪成“面”,構成自己的教學“體系”,這是教師專業化成長過程中的寶貴“財富”。
2、觀摩公開課
通過觀摩別人的公開課,分析別人成功和失敗的原因來反觀自己的教學行為,是教學反思的一條重要途徑。教師能夠通過聽名教師或專家講課,觀看優質課例,對照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比較,找出自己與別人的差距,制定自己新的發展點。個性是同事之間互相聽課、不內含考核或權威指導成分,自由度較大,通過聽課者對課堂中的教師和學生進行細致的觀察,寫下詳細、具體的聽課記錄,在課后與授課教師及時進行交流和分析,推動教學策略的改善,這在無形中會促進化學教師教學反思潛力的提升。
3、借鑒他人意見
“他山之石,能夠攻玉”。教師就應通過與同事、同行交流,對教學設計的依據、基本教學過程、富有創意的素材或問題等進行交流,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異,從而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4、案例研究法
“所謂案例,其實就是在真實的教育教學情境中發生的典型事析,是圍繞事件而展開的故事,是對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學過程中發生的這樣或那樣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現出來,并對此進行分析、探討。在《金屬鈉的性質和應用》課堂教學中,筆者一開始做了“滴水生火”實驗,這時學生十分驚奇,議論紛紛,水能夠用來滅火,怎樣生火然后引入“這就是我們這天要來學習的金屬鈉”,學生很想明白鈉是怎樣的一種物質。接下來通過學生分組實驗,使學生掌握了鈉與氧氣、水、鹽溶液的反應。再通過投影進行問題討論:為什么鈉保存在煤油中鈉在自然界中以什么形式存在實驗時為什么鈉不能用手直接拿“滴水生火”的原因是什么如果鈉燃燒起來,能用水撲滅嗎剩余的鈉能否放回原試劑瓶通過思考和討論,不但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還能激發學生進行思考,最后以學案上的習題鞏固和拓展。
葉瀾教授指出:“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必須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新課改的路程還很漫長,唯有經過實踐、積累、反思、總結,我們才能在新課改中站穩腳跟,立于不敗之地。
技術課程總結8
1、以先進的教育思想、教與學理論(特別是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將信息技術與各學科課程相整合,是為了實現徹底改革傳統教學結構與教育本質,促進大批創新人才成長的目標,因此,信息技術與課程相整合的過程決不僅僅是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過程,它必將伴隨教育、教學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運用建構主義理論作指導,對于我國教育界的現狀特別有針對性它所強調的“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自主建構知識意義的教育思想和教學觀念,對于我國傳統教學結構與教學模式是極大的沖擊;建構主義理論是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伴隨著多媒體和網絡通信技術的日漸普及而逐漸發展起來的,可以說,沒有信息技術就沒有建構主義的“出頭之日”,就沒有今天的廣泛影響,它可以對信息技術與各學科課程的整合提供最強有力的支持。
2、注意運用“學教并重”的教學設計理論,來進行課程整合的教學設計(使計算機既可作為輔助教學的工具,又可作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與情感激勵工具)。最理想的辦法是將“以教為主”的教學設計和“以學為主”的教學設計結合起來,互相取長補短,形成優勢互補的“學教并重”教學設計理論;這種理論正好能適應“既要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要充分體現學生學習主體作用的新型教學結構”的創建要求。在運用這種理論進行教學設計時,應當把信息技術作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與情感激勵工具,并要把這一觀念牢牢地、自始至終地貫徹到課程整合的整個教學設計的各個環節之中。
3、轉變思想,尋求學科教學新途徑。俗話說:“要想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就要先有一桶水。”這是我幼年上學時,老師經常講的一句話。那時我覺得老師必須是擁有廣博知識的人,同時他教授給學生的知識也必須是他精通的,只要跟著老師學他所教授的知識就可以了。但這樣的觀點我覺得在現在這個信息時代就能完全適用了,應該說:“要給學生一杯水,老師只要教給學生找水、舀水的方法,其它的就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解決了。”也就是說在課堂上,我們必須放棄以往教師單純教授,學生照單全收的陳舊方式,要在培養學生自己動腦、動手的能力上下功夫,讓學生在質疑、解疑、釋疑的過程中探求方法,并能做到舉一反三,這樣往往收到的教學效果會非常好。
例如,在教學中我經常嘗試先把這節課要解決的問題提前布置下去,給學生比較充足的時間讓他們自己去摸索,一般是兩個同學為一個小組,通過兩個人的探討、操作實驗(可結合自己的經驗或是參考教材介紹的方法),然后自己通過自己的語言總結操作方法。教師的任務就是組織同學匯報自己組內的操作過程,當然每組的方式方法不盡相同,但各具特點,教師并不做過多的評判,讓學生們自己去比較哪種方法更便捷、更省時,且效果最好。雖然這種教學方法往往會花費比較多的時間,但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學生的'潛能也得到了充分的發揮。與此同時還避免了學生在學習知識的時候對教師產生依賴心理,對于學生獨立學習能力的培養也起著很好的作用。能力培養和知識學習相結合的教學目標。課程整合要求,學生學習的重心不再僅僅放在學會知識上,而是轉到學會學習、掌握方法和培養能力上,包括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過程,是一個充滿想象、不斷創新的過程,同時又是一個科學嚴謹、有計劃的動手實踐過程,它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并且通過這種“任務驅動式”的不斷訓練,學生可以解決。
此外,信息技術作為學生的基本認知工具。在課程整合中,強調信息技術服務于具體的任務。學生以一種自然的方式對待信息技術,把信息技術作為獲取信息、探索問題、協作解決問題的認知工具,并且對這種工具的使用要像鉛筆、橡皮那樣順手、自然。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在信息技術課上也是應該得以充分體現的。學生創新思維具有五大特征,即:積極的求異性、敏銳的觀察力、創造性的想象、獨特的知識結構以及活動的靈感。教師應該課堂中及時抓住學生所閃現出的點點光輝,要將那些有獨到見解的孩子作為學生學習的榜樣,讓他們帶動其他同學共同合作完成學習任務。要在課堂教學中體現這樣的教學方式,這就要求教師必須首先轉變教學思想,不要拘泥于以往固定的模式般的教學方法,盡量使每個人的思維空間得到最大限度。4、“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結構。在課程整合的教學模式中,強調學生的主體性,要求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學生被看作知識建構過程的積極參與者,學習的許多目標和任務都要學生主動、有目的地獲取材料來實現。同時,在課程整合中,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促進者和咨詢者,教師的主導作用可以使教學過程更加優化,是教學活動中重要的一環。個別化學習和協作學習的和諧統一。信息技術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開放性的實踐平臺,利用它實現相同的目標,我們可以采用多種不同的方法。同時,課程整合強調“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教學目標固定后,可以整合不同的任務來實現,每一位學生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來完成同一個任務。這種個別化教學策略對于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進行因人而異的學習是很有幫助的。但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要求人們具有協同工作的精神。同樣,在現代學習中,尤其是一些高級認知場合(例如復雜問題的解決、作品評價等)要求多個學生能對同一問題發表不同的觀點,并在綜合評價的基礎上。協作完成任務。而網絡環境(尤其互聯網)正為這種協作學習提供了很好的平臺。
總之,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根本途徑,是教學資源和教學要素的有機集合,是運用系統方法,在教育學、心理學和教育技術等教育理論和學習理論的指導下,協調教學系統中教師、學生、教育內容和教學媒體等教學諸元素的作用、聯系和相互之間的影響,使整個教學系統保持協調一致,維持整合的過程或結果,產生聚集效應。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無疑將是信息時代中占主導地位的課程學習方式,必將成為21世紀學校教育教學的主要方法。因此在當前我國積極推進教育現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導和探索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的教學,對于發展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技術課程總結9
一、課程設計名稱
金屬探測器的設計
二、課程設計目的
1.進一步了解什么是自激振蕩、產生正弦波自激振蕩的條件、正弦波振蕩電路的組成和判斷電路能否產生正弦波振蕩的方法和步驟;
2.了解正弦波電路所產生的自激振蕩和負反饋放大電路中產生的自激振蕩的區別;
3.掌握正弦波振蕩電路中為什么必須要有選頻網絡;
4.重點掌握電感反饋式振蕩電路的工作原理;
5.掌握進行模擬電子電路功能原理設計的技術;
6.掌握實用工程電子電路的.完整設計過程;
7.認識相關電子元件,器件,掌握電子元件,器件的電氣性能;
8.初步掌握現代電子設計自動化(EDA )工具軟件protel99原理圖繪制和PCB 板繪制;
9.了解所用器件特性及性能的運用,掌握經典焊接技術,基本元器件制作技術及電子線路板的綜合調試技術。
三、課程設計要求:
1.根據相關的教材內容及教師推薦的有關參考資料,設計出金屬探測器的原理圖,要求能測出某區域是否有金屬,如有給出相應的聲光提示;
2.用protel99繪制直流電機驅動器電路原理圖;
3.用protel99繪制印刷電路板(PCB );
4.用PCB 組裝焊接實體電路;
5.調試電路并分析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的方法。
四、課程設計內容:
在此電路中,LC 正弦波振蕩電路工作在臨界狀態,產生一定頻率正弦波,當無金屬靠近電感時,LC 正弦波振蕩電路正常工作,T3管截止,無聲光提示; 當有金屬靠近電感時,破壞LC 正弦波振蕩電路振蕩條件,無正弦波輸出,T3管導通,發出聲光提示。
分析以下問題:
1.產生正弦波振蕩的條件是什么?
2.電路中T2管的作用是什么?
3.為什么無金屬靠近電感時,T3管截止,無聲光提示;
4.為什么有金屬靠近電感時,T3管截止,無聲光提示。
五、課程設計步驟:
1. 查閱和學習相關科技文獻,熟悉電感反饋式振蕩電路工作原理及其應用場合;
2. 運用模擬電子技術課程中學習的波形的發生的知識,并且依據產品的設計思想,設計出可靠性高,性價比高的金屬探測器;
3. 查元器件手冊,設計金屬探測器電路原理圖;
4.用protel99原理圖繪制原理圖和PCB 板圖;
5. 焊接電路板,進行電路調試。
6.課程設計總結,完成課程設計報告。
技術課程總結10
我們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要學會自主學習,還要學會向別人學習,學會團隊交流與協作。這是我們一直提倡的,這門課程提供給我們一個很好的學習平臺。感覺時間過的很快,不知不覺期末了,我的通識課也要結束了。內心在此刻回想起很多想法,用一句話來說就是,“收獲真的不少!”
開學時選《學習科學與技術》這門課,我以為是與計算機相關的。也抱著可以提高我的電腦水平而選修了這門課,主要在于我的電腦水平比較爛。上第一節課的時候,第一次看到老師以為是我們的學姐,但是我想錯了,是老師。而且我發現我關于這門課程的一些想法是錯誤的,這門課是貼近生活的一門課程。第一次看到這門課程的ppt,老師向我們展示很多實用的網站。我最喜歡的“e都市”這個網站,之后和同學出去玩的前一天晚上,我會去那個網站查看所在地理位置的三維圖以及行程路線。覺得這個相當的實用。那節課后我清楚了這門課程的性質,它是一門教我們如何運用現代的科學的方法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的一門課程。
雖然,我是糊湖涂涂地選修了這門課,但我不后悔我當初的選擇。因為學習這門課程之后,我學會了許多生活小知識。ppt,那節課,我聽得特別認真。那節課后,我意識到了好的ppt對于視覺是一種很好的享受。于是乎也認識到自己ppt水平真的很糟糕。加上上次同學在講臺上展示的ppt,原先以為是在放視頻,結果她說是用ppt做的,我完全驚呆了。原來自己的見識是這么的淺啊!這么課程是面向全校學生的,從而也讓我學會如何與他人交流與合作。課上,我試著與不同班級學院的同學交流,讓自己學會怎么樣對待別人的看法;自己又怎么樣去發掘別人身上的發光點。讓自己學會揚長僻短,更好地全面地發展自己。我很高興認識我和我一起上這門課的同學,她們是那么的可愛,那么聰明伶俐!不過還是又很多同學我還是不熟悉。
學習了《學習科學與技術》這門課程,還讓我認識知道如何指導我的`生活與學習。課程上,老師和我們分享了很多實用網站。很多同學推薦了英語學習和各種刊物的網站,我覺得對我是再有用不過了!以讓我的學習更加方便與具有計劃性,讓我的學習的效率更高。
學習這門課程還讓我知道了許多的軟件。例如實用格式工廠轉換歌曲、電影的格式。我們不單單要懂得手繪思維導圖,而且還用思維導圖軟件去畫思維導圖。作為一個數學專業的學生,yodao有道桌面詞典對我的作用很大。以為自身專攻數學,在英語方面很薄弱。而且也為即將要到了的英語6級考試做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學習是一個自我慢慢摸索的過程,學到老活到老。堅持是少不了的,生活中還是有很多使用的小東西在等我們去發掘和分享!
這學期過了一大半,不知不覺已經期末了,雖然有時候有很多的事情要做,但我覺得這樣的生活很充實。我可以從中可以學到的不單單是書本的知識,還有其他各個方面的知識。我不后悔我當初的選擇。
技術課程總結11
本學期,信息技術課程根據《中小學計算機課程指導綱要》的要求,在小學階段應使學生了解計算機的一些基本常識,初步學會計算機的一般使用方法,這是本學科的基本教學要求,也是對學生基本能力的要求。
具體講也就是:
1、計算機基礎常識和簡單操作;
2、操作系統簡單操作與使用;
3、漢字輸入及文字處理。學生具備了這個基礎,就能獲得計算機學科方面良好的主體結構,為將來的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但在教學實踐中,又要注意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去幫助學生達到目的,現將本學期的信息技術課教學總結如下:
(一)以“玩”促學
小學生對“玩”特別感興趣,而計算機正具有能“玩”的特點。根據這一特點,選好入切點,讓他們在“玩”中接觸電腦,感知電腦,即讓他們在“玩”中學,學中“玩”。通過這樣就可以把計算機新課的教學寓教于樂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濃厚的興趣中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在《指法》這節課中,一開始講解手指的擺放要求和指法要點是非常枯燥的,學生不但學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學,更不用說要求他們背誦鍵盤上的26個字母鍵。所以,在通過“CAI”軟件游戲進行教學中,學生們一邊擊鍵一邊念字母,這樣可以使學生興致盎然,個個躍躍欲試。從而,學生在玩“CAI”軟件游戲中學到練習指法的要點。
(二)以“練”促學
練習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有效的練習,不僅鞏固知識,形成技能,而且能啟發思維、培養能力。許多電腦知識是在反復、大量的使用練習中才能熟悉、體會、掌握的。如在學習漢字輸入時,設計這樣的練習,讓學生輸入自己寫的一段話,這樣比輸入書本上的一段話興趣更濃,既調動了學生學習“漢字輸入”的興趣,又能讓學生實際應用漢字輸入法及靈活處理實踐中的細節問題,使學生在樂學、趣學中提高操作技能。
(三)以“幫”促學
所教的三年級學生在接受、理解一種新事物中總存在個體的差異,新的知識、概念,有些學生一下子就能掌握了,而有的學生還需要進一步的耐心啟發和引導,那就需要“一對一”的指導,充分發揮“小老師”的骨干作用。在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們思考討論,發揮集體的智慧來完成它。這樣學生們在互相幫助的情況下,相互討論、相互啟發、相互提高、相互協調。既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也增進了學生之間的友誼。
總之,要做好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應該采取學生易于接受的語言與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把枯燥乏味的知識變為有趣生動。
技術課程總結12
這段時間我學習了《A5技術支持的課堂導入》這一課程,是我認識到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對于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有了新的認識。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多媒體技術已成為輔助教學的重要教學手段,不但豐富了教學資源,改變了單一枯燥的教學模式,也提高了課堂的效率,對教學資源的利用也更加的及時,對教學的影響深遠,讓我們的教育水平越來越趨于現代化;教師運用信息技術對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對信息技術的應用情況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等一系列進行設計,發揮多媒體教學特有的輔助作用,把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教學內容有機結合在一起,是教學內容呈現方式多樣化,教學過程趣味化,教學方式互動性增強。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與學科相融合是必然趨勢,這將成為我國面向未來教育教學改革的切入點之一。
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傳授知識,學生反饋出出來學習效果是課堂效率的一個重要過程,一節課蘊含著四個要素,教師,學生,教學媒體和教學內容,學生式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學生的反饋信息很重要,不但牽制著課堂效果,還需要根據學生的反饋對教學內容多次設計進行及時調整。現代信息技術在師生雙邊互動這一領域運用的還不夠徹底,了解教學過程的內涵,還需要將現代信息技術調動師生雙邊互動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還應當增加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環節,增加趣味性,多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
所以我們不但要將信息技術將新技術運用到平日里的教學實踐中去,發揮應有的作用,還需要注意信息技術的其他功能。不但優化了教學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在現有的信息技術的根據學生反饋信息下改良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和教學觀念。
在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的應用為教學提供了大量教學資源,將內容、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提供了更為廣闊的潛力,新的課程標準又為我們提出了全新而又清晰的目標。所以,作為教師的我們必須與時俱進,把教學藝術與信息技術結合起來,貫穿課程標準提出的教學目標,起到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提升全面素質的目的,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合作能力,發展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合作學習能力,不斷增強綜合素質。
一、利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情趣,提高課堂的效率。
伴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在日常教學中,多媒體信息技術已經運用的越來越廣泛。特別是利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不僅可以刺激人的視覺,聽覺,把抽象的事物變得直觀具象,而且還能激發人的學習興趣、創造學習情境,開拓學生的思維,通過教學情境的創設使學生們在課堂上能夠感受到多媒體技術帶來的樂趣,從而使學生提高了學習的興趣,又能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從多角度剖析課程的重點與難點,學生的思維得到開發。多媒體課件既包含視頻,圖像,動畫,聲音,同時也包含文字公式和符號,此外隨著多媒體技術的發展,還出現了交互式的白板,增強了課上的互動性,為交互式的教學提供了條件,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和實用性,提高了教學的效率,新課標的教學目標在多媒體技術的輔助之下時教學新構想得以實現。利用多媒體技術,我們可以將枯燥乏味的文字變成具有可看,可聽的視聽藝術,能夠給學生展現出圖文并茂,活靈活現的課堂效果。
二、引導學生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參與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發揮主體作用。突出引導他們學會在網上收集學習資源,反復感受、認識和理解。
學生利用網絡,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可以實現教學資源共享,能夠快速的交流,學習小組互相進行觀察學習、分析比較、評價互動等活動,既有利于學生快速理解所學內容,對所學知識能夠快速應用,有加強了小組之間的互助學習,能夠取長補短,增強了學生的主體性,教師要號召學生多利用身邊的資源,收集學習內容信息,拓展自己的視野,通過作品展示,來舉辦交流活動,讓課上所學知識在網絡上能夠得到拓展,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課上討論交流,知道了解所學內容的教學目標重點與難點,能夠運用網絡資源制定學習計劃,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能夠廣泛的使用網絡上的資源,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點也是新課標的要求之一。
三、利用好現代信息技術,全方位提升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利用好信息技術在教學實踐中,讓學生綜合全方面的能力得到發展,是在進行課程改革中的重難點,這也體現了教育是為了提升學生全面素質教育的根本原則。和現代信息技術結合使教學資源得到了極大地補充,也使學習方式有了較大拓展,學生的能力得到了快讀的發展。可以將其他學科的知識內容滲透到學科的教學當中,進行知識的整合,多種知識的融合學習,既能讓學生增加學習興趣,拓展了思維,同時也能讓學生活躍了大腦,提升了自己的綜合能力,鞏固了知識。
信息技術與學科相結合,在教學方式上與傳統的教學方式相比確實讓人有新鮮感,能夠在教學領域做到變繁為簡,把枯燥難懂的抽象內容變成直觀的具象內容。在視覺上,聽覺上都能給學生們帶來全新的直觀感受,學生在學習這門課的同時能有一個全新的體驗同時只是也得到了較大的拓展。能夠利用比較少的時間,增加教學的頻率,讓教學內容能夠得到拓展,使課堂教學效果能夠得到提升,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教學內容能夠豐富學生的直觀感受,讓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記憶能力得到鍛煉,使學生的視野得到了拓展,鍛煉了學生的發散性的思維。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使用多媒體技術,除了以上的優勢之外,還有一些現象應當引起重視,比如應該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增強學生的自律性。
四、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不斷更新,對的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也在不斷提出新的要求。
作為教師,要求能夠嫻熟的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學,以及不斷進行新技術的自我學習,通過不斷的學習,使自己的信息技術水平不斷得到提高。培養自己良好的信息技術使用習慣,充分利用新技術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根據學科的內容整合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來進行教學設計,對于整節課的設計是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課的核心,根據課程標準來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分析學生的學情和學生現有水平;根據學生的水平對教學內容和節奏進行調整析,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教學內容的要求,選用合適的教學方法,選擇合適的信息技術應用;準確掌握教學重點、教學難點,并能設計好教學內容之間能夠相互遷移,依據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
在教學上利用信息技術,并且將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整合一起運用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可是現代信息技術和其他學科的整合想要持續的發展下去,還有很多要學習的東西及多種必要的條件。作為教師,我們應當緊跟時代步伐,努力學習信息技術并利用好這些技術,為現代化教育更好的進行打下堅實基礎。
技術課程總結13
回首培訓的足跡,當時學習的情景依然浮現在眼前、專家們精辟的論述仍回蕩在腦海,給我許多思考,深刻地體會到自己有很多東西要去學習。使我提高了認識,理清了思路,學到了新的教學理念,找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從中學習到了很多知識,使我對教學有了更多新的認識。
經過這次的培訓令我感觸很大,下面將談談我的一些感受:
一、整體把握小學信息技術新課程的重要性
通過培訓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整體把握小學信息技術新課程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方法。不僅可以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只有讓學生具備良好的信息技術素養才能使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好的授課方式與方法能使學生輕松樂學,如沐春風;科學的思維模式,能使學生左右逢源,事倍功半;恰當的情景導學可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因此將個人的智慧與集體的智慧融于一體進行歸納、總結、交流能促進我們產生更多更好的授課方式、方法,產生更多更新的科學思維模式。這對于我們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具有非常現實而深遠的意義。
二、通過培訓使我收獲最大的是教育觀念的更新
我們傳統的教育方式是老師教,學生學,老師再教,學生再學,老師不教,學生不學的過程。未來教育打破了傳統教育的'常規,使要學生學習變為學生要學習,教學中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核心,使學生學會學習,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勇于提出問題,主動探究,掌握學習的方法。通過網絡上一些老師具體的課堂案例學習、專家的經典點評,使我認識到應該如何把握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新課程的實踐要求教師轉變角色觀,這是新課程改革的關鍵。新課程下要求教師和學生是共同的學習者,這應該說是教師與學生的真正平等階段,在這個階段里,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是平等的學友關系,只有做到這一點,教師和學生才能做到真正的平等地學習和交流,課堂的氣氛也才能真正地開放和活躍起來。其實,師生平等是社會發展的必然,也是新課改的要求,新課程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
三、教育學生,從愛出發。
不論在生活上,還是在學習上,都要給予學生必要的關心和幫助。只要有了問題時及時處理,處理的方法得當,注意和學生溝通,學生就會信任你,喜歡你。愛學生,還表現在老師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對學生的嚴格要求,又要注意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區別對待。對成績比較差的學生,我們老師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師愛要全面、公平。
四、新在理念、巧在設計、贏在實踐、成在后續。
一節好的信息技術課,要做到兩個關注:一是:關注學生,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關注學生的情感需求和認知需求,關注學生的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6767是一節成功課堂的必要基礎。二是:關注信息技術教學內容:抓住信息技術的本質進行教學,注重信息技術思維方法的滲透,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的過程中有機會經歷信息化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真正體驗到信息技術課得意義,樂學、愛學信息技術課。此外,我認識到:一節好的信息技術課,不要有“做秀”情結,提倡“簡潔而深刻、清新而厚重”的教學風格,展現思維力度,關注學習方法,體現信息技術課的靈魂,使信息技術課上出“信息味”!
五、互相幫助,合作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取長補短,集思廣益,共同進步。
學員們就學習方法、內容、資源等進行交流、切磋、幫助。
總之,通過培訓我明白了教師需要具備的基本素質:善于積累、善于觀察和學習;善于調整教學方式和內容;善于控制自身的情緒。我再一次感受到了“行勝于言”的作風,體會到老師一絲不茍、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和團隊合作的力量,更讓我受到震撼的是一種嚴謹的作風。這無疑將對我們今后的教學工作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我一定利用本次培訓成果,積極開展學科教學活動,探討新的教育理論,努力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和特色。
技術課程總結14
教育部于XX年頒發了《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準》(實驗),廣東省作為全國首批四個實驗省份之一,于XX年9月進入普通高中新課程。在實施過程中,各地普通高中結合我省實際,大膽探索、勇于實踐,不斷總結和反思。三年來,通過各級教育部門、教研員和教師的努力,各地普通高中對新課程的認識不斷提高,克服了各種阻力,使通用技術課程的實施從無到有,由點到面,開課率不斷提高,學科教學逐步規范化,課程的管理也逐步走入正軌。
一、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改革的實驗準備和實施
1、提前介入新課程
作為首批進入實驗的四個省區之一,我們在教育部普通高中新課程研制過程中,參加了《技術課程標準》的編制,《技術課程標準解讀》的編寫;并為國家級培訓承擔了《通用技術課程標準研修手冊》、《理解與實施通用技術新課程》和《普通高中新課程通用技術教學指導》的編寫任務,現均已正式出版,為順利實施新課程做好了準備。
2、編寫通用技術教材
XX年12月,廣東省由教育廳教研室、華南師范大學、廣東省出版集團聯合策劃,啟動編寫粵教版普通高中各學科教材的工作。我們集中了省教研室、華南師大和部分學校的專家、教授和第一線教師,積極申報立項,其中通用技術學科教材獲教育部立項通過,為全國四套版本的教材之一。經過艱苦努力,XX至XX年年,全套教材共九個模塊的14冊課本和教學參考書全部通過教育部審查,陸續在我省和其他省市的普通高中新課程中投入使用,為課程改革做出了重大貢獻。據了解,現在選用粵教版教材的省、市、自治區有山東省、安徽省、陜西省、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湖南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等。
粵教版通用技術教材14冊課本和教學參考書列表
選修模塊
03《電子控制技術》 04《建筑及其設計》
05《簡易機器人制作》06《家政與生活技術》
07《服裝及其設計》 08《汽車駕駛與保養》
09《綠色食品》 10《營養與飼料》
11《農副產品營銷》 12《無土栽培》
13《病蟲害的預防與預測》
14《種質資源的保護和品種引進》
3、教材選用情況
XX年6月,各地開始選用普通高中通用技術教材。不同版本的通用技術教材由各地級市教材選用小組自主選擇。我省選用了教育部通過的四套教材中的三套,即粵教版、蘇教版和地質版通用技術教材。其中粵教版通用技術教材有主要15個市選用,約占2/3;蘇教版通用技術教材主要有5個市選用,約占1/3;另有1市由省教育廳安排試驗地質版通用技術教材。我們一直非常重視教材的選用工作,鼓勵各地各校根據當地實際和學校情況,選用不同版本的教材,以利于通過互相交流,互相提高,促進課程的開設,提高教學質量。
4、教師培訓工作
在普通高中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我們每年都舉辦省級骨干教師培訓班,各市、區(縣)每年也都要舉辦各級通用技術教師培訓班,為學校培訓教師,解決教學中的問題。各級培訓的舉行,基本上保證了任課教師在上課前達到上崗要求,做到了“先培訓、后上崗”、“不培訓、不上崗”,有力地保證了開課的基本條件。
XX年7月,與華南師范大學共同舉辦了廣東省普通高中通用技術新課程培訓班。本次培訓是廣東省新課程首次通用技術教師全員培訓,采取了專題講座、參與式研討交流、教育教學實踐等多種培訓形式,聘請了課標組的專家和各版本教材主編來授課,專家們的講課深受學員的歡迎。通過這些講座,使學員們初步了解了通用技術,為課程的實施打下了基礎。
XX年6月,與省教育學院共同舉辦了廣東省國家級高中通用技術骨干教師培訓班。培訓班由教育部技術課標組主持,通用技術課標組核心成員全部到位,就高中通用技術教學進行了系統的交流和研討。培訓班上還請廣東實驗中學等四位老師進行了案例分析,為教師的課堂教學提供了實例。
此外,我們還多次承擔了對使用粵教版通用技術教材的有關省市的教師培訓任務,對山東省、、遼寧省、黑龍江省、安徽省、湖南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等地的教師進行了粵教版通用技術教材培訓。
二、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改革實驗的進展情況
1、學科課程從無到有,由點到面,開課率不斷提高
通用技術課程是普通高中課程改革中的新學科,開設的難度比較大。廣東省實施普通高中新課程以來,各地各校克服了器材設備和場地的不足、缺乏專業師資隊伍等困難,逐步開設了通用技術課程。XX年僅有少部分市的一些學校嘗試開設,XX年開始,全省各市基本上都有學校開設,課程的管理也逐步走入了正軌。
XX年11月至多XX年年5月,為了全面了解全省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開設的有關情況,有針對性地解決課程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進一步推動高中新課程的實施,我們對全省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的開展情況進行了一次比較系統的調研(見粵教研室〔XX〕32號關于開展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調研工作的通知)。調研工作以XX年11-12月為主,XX年年1-5月又結合其它工作進行了補充調查。據部分地市的調查統計,全省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的開課率平均為60%左右。有些市的開設情況比較好,如廣州市全市有130多所高中學校,開設通用技術課程的學校88 所,未開課的學校40多所,開課率達 67.8 %;深圳市共有普通高中學校53所,其中開設通用技術課程的學校有37 所,未開課的學校16所,開課率為70 %。從總體來看,通用技術課程的開設情況目前還很不平衡,但形勢比新課程開始的時候已有很大好轉。同時,各地在通用技術課程的教學管理方面也進行一些探索,在開課的準備、師資培訓、設備設施、教學評價等方面都積累了一些經驗,出臺了一些辦法和措施,為進一步開展工作打下了基礎。
2、重視教師隊伍建設,教學能力逐步增強
建設一支穩定的師資隊伍始終都是通用技術學科教學實施的重要前提。由于首次全省通用技術教師全員培訓是在新課程開始之前,學校的實施方案和教師的崗位還沒有完全確定,因此參加培訓的教師基本都是臨時從各學科抽調的,其中很多人在新課程開始后并沒有任通用技術教師;加之高考方案公布后又轉回其它學科一批,使本來就相當難找的通用技術教師隊伍人員更加缺乏,新課程通用技術課程的'實施受到了嚴重的影響。近兩年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學校對通用技術課程的認識有所提高,教師隊伍的建設才有了一定的起色。目前的教師經過幾輪的國家級、省級和市區級培訓,以及校本教研、校本培訓的開展,教學能力已經有了較大的提高,通用技術課程的教學已經逐步走向正軌。
據不完全調查統計,目前的通用技術教師約有一半參加過各級培訓,本科學歷的占90%以上,專科或以下不到10%;專職教師不足1/3, 兼職教師超過2/3。以廣州市為例(資料最全),登記在冊的普通高中通用技術教師有267人,參加過培訓的為149人,占55.8%;本科學歷的251人,占94%,專科學歷的16人,占6%;專職教師45人,占16.9%,兼職教師222人,占83.1%。
3、開展教研、科研,課堂教學質量有了明顯的提高
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我們根據學科、教師和教學的需要,適時舉辦了各種教研活動,如經驗交流、教學研討、案例評選等,并出版了通用技術案例集,以促進學科教學質量的提高。各級教教研員也積極組織各種類型的教學研究活動,尤其是注意發揮校本教研的作用來促進教學。各級教研部門重視教研活動的開展,有的市如湛江,還成立了通用技術教研會,除了通過集體備課、互相聽課、說課交流、評選論文和案例等活動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外,還充分發揮教師的傳幫帶作用,以彌補初期培訓工作的不足。
開展教研工作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在通用技術課程開設的過程中,我們充分體會到,越是薄弱的學科,越要加強教學研究工作,發揮教學研究在學科教學中的作用。通過各級不同類型教研活動的開展,廣大教師在教學常規方法、教材分析、教學手段、教學基本技能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課堂教學氛圍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更注重師生的交流、互動,教師從重知識的掌握轉變到更注重學習方法、研究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的調動,對于學科教學質量的提高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
XX年4月-6月,制定了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教學指導意見。指導意見從實驗的指導思想、普通高中通用技術新課程的目標和任務、普通高中通用技術新課程的內容和體系、普通高中通用技術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普通高中通用技術新課程的實施、普通高中通用技術新課程的教學評價、教學研究活動的開展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闡述。規定了通用技術課程每周開課不少于2課時,必修2個模塊以上。
XX年12月,舉辦了廣東省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案例評選活動。由全省各地普通高中選送的案例評選出優秀案例,并編寫了案例集,錄制了教學光盤配套下發,供學校在進行通用技術教學時參考。
XX年4月,我們在珠海承辦了第二屆通用技術四省區協作會議。出席會議的有課標組核心成員、廣東、海南、山東、寧夏四個實驗省(區)的教師和教研員,還有江蘇、福建2個準實驗區的代表,以及一些相關院校的教學、科研人員等共80多人。會議內容有經驗介紹、現場觀摩、說課交流、專家講座,討論互動等,會議取得了圓滿成功。
XX年1月份,參加了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組織的《普通高中新課程各學科教學指導》編制工作,承擔了通用技術學科教學指導的編寫任務,該書現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
XX年6月,我們制定了《廣東省普通高中新課程通用技術科模塊教學要求》,為課程開設、教學正規化創造了條件,為教學評價制訂了標準,為新課程的進一步實施打下了基礎。
XX年年9月,舉辦了廣東省普通高中通用技術教學工作研討會。會議的內容為通用技術課程實施情況交流;通用技術課程教學工作研討;通用技術課程現場教學觀摩和通用技術課程教學論文評選等。全省各市普通高中有80多位教師、教研員、學校領導參加了會議,共提交了36篇論文,參觀了番禺中學和仲元中學2個現場,觀摩了2節現場教學。會議針對通用技術教學的現狀,提出了今后工作的思路。會議根據目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初步的解決方案,為進一步的教學工作打下了基礎。
此外,我們還組織省內教師參加了海南(第一屆)、山東(第三屆)、寧夏(第四屆)通用技術協作會和天津的通用技術研討會,我省代表提供的經驗、論文、和說課的質量較高,很有參考價值和借鑒意義,深受各地會議代表的歡迎。
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我們還十分重視以科研促教學,鼓勵教師開展以優化課堂教學為中心的教學科研,如教學設計、教學課例、評價方式、學分認定、教學策略等。各市各校現在已有一些不同級別的科研課題立項,開始了課題研究。這些課題有教師個人的研究課題,也有以學校科組為課題組的研究課題。研究的范圍包括高中學生技術素養培養的研究、高中通用技術課程的基本理論研究、高中通用技術教材研究、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通用技術課堂教學研究、通用技術課程評價研究等方面。教學科研的開展,推動了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的實施,使通用技術課程的實施跨上了一個新臺階。
技術課程總結15
這個學期我們開設了《學習科學與技術》這門課程,在這門課上,我學到了很多。
開始的時候我們接觸了博客,開通博客之后,我漸漸地發現博客有很多強大的功能,博客就是一個學習的平臺,在博客里我們可以按自己的想法排版自己的博客,在博客首頁鏈接自己喜歡的網頁地址,發表博文,可以通過關注名人大師了解專業知識的最新動態并借鑒學習。
之后我們學習了PowerPoint,PowerPoint的功能也是非常強大的,開始的時候,我對PowerPoint的印象就是作為一種簡單的授課多媒體,但是在這堂課里,小軍老師給我們展示了很多優秀的PPT,給我們介紹PPT的功能及PPT制作。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老師為我們展示了一個鐘表的制作過程,就連一個小小的指針都是用PowerPoint里的工具做成的,看到這一過程,我很驚訝,PowerPoint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后來做微課的時候發現用PowerPoint可以做成一個視頻。做視頻是我個人很感興趣的。當我做我的第一個完整PPT的時候是做了一個讀書筆記,剛開始的時候我只會圖配文字,后來學會了一些簡單的動畫,再后來,學會了整體美化改觀,再加適合的音樂,就做成了,但還是改了又改,一共三個版本,都還保留著,覺得看著自己做的作品好有成就感,自己學會了一樣東西并學會了不斷改進。再后來,老師向我們介紹了微課,我也做好了自己的第一個微課作品,雖然在制作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難,但是不斷地去嘗試去總結最后做好了,在這個過程中我知道了自己的需要改進的地方,并摸索清了PowerPoint許多看不見的功能,每一次嘗試都會有收獲。后來,老師又給我們介紹了慕課,五分鐘課堂,老師介紹之后,我也會經常去網上學習,并注冊了慕課并學習。這些課程都是很優秀的,在很少的時間內傳輸了很多的知識點,都是強大的學習工具,通過這些視頻學習和網上自學,我們可以學習到感興趣的東西,發展自己的長處。這些學習過程是以一種大家比較樂于接受的方式授課,自由的方式去學習,得到比傳統授課更好的效果。
課堂上,老師和藹可親,注重與我們的交流,老師以自己獨特的方法授課獎勵,使同學們有了更大的.積極性。組員之間相互幫助,相互指引,在課堂上,能學到很多東西。
最后是總結自己的不足,在微課方面,還不是能很好的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動畫也只會一些簡單的沒有突破,所以動畫與文字沒有強烈的相符性,這一點,我會多欣賞優秀的作品,多借鑒。多學習制作技巧,多用軟件多專研給自己的作品加分。多向比自己更優秀的同學學習,勤學好問。在學習技能方面,我會合理利用老師給的資源,并自己主動的去發現資源,不斷學習、嘗試、總結。
【技術課程總結】相關文章:
蔬菜技術課程總結09-21
化學實驗技術課程總結08-30
信息技術的課程總結(精選18篇)12-09
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總結04-25
信息技術學科課程改革總結05-31
信息技術課程學習總結06-28
信息技術課程學習總結02-24
信息技術學科課程改革總結范文06-20
信息技術課程工作總結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