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傳承中華文化踐行傳統美德征文1500字(精選30篇)
中華傳統美德是我們文化的基石,孝親敬老,尊重師長,傳承文化精粹。傳承中華文明,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促進社會和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傳承中華文化踐行傳統美德征文1500字,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傳承中華文化踐行傳統美德征文 1
生活如酒,或芳香,或濃烈,因為經典,它變得醇厚;生活如歌,或高昂,或低沉,因為經典,它變得悅耳;生活如畫,或明亮,或素雅,因為經典,它變得美麗······其實從文字在倉頡手中誕生的那一刻起,經典便注定要以無限的魅力,支撐起一個民族的脊梁。請留心觀察,在斑駁歲月的甲骨上,在風塵歷史的竹片里,在絢爛千年的錦帛中,處處記錄著經典的美麗容顏。
漢唐,中華民族五千年里最輝煌的歲月,它遺留下的風韻灑入我們的血液里,像陽光一樣,熠熠生輝。唐朝是我國古典詩詞發展的全盛時期,唐詩在所有古代經典中,興許是我們最熟悉的。很小的時候,我們的父母和老師一字一頓地教我們“鵝鵝鵝,曲頸向天歌”,但當時也只是囫圇吞棗,不求甚解。殊不知,唐詩也有她的美麗與哀愁。唐詩,它記載了中國千年的悲與苦,蘊含了千年來人民的喜與樂,蘊藏了中國千年來的寶貴文化。每一首詩,就像一杯茶,難受時嘗到的是苦,愉快時品到的是甜,如果你想喝到一杯好茶,得入情入心。每每品唐詩,我的心情隨著詩人的憂而憂,隨著詩人的樂而樂。在憂中學會思考,在樂中學會享受。“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的《山居秋暝》。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天色已瞑,卻有皓月當空;群芳已謝,卻有青松如蓋。山泉清冽,淙淙流瀉于山石之上,清幽明靜的自然美,宛若一縷清風,滲入心中。“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俯仰古今,寫出時間之綿長;登樓遠眺,寫出空間的遼闊。在廣闊無垠的背景中,描繪了詩人孤單寂寞,悲哀苦悶的情緒,兩相照應,分外動人。仿佛出現了一幅蒼茫廣闊的'北方原野的圖景,圖景面前兀立著胸懷大志卻因報國無門而感到悲傷的詩人。
不同的詩人會有不同的人生經歷,筆下詩句的感情也會迥然不同,或喜、或悲。而唐詩,也正因此而變得瑰麗多彩。
如果說唐詩是中華經典的根,那么,宋詞就是中華經典的枝。
宋詞從唐詩發展而來,汲取了《詩經》《楚辭》的營養,一直到現在陶冶著人們的性情。柳永、李清照、晏殊用柔軟的文筆,細密的心思,寫盡人性感情中委婉、哀愁的一面,《雨霖鈴》中的一句“多情自古傷離別”以冷落秋景為襯托,淋漓渲染了惜別的場景,進而推測別后的銘心刻骨的思念。層層鋪敘,情景交融,委婉多致。表現了柳詞“細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反之蘇軾、辛棄疾的便氣魄如虹,高昂之調用一句“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便能震撼住人心。宋詞,無疑是古代經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一顆寶石。
文學,當我真正地走近她之后才發現,千百年來,她承載了人們太多太多或喜,或悲,或豪壯,或婉約的情感,使人們心中的話語得以傾訴,更是拉近了人們心靈之間的距離,使得人類文明的車軸不停地向前滾動。江水滔滔,蕩滌了風花雪月的舊夢;滾滾黃沙,湮沒了悲歡離合的故事。然而,文學那其間的悲歡戀情,卻如激弦,如幽曲,掩卷猶余音顫裊;文學那之中的奇句妙語,卻如泉涌,如露凝,讀起仍口角噙香。于是,在繽紛的文學藝苑之中,我愛覓幾朵奇葩,去細細品味那亙古的芬芳。
傳承中華文化踐行傳統美德征文 2
雅言傳承文明,經典浸潤人生;誦讀經典,爭做博學少年。”
揮汗如雨,金桂飄香,在這個喜悅的季節里,讓我們掀起誦讀經典的高潮,弘揚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發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讓我們更好地認識經典文化,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經典的傳承。
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的文明家園。中華傳統文化凝聚著中華民族寧死不屈的民族精神,記載著中華民族的思想美德,是民族經典文化的結晶,是建設文明社會先進文化的寶貴資源。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燦爛的文化。其中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精神;“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無私奉獻情操;“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中國國學經典,文化蘊含豐厚,蘊藏著豐富的.文明禮節和做人道理。如《論語》中所記載的孔子的許多循循善誘之言,至今仍被世人奉為至理;也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代表了孔子的基本思想。在《孟子》卷十二的“丹之活水”中,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孟子否定了他的說法。曰:“子過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為壑。令吾子以鄰國為壑。水逆行,謂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惡也。”這件事講了白圭總自以為是,自私自利,只圖個人利益,把困難或禍害轉嫁到別人身上,自私自利的表現。孟子則用和藹的態度、尊敬的言辭批評了白圭自以為是、以鄰國為壑的錯誤做法,體現了孟子的仁愛思想。主要啟示我們在生活中要有一顆仁愛的心,處理事情的時候既要有利于自己,又要有利于鄰居,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的一首《游子吟》體現了母愛的偉大、無私。母愛如空氣,陽光和水,擁有他就擁有了世上的珍寶,什么也不能換取,她卻讓平凡的生活充滿色彩。但沒有她,即使有世上的珍寶,也不過是一堆貨物而已。母愛神圣、淳樸,只求給予,不求回報。但我們一次次的辜負她,只求索取,不求報答。可惡的我們卻將母親一聲聲甜蜜的問候當做一次次煩躁的嘮叨,將母親一次次的關心當做是一種施舍,蒼天無情,世間萬物,唯獨將母親漸漸變老。
“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如此孝順的孔融,一個只有四歲的小孩都知道孝順和謙讓。孝順是一個人的品德,謙讓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當今社會發展較快,但隨著社會的迅速發展,人們的素質越來越低,都遺失了自己的思想品德。現在一個比孔融大三四倍的青少年也不一定會做到孝順和謙讓。好聽的話語誰都會說,但又有多少人可以去做呢?語言在行動面前往往都是蒼白的。經典文學都是易學難行。放眼望去,在我國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古代詩人雖然生活貧困,但精神的財富戰勝了生活的貧寒。這一切的一切都讓我明白了只有精神財富才能托起民族的骨氣。
經典誦讀可以提高我們自身文化品味和人文素養,通過誦讀經典可以使我們了解中華文化歷史,豐富我們的文化知識,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讓經典浸潤人生,傳承國學文明。
傳承中華文化踐行傳統美德征文 3
建設和諧的社會,求得安定團結的生存環境,可以說是中國人民自古以來的強烈愿望,也是無數中國人世代奮斗的理想目標。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中華傳統美德中,很多內容也是圍繞著這個目標展開的,例如溫良恭儉讓。所謂溫良恭儉讓,無非就是溫和、善良、恭敬有禮貌、儉樸、謙讓等行為規范。與之相對立的,自然就是粗暴冷淡、兇惡仇恨、強硬傲慢、奢侈放縱之類。“溫良恭儉讓”出自《論語?學而》。孔子的學生子貢稱頌他的老師說:“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意思是說,孔子與其他的人不同,不是憑借勢力壓人,靠爭奪強力奪取,而是用溫良恭儉讓這種方式和態度去取得自己所要追求的東西。待人處事要溫良恭儉讓,這不僅是儒家的主張,也是幾乎所有古代中國人所贊賞的基本態度。例如,《管子。形勢》中也說到,“人主”即國君,“溫良寬厚則民愛之”。溫良寬厚,也就是溫良恭儉讓。后來人們也往往以它作為一種道德修養的要求和規范,用它來稱贊許多賢達君子的處世態度。
今天,我們在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時,不能訴諸武力,不能采取強制手段,而要從團結的愿望出發,運用溫良恭儉讓的態度,以說服感化的方法,去達到新的團結。
溫良恭儉讓是每個人正常發展的需要,也是創造和保持和諧穩定的發展環境的需要。孟子說過,“愛人者,人常愛之;敬人者,人常敬之。”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會怎樣對待你;你希望別人怎樣對待你,你就應該怎樣對待別人。如果自己一向待人溫良寬厚、謙虛有禮,別人怎么能對你刻薄冷淡、傲慢不遜?即使一時不理解,甚至出現誤會,久而久之,也能化干戈為玉帛。相反,如果自己極端自私,待人刻薄,怎么能夠希望別人會無私、寬厚地待你呢?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只有堅持溫良恭儉讓待人,才能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幫助,才能團結最大多數的人,這是我們的生活和事業須臾不可離開的。只有人人努力做到溫良恭儉讓,才能形成人與人之間相敬互助、親密和諧的氣氛,創造和保持一個穩定和諧的環境,而這正是我們成長和發展所不可或缺的。
溫良恭儉讓不是表面的東西,更不是能夠裝出來的,它反映著一個人的內在本質,一種道德境界,體現著他的最根本的人生價值觀,那就是對于別人的無私和愛。偽裝的溫良恭儉讓也許能夠維持一時,但不能長遠;只有徹底的`無私和發自內心的對別人的愛,才能使它表現出來、堅持下去,并永遠保存。當然,溫良恭儉讓不代表懦弱畏懼,恰恰相反,它所表現的是我們自身的強大和成熟,是自身的尊嚴與自信:正因為堅信自己事業的正義性,相信真理在手,成竹在胸,所以才能夠鎮定從容、雍容大度地面對一切,以溫良恭儉讓的高姿態來對待自己的朋友,甚至競爭對手;不計較一時的成敗,不計較局部的得失,勝不驕,敗不餒,處處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永遠不停頓地發展進取。
作為文明的一種體現,溫良恭儉讓不是哪個人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學習的結果。真正做到它不容易,甚至是很不容易,必須進行刻苦的學習和艱苦的修養。在這里除了要繼承我國的優良傳統,特別是學習無數志士仁人的光輝榜樣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以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的原則作為指導,在實踐中不斷地磨練自己,提升自己。俗話說,誠于中則發于外。只要我們能夠樹立起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自覺地將個人與人民群眾融合在一起,有遠大的目標和博大的胸懷,自然就能夠做到溫良恭儉讓,就能夠正確地對待自我與他人、自我與集體,待人接物自然就會應付自如,使周圍的所有的人如櫛春風、如沐春雨。
傳承中華文化踐行傳統美德征文 4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現在的人講孝順,一般人的心中,孝是針對父母的,孝就是順,順從父母就是孝。可是您知道嗎?真正的孝其實有著更深層的含義,是更廣義的做人的品德。它并不僅僅是針對父母的,對父母的孝只是其內涵中的一部分,更不是簡單的順從父母就是孝。
儒家經典中有一部書叫《孝經》,非常詳細的記載了孔子對孝的內涵的解釋。
孔子說,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大意是說,孝,在小處體現在同親人的關系上,中體現在同君主的關系上,在大處體現在一個人的為人處世和道德修養上。換句話說,對父母的`孝,是孝在小處的體現,孝是一個更廣義的人的品德。
因為一個人所處的地位的不同,所要承擔的責任也不同,孝的具體表現也不完全一樣。對于天子來說,愛自己的親人,就不敢對別人不好,尊敬自己的親人,就不會怠慢他人。將對自己親人的愛敬應用于天下人身上,百姓就會深受其惠,這是天子的孝。對于士大夫來說,用對自己父母的愛敬來對待君主和年長于自己的人,不失忠順,是士大夫的孝。而對于尋常百姓來說,遵從天地之道,勤儉節約,供養父母,就是尋常百姓的孝。也就是說,真正的孝是指一個人能夠象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對待身邊的一切人,孝是一種超越了血緣關系的更廣意義上的博愛。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為人父者也。無私博愛的胸懷是對父母親人愛的基礎,而對父母親人的愛是這種更寬廣的博愛在親人身上的具體體現。所以孔子說,先教導百姓懂得博愛,就不會有人遺棄自己的親人。
現在很多人一提起孝,就想起光宗耀祖。我想這大概來源于孔子在《孝經》中也說的: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珍惜自己的身體生命,是孝的開始;修身遵從道義,名揚后世,使父母榮耀,是孝的終極。可是大家看到了揚名于后世,卻忽視了立身行道。要知道,立身行道在前,揚名于后世在后。在人類普遍道德水平比較高的時候,揚名后世的都是有德之士,揚名于后世是立身行道的必然結果,卻不是做人的目地。孝是通過立身行道達到的。當人類道德開始下滑的時候,揚名于后世變成了目地,于是就有了不擇手段向上爬的人。其實真正的孝是通過修身養德實現的。
那么,到了具體的行為上,孝體現在哪里呢?是不是給父母提供優越的物質生活條件就是孝呢?不是的。當然作為子女,贍養父母是應該的,但是還有比這更重要的。一個修身養德的人,會給父母帶來長久的幸福和安寧。而一個驕傲妒嫉的人,哪怕他得到了一時的利益,時間久了也往往會因為自己的行為給自己和家人帶來災難。所以孔子在《孝經》中認為,如果一個人做不到榮辱不驚(居上不驕,為下不亂,在丑不爭),哪怕他每天用豐厚的飲食供養父母,也說不上孝。一個人內在的道德修養,遠比表面上的行為表現重要。
很多人都有這樣一種觀念,那就是順從父母的要求就是孝。其實這是將孝片面理解的結果。做臣子的孝是不要陷君王于不義,做子女的孝是不要陷父母于不義。所以如果君主或者父母做的不對,做臣子或者子女的一定要爭。也就是說,對父母的孝順不能以犧牲是非為代價。如果以孝順父母為名做了不對的事情,其實也是陷父母于不義,那就更談不上孝了。
中華文化有著很深的內涵,但是歸根結底,道德是中華文化的核心,孝也是一樣。一個道德高尚的人一定會無私地關愛自己的親人;而一個自私的人即使在沒有矛盾的時候能夠對父母很好,到了關鍵時刻想到的很可能還是自己。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的道德也在下滑,孝的涵義逐漸被歪曲了,變得狹隘和表面化。其實當社會上的人可以為了對親人的愛無所不為的時候,這個社會已經就很危險了。
傳承中華文化踐行傳統美德征文 5
中華民族在時間的洪流中延續了千年。從炎黃部落到秦王始皇,從武帝一統到盛世繁榮;也曾有鄭和七下西洋彰顯國威浩蕩,亦有金人鐵蹄踏破邊疆烙下國殤……流年奔涌間,勤勞的華夏兒女留下了繁若星辰的的國學創作。品讀吟誦經典,于流年中淘出美德之金,使之傳唱百世,熠熠生輝。
請往前一些,數十年前,盧溝橋的槍聲響起來的時候,中國的未來化作碎金散落在雨后亂墟的時候,星星之火正在孕育的時候,毛主席的詩詞昭示著美德是救亡圖存。
日本法西斯的魔爪了伸向東三省,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富饒的黑土地浸透了人民的鮮血,本來繁盛的城市回蕩著駭人的慘叫,旅順大屠殺,毒氣實驗,直到南京大屠殺!毛主席帶領的.中國人民奮起抗爭!一首《憶秦娥·婁山關》——“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是一種大氣與悲壯。《七侓·長征》——“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就是這樣一種欲救國于危難中的精神,這樣一種救亡圖存的美德閃耀,支持著紅軍將士,將中國的未來重新拼湊回來,迎來了新中國的曙光。
再往前一些,數百年前,美人廣袖長舒曼舞泯盡塵世間悲歡的時候,夢中才子白馬輕裘春風得意丹心為天下計的時候,盛唐的風流消散在明媚月輪的時候,李白的詩昭示著美德是一路堅持。
他怨長安城小而壺中天長,一壺濁酒飲盡長安城里無數春秋的明月與煙柳,舉杯邀月卻夢醒獨飲。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三分嘯成了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李白初到長安時,他堅持亂世修武平天下,盛世修文化人心。可他終究是上位者不重視的一介白衣,只能空嘆《行路難》,但他一路堅持。他堅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翰林被貶,小人陷害,但他一路堅持。他向過去敬了最后一杯酒《將進酒》——“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他將仕途的坎坷化入酒中一飲而盡。此后,他只堅持他的志和詩。李白曾對宰相說:“吾乃海上釣鱉客李白,以風浪逸其情,乾坤縱其志;以虹霓為絲,明月為鉤。”從此,李白訣別長安,仕途的無作為換來的卻是詩路的巔峰。“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一首《夢游天姥吟留別》似一座不朽的豐碑巍然屹立。一路前行,一路堅持,李白身上的美德之光升華了他,也照亮了我們前行的路。
還往前一些,數千年前,汨羅江水跨越皓月長空滾滾呼嘯的時候,楚都的紅墻在刀光與火把的翻滾中湮滅的時候,當舉世皆濁世人同醉的時候,屈原的詩昭示著美德是獨醒于世。
屈原之忠心天地可鑒,然為世人所不容,被君王黜免于汨羅江畔。一曲《離騷》表現了屈原的崇高理想和愛國情意。“謇朝誶而夕替”他可曾后悔?于其國也,他悔之。只因不肯同醉于世,竟落得個被流放的下場,國之大廈將傾而不能輔其君,他悔之。于其身也,他卻無悔。一日他于汨羅江畔浣衣濯足時,一漁夫見之,問之何以在此。他臉色憔悴,自嘆自嘲,“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漁夫勸他與世推移,何必自恃清高。正所謂: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他仰天大笑,寄滿懷心緒于這滔滔江水,“寧赴湘流,葬于魚腹之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俗世之塵埃乎?”這才是屈原,他若與世推移便不會有《離騷》者傳誦千年,屈原的獨醒于世,成就了屈原,也詮釋了處世之大道。
縱觀中華上下五千年,流傳于世的絕世佳作數不勝數,它們或抒發心中之憤懣,或闡明處世之道理,或贊美當世之美景,或昭示人生之志向。攜任一詩詞,仔細品讀賞鑒,傳頌美德。于人生的長路上慢慢感悟,便可獲益匪淺。
傳承中華文化踐行傳統美德征文 6
五千年的滄海,五千年的桑田,那亙古不變的傳統,沖刷著歲月,洗禮著風塵,璀璨著世界,演繹著興衰。它積淀著永垂不朽的詩篇,傳播著那源遠流長的文化。它就是——中華傳統美德。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融四歲,能讓梨。”就好比當你與家人共享一盤肉時,是你自己全部獨吞,還是先讓大家嘗了后,再去嘗。有人會說:“父母自己說不喜歡吃。”是嗎?是啊,父母總會在有好東西吃的時候,全部讓給你,自己搪塞著說:“吃過了或是不愛吃。”那你又怎么可以把父母的愛當做理所當然!你可曾想過要回報他們?漢文帝劉恒,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于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臥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藥,他親口嘗過后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不懂“孝”的人有怎能成就大事?“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你做到了嗎?或許現在的父母不需要你如此,但你的一句問候,亦是對他們最好的藥。
黃香小時候,家中生活很艱苦。在他9歲時,母親就去世了。黃香非常悲傷。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親生病期間,小黃香一直不離左右,守護在媽媽的病床前,母親去世后,他對父親更加關心、照顧,盡量讓父親少操心。冬夜里,天氣特別寒冷。那時,農戶家里又沒有任何取暖的設備,確實很難入睡。一天,黃香晚上讀書時,感到特別冷,捧著書卷的手一會就冰涼冰涼的了。他想,這么冷的天氣,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還不能好好地睡覺。想到這里,小黃香心里很不安。為讓父親少挨冷受凍,他讀完書便悄悄走進父親的房里,給他鋪好被,然后脫了衣服,鉆進父親的被窩里,用自己的體溫,溫暖了冰冷的被窩之后,才招呼父親睡下。而我們呢?躲進被窩時,被窩中早已有了父母弄好的'暖水袋,溫暖瞬間傳遍全身,但這時,又有多少人會想起這是父母的一份心。
上星期是母親節,我端著水盆從浴室出來,打開房門:“媽媽!”我小心翼翼地走進去:“洗腳”。脫下鞋子,原以為的所有自以為是沒了。媽媽的腳是粗糙的,還有著一兩個繭。浸入水中,我挽起袖子,小心地為媽媽擦拭,生怕弄疼了她。抬頭看看,媽媽正盯著我看,眼里泛著點點淚花,但不愿流出。我擦著的那雙腳,是母親的腳,是最美的腳,我的心中像是澆了蜜一般,甜滋滋的……
擦到腳心,我碰到了那一道傷痕……
那次,媽媽在床上疊被子,我在一旁玩彈珠,一不小心,彈珠彈到了玻璃杯,“啪”一聲,玻璃杯碎了。我走過去,想從玻璃碎片中撿出彈珠,媽媽見了,想阻止我,可一不小心,碎片扎進了她的腳心,血無情地涌了出來……
“媽媽!”“嗯?”“我……我愛你!”“滴答”媽媽的眼淚終于滴了下來,這句話在我心中憋了好久好久,今天終于可以釋懷了。在明亮的燈光下,我和媽媽擁抱在一起……媽媽很少在家,都是和爸爸去外地工作,這是少有的看到媽媽流淚。
人們都說,人活在這個世上有兩大事,一是行善,而是盡孝。我雖不是什么慈善家,但我有義務要好好孝敬父母。
中華傳統美德還包括了“忠、誠、信、禮、義、廉、恥”忠——盡己報國的責任;誠——求真務實的品質;信——立身興業的基點;禮——人際文明的規范;義——人間正道的向導;廉——清白正氣的根基;恥——人之為人的底線。
對于當今社會上的人來說,一個人的素質與修養無疑是最最重要的。那么,“忠、孝、誠、信、禮、義、廉、恥”八個方面便可以看出你做人的方式。
中華的傳統美德,如一杯酒釀,美在心里,令人如醉如癡;如一首詩篇,令人回望流連;如一幅畫卷,栩栩如生,讓人如身臨其境,獲萬口稱贊。
傳承中華文化踐行傳統美德征文 7
在有一年開學的第一天,我在學校里看了一個非常好看的電視節目,名字叫開學第一課。我還記得當時故事的大意是:有一個叔叔,因為小時后不小心觸電而導致兩只手抖殘廢了,但他并沒有放棄,努力追求自己的夢想。經過幾年的努力后,他奇跡般的用自己的雙腳彈奏那優美的琴聲,最后成了一位鋼琴家。
看了這個節目后,我心想:啊,一個失去了雙手的人竟然還能用雙腳來演奏那么美妙的曲子,真是太不可思議了!我是一個四肢健全的人,既然一個沒有雙手的人也能實現自己夢想,那我就更應該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將來做個有用的人。我明白了:成功之門永遠都是虛掩著的,只有不斷的努力,不斷的學習,憑借著堅強的意志,才能克服任何的困難,實現自己心中的夢想。我的夢想就是復興中華,但要想復興中華,需要有美德與道德。意大利詩人但丁曾說過;“一個知識不健全的人,可以用美德來彌補,而一個道德不健全的人,卻難以用知識來彌補。” 愛國是國家公民的首要政治美德,同樣也是我們復興中華的重要元素,所以公民的素質極其重要。21世紀是科學技術和民族素質競爭時代,一個國家現代化進程的加速越來越依賴于公民科學素養的普遍提高,如今的我們應該好好培養愛國情操,不要去崇洋媚外!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國古時代,有一個叫虞舜的人,是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舜,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干,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為諸侯。后人有詩贊曰:隊隊春耕象,紛紛耘草禽。嗣堯登寶位,孝感動天心。
如今這個社會,存在著太多的道德問題,比如:路邊有一個老人跌倒了,有人去扶,卻被訛了錢;有些年輕人坐公交車,他旁邊就站著一個孕婦,車里的廣播一直在播讓座,卻無動于衷。面對這種社會現象,讓我心中發寒,好好的社會怎么變成了這樣呢?這不禁引人思考。一個好的公民一定是一個良好的道德修養的人。公民道德修養不單純是社會對人的要求,更是一個人受人歡迎和尊重的前提。所以,往小了說,道德代表的是一個人的.修養;往大了說,是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是一個社會繁榮的基石。“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美德離我們十分之近,讓我們大家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彎腰撿紙屑扔進垃圾桶里,給老人,弱勢群體,生病的人,殘廢的人,懷孕的人讓個座,在他人遇到困難之時伸出援助之手……雖然有時,這只需要一個小小的動作,但每一份美德便是一份力量。我相信,只要人人都行動起來,無數美德匯聚在一起,這世界將會變成美好的人間。這一切的前提,便是培養出良好的道德修養。
道德缺失、道德滑坡是當今社會人們輿論較多的話題之一,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強化社會的道德力量也是當今社會人們所關注的社會議題之一。我覺得我們應該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使中國在這方面領先全世界,讓其他國家的人看見中國強大的必然性。
“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中華能否振興,祖國能否富強,取決于新時代的少年能否肩負起時代的重任。所以我們要銳意進取,頑強拼搏,真正把愛國之志變成報國之行!今天,為振興中華而努力學習,明天,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貢獻力量!我作為一個學生,從今天起,我一定要以身作則,注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不亂丟垃圾,主動讓座,在他人遇上困難之時伸出援助之手,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將來為祖國的發展添一份助力,為這個社會盡一份力。
傳承中華文化踐行傳統美德征文 8
每個中華人,都必須要擁有自己國家的傳統美德。中華美德有很多,比如說禮讓、謙虛、尊老愛幼等等。
就好比說《孔融讓梨》這個故事吧!孔融小小年紀,就知道要把大的梨讓給比自己大和比自己小的人,而自己,卻一個人拿了一個最小的梨。這就是中華美德之一——尊老愛幼。 尊老愛幼有很多種體現,比如說:幫家長倒一次水、幫家長洗一次腳、陪弟弟妹妹玩……這些都是很有必要的。
再比如說,現在大街上的一些人隨手亂扔東西,讓大街變的到處都是垃圾,什么塑料紙、瓜果皮一眨眼就可以看到,讓清潔工人每天都忙忙碌碌地,早出晚歸。試問對于那些扔垃圾的人,如果你是清潔工人,你的心里會怎樣想?是否會很不舒服呢?所以,我要告訴那些亂扔垃圾的人:“快反省吧,不要再亂扔垃圾了,做一個不會亂扔垃圾的中華人吧!”
這就是中華美德之二——不隨手亂扔垃圾。 說到亂扔垃圾,我就會想起它的孿生兄弟:隨地吐痰。隨地吐痰也是一個壞毛病,把痰吐到地下,就會造成空氣污染,對你,對我、對大家都是沒有好處的。
其實要不做到這些也很簡單,只要心里有這個信念,隨手亂扔垃圾、隨地吐痰就不會再出現了。
中華美德里還有樂于助人。當同學有困難時,我們一定要去幫助他,而不是蔑視他。或者,在公共汽車上有空位時,我們就要先看看自己身旁有沒有老人或身體不便的人,這時候,我們就要把位子讓給那些人坐。
同學們,除了這些,中華美德還有很多很多。它經常會在我們中間出現。所以,我們一定要做一個擁有中華美德的中華人!鏗鏘玫瑰,斗志男兒,逐鹿中原,力拔壯麗山河。萬里長城,綿亙巍立,母親黃河,千里滔滔,崛起中華脊梁。這就是我深愛著的祖國!
作為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淳樸的中華品德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新生的中華兒女,以其獨特的形式,為后人留下了一篇又一篇的壯麗詩篇,一座又一座的偉大豐碑,長江后浪推前浪,我們作為新世紀的主人,有責任學習和了解中華美德,更有責任繼承和弘揚中華美德。
今天,伴隨著徐徐的春風,讓我們走進文明,告別粗野,做一個文明自覺、道德高尚的現代人吧。
我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燦爛文化的文明古國,文明禮貌的風尚遠遠流長。從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動開始,我們的祖先一直走在追求文明的道路上。那么,文明到底是什么呢?文明,是路上相遇時的微笑;是同學困難時的熱情幫助;是平時與人相處時的親切;是不小心撞到別人時一聲“對不起”;是自覺將垃圾放入垃圾箱時的舉動;是看到有人隨地吐痰時的主動制止……
文明是一種品質、一種修養、一種習慣、一種受人尊敬并被大家推崇的行動。有一位思想家曾經說過:我們播下一個動作,便收獲一個習慣;播下一個習慣,便收獲一個品格,文明被人們放在心里的一個最重要的位置,我們時刻在與文明交談,與文明的對話,文明伴隨著我們的成長,也將伴隨著我們走向社會。 現在,我們正處于人生中最美關鍵的探索時期,在這個時期的所作所為,將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自身的心理素質,同時完善了我們自身的道德品質。所以,我們應該先成人、后成材,不要做一部單純掌握一些知識技能的機器,而要成為一個身心和諧發展的人。
其實要做到文明,并不是一件難事,首先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即: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衛生習慣、生活習慣、健體習慣。
擁有良好的習慣,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那自然就做到了文明。其次,要具備良好的品質,即:守法、誠信、競爭、合作、智慧、頑強。具備這六種品質就做到了文明。第三,要尊敬和善待他人,我們應該尊敬理解我們的老師、尊敬自己的長輩、善待我們的同學和朋友,在尊敬和善待別人的同時,自己也贏得了尊敬。 同學們,你能做到嗎?我相信,我們都能成為文明的現代人,在不知不覺中,讓文明成為一種修養、一種習慣,自內而外地改善我們個人的整體素質,融入內心生活,為我們的將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文明是我們中華民族世代綿延、逐漸凝聚而成的民族精神。幾千年來,我們勤勞聰慧的祖先們,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以自身的思想和行為,創造并豐富了中華文明,留下了許多千古傳頌的道德楷模與經典范例。他們像燦爛的群星,閃耀著不滅的光輝。
傳承中華文化踐行傳統美德征文 9
中國已有悠久的傳統美德,生活中處處都有美德,它體現了一個人的品質和行為。
孟子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規者,正圓之器;距者,正方之器”。所以,我們應當時時刻刻都遵守規則。規則不僅保證著我們在工作中,學習中和生活上的公平公正,帶給我們高效率,甚至保證著我們的心靈自由,知道有所為,有所不為。讓規則看守世界,是生命的圣潔花園,是人人向往的天堂。心中有正義良善的規則,猶如靈魂有了信仰,人們的生活才享受更多的明媚陽光。
雷鋒說過:“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永遠不會干枯,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所以,我們只有團結一致,才能戰勝困難,取得成功。一群大雁結伴飛行,它們為什么可以飛得更遠呢?我們有了團隊,在團隊的努力下,我們為什么就能實現更高的目標呢?這些只能說明集體是個人戰勝困難,獲得勝利的力量源泉,是獲得友誼的橋梁和紐帶,是我們施展聰明才智的廣闊舞臺。因此,我們應當熱愛集體的利益和榮譽。讓我們為集體添一片綠葉,奉上一束鮮花,做出一份貢獻。
荀子說過:“人無禮則補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千百年來,禮儀之風傳承至今,我國素以“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著稱于世。文明禮儀要注重平時,從小培養,形成良好的習慣。有句古話“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說明只有尊重別人,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今天,在我們的身邊,文明禮儀就像和煦的春風,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絲絲溫暖,縷縷芳香。
樂于助人是一種美德。記得有一次,班上一位同學不慎將語文書弄丟了,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我將自己的語文書借給了他,那位同學對我說道:“你的書給我了,那你怎么辦?”我不慌不忙的說道:“沒關系的,我自有辦法。”接下來的課,我都是和他的同桌一起合看的。第二天第二天早讀,我拿著一本舊書在讀書。下課后,同學們打開舊書一看,封面已被撕裂,書頁上角向里翻,書脊線斷了,并且少了兩頁,都用一種無法形容的神情望著我……
誠實守信是一種美德。一次我去書店買書,我挑了一套我最喜歡的書,我把書交到柜臺上去刷碼。阿姨一刷說:“一套十六元”。我翻開兜一看,只有一張二十元,我就把那二十元交了上去。結果阿姨算錯了,給我找了五元,我本來想把多余的那一元拿回去,但是又一想,與人為善,以誠為本,一個人如果沒了誠信那么怎樣在社會上立足呢?我就對阿姨說:“阿姨您找錯了吧。”阿姨仔細一算,結果她多找了一元,我就把多余的一元退還了回去。阿姨夸我是一個誠實的好孩子。回家的時候,我把經過告訴了媽媽,媽媽也夸我是一個誠實的好孩子。我非常開心,并不是我受到了別人的夸獎,而是我做了一件令自己快樂的事。誠實,未嘗不是有效的開心劑?
我集體榮譽感很強,每當看到班上的評比板上有黃旗、藍旗總會一追到底,為什么?誰跑步?誰違反紀律?“咱班要趕緊改”……排練亞運助威操“一起來更精彩”,除了當小老師外,還努力編排動作,使演出更完美。在國慶節百歌頌中華唱歌比賽的排練中,積極為班級練習出點子,最后班級比賽得了一等獎。我還有較強的組織能力,三年級開始承擔周一升旗儀式的主持,校內大型活動的主持人總少不了我。我不但學習勤奮工作熱情高,還積極鍛煉身體。是學校的.花樣輪滑隊員,學習工作再忙,我也要擠時間,有始有終地進行練習。經過刻苦訓練,在多次省市中小學生的輪滑運動比賽中先后四次榮獲一等獎及金、銀、銅牌,為學校爭光。
我三年來不忘向雷鋒叔叔學習,時刻不忘以雷鋒叔叔為榜樣,樂于助人。班上有誰忘帶筆了,我馬上拿出自己的筆給他用,并告訴他以后收拾文具要細心檢查,以免耽誤學習。我遵守社會公德,每當在馬路上發現未熄滅的煙頭,我總是走過去踩滅它,并清理干凈,路人看見稱贊:這小姑娘挺有安全意識。
美德是迷茫中的航標,使我們堅持正確的方向;美德是黑暗中的光明,使我們看清善惡的本質;美德是風雨后的彩虹,使我們欣賞美好的世界;美德是贊揚中的忠告,使我們認清榮譽的利弊……讓我們攜起手來,做一個美德好少年。
傳承中華文化踐行傳統美德征文 10
國因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
在這世上,有一顆潛藏萬里的神奇種子,默默地、沉寂的,酣睡在華夏柔軟的被褥之中它沒有夢想的聲音。終于,在戰爭號角吊楊空中的時候,無數革命英雄的熱血開始沸騰,鮮紅的精華不斷在地下蔓延著、熔鑄著,它爆發了、膨脹了……當它的芽兒浸透了血泉的時候,它笑了,一種不知何從的勝利的笑……
愛國之芽,突破輝煌
遠遠地,尋著萌發的新芽,追溯著五千年來源源不斷的“有機物質”,猛然間,它驚奇地突破了煙霧寵罩的“種皮”,展觀出了中華民族真正的英雄本色!“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不僅僅是顧炎武的職責擔當更是清風傳授給千千萬萬中華赤子的神圣職責。五千年來,無數中華兒女挺身而出,為了祖國的光明前程拋頭顱,灑熱血,獻青春。他們以青春之我創造了當今祖國的未來,他們用凝聚的思想結晶構建中華民族的“血城墻,他們以撕破黑暗的意志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深遂精髓。河水旁,提坎上,它探出了充盈希望的小腦袋,正仰頭凝視著新一代的我們。同學們,祖國就是母親,是永駐在我們心頭的一縷輝煌的光明。路在腳下,夢想在心中,何不為時代百園多抹幾份“新綠”?
誠信之花,含苞清朗
靜靜地,逆著順流的嬌翠欲滴的花瓣,一絲淡雅的清香悄然充盈著整個世界,剎那時,它猛烈地沖擊著彼此間的淚腺,將誠信之清香捎入每一位中華兒女的心房!漫漫的歷史長河中,我們見到了誠信的各種姿態:孔子“言必信,行必果”的諄諄教梅;關羽“拼將一死酬知己”的錚錚鐵骨;李白“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的意氣風發。浩翰史冊中,因為有了誠信之花的點綴,才益發芬芳。古今中外,講誠信的人數不勝數,為世間留下諸多佳話。生長在誠信大國的我們,又怎敢碌碌無為呢?同學們,三有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賣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光明在前方,誠信扎心中,何不為時代百園多染幾世“芬芳”。
敬業之果,成就不凡
默默地,緣著果實的芳香,當它的第一口清甜溶駐于口齒之間,一股無形的力量抨擊著唾液腺,將奮斗之實捎入每一位炎黃于孫的心田。“百行業為先,萬惡懶為首”。這道出了中華兒女必有的道德品質,圣人孔子面對“無所用心,飽食終日的人連連搖頭,無可奈何。敬業,不僅體現著在其多么偉大的壯舉中,更體現在微小的生活事跡中。支月英從豆蔻年華到雙鬢斑白,把青春和熱血奉獻給邊遠山區,把無私的愛奉獻給山區的孩子,用知識的.曙光無私地照亮落后地區的教育事業。他用一生創造了不平凡的人生,用真心詮釋著敬業之真諦。同學們,正是因為創造,我們擁有了歷史的輝煌、當今的成就。模范就在身邊,雙手就在眼前,何不為時代百園多創幾篇不凡的華章?
友善之花,蕩存余香
悄悄地,隨著空中幾縷蕩余的清馨的花香,它悄然綻放于紛雜的人世之間、如和煦的春風沁人心田,一首凄楚的《高山流水》至今仍縈繞在人們耳邊,但知音難覓、知己難尋的故事卻世代上演著。“浮云游不秋,落日故人情““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這些都是情真意切的千古佳句。它們在無形之中播入了維系整個社會的頑強種子,綻放在當今時代的一眼清泉之中。俗話說百善孝為先,我認為這話是極其確切的。孝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做人之根本。歷代十四孝子的故事讀來令人潸然淚下,孝敬父母之深恩瞬間烙印在心底。同學們,不要總是追求于忙碌的“事業”,偉大的人格卻早已體現在孝道之中了。趁青春年少,不負年華,何不為時代百園點“睛”,成為一枝獨秀之花呢?
當繁花似錦的寂靜過去,迎接著它的,終將會是碩果果累的時代百園。當它的果兒浸透了淚泉之后,它笑了,一種不知何從的勝利的笑……
讓你我共同攜手,為新時代美他之花施下一片真誠……
傳承中華文化踐行傳統美德征文 11
從小,父母就教我學"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等詩詞佳句,告訴我要珍惜糧食,珍惜時間等。那時還不懂什么是詩詞佳句,只是讀起來覺得好聽而已,所以也就搖頭擺尾的跟著讀了起來,慢慢的也就對詩詞有了好感。現在我明白了,詩詞如同我們中華文化的一顆璀璨耀眼的明珠,那是我們祖先留給我們寶貴的財富,是指引我們前進方向的明燈!
我佩服古代的先輩們,我們說不盡的千言萬語他們用幾句簡短的詩句就能表達出來。他們把對家鄉、對親人的感情匯聚成了簡短的詩句,如"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情。"家在夢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幾人還?"……這些詩句是多么富有情感,多么富有魅力啊!
"誦讀經典,傳承美德。知行合一,學以致用。"這正是《國學小名士》的口號,當然,也是作為中華兒女需要做到的。好詩詞猶如藍天上的一朵白云,是那樣的賞心悅目,又好似黑暗中熠熠生輝的蠟燭,是那樣的光彩奪目。
就在這幾天,我觀看了齊魯網少兒頻道《國學小名士》這個節目,也正是這個節目使我受益匪淺。且不說復賽怎樣,就看總決賽場上的選手知識是多么的淵博、思維是多么的敏捷、反應是多么的靈敏。就憑這一點,我們就應該向他們學習。觀看之后,就像推開了一扇神奇的大門,讓我穿越在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燦爛文化之中。
比賽分為三個環節,第一環節是"我愛記詩詞"。是根據大屏幕顯示的關鍵詞,選手依次背誦包含關鍵詞的古典詩詞、名句。打錯出局,依照出局分別得到五分、十分、十五分、二十分、二十五分。第二環節是"名家對對碰"。本環節邀請諸位文壇泰斗,手中持有十分、二十分、三十分,不同分值的題目。選手可以選擇分值,答對得分打錯扣分。第三環節是"美德大考驗"通過導演組選手日常任務中,特別設置的隱藏環節,選手在無意識狀態下,是否踐行傳統美德,知行合一、學以致用。比賽越來越激烈,選手們更是爭先恐后、大顯身手。
還有就是總決賽第一個環節的第一題:用帶有家、國的詩詞來回答。這時我想到了一幅對聯,上聯:風聲雨聲讀書聲 聲聲入耳; 下聯:家事國事天下事 事事關心。只有我們不斷地去關注自己的國家,少年強才國強,我覺得這才恰恰是舉辦這個《國學小名士》這種比賽的意義所在。
再就是第二題:用帶有親、情的詩詞來回答。那么我覺得這詩詞中的親情在我們流傳的過程中,起了一種給我們民族世世代代感情教育的作用,它使我們的情感受到了陶冶、得到了升華。再看最后,在十二位"國學精英"中,總冠軍誕生了!她,就是劉康寧!觀看這個節目以后,我也愛上了古詩,我被語句的優美、詩韻的高雅所吸引。我們每背一首古詩,我們不但要讀出它的韻味,理解它的內涵,而且還要根據詩的意境繪畫出風格不同的圖畫。通過誦讀,我理解了李白的浪漫、杜甫的'深刻,蘇軾的豪放和李清照的婉約……通過那一讀、一誦、一寫、一畫之間,我領略到古詩的魅力,我將自己與詩融為一 體。詩成了我的良師益友。
總之,通過觀看《國學小名士》,千古美文的神韻,華夏禮儀的儒雅,仿佛在這次比賽中悠然再現。在朗朗的誦讀聲中,不僅讓我了解了歷史、體味了人生、豐富了知識,更主要的是讓我喜歡上了傳統文化,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更懂得了如何來做一個新時代的美德少年!
讓我們熱愛經典,感受她的魅力,讓我們誦讀經典,傳承美德,知行合一,學以致用,繼承中華文化和中華民族的美德吧。
傳承中華文化踐行傳統美德征文 12
中華傳統美德是歷史悠久,傳統美德有中秋之夜,既是對親人的思念,也是對中國的傳統美德贊美。
傳統美德是美好的,有尊敬師長的,中國古代經典,《禮記·禮運》描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有,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描寫表達了古人對社會和諧的憧憬,對人的良好生活的`期待,在生活中,我們尊老愛幼,在車上看見老人上車要主動讓座,這是對老年人的最起碼的尊重,看見長輩最起碼要對他們一聲稱呼,這是中國的傳統美德,中國傳統文化既有先進的,也有落后的,先進文化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結晶,是推動人類社會前進的精神動力,在社會的發展中發揮著啟迪思想、陶冶情操、傳授知識、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是當今是當今世界的一個基本現實,不同國家的文化要以平等的態度、開放的胸襟去尊重、學習其他民族的傳統:對待不同性質的文化要弘揚先進文化和傳統美德。
中秋之夜是對家人的思念,每年中秋都是團圓的節日,也有許多人在節日連夜趕車排很長的時間才買到票,為的就是能和家人團圓,說到團圓。我不禁想起詩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邪惡詩句表達了對親人的思念;別人都說月亮代表我的思念,其實在外面要回來跟家人團圓。這就是傳統美德。
尊老愛幼是每個人必須尊重,特別是青少年要對老年人的尊,在路上,看見老人著扶著,在老人推車時,要主動幫著推,時時要幫別人,別人也會幫著你的。在學校里也要尊重老師和同學,在老師面前不能頂嘴,要服從老師的意志,不能隨意的,要在學校有紀律,在同學面前要同學之間互相尊重。
建設和諧文化要大力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以增強誠信意識為重點;要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發揮道德模范榜樣作用,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對社會的傳統美德,對家庭的傳統美德,要深入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傳承中華文化踐行傳統美德征文 13
在暑假里我看了“中華傳統美德故事”,其中我最喜歡“大禹治水”、“完璧歸趙”和“孟母三遷”三篇故事。
大禹治水這篇故事講了洪水淹沒了農田,禹決定治理洪水,在禹的帶領下,他們吃盡千辛萬苦,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全身心無私地奉獻到了治水事業中。洪水終於被制服了。
其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大禹。因為他堅持不懈地治理洪水,百折不撓、信念堅定,和老百姓們一起挖通了九條大河,劈開了九座大山,我很佩服大禹。
我第二喜歡的故事是“完璧歸趙”。講的是趙王得到了一塊絕世寶玉和氏璧。秦王很想得到它,就用十五個城與越王交換。趙王不敢得罪秦王,明知秦王不會給十五個城,但還是要派人送玉。大臣藺相如用自己的膽量和智慧,將寶玉和氏璧送還趙國。
這篇故事的人物中我最喜歡藺相如,因為他既忠誠又聰明。他猜到秦王會不守信用,就用要撞柱子碎玉的方法逼迫秦王讓步。
我第三喜歡的故事是“孟母三遷”。講的是戰國時期,有一個大學問家叫孟子。孟子小時候家住在草地附近,他和鄰居家的小孩把學辦喪事當做游戲玩。因為孟子不好好學習,孟母連搬了兩次家,最後搬到學堂附近,以保證孟子能有個好的學習環境。
其中我最喜歡孟子,因為他很聰明。明白孟母把織好的布剪碎的'意思是學東西要持之以恒,從而懂得母親的良苦用心。第二喜歡孟母,因為她很關心孟子,為了他的學業做出很大的犧牲。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時寫了許多我們要學習的品德。我們一定要尊重先人的智慧,學習先人的精華,這些中華傳統美德,是幾千年的道德精髓,對我們的健康成長非常有用處。
傳承中華文化踐行傳統美德征文 14
華夏五千年的歷史長河淘盡了千古紅塵,日月星辰見證了多少的風云變幻?多少個春秋將那些曾經的繁華、榮耀都一并帶走;一次次的歲月風化,終究還是讓那些成王敗寇化作塵土,無處可尋。然而,那些高尚的美德,雖在歷史的塵埃中,歷盡滄桑,卻依然散發出奪目的光芒,與日月同在,一起照耀著你我。比如信、仁、義,又或者禮。
禮,自古以來就未曾被遺忘。
古人認為:人有禮,方能免于粗俗。孔子也說:"不學禮,無以立。"孔融七歲知禮讓,"孔融讓梨"成為千古佳話;劉備知禮賢,"三顧茅廬"至今仍為人們所津津樂道;唐太宗、唐玄宗知禮節,才使唐朝內外和睦,四方來朝,也就有了"貞觀之治"、"開元盛世".不難看出,正是因為有了禮,才有了人與人、家與家、乃至國與國的和諧。試想如果社會上人人不講禮,見人三分惡,社會又怎能安定?兩國來往,如果都不講禮節,出言不遜,那兩國還會有外交可言嗎?
正是因為有了禮,才有了和;正是因為有了禮,才有了美;正是因為有了禮,才有了德。中華民族一路走來,生生不息,除了自強的精神,還有講禮的美德。也因此才有"禮儀之邦"的美譽。
時光飛逝,曾經的"禮儀之邦",似乎把禮當作迂腐的象征,漸漸被人遺忘。今者,排隊時插隊者有之;當街對罵者有之;公交車上亂作一團,你推我搡也大有人在。網絡上,粗言穢語滿天飛,中國人禮的缺失讓外國人為之咋舌,難怪有些國家把中國人列為最討厭的游客。身為中國人,我們是否應該反思再反思?
難道這個時代禮已經不需要禮了嗎?不!還記得剛剛過去的亞運會嗎?我們在贊嘆熱火朝天的比賽時,可曾注意背后那些志愿者們的笑臉?正是因為有了他們。廣州亞運會璀璨生輝。
文明之所以文明,是因為有了禮。在這個呼喚文明的時代,禮更不應該被遺忘。禮不是圣賢發明的,而是在人與人的'交往中自然形成的。禮其實不遠,就在我們身邊。說話多一句"請",多一句"你好",多一句"對不起"或"沒關系",相信人與人便會多一份友好,少一分隔閡;多一份關懷,少一份冷漠;多一份寬容,少一份沖突。"贈人玫瑰,手有余香。"我們以禮待人,生活便多一份陽光,給人溫暖,自己的品格也得到升華,何樂而不為呢?這種幸福感,即使人均GPD1萬美元也無法替代。
禮代表對一個生命的理解、關愛與尊重。心中常播禮的種子,讓古老的"禮儀之邦",在新世紀煥發新的活力。
傳承中華文化踐行傳統美德征文 15
時間在飛逝,人類在進步,在歷史的長河上又多了無數深深的烙印。這其中就有令我們無比自豪的中華五千年文明史。老祖宗在那無比艱苦的條件下創造了那么多奇跡,那么多財富,令全世界都無比震驚,名聲響徹云霄,雖然他們的肉身已灰飛煙滅,但是他們的靈魂依然存在,精神不可磨滅,并且還在一代一代的延續,更加的發揚光大。
祖先們是聰明的,也是無私的。他們把自己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精華毫不保留的傳承給了我們。這里面既包含物質方面的,又有精神方面的。然而精神方面的財富才是永恒的。雖然它是無形的,但是它又真真切切的存在。它帶給我們的力量是無窮的。真是這強大的力量使我們奮發圖強,努力拼搏,進取創新。
顯然這強大而又無形的力量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這些傳統美德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影響了多少有志青年。因為它們是精華,是真理,是大家都承認和認可的。所以它才能世代相傳,被子孫后代們繼承和弘揚。
那么,作為風華正茂的.大學生,我們該如何繼承和弘揚這些優良傳統美德呢?如何利用這批寶貴的精神食糧呢?這的確值得我們深思。
首先,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應該廣泛的了解歷史,了解我們的祖先做了哪些驚天動地的大事。深刻理解傳統美德的本質與內涵,明白他們那崇高的思想。只有清楚什么是我們的傳統美德,我們才能談該怎么做,做什么。
其次,作為活力四射的大學生,我們是祖國的棟梁之才,未來的接班人,承載著建設祖國的重任,應該努力學習傳統文化知識,用不同的方式把傳統美德傳播發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們理應看得更高,望的更遠。我們要把自己的傳統美德在全世界發揚光大,讓世人領悟我們的風采和強大。這樣我們的國家才會更加強盛,民族才會更加團結。
我們都是有知識的青年人,有自己的思想和見解,理應知道這些傳統美德對我們一生的作用。我們要時刻把這些傳統美德放在心里,作為規范和約束自己的總則。繼承和發揚都是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行動中體現的。只是知道而不去實施,那么這些精華是絕對不會被繼承下去的,更不能被發揚光大。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可能被遺忘。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將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不幸,那是多么的可悲啊。我們絕不能讓這種悲劇上演的。
作為志向高遠的大學生,我們有責任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就讓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真真切切,實實在在,淋漓盡致的把它們繼承和發揚光大吧。
偉大的中華民族,偉大的優良傳統美德,將會是人類前進道路上一條永遠亮麗的風景線,為了理想,創造奇跡,我們的未來不是夢。
傳承中華文化踐行傳統美德征文 16
中華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提起"中華"這兩個字,首先浮上我心頭的就是中華的傳統美德。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們應該為有這樣的傳統而感到自豪和欣慰,更要繼續發揚這種傳統美德。一直以來,有多少傳統美德的事例,它們如同暖暖的春風,感染著我們,打動著我們純潔的心靈。
感恩父母、尊老愛幼、謙虛謙讓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因為父母給了我們生命,給了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愛;長輩教育了我們成長,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朋友給了我們友誼,讓我們的童年充滿陽光。
子路是個很勇敢孝順的人,在子路小的時候,他家境貧困,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里一點米也沒有,怎么辦呢?子路想:要是能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夸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黃香也是勇敢孝順的孩子。在黃香九歲時,他的母親去世了,他就把對母親的思念和愛全部傾注到父親身上。冬夜寒冷,黃香就鉆到父親的被窩里,用自己的身體把被子暖熱。夏夜炎熱,黃香就用扇子把父親的枕席扇涼。人們都稱贊他是一個孝順的孩子。
孔融是個聰明機敏、懂得謙讓的'孩子。在孔融四歲那年,有一天,爸爸的一個學生來看老師和師母,并帶來了一大堆梨。客人讓孔融把梨分給大家吃。在爸爸點頭同意后,小孔融站起來給大家分梨。他先拿個最大的梨給客人;然后挑兩個大的給爸爸、媽媽;再把大的一個一個分給了哥哥們;最后,他才在一大堆梨中,拿了一個最小的給自己。客人問小孔融為什么撿一個最小的給自己呢?孔融回答:"我年紀最小,當然應該吃最小的。"客人聽了孔融的回答直夸獎他。爸爸也滿意地點了點頭。
美德故事不僅僅只發生在遠古的時代,現代,也有許多感人的美德故事發生在我們的身邊。
是誰無怨無悔地照顧母親?是誰帶著母親上大學?是誰從8歲到20歲,4000多個日子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照料養母,她任勞任怨,不離不棄。2009年,她被距離家鄉百公里外的山西師范大學臨汾學院錄取,不放心養母的她決定"帶著母親上大學",在學校附近租了房子,繼續悉心照料著養母。她就是"最美的孝心女孩"——孟佩杰。
作為一名新世紀的小學生,我們要,讓我們的校園綻放美麗,讓我們的社會迸發出文明之花,讓我們的傳統美德得到永恒,讓我們擁抱文明,和美德手拉手,結伴同行!
傳承中華文化踐行傳統美德征文 17
人,因充滿美德而變得更美麗。
國家,因充滿美德而變得更和諧。
世界,因充滿美德而變得更繽紛。
中華美德,人人皆知,“孔融讓梨”等典故無不體現了中華民族五千年以來至高無上的美德,更說明了中華民族是一個文化之都。但是中華美德在今天,仿佛早已被人們忘卻,人們對它不管不問,正所謂:此道今人棄如土。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孕育了五千年的輝煌,五千年的歷史,留下了璀璨的傳統文化。在這歷史的長河中,中華美德熠熠生輝。
從小到大,一直以來父母、老師、長輩總是教導我們要繼承“中華傳統美德”。那么,真正的中華傳統美德是什么呢?
語文老師說:“中華美德”是父慈子孝、夫義妻賢、兄友弟恭;待友誠信、為人正直、處事循義;尊老愛幼、尊敬師長、撫貧憐弱。“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數學老師說:“中華美德”是一條長長的線段,它連著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過去,艱苦奮斗地創造燦爛的今天和充滿希望的未來。
英語老師說:Chinese civilization is one of the oldest in the world。
地理老師說:“中華美德”位于地球的東半球,它是中國山川秀麗、晴空萬里與第一輪陽光所組成的。它是東方不敗。
歷史老師說:“中華美德”就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它是一份珍貴的遺產,是中華民族崇高的氣節。美術老師說:“中華美德”是一幅絢麗多彩的圖畫,它的顏色是光芒而又耀眼的。
音樂老師說:“中華美德”是一首歌,它的音色美妙動人,它激勵著所有中華兒女努力拼搏。
我說:泱泱中華美德,幾千年來綿延不息就如那川流不息的江河。而今,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經濟的高速發展。“文明進步”成為了最重要的中華美德。中華美德的體現不在于它有多么壯觀、偉大,而事實上,它在我們不經意的動作中已經產生。
雷鋒叔叔,你永遠值得我們崇敬,因為你身上有許多我們所沒有的中華美德。中華美德人人都可以擁有,關鍵是看你想不想擁有,團結同學你就擁有了中華美德;謙虛好學你就擁有了中華美德;為爸爸媽媽洗一次腳你也擁有了中華美德……中華美德就在細微之處,只有你用心去做了才能發現它。
抗日戰爭的烈士們,是你們教會了我“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要學習你們自強不息的精神。先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你們的精神將繼續鼓勵著中華兒女要奮發圖強,我們一定會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
在我上學坐的車上,曾經發生過這樣一件事:在那兩位老人上車之前,車上的人們在我看來普通極了,沒有年老、體弱的。而當年老的.爺爺、奶奶上車,售票員叫到:“請車上哪位好心的同志讓個座?”時,原本平凡的人們開始焦躁起來,有的人說我身體不舒服,有的人并沒有說什么,但他們的臉上卻
多了一種焦慮的表情。看著每個人的神情,兩位老人似乎感到可惜、難過。每個炎黃子孫最為平凡的“中華美德”,到哪去了?我很慶幸,我讓了座,我沒有失去那高尚而又細小的“中華美德”我在老人的眼中又看到了安慰、希望。
美德,是至善、至純、至高人性的結晶,它源自生活又融入生活,只要我們用心去感悟,就會發現它無處不在。矢志愛國、善待自然、寬以待人、尊師重道的事跡如中國的瑰寶,數不勝數,“弘揚中華美德,構建和諧社會”,勢在必行。這是保護中國文化的一次行動,讓我們保護好那一顆中國心,不要讓它日積月累沒有了往日的風采!請不要只展望未來而忘記過去,過去也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回味的地方!
我相信中華美德會在這片神州大地上留下足跡;中華美德會在這個多姿人間流芳百世;中華美德都會影響著千秋萬代的中華兒女。所有的中華兒女,讓我們攜起手來,一起讓中華美德永駐吧!
傳承中華文化踐行傳統美德征文 18
作為一個中國人,可堪自豪的事物實在太多了。我們勤儉而誠懇,友善而勇敢,這是叫億萬炎黃子孫倍感驕傲的傳統美德。
"勤",是中國傳統美德中最聞名于世的。中國人以農立,"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農民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長年累月辛勤地勞動,以汗水換來碩碩豐成,造福子孫后代;同時也因為"勤",加上極富鍥而不舍的研究精神,中國人創造了四大發明、圓周率、渾天儀、《本草綱目》等等智慧結晶,在人類歷史上寫下了極其光輝的篇章。
中國人是勇敢的,有傲氣的。南宋名將岳飛以精忠報國的信念,燃起了他那不屈不撓的強烈愛國心志,為國家,為民族拋頭顱,灑熱血,奮勇抗敵,保衛河山;民族英雄文天祥,少有大志,終不肯向元人投降,最后從容就義。他曾說過:"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是何等壯烈感人的豪語!他們的忠義能與日月爭光,在民族史冊上,烙下了不朽的印跡!
中國人愛國,對自己的國家有著非筆墨可形容的深感情。愛國詩人陸游在遺作《示兒》中寫道:"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他對死亡泰然處之,臨終時還念掛著國家民族的安危,是多么可敬可佩啊!北宋著名文學家及政治家范仲淹,憂國憂民,他"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精神,充分反映出他"以天下為己任"、"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高貴情操。翻開中國歷史,這樣為國家、社稷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人物比比皆是,林則徐、孫中山、周恩來等等,真是數之不盡。
孝道也是中國傳統美德中的代表,它根植在人心。"臥冰求鯉""黃香暖席"的故事,廣受傳頌。而古詩里的人物花木蘭更是家喻戶曉,她為免老父再受征戰沙場的痛苦,決心女扮男裝代父從軍,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孝女。
反觀現今的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日漸疏離,變得淡薄、冷漠,這些奠基在利益上的.人際關系,缺乏彼此的互諒關懷,完全沒有溫情可言;而家庭不和、子女忤逆引發的倫常悲劇,差不多每天都可在報紙上讀到,在新聞報導中兒女一朝飛黃騰達后,便對父母置之不理,任由父母風餐露宿的事已屢見不鮮;人們的浮夸作風,自以為是、吊兒郎當的處世態度隨處可見,實際上,這種人是名副其實的"井底之蛙",常不可一世地自我吹噓,對他人的才華不屑一顧,甚至冷嘲熱諷,完全不明白"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的道理,這的確是現今社會的一大哀歌。
千里之堤,潰于蟻穴",若這些社會弊病越來越多,越積越深,到了積重難返的地步,會發生什么事情呢?我們固不能想象,也不敢想象。
傳承中華文化踐行傳統美德征文 19
在我上學坐的車上,曾經發生過這樣一件事:在那兩位老人上車之前,車上的人們在我看來普通極了,沒有年老、體弱的。而當年老的爺爺、奶奶上車,售票員叫到:“請車上哪位好心的同志讓個座?”時,原本平凡的人們開始焦躁起來,有的人說我身體不舒服,有的人并沒有說什么,但他們的臉上卻
多了一種焦慮的表情。看著每個人的神情,兩位老人似乎感到可惜、難過。每個炎黃子孫最為平凡的“中華美德”,到哪去了?我很慶幸,我讓了座,我沒有失去那高尚而又細小的“中華美德”我在老人的眼中又看到了安慰、希望。
美德,是至善、至純、至高人性的結晶,它源自生活又融入生活,只要我們用心去感悟,就會發現它無處不在。矢志愛國、善待自然、寬以待人、尊師重道的事跡如中國的'瑰寶,數不勝數,“弘揚中華美德,構建和諧社會”,勢在必行。這是保護中國文化的一次行動,讓我們保護好那一顆中國心,不要讓它日積月累沒有了往日的風采!請不要只展望未來而忘記過去,過去也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回味的地方!
我相信中華美德會在這片神州大地上留下足跡;中華美德會在這個多姿人間流芳百世;中華美德都會影響著千秋萬代的中華兒女。所有的中華兒女,讓我們攜起手來,一起讓中華美德永駐吧!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地球是我們唯一的家園,現在我們的家園已經陷入了嚴重缺水的境地,每年有數萬人因缺水而死亡,又有數千萬人在缺水的環境中艱苦的生活。是呀人不能沒有水,水是維持人類生命的根源,人們節水的意識像街上破爛不堪的標語一般淡薄。但我們的地球不能再等了,生我們養我們卻被我們摧殘的地球母親,在向我們全體人類呼救!人類的大意正在把自己推向絕路。我們遲早會有一天,當眼淚也流不出的時候,再絕望地問自己:沒有水,我們,該怎么辦?
我們現在就要樹立節水的意識和習慣,水并不是人們認為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其實我們地球現在的水資源是極為緊缺的。自來水也是來之不易的,需要很多人很多道工序才能加工成我們水籠頭里流出的清水。中國的水資源十分緊缺,我國水資源人均占有量只有2300立方米左右,相當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為此,我國于2002年1月頒布新水法,其第一章第七條明確規定,“國家實行計劃用水,厲行節約用水”,把節約用水以法的形式給予規范。
由此來看,我們在日常用水中存在著相當嚴重的問題,稍加留意就會發現自己身邊的確存在著這樣或那樣浪費水資源的現象。究其原因,主要是意識不夠,沒有養成節約用水的觀念和習慣。節約用水,不僅僅是一句口號,應該從愛惜一點一滴水做起,牢固樹立“節約用水光榮,浪費用水可恥”的觀念,時時處處注意節約用水
節水要從一點一滴做起,一些節水的小竅門既節水又有特殊功效。洗衣時把水位定的低一些,互相增加摩擦,既省水又干凈。用淘米水洗碗筷,既能省水又能去油。用養魚的水澆花,既省水又能促進植物生長。你可知道,打你隨手擰緊一個未關的水龍頭時,你就拯救了一片海洋;你可知道,當你將一盆水重復利用時,你就拯救了數不清的生命……
我們都希望生活在一個鳥語花香,花紅柳綠的世界里,而是間的萬物都需要水,沒有水就沒有生命。所以我倡議我們大家要團結起來共同節水,這個地球需要我們共同維護,絕不能讓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成為我們自己的眼淚。
傳承中華文化踐行傳統美德征文 20
少年傳承中華傳統美德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當然優良的傳統美德也是不可缺少的。這些中華美德需要永久的傳承下去,這些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髓。
我們要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就要先從一件件小事做起,比如說:在學校向老師鞠躬問好,主動撿起學校里的垃圾,與同學團結,主動幫助他人等等。
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中華民族以“崇尚道德”和“禮義之邦”而著稱于世界民族之林。愛國、誠信、厚仁、重義、敬親、貴和、求新、好學、勤儉、奉公等道德要求,經過數千年的不斷陶冶、實踐和發展,已經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一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極其重視“精神生活”、“道德人格”、“崇高境界”、“理想信念”、“誠實守信”在人的生活中的導向功能,這對于克服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一些目光短淺、低級庸俗、自私自利、唯利是圖等腐朽思想來說,有很強的針對性。對于中華民族的這些傳統道德,只要我們能夠用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的態度,吸取其精華、批判其糟粕,傳承其美德,拋棄其局限,并力求在新的市場經濟條件下賦予其新的社會主義的時代精神,就一定能夠成為先進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進一步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思想道德水平,有利于公民道德建設的發展,有助于“以德治國”的.實施。
傳承中華美德,培養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時代要求,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方面。按照傳統道德基本內容,把傳統美德分為愛國、明智、持節、自強、誠信、知恥、改過、厚仁、貴和、敦親、重義、尚勇、好學、審勢、求新、勤儉、奉公、務實等18個部分,比較全面系統地反映了傳統美德的各個方面,本著少而精的原則,有針對性地選擇了在當今社會仍然具有生命力的“格言”,這對于加強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和陶冶他們的道德品質,進一步推動公民道德建設、加強以德治國,培養民族精神,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宏人。”曾子說:“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遠。”然而,在這所謂的道義背后,在一樁樁英雄事跡之中,始終有一個千年不變的精神內容存在,這便是—傳統精神文化。
當前,培育和弘揚傳統文化,首先要培育與弘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知難而進、艱苦奮斗、自強不息、清正廉潔、永不自滿,樂于奉獻等的民族精神,不落于時代而不斷發展;不囿于陳規而勇于創新;不敢于驕傲而奮發向上,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振興中華的民族精神。今天的偉大變革和新的偉大實踐,正是孕育新的傳統文化最佳時期,我們要抓住機遇,反復提煉,不斷總結,為民族傳統文化的寶庫增光添彩,這既是民族發展的攻堅戰,又是民族精神前進的光輝點。
仰望中華世紀的圣火我們感到中華民族正閃耀著我們民族特有的堅忍不拔,不畏艱難的偉大精神。而且,正是這種不屈的民族精神,使古老的中國從落魄中重新崛起,并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為祖國后代的我們,所要做的是同先輩們一樣把個人的命運同祖國的命運緊密聯系起來,真正地做到: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立志報效祖國。這不但是每個中華兒女實現自己人生價值根本途徑,更是祖國對我們的要求。讓我們一起為中華傳統文化這顆長壽樹澆水、施肥吧。
傳承中華文化踐行傳統美德征文 21
古語說:“百善孝為先。”可見,“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親情也是眾多情感中最為重要、不可缺失的一種情感。尊敬老人、孝敬父母,也是我們的教育前提。
中華美德源遠流長,以往的每一代人都能很好地傳承孝順的美德。可是現在的“新一代”,為什么將這種觀念淡化了呢?是不是我們的教育方式出了錯呢?怎樣讓孩子懂得尊重、孝敬父母呢?
首先,我們看看古代真正的“小皇帝”是怎樣孝敬父母的,看看這一美德在那個時代的表現形式是什么。
公元前206年,劉邦建立了西漢政權。劉邦的三兒子劉恒,即后來的漢文帝,是一個有名的大孝子。劉恒對他的母親很孝順,從來也不怠慢。
有一次,他的母親患了重病,這可急壞了劉恒。他母親一病就是三年,臥床不起。劉恒親自為母親煎湯藥,并且日夜守護在母親的床前。每次看到母親睡了,才趴在母親床邊睡一會兒。劉恒天天為母親煎藥,每次煎完,自己總先嘗一嘗,看看湯藥苦不苦、燙不燙,自己覺得差不多了,才給母親喝。
劉恒孝順母親的事,在朝野廣為流傳。人們都稱贊他是一個仁孝之子。有詩頌曰:仁孝聞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后三載病,湯藥必先嘗。
這就是古代《二十四孝》中最著名的“親嘗湯藥”的故事。可是,對于現在的一些獨生子女,我們再也找不出如此的范例了。不好的例子倒是舉不勝舉,比如吃飯時,孩子愛吃的,全家人都不準吃,只能由“小皇帝”自己品嘗,獨占獨享。
吃過飯后,孩子放下碗就跑去玩了,全然不顧餐桌上的一片狼籍,更不要說幫著爸爸媽媽收拾碗筷了。父母的百般呵護、細致入微,換來的只是孩子的理所當然,凡此種種,都讓我們憂慮。
下面我們再看看這個叫楠曦的小朋友,她又有怎樣的小故事呢?
楠曦今年10歲了,爸爸媽媽對她寵愛有加,楠曦雖然很喜歡自己的爸爸媽媽,卻不知道去心疼他們。每天晚上,爸爸媽媽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里,楠曦還硬要父母陪她玩“騎大馬”,邊玩還邊催促著做晚飯。
楠曦的爸媽經常為此而感到傷神。他們也明顯地意識到,自己對孩子的`寵愛讓楠曦喪失了孝敬父母的意識。
于是,楠曦的爸媽決定:從生活小事做起,培養楠曦的這種意識。
有一次,楠曦來了興趣,要嘗試自己洗碗筷。若放在以前,媽媽是不會答應的,可是,這一次媽媽痛快地答應了楠曦。第一次洗碗筷,楠曦感到十分費勁,力氣大了,怕碗碟破碎,力氣小了,怕洗不干凈。
楠曦這時問起媽媽:“媽媽,你平時刷鍋洗碗也這么累嗎?”媽媽說:“雖然我力氣要比你大些,不過每次洗那么臟的碗筷,也是很累的。”楠曦聽完后,想了想說:“媽媽,我現在長大了,以后我來洗家里的碗筷吧。”
媽媽聽了楠曦的話,心里不知有多高興,并立即夸獎楠曦說:“女兒懂事了,知道心疼媽媽了。”聽了媽媽的夸獎,楠曦高興地笑了。從此以后,楠曦變得懂事多了,知道主動幫爸爸媽媽承擔一些家務。對于自己的爸爸媽媽,楠曦也懂得關心與體貼了。
其實,孝敬父母不是單一的習慣問題,它也體現出一個孩子能否關心他人、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我們作為家長心里非常清楚,如果一個孩子連最基本的孝敬父母都做不到,以后是不可能做好任何事情的。因此,我們一定要重視培養孩子孝敬父母的好習慣。
傳承中華文化踐行傳統美德征文 22
我們中華民族在自己的發展歷程中,形成了代代傳承的美德。敬業樂群、公而無私的奉獻精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操;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崇高志趣;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昂揚銳氣;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鞠躬盡瘁、死而后己的為政風范;厚德載物、道濟天下的廣闊胸襟;奮不顧身、舍身取義的英雄氣概;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社會理想……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優秀品質、文明美德。我們中國就是這樣一個文明禮儀之邦。生活在這樣一個充滿著文明美德的禮儀之邦,榜樣也是不可缺少的。
古人云:“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所以學校對于我們的教育十分重要,正是有了這些教育使許多學生成了助人為樂,舍己為人的好學生。
記得我有次看見有許多穿戴有“百姓義工”此標志衣帽的學生,在公園的草坪上撿垃圾、香煙頭;并且他們一邊撿一邊發保護環境的勸告書,他們是那樣的`積極,那樣的不怕臟不怕臭。“百姓義工”這樣一個團隊被我深深地記在心中。后來我也報名參與了其中,成了一名小志愿者。我也參與到了保護地球,美化環境的工作中;積極參加各種活動,不圖什么,不為什么,只求讓我們的搖籃---地球更加美好。這對于人類對于我們的子子孫孫不也是一種美德嗎?
作為一名學生,更應該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尊敬老人就是一種最基本的美德。在這點上我的父母是我最好的學習榜樣。就在前幾天住在鄉下80多歲的太奶奶打電話給爸爸說:“阿峰電視機放不出來了,按來按去就是按不出來,不曉得哪能搞得……”她用地道的松江話給爸爸說了電視機的問題。接到電話爸爸在當天夜里開車去了鄉下。回來后對媽媽說電視機老了,修了好幾次了,買個新的吧。說干就干,爸爸熟練的網上查找,期間爸媽討論了下來考慮到太奶奶他們年紀大了眼睛不好不能買太小的,但又不能太重的,因為他們的桌子不太能承重,所以最后他們選中了一臺飛利浦的液晶電視。買好后送到鄉下,幫他們調好臺,還教他們怎樣簡單的使用。太奶奶他們也用上了最新的電器了。我覺得爸爸媽媽都是很孝順的。兩位老人都有毛病,每次一有不舒服,都是爸爸媽媽帶他們去醫院看的,他們每天都要吃藥,兩星期就要去配藥去,而媽媽她們從來沒有忘記過一次。每個星期爸爸都要去看望他們,即使沒有什么事,看一眼心就安心了。媽媽也總是時不時的買些菜和他們愛吃的零食,衣物等去看望他們。爸爸總是去幫太爺爺剪手指甲和腳指甲,刮胡子。太爺爺的指甲可不好剪,因為他是灰指甲所以又硬又厚,外加還很臭,為了能剪指甲媽媽特地去買了個最大號的指甲鉗。媽媽去那里總是幫著太奶奶做家務。當然每次他們去的時候也總是帶著我,雖然我大的活不能干,但我也有時幫著生有帕金森病的太爺爺切分藥片等這些自所力及的事。看到父母這樣孝順老人,我想等我長大了也會這樣孝順他們的。因為從他們身上讓我懂得了“百善孝為先”這種美德。
傳承中華文化踐行傳統美德征文 23
誠實,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現在的社會中,誠實守信,對一個人,甚至一個國家是至關重要的。
在生活中,誠實,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它是一種美好的品德。有了誠實,就有了朋友,有了堅強,臉上就洋溢著笑容;沒了誠實,就多了敵人,多了灰心,臉上就愁眉苦臉的。有了它我們的人生不會一帆風順,但我們邁出的每一步都會是踏踏實實,腳踏實地的。
據說,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名叫賈科莫的小孩,他全身是透明的,像是水晶做的,他想什么,別人都能看見。于是,賈科莫養成了一個品德——誠實。后來,他的國家被一個暴君統治,賈科莫說出了百姓們對他的恨,就被暴君抓了起來。當賈科莫住進牢房時,整座牢房變得透明了!為什么?因為誠實是堅韌無比,不可磨滅的。
那時,我還小。放暑假了,爺爺在睡覺,爸爸媽媽上班去了,我懶得彈琴,便把音樂打開,自己去玩了。過了一會兒,我把音樂關了,跑去爺爺房里,說:“爺爺,你聽見我彈琴了嗎?”爺爺聽到了一段音樂,以為是我彈的,便說:“聽見了,聽見了,你去玩吧!”我興高采烈地跑下樓去。我回來時,看見爸爸正一臉陰云地看著我,質問道:“你彈琴了嗎?”
“我……我彈了。”我心里
夢,總是虛幻的,它是對某種東西的追求,對某種事物的渴望……
今夜的月光朦朦朧朧,像在月亮上蓋了層白色的薄紗。“撲棱棱……”一只小鳥從窗前掠過,我躺在床上,不禁陷入了沉思。
我進入了一個王國,聽說那里有一只神鳥,長的如同鳳凰,滿身金色的羽毛,炯炯有神的.眼睛,聲音無比柔美。據說,如果能得到它的幫助,便會幸福永久。許多富貴人家,都想得到它,于是便不顧家人的勸阻,冒著危險邁向神鳥的藏身之處——巔峰雪山。雪山的空氣有些涼,雪花飄到了地上,就像鋪了一層銀色的地毯。
這神鳥聰明機智,思維敏捷。大家找到它的藏身之處雖不費吹灰之力,可想要捉住它,可就難了。
一個名叫西蒙的男子,手拿彈弓,布袋里裝滿了子彈,千里迢迢,風雨兼程地尋找神鳥。不知過了多久,他看到了一只神采奕奕的鳥,相貌甚像神鳥。西蒙頓時高興萬分,一手拉弓,瞄準方向,“嗖”的一聲,鳥落了下來。他撿起了鳥仔細一看,不禁轉喜為悲,因為那是一只普通的鳥(這是神鳥的分身術)。最后他因失足而墜落山崖,粉身碎骨。
在西蒙遇難不久后,又有男子上山捕鳥,卻同樣被神鳥戲弄,因氣惱而喪失理智,心臟病發而死。一個又一個的男子慕名而來,卻連連被神鳥作弄,落得了慘不忍睹的下場……
從此以后,便在也沒有人來捕殺它了,可是事情過了許多年,一個貧困善良的年輕人,卻收到一個意想不到的驚喜——神鳥突然降臨到了他的家里,讓他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唉!那么多人費盡心機,要捕殺它,可是貪得無厭終歸害了他們。
我從夢中醒來,發現一切竟然都只是虛幻,可那只躲過“生死劫”的神鳥,卻永遠住在了我的心中,和它的主人一起過著平安幸福的生活。
善良一種美德,讓我們助人為樂吧!相信善良的人總會收獲意外的驚喜。
傳承中華文化踐行傳統美德征文 24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沒有誠信的人是難以讓人接受的,誠信就如同一盞生活中的明燈指引我們前行的路。
我國古代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經說過:“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說的就是做人要講信用的基道德。
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信在儒家文化中為五常之一,即所謂仁、義、禮、智、信之信,也就是守信、誠實的意思。食言失約、謀事不忠、欠人財物、知過不改等,都是不信的行為。《弟子規》把誠信作為評價一個人德行的重要指標。一是體現在要講信用。事非宜,勿輕諾,茍輕諾,進退錯。在待人接物中,我們所說的每一句話,都要以誠信作為基礎,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可輕易許諾,因為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不信,是最不可容忍的大錯。你可以能力不足,你可以不善言辭,只要你慎言慎行,誠實守信,就能得到別人的信任。二是體現在要謹言慎語。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就是看到的事情,看到的不是很真實,不是很明確,就不可以妄加揣測。不明了真相的事情,就不要輕易的傳播。在言語上,一定要特別的謹慎小心。它攸關一個人的聲譽,攸關一個人一生立身處世的信用問題。三是體現在要見賢思齊。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當看到別人有誠實守信用的良好德行,在不吝贊美的同時,還要馬上反觀自己是否也擁有了良好的德行,如果差距太大,沒有能力也沒有辦法做到,要努力學習,擴充心量,努力達成像他這樣的目標。在待人處事中,要時刻以誠實守信用、謹言慎語、見賢思齊的標準要求自己,這是培育良好德行的根本。
中國歷史上具有誠信的人有很多很多!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為新法。秦孝公有些擔心,猶豫不決。商鞅終于說服了秦孝公實行變法,發布了新的'政令。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國都市南門,招募百姓中有能把此木移到北門的,給予10金。百姓對這種做法感到奇怪,沒有敢去移動這塊木頭的。然后,商鞅又布告國人,能移動者給予50金。有個大膽的終于移動了這塊木頭,商鞅馬上就給了他50金,以表明誠信不欺。這一立木取信的事實,終于使百姓確信新法是可信的,從而推行了新法。
季札子是春秋時吳國貴族,吳王諸樊的弟弟。公元前544年間,他奉命出使徐、魯、齊、鄭、衛、晉等國。他首先經過徐國時,徐君十分欣賞季札子身上佩戴的寶劍,卻說不出口。季札子明白徐君的意思,不過,他還要出使其他的國家,寶劍暫時不能送給徐君,他打算等他出使各國后,再送給徐君。不料,待季札子出使完各國,再途經徐國回國時,徐君已經死了。季札子感到非常遺憾,想到自己曾打算把寶劍送給徐君,便解下身上的寶劍,掛在徐君墓前的樹上。
季札子對于除了自己之外沒有人知道的許諾贈劍的事,也毫不馬虎,不做違背己心的事,可見他守信的思想境界更純更高!
揚大附中徐礪寒同學明顯的做到了這一點,他有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美德——誠信!!
但是,作為中國新一代的我們又有多少人能做到這一點呢?
因此啊,我們應該像徐礪寒學習,重拾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誠信!!
作為中國新一代的我們,要背起‘誠信’的行囊,為中國奮斗吧!
重拾中國傳統美德,是我們的升華,更是中國的升華!!
傳承中華文化踐行傳統美德征文 25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還會再來。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如果你失去了美德,你就徹徹底底的失敗了,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準則和真諦。
成長過程是一個吸納他人,展示自我的過程。他是漫長而短暫的,人生沒有休止符,我們要時刻往前走,奔往人生的一座座驛站。在此過程中我們不妨走一走,看一看,看志向是否高遠;看人生是否淡中有奇;看自我人格是否完美,;看自己是否德馨氣華。高爾基說過:"一個人追求的目標越高,他的才方就發展越快,對社會就更有益"。誰人沒有理想,誰不向往成功?而立志是成功的起點,有了偉大的理想并堅持不解的努力,經過緊十八慢十八,不緊不慢又十八的攀登,一定能到達成功的泰山之巔。
高爾基生活在離棄家庭,在監獄中,在老極的皮鞭下讀書寫作,終于成為偉大的無產階級作家,寫出了《母親》、《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等巨著。讀著高爾基的故事,我不由得立下當作家的愿望,刻苦讀書,努力寫作……至于學習的壓力、成長的苦惱,他人的諷刺有算的了什么?楊樂在數學課本上寫下"中國科學院"的理想;圣西門開門的第一句話就是"起來,偉大的事業在等著你;達爾文幾歲就要周游世界;朱德立下決心"從頭革命",終于加入中國共產黨……
樂觀是對自身能力的自信,是精神愉悅的體現。縱觀古今成才者,誰無視現實,采取對策,進而走出困境呢?范仲淹自幼孤貧,勤奮讀書,年輕時就才高志遠,當以天下為己任。他說:一個人不能讀書,立大志,即是說吃飽喝足,生活舒服又有重大的意義。如果貪圖好吃,將來怎么能吃苦呢?人生可以把功名利祿看淡一點,把苦難弱化一點,像"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的陶淵明,"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諸葛亮;要學會放棄,樹立正確的苦樂觀,達到明朝文人洪應明所說的."去留無意,笑望長空卷云舒,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的境界。我們的心境離"土"囂遠一點,離自然近一點,你會怡然自樂,投身于學習工作中,成功也會敲響你的大門。
試想,名人不都是懷著如此的心態走向成功的嗎?在人類歷史上,大凡成就事業,都幾乎是靠朋友、同志、集體的合力取得人生事業的成功的。紀曉崗編著《四庫全書》是這樣,包拯辦案是這樣,兩彈元勛鄧稼先也是如此,爭取更多人的支持,是你取得成功的力量。完善自我吧!做到廉頗負荊請罪的誠,祁黃羊"外舉不避仇,內聚不必親"的公,比爾蓋茨"只需要一個電話便能更換一個零件"的信。努力適應社會大眾吧,在社會大熔爐里像雷鋒、賴寧、徐洪剛那樣,哪里需要你,你就奔向哪里,"欲要求之,必先與人"。不斷去完善自我吧,用人類的各種美德,陪你走過漫漫人生路,尋找到屬于自己的輝煌。
讓傳統美德充滿校園,伴我成長!
傳承中華文化踐行傳統美德征文 26
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且擁有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在漫漫歷史長河中自然積淀下了一些為人受用一生的不朽真諦,幾千年來代代相傳,在我們心中具有無可比擬的特殊地位,且早已根深蒂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朗朗上口的《三字經》陪伴著我們成長,它是古代人民智慧與禮儀的結晶,滋養著我們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
作為青少年的我們,需要堅守心中“三愛”, 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才能不辜負上一輩對我們的殷切希望,不斷發展提高自己直至步入社會。
愛學習。“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身為二十一世紀的青少年,努力學習就是我們的頭等任務!父母的無償付出,老師的諄諄教導,舒適優雅的校園環境,熱烈濃郁的.學習氛圍,安定團結的社會環境,都是我們安心學習的前提條件。但做好一件事的根本還在于興趣的培養,在我看來,學習本身就是一種快樂,如何學好習其實并不難,只要有足夠的耐心與恒心,掌握了學習方法,找到了學習的竅門,任何困難都會迎刃而解,你看:讀史使人明志,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自然哲學使人精邃,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學使人善辯……你就會發現學習中有無窮無盡的樂趣,我們可以在知識的海洋里自由徜徉。
愛勞動。迄今為止,人們一直將勞動視作光榮的事情,歷史上的勞動楷模層出不窮,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勞動似乎也不再那樣重要,勞動社會似乎已是過往。這點在我們青少年學生中似乎尤為突出,學習固然重要,這往往使家長們忽視了對孩子吃苦耐勞性格的培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中最不可忽視的就是勞動,勞動創造了人類,勞動創造了一切。
說起勞動,我真的覺得有點慚愧。就以我來說吧,以前也沒怎么勞動,隨著將要升學,學習任務日益繁重,整日“宅”在家中寫作業、預習功課,甚者連力所能及的家務也不會做,夸張而不為過。在學校的一次大掃除中,我與同學們揮灑著汗水,努力維持校園的整潔與亮麗,看著一塵不染的校園,欣賞著我們自己的勞動成果,我終于體會到勞動的不易與快樂。“人生最好的求樂方法,莫過于尊重勞動,一切樂境,都可以勞動得來;一切困境,都可以勞動解脫。”李大釗的話至情至理。我們應從小培養良好習慣,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感受勞動賜予我們的無限喜悅,做一個快樂的勞動者!
愛祖國。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無國便無家,“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祖國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她就像我們最親愛的母親一樣哺育、關愛著我們。而今,放眼望去,原本整潔的大街小巷因為垃圾的存在而十分扎眼;漫天飛舞的塑料袋、廣告紙從來就沒有走出過我們的視線;霧霾遮住了原本蔚藍的天空……我們的家園也因這些變得面目全非。想要愛護我們的祖國,就要從這些不被關注的小事做起,隨手撿起地上的垃圾,少乘坐一次車,多走幾步路,就可以美化一點你所處的環境,若十三億人民每人都這樣做,我們還會愁中國環境不“上檔次”嗎?
再有便是節約,“光盤行動”的確調動了我們節約的積極性,但節約一定要靠我們每個人的不懈堅持,一旦能源枯竭,勢必會為人類的生存帶來極大的威脅,因此,保護環境、節約資源是我們每個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
愛祖國,不僅僅是一句空話,而是要實實在在付諸于行動。做到“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以身作則、從我做起:尊敬師長、互助互愛、主動讓座、文明禮儀、遵守社會公德、維持公共秩序、扶起倒地的自行車……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卻是愛祖國的真實體現!“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現在國際局勢動蕩不安,我們只有各民族同胞相互團結,同心同德、共同攜手才能把我們的祖國發展的更加強大,才能抵御外侵,國泰民安!
我們受恩于父母、受恩于師長、受恩于社會、受恩于祖國,只有通過不斷地學習和實踐活動來充實自己,才能不辜負父母老師的心血和祖國的期望!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 所以,傳承中華文化,爭做美德少年,是你我共同的責任!
傳承中華文化踐行傳統美德征文 27
中國傳統文化,最具魅力的莫過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經過幾千年的延續和發展,形成了我泱泱大國的民族精神,并倍受世界各民族的推崇。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具有不朽的地位,有著光輝的作用。發揚中國傳統文化有利于人們正確對待人與人,個人與集體之間的關系;善于區別真、善、美與假、丑、惡,并能作出正確評價與判斷;培養愛科學、愛勞動、守紀律、有禮貌、誠實、勇敢、尊師敬長、孝敬父母、團結友愛、助人為樂、勤勞節儉、見義勇為等優良道德品質和良好的行為習慣。
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的埃及,雖然歷史比中國早一些,但先后被波斯、羅馬、阿拉伯帝國所征服,其文化也被阿拉伯文化所代替;古代印度,其本民族歷史的文字記載早已喪失殆盡;古巴比倫,作為一個國家的'名稱早已在歷史上消失,其文化也被中斷。人類文明的四大發源地,有三個都先后衰落了,或者分裂成許多國家,唯獨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文化的發展綿延不斷,經久不衰,世代相襲,至今仍然屹立于世界的東方,始終保持著旺盛的延續力,這是什么道理?原因方方面面,但其中有一個重要的根由,就是中國不僅有著共同祖先遺傳下來的血統,而且有著共同的優秀文化和美德傳統。就是這血統與傳統,繁衍、培育、造就了世世代代的炎黃子孫;就是這兩統影響著、凝聚著人口眾多的中國社會的穩定運行,維系了社會和諧;就是這兩統的凝聚性與延續性,使中華民族祖德與祖魂代代相傳。
傳統美德教育是前人經過五千多年不斷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的結果。
我國是有幾千年文明歷史的古國,刻苦耐勞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勞動創造了世界,勞動創造了人類。古往今來,涌現出多少勤勞向上的名人,成為世人學習的楷模。
但據調查,現在的中小學生,愛勞動、有較好勞動習慣的約占1/3,另外的2/3是不愛勞動或不太愛勞動的。有些孩子,懶得鋪床疊被,懶得洗襪子、洗手絹,懶得收拾書包、收拾桌子,甚至于懶得洗臉、洗腳,連喝水也懶得自己倒。過去的公子哥兒、嬌小姐什么樣,他們也差不多了。
事實上,家長重視對孩子從小培養熱愛勞動品質的并不多。 現在,我國幾千萬個獨生子女家庭中,有不少家庭把獨生子女視為“小太陽”,凡事都圍著獨生子女轉。現在的青少年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處于幸福家庭,優越的生活環境,祖輩父輩們過多的照顧、寵愛、放任和袒護,致使獨生子女從小就以家庭“小皇帝”自居,養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不良習慣,產生了父母寵愛自己是天經地義、本該如此的錯誤思想。而一些學校為了迎接科技挑戰,只顧傳授科技知識和能力,卻嚴重地忽視了對學生進行民族精神與民族道德素質的培養。結果,智能上去了,德能下來了。一些青少年思想品質出現問題,見利忘義、騙財害人,不講人格、不顧國格;自私自利、損害公德;虐待父母、不講孝敬的非道德現象時有發生,民族形與民族魂,遭到嚴重的扭曲。要遏止和消除這些社會的非文明、非道德現象,除采取綜合治理的辦法外,還必須進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而傳統美德的教育除了家庭、學校的教導以外,更需要整個社會的配合。
二十一世紀,人類第三次站在了世紀的起跑線上,未來的中國面臨嚴重的挑戰,迎接跨世紀的挑戰,關鍵在于人的素質。試想一下如果未來的接班人連修身也做不好,更不用說什么“齊家、治國、平天下”了。
所以,應當站在培養21世紀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戰略高度來認識和理解開展傳統美德教育的重要意義。 提高學生道德認識,使他們知道懂得什么是美德,什么是非美德,從中能正確分辨真與偽、善與惡和美與丑,知榮辱、明愛憎,讓學生實踐良好的道德行為,引導學生勇于實踐,著力實踐,真正按著道德準則,規范自己的行為。
傳承中華文化踐行傳統美德征文 28
綿延于世界東方,屹立于民族之林,傳承著最偉大的傳統。中華民族時其傳承者,在長期的社會演變中,形成了深厚的積淀,那就是美德。
一個民族的歷史是一個民族的魂,有了魂才有了來歷,在歷史的軌跡中,人們挖掘著珍寶,而這些珍寶的提煉,便是中華美德。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都有著美麗的故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愛幼一直是道德的準則。在現代社會中,家庭倫理關系發生著很大的變化,但仍要崇尚這一美德。很多時候,對于自己的家人可以做到尊老愛幼,對于別人卻冷眼相看。這是因為道德觀念的意識不夠加強。社會就是一個大家庭,是由一個一個小家庭組合而成的`,所以家庭和睦對于維護社會穩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對于不同成長階段的人,尊老愛幼可以使每一個階段的人都得到尊重與愛護,是生活變得更有意義。“愛親者,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與人”。尊老愛幼,人們應該信守的道義。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誠實守信一直是不變的主題。每個人生活在這個社會上,彼此之間勢必要架起橋梁,才能暢通無阻,那一塊塊磚石是誠信,如果這些磚石是“偽劣產品”,無論建造的多么繁華,終究會坍塌。而你就只能圈禁在自己的范圍內,任憑對面多么令人向往,也永遠過不去。追溯歷史,“商鞅變法”就是靠著誠實守信才能變法成功,奠定了秦國富強的基礎,這便是誠信對社會的推動力。而現在,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太多令人寒心的事出現了。商家為了牟取暴利,漸漸失去了做人應有的本質,瘋狂的扼殺了自己的人性,去危害消費者的生命健康,現在很多的東西都不能吃,安全隱患大大加強。這就是傳揚中華美德所沒有彌補的地方,對于美德的弘揚,熟視無睹。當邪惡在不斷擴大時,人們呼喚著“誠信,誠信。”相信那些言而無信的人最后的下場正如“狼來了”的故事中一樣,自食惡果。難道我們愿意看到自己的國家在謊言中膨脹,在謊言中破滅嗎?“人無信而不立”,誠實守信,人們必要的守則。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見義勇為一直是人們無上的追求。當看到正義被壓迫時,主動去幫助,挽救的是一個個生命,也是一個個人的良心。人生的價值體現也不過如此,不需將生命的長短看的多么重要,而要重視其質量。在今天,我們仍然需要繼承和發揚見義勇為的美德。也許,你擔心自己沒有 “勇”,那就要做到“智為”。幫助一個人其實很簡單,有時彎彎腰,伸伸手,只是舉手之勞罷了。人人都可以當大英雄。“兩肋插刀”,見義勇為,人們應該履行的義務。
中華民族的歷史源遠流長,它的精髓處處可以體現,一個民族好比一棵大樹,歷史是根基,那美德便是樹葉,妝點這棵樹,使它充滿活力與生機。是這些中華美德引領著我們華夏子女開拓進取,在天災人禍面前,顯示了中華力量,空前的眾志成城使我們挺了過去。那是最好的證明。生生不息,歷久彌新,在當代社會中,要想建設和諧社會,靠的不是專橫的法律,因為它束縛的只是軀殼,只有道德才能束縛思想。而弘揚中華美德是永不枯竭的道德資源。我們是傳承者,更是發揚者,美德之所以能夠在漫長的歷史中走過,靠的是一代一代人的繼承與發揚。是人類創造了它,便要人類去傳遞它。無數的歷史事實可以告訴我們,中華美德永遠是一個社會所不能缺少了的強大推動力。它激勵著我們奮進與發展。去挖掘中華美德,人們挖掘的越多,一個民族就會越強盛,有了美德,你終有一天會自豪的說:“我是中華民族的傳承者”。
讓偉大的民族美德成為接力棒,在我們手中一代一代傳遞下去,幸福成長,永遠發揚光大。
傳承中華文化踐行傳統美德征文 29
中國的傳統美德是東方文化的一種魅力,是中華民族之魂的集中表現,這種美德文化與現今學校提倡的德育教學聯系起來,對中華民族的發展有導向作用。
為什么要提出這樣的口號?打個比方,如果美德是血液,校園就是血管,我們自己就是人的身體。血管要把民族的血液輸入身體,輸入心臟,為人提供養料。21世紀是后生的時代,我們所擔負的不僅是國家的發展,還要將民族文化承傳下來,弘揚美德便是目標,而這種目標是以建設和諧校園,從自己做起為前提的。
中國的傳統美德不是用口說出來的,它藏匿起來的神秘寶藏,卻又十分容易發掘,來得也很廣泛。可以存在于寥寥幾字的成語,也可以鑲嵌于經典古文之中,一言以蔽之,美德在于國學。我們要弘揚中華的美德,就要繼承中國的國學。中國人的骨子里是優秀的,差別只不過在后天的塑造。魏征曾說,“以史為鏡,可知興替,以人為鏡,可明得失。”國學,便是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一副雙面鏡,舊事或舊人便是我們最好的參考資料,告訴我們什么是,什么非,什么正道,什么邪途。如果我們是船,國學就是帆,只有揚帆出海的船才能遠航。
如果美德是中華民族的靈魂,那么校園便是靈魂的運載體,它承載著將靈魂導入虛空身體的任務。中華的美德是扎根在文化土壤上的豐厚的精神糧食,國學的文化深度決定著美德的涵養,就像政治學中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一樣,沒有校園為我們打地基,就不會有精神上的樓閣,所以我想,在建設和諧校園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摒棄理想化,空泛化的學術道德,而是營造正統的國學文化氛圍。
我們明白了弘揚美德,便要弘揚國學,國學的文化深度決定美德的涵養。為什么雕塑家對細節的`處理都要花上好幾個月?因為多一刀或少一刀都會影響整體效果。古人云:一棋錯而滿盤輸!雕塑的成敗,正是于細微之處見精神,如果說國學給人的品德帶來了整體美,那么細節便是對這種美的不可或缺的補充。假定在公交車上為老人讓座,你口里說什么:“人心不古,世風日下,”自己的屁股卻粘在了座椅上,這不是笑話么?這種做法只會讓人覺得你更加低劣。看起來好像微不足道的東西,卻在行為的取舍之間,帶來了升華和深陷兩種精神境界。
弘揚美德是在展現國學之美這種美卻不是在書的表層可以體會得到的。在校園之中,早戀問題屢禁不止,也成了學生與家長,學生與校園的對立,就像王立宏歌中所唱,“愛是什么什么是愛,見面以后就電,接近以后就追,膩了以后就飛,”這便是當代校園愛情觀的最好概括,但歌中也告訴我們,“愛人要愛得很深很遠很古典,”一下子就飄回到了湯顯祖的《牡丹亭》,為我們詮釋愛情的真諦,什么樣的愛,在什么時候,我們應該追求。國學之美令人感動,它是針劑,治療悸動的心,這樣在建設和諧校園中所謂的不和諧,也就迎刃而解了,同時我們又多了一種美德追求,“愿做比翼,白發浴紅衣”。
德來源于生活,我們提出了目標,便是自我的追求,作為學生的我們,該做些什么?從那里做起?在這里我總結出七個字:“尊師重道孝悌勤”。尊師重道,就不能“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不用“位卑足羞,官盛近諛”的世俗之理來評判師道;孝悌,便要體會并實踐《陳情表》中的那份孝心,只有自己時時盡孝悌之義,以后就不會有“子欲孝而親不在”的遺憾了;勤便是勤奮,我們要用理智與雙手打拼自己的未來,而不是“抱薪救火”,那樣只會是“不余且光”的結果。
講了這么多,還差了一個關鍵點,那便是對自己有信心,對未來有勇氣,在這里,我用《小窗幽記》中的一句話來做結,“天薄我福,吾厚吾德以迎之,天勞我行,吾逸吾心以補之,天厄我遇,吾亨吾道以通之!”
傳承中華文化踐行傳統美德征文 30
中國擁有著五千年的歷史。在這五千年中,中國在不斷地發展,在不斷地進步。是中華兒女的努力,更重要的是那代代相傳的,正是這些美德,才使中國創造了燦爛的中國文化,才能在世界之林中立足。中華美德生生不息,歷久彌新;那“敬業樂群、公而忘私”的奉獻精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操,“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志趣,“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昂揚銳氣,“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等等。正是這些傳統美德,在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中傳承、發揚,才有了今天幸福的'生活。
在我們的耳畔隨時都能想起那令人深思的,飽含哲理的故事,那蘇武牧羊,體現了蘇武那強烈的愛國情操,在敵人的刀槍之中,都不肯畏服,在如此的高官厚祿中沒有心動,寧愿在嚴寒的草原上牧羊,忍受思鄉之苦,也不愿向敵人低頭,可見他的愛國之心多么強烈;還有那徒木為信,負荊請罪都體現了中華的傳統美德,正是這些美德,才使故事中的人物成為一代偉人,才能讓現在的我們學習他們身上的品德,為美好的未來而做努力。古人具有的品質值得現在人深思。
北朝時,權臣高洋廢魏孝靜帝元善見,獨攬大權,自立為王。為防止元代家族的反抗,他殘暴地殺害元氏異己。元氏家族的人十分恐慌,整天提心吊膽,為了保全性命,將軍元景安打算放棄元氏姓,改姓尚氏。他的堂兄元景皓堅決反對:“好男兒做人應該有骨氣,寧可做一個被打碎的玉器,也不要做一塊泥土制成瓦片。我們元氏家族的人寧肯被高洋所殺,也不卑躬屈膝看他的眼色行事,茍且余生。”好一個“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元景皓肯為正義而獻身,也決不為偷生而茍全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在現在的時代,肯為正義而獻身的人越來越少,相反,聽到的卻是為了錢為了名為了利,授受賄賂,出賣自己的良知,在這些人眼中正義,中華的傳統美德不值錢,對他人沒有用。而在我看來金錢、名利遠遠比不了中華美德。一個人只要美德,他的心靈就是美的,就會得到他人的認可,才能在這個社會上站穩腳跟,才能享受這個社會的美好,才能體會到人生的幸福與快樂。如果一個人只有金錢、名利,而沒有美德,那么這個人是沒有真正快樂的,只能活在別人外表的贊美聲中。雖說現在的一些人沒有中華美德,但在我們身邊也有許多人身上具有優秀的中華美德,那“最美媽媽”、那“最美司機”,他們為了他人的生命,不顧自我安危,在生與死之間,他們選擇了把生的希望留給他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中華的美德。正是他們的奉獻,讓這個社會充滿了溫暖,他們的美德,鼓舞了社會中的有志青年。樂于奉獻、尊老愛幼、誠實守信等等,這些中華的傳統美德歷經千年而不衰,現是因為,在每一個時代中,這些美德都不可缺。
中國能歷經桑滄而不倒,正是這些美德在鼓舞著每一個炎黃子孫為了中華而努力,在困難面前不放棄,不低頭,勇往直前。在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正是有中國代代傳承的美德才趕跑了敵人;在中國發展中,中國人民正是有這些美德才使中國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變強大,讓世界各國都敬佩中國。正是這些美德,才使中國創造了一次又一次的奇跡。讓我們一起努力,成為中華美德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共同譜寫中國新歷史,共享幸福美好的生活。
【傳承中華文化踐行傳統美德征文】相關文章:
傳承中華文化踐行傳統美德征文35008-24
傳承中華文化 踐行傳統美德征文800字(精選27篇)06-06
傳承中華文化踐行傳統美德征文800字(通用17篇)06-02
傳承中華文化踐行傳統美德征文500字(通用33篇)09-04
學習傳承中華文化踐行傳統美德征文500字(通用51篇)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