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二十三糖瓜粘的意思
北京有關春節的童謠唱到,“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燉羊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這段童謠說明了小年后人們開始置辦年貨,準備干干凈凈過個好年,希望新年有個新氣象。
小年并非專指一個節日,由于各地風俗,被稱為小年的節日也不盡相同。小年期間漢族主要的民俗活動有貼春聯,掃塵,祭灶等。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稱臘月二十三或臘月二十四的祭灶節為小年。也有不少地區稱正月十五的元宵節為小年,冬至也有地方叫作小年。小年也意味著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準備干干凈凈過個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氣象,表達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愿望。
“二十三祭灶王,一碗清茶一碟懈”。
“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爺要上天”。
舊時,每當臘月二十日過后,孩子們就唱起了上面的歌謠,并且盼望著大人們快些買回糖瓜來。“糖瓜”是一種用黃米和麥芽熬制成的粘性很大的糖,把它抽為長條型的糖棍稱為“關東糖”,拉制成扁圓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為天氣嚴寒,糖瓜凝固得堅實而里邊又有些微小的氣泡,吃起來脆甜香酥,別有風味。
但在屋子里遇熱后就變成了又粘又硬的糖疙瘩。這種粘性很大的麥芽糖,在晉代的《荊楚歲時記》中就有記載,當時稱為“膠牙餳” (音形)。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一首詩中也寫道:“歲盞后推蘭尾酒,春盤先勸膠牙餳”。由此可見,在唐朝它已與美酒一樣,成了春節期間必備的佳品。到了明清時代,麥芽糖又被派上了新用場,成了祭祀灶王爺時,粘糊其口的武器。
據民間傳說,灶王爺本是天上的一顆星宿,因為犯了過錯,被玉皇大帝貶謫到了人間,當上了“東廚司命”。它端坐在各家各戶的廚灶中間,看著人們怎樣生活,如何行事,把好事壞事都詳細記錄下來,到了臘月二十三日就回轉天庭,向玉皇大帝稟報各家各戶的善惡情況。到了臘月三十晚上再返回人間,根據玉帝的旨意懲惡揚善。
所以人們在臘月二十三日都要祭灶,并把又粘又甜的糖瓜獻給灶王,粘住灶王爺的嘴,讓它“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兒童們則把這一天當作春節的序幕和“彩排”。天一擦黑兒,就放起了鞭炮,在鞭炮聲中由家中的男主人把糖瓜一盤,清茶一碗供在灶王像前,點上蠟燭和線香,祈禱行禮后,把灶王像從墻上揭下來燒掉,再把茶水潑在紙灰上,糖瓜則由孩子們搶著分而食之。
臘月二十三糖瓜祭灶,形式熱鬧隆重而又風趣幽默,所以把這一天稱為“過小年”。
【二十三糖瓜粘的意思】相關文章:
臘月二十三糖瓜粘02-25
二十三糖瓜粘的傳說02-25
二十三糖瓜粘歌謠作文01-26
二十三糖瓜粘兒歌大全02-10
小年臘月二十三糖瓜粘02-08
臘月二十三糖瓜粘的傳說02-25
二十三糖瓜粘制作過程02-25
二十三糖瓜粘順口溜01-25
“二十三,糖瓜粘”的來歷和傳說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