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婆婆先進事跡材料(精選11篇)
進典型材料的先進事跡是否真實,直接關系到先進典型的生命力。只有絕對真實才能使先進典型真正具有教育人、鼓舞人的作用。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最美婆婆先進事跡材料,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最美婆婆先進事跡材料 篇1
她是一個通情達理、持家有道、愛護晚輩、團結鄰里、婆媳關系相處融洽、鄰里公認的好婆婆。她有著傳統婦女的純樸和善良,她用自己全身心的愛讓這個家庭始終保持著一種祥和溫馨的氣氛。
她平時很注重節儉,從不浪費一點糧食,也深知掙錢不容易,從不亂花一分錢,不僅自己如此,也教育自己的兒子兒媳也要這樣做。他們互相尊重,互相關心,互相體諒,家里有什么事情都互相商量,共同解決,平凡的點點滴滴卻無不展現一個好婆婆的形象。
有一次,雨下的很大,兒媳忘了帶雨具,她冒著雨趟著水去給兒媳送傘,她當時雖然打著傘,但全身還是被雨水打透,當時兒媳正站在單位門口徘徊著怎么回家,突然看到一個熟悉而瘦小的身影朝自己走過來,她趕快上前說:媽下這么大的雨你怎么來了?她看到兒媳的第一句話是雨下這么大怎么在門口呢?趕快把傘遞給了兒媳。每當想起這件事,兒媳都覺得很感動,說婆婆就像對待親生女兒一樣的對她。
還有一天晚上,兒媳突患重感冒,發高燒,作為老人,她著實不放心,當時兒子剛好不在,她急急忙忙下樓找的車,把兒媳送到醫院,并連夜輸上液。在兒媳生病的日子里,雖說自己還患有高血壓、高血脂、腦梗等病。但她還是不分白天黑夜陪伴在媳婦身邊,在她的精心照顧下,兒媳很快康復了。每當提起這事,兒媳老覺的過意不去,說叫婆婆為自己操了這么多心,受了這么多累。陳紅英卻說,人這一輩子,少不了溝溝坎坎,有困難咬咬牙就過去了。她什么也不圖,只要孩子健康,全家平安,和和睦睦過日子,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她也心甘情愿。更何況兒媳也是她的孩子,有著割不斷的親緣,真心實意疼她們,是一個婆婆起碼的做人做長輩的道德標準。俗話說,人心都是肉長的,事實證明她的辛苦也得到了回報。兒媳對她們也很孝順,通情達理,逢年過節,都給老人買點補品,送件服裝。特別是她有個頭痛感冒,不愿動彈的時候,孩子們都嚇的不得了,催她去醫院,恐怕她出大毛病。想想這些,心里覺的挺踏實。
人們常說做個好婆婆難,但是她卻認為做個好婆婆不難,只要不把兒媳當外人,用心疼愛,真心包容,家庭就會和諧美滿,兒子和兒媳剛從外地回來的時候,她鼓勵和支持他們,家里的活都承擔下來,讓他們專心學習,用兒媳的話說:只因婆婆當初的鼓勵和支持才有他們現在的工作和生活。兒子兒媳偶爾發生矛盾了,她從不偏袒兒子,等雙方心平氣和后,再問原因,談心、解疙瘩。她總說,媳婦雖說不是親骨肉,但她是背井離鄉來到這里要和兒子過一輩子的人,就應當自己的女兒去處。
她還常說,媳婦邁進咱家的門就是咱家的人,她說,孩子們大了都有自己的日子要過,我不缺胳膊不缺腿的,趁現在自己還能自食其力,多干一天是一天,多干一點是一點,只要能動彈,就不要耽誤他們的日子,街坊都說陳紅英是個好婆婆,在兒媳的眼里婆婆也是一個好榜樣。
最美婆婆先進事跡材料 篇2
她,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她,一個平凡的農家婆婆;她叫余華勝,1943年9月生,現生活在橋頭集鎮小韓村唐崗組。與千千萬萬個天下母親一樣,是一位勤勞、善良的農村婦女,她雖沒有文化,但識大體、顧大局,有著中國婦女的傳統美德。與丈夫生活幾十年來,操持家務,任勞任怨,有一個三代同堂之家,她的家庭和睦、鄰里和諧,勤勞、善良、純樸是她們一家做人的標準,是鄰里們羨慕的家庭。人們常說,世上的關系最難相處的就是婆媳關系,但在她看來卻不然,她常說:“我與媳婦之間的關系是很和諧融洽的。我們之間與其說是婆媳關系,不如說是母女關系。”因為她給予媳婦的關心與愛并不亞于一位母親對女兒的愛,她常常對兒子說:“兒子呀,你得了個好妻子,我得了個好媳婦,你不準欺負她。
余華勝,是左鄰右舍出了名的好婆婆。問起她對于如何做個好婆婆有些什么竅門時,她說:“人和人之間哪會沒有什么矛盾呢?更何況老年人和年輕人在思想上又有著很大差異。因此,和睦相處主要靠彼此寬容,平時我也盡量不拿自己的標準去要求他們年輕人。”
其實,她算是跟得上時代步伐的老人,兒女們的穿戴時尚啊、發型時髦啊等等,她都能接受。和兒媳相處幾十年從未紅過臉。兒媳錯了,她耐心說服,兒子錯了他耐心批評。兒子和媳婦吵架時,她從不說兒媳婦不對,總是從兒子身上找缺點。前幾年兒女們家庭不是很富裕,她總是幫了這家幫那家,哪家需要她她就去幫忙,2008年大兒媳帶著剛滿周歲的孫子回娘家吃飯,在路上被車撞成了植物人,孫子也不幸的骨折了。當時大兒子還在外地打工,一時間照顧媳婦和孫子的重擔一下就落到了余華勝的肩上。
每天,不但要照顧年幼的孫子,還要給病床上生活不能自理的媳婦端茶倒水,送吃送喝的。起早貪黑,從沒半句怨言。她媳婦常常眼含淚花的望著年邁的婆婆,每當這時,余華勝就安慰媳婦:“孩子,別難過,一切都會過去的,你會慢慢好起來的媽媽有信心,我們都要有信心。”
她一面操持家務,一面照顧兒媳婦,在忙里忙外的同時,她抱著治好兒媳婦的希望,四外投醫問藥給她治病。媳婦住院期間她親自護理,平時按時給兒媳婦服藥,合理安排兒媳婦的生活,飲食起居精心照顧,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她親自扶兒媳婦上廁所,親自給兒媳婦穿衣服、梳頭、洗臉、端荼送水,她千方百計讓兒媳婦吃好、住好、使兒媳婦生活的開心,每周她定期給兒媳婦洗頭、洗腳、剪指甲、洗衣服、被褥、勤洗勤換、即使遇到農忙時,她仍抽空推著兒媳婦出門散步談心,就這樣,她熱心照顧兒媳婦,從沒叫過一聲苦,也沒說過一聲累。
為了能讓兒媳婦早日康復,余華勝咨詢了很多醫務人員,掌握了不少護理知識,通過多年來的精心護理,目前兒媳婦的病情和精神狀態大有好轉。來探視兒媳婦的親屬都說:多虧了你婆婆的細心照顧,余華勝每次都靦腆的笑著說:“照顧她是我該做的事”,媳婦也時常激動地說:“很幸運有這樣一個好婆婆照顧我、鼓勵我、陪伴我、我感到生活得很幸福”。
生活中這樣的細節還很多,不少人問她:“你為什么這樣照顧兒媳婦”?余華勝回答說:“她是我兒媳婦,就是我的女兒,我的孩子。我們長輩誰不想孩子們好啊?他們過得好了,我們做長輩的心里才覺得踏實些,好受些”,這就是質樸、善良的余華勝。
人們常說找個好媳婦難,其實找個好婆婆更難,找一個既善良又能干的婆婆難上加難,余華勝認為做一個好婆婆并不難。用她自己的話說,兒子、兒媳、孫子、孫女都是自己的親骨肉,同是一家人,十個指頭不一般長但咬咬哪個都疼。婆婆和媳婦的關系不好處,就象鍋和勺,沒有不叮叮當當響的,但她覺得這種事只有兩好才能擱一好,只要真心實意待兒媳,像親閨女一樣,人心都是肉長的,以心換心就沒有處不好的。她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余華勝不光持家有方,和鄰里的關系也處得十分融洽。鄰里的老人們說起余華勝一個勁的豎大拇指:“那可是個好人!”鄰里有難她總是熱心幫助。多年來,她通情達理,持家有方,愛護晚輩,團結鄰里,家庭和睦的事跡廣為鄰里所稱道。她用家庭婦女特有的勤勞、善良、純樸,用她全身心的愛讓她的家庭始終保持著一種祥和的氣氛。
最美婆婆先進事跡材料 篇3
王,今年48歲,家住邵崗鄉邵崗街道,現從事婚娑攝影服務工作。她有兩個孩子,兒子已結婚,卻都還住在一起。這個四世同堂的大家庭里充滿著祥和氣氛。王是當地出了名的好媳婦好婆婆。問起王對于如何做個好婆婆有些什么竅門時,她說:“人和人之間哪會沒有什么矛盾呢?更何況老年人和年輕人在思想觀念上又有著很大差異。因此,和睦相處主要靠彼此寬容,平時我也盡量不拿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她們年輕人。”她兒媳婦補充說:“我婆婆不僅是好婆婆,還是好媳婦呢!我們奶奶在得病的時候,我婆婆很細心地照料她,給她洗澡,換洗衣服,倒便盆等。”
王對“孝順”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花錢為父母、公婆買好吃的、好喝的、好用的東西是“孝”,而不讓老人生氣、擔心則叫“順”。人到老年,老人不太講究吃穿什么的,只要心氣好,比啥都重要。
結婚時,由于婆家兄弟姐妹十三人,加之當時經濟條件比較差,家庭生活不太富裕,王決定婚事新辦,一切從簡,彩禮一份不要,對此,她受到了婆家和鄉親們的好評。婚后她們跟公婆一起住,努力的工作,為家庭增加了不小的經濟收入。生活富裕了,公婆心里也樂滋滋的。工作之余,王包攬了家里的所有家務。公婆不識字,王和丈夫商量,給公婆買了個大收音機,并手把手的交給他們如何使用,把他們樂得跟孩子似的。
后來,她們有了孩子,一家老小更是其樂融融。可在兒子三歲時,公公卻得了重病,經多方治療,病情有了好轉,可后遺癥非常嚴重。她見婆婆一個人忙前忙后的侍奉公公,怕她吃不消,便關閉了婚娑攝影店面,和婆婆一起照顧老人。為了給公公治病,幾乎花掉了全部積蓄,到過的大小醫院不下二十幾家,只要有一線希望,她們就不放棄,就這樣,終于留住了老人。
婆婆是從舊社會走過來的人,過去的苦日子,讓她落下了不少的病根,有胃病、神經衰落、腰痛病、心臟也不太好,為了讓婆婆身體健康,王帶她四處求醫,在飲食上,也是盡量調劑著吃,最近還特意為老太太買了“孟氏拔罐”,和專治腰酸腿疼得膏藥。老太太對媳婦是打心眼里喜歡。
長時間同婆婆的和睦相處,她們有了許多的相似之處,如:一樣的性格、相同的愛好、喜歡一樣的顏色、就連喜歡吃紅薯、南瓜、和胡蘿卜都一樣。婆婆常說“俺這個媳婦真是隨俺!”二十多年的朝夕相處,她和婆婆從沒有紅過臉,盡量滿足老人的要求。耳濡目染,孩子們也爭著孝順老人,有好吃的總忘不了奶奶,逢年過節也都要給奶奶買上點小禮物。今年春節,王建議排全家照,老太太非常高興,兒子爭著跟奶奶合影、媳婦也搶著跟奶奶和照、孫子孫女更是爭著、搶著更她拍照,把老太太樂得合不攏嘴。
王丈夫一直在機關單位從事小車駕駛工作20多年,因工作經常外出,隨叫隨走。在家時間很少,且不固定,家里家外全靠她一個人張羅。為了支持丈夫工作,不讓丈夫分心,她沒有說過一句怨言,每次丈夫出差臨行前都再三囑咐,注意安全。
二十多年的婆媳生活,使王更加深深的理解了“孝順”的含義。作為媳婦,要做到盡善盡美的“孝順”是不容易,但只要自己真心去做、用心付出,就終會有回報的。
最美婆婆先進事跡材料 篇4
胡小林,58歲,蕪湖縣陶辛鎮保太村王村村民組村民。她通情達理、持家有道、孝敬老人、愛護晚輩、團結鄰里、家庭和睦、婆媳關系相處融洽,成為村里公認的好婆婆。她用傳統婦女的純樸、用自己全身心的愛讓這個家庭始終保持著一種祥和的氣氛。
人們常說找個好媳婦難,其實找個好婆婆更難,找一個既善良又能干的婆婆難上加難,但胡小林認為做一個好婆婆并不難。婆婆和媳婦的關系不好處,就象鍋和勺,沒有不叮叮當當響的,但她覺得這種事只有兩好才能擱一好,媳婦邁進門,就是咱家的人,她看的比閨女還珍貴。只要真心實意待兒媳,像親閨女一樣,人心都是肉長的,以心換心就沒有處不好的。她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用胡小林的話說,人這一輩子,少不了溝溝坎坎,有困難咬咬牙就過去了。她什么也不圖,只要孩子健康,全家平安,和和睦睦過日子,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她也心甘情愿。兒子、兒媳、孫子、孫女都是自己的親骨肉,同是一家人,十個指頭不一般長但咬咬哪個都疼,有著割不斷的親緣,真心實意疼她們,是一個婆婆也是做長輩的基本道德標準。她對孩子們的付出也換來了兒子兒媳的孝心,特別是兒媳,知道婆婆一向是把自己當閨女看待,也都一直得到婆婆的關愛,都能理解婆婆的苦心。
胡小林不光持家有方,和鄰里的關系也都處得十分融洽。村里的老人們說起胡小林,都豎大拇指:那真是個好人哪!老人說,這么些年沒有見她和媳婦吵過一次架。鄰里有難,她總是熱心幫助,家里下來新鮮蔬菜就送給鄰居嘗鮮,村里有什么活動,更是積極參加。就是她不能參加,她也會鼓勵孩子們參加,說參加集體活動不光是圖個熱鬧和高興,鄉親們聚在一起也是個交流的好機會。
最美婆婆先進事跡材料 篇5
xx,女,現年36歲,中共黨員,20xx年以來任xx鎮xx村計生專職主任、婦聯主任。她不僅是公公和婆婆離不開的好兒媳,而且是讓xx村由亂子村向“尊老敬老”模范村轉變的示范者和推動者。20xx年以來,她每年都被評為xx村的“好媳婦”,20xx年、20xx年、20xx年均被評為xx市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先進個人,20xx,20xx年榮獲“山東省優秀計生專職主任”稱號。
孝敬公婆,做“尊老敬老”的示范者
她1995年結婚,當時婆家的經濟條件還比較差,家庭生活不太富裕,而且還有兩個正在上學的弟弟,xx決定婚事新辦,一切從簡。對此,她受到了婆家和鄰里的好評。婚后,他們跟公婆一起住。丈夫從事建筑行業,經常是工程忙、工期緊,顧不上家,她便擔當起照顧家庭的重任。工作之余,她總要擠時間為公婆洗衣、做飯,陪伴老人說話、娛樂,而公婆見她工作繁忙,也主動為她帶孩子,做好飯菜等著她下班,大家你敬我愛,和睦相處。逢年過節或是公婆的生日,她總要為公婆準備禮物,雖不是貴重的東西,但卻是十分適用。每次收到禮物,公公、婆婆都非常開心。婆婆總說:“兒媳比兒子強多了”。她對“孝順”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兒女花錢為父母買好吃的,好喝的,好用的東西是“孝”,而不讓老人生氣、擔心,則叫“順”。一年四季春夏秋冬,xx總讓公公和婆婆吃得開開心心,穿得干干凈凈。在xx村以及周邊的十里八村,大家都知道xx的名字,婆媳如同母女,婆婆叫她從不叫大名,總是親切地、甜甜地叫“小霞”。
弘揚“孝”風,做“尊老敬老”的推動者
xx村434戶,2078人,其中婦女勞動力847人。原來,xx村還是遠近聞名的亂子村,不僅計劃外生育的多,而且婆媳打架鬧別扭的也多。20xx年,xx市公開招聘村計生專職主任,xx在考試中脫穎而出被聘任為xx村計生專職主任,同年群眾推選她為村婦聯主任。為扭轉落后局面,她結合自己的工作特點,加強宣傳引導,大力推廣文明和諧之風;哪家有矛盾哪里到,當起了村里的矛盾調解員;為育齡婦女提供隨訪服務,成為了xx村婦女的`公認的貼心人。她每天都在圍著村里的“大娘、大嬸、婦女姐妹”轉,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村內的風氣漸漸好轉。對此,xx并沒有就此滿足,而是想著如何讓更多的群眾參與、評價每位群眾的行為,讓孝敬老人光榮,不孝敬老人可恥的思想深入人心。
從20xx年開始,xx征得村黨支部、村民委會的支持,在村內開展了評選“五好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婦”活動。xx村成立了由威望較高的“五老”人員為成員的評審委員會,制定了評選標準,由群眾按生產組進行推選,再由評審委員會進行審核點評。每年年終,xx村召開由全體村民參加的表彰大會,對評選出的“好媳婦”、“好婆婆”、“文明家庭”進行表彰,受表彰者披紅戴花上臺領獎取榮譽證書和獎品,并把受表彰人員的照片張貼到光榮榜,讓他們感到政治上光榮。連續三年受獎的,村里組織受表彰的先進個人赴日照市、南街村等地參觀學習,幫助他們解放思想,開闊眼界,發家致富。俗話說“家和萬事興”,xx村群眾參與村集體事業的積極性越來越高,xx村各項事業發展也進入了快速上升期。近幾年來,群眾義務開發荒山2280畝,累計栽植石榴、長紅棗、柿子等林果已達260萬株。xx村還實施了文明生態村建設,村內主要街巷全部進行硬化、綠化,建設了農家書屋、健身廣場、供銷超市、老年活動室、新農村建設俱樂部,群眾生活邁向了城市化。
最美婆婆先進事跡材料 篇6
李翠英,菱塘回族鄉龔家村龍都組村民。如今兩房兒媳生活在一個大家庭里的已經不多見,李翠英家卻是個例外,一家8口生活在一起,二十多年來,她們婆媳三人之間從沒有紅過臉,吵過一次嘴。
兒子和媳婦吵架,她從不說兒媳婦不對,總是從兒子身上找缺點,婆媳關系處得勝似親母女。2005年,她不幸檢查出胃癌,并做了胃切除手術。在住院化療期間,她怕兒媳們擔心,從不在兒媳們面前哼一聲痛,反而安慰兒媳們,讓她們回去安心工作,只允許一個人輪流陪護著就行了。出院后,她的病剛有好轉,她又堅持每天早早起床做飯,曬洗衣物。兒媳們下班回到家中看到,心疼地說:“媽,你身體剛好,要好好休息!”她總是安慰兒媳們說:“沒事,只要你們安心工作,我苦點累點都愿意。”常言道,家和萬事興。李翠英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如何做一個好婆婆。
最美婆婆先進事跡材料 篇7
好婆婆年輕的時候必然是一個好媳婦,姚水珍從南張鄉孫莊村嫁到范村牛家已經27年了,這27年來她丈夫從未吵過假,沒有鬧過大的別扭,夫妻之間舉案齊眉,遠近聞名,她善待自己的公公婆婆,妯娌間也和睦融洽,同時她也是個好母親,丈夫平時上班忙,總不在家,尤其是在1994年到1996年丈夫赴晉中師專進修的兩年里,她一個人拉扯著一對兒女,劈柴,跳水,做飯,耕種,除草……忙完家里忙地里,照顧完小的照顧老的,真真正正做到了一個好媳婦,好母親應盡的職責。
好媳婦到老了終究會是個好婆婆,女兒出嫁,兒子結婚后的三年里,家里的大事小事基本全靠姚水珍操持,大家難當,盡管她只有小學畢業,她的身上卻具有家庭農婦的純樸,她用自己的愛讓這個家庭始終保持著一種祥和的氣,
婆婆好不好還得是親家和兒媳婦說了算。她的親家袁印明也是村里有名的好人,他說嫁閨女其實是挑婆婆,婆婆好相處,閨女嫁過去就不會受委屈,就會有享不完的福。而對兒媳婦袁國娟來說,姚水珍就是這樣一個好婆婆,她說當初選擇嫁過來,跟姚水珍的好媳婦名聲有很大關系,事實證明他們的眼光沒有錯,三年多來,姚水珍一直像對待親閨女一樣對待她,甚至是比親閨女還親:她是個教師,平時很忙,但是不論什么時候吃飯,婆婆做好的飯菜永遠是熱的,無論什么時候穿衣,家里的衣服總是洗的干干凈凈的;盡管她和丈夫都有固定工作,但是逢年過節,她總是多多少少要給兒媳婦塞點零花錢,還總是說:你們的是你們的,這是我和你公公的一點心意,你嫁到咱家里來,婆婆和公公希望你們能百年好合,不會讓你受委屈……”。尤其是她懷孕期間,婆婆對待她呵護備注,什么活都不讓干,做飯的時候總是問想吃什么,然后再做飯……兒子出生后,婆婆又一個人承擔起照看孫子的責任:喂奶粉,哄孩子,把屎把尿……兒子現在2歲了,活潑可愛,健健康康,還是婆婆一個人照看著,兒子和奶奶也特別的親,她覺得姚水珍就是世界上最好的婆婆。
都說好婆婆難做,但在姚水珍的眼里,做個好婆婆并不難。用她自己的話說,兒子、媳婦、孫子都是自己的親骨肉,都是一家人。十個指頭不一般長但咬咬哪個都疼在心上。她認為婆媳之間如果相處融洽,自己的'兒子那就會少很多的煩惱,她還說,都是有閨女的人,辛苦二十幾年將閨女拉扯大,嫁到別人家,誰不指望閨女能碰到個好婆婆啊,將心比心,我能不對兒媳婦好嗎?況且我和老伴不能動彈了還指望兒媳婦照顧呢,等將來我和老伴入了土,兒子就要靠兒媳婦照顧下半輩子了,對兒媳婦親,其實是對兒子好啊……這是多么質樸的道理啊。
她是老人眼里的好媳婦,是丈夫眼中的好媳婦,是兒子眼里的好媽媽,更是兒媳婦眼里的好婆婆,她就是姚水珍。
最美婆婆先進事跡材料 篇8
都說找個好婆婆難,找一個既善良又純樸的婆婆難上加難,但在xx,xx中學退休教師,她的眼里,做個好婆婆并不難。用她自己的話說,兒子、媳婦、孫子、孫女都是自己的親骨肉,都是一家人。十個指頭不一般長但咬咬哪個都疼在心上。
一、關系融洽,視兒媳如親生女兒
自兒媳娶進家門,她們之間從沒有紅過臉,吵過一次嘴。她們之間互敬互愛,相互關懷,婆媳關系處得勝似親娘。在大媳婦剛結婚進門的那段日子,有朋友就說“媳婦是外姓人,有些事要提防著點,現在的孩子都自私,好耍性子,對她再好也沒用,一個不好就啥都不好了,面上過得去就行了。”她沒有聽信這些話,時刻鞭策自己:媳婦雖說不是親骨肉,但她是陪兒子過一輩子的人,既已結成夫妻,就當成自家人去處,就當自己的親姑娘去處。兒子又時常不在身邊,兒媳婦又要上班、回來還幫著做點家務,她也不容易。因此,她和兒媳經常說說貼心話,在生活中,她總是身為長輩,率先垂范,無微不至地照顧兒媳,特別是兒媳在工作忙的時候外,總是想方設法的做點好吃的默默的支持她,遇到困難鼓勵她。
二、勤勤懇懇,打理一家老小事務
每天早早起床做飯,從不給子女、兒媳添麻煩,只要有空閑時間,就把全家的衣服都洗得干干凈凈的,被子也是該拆就拆,該洗就洗。兒媳回到家中,看她累得消瘦了許多,便說“媽,你真辛苦了,讓你受累了,把孩子扔給你,我真有些過意不去,看把你累的。”她總是安慰兒媳說“沒事,只要你倆工作順心,能幫就幫點,再苦再累,為了兒女,我都愿意。你們就踏踏實實地干好你們的工作吧!”有的人見了還說:媳婦的臟衣服你還洗,真是太慣她了。可她從不這樣認為,她總說:媳婦就像我的女兒一樣,只有我在家把家務事都搞好了,孩子們才能安心上班。
三、勤儉持家,注重搞好鄰里關系
XX的家庭情況,生活條件雖不能說的上是富裕,但在村里里,也是相對不錯的,但是作為一個普通的家庭,她在生活中,崇尚節約,反對浪費,省吃儉用,勤儉持家,還經常教育子女要學會過日子,不能大手大腳。自家和睦的同時,還注重鄰里關系的相處。經常對兒媳說“遠親不如近鄰”和鄰居相處,互相幫助,鄰家有困難,她就會主動地伸一把手幫助他。與鄰居都能夠和睦相處,經常幫助鄰居解決家庭中的困難,樂于助人。在對待鄰里關系上,全家人能夠善待左鄰右舍,幫助他們排擾解難,鄰里關系十分融洽。
常言道:家和萬事興。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如何做一個好婆婆。
最美婆婆先進事跡材料 篇9
王XX,70歲,是長沙市天心區白沙井社區一名普通家庭婦女,也是一名老教師,她有一個三代同堂的8口之家,兩個兒子兩個兒媳兩個孫女。她家住白沙路241號大院,鄰居們都稱贊王xx是一個通情達理、持家有道、愛護晚輩、婆媳關系相處融洽的好婆婆。
一、以身作則,孝順老人
王xx是一位好母親,她在教育子女的方面,以孝為先,注重傳統美德的教育,特別是孝敬老人。因王xx的父親將近90歲,摔斷腳2年,生活有極大的困難,王xx和家人一同將老人接到身邊照顧。她每天給老人搭配不同菜色,做既營養又好吃的飯菜。天天幫老人梳頭洗臉,一絲不茍的照顧老人的生活起居。子女們受她的影響,兒子每周堅持給外公洗澡,兒媳給外公剪指甲,從不間斷。事實證明她的教育方法很成功,兒子兒媳對她們也很孝順,逢年過節,都給老人買點補品,送件服裝。特別是她有個頭痛感冒,不愿動彈的時候,孩子們都嚇的不得了,催她去醫院,恐怕她出大毛病。想起這些,真讓人羨慕。
二、從生活點滴,關心子女
王xx她平時很節約,從不浪費一點糧食,也深知掙錢不容易,從不亂花一分錢,不僅自己如此,也教育自己的兒子兒媳也要這樣做。平時兒子兒媳工作繁忙,她就在家準備一日三餐,接孫女上學放學,洗衣疊被,任勞任怨。
有一次,雨下的很大,兒媳忘了帶雨具,她冒著雨趟著水去給兒媳送傘,她當時雖然打著傘,但全身還是被雨水打透,當時兒媳正站在單位門口徘徊著怎么回家,突然看到一個熟悉而瘦小的身影朝自己走過來,她趕快上前說:媽下這么大的雨你怎么來了?她看到兒媳的第一句話是雨下這么大怎么在門口呢?趕快把傘遞給了兒媳。每當想起這件事,兒媳都覺得很感動,說婆婆就像對待親生女兒一樣的對她。還有一天晚上,兒媳突患重感冒,發高燒,作為老人,她著實不放心,當時兒子剛好不在,她急急忙忙下樓找的車,把兒媳送到醫院,并連夜輸上液。在她的精心照顧下,兒媳很快康復了。每當提起這事,兒媳老覺的過意不去,說叫婆婆為自己操了這么多心,受了這么多累。王xx卻說,只要孩子健康,全家平安,和和睦睦過日子,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她也心甘情愿。
三、通情達理,化解矛盾
人們常說,世上的關系最難相處的就是婆媳關系,但王xx卻是左鄰右舍出了名的好婆婆。問起她對于如何做個好婆婆有些什么竅門時,她說:“人和人之間哪會有什么矛盾呢?更何況老年人和年輕人在思想上又有著很大差異。因此,和睦相處主要靠彼此寬容,平時我也盡量不拿自己的標準去要求他們年輕人。”平時相處,她嚴格要求兒子,寬容對待兒媳。每次兒子和媳婦吵架,她總是埋怨兒子,支持媳婦。有時兒子兒媳吵架,媳婦情緒激動,朝她發脾氣,她不針鋒相對,而是笑咪咪地聽完媳婦的意見,然后找適當的時機與媳婦溝通。前些年大兒子和大兒媳都同時下崗,所以住房比較緊張。卻沒有向社區提出半點要求,也沒有給政府添半點麻煩,而是鼓勵兒子兒媳要堅強面對生活的坎,不要氣餒,不要放棄,并支持他們利用在部隊學的技術優勢,自己創業開了一家小小的照相館,經過全家人一起努力,現在已擴大業務量,同時還招用了兩名下崗人員,經濟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提高了。
最美婆婆先進事跡材料 篇10
周龍娣,臨澤鎮中心衛生院職工,她有一個三代同堂之家,她的家庭和睦、鄰里和諧,勤勞善良、純樸是她們一家做人的標準,是鄰里們羨慕的家庭。她婆媳關系融洽,視兒媳如親生女兒。
兒子常年在外工作,家里主要是她和兒媳、孫女一起生活。而媳婦每天忙于上班,所以家務活和照顧孫女的任務基本都落在她的肩上。于是她每天忙里忙外,孫女接送上學,家里一日三餐她從不少一頓,洗衣做飯任勞任怨,從不叫苦叫累,和兒媳相處十年來從未紅過臉。她鄰里關系和睦,引家庭成員孝老敬親。和鄰居相處,她本著互幫互助的原則,鄰家有困難,她就會主動地伸一把手。周龍娣中國傳統女性中普通的一員,與千千萬萬個天下母親一樣,雖沒有很高的文化水平,但識大體、顧大局,有著中國婦女的傳統美德
最美婆婆先進事跡材料 篇11
這是一位普通的老人,普通的走在大街上根本就沒人注意她;這又是一位不平凡的老人,在83歲的老公公需要伺奉,兒子患上精神病、兒媳患上癲癇病,孫子孫女未成年之時,她用自己瘦弱的肩膀和無私的大愛扛起生活的重擔,用掃帚掃去家人心頭的陰影,掃去艱苦歲月的磨難,用堅強為家人撐起了一片愛的晴空。她就是63歲的早陽鎮丁河村村民唐德秀。
遭遇不幸,堅守與付出折射人間大愛
唐德秀原本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上世紀80年代時,二十多歲的唐德秀和丈夫喜結連理,平淡的日子透著數不清的溫馨和快樂。然而,好景不長,命運和唐德秀開了個玩笑,1996年,丈夫因積勞成疾不治身亡,一年后,二兒子因父親去世受刺激患上精神病。面對這接二連三的打擊,唐德秀也曾以淚洗面,也曾感慨過命運的多舛。“哭過后,想想日子還是要過下去”,于是,已快50歲的她成了四口之家的“頂梁柱”。
來不及悲傷,唐德秀一邊悉心照料兒子,一邊四處打聽治療精神病的藥方。兒子得病后,什么也干不了,有時還會無緣無故地打罵她,常常在她做事時,一不小心就被兒子破壞掉,唐德秀沒有怨言,把兒子收拾得干干凈凈,病情也有所控制。
時年,家里還有年過古稀的公公,已成家立業的大兒子,快二十歲的二兒子。丈夫在世時,兩個兒子曾與父母達成協議:父親由大兒子負責養老送終,母親由二兒子負責照顧。唐德秀的老伴過世后,老大便以義務盡到為由退出了母親的生活,從此,唐德秀便成了無依無靠的浮萍。
在母親的精心照料下,老二的病情慢慢有所好轉,能和年邁的爺爺一起幫家里干些農活,生活還還能勉強維持。雖然兒子的身體都有所好轉,但家里因為給丈夫和兒子看病已經欠下了許多債務,家里的經濟狀況依然窘迫。為減輕家里的負擔,48歲的唐德秀毅然決定外出打工。
堅持堅定,柔弱雙肩擔起十七載風雨
1998年,唐德秀將家人托付給鄰居,只身來到安康城區找工作。一開始,由于年齡大找不到固定工作,她在建筑工地提過灰、搬過磚、送過貨,什么能掙錢她就干什么,有時一天打好幾份工,晚上就蝸居在別人家的茅房里。“口渴的時候,連口水都喝不到啊。那是最困難的時候,只要有個歇腳的地兒,我也就滿足了。”每當回憶起那段時光,唐德秀總忍不住掩面哭泣。后來,在別人的介紹下,唐德秀謀得了環衛工人的差事,負責清掃安悅街至大北街段馬路。那時環衛工人每月工資僅180元,為了省錢給老二看病買藥,唐德秀舍不得租房子,仍堅持住茅房。
在別人看來,環衛工人就是掃大街這樣不起眼的職業,但是唐德秀卻十分珍惜這份工作,并且樂在其中。由于工作努力認真,為人善良熱情,唐德秀獲得了領導和同事的一致好評。很多人介紹唐德秀去當保姆,工資是環衛工人的好幾倍。但她不為之所動,“保姆工資高但是不穩定,在這里工作,工資雖然低但是有保障。每月穩定,能攢點錢回去看兒子,也能養活自己不給別人添麻煩。”
2007年,老二病情更加惡化,唐德秀便把他接到城里與自己一起住。為了方便照顧兒子,唐德秀租了一個小房子。凌晨四點,唐德秀便拿著工具出門工作。空曠的街道上,只有寂寞的街燈和偶爾飛馳而過的車輛陪伴這個瘦弱的老人。
一個月420元的工資,房租50元,水電費、生活費若干,還要給老二買藥,怎樣才能充分利用僅有的那點工資?唐德秀每天在心里算計著。歲月在她臉上劃過溝壑,生活壓彎她的脊梁,但她從來沒有向命運低頭。她告訴自己,為了孩子,要堅持。
2008年,老二精神狀態好轉,經熟人介紹,認識了28歲的喪偶婦女史顯蘭,并喜結連理。一直以來,兒子的終身大事是唐德秀心中的一大牽掛,如今,老人心愿已了,卻又有了新的煩惱:史顯蘭患有癲癇,需要定期藥物治療,還帶有年幼的一兒一女。本來窮困潦倒的家又增添了三口人,生活的重擔再次壓得唐德秀喘不過氣來。
由于房子太小住不下這一大家人,唐德秀咬咬牙,帶著一家人搬到龍窩街一處簡陋的民居里。這時,她每個月工資1000元左右,要付400元錢的房租,兒子、兒媳每個月的醫藥費加起來300多,電費水費100多,生活費基本所剩無幾。
為了照顧好史顯蘭,讓她早日康復,唐德秀一天到晚忙個不停,在干好自己工作同時按時給她做好一日三餐,洗頭擦身,5年如一日。但兒媳根本不認識她,動不動還發脾氣,朝她身上摔東西。每次唐德秀除了躲和跑,從不和她計較。對于外人的到來,兒媳沒有任何反應。唐德秀說,從嫁進唐家至今至今,她就不認識家人了,晚上經常不睡覺,一個人在床上唱歌或者罵幾句別人。走進史顯蘭的臥室,干凈整潔的被子、床單,屋內沒有任何異味,一點不像有病人的房間。“她弄臟了我就洗,保證不讓她身上有味道。”
日子一天天過去,患病的兒媳史顯蘭在婆婆唐德秀的精心照料下,發病的次數越來越少。“她既然已經嫁過來,和我們就是一家人了,不管怎樣,我們不僅不能拋棄她,更要好好照顧她。” 唐德秀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為了撐起這個家,唐德秀省吃儉用,為了買到便宜的菜,她跑遍市區的大大小小的菜場,“只要這個家能好起來,我辛苦一點沒關系……”
笑對人生,傾畢生精力撐起愛的晴空
一轉眼,公公已過耄耋之年,兒子得病近16年,兒媳也患病5年,這些年,唐德秀沒睡過一個囫圇覺,沒吃過一頓好飯,隨著年齡的增長,她漸漸體力不支,還患上了冠心病和風濕性關節炎,做環衛已有點力不從心。
為了能治好兒媳的病,多年來,唐德秀四處求醫問藥,但是效果始終不太明顯,“醫生說這病沒法根治,只能控制病情。”但唐德秀并沒有放棄,她省吃儉用,仍然懷著一線希望把兒媳送進市區各大安寧醫院治療,每個月支付著高額的藥費。“兒媳就是我的親女兒,不管多難,我都要幫她治病。” 唐德秀說,希望兒媳快點好起來,她真的太苦了,如果有可能,我真愿意為她分擔一些病痛……
看著家中里里外外的活一下全都壓在唐德秀瘦弱的肩上,周邊群眾看著很心酸,可唐德秀常說“沒什么”。“20多年來,可能我遭受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但是我不會放棄家人,更不會放棄生活”。
2013年春節期間,唐德秀因為冠心病住院,懂事的孫兒孫女便承擔起了照顧奶奶的責任。孫子胡興晨負責給奶奶送飯,孫女胡陳玲在醫院邊復習功課邊陪奶奶。姊妹倆還利用課余時間幫奶奶一起清掃大街。看著懂事的倆孩子,唐德秀總向別人夸獎道:“雖沒有血緣關系,但勝似親人。為了這個家,為了兩個孩子,再苦、再累,我也會咬緊牙關,堅持下去!”
今年七月,老城辦了解到她的情況后,給她送去了2500元慰問金;區老齡委也給她送去了慰問金和生活用品;早陽鎮為唐德秀的兒媳及孫子孫女辦理了低保手續;校方領導在了解胡陳玲和胡興晨的家境后,免除其補課費用。
“黨和政府對我們這么關心,我更要好好把工作干好,只要人勤快,日子總會越來越好的。” 為了更好地照顧家里,她每天的生活從凌晨4時開始:起床后先把爐子打開,架上一鋁鍋水后迅速到自己路段上開始打掃衛生,7時多衛生打掃完畢,回家給兒媳和兒子洗漱、喂藥、做飯,安頓好兒子、兒媳,簡單吃兩口飯,又馬不停蹄地到自己工作路段檢查地上有沒有誰拋灑垃圾,再一遍一遍地打掃。由于她勤勞誠懇,18年來,唐德秀始終保持著每月“先進工作者”的稱號。提起唐德秀,領導和同事總是贊不絕口。談起以后的生活,唐德秀滿是樂觀:“累是累了點,但不累哪能有收入,現在只要肯吃苦,就不用怕掙不了錢。趁著自己現在身體和精力都還行,多掙點錢,用不了幾年,家里的外債基本上就能還清了,等把孫子供到大學,我就算完成任務了。”說到這里,唐德秀臉上又露出了自信的微笑。
面對貧困,唐德秀選擇堅強面對,18年過去了,唐德秀用矮小瘦弱的身軀,為家人撐起了一片愛的藍天。
【最美婆婆先進事跡材料(精選11篇)】相關文章:
2017最美教師先進事跡材料03-21
最美勞動者先進事跡材料03-09
最美教師事跡材料(精選10篇)03-30
最美教師事跡材料短篇03-21
師德標兵先進事跡材料04-22
敬業奉獻先進事跡材料03-25
最美勞動者推薦事跡材料03-28
最美勞動者事跡材料范文03-28
最新最美勞動者事跡材料04-28
2017全國最美教師事跡材料03-21