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變化》的作文合集10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變化》的作文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變化》的作文 篇1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庭,我的家庭很溫馨,處處充滿歡樂,而且一直在不斷的變化中。現在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我的家庭吧!
我們家原來住平房,三個人擠一張床,還有一個種菜的小院,里面種了很多絲瓜、豌豆和西紅柿等蔬菜。那時家里經常還會有小老鼠出沒。墻面是由白色和綠色組成的,地是水泥面的,一摔倒就會受傷,那時候電話聯系也很不方便,講著講著就斷掉了。原來家里沒有電腦,需要查資料就得到圖書館去查,很麻煩。
現在中國正飛速前進,我家的平房也變成了樓房。睡覺的床也不擠了,一人一張床還很大。現在的墻是粉色和白色組成的,而且爸爸媽媽都有了手機,還安裝了電腦,需要查資料,只要輕輕一點鼠標進行搜索,什么信息都能查得到,再也不要跑圖書館了。另外,用電子郵件和QQ與朋友、同學溝通聯絡也很方便。
我們家現在還有五間房,每間房都很漂亮。我們家還在陽臺上養了三只兔子,兩只熊貓兔和一只白兔,最大的叫熊貓,排行老二的叫的的',最小的叫嘟嘟,我們回家第一件事都是趕緊喂兔子,生怕它們餓壞了。我很喜歡我的家庭。
我們家短短幾年發生了這么多變化,都跟我們祖國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呢!原來我們中國貧窮、落后,人們的生活水平也不高;現在卻是經濟發達,國家變得越來越強盛,人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我衷心祝愿祖國的明天越來越美好。
《變化》的作文 篇2
帶著滿懷的好心情,我回了一趟家鄉,發現家鄉變了,變得越來越美了!過去,通往家鄉的小路不平,處處塵土飛揚,旁邊就是田野。現在,小路變得寬闊平坦,開發荒地種棉花、農民全家笑哈哈!
過去,家鄉附近沒有超市,只有一兩個小商店,人們要買東西都必須走好遠的路。現在變了,家鄉的小鎮上開了幾個超市,商場里商品琳瑯滿目,讓人目不暇接,人們買東西方便多了。
過去,人們住的都是土房。有些土房在下雨時還不斷的漏雨;房子的墻是用泥磚做成的,屋里的光線很差……而現在,變成了一幢幢嶄新的磚房。有的家房前還種上了四季常綠的.風景樹。高樹底樹相互映襯,加上各色盛開的鮮花,真是仙境一般。人們穿著干干凈凈的衣服,站在外面曬著暖和的陽光。
過去,道路兩旁沒有路燈,人們只能用手電筒,馬燈來照明。現在,路邊掛有形式各異的路燈。每到晚上,路燈綻放出花一樣的光,那光溫和又明亮,照著夜行的人、夜走的車輛,在靜寂的夜空中熠熠生輝。與周圍人家發出的亮光連成一片,又成了亮麗祥和的鄉村靜夜圖。
過去,村里有輛自行車就算是村里的首富了。可現在,村子里家家戶戶都騎上了摩托車,有些人家還開上了小車呢!更不用說電視、手機、電腦等現代化設備了。村里人變富了,村里人不再貧窮了,這是多好的事啊!
坐上回家的車子,我滿心的歡喜、滿懷的愉快。家鄉的路、家鄉的新房、家鄉的人們都在夕陽的余輝中漸漸地離我遠去,而我不舍地回頭說:“家鄉,您真美麗!我還會回來的!”
住建局:布音克西克
《變化》的作文 篇3
我的故鄉在龍江,這里風景迷人,是漁米之鄉和家具重鎮,然而,故鄉龍江的變化更是令人驚嘆不已,叫人不可思議。
漫步地走在街道上,你會發現以往泥濘的古道全都鋪成一條又一條筆直平坦的公路,車來車往,暢通無阻。馬路兩旁,廠房幢幢與壯麗巍峨的高樓大廈代替以往破舊的土屋,樓房里不僅有漫長的樓梯,還有快速便捷的手扶梯和電梯。有的更是以河兩岸的公園提供給人們散步,休閑,聊天。
不僅周邊的環境改變了,就連人的素質也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昔日面向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不再是那么辛苦了,壓在肩上的重擔終于可以卸了下來。各種各樣的農科技幫他們減少了不少壓力。運送貨物再不是只往自己身上挑,他們有糊口工具,那就是車,從此以后,他們的`出行也就方便得多了。
科技創造世界,領先生活。近幾年來,以往的黑白電視消失得無影無終,迎上來的是液晶電視,超薄電視。人們又開始了新一輪的爭購熱潮了。通訊工具——手機也變得越來越多款式,越來越受歡迎。從前人們總是抱怨沒有工具提供給他們查資料,可是現在不用憂愁了,百事通——電腦登臺亮相咯,不管你有什么疑難雜癥,還是不明之處,上網一查,便就一清二楚了。知識的交匯處——學校根式電腦多的是,教師們利用電腦滿足了學生們的求知欲,是學生進一步深入了解知識。
改革開放給故鄉插上新的翅膀,似春燕在田野上飛起。啊!故鄉龍江的變化真是令我佩服啊!
《變化》的作文 篇4
溫州是我們的家,我們要愛護它。自從六城聯創以來,我覺的溫州好像變了好多,這種感覺猶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遠的不說,就說我的校園附近的變化吧!以前在我的校園外,每當晚上放學時,校園外的垃圾堆總是臭氣熏天,而且垃圾是隨地可見,東一點紙屑,西一點果殼,有時垃圾多得甚至會漫到馬路上去了,最可氣的是都沒有人出來管,一些人吃完東西就亂扔,還有一些是開飯店的外地人把剩飯剩菜倒在門口。
現在可不這樣了,只要你經過我們校園外,你會發現道路是既干凈又整潔。為什么會有如此大的變化呢?因為大家都想把溫州打扮得干干凈凈,我發現現在無論是開飯店的外地叔叔,還是我們甌江小學的同學們,吃完東西時會自己先拿著,或者喂給“垃圾筒先生“,我覺得這樣做有兩點好處,一是可以讓讓地面更整潔,環境更優美,還有一點是可以讓打掃垃圾的.叔叔、阿姨們不那么辛苦。
其實作為小學生,我們也要懂得愛護環境,從你我做起,多做一些讓城市開心的事情,千萬別做讓城市傷心的事兒。最后,讓我們一起共創美好溫州,給母親溫州的美好多出份力吧!
《變化》的作文 篇5
秋天的腳步向我們姍姍走來。轉眼睛,夏爺爺悄悄的回去了。秋姑娘傳下了一陣陣美妙的叮嚀!秋姑娘帶著淘氣的秋風弟弟陪著小花們玩游戲,一排排大樹落下了一片片金黃金黃的葉子。秋風弟弟邊玩邊說:“哈哈,我終于得到金鎧甲啦!”
秋姑娘帶著秋風弟弟一起去了府山公園,那一陣陣的桂花香氣撲鼻而來,一串串的桂花正對著我們笑呢!田野里一個個農民都在忙著收金黃的'稻谷,放眼望去,田野像一片金色的海洋。
啊!秋天你真美,給了我無限的歡樂。
《變化》的作文 篇6
新的一年又來到了,到處都發生著大大小小的變化。我們的校園也越變越美麗了!我可真喜歡我們的校園!
一走進校門,我們就可以看見一排排的長椅,是剛剛建的,可漂亮了!每當我們累了的時候,大家總會一起坐在長椅上休息。這個新變化,可是我們最喜歡的了!
再一進門廳,墻上的小故事一個接一個。有《臥冰求鯉》、《百里負米》、《釘子》、《昂起頭來真美》等等許多為我們講道理的小故事。一下課,同學們便會圍過去看,看完之后,我們還一個個的認真寫了讀后感,老師把我們的讀后感都插在了故事框里,大家看著自己的讀后感,心里可自豪了呢!
走近一看玻璃門,我們學校的玻璃門上貼了大大小小的貼畫,有蝴蝶的、花兒的,還有一些字:走向操場,陽光體育!漂亮極了!
一到后操場,我們還能看到我們的.種植園。在種植園里,我們可以種一些蔬菜,大家都深切地體會到農民伯伯的辛苦。收獲時,大家也一起分享收獲的喜悅。我們可真喜歡種植園啊!
校園的變化可真多啊!我愛我們美麗的校園!
《變化》的作文 篇7
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我已經從一個咿呀學語的小娃娃成了一個懂學習、懂禮貌的大孩子了。
翻了翻日歷,現在已經是20xx年了,好像是再過了一年的時間里,已經過了10年了。奶奶家的那棵石榴樹已經很高了。小時候,它是一顆幼小的苗,現在我已經10歲了,他也成了一棵大樹,那紅紅的果子正懸在茂密的枝頭,令人一望,就饞的流口水。
幾年前,我們院前面是一片荒園,現在已蓋起了高樓大廈、公園、廣場、美麗的學校。這說明我們富裕了,我們的世界更美麗、更精彩了。
看一看,路上的那些人,有的開著寶馬、這樣的車,有的`還穿著上百上千元錢的衣服。有些人還享受著吃西餐、做好車的樂趣。但是再從爸爸或爺爺的小時候說起,比起現在的生活那就差得很遠了。那時候一個月生活費就是30元,能喝上一碗粥就很好了。交通工具只有馬車、自行車,離我們現在的生活真的差著十倍的十倍還多。
小時后,奶奶還是一位漂亮的中年婦女,可現在臉上的皺紋又多了許多,白頭發也多了很多。爺爺也不像以前那樣有力了。爸爸、媽媽那烏黑的頭發里面已經有了幾根白頭發。爺爺奶奶都在不斷老。媽媽也從一位年輕漂亮的女人,成為一個中年婦女。而我在陽光的照射下茁壯成長。
你變、我變、身邊的一切都會變。你賣力了,生活就變得美好。你偷懶了,生活就會變的窮苦。你要過怎樣的生活呢?
祝愿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變化》的作文 篇8
人的一生都會發生變化,就像蝴蝶和蠶一樣,一次次蛻變讓我們漸漸長大。我們一天天變得更懂事,變得更豐富。天天長新知,歲歲都進步。
從小時的牙牙學語道現在的出口成章,我們的人生想蠶的蛻變一樣,每一次都可以獲得新生,小時妄想長大,長大后才發現不如小時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生活,長大要履行自己的職責和義務。
小時我的夢想很多,天天盼望著長大。因為我的理想很多:長大當作家,當建筑師,當董事長,或者當政治家。我的理想變化多端。現在,我最想為政治家的目標奮斗!長大后能為人民服務,做人民的好公仆。可是長大后學習越來越繁重,但是成績一天天變好。
當計算的.時候,從不知從和下手,到現在大腦跟“機器人”的腦子差不多,再難的題目也做得又快又好。過去我的獨立性很差勁。現在,我可以一個人寫作業,看書和思考。我現在懂事了,不會亂買玩具,把錢存在銀行戶頭上,長大讀書使用。
我變了,變得會自覺去學習。再也不會像以前那樣,要媽媽想方設法來強迫我去學習。現在,我會一個人躲在房里看書,有時還看到忘記吃飯。我無意中發現,我會努力學習了,我想,我是千變萬化的,在不同的年齡,不同的環境,我無時無刻都在變。我好想我的變化可以再變,就像孫悟空說的:看我七十二變!
說起我的愛好嗎?那可多了去了,如:捏泥人,做家家,捉迷藏……都是我喜歡的,不過這只是我小時候的愛好。現在的我愛好是游泳,一頭扎入水中,我就像一條快樂的小魚游來游去,你說,這難道不是我愛好上的變化嗎?
記得小的時候,我經常闖禍給媽媽帶來了不少的煩惱。等我長后,漸漸懂事的我突然發現媽媽的頭上已悄悄地爬上了些許白發,再看看別的同學的媽媽,天天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穿得都是名牌衣服,頭上一絲白發也沒有。于是,我開始慢慢地用功學習起來,不再闖禍,剛開始我只是為了媽媽才好好學習的,后來自己也愛上了學習,并且還成為了學校的三好學生。這,就是我學習上的變化。
是啊!每個人的一生,都經歷了許許多多的變化,有理想的變化,愛好的變化,學習的變化,性情的變化……這些變化將隨著我們年齡的變化而變化,它也會伴隨我們走過人生中的漫漫長路。也許你也有和我類似的變化,不妨也寫來讓大家一睹為快吧!
《變化》的作文 篇9
新中國成立以來,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在衣食住行等諸多方面有著大大大提高。
在以前人們只穿藍色與灰色的中山裝,被稱為'藍灰色的海洋'。可是現在的人們穿的是五顏六色,穿的大多數是純棉制品的。走在大城市里,你會察覺到色彩斑斕的衣服數不勝數。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吃的要求不斷提高,過去的人們只求吃飽,可現在人們的要求卻是不僅要吃飽,而且要吃好,吃得營養,吃得健康。用科學的方法來分配一日三餐。
過去的人們住的是瓦房,貧窮的只能住草房,陰天只要下點小雨,就無法居住,而現在連農村的村民們都普及了樓房,很少有平房。再向大城市里走一走,高樓的普及,大廈的聳立,不禁令人感嘆。
過去的人們上哪兒都是步行,很少的家庭能有一輛自行車。而現在的人們每家每戶都擁有了。摩托車的生產,汽車的制造,把費力的.自行車淘汰了。并且大多數的人家都有了私家車。隨著'衣''食''住''行'的迅猛發展,高科技的成就也不甘示弱。過去的人們乘火車,現在高空中你會經常看到有飛機劃過。'兩彈一星'的成就,'三峽工程'的建成。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回首過去,再看看現在,我們的生活確實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這是我們難以想象的。
我愛你中國,親愛的母親,我為你驕傲,為你自豪。
《變化》的作文 篇10
30年來,中國的高考作文題的改變,總是比現實生活慢半拍。它緩慢地從濃厚的意識形態窠臼中向外掙脫,并隨著近幾年興起的新課改,摸索著走向了一條新的道路
接到卷子時,蔣昕捷習慣性地先瞄了一眼作文題。這是一道以誠信為話題的作文,并沒有讓他產生特別的感覺。于是先做前面的,其中的閱讀理解是道圖文題,上面畫了匹很大的馬,下面的文字提到了赤兔馬,蔣的心里“咯噔”一下,“有了”。
接下來的故事順理成章:5歲就迷上袁闊成講的《三國演義》,小學就讀過很多遍《三國演義》,甚至連打游戲都喜歡“三國”題材的蔣昕捷,平時就曾琢磨過赤兔馬的下落,他根據赤兔馬先后跟隨呂布、關羽,后病死在馬忠之手的情節,杜撰了赤兔馬為忠義誠信的關羽殉主的故事。這就是名震中學教育界的江蘇省首篇滿分高考作文《赤兔之死》的誕生過程。
四五十分鐘的答卷過程行云流水,唯一不大習慣的,是連監考老師也不時好奇地走過來看一下。這讓他心里有了底,“作文還沒寫完,我就知道自己肯定能拿高分了。”雖然古白話文談不上標準,還把年份搞錯了,但這些瑕疵顯然并未沖淡給閱卷老師帶來的驚喜。
“語言非常老練,詞匯也很豐富,本來給的58分,后來何老師(江蘇省高考語文閱卷組組長何永康)說,既然已經58分了,離滿分只有2分了,沒有別的大的毛病啊,索性給滿分。”參加20xx年高考閱卷的金陵中學語文教師喻旭初回憶。
8年后向《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回憶起考場上的情形,已經成為《中國青年報》記者的蔣昕捷說,自己并未擔心用古白話文寫作所潛藏的標新立異的風險,“從1999年的《假如記憶可以移植》起,高考作文就已經進入了話題作文階段,我當時看過何永康老師編的20xx年優秀高考作文選,里面早已經有四幕劇和故事新編的形式了。”蔣感嘆話題作文賦予他的相對自由,“我比較喜歡敘事,現在到了報社也寫不好新聞評論,如果當時規定死了一定要寫成議論文,我頂多拿個平均分。”
30年的演變
進入教育部考試中心網站的“普通高考”頁面,“高考作文”是與“高考動態”和“考試大綱”并列的三個子項目之一。這個細節或許可以多少看出高考作文在教育部門心中的分量。
“在總分150分的(全國高考)語文科目,作文占了60分——在總分200分的江蘇、上海和福建也占了70分,是所有科目里單個題目所占分值最大的題;加上中國科舉以文取士的傳統意識,讓無論是考生、老師還是一般的社會公眾,都對高考作文格外重視。”喻旭初如此分析。
喻旭初從1978年恢復高考開始,連續多年參加高考閱卷,“1978年的作文題是縮寫《速度問題是一個政治問題》,給了一篇很長的國家領導人的講話材料,還沒有脫離‘文革’前的政治腔調。”他與南京另一位優秀語文教師曹洪玲有一致的看法,即從新時期恢復高考起,直到20世紀末的20年多時間,主宰高考作文的主流意識形態并未有大的改變,“都是政治演繹或者道德審判。”
可以從側面印證這個說法的定量分析,來自研究者吳妹喜對1978年至20xx年全國統考題文體的統計:1998年以前對文體的要求較嚴,每一年都規定了只能寫什么樣的文體,這個時間段里有13年規定了只能寫議論文——而這正是演繹政治和道德命題的絕佳文體;1999年除詩歌外文體不限,20xx年以后,有時連詩歌都未做限定。
北京市西城區教研中心教研室主任付文昌注意到,歷年高考作文題目在設置語境時有過于虛化的傾向:1990年根據小姑娘對玫瑰園的不同看法,描寫片斷和寫議論文;1995年根據寓言詩《鳥的評說》描寫片段和寫議論文——都是外國寓言,虛擬的材料。1997年根據小學五年級學生背雙腿癱瘓的同學六年的故事,描寫片斷和寫議論文。
與此對應,造成的后果,研究者張懷智在20xx年設計過一個實驗:在一個32人的班內布置了5篇作文,題目分別是《代價》《珍惜》《年味》《放棄》《榮與辱》,5個題目的共同特點是,均可以現實的社會生活、學生的日常生活作為題材。實驗的結果是,在160篇文章中,取材于現實生活的僅十幾篇。“這說明學生很少把反映現實生活作為作文的主要內容,大部分作文的內容取材于歷史人物和事件,有的是編造的人和事,其中還有網絡游戲故事。”
1999年被認為是具有轉折意義的年份。在接受采訪的研究者和一線教師中,該年的作文題《假如記憶可以移植》被多次提及。而作為當年高考命題的操盤手,全國高考語文命題組原組長張雄對《中國新聞周刊》提起自己的作品,不無得意之感,對于那些準備了滿腹套話的考生來說,“這個題目你非得自己去想象不可”。
但在更多人看來,張雄這個舉動是一種無奈的應對。1997年11月,《北京文學》以“憂思中國語文教育”為題,刊登了三篇文章,分別出自一位小學生家長、一位中學語文教師和一位大學文科教師,在北京掀起了一場對于語文教育的大討論。該刊的立場,可以用次年刊登的文章《誤盡蒼生》和《我們失去了什么》來概括。而1998年全國高考卷的題目《戰勝脆弱》或《堅韌,我追求的品格》,一度成為雜文作者針砭語文教育積弊的素材——吳妹喜在研究論文中寫道,“據抽樣調查,1998年某省的高考作文試卷,竟然有40%的作文都出現在‘父母雙亡’的‘考驗’下‘戰勝脆弱’的假話。”
《假如記憶可以移植》給考生帶來的不只是想象力。北京清華附中特級教師楊建宇提醒本刊記者,“你要注意,從這年起,文體開始松動了。以后話題作文‘立意自定、文體自選、題目自擬’的‘三自’原則,正是從這里開始的。”
“原來的命題作文和給材料作文的主要問題是格式化和八股化,這些套路都有一套口訣”,而話題作文帶來的新問題是,“由于話題作文外延太寬泛,導致宿構(準備現成文章套題)的現象猛增。”楊建宇分析說,“語言學家曾經做過實驗,任意兩個毫不相關的'概念之間只相隔不超過3個媒概念。命題作文雖然‘死板’,但對文題的界定是很明顯的,而話題作文給的材料只作為參考,寫作時可以不必引用,甚至不必提及,加上過度自由的‘三自’原則,讓宿構現象防不勝防。”楊建宇參與20xx年高考作文《誠信》的閱卷,就發現《讀者文摘》上的一則誠信故事,被好幾個學生發揮成了考場作文。“不得抄襲,不得套作,不得脫離材料”的“三不”原則就是針對此種情況提出的。
自主命題的指揮棒效應
17個省自主命題,加上全國卷一共18份高考試卷,這就是世界最大規模的考試——中國高考目前的格局。全國統考卷一統天下的格局發生大規模變化是從20xx年開始的。早在1987年,上海就開始了自主命題,此后,北京和天津相繼加入。到了20xx年,自主命題的省份驟然增加到11個。
20xx年初夏的一天,南京大學的王繼志教授在賓館里冥思苦想,他在為江蘇首屆自主命題的語文高考作文題而焦慮。“他在無意中從賓館里向外看,發現景色很美,水看起來很靈動,山看起來很沉穩,他想到,世界上的很多東西,比如文學、生命等等,不都是很靈動的嗎?而一些人的性格,是不是像山一樣沉穩?于是他把這樣的意思稍微加工了一下,做了文學化的表達,20xx年的江蘇作文題就這么出來了。”喻旭初這樣向本刊記者轉述他所知的江蘇省首屆自主作文命題的產生,不過他強調,這樣的情況非常少見。“據我所知,江蘇省的語文高考命題是以大學教授為主,也會抽調一部分中學一線教師去參與命題,但他們主要的任務是做題,測試考題的信度。”連續帶了9屆高三畢業班的曹洪玲說,20xx年江蘇開始自主命題后,每年高三下學期開始時,都要召開全省的發布會,邀請各中學的語文備課組組長到會,解釋題型變化和改革動向。
這是一個斗智斗勇的過程。場下的老師們紛紛往上遞紙條,打聽任何可能的信息;臺上則守口如瓶,任你怎么軟磨硬泡,說出的話跟打印出來的公開材料一模一樣。聰明的老師還是會在命題組專家受邀開展的小范圍演講里聽出蛛絲馬跡,“他們掌握著全省的均分狀況,會分析之前的高考題,這樣的講座,能聽是一定要設法去聽的”,曹洪玲自我評價,“我覺得我還算一個敏銳的人吧。”
今年6月7日語文考完后,曹洪玲的一位學生走出考場,興奮地大叫,“曹老師,今年的作文題跟您預測的一模一樣。”曹洪玲很欣慰,自己押了兩三年的一個題,終于押中了。江蘇省今年的作文題是《品味時尚》,而考前半個月,在學生們的最后一輪復習已經完成后,曹向學生們預測了兩個作文題,《我看時尚》和《我身邊的文化》,“那個孩子進行了一些準備,作文考得比較好。”
“其實也沒那么復雜,你要看到江蘇作文題的特點,是以本為本,以綱為綱”,曹說,“20xx年的《懷想天空》,是根據我們必修教材最后一個單元教學目標的總標題《懷想歷史的天空》變過來的;20xx年的《好奇心》,在我們選修教材的一篇散文閱讀里也能找到原型。”
出題者極力避免參考者“押題”的發生,至少目前看來,還未能如愿。
曹洪玲說,在今年的考試說明里,能力等級除了老的A(死記硬背)、B(靈活運用)、C(理解考察)、D(綜合運用)外,E(審美能力)和F(探究能力)的要求增加了。尤其是審美能力這一塊的分值全面提升,詩歌鑒賞由以前的6分變成10分,文學類文本的解讀從原來的18~20分變成23分,加考部分也出現了經典文學名著。“這說明,江蘇省今年考察的重點已經由前幾年的注重哲理思辨上升到注重文化審美的階段。”
曹洪玲更愿意把這種變化與江蘇省20xx年起實行的高中課改聯系起來。江蘇省教育廳有關人士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談道,“高考方案應服從課程方案,而不是課程實施的指揮棒。”但至少在曹洪玲這個政策的終端,新課改的教育目標還是通過高考指揮棒傳遞過來的。
“大概在20xx年的時候,也是新課改主導下的高考題開始發生變化的那年,我帶的畢業班沒有達到理想中的豐收狀態,我開始反思自己,以前我可以用那些摸索好的經驗,原封不動,一年不備課也能照常上課;最近的兩三年,我開始嘗試一些改革,加強跟學生的互動,引導他們開闊閱讀視野。”
曹洪玲有時會下水作文(專業術語,意思是老師親自示范寫作文給學生看),跟學生們進行同題競賽,“不一定總能寫得過他們”。她布置兩個班的90多個“小兵”練習閱讀理解,不是自己安排篇目,而是讓他們自己去找近來受歡迎的散文作家,第二天,很多“小兵”選擇了遲子建。對于自己一直關注的考題“節日文化”,曹讓學生們自己編題做,相互指出出題者的不足,“眼高才能手高嘛”,“我原來只打算讓他們找中國的傳統文化,沒想到他們搜集了世界各地的節日文化,學得很高興。”
“這兩三年,我覺得自己又找回了那種很享受教書的感覺”,曹洪玲說。今年的江蘇作文題《品味時尚》和北京作文題《隱形的翅膀》,在媒體上引發了一些關于城鄉考生公平性的爭論。但在中學教育界,這似乎并未被看作問題,曹洪玲說,“在江蘇省實行自主命題后,今年的高考作文題最受好評,不是我猜中了才這么說,我們同行之間交流,其他的老師也一致叫好。”楊建宇也談道,“就算沒聽過那首流行歌曲,考生看了歌詞也能明白命題者的意思,農村學生在審題上的劣勢并沒有媒體說的那么明顯。”
從縮寫《速度問題是一個政治問題》里國家領導人大篇幅的講話,到《隱形的翅膀》里寥寥幾句歌詞,32年的高考作文題經歷了一個由沉重到輕盈的變化過程。這也逼迫著曹洪玲這樣的一線語文教師,為學生提供新的寫作和話語范式,曹洪玲說自己在給學生講課時,根本不用上世紀90年代的范文,“那時候的范文拿到現在,能及格就不錯了。”李大進:對詐捐騙捐者應加大處罰力度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天達共和律師事務所主任李大進人民網北京3月11日“有的人打著天災的幌子,騙捐數額能達到數百萬元甚至更多,我認為慈善法草案中提到對違法者處于‘1萬以上10萬以下的’的罰款不足以震懾違法者。”今天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北京代表團召開全體會議審議慈善法草案。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天達共和律師事務所主任李大進對慈善法草案提出三點建議。
建議一:通過審查和備案 完善監管方面的相關內容
“以往經常看到有人在互聯網上發帖,說自己或自己的的親人遇到了哪些不幸的經歷,事后就能收到少則幾萬元,多則數百萬元的捐贈。更惡劣的,甚至有人打著地震、洪水等自然災害的旗號進行募捐,但是善款卻落入了個人的口袋。”李大進說,慈善法的出臺將對這些行為進行法律上的規范和界定,是有很大現實意義的。
李大進同時建議,慈善法草案中應完善監管方面的相關內容。比如,慈善組織和個人以廣告推介、媒體宣傳或者舉辦大型活動等方式進行募捐的時候,主管機關應該建立必要的審查或者備案制度,以便監督。同時,讓這些活動更加公開、公正、透明。同時用這種審查和備案的方法,避免募捐人的權益受到損害。
建議二:根據犯罪所得額或者受害人情況進行處罰
目前,慈善法草案中關于罰款的規定是“1萬以上、10萬以下”,李大進認為,這樣的金額不足以震懾違法者和犯罪之人。他告訴記者,以詐騙的方法詐捐和騙捐的案件,涉案金額少則都在幾十萬、數百萬元,對于這些人,僅罰款1-10萬,成本過低,建議可以考慮根據犯罪所得額或者根據受害人的受害情況進行處罰。
此外,“1-10萬元的罰款”幅度過廣、空間過大,增加了執法過程中的隨意性,缺少了法定性。如果法條能對什么情況下適用于多少額度的罰款列得更詳細些,將大大增加執法的可操作性。
建議三:對與現行法律有交叉、重合的地方 應盡快修訂
李大進提出,目前審議中的慈善法草案,和現行的至少5部法律有交叉、重合、甚至個別相抵觸之處。這些法律分別是:公益事業捐贈法、紅十字會法、信托法、合同法和殘疾人權益保障法。
現在的慈善法草案,無論是總則還是附則中,都沒對這些情況給予充分的說明。比如說,慈善法出臺后,執法依據是從舊還是從新?應給予明確。為了避免在這部法律的執行和實操過程中,發生法律上的沖突和界定上的模糊,以及最終認定事項上的混淆,應當將與這部法律相沖突的法律修改盡早提上日程。
湯素蘭:將有益的書送到農村師生手上
中國教育報訊全國政協委員、湖南師范大學教授湯素蘭提出,應當完善圖書采購配送機制,把高質量的、對師生真正有益的書送到他們手上。逐步健全師生、家長和專家學者等多方參與的圖書采購機制。“可以組織專家在《全國中小學圖書館(室)推薦書目》基礎上,結合全國各地農村中學的實際情況,每年推薦應該采購的圖書目錄。把這份目錄事先交由師生選擇和增補,再由教育部門匯總拿出圖書擬選購清單,由縣級政府采購中心向社會公開招標,并最終讓學校師生對公開招標采購的圖書從質量到價格進行綜合打分,對政府采購進行監督。”湯素蘭建議。
劉永富:貧困人口信息會進一步精準
新華社北京3月16日電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16日說,精準扶貧首先要搞清楚哪些是貧困人口、怎么幫扶。2015年,全國范圍動員了200多萬人在前期工作基礎上再次進行了排查,目前貧困人口信息基本準確,今后信息會進一步精準。
劉永富在列席當天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閉幕會前經過“部長通道”時說,代表和委員們在兩會期間為脫貧攻堅提出了廣泛的建議和意見,將有益推動改進扶貧工作。對于脫貧攻堅工作,各級政府都立了軍令狀將按時保質保量完成,都會帶著感情和責任認真落實好中央部署,并將著力于整合資金、精準扶貧、創新扶貧,廣泛動員全社會參與。
劉永富介紹,為了摸清貧困人口,2014年全國動員了100多萬基層干部進行了建檔立卡,但因為實際困難大,這個建檔立卡當時只能說是“基本準確”,能把網建起來已經很不容易了。“2015年我們在全國基層再動員了200多萬人進行回頭看,把不該進去的、該進去沒有進去的,進行了調整,應該說現在基本準確,但是我們還將進一步改進這項工作,做到更加精準。”
芮躍華:建立證券公益訴訟制度
全國人大代表、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芮躍華14日表示,可以借鑒消費者保護和環境公益保護的實踐做法,推動建立我國證券領域公益訴訟制度。他建議,通過推動修改相關立法或出臺專門司法解釋,明確符合法定條件的專門投資者服務保護組織作為原告,提起證券公益訴訟,探索我國資本市場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新機制,維護資本市場公共利益。
芮躍華是在參加湖北代表團小組審議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時作上述表示的。
近年來,我國資本市場內幕交易、操縱市場、信披違法違規等傳統類型案件持續呈高發態勢,各類新型違法違規行為也不斷涌現,侵犯證券市場投資者權益的事件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最高人民法院20xx年工作報告顯示,20xx年審結虛假陳述、內幕交易等案件4238件。對此,芮躍華認為,建立證券期貨市場投資者權益有效救濟制度的需求迫切。
中小投資者占較大比重是我國資本市場市場結構的一個顯著特征,未來幾年主體結構也不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由于中小投資者相對比較分散,力量較為薄弱,受損的投資者主要通過自發提起訴訟來進行個人維權。從實踐情況來看,一方面,中小投資者通過自發訴訟維權面臨訴訟期間長、成本高、成效低、取證難、擔風險等難點,自身權益難以得到及時救濟;另一方面,中小投資者因訴訟成本過高、專業能力不夠、訴訟預期不明確等原因,維權動力不足,往往主動放棄維權,從而客觀上降低了相關市場主體的違法成本,違法行為得不到有力震懾。
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在12日的記者會上指出,“只有保護好中小投資者的權益,才能促進中國資本市場穩健發展。”
芮躍華說,為進一步加強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工作,針對當前投資者維權難的問題,可以借鑒我國消費者保護和環境公益保護的實踐做法,積極推動在證券領域建立公益訴訟制度。
所謂公益訴訟,一般是指由法律規定的機關或組織、個人,針對侵害國家利益、社會利益或特定的他人利益的行為,為維護公益目的而提起的訴訟。我國《民事訴訟法》對公益訴訟作出了原則性規定,在消費者保護和環境保護等領域明確了特定專門組織發起公益訴訟的原告資格,并進行了積極實踐。20xx年福建法院審結了首例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
在證券領域開展公益訴訟,境外資本市場已有較為成熟的實踐經驗。
芮躍華建議,在證券法修改中加入專門條款,明確符合法定條件的專門投資者服務保護組織有權作為原告,針對侵害眾多投資者利益的證券違法行為,以投資者服務保護機構的名義提起證券公益訴訟。通過發起證券公益訴訟,可以有效避免個人起訴時的“集體行動”困境,為眾多受損投資者積極維權提供示范和引導,充分實現對違法行為的震懾作用,從而提高投資者權益救濟效率,及時維護資本市場公共利益。
針對在目前現狀下如何實現公益訴訟、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芮躍華認為,與證券公益訴訟類似,在現行法律框架下,支持訴訟也可以起到實現投資者權益及時有效救濟的效果。公益訴訟一般是由專門機構作為原告發起訴訟,而支持訴訟則是專門機構作為投資者的代理人,支持投資者開展訴訟。
作為中國證監會批復成立的專司中小投資者保護服務的機構,目前投資者服務中心正研究探索面向中小投資者開展公益性支持訴訟,通過公職律師或者組織證券公益律師,作為投資者的訴訟代理人,支持中小投資者發起維權訴訟,為廣大中小投資者維權起到示范和引導作用,凈化資本市場環境。 (完)
王隴德:《慈善法》應禁止煙企捐贈
原標題:《慈善法》應禁止煙企捐贈
《慈善法》應禁止煙企捐贈——訪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原衛生部副部長王隴德
多年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原衛生部副部長王隴德一直致力于推動控煙。
借兩會為控煙發聲,更是他多年堅持的做法。在往年的兩會期間,他曾連續提了5年的《煙草危害預防控制法》,和其他代表、委員聯合倡議“無煙兩會”。
今年兩會期間,《慈善法》草案進入審議環節。在接受《民生周刊》記者專訪時,王隴德說,禁止煙草企業從事捐贈、贊助慈善等活動是非常正確的,應該寫入《慈善法》。煙草企業參與這類慈善活動,本身就是為宣傳。
民生周刊:多年來您一直在關注控煙,還去過很多地方調研,您對控煙現狀是否滿意?
王隴德:就控煙現狀來說,最近幾年取得了比較明顯的進展,但離我們已經簽署的《世界衛生組織框架公約》要求,以及通過對煙草危險因素的控制來控制慢性病的目標還比較遠。
原因有幾方面:一方面,目前全國性的公共場所控煙法律尚未出臺;另一方面,對民眾關于煙草危害的宣傳教育還比較欠缺;此外,一些煙草控制方面的服務難以滿足要求。例如,戒煙屬于公共衛生,但現有醫療體制下醫院沒有受益,所以也沒有積極性。
“十三五”規劃草案里對于煙草控制提了一句話:“降低煙草危害”;而“十二五”的提法是“全面推行公共場所控煙”。“十二五”提得很好,但沒有完成,應該繼續保持。“降低煙草危害”是煙草業的提法,該說法與《世界衛生組織框架公約》相抵觸,與中央精神也不符,接下來我準備明確提出這個觀點。
民生周刊:您常借兩會平臺為“控煙”發聲,包括連續提了5年的《煙草危害預防控制法》,聯合倡議“無煙兩會”,以往呼吁的問題是否都得到了解決?
王隴德:有一些進展。例如,《煙草危害預防控制法》現在要由國家衛計委來制定條例,制定的條例草案已經提給國務院法制辦了。20xx年,國務院法制辦將其列為二類立法計劃。這些原來是沒有的,算是有了進展。
此外,“無煙兩會”有了很明顯的進展。以前,人民大會堂門口總是煙霧繚繞,大家排隊在那兒抽煙,代表車輛周圍也全是煙頭,現在這些已經都沒有了。代表駐地去年還沒有完全禁煙,但是今年就禁煙了。控煙的環境不一樣了,這個我覺得很高興。
民生周刊:在《慈善法》立法中,關于是否應該禁止煙草企業從事捐贈、贊助慈善等活動爭議比較大,對此您怎么看?
王隴德:禁止煙草企業從事捐贈、贊助慈善等活動是非常正確的,應該寫入《慈善法》。煙草企業參與這類慈善活動,本身就是為宣傳。通過慈善活動的形式資助學生,學生受到這家企業的捐助,將來還能反對煙草嗎?
煙草是有害國民健康的,政府應該去引導轉產。上世紀50年代,美國有50萬煙農,而現在減到只有10萬煙農。脫貧是政府責任,不能靠煙草企業來贊助。現在民眾的認識還沒有達到這一步,可能這一次我的看法不能被采用,還需要做工作。
民生周刊:去年提高了煙草消費稅,實際上是利用經濟杠桿來控煙;據了解,您之前做過一些調研,效果怎么樣?
王隴德:以前,提稅不提價,提稅的比例比較低,沒有什么顯著作用。這一次是稅價聯動,提了稅也提了價。到現在為止,沒有確切的專家來測算結論,也沒有看到明確煙草業經濟情況的報告。
據一些煙草公司的人員講,銷量確實減少了。應該進一步測算數據,可行的話,可以繼續向國家提出進一步提價提稅,畢竟還有很大的空間。
民生周刊:您在各地調研中,是否有做得比較好的,值得推廣的典型?
王隴德:像北京、深圳等城市現在是比較好的,特別是北京從20xx年開始執行“史上最嚴控煙條例”效果非常好,為全國樹立了樣板。最接近要求的是北京,現在上海也正在積極地做。第九屆全球健康促進大會今年10月份將在上海召開,這方面要進一步做好工作。
現在上海市人大基本同意了,楊雄市長也明確表態了,爭取在11月大會以前出臺上海的法律修改法案。上海原來的條例離要求還比較遠,現在仿照北京要能夠把這個法律修改。
我們希望上海的條例能夠盡快出臺。上海以前接受捐贈什么的,很多地方都是煙草變相的廣告。
民生周刊:控煙問題年年都談,但總體效果還是不甚理想,您認為最大的困難在哪里?
王隴德:一方面是煙草業的阻撓,我們也在做他們的工作。另一方面,國家層面重視還不是太夠。現在,我們將“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這就不一樣了。“健康中國”最重要的是要把慢性病控制下來,而從控制慢性病的角度看,控制煙草是投入產出效益最好的控制因素。
還是要統一認識,真正付諸實施,盡快出臺《煙草危害預防控制法》。我今年的建議還是要提這個,希望在20xx年能夠把該法出臺實施。
民生周刊:關于控煙,目前最急迫的事情是什么?
王隴德:我還是希望政府能夠支持公益的健康教育,因為煙草控制首先是觀念和知識的宣傳,要讓群眾認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希望政府能夠在健康知識宣傳上履行責任。
以往,我們不認為這是政府的責任,現在看結果就看出危害來了。現在慢性病增長得這么快,原因在于健康素養低。擁有慢性病預防素養的占比不足十分之一。不掌握慢性病的預防知識,慢性病就控制不下來。
此外,媒體應該作為一項任務來宣傳,只有反復地宣傳教育,潛移默化地提高認識,改變生活習慣。
【《變化》的作文】相關文章:
(經典)《變化》的作文02-11
【精選】《變化》的作文03-08
《變化》的作文[精選]11-30
《變化》的作文(精選)05-02
(經典)變化的作文11-01
《變化》的作文(精選)01-20
《變化》的作文01-10
《變化》的作文【經典】03-24
(經典)變化的作文03-28
(經典)《變化》的作文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