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爸爸的十六封信》讀后感(精選5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領悟呢?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爸爸的十六封信》讀后感(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爸爸的十六封信》讀后感 1
近期和孩子共同閱讀了《爸爸的十六封信》這本書,感觸較多,分享一下。
這本書講述的是一個讀小學高年級的女孩叫櫻櫻,在生活中遭遇到一些事情,發生困惑,就經常說給爸爸聽,而這名爸爸是文字工作者,下班回家還要緊張地趕寫稿子,只有在吃晚餐的時候才能見他一面,媽媽又不許我們在飯桌上跟爸爸高談闊論,所以爸爸只好等深夜工作完畢后,再給櫻櫻寫信,并放在櫻櫻的書桌上,讓櫻櫻可以在第二天早上讀到。櫻櫻把信保存了下來,到了小學畢業那年,數一數,竟有16封,這里所發表的,就是櫻櫻所珍惜的那16封完完整整的信。
就這種溝通方式,是現在而言真得很適合。現在的父母對孩子的陪伴非常的少,我的孩子在小時候是奶奶的陪伴,上小學后是媽媽,因為爸爸在外地工作,一直不能很好的陪伴孩子,孩子的成長是離不開爸爸的引導,爸爸會讓孩子學會勇敢,堅強等很多媽媽不能給予的性格特征。這是現代社會值得思考的問題……
當我翻開書本,讀起第一封信的時候,講述的是櫻櫻和許達三很要好,他們兩個長得一樣的高,一樣的漂亮,功課也都還不錯,同學們都喊他們“雙胞胎”。可是有一天,櫻櫻拿著一套新買的郵票,而許達三卻沒理她,櫻櫻很生氣,而第二天上學才得知原來許達三媽媽在醫院開刀了。讀了這封信,我很感動,他告訴孩子一個人不能總是等著享受別人對她的歡迎,這個世界不是圍著自己轉,也不是專為你一個人活著的.。如果別人冷落了你,把心放寬,不要計較,學會寬待他人,珍愛自己。
當我讀到第十封信的時候,我和孩子一起懂得了:只有在多為他人著想時,才能懂得和平、信義、仁愛。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替子女著想,自然會疼愛子女;子女替父母著想,自然會孝敬父母。一切的美德,不都是替別人著想開始嗎?
還有很多想法就不一一表述了,推薦大家和孩子一起閱讀這個好書,特別是爸爸,這本書思路清晰,感情深刻,主次分明,能帶給孩子們富有哲理的人生思考。這就是閱讀的魅力,總能對我們的人生有所啟迪。
《爸爸的十六封信》讀后感 2
今天我跟爸爸一起讀了《爸爸的十六封信》這本書。這是一位臺灣的爸爸寫給自己女兒櫻櫻的信,信里面爸爸對女兒循循善誘,表達了自己對女兒的關心愛護,和對女兒的深深的期待。一共十六封信,文字簡單,也不長,我能讀得懂,也明白很多道理。
爸爸用自己小時候和成長里的親身經歷,教會了櫻櫻如何去與人相處,學會去放寬心,安慰別人,理解別人,也說到每個人的想法都應該被尊重,并且特別用自己小時候不敢代表大家對老師祝賀和不愿意跟大家一起偷荔枝的故事,告訴櫻櫻要懂得一個人和社會一群人的關系。做正確的事情,敢于做自己并不是不合群,只是一人和眾人的區別罷了。就像我,也應該跟小朋友好好相處,設身處地為他們設想,才能交很多朋友。想交朋友,就不能猜忌別人,多替別人著想,一個人除了替自己著想,還應該能學習不計較小事,過得才會更加開心。
這些信里,我最喜歡的是第二封信,櫻櫻抱怨家里面不安靜,但是爸爸用事實說明了家里的聲音并不吵,比如媽媽做菜和爸爸寫東西,弟弟玩玩具,這些都是日常的聲音。然后,爸爸告訴了櫻櫻每一個人都在認真地做自己的事情,所以并不是聲音吵,而是櫻櫻心里不專注,她才會計較別的聲響。只要專心做事,就不會有東西妨礙你,就像活的仙人,不受萬物打擾。就跟我在家里一樣,好好地學習,把心鋪在學習和課本上,弟弟的聲音我都可以聽不見。這樣也提高了自己的學習效率和速度,可以把時間留下來做別的事情。
而這些信里,最令我感動的則是第八封信里,爸爸把櫻櫻同學嘲笑身體不好的小朋友的事情說成最不應該的事情。尊重身體不好的人,是一種最高尚的事,同情一個殘疾人,是最好的品格,爸爸很贊賞櫻櫻對同學有同情心,這也是我們應該去做的,人不是天生就萬能和完美無缺的。有的人因為各種原因,身體不好,這不是他們的錯。如果我們不能幫助他們,反而去嘲笑他們,這是非常不應該的'。我們的身邊也有很多這樣的人,就好比對于四班腿不好的同學,大家都應該幫助她,這才能幫助她更好地融入我們這個大集體。
這一本書看完,我覺得櫻櫻的爸爸總要寫東西,還要回答很多櫻櫻的問題,感覺他非常的勞累。但是爸爸說,既然當爸爸就要好好地教育孩子,讓我們知道責任。就像櫻櫻的爸爸寫的一封信里說的,要做自己能夠做的事情,而且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好。我覺得在這本書里的道理讓我獲益良多,我也會付諸行動,好好表現。讓櫻櫻爸爸和我爸爸的辛苦不會白費。
《爸爸的十六封信》讀后感 3
最近讀了臺灣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林良的《爸爸的16封信》,感覺學習了很多,認識到自身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不足,也給了我們這些家長很多的建議和意見。
這本書是林良寫給女兒林櫻的信,對于現在孩子們學習、生活中會出現的問題,用寫信的另類的方式為孩子解答心中了的困惑。有關于交朋友、學習要專心、做事有計劃、想問題要積極樂觀、不要亂發脾氣和妒忌等等16個方面。
林良工作十分忙碌,以至于和上初中的女兒林櫻沒有交流的時間,他在每天結束工作后,寫信給女兒,用書信的方式解答女兒心中的困惑,于是就有了這本“爸爸的16封信”。這16封充滿父愛溫暖的書信從多方面給孩子們講述了很多道理。
對于孩子來說,朋友非常重要,雖然他們身體不斷的在長高,但心靈還是孩子,非常脆弱,害怕孤獨,需要有人陪伴,自己不開心的時候希望有人傾聽、安慰。朋友就是一本本的好書,能增長你的見識,擴充生活經驗,多認識朋友,就等于多讀好書。
交朋友是有方法的。如果你想得到一個好朋友,自己先做別人的好朋友。用誠懇的態度去交朋友,讓朋友知道你隨時愿意幫他的忙,要為別人多想想,做一個受大家歡迎的人。
其次,注意力不集中,是孩子學習常見的問題。就拿楊藝澤來說,寫作業的時候先磨蹭,再抓抓腦袋,抓抓腿,一會又要上廁所或者餓了……這樣的場景對經常輔導娃功課的媽媽們來說并不陌生。每天晚上,總能因為這樣的問題爆發“家庭大戰”。
而林良的女兒櫻櫻也有這樣的毛病。他寫信告訴女兒:“無論什么事情,只要專心,就能越做興趣越濃。興趣越濃。成績越好。那時候,你就會有“把整個世界都忘了”的感覺”,而且“專心的人是活神仙”。
家長也是孩子的領路人和照明燈,首先我們要學會放下手機,多多陪伴,共同學習,哪怕是靜下心來一起讀一本書……
這是一本教導孩子人情道理的書,當下很多兒童文學的理論書籍,反對兒童文學用故事包裹說教的內核。可是,大部分情況下,靠孩子自己體悟一些道理,似乎很難,這時候必須有一盞明燈去照亮未知的路。
人性是很復雜的東西,古代有“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惡”的說法,兩者的'觀點連大人都沒辦法給孩子解釋。我覺得每一個人的本性里都有善或者惡的部分,不能一概而論用“好人”和“壞人”去定性一個生命。
生氣時會發脾氣,看到別人優秀會妒忌,歧視有缺陷的人,這些是一個人本能的反映,產生這樣的情緒和感受是正常的,但是嘲笑殘疾人就是“沒有教養”的行為,因為每個生命都是平等的,身體的缺陷不是他的過錯……
合上這本書,感慨良多,書中的許多例子也是在說給我聽———— 一個在教育的路上遇到頗多挫折,甚至覺得沒辦法和孩子共處的年輕母親。也許有時候我們不是不會教育孩子,而是沒有站在對方的立場去思考問題,或許放下家長的權威和面子,我們的心,會靠得更近。
《爸爸的十六封信》讀后感 4
今天我閱讀了一本很特別的書,名字叫做《爸爸的十六封信》。這本書是由爸爸為自己的女兒櫻櫻寫的十六封信,但是櫻櫻一直把它們藏在書包里,然后就變成了這一本有趣的書,它的來源就是這樣的啦。
好了,現在我要開始給你們講我最喜歡的那一封信了。我最喜歡的那一封信,名字叫做《人人都有自己的難題》。這事情的來源是這樣的:櫻櫻自言自語的說:“今天還真是的,這是明天要考的書。”櫻櫻走到了爸爸的書房里問:“怎么辦呀明天這四本書都要考,可是我還都沒有溫習,我現在又困又累,實在讀不下去,怎么辦呀?”爸爸還開了一個玩笑說:“要不然這樣吧!把書放在這我替你讀!
櫻櫻說:“好吧,那我拿回去再想想辦法,要不然的.話,我明天就得吃鴨蛋了。”過了一會,櫻櫻神色開心的給爸爸說:“我把鬧鐘播到深夜里12點,現在就去睡。減輕減輕疲勞,12點到了我就起來,溫習書最好念不完,我留下半個鐘頭的時間把書翻一翻,全憑我平日的記憶去考了。”就這樣櫻櫻準備回去睡覺了,他爸爸卻在書房里寫呀、寫呀。他在書房里趕著他要交給朋友的兩千字的一份稿子。他說:“我明天早上必須交一篇兩千字的稿子,這是我的工作。我跟別人約好了,這是要在報紙上刊登的,我不能不寫。事實上我也很愿意寫,可是我又累又困,真想好好的大睡一場,你知道我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很簡單,我要寫,所以我就想辦法寫,我靠著書桌睡了一覺,為了怕感冒,身上還披了一條毯子。一個鐘頭以后,我忽然從夢中被鬧鐘的響聲叫醒來了,就提筆開始寫。”
讀了這篇文章,讓我知道了,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題,要想解決難題的最好辦法,就是想辦法。
《爸爸的十六封信》讀后感 5
這兩天讀了一本臺灣著名兒童文學家林良老先生的《爸爸的十六封信》一書。
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一位父親因為工作的原因,每天沒有太多的時間和女兒面對面的交流,只有在晚上吃飯時聽女兒講講她當天困惑或身邊的事情,然后到了夜里通過寫信的方式第二天和女兒聊聊,就這樣一寫就一共寫了16封。
《爸爸的十六封信》中,每一篇都有一個明確的主題,信寫的也不是很長,通俗易懂,就像跟人聊天一樣。信中的內容也大可以分為兩個狀況,一個是爸爸想對女兒說的話,想與女兒分享的想法;而另一種則是解決女兒晚上飯桌上所問的難題和她生活中遇到的困惑,爸爸在信中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想法幫助她來解決。這樣的事情,就像事后他女兒所說的`一樣:父親忙得沒有工夫跟我說話,卻有時間為我寫了一本書!
看完這十六封信,我覺得它基本讓我們做家長的看到了小學高年級階段,孩子們學習生活中的大部分的問題和困惑,也讓我們找到了正確的處理方法。
比如:《快樂的敵人——發脾氣》,這封信里主要講述了女兒櫻櫻因為妹妹吃飯舀湯時,湯匙上粘著幾粒米,她就突然發起了脾氣,使得大家都沒有吃好晚飯。父親晚上就寫信告訴女兒,原來發脾氣不是她一個人的缺點,而是所有人都有的通病,特別是在人不舒服的時候最容易發作,而且還會讓人不開心。后來又用美國前總統林肯的故事來開導女兒。看到這我不禁感觸,其實我們自己有時也會在孩子面前發脾氣,特別是孩子所謂的不聽話,考試考的不好,作業不認真等等情況下,發起脾氣起來可能連自己都不知道有多么得可怕,也難怪孩子也會在碰到自己不如意時也會對別人發脾氣呢。所以我們有時也得冷靜冷靜,就像這封信最后寫的那樣,“當要發脾氣時,最好冷靜的想一想,難道我沒有別的辦法來處理這件事嗎?”
《人人都有自己的難題》,這封信主要講了櫻櫻第二天要考試,可是她自己還沒有溫習,但自己這時又很困,念不下去,想去問父親該怎么辦,但是父親并沒有給她有效的方法,最終還是她自己拿定了主意,解決了這個問題。最終父親在信中通過自己身邊的故事告訴女兒,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有很多很多事情等著我們去做決定,而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就是培養“下決心”能力的最好辦法,這也是培養獨立精神的最好方法。而“獨立性”,是現在孩子們最缺乏的,很多事情大部分都是家長決定或完成(比如一些學校帶回來的手工課,家長看到孩子作業多怕孩子忙不過來或者孩子說不會做家長就代為完成),當然我自己有時也會這樣,都是怕孩子們做不好或者有危險,這也無形中也讓孩子的過多的依賴爸爸媽媽,獨立性太差,沒有自己的主見。看來我們做家長的是不是也應該給孩子們一點自己的空間和時間,以后也學會讓他們自己來處理自己的事情,可能做的不是很好,那也至少是孩子們自己的成果和成就,我們只要在后面鼓勵和加油就可以了。
讀了信后,這讓我感到很慚愧,原來孩子身上的一些缺點都是我自己培養出來的,為什么有時還要怪孩子呢,我要學習一下信里這些好的教育方法,讓孩子更好的學習生活,也能成為孩子的好榜樣。這真是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
【《爸爸的十六封信》讀后感】相關文章:
給爸爸的一封信(精選)07-29
給爸爸的一封信06-26
給爸爸的一封信06-14
給爸爸的一封信(經典)08-21
(經典)給爸爸的一封信08-24
(經典)給爸爸的一封信09-01
給爸爸一封信03-19
給爸爸的一封信(必備)07-10
(熱門)給爸爸的一封信07-15
【薦】給爸爸的一封信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