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合集7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那要怎么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 篇1
八月十三日至十五日為中秋節,俗呼為八月節。街市繁盛,果攤泥兔攤所在皆是。十五月圓時設月光馬于庭,供以瓜果、月餅、毛豆枝、雞冠花、蘿卜、藕、西瓜等品,唯供月時男子多不叩拜,諺云:“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供月畢,家人團坐,飲酒賞月,謂之“團圓節”。又將祭月之月餅按人數切塊分食,謂之“團圓餅”。
老北京,中秋要放三天假。十三到十五日,學生也不上課。而所謂“泥兔攤”,就是賣兔兒爺的。前十年,北京中秋還有兔爺賣。現在很少見了。似乎只在春節廟會上見過。中秋節祭的就是這只月亮里的兔子。兔爺是泥做的,兔首人身,披甲胄,插護背旗,臉貼金泥,身施彩繪,或坐或立,或搗杵或騎獸,豎著兩只大耳朵,亦謔亦諧。有曲為證莫提舊債萬愁刪,忘卻時光心自閑。瞥眼忽驚佳節近,滿街掙擺兔兒山。過中秋,家里擺個兔爺像,確實很有氣氛。
中秋節,正值秋果上市,特別豐富。《春明采風志》里有“中秋臨節,街市遍設果攤,雅爾梨(原文)、沙果、白梨、水梨、蘋果、海棠、歐李、鮮棗、葡萄、晚桃,又有帶枝毛豆、果藕、西瓜。”過去的果子市在前門東,八月十三、四兩日燈火如晝。并有吆喝:“今兒是幾來?十三四來,您不買我這沙果蘋果聞香的果來,哎!二百的四十來”現在,這些秋果街上都買得到。而且相形下,今年的水果多又便宜,正是由猴子變成的人的最美時刻。美中不足的是蘿卜有點貴,和蘋果一個價。難免有老年人痛斥這沒有道理的價格。值得一提的還有毛豆,過去中秋并不常見,今年在北太平莊副食店的月餅攤前,居然也支起了煮毛豆的大鍋,而且確實是帶枝的毛豆。
從習俗上看,和過去中秋靠近的還有送禮。“中秋,大家互送禮節……,賞奴仆錢,鋪戶放帳帖,每節如此”。北京這兩年似乎又興起了中秋送禮大行動。節前,弄兩輛車,滿滿的裝上月餅果品,挨家挨戶送。當然,這里的家和戶是指商家客戶。送禮,自然是為了聯絡感情,結款要生意。兩年前做這事時還想,現在到底拜的是那里的兔兒爺。今年這風氣恐怕更盛了。
現在講究廣式月餅,過去“中秋月餅以前門致美齋者為京都第一,它初不足食也。供月月餅大者尺余,上繪月宮蟾兔之形,有祭畢而食者,有留至除夕而食者,謂之團圓餅”。能放半年的,肯定不會是廣式月餅。 月餅源自民間祭祀,同樣,北京人常吃的點心如果求根溯源百分之七、八十也都出自于民間祭祀或宗教上的供品。從制作工藝上說,油炸、蜜餞和烘烤,都是最好的防腐措施。就連餃子,也是春節供后的食品。
其實,不僅僅吃食是這樣,延順這個思路推廣開來,藝術的誕生(謹慎的人在這里會用某些藝術門類這個概念)一樣離不開民間祭祀的。還記得上學時曾對這個問題發生興趣,翻看一些河南、山東地區的考古資料,至今仍能刺激自己頭腦的是一柄出土于山東日照的玉斧,當然真的玉斧無緣得見,但是單單就那圖畫已經足以讓人驚訝了。那斧薄得能夠透過光線而上面精致的一條夔紋是很難讓人簡單地以“活靈活現”這個詞將就形容的,在石斧的時代,它的存在又能夠說明什么?
與其說玉斧是斧, 倒不如稱之為一種語言,描述著艱難的砍砸者同上天對話。或者稱之為精靈,這是一個屏棄了功利取舍的精神的精靈。于是由了它,藝術方才出現。更于是人才徹底地脫落成為人。
中秋節真好,好在又一次讓我想到了這些已經好久不想的問題。當然節日本來就是人們精神的節日,與此時偶爾察覺月餅與烙餅的差異,也并不奇怪。你瞧,人不就是這個樣子么。給自己做吃的,為了填飽肚子沒一個認真。饅頭包子幾百上千年從不變化,但凡加上點精神追求,就能花樣翻新。
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 篇2
每逢中秋來臨,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賞月談月也便成為人們久談不衰的話題。
追溯中秋賞月的來歷,據《長安玩月詩序》載:“秋之于時,后夏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終;十五之夜,又月之中。稽于天道,則寒暑均,取于月數,則蟾魄圓。”也就是說,八月十五在秋季八月中間,故曰:“中秋”。為何人們鐘情中秋賞月呢?有詩道:“明月四時有,何事喜中秋?瑤臺寶鑒,宜掛玉宇最高頭;放出白豪千丈,散作太虛一色。萬象入吾眸,星斗避光彩,風露助清幽。”
從時令上說,中種是“秋收節”,春播夏種的谷物到了秋天就該收獲了,自古以來,人們便在這個季節飲酒舞蹈,喜氣洋洋地慶祝豐收,這在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就有描繪。從淵源上說,中秋又是“祭月節”,它源于遠古人類對自然的崇拜。古代帝王的禮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最初祭月的日子在“秋分”這一天,“秋分”這個季節在八月內每年不同,所以秋分這一天不一定有月亮,祭月無月是大煞風景的,逐漸約定俗成,祭月的日子固定在八月十五日。從科學觀察來看,秋季地球與太陽的傾斜度加大,華夏大地上空的暖濕空氣逐漸消退,而此時,西北風還很微弱。如此,濕氣已去,沙塵未起,空氣即顯得格外清新,天空特別潔凈,月亮看上去既圓又大,是賞月的最佳時節。恰如古詩所云:“光輝皎潔,古今但賞中秋月,尋思豈是月華別?都為人間天上氣清澈。”
《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盛于唐宋,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據宋朱翌《曲消舊聞》說:’中秋玩月,不知起于何時?考古人賦詩,則始于杜子美。”瀏覽唐詩,中秋賞月詩確有多篇,如王建有詩云:“月似圓盛色漸凝,玉盆盛水欲侵棱。夜深盡放家人睡,直到天明不炷燈。”徐凝的詩云:“皎皎秋月八月圓,嫦娥端正桂枝鮮;一年無似如今夜,十二峰前看不眠。”
宋代,民間中秋賞月之風更加興盛。據《東京夢華錄》對北宋京都賞月盛況有這樣的描寫“中秋夕,貴家結飾臺榭,民家爭占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我連坐至曉”。《新編醉翁談錄》記載:“傾城人家子女不以貧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服飾之,登樓或于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則愿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愿貌似嫦娥,圓如皓月。” 每逢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樓都要重新裝飾門面, 牌樓上扎綢掛彩,出售新鮮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熱鬧非凡,百姓們多登上樓臺,一些富戶人家在自己的樓臺亭閣上賞月,并擺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團圓子女,共同賞月敘談。
明清以后,中秋節賞月風俗依舊,每逢中秋,一輪圓月東升時,人們便在庭院、樓臺,擺出月餅、柚子、石榴、芋頭、核桃、花生、西爪等果品,邊賞月,邊暢談,直到皓月當空,再分食供月果品,其樂融融。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在我國的少數民族地區,中秋這一天,還舉行別具特色的“拜月”、“鬧月”、“行月”、“跳月”、“偷月”等豐富多彩的活動。
碧空如洗,圓月如盤。人們在盡情賞月之際,會情不自禁地想念遠游在外、客居異鄉的親人。因此,中秋節還有“團圓節”之稱。許多古詩表達了人們此時的思念之情。唐人殷文圭《八月十五夜》:“萬里無云境九洲,最團圓夜是中秋。”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朗中》詩云:“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中國人歷來把家人團圓、親友團聚,共享天倫之樂看得極其珍貴,歷來有“花好月圓人團聚”之謂。
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 篇3
年年中秋,歲歲中秋,又逢中秋。人生易老,中秋不完,赤子之心念家園,游子之心看圓月。
月到中秋分外明。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又到了,家家吃餅賞月,喜看中秋圓月。我陷入了沉思??
“云遮中秋月,雨答上元燈。”
這是千百年來我們的先人總結出來的氣象經驗,從中秋到正月十五元宵節約145天左右的時間,中秋這天的天氣至關重要,直接影響著今后145天的天氣變化和規律,中秋若不能見到月亮,元宵節下雨的機率就很大,影響著春節后第一個重大節日的歡慶氣氛。至少在南方的大部分地區是這樣的氣象規律,因此,人人都盼望著中秋圓月。
“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是沒有眼福來看今天的月亮的,當然就不知道今天的人的所作所為。可我們卻知道今天的月亮曾經照過古人,并從今天的月亮上看到了古人給我們中華民族創造的偉大成就。四大發明、唐詩宋詞??
中華五千年的燦爛都是今天的月亮照過的,我們看著這個曾經照過古人的月亮,看著我們中華民族曾經的輝煌,我們沾沾自喜,引以為民族的驕傲??
多少年以后;當我們也成為古人的時候,多少年以后;當我們的后人也在那時的月亮上看到我們時,我們也能讓我們的后人為我們去驕傲嗎?我們又為他們都做了些什么呢? 中秋節感想三
又是一年中秋時,幾家歡聚幾身單。不知有多少載此刻都是游子的身份,也不知這樣的日子何時是個盡頭。
只身在外,總是身不由己;孤單想念,卻又思緒難盡。總是想著多與家人團聚,可身為學子的我們此刻也只能是空對一輪明月。每一年算下來,與家人相聚的時間屈指可數。做學子的我們尚且如此,工作后,成家后,那不是更力不從心。
有一個親戚前兩天打來電話,知道我國慶節準備回家,叫我到她那兒玩玩。總是認為見面機會多著呢的我突然想到,上次與她見面卻隔了整整一年。嘆流年似水,更嘆這似水流年中,我們成了匆匆過客,道一聲相逢卻相距甚遠。有些時候,我們走過,只因太匆忙,忘記了應做的事情。而此刻,在這特殊的時刻,我們也該對著這中秋明月,從繁忙的世界中走出。
去年十一,我沒有回家,而中秋卻在此間劃過;今年十一,我打算回家,而中秋已在今宵逝去。總是那么的不巧合,但也只能是無奈。其實,我不太看重節日本身。節日,這一早已被釘在日歷某處的特殊日子,不隨個人的意愿而發生改變;節日,這一眾人歡慶的日子,只不過是營造一個不凡的氛圍,讓眾人覺得這一天非一般罷了。在這樣的日子里做應有的習俗,確實是在過節,自己過,與眾人一起過。
每一個節日都有其特殊的含義,如這中秋,求的是與家人團聚。月半中秋,團團圓圓。但這樣一個被釘在某處的日子,卻難以都盡人意。遠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只身在外,只能孤身過節,此刻的心聲,也許是怨這日子怎出現在今宵,也許是怨這生活將家人拆散??其實,我們每一次與家人相聚的日子,其本身就非同一般,這本身就可以算作一個節日,雖然過節的只有一家人。過了端午照樣可以吃粽子,中秋過后同樣可以吃月餅,因為有靈性的我們又何必只關注那一年中難得的,且又難今盡人意的日子。喜歡度日如年,每一天如過年一般度過。
但,中秋終歸是中秋,看著別人團聚,自己不免有些孤單。思念??孤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這時候有一個或一些人住進了你的心里,而卻又無法擺脫孤單這一狀態。我這是想家了嗎?也許是吧!空對一輪明月,總希望能在此中看見某些人的身影,然而,余輝之下,只有自己的影子伴已左右。
寫著寫著,中秋已過,但還是要將這份祝福送給遠方的家人,以及與我同為游子的你,中秋節快樂!
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 篇4
今天是農歷八月十五,是中國的傳統佳節之——中秋節。
中國人把中秋節又叫做團圓節。在這一天,可以和親人一起圍坐在大圓桌旁高高興興、熱熱鬧鬧地吃上一桌團圓飯。中秋節這天月亮也特別的圓,特別的大,就好像是全家人一起圍坐的大圓桌。許多中國人也喜歡在飯后和家人一起到戶外賞月。那景致,那趣味很是融洽。
今年的中秋節與往年的不同之處在于,今年的中秋和國慶是同一天。這對于那些遠在異域他鄉,平時很少有時間和親人團聚的人來說是件多么值得慶幸的事啊。而且國慶又有七天的長假,這七天的時間足夠讓那些平時很少團聚的人兒美美地聚上一番。
晚上,我和父母一起到外祖母家吃團圓飯。舅舅、舅媽、姨夫、姨媽,還有表姐、表弟……全家十來口人一起圍坐在一張大圓桌旁熱熱鬧鬧地吃了一頓團圓飯。飯后,大人們都聊天的聊天,打牌的打牌。我向我的兄弟姐妹們提議外出賞月,可他們卻無一人贊同,還用驚奇的目光看著我。表哥、表姐說工作太忙想早點回家休息了,表弟、表妹說快要考高中了學習緊張,要回家復習功課。不多一會兒,他們就都回家了,除了在里屋“奮戰”的大人,就只剩我一人在客廳。看著玩興正濃的大人們,想想早已回家做他們各自的事的兄弟姐妹,再看看孤零零一個人坐在客廳的自己,忽地有了種想法:他們都怎么了?也許這想法太過幼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做啊。可是這難得中秋節為什么不好好的聚聚,說說話,聊聊天?
想歸想,可我一個大活人總不能“憋死”在這十幾平米的狹小空間吧?于是一個人走出門,去看看今晚的月亮。
走在路上,我還在想,今晚街上應該沒多少人吧,因為往年這時候街上是很冷清的。我獨自走向一座大橋,剛一走近就嚇了一跳。橋上黑呼呼的都是人!再看看橋下的游園,也是人頭攢動!他們或是三五成群,或是七八成隊。看的出,他們都是和親朋好友一起出來的。難道他們都是來賞月的?我真的很羨慕他們能夠和親朋好友一起出來賞月。而我,一個人在這熱鬧的人群中穿梭,頓時有了種失落,一種寂寞感,一種空虛的感覺。在這人群中我多么像一只落單的候鳥。
站在橋上,扶著欄桿,仰望天空。今晚的天色不是很好。黑色的天幕上沒有一顆星星,有的也只是一輪被縹緲的云絲遮遮掩掩的朦朧的月。沒有了群星的點綴,沒有了群星的相依月亮也顯得格外的孤單,寂寞。
今晚的月亮并不是很圓,難道真如人們所說的那樣“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橋上的人都在熱鬧地聊天,很少有人抬頭去欣賞一下天空的月。也許是今晚的月確實不是很美,也許是團圓的熱情早已將那孤單的月淹沒。我終于明白,那些人其實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可是我不同,我是這橋上唯一的,一個人來真正意義上賞月的。所以我會去看那在他們眼里不是很美的月,去欣賞那朦朧的月。盡管心情不是很好,就像那不是很亮的月。今晚,橋上的風很大。不禁打了一個寒顫,忽地發覺在這熱鬧的人群里我是多么的冷清。我不敢再看下去,不敢再在這里呆下去。仿佛有種無形的力量在驅趕著我。為什么會有這種感覺?也許是此時寂寞的心情根本抵制不了這熱鬧的場面,我怕這如同今晚寒絲絲的月亮般的心情在這完全對立的場面下會突然結冰。
我低著頭迅速地往家走,盡管路上總會和三五成群的人擦身而過,但我從未抬頭看過,因為看了以后會更覺孤單。終于到了家,一個人站在陽臺上,將所有的窗戶都打開。卻又發覺風好像變的涼爽了,不再帶有寒意。再看看天上的月亮,還是朦朦朧朧的。此時,一個人站在巴掌大的陽臺上,似乎比一個人置身與熱鬧的人群中賞月要舒服的多,愜意的多,不然怎么會覺得風都變了樣的呢?畢竟此時,我的眼里只有月的朦朧,耳邊只有風的呼呼。孤獨的我在地面,孤單的月在天空。
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 篇5
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中秋節有著獨特的文化內涵,它象征著團圓、和諧、吉祥和平安,給人以恬美的心靈感受。
中秋節幾千年也演繹出嫦娥奔月、吳剛折桂的美麗傳說,還有拜祭月神、飲用桂花酒等民俗活動。正是在這些傳統中,那些體現中華民族文雅、雍容的良善美德,一并傳承與流轉。 說起中秋節,亞洲各國都有著不同的習俗??
像柬埔寨人會在佛歷十二月舉行傳統的“拜月節”。拜畢,老人把扁米塞進孩子嘴里,直到塞滿不能咀嚼時方止。這表示“圓圓滿滿”、“和和美美”。
而伊朗人則稱中秋節為“麥赫爾干節”。這一天是伊朗太陽歷的七月十六日。節日期間,人們都以品嘗各種豐收果實為樂,隆重的慶祝活動持續六天才結束。
要說起亞洲各國的中秋節,還要數新加坡最有節味了。因為新加坡是一個華人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國家。據統計,新加坡約有70%是中國華人,因此對于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也是十分重視。對新加坡的華人來說,中秋佳節是聯絡感情,表示謝意的天賜良機。親朋好友、商業伙伴之間相互饋贈中秋節禮品,借此表示問候與祝愿。
每年中秋臨近時,當地著名的烏節路、新加坡河畔、牛車水及裕華園等地裝飾一新。入夜時分,華燈初上,整個大街小巷一片紅彤彤的景象,令人心動不已。
新加坡是一個旅游國家,如果中秋想要帶著家人一起走起來,那么新加坡真是再適合不過~如果你也對新加坡華人的中秋節有著濃厚的興趣,不妨帶著家人一起,來到這繽紛之地~感受新加坡華人的中秋節。
素有“花園城市”之稱的新加坡,不僅是一個旅游國家,更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移民城市之一。近一二十年在世界上的.良好形象只增不減,深受世界各地富豪名流的親睞。無論是為了投資、子女的教育還是養老,總會有很多人首選新加坡。
首先從移民投資角度來說,新加坡無疑是一個最好的選擇。很多企業家都傾向投資移民新加坡,新加坡擁有較好的經商政策,作為一個熱門的投資移民國家不僅環境優美、治安好,而且還是全球稅率最低的國家之一。
新加坡明良咨詢公司曾表示:“新加坡是亞洲乃至世界的金融中心,有著非常健全的資本市場和經濟體制。對于新加坡公民及綠卡持有者在新加坡以外的收入均免稅,并且一人投資移民還有機會帶動全家移民。新加坡一直實行的是雙語教育,非常適合英文不好的華人投資移民。”
新加坡也是留學移民的一個好去處。首先新加坡社會以華人為主導,實行中英文雙語教學,留學生能夠盡快適應留學生活。新加坡推崇因材施教,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能力和綜合條件申請。新加坡的學費低廉,僅相當于英美澳留學費用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對于想要移民養老一族來說,新加坡也是個不錯的去處。新加坡有著優厚的社會福利,養老金、失業救濟金、免費診療體系等都非常的齊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超過了加拿大和美國。
新加坡養老移民還沒有年齡、學歷、英語的限制。
同時,新加坡護照是世界上免簽國家最多的,可免簽150多個國家,為國外出游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另外,新加坡和中國基本沒有時差,往來便利,加上沒有語言上的溝通障礙,很容易適應。
這三個方面已經足夠證明新加坡移民的魅力所在,無論是投資移民、留學移民還是養老移民,新加坡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尤其是對于中國人來說新加坡可能是最適合不過的了。新加坡明良移民咨詢公司,擁有專業的資深移民顧問及律師顧問,能夠提供權威的移民新加坡方案。
新加坡明良會計事務所擁有專業的ACCA注冊會計師及商業秘書團隊,能夠提供專業的新加坡公司注冊、維護、投資咨詢等服務。明良集團結合移民咨詢公司和會計事務所公司兩大優勢,實現“注冊新加坡公司+公司財稅維護”一站式服務!
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 篇6
八月十五月兒圓,西瓜月餅敬老天,兒時的中秋節。
兒時的記憶中,這是對八月十五最好的描述了。但我兒時的八月十五,吃過月餅、蘋果和梨之類的東西,卻從未吃過西瓜。也從未見過我的長輩們擺下香案,放上貢品敬過老天。
記憶里,每年的八月十五是農村秋天最忙的時候。地里的莊稼在這個時候大都成熟了,記得當時家里種的莊稼有玉米、高粱、大豆、谷子等糧食作物,此外,家里還種著幾畝棉花。
八月十五,農家都有包包子的習俗。我家也不例外。在八月十五的前一天晚上,母親便發上面,第二天的早飯,全家人就能吃上母親包的豬肉冬瓜包子。因為當時家境還不富裕,平時吃肉的時候很少,但在這個節日里,家里總會稱上一點,包幾鍋包子解饞。冬瓜水脈大,一家人一邊愉快的吃著包子,一邊談論著今年的收成如何。包子一吃一口油,有時包子里的油水還會順著手指往下流,于是,每個人的面前總會事先放上一只碗,接著從包子里留下來的油水,人們還不時的舔食手指上的油水。一頓飯下來,一個十來歲的孩子也會吃點三四個包子。那情形,那吃相,現在想來仍歷歷在目,如在昨天。
吃過早飯,父親套好車就會拉著一家人到地里忙著收秋。活兒很多,有時掰玉米拉玉米秸,有時割大豆或谷子,有時砍高粱,有時拾棉花,什么活兒緊要就干什么。打谷場里,有的人家忙著掐谷穗高粱穗,有的人家忙著打場。路上的車輛來來往往,絡繹不絕,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晚飯后,一家人也并沒有閑情逸致擺上八仙桌放上貢品祭天賞月。農家人哪有那閑功夫呢,天井里的玉米堆得小山似的,不及早的將皮剝掉玉米要生芽,并且不好曬干,堆在那里滿滿當當的礙事。因此,吃過晚飯,一家人就各自搬個板凳,圍坐在玉米堆前剝玉米。就在剝玉米的當兒,月亮漸漸升起來了,照得院子里滿滿的,亮亮的。當時村里還沒有通上電,正好借著這明亮的月光多干點活兒。于是一家人一邊剝著玉米一邊賞月,在不經意間剝出了許多新鮮的玉米。我們小孩們干活也就一陣子,時間久了就不愿干了,干活沒了興趣,困勁就上來了。于是都吵著要去睡覺。這時母親就會走進屋里,拿出蘋果、梨和月餅之類的節日物品給我們分。我們孩子們一看到這些東西,睡意全無,一邊自己吃著,一邊也讓大人品嘗。在享用了這些美好的東西之后,我們就會有了精神再干一陣。因為是在深秋季節,氣溫較低,剝到后來玉米上就濕漉漉的一層水了。到了實在撐不住的時候,我們孩子們就都進屋睡覺去了。躺在暖烘烘的被窩里,很快就會進入夢鄉。有時一覺醒來,聽見大人們還在天井里剝玉米,等第二天早晨起來一看,滿天井的玉米都包完了,也不知昨夜他們熬到幾點鐘。
就這樣,八月十五就在一家人的忙碌中,在我們孩子們吃了蘋果梨月餅干了很多活兒睡了一宿覺之后,就已經成為歷史了。唉,好過的節日忙碌的秋呀!
八月十五的水果,母親也并不是全部分給我們吃掉,而每每總會留出幾個蘋果放在衣柜里,時間久了,滿屋里都溢滿了好聞的蘋果味,而這時我們就會到處翻找,央求母親拿出來吃掉,于是母親就會讓我們閉了眼,變戲法似的不知從哪兒拿出一個,割成幾角,給我們分著吃。此時的味道竟覺得比八月十五的不知要好多少倍!唉,貧乏的時代!嘴饞的孩子們!
如今,我參加工作已十多年,八月十五的物品從兒時的蘋果、梨和月餅之類發展到現在的葡萄、西瓜甚至更高級的水果更好吃的物品已都不再稀奇,女兒的零食可以說是應有盡有;而家中的父母呢,多年來的習慣似乎并沒有多大改變,除了吃的穿的用的比以前有了較大改善外,還是終日忙碌著,從不管什么八月十五或其他什么節日。
多想在一年的八月十五,讓父母放下手中的活兒,擺上些時鮮水果,炒上幾個小菜,燙上一壺好酒,一家人圍坐桌旁,把酒賞月,閑話家常,盡享天倫之樂!
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 篇7
歲月如梭,又到了充滿思鄉情懷的中秋佳節。每逢此時,我總想起鄉下的母親,心中充滿了愧疚。
我的老家在蘇北偏僻的鄉下,母親是位普通的農家婦女。小時候,家里很窮,但一家人苦中作樂,日子卻過得有滋有味,充滿了親情和溫馨。平時,母親很少買吃魚肉給我們吃,不是母親不心疼我們,而是我和哥兩人上學,開銷大,而家里收入卻很少。但在每年的中秋這一天,母親會毫不吝嗇,早早地準備好魚和肉,讓我們開一次葷,好好地飽餐一頓。到了晚上,月上樹梢,母親就會從家中搬出一張桌椅,把買好的月餅、水果放在桌上,再準備幾杯白酒和幾副筷子,按我們老家的風俗,這是祭月,母親不準我們吃桌上的貢品,可我們一點不買她的“賬”,趁母親不注意的時候,不是偷吃月餅上薄而脆的外層吃,就是拿一些水果遛到麥場上去和小伙伴們一起吃,因而每次祭月的貢品,都在我們調皮中不能完整無缺。這難忘的童年中秋節,就象親情一樣,讓我們過了一年,又想過下一年。
母親的生活是很艱辛的。父親見家里開銷大,收入少,很早就外出打工了,逢年過節才回家和我們相聚。母親為了我們,衣食住行、田間地頭,無不灑下她那辛勤的汗水。當我們兄弟倆還在清早朦朧的睡夢中時,母親就早早地起床,擔水、洗衣、做飯忙個不停,有時還到田間地頭忙一會農活。待我們起床后,母親招呼我們吃飯上學。當太陽露出晨曦的笑臉時,母親便帶著農具,下田干活了。白天,母親忙個不停,夜晚,她還拖著疲憊的身體,在昏暗的煤油燈下為我們納制鞋底、縫補衣服。在母親辛勤的養育下,我們漸漸地長大了。
那年的夏天,我和哥相繼考取了向往已久的大學。中秋前夕,我們離開了母親,各自到外地上學去了,留下了母親一人在鄉下。因為家里窮,為了我們的學雜費和生活費,父親在外奔波更是很少回家,而母親比以前更加辛苦了。
上學的幾年里,中秋節都不在放假時間里,我們不能回去和母親團圓。每次這個時候,我都會寫信回去。母親也很想念我們,她不識字,常托人寫信叫我們好好讀書,要經常寫信回家。我每次收到母親的來信,都能感覺到母親思兒的心切。就象我們放寒暑假回家一樣,平常不善言笑的母親,再苦再累仍有一臉的愜意。
畢業后那年中秋,我和哥在城里有了工作,都寫信叫母親到我們工作的城市來住住,可母親擔心我們剛到單位,怕影響我們的工作,又說家里沒人照料,一直沒有同意,仍在鄉下喂雞養豬、耕田種菜,獨守那一份寂寞。
第二年的中秋,我因為工作,沒能回去。那年的冬季,我參軍入伍,成了一名海防戰士,遠在異地他鄉。而每年的中秋,都因為部隊搞戰備訓練,我都不能請假回家。也許分別太久,母親對我的思念與日聚增。父親偶爾在家時,母親就催促他寫信給我,父親外出打工時,母親又定期托人寫信來。她的來信,沒有華麗的詞語,還常常伴隨著不少的錯別字,內容不外乎問我訓練苦不苦,部隊首長親不親,海防前哨的生活習不習慣……嘮嘮叨叨一大堆,總之要我在部隊好好工作,安心服役,不要掛念家中。那字字句句都是真情流露,漾滿了母親那無私的牽掛。盡管那時我已是被部隊評為優秀士兵的軍營男子漢,但在母親的眼里,我仍是一個不諳世面、不太懂事、還沒長大的孩子。
在我當兵后第二年,哥哥結婚在城里買了房子,家里經濟一時拮據起來。母親覺得在農村種田,收入少,為了減輕家里的負擔,在那年的中秋,她在一位家鄉人的帶領下,去了上海給人家當保姆,我曾寫信勸阻母親不要去,可她不聽的勸阻。母親從小生活在鄉下,既聽不懂上海方言,就連城市的東南西北有時也辯不清,可母親一直堅強著,操勞著,酸甜苦辣從來不對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