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傳承優良家風優秀征文2000字(通用18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接觸過征文吧,借助征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征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傳承優良家風優秀征文2000字,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傳承優良家風優秀征文 篇1
中國是一個古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傳統的風俗。《孔融讓梨》《孟母三遷》兩本書向我們展示了中華民族的高尚美德。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承繼優良家風征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
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之稱,向來重視家教。歷史上見諸典籍的家訓并非鮮見,為后人稱頌的也很多。而“不成文”,也是我國家規家訓的一大特點,成為日常生活行為規范的有機部分。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一些家風家訓中的精華融入新的道德建設中,許多膾炙人口的家訓,已經是“家家之訓”,形成家之風。
家風,又稱門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多年來形成的傳統風氣、風格和風尚,承載著一個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態度、文化氛圍、理念、價值觀和人生觀等,這些建構成一個家庭或家族獨特的特色。我們稍加梳理,解讀一下歷史,不難發現,許多長盛不衰、地位顯赫的家庭家族,度會有各自興旺發達的秘訣——家訓,又可稱為家風,它貫穿于整個家庭或家族輝煌的始終。
家風是一個家庭在世代傳承中形成的一種較為穩定的道德規范、傳統習慣、為人之道、生活作風和生活方式的總和,它首先體現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風建設是我國歷史上眾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從古至今,顏之推《顏氏家訓》、諸葛亮《誡子書》、周怡《勉諭兒輩》、朱子《治家格言》、《曾國藩家書》、《傅雷家書》等等都在民間廣為流傳,閃爍著良好家風的思想光芒。歷史上的“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等等,同樣展現著良好的家風。“非淡澹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莫貪意外之財、莫飲過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訓至今為世人尊崇。好的家風不但對自己有利、對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響著大眾的道德水平與社會的風氣。
家風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一直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一個原生家庭中。原生家庭家風好,這個人就會茁壯成長;原生家庭不重視家風建設,這個人在成長中就會走彎路。好的家風會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如:良好的道德氛圍、健康的思想氛圍、積極的情感氛圍、認真的學習氛圍、節儉的生活氛圍等等。正是這種氛圍,造就了一個個身心健康的人、有作為的人乃至對社會有突出貢獻的人。可以說,好家風打造了兒童成長的好搖籃。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婚姻家庭領域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戀愛觀上的拜金主義、婚姻中的草結草離、家教中的過分溺愛、孝親中的漠視老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會地位的人由于不重視家風建設致使自己尤其是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訓是沉痛的。它從反面證實了家風建設的重要性。
家風建設的關鍵在家長。家長首先要成為家風建設的有心人,才能有意識地創立自己的好家風、延續自己的好家風,使整個家庭與子女受益。各級領導干部尤其要帶頭搞好家風建設,帶頭教育好子女。人們習慣于上行下效,領導干部的好家風會對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
站在歷史長河之上,回顧總結無數曾經輝煌一時的家庭,還有那傳承已久的國粹——國學,他們的家風各有千秋,其中不乏許多可稱為經典的精華:齊家、治國、平天下;岳母為兒刺字“精忠報國”,“忠”為岳家之家風;林則徐勤儉持家,生活簡樸,他認為“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則增其過。”崇尚“儉” 為林家之家風;曾國藩以為“勤”為人生第一要義,崇尚“勤”為曾家之家風;……
優良的家風形成,往往是通過創立者的建立,和幾代甚至數代人的不懈努力,踐行而形成的,通過父傳子,子傳孫,子子孫孫相互濡染的家庭教育氛圍,在生活的點滴之中不斷地踐行,形成一種無言、無聲的教誨,最為直觀、最為直接、最為基本、最為經常的家庭教育,在一代又一代的踐行過程中,鑄就了家庭言傳身教的典范,鑄就一代又一代的英才。家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最為重要的、無以替代的精神財富;它彌漫于整個家庭或家族之中,影響到每一個家庭成員,惠澤于家庭的成員;家風也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魂魄之所在,支撐著家庭的進步與發展。傳統中國,人人都崇尚、向往底蘊厚重、有著濃厚文化氛圍的家風;這也是眾多人所追求向往的目標之一。
在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實現中國夢的新形勢下重提家風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家庭建設影響著社會建設,好的家風會帶動好的社會風氣。所以,好家風就是一種正能量。我們要從每個家庭做起,讓家家有個好家風、家家培育文明人。如此堅持下去,社會的正風正氣就會發揚光大、中華民族的文明程度就會進一步提高。
傳承優良家風優秀征文 篇2
美國的愛德華和珠克兩個家庭,家風傳至八代。愛德華是博學多才的哲學家,勤奮好學,為人嚴謹,為子女樹立了良好的風范。他的子孫中有13位當過大學校長,100多位教授,80多位文學家,60多位是醫生,還有1人當過副總統,1人當過大使,20多人當過議員。而珠克是遠近聞名的酒鬼和賭徒,畢生玩世不恭,渾渾噩噩,無所事事。他的子孫有300多人當過乞丐和流浪者,400多人酗酒致殘或夭亡,60多人犯過詐騙和盜竊罪,7個人是殺人犯,總之沒有一個是有出息的。兩個家庭的家風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后代,父傳子,子傳孫,子子孫孫世世代代相濡染,相延續,在社會的大舞臺上向兩極發展著。所以說,家風的好壞直接決定子女的成才與否,而且不僅是一代。這正如蘇霍姆林斯基一句教育名言:“父親和母親們,你們在孩子身上延續著自己!”
所以,家風是一種綜合的教育力量,是父傳子,子傳孫,子子孫孫相互濡染的家庭氛圍,是通過日常生活影響家庭成員的生活習慣、思維方式的一種無形的力量。對孩子們則是一種無言的教誨、無字的典籍、無聲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經常的教育。生活中,每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性格特征、道德素養、為人處事等,無不烙上家風的印記。
家風雖是一家之風范,卻是鑄造子女成才的熔爐。家風就像一棵樹,一棵枝葉如蓋的百年大樹,子子孫孫都在它的蔭蔽之下。上面愛德華和珠克兩個家庭是極端的例子,但無不說明家風的重要性。而更多的體現在百姓家庭中的家風是最值得玩味的。“家風”是一種由父母或祖輩所提倡并能身體力行和言傳身教、用以約束和規范家庭成員的一種風尚和作風。
我家的家風,是要尊敬老人,孝順父母,勤勞節儉,誠以待人,與人為善,并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做好本職工作,嚴于律己,管好自己的心,自立自強,淡泊名利。我覺得一個家庭的家風就是這個家庭經過一代代人的積累、傳承下來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規范,對于所有家庭成員的言行都具有約束和指導作用。不同的家庭,家風的內容和呈現形式也不盡相同,有的是成型的為人處世格言,有的則隱含于每個家庭成員的日常行為中。我家的家風主要來自于祖父母、父母等長輩的言傳身教。我6歲的時候,母親就帶著我,到村里的小學里讀書。在我人生中的'第一堂課上,老師讓我背的就是《朱子家訓》,其中很多內容如:“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我現在都還能背出來。雖然那時候不能完全領會意思,都是從老師的口中懂得了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后來,隨著自己年齡逐漸增長,覺得每句話對自己都很有用。除了從書上學到的,更多的是家里長輩的言傳身教。日常生活中,我的母親也經常用“穿衣服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說瞎話爛嘴爛舌頭”等話語,教育我要勤儉節約、講誠信,讓我在年少的時候就有了一定的價值觀。
我當過營銷員、醫務工作者、社區工作者,在很多單位待過,所到之處一直要求自己要尊老敬老、與人為善、誠以待人、寬以待人,與人和睦相處,得意的時候不能忘形,任何時候都要管住自己的心,只有這樣才能活得踏實。我覺得,每個家庭的家風內容,其實都包含了中華民族的部分傳統美德。如古人總結的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等,一直傳承至今,被人們視為行為準則和人生信條。
當然,隨著時代的發展,它們的內涵也在發生變化。比如“忠”,古時候專指忠于君王,而現在則是要忠于職守、忠于人民、忠于國家。家風的內容和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樣,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與時俱進地發展,不斷增加新的內涵,并且一直會對現實社會的發展起到積極作用。老一輩很少會坐下來總結家風的具體內容,他們只會言傳身教,進而對子女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我覺得中央電視臺推出《新春走基層·家風是什么》系列報道非常好,采訪的對象也很多,有普通老百姓也有社會名流,一時間讓家風二字,引發了全社會的關注,網上的評價也很高,其實“家風討論熱潮”的出現,也說明大家對自己家的家風非常重視。
這些年來,我們一直在提改善黨風、政風、官風以及社會風氣,家風則很少被提起。家庭作為組成社會的最小細胞,對社會的穩定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一個人不論將來從事什么職業,都是從家庭中走出來的,并且受到家風的很大影響,這就需要我們重視良好家風的培育。新聞媒體應該在社會上不斷弘揚和宣傳優良的家風,讓家風教育進入中小學課堂也很有必要,讓孩子們從小接受有關家風的教育,逐漸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這將對他們未來的發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傳承優良家風優秀征文 篇3
我似乎總是在行走,在沒有遠途的跋涉。卻總想翻越丘陵去抵達心中的夢境。有時候歲月是疼痛的 ,日子像針尖般刺痛心房,每當痛的,累的,想哭的時候,我總是會習慣性的抬頭看看天邊那一彎明月,“它”掛在我心頭最醒目的角落,稍微碰觸,便會抖落一地的正能量。這正能量如鳥般,從天邊飛來,并借我一雙飛翔的翅膀,給我力量去前行。而那一彎明月便是我的家風!
我的性格品行習慣,因父母外出工作的原因,所以都是爺爺教育指導我。在爺爺眼中,家風家訓體現了一種社會風俗,處事人情,對個人的道德修養且對以后的成長人品有著重要的作用。爺爺生活在毛主席的那個年代,所以總是會拿毛主席《洋為中用,古為今用》的思想來指導教育我,久而久之我便將此看做是我的家風家訓。雖然爺爺教育我的內容沒有《顏氏家訓》中內容那么廣泛,基本上就沒有涉及到儒學,道家,佛家,史學等內容。 但對我的影響就是那么深那么遠。
流年依然無恙,歲月寂靜如初,回憶往事,原本以為可能會遺忘的事情卻一件也沒能忘記。看著那張褪色的照片,那是我初二的時候,在暑假的一個下午,微風正好,陽光也是恰到好處,爺爺就在圓桌上練起了書法,雖然沒有懷素,張旭寫的那樣變幻無窮,疾風馳雨。但我從小到大對爺爺的書法一直稱贊有佳。在那天午后,爺爺的那席話對我的印象至深,也許那些道理感悟皆因于“書法”。爺爺那時候總是在講,書法要心靜,要目到,口到,心到。看虛無的水墨盡情游弋,這就是天然不雕飾。正如做人不需要勾心斗角,如果你真的有才華即便將自己隱藏,甚至躲到灰暗的角落,埋在積歲的塵泥里,依舊會發光,遮掩不去!因此要閑看天邊云卷云舒,笑看門前花開花落。也許就是自那以后我也慢慢愛上了文學,愛上了寫毛筆字。有時候翻看爺爺寫的字,總感覺似流水行云,仿佛在告訴我,一切的糾纏,世間的冷暖,生活的貧富,轉瞬即是煙云,何必在意那些碎小瑣事,退一步海闊天空!也許就是因為這個,我在親戚、同學、朋友眼里總是那樣開心向上。想想這一切,追其源都要感謝我的家風家訓,說的樸實一點那就是爺爺的教導。
其實爺爺是個有故事的人,有時候有些說不盡的記憶,但又感覺深刻的記憶變得模糊但又模糊的又那么深刻!
我的爺爺年輕時就像紅塵中的一只孤雁,飄零人世,嘗盡情味。也許因為他的“執著與倔強”才會讓他被眾人所嘲諷和不理解,在爺爺的那個年代,下地干活,喂豬喂羊才是他所應該干的事情而不是整天將讀書當成正業!但爺爺厭惡與自己同齡少年一樣無所事事,這樣注定一輩子死守農業,帶動不了中國經濟的發展,當然爺爺也知道自己的力量是薄弱的,所以就在心中深埋下了“愚公移山”的理念,爺爺那時候有了爸爸之后,總是會講那些崢嶸時代的風云人物給爸爸聽,崇尚他們忍把熱血灑紅塵,甘拋頭顱灑熱血的高尚品德。教導爸爸要作一名有為國做貢獻的人,也許就是在爺爺的教導之下,爸爸也成功的成為一名商人,履行著爺爺對他的那句忠告:“規行矩步,安辭定色”。也許爸爸取得的這一切,追其源依舊是要感謝家訓家風!
有時候,在農村就經常聽到對孩子的一種評語:“沒家教”或者“家教好”,真的'有時候從一個人說的幾句話,走的幾步路,甚至幾個細微的動作表情就能體現出一個人的家庭印記。想想在之前那個封建社會,一個人是否是世家貴胄還是山野村夫,一眼就能看出,為何?追其源就是一個人的家風家訓。故此有好的家風對一個人的成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現在回想自己性格品行形成的過程,唯一感謝的就是有一個好的家風,現在我出門外出求學,爺爺在送我之前的那一晚說了好多好多,印象最深的還是臨行之前的那封信,爺爺在信中有段話是這樣說的:“其實人家都說人間就是劇場,那些穿行在凡塵的眾生,每日在忙碌地編排一場叫做生活的戲。我想我們在外不需要戴上人生的道具,只要記住做純粹潔凈的自己就成功了!”看了這段話讓我想了很多很多,有時候一個人孤身在外,在每個選擇的渡口會遇到很多難題,無論是對錯,我會選擇坦然面對,因為懂得一句話“世上沒有人虧歉你,所以無需抱怨任何人”。
謝謝生命中生存在這個大家庭中,遇到了我的家人,家中有個令我自豪的家訓,而我就是這樣幸運遇到了他們,成為了這樣一個被溫暖的人。愿我的好家風,家訓永遠傳承下去,繼續溫暖著一代一代的幸運的人兒..........
傳承優良家風優秀征文 篇4
家庭教育是一個孩子一生最重要的教育,不管你有沒有意識到,你的教育已經給孩子的生命打下了最重要的烙印。教育不是你說了什么,而是你做了什么。
好的家風可以讓一個孩子更健康的成長,而我從小就沐浴著好的家風。在家中父母難免會因為一些磕磕絆絆,但他們更多展現在我面前的是他們理性的一面,是他們讓我懂得了如何做一個有修養的人。 小時候,我最喜歡的就是和父母出去吃大餐。記得很深刻,有次吃喜酒,菜還只上了2道,我看得眼饞,已經想吃了,拿起筷子準備夾菜,媽媽一把奪過我的筷子,并適時對我進行餐桌禮儀教育。雖然當時很生氣,但是現在我要感謝媽媽,是她讓我明白了餐桌禮儀的重要性。媽媽經常教導我:“自古,中國人便十分重視餐桌禮儀,中國人的餐桌禮儀體現在禮、孝、德、讓、教。講賓客長幼之禮,尊敬長者的孝道,飲食謙讓有度且不浪費糧食,像你這樣,菜沒上齊,客人沒上桌就想吃,就是不懂禮儀。”
現在我長大了,如果我吃飯只用一只手拿筷子,另一只手放在桌子下面, 媽媽依然就會批評我。她認為這樣的儀態是不妥當的,他堅決表示有教導的必要。
其實,懂不懂禮儀、會不會禮儀對于孩子未來的成長是十分重要的。怎么動筷子、使刀叉,衣著打扮是否得當、與宴會主人和同桌的客人如何交談、雙手如何擺放, 這些禮儀其實從本質上來說更是“為他人著想”。試想,和你同一桌的家人或是朋友,
當看到你不懂禮儀,他們的感受如何?每個細微的肢體語言都是一種信息的傳達,或許身為當事人的我們并不在意,但這樣的行為一方面體現一個人的內涵,另一方面傳達出外在的素養。
我的爸爸就是這樣一個人,他不貪圖名、利,也不去羨慕別人家多么有錢,有權勢,只是默默地為我們這個家付出著。
令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曾發生在一個晴朗的秋日,我和爸爸一起去參加他的同學聚會。待我精心“梳妝打扮”一番后,看到爸爸,他還是穿著一件普普通通的襯衫。“爸爸,你不換衣服嗎?”“不換了,穿那么好看干什么。” “哎呀,我們不要和別人比,我們只要過著平平淡淡、普普通通的日子就好了。”爸爸語重心長地對我說。
在聚會時,爸爸遇到了一個和他曾經很要好的同學——張叔叔。張叔叔的兒子小時候成績很差,長大了也不誤正業,游手好閑。于是他們便聊起了家風、家教對兒女的影響。
“現在的父母越來越不注重家教對孩子的影響了,只覺得孩子在學校學習就夠了,自己卻不管孩子,任由他們去,在這樣環境中的孩子怎么能好得了呢?”我的爸爸先說道。
“說來也慚愧,我就是這樣的人,要不是我妻子一直在關心著、管教孩子,要不然我都不知道孩子會怎么樣。”張叔叔嘆了口氣說著。 “家庭中的家風、家教好,這個孩子才會茁壯成長,如果家風、家教不好,這個孩子在成長中就會走彎路。”爸爸對張叔叔說著。
張叔叔也附和著:“生活中有不少這樣的人,父母早已有名有望,
然而由于不重視家教,最終致使子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這也從反面證實了家教的重要性。是呀,難怪在同一間教室里,在同一個老師的教育下,學生會有優劣之分!夫妻關系融洽,家庭和睦的孩子性格會大相徑庭!”
現在我參加工作了,作為班主任,研究班里的學生發現,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生活在問題家庭中,不是父母離異了,就是常年跟著爺爺奶奶生活的留守兒。所以我們要建構和諧家風,父母在家中要學會樹立好榜樣。好的家風,就是一個家庭或家族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同時也是一個家庭或家族幸福、和諧、美滿、昌盛的法寶。 父母還經常說:“勤是搖錢樹,儉是聚寶盆”,他們就是我們家里的一面鏡子,從小就教育我要勤儉節約。他們說:“節約要從一滴水、一度電做起。”我們家的節電方法:床頭燈、房廳吊燈都用的是白熾燈,并且加裝了調光節電裝置,父母經常說:“離開房間,隨手關燈”;我們家的空調的溫度設定都是恰當即可,在家用空調制冷時,爸爸說:“設定溫度高2攝氏度,就可節電20%”;我們家還把淘米水用來洗菜或洗碗,洗完菜的淘米水可用于澆花,擦家具;洗衣機漂洗衣服洗滌水用來拖地、沖坐便器;媽媽經常囑咐我說:“洗澡時掌握調節冷熱水比例,不要將噴頭始終地開著,更不應敞開用水,淋浴要抓緊時間,全身淋濕即關噴頭,用肥皂或浴液搓洗,一次沖洗干凈”;爸爸經常說:“持身儉,則自立自尊,不求他人;治家儉,則家業興隆,永世不墮。”看似嘮叨的瑣碎事竟然促成了我一個好習慣。是呀!有什么樣的家風,往往就有什么樣的為人處世態度。
父母的教導,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生活再好也應以“儉”持家,因為儉以養德呀! 作為家庭一員的我,應當成為一個良好家風的傳承者、發揚者,使良好家風一代一代的傳下去!因為家風是一種無聲的教誨、無言的囑托、無痕的傳承,是最基本、最經常、最具有影響力的正能量教育。
傳承優良家風優秀征文 篇5
你若問我,什么是家風?我會說:我的家風是一本無言的書。他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如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在渾然不覺中潛入我們的內心,滋潤著我們,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我們做人做事的行為習慣和行動準則。
我的家風首先是做人要正直,做事要誠實,作風要樸素。
從我懂事起就懂得看到長輩主動起身迎接,代表長幼有序。有客人來訪應主動打招呼。離開家和回家后一定要先和父母打招呼。若外出一定會告知父母去向并在規定的時間回家。小的時候我總會看到家中來客時,父母熱情起身相迎,遞茶倒水端水果,還會準備一桌家中最好的飯菜盛情款待,我知道了與人為善,善待他人便是善待自己的道理。父母的言行示范讓我懂得了尊重他人從尊重家人做起。至今,這些習慣在我的三口之家仍然延續著。
自我記事起,父母對生活、工作的態度和熱情,就已經開始對我今天整個人生的成長、成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我的父親從浙江大學農學院畢業后分配瑪納斯,畢生致力于瑪納斯縣農業種子培育和繁育工作。小時候,父親一直在基層蹲點很少回家,我們只有在每月發工資時才能見到父親一面。而我的母親一人承擔著家中所有的事務,工作也極其繁忙,經常是回到家中我們早已進入夢鄉。那時的我們,還不理解父母為什么這么拼命工作,感覺較少關心教育我們。我上初一時,媽媽住院了,在做午飯時我的左食指被切傷,在送飯的途中,騎著黑色加重28式自行車,急駛在通往醫院的路上,然后,狠狠的.摔倒在明晃晃的冰面上,飯菜撒了一地,看著滿地狼藉的飯菜,那一刻,一股強烈的無助感奔涌而出,我在空曠的巷道中,放聲大哭,那一刻,所有的委屈無助全部迸發出來,哭完,擦干眼淚,收拾好心情,再次帶飯給媽媽送去,仿佛曾經什么事都沒有發生。事情雖然過去了,但那時的我一直無法理解父母為什么只是一味的工作,卻總是忽視我們。后來,我參加了工作,尤其是后來成為一名黨員之后,才逐漸發現作為黨員的父母雖然說的少,卻用他們的行動,他們的身體力行教育、影響著我們,示范了我們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用無聲的行動告訴我們心中的信仰和精神追求是什么。理解了對工作認真負責的敬業精神是一種多么可貴的品質。父母給我們樹立了認真負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榜樣。同時我也漸漸感受到,原來小時候父母什么事情都讓我自己做主,是在給予我充分的自由和自主選擇的權利,鍛煉了我獨立自主的能力,培養了我更加完善的人格,對我以后,不管是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對我的整個人生、人格的成長起到了多么大的作用。在我們的家中,父母說教不多,并不是他們對子女不關心,不教育,放手不管,而是父母用以身作則,身體力行,身教重于言教的教育方式,如春風化雨般滋潤著我們,影響著我們,使我們健康、獨立、樂觀地成長起來。
我的家風再就是重視文化知識的傳承,做一個有文化、有知識的勞動者。
從我記事起,就經常看到爸爸媽媽工作之余,盡管工作很累,也在堅持學習、讀書,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1976年的秋天,我的父親在基層工作中,腰部摔傷導致骨折,在床上的3個月,仍天天堅持看報、讀書。如今,我的父親82歲高齡,仍然每天按時收看中央新聞、海峽兩岸節目,拿著放大鏡看報、讀書、做筆記,思維依然敏捷,記憶力依然很好,對我們談起政治、歷史、國事,依然思路清晰,興奮開心。如今,我們都養成了愛讀書的習慣,我們家族中的3個孩子也依然喜歡讀書,家人之間遇到好書會互相推薦、傳閱。我曾在“我喜歡這樣書香彌漫的家庭”一文中寫道:“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十日不讀書,面目全非。一個愛讀書的人,不會流于平庸,不會缺乏思考,更不會人云亦云。”父母的身教,讓我懂得了一個人總要有點信仰和精神追求。我家的家風,早已經內化為我們靈魂深處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外化成我們做人做事的行為準則。
一個家庭的家風要正,首先要注重以德立家,以德治家。其次還要書香不絕,堅持走文化興家,讀書樹人之路。
家風是一個家庭的燈塔,需要堅持幾十年如一日幾代人共同遵守成為一種習慣,而不需要任何外來的強制。隨著時代變化,其核心價值沒有改變,衍生出今天更加完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國家的美麗和諧,需要千千萬萬家的努力。
傳承優良家風優秀征文 篇6
我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祖上沒有達官顯貴,世世代代皆為平民百姓。但幾百年來,我家數代始終恪守“誠信助人”的準則,勤勉的維持著家族的延續,亦贏得了四方鄉鄰的尊重。
作為僅有四十余年人生經歷的我,對祖上太久遠的事情知之不多,但從我爺爺那一輩起,做人誠信、樂于助人就已成為全家為人處事的信條。父親曾多次給我講起爺爺在世時的一件事,令我至今記憶猶新。那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新中國成立不久,我家與沙口村一戶人家約定:用一百多斤玉米交換一頭牲口。牲口早早就牽回我家,還未來得及把玉米送過去,轟轟烈烈的農村合作化運動便迅速開始了,包括我家在內的全體村民都由獨立經營的個體農戶變成了集體農莊的社員,我家剛牽回的牲口作為重要的生產工具自然也歸公入了社。時代的風暴無法阻擋,爺爺和家人順應時勢,對農村合作化給予了積極的配合。但爺爺始終對沙口村那戶人家心存歉疚,盡管對方一再承諾不要玉米了,并反復強調“牲口在哪兒也都是歸公”,但爺爺卻總是無法心安,最終還是不顧別人勸說,想方設法按當初的約定湊足糧食并親自送上家門。從此,爺爺獲得了“實誠”的美譽,也奠定了我家“誠心助人”的家風基礎。
爺爺去世后,父親自然成了家里的頂梁柱。那時我還小,家里人口多,由于形勢、政策方面的原因,再加上生產工具和方式落后,我家和大多數農村家庭一樣,經濟困難,生活艱苦。不用說糧食,就是燒火做飯、取暖的燃料都十分缺乏。盡管如此,父親常常教育我們誠實做人、本分做事,不偷不搶不貪便宜,盡力幫助遇到困難的人。那年冬天發生的一件事,父親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大概是在我七、八歲的時候,將近年關的那幾天,大雪紛飛好幾天,地上積雪沒過腳面,天也冷的伸不出手,我們縮在家里不敢出門。傍晚時分,父親領著一個衣著破舊、身體瑟縮的外人走進了院子。進門后,父親對母親吩咐了幾句,母親就趕緊抱柴禾燒水做飯。父親則把那人讓到里屋,讓他脫鞋上炕,坐在暖和的地方,并把家里的棉被蓋在他身上,那個人也連聲表示感謝。沒多久,母親又把做好的熱氣騰騰的小米飯端進屋,那人推辭一番便大口大口地吃起來。在那個缺吃少穿的年代,我們一年到頭幾乎吃的都是玉米面,像大米、白面,一年吃不上幾回,香噴噴的小米飯更是難得一見。而父親為了招待一個外人,竟然把僅有的幾斤小米毫不吝惜的拿了出來。客人吃了飯,身上也暖和多了,與父親談話也多了。后來父親告訴我們:這是一個外鄉人,好像是崔莊那邊的,想在過年之前出門做點小生意掙幾個錢,沒想到被大雪困在了外邊。要不是父親在生產隊的草棚子里發現他,沒準就得凍死。聽了父親的'講述,我很驚訝,對于父親也很敬佩。過了兩天,風停雪住天氣轉好,那人千恩萬謝的離開我家,父親還送他到村外。三十年后,我們幾乎都把這件事忘記了,那個曾被父親救助過的人居然帶著兒子找到我家拜謝救命之恩,一時在村中傳為佳話。
也許是天性使然,但更多是受了父輩的影響,在這個平淡家庭中成長起來的我,從小也形成了樂于助人、重諾守信的思想性格。尤其是成為一名教師后,在長期的教書育人生涯中,我的這一思想性格進一步得到了鞏固。無論對同事、對學生,還是對身邊認識的不認識的群眾,我都是胸懷善意,盡己所能幫助他們,我用善良和誠信贏得了廣大同事、學生和家長們的信任和尊重。記得有一年教畢業班,周六需要加班上課。有一次,一名也家住縣城的女同事出于安全考慮,周五和我約好次日下午結伴到校。我非常爽快的答應了,但第二天卻因家務繁忙把這事給忘了。中午12點一過,我就獨自騎車奔向學校,直到出了縣城到東于莊村邊時,我才猛然想起約好的事情。而此時已經離約定地點很遠了,但我思慮再三,最終還是決定驅車返回,因為我覺得既然答應了人家,就應該說話算話,如果不顧約定,獨自先行,不僅失信于人,而且自己也會寢食難安。于是我迅速騎車返回縣城,來到與同事約定的地點等待,直到女同事出現,我們才一起趕赴學校上課。雖然多走了不少路,但我一路上心情十分輕松。
多年來,我始終牢記父輩的教誨,誠實做人,本分做事,盡力助人。我相信,一個人常懷誠信之心,常有助人之行,雖不能給自己帶來名利富貴,但卻一定能贏得更多的信任和尊重。這才是一個人存在的最大價值,也是人生的寶貴財富。誠信助人的好家風也將世代流傳下去……
傳承優良家風優秀征文 篇7
再次見到她,已是臘月二十七,街上車水馬龍,川流不息,大家都在忙著置辦年貨。
盡管她的眉宇間仍隱藏著淡淡的憂傷,但氣色比我想像得要好的多,棉衣包裹的身體越發顯得笨拙,詢問她的預產期也就在這幾天。
看著她踽踽獨行的背影,心中有種莫名的酸楚。
兩個月前她的老公因一場車禍離開了她,出事的前兩天,她老公還陪她去醫院做了B超,得知是男孩,喜得合不攏嘴。
出事一小時前還打電話讓她喝杯奶早點休息,而一眨眼,這人說沒就沒了。
半年前的那場婚禮仍歷歷在目,公婆選了本市最高檔的酒店,請了最好的司儀,高朋滿座,張燈結彩,鮮花紅地毯,美酒佳肴,帥氣的新郎,恬靜美麗的新娘,朋友們衷心祝福這對金童玉女的結合,女孩子夢想的這一刻她都擁有了。
出殯前,她不顧眾人的勸說,堅持挺著大肚子來到了殯儀館,人一下子憔悴了許多,眼窩深陷,誰能想到面對突如其來的噩耗,她是如何度過這難捱的漫漫長夜。
朋友們做好了各種突發狀況的準備,以防她的情緒激動而導致的不測,誰知,她冷靜的出奇,默默地坐在棺槨前,仔細地端詳著老公的遺容,她要努力記住他的點點滴滴,與她在一起的分分秒秒,她也許在心中對他有百般的安慰與叮囑。
寒冬臘月,殯儀館冷的出奇,她在那里一動不動呆了兩個小時,最后在親朋好友的勸說下才離開。
臨走前,她輕輕地卸下丈夫手指上的戒指和自己手中的戒指牢牢地套在一起,眾人掩面而泣,不忍心再看。
葬禮后沒幾天,父母及兄嫂開始輪番做她的工作。
“不是哥說你,趕緊把這孩子打掉,以后嫁人也好嫁。”
“是啊,你哥說的對,長痛不如短痛,你才二十五歲,以后的路還長著呢。”
公婆也很通情達理:“孩子,你如果想生,我們老兩口就幫著帶,如果不想生,就做掉吧,一切隨你。”
兩天后,她提著行李住進了公婆家,以后每天黃昏,都會看到一位孕婦挽著年邁的老婦人在家屬區外的小路上散步。
天空中不時飄下潔白的雪花,這讓不知情的人看起來,這一幕,是多么溫馨的場景。
大年初一,我接到一條短訊“生了,兒子八斤,母子平安”。
那一刻心中五味雜陳,不知是喜悅還是悲傷。
下午,我提著營養品去醫院探望她,一路上將準備好的話在心中默念了無數遍,來到產房門前,我再次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并叮囑自己千萬不要流淚。
推門進去,她就靜靜地躺在墻角的病床上,正輸著液,雪白的墻壁與床單襯得那張臉蠟黃,還有些浮腫。
她一眼不眨地瞅著睡得正香的小寶寶,告訴我,公婆熬了一夜,讓他們回家休息去了,這孩子真好帶,不哭也不鬧,吃飽了就睡。
臨床的產婦尊貴的像個女皇,四位老人圍著轉,問吃什么喝什么,床頭擺滿了營養品和鮮花,老公更是照顧的體貼入微,一會兒問傷口疼不疼,一會兒親親額頭。
我一時不知該說什么,只是緊握著她干瘦的手,強忍著即將奪眶而出的眼淚:“你真堅強,真偉大。”
今年的春節來的很晚,陽歷三月,已是繁花開滿枝頭,一條短訊映入眼簾“兒子今天滿月了”。
呵,時間過的真快,我的眼淚終于隨著落英紛飛,她才二十五歲,人生的路剛剛開始。
我不清楚在那兩天兩夜里,她經過了怎樣一番激烈的思想斗爭,毅然決然地生下這個孩子,是為了紀念他們那段短暫而甜蜜的愛情,呵護這顆愛情的結晶,延續對他無限的思念,還是想承擔起一位母親的責任,均不得而知。
那時自己心目中真正的愛情無非兩種極致:一是凄美如石評梅與高君宇,評梅生前拒絕一往情深的君宇,當斯人已去,則于每個周末去陶然亭畔,用自己的`淚水澆灌這朵遲來的愛情花朵,風雨無阻;一如林黛玉用終生的淚水回饋神瑛侍者前世的灌溉之情,生未成婚,死而合葬,演繹了一曲現代版的梁祝;一如完美如林徽因與梁思誠,顯赫的家世,美滿的婚姻,珠聯璧合,才子佳人,志同道合,無愧于“梁上君子,林下美人”的評價。
待人到中年,日子平淡沉寂,如一條溪,涔涔流過,方感悟愛情的真諦:執子之手,與子攜老是一種境界;相濡以沫,舉案齊眉也是一種境界;雙手相牽,頭枕于臂彎的現世安穩更是一種境界。
但在這世上,還有一種最為凝重、最為渾厚、最為深沉、也最為斷魂的愛,叫做思念。
是“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凄苦;是“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孤寂;是一生逐林而居,終生未娶,卻于晚年僅為林徽因的一張小照就臉紅如孩童的幸福;是一字不識的母親,卻在父親離開我們十九年中每一個特殊的日子里,早早擺放好祭品,燃起三柱香,于裊裊的青煙中回味曾經綿長的歲月。
寫此文時,正值“清明”,我伴著初春的薄霧,于一樹嫣紅,一江碧水,一襲煙雨中憑吊他們的愛情。
想來也是一件值的慶幸的事,在這個物質至上感情泛濫的年代,還有這樣一些真摯的情感值得永遠懷念。
傳承優良家風優秀征文 篇8
今晚,沒有自習,無須梳頭,無須整裝,一切都變得清閑、慵懶起來。我不喜歡城市的燈紅酒綠,這種繁華似乎過于喧囂,容易令人在狂熱的夜生活中迷失自我。在這偏遠的小鄉鎮,一呆就是二十多年,我已習慣了這里獨有的寧靜和清新。而這種環境正好適合讀書和寫作。工作之余靜賞紅塵美景,呼吸沒有煙塵的清新空氣,品品茶,聽聽音樂,抑或捧起心愛的書本,進入自由的閱讀狀態,累了,放下書本,靜立窗前,看鳥兒自由翻飛,天邊云卷云舒,這對于我來說是再愜意不過的事情。想著今晚又可以好好獨自享受這美好而又寧靜的夜,我的心里有說不出的舒暢。
晚飯過后帶上一本書漫步于校外叢林,一邊賞景,一邊對生活作一下理性的思考。現在已經是陽春三月天,
然而我竟忽略了。暖暖的夕陽余暉穿透了整個身體,一直暖到心臟的最深處,我想這就是一種溫暖的心情。望著遠處的田野,似乎有新的生命在萌動,春的氣息已撲面而來。生命如此的神奇,而我卻差點忽略了這個季節,然而生命卻不會因為人們的不關注而停止不前。它們在走,不管是什么樣的環境,不管有沒有雨,有沒有風,一直在頑強的生存。想到自己,有時因為工作、生活的不順心,而心生抱怨,止步不前,在這些不息的生命面前,我有些汗顏!我想,無論今后我生命的天空如何陰晴變幻,我都要心向遠方,迎著太陽,沐著風,和這一個個不屈的生命結伴而行,讓自己的生命里永遠都有一抹真正屬于自己的不敗的綠色。真是有春天的地方,就有希望啊!
走累了,坐下來,看著不遠處因采礦而日漸裸露的荒山,聽著那陣陣揪心、刺耳的機器轟鳴聲(這也許是這塊凈土中唯一一處最敗的風景,最不和諧的聲音),我想。為了眼前一時的蠅頭小利,而犧牲后世子孫幾代人的幸福,這鼓脹的錢包里真的能盛滿真正意義上的幸福?每每想起曾經有這么一天,一個學生拿著作文本,笑得一臉燦爛,用溢滿童真快樂的語調對其他的同學說:“這是老師批的!”因為,他的作文被我用紅筆描了許多“~~~”,且得了“96”分外加“優”。這時,我的心里濕漉漉的,我想那就是幸福感吧。一個紅對勾,一朵手折的小紅花也許就能讓一個孩子擁有了全世界。推己及人,我想如果換做我們什么事情都能夠簡單些,或許幸福來的就更容易些吧。
想到這二十幾年,生活雖然比較清貧、寂寞,但生活在孩子的那種透明的世界里,沒有孰是孰非的面紅耳赤的爭論,沒有明爭暗斗的爾虞我詐……只有雨打芭蕉的清靜,我亦感到幸福與滿足。細細的品來,繁華三千,富貴也好,貧窮也罷,只不過是一場過眼煙云。在教育的這塊晴空里,無風無云無雨,拋開世間繁華,拋開煩惱怨嘆,只有自己一顆純凈的心,簡單從容,就像這水滴成弦,須用簡單、毫無利欲之心才能聆聽成是美妙的樂音!
陽春三月天,也有讓我始料不及的時候,剛才還暖陽斜照,一會兒就下起了雨,雖小樹林離校不遠,我疾步回走,但還是受到了雨的眷顧。不知怎的,我非但不懊惱,反而一身清爽。這一刻,我嗅到了雨襲煙塵的芳香,似乎也看到了被雨水洗禮后的更藍的天,更綠的葉,更美的虹,更蓬勃的生命,更純凈、透明的世界!
人生又何其不是如此,在歷經了世俗塵埃的'沾染之后,如能去掉浮華和貪念,對生活不寄予過多、過高的奢求,最終能得到良知和道德的凈化,又何愁我們的生活不簡單、不充實,人生的天空不亮麗、不精彩!
回房后,隨意地翻看手中的《意林》,任思緒一如草原上的野馬自由馳騁。突然有這樣一段文字映入眼簾:“小時侯,幸福是一件東西,擁有就幸福;長大后,幸福是一個目標,達到就幸福;成熟后,發現幸福原來是一種心態,領悟就幸福。”
我雖不敢妄自定義幸福究竟是什么,但是我卻知道平和、健康、良好的心態是滋生幸福的沃土,得到它其實也很簡單。
聆聽自然、感受生活,你就能得到幸福!
甘清貧、寂寞,懷揣純真,平淡從容地工作,你就能得到幸福!
拋卻過高的物欲,懂得感恩,積極、有愛地生活,你就能得到幸福!
……
滄海之大,生命如滄海一粟。人的一生如白駒過隙,轉眼即逝,而這一生誰又會不想幸福地度過呢?在這空氣日益污濁,物欲日益橫流,幸福指數日益下滑的今天,人們的眼睛開始迷亂,有許多曾經美好的東西日漸同化甚至是遺失。但此時,雖注定今生必將與清貧結伴,與寂寞為伍,青春只能在三尺講臺上揮灑的我們,應時刻保持清醒,擦亮眼睛,不觸碰道德的底線,不放逐欲念的惡魔,方能守住清貧,守住純真,守住希望,守住心底的純凈和良知……這樣,我們就一定能得到并守住屬于我們的幸福。
傳承優良家風優秀征文 篇9
代表秋天的楓葉之美不在那經霜的艷紅,而在那臨風的颯爽。同樣是一抹白云,因一個秋字便多了一份飄逸。秋天是收獲的季節,成熟的季節,也是澹泊的季節,高遠的季節。
在這秋風送爽的季節,我有幸讀到了高鎖柱先生的《我們的父親母親》一書,這是一篇用心寫成的父母傳記,它讓我體味到一種久違的感動,書中一種樸實的情懷貫穿始終,那就是常懷一顆感恩之心。
--------感恩父母。書的封面第一問振聾發聵:“沒有父母的養育,我們何以成人?”
父母是書中濃墨重彩的篇章。父親為生計所迫主動要求下井,拆東墻補西墻靠借貸度日的光景;我為父親打著燈在炕磚縫隙里捉臭蟲的細節描述;父親管借錢,母親管借糧的默契分工,無不有著深刻的時代烙印,從那個年代過來的人都會感同身受。然而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父母依然孝敬老人,對苛待自己的老人沒有怨恨,始終一心一意善待祖父。為照顧奶奶,讓大姐、二姐留在老家陪伴老人,堅持每月給奶奶郵寄10元生活費,從不中斷。父親常常是一路騎行130里回老家探望老人,為的是給奶奶做頓飯,陪老人聊聊天。父親以身作則為兒女詮釋了什么叫孝與感恩。烏鴉反哺,羊羔跪乳,人要把父母當成最大的恩人來回報,對親人的弱點能夠寬容理解,凡事多從自身找原因。
母親共生育9個孩子,伺候兩個婆婆。一個“熬”字就是她的歲月寫照。作者以大愛無疆作為謳歌母親的'題目,感恩之心溢于言表。母親為每天8毛錢的補助多次下井挖煤,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把家里有限的資源分配得極為合理,用心節省下每一分錢。對父親的收藏和寫作愛好非常支持,常對父親說:“你是家里一面旗,全家人都照顧你。”日子雖然艱難,但母親依然喜歡戲曲和唱歌。曾用擠出的幾毛錢帶孩子去看戲,平時也總是哼個歌曲小調啥的,面對別人的嘲諷白眼始終以善對人,以德報怨,絲毫不記仇。母親的堅強樂觀,勤勞善良,像不息的河流永遠滋潤著后代。作者深情地寫道:“母親吃糠咽菜,擠出的是奶和血,她用生命哺育我們,一點一點拉扯我們長大成人。”用平實的語言唱響了一曲母親的深情頌歌,那發自肺腑的感受不斷叩擊讀者的心靈,引起普天下兒女的深切共鳴。有母親的歲月,讓我們一起珍重,再珍重!
作者在前言中特別說明自己的收藏愛好來源于父親,辦博物館的重要原因是為了圓父親的文化夢,并把父親生前收藏及書作《東西南北》設專門展廳一并陳列。“多次徜徉其中,想著終可以告慰父親的在天之靈了,但展廳留住的僅是物質和歷史,對二位老人留下的巨大精神財富如何繼承和發揚,就有了這本《我們的父親母親》。作者飽含深情地寫道:“我們感謝父母,他們給了我們生命,教會了我們堅持和堅強,教會了我們如何經受坎坷和挫折,教會了我們如何一步步去實現自己的理想。”
--------感恩妻子。“正因為有了王淑文這樣一生的伴侶,給了我成功的追求和動力,給我們全家帶來了福音,在她的支持和幫助下,我得以成就了今天的事業。---在父母相繼得病住院時,她總是跑前跑后,支付住院費從來沒有猶豫過。對我給父母的錢也非常大度。---王淑文很理解我的父母,文化人是相通的,她非常尊重父親學習和收藏的愛好。母親在病逝前昏倒時,父親第一個電話就是打給她,是她跟120的醫生說,無論花多少錢,也要搶救到底。----父親患病手術時,我正在國外,是她跑前跑后定下了手術時間,找來了醫院最好的大夫,因為手術徹底,父親的壽命又延長了9年。”每個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個賢惠的妻子,高總對妻子這份感恩在當今社會顯得猶為可貴。
--------感恩社會。高鎖柱先生事業有成,卻熱心公益,不忘回饋社會、幫助他人。公司向社會和個人累計捐助已達數百萬元,充分體現了企業家勇于擔當社會責任、無私奉獻的精神。“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家風孝道征文啟動儀式上,由高遠集團提供的米、面、油、被褥等總價值10萬余元的物資及現金,當場捐助給生活貧困的河北道德模范及高齡慈愛母親。“我們現在可做的,就是要懂得感恩,時刻銘記并言傳身教,以上率下,以期讓父輩流傳下來的良好家風更好地傳承下去。像他們那樣熱愛生活,逆境中從不屈服;像他們那樣做人,平凡中見偉大,最終就是記住歷史,不忘本,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后記中,作者把父母艱苦創業,一生勤儉,重視孝道,關愛子女,不怕困難,堅強樂觀的品德視為家風,并傳承發揚。他告誡后輩,百善孝為先,要學會感恩,感恩父母,感恩偉大的時代;要多做好事,多做善事,多參與社會公益,回報社會,才能不枉一生。衷心祝愿高遠集團在“文化興業,產業報國”之路上高歌猛進。
掩卷而思,如果一個人常懷感恩之心,就會少一些抱怨,多一分寬容,生活就會更加美好。如果一個企業常懷感恩之心,就會勇擔社會責任,傳遞正能量,充滿活力。
常懷感恩之心,是一種處世之道,更是一種道德修養。你不妨也試試。
傳承優良家風優秀征文 篇10
洛陽市回民中學 趙永紅
俗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家風、家訓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熏陶下,才能健康成長、出類拔萃。我的家風、家訓可以引用《弟子規》中的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來概括。
首先,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我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長河中,一直有許許多多孝敬父母的典范,讓人們津津樂道。中外古今,都有孝敬父母的典范。
在我的家庭里也一直演繹著百善孝為先、兄弟姐妹互助友愛的傳奇佳話:記憶里爸爸媽媽從未和爺爺奶奶因為什么事情紅過臉,更別提爭吵了,我就是在充滿互敬互愛的幸福環境中成長的。我們家在飯桌上一直延續著長輩先動筷子的吃飯傳統,在小時候那個物資比較缺乏的時代,家里每每做上一頓好吃的,媽媽總是先給爺爺奶奶盛上一晚,然后才輪得到我們。媽媽的理由是爺爺奶奶年紀大了需要加強營養,我們小孩子正在長身體也要吃好一點,爸爸媽媽總是舍不得往自己碗里夾,這些細節都被小小的我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現在我也成家有了孩子,這些細節也在我的另一個家里上演,我要讓"孝"字潤物細無聲的滋養著孩子的心田。
記憶最深的是2006年的初夏,奶奶做了切除子宮肌瘤手術,爸爸因為工地工期趕得緊回來三天就又返回杭州。伺候奶奶的重擔全落在媽媽肩上,媽媽日夜守候著奶奶,怕天熱傷口感染,就不停的幫奶奶擦拭著身子,換洗干凈衣服,還變著花樣的給奶奶做著營養餐,那時我們姐弟幾個都在上學也幫不上什么忙。看著媽媽因為操勞而日漸消瘦的面孔,我開始嘟囔著姑姑們也不回來伺候兩天奶奶,媽媽聽見了嚴厲的呵斥我住嘴。我替她覺得委屈她反而訓斥我,我當時難過急了。媽媽給我拉到一邊輕言道:"你的'姑姑在外地做著生意,眼下正值旺季也是缺人手的時候,不要驚擾他們,你的奶奶也要打電話給她們都被我攔回去了,相信媽媽能行的。"奶奶比較胖,肚皮的脂肪厚導致傷口長得很慢,近一個月奶奶才能下地走,奶奶逢人就夸她有一個好媳婦比親閨女還要親,我想這也是她和爺爺能幸福的安度晚年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我們兄弟姐妹也一樣孝順著我們的爸爸媽媽、公公婆婆,他們都辛苦了大半輩子了,作為子女多一些陪伴是孝順;經常打一個問候電話是孝順;給父母過一個簡單而溫馨的生日也是孝順;聽爸爸媽媽拉拉家常嘮嘮嗑同樣是孝順……這種"孝"風將代代相傳。
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中的言行要謹慎、做到誠實守信。父母常告誡我們言語謹慎,所謂"一言興邦,一言喪邦",在團體里不要搞是非人我,行為上要誠實守信。我的父母也是用行動詮釋著"謹信"兩字,遇到鄰居有鬧矛盾的一定會盡力勸和幫助別人快速化解,也從不用別人的家庭瑣事撥弄是非。因此,我們家的人緣關系特別好,來串門的人絡繹不絕。
我的父母給人最深刻的印象是誠實守信,在我要上高二那年的開學季,正值收水稻的農忙時期,爸爸托付我拿著存折去銀行的柜臺取我們姐弟三的學費,記得當時是要求取了三千元,因為急著趕回家的班車(從村里到鄉鎮的班車半天往返一次),我沒有清點錢的數目就離開了銀行。回到家我拿出錢給爸爸,爸爸仔細的清點了一下數目又核對了存折上的取款明細,驚叫道:"哎呀,不好,銀行工作人員多給錢了,還是五百!"我也很驚訝,怎么會有這等好事降臨到我頭上,可是還容不得我多做一會美夢,爸爸就拽出他的二八自行車急急的和正在盛飯的奶奶告別:"娘,我來不及吃中午飯了,我得先把這多余的錢給人家送去,不然等人家盤賬對不住數目,該多著急啊!"不等奶奶回話,這個從早六點就收稻子到現在還未來得及吃上一口中午飯的爸爸就飛也似的騎著他的二八自行車趕往離家15里地的鎮農行了。那個算錯帳的銀行工作人員在第二天還登門道謝:"大哥,真是謝謝你,我這兩天身體不好,頭老是暈乎乎的,多虧你及時把錢給我退回來,不然我不知道該怎么辦了,真的謝謝你!"一個跟母親年紀相仿的女人不停的道謝,憨實的爸爸咧嘴笑笑說"不值得提,這是做人的本分,誰都有疏忽大意的時候,妹子以后小心點就行了。"簡短的幾個字卻是留給我們姐弟的是用金錢無法衡量的財富。
現如今我的弟弟本著"信"之道經營著自己的生意,我和妹妹都成了被賦予巨大使命的教師,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本著謹慎言行、誠實守信的理念接人待物。我們也以此訓誡教育著我們的學生和自己的孩子。
有人說家庭教育是孩子最好的大學,幸福也會代代相傳的,這讓我深為信服。好的家風、家訓,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后代的希望和對后代的策鞭,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
傳承優良家風優秀征文 篇11
“勞動創造了美,卻把勞動者變成了畸形。”看到這句話,我總想起我的母親。
六姊妹中,我的母親最小,卻獨立地支撐起一個家。小時候,我與祖母相依為命,跟母親一直都是聚少離多,就連逢年過節,都難得在一起。那時,只要母親一回來,我便幸福滿滿。然而,忙完農活后,母親就又要外出了。所以,干活時,我總是故意放慢手腳,能拖則拖。而母親也總在我裝睡之際,天不亮就出發。我只能面對母親離去的方向,默默地站著,很久很久,任由淚水一直往下流……“媽媽,保重身體!下次早點回來……”就算有多么地“舍不得”,我能做的,也只有祝福與期待了。都是為了生活,我懂!這種日子,持續到我十五歲。一九九五年八月十三日,我的祖母去世了。母親和我都哭成了淚人。“孩子,以后阿媽再也不離開你了……”
母親最厲害的本事就是勤勞!農閑時,母親會做點小生意——賣“曲”(紅曲米)。母親不會騎車,去哪都是步行。不得不佩服她的肩力和腳力。挑著幾十斤的紅曲米,挨家挨戶地問。這種艱辛,我能想象得到。生活哪,真的不容易。看著母親瘦小的身板和寫滿愛意的臉龐,我終于體會到為何母親給我們買的衣服總是有點大。所以,我總是祈禱母親挑出去的紅曲米都能賣完,回家時,母親就能輕松點。走家串戶后,母親還得趕回家做飯,還從未耽誤過我們兄弟姐妹的學習。每次放學回來,我們總是能吃上熱氣騰騰的飯菜。“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母親總是能把單一的食材,想方設法做出不同的口味。我最喜歡母親做的芋頭了。蒸,燜,煎,炸,炒,真是花樣百出。用心做出來的東西,就是人間美味,就是家的味道。一直以來,母親都是廚房里的“女一號”。“你們吃慣了我做的口味。”“是啊,習慣是非常難改變的哦。”在這自覺與不自覺之間,我們倍感幸福!
現在,我們兄妹四人都已經長大。但母親不聽勸,仍舊忙碌。回去的時候,我都是直接去田地里尋找母親。連催帶勸后,心疼地搶過母親肩上的擔子。她就跟在我后面,不停地叮嚀,囑咐,這里當心,那邊留意。到了家里,母親又開始忙她那“永遠做不完”的家務活了。“媽,您就不能歇一歇哪!”“習慣了。呵呵……”我站起來,故作“生氣”,然后說要走。母親就認真地看著我,“要不,再給你做點好吃的。”我搖搖頭,把準備好的錢塞進母親手里。母親又忙著去給我找帶走的東西了,我便趁機離開。這時,倒照鏡里總會出現母親的身影。我能猜到她會在路邊站多久,就像我小時候。一到學校,趕緊給母親打電話報平安,母親簡單重復的話語,我感受到了牽掛。母親的嘮叨里,充滿愛的情愫。母親在村口守望和門口送別的身影,總是在無聲靜默間,蒼老了容顏,厚積了思念。
好日子剛開始,母親卻老了。頭上那飽經滄桑的白發,臉上那寫滿故事的皺紋,手上那粗糙的像鋸齒似的老繭,還有那時不時貼在腳上的刺眼的藥膠布……無一不讓我淚奔。歲月,你這無情的家伙!
歲月呀,請慢些,再慢些,讓我牽著母親的手慢慢走,直到我也變老。讓我的母親盡情地享受春光的明媚,夏花的燦爛,秋風的涼爽,冬日的暖和……歲月啊,以后請你溫柔相待,好嗎?
親愛的母親,您是我最唯美的遇見!
感謝母親把我生在黑暗中,那盞煤油燈引發了我對光明的驚奇與珍惜。同時也埋下了我對黑暗的驚恐與敵視。雖然現實中常遭受嘲諷和打擊,可我依然故我,仍然堅信:朝霞雖不能永駐,但落日終究不是結論。如果能幫一道閃亮的流星劃破冰冷的夜幕,如果能變成火炬燃亮一方空間,就是犧牲生命,我也無怨無悔。
感謝母親給了我單薄的`身體,而且一點也不帥氣,沒有絲毫可以引起別人注目的“本錢”,我就省去了對淺薄媚俗者的應酬,節約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緊緊抓住自我,不動聲色地澆灌自我,開放自我,這種生活很高雅,很充實,很灑脫。
感謝母親讓我在許多事上自立,使我較早地面對和承擔生活的貧窮和辛酸。在無依無靠中,我挺起了腰桿,學會了迎風行走。艱難困苦,鑄就了我追求美好生活的執著信念。在奮斗中,我的能力和智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與實現。
感謝母親是普普通通的勞動者,因此我不會成為吊兒郎當的公子或花錢如流水的少爺,更不會成為蠻橫無理的狂徒或欺世盜名的偽君子。從母親的勤奮工作中,我弄清了幸福的真諦;從母親的無私奉獻中,我弄懂了人生的意義。于是我熱愛勞動,勤奮學習;于是我有了無窮的源泉,無盡的希冀。
感謝母親的平凡!
傳承優良家風優秀征文 篇12
我的家庭是一個極其普通的家庭,也是極其和諧的一個大家庭。祖孫三代十余人,凡事都是商量而行,從未發生過爭執、齟齬,"兄友妹恭,尊老愛幼"是我們這個大家庭的顯著標志。這些,都要歸功于我的父母——這個家庭的兩位"大家長".父親是轉業軍人,母親是隨軍家屬,他們沒有很高的文化水平,也講不出深刻的做人道理,但是他們言傳身教,無聲勝有聲,為我們晚輩們做出了榜樣,教育我們健康成長,形成我們家獨特的"家風".
"凡事都要有規矩".這是父親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作為一名轉業軍人,他將部隊的優良作風帶到了家鄉。剛從部隊回來時我們一家五口擠在辦公樓的房間里,他毫無怨言;省廳領導來視察,他帶著去小飯館吃餃子,連酒水都沒有;哥哥與父親在一個單位工作,他從不允許哥哥辦私事、用私車;父親剛剛調動單位,哥哥結婚沒有婚房,他硬是讓哥嫂與我和姐姐擠在家里,而把剛騰出來的三居室交給原單位……用他的話說,就是"不能占公家便宜。"
父親也有他的缺點,性情過于耿直,在管理工作中經常得罪人。不止一次地有人去告父親的黑狀,他知道后總是一笑了之,從來不給人家"穿小鞋".有一次,一位員工因為一點小事跟父親大吵大鬧,而平時在家脾氣暴躁的父親卻一直在軟語勸說,給人的感覺好像怕她似的。恰好去找父親的我看不過去,與那名員工爭吵起來。但父親立即嚴厲地制止了我,把我推出門外。我不服,回家繼續跟他理論,父親僅用兩句話回答我,"大人不記小人過,身正不怕影子斜".
父親外表一直保持著軍人的剛硬,威嚴,但是只有我知道,他的心底其實很柔軟。他經常資助老家的鄉親們,只要他們來找總是有求必應。每逢學校的學生有困難,他都會伸出援手,盡力幫助人家。有一個洛寧的小姑娘家境實在困難,他幫其申請減免了學費,還經常資助她衣物,為其聯系實習單位。后來小姑娘跑到家里要認為干女兒,被父親婉言拒絕。如今事情已過去幾十年,每逢過年過節,女孩都會到家里來拜年,真正成了我家的一門親戚。用父親的話說,就是"做人要善良,誰也難保不求人".
父親的一生過于節儉,尤其看不得鋪張浪費。一件衣服他穿了幾十年都不舍得扔,我們要給他買新衣,他會說柜子放不下。如今我們要給他買衣物,都是連威脅帶嚇唬地才能達到目的。我們兄妹從不敢在他面前說到飯店聚會、吃飯,說了肯定是挨訓,即時哥哥幾十歲的.人也當小孩子一樣訓得毫無面子。就是父母親過生日偶爾去飯店吃一次,也是需要千請萬請才十分不情愿地參加,而我們從不敢跟他說花了多少錢。因為,他會心疼。
母親是在這個家中最為溫婉的一位,大字識不了幾個,但是雙手極巧。她自父親當兵時就開始照顧家里,從老人、小叔、小姑到孩子,為大家操碎了心。母親的雙手從未停過,做針線,縫衣衫,織毛衣,納鞋底,在我的印象中,沒有母親不會做的。一家老小的衣服鞋襪從未缺過,我和姐姐從小的衣裳也總是引領時尚。母親從未教育我們"孝當先",可是她將姥姥贍養到88歲無疾而終,將脾氣暴烈的奶奶贍養到103歲罹病而亡,據說她們的老衣都是母親一針一線親手縫制的。記得有一次父母在很晚的時候接到奶奶的電話,不顧夜深趕回孟津老家。我以為是很重大的事情,后來才知道,是因為父母給奶奶準備的常用藥找不到了,奶奶以為是從我家臨走前母親藏起來了,老人家大發脾氣,無人能勸得動,直到父母回去后從她的包裹里把藥翻出來才了事。知道這事后,我很為母親不平。但母親說,已經習慣了,這已經不算是很委屈了。想奶奶一個纏足的舊社會婦女,那年輕時婆婆的威風肯定是很大的。心里為母親感到委屈的同時,也知道現在作為子女、作為兒媳我們要怎么做了。于是就有了公公重病時我的忙前忙后,陪護服侍,公公去世后我們把婆婆接來同住,給她買衣服,帶她出去散心。公婆的朋友們知道此事后都對我大加贊賞,而我卻不覺得這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因為,這都是我們應該做的。
"行有規,心無愧",這是根據我家的家風整理出來的家訓。雖然沒有掛在墻上、印在紙上,但卻在我們一眾兄弟姐妹們心中牢牢扎根。父母的所作所為,就像一面鏡子,促使我們經常地正衣冠,慎言行。身邊朋友不斷有人夸我們兄妹們感情好,姑嫂相處和諧,這都要歸功于我們共同生活的這個大家庭的熏陶,歸功于兩位大家長的身教。是他們教會我們勤勉節儉、善良正直、孝順老人、善待他人這些做人最基本的道理,從而使我們在這個復雜的社會中能夠出泥不染,保持著心底的那一份柔軟,保持著待人的那一份信任。而我們,也要把這種行為、這種精神傳承下去,傳給我們的子孫后代,讓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精髓發揚光大,永不磨滅!
傳承優良家風優秀征文 篇13
我們家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大家庭,沒有像什么名門望族那樣的家風家訓。更多的是聽丈夫講他年幼時的經歷和現在我們生活的一些感悟。
老公每每說起他的年幼時光,幾乎是70年代的縮影,飽含著艱苦和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他的父親弟兄姊妹4人,父親行大,他爺爺走的早,他父親15歲就參加了工作,成了家里的頂梁柱,維系著一家人的生活,老哥幾個的歲數相差很大,那個年代也沒有計劃生育,人們更多的思想是多子多福,越窮越生越生越窮。他母親也是苦命人,12歲就參加工作,至今她的工齡比很多男同志都長。因為他爺爺早早地離世,給這個原本困難的家庭增加了無形而巨大的壓力。在最艱難的時刻,我婆婆以寬廣豁達的胸懷走進了這個家庭并承擔了巨大的生活壓力,先后幫公公給兩個小叔子蓋房娶妻,幫早年守寡的小姑子度過最艱難的歲月。老公說他媽媽的愛是他見過的最偉大的愛。他媽媽教會他寬容和堅強,在任何困難面前不低頭不氣餒。老公說他母親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世上沒有白下的功”,時至今日,這句話已然是他的座右銘,他也經常用這句話鼓勵兒子。
老公說起他父親的時候,總是被一句話所感動“百善孝為先”。那個年代一周只能休息一天,即便是這樣,他父親風雨無阻都會騎車趕回8里之外的老家探望自己的母親,幾十年如一日從未曾間斷過。他父親是村里出了名的孝子,從不讓他奶奶著急,有什么事情都是大包大攬。在那個計劃經濟的年代里,城市居民憑購糧本買糧食,等到取消購糧本的時候,購糧本里還存著1000斤細糧(小麥面粉),老公問他父親為什么別的孩子可以吃到白面饅頭,我們家只能吃到玉米面饅頭,他父親的回答是,我們得攢糧食好給你叔叔說媳婦啊!老公在他父親那里學到了擔當和責任。
老公有時候也會問他媽媽,你為什么沒有抱怨?難道這么多原本不屬于你的責任和義務你都無條件的去承擔,這樣合理嗎?公平嗎?他媽媽總是慈祥的笑著說,傻孩子你知道“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嗎?人這一生不能只是索取,你要有自己的價值。困難不可怕,可怕的是缺失了戰勝困難的信心,辦法總比困難多。你為更多的人得到幸福和安逸,那應該就是你的價值和幸福吧!老公在他母親那里學會了包容、奉獻。
歲月更迭時光如梭,婆婆公公已是八旬老人。公公的腿做過手術,但還是行動不便。婆婆的眼也出了問題。老公每個月都會陪著婆婆去北京治眼病,也會陪著公公敘敘家常。正月十五到了,我們這個偏遠的小鎮今年倒是熱鬧,從外地拉來了很多大型的燈飾。已經有很多很多年沒有見過燈展了,大家都很興奮。老公叫兒子帶上相機,自己拿起一個板凳背在肩上和我說,攙著爸爸媽媽去看燈。我知道他是擔心老父親的腿不能長時間行走(會腫脹),我也知道隨著老人年事已高,這樣的燈展也許是他們人生的最后一次觀看。就這樣我們一家人相互攙扶,就這樣我們步履蹣跚一路燈展。兒子的照相技術無師自通,拍了很多有藝術氣息的照片。燈似乎更霓虹艷麗,我們一家人都沉浸在節日的喜悅之中。
說到老公,他常掛嘴邊的話就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老公說什么事情都能等,唯獨孝順不能等。老公很孝順,雖然他是三個子女中最小的一個,但是有什么事情父母第一個就會通知他。老公也很能干,做什么事情都會想的`很周到。每每幫老爸老媽干完一件事情的時候,他總是會甜甜的笑著。他常常因為能幫老人干活而高興不已。誰能看的出三年前,老公傾注半生心血的企業因經營不善倒閉了。老公很沮喪他想不明白自己兢兢業業的去工作還會失業。婆婆公公還有我及時給他疏導,為了支持他繪畫公婆甚至拿出了自己的養老錢。老公自幼喜歡繪畫,但沒有系統學習過,他在父母親身上學到的堅毅頑強不服輸的精神迸發了出來,他在電腦上查資料,每日研習名家字畫筆不停耕,在他的不斷努力下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好成績。我們全家人都為他感到驕傲。
至于我自己也沒什么好說的,為人子女自當孝順。閑暇的時候陪著老人說說話收拾收拾家務,從中學會了不少做人的道理。人這一生難道不是值得細細品讀的一本書嗎!
對于子女的培養教育我們也是保持著“非學無以明志,非學無以廣才”的理念。為人處世待人接物以誠相待實實在在,本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則,從小培養孩子勤儉持家的好習慣,我和老公也時常買些正能量的書籍給孩子看。老公常常和兒子說“千金難買少時貧”、“積跬步至千里,匯小流成江海”,人在困苦的環境中長大,身心都得到了洗滌和升華,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遇到再困難的事情也能解決。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認認真真做好做精,這樣的累積匯集將成為你一生的財富。兒子也長大了,很明顯比他同齡的孩子乖巧懂事的多。望著我們全家海拔最高的兒子,我很欣慰。
說了這么多,也許正真能表達家風的詞匯應該是“孝、容、儉、勤、學”吧。國家是個大家庭,是若干個小家庭組成的一個整體。大家都各司其職,各盡所能,我們的祖國明天才會更富強、才會更美好!
傳承優良家風優秀征文 篇14
我出生在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橋頭鎮一戶農村家庭,在我成長過程中父母經常教導我,“人家待你好,你得記住,不能認為是理所當然。”第一次聆聽了媽媽的教誨,沒有豪言壯語,沒有感天動地,就是一句簡簡單單的做人道理。媽媽的一言一行在我小小的內心里播撒著與人為善、知恩圖報的種子,簡簡單單的做人道理,也伴隨我一路走來。父母對長輩的孝順可是全村出了名。在我看來,家風是一本無字的書,言傳身教是重要的傳承渠道。家風是敦親睦鄰的一劑良方,母親是維系家族孝道的核心力量。
父母這代人從小接受過嚴格、正統的家庭教育,他們雖然沒有給我多少物質財富,但他們樸實的作風和寬厚的胸懷一直令我們耳濡目染,是今生享用不盡的寶貴財富。在我看來,家風是育苗的土壤,我們子孫后代在它的庇護下茁壯成長。
我上初中時,有一次期中考試完,回家后,母親從我怏怏不樂的神情中覺察了我考試的失利,但她只是淡淡地問了聲:“考得怎么樣?”當得知我的化學尤其差時,母親翻箱倒柜找出她的化學書,輕輕地拂去封面上的灰塵,一頁一頁地陪著我溫習,嘮叨著學習化學的方法,我一一點頭接受。
我上高中時,家境貧困,每周母親為我準備好一罐腌菜,是我一星期的下飯菜。在學校吃飯時我帶上飯盒到食堂打上一碗米飯,回到寢室,然后打開腌菜罐。一天,我照例在寢室中吃飯,班里有名的兩個“闊佬”進來了,當他倆瞧見我的腌菜罐時,不禁放聲大笑。那笑聲怪怪的,其中一人竟將腌菜罐像球一樣向空中拋起……我的臉由白變紅,內心由窘迫變成憤怒,隨著咣當一聲,腌菜罐掉在地上摔得粉碎,我僅存的一點自尊也被踐踏得煙消云散,忍無可忍的我揮動拳頭和他們扭成一團……當我鼻青臉腫地回家把一切告訴母親時,母親卻生氣地打了我一巴掌,比起打架所受的傷,這一巴掌實在微不足道,但從未掉過淚的我卻止不住洶涌的淚水……片刻,我哽咽著抬起頭,竟發現母親也哭了。母親忙將淚水拭去,“孩子,媽何嘗不心疼你,但你要明白咱家的難處,你現在吃腌菜,就是為了以后不再吃。如果現在你連這點苦、這點氣都受不了,那你就得一輩子吃腌菜!……”那天,母親說的每一個字都牢牢地刻在了我心里。從此,我還是捧著腌菜罐去上學。面對那些驚詫的目光,我已不在意,更不自卑,因為我心里,有那一罐罐腌菜里母親對我的殷殷期盼和濃濃的愛……
后來我考上煙臺師范學院。剛來大學時,一個室友感冒臥床不起,我告訴他:“買飯打水我就包了!你好好吃藥打針,其余的`不用管!”室友非常感動,后來和我也成為最好的朋友。除了幫助身邊的人,對于陌生人我也會出手相助:幫助陌生人撐傘,攙扶老奶奶穿過人行橫道……贈人玫瑰,手有余香。我發現,當我幫助、回報他人時,內心也會感到無比的舒暢、快樂。
走上教育教學崗位以后,我以深深感恩的心來珍惜崗位。感恩是我做人的根本,是做事的基礎。“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人的基本良知。從參加工作時教學經驗的空白到現在有點工作技能基礎,離不開學校給我的鍛煉平臺。熟悉工作進入角色,離不開領導的鼓勵和同事的幫助。在工作中的培訓機會、實踐機會、評職稱等,都離不開領導的培養,離不開學校這個工作舞臺。
感恩,是一條人生基本的準則,是一種人生質量的體現,是一切生命美好的基礎。在感恩的空氣中,人們對許多事情就可以平心靜氣;在感恩的空氣中,人們就可以認真務實地從最細小的事情做起;在感恩的空氣中,人們就能自發地真正做到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在感恩的空氣中,人們就能正視錯誤,互相幫助。 有什么樣的家風,就會有什么樣的人生。家風是祖輩留給我們賴以生存的一張網,讓我們在茫茫人海中撈起晶瑩的品格。家風是一口無言的井,需要我們飲水思源,默默為之守候。
與人為善,領悟懂得感恩。我慶幸我有這樣一個有著好家風的美麗樸素的家庭。
傳承優良家風優秀征文 篇15
“家教”是全世界所有民族都擁有的一種對子孫的教育;中國人安身立命之處不是天國,而是家國;記得小時候,家里姐弟四人;賞;印象最深的是我小時候不愛吃青菜,專挑肉,又不肯聽;歲月匆匆而過,一晃我已近四十歲了;父輩漸漸老去,孩子慢慢長大;質;我的孩子從六歲開始彈琴,一開始興
勤儉 勤奮 堅持
——我的家教故事
“家教”是全世界所有民族都擁有的一種對子孫的教育方式,但以中國為最有特色,因為,在中國,“家教”尤為重要和必要。中華民族歷幾千年而血脈不斷文明不墜,我們自有我們全社會共同尊崇的價值基礎。這個價值基礎是以儒家道德信仰為核心的傳統文化。我們民族的信仰系統不是仰仗宗教,而是仰仗對自身傳統道德的尊崇和修習,修習的最普遍方式,非儀式而是“教化”。
中國人安身立命之處不是天國,而是家國。家風乃吾國之民風。
記得小時候,家里姐弟四人。每到一學期結束,發成績單的日子,家里都要舉一個莊重的儀式。父母會把我們姐弟四人帶到田間地頭,看自己家里莊稼的長勢。回來之后,每個孩子都要匯報自己一學期所取得的成績,還有就是要認真檢討自己這一學期的不足。姐弟們都說完了,父親會做一個總結,或表揚,或勉勵,或批評。總的來說,大概就是努力學習,做好自己分內之事。父母努力耕作,為孩子創造更好的學習、生活環境。孩子們要勤奮學習,老大尤其要努力,為弟弟妹妹帶個好頭。姐弟之間要團結,大的要讓著小的。還要注意節約,不該買的東西不要亂買。父親總是以身作則,親自督促,嚴格執行。他很少同我們嬉戲逗樂,也沒有見過他對我們的淘氣行為表示過欣
賞。我們在父親面前,總是小心翼翼,不敢有所任性。只有當父親出門的時候,才敢大聲笑鬧,恣情玩樂。他規定我們怎么說話,怎樣行動,做什么,吃什么,不能有所逾越。比如每天晚上吃飯,要等長輩先開始端碗,坐得是否端正,手肘是否妨礙了旁邊的人,是否發出很沒有禮貌的咀嚼聲。
印象最深的是我小時候不愛吃青菜,專挑肉,又不肯聽父親的警告。父親罰我不許吃菜,只吃白飯。剛好外婆來了,一再緩和氣氛,可是誰也不敢往我的碗里夾菜。每每父親教育子女的時候,母親總是毫無疑問的站在父親一邊。
歲月匆匆而過,一晃我已近四十歲了。父親早已到了古稀之年,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他習慣了聽從我們的意見。可是我們姐弟還是像小時候一樣,很害怕他。我們姐弟常常在一起討論,可至今我們也不明白為什么會怕他。每當在人生面臨較大變動的時候,我們仍然會不由自主地想聽聽他的意見。
父輩漸漸老去,孩子慢慢長大。我們成了承上啟下的一代。人自愛其子,這是一種自然規律。培育好自己的孩子,也是對社會應盡的一項神圣的義務與責任。時時給孩子以指導、鼓勵與鞭策,使她有勇氣與力量,去戰勝各式各樣的阻力,踏上正當成長的道路。像父親那樣的嚴格教育,我總覺得有些“殘酷”。我常常想,我要給我的孩子什么樣的教育?生命總是有局限的,我有什么是需要通過親生的兒女,繼承和延續的`呢?當然,勤儉節約是必不可少的。父親常常說過:興家如針挑土,敗家如水浪沙。還有勤奮努力更是必須具備的優秀品質。中華民族,泱泱大國,只有每個人都奮發向上,民族才能實現偉大復興,只有國家強大,才能談得上個人的幸福生活。
我的孩子從六歲開始彈琴,一開始興趣盎然。可是單靠興趣始終是堅持不了多久,不到三個月,新鮮勁兒過去,練琴成了一種煎熬。之后的幾年時間,我總是告訴自己要堅持,不要放棄。哪怕是三伏天酷暑難耐,三九天冰天雪地,我始終堅持接送,陪伴。現在,孩子經常會在學習之余,高興的時候,郁悶的時候,通過彈琴抒發自己的心情。她說:“媽媽,我現在發現,會彈琴真好!幸虧我當初堅持下來了。”我說:“會不會彈琴這不重要,關鍵是你現在非常感謝當初的堅持,那么,好好努力!多年以后,你會感謝你現在的堅持!”
勤儉,勤奮,堅持。這是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夠傳承的品質,也算是我們家的家教吧!
傳承優良家風優秀征文 篇16
清廉就是清正廉潔;家是溫暖的窩,用來擋雨遮陽,能夠抵風御寒,可以傲雪凌霜。
今天在這里,我給大家說說我們家的家風,雖然,我是一個留守孩子,但是,我的爺爺奶奶從來就沒有因為我的父母不在我的身邊而嬌生慣養我。
爺爺經常對我說:“勤勞儉樸、勤學好問、誠實為人、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奶奶經常告誡我說:“飯要自己吃,地要自己掃,路要自己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爺爺奶奶的教誨,使我從小就懂得了怎樣做人的道理。漸漸地,我也養成了勤勞儉樸、勤學好問、誠實為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
我一直認為:家風是父傳子,子傳孫,子子孫孫相互濡染的家庭風氣;家風是一種無聲的教誨、無言的囑托、無痕的傳承,是最基本、最經常、最具有影響力的正能量教育。
每當我遇到困難的時候,爺爺就教育我說:“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跌倒了要自己學會爬起來,不能埋怨自己前面的路途不平坦,只能責怪自己走路不小心”; 奶奶說:“只有你自信、自尊、自強,你才能在人生的舞臺上永遠做自己的主人”。在爺爺奶奶的教育下,我從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就學會掃地,我學會了管好自己,自己洗臉,自己洗澡;有時還幫助爺爺奶奶擇菜掃地,我們家有一個好習慣就是自己的碗自己洗。說到洗碗,還有一個小故事,聽媽媽說:“在我和爸爸結婚的`頭一天,我吃飯就習慣的把碗放在水池里,這時你爸爸走過來說:‘我們家的習慣是誰的碗誰洗,從今天起你也應該自己洗碗了。’從那時起我就不在把碗放在水池里了。”一直到現在我們家里人都是自己洗自己的碗,包括我也不例外。
我認為:家風始終是靠家人的影響和自己的自覺養成的一種好的習慣;我們家的家風還要求我尊老愛幼,不能隨便直呼輩份高的人姓名;我們家的家風要求我要做到以禮待人,常言道:禮多人不怪,予人玫瑰,手留余香。
我們家的家風可以概括為十二個字:“誠實善良、勤儉持家、勤奮好學、。”爺爺奶奶就對我說:“做人要誠實善良,不說謊話,誠實善良是做人的第一要素。”
爺爺奶奶經常教育我說:“勤是搖錢樹,儉是聚寶盆”;我的爺爺奶奶從來不講究吃和穿。奶奶經常說,“做人一定要自力更生、勤儉節約”“常言道吃不窮穿不窮,計劃不到要受窮”。如今爺爺奶奶都退休了,我們的生活日漸富足,卻極少見爺爺奶奶買新衣服,姑姑平時給爺爺奶奶買一件好衣服爺爺奶奶總會說:“買那么貴的衣服干什么,好害不都是穿嗎?”爺爺奶奶經常說:“即便是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也要節衣縮食,沒有必要講這樣那樣的排場。”
爺爺奶奶就是我們家里的一面鏡子,他們每天都會告訴我要節約用水用電,他們說:“節約要從一滴水、一度電做起。”我們家的節電方法:床頭燈、房廳吊燈都用的是白熾燈,并且加裝了調光節電裝置,爺爺奶奶經常說:“離開房間,隨手關燈”;我們家的空調的溫度設定都是恰當即可,在家用空調在制冷時,爺爺奶奶說:“設定溫度高2攝氏度,就可節電20%”;在節約用水方面:在刷牙的時候,爺爺奶奶經常告訴我說:“用口杯接水后,關了水龍頭再刷牙”;我們家還把淘米水用來洗菜或洗碗,洗完菜的淘米水可用于澆花,擦家具;洗衣機漂洗衣服洗滌水用來拖地、沖坐便器;爺爺奶奶經常囑咐我說:“洗澡時掌握調節冷熱水比例,不要將噴頭始終地開著,更不應敞開用水,淋浴要抓緊時間,全身淋濕即關噴頭,用肥皂或浴液搓洗,一次沖洗干凈”;爺爺奶奶經常說:“持身儉,則自立自尊,不求他人;治家儉,則家業興隆,永世不墮。”是呀!有什么樣的家風,往往就有什么樣的為人處世態度。爺爺奶奶的教導,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生活再好也應以 “儉”持家,因為儉以養德呀!
我認為:家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主要精神、作風、品質的體現。好的家風,就是一個家庭或家族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同時也是一個家庭或家族幸福、和諧、美滿、昌盛的法寶。作為家庭一員的我,應當成為一個良好家風的傳承者、發揚者,使良好家風一代一代的傳下去!
傳承優良家風優秀征文 篇17
我來自一個平凡的家庭。姐弟三個,三個孩子是甜蜜,也是負擔。依稀記得小時候很少見到父親,每次回來,父親都是拎著包,滿面倦容,匆匆歸來,又匆匆離去。但是父親有一句話讓我印象特別深刻,他說:“別人只需要買一個蘋果,我要買三個蘋果。”年少時不懂得,現在越來越體會到父母的不易。
他們都是在吃苦的年代里長大的老一輩人,特別節儉。我知道,父親很少買衣服,連喜歡的啤酒,他也只是偶爾喝喝解饞,家里的燈永遠只開一盞。而母親每次吃飯,都要求我們把碗里的米飯吃得一點不剩,印象深刻的是,小時候,母親會拿著搟面杖站在一旁,那根搟面杖威嚴而可怕,我們三個總是吃得精光。那時,家里面的大鏡子邊上永遠插著一張小日歷紙片,上面密密麻麻的寫著:醬油、醋、米面等多少錢,那是母親的記賬單。在那個小城鎮,讓三個孩子都讀書并且走出去,我們的父母比別人付出的要多得多。父母親的光榮傳統一直持續到現在,我們三個孩子成年后生活條件一天比一天好了,但父母勤儉持家的習慣卻并未因經濟條件優越了而改變。后來我才漸漸明白,父母這樣的言傳身教,讓勤儉節約的品質潛移默化慢慢滲透到了我們的內心。現在我走上了工作崗位,成了一名人民教師,每次上完早自習,樓道的燈依舊閃爍,母親的“別浪費”仿佛又在我耳邊響起,我都會去一一關上。上完晚自習,教室的電扇在努力的工作,等學生走完,我都會去輕輕關掉。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父母親的愛也正如同春雨一樣默默的滋潤著我們,讓我們的心靈在陽光雨露的呵護下慢慢萌芽。它不曾言語,卻給我們打上了深深的愛的烙印。而這種烙印,足以讓我們長成參天大樹,不僅滋養自己,也能給別人一片清涼。只要給它一顆愛的種子,細心呵護,終有一天,它會還你一片森林。
父親常年不在家,母親一個人撫養我們長大,那時她還只是一位代課老師,但這絲毫不減她對工作的熱情。母親是個要強的人,從未因生活而影響工作,在照顧三個孩子洗漱睡下后,她在昏黃的燈光下備課、改作業,即便生活煩瑣而艱辛,母親帶的畢業班小考成績總是名列前茅。這種堅韌和吃苦的精神深深影響著我們姐弟三人。十二歲時,我和姐姐就能站在小凳子上燒火做飯。在我的人生經歷里,也曾遭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每每此時,母親吃苦的精神,母親堅韌的'姿態,就會浮現眼前,讓我勉勵自己,咬咬牙,挺過去;而年少時母親在燈光下的背影,也不斷激勵我努力工作。只是到了這時候,母親的堅韌與偉大才在我心中滲透得深徹。
記得還有一次,母親和我們姐弟三個去看望父親,回來時已經饑腸轆轆,路旁只有一個賣饅頭的小店,我們幾個狼吞虎咽,也許是急于趕路,大家吃完了徑直走了。誰也沒有想起,還沒有付錢。走到半道,母親突然想起,非要馬上去付錢,那時的天氣,已經讓我們汗流浹背了,但是母親堅決要我們一同前往,剛開始,我們并不愿意去,母親說:“別人是小本生意,這么熱的天還在守店,你們要做一個正直的人、一個誠實的人,不能讓別人吃虧。”
除了耳濡目染這樣的勤儉、堅韌、吃苦和正直、善良、誠實的精神品質外,最讓我佩服母親的,是她對爺爺的照顧。爺爺從80歲開始就一直躺在床上,媽媽每天端茶送飯,洗洗換換,一天沒落下,一直照顧到爺爺94歲,個中辛苦,從未見母親埋怨過。在母親的悉心照顧下,爺爺的精神面貌一直不錯,到94歲時,耳不聾,眼不花,能清楚地叫出每個人的名字。14年的照顧,見證的是母親拳拳的孝心。
母親從未給過我雋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誨,但母親用她的生活給我們做了最好的榜樣,她給我們留下的是勤儉、是節約、是吃苦、是堅韌、是孝道。這份毫不張揚的愛,隨光陰流轉,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鮮明深刻。在我們面前,母親永遠是不能磨滅的豐碑,她給我們的是精神的財富,是精神的力量。
傳承優良家風優秀征文 篇18
每一個家庭都有屬于自己的家風家訓,而家庭的每一個成員都在家風家訓的熏陶中成長,家風家訓如同雨露般滋潤我們成長。在良好家風的影響下,我健康茁壯地成長著。我的身上已深深烙上了家風的印跡:孝敬長輩、勤勞節儉、甘于奉獻。
首先來說說我的爸爸,聽別人說我的爺爺在年輕的時候,在戰場上犧牲了,當時我爸爸才十幾歲,往后的日子我爸爸就和我后來的爺爺共同生活,雖然沒有血緣關系,但是在他們相處的近四十年的時間里,我爸爸對他就像是對待親生父親一樣,從來沒有跟他頂過嘴,甚至連一點小小的爭吵都沒有,在后期爺爺生病,臥床不能自由行動的時候,是爸爸一直守護在他的身邊,照顧爺爺的飲食起居,他們兩個人的和睦相處也成為我們村里的一段的佳話。由于受到爸爸的身體力行的影響,在我長大成人后,同樣懂得了孝敬長輩是多么光榮和驕傲的一件事,在生活和學習的過程中,主動考慮父母的感受,多為他們分憂解難,不讓他們太為自己操心,在后期爸爸生病的時候,我也是盡心盡力的去照顧他,只是最終也沒有得到上天的眷顧。
再來說說我的奶奶及全家,奶奶是出生在20世紀30年代的人,她經歷了我們這代人想都無法想象的生活,沒有吃的,沒有穿的,打我記事起,她就經常給我講述當時生活的苦,能吃上一口吃的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因此她在生活中是最為勤勞節約的一個人,家里面所有想要扔的東西她都要看看,是不是還能有什么別的作用,經常說"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但我當時覺得是不是有點太嚴重了,當我開始上高中、大學的時候,隨著學費的增長,物價的上漲,我深深意識到節儉的重要性,雖然從小受家里的影響,自己也知道節儉,但是在上大學的日子里,爸爸為了讓我能夠在大學吃的好一點,放棄了原來比較舒適的工作環境,來到一線高溫的環境,僅僅是為了一個月多掙200元錢,為了能夠讓我在大學的生活更加寬裕一些,爸爸不辭辛苦,每天下班后回家幫媽媽干農活,而在這樣的高強度勞動下,全家人甚至一年到頭只有在春節的時候才會買上一兩斤肉,平時基本都是靠著自家地里面的糧食和蔬菜過日子,到了冬天和春天沒有菜的時候,就靠著提前曬干的豆角、白菜、蘿卜等來應付,并且家里的飯菜從來都是,這頓吃不完,下頓再吃,從來沒有一個人舍得把它們倒掉,受到全家人這種勤勞節儉的生活品質的影響,我在大學也是刻苦學習,每天在保證吃好的'前提下,節約每一分錢,在我們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使得我們的大學生活過的非常的順利,最終也順利畢業,找到工作單位。
最后來說說我的姐姐,在我姐姐16歲初中畢業時,當時由于中考沒有考好,但也能上個中專,那時候的中專畢業是包分配的,也是很不錯的選擇,但當時我11歲,馬上就要上初中,爺爺又重病在身,全家的收入只是爸爸每月的幾百元錢,還有種地賣糧食的錢,要是姐姐繼續上學的話,當姐姐上大專的時候我上高中,經濟壓力相當的大,就在此時,姐姐提出自己選擇不念了,說弟弟學習比較好,將來會有前途,希望出去打工,為爸爸分擔家里的負擔,雖然當即遭到了爸爸的拒絕,但是姐姐還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找家里人商量,最終家里仍然不同意,但她還是選擇了放棄學業,在城里的餐館里打工,和爸爸一起供我上學,現在回想起來,真的是很可惜,也覺得自己虧欠姐姐和家人的太多了,我現在只有好好工作,才對得起姐姐及家人對我的付出。
這就是我家里的幾個故事,我從爸爸身上學到了孝敬長輩,百善孝為先;從奶奶和全家人的身上學到了勤勞節約,靠自己的雙手勞動創造財富,節約生活的一粒米、一滴水,匯聚出更大的力量;從姐姐身上學到了甘于奉獻的精神,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一定要甘于奉獻自己的力量,奉獻自己的才華,來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這些良好的家風家訓伴隨著我健康成長。
目前我也是身為爸爸的人了,我一定以身作則,將家里的優良的家風家訓展現在孩子面前,讓她在成長的過程中明白孝敬長輩、勤勞節儉、甘于奉獻是多么快樂而有意義的事情。
【傳承優良家風優秀征文】相關文章:
傳承優良家風作文11-29
傳承優良家風作文02-05
《傳承優良家風作文09-24
傳承優良家風精選作文03-17
傳承優良家風作文(推薦)10-25
[精品]傳承優良家風作文06-07
【推薦】傳承優良家風作文05-30
傳承優良家風作文推薦07-24
傳承優良家風作文范文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